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业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业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职业前景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引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行业对人才需求愈发迫切,企业需求的不单单是计算机的使用者,更是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开发者,并且可直接开展信息系统建设、管理等技术工作。由此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培养过程中应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1]。由此可见,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策略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侧重方向不够突出,因而与当前人才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专业特色尚不显著,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就业竞争优势。

1.2实践教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实验方法、内容在调动学生编程兴趣、软件开发能力方面对应发挥的作用尚不明显,并且实训阶段受一系列因素影响,致使难以充分发挥有效作用。

1.3课程体系改革较为滞后

在现阶段人才培养计划中,大都实行相关重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因而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理论授课内容占据过大比例,使得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课程不足,学生鲜有发展、创造的时间空间。

2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策略

本科院校在时展新形势下,要紧随社会发展脚步,强化改革创新,在先进理念、成功发展经验的支持下逐步强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如何进一步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工作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强化教学体系建设

2.1.1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予以确立结合信息产业人才需求调查研究可发现,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需求结构表现为:仅需少量的科学家,相应量的高级工程师,较多量的技术工程师,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及服务人员。鉴于此,本科院校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予以重新定位,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及人才能力需求予以有效确立。2.1.2对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单元、领域予以确立本科院校应当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着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相关知识单元、领域开展优化整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单元、领域开展论证分析,进而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理论依据[2]。2.1.3构建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本科院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结构,也就是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划分成学科公共基础课、专业发展课程、专业方向课程,进一步可对课程体系开展优化,建立“4+1+3”的基本架构,也就是设置4个学期的学科公共基础课、1个学期的专业发展课程以及3个学期的专业方向课程。

2.2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2.2.1将实践课程划分成多个不同种类,包括实验、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设计等计算机课程实验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据极大比重,实验课即为学生创造一个理论实际相结合的机会,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自主动手操作,以强化学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的有效认识。课程设计属于综合实践课程范畴,要求学生对专业课程相关知识开展综合应用,促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应用领域形成明确认识,进一步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起到融会贯通的认识。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尤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迈入社会前的一次不可或缺的严格训练,是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极为重要的一环。因而,教师在对研究课题开展选择过程中,务必要充分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特征,最大限度贴近实际,且具备可靠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可真正应用专业知识去自主解决各式各样的实际问题。2.2.2建立多个层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层、综合应用层以及设计与创新应用层基础技能层涉及的内容以基础性、概念性内容为主,验证性实验占据极大比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础;综合应用层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主体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设计科学针对的实验内容,并制定不同层次的实验要求,使每一位学生均可依据要求完成适量的实验,指引学生找出问题、处理问题,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设计与创新应用层属于特定设置的实践课程,该层次实践务必要关注设计性、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学习、专研时间空间,并鼓励学生勇于创新,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动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3]。

3结束语

总而言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具备十分强实践性的专业,专业前景极为广阔,伴随当今时代实用型人才需求的逐步攀升,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钻研、总结经验,全面分析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强化教学体系建设”“强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等,积极促进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郭银章,曾建潮.地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3):6-9.

[2]陈付龙,罗永龙,郭良敏,孙丽萍.创新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3):162-163.

篇2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计算机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国际化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是世界工程教育大国,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势在必行。如何结合院校自身发展特点,培养出符合国际标准、满足社会需求、具有人才市场竞争优势的IT类毕业生呢?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我国IT类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借鉴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熟经验,结合我国专业建设具体实践,通过全面开展专业认证建设工作,可以更加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关注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并可以有效促进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1]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实践经验,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发展特点,研究该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的人才培养改革问题。

二、问题描述

我院计算机专业创办时间不长,要通过专业认证还需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这主要因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与传统的本科教育评估不同,只有扎实进行工程教育专业建设才能顺利通过专业认证。[2]目前,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培养目标准确合理,毕业要求具有足够的分辨率,并能够完整支撑培养目标,同时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分解并合理承载各项毕业要求,三者须保持一致。[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及课程设置上还需完善。

(二)质量保障问题

专业认证要求应具备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及评估机制。[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不够重视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评估体系指标领域过窄,缺乏具有特色的评价指标,且由于评估的复杂性,通常以定性评价为主,定量分析计算所占比重较小;在现有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体系中,基本没有行业参与人。

(三)持续改进问题

由于技术产业不断变化,专业必须具有不断改进的能力。[2]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培养方案制订及修订过程中主观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大,缺乏来自企业及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导致决策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以上分析了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对比该专业国内外专业认证标准,我们找出了专业认证存在的问题及差距。为保证该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竞争力,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和保障体系。本文主要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问题。

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明确专业定位

在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方案之前,必须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专业实际情况,明确专业定位。根据我院生源与师资的实际情况,确定本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定位为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3]

(二)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确定专业定位后,需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行业需求和专业特点制定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然后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调整课程体系等。

(三)培养目标

专业认证首先要关注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准确合理。[4]本院计算机专业制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软件设计、网络设计、移动终端程序设计及开发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面向计算机应用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设计、开发、维护以及网络部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技能型工程技术人才。

(四)毕业要求

专业认证主要关注毕业要求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率支撑培养目标。因此,毕业要求必须具体定义毕业生应该具备哪些素质、知识和能力。不同的培养目标应该对应不同的毕业要求。根据专业认证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学生毕业要求的十条准则,结合上述培养目标,确定本院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要求如下。

