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尽调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4 16:54: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尽调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战略指引下,不断加快海外并购的步伐。根据德勤的《崛起的曙光:中国海外并购新篇章》的报告。报告中称,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的海外并购活动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中国境外并购交易总共有143宗,总金额达342亿美元。2009年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法国[1]。
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增速极快。但中国企业还普遍缺乏海外并购的实践经验,根据历史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财务尽职调查流于形式、财务尽职调查不到位。财务尽职调查审计主要对尽职调查的调查方式的规范性、调查内容的完整性、调查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审计,是完善尽职调查,防范企业并购风险的重要手段。
二、财务调查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调查报告只是对于目标企业所有的资料进行简单的罗列
目前相当一部分财务尽职报告并未深入地对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作出分析。这主要是由于目标企业财务及相关人员对尽职调查普遍存在抵触心理,而且目标企业大多数财务核算较为薄弱,资料管理较为混乱,财务部门迫于某种压力,存在很多隐瞒事项。因此,这种方法会削弱尽职调查业务的作用,拿不到并购方想要的真实、完整的信息资料,使得尽职报告对于减少信息不对称的作用不甚明显[2]。
(二)对于并购方的投入产出价值调查不准确,容易落入并购陷阱
我国企业的许多海外并购案被媒体进行大肆宣传,但其结果并没有如预期的提高股东的价值。这主要是由于对并购的投入产出调查分析不准,未能判断有没有控制并购风险的能力,对并购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承担的风险估计不足,未能准确评价并购投资的回报率,未能有效地回避并购陷阱,导致并购失败。
(三)财务尽职报告过于高估目标企业的发展潜力
在并购亏损企业时,许多企业对于目标企业的发展情况盲目乐观。缺乏对企业财务承担能力的分析和考察,对企业的财务调查与分析只停留在账目表面,没有结合企业的市场份额、人力资源和销售渠道等情况来综合考虑,导致过高估计目标企业的发展潜能,分散并购方的资源,甚至使并购方背上沉重的包袱。
(四)对目标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调查分析不足,导致现金流危机
目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现金流的方向,在不同项目间进行现金流调整。经营性现金流通常被外界信息使用者关注最多,它最容易被调整,人为提高其报告值,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同时目标企业往往是出现财务困境的企业,企业不仅需要大量的现金支持市场收购活动,而且要负担起目标企业的债务、员工下岗补贴等等。这些需要支付的现金对企业的现金获得能力提出了要求,如果处理不当,会带来现金流危机,使目标企业反而成为企业的现金黑洞。
三、审计在财务调查尽职报告中的作用
(一)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程序
财务尽职调查的目标是识别并量化对交易及交易定价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因此,主要的工作就是对收益质量和资产质量进行分析。在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实施阶段应根据详细的调查计划和企业实际情况,实施规范性的调查程序,促进调查结果的有效性,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合理的判断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案进行审计。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整体操作思路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以及审计尽职调查设立的调查方案中有关目标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验资等是否履行了必要调查程序,从而促进尽职调查方案的全面性[3]。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方法进行审计。对于财务调查报告的整体框架进行审计,是否采用多种调查方法,以便得出尽可能全部的调查报告,避免做出不正确的决策。
再次,对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步骤进行审计。合理的调查步骤是避免“并购陷阱”的必要条件,审计人员应对每一阶段的调查进行审计,根据不同的并购类型、目的、内容来审查并购中财务尽职调查的处理步骤是否符合目标企业财务状况、资产价值调查业务规范、企业盈利能力分析规范等要求,确保企业并购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审计财务尽职调查报告的内容
财务尽职调查报告并不是审计目标公司的财务报表,而是了解并分析目标公司的历史财务数据。对目标公司的资产状况、销售收入、利润、现金流等财务指标进行全面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更好地为企业的并购决策提供依据。
首先,对财务尽职调查的主体和目标进行审计。进行财务尽职调查要全面的理解企业的实施并购的目的和战略,从而把握调查的方向,确定调查的内容。为防止财务尽职调查对于调查目标和主体的不确定,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尽职调查活动中的目标和主体的审核,以避免尽职调查的盲目性。
其次,对财务尽职调查的范围和内容的审计。合理的评估目标企业的价值,做出正确的并购决策,需要全部的财务尽职调查报告作支持。因此,尽职调查如果仅对财务报告及其附注实施调查程序,可能无法全面分析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对于财务尽职调查范围和内容的审计主要包括:
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审计,对于不同的评估项目是否确定合理的价值评估类型和评估范围,以及反映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和资产价值评估相关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审计,促进企业资产价值评估调查的正确性[4]。
对目标企业财务指标的审计,对于尽职调查是否全面了解目标企业的财务组织构建情况,以及目标企业的资产总额、负债总额、净资产价值等进行审计。同时,审计尽职调查是否对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调查,促进财务指标调查的全面性。
对目标企业关联公司交易的审计,关联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使投资者对于目标企业的价值无法做出合理的判断,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对尽职调查中目标企业关联方的识别以及对目标企业关联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合规性和实质性的测试。从而促进对目标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能力的正确评价,促进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三)审计财务尽职调查的结果
有效的财务尽职调查结果,可以帮助企业判断投资是否符合战略目标及投资原则,合理评估和降低财务风险。对于财务尽职调查结果的审计,主要是在财务尽职调查实施程序和财务尽职调查内容审计的基础上对并购活动的调查结构的真实、有效的审计,进一步完善尽职调查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隋平.海外并购尽职调查指引[M].中国:法律出版社,2011,3.
