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7 15:1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运用技术培训

篇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的普及,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利用计算机做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是大势所趋。

一、档案计算机管理的重要性

档案计算机管理主要是指的管理人员通过计算机的硬盘,软盘,磁盘,光盘为载体对文字材料进行储存的行为,常见的档案计算机管理形式主要是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图表等等。

1.与时俱进的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我国也得以飞速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下流行的趋势。传统的档案管理主要是指的?质档案管理,纸质档案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占用空间大,查阅非常不方便等弊病,所以运用计算机对机关档案进行管理,是与时俱进的,它顺应时代的发展,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提高了档案检索的质量和速度,并且以电子形式储存极大的节省了空间。

2.有利于增强管理人员的现代化意识

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深入到现代化管理事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行政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计算机管理能让管理人员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意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年龄偏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弱,他们为了适应现代化的社会,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意识,只有摒弃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才能真正提高政府档案工作的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建议

1.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

现阶段,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单位都已经运用计算机替代了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但是依旧有很多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认识不够。他们认为纸质的档案有自身存在的优势,比如有需要时,可以直接随手携带者纸质的档案,比去打印店打印或者找一个电脑查看资料要方便得多;再比如纸质的档案的信息都是敲定的,但是电子文件可以会被恶意的篡改等,故而很多人虽然在极力适应当前的计算机管理方式,但是还是沿袭着原来纸质档案管理那一套。在这种情况下,一定要说服教育档案管理人员,尤其是要让一些年龄偏大的工作人员,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比起传统的档案管理要便捷得多。比如针对性的让档案工作人员直观的感受到,计算机对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便捷之处,如利用计算机针对性的进行检索所用的时间远远比传统的档案少得多。

其次加深对档案管理的认识,还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对与机关档案管理工作引起重视,只有领导在领导的要求下,员工才会真正的摒弃传统的工作方式,去认真的学习如何操作计算机,如何更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

2.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培训

由于我国计算机运用起步比较晚,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够深入,比如很多人认为会使用电脑就是会熟练操作电脑上的软件。而对其他方面几乎没有涉及。所以在各行各业计算机的运用都不算很广泛,在一定程度上计算机在管理行业经验不足。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方面也是如此,比如在需要管理大量考试人员的资料档案时,可能会出现因为管理经验不足而产生混乱的现象。所以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档案工作人员聘请计算机专业人才到单位为工作人员讲解如何计算机知识,比如如何熟练的使用这个档案管理的系统,如何对档案资料进行更改,如何进行检索等等。然后为了加强对于计算机的认识,还可以为工作人员讲解其他关于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知识。通过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结合实际的操作经验进行练习,对于操作的熟练度可以让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好的做好本职工作。

3.引进计算机档案管理方面的人才

计算机档案管理工作不仅需要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也需要大量的计算机管理人才。没有计算机方面的人才,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实施就是纸上谈兵。而我国对于计算机运用比较晚,定期对于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也只能是满足基本的工作需要,而行政事业单位在实施档案计算机管理中缺乏中坚人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引进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是政府投入财力聘请计算机管理人才,通过聘请计算机管理人才,让管理人才担任比较重要的职位,以点带线的带动员工工作。其次是培养大量计算机管理人员,通过对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培养,一旦计算机出现了什么故障或者是安全隐患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检查隐患。排除隐患增强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大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防止有外人出入,对档案进行窃取或者是篡改,或者是有人通过破坏整个计算机系统导致档案信息失真。所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平时就可以将信息进行备份,防止信息被篡改时,能够及时发现错误,挽回损失。

4.实施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程

在加强员工的信息化现代化的意识,并且引进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之后,为了更好地实现档案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就必须要做好档案的归档工作,所以要求工作人员要落实好电子文件的处理工作,实现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程的建立。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程的建立,离不开行政事业单位的大力支持,比如为整个管理工程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且在实际落实的工作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监督。只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班子的重视,才能够确保电子文件档案管理工程的建立。

篇2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2

多媒体技术在现在的校园中已经不是一个新兴话题,多媒体教学早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无论对学生还是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都不再是值得惊奇的教学模式,各个学校的多媒体设备配置开始趋于稳定,并不再是困扰学校建设的难题。但是多媒体运用的稳定并不意味着信息化教学已经完善。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在我们面前。如果不能正确面对多媒体的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那么,教育信息化的改革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1 当前初中数学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近30年来,我国各学校开始普及计算机的使用,之后在课堂上也相继配备了各种多媒体设施。在国家教育部门的大政策下,各级别学校的多媒体设备普及程度已经达到基本要求。投影仪、计算机、幻灯机是每个教室的基本配置,而专业多媒体教室的配备更是精益求精。

由于初中数学内容已经脱离了小学的数学概念和计算画图等基本内容,开始出现基础代数和几何之分,这样抽象的概念对于年少的初中学生来说,不单纯是他们的后续学习,就是连基础入门都具有很大的难度。在这种前提下,很多数学教师将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到多媒体设备上,运用多媒体的灵动性和视觉效果,将枯燥的书本内容灵活生动地通过动画或者图片表达出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接受程度,这也是多媒体在初中数学应用的主要方式和意义。

2 初中数学教师的多媒体能力欠缺

在认识到了我们现在数学教学的不足和发展空间之余,找到发展的阻力来化作前进的动力是很有必要的。这需要对教师的多媒体的运用能力的进行基本分析来找到前进的出发点。虽然从教育理论上来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数学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领导者。教师的技术水平无疑直接影响着课堂多媒体的运用。现阶段我国的教师多媒体水平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许多数学教师对多媒体教学不重视,将多媒体展示仅仅作为一种教学水平的展示,在公开课上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实际水平。常常多媒体课程也只是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所展示出的课件和教材也是华而不实,过多重视效果而不是内容。

其次,数学教师的多媒体运用能力无疑是现在多媒体教学工作的硬伤。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可以说是各个科目中最有难度的一门。教师运用的吃力也直接消减了他们使用的积极性。例如,在初中几何正方形的绘制中,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PPT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教师运用各种软件完成正方形点、线、面的运动过程。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绘制的操作对其来说和在黑板上绘制一样简单,就能提高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率。

最后,教师对多媒体运用方式的古板老套是现在各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数学中对于多媒体的运用主要就是幻灯播放、课件展示这样简单的运用,而课件内容很多都是教师直接从网上下载。这样原始而技术难度较低的方式虽然可能在其他科目中可以勉强支撑。但是对于数学这样一个对学生认知来说,做到思维上抽象与现实的连接是需要多种手段来辅助的。

3 提高数学教师多媒体能力的突破点

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中的多媒体运用能力,必须全方位提高数学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水平,不但是基本的多媒体应用,不断地寻找新突破点也是很有必要的。很多情况下针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都是走过场、形而上学,这样的培训不但费时费力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就需要在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对教师的职业水平寻找新的提升空间。

第一,在组织多媒体技术培训时,在原有的培训课程基础上,增添先进的信息技术内容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多媒体概念的突破,培训课程很难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就需要培训内容从简单的多媒体放映、课件制作和计算机应用等方面跳脱出来,适当减少教师早已掌握的基础课程,加强对诸如Photoshop 、Flas教学等技术培训。同时,国家和相关教育部门、软件开发机构也要加大力度着重研发针对初中数学的专门软硬件系统,开发出方便、简单、实用的软硬件设备来辅助数学教学。

