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担保风险控制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融资担保风险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融资担保风险控制

篇1

关键词:外部风险 融资担保 风险控制

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课题项目编号(JA10223S),闽江学院课题项目编号(YHZ1003)

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任何企业都承受着外部环境风险和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主要有国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和行业风险;企业内部经营风险主要有经营管理风险、财务风险、产品技术风险等。而作为专业为中小企业担保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其外部风险主要来自被担保企业的风险,它指的是作为被担保的中小企业客观上因自身经济活动存在的不确定性,也即风险性,而使企业在偿还债务上出现问题,或主观上恶意违约,导致担保代偿的风险。

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资金实力不强,融资渠道缺乏,抗风险能力弱。相对而言,在经营上更容易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由于中小企业人力、财力、物力、信息等资源上的不足,多数中小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盲目性,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较为严重,投融资风险大。因而,为中小企业担保是一个高风险业务,探讨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外部风险控制就是研究通过何种方法和手段来降低和控制担保的风险程度,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一、融资性担保外部风险控制方法

由于外部环境复杂,被担保企业(担保的客体)情况千差万别,主客观因素多样,风险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各个担保项目的客体风险更多主要体现其个体特征;因此应具体项目具体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或组合,以提高对担保客体风险控制的效果。从担保业务实际运作情况来看,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方法主要有风险回避、风险抑制、风险分散、风险转嫁、风险补偿等。

(一)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设法回避风险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回避一般有两种情况下采用,一是对于担保客体风险特征明显,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风险难于化解的担保项目应予以拒绝,回避风险;二是对某种业务风险的防范处理成本大于其可能产生的效益。原则上,担保公司放弃的是它不熟悉、没有把握或不具备条件和能力来控制的担保业务,而倾向选择那些自己比较熟悉、有条件或有优势去经营和控制的担保业务,即是将风险控制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具体经营活动中要有所不为,才能更好地有所作为,有选择、有取舍的经营方式是规避担保客体风险的最好手段。

(二)风险抑制

风险抑制它包括两层含义:其一,在担保客体风险发生之前,做好风险防范和提前预警,抑制风险的发生;其二,在风险发生之后,采取化解手段,降低可能造成损失的程度。风险预防的手段多样,主要有抵押、质押、留置等。预防风险通常适用损失频率较高而损失程度相对较低的风险种类。针对具体担保项目中担保客体风险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消除或减少可能导致损失的各种风险因素,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1、风险发生之前

在担保公司为企业出具担保之前,可以自主决定是否提供担保服务,而在承保之后,不能因事后发现问题而单方面解除担保责任。因此,抑制担保客体风险的措施一般在担保之前设立,根除或削弱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担保客体的道德风险是担保业务中较常见的风险,应特别注重防范。在担保实践中通常通过反担保措施设置,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成本,来抑制道德风险的发生。反担保措施可为经营者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房产设备等动产及不动产抵押、存货、应收账款、股权、著作权、专利权等形式质押,等等。反担保措施的设置应根据被担保企业的具体情况,原则上,一要抓住企业的"要害",提高违约成本; 由于作为担保对象的中小企业以民营企业居多,企业所有权及经营权一体,企业的运营常常主要依靠经营者在内的一个或几个重要人员,因此在审核担保申请过程中,对经营者或企业主要人员的审查十分重要,同时有必要要求其个人及配偶提供个人无限责任反担保,以抑制因个人恶意违约的道德风险;二要注重反担保措施的变现能力及价值,提高被担保企业的违约成本,同时,如一旦发生担保代偿后,执行反担保措施仍可降低风险损失。但在反担保设置中对物的抵押,不能过分强调所谓的抵押率,放松对项目的调查和风险审核。

2、风险发生之后

当出现担保风险发生征兆或实际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风险恶化,争取化解风险,或者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担保代偿损失,这也是对担保客体风险的发生进行抑制。因此在担保贷款未到期之前,加强走访,配合贷款银行敦促企业及时将销售回款转入在该贷款行帐户,控制帐户进出;并从反担保措施上对企业及经营者施加压力,在担保公司的督促之下,最终企业从其他渠道筹借到资金按时偿还了贷款,担保公司顺利解除担保责任,避免了代偿损失。

(三)风险分散

风险分散是指在风险导致的损失发生之前或之后,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具体措施,将风险单位分割成许多许多独立的小单位而达到减少损失的一种方法。分散风险的办法通常适用于损失程度较高而风险又无法避免和转嫁的情况。主要方式有:

1、担保项目风险组合。这是为了控制担保客户风险过于集中,而力求担保项目品种多元化,担保项目所属行业分散化。在担保实践中,担保项目风险组合实际包含的内容很多,例如,对被担保企业及所处行业的分散,避免担保风险过于集中在某一行业、某一企业,将担保公司的整体担保风险分散到彼此独立,关联度较小的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特点的业务,如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承兑汇票担保等等,一旦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某些业务出现风险时,其他业务收益不受影响,而把整体风险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另外合理控制单个客户担保额度及单笔额度;担保公司对单个客户最高担保额度控制在担保公司净资产10%以内,单笔额度控制在该客户单月销售收入额度以内。对客户总体融资担保额不得超过企业的净资产,其中个人贷款担保额不超过净资产的60%;流动资金信贷担保额一般为企业上年度销售收入的30%以内。