[2]吴庆念.论财务尽职调查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3):361-362.
篇2
摘要:针对财务核算欠规范的拟投资目标企业,采用全面清查资产负债的财务尽调对策,锁定目标企业的净资产价值,结合目标企业未来三年的盈利预测,采用市净率或未来市盈率的方法,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
关键词 :财务尽调对策;财务规范;估值方法
企业投资活动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企业投资风险。尽职调查是投资人判断目标企业投资价值、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财务尽调工作中,发现国内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发展初期由于受企业成本及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制约,普遍存在财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若投资人对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前景、目标企业的盈利状况均有良好预期,目标企业又拥有竞争优势的核心技术时,投资人对“好”企业是难以割舍的。此时,财务尽调的职责不仅是确认目标企业的资产规模,评估其净资产价值,为计算目标企业估值提供依据,也要为目标企业后续财务规范核算的初始化数据奠定基础。
一、存在财务问题的主要类型
1.原材料、委外加工的核算问题
(1)财务对开具发票的采购业务进行账务处理,多数企业未对已入库未收到发票材料采购未进行暂估处理。
(2)对委外加工完成的存货成本计算不准确,造成入库的存货和期末委外加工物资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价值。
(3)存货盘点、财务稽核制度缺失。一般情况下,企业仓库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没有存在重大差异,但由于财务日常稽核制度缺失、财务对原材料出入库核算缺乏规范,造成财务账面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2.成本核算问题
多数企业成本核算方法随意,日常财务核算中对材料领用和费用支出未严格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归集,例如:生产部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费用未准确归集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无法准确核算完工产品成本;有的企业虽然按成本费用对象进行了归集,但成本的分配和完工产品的结转无据可依,不少企业按估计的毛利率进行销售产品成本的结转。
3.收入确认问题
为降低或平滑企业税负率,多数中小企业根据当月取得的进项税票,控制开票数量,依据开票金额确认当期收入。该处理方式影响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的核算结果。
二、财务尽调对策
上述财务问题造成目标企业账面财务数据的可利用性很低。为摸清企业的实际资产状况和净资产规模,笔者在工作实际中,主要采用全面盘查实物资产,函证往来账项,查阅企业重大合同等财务尽调方法,确认资产负债的实际价值,框算目标企业净资产规模。
1.资产类项目
(1)货币资金:通过盘点库存现金、获取银行对账单、银行询证等方式核实货币资金的真实性,了解是否存在被冻结资金。
(2)应收账款:常规财务尽调方式是进行函证,考虑到回函的比率可能不高,一般要执行替代程序,查询发货记录、回款;对金额较大的应收账款查阅销售合同;详细核对财务或销售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3)其他应收款:结合货币资金收支情况,明确其他应收款的具体内容,查询是否存在股东抽回注册资本或长期挂账费用的情况,并对大额往来进行函证。
(4)长期股权投资:查阅投资协议或投资合同;查询被投资企业的工商信息,核实对外投资的真实性。
(5)清查存货和固定资产: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的盘点,包含仓库、生产车间、存放委外加工方的存货、固定资产。
(6)无形资产:了解无形资产形成原因,评估列入无形资产的合规性以及摊销政策的合理性。
2.负债类项目
(1)应付账款:与供应商进行函证,不仅对期末有余额的供应商进行函证,也要与虽无余额,但与目标公司发生过重大采购业务的其他供应商函证;查阅金额较大的采购合同、付款记录;收集并详细核对采购部门的日常对账记录。
(2)其他负债项目:详细了解具体各负债项目的内容、形成原因,判断是否存在未入账债务,分析负债率的合理性。
