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担保业务操作流程

篇1

关键词:担保;三层结构;.NET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33-7945-03

担保是一个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这就决定了担保公司的经营上必须合理地归避风险。担保业务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信息不对称是产生风险主要原因,而客户也希望能得到最及时的服务。建立一个完备的担保业务管理系统,无疑是解决这两个问题最佳途径。该文以中小型担保机构建立自己的信息平台为目的,讲述了设计和开发担保业务管理信息系统(Guarante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MIS)的过程。GMIS系统根据担保行的业务流程,本着严谨和实用的原则,通过对担保业务的办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全程记录担保项目的受理、调查、审核、审批、签约、监管、还款、追偿、终结等详尽的业务信息。

1 担保业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担保公司旨在为企业与个人客户提供资金担保业务,并从中获得利润。担保业务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为了保证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的过程中获得较大的利润,必须设法归避风险。为此对于每笔担保业务,在履行前必须认真分析,在执行过程进行跟踪。

根据对本市担保公司的走访和调查,企业对担保管理系统有如下要求:

1)建设业务信息档案。

2)以业务为核心。

3)系统提供审核过程中的审批流程。

4)在审核过程中,业务员可了解其提交的业务的审核情况,但不能看到审查人员的具体意见。

5)提供企业内容管理与internet的网上申报。

6)系统应提供业务提醒机制。

根据担保公司的要求,为其主营业务建立相应的信息系统,以提高管理水平。其主要需求包括:

1)业务登记。

2)业务审核。

3)业务办理。

4)登记存档。

5)检查跟踪。

6)到期处理。

7)业务查询。

8)档案管理。

9)基础数据管理。

10)用户管理。

11)角色管理。

本系统参照担保公司担保业务的特点,遵循担保业务的工作流程,为其业务工作提供支持。当用户登录到担保业务管理系统后,针对用户的不同角色,系统将只会显示该用户有权操作的导航菜单,无权操作的菜单将不会显示链接。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架构

该文中的担保业务管理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系统。与大多数用技术开发基于B/S结构的应用程序一样,本系统的开发分为三层,即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

Web层就是用户所看到的程序界面,它向客户端浏览器提供对于应用程序访问的接口。业务逻辑层用于向基础业务对象提供一致的接口,并将客户端与基础业务的逻辑分离开来。数据访问层就是用于专门跟数据库进行交互的层,它具有执行从数据库获取数据或向数据库发送数据的功能。

采用三层架构的好处在于,从开发角度和应用角度来看,三层架构比二层架构或单层架构都有更大的优势。三层架构适合团队开发,每人可以有不同的分工,协同工作使效率倍增。开发二层或单层应用程序时,每个开发人员都应对系统有较深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开发三层应用程序时,则可以结合多方面的人才,只需少数人对系统全面了解即可,从一定程度降低了开发的难度。图2为三层架构模型。

2.2 系统模块划分

根据担保业务管理系统的实际操作需求,该文提出以下担保业务管理系统的模块结构,如图3所示。

用户群定义为业务员、审核员、财务人员、档案管理员和系统管理员。

功能模块定义如下:

1)用户登录管理模块:对用户的登录进行验证,生成树形功能菜单。

2)客户信息管理模块:管理个人客户、企业客户的信息,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

3)保前管理模块:对担保项目成功前的管理,包括受理、调查、审批和签约等。

4)保后管理模块:对担保项目成功后的管理,包括监管、还款和撤保等。

5)到期管理模块:对到期担保项目的管理,包括逾期项目的续保、追偿和终结等。

6)统计查询模块:提供对业务、财务等相关信息的查询。

7)档案管理模块:对常用文档模板、业务档案和合同进行管理。

8)基础数据维护模块:提供对基础数据的管理,包括业务受理模式、业务品种、担保费率调整等。

9)系统设置模块:提供对系统的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角色管理和数据备份等。

3 功能模块的实现

以保前管理为例,保前管理模块负责担保业务从申请到签约所有流程的进行处理,包括担保项目受理、调查、审批、签约等功能,下面就以项目受理为例说明保前管理如何实现。

用户以业务员的角色登录后,来到项目受理页面,用户将能浏览到最近未处理的担保申请。该页面的主要功能是利用强大的GridView控件来实现的。在该页面的实现中,首先要对GridView控件的属性进行设置,如表示自动分布的AllowPaging属性和分页大小 的PageSize属性。其次要对该控件显示的数据列进行设置,如添加了4个绑定列和一个模板列。最后必须编写该控件的绑定代码和事件代码,才能显示绑定的数据和执行编辑操作。用户点击“编辑”后,网页会跳转到另一个页面,对申请项目进行受理。

4 结束语

该文对担保行业进行了介绍,了解了关于担保的相关法律法规,总结出了目前担保行业所存在的问题。在对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有所了解后,制定出了研究和开发担保业务管理系统的方案,确定了该文将做的工作。同时以某担保企业为原型,介绍了担保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然后利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本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业务流程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得出具有指导意义的系统用例图、业务流程图和数据表。以部分模块为例,在系统实现部分对相关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对模块的实现进行了阐述。

参考文献:

[1] 马亚军.西方融资担保理论综述[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8(1):134-141.

[2] 单晓丽.项目融资动态担保模型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 2009.

[3] 付琦.基于B/S结构的信用担保管理信息系统[D].济南:山东大学图书馆, 2009.

[4] Uranium Intelligence Weekly group.The US Loan Program: More Than Just a Guarantee[J].Uranium Intelligence Weekly,2009,20(4):12-24.

篇2

1.1来自合作银行的风险

按照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如若小微企业违约,小微企业偿还一部分贷款,银行要求担保机构承担贷款其余部分的偿还责任,这将大大降低银行审核和监督贷款的积极性。因为即使项目失败,银行承担的损失也微乎其微,于是银行可能会放松审核要求或后续监督管理,这样将直接引致银行放贷人员的操作风险。由于银行在整个融资担保贷款过程中只承担极小责任或“零责任”,将酝酿某些银行员工的道德风险。贷款项目成功了,银行获利;失败了,银行也不遭受损失。这样就激发了谋取私利的动机。如若某些银行员工违背职业操守,与被担保的小微企业串谋或勾结,恶意放贷,这将给担保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1.2来自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

资金规模小和乘数效应会引发流动性风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担保公司对外担保额可以放大到自有资本的10倍。然而资金倍数的放大也就意味着风险的放大,另外,担保机构往往资金规模过小,难以抵抗流动性风险。通常担保公司会制定一套规范的业务流程,并对符合一定条件的客户才提供担保。但在现实中,一些担保机构没有建立审、保、偿分离制度,代偿制度,债务追偿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等;很多担保机构的制度流于形式,没有切实做到系统化和全面化,在实际操作中并未严格执行,容易引发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

1.3来自政府的风险

1.3.1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健全潜藏风险随着担保行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相应的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然而后者的速度却落后于前者,这使担保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法律风险。虽然我国在1995年10月就已颁布了《担保法》,然而其部分条款和相关规定过于宽泛笼统,无法适应多样化担保业务活动的需要。随着2010年银监局等七部委《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我国担保机构的准入和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然而不同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流程存在个体差异,操作标准参差不齐,离整个行业的规范化管理仍有很大差距。

1.3.2政府不当干预或政策不稳定导致政策风险由于体制因素影响,我国担保行业的区域性质和政府性质明显,各个地区对担保行业制定的政策差异较大,并且多较为分散,有些不恰当的干预,包括无视担保业务条件,挪用担保基金,进行“指令担保”等,这在长期内不利于担保市场的发展。担保机构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尤其是财政支持,因此,政策的不稳定将使担保机构面临巨大的风险。当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或在经济机构调整期间,政府势必会调整小微企业及担保机构的支持政策,增加或减少担保机构资金的投入,甚至放宽或加紧担保业务的审核条件等,这必然会影响担保机构资金的稳定性和经营的安全性,带来担保风险。

2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

2.1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当前,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实践已大大超前于国内立法的步伐。尽管政府颁布了《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但它们大多缺乏法律刚性约束,对许多具体事项没有提供实质性安排和考核标准,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亟需建立一套有效的法律法规体系,在市场准入、行为规范的监督和惩罚、法律责任和风险承担等方面,制定适用性和操作性都满足市场要求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体两翼四层”的信用担保体系。其中,“一体”指明担保体系主体为城市、省、国家三级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和中央预算拨款,强调“多元化资金、市场化操作、绩优者扶持”;“两翼”形象地描绘了为中小微企业服务的互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的辅助地位,以这两者为补充,完善担保体系建设;“四层”指的是国家、省(市)、城市、县(市)四级担保机构,基层担保机构直接服务于辖区内被担保企业,而省级及以上担保机构负责对下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服务,中央相关部门对整个行业实施监管。

