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的管理规定

篇1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国内企业的资产价值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波动,而固定资产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是一个企业正常开展经济活动的基本保证。加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保证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而固定资产具有的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盘点困难、管理难度大等特点,也给规范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如何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是值得所有企业思考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其一是固定资产作为企业内部使用的一项资产,就其本身来说并不直接创造价值,它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和服务中,通过产品和服务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其二是固定资产一般不流通,只要没有发生被盗或异常损坏就一直存在企业中,易造成管理上忽视,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力度不够,出现脱节现象,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相互衔接和制约关系不明确,有问题相互推诿。其三是固定资产种类繁多,大到生产设备,小到办公设备,需要大量的相关的专业知识,管理难度大,而企业一般只重核算轻管理。其四是缺乏固定资产绩效考核机制,企业管理层对各相关经营层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未纳入考核范围。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管理水平和方法还比较落后,近几年国家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制度等制度体系建设上作了很大的探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为企业的制度建设提供了指导性意见。但总体来说我国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很多制度尚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位是很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上存在空白,或者制度流于形式、执行不到位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经济效益低下。

3.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落后

许多企业缺少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控制系统,没有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管理的手段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式手工管理,即便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也主要是停留在统计功能上,不具备业务流程管理能力和财务核算功能,而且除了财务部门以外,其他部门很难参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方面是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功能不足,无相应的管理软件接口,资产的管控部门和使用部门无法看到资产的全貌;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未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系统——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或OA 办公系统。盘点的手段落后,还停留在卡片台账对实物的方式上。

4.固定资产缺乏整体预算,资源配置效率低

现代企业组织机构复杂多样,跨地区的分支机构、办事处的设置,易造成资产跨部门闲置。因特殊项目增加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骤然降低,通常只有部分还继续使用,其余的固定资产却进入闲置状态。另一种现象是,由于某些原因,有的企业需要接受一些技术含量极高的仪器设备,而由于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所限,不能对这些设备进行操作,为了节约资金也不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致使固定资产从一开始就处于闲置状态。

5.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缺乏

我国会计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执业水平不高,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水平不高而且不够重视。很大一部分会计人员执业水平仅仅处在“记账”的肤浅层面,缺乏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导致固定资产购买、领用、内部转移和报废都处于无政府状态。我们的实物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只起着转个手的作用,没有真实起到管理作用。

6.内部审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设内部审计企业,审计一般主要关注企业绩效和风险审计,对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方面的审计关注度不够,监督检查的机制不健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论基础

国家财政部提出的企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被认为是我国内部控制发展的里程碑,为企业内部控制理论体系的发展提供指导。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成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促进维护资产安全、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促进实现发展战略这五个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标的手段。为实现这五个目标,内部控制由相互关联的五要素构成,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它也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实施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

为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必须搭建一个科学、合理、权责分明的组织架构作为实施基础。企业负责人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营运效果负首要责任,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基本的职能部门。财务部门负责资产价值核算、清查;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实物的管理,包括购置、处置、调配、报废等;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使用人,对固定资产实物负直接保管责任。

篇2

现将劳动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以下简称《规定》)转发给你们,根据《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情况,做如下补充,请各单位一并遵照执行。

一、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作为以承担就业安置任务为主的特殊企业群体,曾为稳定我市城镇就业形势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劳服企业也必须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发展机制。根据《规定》的有关要求,在劳服企业推行股份合作制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会议有关精神和新形势下劳服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市劳动局、市体改委、市地税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等有关单位应加强对我市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工作的领导,帮助和指导劳服企业健康有序的开展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工作。通过实行股份合作制把劳服企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使其在实施再就业工程中,更好的承担就业安置任务。

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时,应遵照《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市政府(1994)14号令〕和劳动部等四部委局关于《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一并执行。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股权设置一般为职工个人股、集体共有股、法人股。股权设置比例由企业自定。但职工个人股和集体共有股应占企业总股本的51%以上。在职工个人股比例设置中提倡企业的负责人、生产经营骨干的股权多于一般职工。

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须对企业资产进行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进行产权界定时,按照市劳动局、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市地税局《关于转发劳动部、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产权界定规定的通知〉的通知》〔京劳服发(1997)208号〕有关产权界定政策规定和工作程序执行。资产评估应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劳服企业产权界定结果,涉及国有资产的,应由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核准登记;涉及集体、个人及其他投资者所有的,由地方税务部门进行资产核实,由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核准登记,并报有关部门备案。全民所有制性质劳服企业改制工作,按《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改委、市经委关于进一步加快本市国有小企业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界定为国有资产的净资产,在征得出资主体和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同意后,可比照京政办发〔1997〕50号文,鼓励劳服企业职工出资购买转为职工个人股。对因净资产数额较大,一次性买断有困难的本企业职工,允许在不超过五年的期限内分期付款,但首期付款额不得低于全部购买款的30%。对未付款部分不享有所有权。还可根据企业要求留给企业有偿使用并以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标准收取资产占用费。

五、界定为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可折股形成集体共有股,对集体共有股分得的股利一般可按下述方法进行分配: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现职职工;一部分(约30%-40%)分配给原企业离退休人员;一部分(约20%-30%)作为企业劳动分红。集体共有股股利的分配由职工(股东)大会决定。调离本企业的职工不再享有分红权。

六、按照《规定》的有关精神,原有劳服企业改建股份合作制企业时,在做好上述前期准备工作的前提下,按下列程序办理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审批手续:

(一)根据《规定》的有关具体审批手续,凡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的,由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按管理权限分别报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

(二)经市或区、县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审核签署意见后,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1994〕第14号令《北京市股份合作制企业暂行办法》、京政办发〔1997〕50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再到同级委、办、局履行改制的审批手续;

(三)经同级委、办、局批准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改制的工商注册登记手续;

(四)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改制注册登记后,按隶属关系将改制情况报市劳动服务管理中心备案。

七、新办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凡经劳动部门认定并发给《劳动就业服务企业证书》的,并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字(94)001号〕规定安置比例的,经当地地税部门批准,可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

八、原劳服企业改建为股份合作制时,凡在享受减免税期内并继续承担就业安置任务、符合安置规定比例的,可继续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至减免税期满时止。

凡被劳动部确定的本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试点的劳服企业,自转制之日起视同新办企业,凡达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规定安置比例的,可从转制的当年算起享受劳服企业的减免税政策。

附件: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关于颁布《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19号)