2、与银行比例担保。在担保业务操作上,不是简单地将风险由银行一家承担转嫁由担保公司承担,而是遵照风险由企业、银行和担保公司各方面都能接受的风险分担机制,由三方共同承担担保风险。应将与银行进行比例担保作为担保公司提供融资担保的操作平台,通过与银行签定比例担保协议,做到信息共享,风险共担;贷款银行作为借款企业(被担保企业)的往来银行,可通过其帐户往来及结算情况获取客观信息,并且银行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素质较高的信贷人员,银行对融资项目的审核意见为担保公司在独立审查相关担保项目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由银行自身承担一定比例的融资信用风险,避免贷款行因担保公司提供的100%连带责任担保而放松对融资项目必要的审查标准,忽视贷款资金用途和借款企业经营情况的监控,增大担保公司的担保风险。此外,在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后,不仅在担保前可以作好信用调查工作,担保后能更好地进行项目的跟踪管理;同时在被担保企业出现临时资金困难时,也有助于企业融通资金,减小在保项目的代偿风险。

3、共保。即与其他担保公司比例担保。多个担保公司共保,可以利用各自资源了解和帮助被担保企业,有利于对担保客户风险的控制。

(四)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担保经营机构出于避免风险损失的目的,有意识地将可能发生的损失或与损失有关的财务后果转嫁给另一机构或个人去承担的一种风险处理方式。风险转移方式有特定风险转移和综合风险转移两类。特定风险转移是对于担保公司承担的特定担保客体风险进行转移,如担保公司接受的物品抵押,有可能发生缺损风险。为转移类似特定的担保客体风险,担保公司可以强制要求被担保企业对相应物品以担保公司作为受益人进行投保。综合风险转移即将担保公司承担的整体担保客体风险进行转移,如要求被担保企业提供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作为反担保人、向再担保公司申请再担保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服务的意义主要在于为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而从一定程度上也是为社会解决融资互保问题,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担保业务实际操作中,如担保申请企业可以提供反担保单位,为不增加担保申请企业的负担,仅会要求其关联企业提供反担保;但如果担保申请企业规模太小,抗风险能力弱,不能提供较强的自身资源作为反担保措施,但经营尚好,符合担保公司扶持的条件,可以要求经营者通过其个人资源寻求其他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提供反担保,借以部分转移担保公司承担的担保客体风险。

(五)风险补偿

担保公司承担着巨大的担保客体风险,风险的损失在所难免,风险补偿是担保公司维持连续经营的重要基础。根据财政部颁发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公司收取的费率不得超过银行同期利率的50%,而在通常情况下,为减轻大多数中小企业负担,担保公司实际收取的担保费普遍远低于此标准,与其承担的风险极不匹配。同时为了保证担保资金的安全性,该规定要求担保资金只能用于银行存款、购买国债、企业债券、部分投资基金等风险较低、收益率低的投资品种;并且规定担保公司应按当年担保费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余额的10%后,实行差额提取建立风险损失准备金。而正常的担保费收入及投资收益在维持担保公司的经营费用支出后,远无法补偿担保代偿的缺口。因此担保公司在呼吁政府建立有效补偿机制的同时,应注重自有资产的运营,在不违规的前提下拓展担保资金的理想投资途径;在担保业务方面,应重视业务品种的创新,推出适合市场需求且能带来较好担保收益的业务产品。

担保收益作为风险的直接补偿实际上是将风险投资的理念引入担保业务,在一定意义上赋予其投资的性质,也是担保公司在目前情况下对担保收费规定的一种合理突破。从担保收益补偿的可行性操作来看,有担保换收益、担保换股权等形式。这种风险的补偿是针对不同担保项目的特点,经过担保评审流程,在担保客体整体风险可以接受的基础上,对风险采取事先的补偿措施,将风险报酬预先打入担保定价之中,适用于一些高利润行业的担保融资项目。如某担保公司是以跳出担保搞担保的理念,积极参与当地工业园区开发和建设,建立融资平台,提供咨询服务,使担保公司有更多的信息来源渠道,能更深度的了解企业,推动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更好的防范企业风险。

综上所述,在担保客体风险控制具体实施中,除具有通用性的特定风险控制措施,如与银行的比例担保,与再保机构合作的再担保等作法外,担保外部风险控制主要应从被担保企业自身资源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各种担保企业风险情况、风险特性及程度,综合运用风险控制手段,寻求有效控制风险的方案。同时在担保实践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同类型中小企业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方案的总结归纳,通过不断地改进,以达到有效控制担保客体风险的效果。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外部风险控制的典型案例分析

通常而言,对于每一个具体担保客体的风险控制方案也就是上述风险控制措施的组合和应用。以下选取担保公司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具有一定行业典型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案例,借以归纳阐述具有行业共性的中小企业担保客体风险控制的一些实践模式。

案例之一:F家具生产公司担保项目的风险控制

F家具公司为一专业生产实木家具的厂家,公司成立于2000年,公司员工近150人,生产场所面积3000多平方米,为租用厂房。公司股东从事家具生产时间较长,其中控股大股东曾在某大型家具公司就职;公司的设备齐全,生产技术较成熟,产品品质在业界具有一定的肯定。从F公司的整体情况来看,公司规模不大,管理层次少,架构较为简单,生产情况、购销渠道稳定,历年的销售规模增长较快,经营情况基本正常。公司的实际负债率较低,具有一定的负债能力。整体上符合担保公司的基本要求。但公司的资产规模小,该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竞争较为激烈,仅当地即存在多家竞争对手,产品已趋于薄利,对生产成本的控制相应提高了要求;并且公司的固定资产基本为生产设备,原始发票等凭证保管不善,缺失较多,无法办理设备抵押登记。由于存在上述不确定性,难以有效地控制担保客体风险。但担保公司注意到F公司的月均应收账款余额保持在RMB290万以上,帐期情况正常,主要的应收客户为规模大、信誉良好的家具企业,应收账款的质量较高,收款有保证。因此建议该笔贷款在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同时,以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提款条件为:F公司提供为其上述客户供货的相应增值税发票复印件和进仓单,贷款金额由贷款行控制在不超过上述应收账款的80%;上述客户应书面承诺应付F公司的所有货款全部支付到指定的帐户。并且质押的应收账款入帐后即用于偿还相应借款本息。

