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

篇1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具体措施

作为多年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的老师,我发现很多高一新生很难适应高中阶段数学学习,很多初中阶段的数学尖子生到了高中阶段数学成绩严重下滑,从而导致学生心理落差极大,丧失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高一新生对高中数学“望而却步”呢?高中数学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扭转学生畏惧高中数学及高中数学成绩普遍较低的局面呢?

一、造成高一新生数学成绩波动的因素分析

经过几年认真观察与研究,我发现造成高一新生畏惧高中数学,从而数学成绩变化较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h境改变造成学生心理不适

大多数学生初中都是在离家不太远的初级中学完成的。当他们升入高中之后,很多人需要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异地完成高中阶段学习。对于青春期学生来说,这些无疑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尤其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家中的独子、独女,父母和长辈们平时对他们关怀备至、呵护有加。很多学生在家里就是“恒星”,全家人围着他一个人转;可是到了高中,要过学校式集体生活,虽然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们的关心,但这些对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学校作息制度、严格纪律、食堂饭菜、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会给他们的心理造成很大不适应。几年来,发生过很多例因不适应学校集体生活而导致学习成绩迅速下滑的案例。

2.难度系数增大造成学生心理不适

高中阶段数学内容很多是高一新生在初中阶段从未接触或者接触甚少的知识。如二次函数,虽然初中阶段也有所涉及,但是因为不是中考重点,再加上初中生心理特点,所以初中阶段数学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经常一带而过。这部分内容恰恰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必考内容,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必然重而视之。这种初中、高中教材知识点上的不衔接必然导致学生听不懂、学不明白。另外,国家几次更换教材,调整其中内容,表面上看是在缩小初中、高中数学知识体系难度上的差异;实际上由于中国现行高考体制的束缚,很多数学教师不敢轻易改变,从而造成初中数学知识越来越简单,高中越来越复杂,初高中之间难度系数越拉越大。这种情况无疑会增强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感。

3.教与学方法改变造成学生心理不适

初、高中阶段数学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往往采用不同策略:初中数学老师在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与学生保持互动与交流,在学生困惑处、难点突、重点解析处着重引导和点拨;而高中数学教师则更多地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更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习惯的养成及数学能力的提高。

再说学生的学法。初中学生侧重对概念、公式的记忆及运用;而高中阶段因为数学知识抽象、学时少等原因,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说,高中阶段更需要学生分析、理解、判断、归类学习。

当然,除了上述三个因素,学生自身准备情况、学习能力水平都是影响高一新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因素。

二、开展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措施

找到了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因素,知道了症结所在,高一数学教师只要“对症下药”,就能帮助学生“爬”过初高中断档的那道坎,顺利完成高中阶段数学学业。结合多年工作实际,我认为要想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工作,要多种措施齐抓并进。具体措施我将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阐述。

1.教师层面

从初中生到高中生,学生增长的不仅是年龄,更大的变化是独立自主意识更加强烈,在学习方面更乐于自我思考与研究。在全教育界都在大力提倡“以生为本”的今天,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将学生的变化与需求看在眼中、放在心上。学生独立意识强,乐于自我钻研,教师应该在课前做足功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听,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高中数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透过事物现象看本质,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思考和发现数学问题和现象背后更为广阔的知识,帮助学生用科学和批判态度对待数学、学习数学。教师要善待学生的“突发奇想”,因为高中生活跃又独特的思维往往能打破传统藩篱,偶然间的灵光闪现也许就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另一条捷径。面对这样的奇思妙想(哪怕是胡思乱想),教师一定要给他们存在和生长的“土壤”――表扬与鼓励。因为只有这样,敏感、要强的高中生才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起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

2.学生层面

篇2

关键词:数学;衔接;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1.教学对象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的思维处于发展阶段,其对于具有抽象思维的一些科学知识点不能很好地理解。

其次,高职学生存在一定的不自信。进入高职阶段之后,学生面对的知识难度不断增大,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难,如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这大大降低了他们的自信心,很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逐渐降低,最终导致恶性循环,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再次,学生具有精力集中时间短的特征。根据某权威调查数据显示,人的精神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成年人的精力集中时间只有45分钟,十几岁的青少年精力集中平均时间还不如成年人的一半。因此,如果不采用一定的教学干预,学生很容易在后半节课出现走神、做小动作等精力不集中问题,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最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职业教育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学习不积极。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2.中职、高职数学衔接问题分析