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体改委(办)、税务局、国有资产管理局,国务院有关部门:

劳动部、国家体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制定了《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现予颁发,请遵照执行。

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改革,进一步发挥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以下简称劳服企业)促进就业、平抑失业率和保障社会稳定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是借鉴股份制的做法,实行劳动合作与资本合作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第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全员入股,股权平等,同股同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二)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

(三)实行民主管理;

(四)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

第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凡继续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仍享受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财税字(94)001号文件中规定的对劳服企业的优惠政策。

第五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应安排一定比例的就业经费、生产扶持资金和失业保险金扶持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对参加了失业保险的劳服企业,可用适量失业保险金作为向银行贷款的贴息。

第六条  各级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行业部门劳服企业管理机构应依照《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加强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管理、指导、协调、监督和服务。

第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与主办或扶持单位签定协议,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经双方协议商定,劳服企业可有条件地为主办单位承担一定比例的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安置任务。

第八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成本工资与税后利润按股分红和劳动分红的分配办法。并根据地方政府确定的工资指导线和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等因素自主决定企业的工资水平。

第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实行社会保险制度,依照规定标准为企业职工缴纳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费。

第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自主决定用人形式,通过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

第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及其他投资者以其所认购股份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依法取得法人资格后,其财产和正常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和非法干涉。

第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开展党的活动。

第二章  企业的设立

第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采取原有企业改制和组建新企业两种方式设立。

新组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由三名以上作为发起人,并有20名以上个人股东;原有企业改为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经原企业职工大会通过,有外来投资的,应征得投资者的同意。上述两种方式均需报地方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审查同意后,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由税务机关办理税收减免手续。

第十五条  劳服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应向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提供下列文件:

(一)申请报告;

(二)实施方案;

(三)企业章程;

(四)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或新组建企业发起人协议书;

(五)企业财产验资确认书;

(六)企业资产所有者及投资者意见;

(七)劳服企业认定证书;

(八)审批机关要求的其它文件。

第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章程必须载明下列事项:

(一)企业的名称及场所;

(二)企业的宗旨、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三)企业设立方式、股金来源和股权设置;

(四)收益分配及亏损分担办法;

(五)股份管理办法;

(六)股东(职工)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权和议事规则;

(七)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程序及其职权;

(八)股东的权利和义务;

(九)企业组织机构及其职权;

(十)企业章程修订程序;

(十一)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任务的措施和办法;

(十二)其它需要明确的事项。

第三章  产权界定

第十七条  劳服企业改制为股份合作制,应在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组织指导下进行,并吸收投资者参加,成立清产核资小组,清理原有企业债权、债务,核实企业全部资产,界定企业的净资产产权,明确债权、债务的责任。

第十八条  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的结果,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审议,报政府授权部门确认,并发给资产确认书。涉及国有资产的应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确认。

第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下列原则进行产权界定:

(一)企业开办初期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全民单位为解决职工子女就业拨给的闲置设备等实物,界定为劳服企业集体资产。扶持的资金及非闲置设备等资产(折合资金),有协议的按协议处理,无协议的按照国家为解决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就业的有关政策有偿使用。经双方签订协议,这部分资产可作为劳服企业改组为股份合作制时主办单位国有法人投资,或作为继续安置主办单位职工子女和富余职工的扶持条件。

(二)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所享受的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所形成的资产,归企业集体所有,并依照国家规定,列为企业集体资本金。

(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使用银行贷款、国家借款等借贷资金形成的积累,归企业集体所有;全民单位提供担保并履行了连带责任的,全民单位应予以追索清偿。

(四)企业生产经营场地,其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可继续有偿使用。并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缴纳土地使用占用费。

(五)企业享受国家税前还贷和以税还贷等特殊优惠政策而形成的资产,属于扶持性国有资产,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列入企业公积金,单独列帐反映,国家保留对这部分资产处置权,不参与管理和收益。资产可用于企业发展和安置就业。

(六)投资主体不清的资产,以及接受无偿资助和捐赠所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七)企业自筹资金,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企业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

(八)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九)其他社会法人投资及其投资收益形成的资产,其产权归投资的法人所有。

第二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奖金、工资储备基金等,其产权归职工个人所有。

第四章  股权设置

第二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股东,可以用货币投资,也可以用建筑物、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折价入股。以无形资产作价折成股份,其金额不得超过企业注册资产的20%。

第二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根据资产来源和归属设置股权。其股份按投资主体分为:职工个人股、职工集体股、法人股。

(一)职工个人股,是指本企业职工个人出资及当年新安置的城镇失业人员带资入厂或以技术、实物、财产等投资入股的股金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职工个人所有。

(二)职工集体股,是指在原有企业界定产权时,划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共有的资产构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本企业全体职工集体所有。

(三)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到劳服企业的股份,或扶持单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合法可支配的资产投入所形成的股份,其股权为法人所有。法人股为优先股。企业章程应对优先股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的职工应按照企业章程认购所规定的限量数额股份。新组建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在本企业股本总额中应占主体。改制为股份合作制的劳服企业,职工个人股和职工集体股的股本总额应在企业股本总额中占主体。

第二十四条  职工个人股不得退股,但遇职工死亡、退休、调离、辞职或被企业辞退、除名、开除等,企业可根据情况购买职工持有的股份。当出现企业章程规定的特殊情况时,经股东大会同意,可由企业负责收购部分个人股份。企业收购的股份,可出售给企业其他职工或新参加企业的职工。

第二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不发行股票,只出具出资证明书,作为资产证明和分红依据。

第五章  收益分配

第二十六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按照国家对劳服企业有关税收政策规定,依法缴纳所得税。

第二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利润,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按照下列顺序分配:

(一)弥补前年企业亏损,不足弥补的亏损额,以企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的由股本金抵补。

(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三)提取公益金。

(四)支付劳动分红。

(五)支付优先股股利。

(六)支付普通股股利。

第二十八条  个人股东的股份收入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二十九条  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可拿出一定比例分配给在册离退休职工和现职职工。具体分配比例及标准由企业职工(代表)大会决定。现职职工分配,可采取两种办法:一是直接分配给职工;二是将分配的股利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由企业有偿使用,企业扩股时可转增职工个人股股本。职工集体股分得的股利给职工分配后的剩余部分,可单独列帐,企业扩股时,转增职工集体股股本。

第三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当年无利润时,不得分配股利。

第三十一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积金应用于弥补企业亏损,扩大企业生产经营或转增股本。

