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和出纳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和出纳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和出纳的区别

篇1

1980年版《新华词典》解释[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或预算执行过程连续地、全而地进行记录、计算,分析和检查,即通常说的汜账、算账、报账和用账等王作。是管理经济的一种工具。通常也把会计人员称为会计。

笔者认为:会计人员的专业责任是依法记账、算账、报账。会计人员的任务不宜扩大。总会计师是行政领导,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会计主管人员是行政管理人员,出纳是财务管理人员,以及从事“财产物资核算”和“档案管理”的同志,都不是会计人员。

一、从林老板说起

电影《林家铺子》的故事,距离今天只有几十年,并不遥远。林老板是主角,开办林家铺子,资本是自筹的,有一部分是吸收民间资金。他是店老板或者算是董事长,因为林家铺子比较小,他集财产所有者,经营者于一身,兼计划和出纳(财务管理人员),进货和销货(营业人员),记账和算账(会计人员),千头万绪一把抓,忙得很。

今天的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结果,但是,人们常常把会汁人员混同于财务管理人员。《新华词典》解[财务]一词:“机关、企业、团体组织中有关财产的管理或经营以及现金的出纳、保管、计算等事务。”此说通俗易懂。笔者从事会计和审计职业50年,经验告诉我,大型企业财务会计机构,下设财务管理与会计两个机构,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负责人、出纳、计划人员等;会计机构设置负责人和会计人员,做到管钱不管账(不排除出纳人员登记财务管理的出纳账),管账不管钱。

企业经济活动也是财务活动,俗称交易。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经济凭证或财务凭证,俗称原始凭证,是会汁核算的对象,所以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既存在联系又存在区别。正因为财务与会计存在区别,所以分别制订《企业财务通则》与《企业会计准则》,不宜混淆。

二、会计人员与非会计人员

过去,没有人讨论会计人员与非会计人员,造成会计岗位与会计任务划分不清,不利于会计岗位分工,不利于会计人员执行任务,不利于会计学理论研究。下面以大型企业为例进行讨论。

(一)会计人员

论述会计人员应当树立标准。会计人员必须同时具备三项基本条件:

1 具有执行会计任务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核算操作知识和书本知识,以会计核算操作知识为主。

2 取得执行会计任务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

3 在一个单位或会计机构执行会计核算任务,单位不设会计机构的,可以说是“在一个单位执行会汁任务”。

会计人员分为制证、记账、编表三个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

会计人员不负责财产物资核算、稽核,档案管理等工作。

(二)非会计人员

严格划分会汁人员与非会计人员,有利于会汁学理论发展,有利于正确认识会计学理论,有利于安排会计工作岗位和正确认识会汁任务。非会计人员是指不在会计岗位的总会计师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以及出纳人员。

1 总会汁师。总会计师是企业“三师”之一,是行政领导,其职权受《总会计师条例》的规范。他尽管具备会计人员的前两个基本条件,但不具备“在一个单位执行会计任务”的基本条件,因此不能作为会计人员论。

2 会计机构负责人。他或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务是会计行政管理,负责会计岗位分工、检查会计人员执行会计任务的质量和进度,稽核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告是否符合规定,可以兼档案管理、上传会计人员的要求和建议,下达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的指示,主持业务学习,接待审计人员等。企业不设财务管理机构时,协助总会计师或财务经理安排财务计划及筹资,以及代行管理出纳人员等工作,不作为会计人员论。

当会计人员因病、因事请假或小型企业会计人员编制不足时,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人员上岗,此时可以作为会计人员论。应当指出:会计机构负责人作为会计人员时间时丧失稽核记账凭证和报表的行政权力,此时应由总会计师兼职,这样可以防止会计机构负责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现象。

3 出纳人员。尽管出纳人员具有会计核算知识,取得执行会计任务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证书,但仍旧是财务管理人员。不作为会汁人员论。在大型企业中,常常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其中包括出纳人员。出纳人员管钱不管会计账簿,会计人员管会计账簿不管钱。应当指出:出纳人员登记的出纳账是财务管理账簿,不是会计账簿,只有从理论上严格划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才有可能说,一切经济凭证来源于会计机构外部,使会汁职业与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没有直接关系。

小企业不设置财务管理机构,出纳人员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代为管理,但这不能改变出纳人员是财务管理人员的事实。他相当于仓库保管人员,一边管理现金(特种商品),一边登记出纳台账,相当于登记商品数量账。

三 会计岗位分工

会计岗位可以划分为制证、汜账和编表三个岗位。

(一)制证岗位

制证会计人员应当以会计核算既定标准为准绳,检查经济凭证是否具备真实、充分品格,用记账凭证确认填制日期、编号、摘要、分录、金额、经济凭证若干张,并在“制证”栏盖章,记账凭证是会汁核算的起点,不允许有任何疏忽。制证会计人员根据不具备真实、充分品格的经济凭证填制记账凭证,就是违背职业道德,情节严重的应当受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谴责,直至吊销任职资格证书。

所谓“真实”,是指经济凭证是法定的或习惯沿用的格式,项目填制齐全、清晰,应当加盖的印章齐全,列示了单位全称、地址和电话号码,便于查证。所谓“充分”,是指每一项经济业务均经过相关管理机构出具证明文书或相关负责人签字,证明财产已经验收入库或出库或消费。记账凭证必须经过会计机构负责人在“稽核”或“审核”处签章,表示同意制证会计人员的意见,承担管理责任,才能传递给汜账会计人员。

(二)记账岗位

记账会计人员以经过审核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期末,编制账户余额表并试算平衡。对于往来账户应当检查并注明哪些债权或债务超过了还款期限,供财务管理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及时清理债权、债务,在登记和计算账户过程中,发现错误的会计分录,应当把记账凭证退还给制证岗位的会计人员处理。会计账簿的核算余额是编制会汁报告的主要根据。

(三)编表岗位

会计报告是现代会计核算的标志,必须

具备真实、允当品格。编表会计人员向会计机构负责人提出会计报告,标志会计人员相对完成任务。

所谓“真实”,是指会计报告中的每一个项目均根据账产余额计算和填列。所谓“允当”,是指报表符合《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条例》的规定。

不具备真实、允当品格的会汁报告,是严重的玷污会计职业行为,是对业主,债权人和社会潜在投资者的欺骗。若是接受指使编制虚假会计报告,编表会计人员应当受到行政处分。一经查实是故意编制虚假会计报告的,应由相关部门吊销编表会计人员专业任职资格证书。情节严重的,依照《会计法》和《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法律责任。

四、依法会计核算

企业所谓“依法会计核算”,是指依照《会计法》、《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条例》、《会主准则》或会汁制度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会计核算既定标准执行会计核算任务。研究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为了规避法律责任。

(一)制证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第(五)项,“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第(七)项,“未按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单位本位币的”;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会汁凭证”;第四十四条第一款,“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第(一)项,“随意改变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标准的”。制证会计人员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二)记账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第(一)项,“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第(二)项,“私设会计账簿的。第(四)项,“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第(九)项,“未按照规定建立井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第四十三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会计账簿”;第四十四条,“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账簿”。《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提前或者延迟结账日期的”;第(五)项,“拒绝财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汜账会计人员有前述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三)编表会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向不同的会计数据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第(八)项,“末按照规定保管会计数据,致使会计数据毁损、灭失的”;第四十三条第一款,“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第三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随意改变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第(五)项,“拒绝财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对财务会计报告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情况的。”编表会计人员有上述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一句话,凡是影响会计报告真实、允当品格的会计行为,都在禁止之列。

