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闲置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全文如下: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控制和减少电器电子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促进电器电子行业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绿色消费,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销售和进口电器电子产品,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下列术语的含义是:
(一)电器电子产品,是指依靠电流或电磁场工作或者以产生、传输和测量电流和电磁场为目的,额定工作电压为直流电不超过1500伏特、交流电不超过1000伏特的设备及配套产品。其中涉及电能生产、传输和分配的设备除外。
(二)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是指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超过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环境、资源、人类身体健康以及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破坏、损害、浪费或其他不良影响。
(三)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是指为减少或消除电器电子产品污染而采取的下列措施:
1.设计、生产过程中,通过改变设计方案、调整工艺流程、更换使用材料、革新制造方式等限制使用电器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的技术措施;
2.设计、生产、销售以及进口过程中,标注有害物质名称及其含量,标注电器电子产品环保使用期限等措施;
3.销售过程中,严格进货渠道,拒绝销售不符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
4.禁止进口不符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
5.国家规定的其他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措施。
(四)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以下简称达标管理目录),是为实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而制定的目录,包括电器电子产品类目、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种类、限制使用时间及例外要求等内容。
(五)有害物质,是指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下列物质:
1.铅及其化合物;
2.汞及其化合物;
3.镉及其化合物;
4.六价铬化合物;
5.多溴联苯(PBB);
6.多溴二苯醚(PBDE);
7.国家规定的其他有害物质。
(六)电器电子产品环保使用期限,是指用户按照产品说明正常使用时,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不会发生外泄或突变,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对其人身、财产造成严重损害的期限。
第四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五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有利于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措施,落实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有关规定。
第六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环境保护、商务、海关、质检等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实施监督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负责牵头建立省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工作协调机制,负责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内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及问题。
第七条 国家鼓励、支持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广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等技术、装备。
第八条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对积极开发、研制严于本办法规定的电器电子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
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主管部门对在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工作以及相关活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可以给予表扬或奖励。
第二章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第九条 电器电子产品设计者在设计电器电子产品时,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无害或低害、易于降解、便于回收利用等方案。
第十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在生产电器电子产品时,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易回收处理、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技术和工艺,限制或者淘汰有害物质在产品中的使用。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不得将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电器电子产品出厂、销售。
第十一条 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应当符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法对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实施口岸验证和法定检验。海关验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并按规定办理通关手续。
第十二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制作、使用电器电子产品包装物时,不得违反强制性标准或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应当采用无害、易于降解和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遵守包装物使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第十三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投放市场的电器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害物质进行标注,标明有害物质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产品可否回收利用,以及不当利用或者处置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的信息等;由于产品体积、形状、表面材质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中注明。
第十四条 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应当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在其生产或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上标注环保使用期限;由于产品体积、形状、表面材质或功能的限制不能在产品上标注的,应当在产品说明中注明。
第十五条 电器电子产品的环保使用期限由电器电子产品的生产者或进口者自行确定。相关行业组织可根据技术发展水平,制定包含产品类目、确定方法、具体期限等内容的相关电器电子产品环保使用期限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鼓励相关行业组织将制定的电器电子产品环保使用期限的指导意见报送工业和信息化部。
第十六条 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不得销售违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
第十七条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采取目录管理的方式。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编制、调整、达标管理目录。
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限量要求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
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工作整体安排,向国家认证认可监督主管部门提出建立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的建议。国家认证认可监督主管部门依据职能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组织实施合格评定制度。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对合格评定结果建立相关采信机制。
第三章 罚则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商务、海关、质检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处罚:
(一)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的规定,所采用的材料、技术和工艺违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以及将不符合本办法要求的电器电子产品出厂、销售的;
(二)电器电子产品进口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违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
(三)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制作或使用的电器电子产品包装物违反包装物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
(四)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未标注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的名称、含量、所在部件及其产品可否回收利用,以及不当利用或者处置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等信息的;
(五)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者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未标注电器电子产品环保使用期限的;
(六)电器电子产品销售者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销售违反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的;
(七)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和进口者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自列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的实施之日起,生产、销售或进口有害物质含量超过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限量的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电器电子产品的。
第二十条 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纵容、包庇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的,或者帮助违反本办法规定的当事人逃避查处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xx年7月1日起施行。20xx年2月28日公布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原环保总局令第39号)同时废止。
《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解读如下:
问:《办法》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的?
答:20xx年2月,原信息产业部等7部门联合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等7部门令第39号,以下简称39号令)。39号令施行以来,有力推动了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器电子产业的发展,39号令的相关制度逐渐凸显出一定的局限性,亟需进行修订。一方面,适用范围亟需适当拓宽。其他国家有关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立法,一般涵盖电子信息产品和包括家用电器等在内的其他产品。我国是电器电子产品制造大国,39号令仅规范电子信息产品的污染控制,没有覆盖冰箱、洗衣机等大量的电器电子产品,不利于全面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同时,也导致部分企业使用两套标准组织生产,对出口国外的产品限制使用有害物质、对国内销售的产品却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我国电器电子产业发展的实际,借鉴其他国家的做法,需要拓宽《办法》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管理方式亟需完善。39号令对纳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产品都实施强制性认证。但不同产品污染控制管理的要求不同,且电器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周期短,有些产品的淘汰周期甚至只有两三个月,全面实行强制性认证将延迟产品上市时间,不利于产品创新和产业发展。因此,需要调整39号令的有关管理方式,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问:《办法》修订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20xx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启动了39号令的修订工作。在修订过程中,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组织研究机构深入研究了《办法》的适用范围、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合格评定等主要制度。二是书面征求了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意见,赴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电器电子行业有关企业进行了调研座谈。三是征求了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部门和有关行业协会的意见,与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质检总局等部门进行了协调。四是向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通报。五是通过“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和部门户网站两次向社会公开征求了意见。结合相关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对《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六是提请工业和信息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办法》。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20xx年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等8部门联合公布了《办法》。
问:《办法》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办法》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
(一)扩大规章的适用范围并相应修改规章名称。《办法》将调整对象由电子信息产品扩大为电器电子产品,并将规章名称修改为《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办法》对“电器电子产品”的含义作出了规定。
(二)扩大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范围。《办法》借鉴欧盟RoHS指令和其他国家的通行做法,增加了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将“铅”、“汞”、“镉”分别修改为“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镉及其化合物”,将“六价铬”修改为“六价铬化合物”。
(三)增加有关科技、财政政策支持的规定。《办法》规定:国家鼓励、支持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国际合作,积极推广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替代与减量化等技术、装备。
(四)完善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的管理方式。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采取目录管理的方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编制“达标管理目录”,不再编制“重点管理目录”。同时,建立合格评定制度,对纳入“达标管理目录”的电器电子产品按照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合格评定制度由认监委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建议并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实际情况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对合格评定结果建立相关采信机制。
问:下一步,围绕《办法》的实施还有哪些工作考虑?