第三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公益金应用于企业的职工集体福利支出。

第三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

第六章  管理体制

第三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实行股东大会和职工大会合一制度。股东(职工)大会是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议可实行一人一票制。股东(职工)大会应定期召开,听取董事会、监事会工作报告,表决企业议案。股东(职工)大会行使下列权利:

(一)选举或罢免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二)决定企业的设立、合并、终止和清算;

(三)批准企业安置城镇失业人员的方案;

(四)修改企业章程;

(五)批准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对企业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作出决定;

(七)决定企业发行债券;

(八)对其它重要事项作出决定。

第三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立董事会。董事会为企业的决策机构,向股东(职工)大会负责。

第三十六条  董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审定企业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发展规划;

(二)审定企业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

(三)决定召开股东(职工)大会,并向大会报告工作;

(四)执行股东(职工)大会决议;

(五)制定企业增减注册资本方案;

(六)制定发行企业债券的方案;

(七)审定企业安置失业人员的方案;

(八)制定企业设立、合并、终止方案;

(九)制定企业章程修改方案;

(十)选聘企业经理(厂长)及有关管理人员并决定其报酬标准和支付办法;

(十一)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三十七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可设监事会。监事会是企业活动的监督机构,由三名以上单数监事组成。其活动方式依照企业章程规定。监事的任期每届不得超过四年,但可连任。监事不得兼任董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职务。监事会议决议由三分之二以上监事表决同意,方可实行。监事行使下列职权:

(一)监事会的主席或监事代表列席董事会会议;

(二)对董事和经理(厂长)履行职权进行监督;

(三)查阅企业财务帐簿和其它会计资料,要求董事会和经理就相关的问题作出书面报告;

(四)审核企业年度决算和清算的表册,并就审核的结果制作意见书,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五)必要时召集股东(职工)临时会议;

(六)对董事会和经理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行为进行制止,必要时向股东(职工)大会报告。

第三十八条  监事会行使职权时,聘请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的费用由企业承担。

第三十九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其规模限制不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其有关职责由股东(职工)大会确定专门人员负责。

第四十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法定代表人的产生,由企业章程作出规定。经理由董事会聘任或由股东(职工)大会选举产生,行使下列职权:

(一)组织和实施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二)实施股东(职工)大会或董事会通过的决议;

(三)提出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计划和企业规章制度草案;

(四)提出职工收益分配方案;

(五)提出企业年度预决算方案和利润分配方案;

(六)决定企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任免副经理和其他管理人员;决定副经理以下职工的奖励和处分;

(七)提出安置失业人员就业的方案;

(八)定期向股东(职工)会议和董事会报告工作,并听取意见,接受监督;

(九)行使企业章程规定的其它职权。

第四十一条  各级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税务部门,对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承担安置城镇失业人员情况及享受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第七章  变更与清算

第四十二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企业合并应由各方签定协议,处理好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妥善安置好企业人员。合并各方未清偿的债务由合并后的企业承担。

第四十三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分立时应由分立各方签定协议。分立协议中应明确划分分立各方的财产、债权、债务。对企业债权的承担,应事先作出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债权人,并签定清偿债务的协议。经双方协商达不成协议的不得分立。

第四十四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合并与分立,应报当地劳动部门就业服务机构批准,依照规定向原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四十五条  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因宣告破产、撤销或其他原因而终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成立清算组织,限定日期做好企业财产清算工作和各种债务偿还工作。

第四十六条  破产的股份合作制劳服企业,其财产拨付清算费用后,按照下列顺序清偿债务:

(一)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

(二)应缴未缴的社会保险费;

(三)应缴未缴国家的税款;

(四)尚未偿付的债务。

不足清偿同一顺序债务的按照比例清偿。

篇3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薄弱

1、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准确。实际工作中往往计量和检测工作,不及时、不准确流于形式,发票记载不完整、不准确,只是凭发票记载到会计部门报账进行简单登记。使计量及检测工作不准确、不够精细,这样不仅制约着资产管理、设备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的水平,也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的质量。

2、原始记录、收发领退及交接手续不规范。原始记录应该以事先规定的规范性的表格,将计量及检测工作和各种收发领退及交接活动记录下来的文字记录。原始记录的种类、格式和内容项目的不准确、不适用、不健全,以及传递顺序的不合理,必然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对于各类资产的收发领退和各类设备的交接移送,应该建立必要的手续。

(二)相关人员素质较低

相关人员,包括计量及检测工作人员、从事收发领退工作的人员、办理交接移送手续的人员和会计人员。相关人员素质较低,难以胜任工作要求,制约着会计核算资料的准确程度。

(三)工作疏忽、使用单位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使用和管理单位无论哪个环节上出现工作疏忽情况,都会产生差错;对于已经产生的差错,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会造成账实不符。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与管理相互脱节,“重用轻管”的现象,形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等问题,行政单位领导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没有做到对本单位国有资产的采购、验收、维修和保养等日常管理工作的及时到位,担负起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的责任。各级财政监督部门,对使用和管理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的指导和监督力度也有待于加强。

(四)自然毁损、保管不善和舞弊现象

由于自然原因发生的无法避免的资产毁损,所谓无法避免,是保管人员使用现有技术条件无法避免;保管不善是由于保管人员失职造成的财产毁损和丢失;个人舞弊现象,也将导致账实不符。

二、改进措施

(一)建立责任追究考核制度

建立责任考核机制,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实行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保值增值情况要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钩,并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购置固定资产实行事前论证,实行政府采购,对购置、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明确专人验收。 加强对单位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的监督力度。一是财政监督部门与会计核算应定期或不定期派人到使用单位了解其固定资产增减情况,二是审计部门结合正常的财务收支审计、单位领导的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活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使用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情况进行检查,三是会计核算财务部门要与财政、政府采购、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加强联系,及时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完善制度建设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标准

现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事业单位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均未作明确规定。在现实工作中,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外,依靠财政供养或与财政有经费缴拨关系的事业单位,都未计提折旧,由此使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产生以下弊端:一是不利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二是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得不到真实反映;三是不利于调动使用单位领导加强资产管理的积极性。

