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难点与重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二数学难点与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005-2006年度第一学期工作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学期内,我们高二数学组全体老师将紧密团结在学校领导的周围,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做好各自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和制定本学科的研究性课题,争取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这学期的计划如下:
一:教学方面:
这学期的学习内容对学生来说,整体上偏难,特别是运算能力在这学期将得到深化和强化,所以对教师的要求也必将高。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还是主要按照我们学生的特点,对症下药,讲清基本题,理顺中档题,适当补充难题;普通班不追求偏和难,特别对圆锥曲线部分的一些重点、难点的计算题,必须详细讲解给学生听,有些问题甚至需要多讲解几遍,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落实到位。每位教师上完课之后需要思考三个问题:我这节课上得如何?有谁的课比我还优秀?怎样上这节课更好、最好?并在备课笔记上做好记录,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在课课练上,以基本题为主,重点在中档题上,做错的问题要抓落实,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在课堂上,每位教师都要重视板书,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教师的板书,每节课最低有1~2题在书写上力求规范。
二:师资建设:
根据学校的具体部署认真落实:①积极听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并且积极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改进课堂教学上的薄弱环节。②积极参与备课组的教学资源的建设,积极参与讲义和练习的拟定,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新课程对于我们教师的用途和影响。③对于有一定经验的教师,在认真落实教务处的工作要点的情况之外,需经常组织其余的教师听取你所带的新教师的课,并请其他老师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希望组内各位老师都经常相互听课,并及时评课。鼓励每位教师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体会或教训,认真总结,在参与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成自己的观念,并希望能够写成论文,最后能够与本组其他的教师共享。
三:集体备课:
为了能够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集体备课做到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确定主要内容。
(1)按上周集体备课中预先确定备课章节,各位教师论轮流发言,指出备课中的思路,重点和难点。
(2)然后就上述内容请备课组全体成员共同讨论教学任务中的有关教学大纲,疏通教材,指出重难点,列举一些典型例题,精选练习题等,并请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做必要的解释、说明和补充,备课组长认真做好记录,对于一些认识分歧比较大的地方,认真讨论,达成共识。
(3)讨论下周教案的编撰的具体事宜,确定四至五课时内容的个体教学目标、重难点、例题选编及作业的布置。
篇2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能根据教委的要求和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以及课标精神,深入学习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注重将理念转化为实践,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教学。细化落实各项具体工作目标,以学生为主体,重基础、激兴趣,以课堂教学为中心,落实有效教学,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教学质量上新台阶。高二数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协力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备课组共有3位成员,均为专业老师。
(2)备课组教师工作安排:高二年级共6个班,包括两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两个艺术班。一位教师带一文一个艺术班,一位教师带一艺术一理,一位教师带一文一理。三位教师教学任务都很繁重。
(3)备课组教师工作量:各位老师都满课时,因为教学任务重,学生底子薄,文科安排每周10课时,理科由于反向学科原因安排每周11课时。
二、主要工作汇报
(一)认真分析,确定本学期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规范化。
2、开学初,对上学期的试题及学生的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结合要求,确定期末成绩目标。
3、以研究课为载体,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力争课堂教学优良率,优秀率。
(二)强调教学常规,使教学常规规范化
1、在第一次高二全体教师会议上,提出了对教学常规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计划:
(1)备课
认真分析班级的学情,深入钻研教材、课标和考纲,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活动。搞好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坚持个人二次备课;协商好教学进度,杜绝随意性安排教学内容,严禁无教案上课。校内每月检查一次备课情况。
(2)上课
重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管理,关注班级的每一位同学,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处;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构建和谐有效的学习环境和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加强有效教学的研究,对照一堂好课的标准,狠抓课堂教学,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中来,创造适合学生高效学习的课堂。
(3)作业
强调作业的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作业,使作业真正能适合班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起到课后巩固的作用。不搞题海战术,精选有代表性的习题,合理控制作业量,及时批改和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要求及时订正。校内每月对作业布置和批改进行一次检查,并记录。
2、本学期本组教师教学常规情况:
(1)备课
本组教师都能按教务处的要求提前备好课,有的能提前备好一周的内容,最少的也能做到提前备好两、三节课,教师教案的书写规范,都为纸质教案,且都能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个人备课。另外,大多数教师都备有练习课和复习课教案且教案的质量较高。
(2)上课