篇2
一、本意见的适用范围
本意见适用于区机关各部门和各区有资产管理公司。
二、加大资产出租力度,提高资产收益
1、强化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为了提高区有资产管理效率,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激发各单位对区有资产管理的积极性,继续执行部分区有资产委托管理办法。
2、强化出租定价市场化,实现收益最大化。各区有资产管理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市场化定价机制,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制订和调整租赁基准价。对托管资产,城开公司要加强租赁合同的审核工作,把好合同签约关,确保区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区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要加强监督,做好租赁合同的备案工作。
3、加大闲置资产的招租力度,提高资产出租率。各区有资产管理单位要加大招商力度,压降闲置资产,提高资产出租率,在原区有资产收益分配办法不变的基础上,加大对资产收益基数超出部分的奖励力度。即超基数部分按80%的比例进行奖励。
三、加大招商引企力度,增强区级财力
1、增强发展意识。区机关各部门和区有资产管理公司要积极响应区委、区政府的号召,进一步增强发展意识和大局意识,把发展经济,增强部门财力成为各部门应尽的责任;要积极参与,拓展思路,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上下一致,全员参与招商引企的工作氛围。
2、积极招商引企。区机关各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职责;要积极开展各类招商活动,完善招商机制,采取全员招商和委托招商相结合的办法,提高招商效率;要利用部门优势,大力引进企业和税源;要建立内部激励机制,实行多引多得,调动招商积极性。
3、完善奖励政策。为了充分调动区机关各部门广开税源的积极性,区政府将在原部门税收奖励办法不变的基础上,加大对增收部分的奖励力度,即:超基数部分按50-60%的比例进行奖励;对无资源或无载体的部门,按引进税源实现的区级财力的60-80%进行奖励。
四、有关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摆上位置。区机关各部门和区有资产管理公司要统一思想,精心组织,要明确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明确有关部门专门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真正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篇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fix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obviously lag behi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in the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eans, generating a large number of idle fixed assets, which is not only waste of resources, but also affects the basic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view of the resulting problems of idle fixed asset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daily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e the use efficiency of fixed assets.
关键词: 高校;闲置;固定资产;管理
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dle;fixed asset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5-0051-03
0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学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提出“加强学校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出现经费紧张、资源短缺和资产闲置与浪费并存。因此高校的闲置固定资产如何盘活,如何得到充分的利用,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 固定资产在高校中闲置的原因
作为高校重要的经济资源,作为高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保障,固定资产已成为衡量一个单位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应认同和重视固定资产的规模大小与管理水平。固定资产的分类作为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提高闲置固定资产管理水平非常重要。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分类:
①根据资产归口不同可分为行政,教学,科研,图书四大类。
②根据高等教育管理可分为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仪器仪表,机电设备,电子设备,印刷机械,卫生医疗器械,文体设备,标本模型,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工具量具和器皿,家具,行政办公设备,被服装具,牲畜十六大类。
③根据财务管理可分为土地、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业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六大类。
④根据财务管理还可分为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仪器仪表及量具、电子产品及通信设备、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及其他十大类。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见表1),按照高校教育管理分类,该学校中以房屋及构筑物、土地及植物、电子设备、机电设备、图书所占金额居多,仪器仪表、家具其次。高校中电子设备、机电设备、仪器仪表、家具等均可以实现共享。电脑、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等电子设备,办公桌椅、文件柜等家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实现共享,再利用,既提高了资产的使用率,又节省了学校的资金。
但在实际使用中,学校资产部门由于受管理水平有限,未能全面了解全校的固定资产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对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低的设备也无法进行合理调剂,实现资源共享也就无法谈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人们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看法和认知。人们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经费,普遍认为主要还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就算是各单位个人自己争取到的科研经费,其性质同样也是属于公款,用公款购置的固定资产,往往不考虑其使用成本和效益。现在有许多教学、科研场所从自身利益出发,较多考虑使用的方便,另外不少人认为自己院系的经费放着也是放着,又不能挪作它用,用于购建设备,改善教师教学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导致了固定资产重复投资、使用效率较低、资金浪费等一系列问题。
②固定资产的购置上,追求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忽视对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高校固定资产购置计划往往带有人为因素,要么符合领导的意思,要么符合部门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购买时没有充分论证设备的使用效益或脱离了单位的实际,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现象。一方面事业经费紧张,另一方面却有许多闲置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造成了固定资产价值的贬值与使用价值的间接流失。
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政策的办事程序和统一的协调机制。到目前为止,国家尚未制定出一套适合事业单位的资产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各大高校也鲜少有推出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对于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验收、保管、使用等管理措施,在资产使用、报废处理等手续办理上不严,疏于管理,致使有账无物。该减少的不减,该增加的不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方面,国家对高校有一套复杂的审批程序,高校自身并没有多少自。造成高校仅是将其管理的固定资产作为履行职责,并不关心资产的使用效益。资产部门定期盘查制度不完备,盘查时各部门配合不力,造成盘查流于形式。一年两次盘查时,有的部门对于盘查较敷衍,未能对闲置的资产及时清理,有的闲置资产达到报废年限的也未能及时报废。在资产调拨方面,每年新增人员及人员变更后,资产随人走,未及时调拨,造成资产的闲置及统计不及时。没有固定资产移交的观念,未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人员退休、调动、保管人员更换时,交接手续不完善或者根本未办理相关手续,资产管理部门甚至对人事调动、部门变更的情况不能及时掌握。