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对象是达不到银行条件的客户群,所以如果不创新理念设计担保风险控制方案,担保客体风险控制就难以有效实施。中小企业群体中作为大企业配套加工的制造生产厂家为数众多,而大企业的付款结算期相对长,对这些中小配套厂商的流动资金压力较大,也是其银行融资需求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本担保项目中,就是针对这些企业应收账款的特点,以应收信誉情况良好的大企业客户账款同时作为贷款的质押,将担保公司承担的担保客体风险转化为大企业支付信用的风险,有效地规避了风险较大的担保客体风险,大大降低了担保公司的风险程度。类似的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方案有以出口退税帐户质押的贷款担保,设计的风险控制方案关键在于可操作性、可控性和合法性。

案例之二:H科技公司担保项目的风险控制

H科技公司主要从事新型耐高温材料的生产。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获国家专利的两种产品,为市场急需的新型耐高温材料,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前景看好。经过项目的前期调查核实,担保公司认为产业项目前景良好,该公司两种产品产业化项目列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的产业化专项示范工程,项目依托T公司进行建设,建成三个主要车间,形成25万箱的产能。银行出于防范项目建设期风险等方面的考虑,要求建设单位提供银行认可的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担保期三年,金额为RMB 5000万元。H科技公司为创业初期企业,自身实力不足于支撑其提出的担保额度,需进行确实可行的业务方案设计。经过调查和分析具体担保风险控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限定风险区间。经与银行协商,在保证合同中附加解除担保责任的条款,约定银行在H科技公司取得土地证及在建工程报批手续之后,接受在建工程抵押,办理抵押登记;并在工程封底后委托专业评估所对借款人的全部资产(含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够抵贷款余额的,担保合同自动终止,如有不足,担保公司对不足部分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明确控制手段。要求H科技公司以商标、专有技术、专利、公司股权质押、法人代表无限责任反担保作为反担保措施,并明确担保公司参与项目监管,监控贷款支出,同时在建工程办理保险,以担保公司为第一受益人。

第三,争取政府支持。为能顺利办理房产抵押手续并缩短办理时间,担保公司将项目操作方案上报开发区管委会,取得相关机构的承诺,土地证在交纳出让金后即可办理,工程建设封顶后3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全部产权手续。

落实上述事项后,担保公司实质上将担保风险缩短至工程建设期内,项目试产期风险重新转嫁给贷款银行,并且担保期内的风险控制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

不仅在担保前进行业务设计,而且在担保期间担保公司还进行了事前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个方面的风险控制。

该担保项目在担保客体风险控制方案中运用了风险回避、风险转移、风险抑制、风险补偿等风险控制措施,具体如下:

1、风险回避。通过保证合同附加条款的约定,缩短担保公司风险实际承担时间,规避了项目试产风险。

2、风险转移。将在建工程以担保公司作为第一受益人投保转移了抵押物受损风险。

3、风险抑制。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其商标、专有技术或专利作为反担保质押,实质上控制了该类型企业的要害,提高了被担保人的违约成本从而抑制了担保风险的发生;贷款帐户的监控有效保证了贷款的正确用途;通过与被担保人签定的项目监管协议,担保公司参与工程招投标和建设工程管理的全过程,提高了担保公司在项目建设期内风险调控能力。

4、风险补偿。在项目工程建设中为承包商提供了招投标、工程履约保证和业主支付担保,在达到减少资产形成过程中损失的同时,增加了担保收益。

针对科技型担保项目"高风险"的特点,上述风险控制措施改变了融资担保的业务特性,在风险承受时间和风险性质上进一步细分了原融资担保所包含担保客体的综合风险,将不可控风险降低到担保公司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可根据科技项目的收益情况,灵活地选择担保收费方式,如"担保换收益"、"担保换股权"等方式来对担保公司承担的高风险进行相应的补偿。

参考文献:

[1]狄娜,张利胜.信用担保公司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9

[2]张利胜.信用担保管理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论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篇2

一、担保融资模式下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评估

(一)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融资风险评估 新疆信用担保业历经了起步、创业与发展三个阶段,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早成立于1999年,成立初,共有信用担保机构17户,2002年,信用担保机构为20户。从2002年后,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迅速。到2008年底,新疆地区共有担保机构59户。随着担保机构的发展,中小企业受保户数以及担保金额也迅速增长。如表1(担保业情况分布表)所示。