第二,在培训过程中注重培训内容的实际应用。结合初中数学课程内容进行专门的数学教师培训,在培训内容中删除不必要的部分,增加数学相关的软件内容。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和实际应用,不但需要国家、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更需要教师意识到多媒体对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从主观上重视起多媒体的应用,避免应用形式化,将每堂课的实际教学作为多媒体课件的主要内容而不是华丽的图片包装。

第三,在教师进行多媒体软件制作时,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的一切内容都要从学生的知识吸收角度出发,不仅仅是要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自身的探索与发现的综合思维能力尤其重要。而这种调动学生思维运转的能力恰恰是数学多媒体教学的长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不是简单地将板书或者教学内容搬到多媒体上,而是意识到通过多媒体这个媒介创造出原始教学很难做到的激发学生思维的效果。在编制多媒体教材时,将调动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首要目的,来促使多媒体教材多样化、灵活化。

4 借鉴国外先进的多媒体教育理念

国外的多媒体技术起步和发展都明显优于我国。发达国家将多媒体和学校教育融合的教育方式发展的也非常完善,有很多方面对于我们的多媒体教学来说是很好的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多媒体教学,除了我国现阶段的幻灯、投影、计算机运用等方面以外,以下两个先进环节是远远超过我们的。

第一,国外优秀学校非常重视多媒体技术与网络信息技术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指我国现在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运用网络来丰富内容,而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材和网络的连接。这种连接不仅仅是教师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一部分。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欧美发达国家加大了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投入,校园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水平也远远超过我国。

第二,国外在教师教学,尤其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几何和数学等方面不仅仅是进行我国先阶段的平面展示,而是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进行虚拟模拟,并可以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例如,在学习几何时,学生在各种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亲自动手完成模型的创作和虚拟3D的效果展示。然而,从现阶段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这种数学学习方式在我国的校园中很难普及。

5 结语

总之,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是很多年来教育界一直在探讨研究的课题。虽然多媒体的运用几乎已经覆盖全国,但是近些年来并没有很多突破性的进展。在多媒体推广范围扩大的基础上,当务之急是进行更深度、更实用的探索。初中数学教师提升多媒体能力的课题不能再是纸上谈兵,深度细致地研究初中数学中可能进行的多媒体植入和教师深度培训,是我们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詹淑敏.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实践与反思[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1).

[2]张永生.初中数学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8).

[3]谈锐.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中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6).

篇3

[关键词]电力企业 计算机网络 安全管理 发展措施

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发展速度也开始不断提升。[1]但是,其安全管理技术和发展现状相比较存在一定的悬殊,这就导致当前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运行面临较大的挑战,其安全性能逐渐下降。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若能够选择有效的管理技术,必然会导致电力企业的发展和运行受到影响。

一、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应用管理现状分析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力行业运行发展速度,也为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安全影响因素,若不能够及时对其进行排除,将会导致系统受到破坏、瘫痪等现象。例如互联网络中的计算机机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入侵影响,导致计算机硬件资源或者信息系统软件遭到破坏,泄露行业内部发展信息。

电力行业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水平相对较低,一些管理工作人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进行管理操作时不能够按照具体的规定来实施,导致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质量受到影响。[2]整个行业管理技术水平低下, 个别电力企业没有意识到管理工作对行业发展的影响,不愿意投入较多的技术和资金加以支持,从而影响到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且,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很多病毒通过邮件实现传播。电力系统管理网络所设置的接口防火墙只是装配包过滤的一种规则,无法满足电力企业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工作需求,从而导致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需求无法实现。

二、电力系统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措施分析

(一)提升网络操作系统发展安全性

首先,要能够保证网络操作系统安全性得到提升,这样就能够保安证整个网络系统实现安全运行,降低外部不利因素的负面影响。计算机操作系统属于网络体系的核心所在,只有不断提升控制系统访问的安全性,才能够保证操作系统的稳定性不受到影响。[3]在运用操作系统时,管理工作人员要能够对网络环境进行相应的扫描和检测,并对系统运行中存在的补丁和漏洞加以安装,降低系统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而让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得以提升。

(二)做好病毒预防工作

在互联网网络运行过程中,电力系统计算机安全管理工作人员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诱发计算机出现病毒入侵的现象,因此,做好病毒预防工作显得较为重要,这样不仅能够降低计算机网络系统出现病毒入侵的几率,还能够让店里企业内部网络系统实现安全运行,降低企业系统维护需要投入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影响下,强化病毒预防工作力度满足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所以,电力行业要能够不断提升系统管理运行的安全性,并将网络防毒工作和单机运行有效结合在一起,建立相应的网络防毒体系,避免病毒对系统造成危害。

(三)做好管理工作人员培训工作

我国现阶段电力行业系统运行中存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管理素质相对较低的问题,个别企业在选拔管理人员上面较为随意,从而导致整体管理人员质量较低。例如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意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管理工作出现任何问题之后,只是一味地逃避和推卸责任;其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够熟悉操作程序的运行,导致管理质量受到影响。[4]因此,做好管理工作人员技术培训工作,不断提升他们应对系统故障的综合能力,提升责任意识。在电力企业计算机系统实现升级之后,要能够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认识力度,并对其技术理论加以培训,通过严密的考核来提升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针对考核不合格的管理人员强化管理力度,从而保证其今后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来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

篇4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教学;医学高校;运用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现代医学的教育模式。现代医学知识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适应这一迅速变化。医学教材从编写到出版,已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单纯的以课本为主导的传统教学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学生需要接受更多新的医学知识才能符合现代医学对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这就需要医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丰富的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Aided Instruction,CAI) 能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的局限性,能使课堂内容丰富化、多样化、直观化、形象化,可将最新的医学发展状况展现于学生面前。计算机辅助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部分,已变得不可或缺。全国的各大高校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1. 医学新技术、大量医学信息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来展现

当今社会已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更新与传递速度也越来越快。每天全世界有大量的医学信息产生,医学的各种突破也在不断的实现。医学教师只从书本上获得的滞后性的医学知识运用于教学已难以满足现代医学发展的要求。因此,要解决这一矛盾,教师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习分析能力,借助计算机网络,去获取和更新现有的医学知识。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将海量医学信息分析过滤之后,把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充实到课件里面,增强讲课内容新颖性。在教学中,计算机存储的知识量大,一堂课程下来,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看到更多的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始终处于与时俱进之中。这样教育方式下培养的学生才不至于落伍,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才会更加具备竞争力。

作者单位:434020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2. 传统医学教学的局限性需要计算机来弥补

医学是一门特殊性的学科,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医学教学需要运用大量的器材如标本、药材药品、医疗器械,特别是尸体,使学生能拥有感官上对医学的认识,还有各种病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科学诊断以及治疗的过程和效果是学生临床实习之前必须了解的。这些都受到时间、地理和学校条件的制约,不可能全面获取。计算机能弥补传统医学教学的局限性,把这些内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的方式展现到学生眼前。医学教师授课就不再限于医学理论上枯燥的讲解,把医学实践操作和运用充实到授课内容当中去。

3. 抽象的医学知识的讲解需要运用计算机

医学教师在讲授医学知识的时候,有些医学内容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很多挂图又很难获取。运用计算机在这一方面就相对灵活的多,能直观地、形象地向学生阐明所讲解的内容。