1.素质要求

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1)思想道德素质:热爱祖国,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品质及良好的思想品德,遵纪守法,严谨务实,具有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诚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2)文化素质: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交流和沟通能力。(3)专业素质: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工程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务实的工作作风。(4)身心素质: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心理健康,积极向上。

2.能力要求

(1)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查阅文献、获得信息,了解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科技动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能力。(2)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工具的能力;具有选择和使用开发工具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素质和软件分析、设计、构造、测试、维护的能力。(3)组织合作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创新能力:在基础研发、工程设计和实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3.知识要求

(1)工具性知识:具有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的能力。(2)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基本的人文知识、政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艺术、军事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素养。(3)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系统原理等。(4)专业知识:具有基于Java或C进行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具有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的相关知识等。

(五)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是承载各项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的主体。因此,课程体系必须从培养目标出发,结合具体毕业要求以及本专业发展的特色和学生自身情况以及师资队伍优势进行设置。针对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及上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经过大量的教学研讨,将毕业要求全部分解到课程中,以保证毕业要求全面落实,为此构建了如下课程体系。[5][6]

1.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其中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课又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学生可以根据兴趣分方向进行选修,例如Java、数据库应用、网络规划、软件测试等方向。

2.实践教学

专业认证特别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设计了分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实践教学环节既立足于课程,又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由基础到专业层层深入,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实践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说明:(1)课程内实践主要针对课程知识点设置,以提高学生接受和使用基础理论知识的能力。(2)课程设计与综合实训则综合一门或几门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理论知识的技能,并加强团队合作精神。(3)校企合作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取向顶岗实习根据学生选修课程的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行业生产过程、技术应用和发展前景;校企合作项目实战实习进行真实项目开发或模拟演练,这有助于学生尽早进入工作状态。(4)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综合应用四年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为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学院制定了详尽的毕业设计规范。

(六)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完整支撑毕业要求,本方案课程体系设置与毕业要求中的素质要求、能力要求以及知识要求能完整对接。

四、结论

通过专业认证困难重重,任务十分艰巨。为此,必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质量保障体系,这样才能保证顺利通过专业认证。本文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结合本院计算机专业实际发展情况,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描述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思路、策略及具体内容。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认证的基础,但距离专业认证标准尚存较大距离。我们希望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不断规范人才培养过程,从而培养出具有更高竞争力、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玲玲,赵学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81-184.

[2]高小鹏,吕卫锋,马殿富,等.工程教育认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J].计算机教育,2013(20):18-23.

[3]夏欣,徐焕良,任守纲.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农业院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农业教育,2011(6):50-54.

[4]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指南[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741945/eae009581b6bd9eb5c.html.2013-09-10.

[5]刘静,郭银章,阎临霞,等.基于工程教育认证体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计算机教育,2011(13):63-66.

篇3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就业状况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1—0101—03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再到欧洲债务危机蔓延,全球经济发展遭遇了严重阻力,虽然中国的经济仍在平稳而健康的发展之中,但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放缓,而高校毕业生的人数仍在不断地积聚与增长。,面对如此庞大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队伍,国家采取了多种途径来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例如增加社会急需的专业和人数,加大实训实习的比重等;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能选到一个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将对自己的未来与发展有重要意义,所以对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将十分重要。

研究者可通过分析《毕业生就业协议书》这种第一手资料来掌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通过对协议书的分析,研究者可以掌握专业的就业率、专业对口情况等方面信息,这对了解学生的专业情况具有帮助;同时研究者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收集协议单位性质、工资水平、地域类型等方面的数据,深入分析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对协议单位进行归类与对比,这将对今后的毕业生再进行择业时具有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南京市某高等院校二级学院的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该学院属于民办二级学院,该学院开设涉及经济学、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本科专业,毕业生全部来自于江苏地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合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的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为了使研究具有代表性,研究者随机选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这三个专业涉及不同的专业和学科门类,抽样范围广,样本具有代表性,通过分析可以了解毕业生的就业率,分析其所从事的行业类型、企业状况以及了解毕业生就业时的地域差异。

三、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以就业与指导部门收到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为分析基础,数据收集的截止日期为2012年6月30日,主要收集毕业生的姓名、用人单位名称等信息。同时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以及国家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对用人单位进行了行业分类,根据用人单位经济成分内部的生产关系对用人单位的经济类型进行了分类,根据江苏区域划分标准,对协议单位地域类型进行了分类,根据客观的分类标准对一级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能够深入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毕业生就业的共同性与差异性。

四、研究数据的分析与统计

(一)专业及就业情况分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制为四年,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工程素养的人才为目标,要求其专业的毕业生掌握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专业理论,熟悉主流软件开发及管理工具或典型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工具,具备较全面的系统软、硬件开发能力,同时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其人才培养与“长三角”地区信息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就业适宜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研发、项目管理、IT服务、移动终端开发、数字家庭与智能家电软硬件设计与开发等工作。

财务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业务技能,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能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咨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培养树立市场、竞争、创新意识和国际意识,获得设计师、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具备服装理论知识、常规技术应用能力、创意和技术创新能力,熟练掌握技术技能,从事服装设计、产品开发、生产、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从对就业协议书的统计来看,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共有毕业生164名,到目前为止共收到毕业协议书148份,其协议就业率为90.2%,符合学校对毕业生协议就业率的要求,表示大部分毕业生都签订了就业协议书。这种协议就业是指毕业生通过高校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就业;协议就业率基本反映一个学校专业的培养质量,也是学校为学生服务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学有所成,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二)协议单位所属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析