由几次听课情况看,没有出现无教案上课情况,教师的课前准备比较充分,课堂上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问题的设计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选择合适他们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上课能体现分层的思想,从尊重学生需要培养学生自信心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因我们学生基础确实太差,所以有些同学积极性不高,但还能够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我们备课组于2010年元月17日左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作业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基本上要做到每天都留有课外作业,经过月底检查,教师的作业都是精心的设计,精选习题,大多数教师能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本组教师的作业量都能达到要求,基本实现每周三次作业,作业都能全批全改。
(4)辅导
备课组以学情为依据,将学生分类,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各层次的同学提出不同要求。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同时选择简单、基础的题型进行当面辅导,激发学习兴趣,从能拿分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指导,使这部分学生能有所提高;对中间层学生,注重方法引导同时关注细节,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使中间层学生向优秀层发展;优秀的学生主要进行数学拓展题辅导,培养创造性思维与灵活应变能力,同时关注全面发展,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调动学生因素,利用分组形式,学习小组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整体提高。
(5)考试
本学期按教务处的安排,进行了月考、期中考试、单元测试、期末调考等大型考试。其中每次月考,备课组相应成员做好试卷命题,阅卷和质量分析,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备课组还协调学进度,本着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原则,针对考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好测试题,在几次测试中,学生的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接近或达到了90%和60%以上,既起到了检测的作用,同时又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复习
篇3
关键词: 高中生 数学成绩分化 教学对策
一些在初中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怎么就学不好了?到了高中以后,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一、高中生数学成绩分化的现状
许多学生进入高一不久,就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发生动摇,成绩下降,而且人数相当多;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严重,学困生面不断扩大,在许多学校所占比重超过40%;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数学成绩分化更为严重,学困生面继续扩大,部分学生的成绩已下降到令人吃惊的程度。而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后,学困生面究竟有多大,实难猜测。总之,多数人陪少数人读书的情况严重存在,多数人在进入高中后一年半的时间内,几乎是受着痛苦的煎熬。一些高中学生反映,第一学年除学习高一数学教材内容以外,还需学高二部分数学内容,到高二上一个学期(即经过一年半时间)几乎已把高中数学内容学完,高二下一个学期进行会考复习,时间紧,压力大。
二、造成分化的原因
(一)许多所学校未按教学规律组织教学,任意加快进度,增加每节课容量,缩短教学时间。还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优等生、轻困难生等不良做法,“差生”的产生可以说也就成了必然产物。然而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积累、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也是一个用“时间”来换取“空间”的过程,“速成”、“硬灌”、“直线式”等教学方法是不能奏效的。
(二)许多学校由于高中班逐年增多,高中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出现断层,学校为补充高中教师不足,一是从初中教师(尤其是初中骨干教师)中抽调。抽调上来的教师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对高中教材不熟悉,教材的深广度未能吃透。二是从高校毕业生中充实。这些新分配来的毕业生对教学更是白纸一张,既无教学经验又对教材不熟悉,很难保证一定的教学质量。
(三)相对而言,由于课本中习题、复习题题量少,题型变化不大,难题极少,学生对掌握教材内容一般是不成问题的,大多数学生掌握得“较好”。然而教学参考读物、测验卷等,由于题量大,形式多变,且不少习题是在平时教学中较少涉及的,因此,学生掌握起来感到有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坦言,虽然学生能独立解答课本中各种例习题,但考大学还是无望的。因此,教师与学生被迫在题海中沉浮,教师成了解题的工具,学生也就成了解题的奴隶。
(四)高一数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灵活性,涉及的初中教学知识面广。而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是“浅、少、易”,高中教材则一开始就显露出“起点高、坡度大、容量足”的特点。初中教师进度较慢,反复训练,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而高中教师对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要求较高,这往往造成学习不自觉的学生缺少压力。
(五)刚进高中的学生只有少部分热爱数学,其他学生则是为了高考而学。这也就形成了教学中的难点。
三、减少学习分化的教学对策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学习。当前部分学校加班加点,讲得多、练得多、考得多,搞题海战术,学生生吞活剥,浅尝辄止,既抓不住重点,又缺乏能力,久而久之,便失去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充分发挥课堂45分钟效益,认真组织教材,紧扣教学环节,举一反三,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得少了,练得少了,但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得轻松,又能牢牢掌握知识。
(二)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在传授新知识时,必须从复习旧知识人手,通过比较、联系,引入新课。在遇到难点时,教师不仅要分散难点,而且要扫清学习新知识时的障碍――旧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尤其对初中数学学得不够好的学生,采用复习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课前自学,这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习数学一定要讲究“活”,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也不行。同时教师千万不可包办代替学生学习,要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就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救出来。教师必须跳入题海,从解题中发现、归纳、总结数学思想和方法,然后类比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从具象到抽象逐步过渡。
(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学困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增内容;做法