4.医学教学的延伸需要运用医学数据库

医学数据库分门别类地汇集了大量的医学资源,教师介绍学校现有的医学数据库就课程上某一问题供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使得教学不再单一的从课程上来实现,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计算机检索医学数据库资源实现课外延伸教学。

5.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需要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枯燥地讲解医学知识是相当乏味的,由此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学习。计算机辅助教学后,直观的、动态的医学知识呈现于学生眼前,能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际运用

1.医学教师需要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

教师在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之前,需要懂得与计算机操作相关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基础薄弱的教师要经过系统性的计算机技术培训。教师必须能熟练地使用Windows XP或者Windows 7操作系统,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PowerPoint、Excel等)的操作技巧,可以自如地操作多媒体进行教学,还能够运用QQ、E\|mail、MSN、微博等与学生实时交流,解答问题。

2. 制作精美的医学课件

传统的医学备课编写教案是以医学教师用纸笔来编写教学提纲、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普及之后,教师通常是以做课件为主要的形式来进行备课的。大部分教师制作课件用的是PowerPoint软件,教师根据所讲的医学课程,把内容丰富化,样式多样化。搜集课程相关的医学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制作到课件当中。课件要有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在多媒体投影仪上能清晰的显现,给学生舒适的视觉效果。课件做得越好,授课准备得充分,授课的质量也会相应的提高。

3. 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

医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把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授更多的医学知识,扩充了医学教学的内容。教师也能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基于某种教学模式来授课。使用多媒体可以把以往的医学知识和现在的医学知识有效地衔接起来,直观地反映两者之间的继承关系。在多媒体教学下,学生更容易吸收综合性的复杂的医学知识,活跃乐了课堂的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自主性地学习

大学的教学一方面需要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知识,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掌握更多的知识信息。医学科学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医学教师在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已满足不了现代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储备。“师傅引进门,修行靠个人”,教师在教课的时候,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的自主性学习。计算机在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指引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获取医学知识。目前,很多医学高校开设了医学情报检索课程,教师通过这一课程要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计算机检索工具,利用数据库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检索到自己想要得到的医学信息。学生掌握检索方法之后,在课余时间里,能自由浏览自己感兴趣的医学知识,就某一方面的医学知识进行扩充性的学习,有效地弥补了在课堂上教师授课内容受课堂时间限制的缺陷,进一步充实学生所掌握的医学知识。

5. 建立医学试题数据库和科学制作考试试卷医学试题用来检验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情况。现在的医学教师制作试卷基本上都是利用计算机来完成的。试卷要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来进行排版。教师编写的试卷应集中起来编进医学试题数据库中,以后编写试卷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使试卷的制作更加科学,有继承性。另外,教师批改完试卷之后,可以利用试卷分析软件,能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哪些知识方面掌握得不够,以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些知识的讲解。

三、结束语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高校的重要作用已是显而易见的。医学高校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在教学中使用网络计算机。随着IT业的发展,更新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对于计算机运用于医学教学方面的新技术要及时推广,定期进行计算机技术的培训,让教师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能够使自己培养的学生符合现代医学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关洪全 .CAI在目前中医院校教学中的利弊谈[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5,7(5):530\|531.

[2]赵凡.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发展[J].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状及发展,2011(23):206.

[3]李慧.浅谈计算机辅助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应用[J].投资与合作,2012(2):292\|293.

[4]王磊,吕晓飞.计算机辅助教学之我见[J].时代文学, 2008(7):170\|171.

篇5

关键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各大、中、小型矿井都陆续安装了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是煤矿企业安全、集约、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化高科技保障手段,不仅可以为各级生产指挥者和业务部门提供环境安全参数动态信息,而且可以通过对被测参数的比较和分析,为预防灾害事故提供技术数据。当遇到瓦斯、火、冲击地压等事故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查看系统对事故时间、爆源、火源等的详细准确监测记录来争取时间进行紧急施救,对改善我国煤矿的安全状况、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2、当前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上不重视,现场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近年来,对于煤矿安全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但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煤矿管理部门的不重视,不能正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其次,在已装备监控系统的煤矿中,一些企业没有建立起监管规章、制度、体系,或者是对监测监控管理制度执行不严,认为 监测监控系统可有可无 ,监测监控系统如同 摆设,严重地制约着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一些从事煤矿安全监测维修的工作人员不够专业,文化层次偏低,缺乏系统专业维修维护人员,对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不到位。

(2)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生产厂家多、参数不一、兼容性差

目前,由于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生产厂家数量多、产品繁杂、测量参数不一、缺乏兼容性,因此在监测监控系统使用中,系统升级、兼容以及维护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难度,使各个厂家生产的监测产品使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维护,增容,升级带来困扰。其次,由于现有各个厂家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几乎都采用各自专用通信协议,很难找到两个相互兼容的系统,这就很容易造成煤矿企业的重复投资。

(3)智能传感器质量和性能比较差

传感器是煤矿安全监测控制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高性能的传感器是监测环境与设备参数准确性的保证。我国目前使用的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长期以来我国载体催化元件一直存在使用寿命短、工作稳定性差、调校期频繁、灵敏度漂移以及制作工艺水平低等缺点,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

(4)通信协议不规范,诊断功能差

由于现有生产厂家的监控系统的通信协议均互不兼容,没有一个符合矿井电气防爆等特殊要求的总线标准,从而造成不同厂家的设备无法兼容,不能实现系统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次,现场设备在线故障诊断报警记录功能不强,现场设备的远程参数设定困难,作为管理维护监控系统的辅助手段,部分系统只能对系统的通讯状况诊断,不能详细地判断故障的性质和故障点,不利于于迅速处理故障地点。

3、提高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应用水平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强现场管理和技术培训

首先,煤矿企业领导应当重视煤矿监控系统安全运行以及维护的相关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各大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重要性,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科普教育,营造建设应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建立细致严谨的管理制度,及时完善有关监测监控管理的规定和制度,对安全监控系统的各种设备和装置分别建立技术档案和账、表、图及检修、调试等记录,有利于责任到人。此外,加强技术培训。煤矿监测监控系统覆盖了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与系统的升级改造等各个专业的知识,因此,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每月应组织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监控管理员必须清楚监控系统的原理、功能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组织厂家进行现场培训,对监测监控系统测试、校正的结果和存在问题进行现场示范解决。

(2)合理规范通信协议,制定煤矿通风安全监测监控标准

为避免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之间不兼容现象,建议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广泛运用组态软件技术。组态软件是通用型的监控软件,不需要任何语言与编程。利用软件本身的工具便可自动生成通信,控制,储存等多种功能。它具有通用性,实用性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可以有效避免不同监控设备之间系统不兼容现象。其次,加强网络管理,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目前各煤矿建立的计算机网络属于局部网络,无法与其他煤矿或上级主管部门实行资源共享,今后的发展趋势是各生产矿井与矿务局、各矿务局乃至全国煤矿系统构成统一完整、功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真正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

(3)提高传感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目前,国产监控系统的配套传感器主要存在两大缺陷:一是品种不全,用于监测环境参数的传感器较多,而用于监测生产设备工作运行状况参数的传感器少;二是现有的传感器几乎全部采用载体催化元件,存在精度差、可靠性不高的缺陷。因此,相关科研院所应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应充分利用微处理器的优点,做到自诊断、自校正、自调零、配置标准远传接口,统一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制,以提高传输的可靠性、数据出来的简单性和传感器的互换性,发展配置齐全、高可靠性的矿用传感器是监控系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

