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水平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水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技术与软件水平

篇1

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IT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中,成为促进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工具。审计部门在社会分工中的职能主要是对经济发展过程起着“预防和免疫”的作用。通过对经济业务往来的审计,可以有效控制经济发展的质量和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水平。计算机技术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将这一技术合理、有效地引入到审计领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审计部门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像目前比较常用的辅助工具———Excel软件也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审计工作中。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专项审计和工程决算审计等方面,审计人员通过对这一软件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取证和数据分析,可以使审计工作高效地完成,而且还能更加清晰地反应审计事项。但是,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上的整体应用还面临着一些困难,还需要强化相关内容以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水平

1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应用上面临的困难

传统的工作方法、思维模式与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应用产生了一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快速推进。审计工作部门的领导层仍然习惯用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来操作审计实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计算机技术的审计操作持怀疑态度,缺乏应有的信心。当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的工作中遇到障碍时,不能客观公正地分析原因,而是直接对计算机技术予以否定,这样的思想认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另外,某些审计部门的工作者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推进持等待和观望态度,并不愿意积极接受新生事物,更不愿意将原本做得很顺利的工作用一种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的计算机技术做好。由于学习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和心态都是消极的,所以工作人员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情况并不令人乐观。总的来说,就是许多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将对审计实务工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前的审计业务能力与信息化发展水平差距太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应用中的推进工作。在某些审计机关,许多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与我国对于审计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要求严重脱节,根本不能适应这一信息化发展的实际要求。

某种程度上,一些审计部门的年龄结构呈现出老龄化趋势,导致这些审计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应用能力都存在一定的落差。许多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有所欠缺,对于一些计算机审计软件缺乏一定的了解,导致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利用计算机技术高效展开审计工作的能力。

审计部门所应用的计算机软件不够现代化。在许多审计部门,由于不重视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平时并不会经常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导致许多审计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操作水平越来越落伍,从而导致审计部门的信息化工作推进滞后。

2强化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应用的几点建议

2.1改变观念,重视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作用

审计机关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问题,应该重新审视审计部门的工作方式和建设管理要求,改变以往对计算机这种高科技的排斥心理,通过不断地完善计算机技术的管理,来扩大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范围和提高计算机技术在审计实务中所应取得的各种成绩。

2.2加强培训管理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为了使计算机技术能够全面融入到审计实务的工作中,应该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操作水平,特别是对一些基本的、工作中必须用到的计算机技术,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和操作。在具体的安排中,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年龄因素,将基本的计算机技术进行一定的普及,同时,也应该加强骨干员工的培养工作。

2.3完善计算机应用软件,提高审计工作的现代化水平审计机关应该主动帮助工作人员完善审计实务工作中常用的实用软件,通过将计算机技术的最大优势充分利用到审计实务的工作当中,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对员工提出严格要求,不仅依靠单位的组织培训,员工自身更要积极主动地不断完善和学习。

篇2

关键字: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重要性,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有利于对档案信息管理进行管理。计算机主要是通过扫描进行对信息的搜集,通过搜集,对有用的数据进行压缩,并将压缩的数据进行存储。减少了计算机管理中的人力以及物力问题。在进行计算机的管理中,主要是通过电子文件以及图像对信息进行展现。通过计算机对档案进行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信息自动化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对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大量复杂信息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常规的档案管理中,对大量的复杂信息不能做到有效的针对性管理。计算机技术对档案的管理弥补了此空白。通过相关软件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使得能够得到有效的信息。同时计算机技术能够合理的处理文字以及声像等内容,使得在档案管理中更加方便。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中,档案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了数字化以及全方位化。同时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的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中,能够实现办公的自动化以及资源的统一管理。

1.2研究方法

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档案建立数据库,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以及正规化。通过对信息管理中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使得能够对庞大数据进行管理。在数据库建立后,要对档案进行规范的整理。对档案的不规范整理能够使得信息丢失。在技术的基础上,要实现档案规范管理,就要开发相应的技术。管理机制要对相应的软件进行开发,通过开发软件以及对技术的加强,从而防止信息丢失。数据库的发展要和时代的发展持平。在发展中,要对程序以及软件进行扩容,并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以实现数据开发中的规范和标准。在档案信息管理中,要加强对软件信息技术的开发,通过对软件信息技术的开发,使得软件中的病毒不能侵入,降低黑客对软件的侵袭。在数据库建成后,管理者要对软件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通过对软件进行综合有效的管理,保护好相关的隐私内容。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加强软件的研发力度,对档案水平的提高,就要加大对软件的开发力度。通过新软件的开发,从而使得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的逐渐完善,使得档案信息的管理更加安全以及准确。

2结果

我国计算机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缺乏全面的管理知识,使得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在计算机技术中,计算机档案管理被视为辅工具。现实工作中缺乏大规模的应用。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