浙江省新课程实施以来,用一句话来形容我们的体会,那就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喜的是新课程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优化了数学教学过程,构建了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与合理科学的评价体系,充分体现了普通高中数学教学的性质与特点,忧的是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标准的新理念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把握不准。对照新旧教材,新课程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教学内容上的新变化――通过增、删、升、降,重新整合。而其中新增内容如何处理又是个焦点问题,这些内容使得我们在教学中碰到了很大的困难,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的分析、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过程的设计等等。为克服在新增内容教学中出现的困难,因此,在高二新课程新增内容的教学上我们采取了新的做法。
一、提前准备,制订计划
考虑到高二第一学期必修3和选修2-3的新增内容比较多,我们备课组在组长的安排下,在开学前,马上集中所有备课组成员,并请来县教研室张启源老师,一起探讨如何早作准备,应对新课程新增内容的教学工作,每位教师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汇总,整理,决定制订计划表,将新增内容难点列举出来,具体突破落实到个人专项负责。备课组按照教材内容将新课程新增内容备课任务合理分解,落实到人,排出一学期的分工表,便于教师明确任务,提前准备,提高备课质量。说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不是集体备课吗?我们认为不完全是,常见的集体备课是指对某章或整学期的内容进行分工,提供教案,并作一定讨论,实际上这样操作很容易成为一种形式,不能深入,而且有些内容没有必要进行集体备课,所以我们的做法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做一些修正,选择新增内容的教学难点进行操作,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有效”中“有效备课”的体现。在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下,集体备课也应该逐渐被赋予新的思想和组织形式。
二、备课说课,全组审议
根据计划表制定的内容分工,我们每位教师坚持“以新课标、新教材为基础,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备课观,体现新课改理念,过程中我们要求做到“五备”:备教材、备标准、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手段;准备“三稿”:教案稿、课件稿、说课稿。个人备课完毕后,一般我们在这块内容正式上课前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由备课组长主持,进行说课评课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发言人要详细指明本节内容在教
材中的地位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设计中是如何突破的,另外包括设计中例题、练习设置的理由等等,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说课过程和“三稿”,并在集体备课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别人的教案上必须有自己的圈点。经过大家讨论后,最后做到“四统一”:学目标要求、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学进度。并由负责人修改教案和课件,再发放给备课组成员,作为上课资料。对几个难点的内容我们除了上述操作外,还安排了试讲活动。如,张伟华老师负责的内容《几何概型》刚好有幸参加东北师范大学组织的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比武大赛,在试讲时全体备课组成员参加听课,并邀请了嘉兴市教科研标兵罗剑虹老师,课后作了认真的指导,最后获得了全国一等奖,这既是张老师个人能力的展示,也是群策之力无不胜的体现。
三、课后反思,持续发展
当全体备课组成员完成计划表中某个新增内容的教学工作后,我们要求每位教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我们每位教师都认真作反思,综合起来共有以下“二记”:
一记成功之举,就是记下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如在处理例1:从某大学中随机选取8名女大学生,求根据一名女大学生的身高预报她的体重的回归方程,并预报一名身高为172 cm的女大学生的体重。先讲解实际背景,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个子较高的人体重会较重,但是这个结论的正确性需要验证,而需要用统计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先让学生回忆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使当前的学习与《必修3》中随机抽样和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相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整理数据、进行预测和决策)。然后,我们又将例1作为练习的形式直接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根据掌握的知识,能自主地解决问题,然后教师适当总结。课后我们教师都感到这样操作效果很好,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记“败笔”之处,2)你能推导出这两个计算公式吗?教材将它作为要求呈现出来了,我们应该处理它,所以决定在教学时,采用教师引导下,学生和教师一起完成探究过程,而一堂课下来,我们发现时间花了很多,而且在推导时学生碰到很大困难,教师几乎是直接在讲解。另外,我们认为这个探究有没有必要放在这里,如果一定要解决,是否放在必修3中第一次出现线性回归方程时就解决,也避免了提出问题而不解决问题,直接给出两个公式的尴尬。
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复习巩固;对策
高三数学复习是高中数学学习最重要的阶段,是查漏补缺、巩固提高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能够将所学数学知识系统地串联起来具有重要作用。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遇见很多学生在高一、高二时,数学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一旦进入复习阶段,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学生能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成绩就会有大幅度的提高。作为一线的高考教师,要充分重视高三数学复习的方法与成果,有效引导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夯实基础,提高效率。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看法。
一、用专题形式有效串联知识点
高中复习一般分为三轮,第一轮是按照书本的教学进度整体过一遍,唤醒学生脑海中沉睡的知识,以课本为主体梳理知识点,为第二轮复习打下基础。这个阶段一般是一节课复习一个知识点,每一节课基本就是一个专题,这个阶段的复习时间也是最长的,是学生日后二轮复习的基础所在。教师在这个阶段上应该梳理好知识间的纵深与横向联系,以多角度、全方位的视角将历年与该知识点相关的高考试题进行解析,让学生明白知识的重点在哪里,师生一同进行探究和归纳,一轮复习过后要让学生明白每个知识点可以怎样联系,出题人的思路,常考常新的重点知识是什么,这对于学生融汇各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师注重的也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把握,并不要求一定要达到高考的深度。