④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学校设置了内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审计部门例行公事开展审计监督,由于成本或人力等原因不可能或没有必要在事中介入,往往在出现大的经济问题时才进行事后审计。且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缺乏制约。申请、审批、采购、验收、入账、领用、清查、盘点和报废等管理过程,由资产管理部门具体负责采购、调拨、处理、清查统计及管理监督;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维护和保管,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但具体操作中问题较多:资产管理部门给资产使用部门办理财产入库手续后,可能会出现同一单位或个人经手固定资产采购、付款、入库等多项步骤,故资产从采购到入库应由同一单位或个人负责,再由经办人交由资产管理员入库,资产归口部门审核,最后送至财务,整个过程应有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监督,进度管理。
2 提高闲置固定资产利用水平的途径
针对以上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并根据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①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科学有效的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及时登记和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库存情况,避免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合理组合和调配闲置的资产,促进闲置资产的再利用,避免浪费。这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②应逐步建立和完善资源共同建设和享用机制。资金投入较多的固定资产项目,须经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审批。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论证,严把投资关口,避免重复建设、闲置浪费现象的发生。各院系所固定资产购置预算也应严格把关,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同时学校应做好全校固定资产的整合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鼓励各院系所之间设备设施的相互租借使用。对单位长期闲置而不能有效利用和超过配置标准的固定资产,应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进行调剂。各部门需要申请购建新的固定资产时,首先应从存量资产中调剂解决,防止资产的重复购置。
③固定资产项目档案管理精细化,可以更加有利于查询固定资产购置时的情况,是建设单位有形资产的凭证。对于固定资产整个采购流程文件,应按年度、项目进行分类归档,整理,方便查询。比如软件,学校教务处有学生管理系统,如若学校继续教育部门也需购买学生管理系统,可统一管理,在教务处学生管理系统中设置相应模块,也就无须再重新购买学生管理系统。
④规范处置程序。为了解决处置无序、资产流失的问题,明确了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程序,闲置国有资产处置时,必须要履行报批手续、资产评估,出售出租信息实行网上和媒体公示、公开竞价等程序进行。并检查处置行为。对各单位已处置资产进行检查,对单位越权擅自对外处置的资产,未经批准及备案而擅自对外处置的一律视为无效处置。对单位负责人和经办人在资产处置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将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⑤搞好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闲置资产的动态管理,做好登记,明确责任人,建立健全资产租赁管理的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资产报废后,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产权注销和进行账务处理。增强资产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快推进资产考核制度的建立,把资产管理工作作为一项年度考核工作,而非部门秘书的兼职工作。
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对闲置固定资产进行盘活,运用以上措施提高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学校首先根据运用“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该系统中,包含了14个模块,分别为我的工作、基础管理、资产购置、资产变更、资产处置、资产账务、卡片管理、维修管理、绩效管理、资产查询、资产统计、统计报表、日志查询、产权管理。利用资产查询模块,对学校资产进行盘查,账实对比,盘点出闲置资产,在资产调拨模块中进行相应的调拨,每年进行的资产调拨大约有600余次。且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需更加快捷方便,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如调拨,更新前的资产系统中调拨程序完成下来,需要有6位人员进入系统操作,造成了调拨流程的中断或终止,导致有些资产实际上早就移交到别的部门,可以账面上仍然留在原部门。但更新后的资产系统中,对调拨程序设立了超级管理员的权限,由系统管理员及资产职能部门负责人2人即可完成校内调拨程序,即简化了操作步骤,又可以尽快达到账实相符。在资源共同建设、享用机制方面,严格把控采购关口,对各部门提交上的采购要求,进行分类或合并采购,并在各学院中积极调配可以共享的资产。在档案管理方面,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对每年采购项目按照年度和归口不同进行归档,每年整理出的采购档案约有100余项,整理出的年采购量,与年初预算量进行比对,在下一年度的采购预算中对重复采购的物品可删除,从根源上减少固定资产出现闲置。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按照江苏省教育厅的处置规定每年进行2次,在处置程序结束后,对学校可以自行处置的物品进行整理,有可回收利用的资产进行再利用,例如学校实训室电脑,主机已经无法满足教学要求,但显示器仍然可用,在处置程序结束后,即可以在采购时只采购电脑主机,也可以把此批可用的显示器调配给其他需要的部门使用。在资产管理制度方面,积极促进资产考核的实施,把闲置固定资产的整理和再利用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闲置资产盘活的效果从每年可利用闲置资产的金额可看出,金额越大,说明盘出来的闲置资产越多,利用率越高。可利用闲置资产主要包括日常可调拨的资产、处置报废的资产以及年度采购节约预算的资产。
从表2可以看出,2011年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运用“江苏省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后,资产的日常调拨记录在案,各部门可用于调拨的资产也可快速的查找和调剂。处置程序在2011年后进入常规化操作,1年2次的处置,也使得闲置的资产得以更新淘汰。年度预算控制,从根源上预防了闲置资产的产生。而在2011年之前,只有学校后勤部门运用人工对全校资产进行管理,无法快速查询各部门资产情况,以及各部门间资产变更也无法记录在案。因此,相较于2011年之前,闲置资产盘活效果至少翻了一番。
3 小结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作,庞大的资产仅仅依靠资产、财务部门进行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实施全员和全过程管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本文中提出的五点建议,科学的资产管理系统、资源共享机制、档案管理精细化从根源上防止了重复采购,避免了闲置的固定资产的产生,并有益于盘活闲置的固定资产,而处置程序的规范,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对闲置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和充分利用。因此盘活闲置固定资产,不断提高闲置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仅可以节约采购资金,防止资产流失,同时提高固定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利用的有效性,建立节约型校园。
参考文献:
[1]魏姗琳.基于财务预算视角的广东省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11.
[2]王崇保.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6(8).
[3]徐晓音.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教育财会,2006(5).
[4]王文魁,宋来,倪宝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开发研究[J].经营管理,2014.
[5]文惠.论高校固定资产清查[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5).
[6]吴荷芬.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以某综合性大学为例[D].扬州大学硕士论文,2009,12.