3讨论

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由于在现实中对档案的管理大多采用手工进行管理,使得计算机的应用面较小。在档案管理中,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的方式得不到体现。在实际的档案管理中,由于手工档案管理以及纸质档案管理的传统方式较为普遍,使得计算机管理功能得不到有效的发挥,使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方式得不到普及。在档案管理人员中,由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足,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管理档案的作用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一方面使得计算机管理档案的成效低,另一方面导致计算机不能发挥现代化的高水平管理。在计算机信息档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的管理人员都是传统的操作人员,在短时间内不能达到计算机的档案管理要求。同时,计算机的技术不断的发展,使得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计算机档案的管理工作中,不仅仅要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熟悉,同时要掌握相关的软件硬件设备管理,并对计算机的网络技术进行熟悉。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对其技术管理进行完善。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以及计算机的操作人员要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的重要性充分的认识。通过对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价值充分的认识,使得相关的工作能够得以落实。在计算机的管理工作中,相关部门要加大对财力以及物理和人力的投入力度,通过对财力以及人力物力的投入,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技术能够更加完善。同时,要对计算机的硬件设施以及软件设施加大投入,使得计算机的信息管理技术能够越来越完善。在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技术中,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人才的培养非常关键,计算机的信息管理中,主要的管理对象是人员的管理。在进行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的过程中,要对人才的招聘进行系统的考核,从而使得计算机的应用技术在本质上能够得到提升。在员工的招聘后,要对员工的培训加大力度。通过对员工进行新理论的培训,促进员工的计算机的综合技术水平得以提高。通过对员工的计算机水平的培养,使员工能够对档案管理工作急性熟练的操作,进而提升工作效率。要重视员工的工作创新,在进行培养员工熟练的操作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同时,要培养员工具有创新的意识以及创新的计算机管理理念。使得员工能够在计算机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的思维能够对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技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计算机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要使得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与现代化的要求相符合。

通过制定完善的制度,从而对相关的操作人员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完善的计算机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有利于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在档案信息的管理中,通过对新知识的不断学习,使得计算机的档案管理水平逐渐提高。同时,相关的管理人员要不断的丰富其管理知识。通过对管理技巧的掌握,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者:王超飞 单位:河南警察学院信息安全系

参考文献

[1]王玲.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9):105-105

篇3

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结合发展的现状

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一般称为“会计电算化”。具体而言,就是以计算机为会计工具,利用特定的会计软件,指挥在各种电子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的会计工作过程。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我国会计工作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也基本上实现了会计电算化的全部普及,也设计出了十分便捷易于操作的会计运行软件,会计人员可以根据相应的步骤进行会计核算与监督。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分为许多具体的工作步骤,这些工作流程较为烦琐,但是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良好应用,便可以轻松地完成会计工作的这些步骤。

二、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重要作用

(一)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重要作用

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核算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具体流程上,如在编制会计凭证上,利用计算机实行具体操作,对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手工操作中,编制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种,在计算机的操作下,原始单据承载的信息量加大,计算机是信息传输的单一入口。因此,在接受信息方面与存储信息方面要远远大于手工记载。所以,在编制会计凭证上,会计电算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信息载入空间。再比如,在会计对账方面,手工会计对账的方法一般是由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总账,再由另一名会计人员核对明细账,然后再由这两名会计人员进行核对。传统的会计核对会由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核对的水平,但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总账和明细账均来自于会计凭证,核对时用计算机内部程序一次进行核对,这样的核对方式极大的提高了核对的准确性与便利性。通过编制会计凭证和对账两个方面的举例分析,可以看出,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的核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在会计监督方面的突出作用

会计监督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分别是对政府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以及对单位内部的监督。因此,会计工作与计算技术相结合,在会计监督上也在这三个层面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对单位内部有更好的规范作用,会计电算化的逐步运用,其程序较为严格规范,这就对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减少了会计工作中一些不必要问题的存在。另外,在会计工作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琐的程序,减少会计人员的手工操作,也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在操作中谋取利益,以公谋私的行为。这也是会计工作与计算基础技术相结合在监督方面的另一个有力的因素。

可以说,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的大量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提高了会计核算水平与经营管理水平,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在我国有着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会计工作与计算机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制约着我国会计工作的发展。以下就此来讨论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在现阶段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三)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有关计算机的会计软件通用性较差。目前,在我国,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在会计软件上还未形成一个十分有效的会计软件程序体系。而且会计软件的通用性较差,一般在一个单位中使用一个软件体系,一个核算程序,但在单位与单位之间则不能达到更好的一致性。因此,在核算等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是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断探索和研究出更好的系统程序。这些程序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十分完善的,还需要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现单位与单位,甚至在全国层面上实现会计软件的一致性,从而更有效的提高会计计算机程序的通用性。

2.会计工作运用计算机操作过程中的保密性较差。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会计工作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工作在一个单位里有关数据的保密性十分重要。但是,会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不利于会计数据的保密性。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核算时,某些数据会随着相关程序泄露,并且核算结果也不能确保安全。为了防止此类问题的发生,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解决措施:第一,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的水平必须提高,有关单位可以进行相关的素质培训与职业道德培训。第二,可以在相关计算机操作中研发出有关保密程序的软件,在每一步骤结束后进行数据的加密,以确保计算机操作的保密性。

3.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结合过程中在存档方面存在相应的问题。传统的会计存档一般为纸质,但计算机存档多为相应的程序。但计算机存档也会存在一定问题。例如,计算机所存文件会因计算机故障而丢失,受病毒侵害或其他故障。另一方面,计算机存档的相关程序还不够完善。因此,会计工作在利用计算机存档时还存在着相应的风险性。此类问题亟待解决。

相关的单位,一定要确保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单位中的安全性,定期进行安全排查与管理,同时完善会计存档的相关程序的永久性,减少会计存档程序的变更,以确保会计存档在计算机层面的不断进步。

四、结束语

会计工作在现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贸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必须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程度。将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有利于会计工作的不断突破与发展。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不断解决会计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从而让会计工作在新技术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信;应用;研究