目前来看新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正呈健康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08年底,新疆15各地州市共有信用担保机构共59家,基本上形成了自治区、地州、县三级担保网络,注册资本金达16.6亿元(具体如表2)。基本上形成了以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主,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为辅的担保格局。2008年,各担保机构总共发出的4342笔贷款中,单笔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笔数占96%。可见由于担保机构本身规模较小、抗风险性较弱,导致单笔资金投放量较多,但金额较小,其中分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就更少了(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本身经营风险较大,间接的对担保机构抗风险性要求相对较高),并且可以从表1中发现,虽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数和受担保中小企业数在逐年增长,但是担保总额却没什么变化或者说增幅不快。所以可以说目前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体系还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仅有一些优惠政策也还十分零散,缺乏系统性:一是具有系统性的政府财政税收支持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二是鼓励商业银行开展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措施还没有得到真正地落实;三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还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四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虽然已经起步但是实力较弱。例如乌鲁木齐市66.67%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有融资需求,有76.92%融资需求的资金规模在200万元~1000万元之间。目前中小企业(包含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缺口近27亿,乌鲁木齐市共有14家融资担保公司,其中4家属政府出资设立。为提高乌市融资担保公司的实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担保问题乌鲁木齐市市政府虽然积极协调亿元担保企业融资。但是仅仅使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1亿元,担保规模扩大到10亿元,与27亿的融资缺口相距甚远。

近些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形成了一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但是却无法进行知识产权的质押,从而不能用无形资产满足当前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需要。企业无形资产无法评估认可也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融资瓶颈之一。很多科技型中小企业不具备银行担保抵押条件的质押物,也常常因为避税而造假账、拖欠贷款等,信用意识较差,各商业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缺乏信心。另外,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规定百分之百全额担保,包括担保贷款的本金、利息、罚息和一切违约责任均由担保机构承担,加大了担保机构的风险,限制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存在,一方面担保机构信用担保额度有限,据统计,驻乌的担保机构担保资金规模在5亿元左右,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担保机构自身风险控制的需要,造成担保资金闲置。经调查了解到,银行普遍表示愿意与政府合作,如果政府提供担保,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可达到5至7倍。但是目前而言,有资金缺口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因为抵押担保要求高而无法取得融资的比例高达96.15%。

(二)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融资风险评估 具体表现在:

第一,新疆地区由于多种原因,在企业家队伍,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家队伍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不仅数量上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且在企业家基本素质方面也与东部、中部地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这与受教育机会缺乏、信息交流不到位等因素有关。

第二,融资渠道不稳。在新疆有36.01%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稳定的融资渠道,无法满足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仅有6.19%的企业认为自己的现行融资方式基本满足发展需求。同时将近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认为融资环境没有变化或趋于恶化。

第三,融资渠道狭窄。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的98.7%来自银行的间接融资,仅有1.3%来自直接融资。科技型中小企业与资本市场具有天然的亲和性,但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虽然目前有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但这与我国13标准的20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上市资源储备量极不相称。

第四,创业投资严重不足、内源性融资比重高。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创业阶段几乎完全依靠自筹资金,90%以上的初始资金由业主与家庭提供。在创业之后所需的发展资金时也主要依靠内部渠道,80%以上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获得稳定的发展资金。

第五,政府科技投入向创新前端环节的延伸明显不足。目前我国政府的科技投入的主要对象是产业化项目,基本导向是鼓励企业做大最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虽然1999年中央政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但由于资金规模有限(每年约5亿元)、实际上大量的处于种子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无法得到这种资助。

二、担保融资模式下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控制与创新

(一)政府政策风险控制与创新方面 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其一,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制度,构建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构建内部“绿色”审批通道。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和出台法律法规,并制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关实施细则,使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在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完善,充分发挥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评估工作,使之合法化,同时促进并鼓励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等)质押担保融资业务。

其二,借鉴内地成功范例,例如可以考虑江苏模式――“担保评级+银保合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新模式。可以考虑组建新疆各地州信用评级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委员会,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业务资质市场准入和评级质量专家评审制度,并要求各地州正常开业满1年的担保公司必须参加信用评级,否则将不得与银行开展业务合作。

其三,推动新疆成熟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通过促进公司并购重组,加强监管,规范网点,引进机构,促进辖区证券市场规范化发展等手段来推动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可以适当借鉴河北成功的范例,截至2010年7月底,河北企业上市融资取得历史性突破。辖区40家上市公司累计融资544亿元,其中首发融资229亿元、再融资315亿元。新疆也可以考虑运用河北的模式和经验来缓解融资难题。当然政府也可通过优惠政策,降低新疆地区上市门槛,从而吸引更多企业进入新疆,相互交流经验等,推动新疆地区的科技发展,达到推动新疆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其四,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完善和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和支持,扩展孵化器的业务范围,对企业提供更多的后期服务和免费咨询等业务。对于宣传活动可以采用更加灵活多变的方式,例如电话、会议活动(如银行、企业、担保公司等多边会议)、直接到公司单个宣传等等,同时对于优惠政策的申请,建议可以实行网上申报和实地申报双向平台等,让企业有更加灵活的选择空间。

其五,政府加大对新疆科技中小型企业的资金支持。通过对科技中小型企业财政奖补,风险投资等作为科技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担保之用,当然也可以建立一笔政府主导性、公平性、非赢利性的基金,打破企业身份、行业局限,加入基金的各利益主体享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没有加入基金,但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可以申请基金担保。

其六,促进新疆科技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的建立。这既有利于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统一管理,监督审查,同时也促进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地壮大实力,同时有利于缓解企业暂时性资金危机,因为随着平时的交流合作促进企业间的关系纽带。平时相互了解,相互考察,甚至知根知底。如果一家企业有困难,多家帮忙,这缓解了暂时性资金危机,又不用支付高昂的贷款利息等等。产业集群的建立有利于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同时也是推进新疆经济发展的关键。有关部门应给予高度的关注与支持。

其七,多种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由于新疆与多国接壤,发展对外贸易将是一种趋势。所以应当鼓励金融机构以保单贷款、出口订单抵押贷款等多种方式支持出口企业融资。