(3)或有负债:通过查阅工商信息、企业信用、贷款卡信息等途径调查目标公司是否存在或有诉讼、可能承担连带责任的对外担保等或有负债事项。要求目标企业对并购日之前已经存在的或有事项向投资方出具承诺函,约定目标企业承担或有负债的全部责任。
3.损益类项目
(1)销售收入:分析目标企业盈利能力,复核近三年销售的收入、数量,查阅发货记录,关注售价、单位成本、毛利率的变化趋势。
(2)期间费用:审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与同行业比较期间费用占比情况,针对异常指标,重点复核,调查原因。
(3)其他业务利润:了解业务的具体内容,判断收入的稳定性,成本的配比性。
4.关联交易调查
随着直接持股、间接持股、交叉持股等持股方式多样化,企业关联关系越来越不易察觉。财务尽职调查中需要重点关注目标企业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关联交易的金额是否重大,占目标企业销售额的比重,对目标企业盈利状况的影响程度。
5.账务调整具体程序
首先,以尽调日为截止期,将未完成且未入账的销售、采购全部纳入账内进行会计处理。对“未完成”采用简单可操作性的界定方法就是指仅对截止日资产负债产生影响的业务,例如销售尚有未收回款项,采购的存货还存放在仓库内未消耗完或仍有应付款项。以前年度已完成的销售和采购难以清理,且清理意义不大,对尽调日的财务影响也有限。其次,进行应收应付等往来款项的核对与调整,最后对实物资产的盘亏盘盈情况进行会计处理。经过以上财务调整,目标企业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能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作为企业估值的参考依据。
三、案例分析
1.制定清查计划
制定详细的资产负债清查计划,做好宣传、动员和前期培训指导工作,提高企业全员对清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责任。
2.清查实施阶段
(1)盘点现金、核查银行存款,形成现金盘点表、收集银行对账单;
(2)固定资产盘点表;
(3)存货盘点表;
(4)收集销售部门与客户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5)收集采购部门与供应商原始对账单,同时对应付账款进行询证,对账单的截止期为尽调报告日。
3.整理财务账簿
(1)比对账面货币资金与实际现金、银行的差异,进行补记或调整。一般情况下,此项不会出现大差异。
(2)结合应收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发货记录,补记或调整“应收账款”、“主营业务收入”、“预收账款”。
(3)结合应付账款的对账和询证情况,追查采购或验收记录,补记或调整“物资采购”、“原材料”、“应付账款”、“预付账款”。
(4)依据固定资产和存货盘点表,对账面的固定资产和存货进行调整。“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固定资产”、“存货”。
(5)清查其他资产类项目:“其他应收款”以询证与账面清查相结合的方式;“无形资产”要查验权属证书及取得时的初始价值、分摊年限等数据,核实其余额的准确性。
(6)清查其他负债类项目:“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与人资核对,确认应付职工的金额,一般情况下余额是一个月的工资。“短期借款”、“长期借款”与企业贷款卡信息进行核对是否相符。
(7)经以上调整后,资产、负债的价值得以确认,从而框算企业净资产价值。
四、目标企业估值方法
在进行投资时,投资者对目标企业进行估值多采用相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通常采用市盈率(市价与每股收益比率)或市净率(市价与每股净资产比率)等指标,所依据的财务指标主要是每股收益和每股净资产。财务核算欠规范的发展中企业,由于历史财务数据的质量欠佳,企业估值定价应侧重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未来预期每股收益为基础。
1.按市净率估值
市净率估值法就是以尽调截止日的净资产账面价值来估算企业价值,因为净资产可见不用预测,所以可操作性比较好,是一种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估值法。财务欠规范的企业就必须以全面清查后的净资产价值为基础,参考目标企业所处行业的市净率,结合净资产收益率的预期值等指标,计算得出企业估值。
2.按未来市盈率估值
未来市盈率估值法是依据目标企业的未来几年的盈利预测,参考确定合理的市盈率,计算目标企业估值,适合轻资产企业以及盈利率高且成长性好的企业。由于对该类企业历史数据的准确性、盈利预测的可靠性尚存疑虑,一般要求与目标企业的原股东签署业绩对赌协议。当实际情况偏离盈利预测时,原股东对投资人给予资金补偿,或增加回购条款等以防范或降低投资人的损失。
3.综合以上两种估值结果,得出最终企业估值