一、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结合的优势

(1)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实现信息传输的准确性,能够大大提高信息的抗干扰能力,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实现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意外流失。计算机通信技术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解决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难题。(2)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而应用,大大提高了对数据的处理速率,加快了计算机的传输速度。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速度,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信息传输速度的要求。(3)计算机技术对通信技术的辅助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准确传递,计算机技术能够将信息中的语言、文字、表格、数值通过二进制转换成数值信号进行信息传递。计算机技术的参与实现了对信息的数制转换,有效地提高了信息传递的准确性。(4)计算机的通信持续时间同电话通信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计算机能够对信息进行高速率处理、传输,因此,计算机的通信时间较短,普遍集中在五秒以下。(5)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能够实现计算机通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计算机技术的参与,能够提高通信自动化的处理能力,实现通信的自动化选择。另外,计算机通信的智能化体现在能够针对用户的需求,为用户制定合适的通信套餐。计算机与通信的融合,对实现计算机的通信价值有一定的帮助。

二、计算机在通信中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解决通信过程中的困难,能够大大提高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准确性,减少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流失。同时,对实现信息的管理也有一定的帮助。计算机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比如物流管理、GPS检测系统的实时监控、网络计费、企业通信等方面。

(一)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

由于数据库的存储数据量大、扩充敏捷、适用范围较广、维护简便等多种优点,数据库自身的可靠性较高,因此,数据库架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软件制作中。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数据库架构的应用,是为了满足软件使用的用户需求,加快软件开发的速度,使得软件的处理能力得以提升,对软件的安全性能进行不断优化。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能够为软件公司带来一定的市场优势,大大地加快软件的制作速度、开发速度,对软件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帮助。数据库架构在计算机软件制作中的应用原理是利用数据库对数据记录、组织、管理、存储的优势,将数据库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管理代替数据库管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库统计管理的效率,为数据库统计管理节省大量的时间。同时,数据库架构能够在软件制作速度和开发速度上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通信管理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多。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需要信息管理系统的引入。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管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大大提高用户使用通信管理系统的效率。计算机技术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管理,能够使得终端设备快速地运转起来,满足人们对通信管理系统的要求。计算机技术在通信商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办公质量。计算机技术子啊通信中的应用,大大便利了信息的传递,让信息传递变得准确、简单、高效。

(三)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上的应用产物--计费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上的广泛应用,计费系统也随之产生。计费系统的诞生前提是信息传输的实现,然后是计算机技术的结合,才能高速高效随用户的通信费用进行核实结算。计算机技术在通信技术的辅助帮助,能够促进计费系统准确高效地服务于人类。计费系统的实现,为通信运营商提供了安全、准确的计费优势,同时保障了计费系统与银行等第三方机构的联系,为用户随时计费、随时缴费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计算机技术的辅助支持,对提高通信和计费的准确性有一定的帮助。计算机自身的存贮空间较大,能够合理化地将信息整合在一起,便于信息的快速查找。

(四)计算机在GPS实时监控中的应用

计算机在GPS实时监控中的应用同以前的传统的有线电线传输数据的方式相比有很大的优势,GPS检测系统的核心部分-数据链能够实现无线传播数据,将检测到的数据准确快速地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去。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GPS实时监控改变了以往复杂繁琐的操作,降低了成本,为网络数据的传输提供了很大的便利。GPS的检测系统不容易受环境干扰,同时能够进行格式的转换,具有狠毒实时有效的传输方式。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无线通信,可以在计算机终端接收到GPS检测到无线通信信号覆盖下地区的有效信息。

(五)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商品的流动量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商家对货物运输信息的准确掌控,就必须积极地引入计算机技术,有机地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整合在一起,解决商家对物流信息掌控不准确的困难,同时能够降低商家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为商家争取利益的最大化。计算机技术与通信的结合,方便了商家对物流运营的管理。计算机技术在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够让商家及时地了解商品的出入库信息,对物流信息准确地掌控,能够避免成本过高的问题。

三、小结

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便利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同时,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对信息的传输速度与信息的准确传输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计算机技术在通信各大领域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为人们的通信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基层统计业务;计算机

随着各级领导对统计信息现代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逐步实现统计信息处理和管理的现代化,为党政机关宏观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统计系统自上而下进行了统计信息工程建设。如何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统计业务处理电子化,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化[1],提高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来为统计工作服务,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是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统计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浅谈一下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业务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

1 计算机在基层统计业务中的应用发展状况

计算机在统计业务中的应用比其它行业起步较早,我市从1984年起就开始尝试计算机在统计报表中的应用工作,它的应用改变了当时部分统计数据手工汇总处理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由于当时微机档次低,处理速度较慢,程序开发周期长,只有个别专业的部分报表实现微机处理,电子化程度不高。

如何充分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统计业务处理电子化,实现统计信息网络化,提高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来为统计工作服务,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这是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摆在广大统计人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市率先组建了县、镇两级统计信息网络,更新了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让所有专业实现了统计数据微机处理和网上远程传输;并自主开发编制镇级工业主要报表、GDP核算、农业全面报表等应用程序,实现市、镇两级统计报表微机汇总处理,以电子邮件或软盘方式上报[2];完成了统计信息网页的制作和,建立了统计信息网浏览服务系统,并以主机的方式加入“中国统计信息网”,二十四小时向全国统计系统提供信息浏览服务。

2 计算机在统计基层业务应用中的难题及发展方向

⑴统计信息和办公自动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设置、统计报表数据的管理以及国家专项调查数据、大型普查数据、名录库建设不够规范,没有建立其相应的统计信息标准库。⑵计算机及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应用的普及和发展,计算机的硬件资源、统计信息资料及统计网络的安全问题也成为困扰统计人员的一大难题,稍有疏忽,计算机病毒及网上恶意代码便有可能乘虚而入,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⑶数据处理不够规范,计算机应用电子化程度有待提高。统计业务中除专业报表数据使用微机程序处理外,其它工作仅限于利用计算机储存和远程传输,部分工作仍存在半手工操作,没有开发出与其相关的处理程序,造成部分统计业务工作机械,效率低下;同时,计算机的硬件技术水平发展速度很快,档次越来越高,处理速度越来越快,但统计人员开发和应用软件的水平相对滞后,不能协调发展,造成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⑷计算机技术及网络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 解决计算机应用中难题的对策