(1)教学知识点存在一定断档现象。第一,知识点之间的断层。例如:①三角函数之间的断层。在中职阶段,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点被大量删除,余切、正割、余割函数都删去了。然而到了高职阶段,教学过程中还会涉及这些知识点,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基础,学习难度可想而知,需要教师重新对学生进行三角函数教学,才能进一步实现对三角函数的微积分学习。②极坐标之间的断层。中职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中删去了极坐标等一系列知识点。到了高职阶段,学生学习重积分知识的过程中,有一种微元法的解题思路就需要有极坐标的概念才能完成,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断档,需要高职数学教师给学生恶补极坐标的相关知识点。

第二,教学知识点之间的重合。高职和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知识点之间的断档,同时还有相关知识的重合的情况,这种重合造成了学生重复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浪费了教学资源。例如:①集合方面的内容重合。关于集合的内容,中高职数学教材中都有涉及,存在一定的重合,只是在高职阶段的集合教学多讲解一些四则运算和差集概念。②函数方面的内容重合。函数在中高职教育内容方面出现数学知识点的重合,只是在表述定义的过程中,中职阶段只对这一概念进行简单的讲解,到了高职阶段才对相对概念加以证明解释。

(2)教学思想存在断档。进入高职阶段后,很多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在中职阶段,教师将主要教学精力放在解题技巧的掌握方面,对一些数学思想的讲解不是很多;但是到了高职阶段,教师更多地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将教学重点转移到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方面,对具体知识点的讲解不是很详细。中职数学教学思想属于素质教育,要求掌握的内容相对较简单,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要求较低。而高职数学教学思想注重知识的延伸和运用,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学生进入高职后往往不适应教学思想的突然转变,跟不上教学进度。

(3)学习方式存在差距。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学思想和内容的变化,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也出现了不同。中职阶段,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形象思维,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成绩普遍不是很差,教学知识点相对较少,教师可以反复讲解,直到学生掌握为止。但是到了高职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相对比较紧,知识点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在问题的抽象性、复杂性方面出现了新的变化,给数学课程的教学时间不是很充裕。刚刚进入高职阶段的学生对数学教学跳跃式的转变有点不适应,需要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积极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高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

3.实现中职与高职阶段数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举措

(1)梳理中高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由于中高职阶段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断档、重复等问题,需要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梳理。针对中职阶段删减的内容,需要高职阶段对相关知识点加以有效补充和拓展。五年制高职教育在这方面就存在很大优势,学生进入学校之后,教师可对数学知识和内容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这种连贯性,可以有效弥补教材方面的断档和重复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在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情况,实时安排高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

(2)平稳过渡中高职教育的数学教学思想。由于学生的年龄在不断增长,由此,实现中高职数学教学思想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不同数学思维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这种数学教学思维的转变需要有一个过渡,这种过渡可以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到了高职阶段之后,很多数学知识相对较难,例如微积分等知识具有更加复杂和抽象的特点,因此高职教师首先需要花多一点时间在知识点的讲解和运用举例中,耐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逐步适应相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能力。然后再逐步加快教学节奏,融入高职数学教学思想。同时,高职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提高数学学习能力,让学生会理解,会迁移,会运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3)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搭建中高职数学绿色通道。到了高职阶段,数学的学习难度进一步加大,很多知识点需要学生积极思考,才能理解相关的内容,因此在进入高职阶段之后,学生需要有效进行预习和复习。例如,教师利用微课、慕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课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简短视频,能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种方式也使得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时间,可以暂停或重复观看,使学习不局限于课堂内。高职学生能及时发现漏洞和难点,提前查漏补缺,并把学习问题带到课堂上重点分析,从而有效掌握学习方法。课后,学生还能通过微课、慕课在线等教学方法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把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高职还可以试行翻转课堂,给学生提问和讨论的机会,增加课堂互动,让教师更了解学生,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好学习。教师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中高职之间学习方式的较大转变,为其数学学习打开一条绿色通道。

数学知识点相互之间具有一种逻辑关系,一旦出现教学断档,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就很难理解相关知识,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梳理两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思想的平稳过渡,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

参考文献:

[1]李兴贵,幸世强,张平福.高中新课改背景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1,(6).