2.2提高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自身风险管理能力完善融资担保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现代化经营管理。担保机构要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明晰“三会一层”的职责边界,需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确保经营决策的独立性。通过制定各种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实施科学、实用的业务操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等。恰当运用各种风险规避措施。包括:①保证担保资金的现金流,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对资产负债比率进行管理,提高风险防御能力;②限制资金放大倍数、担保金额及单笔业务担保比率。担保机构资金的放大倍数即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的比例,放大倍数的大小也决定了其代偿风险的高低。因此,担保资金放大倍数的确定在考虑效率的同时必须兼顾风险的控制;③采取反担保措施。为增强申保企业的责任心,担保公司应要求主要股东或企业法人提供个人财产抵(质)押,或提供信用保证,采取反担保措施,保障担保机构在事后实现追偿。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信用分级评估系统,对申保企业进行信用评价。针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特性,将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等因素列入参考指标,建立涵盖申保对象资信、经营、财务、管理、发展前景等各种信息的综合评价系统。

2.3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转移和分散机制要采取多种方式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根据我国国情,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出银行和担保机构各自应承担的风险比例,并形成成文规定;应加强贷款银行承担贷款责任的激励机制建设,强化其对申保企业的责任感;加强贷款银行和担保机构间的协作关系,将授信审查与信用担保审查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1)建立再担保制度,形成多层次的再担保机构。省级再担保机构解决省内各地(市)担保机构的再担保问题,而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再担保问题由全国性再担保机构解决。国家应对再担保机构的担保比例、担保费率等做出规定,制定出合理的再担保机构管理办法,对于再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可规定大于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并可随担保业的成长,逐步提高。(2)建立担保公司与保险公司间的合作机制,以转移和分散担保风险。目前,国际上成熟的担保机构都同保险公司进行了合作,运用大数法则原理来分散风险。(3)建立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投资机制。担保投资是融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的一种有机结合,是指担保机构在为有潜力的小微企业,尤其是有潜力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同时,附加以认股权(期权)或转换权形式的一种对担保企业的风险投资活动。

2.4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信用补偿机制建立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行业外部信用补偿机制,这种补偿机制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①建立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机制。对政府设立的担保机构,政府要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注入,并对担保机构部分业务承担有限赔偿责任,以恰当的风险代偿率对其进行风险补偿,以保障其代偿资金来源;②加强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制定科技担保风险补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补贴、小微企业融资保险财税补贴等措施,激励担保行业服务于科技型小微企业;③建立社会捐助、其他主体投资等多元化的外部资金补偿渠道,不断扩大担保资金规模。建立完善的风险补偿程序,规范风险补偿行为;建立惩罚机制,对恶意骗取风险补偿金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2.5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构监管体系(1)建立自律性融资担保行业协会。行业协会的作用主要在于:作为政府和行业、市场对接的桥梁,及时向政府反映行业的要求,对会员贯彻政府下达的相关法律政策并监督其落实情况。制定担保业的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实现自我约束,促进自律发展。促进同业的内部交流和信息共享,建立受保企业信用档案,实现互通有无,共同发展。(2)建立担保机构内部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内控报告、评价和纠错机制,实现对担保机构内部风险管理效果的及时检查和定期评价。担保机构内部的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人员应积极参加对各项业务经营状况的检查,对担保机构自身的收支状况、资产负债状况和各种风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对措施。(3)建立科技型小微企业担保机构的外部监管机制。各级政府应建立融资担保监督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制度、经营范围、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担保基金的保值状况、担保机构再担保情况、从业人员任职资格、风险准备金提取情况等进行监督管理,定期检查并对相应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报告、公示,以防范担保风险。监管部门应对担保机构的信息披露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督促担保机构定期向相关部门报送财务报表,保证信息的真实、及时和全面。

篇3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融资担保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6日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普遍困难的情况下,建立融资担保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概述

所谓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指经同级人民政府及政府指定部门审批核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专门机构与债权人(包括银行等金融机构)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或不能履行主合同约定债务时,担保机构承担约定的责任或履行债务的行为。它是一种将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保证结合在一起的中介服务活动,介于银行和企业之间,担保人对银行做出承诺,对企业提供担保,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

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作用体现在:(1)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保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2)监督企业生产经营,帮助提高企业资信等级;(3)分散银行贷款风险,调节社会资金配置。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从开始的建立到现在的发展已走过了十几年的里程,但目前仍然还处于起步和初级阶段,很多制度及配套措施均不完善,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部分融资担保机构规模小、担保能力偏弱。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户均注册资金虽然呈现出逐年提高的态势,但是从总体规模来看,都普遍较小,融资担保能力的偏弱还体现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风险管理水平不高,人力资源不足,办事效率低,甚至有的担保公司根本没有发挥担保作用。

(二)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时条件苛刻。担保机构都以公司形式存在,必须保证自己能够获取一定的利润才有从事担保业务的动力。担保机构的利润主要来自于企业交付的费用,一般企业要交纳贷款金额3%的担保手续费,还要扣除贷款金额10%作为保证金。许多中小企业无法同时承受银行贷款利息和担保公司费用的双重融资成本,只有望资兴叹。担保公司作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的一般保证人或连带保证人,为了避免自己代替中小企业陷入债务泥潭,要求担保融资的企业或者有可靠的资产作保障,或者企业本身资信良好。那些资信无法得到准确评估、缺乏担保资产的企业往往被拒担保门外。

(三)担保机构管理不到位,潜伏着经营风险。一是资本金不实,有些担保机构注册后就转移资本,形成虚假出资,根本就没有能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因此在开展业务时往往会弄虚作假;二是偏离主营业务,热衷于大项目和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项目或证券投资。本来融资担保机构的主营业务是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融资担保,但有些担保机构成立后,不以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为主,而是通过担保套取银行信贷资金,进行项目投资或证券投资;三是政府出资设立的担保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行政干预,不利于市场化经营和风险的控制。

(四)融资担保机构经营困难、开展业务少。目前,我国大部分融资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只是传统的贷款担保业务,不仅非融资性担保如工程履约担保、招投标担保等没有开展起来,就连风险较小的票据担保、出口信用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也没有做,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担保机构的生存空间;同时,担保机构运作效率不高,担保放大倍数为较低,担保机构普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

三、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政府、社会、企业都是经济的参与者,他们缺一不可;要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立得更加完善,则需要三者的相互配合。主要措施为:

(一)政府应加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

1、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主要措施是建立考评和预警机制。由政府部门对担保机构的信用评级和经营行为进行考核,定期考评结果及相关信息,这既能为银行与其合作提供参考,又促其不断提升自身担保信用能力,强化自律意识。另外,担保机构要不断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建立严谨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机制,规范日常运作行为,把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同时,要建立业务培训长效机制,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其风险防控意识,降低经营风险。

2、加大扶持力度,支持担保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切实掌握担保业发展的难点和障碍,在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给予扶持和引导;二是考虑到担保机构的社会效用和自身的风险特点,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实行免征营业税政策,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税前提取政策;三是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向担保机构公开,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支持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的信息查询,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

3、制定法律法规,为融资担保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以法律的形式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业的发展,比政策更具有连贯性,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也能为担保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法律支撑。目前,应结合我国融资担保业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尽快制定出台专门的保护支持和促进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为融资担保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在社会中,也应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制

1、由地方政府出资成立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专门为中小企业的小额、短期、积蓄贷款提供担保。当然,公司的资金在政府拨款之外,也可以让受惠者中小企业以出资方式入股,这样,不仅融资担保问题解决了,而且也将融资担保与中小企业自身捆绑在一起。

2、加强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担保机构的实力弱,拥有的自身品牌少,则会在与银行的博弈中居于被动地位。在担保机构的品牌建设中,担保机构不仅要有较高的资本金外,还需要良好的信用度和风险识别能力,重视自身的信用建设和风险控制以获得银行认可,从而使企业在与银行的交涉中拥有决策权。因此,应建立良好的担保体系,进一步优化担保机构,从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担保品种与方式,扩大担保业的外延空间。一是继续做好贷款担保外,还要适时开展票据担保、出口信用担保、应收账款回收担保等融资性担保业务;二是积极拓展工程担保,诉讼保全担保,证券、期货保证金担保,售后服务担保等非银行融资担保业务,开辟中间业务,增加服务空间。

(三)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发展。中小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融资担保,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内功训练,提高企业自身的实力,尽快将企业经营管理的综合水平提升上去,将企业的拳头产品创造出来,将企业的市场开拓出去,将自身的综合实力提升上去,这是获得融资担保机构支持的最佳途径。在企业发展的同时,自身讲究信用更加重要。诚信乃立业之本,信则立,不信则废。要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让融资担保机构感觉将资金投放在这里是放心的,是有保障的。同时,中小企业也要不断解放思想,开阔视野,甚至大胆采取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等,只要有益于企业发展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尝试。

主要参考文献:

[1]董裕平.小企业融资担保服务的商业发展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09.5.