篇4
为进一步全面加强和规范学校国有资产管理,落实学校资产使用管理主体责任,根据《安徽省省属高等院校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皖教财〔2018〕12号)及《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国有资产管理历史遗留问题和长期挂账问题清查摸底工作的通知》(皖教秘财〔2021〕68号)要求,现就开展2021年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方案安排如下:
一、清查目标
进一步加强资产使用管理,以此次清查为契机,各单位应对资产占有、使用、管理情况进一步清理和清查,严格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全面检视和规范资产日常管理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资产管理制度,按照资产管理流程履行相关程序。
二、清查范围
本次资产清查对象范围: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经入账在库的各类固定资产。
三、工作安排
(一)清查准备阶段(2021年5月26日——2021年5月28日)
1.工作动员。年度资产清查结果是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之一,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召开资产管理员培训会,加大年度资产清查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好资产清查工作。
2.资产清查期间,系统将停办资产调拨、领用人调整等业务。已经发起该业务但未办结的,仍由原使用人组织清查,如继续办理,系统将退回作无效处理。
(二)单位自查阶段(2021年6月1日——2021年6月8日)
1. 教职工依托资产管理系统,对本人名下资产进行核实盘点,如实填写表1《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登记表》。(详见附件《资产清查操作指南(个人业务)》)
2. 单位资产管理员检查本单位教职工个人自查情况,复核本单位资产管理情况,汇总形成单位自查结果。(详见附件《资产清查操作指南(单位业务)》)
核实盘点的重点任务:
(1)检查资产实物是否存在,使用人、存放地点等信息是否落实或是否相符。
(2)检查资产是否处于闲置状态。已停用1年以上且不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清查结果选填“闲置”。
(3)检查资产标签是否完好、正确。标签张贴错误或标签缺失损坏的资产,清查结果选填“缺标签”。
3.清查结果反馈:各单位应于2021年6月10日提交清查结果,报送《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登记表》、《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盘盈资产登记表》、《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盘亏资产登记表》、《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闲置资产登记表》、《安徽工程大学2021年资产清查离退休、离校、离世人员资产登记表》。涉及闲置、盘亏资产(有账无物),需填写《安徽工程大学闲置资产情况说明表》、《安徽工程大学盘亏资产情况说明表》;对于盘盈资产,需提供合法来源证明及作价依据。
(三)学校核查阶段(2021年6月14日——2021年6月24日)
学校对各单位的自查情况进行抽查。
(四)总结汇报阶段(2021年6月25日——2021年6月30日)
国有资产管理处对本次资产清查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资产清查报告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
四、清查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学校各二级单位要加强资产清查工作领导,按照学校资产清查工作部署,单位行政主要负责同志为资产清查负责人,成立资产清查小组,配备清查人员(名单报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开展本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形成自查报告,如实反映本单位占有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状况。
(二)精心组织。各单位清查负责人要做好动员工作,组织学习相关文件,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小组要对本部门资产认真核对,切实做到全面、细致,确保账、物相符。
(三)严肃纪律。各单位资产清查报告应如实反应资产使用和管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不得瞒报虚报。对于清查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将按相关规定处理。
(四)其它要求。在清查过程中要认真阅读报表填写说明,填写各类报表,并特别注意核对资产信息,按要求补充完整资产信息。所有资产都必须明确使用人、资产管理人、存放地点。其中资产管理人员原则上为各二级单位资产管理员。
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
2020年5月21日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改革
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每年都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国有资产的总体规模和占有比重越来越大,在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也出现了重复购置、闲置浪费和流失严重等诸多问题,正如财政部李林池司长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举办的“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研讨会”上指出的“几年来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管理非常薄弱,流失几乎存在于各个环节”。本文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如何做到保值增值作以下浅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概念和范围
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是指由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国家调拨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是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必然要求,对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数量庞大,分布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在国有资产清查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不论是从宏观的制度建设,还是从细节上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尚有较多的问题。如资产管理监督不到位、责任不明确、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处置随意、流失严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其主要表现及原因有:
(一)产权不明,职责不清。由于历史原因,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新建规划、购置审批手续不规范、资料不齐全,无法办理产权证;划拨、调剂、捐赠手续不完备,没有按照实际情况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实物账,造成单位盘盈和盘亏,与实际发生不相符合,不能真实反映各单位资产实际的变动情况。
(二)会计核算不规范,内审监管缺位。由于财务审计人员的配备有限和业务素质不高,有些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核算不到位,出现了以下情况:一是不按《会计法》和财务制度规定设置各类账簿,只设总账,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更不登记固定资产卡片;二是固定资产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只有金额没有数量,反映不出资产的规格、数量情况,造成资产价值、数量不实;三是账卡不符,账物不符,缺乏规范管理;四是不能及时有效对资产进行盘点、核查和监管,财务内审和内部控制管理缺失;五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执行历史成本原则,不能即时反映国有资产的市场公允价值,不能适时确认国有资产的升值收益或贬值损失风险。
(三)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部分人员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模糊、意识淡薄。普遍听从行政命令,往往行政领导说了算,而不是根据制度办事,随意性很大,对私人挪用、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等问题,缺乏必要的经济手段加以约束。有的单位无章可循,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办法和监督管理措施;有的单位有章不循,对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对于资产购进和处置没有严格的审批,出入库不登记,领用不办手续,该入账的不入账,该销账的不销账。久而久之,都容易致使资产单位存量不实和资产流失。
(四)资产配置不当,闲置、浪费严重。在传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影响之下,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由财政拨款购建,资产的形成是免费的,拥有的资产越多,空闲的资产越多,其可供创收的机会越多,部门利益最大化最终引发和强化了使用单位的资产占有扩张欲望,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同时由于缺乏合理统一的配置标准及标准执行不严等问题,导致单位之间配置不均、超标准配置等问题,造成浪费。总之,一方面资产闲置浪费,另一方面不断购置资产,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建议
如何评价国有资产管理的成效,不是查看国有资产的多与少,也不是查看国有资产的形态和功能,关键要看在实际运用中如何充分发挥其使用价值,达到最大限度的保值和增值。下面着重从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主体(占有使用单位)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两个层面,探讨齐抓共管,整体联动,规范提高的建议。
(一)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改进管理方法,提升管理能力中确保单位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作为国有资产的直接使用的单位和部门,是国有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从内部管理的制度和方法不断强化和提升。
1、要增强监管意识,完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2、要改进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动态管理。
(二)国有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强化资产管理的绩效考核,确保在流转中国有资产公允价值得到保值和增值。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的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的参考依据,对资产实行绩效管理,建立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一要建章立制,强化绩效考核,做到五个加强。
一是应完善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依法确认国家对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法律行为。二是应完善国有资产的配置预算管理办法,加强国有资产的优化配置。从严加强新增国有资产购建的预算管理,明确具体配备的标准、档次和要求,加强部门单位之间闲置资产的流转,坚决控制资产配置的不均和失衡,杜绝重复购置和浪费。三是创新财务核算管理办法,加强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和确认规定,重点防范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四是加强绩效考核,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检查记录,强化绩效评价和考核,要突出打击“非转经”中不法行径,加强对随意浪费、损坏和流失的部门处罚力度。五是加紧国有资产流转方面的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使得闲置国有资产在调剂、转让、变更、处置方面有更完善的法律法规依据,为加速国有资产的流动,提高使用效率和综合利用价值提供有力法律保障。
二要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存量资产的统计和分析研究。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统一规范的国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各单位分类接入关联接口,建立整体集成数据管理库和管理系统,形成一个可以为国有资产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可以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存量资产数据的资源共享库。