篇3
1.信息不对称及宏观环境不确定
并购过程中最核心的是并购价格。合理的并购价格以对目标企业价值的科学评估为前提,是并购成功的基础。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合理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可引起并购公司估价风险:由于目标企业内部人员与并购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上市和非上市的目标企业在高质最的信息资料获取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容易形成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宏观面的不确定性导致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企业并购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多。比如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经济周期性的波动、通货膨胀、利率汇率变动、并购企业的经营环境、管理协调和文化整合的变化等等。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影响着企业并购的各种预期与结果发生偏离。
2.缺乏专业中介运作
缺乏规范运作的中介机构所带来的财务风险。中介机构的作用一是为双方牵线搭桥,降低企业并购的信息成本;二是能提供中立、公正的判断,避免较强的主观倾向,从而最终导致交易的达成。三是结合丰富的相同行业并购经验,避免弯路和风险。我国的企业并购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较少,完全依靠并购企业自己自主搜寻目标、设计方案、筹集资金、谈判价格等等,结果由于并购方信息不灵,缺乏操作的经验,往往使并购陷于失败。
二、基于业务的财务分析应对行业风险
传统的财务分析和风险管理在具体的行业和企业面前的这些不足,需要从销售链财务的角度进行重新的分析和解读,销售链财务突破了标准的财务报表的销售确认、成本和利润计量的标准,销售链财务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两头,充分考虑了服装品牌企业典型的“长尾”风险,改变了单一企业的分析角度,以销售链整体作为分析对象,更能揭示业务背后的潜在风险。
三、大型服装上市公司收购风险控制案例
1.并购的行业背景
M公司就是上述的一家上市龙头企业,13年市值位列上市服装企业前5名,而且得益于上市成功后的巨额超募资金,并且募集资金也远远超过了上市募投项目本身的资金需求。S公司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增长为企业积累大量的销售规模和资产,但随着13年开始的整个服装企业的变局,S公司也未能例外,销售和利润同比都有所下滑。2013年S公司选中的当地快速成长的J公司,J公司的品牌定位高于M公司,且根据市场占有率及品牌生命力,未来5年仍能获得快速的成长。在前期的尽职调查中,双方重点对品牌的融合,渠道的整合,供应链的协同优化进行的深入的分析和沟通,基本确定并购对双方在市场占有率上都能带来收益,同时并购能带来渠道和供应链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结合J公司做的3年一期的盈利预测,从M公司角度分析,并购后能使当年合并每股收益保守增加20%,这在整个行业利润下滑的大背景下,这是个非常亮丽的一份盈利成绩单。
2.双方企业初步估值
双方初步认可的估值超过了10亿,由于J公司本身是轻资产公司,估值超过10亿,但净资产只有1个亿,在服装企业的并购案例中也很少见,这么高的估值是基于现金流量净现值法,通过J公司未来5年的销售利润增长和现金流量净现值。
3.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在初步尽调亮丽的财务远景基础上,M公司董事会考虑到第一次实施并购,自身财务团队的专业水平和并购经验欠缺,所以聘请了国际投行咨询公司进一步实施财务尽调。投行中介的分析重点从一般层面的销售、成本、费用、流动资金,转向了更为核心的销售链财务。所谓的销售链财务的方向有这几个方面:1、终端业绩增长;2、终端店效、平效、人效;3、终端门店盈利情况;4、终端门店的售罄率情况;5、库存投产与留存(产销率)情况。投行中介的尽调结论与M公司的初步预测正好相反:J公司的强尽销售增长更多的是通过下游压货实现,终端销售增长在13年也开始呈现增长颓势,各经销商订货量已经超过了终端的增长和货品需求;并且终端的增长质量存在更多的问题,门店的开店数量在13年增长过快,单店的可比销售业绩出现了同比下滑,平效和人效的分析也得出同样的结论;经过与各经销的访谈得知其经销的利润率也同比下降,下降的原因除上述的单店销售问题之外,综合型大店的开店导致的租金成本的过快增长也是一大问题;经销商终端显示的售罄率也逐年降低,这也反映了品牌商压货的情况。最后回到J公司的库存,产销率(库存占投产的比重)也显示不如前两年的水平。