篇4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经验借鉴

中图分类号:F83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6)07-0006-04

一、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国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特点

1、政府出资并提供优惠政策。首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由政府全额拨款。如美国为小企业提供的担保资金是由联邦政府直接出资,国会批准由预算拨入美国小企业局(SBA);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由中央政府全资拥有;加拿大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资金是由联邦政府直接拨款。二是以政府出资为主,金融机构及其他机构共同资助。如日本信用保证协会的担保资金由地方政府投入、金融机构捐助、地方政府和信用保险公库低息融资等构成;我国台湾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中,地方政府出资约占80%,其它由金融机构捐助。其次,政府为信用担保体系提供优惠政策。美国、加拿大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净损失均由政府财政补贴;奥地利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担保损失也由政府财政支付,同时政府给予信用担保机构免税的优惠政策。三是政府部门不直接操作担保业务。如加拿大政府只设有管理机构,授权商业银行按政府制定的标准和原则进行操作,政府只负责检查商业银行在办理政府担保贷款时是否遵照了政府制定的标准。而日本和台湾则由政府设立专门的担保机构,如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具体操作担保业务,政府管理部门对担保机构进行监控。四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分为两种形式即一级担保体系,如美国和台湾实行的是一级担保;另一个是分层次担保体系,如日本设立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信用保证协会两级担保,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由日本中央政府全资拥有,对信用保证协会的保证予以再担保。

2、高度重视担保风险的防范、控制和化解。一是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实行分级负责制,对协会内部的各级管理人员规定了相应的审批决策权限,实行严格的审、保、偿分离制度;担保前进行严格的信用调查与担保审查,并加强放款后担保期内的项目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外部风险补偿机制。日本实行担保损失补偿金补助制度,当信用保证协会出现担保损失(保险公库的保险不能填补的部分)时,由地方政府向信用保证协会支付损失补偿金;设定低保费率的制度保证,地方政府向信用保证协会支付保证费补贴。奥地利财政担保公司和小企业担保银行的代偿金额都由政府补偿。三是建立内部风险补偿机制。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设立收支差额变动储备金。该储备金是在经营稳定时期预先设立的,协会将盈利部分按照一定比例提取储备金,以备将来出现风险时使用,以此来保证对外信用。我国台湾地区的信用担保机构通过日常提取足够的风险准备金用来弥补代偿损失。四是建立风险转移机制。主要通过反担保或再担保措施转移和分担风险。如日本的信用保证保险制度,就是由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对信用保证协会进行保证保险(再担保)。当信用保证协会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保证时,信用保证协会自动向中小企业缴纳相当于保证费收入40%的保险费,当担保的债务发生代偿时,由保险公库向保证协会支付代偿额70%的保险金,代偿后如果债权最终能够追回,协会再将保险金归还给保险公库。

3、重视处理好与银行的关系。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分担担保风险。如美国小企业局制定的贷款担保计划,这一计划是小企业局为即将开业和现有的小企业提供各种长短期贷款担保的总称,那些不能通过正常贷款渠道以正常信贷条件获得银行贷款的小企业,通过参加小企业局的贷款担保计划,从与小企业局有合作关系的商业银行获得担保贷款,主要用于购买不动产、机器、设备和投资品,也可以用于流动资金需要,但不能用于投机。担保贷款的最高额度为75万美元,10万及其以下的贷款担保率为80%,超过10万美元的贷款担保率为75%,但是对于出口流动资金计划下的贷款担保率可以达到90%。贷款额在5万美元以上,利率一般不能超过由《华尔街杂志》公布的基本贷款利率2.75个百分点。流动资金的最长贷款期限为10年,固定资产的最长贷款期限为25年。在贷款担保计划之下,具体又可分为手续简化贷款项目、快捷贷款项目、出口流动资金项目、短期资本贷款项目等若干种贷款项目。由于小企业局提供了75%―80%的担保,为银行贷款提供了贷款安全保证。银行还可以利用资产证券化手段,以小企业局担保的小企业贷款组合作为抵押,通过在债券市场上出售债券加快资金回收,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银行向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同时,通常还可以提供信用卡、转帐等其它服务,从而有利于银行其它业务的扩展。当借款企业发生经营困难时,小企业局又会和银行合作,通过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注入流动资金、允许推迟还贷等措施,共同帮助小企业度过难关。

4、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比较完备的法律环境。美国早在1953年就由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加拿大依据《中小企业融资法案》构建了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日本的《信用保证协会法》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明确了信用保证协会和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的职能、作用以及担保的规则等。二是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拥有运行有效的征信和信用评估体系,在制约信用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为开展信用担保提供了支持和保证。三是健全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一些国家和地区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建立了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服务体系提供的咨询、培训、信息等方面的服务,有效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美国小企业局以融资担保为中心,建立了小企业发展中心、退休经理志愿者服务团、企业信息中心等多种服务中心或信息中心,对小企业家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向他们提供市场信息,帮助小企业家们开创事业和站稳脚跟。台湾建立了涵盖财务融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研究发展、资讯管理、工业安全、污染防止、市场营销、互助合作、品质提升等十个层面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上的问题。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行的通行做法

1、担保资金预算:一般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编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预算。担保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额最多的是美国,每年2亿美元。

2、担保放大倍数:担保资金(或承诺保证)的放大倍数一般在10倍左右。担保放大倍数最高的是日本,放大倍数为60倍,其次是美国,放大倍数为50倍。

3、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承担责任比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金额大部分为贷款额的70%左右,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如法国是50%、日本是50―80%、德国是50―80%、美国是80%、加拿大是85%。

4、担保贷款期限: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对中小企业的长期贷款提供担保,担保期限一般都在2年以上,美国提供担保最长的期限达17年。

5、担保收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担保收费标准不尽相同,美国的收费额为担保金额的4%左右、加拿大是3%,法国是0.6%、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是0.5%左右。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国的中小企业担保业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业务规模和规范程度都比较低。天津市第一家担保机构成立于1999年,到2005年上半年发展到90家。共筹集担保资金 45.09亿元,累计担保额175.26亿元,现有担保余额98.88亿元。担保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担保资金构成多元化。在45.09亿元担保资金总额中,政府直接出资3亿元,占担保资金总额的6.7%;企业出资32.14亿元,占71.3%;个人出资9.57亿元,占21.2%;其它来源0.38亿元,占0.8%。二是担保业务种类多样化。天津市信用担保机构办理的业务包括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履约担保、小额综合消费贷款担保、汽车消费担保、房产按揭担保、下岗职工再就业担保、法院执行担保等多种担保业务。三是在支持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05年6月末,已累计为全市4000多户中小企业和个人的175.26亿元标的提供了担保。其中担保企业流动资金贷款144.12亿元,企业结算业务担保2.68亿元,企业履约担保、诉讼担保8.97亿元,个贷担保12.96亿元,其它担保6.53亿元。担保服务的主要对象是中小企业。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从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看,天津市担保机构中注册资本金最高的为3亿元,最低的1000万元,平均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下的55家,占61.1%;5000万元―1亿元的25家,占27.8%;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10家,占11.1%。从担保余额看,到2005年6月末,天津市90家担保机构中,担保余额超过10亿元的有1家,占1.1%;5亿元―10亿元约有3家,占3.3%;1亿元―5亿元的有14家,占15.6%;1000万元―1亿元的担保机构有24家,占26.7%;担保余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占53.3%。

2、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能力不强,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一是担保机构业务操作程序不规范,不能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虽然担保机构基本上都制定了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但对一些关键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执行不力。如有的担保机构在要求被担保客户提供反担保时,没有履行必要的法律程序,缺乏必要的法律约束;有些反担保不具备可执行性,出现风险无法落实到位。二是缺乏风险分散机制。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省级信用担保机构探索性地开展了一些风险分担业务,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形成。三是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由于我国担保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担保机构规模小,盈利水平不高,没有能力按规定提取相应的风险准备金,自身内部风险补偿能力很弱。另外,国家关于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代偿追索等涉及担保金补偿机制的有关政策尚未出台,尚未形成对担保机构的外部补偿机制。目前,天津市财政只对其自己出资成立的天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管理中心每年补充2000万元资本金,对其他政策性担保机构只是在筹建之初一次性注入资本金,没有后续补充。