所谓“真实”,是指会计报告根据会计账簿的核算结果编制。所谓“允当”,是指会计报告依据《条例》规定编制。

五、会计人员的任务不宜任意扩大

会计人员的任务是会计核算。

传统会计学却说:会计的任务包括:”(一)核算经济业务,正确提供经济信息;(二)加强管理,维护经济业务;(三)考核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促进效益提高;(四)预测经济前景,参与计划决策”。此说不尽妥当。会计人员仅需执行“(一)核算经济业务,正确提供经济信息”的专业任务。其它三项任务与会计人员无直接关系。

1 评“加强管理,维护经济业务”任务。该书解释,“国家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制定了一系列的会计制度、法规和会计行为准则,包括会计法、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通则等。”此说不妥。会计人员执行任务的既定标准是会计法等等,依照既定标准执行会计任务,就是依法会计核算。依法会计核算贯彻于处理会计业务处理全过程,是会计人员应当执行的规定,不构成会计人员的任务。

2 评“考核财务状况,加强经济核算,促进效益提高”任务。该书解释:“经济核算就包括了对财务状况的考核、总结、评价。财务状况考核,主要是通过对会计核算资料的分析、计算此较、考核其资产存量情况,考核企业、单位的偿债能力、获利能力,收入、费用,成本水平等。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挖掘潜力,合理筹措和调度资金,增加收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此说不妥,“考核财务状况”等等是企业负责人、“三师”、财务管理和会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务,不是会计人员的专业任务。

3 评“预测经济前景,参与计划决策”任务。该书解释:“比如企业从产品质量,技术能力考虑改造一台老设备,但会计从工、料费的支出,从实现利税比较经济效果,不如引进一台新设备,于是决定进口设备,”此说不妥。“决定进口设备”等等是企业经营者以及“三师”的权力,财务管理和会计机构负责人可以提供决策参考意见,与会计人员没有直接关系。

会计人员的任务是算账、报账。无原则地扩大会计人员的任务,十分有害,它将扩大会计人员的职能,如“监督职能”。

篇2

关键词:无现金报账;财务管理;高校

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每日现金流量不断增大,学校应逐步改变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作为高校财务部门承载着经费核算的重任,尤其到年末和学期结束前,财务现金收付流量每日达上百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如何预防和降低现金周转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推行无现金报账的方式势在必行。

一、无现金产生的背景

货币电子化是国际潮流,无现金结算是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家对经济运行宏观调控的角度看,还是从个人使用资金安全方便的角度看,电子货币必然要取代现钞。货币发展史告诉我们,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类创造了货币,货币的形式首先是现金,由于现金在流通、结算、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种种不便,人们又创造以支票为代表的转账货币,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新的形式——信用卡。信用卡的转账功能进一步减少了现金在社会上的流通。从物物交换到使用现金,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用电子流代替现金流,这是一个更大的进步。现金从产生到发展到消亡,这也是一个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二、无现金报账的会计核算

为了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无现金报账的明确性,在不改变会计科目总体框架的情况下增设相关明细科目。例如:某学院购办公用品,其会计处理如下:

借: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

贷:银行存款/?菖?菖校区/无现金

三、无现金报账的业务流程图

四、无现金报账与传统报账方式的区别

通过银行卡结算取代以往的现金结算,未改变原有的财务报销审批制度。不同之处主要有四点:(1)传统报账后领到的是现金,采用无现金报账后,钱款直接打到了领款人的银行卡上。(2)由于报账方式的不同减少了经办人携带和管理现金的风险。(3)在传统报账方式下,为保持合理的现金库存,财务处与银行一样实行大额现金支取预约制度,比如提5万元以上须提前一天预约。采用无现金报账后,财务部门与银行合作,采用的是与银行一样的转卡系统,已经确认的报销转卡金额由现金出纳通过转卡方式支付,一般在五分钟内即时划入指定银行卡中。(4)每日报销工作结束后,在传统报账方式下,出纳须盘点核对库存现金;采用无现金报账后,出纳只需核对当日无现金转卡支付清单及汇总表,与有关银行支付汇总金额进行核对。

五、无现金报账的优点

无现金报账是指在报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现金收付方式转变为银行卡转账方式,不到现金出纳处缴、领现金就完成报销的一种报账方式。财务人员在办公室即可实现资金的划转和报销。因此无现金报账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

1.优化财务报销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缓解报账人员排队拥挤的现象,缩短了报销人员的等待时间。随着高校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财务报销业务日益繁忙,师生员工普遍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办理完业务。使用无现金报账,能有效地改善此现状。

2.减少相关的现金风险,加强内控机制。采用无现金报账,可以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减少现金流量,保障资金流动安全,规避涉及现金的各类风险,如出纳配款的差错风险、保管现金的风险以及假钞风险等,同时也减少了前来报销的师生员工携带和保管现金的风险。

篇3

CDIO理念的核心是“做中学”。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和安排教学进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对实践教学重新定位。在做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合作沟通能力等。

关键词:

CDIO;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1017102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是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作为一种先进的工程教育模式,核心理念是“做中学”,集中表现就是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课程,让学生进行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综合培养学生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等四个层面的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虽然不属于工程类课程,但课程实践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可以借鉴CDIO的核心理念,以会计核算流程、会计工作循环为载体来组织设计财务会计课程,将“做中学”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把财务会计理论知识、职业判断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重构教学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对会计六要素的核算,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就是财务报表。传统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往往按照理论知识体系来安排,先学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要素的核算,然后学习收入、费用、利润等要素的核算,最后学习财务报表的编制。传统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给人以本末倒置的感觉,因为财务会计是对外会计,最终要向企业外部披露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反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要素。基于CDIO的教学内容结构设计思路可以从财务会计的工作成果出发,为了得到财务报表,必须完成所有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而不管是多么纷繁复杂的经济业务都跳不出会计六要素的范围。因此,可以将教学内容结构重新设计为一个一级项目和八个二级项目。将财务报表的编制设置为一级项目,这也是财务会计课程的核心目标;为了完成一级项目,必须完成八个二级项目,这八个二级项目是根据实际工作中的岗位群来设置的,具体包括出纳、债权债务核算、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税务、销售核算、成本费用核算和资本金核算。这八个二级项目的完成,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会计六要素的核算。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结构以后可以让学生做到以下两点:第一,明确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是财务报表;第二,明白就业后的具体工作内容有出纳、工资核算等。

2安排教学进程

财务会计课程通常安排在基础会计或会计学原理之后的学期,这是毋庸置疑的。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科目之一,应该和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有利于学生尽早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毕业后可直接从事会计岗位工作。财务会计课程在学时安排上可以分配给一级项目一周(即传统的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分配给二级项目96学时(即传统的理论教学环节),具体学时分配如表1。