4.投行中介深入尽调
综合以上情况,投行中介认为J公司描述的销售和利润的增长前景在未来3年实现的可能性并不乐观。M公司召开了董事会,再结合当时的行业普遍情况,认可投行中介的尽调报告,否决了并购框架。
5.项目结论与总结
M公司的财务总结报告中,认识到了简单通过会计报表的财务预测带来的认识误区,以及通过销售链财务的分析进行财务风险规避的重要性。这个案例也说明了服装零售品牌的并购不同于其他行业并购时进行财务风险把控的差异,也丰富了财务风险管理的涵盖面。
四、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的综合措施
1.加强财务风险监控
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测和监控体系。要做好防范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工作需要切实提高企业管理层的财务风险意识,从业务源头上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在企业自身的内部建立健全严格的财务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对并购风险的预测预警机制,尽最大可能避免或者减少企业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2.深入事前调查
获取目标企业准确的信息。并购企业在选择被并购企业时,必须在事前作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搜集信息的工作,包括被并购企业的产业环境信息、财务状况信息、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特别是销售链的综合分析。
3.选用适用的评估方法
做好资产评估,防范财务风险。采用恰当的清算价值法、市场价值法、现金流量法等估价方法合理确定目标企业的价值。对企业的资产评估,是防范企业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的资产评估模型,充分考虑被评估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采用灵活的评估方法,制定符合实际发展情况的策略,以更好的避免财务风险的产生。
五、结束语
篇4
普通青年看电影,先看的可能是明星颜值;PE看电影,先看的却是剧本、制作公司和各种数据,明星排名最后。相比一度充斥影视市场的矿业、房地产业热钱,PE对影视业的投资更加理性规范、注重成本控制,更有助于行业的良性生长。
由于艺术创意不可标准化和流程化,PE机构在投资影视项目时,倾向于将其创意过程细分为多个流程性环节,通过全方位的风控来综合把握,保证项目的成功率。与此同时,PE还会瞄准电影上下游产业链的优质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并推动其相互整合股权、联动业务,以降低风险,并获得更大的收益。
影视文化行业的高增长,吸引了大批VC/PE机构,投资热度持续攀升。为分散风险,PE资金介入这一行业的方式,既有投资单个影视项目,又有投资影视文化公司股权。
PE的进入,不仅为影视制作方带来了规范的成本控制理念,也通过股权投资方式打通影视行业上下游,成为一个个相对独立公司之间的连接纽带,客观上以“金融+产业”模式为影视文化产业链的发展完善助力。
PE掘金影视文化投资
院线上映电影那长长的字幕中,出现PE身影已成常事。2014年经纬创投投资韩寒导演的《后会无期》,制作成本6000万元的电影,经历8个月的投资制作之后,实现超过6亿元的票房回报,成为PE机构投资电影的典型成功案例。
在PE机构,以文化产业基金的形式来投资运作影视项目的模式日益成熟。除了专业的影视基金外,几乎所有的大中型PE都设立了影视投资部门,或者干脆成立影视子基金公司。投中集团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文化传媒领域的VC/PE投资案例有93起,总规模达14.82亿美元。涉足其中的PE机构,不乏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天堂硅谷、IDG资本等巨头。近两年,伴随票房节节升高,PE投资影视领域的热情更加高涨。2013年开始介入影视文化投资的东方富海,到现在已经募集了三期影视文化专项基金,资金总规模达6.5亿元,投资了十余个项目,其中,在湖南卫视和网络渠道播出的电视剧《特警力量》,为其带来数倍回报。
影视文化基金规模不断增长的背后,是飞速增长的影视文化市场,不断刺激各路资本。