依据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国家统计局起草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本标准采用经济活动的同质性原则进行划分,基本涵括所有国民经济活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研究者把毕业生的协议单位进行了分类,调查显示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22.4%的毕业生从事于制造业,财务管理有31.4%的毕业生从事于制造业,服装设计与工程有88.9%的毕业生从事于制造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共有37.2%的毕业生从事于制造业。这说明大多数毕业生都到了与制造业相关的工作岗位,这和我国的“制造大国”地位基本相符,同时制造业也是我国城镇就业的主要渠道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

2012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有31.3%的毕业生从事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研究者通过对比发现大部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时都能够找到与之对口的计算机类的就业岗位,一些毕业生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这些公司主要以计算机软硬件销售、开发、服务、咨询以及网络安全设备的安装与维护为主体的科技型公司,还有一些毕业生在以电子元器件制造为主的制造业工作,这两类学生占到了就业人数的50%以上,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财务管理专业只有18.7%的毕业生从事于金融业,其他行业的就业比例达到了37.1%,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相对分散,真正能进入其对口行业工作的毕业生较少,这和其行业属性有关,金融业社会地位较高,工资福利较好,但其竞争性和压力也比较大,这种行业比较难进。同时,也有毕业生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工作,这些产业虽然和他们的专业相关性不大,但这些行业具有工作强度不大、工作自由等特点,所以也有较多毕业生从事相关产业。

(三)协议单位经济类型分析

企业经济类型亦称“经济成分类型”,指国民经济的所有制构成,是反映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状况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数据,经济成分的划分为观察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全面的工具,为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重要基础。通过分析毕业生协议就业单位经济类型的分布,研究者可以找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为接下来的毕业生就业做出借鉴。研究者发现有64.6%的毕业生进入到私营经济领域,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阵地”。通过访谈研究者发现,他们就业时主要以参加招聘会或者以网络投递简历的方式进行,通过面试和简单的笔试就可以进入相应岗位,相对其他经济类型来说就业更为简单、灵活,同时,有些毕业生所进入的私营经济公司是自己家庭或者亲戚开设的公司,就业相对容易。而股份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14%、4.3%和3.7%,它们所占比重较小,这说明毕业生在这些经济类型的企业中就业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和企业的工资水平、社会地位、资源均衡等方面的因素是相关的。因此,就业与指导部门要把就业的重心往私营经济领域倾斜,这更容易促进毕业生就业,给毕业生灌输“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私营经济领域也是其发挥作用的舞台。表1

企业经济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私营经济联营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未就业频数76231062416百分比4.3%3.7%14%64.6%1.2%2.4%9.8%(四)协议单位地域类型分析

1994年江苏省九次党代会确定了区域发展战略。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计划时,依据区域发展现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这种划分是根据省内的自然、社会、经济、历史影响而划分的,而其经济差异较其他方面则更为明显,其协议单位地域类型也将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表2显示毕业生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南的占61%,协议单位地域在苏中的占21.3%,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北的占5.5%;而毕业生生源地地域在苏南的占43.9%,协议单位地域在苏中的占32.9%,协议单位地域在苏北的占23.2%。数据之间的差异显示毕业生在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迁移,尤其向苏南地区则更为明显,这和这些地区的就业机会多、就业环境好等方面是分不开的。

表2

地域类型苏南苏中苏北其他未就业协议单位地

域类型频数100359416百分比61%21.3%5.5%2.4%9.8%生源地地域

类型频数7254380百分比43.9%32.9%23.2%0%五、结论与建议

(一)专业与就业方向的矛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高等院校普遍设立的专业是随着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而设立,通过对比发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就业面相对集中、专业性较强,这种特性也限制了其就业,有些毕业生不能在对口专业找到工作后,再就业将变得较困难;而财务管理专业就业面较广,在各行业就业比较平均,可见其专业适应性比较强。但调查发现毕业生还是有一定比例的人员不能在其对口的专业就业,这受到毕业生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和就业心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学院和毕业生必须根据就业形势调整就业方式、方法,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二)现实与就业心理的矛盾

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期望毕业后能够到大城市、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去工作,对工资、福利待遇有较高的要求,希望能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面对如今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往往事与愿违,冷酷的现实往往给他们迎头一棒,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给他们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在求职过程中常常表现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业与指导部门要组织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让学生走出就业误区,正确认识自我,择业定位不要太高,也不能妄自菲薄,把择业期望放得过低。同时,学生自己要培养健康的职业心理,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参与竞争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学生不能一遇到挫折就消极、低沉。

(三)专才与通才的矛盾

所谓专才是指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较多专业知识,较熟练专业技能的人才;而所谓通才是具有广阔的知识平台,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多种技能的人才。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与学”,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其中一方面,随着大学学习的深入,他们学习的专业知识也将越来越多,而当其毕业后进入社会时他们对专业知识需求量会相应减少。如果出现暂时或不能就业的现象,这时毕业生就业应选择其他一些不对口的工作去做,做到“先就业,后择业”,这时他们在学校学习的专业知识将与其专业无关,所以高校毕业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习一些其他专业方面的知识是相当必要的,这有利于拓宽自己的就业面,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陶保平,黄河清.教育调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陶保平.研究设计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方宽.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的沿革及与国际标准的比较[J].统计研究,2002(07).