篇3

关键词:高中;数学;作业讲解;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46;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76-01

数学学科逻辑严密,内涵丰富,抽象复杂。数学习题是数学学科内在特性和外在特点的生动“体现”,做好习题教学工作,是数学课堂教学深入推进、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和战略性“工程”。高中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各种形式的作业训练、习题讲解充满整个高中数学课堂之中。如何实现高中数学作业习题教学效能的提升,成为高中数学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研究提升作业习题教学效能。

一、联系重点难点“讲”习题,巩固升华学生主体知识素养

数学作业习题设计的目的,是引导高中生借助所学数学知识和解题经验进行深入研析活动,从而促进高中生巩固升华已学知识和学习经验。众所周知,知识素养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重要“保证”,是推动认知进程的有效“根基”。判断高中数学作业习题教学效能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要融数学教材要点难点于其中,实现作业习题有效讲解和数学知识要点内涵深刻巩固合二为一,有机统一。在实际数学作业习题讲解中,一定程度上存在“就习题讲习题”现象,未将习题作为知识巩固和经验强化的“承载体”。高中数学教师开展作业习题讲解,应将习题所蕴含的知识点讲解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借助于数学作业习题解析活动,引导和组织高中生进一步、深一层“回头”复习梳理知识点,重新认知和掌握内涵要义,进而巩固升华自身知识素养。比如“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一节中的习题“2x+3-1

二、腾留实践时机“探”习题,锤炼提振学生数学解题技能

学生动手探究习题、思考分析习题,是数学作业习题讲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判和衡量其教学活动效能的重要“标尺”之一。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主体为核心、学习能力培养为要务的现代素质教育。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进行作业习题教学时,必须遵循和按照新课改核心要义,始终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能力培养贯彻和落实到作业习题讲解的全过程。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提供高中生亲自探究、亲自解析的实践过程,使作业习题讲解和主体实践探究“完美统一”,让高中生在教师科学有序的指点和自身思考研析等实践中,展现主体地位,锻炼主体解题技能、提升主体学习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高中生亲自参与探索作业习题解答活动时,教师不能当“甩手掌柜”,应该做到指导“精当”,保证高中生探究作业习题活动达到预期目标。

三、引导反思评判“讲”习题,有效培养学生正确学习习惯

常言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高中生已有数学解题能力素养与高中阶段数学学科教学要求标准之间的差距,决定了他们对自身解析数学作业习题活动的成效不能“全面、深刻”地了解和掌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认知的领路人、解惑者和点拨者,必须注重引导学生反思、组织学生辨析。一方面,做好高中生作业习题解析的讲解指点活动,另一方面,做好高中生认知反思和评价辨析的组织引导活动。要鼓励高中生组建合作小组进行集体评价和深入辨析活动,既认识解题得失,又获取解题精髓,逐步形成正确解题方法,形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参考文献:

篇4

现代教育技术的涵义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的教学形式,信息技术的核心是计算机的应用。当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得到广泛推广,尤其是在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教育主要的表现形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把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统一起来,做到学以致用。教育改革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教师利用计算机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资源开发、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无论是从教学理论方面,还是从教学实践方面,都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优势

(一)抽象概念实现形象化。数学知识在内容上具有较强的抽象化。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的数学知识更加深入和复杂。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而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更加抽象一些。例如学生在学次函数的时候,首先需要理解题目要求,然后再把函数式通过画图的形式进行图形化,整个过程就是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变过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要把抽象知识进行具象的内容有很多,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可以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比如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映射概念教学时,学生单纯的从教师的讲解中很难理解概念的正确含义,那么针对这种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设计出相对直观的课件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生动、具象化的多媒体演示,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这类知识。