过去十几年来,中国电影票房突飞猛进,从2003年的9亿元上升到2015年的440亿元,增长了49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8%。2015年的前9个月,电影票房就已经超过2014年的总额。上半年,《捉妖记》和《速度与激情7》分别刷新国产电影票房和中国电影票房的纪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票房收入增长最快的区域,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而从人均GDP的增长预测,国内电影票房增长至少还有一倍空间。
电视方面,热播剧仍然是各大卫视争相抢夺的焦点,其版权价格不断创出新高。《甄执》接近400万元一集,为2012年售价最高的电视剧。2014,《辣妈正传》单集售价超过了500万元,再破纪录。2015年热播的《琅琊榜》,更传出平均每集售价高达600万元。
尽管电视台的购买力整体进入平稳期,网络渠道却在井喷式爆发,电视剧卖给网站的单集收入正不断提高。《特警力量》卖给网络渠道的价格已接近一线卫视。外加网络剧、网络综艺节目的兴起,电视市场整体潜力可期。
除了投资单个项目,更多时候,PE机构瞄准了影视文化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公司,从投资单个项目开始,通过好项目寻找产业链上的好公司。据介绍,东方富海目前为止设立的三期影视文化基金,前两期全部用于投资单个项目,目的之一就是为寻找影视文化产业链条上优秀的公司做准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到第三期基金,策略已是项目+股权,用一半资金继续投资项目,一半资金投资一些影视产业链泛文化领域的公司。
在中国,直到2003年《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和2004年《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出台,电影制片的准入门槛才真正放开,民营制片厂才获得与国有制片厂一样的权利。至今,国内民营电影制片公司的发展不过十余年时间;而电影院、屏幕等放映设施的全面升级,时间更短。
目前,以光线传媒(300251)、华谊兄弟(300027)、博纳影业(BONA.NSDQ)、乐视影业、万达影视等为代表的大型民营影视企业虽占据了中国影业的半壁江山,但电影市场格局远未定型。随着BAT旗下的阿里影业(01060.HK)、百度影业和腾讯影业半路杀入,众多新兴公司如安乐电影、华视影视、和力辰光、新丽传媒、宸铭传媒等大规模涌现,并表现不俗,PE投资标的正越来越多。
美国电影的盈利份额,票房占30%,后电影产品占70%,但中国是票房占90%,后电影产品只占10%。票房收入独大的国内市场,制片公司之外,围绕IP的电影上下游相关市场开发大有可为。
PE股权投资进入影视文化产业链企业淘金正当时。
PE投电影:剧本>制作方>导演/演员
尽管影视文化行业整体增长迅速,市场前景可期,但影视文化单个项目风险不小,失败率居高不下。
拍摄的影片,能够实现公映乃至大卖的,仅是少部分。2014年,中国拍摄的故事影片有618部,而最终在院线公映的只有259部,其中,票房过亿的仅36部。据业内人士介绍,和其他行业投资一样,电影投资业是二八开,只有20%赚钱,剩下80%亏钱。
对PE来说,投资单个项目时该如何做选择以提高成功率?
影视文化产业链包括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音像制品、影城和IP版权开发的衍生产品如游戏、玩具等诸多环节(附图)。作为纯财务投资者的PE机构,进入影视文化项目的时机大多在制作阶段。
电影属于艺术创意产业,水很深。判断一部电影是否值得投资,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技术活。由于艺术创意本身不可标准化和流程化,PE机构在投资时,倾向于将实现艺术创意的过程细分为流程性的环节,通过全方位的风控来综合判断和把握,保证项目的成功率。
具体而言,电影投资主要看五要素,制作班底、演员班底、宣发团队、成本控制、院线档期。在这之前,还有一个关键的剧本评估环节。
每年市场上诞生的电影剧本成千上万,PE投资人不可能亲自一一审剧本,因此催生了不少专门对剧本进行评估的机构,除了一些商业化公司,一些高校如中国传媒大学也设有影视项目评估研究所。这些评估机构一方面可以对剧本进行文本评估,测定剧本的投资价值;另一方面会对电视剧成品进行评估,服务于播放电视剧的电视台和网站。
具体到文本评估方面,剧本评估机构会根据剧本的概念、情节、结构、人物设置、台词、影像视觉风格等要素,对市场上的海量剧本进行综合评分,一般评分在60分以下的剧本,被采纳的希望不高,60-80分的才会进入评估公司的建议采纳名单。一些PE如东方富海有固定合作的剧本评估公司,只有70分以上的剧本才能进入其考虑范围。
发行方面,东方富海也有固定合作的发行评估公司。它们会对一部电影的票房做预测,分为悲观、中等和乐观预测,最终预测盈亏平衡点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才可能跟进。
剧本过关之后,便要开始考察制作团队。制作公司是一部电影成败的关键。“一般而言,好的制作公司会挑选好的演员班底,做好成本控制,自行绑定好的宣发团队。影视文化项目虽然失败率高,但是你会发现,一个好的制片方,连续成功率是很高的。”据东方富海介绍,因此,其电影投资策略是跟投,“要绑定了比较好的制作公司和发行公司才会进入。如果以股权投资做类比,我们投资影视文化项目的策略就是寻找Pre-IPO项目。”