其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这样可以把社会闲余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为困难企业提供短期周转资金贷款,从而帮助这些科技型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实现资金流通,双方共赢的更大经济收益。与商业银行相比,小额贷款公司具有受理时间短、手续简单、门槛低三大特点,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可以有效的补充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截至2009年,自治区首批获准设立4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总资本为3.35亿元人民币。另外,据报道,一个多月,乌鲁木齐5家小额贷款公司就向95家中小企业(包括科技型)放贷2.18亿元,放贷总额已超过其注册总资本金的50%。数据显示,小额贷款公司正在高速为资金短缺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依据国家的有关政策,小额贷款公司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注册资本金50%的贷款,但截至目前,小额贷款公司面对庞大的客户需求,已经无钱可贷了。应进一步加大银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扩大小额贷款公司服务企业的数量和额度,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压力。

(二)企业自身风险控制与创新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加大企业宣传力度。通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公司网站,宣传自己的理念和产品。从而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来扩充企业的资本金。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项活动,增加媒体曝光度,争取与领导搞好关系,方便以后及早地政策优惠,获得优惠。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信贷和担保融资评级也审核等等。

第二,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组织考察活动,向同行同类型企业借鉴经验,取长补短。多利用孵化器的有利条件,多咨询,既降低信息成本又提高效率,以便努力发展自己的融资组合模式。

第三,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吸引优秀的员工,发挥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引进优秀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更有可能获得担保,筹集到资本金。同时进行优质的管理和引进优秀员工,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实力,有利于信用评级和获取政府奖补资金支持。

第四,推行网络联保贷款。银行难以给中小企业放贷的原因不是因为企业太小,而是给中小企业贷款考察成本高,风险不可控,但是以网络为纽带的联保关系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签订联保协议的企业相互担保,银行降低了贷款的风险,而且还能有效地使企业之间相互考察,等于将风险转嫁给联合体中的企业。另外,在网络上做生意的企业大多数其交易轨迹和诚信记录都有据可查。有了网络平台,使银行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监督企业的资金流向和经营状态。关键的一点是,网络是个公开平台,如果企业出现违约、逾期或者恶意赖账等情况,违约信息会在网络上进行披露,这种披露制度将放大并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对于联保企业来说,网络下的相互考察和监督以及网络上的信息披露形成了一种制衡机制,这种机制解决了银行担忧的信用难题,同时也使小企业在银行贷款更具可操作性。

第五,着眼于长期规划,兼顾临时资金需求。理清企业的产权关系、资产权属关系、关联企业间的关系,把企业及公司业务清晰地展示在投资者面前,让投资者放心。然后再考虑担保融资等资金筹集。适当时可以考虑聘任专业的融资顾问,融资顾问要有丰富的融资经验,广泛的融资渠道,对资本市场和投资人要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有很强的专业策划能力,要考虑企业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六,搭建融资平台、用工平台、维权平台、服务平台、资政平台等多个平台,促进区内企业的发展。通过组织企业参加银行贷款产品推介会,调查了解会员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融资难点,组织有贷款意向的企业与银行和担保公司进行对接互动。使企业融资速度显著加快,融资渠道更为通畅。

参考文献:

[1]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刘新来:《信用担保概述与实务》,经济科学出版2006年版。

[3]彭李军:《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府作用》,《经济论坛》2005年第1期

[4]杨铂:《浅谈新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对策》,《对策研究》2003年第11期。

篇3

担保机构是依法成立的、专业从事担保业务经营的独立法人。

担保机构的产生及作用。担保机构是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产物。实际操作过程中,在特殊而繁杂的市场需求下,其业务范围、承担的职责等根据需求的不同在原有法律规定的固有基础上得到有益的拓展和广泛的延伸,并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使担保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渠道。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为金融机构分担风险,有效地的促进了银企合作,奠定了其在经济活动、金融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市场地位,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显著特点的新兴行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近年来,国家不断制定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予以规范、调控。

担保机构的主要职能。提升中小企业自身信用、搭建银企合作桥梁、促进银企合作是担保机构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主要的积极作用。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担保机构充当信用输出者角色,通过自身信用输出,提升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使其达到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要求,促进银企合作是其积极意义所在。

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而言,担保机构承担保证者角色,偿还企业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扮演着风险分担、补偿的角色,减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发挥银企合作桥梁作用。

对担保机构自身而言,信用输出是目的,承担代偿是义务,而风险控制是保证目的实现的工作方式和手段,风险控制贯穿担保机构经营全过程,是担保机构能够持续、稳健经营的保障。

提升自身信用、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履行代偿义务是担保机构经营的三项重要课题。简言之,即为经营信用,控制风险、承担代偿。担保机构也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渠道和依据,同时也成为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者。

担保机构出现的问题

担保机构经营信用、输出信用首先自身要有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成立之初的原始资信,主要体现在股东信用、资本规模等方面。目前,无论是相关法规政策还是担保机构业务经营市场要求,对担保机构注册资本规模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并随着担保行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提高,以保证担保机构在成立之初具有一定的履约能力和资信基础。经营阶段的信用积累,主要体现在经营能力、风险控制以及代偿履约情况等方面。业务经营好、风险控制水平高、代偿履约积极且能力强、资产损失少等都是担保机构信用良好的体现。