篇4

学校:山东专科学校全国第四 考生倾向留省内  

全国专科学校数量众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录取分数线相差甚远,因此学校的选择至关重要。从全国专科高校分布情况看,最多的是江苏,达到了90所;山东的专科学校一共有78所,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据山东省2018年高考生志愿调查显示,有86%的考生选择了家乡“山东省”,也就是说,超八成山东考生更倾向于留在省内。以下是山东省专科学校排名情况(数据来源:大学生必备网),详情可到学校官网查询。 

当然,考生们一定要谨防“野鸡大学”混淆视听!在2017年教育部*的381所“野鸡大学”中,山东就有25所!以下是山东省“野鸡大学”名单,希望广大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学校时擦亮双眼,远离陷阱。 

专业:2018年就业率的十大专科专业分析 

小编建议,高考专业不仅要根据考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还要了解相关专业的就业难易程度和发展前景,本科侧重理论,而专科则更侧重技术。以下是2018年就业率的十大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 

薪酬是衡量发展前景的重要指标,如图所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平均薪酬,达7567元,典型的“好就业、工资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专业毕业生可进入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机电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工程设计与开发、控制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理论研究、试验测试、产品开发、技术管理等工作。 

NO.2 电子商务 

随着我国正式进入WTO,我国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资源开发促进经济发展,电子商务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该专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电子商务人才。 

NO.3 物联网应用技术 

本专业培养具有从事WSN、RFID系统、局域网、安防监控系统等工程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的业务能力,具有良好服务意识与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物联网技术在国内属于刚刚起步阶段,有个别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但是目前来看应用的不是特别广泛。就前景来看,物联网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将来应用的面扩大之后必然需要专门的人才,因此就业前景还是不错的。 

NO.4 市场营销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现代市场营销观念和熟悉市场营销管理的应用性高级专业人才。毕业生可从事市场营销的调研与策划、市场开拓、产品的销售和服务,以及企业的经营管理及咨询等工作。 

NO.5 国际贸易 

据统计,5年内,我国拥有外贸进出口权的公司将达36万家,如果按平均每个企业需要5个专业外贸人才的比率算,我国最少需要180万名外贸人才。本专业实行宽口径的专业基础段教学,使学生具备广泛的职业适应能力,通过有职业针对性的企业实践使学生掌握实务操作技能。 

NO.6 学前教育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近几年各地按照国务院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任务。 

NO.7 机电一体化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人才是21世纪初我国急需的紧缺人才之一,就业前景光明。本专业教学内容包含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信息处理等应用技术的最新成果,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具备系统调试、编程、维护维修与设备管理的能力,成为该领域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NO.8 会计 

通常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都会在就读期间或毕业后参加注册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会计专业毕业生可胜任各类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服务业、金融保险机构等部门或单位的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内部审计、财务管理、物资管理、柜员、客户经理等工作;也可从事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财务公司的会计师助理、记账、会计咨询服务等职位。 

NO.9 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0 护理 

工作地点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主要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现阶段社会医疗卫生资源紧缺,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因此护理专业就业前景相当可观。 

意向地:首选就业前景好的城市 

篇5

关键词:CDIO;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2-0009

一、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选择

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它不仅包括职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其特点是确保学生在深入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而这正与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目标不谋而合,与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相契合。为了改革当前毕业设计选题靠指定、指导毕业设计靠教学经验、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等问题,我所在的湖北商贸学院以CDIO理念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指导思想,采用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毕业设计教学环节。

二、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根据调查发现,毕业设计选题往往存在以下突出的问题:设计选题重复现象严重;设计选题陈旧;选题偏重于理论性研究;选题大而虚、针对性不强,缺乏研究价值;课题难度过小或过大,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鉴于以上问题,我院对毕业设计选题严格把关,要求每个学生的选题不能相同,并且从多方面入手拟定选题:一是以学生的课程设计项目为基础,将该选题进行扩充升级;二是以学生在企业的实习项目为选题;三是以光谷软件园为依托,积极与企业合作,采用企业工程师和教师联合指导的方式,将企业工程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师的研究经验充分融合,双方合作给出既符合行业发展需求又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四是让学生调研各类开源网站和社区,自己构思各类可行的开源软件项目选题。

三、教学指导模式

我院采用分阶段多渠道教学指导模式。根据毕业设计的教学进度,针对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分阶段对学生进行指导。指导途径采用多种渠道,如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以CDIO理念为基础,鼓励学生“从做中学”,即从毕业设计项目中学习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内容,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指导教师、企业工程师交流,同时采用请教指导教师、查阅文献、网络搜索、请教企业工程师等方式来解决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四、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模式

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的管理,我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是使用开放式的管理机制,允许学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二是建立互动机制,提倡通过微信、邮件、电话、当面交流等方式加强师生、学生之间、师生与企业间的互动;并要求指导教师及时记录学生毕业设计不同阶段的信息;三是开启教学督导检查模式,严格审查开题报告、毕业设计中期检查报告、论文初稿、二稿、三稿。