3改革教学方法

在组织形式上,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建立相应的项目小组,将课堂的中心从教师转向学生。在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每一组学生所要求的学习任务是统一的,而每一位学生根据工作内容需要可轮流扮演不同角色。以出纳项目为例,以4-5人为一项目组,组内成员可分别扮演出纳员、银行、员工、会计主管等角色,模拟员工报销、主管审批、银行结算等业务场景,由出纳员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不同的项目组可以看作是不同的公司,也可以模拟公司之间的业务往来。这种组织形式使得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内容和工作关系有直观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在教学手段方面采用多媒体演示、会计证账表实物操作、业务单据实物模拟相结合。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是以文字来阐述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然后学生根据文字叙述编制会计分录。参加工作后,学生面对真实的原始凭证却无从下手,不能准确判断经济业务内容,也就更谈不上正确的会计处理了。而改革教学方法后,在场景模拟、角色扮演、实务操作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应该附有什么样的原始凭证,编制什么样的会计分录,有利于显著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业务水平。

4重新定位实践教学

以往的集中性实践教学注重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对理论教学的消化。随着对实践教学的愈发重视,实践学时比例逐渐加大。从学时数量上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并不完全有效,应注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

升。实践教学不只是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而是在掌

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力、创造力。基于CDIO理念的财务会计课程改革是“做中学”,平时的理论教学中已经与实践操作融合,所以已经没有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差别。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教学不应该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而应该注重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会计核算虽然必须按照准则制度要求处理,但同时也给了会计人员选择判断的空间,而这种职业判断能力、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是简单的实践操作能够实现会计的。因此,基于CDIO的实践课程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以分组竞赛的形式,对相同的实训资料,各组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在完成八个二级项目的基础上,要求各组完成一级项目,然后各组交换财务报表,相互审核,发现问题并提出质疑和询问,被审核的小组需做出合理解释。这样各小组不但复习了理论知识,还可以比较不同组别的会计处理差异。

5改进考核评价方法

以往的财务会计课程考核成绩以期末卷面成绩为主,以平时成绩为辅。基于CDIO的考试成绩仍由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两部分组成,但是考核的内容、评价的标准与以往有很大区别。平时成绩是对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成绩是对学习成果的考核,平时成绩重于期末成绩,即以平时成绩为主,以期末卷面成绩为辅。而且评价主体除了教师评学,还可以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因为基于CDIO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们在做中学,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所以学生当然可以作为评价主体。改进后的考核评价方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学习、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效避免平时不认真考试得高分现象,防止应试教育结果。

期末考核成绩40%笔试,闭卷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参考文献

[1]李炜.基于CDIO理念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3,(11).

篇4

关键词:新医院会计制度;财务核算;基建核算

医院基建核算会计是对医院基建项目的资金及其运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它是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医院基建项目相对增多,常常都是赶工期、赶进度,出现基建项目会计核算不严格,不标准、甚至不合法、不合规等问题。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运行监督的倡导下,构建合理的基建核算体系是时展的要求,是建设新型医疗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改进

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吸收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与力量,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分析、研讨与试点实践修订而成。新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基本能满足各方面情况的变化和需要,体现了和谐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色,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更加合理的会计核算主体。

新医院会计制度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社会的现实情况,扩大了会计核算主体,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非营利性医院也参照《医院会计制度》执行。这样可以扩大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来源,实现资金来源渠道多元化。

(二)更加全面的会计科目,具体定义重点科目。

新医院会计制度科目的改进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短期投资”和“在建工程”等科目上,具体定义,辨析了固定资产、短期投资和在建科目。特别是着重阐述了在建科目。“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的内容是医院以非基建项目资金进行建筑工程、设备安装等发生的实际支出。而基建项目资金则通过“基建工程”科目核算。新修订的《医院会计制度》为近年来医院的建设、改建、扩建等基建项目核算提供了具体依据。

(三)更加详细的财务报告体系

医院财务报告是反映医院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收支费用、现金流量等的书面文件。新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医院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总表、现金流量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以及有关附表。医院应当有关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报表。

(四)更加完善的财务核对及审核体系

医院会计报表应当根据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做

到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报送及时。医院的财务报告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二、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下的基建核算管理

(一)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扩大基建核算的主体范围,建立基建核算的专业机构体系

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应扩大基建核算的主体范围:不仅对公立医院的基建项目进行核算,而且对于部分社会组织的医院基建项目进行核算,加强了基建项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及实效性。

设立基建核算独立的财务管理机构,单独开设基建专户,专款专用。并对新设基建核算财务管理机构予以授权,明确其权责范围,加强基建核算的公开性及明确性。

(二)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关于会计科目的定义与界定,建立科学的基建项目来源资金核算体系

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清晰地规定了在建资金与基建项目资金的来源及区别,在此定义基础上,对基建项目资金来源进行全面深度的分析,确保所有基建工程每笔支出都有合法合理的资金来源,保证每笔资金预算都按照规定的方向进行流动。而且加强医院基建项目来源资金进展管理,能够保证项目按计划、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合理利用医院资金进行有效分配,有效控制科目不明,资金流向混乱的现状。

(三)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的财务报告体系的规定,建立科学完整的基建报表体系

新医院财务报告不仅要提供总表,而且要提供附注报表进行详细解说说明。基建项目的每一笔支出都应科学地详细地体现在基建账户明细科目上并且进行基建项目的细化核算,控制成本。

(四)根据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的核对及审核规定,加强基建会计审批制度及帐目核对体系

1、首先加强财务印章的管理及权限界定。新医院会计及财务制度财务规定医院会计报表及审批应有相关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及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因此加强财务印章管理制度是首要。医院出纳私章由出纳个人保管,财务领导私章由领导个人保管,公章由会计负责人保管。付款需由医院规定的3会计负责人共同盖章才有效,从而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强化领导审批制度,充分发挥领导审批监督职能。

2、强化医院基建工程付款项目核对及银行往来项目核对,严格控制医院基建付款关口,杜绝医院基建支出出现违规现象。

审查核对所需付的款项是否得到计划财务部审批。掌握工程预算情况,根据合同支付工程款时要及时扣回已付款。及时进行银行帐目往来核对,审查所付款是否汇至的收款单位的法定银行结算账户。

三、结束语

总之,在新医院会计制度及财务制度下,医院基建核算体系从主体,科目,报表核对及审批四方面,建立更加完整科学的体系,进一步提高医院基建会计核算质量,完善和控制基建会计管理制度,使医院资金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分配。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田.中国卫生经济,2009(3)

[2]财政部.医院会计制度

篇5

【关键词】高职教育 会计 依岗定教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其特点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这一目标要求在培养过程中应更加贴近社会需要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只有使教学紧密地与工作、与岗位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既传授理论,又注重能力的培养,才能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在目前高职会计教学中,很多学校仍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各学科间相对独立、互不关联,自成一体,导致课程不能进行优化整合,学生无法把各个孤立的专业知识点融会贯通地综合起来,进而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无法体现“用什么学什么”的职业教育特点。如何实现教学要求与专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笔者认为在教学上应采取分岗位教学的模式,做到“依岗定教”。

一、高职会计“依岗定教”教学模式的建立

“依岗定教”会计教学模式是以实际生活中会计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来确定课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每个会计工作岗位都建立独立的教学模块,将该模块涉及的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融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教学。“依岗定教”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的体现,可以实现教学要求与专业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学生能力与企业要求的“零距离”。

二、高职会计“依岗定教”教学模式的实施

(一)“依岗定教”下的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框架

“依岗定教”下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打破了原有的以学科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实行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专业拓展模块。