实际操作中,由于股东出资能力不足、股东信用状况较差、虚假出资、违规抽逃注资等问题导致担保机构原始资信较差、代偿能力不足、欺骗银行贷款等问题造成银行坏账,更严重的造成担保行业乱象、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等,影响了银企合作及银担合作。注册资本金规模在反映担保机构原始资信状况方面说服力越来越有限。目前,担保机构的出资以民营资本居多,国家财政出资的担保机构较少,近年来,随着国家清理地方财政平台的担保机构,国有资本出资的担保机构所剩无几,同时由于其更多承担着政府政策扶持职能,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作用有限。而对于民营资本出资的担保机构来说,股东资本实力、持续出资能力、信用状况的考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担保机构的信用水平。

担保机构风险控制首先要求担保机构具有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主要体现在对国家政策的把握、对被担保对象及其行业的了解、对各类风险识别经验的积累。其次风险控制主要体现在内部管理能力、风险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风险的预防措施、风险资产的处置渠道及能力等。

担保机构承担代偿则从其是否积极自愿履行其代偿义务,即代偿的意愿:是否能够足额代偿并完成追偿,即代偿能力及风险资产处置能力两方面体现。

担保机构运行过程中在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对地方经济、金融秩序造成的负面影响较大。就担保机构自身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出资人对担保行业收益及风险认识不足,对收益预期太高、对风险预期无准备。担保机构为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一定规模内属于高风险、低收益行业,主要特点是资本规模的杠杆放大功能,只有担保业务开展到一定规模,杠杆效应体现,经济效益才较为明显。民营担保机构大部分出资人只看到担保机构的资本放大功能,或者自身资本实力不足以出资,借担保资本杠杆效应为自己其他产业融资,对资本担保杠杆放大所带来的风险估计不足,仓惶进入担保行业,加大了自己其他产业经营的风险、担保行业风险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

内部管理机制混乱,且管理模式多样,可借鉴模式缺失。自1993年国家经贸委和财政部共同发起成立第一家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来,中国担保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全国性的大型担保机构经营风险引发的行业乱象、影响正常金融秩序的问题从未停止,同时,地方性的小型担保公司每天都发生着生死存亡的轮换。由于股东成立目的、经营理念、运作模式不同,担保行业可资借鉴的成功模式非常有限。目前的担保机构主要借鉴银行信贷管理办法,内部管理实行审、保分离机制,但由于受人员规模、素质、制度完善程度等的影响,过程管理对风险控制的贡献效应尚不明显,执行效果千家千态,结果不一,内部管理机制混乱、不明确问题较为突出。

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性弱。目前担保机构从业人员及高级管理人员主要由具有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经历的人员构成。业务拓展主要依托合作银行的推荐、风险控制主要依靠高级管理人员的在银行从业过程中的金融风险控制经验完成,对各被担保对象行业风险识别及控制能力有待提高。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与银行风险控制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担保机构风险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更甚于银行,对个人素质、能力、经验、知识面的要求要严于银行,专门适合于担保机构的专业人才相对稀缺。

专业性待加强,其他业务风险较大。担保机构专业性体现在业务专业性和风险控制专业性。

业务专业性:担保机构不同于其他不以担保业务为主业、由于业务需要以自有资产为关联方、合作方或者其他企业提供担保的行业企业,担保业务是担保机构的主营业务,其自有资产绝大部分只能用于担保业务经营,且获得国家批准和认可,自有资产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的规模,即具有专业从事担保业务经营的担保能力。实际操作中,很多担保机构由于受资本实力不足、资产缺乏必要的流动性、担保业务拓展困难或者资本逐利本质的影响,开展了担保业务以外的其他投融资业务、资本运作业务、资金短期民间借贷业务,或者担保业务经营不合规引起风险集中等,加大了经营风险,影响了担保机构的正常经营。郑州担保乱象、中担、华鼎事件以及云南省内其他担保机构问题都无不跟担保机构没有坚持专业性有关,其他资本运作、流动性不足等是导致担保机构正常资金链断裂主要原因。

风险控制专业性:担保机构分担银行贷款风险,在风险控制方面要求专业性。担保机构面临风险不仅仅包括金融风险,还有国家政策风险、被担保企业行业风险、被担保企业经营风险、担保机构内部管理风险等,担保机构要坚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原则,才能在风险控制方面做到最大化的防范和控制。

履约信用及意识有待逐步建立、培养,违约信息不透明,违规操作加大银行、担保机构、企业风险。担保机构虽然处在债权债务的从属地位,但在实际操作中,担保业务开展及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机制往往要求担保机构作为与债务人同等的偿债角色出现,与债务人一起作为第一偿债人共同向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时间履行偿债义务,担保机构替债务人向银行业金融机构偿债后再向债务人追偿,不对等的地位和模式要求担保机构要有良好的履约信用、积极的履约意识,不断积累良好信用,体现担保机构的专业性。实际操作中,不对等的地位也迫使担保机构极有可能逆向选择,通过违规操作最终损害银行及国家利益。

以上现状,部分原因是由担保机构自身原因造成,而大部分是由目前经济发展状况、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和运营机制导致。

担保行业发展展望

笔者认为,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应该建立在专业性、扶持性、营利性、持续性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成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专业性、扶持性体现担保行业存在的必要性,营利性、持续性体现担保行业存在的充分性。要满足以上四性目前运营机制和模式有待探索和商榷。如果担保行业不以资本背景、地理区位为划分标准,而以担保业务所涉及的行业为对象进行分类,由某个行业龙头企业发起成立,扶持全国范围该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能够解决担保机构在经营方面以下几个问题:

可以为担保机构提供足够的股东信用和资本实力,履约信用和履约能力有保障;专业开展担保业务,体现业务专业性;业务范围仅限于某个行业,股东了解该行业发展情况及规律,有利于行业风险的最大化控制,并由行业精英进行风险识别及控制,体现风险腔制专业性;