二、由浅入深的复习方法帮助学生巩固提高
一轮复习结束以后,学生对于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应该有全面的了解,教师在此时就应该针对学生的易错点、易误点给予警示,强化学生对于题目的敏感度。在复习材料方面,可以精选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习题,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信,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找出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点在高考中也会有体现,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设计一些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习题,换一个条件或者换一个问法,解题思路可能完全不同,这样还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这期间教师可以利用“陷阱式”教学方法,即先让学生犯错或者老师自己故意犯错,来让学生提高对某些易错问题的警惕性,由此来提高数学复习课的复习效率。“老师也犯错”,这样的记忆在学生脑海中是非常深刻的,师生一同探究错误的根源在哪里,理解错误的本质之后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规避犯错风险,进而修正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这在高三的数学复习中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实践。
三、围绕教材难点有针对性的复习
高考有重点,自然我们的复习课也应该有重点,教师首先自己要意识到重点在哪里,复习时才能针对教材重点和难点设计复习进度和材料。因此,教师在选取复习案例时要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握好难度,要充分体现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要与整体教学环节相匹配,’要包含重要的信息,能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数学原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利用好课后作业帮助学生提高成绩
篇6
关键词: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6-0025-01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想最大程度地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课堂,这样才能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而言,更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更加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数学课堂还是以往枯燥的模式,就更难提升教学的效果。为此,教师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进行研究。
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要想构建高效数学课堂,首先就需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就会更加活跃积极,从而有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方式有很多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视情况而定。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苏教版高一下学期第12章“数列”相关内容教学的时候,其相关理论概念本身就较难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对于这章内容就很难产生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借骆驼》这一故事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章内容的兴趣。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听到故事会有较为强烈的兴趣。为此,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将故事中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学生进行适当交流,并且引出教学内容,这样就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和激励,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具有激情。总之,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会直接对其数学学习效果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创设一个较为和谐并且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更加富有激情,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构建高效课堂。
二、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构建高效课堂
要想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要对教材进行具体的分析,把握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再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对教学方案进行较为具体的安排。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学的意义,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教学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而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1)在教学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将新旧内容和知识进行良好的衔接。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较为系统的学习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教学之前,需要将其与之前的知识链接起来,在旧知识基础上延伸出新的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例如,在进行苏教版高二上学期第三章“复数”运算除法相关内容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之前学过的无理分式的简化方法以及平方差公式进行回顾,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其探究出复数除法中的平方和公式,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2)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抓住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本身就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关教学,学生才能掌握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线与平面的关系”时,教师可以确定教学重点就是平面基本性质的掌握,而教学难点则是学生立体思维能力的形成以及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重点内容的教学,然后再应用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难点突破,让学生掌握这一章的内容,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总之,在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尽可能地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这一目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构建高效课堂