(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函数图像知识的传授时,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函数图像的动态过程。高中阶段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必须通过推导和演化才能得到。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把握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就能够准确理解学习中出现概念的含义。数学教师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无法向学生展示概念的演化和推导过程,而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很好的实现。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向学生展示函数增减性的演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直观的演示过程提高认识,并能更加形象化的理解知识点。由此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由于计算机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实现具象化的转化,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的学习形式,这种转化不仅能够节省了教师进行知识讲解和演示的时间,而且还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学生把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另外,高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课本知识重点和脉络进行梳理,摒弃了传统的板书过程。教师通过制作PPT课件的形式,把需要讲授和总结的知识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问题的时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使用课件。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以下三点:1、课件内容的选择要恰当。虽然高中数学的难度增加了,但是有些教学内容并不一定必须采用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例如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解和举例完成可以达到有效教学。另外,课件的制作需要耗费教师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对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短缺的教师,如果所有的知识点都要通过现代技术进行教学的话,会增加这些教师的压力和负担。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授课之前,要清楚哪些知识需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而哪些不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2、课件呈现模式可以多样化。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多采用PPT的课件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几何画板、以及Flas等软件,进行课件制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知识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课件制作形式。3、课件要实用、易操作。教师在制作课件内容时,一定要本着操作简单、知识点明确的基本要求,才能充分发挥课件的作用。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简单明了的课件才会受学生的欢迎。现在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在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优秀课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下载。

(二)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一般来说,课件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只占有一小部分。现代教育技术所涵盖的范围还包括各种教学硬件和软件,还包括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是系统化的一个整体,不能单纯的理解为电脑课件。和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现代教学技术更加突出“现代化”。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硬件基础,而教学软件则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软件基础。现代教育技术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选择和应有上都要适度。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教学衔接 意义 策略

一、分析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

1.教学方式的改变

数学在初中阶段表达较为形象、直观,题目可以经过多次练习而熟练。而高中数学解题的思想和方法更注重推理和论证。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时候,会将模式趋向于粗线条,让学生们能够自主地将知识的构架分析出来,并辅以一些较为典型的例题。学生刚刚进入高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能一开始并不能够被学生们所接受,思维障碍时常会产生,数学成绩也会因此而下降。

2.心理与环境的改变

刚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在面对新的教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时,适应的过程是必须要经历的。此外,由于初三的紧张学习,学生刚进入高一时,会有一种松懈的心理,缺乏紧迫感。例如,充要条件以及集合等方面的知识很难被学生理解,被动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影响较深。

3.教材的改变

教材中的知识量与初中相比会增加许多。学习的过程和呈现方式逻辑性较强,教学的语言也会有所变化,叙述过程较规范、严谨,提升了抽象思维度,加大了知识的难度,灵活的解题方式较多。例如,在初中的数学知识中,实数集内的运算较多,然而高中阶段会重视相关概念的定义。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意义

初高中数学的衔接,一方面要将知识衔接,另一方面还要将师生的情感、学习习惯、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有效衔接。要想将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意义最大化,就要充分地考虑到教法、教材、课程大纲以及学生的实情。高中的数学知识比初中的增加了难度,并且学习时间比较紧张,除了一些比较基本的知识需要掌握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初高中的数学衔接贯彻落实。例如,高中学习基本初等函数和函数概念,可以衔接初中的二次函数,让学生感受到虽是新知识,但也有熟悉的感觉,从而将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

三、初高中数学衔接的策略

1.课堂教学环节要优化,让初高中知识衔接能够完善

教师要注意解题中的思路分析方式,将数学的正确思想充分渗透给学生们,起到合理指导的作用。

(1)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实例的列举,增强教材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教具的演示要加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是非常适合的方式,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并且,概念和定义之间的比较要加强,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教材。此外,对于定理、公式中每个字母的特例、含义以及适用的范围等要进行详细的说明概括,以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升记忆力。

(2)知识的实质理解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是比较抽象的,在应用方面也较为灵活多变。所以,在新知识的讲解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们将新知识与以往的旧知识衔接,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要重点进行区别、分析以及比较。

(3)注重练习反馈

学生在做题方面没有针对性,都是教师布置什么就去完成什么。那么,教师就要布置一些有目的性的习题,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点进行补救,使其得到提高和巩固。此外,教师要对学生有一定的认同和理解,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具备掌握知识的能力,因为学习本来就属于反复练习进而提升的过程。

2.让学生学会学习

利用分层次、多训练、小梯度、低起点的方式作为出发点,教师在教学伊始不要将知识深入化,而是要以递进的方式将高中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讲解难点的时候,要注意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教师讲解教材的时候,最好是用初中的知识作为铺垫,让教学的方法和内容都能够和学生实际或已有知识相衔接。一个单元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和学生们一同进行单元总结,让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那么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解题过程中所涉及的步骤和思路都能够灵活多变,让学生进行思考性解题。