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建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也应该计提折旧。主要措施是:一是完善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统一规定同样标准计提折旧。二是重新制定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现行标准一般设备500元,特殊设备800元,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把握,执行时往往流于形式把资产费用化,简化会计处理程序不作为资产入账,建议应该参照企业固定资产标准进行统一。行政事业单位因其会计计量和确认基础实行收付实现制,固定资产在购进时已一次确认支出当期支出较大,因此计提折旧的会计处理方法应采用平均年限法,将固定资产价值在使用年限内均衡地逐期递减。分期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只需做一笔会计分录,借“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报废时,若该项资产已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贷“固定资产”;若该项资产未提足折旧,则:借“固定资产折旧”、“固定基金”,贷“固定资产”。期末编制会计报表时,在“固定资产”项下单独设置“固定资产折旧”项目,作为固定资产原值的递减项目。

(三)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和审批处理制度

1、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定中对固定资产清查,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只是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定,第六章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中列举了六种应当进行清查的情形。笔者认为不够严谨、不够准确。资产清查的要求应该更详细一些,比如:规定出定期清查的时间和具体要求,对使用单位资产的管理好坏、使用效益,规定出进行量化考核和奖惩办法和措施。而且应该明确要求必须按照规定开展清查并由财政监督部门监督实施,而不是应该进行清查这样的规定。

篇4

部门职能:

全面负责机场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合理、有序进行,为公司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资料。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做好机场公司收入结算和成本控制工作,根据会计准则、财务通则,按现行会计制度及时准确地完成各项会计核算。

负责机场公司节能降耗、经营绩效考核工作。

工作职责:

一、收入核算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收入核算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公司航空性及地服收入的核算工作;

3.负责公司非航及其他收入的核算工作。

二、费用报销

1.负责制定及完善公司内部报销管理规定、差旅费报销实施细则、资金审批权限管理规定及财务制度执行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规定,并组织实施;

2.负责报销单据的审核、资金拨付、账务处理等工作。

三、 资金管理

1.负责对公司各类资金收付加以管理,并真实记录每笔经济业务的发生;

2.负责对公司资金进行管理,将公司闲置资金进行定期存款业务,增加公司利息收入;

3.负责及时催收航空性等应收款项,及时回笼资金。

四、投资管理

1.参与公司所有投资的谈判工作;

2.负责制定各基建项目指挥部财务内部报销管理办法;

3.参与固定资产投资验收工作;

4.负责在建工程、固定资产账面管理工作,并对出售、调拨、报废和清理等资产进行相关账务处理;

5.配合市场规划部进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五、税金管理

1.负责各类税金的计提、申报及缴纳工作;

2.负责发票的领取、使用、保管工作;

3.负责发票抵扣联的认证、装订工作。

六、报表管理

1.负责华北局、首都机场集团、财政局、内蒙机场集团各类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2.负责统计局月报、年报的编报工作;

3.负责编报公司内部分析报表,及时准确反映公司预算执行及经营情况。

七、预算管理

1.负责制定预算管理及考核相关管理规定;

2.负责收集汇总各部门运输生产预算、费用预算、投资预算、人工成本预算,将通过公司会议审定通过的年度预算上报集团公司;

3.根据集团公司下达的年度预算,以及公司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分析整理各部门年度预算需求并报公司预算委;

4.监控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按照各部门预算严格控制各部门费用支出,以保证公司年度财务预算的完成;

5.负责对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八、 合同签署的审核

在合同签署的审核中,财务审核侧重于对合同中涉及财务条款的审查与核对:

1.对合同金额进行审核;

2.对结算条款进行审核;

3.对涉税事项进行审核;

4.对特殊事项进行审核;

5.负责合同印花税的计算工作。

九、会计档案管理

1.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装订、保管;

2.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对会计档案进行归档;

3.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参与会计档案的销毁等工作。

十、保险业务管理

负责机场公司机场责任险等保险业务的办理及理赔工作。

十一、节能减排

1.制定公司节能减排管理规定和节能减排考核方案;

2.组织实施公司节能减排管理。

十二、绩效管理

篇5

第九十九条为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机制,建立规范化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使学校各项行政工作有章可循,照章办事,制定制度。

第二节办公室管理规定

第一百条办公室不得打闹嬉戏,高谈阔论,严禁在办公室抽烟,要保持好办公室的卫生。

第一百零一条妥善保管好办公室物品,不得私自挪用办公室公物,严禁公物私用。

第一百零二条在办公室言谈举止要文明大方,接待来客要有礼有节,不得和来访者发生冲突。

第一百零三条办公室钥匙由负责人妥善保管,严禁私自配制及转借。

第一百零四条每天工作时间开始前和工作时间结束后做好个人工作区内的卫生保洁工作,保持物品整齐,桌面清洁。

第一百零五条谦虚谨慎,互尊互助,密切协作,合力共事。

第一百零六条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爱惜公共财物。

第一百零七条清正廉洁,淡泊名利,不利用职务、工作之便为个人、亲友谋私利。

第三节电教室管理规定

第一百零八条基本政策

1、电教室管理员必须遵守学校的保密规定,禁止非学校人员进入电教室。电脑内部信息、教学资料等属学校机密,未经批准不准向任何人提供、泄露。违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2、电教室人员应爱护各种设备,降低消耗、费用。对各种设备应按规范要求操作、保养。发现故障,应及时报请维修,以免影响工作。

3、电教室的各种设备维修费、耗材等应每月统计核算编制报表上交到行政部经理。

4、严禁将电脑用在玩游戏。违犯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或行政处分;屡教不改者予以除名。

第一百零九条学生须知:

1、保持教室安静和清洁,严禁嬉戏打闹,不乱扔纸屑与物品。

2、遵守纪律,服从教师指挥,按规定位置就坐,不得随便调换座位和移动桌椅。

3、爱护室内设施。严禁学生操作服务器,损害设备者应照价赔偿,有意破坏者(包括在课桌椅上涂写刻画的),一经查实除赔偿外还将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4、要养成良好习惯,每节课后及时清理桌面与座位,使之恢复原状。

5、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禁止在室内吸烟、吃食物(特别是口香糖)、随地吐痰、乱丢纸屑。

第一百一十条教师须知

1、定期检查设备使用情况,如有故障,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完好率在98%。

2、保持室内整洁有序,不准存放其他无关物品。

3、做到安全防护工作,电教室的门窗及时关闭上锁,室内要保持干净,并做到防火、防盗、防潮、防震动、防腐蚀,确保各种电器设备安全。

4、使用完毕后,值班教师必须逐项检查设备是否齐全、有无损坏、关闭设备电源.