五、毕业设计答辩模式

毕业设计教学必须制定出健全的答辩流程。为了客观透明地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成立毕业设计答辩领导小组和答辩小组,通常采用学生导师初审、答辩小组会审、院领导终审的分级审核的制度。答辩评分也应尽量客观公正,一般选取5~6位有多年毕业设计指导经验的教师组成答辩小组,从学生的仪表仪态、论文简述的流畅性、回答问题准确性、态度是否认真自信等方面进行答辩评分。

六、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模式

CDIO理念将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都纳入到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中。我院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主要采取以过程为导向的评分机制,具体做法是对于软件项目严格按照软件的生命周期控制进度,对于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所产生的文档及进度报告进行评分,对于每一次的汇报(包括微信、电话、面谈等汇报方式)中学生的表现、考勤等也纳入评分之中,并最终与论文、答辩结果等合在一起以一定比例算出学生总分。

七、结束语

CDIO是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教学模式,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CDIO与项目式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对计算机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我指导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015届毕业设计的质量评价发现,以CDIO与项目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CrawleyE.etal.RethinkingEngineeringEducation:TheCDIOApproach[M].NewYork:SpringerScience+BusinessMedia,2007

[2]李曼丽.用历史解读CDIO及其应用前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

[3]胡庆芳.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篇6

单招哪些专业最吃香

1、计算机专业

随着互联网专业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行业的技术人才在行业地位和福利工资方面都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一些大型互联网公司在计算机专业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型经济发展城市,对计算机软件工程师和网络安全员的需求越来越高。

2、学前教育专业

学前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文化教育的一个大类。考生家长比较熟悉,也是报考文科的热门专业之一。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幼儿园教师和社会工作者,能够在学前教育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保护工作。主修课程为: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幼儿卫生保健等。

3、建筑装潢专业

建筑装饰专业是指对建筑内外装饰工程进行设计、选材、施工、管理和检测的专业技术。建筑装饰专业就业范围很广,主要在建筑公司、装饰公司、建筑装饰设计单位、房地产或装饰工程监理等。目前,建筑装饰已经成为一个炙手可热、品味高尚的行业,就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许多从事建筑装饰的专业人迅速晋升为高薪家族。

4、护理学专业

单招生选择高级护理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从当前我国社会结构来看,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服务日益提高。但是,当前我国护理专业资源匮乏,存在着太大的缺口,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5、建筑设计专业

建筑专业的就业方向是建筑设计,企业从事建筑装饰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装饰施工技术和管理;建筑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从事设计咨询、技术和管理;胜任室内外建筑设计师、建筑工程绘图、虚拟现实制作、造型等岗位。

6、通信工程专业

几年前,通信行业正处于春天,RD领域提供了许多高薪职位。即使在今天,知名企业的RD岗位待遇仍然非常有竞争力。

有哪些单招专业适合男生

1、会计专业

根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最新公布的2013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规模为10万人以上,就业率在85%-90%之间。男女比例:男生25%;女生75%。从数据可以看出,该专业的毕业生规模较大,总体就业情况尚可。

2、计算机类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性广、交叉面多,覆盖社会各行各业,这就决定了就业领域非常广泛。

据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就业率区间在86%至90%之间。软件开发方面的高端人才缺口很大,就业薪金亦不菲;还有现在分离出来的软件工程专业,一些实力较强的院校还成立了软件学院,它们起点高,理论新,学费也较贵。而硬件维护方面,技术含量不是很高。

3、物流管理

热门行业,工作很容易找,实务操作要求非常高的专业,及到超大型仓储、综合运输及企业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但基于当时中国物流行业的野蛮发展没有成型的业务模式和行业标准,专业建立之初就以各种流派的物流理论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完全没有任何的实务操作能力可言,上课的内容多是讲解仓库的类型,仓库货物摆放的原则,车辆调度的原则,客户信息如何实现信息化管理等。

4、机电专业

篇7

英语专业布点多

目前全国共有903所大学开设了英语本科专业,其余布点最多的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69所)、市场营销(838所)、国际经济与贸易(745所)、会计学(649所)、电子信息工程(632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617所)、艺术设计学(601所)、旅游管理(599所)和工商管理(594所),而且这十个专业的布点数占目前全国本科大学总数量(1166所)的比例均超过一半。

在该榜单列举的55个专业中,属于管理学门类的专业总共12个,在该学科门类中占比26.1%,其中就有5个居于本榜单前十名,分别是市场营销、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旅游管理和工商管理五个专业;属于工学门类的总共16个,在该学科门类中占比9.5%,前十名只有2个。在榜单中,其次的为理学门类9个、艺术学和文学门类各5个。

榜单显示,英语、汉语言文学、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日语、经济学、化学、物理学等传统学科门类下的基本专业,在本科高校中一般容易申报和开设。因为这些专业基本上都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继承性较好和社会需求相对稳定,所以布点数量相对来说会比较多。

同时,诸如市场营销、艺术设计学、工商管理、自动化、行政管理、新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本科生培养一般都要求学生具备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背景,最好能到达“博学多识”。这些专业在民间一般俗称为“万金油”专业,大学生刚毕业一般“什么都会一点,但都不精专”。因此,这些对师资专业水平要求不高、设置成本相对较低的本科专业,一般比较容易申报和开设。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该专业业务目标就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相近的工商管理专业亦是如此。

最强专业大多属于“985”