(4)统一通信协议,发展全面的监测监控专家系统

为了改变标准不统一的局面,国家相关部门应出台规范性规程和标准对监控系统及信息传输协议等进行规范,要求各监控系统统一通信协议,统一采用数据库,采用统一数据格式,这样可以很方便地对系统进行维修补套升级。同时系统软件应向网络化发展,按统一的格式向外提供监测数据,发展覆盖面更广,监测监控参数更多的软硬件系统,为实现煤矿生产综合自动化奠定良好基础。其次,相关科研院所应开发专家诊断和专家决策系统,软件专家诊断应具有对故障的智能分析判断功能,而且要求在发生事故的情况下,能正确指示最佳救灾和避灾路线,为抢救和疏散人员提供对应的决策和思路。

4、结束语

随着煤炭开采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已经渗透到采掘机运通等各个环节,为煤矿安全生产和高产高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煤炭企业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各种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相关科研院所要加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软、硬件的研发,从而让煤矿企业的管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可以获得准确的监测数据,避免或减少因决策失误而造成的安全事故和财产损失,充分发挥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萍。如何完善煤矿监控系统运行与维修体系[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0(12)。

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实现路径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高职教师要利用这些技术和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并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建议,追求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和进步,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创新者。

一、信息素养内涵及构成

(一)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不仅包含信息的定义、本质、信息运动的规律以及人类与信息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信息技术的一些常识、计算机原理以及基本的技能知识,通过信息进行检索的能力、图书分类管理以及信息教学软件的应用等。信息知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指人们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以及增强信息交流频率所产生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从概念上来说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教师需要明确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并且从大量复杂而烦琐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想要、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即面对网络上复杂多变并且真实性不可考究的信息,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和内容,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三是生成表达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在归纳整理后,综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本和知识的思考,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出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媒介或者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探讨,推进教25学、推进课堂教学的能力[2]。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采集、使用、传播、评价等一系列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高职教师的信息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该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检索与获取、理解与评估、使用、创造与分享,以更有效地从事个性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活动;教师应该能够准确认识和评价信息,包括信息的对与错、真与伪,能分辨信息中的负面与正面道德要素,并对信息内容持有批判性的思维;教师必须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的秩序和安全,不从事非法活动等。

二、教育信息化的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无人机、区块链、物联网、机器人以及虚拟信息技术等优秀的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三到五年内最具行业影响力和价值的智能核心领域,在全球影响力和技术可行性以及发展潜力中都有提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职教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兴的技术为依托,教育面临着不断改革与重构。高职教师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从整个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讨、验证、调整“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方式,设计灵活多变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形成规律性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客观准确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式呈现出有趣的教学课堂和精准的教学评价[3]。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既对传统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进了教学思想和观念以及方式、方法、内容的整体变革。从概念上来说,教育信息化主要包含:第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信息化要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服务;第二,教育部门要从国家整体政策的高度,统一规划组织,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三,要在教育领域进行各方面深入探讨,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第四,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不断努力;第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进行谋划以达到高度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因此,我们说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包含四个:一是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借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育改革与深入发展;三是根据社会对教育领域的要求,培养专业的创新人才;四是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4]。

三、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信息素养是国家对高职教师的时代新要求

2017年,未来教育大会提倡大量运用科技的力量去推动教育进步,进而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中的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要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在其他的规划和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大方向,要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整体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除了颁布明确的纲要和政策以外,各级政府以及学校也作出了相应的行动。在改进教学设备以及环境的过程中,建设了信息化的教学基础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设施,实现学校全面的教育宽带网络覆盖设备的改进;提高了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建设信息化的实践操作基地也是学校建设目标之一,如智能化的信息教室、数字化控制室、网络媒体培育中心以及远程教育培育中心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和操作能力。在信息化的大时代中,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只是基础;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学习并充实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

(二)提高信息素养是高职教师应对信息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大面积布局,大多数人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整体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垄断者;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居民”,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来自教师的课堂传授,还会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知识进行自由选择[5]。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还影响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体地位。随着一系列信息化所带来的知识传承的方式的改变和更新,以及教学场景环境的不断变化,师生关系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教育化时代中,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被弱化,面对一系列信息化所带来的方式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变,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不断利用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生达到同步。

(三)提高信息素养是高职教师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总的来看,虽然我国在人口红利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占优势,但从世界角度来看,缺乏创新型人才,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度也不及发达国家。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人才的发展与成长,只有经过教师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在如今国际的大环境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小小的芯片更是刺痛了国人之心,使我们进一步面对残酷的现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短板,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使得全国人民开始思考中国教育所存在的缺陷。在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质量信息素养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改变传统枯燥的刻板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以及互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今时代中,创新型人才已经关乎国家人才的发展以及产业未来的希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当今时代的教育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分析

在某高职院校采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农林牧渔以及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经济管理等基础教学活动中,年龄层次在20—50岁之间,64%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56%的教师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5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自己知识相结合之后的课堂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将其充分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效率提升。在掌握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方法后,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网络资源教学的搜索和整理,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进行及时沟通,制作相关课件。在此活动中,图形处理及动画制作、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软件资源的运用在课堂上仅占20%,而有93%以上的教师有意愿对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希望在培训中优化自己的信息技术设计能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设计中[6]。有许多教师愿意自主学习课件制作以及网页制作技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意义。从这些调研结果来看,教师在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思维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整体信息化技能的水平还不足、信息与基础知识的融合也不足、信息化素养能力参差不齐。有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的教学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接受度和转化度,而其他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做思想工作。

五、培养与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更有效培养与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更新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如果教师的意识相对滞后,那么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发挥。想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就要对教师的认知以及固有的思想进行改变,让教师从根本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指导,培养、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高职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和教学的影响,还要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社会,谁把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把握了未来。在信息社会,我们要发展教育信息化,首先就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整体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可以45举办一系列的多媒体教学大赛、教学软件培训以及相关的学术讲座、交流会等,让教师亲自去感受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发展的变化,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高职教师要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的意识,具有这样的教学和信息意识,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解决科研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教学工作中的辅助工具,从而自然而然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日常教学和学生问题解决方面。

(二)加强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1.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在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其培训内容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论层次,在此层次中,教师只需要了解基础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二是在技术知识层次,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还应熟练地运用常规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教室的基本功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并及时了解教学设备中出现的故障,对计算机运用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制作演示,通过相关的网络工具和媒介进行资源的检索与处理,收发相关邮件信息,浏览相关的网上图书馆,获取教学资源;三是在实践知识层次,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实际课堂和课程设计的整合能力中,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完成课程设计和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和安排。2.采取多种途径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目标。高职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种途径。职前培训主要是指在正式从事教育工作前进行教师专业的职业技能集中培训,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内容的专业。职后培训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一个主要形式。目前,职后培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短期培训,它主要是在各个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中心等进行集中、短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例如,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头的一些高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校本培训,是指各学校利用节假日的空闲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该培训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自由灵活,可以是专题讲座和教学规模形式,内容也比较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起来,使整个培训效果更具有生动性和活力。最后,自主研修,即教师为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关的技能,进行研究的一种互动[7]。例如,闲暇时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专业书刊的阅读,参加行业内的培训以及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以及参与信息技术教研活动。3.建立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笔试或论文等形式,采用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级评价教师的综合培训结果。这种方式只重视培训结果,而忽视了实际的运用能力,在教师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培训过程灵感的迸发等方面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同时,也无法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因此,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形成综合性的培训机制、培训结果机制。让教师对自己整体培训过程进行评价,从记录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进一步自主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体系,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外部环境