第四节办公用品领用规定

第一百一十一条办公用品作为企业的必须开支,在学校的费用中占用较高的比例。加强和规范对办公用品的采购、发放、领用、回收等环节的管理,可以达到使学校压缩开支,树立形象,强化管理的目的。

第一百一十二条办公用品的管理方式

1、办公用品的采购、管理、发放由内务组负责,还要做好账本登记,定期对文具进行盘点。

2、负责人员应将一些使用频率较高,如圆珠笔、纸巾等,稍作一些保存。

3、所有员工对办公用品必须爱护,勤俭节约,杜绝浪费,禁止贪污,努力降低消耗、费用。

第一百一十三条办公用品的采购方式:

1、价值在100元以下的办公用品,由各部门经理审批同意后由内务专员购买。

2、价值在100元以上的办公用品,需各部门提出申请,报总经理审批。

3、办公用品购回后,经手人必须填写办公用品入库登记表并有部门经理签名方能报销。

第一百一十四条办公用品的领用规定:

1、每天中午12:00—13:00各部门领取办公用品,其余时间不予领取。

2、墨盒、笔必须以旧换新。

3、学校每月按需、按量发放纸巾,请节约用纸。

第五节电话使用规定

第一百一十五条学校电话是为学校与外界沟通、业务开展之用,为规范电话管理、提高使用效率、节省成本,制定如下规定:

第一百一十六条电话接待服务规定

1、接听电话的标准用语为:“您好,灵通职业培训学校”,要求语言规范、简洁、礼貌,不得电话响三次后再接听。

2、接听电话时声音不要太大或太小,以免影响通话质量及打扰其他人工作,声音要求柔和、适中;找对方时,不得直呼其名,注意礼貌。

3、接听电话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第一百一十七条电话管理规定

1、学校的电话,主要是作为方便与外界沟通、方便开展业务之用,不提倡员工在学校内打私人电话。

2、打电话,用语应尽量简洁、明确,以减少通话时间。

3、学校不允许员工在学校挂私人长途电话。

第六节车辆使用管理规定

第一百一十八条学校车辆必须为学校业务服务,赂部门公务用车,由部门经理先向行政部报告,说明用车事由、地点、时间,由行政部根据需要统筹安排车。

第一百一十九条下班后或节假日需用车的,必须事先报送用车计划给行政部并经总经理批准,否则按私事用车处理。

第一百二十条其他部门借车,需经行政部同意,总经理批准后才安排。

第一百二十一条车辆在下班后或节假日应按指定的地点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盗措施。

第一百二十二条车辆如需送厂修理,须事前报行政经部或总经理批准。

第一百二十三条使用车辆应办的各项手续由司机本人负责办理。否则,由此所引起的罚款、处理、损失等由本人负责。

第七节资产管理

第一百二十四条目的

为加强固定资产的保管及使用管理,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范围

本规则所称固定资产包括房屋、教学设备、运输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

第一百二十六条部门

固定资产由学校指定部门负责管理:

1、房屋、教学设备、运输设备等资产的盘点、登记等由行政部负责管理。

2、设备的保养及维护由工程组负责。

第一百二十七条编号

固定资产取得后,即归管理部门管理,并会同会计部门依其类别及会计科目统驭关系,予以分类编号并贴粘标签。

第一百二十八条盘点

资产保管部门应会同财务部每季度定期盘点,但对新置者每月对帐一次,其盘盈或盘亏应确实办理增值或减损。

第一百二十九条资产的添置

1、固定资产的购置由行政部门填购货单、内务专员负责购买,先再送总经理呈核后交采购人员实施采购。

2、请购货单上应详填中英文名称、规格、型别、性能、质量等资料,以备购实及验收的依据。

3、房屋、教学设备、运输设备、空气调节设备等固定资产于增置验收后,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登记,并送会计部门填注购置金额、耐用年限、月折旧额,会计部门应每月与管理部门核对固定资产登记的记载事项,如有缺漏事项应即通知补正。

第一百三十条资产的登记

房屋、教学设备、运输设备等不动产取得所有权后,由管理部门统一办理产权登记,变更时亦同。

第一百三十一条资产调拨处理

1、教学设备、运输设备等固定资产在学校内相互调拨时应向管理部门申请,由管理部门同意后方可调拨,并由内务专员负责资产的调拨工作。

2、资产管理负责人移交时,应会同财务部办理固定资产移交。

第一百三十二条减损处理

运输设备、教学设备因减损拟报废者,应由使用部门注明减损原因,送行政部门及会计部门签注处理意见后呈报(总)经理,经核准后,送内务专员转记入固定资产登记,依处理意见办理后连同该废品送资材仓库。

第八节膳食的管理

第一百三十三条星期一至六学校统一安排就餐,星期日除值班员工外,其他员工不安排就餐。

第一百三十四条员工如有事不在学校就餐,应及时上报(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前)。如有不报者每餐罚3元。

第九节卫生清洁管理

第一百三十五条清扫卫生时间:每天晚上下班后一小扫,一个星期一大扫。

第一百三十六条卫生区域:办公桌、椅、设备、地面等;

第一百三十七条保持办公室清洁,茶杯用完后及时清洗,摆放整齐,工作用品摆放整齐。

第一百三十八条在上班时间内要负责好自己工作岗位上的卫生,如桌面、地面等。

第十节集体宿舍管理规定

第一百三十九条住集体宿舍的员工应服从管理、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第一百四十条住宿员工应爱护宿舍内各项公物及设施,损坏、遗失公物者必须照价赔偿。

第一百四十一条住宿员工应自负水电费及其他日常费用支出,学校只承担支付房租费用。

第一百四十二条集体宿舍内不得私自留宿他人,违者视情节轻重处理。特殊情况需留宿的,须先报告行政部或宿舍负责人同意。

第一百四十三条不准在宿舍内高声喧哗;宿舍内各项文娱活动应在晚上11点前结束,以免影响他人休息。不准在宿舍内干违法乱纪的事。

第一百四十四条员工搬离集体宿舍时,须将所领用的公物交还给学校。

第一百四十五条员工所分配锁匙只准本人使用,不得私配或转借他人,放假员工要把自己的东西交托他人看管,以免丢失。

篇6

【关键词】民营企业 内控制度 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我市某会计师事务所在给一家拟上市民营制药企业进行有关内部控制的诊断后,发现该制药企业在管理层面和业务流程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在管理层面上:第一,董事会议事规则明确了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由董事会监督,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管理层从未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董事会也未起到监督作用。第二,未设置风险管理部门,也未制定统一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第三,在人力资源政策中,未明确关键岗位应实行轮岗制度,也未定期对各部门职责和岗位设置的适应性进行评估。第四,未制定信息管理办法和预算管理制度。第五,法务部未见有法务工作人员上岗,也未正式开展与法律事务相关的工作。第六,审计部未见有审计人员上岗,也未正式开展内审工作,同时,按该制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规定,审计部由财务总监直接领导,而不是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和董事会汇报工作。