三要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转载体。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流转机构,搭建独立的国有资产评估和交易平台,具体负责资产处置和闲置资产调剂。建立完善相关制度,确定合理的管理权限,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使用国有资产流转更透明化、规范化、流程化。
(三)增强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防范国有资产的变向和隐性流失。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管,容易暗箱操作,至使资产私人占用或随意处置,流失严重;同时滋生腐败,造成投资损失,国有资产收益、税费大量流失。为此加大外部监管,积极发动财务审计检查和媒体公众监督作用,才能使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更公开、更透明,并将在改革中进一步规范,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家已不断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综合管理,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难度大等特点,需要各相关行政事业单位积极协调和合作,真正将国有资产的管理落实到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孟春张春华中国经济时报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及其管理研究
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管理 思考
随着近年来我县经济的加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也快速增加。截止到目前,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仅固定资产就达到了46862万元。要管好如此规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必须建立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审批、日常管理监督、处置审核批复运行机制,靠制度来严格规范管理国有资产。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2006年财政部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我县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开始得到了重视和加强。
1、资产管理意识逐步增强。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施行,显著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国有资产的责任意识,一些资产管理人员不仅重视学习资产管理政策,还主动赢得单位领导对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2、单位资产家底基本摸清。2007年,根据财政部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制度、政策,我县各行政事业单位认真完成了资产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单位的“家底”, 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进行了增减核销,使单位固定资产做到账、卡、物一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了固定资产档案。
3、资产处置程序日趋规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事项,首先由单位负责人审核同意后上报单位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资产处置报告进行审核把关,并由主要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后,报国资办进行审批。对于资产报损、报废事项,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然后交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出售。
4、闲置资产得到较好利用。对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特别是闲置房产,积极进行资产整合,实行共享、共用,调剂给新建单位或房屋紧张单位使用,减少了新建投资,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防止了资产浪费。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确有了一定的重视和加强,但由于原来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不理顺,监管责任不明确,使得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没有得到非常有效的落实,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资产购置“入口”把关不够。目前国资管理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监管主要是产权登记、清产核资、资产处置审批等,基本局限于资产处置环节,而对单位资产的“入口”,也就是对各单位的资产购置把关不够,资产能否购置只在于单位是否有钱,原有资产管理的好与坏、实际占有使用资产的多少并不影响单位进行新的资产购置,致使各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认为把“钱”管好就行,多争取钱就可以多购置占有资产,对已有资产管理重视不够。
2、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和制约措施。国资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不能及时掌握单位资产的真正“底数”,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管;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任职、调离,只进行财务审计,不进行资产移交审计,客观上也导致其对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监管手段和制约措施的缺乏,致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和处置是否按符合规定,主要依靠单位的自我约束。目前也确有部分单位政策观念淡薄,视国有资产为“私有”资产,资产处置不履行必要的审批、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
3、财务与资产管理相脱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能做到资产管理与账务管理的有效衔接,单位资产存量不清、账实不符现象突出。有时已将资产处置了,账上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形成有账无物;或者有时通过各种途径取得的资产已经在用,而财务账上却没有记载,形成账外资产。
4、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一些单位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记录和定期盘点制度等等。
5、固定资产账务设置不规范一些单位只设固定资产总账,没有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不按资产分类记账,反映不出各类资产的规格、数量,管理不科学。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必须建设规范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置审批、日常管理监督、处置审核批复运行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加强宣传和建章立制。一方面大力宣传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规,进一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组织好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制定符合本县实际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有章可循。
2、把住资产“入口”,建立规范的资产配置审批程序。县国资办要与预算、控购办、采购办、集中支付中心等股室协调,形成一套规范的国有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的购置审批程序,未经国资办审批,采购办不予办理采购,支付中心不办理支付手续,坚决把住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入口”加强资产配置的源头管理。
3、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日常管理。一方面,要求各单位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切实解决职责不清,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问题,做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另一方面,加大检查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把好有资产使用、处置关,规范和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4、建立数据库,实现网络化管理。以省财政厅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建立县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资料数据库,与各基层单位联网,对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监管,及时掌握资产结构与分布状态,及时掌握资产购置、处置情况,延伸管理链条,实现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参考文献:
篇7
目前的相关制度法规对高校的资产管理目标设置较模糊,也没有建立有效的资产评价指标体系。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笼统设置了3个目标:一是维护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合理配置;三是实现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利用。高校资产不仅包括国有资产,还包括非国有资产,以上资产管理目标设置不全面,忽略了高校逐年增加的非国有资产的管理。而且,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目标缺乏与之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资产管理业务缺乏具体的考核依据,使得资产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具备可操作性。高校资产管理一再强调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但要求大都体现在文字条款之中,缺乏具体的考核指标,大部分高校对于校内的国有资产管理的考核是参照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考核指标进行,而对于非国有资产管理的考核则无统一标准,这显然不科学、不合理。
我国企业国有资产的监督体系由外部监督体系和内部监督体系构成;我国高校资产管理的监督体系同样包括了内部和外部监督体系。从实际情况看,外部监督不利,由各级政府组成的外部监督体系并未能起到监督作用,对高校国有资产的监管停留在走形式和走过场的层面;内部监督较混乱,由于缺乏法律依据,各部门各自为政,对资产的监督管理只关心数量,忽视质量和效率的监督管理。
良好的制度需要有效的执行,在高校资产管理的操作执行层面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影响更直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高校落实资产管理的过程中同样存在,而且这也是造成高校资产流失及浪费等问题的直接原因。在执行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尤其突出,同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样,“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在高校资产管理的执行中同样存在。在现有的规章制度下,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只注重制定政策,出台管理办法,并没有将这些政策和办法真正落到实处,致使制度本身的控制作用、监督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学校对资产的监管力度不够,资产管理粗放,责任人落实不到位,资产长期不清查,久而久之则账有物亡;资产变卖、报废不按国家规定程序进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高校资产配置重数量,轻质量和效益。在近几年高校急剧扩张的同时,带来了资产购置等项目投资规模的急剧扩大,导致项目投资重复、低效、浪费现象严重,资产配置极不科学。有的高校甚至不计后果从银行高额贷款盲目上项目,如超标、重复兴建豪华的体育训练中心、健身房、文娱活动中心、办公楼等,其目的并非实际需要而是“政绩”需要。这样的场馆在建成后每年的绝大多数时间又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极大的资产和资金浪费,而高校作为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并不承担资产的经济效益责任。