1. 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学习掌握会计专业基本理论、内容、程序、基本技能和方法的要领、现行会计制度和法规的规定,这是会计专业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的,尤其是会计制度、法规的规定。

2. 专业技能模块,按各个会计岗位设置不同的子模块,突出会计人员的基本业务技能、会计岗位的职责、任务、具体的操作技能和程序等内容。

3. 专业拓展模块,专业拓展模块是对专业基础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的必要补充,高职教育的高层次与职业化意味着在专业知识方面应进一步拓展。它的建立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广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在一定岗位上适应高层次的技术、管理的要求。

(二)基于会计岗位群设置的专业技能模块的基本内容

专业技能模块是专业教学的核心。本模块结合会计核算主要岗位设置模块课程,即从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要求出发,面向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核算岗位,培养会计核算型人才和会计事务管理人才。本模块将原有的会计专业主要专业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出纳实务等课程按会计岗位重新组合,形成岗位模块课程,各模块教学内容的组成如下:

1. 出纳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货币资金的核算以及出纳实务的内容。具体有银行结算知识,收付凭证的填制方法,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 银行存款对账单的处理,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点钞技能、假钞识别方法等。

2. 往来款项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往来业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具体有债权债务的结算,凭证的审核,债权的催收,应收应付款项的核对方法,以及应收款项的管理。

3. 财产物资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存货、固定资产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存货管理的内容。具体有存货收、发、存的核算,存货的盘存方法及结果处理,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的设置与登记,存货管理,在建工程成本的归集,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的确定, 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和处置核算。

4. 成本费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费用核算、成本会计的有关内容以及财务管理的成本控制等方面内容。具体有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的计算,职工薪酬的结算与分配,成本核算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成本分析方法等。

5. 资金核算岗位:主要包括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资金的取得、使用以及财务管理中的流动资金、筹资的管理。具体有所有者权益、交易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核算,企业筹资管理以及流动资金管理。

6. 财务成果核算岗位:主要包括财务会计财务成果的核算以及管理会计本-量-利分析的内容。具体有销售收入的核算,销售成本、期间费用的核算,利润、利润分配的核算,所得税的核算以及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间的关系分析。

7. 总账报表核算岗位:主要包括审查财务收支,稽核各种记账凭证,对账簿记录进行抽查,登记总账,进行对账、结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各类报表等相关内容。

(三)岗位化课程教材的编写

“依岗定教”模式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学科体系的束缚,构建了以岗位能力为本的课程体系。要想使整合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课程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要。在教材编写时,应遵循思路如下:

1. 按上述7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要求来组织各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重视培养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应掌握的完整的工作行为,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讲究“必需、够用”,各模块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有针对性。

2. 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来编写教材:首先,以实际工作中的原始凭证、账簿和报表来说明业务,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其次,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研究过程,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在实践中理解知识并建构知识,最后学以致用。

(四)创设情境,组织课程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是与情境相联系的,决定学习的因素,既不是外部因素,也不是内部因素,而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从而使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1. 创设实践型情境

创设实践型情境是为了营造出实践的气氛,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学习,让学生尽量把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顺应于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并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从而建构所学知识。比如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可以模仿企业内部组织机构,按企业中会计分工设置会计主管岗位、出纳岗位、往来款项核算岗位、成本费用核算岗位、财产物资核算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总账报表核算岗位,按照企业中会计的票据传递程序来设计相应的位置,并把与企业有业务联系的银行、工商、税务部门等单位也设计在实训室中,供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训练。

2. 创设合作型情境

创设合作型情境是为了诱发学生合作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情境,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状态。比如学习“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知识点时,让同学们划分小组,联系学过的“登记现金日记账”的知识点,比较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合作探究,进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随后让小组派代表到投影仪下进行作业展示,并说明理由,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全班学生对展示的作业进行评价、讨论和修改,最后完成正确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索能力。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重视定性评价;注意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总之,在市场经济的就业环境下,“依岗定教”会计教学模式是与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相吻合的,今后应进一步完善“依岗定教”教学模式,实现学生就业“零距离”。

【参考文献】

篇6

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是确定合理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的特点,区别于本科院校,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为:面向各类中小企业、金融行业、会计事务所、非营利组织等基层会计业务和管理岗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备诚信守法、勤奋敬业、坚持原则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掌握必备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会计实务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课程目标应在此基础上定位。比如:《中级会计电算化核算》课程的目标应设置为“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与流程;能够熟练操作常用财务软件;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基本会计电算化理论;具备一定的分析、处理软件问题的能力;最终能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

要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结构框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来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进行市场调研,分析企业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和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首先进行人才需求岗位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具体化,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以完成能力的分析;再根据具体的工作任务设置相应的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对应一门课程,形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最后,组织专家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进行论证、评审,在教学中实施并优化课程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应提高针对性和实践性,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这是构建高职会计专业课科体系的重要原则。教学过程中,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六步教学法”来有效组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与工作过程的有机融合。例如: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应先对企业及相关单位的工作过程进行调研、分析、论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证》中《基础会计》考试大纲来设计任务工单,每个任务工单按“六步教学法”进行有效实施,最后依据过程考核标准进行评估。实践性教学的质量是衡量高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实践性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通过课堂项目实践、课程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及能力的教学方式。实践课程可以设计任务工单实践、课程实践和综合实践。例如:针对《财务管理》、《经济法》等用案例教学法的课程可以使用任务工单实践方法,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等教学规范资料中设计具体任务工单。针对《初级会计手工核算》、《中级会计手工核算》等课程可以应用课程实践方式集中进行。在所有专业课程都学习完以后可以进行综合实践,如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等。

三、以工作任务为主旨,设计学习领域

工作任务是指会计人员在职业岗位上所从事的具体的工作任务。出纳、会计核算、纳税筹划、会计主管和财务软件维护与管理等岗位对应了不同的典型工作任务。出纳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库存现金收付、银行结算业务;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与核对等。会计核算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处理各种经济业务,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纳税筹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按照税法规定办理税务证件、计算缴纳税款、操作税务软件。会计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设置会计岗位及分工;制定会计工作规章制度、计划并监督;内部财务报表的设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聘用、考评、培训等业务;财务报表分析等。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有资金结算、往来结算、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任务。其中,财产物资核算、财务成果核算、工资核算、报表编制就构成了《中级会计手工核算》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

四、以考试大纲为依据,完善课程标准

篇7

关键词:高等院校 “无现金”报账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1-133-03

一、概念释义

“无现金”报账模式是指在报账过程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将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转变为银行卡转账方式,不到出纳处缴、领现金就完成报销的一种报账方式。“无现金”报账以“无现金”报账系统为信息平台,实现了财务系统与银行网银支付系统的对接,有效整合了两个系统的业务流程,实现了数据共享,各项付款业务无需二次录入,就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校银行账户与其他单位账户或个人银行之间资金划转,比传统现金结算方式更加安全、快捷、方便。

二、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的背景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无现金”报账系统,在高等院校财务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了实时完成涉及财政、银行、学校和职工个人的会计核算业务,做到了财政管钱不拨钱、学校花钱不见钱、职工报账不动钱的“无现金”核算。

1.政策背景分析。高校实行“无现金”报帐,符合我国政策文件要求。2007年1月16日,财政部、教育部印发《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改变传统的资金收付方式,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进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高校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而推行的“无现金”结算系统是符合国家文件要求的。