据了解,各个专业对应的这些高校名单,全部根据2013年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的数据,教育部2007年先后两次公布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名单》的数据,以及教育部、财政部从2007年12月至2011年1月先后联合批准的《第一批至第七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名单》的数据等综合而来。

该榜单还对各大学专业实力进行了比较,分别列举了10所“培养实力第一梯队高校名单”。能够进入某一专业“培养实力第一梯队”的高校,代表着该大学在该专业本科层次教育培养上实力雄厚,无论是招生、师资、教学、设备、科研和毕业生前景等各个方面,该校都跻身于全国上百所开设同一专业的本科高校中的最前列。榜单显示这些高校绝大部分为“985工程”大学,其余少部分也是行业性重点高校。据统计,清华大学总共有24个本科专业进入排行榜单,说明在这24个“热门”本科专业上,清华大学在同设的高校中都处在遥遥领先的地位,均属于“培养实力第一梯队”的高校。另外,其余高校入榜的热门专业个数依次为:浙江大学18个、北京大学17个、南京大学16个、复旦大学15个、厦门大学和武汉大学各14个、中国人民大学13个、天津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各11个、北京师范大学10个。

技能型人才收入高

篇8

关键词:职业素质;生源管理;错位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3014801

0前言

计算机专业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州中职计算机专业发展前景探期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各校发展的重点专业、抢手专业,发展到今天,却成为难点、烫手的专业,反差之大不得不令人深思。有些学校近几年招生也呈明显下降态势,一年不如一年。难道社会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求真是过剩了吗?然而,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调查,情况却截然相反。那么问题的症节到底出在哪呢?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共同研讨的问题。

1早期高起、后期低落

计算机专业属于一个新的专业,许多的大学也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程,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分类也比较细,基本计算机的任何方面都有相应的专业产生,中职的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文字的录入,办公软件的使用。可是正是对计算机的盲目追求导致了现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出现差错,或者来说学计算机的人也基本上是一些表现不是十分好的学生,无论是学习能力以及操作能力不是很强的人选择计算机专业,这种情况在与其它中职学校的同行交流中得到了证实,似乎计算机专业的职业教育已进入负发展阶段。

一下子所有的中职学校蜂拥上马,也确实解决了当时社会对这方面人才需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也从过去的了解,变成了计算机人才必须精通计算机才行,再就是由于现在高等教育的冲击以及大量的本科生甚至更高学历的计算机人才与中职生竞争着相同的职位,导致了计算机专业中职毕业生失去了竞争力,而且特别多的中职学校都瞄准了计算机这块的市场,导致每年的计算机专业中职毕业生供大于求,出现人力资源过剩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是社会对此方面人才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的中职毕业生却不能胜任此项工作。

现在社会上基本每一个中职学校都开设计算机专业,只是规模大小、师资力量及实训条件不同而已。在信息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在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指导方针下,要想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好的实训条件,还要有一批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中职学校中去。

2管理错位、技能不足

许多中职学校都是以文科为主发展起来的,其办法理念及办学思想都是以文科为参照标准来执行的,当然这不乏有成功的个案,但也不能代表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或者有的学校是之前的普高学校经过合并以及修改变成现在的中职学校的,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有差别,不能采用同样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不能采用相同的教学模式,但是现在有的学校基本采用的是老方法,没有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革新,这就导致了管理的错位。

现在许多人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偏低,总认为打打字会一点文字录入就行,当然社会需要这样的打字人员也需要文字录入员,但是这样的岗位需求是有限的,还有的家长或者学生认为计算机就是玩玩电脑,只要喜欢玩游戏就一定能把计算机学好,姑且不说这样的想法有多么的错误或者幼稚,但是这样的想法至少是片面的,一个学生爱好电子游戏可能能把计算机学得非常好,因为他可能会对这块感兴趣,但是这种爱好可能会让他沉迷其中。现在计算机发展十分迅速,有的教师没有认真学习先进的技术,导致了知识和技能滞后,微软的办公软件已经有2013版了,可是现在有的学校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还是2003版的,我不信这样的学生能够满足社会要求,他们的技能是绝对不能和时代接轨。

3生源不足、门槛过低

由于现在招生难度增加现在许多的中职学校存在着生源严重不足的情况,初期学生进入学校的门槛也很低,只要学生来读,其它的一概不管,毕竟学校的生存发展是第一位的,但是这样的情况只会导致不良影响,导致学校的招生会越来越难,这样的情况造成的惯性是一时间无法刹住的,基本会用几年甚至是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让这样的情况消失,逐步平稳发展。

4能力不足、技能偏低

任何一个教育或者专业都必须建立在实践的基础

之上,实际的动手能力才是最为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当

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导理念和方向。但是现在的中国的许多中职的专业教育还停留在书本上面,没有让学生去实践,比如计算机C语言有的中职学校并没有开设机房课,没有让学生真正运行程序,这样学生的知识能力或者动手能力是十分偏低的。

本来计算机就是一个对动手能力要求十分高的一个专业学科,但是许多的中职学校基本上计算机课就是在教室完成教学,通过老师的讲授学生的笔记完成教学,老师一支粉笔便能把学生教好?这样的情况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其他的学科也基本不可能,更何况是计算机专业。