在业务流程方面:第一,未明确财务管账工作责任人,管理层也不监督财务管账工作的完整性和及时性。第二,未建立贴现审批制度,而是由领导口头审批后执行;对于已贴现或已背书的票据未进行备查登记,建有支票登记薄,但领用人签字记录不完整。第三,采购部经理任期长达6年之久,未实行轮岗;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往来科目的对账工作,如果供应商不主动发起,企业则不主动对账,且未留档。第四,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岗位频繁换人,且资产管理员离职时未进行任何交接工作。第五,存货的成本核算不准确,不能准确划分在产品与产成品的成本;货物收发管理不到位,如货物签收单或第三方(物流公司)凭据的留存不完整。第六,费用核算口径不规范,未严格区分各子公司、各部门的所属费用,且对研发项目发生的费用未按项目号进行归集。第七,针对投资等风险较高的交易未制定系统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未建立相关的授权体系。

二、加强拟上市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思考

上述会计师事务所的诊断所反映的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普遍存在,因此,对于有上市计划的民营企业,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在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应着重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健全并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完整的组织及岗位责任制,明确划分企业最高管理层、部门管理层、基层业务人员以及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货币资金、结算资金、存货、固定资产、费用、财务报告编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的业务分工和完整的作业程序规定;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的印章管理制度、仓储管理制度、合同管理规定、票据管理制度、单证收付管理规定和档案管理规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应集中体现“四个明确”,即:职责权限明确;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程序明确;财产管理的范围、期限明确;组织形式明确。

2、设置合理的组织结构并有效运作

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中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使某一部门拥有过分集中的权力,应当使权力适当分散,形成互相联系、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格局。职能不相容的部门应分立,如企业采购部门、仓库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共同对采购业务分环节把关,比由采购部门独立办理业务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小得多。因此,组织机构控制机制中的执行系统与监督系统、决策系统与实施系统等必须实行分离,使之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理的组织结构。

3、建立内部审计控制机构

内部审计既是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内审制度的完善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同时,内部审计还能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为此,要合理定位内审机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在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经理之下分别设立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审计部的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在业务上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在行政上对总经理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

篇7

关键词: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7-000-01

一、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置管理不合规

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各级机构职能与归属不同,导致其购置固定资产来源存在多样性,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购置审批不严,超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购置资产的现象。同时,财险保险公司对盗抢追回车辆管理不规范,不纳入预算管理且部分未严格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易滋生商业贿赂和违法违规行为。

(二)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财产保险公司缺乏合理同一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未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公司经营发展的合理配置资产标准;有的公司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标准,但是执行不严,结果造成总分公司之间、各部门之间资产配置不公。随意乃至盲目购置固定资产易造成资产的重复配置、不合理配置,部分机构资产配置严重不足,而部分机构资产长期闲置。

(三)固定资产财务核算不规范

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核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申请专项资金购置固定资产未在“固定资产”科目中反映,在费用中列支;二是没有根据相关规定将固定资产扩建增加部分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中;没有竣工决算但是已经投入使用的规定资产未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四是接受捐赠等固定资产没有根据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导致这些资产长期游离账外;五是固定资产对外出资等获得的收益没有纳入公司预算中,没有根据政府非税收管理规定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二、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从管理制度方面看,一是现行预算制度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将工作重点放在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环节;二是当前现有的固定资产购置制度只是对购置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但没有具体到购置原因、购置资产数量等;三是现行的财产保险公司会计核算制度规定无法通过数据体现固定资产完好程度,无法反应资产真实价值。

从职责权限方面看,财产保险公司本身权限过于集中,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未得到重视,主管部门对各级机构固定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力度不足,固定资产管理职能部门的综合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二)管理机制尚待健全

一是内部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司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管理使用人员职责分工不明确,资产管理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部门资产管理使用人员之间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缺乏协调机制;二是约束机制不健全,未按内控制度设立不相容岗位,购置到处置全过程很容易出现违规现象;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不全面、不具体,流程未走入规范化,导致监督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及时发现账簿记录中的问题,无法通过监督禁止固定资产形成“账外账”等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三、财产保险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建议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约束机制,设立不相容岗位,实行钱物分离,不相容岗位间相互牵制,固定资产购置到处理的过程不能有一个部门或者一个人来负责;二是明确岗位职责,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固定资产实物;三是严格履行审批制度,资产处置时应遵循公平、公开、共振的原则,健全审批手续,没有经过批准的不能自作主张处理;四是规范财务核算制度,定期上报固定资产明细表,并及时进行成本核算,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出租、出借、投资收益等有偿使用收入和残值处置收入进行统一核算;五是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使用台账,核对规定资产入库时的完好程度、数量、规格等,领用时应及时登记,及时制作和修改固定资产卡片、标签,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

(二)提高固定资产预算管理意识

财产保险公司应根据年度公司预算目录,结合各级机构职能和人员编制实际情况,做好规定资产年度购置计划,具体制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明确购置程序。编制规定资产预算前,各职能部门应结合自己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提出购置需求,具体购置的类型、数量,上级部门根据需求,组织预算编制人员进行论证,根据实际需求情况确定是否购置。编制固定资产预算时要遵循勤俭节约的原则,设立公用经费与专项经费,优先选择安排急需、必须的固定资产。在预算管理中将外借、出资等收益全部纳入,避免出现账外账。

篇8

 

关键词: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缺陷是,由于费用和收入不配比,因此无法科学,准确地考核经营结余。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的价值是其购建时的原价值来反映资产的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其次,由于不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各方“遗忘”,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等到国家组织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时,由于平常疏于管理,最终会计部门很难寻找到其“踪迹”。因此,这非常不利于国家资产实物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性列为支出,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原值,在处置和报废时,处置收入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工作实践中,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宽松”,可能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于一般企业,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须与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套,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要不要计提折旧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急于定论。但为了正确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状态,同时使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可在报表附注中对固定资产的现时状况加以披露。即每年年末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会计上不作损失的确认,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减值的原因及扣除减值后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值判断与企业会计略有不同,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这里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为求方便或其他原因随意低价处置;同时,按照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新规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应再作“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而是作“应缴财政专户款”。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使其既能体现国家资产的经济特性又符合事业单位的资产特点。