要想构建高效学习课堂,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最恰当最合理的教学方式,才能确保教学的质量。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立体几何相关内容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演示法、分组讨论法、实践法等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具体的应用,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其进行合理的选择,才能加深学生对几何体的把握,从而提升教学的效果。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方式,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而要想构建出高效课堂,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来实现这一目的,从而最大程度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篇7
但是,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案教学仍是处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本文针对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以实施学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为分析基础,对学案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
一、构成学案的部分栏目落套于形式
学案的设计应该是科学实用。尽管不同的教师就同一个知识点所编制的学案会有所不同,但是终究还是以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问题情境、例题分析、随堂练习、巩固练习、拓展与延伸、小结等主要部分构成。
数学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等栏目对学生实际的自主学习没有发挥引导作用。笔者曾经有幸到某所重点高中参加一个名师讲堂活动,三位名师在课堂上都是以学案为依据进行教学。虽然讲授内容不同,讲授对象是不同班级的学生,但课堂精彩,使我受益匪浅。每节课后笔者都随机叫住四位学生,问两个同样的是非判断题:①你有重视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吗?②你能判断自己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要求吗?结果,共12位学生中对问题①作肯定回答的只有2人,对问题②作肯定回答的只有1人。当然这次随机抽问调查因客观条件制约具有局限性,但至少说明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等栏目对部分学生没有发挥导学作用。
二、学案内容直接呈现,弱化探究
数学学案一般以n时或知识单元编写,以题目为主要形式,无形中强化了解题的任务倾向,而对于教学过程则不那么重视了。
案例:某位教师编写《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第一课时的学案,其教学过程设计是“一个定理、几项注意、例题分析、题目练习”。对于正弦定理的呈现方式是通过对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分析就给出了,然后是做大量的练习。
显然,经过学案的指导,教学过程直奔主题,表面上效率高,事实上学生只是简单地顺从操作,他们的思维是肤浅的,定理推导过程的探究与思考被夺走。如此提高效率,虽然学生记忆概念、定理的文字表述可能没有太大问题,但通过概念和定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课堂教学是以知识为明线,能力为目的,导学为关键,对于学案的编写,应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同时让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到什么或将要具备什么能力,不要夺走学生对问题探究过程的思考。
三、学案的内容没有体现不同的层次
学案内容的选取没有体现不同的层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部分教师为了省时省力,不考虑现任教年级学生实际情况,完全套用往年使用过的旧学案。另外高一和高二的新授课学案在编写习题时,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所谓的新,精选一些“好的”、“巧的”习题,甚至为了强化过关意识,直接选用综合性较强的高考原题,这对于大部分初学者来说是会觉得力不从心,严重的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这种不重视学情,一步到位的做法实在不可取。
第二,同年级用同一份学案,忽视了由于不同班级在班风、学情方面的差异,科任教师本身的教学技能和课堂调控能力也不尽相同。
一些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教师能拿出一个有意义但不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通过一道门户,把学生引入一个完整的领域。这对题目的选择与设计指明了方向。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笔者认为在精选题目时,应抓住两层含义:其一是“准”,其二是“少”。“准”体现着教师对教学要求的正确把握,“少”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如何做到精选题目实际上是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的结果。而由于班级间的差异,有些学案可以通用,有些则应各尽所长,区别对待,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班级更应使用不同的学案。
四、可能弱化教师的个性发展
篇8
关键词:赏识教学;笨鸟先飞;厚积薄发;有效训练
结合我校学生考上专科A线或专科B线的目标,以及结合我校学生的基础,我从高一开始就跟学生算考上专科的分数帐。如果学生要实现考专科的目标,由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英语偏科相当严重,那么满分150分的高考语文试卷,至少要拿90分。他们都明白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高考中语文拿90分,这大概是全省高考语文的平均分,对于很多学校的学生而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对于我们这类学生而言,却有一定的难度。我主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高考备考“四招”,让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习,在高考中能够达到90分。
一、发挥赏识的魅力
由于我校学生有相当一部分还是初中阶段的学困生,他们无心向学,甚至他们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有时会故意搞恶作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善于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的优点与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我坚持的原则是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讲赏识的话语感悟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通过充分发挥赏识的魅力,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的动力不断增强,他们也更有动力学习语文了。