5资源分散、缺乏竞争

现在的中职学校基本分散着开设,都自立山头,或者说由于对生源的竞争或者对教学资源的竞争导致许多学校间“鸡犬声相闻,老死不相来往”的局面,更不要说资源的共享了。

其实现在只有教学资源的共享才能增强学校的社会竞争以及让学校的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让雷同的计算机专业变成各有各的特色,加强交流让专业的开设与学校的现状有很好的契合。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师资,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职业院校,做大做强的计算机专业职业教育,这也许是解决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目前疲软的一付良药,可能对其它现有计算机专业的学校是苦了点,但对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健康发展,将不失为一个可以参考的良策。

篇9

【关键词】数字媒体产业 复合型人才 高职院校 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9-01

数字媒体产业(the digital media industry)是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支撑,以数字媒体内容的设计和制作为中心,包括多媒体,软件,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也包括对传统文化艺术娱乐产业的数字化。数字媒体技术为不同传媒提供了资源整合的平台和基础,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短信、数据库、报纸、刊物等等,提供了新的基础,提供了分享资源和影响力空间的内在机制与条件。在影视特效,数字动画,游戏娱乐,广告设计,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及教育,医疗,建筑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经济增值潜力。

数字媒体产业是科技文化娱乐新兴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中国的数字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基础比较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把“数字媒体的内容平台”列为重点领域,数字媒体产业具有 “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高附加值”等特点,科技部通过国家 “863计划”在动漫和网络游戏两个领域率先进行了布局,2005年5月13日以国科高发字(2005)150号文件批准北京、上海、四川成都、湖南长沙组建四个“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预计在未来3至5年内,数字媒体产业将成为我国IT和娱乐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涉及影视、游戏、出版、图书、新闻和信息技术等各类文化和技术产业。可是,相关人才匮乏,特别是具有较高人文素养、掌握数字媒体核心技术并具有艺术创意能力的复合型数字媒体技术开发与设计人才更是稀有。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的缺失成为了中国数字媒体产业发展的软肋。在我国数字媒体技术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高职院校应如何来培养专业的数字媒体人才是当前应该重点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1.数字媒体产业对所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数字媒体产业是本世纪迅速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涉及的领域范围广阔,因此,对所需人才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也具有很高的标准:

首先,应具有一定人文素养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数字媒体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学习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然后,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掌握数字媒体艺术的基本理论,运用艺术思维进行对象策划与包装,动画、广告、多媒体交互艺术、动态影像与宽带流媒体应用等多媒体艺术创作。第三具备良好的软件应用和操作能力,熟悉各类设计软件的工作界面,熟练掌握各种软件的工作流程和使用方法。第四具备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充分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第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具备道德完善的人格。善于沟通和交流,富有团队合作精神。

2.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数字媒体教学的主要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数字媒体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了计算机、艺术设计和多媒体等多门学科。数字媒体产业是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而产生的产业,用“文化为体、科技为媒”准确地反映了艺术文化在数字媒体产业中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培养的人才两极分化,懂艺术的人不熟悉技术,而懂得技术的人则缺少艺术素质,培养懂艺术又熟悉技术,兼通“数字媒体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数字媒体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字媒体专业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艺术设计为依托,将数字技术与设计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制作软件,具有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能应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从事平面设计、网络媒体制作、游戏、动画制作、数码视频编辑和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媒体公司、传媒业、影视广告业、娱乐游戏业、动画设计公司、工业产品设计、建筑设计、人居环境设计和教育等行业工作。

3.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主要手段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其能培养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培养动手能力。(2)培养综合能力。(3)培养设计能力。 (4)培养研究能力,该层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的制作,掌握科学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4.高职院校数字媒体实践教学的对策

(1)以适应数字媒体产业对创作设计人才、制作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要求设置专业实践教学。从具有艺术与技术特点密切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需要出发,高职院校应在传统的艺术教学的基础上,注重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视听艺术的融合,注重在影视、动画、设计、计算机等不同学科方向之间的交叉复合。

(2)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实验设备的优势,建立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符合时展要求和数字媒体技术前沿的先进实验室和实践教师队伍。

为了使学生尽快掌握数字媒体新技术,使他们紧跟数字媒体技术前沿和迎合时展要求,高职院校实验室的建设必须跟上市场发展行情,随着不断改进和提高的技术手段,要求实践仪器设备的不断升级。

健全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队伍。数字媒体实验室仪器设备配置档次普遍较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有技术、有专长。他们既要掌握实践技术,又要懂得使用仪器设备、维护和开发的能力。实践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素质,不但具有实际应用能力,而且必须有综合性实践的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能力。

5.通过搭建数字媒体实验基地,为数字艺术人才系统的实践训练培养提供发展平台

篇10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方法;非良构问题;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47-03

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包括专业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能熟练,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等。但传统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单向传递、忽略学生独立自主解决综合性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专业课程的课内学时在不同程度的缩短、与之相关的专业实践或实训内容亦不够完善。多种原因导致教学现状与学生培养目标之间还存在着矛盾,进而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能力。

20世纪80年代,一种探究性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在北美研究型大学广泛推广和应用[1]。PBL强调学习围绕复杂的真实问题或任务展开,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反思[2-3]。

我们正在逐步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基于PBL的、适合工科专业的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是一种知识探究型的教学模式,可以弥补被动式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的不足。问题式教学过程是一项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需要教师改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对本专业的工程认知度[4]。近年来,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训环节,逐步实施了问题式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