⑴加强统计人员的微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确保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随着计算机和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尽力拓宽统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面,提高人员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使其不仅熟悉本岗位所需要的操作技能,还要熟悉其它操作技能,达到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能适应工作需要。

⑵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管理及应用水平。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以及统计业务工作中不断涌现出的应用需求,都要求计算机及网络管理人员不断学习,提高相应的管理和技术应用水平,来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⑶加强统计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完成这项工作需要从三个方面同时推进,这三个方面是:统计数据信息化、数据处理电子化、系统设计网络化;逐步推广办公自动化,实现无纸化办公,推行以公文处理系统为主的政务处理网络,文件处理更加规范,节约办公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计算机和网络安全管理。加强计算机数据备份工作,必要时建立光盘库,防止数据丢失,备份载体实行档案化管理;安装并及时升级杀病毒软件,设置“防火墙”,防止病毒和黑客非法入侵。

⑷加强计算机应用程序的开发利用和网络数据库建设。硬件是基础,软件是关键,应用是目的。充分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强化应用软件的设计,开发专业统计人员实用的数据处理程序,推广成熟软件在统计工作中的应用,使业务工作程序化、网络化、规范化。加强单位名录库、综合统计数据库、年报数据库和其他专业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大力开发数据库资源,提高数据库的综合利用效率,逐步强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利用。

⑸健全体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体制,使统计业务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并且统计业务人员应按照自己的工作流程,积极、细致地提供业务中的各项需求,配合计算机技术人员搞好程序开发应用;计算机技术人员也要主动、耐心询问业务人员的业务需求,促使统计业务工作程序化、电子化。

[参考文献]

[1]魏宁.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5),91-93.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社会影响;价值

通信技术的逐步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带动了21世纪信息化革命。如今,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活动都离不开计算机,特别是近些年,在网络互联,信息数据量猛涨的背景下,更是体现了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生活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和价值。当然,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相关产业,在推动技术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便捷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负面影响。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发掘其正面作用,遏制反面影响才能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技术为人类造福。

1计算机技术及其社会价值

为满足军事炮弹射程计算的需求,计算机首次由研究领域向实际应用领域开始过度,最早的计算机由于制造材料和技术的限制,集成度低,使得体积异常庞大,占地面积到达了170平方米[1],且耗费电子器件数量惊人,制造价格高昂,只能在军政等高端领域使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集成规模电路计算机诞生,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使得计算机得到了普及。如今,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已经成为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电子设备,影响着每一个人的生活。计算机技术主要从两方面发展。一是以硬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主要构件是存储数据的内存和硬盘,做核心运算处理和指令控制的CPU以及包括鼠标、键盘、打印机、显示器等在内的输入输出设备。硬件的发展标志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从最早的电子管计算机到现如今提出的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每一次变革都带动着整个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整体更新和转变。二是以软件为主的发展方向,计算机软件是实现相关功能的程序或文档,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之上,通过操作并控制硬件接口,实现具体的功能,可以说计算机软件是计算机技术的灵魂,没有软件的计算机本身无法运行。与硬件接触最紧密的软件当属操作系统软件,它通过管理内存、调度进程、控制输入输出接口等为上层应用软件提供良好的运行和开发环境以及应用程序的编程接口。软硬件相互结合和发展,使得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使用更加纯熟和便捷,不仅为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也无形中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2计算机技术的积极影响

2.1连通性

计算机技术硬件集成度不断提高,使得计算机体积减小且成本降低,这为设备之间互联互通提供了支持。此外,计算机软件中通信协议的标准化为软件开发提供了指导并增加了开发软件的通用性,这使得软件应用丰富度更高、可用性更强,通过移植即可使用,无需进行二次开发,促进了各行业和领域的交叉发展。计算机之间的连通对社会生活影响最大的是通信方式的转变,远距离通信不仅为生活带来了便捷,还融合其他技术产生了经济效益。比如通过远程控制操作现场机组,降低了人力消耗,将人从重复机械且危险性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社会生产中的管理水平,还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2]。远程办公节约了办公时间成本,网络服务使用户不用去现场排队办理业务,远程教育使优秀的授课资源遍及偏远地区等。

2.2高效性

计算机可以重复进行复杂计算,数据处理速度快,为其他领域技术发展提供了支持。计算机事务处理的高效性主要体现在:(1)工业制造方面。对于流程化的简单或部分重复工作,利用计算机进行控制,带动机械设备可以使完成更加高效,且能取得好的效果。如现今热门的3D打印技术,基于计算机的精准控制,可以根据设计模型完成手工无法达到的精准度和运行效率,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远程通信方面。计算机数据处理能力的提升,使得数据在发送和接收的过程中更加高效,即时通信和远程通信速率因此得到提升,远程通信的高效性节省的是时间成本,为诸如网上业务、网络办公、远程控制管理、及时维护、资源快速传播提供了便捷。

2.3融合性

计算机对社会的贡献中,融合性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通过计算机的连通,传统工农商以及制造业发生了巨大改变。计算机将各行各业有机融合起来,如现今流行的销售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市场,而这种商业模式的提出就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计算机将繁杂劳动与智慧相融合,演化了人工智能,并广泛使用于生产生活中。计算机将物物相融合,构造了物物相连的生态网络,打造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计算机将交通、物流结合在一起,推进了交通网络建设和货物流通的快速发展。