二、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
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语言运用(20分)、默写部分(6分)、作文部分(60分)是学生得分的重点。我校的学生基础较差,要突破这几个得分重点,积累是很重要的。
我们的学生素质比较低,他们平时很少进行课外阅读,甚至很多学生连一本像样的课外书也没有,所以要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关键是要先教会他们怎样进行有效的积累。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累:
1.阅读语感的积累
对于我们的学生水平而言,我认为诵读、记诵是有效的途径。
高一高二阶段,鼓励学生读古书、背古文、诵古诗。多朗诵经典的课内现代文,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高三阶段,重点针对高考必考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默写。通过记诵,高考中6分的默写题能得到保证,而且三年大量地背诵语言材料,学生的语文阅读语感得以提升,作文的水平也相应也得到了提升。
2.注重多形式进行词语的积累
让学生专门设计一本用于积累高考常考词语的积累本。我们会落实每课每单元的重要字词,同时发给学生一些关于高考常考词语的资料,要求学生每天抄写几个高考常考的词语。虽然每天只是积累三四个词语,但在三年持之以恒的积累中,学生能够积累大量的词语。这样既可以帮助解决高考的词语辨析题,也可以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足够的词汇量。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差,仅停留于单纯的抄写字词,会使他们厌倦,为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有时会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积累词语,即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或早午读的时间互相运用词语造句,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与记忆。还举行“串珠”积词的比赛,先由一学生报上一词,再由下一个人以这个词的词尾字作开头,另说一词。通过以上的积累方法,学生将来在完成高考试卷的词语辨析题时,便有足够的把握。而且词汇量加大,也有利于他们完成语言表达题与作文题。
3.注重推荐“枕边书”与“语文教材”,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
从高一入学开始,我就通过课堂上名家名著的介绍,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不停地灌输多阅读课外书的理念,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挤时间看课外书。我经常跟他们说:“枕头边必放一本课外书,俗称‘枕边书’,在你午睡与晚睡前都阅读这本‘枕边书’,会助你成才。”让学生真正意识到“饱读诗书气自华”。
在多阅读的同时,我要求学生专门设一本用于积累作文素材的积累本。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这个积累本及时摘抄好词好句,及时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且也指导学生多留意媒体报刊,把有用的素材及时记录下来,并教学生学会剪报纸的方法。多借助我们的语文教材。对于不大愿意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而言,语文教材就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库。要求他们把语文教材中的优美语段、经典的人物素材及时在积累本中积累下来。同时积累的过程中,也引导学生学会对素材进行分类归纳。
以上这些方面的积累是从高一一直贯穿到高三,让学生做到笨鸟先飞,厚积薄发,一飞冲天。通过三年这样的积累,学生在完成高考题时便有了一定的把握。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差,学习动力欠缺,对于这些积累工作的落实,必须监督到位。对于诵读的内容,必须落到实处进行检查。学生的积累本要确保每周检查一次。这些工作虽琐碎,但必须三年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真真正正形成积累的好习惯。
三、优化作文,冲刺40分
我校的生源比较差,学生的水平比较低。他们的作文一无文采,二无高见,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句子也写得不通顺,这类学生要想在高考作文中拿高分是不太现实的事,所以在高考中,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60分的作文总分,课程标准拿到40分便是追求的目标,而且作文能拿40分,对于我们90分的高考目标,已经打下了一半的江山。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主要通过下面几方面的实践,让他们在高考中作文能拿到好的分数:
1.点燃信心,鼓励写作勇气
我们学生的作文错别字连篇、病句成堆、叙述空乏、结构混乱,学生本身的写作自信心欠缺,以致不敢多写,甚至不写。倘若这时要求学生重写,只会事与愿违,加深学生的厌倦情绪。因此我在批改作文时进行了精心的眉批、插批、尾批,把学生作文中写得优美的语句拿出来在班上讲评,甚至鼓励他们向校广播站投稿,当然这要在精心的辅导下才能进行。我在批改作文时是慎而又慎,常常是指出他们的闪光点,给予热情洋溢的评价。通过这样,可以消除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鼓励其写作的勇气。
2.中规中矩练好议论文
这方法可能太专横,但对于我们这层次的学生是最有效的。我们的学生,语言表达差,知识积累少,如果写其他类型的文体,写出的作文水平都比较低,甚至会出现不及格的现象。所以在高考中,写议论文这类文体,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是拿及格分最保险的选择。因为议论文的作文规范相对比较容易掌握。从高一开始,我让学生由写记叙文逐渐转化为写议论文。高二高三两年的教学中不断深化议论文的写作。
3.在作文教学中强化议论文的四大写作要领
为什么说“写作要领”呢?由于这一层次的学生,他们很难写出立意深远、论证深刻的议论文。针对他们的基础,我在高一到高三的教学过程中,只能选取最重要的写作要领进行强调。我主要强调审题、文章结构、选材、如何论证这四个方面的写作要领。审题方面,注重传授相关的审题技巧,在三年的教学中,注重训练学生审题的思维能力。这是作文的第一关。文章结构是我要抓的重点,在高一高二两年的教学中,着重把文章结构练好。这是作文的第二关。审题准确,条理清晰,只要做到这两点,在高考中作文就基本能及格了。而这两点,在高一高二是我教学的重点。我在高三主要介绍如何选材,重点训练如何用论据论证观点。针对我们学生的基础,这四方面的要领就是他们在作文中得分的关键。
4.注重经典例段、经典例文的展示以及仿写
针对学生的基础,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以作文专题的形式,把经典例段、经典例文按专题讲解的顺序印发给学生。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按要求选取某些例段例文进行仿写,这样会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学生通过三年的收集,把这些例文例段装订起来,在高考前就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作文书。
5.重视学生之间的互改互评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我在三年的作文教学中注重这种作文互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这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在高一高二打好“地基”,为高三准备。而在高三的专题复习中,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
结合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冲刺的是“90分”,结合高考语文试卷的特点,我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方面打好“地基”:
1.在高一高二阶段,“一课一得与反复朗读双管齐下”,打好文言文的地基
文言文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这部分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更是一大难点。用学生的一句俗话是“读天书”。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把文言文中涉及的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都给学生落实。同时强调一课一得,也就是今天上了一节文言文课,就得有收获。我主要采用课前小测的形式检查昨天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把文言文的基础打好。这方法相对而言是比较死板的,但对于这种基础的学生还是比较有效的,因为我们的学生不是处于“我要学”的状态,而是处于“要我学”的状态,这种一课一得的方式,起码能逼着他们去学。在高一高二的文言文教学中,我还提倡学生多读文言文,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会利用早午读与语文活动课,让学生反复朗读文言文,从而增强他们的文言文语感。
2.在高一高二阶段,“渗透答题技巧与课前三分钟演讲”,打好语言运用题的地基
语言表达运用是整个高考试卷中时代感最强、样式最灵活的一片风景。而且高考的语言运用题型是属于轮考的,在高一高二的教学中,我有计划地渗透不同类型题的答题技巧,当然这只是打好基础。在高三会再进行系统的专题复习。但在高一高二的过程中,我更注重“课前三分钟表达”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按学号轮着在每天的语文课前利用三分钟进行课前演讲。我会以月份为单位,每月份的主题与要求会结合高考对语言运用的要求。
3.在高一高二阶段,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的同时,不忘渗透高考阅读中相应的答题技巧,打好阅读考题的地基
在现代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在高一高二阶段,我教学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他们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同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在这一阶段,我会慢慢渗透一些高考的考点,并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分析人物形象,如何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与整合等。当然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传授这些答题技巧,只是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让学生在高三阶段更容易理解答题的方法。
而在高三的复习中,我也是有条理地开展知识的回顾和专题复习。而在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认为历年的高考题是有效的训练题。如,我在文言文专题复习的过程中,在进行必要的知识讲解与传授相关的答题技巧时,我会借助历年的高考题作为对应的练习题,这样更具代表性。又如,在阅读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让学生以考试的模式限时完成高考阅读真题,这也是很奏效的方法。学生既可以认识高考的考点考法,也可以很好地把握做题的时间。
我校作为一所非重点普及型高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借助上面谈到的“四招”,可以在高中三年进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备考,让学生在高考中冲刺“90分”,帮助学生实现冲上专A或专B的目标。由于语文本身是一种“慢功”。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十分缓慢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高中三年中,只有持之以恒地落实这“四招”,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篇9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
高中的数学语言与初中有着显著的区别。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符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图形语言等。高一年级的学生一开始的思维梯度太大,以至集合、映射函数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应用理论联系实际降低思维难度,循序渐进地培养训练学生以形象、通俗的文字语言与符合语言和图形语言互相转化,提升学生的语言“悟”性。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
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由于很多教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学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是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原因。
3.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
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在“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也使很多学习被动、依赖心理重的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提出学习要求并及时检查督促。
二、学会区别正常学习心理状态与不良的学习状态
1.培养主动的学习态度,体会“要我学”与“我要学”的区别
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很明显的,是“要我学”。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为提高分数,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各种题型都一一罗列,学生的数学学习依赖于教师为其提供套用的“模子”;(2)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经常“参与学习”,进行课后辅导检查。升入高中后,高一年级的学生,面临教师的教学方法改变,习惯依赖的套用“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
2.正确区别正常的心理和异常的心理状态
经过中考后,高一年级的学生有的思想开始松懈,尤其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两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的同学,甚至错误地认为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而高中数学的难度远非初中数学能比。需要三年的艰苦努力,加上高考的内容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具有很强的选拔性,想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两个月,其缺漏的很多知识是非常难完成的。
3.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体会“死记硬背”与“活学活用”的区别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不能抓重点难点,不能体会思想方法,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作为教师,要让高一新同学有个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准备;同时,在课堂中研究讨论各种困难问题,让高一新同学体会强化良好的学习方法。