(一)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办法是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会计分录如下: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人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之间不存在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往往只作了付款分录,忘记作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予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制度如此硬性规定的依据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

对于完全实现财政预算管理或不实行结余考核办法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事业单位支出与财政支出保持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国宝资产的真实价值。

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代记“长期等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平时,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长期选择费用,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长期选择费用”。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固定资产费用与收入能够配比,且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的,就没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按资金来源列支,而是比照企业会计,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即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按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 O%。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I)价值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2)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3按收入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故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应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人中得以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时,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会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但上述分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牵强,未能直观反映各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令人费解。同时,造成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使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趋于一致。

篇9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对大型企业分别在不同经营地下设分公司的企业,如何具体运用内部控制制度对各分公司进行管理作了相关归类整理,仅供类似企业参考。具体如下:

A.内部管理制度

1.公司内部规定

·公司重要的内部规定是否了解

就业规则、职务权责划分规定、业务分管规定、财务会计部相关制度、信用限度管理制度、交易管理规定、文件管理制度、IT安全管理规定等

·管理规定通过何种渠道公示

·管理规定定期修改、调整后是否及时更新

·分公司当地是否有当地的执行细则、通知,如果有请列示文件名称

·分公司是否存在不执行(无法执行)管理规定的情况,如有请列明

·公司内部规定是否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有关公司内部许可制度

许可内容是否依据职务权责划分规定

是否明确制作授权文件

2.组织机构、人事

·是否有组织机构图

·是否有计划地实施轮岗制度来有效地培养人员、防止突发事件

·是否对新进员工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公司有关的规章制度,并由员工签字确认

·是否为员工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公积金费用

·是否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合同如何保管

B.帐簿、结算

1.财务报表、会计帐簿

·会计制度

是否按照会计准则等相关法律及ITS会计相关规定记帐

·会计帐簿的种类及保管期间

日记账、辅助台账、总账、报表等

是否按照文件保管制度管理、保存各类帐簿、票据

·以下情形中的或有负债是否正确记录

提供担保、抵押质押、期货合约、所有权已转让的未交付商品、受托或委托商品、损害赔偿、诉讼事件等

2.会计处理、结算

·期末有无未处理的暂收、暂付科目余额。

员工借款、代付款、其他企业借款、预付款、暂收款等

·期末是否在企业会计制度、税法等规定下进行资产评估

存货、应收款(准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

有价证券、外币债权债务等

3.税务申报

·公司经营者能否准确把握税务上的累计损失

·是否检查主要不能列支的内容和金额的正确性

·财政补贴的税收申请和办理

·税务资料的完整性

·税收政策的变动与跟进

C.资金、出纳管理

1.资金管理

·资金收支是否遵循国家相关法规

·银行账户开立和注销是否有提交书面申请

·是否运用剩余资金

·金融产品利用是否经过审批

·资金计划的提交是否及时、准确

2.出纳管理

·资金支付的审批和授权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财务章、支票、汇票、银行对账单等的保管

财务印鉴章是否与空白支票及其他票据在同一处保管

·支票、汇票的填写人及有效签字人

·是否保管作废的支票等票据

·现金和票据的管理

(1)现金每日余额是否符合公司规定

(2)收到支票等银行票据是否立即解付银行或存放在银行保险箱

收到或开出的票据是否有签收手续

票据的传递方式是否合规

(3)发生钱款和票据遗失事件时是否有汇报制度

3.余额确认和盘点

·是否定期盘点现金和票据实物

·是否取得银行存款、借款等余额的确认凭证(银行对帐单)

·现金、票据与帐簿余额是否定期核对

管理责任人是否制作余额调节表、是否追查未达账项的原因

4.外汇管理,其他

·资金相关凭证的保管

(现金出纳表与盘点表、票据签收簿与盘点表、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帐与余额调节表)

·职责分工与相互监督制度是否合理

(1)网银录入者与授权者是否为同一人

(2)余额盘点或核对的制作者与复核者是否为同一人

D.固定资产

1.管理

·有无固定资产台账及其整理情况如何

·有无固定资产的购买审批手续

·有无固定资产的转让审批手续

·有无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手续

·各类所有权凭证、官方登记证明等的保管场所和保管方法如何

·有无保险的财产保全措施

2.盘点

·是否定期实地盘点及调整账实差异

·报废、陈旧、闲置资产是否分别管理

·有无租赁资产和出租资产

3.折旧方法

·年限平均法(直线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双倍余额递减法等

E.合同

1.合同的制作

·是否签定与重要客户及供应商的基本协议及买卖合同

·合同的内容是否经过担当以外的第三者确认

2.交易的合法性

·需要取得许可的事项是否已经取得许可

·需要取得资格条件的交易是否配备的相关的资格人员

3.管理

·重要的合同保管责任人及保管场所和方式

·合同管理(与信、出货日期管理等)

(1)有无合同台账(登记簿)

(2)是否定期变更、调整合同内容、整理合同余额

4.存货余额的整体把握

·有无权限管理以确保适当的存货管理

·有无损失底限处理制度及其遵守情况

·有无存货数据管理的定期报告制度

·有无按规定保管相关存货报告

F.销售、采购

1.交易管理

·销售、采购时,核对商品实物和相关凭证(出货指示书、出货通知书、货物签收单、付款请求书等)的人员

(1)没有相关凭证的交易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发现交易异常情况的检查方法

是否有发现以下具体异常情况的检查部门

交易内容与通常情况不一(包括客户、商品、路径、合同条款、大批量、大金额等)、与特定客户的交易急增、实物未转移的交易(买断后存放供应商处的商品等)、记账日与物权转移日差距很远、虚增销售等。

·更正交易内容(红字凭证)时是否与相关凭证核对

(回扣、折扣、金额调整、退货等是否正确处理)