3、尚末建立与银行合作的风险分担机制。目前,天津市只有一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时,按照担保机构承担80%、银行承担20%的比例共同分担风险,其它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时,均要承担全部风险。

4、担保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一是信用担保业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目前,我国涉及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主要有《公司法》、《担保法》、《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部门规章。《公司法》未对担保机构作出专门规定,《担保法》也仅规范了担保行为,而针对专业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与退出、业务范围与种类、人员从业资格、财务及内控制度、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等问题尚无明确规定。二是中小企业信用不足制约了担保行业发展。在中小企业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会计制度不规范、诚信意识不强,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等现象。

5、缺乏专业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目前,天津市主要担保机构从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仅占7.8%,具有本科学历的占32.3%,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从业人员约占40%。从业务人员专业构成看,一部分人员具有财务专业背景,一部分人员具有银行信贷业务背景,特别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大部分仅具有银行从业经验。

三、建立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

考虑财政能力的制约和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改革方向,发展担保业应采取以政府资金带动,以企业投资、民间个人投资、社会捐赠等为补充,积极发展多种形式担保机构。一是发展政策性担保机构,作为政府间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作为国家政策的传导机制,按照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的要求开展担保和再担保业务,有选择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政府担保基金、再担保准备金等。分别由国家、省、地市级政府出资,建立三个层次的政策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国家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地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以辖区互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再担保服务对象并直接从事政策性担保业务。要坚持“政策化资金、法人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基本运作原则。二是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商业性担保机构由企业和个人出资组建,市场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多元化开展业务经营。在开展担保业务的同时兼营投资等其它业务,通过增加相关投资和服务业务的所得作为担保业务的补偿准备。三是发展互担保机构,由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专业化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等地的中小企业出资入股组建,主要以会员企业为服务对象。

(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完善法律法规。由国家发改委依据《中小企业促进法》,尽快制定并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财务和内控制度、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和责任分担、维权和自律、监督和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使信用担保机构的运作有法可依,做到规范有序发展。

2、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管理系统,加大失信惩戒的力度,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状况,提升中小企业整体素质。

3、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政策优惠。参考国际经验,对担保机构实行以下优惠政策。一是可以对政策性担保机构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减免的税收全部用于增补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对互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中按规定提取的担保风险准备金和上缴再担保的保证金部分实行免税;二是建立政府补偿机制,各级政府按照担保总额的一定比例设立担保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用于对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按一定比例进行资金补偿,提高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

4、建立健全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制度。由监管机构组织对担保机构进行定期评级,向社会公布其资信等级。对风险较大、资信等级较低的担保机构,要加强检查、督促整改。必要时,可采取暂停其开展新的担保业务,直至市场退出等处置措施。

5、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制定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规划,提高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培育和引导各类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培训、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加快中小企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与银行的风险共担机制

一是按照国际惯例,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由信用担保机构对其中的70%―80%提供担保,银行分担20%―30%的风险,做到利益共享、风险公担。二是加强银行和担保机构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在双方独立审核的前提下,实现银行授信审查与担保机构担保审查相互印证,有机结合。

(四)推动行业龙头的建设和发展,树立优质担保品牌,整合担保业

鉴于我国目前担保业两极分化的问题,有很大一部分担保机构由于资本金规模小,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不利于完善制度、降低成本和控制风险,业务规模小的担保机构将难以生存。因此,应支持大型担保机构运用已有的担保业务管理经验,加强品牌建设。监管部门应采用多种形式支持大型担保公司进行扩张,如采取特许经营、特许管理技术、特许品牌使用等方式,加速对现有小型担保机构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大型担保机构的优势,提升整个担保业的水平。

课题组组长:朱志强

篇5

关键词: 信用担保业;中小企业;风险;机制;江苏省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4-0069-02

近年来,随着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江苏信用担保业发展迅速,但由于行业发展尚处于初期,管理粗放,风险分担、代偿能力普遍较弱。规范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增强风险防范和担保能力,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江苏省信用担保行业发展状况

江苏是全国中小企业集中的省份,但由于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财产抵押物不多、银行放贷管理成本较高,从银行间接融资困难。以2008年为例,年末全省中小企业注册资金超过1.3万亿元,若以1∶1.2配套,约需流动资金1.5万亿元,而全省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仅1.13万亿元,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信用担保是以信誉和资产为基础,为客户向金融机构融资提供保证服务的中介。为解决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增强担保机构的信用意识和担保保障能力,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2009年人行南京分行和江苏省中小企业局聘请5家信用评级机构,按照中国金融行业《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规定的担保机构信用等级设置标准,对申请信用评估的316家担保机构进行了评审,信用等级介于AA+至BB-之间,其中A级144个,占比45.57%,整体信用水平得到提高。机构基本资料(见下表)。

2008年,全省参与统计的137个机构为12 693户企业提供了287.22亿元的担保,放大倍数为4;发生代偿8 732万元,代偿损失额1 725万元,代偿额占担保额0.30%,代偿损失率0.06%。受金融危机冲击,代偿率和代偿损失率均比往年有较大幅度增加,行业盈利水平较低、持续发展能力不足。2009年随着中国经济回暖,担保机构的盈利能力和担保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当年参与评级的316机构注册资本达到8 209万元,比上年137家机构平均资本增长55.65%。从区域分布看,316家担保机构,苏南占近一半;从平均注册资本看,苏南9 774万元,分别超过苏中、苏北48.45%、81.50%;从144家A级机构分布看,苏南86家,占近六成,均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全省担保体系渐趋完善。2009年12月,江苏省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一家省级再担保公司。首期注册资本为30亿元,其中省政府注资16亿元,社会募集14亿元;计划二三年内,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50亿元。2009年已先期在全省实施了“百亿元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项目”,与19家承办贷款银行、107个县(市、区)的136家担保机构签订了再担保合作协议,累计完成中小企业担保贷款近70亿元,帮助近2 000家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需求。

二、江苏担保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银保合作不畅,担保资本闲置

当前,江苏省担保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担保能力不足,而是担保资本闲置、放空。2008年担保放大倍数仅4倍,远低于政策允许的5~10倍。由于多数担保机构规模较小,银行合作意愿不高;即使协作也不愿分担风险。风险联动机制的缺失,制约了担保机构的担保积极性。从担保业务和担保期限看,国外担保包括创业贷款、票据贴现、设备贷款和技术改造贷款等,且以长期贷款担保为主,期限多在两年以上。而江苏担保品种多限于流动资金,很少有设备、技术改造之类的长期贷款担保;期限上一般三个月至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

2.缺乏资金补偿和风险控制机制

担保行业销售的是信用、经营的是风险、承担的是责任。但由于中国担保业进入门槛较低,近年来机构数量增长较快,监管出现滞后,个别担保机构盲目追求业务扩张,不提或少提准备金不足,加大了自身和银行的风险?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多数是在筹建之初一次性注入资金,缺乏后续的补偿和资本扩充。民营商业担保机构后需资金难以满足业务量增加需要,仅靠有限的保费和利息收入难以实现扩张和持续发展。担保业一般是“3倍保本,5倍盈利”。据2008年泰州、南通银监分局的调查,两市担保放大倍数仅2.7倍和3.2倍,毛收益率只略高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行业抗风险的能力较弱。

3.缺乏风险控制手段和从业人员

担保作为准金融业务,需要一定水准的专业队伍。但由于中国没有从业资格准入制度,近年来,担保机构又增加迅速,造成人才严重短缺。有些机构由于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和识别?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已出现因代偿过多,无法履行保证责任,进入清算破产程序等严重后果。

三、促进担保业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

1.加强政府扶持力度,优化担保业发展环境

坚持“政府扶植,市场运作,规范管理,加快发展”的行业发展原则,根据国务院和税务总局有关文件精神,参照纳入全国试点范围的非营利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减免税办法,对担保机构的营业税、所得税及地方相关税费等,一段时间内先征后由地方财政足额弥补,为担保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2.扩大资本规模,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业遵循的是大数定律,资本金是衡量担保机构能力的重要标志。各级政府应逐年按比例拨补资金,用于有关担保公司的增资扩股和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或对担保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好、运行管理规范的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保证风险补偿基金相对稳定。政策性担保机构可通过建立财政资金补偿机制或吸收银行和社会资金的办法,扩大基金规模;商业性担保机构还可以通过私募和上市来募集资本金。