3计算机技术的消极影响及防护措施

3.1信息安全问题

当网络更加开放的时候,信息安全便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计算机技术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信息泄露引起的,如剽窃受保护的知识和资源、售卖或盗窃客户隐私、或因密码泄露导致的财产损失等。此外因计算机在军政领域的使用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也逐步增多。

3.2身心健康发展

现今网络资源丰富多样,对身心健康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一方面因长期使用计算机工作、学习或娱乐引发不同程度的身体病变,如视力下降、颈椎疼痛[3]、情绪波动等;另一方面不良资源的大面积传播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严重可引发犯罪。

3.3人际交往中的影响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因为计算机技术变得更加便捷,也正是因此使人转变了交流方式,面对面交流变为通过手机、电脑进行网上交流,缺少了实际沟通。因此导致了交际能力退化,人际间冷落并产生陌生感和隔阂感。

4结语

计算机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置可否的,与通信技术的结合推动了云计算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带动了远程控制技术的突破,与基础设施的结合催生了智慧城市建设等。社会、科学、工农业、教育、医疗以及经济等领域都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然而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只有正确面对出现的问题,才能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服务现代社会,推动社会发展,为人类造福。

作者:安良玉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振峰.浅析计算机技术对通信发展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6(3):241-241.

篇7

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工作的应用中发挥了自身很大的优势。计算机技术的介入,使艺术设计工作更加高效、快速且精准度高。艺术设计的某些复杂环节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变得更加规整与精确,无论是设计中图形的描绘还是画面的渲染都可以随意修改,不必因画图的失误而从头开始。这样可以随意修改的方式使设计达到了最佳的效果。而且,相关软件的使用还加强了画面的绘图效果,多层次、多角度地体现了艺术设计者的思想,这不仅改变了以往手工绘图的困窘状况,更为设计者的艺术创意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和展现的空间。当前艺术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的有效结合缩短了艺术设计的周期,也使艺术设计拥有了更加富有创意的作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还节省了材料,避免了大量材料的耗费,有效地控制了成本的支出。由于计算机便于演示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艺术设计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些复杂的图形处理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计算机技术能够从内置应用的角度优化图形的设计效果,提升了画面设计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它丰富了艺术教学的形式,方便快捷的操作吸引了学生们的眼球,相比较以往传统的教育方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的思维进一步活跃起来,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灵感。这样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艺术教学的效率,促进了艺术教育的改革。

2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意义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艺术设计工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计算机技术辅助艺术设计工作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计算机的特殊技术为艺术设计师们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表现形式,让艺术设计师们的思维想象与艺术绘图作品之间有了通道,使得艺术设计师们的灵感和想象能够通过绘图作品完美的表现出来,提高了艺术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计算机使得艺术设计手段的可行性、可控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由于计算机技术丰富的表现手法,使得艺术设计工作迎来各种技术的变革。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为艺术设计师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的环境,艺术设计师们可以在虚拟的环境中设置色彩、灯光等一些效果,考虑各种因素,从而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介入,艺术设计工作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艺术设计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完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1)艺术教学方面。当前计算机技术已普遍应用于艺术设计工作中。但是应用程度还有待提高。目前需要加强计算机技术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更好地发挥计算机技术的作用。首先从艺术教学方面探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运用多媒体等设备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思维一般都比较活跃,他们往往富有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但是他们灵感也是来源于所学的专业知识,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视野,才能带来更多更好的灵感。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灵感,多媒体教学是必然需要的。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们欣赏更多优秀的作品,向同学们展示各种作品的设计过程,将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贯穿到多媒体教学中,使二者相结合,取长补短,优势互补,避免书本知识的枯燥无味和死板,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从而能够提高艺术设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专业素养。要想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就要培养能够熟练操作多媒体设备的专业教师。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教学之前应当认真做好准备,提前做好相关内容的课件,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有意义。(2)艺术设计课程方面。当前艺术设计主要包括建筑装潢设计、影视动画设计、网页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平面设计等等。目前需要在这些设计技术方面进一步加强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筑装潢设计中常见的有精准严密的CAD软件以及3DMAX软件,要提高这些软件技术和各种三维技术的水平,通过立体的展示,让整个建筑装饰设计更加完美的展现。提高平面设计软件的技术水平,更好地实现对图像的编辑与合成。综合提高各种软件的技术水平,最终的设计作品必能令人赞叹不已。

4结语

篇8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GPS;电子全站仪;内业;外业;测量绘图;CAD

伴随着科技进步,计算机技术在测量绘图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现代测绘领域,计算机技术已经贯穿于测绘行业的始终,学习并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对提高测绘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随着社会对数字化产品需求的日益增多,测量绘图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已是必然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在测量绘图工作中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一、计算机技术在测量仪器中的应用

常用的测量设备主要是电子全站仪和GPS,我们队购买的是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102N和南方GPS-S82.