篇4

内容摘要:本文阐述了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的重要性,分析了担保公司健全风险控制体系须解决的问题,文章重点从若干方面论述了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构建。

关键词:担保公司 风险控制体系 构建

担保公司设计风险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担保公司依靠经营“或有负债”生存和发展,因此风险控制过程的实质就是化解担保公司的或有负债风险,是担保公司实现持续稳健经营的前提。担保公司的业务经营具有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特征,要实现可持续经营,就要尽力减少担保代偿赔付,不断加强自身的内部管理能力与风险控制能力。建立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管理控制机制,在保证担保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将有负债的风险损失降到最低点。风险控制能力是担保公司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体现,建立规范的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至关重要。

担保公司风险控制体系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银行放贷需要的是标准化的信用保证,而信用短缺是担保公司产生的基本原因。担保公司要生存,就是要做银行想做而不能做的信用补充。因而,担保公司必须具备比银行更强的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控制与风险化解能力,才能稳健生存。担保公司可能遇到的风险来自不同方面。担保可能遇到的风险既有来自内部的管理控制风险,也有来自外部的风险,这决定了担保风险控制体系必须具有系统性。

(一)来自公司内部的风险

来自担保公司内部的风险本质上包括内部管理控制的系统风险和道德风险。担保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机构设置、内部业务流程、内部制衡机制等不健全和不完善,都会通过担保决策机制上的缺陷或失误,使担保公司在经营中可能出现风险。

(二)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

担保业务可能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来自担保对象(客户)的违约风险和反担保资产变现能力。区分担保对象的企业或个人性质,外部风险内容构成又有很大的不同。

对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的风险评价模型包括针对担保对象的内在风险和外来风险。其中内在风险包括:财务信息真实性、经营者素质、竞争能力、技术和产品市场、经营信息不透明等风险;外来风险包括:政府干预风险、政府政策风险、与贷款提供者串谋、现行法制缺陷、市场服务体系不足等风险。

对个人担保要全面考虑个人资信的若干内容,综合评价:个人征信纪录;受教育的程度;家庭成员构成;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心理素质;社会交往信誉;职业素养;业务技能;职业稳定性;收入情况及稳定性;个人或家庭当前资产构成;个人当前资产负债状况等。

担保业务必须根据风险来源结合具体业务分析。在担保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对外部风险信息,可以根据构成因素设置权重,建立风险评价模型,并用模型的计算结果来指导担保业务决策。

构建和增强担保公司风险控制能力的系统设想

(一)完善公司内部的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要提升管理风险的能力,至少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完善,进而形成规范的风险管理体系。

1.完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公司应通过集体智慧和廉洁的制度来建立制衡的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可按风险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设置三个业务部门:担保业务部为业务开拓部门;风险管理部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综合管理部为章证管理、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应完善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等,并制定内部业务管理制度,将这些程序规范落实。为使制度有效,应建立以公司领导、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外骋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公司的“担保决策委员会”,执行决策职能。

一方面,公司应建立严格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相制衡的治理机构,完善的内部管理机构和法人治理,设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三会一层”的管理体系和业务部、财务部、综合部、风险控制部与审查监督部等内部机构,确保公司的“专业化运作”与“规范化治理”相协调。制定公司《担保业务管理办法》、《或有负债管理办法》、《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制度》、《不良资产管理办法》、完善从项目受理、项目调查、反担保措施的设计与落实、项目评审与决策、保后的动态跟踪监管、代偿后的追偿、补偿等专项规章制度,提高业务经营效率与风险防范能力。

另一方面,可通过吸引外部股东,引入外部监管机制;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担保业务,应加强和政府的合作,建立由政府相关主管部门或服务机构参加的担保业务风险管理控制制度,实现公司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管相协调。

2.建立科学的担保风险评价体系。担保风险评价体系可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减少人为误差,可结合公司目标客户群的特色与业务开拓的需求而建立,应体现公司担保经营特色,对申保客户进行保前风险评价,作为决策的依据。当然,对风险的把握应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担保公司要首先建立审、保、监管、追偿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业务流程,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储备或聘请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经济管理、法律、技术人员;建立模型化的项目评估系统,加强对担保项目的风险评估审查;注重客户关系管理,建立长期稳定的客户群,积累完整详细的客户资料,稳定评估的信息来源;严格担保的业务流程,避免盲目决策;加强对担保项目的跟踪管理,完善事先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强化内部监控,防范道德风险。

3.制定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较好的尽职调查程序应是:“一分析,二看,三听,四问,五查”五步调查程序。从分析客户的申保资料开始,要带着问题去担保对象,对企业的考察,要听企业负责人、一般职工、相关政府部门、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的评价,带问题去企业寻找答案,判断企业申保资料与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针对可疑点,确定核点,查清企业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应发挥项目经理AB制的双人智慧,共同把关,互相配合,以A为主形成调研报告。

4.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公司服务申保企业,反担保措施是关键。但是,中小企业及个人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提供足额、变现能力强的反担保资源。但担保公司面临的反担保政策环境差,特别是抵质押、反担保政策环境差,《担保法》虽已出台多年,但其中规定的许多担保措施难以实施,特别对非银行机构而言。如登记机关通常差别对待担保公司与银行,对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等抵质押物,可抵押给银行而禁止抵押给担保公司,使缺少有力的反担保措施的担保机构难以有效防控风险。