问题和如何解决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学生是问题式教学过程的行为主体,而教师扮演着倡导者、促进者和协作者角色。

1.1 构建普适性与开放性并重的非良构问题

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科学、人文、专业知识和生活常识,以及学生应该具备的工程项目经历、社会经验和学习能力,结合教师对本专业的认知和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预期来设计合适的综合性实践项目即问题,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核心和根本。

为了体现普适性,应该从学生所具备的认知结构、专业知识和技能出发,构建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普适性问题可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便于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判断,方便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评价。另外问题的开放性也不容忽视,问题要有思考空间、要留疑点,具备一定难度的非良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让学生在问题的牵引下去获取知识、增长能力。

1.2 组建有效的学习团队

根据学生的知识构成、学习习惯、能力差异等因素,将学生合理分组。学生具备的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学习习惯体现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对问题解决方案的制定非常重要。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软件类课程中表现为环境配制能力、编程能力等)决定了问题解决方案能否顺利实施。

1.3 分工协作解决问题

学习团队成员需要对解决问题的目标达成共识,将问题划分成模块,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特点进行合理分工。首先在现有知识范围初步确定问题解决方案。再进一步从功能、性能方面确定具体实现目标,形成具体的可操作解决方案。接下来进入方案实施阶段;对于计算机软件类问题,在方案实施阶段需要完成软件设计、数据库环境和应用程序环境配制、编写代码和系统测试等工作。

在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阶段,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协作者。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瓶颈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深、更广的知识和技能。

1.4 交流反思和评价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有全面了解并参与其中。各个学习团队之间进行学习过程的交流和反思,是问题式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对问题解决方案的陈述、结果展示、质询和答辩等。不同团队之间进行学习成果和心得的交流分享,也是学习能力的提高过程。

评价环节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普适性与开放性并重的综合性实践问题涉及的知识领域比较广泛、与现实社会的结合比较具体,可能产生若干种可行的解决方案,因此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应尽量客观、合理,避免主观臆断。

2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收获

2.1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认知度

学生在解决普适性与开放性并重的问题时,需要做必要的问题背景调研、功能需求的确认、性能指标的定位等工作,可以从中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就业前景、本专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

2.2 培养学生解决综合实践性问题的能力

学生面对的是具备一定规模和复杂性的问题。为了最终解决问题,需要进行问题发现、信息挖掘与筛选、知识和技能运用、撰写问题解决方案和总结报告等工作,从中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发现和运用学习资源的能力。

2.3 学生学习了专业相关的主流技术,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

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更好了解与专业相关的一些主流技术的应用场景及作用,并且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技能型操作工作必须亲力亲为。例如在解决计算机软件类相关的实践性问题中,软件架构、数据库环境、编程环境、软件测试工具的选择和配置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有很大帮助。

2.4 锻炼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学习能力

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要将问题划分模块,每个模块有明确的任务特征、模块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各个学习团队要根据模块任务进行合理的分工。模块之间的联系促进了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团队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效率和质量,也增强了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

3 问题式教学方法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意识、与人合作与沟通能力、责任感等因素在就业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问题式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学生所接触的是综合性的、与社会或现实活动紧密相关的非良构问题,比平时单纯的课程教学、课程实验中所接触的问题更具有普适性、开放性和广延性,因而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集聚性和应用扩展性。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就业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1)提高了专业技能、开阔了专业视野、增强了就业能力。

普适性与开放性并重的非良构问题的基本内容不脱离学生的生活常识、并能最大限度地应用于较广泛的行业领域,因此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制定问题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过程中,学生可以从问题规划、资源获取、方案设计、实施管理等多方面并重地构建工程实践经历,从而开阔了学习和专业视野、使知识构成更加系统化。

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形成了探究型学习习惯,拓展了知识结构,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开放性问题打通了专业课程乃至不同专业课程的界限,提高了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

2)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人文素养, 增强了就业信心。

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具有创新动机和愿望,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存在知识面狭窄、不能整合学科之间的知识等问题,导致了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创新性思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创造精神,还要更多的从实际问题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独立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方法中,问题的非良构特点可以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信息的挖掘与分析。学生在制定问题解决方案、方案实施、成果交流反思等环节,不但要综合运用本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还会涉及管理、文学、法律法规(比如,软件的知识版权问题)等方面的知识,从而锻炼了知识整合能力。学生从专业局限中解脱出来、从拥有一技之长到拥有更广阔的创新意识和人文素养,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

3)锻炼了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良好的职业精神,提高了就业成功率。

许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中,与人沟通协作能力、责任感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问题的模块划分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分工协作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得到经常性的习练。解决问题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个体的工作质量都与整个团队的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责任意识。

4 结束语

改变只注重专业理论和课程教学的观念、忽视学生综合性实际能力的培养是问题式教学方法的初衷。几年来,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软件类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已经不同程度的实施了问题式教学方法。一些积极参与这项工作的学生感到在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收效显著。学生在毕业前后的求职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专业视野、创新意识、协作沟通能力和责任感这些不容易把握的因素对个人就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H.S.BARROWS, A taxonomy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s[J].Medical Education,1986, 20(11): 481-486.

[2] Peter Schwartz, Mennin Stewart,Graham Webb.Problem-based learning:case studies. experience and practice[M]. London:Taylor & Francis Group, 20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