1、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102N它是在传统平板仪和经纬仪的工作原理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102N的功能特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测量。包括角度测量(水平角,垂直角)、距离测量(水平距离、斜距)、坐标测量(统一坐标、任意坐标),地形测量,道路及管线测量,面积计算等,全部电子化。

②数据的存储与调用。野外测量所得的数据可以直接存储在机器内存里,测量数据、测站数据和测点编码等数据自动存储到当前生成的文件中,并且根据点号可以在当前生成的文件中,搜寻对应的测量数据并进行调用。全站仪与计算机连接后 ,可以把仪器的上面测量数据输出到计算机上面。

③数据操作。包括数据文件的选取与删除,已知数据的点号输入后选中,然后删除数据。

④精度设置。测量员可根据工程要求,对测量仪器的各参数项进行调整设置,以满足当前工程所要求的测量精度。 2、GPS. GPS又叫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它是由空间星座,地面监控和用户设备等三部分组成。 GPS导航系统的基本原理是测量出已知位置的卫星到用户接收机之间的距离,然后综合多颗卫星的数据就可知道用户接收机的具体坐标。

计算机技术在测量仪器中的广泛应用,使作业人员由过去的目视观测和手工计算跨越到了电子化、智能化,把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直接存储在全站仪或GPS的电脑中,连接计算机直接制图,大大的缩短了野外测量时间,避免了内业繁杂的数据输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二、计算机技术在外业测量中的应用

当前的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测量仪器设备重量越来越轻、体积越来越小;野外作业受天气、气候条件影响逐渐减小:生产工序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内外业越来越趋于一体化,各种测量仪器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已不仅仅局限于测量数据的平差、计算,它可以进行外业数据的自动采集,外业一体化的作业:观测、成图、全数字摄影测量以及应用于各种先进的测量仪器由光学仪器向电子仪器发展,如全站仪、GPS等可以看作微型计算机,都有微处理器,是计算机行业中单片机技术的延伸应用,将直接观测数据处理成我们需要的成果或中间结果,或者存储起来,通过接口与计算机相连,将数据传入计算机进行后续处理,有效的降低了劳动强度,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三、计算机技术在内业绘图中的应用

在测绘工作中,内业资料的处理与计算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内业资料计算的准确无误与速度直接决定了测量工作是否能够精准、快速、顺利地完成。

计算机绘图辅助设计软件(Computer Aid Design简写CAD)是计算机技术在测绘内业绘图作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CAD软件自开发出来后,大大提高了测绘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CAD软件是测绘行业内业绘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软件之一。在我们测绘从业人员中 CAD是学绘图前所必须学的。

CAD可以帮助我们绘图人员快捷制图(数据导入后直接成草图),精确计算面积(如多线段圈好后直接选中可以显示出所圈线段的面积),规划线路(在测量好的地形图上面设计道路、管线)做到工程量小,线路最优化等等。

四、计算机技术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结合我们队上现在正使用的拓普康电子全站仪GTS-102N和南方GPS-S82,通过CAD的内业计算,在以下几个方面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大的便利:

1、在测量过程中不再记录数据,过去使用经纬仪时,测量1平方公里往往我们队要派出6个人,要测量1个工作日,数据计算也要将近一个工作日,而现在我们使用电子全站仪,2个人出去3个小时就全面完成,如每测量一个点,在面板上面把编码(如围墙-678)输入,水平角、垂直角、距离直接存储在内存上可以把数据直接导入计算机使用CAD进行编辑制图。

2、市政道路的放线、建筑物的点坐标的放样是我们测绘人员最经常遇到的难题,而坐标计算又是极坐标放样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市政道路中线放样、建筑物的轮廓放样,工程放样中的元素多为点、直线(段)、圆(弧)等,如果没有电子化设备,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而现在我们有了现代化的电子仪器及绘图软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CAD的设定坐标系、绘图和取点的功能,把坐标直接导入GPS,利用GPS把所需要的坐标直接放出,从而大大减轻我们外业的工作强度及内业的工作量。

3、竣工验收时,如果没有现代化测绘仪器及绘图软件,单单凭借钢尺等工具进行测量,任务非常繁琐,而利用电子全站仪进行测图,然后使用CAD绘图,可以非常方便的计算建筑面积、清晰的发现建筑退线是否满足控制性详细规划,楼间距是否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一致;

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技术将在测量绘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测量和绘图也更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它们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计算机技术在测绘行业的广泛应用,测绘工作信息化、数字化已是必然的趋势,计算机技术在测绘工作中的充分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拓普康GTS-102N全站仪电子说明书》.2006年

[2]《南方GPS-S82说明书》.2010年

篇9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信息时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功能日益强大,技术日益尖锐化。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多极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从而使计算机成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多极化发展。21世纪个人计算机已经遍布于世界上的每个人,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科学、军事等领域对巨型机、大型机等的需求也不断壮大。在天文、地质、气象、军事等领域因为巨型机与大型机具有更加优越的性能,计算能力超强,所以巨型机和大型机也得到较好的发展。小型机与微型机相对于大型机虽然性能没有那么优越,但是,它们具有携带方便、售价较低、安装方便、使用便捷等特点,所以在各大企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所以,计算机技术正朝着巨型化、大型化、小型化、微型化的多极趋势发展。多极化将是电子信息发展对计算机技术需要的必然要求。智能化发展。所谓的智能化就是赋予计算机以人的能力,可以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这是下一代计算机所要实现的目标。这里的智能化研究包括模式与图像的识别,信息的自动控制和处理,语言的自动生成和理解,程序的自动设计和运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具有部分人的智能的机器人。后面的主要任务是研制出具有信息自动控制与处理智能的现代化机器人。网络化发展。单机计算机工作的时代早已结束,单机走向联机工作是计算机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21世纪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网络化的概念实质上就是指通过现代的通信技术将所有处于单机工作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同交互工作,组合成一个大规模,具有强大功能的网络结构。Internet可以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共享资源,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电子信息领域通过Internet可以实现电子信息的全面控制和及时处理,这是信息时代赋予计算机技术的必然职责。多媒体发展。多媒体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新的技术之一,它是将计算机、大众传播以及通信等技术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可以用来处理各种媒体信息(如信息、图像、视频、声音和文字等)。这种技术可以实现人机的交互操作,实现人与计算机的真正互动,可以全面改善人机交互界面。可以使计算机朝着全方位控制电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向发展。