3.健全再担保基金制度,在业务创新中防范和化解风险

各地级市可根据本地区担保机构的运作方式、担保机构的资信情况,建立不同形式的再担保机制,依靠再担保体系来分散和规避企业风险,降低单笔担保损失的实际代偿率,使担保机构置身于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信用安全保障网中。担保公司也可采用采取反担保形式,要求申请企业提供票据、原材料、产成品、法人代表个人资产反抵押;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为防止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

4.加强担保业监管体系建设

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维持其持续发展需要把控制风险作为首要任务。一是改变谁出资谁监管的方式,人民银行应从维护金融稳定,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高度出发,加强对担保公司的业务指导、工作协调和有效监管,促其规范经营,健康发展;二是规定业务范围。对担保企业的条件,以及担保品种、担保期限等作出明确规定,规范信用担保资金的管理,对担保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监管。三是各协作银行要将担保公司的担保情况如实录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以便进行风险动态跟踪,强化对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

5.强化行业自律,加快队伍建设

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要发展成为行业标准、管理模式、业务发展模式的制定机构,承担起日常协调、信息咨询、对外交流和人才培训等工作,维护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担保机构要规范操作流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控制度,按期计提风险补偿和坏账准备金,通过强化管理,建立机制,树立诚信,提升担保公司自身管理水平。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加强担保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担保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

6.主动沟通协调,做好银保合作

担保机构应主动与银行沟通协调,相互支持,让闲置、放空的担保资金运转起来,把担保放大倍数提高到财政部规定标准的中位数即5倍以上。担保机构可发挥贴近中小企业、熟悉中小企业的有利条件,帮助商业银行了解客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商业银行可运用掌握企业资金流动信息的优势,加强贷款使用情况的跟踪监督管理,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贷、还运行机制,尽可能放大担保资金的使用规模,提高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河北中小企业 信用担保 体系建设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现状

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1999年底开始起步。省中小企业局2004年颁布了《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组建了由省中小企业局、财政厅、工商局、金融办等部门组成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担保机构的运营实施宏观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截止到2005年9月,全省担保机构达到195家,其中省级3家,设区市本级担保机构18家,县(市、区)建立担保机构174家,担保资金过亿元的3家,超过5000万元的7家;担保资本金总额达28.87亿元。全省有82家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累计完成担保额33.41亿元,被担保企业新增就业人员33323人,增加销售收入42.45亿元,增加税收3.22亿元。2005年4月,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协会在石家庄成立,此举为河北省境内众多担保机构、中介机构、合作银行、中小企业及相关个人搭建起了中小企业融资合作平台,促进了中小企业发展和信用建设,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2005年12月,河北省第一家合资担保公司――河北中科智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在石家庄正式签约,这将对河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河北省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研究论证《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资信评级办法》、《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范运作的指导意见》、《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律公约》;讨论了《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整体和单体规模均较小 目前全国最大的担保机构担保资本金已达11亿元,从业人员200多人;业务量超过一个亿的担保机构已近百家,业务量最大的已达50亿。一般来讲,担保资金省级机构最佳规模3―5亿元,市级机构最佳规模不低于1亿元,县级机构最佳规模不低于5000万元。而河北省2004年担保资金达到23.9亿元,但许多县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在50万至300万之间,全省省、市、县三级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平均不到1500万元。许多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保规模较小,很难得到银行的信任。2005年,全省担保资本金达到34.6亿元,相对于全省数百万个中小企业庞大的流动资金需求不过是杯水车薪。每户担保资金平均不到1700万元,而全国户均注册资金已达3003万元,广东省2005年为8000多万元j

(二)信用担保专业人才短缺,担保业务开展不足 担保品种的设计和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需要依靠专业技术、专家队伍和经验来实现。由于过去专业担保机构少,近两年我省各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扩张迅速,造成懂金融、法律、经济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担保人才短缺。专业人才短缺导致担保机构自身素质较低,在业务发展中无法保证其良好的运转,目前多数担保机构还没有开展业务。据统计,2004年只有43家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占26%。2005年只有82家担保机构开展了业务,占42%。大量资金闲置,未能发挥应有效益。一些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由政府官员从事担保业务,由于这些人员不熟悉担保业务,缺乏风险意识和识别、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已出现因代偿过多无法履行保证责任,进入清算破产程序等严重后果。

(三)政府担保机构居支配地位,影响信用担保体系功能的发挥 2004年全省担保资金中国有资本仅占34.5%,国有独资、参股担保机构占到了全省担保机构总数的73%,发挥了国有资本的引导和示范带动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量多面广,贷款需求具有明显的个性化,新陈代谢速度较快,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尽管中小企业担保管理办法中都提出要减少行政干预,实行公司化运作,但仍有一些地方政府进行行政干预,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领导定项目的现象,这必然会降低该体系的效率水平。据调查,2004年和2005年,河北担保资金放大倍数分别为0.8和1.2倍,远未达到当初提出的“全省担保资金达到或超过40亿元,按放大5倍开展担保业务,形成200亿元以上的担保能力”的目标,与国际上普通放大标准差距更大。

(四)与发达省、市相比发展缓慢广东2003年全省担保机构总共才18家,低于全国水平。但到了2005年全省担保机构高速发展至112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90多亿元,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倍多;累计担保金额429.1亿元,放大倍数为4.76,受惠企业39488户;2005年江苏省已有各类担保机构260家以上,担保本金57亿元以上,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多层次,国有、民营、外资的多元化的行业体系架构。近年来,已累计为2.7万多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总额420亿元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受担保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06亿元。2005年,浙江省已有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225家,平均放大倍数为4.16,风险补偿率为3%0。大连市担保业从2002年的两三家公司、注册资金几千万,发展到2005年44个担保机构,总注册资本金26.2亿元,年担保额超过40亿元,累计担保额达88亿,是河北全省累计担保额的2倍多。

(五)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尚未形成 目前,全省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尚未建立,政府出资的政策性担保机构,多数是在筹建之初一次性注入资金,缺乏后续的补偿和资本扩充。众多的小规模商业担保机构也仅靠有限的保费和利息收入而难以持续发展。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风险分担机制尚未完全形成,许多担保机构承担了100%的担保风险。由于担保的风险分散与损失分担、补偿制度尚未形成,使得担保资金的放大作用和担保机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

(六)担保机构内部管理不善,运作行为不规范有些担保机构业务操作程序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倾向大项目和高盈利、高风险的投资业务,资产缺乏流动性和安全性,加大了发生代偿的可能性;有些担保机构不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而是热衷于证券等投资,或运作担保贷款,借担保名义骗取银行资金;有些信用担保机构资本金不实,存在着注册后便抽逃资本金的现象;还有少数从业人员在担保过程中违规操作搞“人情担保”,甚至恶意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使担保机构蒙受严重损失。上述问题已影响到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担保行业自身的存量优化与规范已迫在眉睫。

此外,中小企业信用不足也制约担保行业发展。有些中小企业素质不高,财务制度不健全,给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些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弄虚作假,给金融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造成了极大经营风险,甚至制约了一些地区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三、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服务,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法规政策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是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产物,也是高风险低收益的特殊行业。其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担保机构本身,更关系到中小企业的促进与发展。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对其认知不够,一方面希望发展中小企业,另一方面又不清楚信用担保服务对这类企业的重要作用,或者片面担心风险和损失,对其发展顾虑重重;许多中小企业也没有认识到信用担保机构对解决其融资难的意义,只注意到利益小风险大,因此参与积极性不高。建议由中小企业局、金融办、财政厅、工商局等部门组成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协调委员会,负责研究制定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发展规划,协调解决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对担保机构的运营实施宏观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设在省中小企业局。各市、县可根据当地情况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省政府根据担保机构的试点实践,尽快按照《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和《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尤其是《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参考浙江等发达省份的经验,以“一体两翼三层”为框架,研究制定规范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政策法规,加快建立完备的信用担保体系。对担保机构的准入、退出制度,财务的内控制度,业务范围和操作流程,风险防范和分担,维权和自律、监督和管理等方面作出规定,以促进信用担保机构的有序和健康发展。但要注意,政府在着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同时,要避免和防止对担保机构的行政干预。

(二)大力发展民营担保,多渠道筹集担保资金 河北省投资市场发育不完善,担保机构以政府出资的为主,社会资金参与不多。而且信用担保机构的规模普遍偏小,可运作资金少,有些甚至是不能流动的实物国有资产,担保对象和范围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对担保风险的抵御能力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可借鉴发达省份的经验,通过财政、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筹集的办法,鼓励民营企业、自然人等社会民间资金投资设立担保机构。对社会资金投资设立的担保机构,要给予与政府创办的担保机构同等的支持政策,真正实现以商业担保为主的市场化运作,逐步完善担保机构体系。省市两级要重点探索建立能提供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以分散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风险。要不断创新担保机构的设立形式,具体来讲,可以有以下层次:一是由政府设立的专门基金出资支持为主,同时向社会发行债券、吸收企业的出资和社会捐资,业务与出资者无直接联系,但主要协助完成政策性比较强的政府扶植创业发展计划;二是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既从事一定的政策性业务,也与出资银行和企业保持密切业务联系,有一定的营利性;三是由企业联合出资建立会员制的信用担保机构,以联保、互保为目的,业务对象以会员企业为限,不追求营利;四是由企业、社会和个人出资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完全商业化运作,以营利为目的。