2.IT行业发展背景分析。IT行业的技术进步推动了金融业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实施“无现金”报账打下良好的技术基础。财务管理软件和银行管理系统也日趋成熟,网络运行更畅通、更稳定,高校财务管理软件和银行管理系统的接口越来越完善,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已具备技术支撑。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银行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不断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有的银行已进驻校园,办理银行业务相当方便;随着“银联”系统开通,银行卡大规模普及,持卡消费意识进一步增强,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结算也得到广泛应用。以上这些都为高校实行“无现金”结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人文环境背景分析。高校教职工、学生文化素质高,接受新鲜事物快,使得高校实行“无现金”报账具备有利文化素质条件。高校教职工、学生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文化素质高,思想先进,容易也乐于接受新事物。教师的工资通过银行卡发放,学生交学费通过银行卡划转,这些形式都得到了教职工和学生的支持和拥护,学校校园“一卡通”工程的实施,师生通过手持一张卡就可以校内轻松就餐、购物、借书、上机等。“无现金”报账作为一种先进的结算方式,一定会受到教职工、学生的欢迎和推崇。

4.高校快速发展背景分析。随着高校扩招、新校区建设以及教学、科研等各项事业飞速发展,高校财务部门核算业务日益复杂,每日现金流量不断增大,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已不能适应形势要求,迫切要求高校借助银行卡、网上银行等先进手段,大力推行资金收支业务的电子划转,最大限度地减少现金流动,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作为高校财务部门承载着经费核算的重任,尤其到年末和学期结束前,财务现金收付流量每日达上百万,如何提高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如何预防和降低现金周转风险、确保资金安全,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推行“无现金”报账的方式势在必行。

三、“无现金”报账与传统报账方式的区别

通过银行卡结算取代以往的现金结算,未改变原有的财务报销审批制度。不同之处主要有三点:

1.支付方式发生改变。传统报账后领到的是现金或非现金(如支票、电汇等),采用“无现金”报账后,款项直接打到了领款人的银行卡上或通过网银转到单位开户行账号上。消除了单位和经办人携带和管理现金的风险。在传统报账方式下,为保持合理的现金库存,财务处与银行一样实行大额现金支取预约制度,比如提5万元以上须提前一天预约。采用“无现金”报账后,财务部门与银行合作,采用的是与银行一样的转卡系统,已经确认的报销转卡金额由现金出纳通过转卡方式支付,一般在5分钟内即时划入指定银行卡中。

2.出纳人员工作量减轻。每日报销工作结束后,在传统报账方式下,出纳须盘点核对库存现金;采用“无现金”报账后,出纳只需核对当日“无现金”转卡支付清单及汇总表,与有关银行支付汇总金额进行核对。

3.简化了报销程序。在传统报账方式下,报销人员在会计核算后,需到出纳人员处领取现金、支票或POS机刷卡报账才算完成;采用”无现金”报账后,报销人员在会计核算完成后,报账随即完成。

四、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的优势分析

1.现金“零”库存,消除现金携带和保管的风险。日常业务核算过程中,不再涉及现金收付业务,现金收款业务通过POS机刷卡转账收取,或者通过校园内银行网点将现金直接存入学校银行账户,报销人员凭借存款单据办理报销业务。现金付款业务通过“无现金”报账支付系统与网银系统的无缝链接直接将现金转入报账人工资卡或银行储蓄存折中。实行新的支付方式后,每日不再发生货币现金的收付,既节省了人力,减少了学校垫付的资金成本,又避免现金流转过程中的收付差错风险、保管风险和收取假币等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

2.优化财务报销流程,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在“无现金”结算模式下,每日终了无需盘点库存现金。银行出纳人员可以随时从“无现金”报账系统中下载标准格式的对账单,导入财务系统的银行对账模块实现自动对账,从而减轻工作量。“无现金”结算支付系统设置有自动记忆功能,付款信息只需审核人员一次录入,如对个人报销业务,审核人员可直接从工资系统中获取收款人和卡号等信息;对单位付款业务,第一次发生支付业务时,审核人员要将该收款单位的户名、开户行及账号完整输入财务系统中,以后发生同一单位转账业务时,只要输入其单位全称或账号,财务系统就会自动跳出相关信息,减少了录入工作量,出纳人员通过“无现金”结算支付系统办理“个人业务”或“单位业务”付款时,无需进行二次录入,无需填制银行票据(如转账支票、现金支票等),避免了重复劳动,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

3.划款即时,到账快捷。每笔付款业务先由审核人员登录会计核算系统填制记账凭证,再由出纳人员登录“无现金”结算系统,根据复核后的记账凭证,按凭证号核对付款金额、用户名、卡号及开户行等付款信息,核对无误后进行支付操作。出纳人员对支付金额、户名、卡号及开户行等相关信息没有修改权限,这样,一笔业务经过两人核对,避免了付款时,只有出纳一人付款操作可能带来的差错,确保了付款信息准确无误。

4.会计内部控制得以加强,减少相关的现金风险。“无现金”报账支付系统设有专用钥匙盘及系统口令。钥匙盘和系统口令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将无法进入“无现金”报账系统,每个操作人员都有客户证书KEY和各自的操作密码,操作指令系统中都留有记录,安全可靠。出纳付款时无法修改付款信息,发现信息有误只能提请原审核人员修改,会计内部控制得以加强,确保了网上资金的安全,保证了付款的绝对安全。

5.财务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在“无现金”报账系统下,报销人员只需将原始单据交财务审核人员录入会计核算系统,通过网络传递信息,出纳人员将报销款直接付到报销人卡上,节省了教职工二次排队等候时间,同时通过短信及时通知报销款的到账时间、到账金额。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手段,大大缩减了报销时间,为教职工节省了精力,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渠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服务质量。

6.不必提前预约现金,随时确保教学科研业务顺利进行。由于无现金结算不涉及现金,是通过财务系统与银行网络对接实现资金划转,所以采用无现金报账则无须预约,支取大额现金报销款项直接打入银行卡,确保教学科研业务的顺利进行,师生员工无须事先预约现金,可以直接到财务办理报销业务。

五、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无现金”报账系统虽具有实时、简便、快捷等诸多优点,但在工作实践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有待解决。

1.“无现金”报账系统的不稳定性。在“无现金”报账系统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系统不稳定的状态,造成数据不明原因遗失。若再次执行操作,则可能出现重复转账的问题;若不再次执行操作,款项可能始终无法汇达对方单位。在出现结算系统原因造成的转账在途的现象时,由于款项尚未提交银行,银行无法出具转账不成功的书面单据,只能由出纳人员手工出具无法转账的说明,审核人也据此进行处理,一旦出现差错,审核人员与出纳人员的责任难以划分。这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网络系统。需要安排专人负责网络维护工作。由于网络问题,在银行卡信息都正确的情况下也会打卡不成功。这是系统原因造成的,目前弥补的方法是解锁后重新打卡。应不断联系软件开发部门和银行共同把网络维护好有必要在前期试运行的基础上,对财务“无现金”报账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另外每天报销结束后出纳及复核人员再仔细核对是否每一笔“无现金”报销打卡都成功,若不成功则查找原因后分析处理。