篇7

关键词:医学教学资源库;多媒体教学;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4-0000-02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上各行各业,教育也不例外。电子备课、开发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等等已经被广大教学工作者掌握和应用,但很多时候,信息技术用于教学还只停留在较为肤浅的层面,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概念的提出,要求信息技术用于教学必须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作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就尤其重要和必要。现代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带来医学领域信息技术的革命,同时医学信息量也会出现爆破式的增长,在这种趋势下,医学教育教学中如何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共享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率,已成为高校教师医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和新热点。

一、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校园网的建立和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医学院校基本上搭建了教学资源平台,或多或少都立了自己的教学资源并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一定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中应用程度不高,主要是教师教学观念及网络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教师习惯于单机课件教学,同时不原意把自己的课件资源上传到资源库中,实现资源共享;二是学校对教学资源库建设及应用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不足,学校没有拿出足够的经费对教学资源库硬件平台及软件系统升级改造,甚至一些学校还没有资源建设及制作的经费投入;三是教学资源的质量不高及集中度不够,资源库中的教学资源不具有代表性,制作粗造,应用于教学中教学效果不佳。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都有自己的教学资源,造成资源分散,实现不了资源共享;四是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都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及激励机制促进教学资源的在教学中的应用。

二、医学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内容

教学资源库是依据一定的规范与标准将多媒体素材的教学资源进行收集与管理,并为教学提供支持的系统[1]。医学教学资源库一般由素材库,教材库,视频库,课件库,动画库,案例库,试题库等几部分组成。

(一)多媒体体素材:医学多媒体素材是传播医学教学信息的基本材料单元,可分为五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常用采集方法有:一是从现存素材盘上、网络上取得素材,或者利用抓图工具软件采集文件;二是利用扫描仪、用数码相机从外部采集图像数据;三是根据需要自己制作文本、图像、动画素材

(二)题库:医学题库是按照医学教学大纲要求和医学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医学各学科题目的集合,是在数学模型基础上建立的医学教育测量工具。题目既要覆盖医学各学科的各个方面,又要反映不同层次测试目标的要求,其类型较多,所以,题目挑选、整理建卡是一项既基础又繁杂且需要大量经验的工作。

(三)试卷素材:就是把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口腔医学,法医学,护理学等各个学科具有典型意义的试卷进行集合、归类、整理。

(四)教学课件:教学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教学的用于教育、教学的软件,分为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课件的建立一是通过在教师制作的课件中时筛选出优秀的课件;二是从网上下载经典的课件资源;三是专业公司开发制作。对课件资料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建卡建档案从而通过网络教学实现资源共享。

(五)案例库:是建立具有教学意义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现象库。

(六)文献资料库:按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规、条例、规章制度,对教学重大事件的记录及重要文章、书籍等建立资料库`。

三、医学教学资源库在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势

(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学校多媒体教室通过校园网网络调用教学资源中心数据库中的教学资源,在多媒体教室以大屏幕投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教室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浏览、下载教学图片、视频、音频等教学资源,从而摆脱了过去学生被动地坐在电化教室里观看教学片的形式,赋予教师对教学媒体控制的更大的灵活性,充分展示了多媒体教材的知识集成性和文、图、声、像并茂的特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教学内容,创造立体性的教学空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教学资源库系统是集教学资源于学校网络存储中心,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校内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通过网络访问教学资源库,这就为个性化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上的计算机可在学生寝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进行独立的自主学习,既可按照教师的要求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从教学资源库里选择学习内容。另外学生之间可通过BBS讨论问题、交流经验,也可给教师留言以获得教师的辅导,可使学生获得最大的主动性和多方位帮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三)便于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教师通过校园网络可以搜索、选取资源库中的文、图、声、像媒体素材,为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优质教学资源上传到数据库中,便于实现资源共享。

四、经验与体会

通过我校医学专业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实践,我们有以下经验与体会:

(一)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为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实施。我校是在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的领导下,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牵头,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进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协同完成各项工作。

(二)加大教育投入,搭建好网络教学资源平台

1.硬件投入在学校校园网基础上建立数据机房,配置应满足学校需要的档次较高、功能较强的服务器及存储备份系统,以保证资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及安全性,配置设备还应适当超前以满足学校将来发展的需要。

2.搭建教学资源平台为保证资源丰富,为一线教师高效上传、下载或教学展示,必须搭建具有满足教学需要的优质资源平台。我校通过考察、选型,招标采购了上海卓越的“课程中心”为依托的教学资源平台。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提供保证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一个复杂、艰巨的过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医学院校的教师对教育技术来说重视程度相对要低一些,部分教师不善于使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进行网上教学。对于利用各种图片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出优质的多媒体课件教师那是很少的,为此我们必须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

1.培训之一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医学院校有懂网络服务器技术的,有制作课件的技术人员。但是能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医学教育相结合的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不多。我们应把现有的技术人才送出去培训或引进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育管理人才以适应医学信息教育发展的需要。

2.培训之二是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学校信息技术要向纵深发展,必须全员参与,全过程进行,全方位体现。坚持全面提高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与分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进行以学习计算机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全员培训。

3.培训之三是对骨干教师开展以多媒体应用软件开发和制作为内容的提高培训。多媒体辅助教学,给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情景交融、富有启迪性的多媒体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何使多媒体教学落到实处,关键是要有一批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我们采取两方面的措施:一方面给这些教师布置课件制作的任务:要求45周岁以下教师做到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另一方面参加每年举办课件制作比赛,通过比赛和交流使他们的水平得到提高,并且选派优秀的教师参加省级比赛

随着信息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建立医学教学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现代技术实现教育教学信息化,提高教学效益是时代的需要,我们需要在这方面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发电厂;发电机;检修

中图分类号:TM6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发电厂的运营过程中,除了要做好水工管理和调度优化以外,还要加强对设备的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强化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这对发电厂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传统发电机检修的基本理论

我国传统的发电机检修方法是定期预防检测和事故临时维修法。定期预防检测是对发电机的各部分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维修,并对部分零部件进行更换,使发电机机组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事故临时维修法是在发电机发生事故故障后针对具体的故障部位对发电机进行维修工作。这种传统的检修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容易出现由于强迫停止运行而引发事故的现象。预防性检修的方法以设备的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随着发电机运行时间的积累需要缩短对其的检测周期。这样在发电机使用一定时间以后对其的检测次数就越来越多,停止运行的时间加长,检修费用增加,给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不利影响。

二、发电设备检修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发电厂对于发电设备的检修工作所采用的都是纯计浅业检修方式但这种方式存在许多问题下面就对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纯计划检修需要定期对发电设备检测,这样就致使有些情况较好的设备到期必须修理, 而这种修理实际上是没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在无形中增加了设备的检修费用。与此同时纯计划检测电设备更是造成了程度不同的磨损,加速了设备的老化进程,基至缩短了发电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了设备利用率,这对设备的以后使用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危害。