2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创新型国家都将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作为国家的经济战略目标。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支柱产业,规模已经屈居世界第二。党的“十六大”明确强调:“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这是在新时期党的重大战略部署。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技术发展非常迅速,在各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但经研究发现,我国虽然对于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比较广泛,但是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与手段还是远远落后与其它的电子信息发展强国。究其原因就是,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缓慢,仅仅掌握的是一些基本的技术手段。大部分的核心技术与手段依然引进的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对于新时期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将非常不利,没有自主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是不会在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立足的。所以我们需要尽快改变电子信息核心技术和手段受控于人的不利局面。下面从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规模等内容为背景,重点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总结电子信息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微电子技术处于向极限挑战的转型期。微电子是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实现社会信息化的网络及其关键部件不管是计算机或者通讯机,他们的基础都是微电子。面对微电子技术即将进入纳米尺寸和System-on-Chip时代,CPU时钟进入GHz。中国具有较强整机系统设计能力,SOC时代的到来是我国IC产业跨越发展的机遇。但是中国微电子行业面对以下现状:微电子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对于发达国家仍然处于落后一方。如何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掌握科学技术核心技术,是目前我国目前要解决的重要问题。IT行业的发展停留在装配水平之上,挣得都是“辛苦钱”。我国的IT行业缺乏甚至是根本就没有尖端技术人才,IT专业的教育水平处于机械式的传导水平。众所周知,IT行业是一个技术不断更新换代的尖端技术行业。由于我国IT行业的人才匮乏,IT行业的核心技术只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而我们的IT行业的“人才”只是像“搬运工”一样进行机械式的装配安装,导致我国IT技术停留在装配水平之上。在国际分工中,我们将只能处于低附加值的低端上。正如IT行业一样,微电子核心技术落后的我们在国际合作制作或者创造微电子产品中只能提供一些低端技术,得到一些低的附加值。有人戏称:“你们说中关村是硅谷,但是一个无“芯”的硅谷,产品不可能有竞争力。”在没有集成电路产业的情况下,我们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命脉掌握在他人的手中。所以,集成电路产业是我国微电子行业需要发展起来的首当任务。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当前对于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视。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设计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微电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这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美国现在的微电子行业的设计人才已达40多万,而我们仅仅有几万人而已。教育是百年大计,人才才是发展根本。面对以上微电子的发展现状,想要从目前的微电子发展水平进入纳米尺寸和System-on-Chip时代,这必定是一种转型的挑战。现在以半导体为主的微电子技术已达到了极微小状态,但到了45钠米(0.045微米)以下,半导体物理特性可能不会维持了,摩尔定律必将被打破。未来微电子技术是要以单独原子作为单位的,,也就是要以钠米尺寸度来计算了,换句话说,现有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将被纳米材料技术所取代。这对象中国这样的新型工业国家是天赐良机,因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个领域基本上处于同条起跑线。

2.2计算机技术正面临体系结构的瓶颈期1)Einstein瓶颈。机器的信号传输速度低于光速的2∕3,传输速度达不到理想要求,即为Einstein瓶颈,这是物理制约。2)Babbage瓶颈与VonNeuman瓶颈。前者是因为CPU的速度与访问操作速度相差太大引起的,后者是因为串行控制引起的问题。二者都导致了冯结构资源的利用不充分,属于结构制约。3)Feigenbaum瓶颈。即如何将现实世界的知识存入计算机以便有效利用,只是一种知识获取的制约。

2.3通信网络技术正处于各种技术不断突破的融合期。通信网络技术发展的初期主要是以语音业务为主,到后来网络的出现,数据业务量暴涨。网络技术慢慢由电路交换变为包交换,现在包交换技术已经处于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将电路交换转换为包交换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而且新网络性能和服务的竞争可以导致新的资金分流,在这两大力量的趋势之下,导致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融合。

2.4软件技术处于比例不断增大的发展期。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软件的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服务化、工程化、可信化、融合化,而且软件技术会不断地壮大,需求更加多样化,会有自己的新内涵与新特点。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信息技术的重点正由硬件制造向软件及其服务业转型,软件产业即将成为信息产业的老大。SaaS和云计算的发展使软件开发模式和商业模式进入全面开放组合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向其他领域的渗透更加明显。三网融合不断加深;各种技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分不清是计算机,通信还是广播;分不清是整机还是元器件;分不清是雷达、通信还是电子战;分不清是天线还是信号处理。网络宽带和容量的剧增,使我们正由一个人机的二元世界,走向人机物的三元世界。各种分布式协同的系统将不断出现。数字家庭,数字医疗,智慧交通,IPTV已经开始来到我们身边,我们将从E社会走向U社会。

3计算机技术在电子信息控制与处理中的应用

所谓电子信息技术就是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高密度存储技术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用于信息的存储、传播与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它是信息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中计算机技术是其发展的核心部分。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长期以来以纸制载体存储、传播信息的传统。而实现电子信息技术的载体就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所以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设计是电子信息技术的关键环节。电子系统。它是由若干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基本电路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电路整体。有数字型和模拟性两种或者二者的混合形式。规模较小、功能单一的是单元电路,而由若干单元电路组成的是电子系统。一个完整的电子系统一般有输入、输出与信息处理三部分,用来实现对信息的控制和处理。而控制这些电子系统输入、输出与信息处的是计算机软件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社会,如果没有计算机软件实施控制,一切将无从谈起。空天电子技术。现在空间科学迅速发展,面向航天电子信息领域的微波遥感以及空间电子信息传输与处理等技术都是利用大型或者巨型计算机实现的。包括航天电子系统的设计、制造和管理等工作都是借助于计算机设计或者管理软件实现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天线、微波、电波传播和电磁兼容的设计、仿真及测量等都是在计算机软机的辅助下完成的,如果没有计算机,天线、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以及应用系统的设计也就更本无从谈起。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信息处理理论研究以及信息处理软硬件的设计,电子信息系统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各种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管理都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的或者由计算机软件辅助完成的。综上所述,在电子工程领域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一起融入发展的,二者必不可分。电子信息的控制与处理要通过计算机的编程程序或者计算机软件等实现,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以电子技术为依托的。如下图2信息技术的领域所示,说明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关键支撑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领域的核心技术。