·是否按照公司规定,检查相关进出货凭证以确保记帐的及时、准确、完整

2.特殊交易的管理

·特殊交易是否取得公司内部许可

特殊结算交易(如出货人与收款人不一致)、实质融资交易、往返交易、借用本公司名义进行的贸易、所有权已转让的未交付商品、贸易等

3.索赔管理

·有无索赔处理的决定权限

·是否有索赔台账

(1)尚在争议中的官司等或有债务是否已记录

(2)是否及时提交索赔台帐,并妥善保管索赔台帐等相关资料

G.债权、债务

1.付款请求书、发票事项

·付款请求书、发票的保管责任人

(1)是否号码连续

(2)作废等的使用记录及其处理方法

·付款请求书、发票的盖章人和寄送人

·是否定期召开对帐会议,是否就长期的债权债务情况进行沟通

·是否及时提交对帐报告,并妥善保管相关文件资料

2.与信管理

·有无信用管理规定

·有无根据交易对方的财务情况设立相应的债权保全措施

·与信管理和营业是否独立

·是否进行日常的债权管理

(1)担保价值的调整

(2)账龄管理

(3)信用调查报告的取得和更新

3.拖欠等不良债权

(1)能否把握拖欠不良债权

(2)判断标准

(3)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

4.余额确认

·是否定期确认余额(函证)

·函证不能收回的情况及相应的措施

·是否及时提交函证报告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5.帐簿整理

·是否定期查账—频率如何

·销帐及余额处理情况

H.存货

1.存货管理

·是否定期实物盘点、如何处理盘点差异

·是否及时提交盘点报告并妥善保管相关资料

·是否定期确认存货账面余额

(1)是否制作存货差异调节表,查明差异产生的原因

(2)有无核查结果报告书及其保存期间

·是否妥善保管存货证明书(仓库)、保管证明书(工厂)等凭证

·是否存在已购买但未提货、已销售但未出货的存货及其管理方法

·有无保险等财产保全措施

2.问题库存

·是否定期制作库龄调查报告

·6个月以上库存金额(滞留库存)

I.物流

·是否掌握营业信息(合约,金额,结算条件,交期等)

·是否掌握合约晚输入跨月输入情况

·是否建立与信台帐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

·进出货管理情况。(台帐,应收,应付,系统输入,发票,签收单等)

·MR管理情况

·系统编码规范化实施情况

J.信息化

1.信息系统

·服务器型号及品牌

·个人PC有无安装infra管理软件(QAW/QHM)

·有无根据IT安全管理规定,管理外带PC

K.其他

·法定代表人印章、公章等重要印章是否严格管理

(使用时、使用申请人与保管责任人是否分开)

·公司是否鼓励报告、联络、商量的交流方式以完善内部牵制管理制度

篇10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引言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这类资产对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和业务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由于固定资产自身存在的数量多、种类多、使用频繁等特点,使得其管理难度加大,一直以来就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力度的加大和国家法制建设的加快,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特别是随着2012年新颁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对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呼声也更为迫切。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既是单位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构建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对单位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重复购买、随意处置等问题的发生,为事业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也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科学调配,发挥最大效用,进一步真正提高单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规范单位财务管理的秩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长期以来困扰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而通过构建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能够进一步带动和规范单位财务制度的落实,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质量,提高单位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制意识,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3.节约单位财政支出的比例。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有效地节约单位不必要开支,节省财政支出比例,有效杜绝以往固定资产登记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瞒报、漏报、少报的问题,防止公财私用情况的发生,提高单位管理的科学性,特别是对于那些自筹自支、差额补贴等性质的事业单位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情况看,受到传统观念和管理模式的影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还不高,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虽然在《规则》第四十一条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应当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漏洞,影响了资产管理质量。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还不全面。单位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存在重采购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的思想,没有形成严格的制约监督机制;普通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存在重使用轻维护、重更新换代轻效能发挥的问题;而对于相应管理人员,往往受到体制和编制的影响,由其他岗位人员兼职,因此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存在登记不及时、账物不相符的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方面,一是采购阶段,计划编制不合理。固定资产采购是管理的第一步,而在一些事业单位购置资产的随意性强,往往造成固定资产的重复采购、盲目攀比,甚至出现暗箱操作、地下交易、违规操作等问题的发生;二是使用阶段,维护保养不及时。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上,没有建立相应的责任管理机制,固定资产使用随意,保养维护难度大,特别是对于电脑、车辆等一些流动性强、跟踪监管难度大的资产,常常因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资产的损毁;三是管理阶段,调整处置不规范。对资产登记、管理、使用、处置没有进行科学的规范和管理,有的物资虽然进行了登记,但长时间没有进行检查,造成了实物不符,一些物品游离于管理之外,有的物品处置随意、移交混乱,造成公物私用问题的发生。

3.固定资产管理执行还不严格。在固定资产管理秩序层面上,由于事业单位人员条件的限制,对固定资产的监管存在死角,职能部门没有过多精力及时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职能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往往没有责任进行相互监督,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混乱。而一些较为先进的管理手段,如二维条码、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受到人员素质、硬件环境的制约还没有在事业单位中得到广泛应用,也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提升。

四、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把握的重点环节

对照单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构建新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必须要单位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环节,在采购、使用、管理、奖惩等方面做好文章,同时充分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1.营造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环境。一是要全面提高单位人员的思想意识。要通过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及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来逐步转变人员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每一个人员能够自觉遵守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二是要建立适应单位实际的制度体系。建立事业单位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而不是以往的满足于制度上墙、空喊口号等形式主义的内容;三是要注重单位领导的作用发挥。单位领导要切实认清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自觉遵守和维护相关管理规定,促进单位管理质量的提高。

2.突出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一是要突出采购环节。严格按照采购编制计划进行物资采购,确保采购物资的质量,避免发生重复、浪费等问题的发生;二是要突出使用环节。落实管理使用责任制,使每个固定资产都能做到有人管、有人用,避免出现无序管理的问题;三是要突出移交环节。及时对物品进行登记造册,特别是在移交环节要做到及时有序,防止出现账外资产、毁损资产、遗失资产等问题的发生;四是要突出处置环节。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在资产处置阶段要做到正规有序,特别是对于报废、损毁的资产要及时登记造册,防止财产流失。

3.构建固定资产管理的数字平台。充分利用当前最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一方面可以构建相应的固定资产数据库,及时对单位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并通过构建开放、透明的固定资产公布等手段,提高群众监督的力度;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当前较为流行的二维码技术,对每一个固定资产进行登记,便于管理和使用,特别是对于流动性的资产要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措施,提高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陆永梅.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小议[J].中国农业会计,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