3.重视入学教育

入学教育能够将初高中的衔接有效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入学教育若能够搞好,学生就能够提升对初高中数学衔接的认知度,紧迫感就会增强,刚刚进入高中的松懈情绪就会得到相应地消除。充分的入学教育能够让学生有效了解高中数学的特点,主要可以从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渗透:(1)对学生讲解一些针对高中数学比较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指出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学生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2)将高中数学学习中涉及的课堂教学特点和内容体系特点充分讲明;(3)对学生讲解清楚,在整个高中数学中高一的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打好基础;(4)进入高中前的假期,可能会使学生对于初中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些淡忘,那么就应该适当地利用一些时间复习初中的数学知识,为即将学习的高中数学做铺垫。

总结

根据以上的论述,在高中数学的初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学生在此阶段数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再找出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将初高中的数学教学进行衔接。以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新型的学习模式有所适应,能够顺利、高效地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董伟亮.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实施尝试性教学法[J].祖国:建设版,

2012(11).

篇6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为了学好数学,我们要先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1.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进。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分式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学生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种能力要求的突变使很多高一新生感到不适应,故而导致成绩下降。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初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2.知识量增大,知识难度增大。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如初中数学函数知识点约30个,而高中函数知识点增为82个。另外,知识难度增大。初中数学知识少、浅、难度小、知识面窄。高中数学知识广泛,是对初中的数学知识加深,也是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完善。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如函数,初中只简单地介绍一次、二次、反比例、正比例函数,而函数的性质研究很少,而高中的函数是一个大的知识体系,函数的定义域、值域、解析式、性质等是一个小系统;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二次函数是一个小系统;函数图象也是一个小系统等等。这些小知识体系相互渗透、联系构成函数的大体系。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学习的难度。如分析计算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当然,数学学科中各章节知识也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中有二次函数、三角函数等;在一些综合题中牵涉知识更多,如抽象函数中有函数最值、单调性、不等式等。

了解了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就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其特点寻找相应的教法与学法。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制订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

2.课前预习。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关键,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习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相关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平。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

3.上课专心听讲。课堂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4.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数学是思维的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强、思维严谨的学科。而训练并规范解题习惯是提高用文字、符号和图形三种数学语言表达的有效途径,而数学语言又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基础。因此,只有以人为本,夯实基础,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养成不失时机地回顾下述问题:解题过程中是如何分析、联想、探索出解题途径的?使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这样,通过解题后的回顾与反思,有利于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并从中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6.及时复习。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面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相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数学教师 教师队伍 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151

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践行现代教育理念,也为了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要求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高中数学对教师而言是一门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因此,只有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本文就如何打造一支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展开论述。

一、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学理念

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应该引导教师掌握现代教学理念,为教师更加有效的展开教学提供指导。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理念。实际上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掌握不同的教学理念,能够收到完全不同的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有效展开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而现代教学理念能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引导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就目前的教学理念而言,高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的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新课改过程中结合我国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了很多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指导思想,高中数学教师既要积极的学习新课改过程中提出的教学理念,同时又要积极的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活动,更好的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为了打造一支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不仅要引导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理念,而且还要有效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要集中精力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即可,然而在现代教学中,教师仅仅将注意力集中于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的讲解,已经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同时也难以适应学生学习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还要能够旁征博引,一方面能够更好的将知识点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还能够很好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那么,作为高中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的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呢?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有较强的进行自我充电的意识。教师应该明白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授课,但是想要更好的授课,就必须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例如很多高中数学教师都认为自己只要有较强的授课能力即可,没必要进行阅读,实际上教师的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作为高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的进行阅读。通过阅读教师的视野会变得更加开阔,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讲解的知识点,及时将一些有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的元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数学知识点的目的。

三、不断提升教学专业水平

在打造一支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进入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点的难度更大,同时很多较为复杂的运算题目也层出不穷,自然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也会遇到更多的“拦路虎”。那么,教师能否从专业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