4结束语

篇10

【关键词】 嵌入式计算机;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景

当前互联网技术发展速度惊人,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广发应用于国民生产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工业设备、智能仪器、智能仪表、各类汽车、家用电器、电子商务、网络通信、国防军事等各个领域中,都使用到了嵌入式计算机技术,而且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对各个产业产生了的积极影响,也因此引起了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几十亿台嵌入式设备处于运行当中。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已经把普适计算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大了资金投入和研发力度。

1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概述

1.1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简史

自从20世纪90年代,嵌入式技术全面展开,如今已经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已成国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共同的研发的方向,单片机就是比较早的最简单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之一。

1.2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定义

所谓嵌入式技术是把计算机当成一个信息处理部件,镶嵌到应用系统中的技术,即它将软件固化集成到硬件系统中,将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中心是应用;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适应应用系统功能的可以剪裁的软件和硬件;要求是功能全、可靠性高、成本低、体积小等等。

1.3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结构

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硬件设备、内部嵌人式操作系统、嵌人式开发调试平、控制与应用系统程序以及嵌人式微处理器。

1.4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特点

嵌入对象广泛,形式多种多样,功能专一,能够实时嵌入,嵌入结构非常可靠。

1.5嵌入式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目前基于嵌入式的系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基于单片机的 MCU系统。特点是高集成、多功能。缺点是存储器容量小,系统资源少,功能一般。第二类,单板机。其特点是实现了小型化、模块化、低功耗、较高的可靠性。第三类,以32位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MPU 或 DSP),依据应用需要对硬件实现完全剪裁,有嵌入式操作系统支持的强大软件平台,其特点是专业性强,冗余度低。

2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从最开始的普通的低端使用到现在的高端行业应用,对我们的社会生产、生活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工业化产业水平。

2.1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在仪表领域的应用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在工业领域应用广泛,以仪表自动化最为常见。根据自动化仪表的具体要求,进行合理地软硬件剪裁,能够实现高集成、低冗余、体积小,使自动化仪表具有以下功能:传感测量、补偿计算、同时显示、强大的信息处理、比较推理、故障自诊断自测试、自学习自适应智化、完成远程维护、远控制、障预报、信息与共享。

自动化仪表的核心是处理器,仪表行业中运用了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以后,处理器性能大大增高,使得自动化仪表有了质的飞跃,使得仪表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2嵌入式系统在监控系统应用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远程监控技术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远程监控系统结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主要用于生产过程实时监控、动力设备集中监控。机房监控系统设计的目标是通过通讯及数据标准接口和一体化通讯网络将各个子系统集成到一个计算机支持平台上,建立起整个机房的集成监控和管理界面,通过统一的图形化人机界面实现各子系统的实时监控、控制和管理,并在这些子系统发生故障时向管理人员报警。

2.3嵌入式系统在办公生活应用领域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是软件代码小、自动化程度高、响应速度快等等,所以广泛应用到各种家用电器当中,如手机、电冰箱、空调、洗衣机、数字电视机、数码相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等。

3 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发展前景

如今天,嵌入式计算机技术变成了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领域里的基本技术,它的优势是可以实现整体最优化。专业处理系统是嵌入式系统的发展方向。专业处理系统的优点是能够提供最优化的基础。嵌入式技术的设计方法非常快捷,而且既能面向系统进行设计,又能面向功能进行设计。它的显著特点是标准化、集成化、构件化、可以重复使用等等。这也使得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无线电、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在一起。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与其它技术的广泛融合,使得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好。目前看,嵌入式计算技术技术的发展可以朝以下五个方面研究。

(1)嵌入式操作系统内核向微型化、高可靠可信、高可用、强实时、构件组件化发展。

(2)行业性开放系统日趋流行,面向领域特制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走向行业开放、标准规范化和平台化。

(3)电子设备市场竞争激烈,技术发展迅速,不同的厂商和组织之间越来越多地出现联盟式协作,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合作增强。

(4)嵌入式软件支撑开发环境向集成化、可调试化、支持模型驱动设计发展,开发工具高度集成,功能完备,具有丰富的工具包和构件库,以及可视化的界面,面向行业领域提供特定软件平台或完整解决方案成为趋势。

(5)开源运动对软件技术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源软件和商业软件的界限开始变得模糊,二者逐渐走向中间地带,混源架构将是开源与商业软件结合的一种趋势。

4 结语

嵌入式计算系统在仪器仪表行业中的使用和研究依然成了热点,仪表行业发展的方向也将以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为导向。该应用各个领域,但正朝着专业化发展。在嵌入式技术领域,软硬件不可分割,很多硬件严格限制软件,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协调设计,是嵌入式技术研发课题。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惊人的互联网技术革新速度,使得嵌入式系统设计任然面临的诸多的挑战。一浪接一浪的技术革新,也将使嵌入式计算机技术不断迎来发展。

参考文献:

[1] 段世梅,刘晶晶,孙倩.基于VxWorks的多串口数据处理系统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