高校内部各个院系也存在资产的重置、闲置与浪费现象。由于高校缺乏对资产的统一规划与管理,没有建立完整有效且操作性强的投资效益评价体系,各部门的资源配置不能统筹兼顾,在片面强调硬件建设的理由下,导致学校各院系、部门之间相互攀比,不断要求增加仪器设备购置和教学实验用房的配置,无限制地扩大固定资产拥有量,而实际使用率不高,重复购置及浪费现象严重,对部分闲置资产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进行部门间的调剂。高校的资产管理一般不设统一的归口单位,通常是各自为政,账实分管,从表面上看各部门都在管理各自的资产,实际上没有一个部门统筹。如设备或教务部门管理教学仪器设备,总务部门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学校财务部门负责学校投入经费及资产的价值核算;资产的增减变动由相关部门统计后报送财务部门,再由财务部门根据统计数据对全校资产进行会计核算,财务部门管账但不直接管理实物资产,相关部门管理实物资产但账目不清,这种管理模式缺乏协调沟通机能,管账与管物相脱节,导致会计核算不实,账实不相符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资产信息的真实性难以保证,管理者也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学校资产状况,难以发现管理漏洞。在处置闲置资产和淘汰设备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法规规定的程序执行,由于资产管理监督不力,资产处置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如,处置资产未经评估或评估价过低,有的甚至随意报废尚有相当使用价值的设备,导致高校资产流失。高校的财务工作相比企业较简单,因而财会人员的技能与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但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的财务工作已变得相对复杂,现行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制度已经跟不上学校的发展和需求,财务部门对资产的管理只发挥了核算功能,监督和控制功能并没有发挥,这也是导致资产管理的诸多漏洞与弊端的主要原因。由于财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会计核算信息无法准确、如实反映现有资产价值。
如何管好、用好高校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实现资产的使用效率,关键在于制度层面的建设。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是高校资产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障;而在操作层面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落实资产管理的各项法规及制度。
制度层面建立科学完善的法规体系是高校资产管理有效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健全的高校资产管理法规体系是实现高校资产管理法制化的制度保障,能明确资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和方式,为高校资产的合理使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产的保全等提供法律依据。健全的法律体系应具体包括包括资产评估管理、资产产权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经营管理、资产投资与收益管理以及高校资产管理中的若干特殊问题等方面内容;为确保高校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使用的有效性等方面而建立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新的高校资产管理法规以及修订现行法规体系,以期形成科学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法规体系。高校资产管理急需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外部监管体系,包括严密的监管组织结构,现代化的监管手段以及适应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监管方式的机制。外部监管体系建立可借鉴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除了各级政府部门的监管,还应由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和资信评估鉴定机构等外部组织力量,评价和审查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遵守国家法律,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和专业技术要求的行为;针对目前高校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资产管理体制,应建立资产的统筹管理部门作为内部监管体系的监控主体,以校内全部资产为监控对象,确定资产的监控目标,明确资产管理的责任,采用科学合理的监控方式与管理措施,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同时,应根据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促使高校规范行为,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实现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资产流失。
高校资产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建立在将资产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在对资产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方面,高校资产应按用途分为经营用资产、非经营用资产等类别。不同用途的资产管理目标不同,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构成也不相同。经营用资产应该以“保值增值”为管理目标,评价指标可参照企业资产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而非经营用资产属于教学科研管理的用途,其管理目标应为资产的“保全保值”,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该围绕资产的使用效率进行。高校资产管理与其他工作一样,应纳入各单位年度常规业绩考核的内容,对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业绩进行评价。在完善资产管理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每年对各部门及相关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对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造成的非正常损失,应制定责任追究制度和赔偿制度,给予失职人员相应的惩罚;同时,对考核优秀的人员应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奖惩及时兑现,能充分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项管理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篇8
【关键词】 消防部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策
在消防部队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重要内容;是节约资源、转变保障力生成模式的有效途径。同时也对实施科学理财、创新财经管理办法的积极探索,对加强和改进消防部队资产管理,充分发挥预算调控作用,提高经费、资产综合保障效益,盘活存量、优化增量,促进部队战斗力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购置缺乏计划性,且管理不善
近年来,随着消防部队抢险救援任务的日益增多,地方政府提高了对消防工作的重视,加大了对消防器材装备经费的投入。经费大量投入和资产的快速增加,部队现有的资产管理思路和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后勤管理的需要。一是资产购置缺乏计划性。部分单位为应付上级检查、评比达标,未能依照本单位实际工作需要,为完成“硬件”目标任务购置资产,致使资产配置不尽合理,有些资产的购置没有从实际出发,花钱不少,作用不大,或资产购置脱离实际,带有应付性,缺乏前瞻性,重复购置现象普遍存在,资源共享率低,整体使用率差,造成极大资产浪费,资产设备闲置、半闲置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管理不善造成资产浪费流失。少数单位资产损坏后不及时进行维修,只知申请购置,致使资金重复投入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有的单位资产因管理不善而流入个人手中,长期被个人无偿占用;有的单位在个人工作变动时,物随人去,致使资产流失。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落实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内部监督检查机制不到位,极易造成资产购进无控制,报废无审批,调剂无报批,统计无数据。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账物分离或账实不符,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一是资产购置记账程序执行不严。一些单位在自购、上级配发、接受地方单位捐赠资产时,没有严格按照资产增加程序及时将资产进行核算登记;有的单位资产已报废、损坏丢失、变卖,实物资产早已不存在,但在资产账上该资产还挂在账上,未按资产处置程序予以核销,导致资产账与财务账不符。二是资产移交监管不规范。单位在岗位交流、人员调整、新旧资产设备更换时,不及时办理交接、调剂手续,导致资产已经调动或更换,而资产账目不及时变更现象出现。三是未严格遵循资产使用调配程序。单位或部门在调配资产时未严格按照资产管理规定执行审批程序,在资产调配时带有很大的自主性、随意性,调配后又未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导致实物与账面不符。
(三)受当前编制体制所限,部队资产管理工作尚未落实专门的机构和编配专职人员
目前,各单位几乎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一般由会计或其他人员兼职代管,随着岗位分工调整,人员变动频繁,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表面有人管,实际无人管。资产和清算移交工作未同时跟上,加之部分领导主观上对资产清查不够重视,往往只重视资金的运作和管理而忽视了资产的管理,导致人走后对资产的来路和去处不清楚,给资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题。由于没有专门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单位对资产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管理,不按照规定进行定期资产清查盘点,对资产的情况一无所知,导致有些资产长期闲置,重置造成浪费。有的单位虽不定期地进行清查资产,但都是流于形式,不能把原有资产的登记清点与新购置资产的登记验收工作有机衔接起来,造成常盘点、常不清,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前清后乱的状况。
(四)资产标准制定不够科学合理
由于资产标准制定情况复杂、单位差异较大,加之对资产管理工作调研不深入、论证不充分,单位资产标准不够科学合理,冗余资产没有按规定进行调剂、转让、报废,资产闲置、超标准资产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单位资产处置不经评估,低价处理,造成流失。资产整体管控体系尚未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评不完善,资产效益最大化没能充分发挥。
二、消防部队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对策
所谓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指消防部队为保障事业任务的完成,根据存量资产状况和财力可能,合理配置资产,统筹安排经费预算的管理办法。
(一)建立健全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资产预算管理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资产购置、调拨、处置、评估等各个环节,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提供制度保证;其次,对需购置的资产实行预算管理,凡未有预算、资金不落实、重复购置等的,一律不准购买,从预算上抓资产管理;再次,健全资产管理机构,责任到人,应设置专职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思想好,责任心强、懂业务的人员担任专职管理人员;最后,明确规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要在部队党委统一领导下,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协调,密切配合。
(二)制定资产编配标准
科学合理的资产编配标准是确定资产购置、调剂、转让和安排经费预算的基本依据,是全面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实现资产规范化管理的制度保证。按照“定量、定价、定限”的办法制定编配标准。“定量”,即在现有资产配置基础上,将电脑、打印机、碎纸机、办公桌椅、文件柜、沙发等基本办公设备确定为处室基本资产编配标准;对个人使用的电脑、电话机、办公桌椅等资产按人员实力编配;对饮水机等办公通用资产按处(科)室编配;对投影仪、复印机等大件设备,按单位统一编配;根据业务部门工作需求,编配数码摄像机、消防产品检测箱、现场勘查工具箱等专业设备。“定价”,即以现有资产的构建价格为依据,参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来确定资产价格标准。根据工作任务、性质特点不同,对不同部门配置的同类资产作出不同的价格标准限制。如对办公室和电子阅览室配置的电脑,以及一般部门和特殊部门配置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设备,规定不同的价格标准限制。“定限”, 即参照现有标准,对有明确使用年限或报废标准的,按标准报废;对没有明确使用年限或报废标准的,按资产不同性能、不同技术开发周期和不同使用特点合理确定最低使用年限。同时还要坚持标准与任务相统一、标准与编制相统一、标准与供应相统一。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数量与质量相结合。
(三)核实资产存量,规范资产处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
1.核实资产存量。资产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要对现有资产登记情况逐个进行核实,特别对登记不全、代管和产权不清的资产,核实和界定产权后进行补充登记,确保家底清。