(三)完善担保风险防范,建立信用担保业风险补偿机制 发展是担保业的硬道理,前提是控制风险,必须把严格控制担保机构经营风险作为信用担保制度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担保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维持其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分散和补偿机制。首先,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随着各类担保机构的建立和担保资金规模的扩大,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服务和监管工作:一是要明确负责日常监管工作的部门,安排专人负责,实行专人专管。二是规定业务范围。对担保企业的条件,以及担保品种、担保期限等作出明确规定。三是规范信用担保资金的管理。对担保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格监管。四是坚持逐级定期报告制度。各地每月要向省中小企业局上报辖区内担保机构设立和资金到位情况;每季、年末向省中小企业局、省财政厅上报财务会计报告和担保业务统计报告;遇有重大事项要及时上报。各设区市也要制定相应的报告制度,随时掌握担保体系建设的进展和担保机构的运营情况。其次,建议省政府出台有关信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的政策,要求各级政府从财政预算中,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作为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和奖励基金。一是省政府从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担保机构的代偿损账补助;各级政府应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财力和担保机构的发展情况,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建立风险补偿基金。二是风险补偿基金应保持稳定的额度。补偿担保机构代偿损失后,财政应给予资金补足。三是制定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杜绝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四是实行奖励制度。对担保覆盖面广、社会效益好、运行管理规范、风险防范良好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担保机构把担保业务做优、做强、做大、做好。五是政府考核纯财政出资或财政控股的信用担保机构的方式应该多元化,如考核被担保企业的利税增加额,考核通过担保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考核对社会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最后,积极开展担保机构的业务创新,在业务创新中防范和化解风险。一是可以采取反担保形式,要求申请企业提供资产反抵押、票据反抵押、企业法定代表人资产反抵押,也可以采取原材料反抵押、产成品反抵押等方式进行担保。二是建立贷款银行、受保企业与担保机构的共担风险机制。为防止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要通过合理的担保比例来增强银行的贷款责任。担保机构一般承担70%,其他部分由银行承担。三是可成立省级和市级的再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开展一般再担保和强制再担保业务,有效地分散担保风险。

(四)制定积极的税收政策,加大税收政策扶持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高,收入低,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为体现政府的政策导向,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有关规定,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再担保保机构实行三年内免征营业税政策,同时要协调有关部门落实担保机构风险准备金税前提取政策。另一方面,由于目前成立的主要是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其设立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盈利,为促进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要尽快制定对担保机构所得税减免等相应的扶持政策明确。如有可能则适当扩大、延长免征营业税政策享受范围和年限。

(五)担保机构要与商业银行搞好协作 信用担保机构要寻找积极性较高的商业银行进行合作,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书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在担保业务中的权利和义务,确立业务合作关系。对于企业的资信调查、贷款风险评估、贷后监督等,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要协调联动、同步考察,形成安全有效的借、保、贷、还运行机制。按照国家有关信用担保资金可放大到3~10倍使用的规定,尽可能放大担保资金的使用规模,提高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关于贷款利率的优惠,应当规定,凡是由担保机构担保的中

小企业贷款,银行的利率应控制在人民银行控制的基准利率范围内,或下浮,但不能上浮,既可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又可以增加担保机构对企业的吸引力,起到银行、担保机构和企业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六)要强化信用担保行业内的协作和自律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督管理、政策扶持,还需要担保机构在自身规范运作的基础上,强化行业协作和自律。目前全省195家信用担保机构,由于成立的时间不同、资本实力不同,业务领域和人才素质各异,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业务规范化程度不高,作为一个行业的整体社会形象不能得到正面的体现。同时,各担保机构之间信息沟通与业务合作的渠道不畅,虽然成立了河北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协会,但由于各种原因和自身条件的限制,作为联结政府和担保机构“桥梁”的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今后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协会要发展成为行业标准、管理模式、业务发展模式的制定机构,成为担保机构的专业培训、人才培训机构,也可以加强与银行的谈判能力,以减轻政府机构的负担,同时承担起担保业发展的日常协调工作、信息咨询及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维护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并对担保机构实行行业自律。

(七)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和担保机构信息化建设 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企业自身努力外,相关部门要依法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同时,制定必要的标准和实施细则,积极开展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信评级,依法规范其担保行为。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研究和开发担保机构风险防范和控制系统,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担保机构进行试点,逐步建立在保和拟保中小企业的信用档案和数据库,提高在保和拟保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水平。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

篇7

Abstract: SMEs should strive to overcome their shortcomings, try various ways to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level, standardize operation, excavate internal potential according to the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ccording to market principles develop economic, pay attention to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product upgrading,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and technology content, and improve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rove accounting standards, establish a good sense of credit, establish a good reputation, gain the a wide range of trust and support from banks customers.

关键词: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市场经济

Key words: finance;financing way;market economy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68-02

1中小企业自身应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自身融资能力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场竞争是公平竞争。它拒绝欺诈,排斥投机取巧,鄙视一切不讲信誉的行为。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我国在加入WTO后,随着高效、规范运作的国际金融服务机构的进入,企业的资信评估、会计审核更加严格,一些素质差的中小企业将面临更难的融资环境,企业为了减轻一时债务负担,不还贷款本息、逃债、废债,严重损坏了企业信誉形象,破坏了银企关系,不但得不到融资服务,而且优质的竞争对手也会有更好的融资环境。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

为引导担保机构发挥整体优势,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今后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2.1 制定和完善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一方面,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对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资质、业务范围与操作流程、设立与退出制度、财务与内控办法、损失分担机制与风险防范、鼓励扶持政策、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做到依法引导担保业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另一方面,对担保业加强监管、规范发展是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因此,各地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会同相关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担保机构运行状况的监管力度,提高担保机构的管理水平,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行为,保证担保资金安全有效和规范使用,为担保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2 加大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各项配套措施一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关中央财政设立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专项资金的规定,建立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与奖励机制和对中小企业的保费补贴等机制;各地方也要严格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加大地方财政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力度。二是要继续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如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减免营业税政策支持。三是要改善房管、国土、工商、车管、船管等部门对担保机构在抵押合同登记服务方面的工作,逐步探索对担保机构开放信贷登记等部门公用事业信用信息系统;促进银行与担保机构实现平等协作、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使担保机构能够更加高效和便利地开展担保业务。

2.3 改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承担的是责任,管理的是风险。因此,搞好担保体系建设的根本还是营造信用环境,提升企业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政府要切实解决依法披露问题、资源整合问题、企业现实需求问题和技术与资金问题。要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征集、信用与守信褒扬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环境建设。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搞好融资信用、商业信用和企业信用制度。融资信用重点是信用贷款和动产的抵质押;企业信用制度重点是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机构和人员,搞好合同管理、营销预警、商账催收、会计审计及雇前调查;商业信用的重点是进出口贸易、商业连锁及合资合作等。

3银行及金融机构要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3.1 尽快推出创业板市场确保创业板在风险资本市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已有专家指出,我国推出创业板市场的主要障碍不在技术面、不在基本面,而在认识层面。决策层之所以不及时推出创业板市场,是因为担心我国创业板出师不利,会受NASDAQ、香港创业板市场低迷的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必要的。首先,我国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前景为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次,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强烈需求也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第三、一个由众多中小企业构成的科技板块市场是不乏炒作基础的。因此,一旦制度建设与技术准备到位,决策层应在年内最迟在明年初推出创业板市场,充分发挥其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助推器作用。

3.2 加快风险投资专业人才的培养风险投资的融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险投资家的个人魅力,风险投资天生就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这就要求投资主体具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和抗风险意识,所以风险投资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精神,而且还得是懂技术、金融、财务、管理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以后的风险投资发展中,要特别注重对风险投资人才的培养。