定期检修有时也会因检修周期未到,而影响习尤兄出现问题的发电设备的维修。这些设备由于未到时间而得不到及时,检修在使用过程中也就降低了设备运行的安全可靠性。这样就极有可能造成安全事故到发生安全事故才进行抢修也就等同于扩大了经济损失

三、发电机的状态评估

如何才能对发电机组的状态进行正确评估,这需要全面收集发电机的各项状态信息,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地分析处理。1、发电机的状态信息

对于发电机状态信息的获取,需要对发电机的生产质量、运输安装过程、运行状况进行检测,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方法对发电机进行规范的预防性试验和在线监测,并且做好检修方面的详细记录。

1、发电机的状态信息评估

在现有发电机检测技术的基础之上,依据获取的发电机状态信息的各项报告和相关数据,参考发电机状态等级的相关指标把发电机状态分为正常状态、可疑状态、不良状态和危险状态四个等级。

2、发电机正常状态的指标条件

发电机要达到正常状态的指标标准需要发电机的一切运行状况正常,试验数据达到相应正常标准。正常状态的发电机首先必须要在制造、运输过程中达到相应的技术标准,并且满足绝缘、短路、调峰等方面的需求,不存在任何的缺陷。同时还要确保发电机定子绕组和运行参数、各部温度满足相应的标准要求,且在试验中达到相应的空载特性、短路特性、耐压特性等合格标准。

3、发电机可疑状态的指标条件

发电机达到可疑状态是指发电机在检修环节中出现部分参数异常现象,同时有不确定性的因素存在。例如发电机的各部温度出现不正常现象,但是没有达到报警限制的标准;又如在试验中发现空载特性、短路特性曲线与以往试验中的数值不相符,存在下降现象,而又在发电机相关标准的允许范围之内。

4、发电机处于危险状态的标准条件

当发电机达到危险状态则表明发电机已经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在运行中存在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很大。使得发电机达到危险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发电机的绝缘设置明显低于标准的数值要求;定冷水的流量值陡然下降,自动断水保护的动作跳机;发电机在运行过程中部分区域温度过高,严重超过了发电机的温度最高限制;发电机出现局部漏水现象,并且出现定子、转子接地的想象,这些都会导致发电机在运行中出现事故。

四、发电厂发电机的检修策略

1、积极转变发电机的维护理念,明确维护目标

发电厂发电机的维护与电厂的安全运行密切相关,所以不论是电厂的管理层还是基层的普通职工,都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现代维护理念。同时,明确发电机维护的目标,针对维护目标建立有效的维护计划,并以科学的管理目标作为指导,结合发电厂发电设备的具体情况、员工的工作需求、投入维护的资金量,做好发电机的维护工作。

2、落实岗位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

发电厂在发电机的维护中,应当按照岗位责任制的原则,明确划分各工作的具体职责,建立并落实岗位问责制度和奖惩制度,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人员对发电机委会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日常维护工作的效率,其最终目的是确保发电厂发电机正常运行。

3、发电站发电机组的维护要点

第一,发电机应保持各固件都处于紧固状态,并确保部件能够灵活转动。所以,发电机每运行50至100小时,必须给滚动轴承加注脂;运行2500至3000小时,应检查连轴器,并更换易损部件,例如皮带、胶圈等;定期检查水封和挡水板;每2到3年大修一次,大修期间应更换联轴器销、轴承等部件。第二,发动机组运行时,要确保调速器油压表的指示和压油槽油压表的指示不能相差过大;导水叶的开度限制应为发动机的最大出力限制;定期切换油泵和导轴承油泵;定期清扫轴承水的过滤器;定期给调速器的各杠杆的连接处注油。第三,在发动机组的停机过程中,尽量缩短低速运行的时间。当转速下降到额定转速的35%到40%,即可拉闸制动。

五、发电厂发电机检修和维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工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各发电厂要根据自身的设备状态、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先选择试点开展,再逐步推广到全厂。

第二,树立明确的检修和维护目标,即利用最低的检修、维护成本,确保发电机具有最大的可靠性。在积极探索状态检修的同时,还有预防因盲目延迟检修,造成发电机的失修。

第三,发电视一项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所以,要做好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就必须从发电厂的整体出发去考虑。

第四,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和优化水轮发电厂的管理制度。建立或健全发电产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章程后,检修和维护工作就会变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最大限度地确保发电机的正常运行,防止诸如盲目停机检修等情况的发生。

第五,充分利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尤其在发电机的检修诊断过程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利用可以起到避免布线、节省投资等作用。

第六,提高检测人员素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多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发电厂的设备检测过程中计算机监空承接着发电设备的监视工作然而要想完成监视工作还需要人的控制、操作因此发电厂的检修工作需要一批专业型的技术人才。与传统检修工作需要的人员素质不同,计算机监空要求操控人员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独立的判断能力、很强的事故处理能力即需要一专多能型技术,而传统的设备检测的工作人员只需要掌握一个专业面的知识即可因此计算机监空发电设备更能够在设备安全运行、设备故障处理和设备检修过程中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点,以确保设备利用率和整体效益的高起点。为了构建设备检测人员之间良好的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的友好合作关系发电厂可以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开展全方位的运行维护交叉更深层次的业务技术培训,从而造就一大批既懂得管理又懂设备维护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也可以给工作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充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学习机会同时要做好总结归纳工作加快新设备推广应用,提高新设备的实用性和适应性,从而达到培训的最终目的。重视对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发电机检修和维护工作的规范程度。做好技术资料、检修维护记录的整理工作,为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做好准备。

第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做好发电机的检修和维护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发电厂应加大都新技术、新设备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做好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工作。

结束语

随着发电机定期检修方法的弊端逐渐显现,发电机状态检修方法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无论是何种检修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电力企业的最大效益。发电机状态检修是对发电机检修办法的一种创新,在发电机检修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条件之下,状态检修的方法必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到发电机检修的实际工作当中。

参考文献

[1]苗鑫,段江彭,李洪滨.关于水力发电设备运行状态检修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1(03)

篇9

为保障供应商绩效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哈电机实行“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模式,建立层次分明的组织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和流程明确供应商绩效管理模式和各责任部门的职责。公司层面设立供应商管理委员会,负责供应商管理政策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以及对供应商的准入、升降级和退出进行审批。供应商管理委员会下设供应商管理办公室和供应商评审办公室。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是综合管理机构,常设机构为企业管理发展部,主要负责组织编制年度供应商需求计划、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供应商名录归口管理,并协调供应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供应商评审办公室是专业管理机构,负责相应类别合格供应商准入、升降级及退出的评审,并向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提交评审结果。供应商评审专家数据库由哈电机各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家组成,人员规模将近200人,评审时由计算机系统自动随机抽取。