2.规范资产处置。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资产处置申报手续,使用单位处置资产必须填制《资产处置申请表》,列出资产处置理由;二是规范资产鉴定评估,凡需处置的资产必须进行技术鉴定和价值评估,对土地、房屋建筑物等大项资产和专业技术含量高、部队自行组织不能准确评估其价值的资产,可聘请地方具有相应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未经评估的资产不得进行处置;三是规范资产处置审批,资产处置必须按规定权限履行报批手续,未经审批不得处置;四是规范处置收入管理,资产处置收入全部纳入财务部门集中管理。
3.盘活堪用资产。一是把通用资产“统”起来。对营具、训练器材等通用物资和摄像机、复印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指定专人实行集中保管,借时登记、用后回收。二是让闲置资产“转”起来。打破单位、部门“所有制”界限,对闲置资产统一调剂使用。三是使堪用资产“活”起来。单位要成立技术检修小组,负责对一些损坏程度不太严重,修理后尚能使用的资产进行维修、组装,修旧利废,使其物尽其用,既盘活“死物、废物”,又促进资源节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
(四)编制年度资产预算
编制年度资产预算是年度经费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关键环节。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要依据资产标准,全面考虑业务部门存量资产和任务需要,严格审核分项预算,既管钱又管物,坚持“五个不纳入”原则。即:已达到资产编配标准又要增加资产的不纳入;虽未达到编配标准但没有经费来源的不纳入;待报废资产但未批准前申请更换的不纳入;本单位内部资产可调剂使用的不纳入;不符合配置标准的不纳入。优化经费的投向投量,增强预算的宏观调控能力。
(五)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在消防部队是一个全新的理财管理模式,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牵扯问题多,触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势必遇到不少的矛盾和难题。因此要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切实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使资产管理人员掌握各项规定要求、编报表格的核对关系和填制方法,明确实施步骤、办法,理解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资产范围等等。同时,对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实行奖罚分明的原则。通过培训,造就一批懂业务、会管理、责任心强的资产管理人员,为全面做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9
烟草商业企业作为传统行业,其产业链包含了烟叶收购、烟叶加工、成品烟销售等环节。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负责销售的一环,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对政策调控也更加敏感。面对如今严峻的市场环境,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经营的实物载体和重要财务资源,也是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外部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检修维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保值增值率等,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这对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保障企业正常稳定经营。
二、当前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效率低下。固定资产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资产组成部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管理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资产价值不高,但是因规模较大,使得管理更具难度。首先,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较为淡薄,对固定资产仍处在只管使用、不注重管理的传统观念中。由于烟草商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其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管理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其忽视现有资产管理,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调配和有效使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其次,我国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较低。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较大,分布面较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全面清查所耗用时间较长,且由于固定资产的体积可能不大、容易挪动,难以实现周期性监察,致使毁损、丢失后难以发现,也难以进行责任人追查。第三,公司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虽已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对同一资产不同部门采取的标准不同(如有些设备由多个可单独使用且使用寿命不同的设备组成),这样容易造成实物价值与财务价值不一致,既影响财务经营指标核算的精确度,也造成了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等。除此之外,烟草商业企业还存在有些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被占用,难以提升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综合看来,我国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薄弱环节仍然存在。例如,某省级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为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大多数电子设备配备给员工单独使用,因此其毁损时毁损原因难以界定。
(二)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缺乏细分标准,配置合理度不足。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实物资产在企业内各部门间的配置按照完全统一标准配置,合理度偏低,难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实物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烟草商业企业中有负责业务拓展的部门,也有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工作任务、性质不同,对资产需求有所差异,完全按照统一标准配置资产,势必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其次,当前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新实物资产尤其是办公资产时,未对资产配置状况进行整体把握,导致原有固定资产被闲置,不利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例如,企业的计划、财务、信息等部门数据处理量大,对电脑配置要求较高;办公室等部门文件处理多,对打印、复印设备的要求更高。由于完全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未针对具体部门进行配置调整,造成资源浪费或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
(三)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资产时缺乏调查分析、资产利用率不高。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资产的购置必须遵守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烟草商业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也有资产购置审批流程,但在购置资产时缺乏深入调查分析,可能导致已有资产的闲置。首先,这主要表现在各部门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大多只需要提交书面材料,企业管理层很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这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对已申请报废且又达到了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资产的审批一般是例行手续,没有对资产实际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导致部分虽已达到报废年限但仍能使用的资产也被报废了,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科学依据。例如,某烟草商业企业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卷烟批发零售业务,该分支机构上报上级部门需要购置一批新的电子设备,上级部门未进行实地考察,仅根据书面报告便审核通过该次资产购置的申请。但是该分支机构的现有电子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举措
(一)增强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随着烟草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资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淡漠、管理效率不高,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树立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企业资产管理架构的搭建。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同时向使用人宣传固定资产使用知识,强化责任意识,共同提高资产管理理念。第三,促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核算部门的合作,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资产的各类基础信息,减少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提升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可调剂或可利用的存量闲置资产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使用,降低资产闲置率。综合以上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制定烟草商业企业资产配置的细分标准,提高配置合理度。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标准比较统一,虽然保持了各部门间资产配置的平衡,但是无法落实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应当逐步制定资产配置的细分标准,提高资产配置合理度。首先,烟草商业企业应针对各个部门工作性质、业务量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资产配置细分标准。对于超过规定标准的资产进行调整,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对于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部门及时购置资产,确保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可以进行横向调度,合理利用闲置优质资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全面优化统筹安排,多部门联合使用固定资产,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加强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资产时的监管力度、提高资产利用率。购置资产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进行资产精细化管理流程中最前置的一环,对于保障后续链条的完整性和后续使用、投资过程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必须要加强在购置资产时的监管力度,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首先,烟草商业企业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购置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申请部门的需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对达到使用期限仍能使用的资产要继续使用,对已无法正常使用或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按程序合理安排购置。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应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掌握固定资产详细情况,本着物尽其用原则,对闲置资产进行内部调剂,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对维修成本过高或已无法正常使用的废旧资产,要严格履行资产报废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此之外,烟草商业企业为投资而购置的资产应充分论证考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全面分析其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综上所述,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连接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烟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购置资产监督、制定资产配置细分标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等方式促进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烟草商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代明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篇10