高中数学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不仅努力展开教学活动,还积极的进行一些调研工作,在与很多高中数学教师谈及专业水平时,很多教师都表示在专业方面并不存在问题,毕竟高中数学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这就暴露出一个问题,教师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并没有引起重视。因此,新时期广大高中数学教师要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引起重视。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加游刃有余,从一种更高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进而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点学习。

四、提升教师的教学艺术性

想要成为优秀教师,现阶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如何已经不再是评定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教师只有能够有效的教学,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成绩,也才能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在打造优秀的高中数学教师队伍的过程中,应该对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引起重视。那么,该如何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性呢?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事情,为了提升教师教学的艺术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1.增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意识。为了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性,首先应该增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意识。2.引导教师掌握提升自身教学艺术性的方法。不仅要提升教师增强自身教学艺术性的意识,还要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教师的教学艺术性才能逐渐得到提升。数学虽然是一门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然而,只要教师不断增强自身的教学艺术性,那么,就能蚴箍翁媒萄П涞酶加有趣,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增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

篇8

【关键词】数学;模式;创新

新课改背景下,国内各个阶段教育教学活动都需要进行一定调整,小学数学教学长期以来是一种“填鸭式”教学,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教学目标达成,然而就当前的人才综合培养目标来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一定的调整.部分小学在 开展数学教学活动中也摸索出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国家和主管教育机构鼓励教学模式创新的背景下,如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也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数学课改的相关含义

(一)小学课改的内容

基础教育第二轮改革通常被人称之为“课改”,课改的目的是将学生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注重对于学生合作意识与探究意识的培养.小学课改的具体内容包括教材改革、教育模式改革、教育理念改革等多重内容.小学课改与其他阶段的课改在内容上也存在着差异,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与实际学习能力相对较低,其在课改内容确定上自然也具备了一定特点.概括来说,小学课改的内容依然是以教育教学目标达成为根本,在其优化教育教学目标后,关注具体教育实施阶段的改革.

(二)小学数学课改必要性分析

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状况的好坏不仅关乎学生个体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的培养,其对于学生日后进行高层级数学知识学习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1].当前,国内小学阶段教育已经获得了越发广泛的关注,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更是获得了普遍认可.在小学数学教育受重视程度不断增加的情形下,现有教育教学模式与实际教育需求及人才综合培养目标间的矛盾也越发凸显,将课改的理念贯彻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成为一种必然.此外,教育本身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小学阶段教育在整个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以往课程改革均对于初高中阶段的教育进行了重点关注,然而随着对于课改认识程度的不断加深,在小学阶段进行一定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也成为一种必然[2].

二、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创新及应用

(一)协同课堂教学模式分析

协同课堂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成果,这一教学模式是以协学生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适应性高、教学效果明显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协同课堂模式的内涵是“一个中心,四个理念”.一个中心是指同乐成长,四个理念是指关注生命、享受学习、探究创新、协作共进.在这一模式下,也形成了4+1的协同教学法,将协作思疑、同程互动作为灵魂的4+1协同教学法也能够将协同课堂的教育价值进行淋漓的体现.以协学生的相关理念为基础,保证了协同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严谨性与科学性,协同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于具体教学实践,也使得其在实际应用上能够较好地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二)协同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协同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需要以实际的数学课型为基础,在4+1协同方法下,对小学数学的预习、探究、交流、拓展进行重新的规划,并在具体的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应用.协同课堂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素,低年级的小学生能否在此模式和方法下良好地进行知识获取依然有待进一步的论证.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并不能否认协同课堂模式及相应方法的积极作用.例如,在小学数学“乘法口诀”相关知识的传授过程中,通过分组讨论,协同学习的办法就可以很好地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改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与难点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嵌入式应用

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改教学模式创新的重点是将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嵌入式应用,尽管小学数学不同的知识点在具体教育教学上有不同特点,很多知识的特殊性也使得创新教学模式的功能发挥会受到影响,然而通过良好的思考,将协同课堂及相关创新教学方法与知识点进行契合,依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教学目标达成[3].小学数学课改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创新,创新模式与方法的应用应该与一般性的教学活动进行融合,从而避免创新过于僵化而带来的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的综合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大范围地在数学教学上生硬创新并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

(二)教师课堂角色的重新定位

小学数学课改背景下,教师课堂角色需要发生一定的变化,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更是需要重新进行定位.以协同课堂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教师应当更多地承担起引导者角色,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开展中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使得其在课堂上能够更为自由地进行知识讨论、发现问题和提出解决的对策.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绝对主体的局面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此外,小学数学课改背景下,教师也应当就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思考,特别是在不同数学章节和知识点的教授问题上,如何将新知识与新方法进行整合的工作需要由教师承担并负责.