3.3 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改善投资环境,降低投资风险,其中,在投资方式上可采取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提供R&D资金,在这方面国家财政还应保持并加强。这种资金主要投放在关键性的科学研究方面。它可以以政策为导向。如我国1986年开始实施的863计划和1988年开始实施的火炬计划,就可以看作是两个由政府投资于种子期的风险投资计划。第二种方法是提供投资担保。如美国、英国、日本、台湾均设有各种投资担保计划。根据国外的经验教训,政府在操作中应控制投资方向。第三种方法是直接投资。如英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均有过政府直接投资风险投资资本的方式。这种投资与第一种方法不同,它应以市场为导向。

3.4 积极筹建风险投资公司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结合中国国情,中国在解决风险投资资金短缺难题时,必须广开投资渠道,但我国政策性投资主体的大部分资金应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向国外金融机构借款以及发行特种债券等方式来解决,在积极筹建风险投资公司方面,财政可拿出一定额度的风险基金,参照国际惯例运作,与政府政策性投资公司、金融机构共同组成政府投资、融资职能的有限责任公司,对现有各类风险投资性质的公司或基金进行改制,组建一批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以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间创办风险投资公司;此外,还可鼓励国外风险投资公司来我国开展业务。

3.5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创造条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资本市场不仅具有资本聚焦功能,而且由于其具有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内在动力,能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①支持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中小企业应积极通过改制,将原有单一的产权结构转变为股本结构较合理,并相应建立较完备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股份公司,广泛采取兼并、与大企业合并等资产重组方式及买壳上市等途径直接或间接实现上市。股票市场要向中小企业开绿灯,政府应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资产重组和股票上市。尤其要鼓励优秀中小企业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亏损严重的上市公司,并通过借“壳”与捆绑途径上市。②鼓励中小企业进入二板市场。第二板市场对上市企业没有盈利要求、没有数额限制,只要符合资格的企业。通过中国证监会的审核,都可申请在创业板上市,这级处于企业阶段、急需资金且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高科技民营企业提供了难得的融资机会,目前我国的二板市门槛不高,投机气氛较浓,政府应积极借鉴和吸取国外二板市场的经验和教训,一方面要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惩治措施,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要把握好人市标准。

4结语

缺乏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会使中小企业在融资活动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的现实背景下,要想顺利地融通资金,摆脱融资困境,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强中小企业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打破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的局面,多渠道地增加企业的资本金,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提高企业的信用水平;摒弃基于血缘和亲缘关系的用人机制,减少人才的流失率,充分利用经理人市场来选拔优秀的管理人才,进而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促进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完善监督机制,加大监督的力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增强风险防范意识,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总之,中小企业必须通过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来促使企业的各项指标达到金融机构的要求,以便更好地筹集到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

参考文献:

[1]王建勋,郝莉笑,王长荣,王建敏.中小企业立体培训模式的实践与启示.继续教育,2010,(04):9-11.

篇8

互助基金资金来源以县政府注资为主,县职能部门融资为辅,服务范围为在盛达担保公司办理贷款担保业务的企业、全县重点工业企业以及上一年度纳税50强企业。按照“应急搭桥、有偿使用、短期周转、安全可靠”的工作原则,以科学研判、合理调度、风险共担的运作模式,全面打造政府、银行、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全力帮助企业在贷款续贷办理过程中解决临时性还款问题,对于部分企业因其他特殊情况而导致资金短缺的,可以采取“一事一议”原则予以借款支持,有效化解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而发生资金链断裂风险,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操作流程

(一)提出申请。

企业原计划归还贷款行的资金,因特殊情况出现调度困难而暂时不能偿还的,在提前与贷款行协商并且贷款行同意继续贷款的基础上,提前7天向县金融办书面提出使用互助基金申请。

(二)银行审核。

贷款行根据实际情况,经审核后向县金融办提出是否同意继续贷款的书面意见,即在《互助基金申请审批表》当中“贷款银行意见”一栏签署明确意见。

(三)二次审批。

县金融办根据贷款行的意见,对企业经营情况、资信情况和偿还能力进行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形成报告,报县分管领导审批,确定是否提供互助基金。

(四)签订协议。

对同意给予互助资金支持的企业,县金融办与其签订资金短期周转借款协议书。

(五)基金使用。

相关合同签订以后,县金融办将约定数额的互助基金汇入企业在贷款行的企业账户进行应急还款。贷款行负责监管,封闭运作,专项用于还贷,不得挪作他用。

(六)督查追收。

贷款行要及时向企业发放新贷款,并将还款资金及时汇入互助基金专户。临时借款的还款时间原则上不超过20天,对因故逾期的互助基金借款,县金融办将按照协议规定追究相关责任。

三、重点事项

(一)诚信观念。

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增强企业诚信观念,以制度约束企业行为,对无正当理由未在规定时间内还款到位的企业,利用城区广告屏、县内电视台、政府网站等平台予以曝光,将不诚信企业公布于众,借助舆论压力增强企业诚信意识。

(二)考核机制。

要求各贷款行必须在《互助基金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并将此项规定执行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全年目标考核体系,对不能够按照要求办理的银行和相关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结果实行“一票否决”。

(三)流程管理。

对申请使用基金的企业实施“双审”管理,首先由金融办和贷款行互通信息,做好沟通分析,并作出初步研判及决定,然后上报至县分管领导进行最终审核。

(四)安全措施。

实施多项安全措施,有效降低使用风险,要求使用互助基金的企业提供可靠担保措施,如采取个人承诺,代为暂管财务章、公章等方式,确保互助基金使用安全。

(五)时间节点。

贷款行要及时向企业发放新贷款,原则上,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的临时借款还款时间不超过7天,其余商业银行不超过3天。

(六)费用收取。

由于互助基金具有一定运作成本,因此申请使用互助基金的企业须按照月息20‰的费率支付资金占用费。

四、风险防控

(一)县金融办采取暂时代为保管企业法定代表人印章、财务公章和公司公章等印鉴章的方式,对企业涉及资金业务进行全面把控,防止企业私自挪用互助基金及续贷资金。

篇9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信用能力;担保问题

中小民营企业始终处于我国产业创新的前沿阵地,且可以为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难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民营企业是较为脆弱的,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此外,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往往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银行,这使得社会上很多空闲的资金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同时,还会致使很多中小企业失去融资的机会,无法得到长远的发展,因此,加快解决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势在必行[1]。

1关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能力与担保问题的分析

1.1诚信观念与信用监督机制的缺失

无论是河北省,还是全国范围内,都有不少信用良好的企业,但是从我国企业信用担保的整体情况来说,还存在较多的问题,还有诸多企业不具备良好的信用,其诚信观念较为缺乏,同时相关单位跟政府缺乏对中小民营企业与担保机构的严格监督制约,相应的惩罚制度的缺失也导致较多的中小民营企业不够重视自身的信誉。加之一些中小民营企业的管理相对较为混乱,会计的核算制度也不够规范,一些企业的诚信度较低,不愿偿还债务,还有一些采取消极对策,如逃、赖、甩、废等,这使得企业的失信成本降低,守信成本提高,同时相关单位与政府对于企业的失信行为缺乏一定的监管与制约,致使失信行为越来越普遍。

1.2担保人才与队伍的专业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担保行业需要具有专业知识、拥有丰富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这些人才相对较为缺乏,加之近些年担保行业盲目扩招,使担保队伍鱼龙混杂,担保队伍整体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地方都是政府出资建立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内的成员都是政府官员,这些官员难以胜任此职位,其缺乏专业人才应该具有的技术、知识与素养。但是担保品种的设计与开发、担保风险的控制都应该由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来实现,并且这些高素质的人才还需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目前这些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使我国的担保业发展被制约,难以取得新的发展与突破。同时,担保机构管理人员的风险识别能力较弱,且缺乏一定的风险控制手段,从而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最终导致破产的严重后果。

1.3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制度规范的缺乏、信用担保机构的实力较弱,都使得中小民营企业在风险分摊方面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同时,很多隐含对于贷款的风险分摊方面,往往全部嫁接给担保机构,这无疑增加了担保机构的信贷风险,很多担保机构被迫接受全面的信贷风险,这对于中小民营企业和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都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2]。

1.4资金补偿机制不完善

担保机构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保持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一旦缺少资金,就会对担保机构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影响,更谈不上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担保服务了。政府担保机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资产划入以及财政资金,其次则来源于担保费。但是由于很多地方的资金划入与财政资金都是一次性的,且规模较小,同时政府担保机构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收取的担保费用也相对较低,从而使得政府的担保机构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源,同时尚未建立资金补偿机制。政府的担保机构虽然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由于其缺乏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致使很多银行不敢给中小民营企业发放过多的担保贷款。除此之外,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实力相对较弱,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且大部分的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较高,将担保费用当作资金来源。