2.报销人员思想认识上存在顾虑。“无现金”报账的支付方式改变了传统意义下的现金支取,对于经办人认识上还存在着一些顾虑,需要我们财务人员和师生作进一步沟通。可以与银行联系在校内增设自动机以方便师生取款。由于条件限制,师生无法及时查询报账款项是否及时打入银行卡。很多反映报销款项打入银行卡时查询不方便。他们原来习惯了领取现金,“无现金”报账后第一反应就是我的银行卡上是否相应准确地打了报销款,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会同银行等部门增强这方面的硬件建设,在财务处多设银行查询系统,以便让报账的师生及时查询入账情况,当然开通银行手机短信服务的持卡人亦会即时收到短信提醒服务。由于这项财务报账模式的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有些条件还不够成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可能遇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不断完善。

3.“无现金”报账系统数据升级的滞后性。“无现金”报账系统的各相关银行的信息直接从人民银行数据库中调用,涉及全国各商业银行的信息,由于数据量较大,每次更新数据占用时间较长,实践中高校财务部门一般采用按月或按季定期更新的方式。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每月增设、关停或合并网点的业务较为频繁,由于信息更新滞后,可能造成无现金转账不成功,但由于前台审核人员已无法修正错误信息,只能通过手工的方式解决。

4.银行单据传递的滞后性。原手工报销模式下,报销者可直接领取现金、现金支票、转账支票或汇票,审核制单时,按上述银行单据的存根联直接记账。而“无现金”报账模式下,报销时直接通过“无现金”支付系统电子付款,银行于事后集中数据,统一打印相关回单。由于目前高校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支出范围较广,每日的开支数额庞大,其中约80%的业务涉及“无现金”结算,事后传递着大量的银行单据,严重影响了每日凭证的及时整理和装订。银行单据传递的滞后性,也影响了教职工调阅会计档案的时效性。

5.凭证制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传统的现金收付方式下,报销者冲还借款,一般需经过审核制单、凭证复核及出纳岗缴现还款三个流程,报销者直接携带现金冲销暂付款项;而“无现金”报销模式下,有些学校的报销流程为先刷卡还款,再凭银行消费签单审核制单,若存在差额则需再次刷卡或进行无现金转账;有些学校仍按原现金报销的模式操作,但最终刷卡还款时,若出现刷多张卡还一笔款的情况,需对原已复核的凭证重新反审制单,既增加了报销人员的操作手续,又增加了审核人员的工作量,还将对会计档案产生影响。

六、高等院校实施“无现金”报账应注意的事项

1.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要顺利实施“无现金”报账,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财务处的精心组织。在实施“无现金”报账前,先利用有关会议、网站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实施“无现金”报账的意义及具体运行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无现金”报账系统。同时,财务处要耐心地做好细致的解释服务工作,努力确保“无现金”报账系统得以顺利实施。

2.注意“外科研”等银行回单传递、保存管理。高校财务资金流量大,相同金额的业务较多,容易造成收到银行回单后,无法区分该回单所属问题,需要查证和核实,这就加大了财务人员工作量。因此,应加大银行回单管理工作,加强与银行沟通,保证工作有序进行。

3.建立健全“无现金”结算相关内控制度,有效防范资金风险。高校在实施“无现金”报账后,要认真执行会计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定期核对有关账目,确保账卡和账账相符。同时,要求有关人员严格履行信息机密保密的义务,采取一系列严格的措施,确保信用卡和先进的电子支付产品的安全性,有效地防范资金风险。

4.增加对银行卡基础信息的管理。银行卡是“无现金”报账的载体,银行卡信息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无现金”报账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银行卡持有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在推行“无现金”报账的前期准备阶段,尤其在教职工个人信息的采集和银行卡发放的环节,须强调对姓名、身份证号准确性的核对,以及姓名、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三者之间匹配的唯一性的验证,从源头上保证初始信息的准确无误。在日常工作中,还需有专人负责教职工银行卡信息的维护,如发生银行卡丢失或卡号更改,需及时在财务系统中进行更新,以保证教职工报账时银行卡信息的准确性。

5.加强对报账业务稽核的管理。在“无现金”报账模式下,不管是个人业务还是单位业务,都是通过电子货币转账,不再通过实物货币结算,也就无需进行现场清点钞票。但是,要保证报账款项准确到达指定收款人(单位)的银行账户,就必须加强对报账业务各个环节的稽核,以保证报账业务顺利完成并有效防止利用职务贪污、挪用公款的现象发生。第一,加强对会计业务的审核。会计审核人员一方面需对报账业务各类原始单据的合法性、报销渠道的合理性、报账金额的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核,另一方面还需准确录入或从财务系统中正确提取收款人(单位)的信息。待会计凭证编制完成后,还必须由经办人核对信息并签字确认。第二,加强对会计凭证的复核。实行无现金报账后,会计凭证的复核由事后复核调整为当场复核,即审核人员编制完会计凭证并由经办人签字确认后,将会计凭证直接传递给复核人员进行现场复核,核查无误后,复核人员需签字或盖章。第三,加强付款操作前的信息核对。会计凭证传递到出纳人员以后,出纳人员必须对收款人(单位)的名称和银行账号作进一步核对,核对无误后才能执行款项支付操作。第四,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及时对账。出纳人员须于报账当日打印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于次日检查是否有提交失败的银行记录。另外,还须定期与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查找未达账项的原因,确保每笔收付业务都准确无误。

6.重视对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无现金”报账系统包括银行端口、财务系统和“无现金”报账系统三个部分,任何一个部分发生故障都将导致系统无法运行。因此,必须重视对系统安全性能的控制。首先,在“无现金”报账系统安装前,必须保证银行网络连线实现专线管理,财务网络与外界网络实现物理分离。其次,财务系统必须由专人负责安装和维护,任何财务网用户不得随意添加硬件或安装应用软件,防止不法分子入侵。再次,凡安装财务软件的计算机,必须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必须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更新病毒库并进行查杀,防止病毒侵扰;第二,必须严格限制外来磁盘,在使用外来磁盘前必须先查杀病毒,确保数据安全;第三,在报废计算机前必须先将硬盘格式化,以防财务数据外泄。

7.实现“无现金”报账系统的数据自动更新。“无现金”报账系统的数据源主要包括两方面:本校师生员工的信息。在办理报账结算时,按其在校唯一识别信息,如教职工按工资号,在校学生按财务编号作为数据库的主关键字,辅以学院信息,双选卡号或工资号信息进行模糊查询,以提高数据的筛选速度。外部单位信息。“无现金”报账系统具有保存已处理成功数据的功能,但当外部单位数据更新时,系统内原有数据与新数据并存,在再次提取时容易出现差错,应在数据库中增加数据自动更新的警示功能,当提交的数据与原数据库中已保存的数据出现差异时,自动提示是否保存新数据。无现金支付系统的数据库应预留外部数据自动更新模块,点击时能够自动更新相关信息。

8.要不断完善财务系统,减少系统本身的漏洞。“无现金”报账的顺利开展,有赖于“无现金”报账系统强大的技术支撑。高校财务人员在日常报账过程中要养成记录和总结的良好习惯,随时记录报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及时反馈给系统开发商,以便进一步修改程序,减少系统本身的漏洞,同时丰富操作功能,不断优化财务系统。

参考文献:

1.郭峻,冉茂盛.基于POS刷卡和网上银行的高校“无现金”结算[J].财会研究,2010(2)

2.孙琪华.创新财务管理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J].会计之友,2010(4)

3.蔡琳.“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11)

4.宋岳琪.浅析高校“无现金”报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财经(上半月),2010(7)

5.蔡林.“无现金”报账支付方式在高校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9(32)

篇8

事业单位具有服务性和非盈利性特征,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具有区别于企业会计的特殊性,而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则主要参照企业会计管理模式,这使得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一直陷入一种困境,以至于造成当前事业单位会计管理的诸多问题:

一是缺乏创新意识,难以适应新时期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工作的需要。二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只靠会计核算中心予以监督,而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少,难以全面掌握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具体情况。三是部分事业单位账外资产问题较为严重。四是变相隐瞒收入。由于事业单位大部分实行“票款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那些已经习惯了随意支配资金的事业单位感到很不适应,为了能够继续随意支配资金,个别单位便寻找各种借口使应上缴财政的预算外收入变相转为“往来款项”进行账务处理,想方设法隐瞒其正常收入。

如果不从管理体制上进行改革,发展新的会计管理模式,改善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会计工作质量将很难得以提高。

二、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管理模式的多种创新形式

在改革过程中,会计管理模式的创新,各地区各部门应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各种模式所具有的优缺点,选择适合本单位发展的具体操作模式。归纳起来,这些模式的创新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委派模式

会计委派制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管理职能,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委派的一种会计管理体制。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级政府相应设立会计管理的专设机构,负责国有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委派、考核、调遣、任免和日常管理。具体操作如下:

1.建立会计工作站

对县级以上行政事业单位的主管会计、出纳,由会计委派工作领导小组代表政府进行直接委派,实行“岗位定编、人员流动、择优录用、工资统管、持证上岗、奖优罚劣”的管理办法。

2.建立会计服务所

以乡(镇)为单位,成立会计服务所。会计服务统一管理,与被服务单位在经济利益、人事管理等方面所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会计专业服务单位,主要从事会计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审计业务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1)事业单位内部仍然有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对单位发生的经济活动及时进行监督和核算;(2)主管会计人员是政府派来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利于单位自我约束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3)这种管理模式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促进会计人员的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从而为会计工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证。

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1)委派的会计人员与入驻单位的领导及内部的会计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好协调。(2)会计委派制尚缺乏法律依据。

(二)会计核算中心模式

会计核算中心是在单位财务自、资金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集中办理各单位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业务,及时向各部门提供会计信息。该模式是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会计核算中心,隶属于财政部门或行政主管部门,在业务上都归财政或主管部门领导或指导。会计核算中心再分设不同的职能科室,分别负责核算下属各事业单位的业务活动,而各事业单位取消会计机构,撤消银行账户,只保留一名或几名报账员,根据本单位经济活动过程中取得的合法凭证及时交到会计核算中心,由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统一进行核算。

该形式的主要优势在于:一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使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摆脱领导制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二是会计核算中心模式可以统一会计人员、统一会计核算、统一银行账户和统一会计管理等,便于规范会计工作;三是符合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便于推行财政集中支付制度。

该形式的主要不足在于:一是会计人员不再是单位内部的人员,无法及时对单位内部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使会计监督变成了外部监督;二是忽视了会计的内部管理和报告职能,使会计人员无法及时参与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三是会计人员参与单位经济决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到阻碍。

(三)财政集中支付模式

财政集中支付模式的职责是统一办理和具体承担全预算单位的所有资金的收付结算。对纳入集中管理的单位,支付中心按照“责权不变、集中支付、分户核算、封闭运行”的办法进行管理。

这种模式是优点是比较稳妥,方案操作较规范。缺点是在具体运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有的部门认为,实行集中支付是财政揽权,损害了部门利益,剥夺了部门的财务管理权;还有的部门认为,尽管花钱,反正最后都由财政报销,一些部门的主管领导和财务人员认为省心了,最后由财政把关,把责任推到财政身上,影响了会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四)零户统管

“零户统管”是对乡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取消各单位会计,实行报账制,由乡财政所统一管理各单位的会计业务。各乡镇委派单位会计,由地方政府对各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进行委派。被委派的人员可以从原单位产生,也可以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管理体制坚持“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资调动、事业职称、工资奖金及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岗位轮换制度和奖惩制度等。

三、促进会计管理模式有效实施的配套措施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在选择其中的会计管理创新模式后,其有效的实施还需要加强其他相关配套措施,以保证创新模式具备有效性及可操作性。这些措施包括:一是加强对财务人员培训,加强其对创新形式的了解。各级财政部门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进一步组织以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使会计人员熟练掌握各基本环节的规定和要求,并对各种创新形式能熟练操作。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对策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年新推行的一项政策,其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基层单位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的经济损失,同时,在规范会计核算行为、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为了响应党的政治政策,集中核算有效的从源头避免了腐败等不良作风。但是在推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概述

不同于以往的核算方式,集中核算有明显的几个特征。采用集中核算,行政事业单位取消了原有的账户,会计机构和岗位,所有基层单位的财务统计都集中在会计核算中心,采用集中核算,统一开户的方式,避免了存在多个账户导致账户间资产流动混乱的现象。集中核算改变了以往的财务处理的操作方式和人事分配,在保证资产安全,合理管理资产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同时,完善了以往的不足,有效避免了腐败等作风不良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对会计集中核算的认识不够

我国传统的核算审批方式是经过领导批准的费用就可以报销,但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单据经基层单位领导审批后还要拿到会计核算中心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财务制度或超预算的支出,核算中心财务人员有权拒绝支付,这可能会使基层单位对会计核算中心产生不满情绪,认为是人为设置障碍,如此一来,如果沟通解释不到位,造成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二)会计集中核算使得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不到位

集中核算好处多,但也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集中核算过程中,会计核算的只是登记在册的资金流动数目,其要求仅仅只限于资金收入与支出的平账,查明每一笔资金流向这方面不到位。再者对于账目外的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的核算,这一点并不包括在集中核算的范围内,许多单位也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核算这一块的资产,这就使得账外资产的流失,导致大量国有固定资产不知去向,损害了国家利益,这于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初衷相违背,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产生另外一种方式的腐败。

(三)会计监督管理职责不明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运行后,各单位按要求撤销会计、出纳岗位,将会计的日常记账、核算工作由原单位转移到会计核算中心,中心会计对经济业务的管理、监督往往仅凭单位报账会计提交的单据、资料,对经济业务的具体情况不能做到实地、全程监督。无法判断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而且一项账目的核对往往要经过多个程序的审核,也就意味着会有多个会计人员参与到一个账目的核对中,一旦出了问题,很难明确责任的归属,推卸责任的现象届时也会出现,使得责任主体的认定难度加大

三、行政事业单位针对会计集中核算现有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快观念的转变进度,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集中核算的工作主要靠会计这一个体进行,虽然集中核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个会计的不规范操作,但漏洞还是存在的。行政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的审核力度,目前来说还有待提高。对于在职的会计工作人员,平时单位应该注重对其思想层次的培训和教育,加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明确其职业操守,对于思想道德打球的更应该注重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

会计的职责就是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记录其工作操作规范都应该是受到相关资产管理制度的约束。就目前情况而言,资产管理制度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例如没有明确的规定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核算区别,对于国有资产的新增和支出,及时的记录保证了账目的准确性,使资产管理更加规范,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在现行预算要求中,会计核算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这就要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要改变核算中心目前以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为中心,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的现状。只有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才能为单位内部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合理的建议,防范风险,提高资金效益。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核算主体责任

目前阶段,虽然有一定的法律法规明确了会计个体的法律责任,但规定的却不够细致具体,且一部分的规定并不符合实际操作中的实情,形同虚设。法律监管的对象是核算的会计人员以及核算过程中的操作行为,需要明确的标明会计个体在操作不当时的具体法律责任,有了明确的法律责任的制约,很大程度上能够保证会计个人的职业操守。同时,建立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认真审核每笔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并自觉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确保账目真实、清晰,资金得到有效利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推行是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现存问题,促进公共财政管理制度的完善,才能更好地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从源头反腐治腐,促进社会体系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邵丽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5(14).