论文摘要:通过对现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深入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再运用产权理论和委托理论,提出了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思路和新型框架,这对于加强高等学校资产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增加、办学规模扩大,高等学校拥有庞大的国有资产,同时高等学校国有资产也呈现多样化、巨大化、复杂化的特点。因此,面对新形势,正确分析高等学校在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机制,有效地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使其尽快适应新形势和高等学校建设的需要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高等学校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现行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对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实行的是“国家所有,政府各级有关部门共同管理,高等学校占有、使用”的管理框架,即高等学校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各级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共同管理,高等学校拥有资产占有权和使用权。随着社会与高等学校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1.1 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基本依靠国家的财政拨款,在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上,对国家投入的国有资产的地位、作用以及管理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对所属国有资产缺乏产权意识,对国有资产的使用缺乏系统严密而有效的监督机制,短期行为普遍突出。高等学校普遍存在重支出轻回收,重购置轻管理、轻保养的问题。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1.2 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不健全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和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缺乏或难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运行机制。原因是由于高等学校资产的来源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故资产的管理职能只能分别由财务、物资管理部门兼任,表面上看国有资产固然涉及到每个单位和每个教职工,但实际上对国家财物谁都负不了责任。因此,在高等学校内部并未形成,事实上也较难以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
1.3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资金来源实行的是财政拨款、计划划拨、部门和单位无偿占用的事业型机制。这种机制没有科学严格的经济核算,没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进行资产评估和变动,也就不可能通过自身运作创造的价值及时有效地投人运行。“重钱轻物,重用轻管”的思想普遍而明显,管理制度中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松散,校内单位间重复购置,随意处置资产现象相当普遍,资产入账手续不严,账外资产数量增加,资产报废、报损、外调、变价处理等审批手续不健全,资产管理缺乏有效审计监督。
1.4 国有资产浪费严重
高等学校资产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财政无偿拨款,一些高等学校不顾现实和可能,相互攀比,贪大求全,千方百计地多要经费。不少高等学校存在无计划购置、盲目购置、重复购置的现象,一些部门宁可让资产闲置,也不允许其他部门使用,出现了一方面资产闲置,另一方面还要重复购置,再加上日常管理维护不当,造成了大量资产的闲置和浪费。根据世界银行调查,我国部分高等学校教室、实验室的使用率仅为30%;另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统计,我国高等学校的仪器设备中有30%处于闲置状态。
1.5 经营性国有资产未实现保值增值
由于法律法规缺位,管理手段滞后,经营性资产仍沿袭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仍未根除。高校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未能实现保值增值,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1)高等学校在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运作过程中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产权转移手续。不进行资产价值评估,不确定投资方与受资方责、权、利关系,造成投资不明,产权关系不清,致使转为经营性的资产有人经营使用,却无人对国有资产经营者进行监督、约束和追索投资收益。(2)有的高等学校将国有资产无偿提供给所办经济实体使用。经营单位不但没有使用资产要承担保值、增值和上缴资产收益的概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承包者的更替,产权关系和经济关系日益模糊,大部分资产无法收回,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措施
2.1 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意识
强化国有资管理意识是改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要抛弃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树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市场经济意识,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要广泛宣传树立国有资产全民管理意识,对学校财产的管理,从校领导到广大教职工,要做到人人关心,人人有责。增强保护学校的国有资产权益的主动意识,自觉维护学校的国有资产的合法权益,树立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观念,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有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和前提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才会得以顺利进行。
2.2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完善的管理机构,这是改善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关键。为此,应当设立资产管理处,作为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的一级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全校资产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定、审批学校资产计划,制定资产管理内部规章制度及账卡的管理、效益评估;负责资产的调度、清产核资和报废工作及仪器设备的回收利用工作。资产管理处应下设采购与调剂管理科、实验室与设备管理科、房地产管理科、无形资产与图书资料管理科等机构齐全的管理科室。同时设置后勤产业处,分管校办产业、公司、后勤集团等经营性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代表学校同后勤集团商谈一系列的服务收费价格,对后勤集团的服务质量进行监督、考核、评价等。 转贴于
2.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只有建立一支思想好、责任心强、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当前高等学校发展的需要,提高国资管理水平。目前,高等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大部分来自后勤管理、教学仪器管理或财务管理部门,他们往往会停留在原有的工作思路上,后勤管理和教学仪器管理人员偏重固定资产的管理,固定资产仅仅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部分,这显然是不够的;而财务部门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倾向于流动资产的管理,这同样不能满足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鉴于此,需要加强对原有管理队伍的培训和岗前培训工作,严把管理干部选拔任用关,建立一支具有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和经验的专业性管理队伍,并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交流,使他们能够从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两方面对各类国有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2.4 建立国有资产资源共享制度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必须制定闲置资产调剂管理办法,对各单位长期闲置或使用率不高的固定资产和仪器设备,本着物尽其用原则,进行集中管理、合理调剂,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国家应加快发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和建立资产调剂机构,为闲置的国有资产流动重组和转让,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专业化服务平台。打破“学校所有,部门所有”的观念,促进高等学校国有资产跨地区、跨部门流动,对高等学校长期闲置和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报经政府国资管理部门批准后,主管部门或资产使用部门有权调剂使用或有偿转让,对于拒绝处理的,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对其缓拨或停拨有关经费等措施。
2.5 加强对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高等学校为了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将部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这给国有资产管理带来新的要求,即如何提高资产的经济效益,保证资产的安全增值,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是要严格论证、规范审批。高等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是一项严肃而慎重的事情,要进行充分的论证和可行性研究,在可能的收益和风险中决择。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要经过学校最高决策层集体研究决定,避免少数领导和少数人的决策失误,造成国有资产难以挽回的损失。二是要加强监管与考核。高等学校的非经营性资产一旦转为经营性资产,经营者很可能会为了自身的利益而背离学校的目标,即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学校应充分利用法律武器,发挥资产所有者权利,加强对投资企业的监督,下达考核任务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奖惩制度,以确保资产的投入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
总之,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随着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办学规模的扩大,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国有资产总量日益增大,加强和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对促进高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严延军.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228.[2]严章瑜,陈少晖.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的重建——基本原则与模式选择[J].国有资产管理,2004,(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