宸铭传媒是东方富海绑定合作的公司之一。成立短短两年时间,其出品的已上映影片包括《分手合约》、《闺蜜》、《重返二十岁》等,至今没有失败的案例。东方富海如今参投了其正在筹备的影片《陆知马莉》和《南极绝恋》。
制作团队之后,又会再看导演和演员。在投资者眼里,最可能引爆市场的明星反而排名在最后,这与普通人的视角无疑多有不同。
年轻投资人由于年龄优势,对流行趋势有相对敏锐的嗅觉,因此,东方富海影视基金团队在招人时,更倾向85后。但投资人光有感觉是靠不住的。这一团队中年龄最大的周可人生于1963年,他对市场、趋势、商业元素组合效果的判断,全部来源于数据。
“所有的市场流行趋势都有数据,哪些东西正在流行,或很可能将流行起来,都能从数据中看出来。有一些表面看起来好的东西,从金融角度看不一定赚钱。通过大数据,可以尽可能地规避未经过市场验证的电影项目的风险。”周可人说,他成了团队中的风控把关人,从投资角度综合衡量风险,把关协议条款。
相比电影,电视剧投资相对简单,有4个要素需要综合考量:制作班底、演员班底、一线卫视有意向以及成本控制。据介绍,在投资电视剧之前,东方富海会去电视台尽调,调查电视台对某部电视剧的意向。一般一线卫视有意向的,则投资胜算较大。
为了控制风险,PE机构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投资方式。一种是约定固定投资回报,这相当于在固定的期限内借钱给某个项目,年化利率一般约定在18%-20%。第二种则是保本分成,这种情况下,PE机构要让渡一部分分成收益。第三种则是同股同权,用来投资一些比较有把握的项目。
投资电视剧的收入,纯粹来自买方如电视台和网络渠道。电影的投资回报则主要看票房。一般电影票房结算后,最先需要缴纳两项雷打不动的必要款项,即向国家相关影视协会缴纳5%的费用作为电影专项基金,此外还有3.3%的税款,剩下的份额为91.7%。其中,作为票房的强力保障,院线方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强势一方,分给院线以及影院的比重为38%-43%不等。除开这三笔固定支出后,剩下的不到50%,发行方也会提取5%-15%,内含电影导演或主创人员奖励、宣传时所花费的发行成本、电影宣传费等,所剩下的不到40%的份额,才是投资人和制作方的分成,而这其中还包含前期所投资的成本费用。
业内还有个最简单的“成本三倍”算法,即一部片子票房要达到制作成本三倍以上,投资方才开始分成。例如一部制作成本3000万元的片子,对投资方来说,票房至少要9000万元才能回本,其中的6000万元用于院线、发行、导演演员、税收等。9000万元以上的部分,才由投资方按照票房比例来分成。
“投资电影的回报,分到手一般为年化25%-35%的回报。”据透露,在签订投资协议时,东方富海一般会向制作方要求约定优先回款,即在院线分成后,投资人先于制作方优先回款。如此,在电影票房结算后4-6个月,投资人的钱可以到账。
随着影视文化IP(Intellectual Property,具备知识产权的创意产品)开发越来越被国内重视,IP衍生收入在影视文化投资中比重正不断升高。从电影衍生出的网游、电视剧、网剧、网站、APP等层出不穷。一般来说,PE机构投资一部电影,也就连带投资了这部电影的版权,在以后的IP开发中,可以享受分成。
与此同时,IP也变得越来越贵,逼迫PE机构不断将投资往早期挪。据介绍,如果PE在项目还是网络小说的阶段就投进去,投资协议上对IP版权分享的议价空间就比较大,可以参与到它后面所有衍生产品的开发分成。投到中后期成熟项目,制片方不一定愿意分享版权。
如东方富海这样的PE也会将股权投资的各种理念带入影视文化投资中,引入一整套制片预算方案、审计和财务管理制度,并以合同的方式约定每一个项目的成本,要求剧组定期发送财务报告。对于每个影视项目,都会成立单独的项目小组,对剧组财务进行定期审核,出现问题要按时整改,同时邀请LP现场探班。
曾几何时,从矿业、房地产业、股市等领域释出的热钱一度充斥影视文化市场,导致电影业出现不少力捧个别演员的现象,甚至使电影制作陷入了粗制滥造的怪圈。与之相比,PE对电影业的投资更加理性,更加规范化,更加注重确保资金方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和成本控制,避免滥用。
从项目到股权
作为股权投资的专家,大多PE并不满足于投资单个影视项目,而会瞄准电影上下游产业链条中的优质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在PE看来,投资单个影视项目比投资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的风险大。不管是在前期筹备还是拍摄过程中,单个项目的相关法律财务风险都很多。但是影视剧制作公司除了影视剧制作,还可以有多种盈利模式,投资它的股权,法律、财务上更有保障。