二、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分级管理

哈电机按照供应商提品和服务的类别分为原材料、设备、加工制造、工程项目、运输、集成配套和其他七大类,每类可划分若干产品类别,按照类别进行管理。对于同类别的供应商,借鉴卡拉杰克矩阵分类法,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及与生产经营、企业发展的关联程度,将合格供应商划分为战略供应商、优先供应商、普通供应商、专有产品供应商。另外,对于满足合格供应商条件,但仍在准入考核期(两年)内,或者基本满足合格供应商条件,但需要其提品和服务的,列为临时供应商。哈电机根据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对不同级别的供应商给予不同的采购政策,激励供应商提升自身水平。一是战略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战略供应商经常性的沟通与技术交流,获取关键资源,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加强合作;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战略供应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常进行有关成本、计划、质量等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共同参与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相互提供行业发展动态和产品升级换代信息;哈电机对配合其新产业和新产品开发进行了一定的专项投入的战略供应商提供优先供货权;战略供应商中对哈电机有突出贡献的,通过加大订单的方式进行激励;对战略供应商,可通过各种媒体为其进行宣传,获取广告效应。二是优先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优先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同等条件下优先保证其供货份额;对于绩效评价优秀的优先供应商,通过加大订单的方式进行激励;对优先供应商,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宣传,为其获取广告效应;对绩效评价优秀、符合哈电机战略发展需求的优先供应商可升级为战略供应商;对绩效评价不达标的优先供应商降级为普通供应商。三是普通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加强与普通供应商的沟通与交流,为其提供技术指导,有资格获取供货份额;对绩效评价优秀符合哈电机发展需求的普通供应商,升级为优先供应商;对绩效评价不达标的普通供应商降级为临时供应商。四是专有产品供应商的管理策略:按照合格供应商进行管理,对其定期进行绩效评价。加大与专有产品供应商的信息交流,共同探索深化合作方式,确保专有产品供应商提供优质、高效、价格合理的专有产品和服务。五是临时供应商的管理策略:增进与临时供应商的沟通,帮助指导其改进、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对绩效评价达到普通供应商条件的临时供应商,可升级为普通供应商。

三、实施供应商动态绩效评价

1.综合绩效评价维度设置

要合理评价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维度的设置非常重要。哈电机在评价维度选择上,参考美国学者Dickson与Weber对供应商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供应商类别和专业特性,确定了供应商绩效评价的五个维度:质量水平、价格水平、交货水平、技术水平、服务水平。质量水平:依据供应商在哈电机的历史业绩、供应商认证结论和供货质量等对供应商进行质量水平评价;生产过程中和交付后发现的质量问题,由质量检验部根据每月的不合格品处置单等,对I、II类物资的收货质量进行评价;仓储部负责III类物资收货质量问题等评价,将评价信息反馈到质量检验部。价格水平:企业管理发展部依据供应商订货合同和标准价格,进行价格水平评价。交货水平:生产部依据供应商交货准时度和交货数量准确性,组织实行交货水平评价。技术水平:技术部门依据供应商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后续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技术问题的反应能力等方面,实行技术水平评价。服务水平:使用单位依据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通过相应管理部门,实行服务水平评价。

2.建立供应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

层次目标决策模型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工具,哈电机以层次目标决策模型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建立了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可以概括为“五个维度十二项指标”,每个评价维度下设若干评价指标,分别为历史质量、质量体系保证能力、交检质量、实物质量、价格稳定性、价格调整、时间准时度、数量准确度、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和后续研发能力、产品设计能力、客户回复时间长短及容易联络程度、具体服务事项等。

3.供应商绩效评价方法及结果应用

对不同产品类别的供应商分别采用不同的评价维度和权重,通过对各维度评价次数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乘以对应的权重系数求和,得出不同产品类别供应商的绩效评价值,具体计算公式略。供应商管理办公室按年对供应商绩效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得分情况,按照类别将供应商分为A、B、C、D、E五档,详见表。年度评价达C档以上(包含C档)的供应商纳入下一年度的合格供方名录;年度评价B档以上的供应商可结合市场供应情况、哈电机自身战略发展需要等方面,择优升级为优先供应商或战略供应商;年度评价D档的供应商予以警告;年度评价E档的供应商降级。

四、应用先进信息技术

哈电机积极推进供应商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借助现代化手段,建立网上招标采购平台和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从供应商准入、招标采购、供应商绩效管理、供应商退出等方面,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1.网上招标采购平台

哈电机于2010年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发了网上招标采购平台,改变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招标管理模式,实现采购过程从招标立项到评标定标的全程管理与监控。对众多供应商从价格、质量、交货、服务和技术等五个维度进行整体打分和综合评价,对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进行分类自动排名。自2010年以来,对网上招标系统进行三期优化完善,进一步提高招标工作的效率,在优化供应商队伍、降低采购成本等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效益。哈电机招标工作采取计划指导、统一协调、分类组织的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统一的年度招标计划,有序开展招标工作。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得以落实,在招标工作具体操作上,哈电机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在合格供方名录中选择投标单位。采购外包部门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编制项目招标文件,确定具体的招标要求,通过网上招标系统进行提交。哈电机在进行招标文件编制时有严格的审批流程,多环节控制,确保每项招标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实行网上招标是哈电机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也是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提升的具体体现。通过网上招标工作的实施,增加了招标工作的透明度和规范化,不仅能够保证招标制度和程序严格执行,预防腐败和遏制可能的人为违规因素干扰,节约采购资金;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使大量准确数据的统计更加便捷,为供应商综合绩效评价和信息共享提供了依据。

2.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

为进一步提高供应商管理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实现供应商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哈电机配合ERP一期工程,对现有供应商管理进行了整合,将以手工操作为主的供应商准入、供应商评审、供应商综合评价、信息反馈等环节均纳入计算机系统,同时充分利用网上招标采购平台的成果数据,开发了供应商综合评价系统。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是动态的存优去劣的系统,通过综合评价可以从几个维度全面客观地反映供应商的绩效水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帮助供应商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水平。供应商绩效综合评价系统融合供应商准入评审、供应商评价、供应商升降级和退出等功能,实现对众多供应商的价格水平、质量水平、交货水平、服务水平、技术水平五个维度的整体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对供应商按照产品类别进行自动排名,为采购部门以及项目管理部门迅速地掌握市场供应信息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通道。该系统的开发摒弃了以往各职能部门以手工方式分散评价和打分,实现供应商价格水平在招标或核准单制定过程中的自动打分方式,杜绝了主观打分现象,把采购部、成套办、控制事业部、热加工事业部、项目管理部、质量保证部、技术管理部、六大分厂等部门提供的各供应商的分数汇总在一起,得出五个维度的综合分数,并最终评出等级,实现了以手工打分计算方式向信息化的转变。

五、与供应商共同促进技术进步

1.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

供应商管理办公室定期组织相关业务部门召开供应商绩效年度评审会议,根据评价结果,编制供应商绩效评价报告,并及时反馈到供应商,帮助供应商发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提高管理水平。哈电机坚持开展第二方质量审核,协助供应商不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供应商与哈电机“同质化”。

2.对供应商进行技术培训

对于一些需要应用新技术的外购件,为使供应商能迅速掌握供货产品的技术特点及生产难点,哈电机采购外包部门积极组建培训团队,对供应商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服务,培训团队成员包括哈电机设计部、工艺部、生产部等职能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团队根据产品特点,确定技术培训及技术交底关键点,制定培训计划,按计划对供应商进行系统培训。供应商在接受培训过程后,根据自身人员、设备、技术、质保等情况,按照培训团队要求提出完成产品生产及保证产品质量的应对措施。为确保技术要求和产品质量得到落实,哈电机对供应商实施生产过程巡检。通过巡检,直接针对供应商从原材料、复验、生产过程、检验试验等进行审核,发现不符合项,提出整改要求并对整改情况及时验证。