[2]何文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15):33-34.

篇10

[关键词] 独立学院模拟实验

一、引言

独立学院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高等教育加快发展需求的新的办学模式。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各项相关改革不断深化,其中“独立学院”发展较快,在保证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对缓解高等教育优质资源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到2007年,全国已有独立学院318所,在校生186.60万人,本科生比例占民办本科教育的88.7%,已成为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全国招生情况来看,独立学院本科生的录取分数介于第二批本科院校与第三批高职高专之间。全国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已经承担了百分之三十以上本科生的培养任务。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通过专业来培养本科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其学生特点既不同于高职高专的学生,也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因此,在会计教学中要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式,理论教学要强于高职高专学生,同时实践教学要多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且要重点加强实践教学。会计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会计的模拟教学在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独立学院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还有许多不完善需改进的地方,下面笔者做具体的论述。

二、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决定其必须重视会计模拟实验教学

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不同于普通本科,也不同于高职高专,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定位于“应用+技能+素质”型。这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学生未来发展潜力为着眼点来设计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努力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说:“教育部提倡、支持试办独立学院,最主要的一点是要增加本科高教资源,发展本科教育,特别是发展优质本科教育,培养优秀本科人才。因此,每所独立学院都要以此来定位,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办好本科教育,为我国本科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这种层次上的定位告诉我们,我们不应该随意降低或提高标准,把独立学院混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和普通本科,其培养目标应区别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

因此,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于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应用性人才。独立学院要更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提高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实践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念,培养学生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但并不一定指向具体的实际工作岗位。AECC前任执行长Richard,E.Flaherty在谈到AECC的工作时,引用了AECC第一号公报《会计教育的目标》关于会计教育目标的论述:“学校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高校会计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实际操作技能,面向基层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因此,基于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和会计学科本身的特点,独立学院必须重视模拟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独立学院会计模拟实验教学的现状

1.模拟教学内容不全面。目前,独立学院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主要是进行《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相关内容的实习,而没有进行《成本会计》、在《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的实习,模拟实验教学是不全面的。《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目的主要是掌握手工操作的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做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出纳岗位、资产核算岗位、财务成果核算岗位、会计报表编制等岗位,因此,仅仅进行《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模拟实验是远远不够的,相对于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独立学院需要更全面的模拟实习内容。而且现有的实验内容往往是选择某制造企业某一时期(如一年或一个月)的100多笔基本经济业务,一些业务复杂、核算难度大的新内容(如融资租赁、非货币易、债务重组和合并报表等)基本上没有涉及。

2.缺乏仿真的环境。会计模拟实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企事业单位的动态会计模拟环境,要求学生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对模拟对象所发生的一切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处理,最终提供该模拟对象的会计信息。进行会计模拟实验,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个仿佛置身于企事业单位的环境,可以直观地、系统地了解会计工作程序和会计处理过程,井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运用于会计实践,解决具体的会计问题,它是培养学生掌握会计知识与技能、提高会计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而目前的模拟实验教学都是在教室进行,给学生提供某制造企业某一时期(如一年或一个月)的100多笔基本经济业务,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账务流程,没有一个仿真的环境。在整个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充当企业的各种人员的角色,既是仓库管理员又销售人员、既是会计又是出纳等等,缺乏了真实感。

3.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脱节。目前,独立学院的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主要由手工模拟实习和电算化模拟实习组成。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是先进行《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手工模拟实习,后进行电算化模拟实习,且一般分在两个学期进行,手工和电算化实习的材料基本上也没有统一。手工与电算化在时间和内容上的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不利于加深对两者的理解。

4.模拟过程只重视核算。独立学院会计模拟在实习中过分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会计监督、审核、职业道德教育等环节。校内会计模拟实习往往是学生每人一套实习资料,一般相当于一个中型制造企业的一个月业务量,实习过程主要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实习过程中学生收获只是对凭证、账簿、报表有感性认识,懂得基本的会计核算,而缺乏忽略了与之紧密相关的审核、监督、职业道德等环节的感知。

5.模拟教学课时数较少。现在的独立学院的模拟教学课时一般和普通本科的课时数相同。而独立学院与普通本科的教学目标是有差异的,独立学院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其比普通本科更需要加强实践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之下,模拟实验的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目前独立学院模拟教学的课时数是不够的,应该多于普通本科的模拟教学课时数。

四、独立学院会计模拟实验改进的建议

1.加强《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模拟实习。独立学院在整个模拟实验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基础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教学,同时还要加强《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学科的实践教学。在《成本会计》课程学习中,可以设置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实验、单步骤生产成本核算实验、多步骤生产成本核算实验、成本预测实验、成本分析实验、成本控制实验等。在《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中可以设投资决策实验、流动资金预算实验、编制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实验、专门决策预算实验、资本成本以及资金需要最的预测实验、企业价值评估实验等。而经济订货批盘实验、短期决策实验、销售预测实验、利润预测实验、预计利润表实验等可以安排在《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中进行。

2.营造仿真环境,加强实践教师队伍的培养。为了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仿真的环境中,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实验室的投资建设,给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的硬件环境。第二,会计教师必须经常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熟练掌握会计循环各个阶段的实务操作,并能够解答会计循环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实践教学,更好地指导学生。

3.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相结合。独立学院在模拟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将手工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相结合。在手工模拟之后,将所采用的模拟业务再利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这样,学生在掌握手工账务处理程序后,又同时熟悉了使用财务软件的工作流程,使学生同时将二种会计处理方法顺利地融合起来,训练学生适应不同的会计处理环境和方法。手工模拟与电算化模拟在时间和内容上的统一可以加强学生对实习内容的理解,加强对两者区别与联系的理解。

4.加强审核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解决目前模拟实验重核算、轻审核、轻职业教育等问题,可以在准备的实习资料中,加入一些有问题的原始凭证,如假发票等,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挖掘,而且在整个模拟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的灌输,学生不仅需要扎实的业务能力,也需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而这恰恰是在模拟实验教学中所忽视的环节。

5.增加模拟实验教学课时数。针对独立学院模拟教学课时数较少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解决途径有两个:一是增加集中模拟教学的课时数,在普通本科模拟实验教学课时数的基础上增加课时数;二是可以将模拟实验适当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以使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晨民高静颖:独立学院“应用+技能+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现代教育科学,2006(5)

[2]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注重质量.严格管理努力促进独立学院健康持续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