2关于中小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的应对措施分析

2.1树立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信用意识

要想获得融资,中小民营企业就需要具有良好的还贷信誉。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就需要强化企业管理,使企业的经营更加标准与规范,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潜力,与此同时还要开展市场调研,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的科技含量;其次,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财务核算制度,提高经济效益;最后,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信用意识,增强资金的利用率,严格准时按时还款的信用原则,提高本企业的信誉[3]。

2.2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较多的担保机构缺乏复合型人才,因此,需要担保机构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培养,提高担保人才辨别、了解风险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培养担保人才熟练掌握会计、法律、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担保机构要想获得专业人才,就需要建立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担保协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大范围、大规模的专业担保机构来进行专业人才的培训,同时还需帮助规模较小、新成立的小型担保部门,帮助小型担保部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定时地开设业务培训班,邀请国内外优秀的学者来教授专业课程,保证担保部门的发展能够紧随时代的脚步,在了解市场发展的情况下增加辨别与控制风险的能力,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担保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

2.3加强担保机构自身建设与内部管理,减量增质

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自身信用意识的同时,担保机构也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担保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担保业务的评估机制要不断加强,同时还需要严格规范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决策程序的制定必须要严格与科学,此外还需要注重事后追偿处理制度的建立,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与风险预警机制,要不断加强对担保项目的管理于风险评估[4]。

2.4健全和完善担保机构的资金补偿机制

首先,政府可以将财政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担保资金中,也可以将担保机构的一部分资金补偿用中小民营企业的税收收入来填充,这就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发展推动其进一步发展;其次,商业性担保机构和互担保机构的发展,需要政府适当地放宽政策,允许其资金多元化,可以通过持股方式筹集员工资金、社会众筹以及国内外捐赠等手段增加资金投入;最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引用海外资金的方式增加资金来源。

2.5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风险分担与协作机制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论是市场主体间的合作,还是二者的责任划分,都需要建立在二者利益均衡的前提下,只有二者中一方单独承担全部的风险是违背市场规律和法律原则的。因此,担保机构需要风扇信用风险,同时还要建立与贷款银行共同承担风险的机制。首先,河北省的信用担保机构需要加强与银行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当出现担保失败或者坏账的情况发生时,银行需要与担保机构按照一定的比例共同分担坏账的损失。银行与担保机构需要共担风险,组成利益共同体,贷款风险要共同防范。其次,银行与担保机构之间可以建立一套专门的业务协作规则。在银行与担保机构长期合作的情况下,互相取得了信用,银行可以不再严格审查中小民营企业,根据担保机构的意见直接发放贷款,此外,银行还可以将目前银行较为可靠的项目推荐给担保机构[5]。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小民营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担保问题是社会发展所必须要面对的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就需要政府、担保机构、银行、中小民营企业等相关部门和机构共同努力,拓宽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自身还贷信誉,这样才能解决自身资金短缺的问题,从而获得长远发展。

作者:马一宁 王惠 徐东方 官小燕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卓然.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0:35-36.

[2]郝瑞军,孙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16,07:105-106.

[3]黄小艳.中小企业融资与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

篇10

关键词:金融担保机构;风险控制

一、金融担保机构业务介绍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为扩大企业规模,提升业务质量,企业自由资金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对外融资、负债经营是必然选择。但由于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加之与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突出。金融担保机构成立的初衷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金融担保机构在我国已经发展二十余年,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体、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为两翼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从业务上来说,金融担保机构通过自身承担风险为中小企业担保获得银行贷款,一般来说政策性担保年担保费率在1%左右,商业性担保年担保费率在2%~3%左右。具体的担保程序是:金融担保机构同商业银行合作,如果企业(个人亦可)需要贷款且银行认为该贷款项目有风险需要担保机构的话,会让企业找担保机构进行担保,此时担保机构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看是不是可以进行担保,可以的话要一步步进行内部审批最后三方签订贷款与担保合同。换言之,金融担保机构贷出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这也侧面说明了金融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低收益行业。

二、金融担保机构风险事项概述

正如笔者上文所述,金融担保行业属于高风险行业,对于专业化要求较高,风险控制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金融业甚至是市场化经济健康发展与否。此外,担保机构分为政策性担保机构和商业险担保机构。显然,以履行政策性目标为设立初衷的政策性担保机构与以营利性为目标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因其经营业务上的差别,因而呈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下面笔者将这对这两大类担保机构(业务)进行相关风险事项的论述。

(一)政策性担保机构风险事项

政策性担保机构是指由政府出资或控股建立,以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经济政策为目的金融机构。正因为如此,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对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的中小企业给予最大程度上的扶持。另一方面,政策性担保机构年担保费率较商业性担保更低,对于中小企业融资来说,无疑是优先选择方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1)政府过度干预。正如笔者前文所说,政策性担保机构一般是由各级政府财务部门出资建立的,政府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可能会以出资人身份对担保业务过渡干预,市场化行为受到阻碍,一方面可能会影响担保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和经济决策;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担保企业的前期尽职调查的科学准确性,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2)风险收益不对等。政策性金融担保机构并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只要做到“保本微利”即可。因此,风险控制意识不如商业性担保机构强,加之一些担保对象信息披露的不完善,抗风险能力低等特点,这也会给担保机构带来了风险。

(3)治理结构不合理。政府部门对政策性担保机构没有剩余索取权,在管理人员选拔上更多采取政府任命,而非选贤举能的方式,导致政策性担保机构专业化程度不高,加之风控制度不健全,监管低效等风险事项,财务风险值得引起我们注意。

(二)商业性担保机构风险事项

商业性担保机构,顾名思义一般是由企业或民间资本出资建立的,以商业化为主要的运作模式,自负盈亏。因此相比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其市场化程度更彻底,强调盈利。当然在经营过程中,商业性担保机构也存在自身风险事项:

(1)经营方式冒进,忽视信用坏账风险。由于商业下金融担保机构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实现盈利。因此,不少担保机构在受银行委托对贷款企业尽职调查时往往更多的处于自身利益诉求,目光短视,只为赚取担保费,不惜与企业合谋修改财务信息,弄虚作假,全然不顾一旦企业违约引发的自身信用损失和经济损失。

(2)风险控制体系不健全。商业性担保机构本身规模较小,管理中专业素质和风险管理能力有待加强,经营管理思维和模式上存在很大的缺陷。与此同时,很多中小城市的商业担保机构普遍缺乏严格的监管机制和科学的操作流程,保后监管松懈,执行力度不够,这些都会是导致风险的因素。

(3)信息不对称。不同于政策性担保机构,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政商背景不够深厚,获取相关经济信息的手段单一,政府、银行、机构、企业之间联动机制不通畅。加之经营管理不规范,专业程度不高,常常被企业钻了空子。例如,不少中小企为尽快获得担保和贷款业,不惜提供虚假财务资料,掩盖企业负面信息,而由于刚才笔者提到的种种因素,这些虚假信息并没有被及时发现,一旦被蒙混过关,财务风险积久而发,小规模金融贷款机构很难抵抗。

三、金融担保机构风险控制

(一)完善准入机制和内控机制

无论是政策性还是商业性金融担保机构,建立健全准入机制和内控机制,都是迫在眉睫。一方面,准入机制的目的是排除那些规模小、专业度低、抵御风险能力有限的担保机构,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净化金融担保行业环境,还可以提前将信用担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另一方面,完善的内控制度是保障担保机构信用安全的根本,具体来说,内控制度内容包括:事前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事中及时的跟踪考评和监督履约,事后及时信息沟通与信用评级。简言之就是,事前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风险分散。此外,担保机构应严格审查被担保企业财务报表,必要时聘请第三方审计对财务信息真实性进行把控,及时提出风险处理措施。最后,一旦发生代偿,担保机构已提前制定相关程序和手段尽量追回代偿资金。

(二)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风险分担机制

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风险分担机制,进而降低金融担保行业风险。举例来说,政府规定,美日德等国商业银行需要承担20%、50%和20%~50%的贷款风险。此外,担保协会、政府部门、银行管理部门也应该承担相应的风险损失。

(三)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

风险准备金制度是这些年学界和政府要求建立的一种有效的风险防范和止损机制。具体来讲,金融担保机构将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作为风险准备金,用以弥补担保机构的经营亏损、代偿损失和呆账坏账。此外,笔者根据多年从业经验呼吁各级政府根据本区域引用担保业务量和风险等级,从财政预算中安排相应资金用于担保行业风险补偿。例如,建立代位代偿准备基金、担保呆账准备基金、普通准备基金分别用于代位补偿支出准备、大面积追偿失败以及冲抵担保机构未来可能发生的经营亏损。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由于信贷业务违约造成的金融行业动荡甚至引发区域经济下滑风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