四、结 语

小学教学课改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提出了挑战,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上的调整更是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进行更多的思考与应对.如何在新r期下将小学数学教学做好,将其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发挥出来也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微.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6(03):48.

篇9

关键词: 高中数学 学习障碍 形成原因 解决对策

一、导致高中数学学习存在障碍的原因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

由于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现行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难度、深度和广度大大降低了。初中教材体现出了“浅、少、易”的特点。高中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而且高中新课程的课时数还将减少,因而教学进度一般较快,从而增加了教与学的难度。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2.初中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差异。

初中阶段多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到黑板表演的机会相当多。为了提高合格率,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在初三,重点题型反复做过多次,而高中老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又由于高中搞小循环,教高一的教师刚带完高三,他们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来对待高一教学。因此造成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中间又缺乏过渡过程,致使高一学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老师的教学方法。

3.在学习方法上,初中与高中有很大不同。

高一学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他们上课注意听讲,尽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课堂上满足于听,没有做笔记的习惯,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先动脑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看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4.部分初中生没有掌握系统的知识结构。

对比初中数学教材,高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首先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会造成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导致数学成绩两极分化。

5.初中与高中的数学思维方式不相同。

高二阶段是数学学习两极分化最明显的阶段,一个重要原因是高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明显提高,而高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一些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二、解决数学学习障碍的对策与方法

1.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

初高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函数概念、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相关知识等,到高中,这些知识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初中成立的结论到高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应当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而且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要老师严格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订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等等。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3.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所以我们在教学与辅导中应不失时机地创造机会,指导学生如何学习,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性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达到以数学学习和问题解决为载体,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较多的数学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善于调控自己学习过程和灵活应用各种数学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工作。

总之,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障碍形成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摸清学生的心理状态,多方寻求和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成绩方法,把教师、学生等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新敞.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篇10

摘 要: 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让学生尽快地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从学生心理的调适和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两方面阐述了衔接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衔接

很多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但是步入高一后,成绩就直线下滑,甚至及格都成问题。孩子自信心受到打击,畏难情绪严重,学习兴趣低下,数学成为了高考的“拦路虎”。实际上,这一现象在初升高的阶段十分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和教师没有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一、初高中数学衔接难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数学难度梯度比较大。一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难度有比较大的增加。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材内容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初高中数学教材都降低了难度,特别是初中数学教材的难度下降比较明显。而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迫于高考的压力,教师并没有降低难度,个别反而增加了难度,直接造成了学生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困难。

(2)初高中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存在差异。初中阶段,数学教学“模式化”比较明显,教师教给了学生很多“万能钥匙”,为学生针对各种题建立了固定的答题模式,如解三元一次方程可以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分别确定了模式化的解答思路。在此影响下,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中习惯于机械式的解答,形成了思维定式。进入高中阶段后,引入了集合、数列、逻辑等新概念,数学语言的抽象化、概念化、理论化更为明显,习题的灵活性、发散性得到大大增强,这就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阶段,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而在高中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如此截然相反的学习方法的转变,使得学生不知所措、无法适应,成绩下降明显。

二、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1 注重疏导,做好学生心理的衔接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学生无法很好地适应高中数学学习而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排除学生内心的恐惧感和挫败感。教师要开导学生,高中数学的知识难度普遍适合高中生,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科学规划,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每个学生都可以将高中数学学好。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有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及时疏导,通过对话、辅导等方式给予学生关怀,使其摆脱心理障碍,快乐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2 加强引导,做好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衔接

(1)针对教材,加强学法指导。在高中数学中,很多知识点是初中数学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比如函数、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等,只不过到高中数学中,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因此,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点的联系,比较其异同。对于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困难的知识点,教师应放慢速度,化整为零,强化练习,注重实效,直到学生弄懂为止。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学生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习惯,化被动为主动,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确保学习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