3.供应商提出技术改进的处理

哈电机针对供应商提出产品技术改进,专门建立了通畅、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供应商在承揽配套件的加工制造过程中,若发现产品设计或产品工艺可进一步优化改进或设计图纸、加工方法存在瑕疵等问题,可通过填写《HEC分包产品技术改进信息传递表》,向哈电机提出技术改进申请。哈电机技术部门在第一时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的专家进行技术评定,充分考虑更改后产品性能指标对配套件总体性能、寿命、法律法规要求等的影响。若供应商提出的改进方案可行,则以《技术更改通知单》形式在哈电机内部各职能部门传递。

4.与关键供应商进行技术交流

篇10

Abstract: Training base construction is a necessary way to cultivate vocational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ability of applying technology. It realizes the purpos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gh-skilled talent training. The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training base,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raining ba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 实训基地;高职教育;探索

Key words: training bas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xplor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84-03

0 引言

安徽水院在近6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制度,目前开设的专业涵盖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应用电子专业是我院主干专业,为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 实训基地建设目标

①统一性与层次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围绕机电类、电子类专业设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规划,避免造成重复建设。在建设实训基地时,还依据培养目标、教学规律和专业特点,分析学生不同阶段应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围绕课程合理配置实验实训设备,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②生产性与创新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中心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思路、新机制、新模式,与产业单位、科研院所在场地、设备、技术、师资及管理方面加强合作。实训基地再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真实的职业环境,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实训基地心积极主动,自主创新,引入专业导师制度、职业技能证书制度、学习创新制度,同时让学生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载体和场所。

③技术性和先进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和核心,必须把握技术发展的前沿,运用现代技术,集成先进的器件和设备,做到适度超前并留有可发展的空间。实训基地既要跟上企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又要体现出技术起点高、技术含量大、技术先进的特色,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学到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提供先进实训设备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有效地推动课程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提供实践平台。

④共享性与开放性。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社会共享,面向学生、社会开放,提高投资效益。校内外实训场地不能成为某个系、部或专业的专用场所,也不能局限于我院,在仪器设备、软件、师资、管理人员和服务平台等方面力求做到资源共享。实训基地除了完成校内实训课程的教学外,不断扩大培训项目,面向社会企事业单位进行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等资源优势,拓展实训基地的内涵,面向社会开放,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 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2.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①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

新建能满足200人同时使用的仿真实验室。利用Electronics Workbench软件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仿真和调试。利用Keil软件的软件仿真功能开设单片机汇编程序的调试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软件开发能力发利用Proteus软件仿真单片机CPU的工作情况以及仿真单片机电路,以提高学生的单片机硬件系统开发及运用能力。利用Matlab软件进行自动控制理论的虚拟实验。为教师科研、全校学生创新活动提供支持。

②专业基本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下设控制技术、检测技术、维修电工技术3个实训室。结合原有的实训室,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及专项工程技术的应用能力。

③电气自动化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建设。

综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按引入式生产车间型进行建设,设有与企业车间对应的岗位。柔性自动化生产车间建设。结合《自动机与自动线》等相关课程,增加MES网络型模块式柔性自动化生产线实训系统等设备。利用其上料检测、搬运、加工、机械手、传送带、搬运安装、分类、触摸屏主控、组态监控工程师、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11个工作单元提供每单元8人的实习岗位,承接企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任务。

④扩建新建实验实训室。

扩建电子认知多媒体实训室;扩建电工电子实训室,包括电子技术实验实训室、单片机应用实训室各1个。建设电子设计各实训室,包含:扩建EDA技术应用实训室,新建PROTEL设计实训室、MULTISIM仿真实训室各1个。完成对EDA设计调试、PROTEL制板设计、MULTISIM仿真实验等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任务。

⑤重点建设电子生产性教学工厂(新建2条生产线,1个生产车间)。

学生直接参与自动生产线的操作和电子产品装配,熟悉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技术,满足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课程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需要。可承接电子生产工艺技师和表面贴装技术操作技师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任务。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形成电子产品组装、调试和检验的生产性教学环境。

2.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优质、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以工学结合为核心的职业发展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天威保变(合肥)等企业共建,新增校外实训基地12个,重点建设校企合作机制、校外实习实训管理体系和考评体系,兼具教学、生产与社会实践功能,能反映电气、电子、机电专业最新成果和发展方向,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和实践锻炼,提供专业教师现场技能实训场所,且专业教师可以到现场进行企业员工培训,还有利于校企合作进行技术应用课题开发,实现校企双赢。

2.3 实训(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规划 经过5年的努力,建立了一支专业教师、行业高级工程师、行业能工巧匠相结合的“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实训指导师资队伍。培养4名专业带头人,12名专业骨干教师。按照“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思路,力争4年内使机电类专业具有高级职称的实训指导教师比例达40%以上,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教师比例达85%,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85%以上,主要专业课和实践课以企业生产一线教师为主。

2.4 实验实训条件内涵建设

①构建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将电工电子生产工艺、电子技术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按岗位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创新能力划分能力训练模块,优化实训模块,使各模块的实训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实训课题、实训指导手册和实训考评办法形成技能训练模块体系。

②加强实训课程与实训项目开发。

开设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焊接技术、元器件识别与测试、模拟电路单元设计、数字电路单元设计、收音机装配及其调试、常用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等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发家电调试与维修、单片机运用与编程及计算机辅助电路原理图设计、线路板设计、检测技术等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开设综合技能训练项目。满足职业技能考证培训、毕业设计及电工电子生产工艺表面贴装技术顶岗实习等要求,开设电工电子绘图员、无线电调试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产品批量生产的工艺指导、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电子产品设计、表面贴装工艺、表面贴装设备等综合技能训练项目。

2.5 制度规程等软件建设 通过调研、论证,对实训基地建设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加快实训教学指导书、仿真软件、网络资源等软件建设,加强基地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实习实训基地人员,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的技术服务能力,建立实训管理体系(制订实训现场安全操作规范、现场安全考核细则、设备管理制度、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实训教师职责制度),完善实训考核评价体系,更有效地利用基地设备,保障实习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3 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成果与特色

①适应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实训基地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跳出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的框框,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把传统的文化课教室变成了教、学、做统一的课堂。

②生产性。

实训基地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实训基地建设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建设,其运行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③先进性。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未来的需要,具有先进性,尽可能体现机电工程、机械工程、计算机与网络工程等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具有抢占技术高地的意识,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原则得到体现。实训基地的技术水平适应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实训设备配置、实训内容、实训手段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水平,并有一定的超前性。

④培训与技能鉴定功能。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优秀的师资为各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和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同时也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高了他们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

⑤开放服务。

为合肥地区职业院校机电类、电子类学生实习实训教学和职业资格的培训与鉴定服务;为安徽省职业院校汽车类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培训服务(师资培训基地);面向社会承担技术工人培训、特殊职业(工种)培训、技师培训;面向社会承担职业资格培训与认证;为教研科研服务;面向社会开展工程质量检测服务。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

4 实训基地建设示范推广

引进先进的教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研制和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包”与“培训包”,形成品牌,在我省高职院逐步推广。与多所院校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和对流协议;积极开展不同地区院校的合作交流,使学院的电工电子实训基地的理念、特色和成果产生积极影响。

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平台,围绕我省实施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等四大国家工程,实现教育培训资源的社会共享;与行业企业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创办、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以实现共同发展;实训基地利用先进的设备、场地以及学校的人才优势,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和转化,将实训基地建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

参考文献:

[1]郭静.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北京市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