三、优化学习策略,强化成就动机,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不仅要想学,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循序渐进,积极归因,防止急躁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让高一同学学会积极归因,树立自信心,如:取得一点成绩及时体会成功,强化学习功力;遇到挫折及时调整学习方法、策略,更加努力改变挫折,循序渐进,争取高考成功。
篇10
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能够踏实地、充满信心地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1)应有适应学生学习方法的课堂教学方法,以后再逐步调整,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风趣的语言,巧妙的比喻,奇特的解题方法,步子小一点,坡度缓一点,难度低一点,内容细一点,让知识来得自然一点,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而有个性。
(2)加强学法辅导。教学中要加强自学能力的培养。如何课前预习,预习需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让他们掌握将来如何学习;听课时怎样处理好听与记的关系;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怎样记;课堂上严格要求,学会如何支配时间;每节课有结束语,每单元有知识小结,了解与掌握课后复习应遵循什么样的顺序和原则;让他们学会摘录、整理和提炼;怎样在练习、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组织专题讨论,让学生思路开阔,加深对知识立体化、网络化的理解。
2.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很多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难度较大的综合题上,认为只有通过解决难题才能培养能力,因而相对忽视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教学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证展示出来,或草草讲一道例题就通过大量的题目来训练学生。其实定理、公式推证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重要的解题方法和规律,不讲公式的推导就直接让学生去做题,试图通过让学生大量做题去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结果却是多数学生不但“悟”不出方法、规律,而且只会机械地模仿,思维水平较低,有时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芦画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越来越新颖,越来越灵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过于粗疏或学生在学习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就会导致在考试中判断错误。另外现在的试卷试题量过大,有些学生往往无法完成全部试题的解答,而解题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练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因此在切实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的同时应重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养。
3.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有效突破。
我们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教学任务需要完成,这个任务来源于教材,同时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共同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于重点,可以在板书时添加着重号等;对于难点,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需要完成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传授与渗透。每一堂课都要有教学重点,整堂课的教学都应该围绕着教学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一堂课难点不宜太多,突破一个就可以了,最好的突破方法还是在讲之前先做好铺垫,扫清后面可能出现的障碍,一步一步地接近目标,这样效果比直接讲要好得多。
4.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动态感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点,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函数图像等知识的教学。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图形、动画的演示,以及视频的播放,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完成。而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课件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不能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而丢弃传统教学用具。实际上用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具,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一段时间正好可以让学生审题和思考,而且重点内容还可以保留在黑板上。而过多地利用多媒体,课堂上的教学容量大了,而且内容展示很快就过去了,没有给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表面上看整堂课信息量大,让学生应接不暇。其实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为无效的“机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恰到好处地用”。理想的教学应把教师、传统教具和多媒体的优势都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5.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辅导,即针对班级情况确定部分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其主要表现是课堂的关注,练习的面批、订正等。(2)小组辅导。主要是针对中等生,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进行分组,例如女生对立体几何图形的识别有障碍,男生的学习习惯不好,散漫、怕烦不愿意计算、不肯主动做练习,此时可以分组,然后进行组与组的比赛,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班级整体辅导。采用先练后批再评讲的方法,教师做好试卷分析工作,针对题型进行发散,举一反三解题,通性通法,各类题型的多种解法,重点讲解学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出发。(4)年级交流辅导。在年级内部进行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辅导,使得每个教师都能清楚地了解哪个知识点的是学生普遍的问题,等等。
6.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高一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
- 上一篇: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代码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