要如何发掘影视文化好公司?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以好莱坞的电影制片业为参照,投资电影相关产业,包括影视制作公司、发行公司、后期制作公司、3D制作、网络剧本创作、网络宣发与传播、IP开发公司等等。
东方富海的做法是以项目为入口寻找公司,如今这一策略已经奏效,目前为止,其投资的影视项目包括《迷城》、《在世界中心呼唤爱》、《陆知马莉》、《临时演员》等10余部电影,以及《特警力量》《待嫁老爸》等5部电视剧(表1)。通过这些项目的牵线搭桥,东方富海在业内积累了不少资源,已经或确定投资的股权项目包括和力辰光、宸铭传媒、中汇影视等影视公司。
作家出身的郭敬明,在对《小时代》的IP开发上创造过一个成功案例。和力辰光正是《小时代》IP开发的主要推手。这家以电影、电视剧的投资、拍摄以及艺人经纪等业务起家,成立于2012年的年轻公司,在系列影视项目投资与承制中展现出惊人的IP开发眼光和能力。在大部分投资者对郭敬明第一部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小时代1》存疑的时候,和力辰光以低价购买了《小时代1》,并参与其后面的IP系列开发,大获成功。短短3年时间,和力辰光投资或联合投资、制作的电影包括《小时代》1-3、《归来》、《狼图腾》等,累计票房已超过20亿元,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也实现口碑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和力辰光又正在和郭敬明合作最新电影《爵迹》。据透露,东方富海已投资8000万元,入股这家互联网新形势下涌现的新锐影视文化公司代表。
深圳的中汇影视,是曾任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络文学平台―盛大文学董事、CEO的侯小强离职后操刀的第一家公司。由于手中拥有众多网络原创文学IP资源,被东方富海看中。周可人透露,东方富海还在和多家影视文化公司商谈股权投资事宜。
影视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者,往往都具有相当丰富的影视从业经验,同时又具备金融和资本运作背景。而影视创意产业从业者,不少从创作出身,商业运作知识是其短板。PE机构的介入,可以在公司管理、发展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多元化融资等方面起到帮助作用。国内影视企业华谊兄弟、保利博纳、华策影视(300133)、华录百纳(300291)等,均是从引入私募股权基金走到IPO的成功案例。
影视文化行业的被投资人,和其他行业的创业者有许多不同。东方富海投资人表示,传统行业的实业家年龄偏大,会着重从金融、财务角度去考量问题。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完全不一样,他们更加感性,和谁聊得来就让谁投。我们能感觉到,跟他们谈专业,比如公司以后在资本市场的发展建议、由我们贡献所有法律文本、财务尽调的时候,他们更期待,有时甚至眼神充满崇拜。
与此同时,PE会通过专业的方式,挖掘和投资视产业上下游相关的潜力公司,用金融和产业相结合的投资方式,将资金投入到所有权独立、业务上又有一定相关性的企业中。以股权为纽带,建立影视产业生态系统,客观上,这也有助于电影产业链的完善。
以IP开发为例,成功开发《小时代》IP的郭敬明,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他在开发IP时遇到的问题是,小说、音像、唱片、玩具、游戏、广告、衍生产品等不同的领域存在断层,每家的立场和诉求都不一样,没有办法形成系统的IP开发计划。
事实上,娱乐媒体各细分领域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和共生性。以迪斯尼为例,由于集团化运作,其对IP的开发有详细完整的开发计划和步骤,不同业务部门可以不同方式开发和推广同一IP,将品牌的无形价值最大化。正是基于这种结构,好莱坞电影得以发展壮大,迪斯尼因此成为文化传媒行业的代表,进入过去100年全球最大非国企上市公司的前25名。
东方富海也在推动这方面的尝试。2015年3月,东方富海所投的昆仑万维(300418)出资6000万元,获得和力辰光完成增资后3%的股权,和力辰光市场估值达到了20亿元。作为一家从事网游开发、和运营的公司,昆仑万维与和力辰光的合作,目的很明显,二者将实现影视和游戏领域的IP开发联动,相互孵化。
此外,国内影视文化公司实现产业链整合的另一大方式是并购,其中涉及融资、并购、整合等问题,向来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PE机构将有巨大发挥空间。2012年9月,小马奔腾和印度信实媒体公司以3020万美元联合收购了詹姆斯・卡梅隆创办的好莱坞顶级特效公司“数字王国”,便是发挥资本优势,补充产业链条的典型案例。
“2015年下半年,和力辰光将在新三板挂牌。明年如果转板成功,将可以利用融资,通过收购上下游公司,打造自己的产业链。”周可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