因此,公司须具备能力对担保对象的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通过对各种反担保措施的组合,控制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或产生相对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如应收账款质押反担保、专户管理与订单核数法结合加上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层的无限责任保证反担保;核算企业订单产生的收益及成本,估算出企业的资金需求量;对跟踪企业订单履约状况、与订单买方企业签订应收账款质押确认函、与合作银行建立专户对企业销售回款封闭管理,从第一还款来源上控制企业的违约风险。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层的个人无限责任保证可以从心理上加强企业核心层的履约责任,避免恶意逃债。

5.以项目经理负责制造就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团队。项目经理应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负主要责任。要通过制度,使项目经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可建立项目经理的AB制,由两名项目经理共同处理同一项目,共担责任,互相制约。为此应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建立项目经理的问责制,对项目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是项目经理的基本素质。可通过内外部培训,使担保公司的项目经理比银行客户经理有更好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

6.积极主动争取政府财政税收政策支持。我国目前分层次的金融体系中,缺少面向个人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担保公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金融体系结构性不足。政府为鼓励担保公司作为信用补充,出台了多种财税政策,公司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二)通过业务创新与组合提高公司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公司应结合市场设计业务组合,分散担保风险。在对个人担保和企业担保、长期与短期的担保业务、高风险与低风险的担保业务、不同行业担保项目的业务等进行收益和风险上的互补。传统意义上的担保业务是一年内的短期银行融资担保。

随着担保业的发展,担保业务种类不断增加,出现了新的业务组和趋势:一是非银行融资担保业务种类骤增。如工程担保、诉讼保全担保、证券、期货保证金担保、售后服务担保等;甚至,担保公司可代替保险公司的部份职能,如获得置业担保公司的全程贷款担保便无需投保财产险等; 二是担保业出现与其他相关行业结合的趋势。如,担保与投资的结合―担保投资业务的开展,担保公司利用信用优势,由目标投资企业贷款,由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并付息,贷款作为担保公司对目标企业的投资;再如,担保业与典当业的结合:将担保业务的反担保措施与典当业结合,除控制风险之外还可谋取典当业的超额利润,如果申保客户在债务到期时未能履行其债务,担保公司通过典当行将反担保抵质押物进行典当,由典当行向申保客户收取较高的利息,如果典期内申保人仍未能赎当,则典当行还可取得典当品并可能获取超额回报;此外还可以将公司担保业务与集团的拍卖业务相结合,进行业务创新组合。

公司经营的永恒课题是如何通过业务创新来化解风险、获得收益。创新使担保公司信用价值提升:信用资源是担保公司赖以生存的资源,创新使担保业务的外延扩大,业务外延扩大使担保公司拥有更大的信用资源,从而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同时,创新也是担保公司控制风险的需要:担保公司由于未列入金融机构的范畴,有更大自主性,这便有了业务创新的空间;由于担保业风险大,生存空间小,这便使担保公司有了创新的源动力。担保公司业务向非银行融资转移,也是担保公司为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无奈之举:担保公司的主要职能是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但应对这些风险,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政策环境并不宽松,许多反担保措施无法落实,因此,将业务扩大到风险较低的非银行融资业务以及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都是风险控制的需要。

(三)严格财务管理并规范风险补偿机制

担保公司需建立代偿风险对冲和缓冲机制,避免风险集中暴露对公司财务造成不利影响。应该按照当年保费收入的50%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按不超过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所得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准备。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担保责任的余额10%以后,可差额提取。还需根据担保业务经营和拓展,结合需要,建立资本金追加机制,对于同政府合作的担保业务,应利用财政补偿机制,持续注入和代偿补偿,保障风险抗御能力。

(四)加强同业合作提升抗风险能力

除传统的担保业务外,担保公司经手的大宗担保业务不断增多,如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担保等。其中有些业务担保风险未必是主要的,而是合同或合作制度性需要,其中有些可能隐含着重要的商机。对于这些大宗业务,仅靠单个公司独家难以完成担保,应该通过行业内部的合作,通过联合共同担保,分散风险,拓展行业发展空间,增强行业长期集体风险控制能力。

结论

担保公司是一类特殊的企业,为了持续经营,风险控制是经营管理的第一要务。担保公司必须从内外两个视觉,根据业务拓展的需要,设计系统化的风险控制模型,从规范业务管理和业务创新组合入手,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参考文献:

1.人民银行天津分行课题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研究.华北金融,2006(7)

2.朱艳萍,席升阳.我国民营担保公司的信用风险与防范.创新科技,2009(4)

3.谭仲明,梅强.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模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篇5

【关键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可持续性发展

融资性担保公司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经国务院规定部门的同意,主营一般放款、商品流通等项目的资金融通及担保业务,又可经营为法律诉讼、合同履约等有关的担保业务,还能以其自身所拥有的资本对外投放,并接受私人及其他经济实体托付从事财务管理服务,更有甚者有的还从事吸收储蓄及企业存款、放贷等业务。因其经营内容包含不同业务区域、不同实体,管理风险不仅种类繁多且难以控制,所以适度平衡经营风险对担保公司的长期成长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以担保公司为例,从内外部风险产生原因、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风险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方面,探讨从根本上适度控制融资担保风险、最大限度地防止重大风险发生的途径。

一、融资担保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担保公司经营所遇到的各种风险,从根本上来说有:外部经济环境的多边性,内部业务环境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各种中小经营实体的担保申请人是担保公司的主要客户来源,不仅是其成长和壮大的根基,也是出现不确定性风险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述中小经营实体,担保公司要擦亮眼睛,细心鉴别、估计、选择,从而将业务经营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合理水平甚至最小。

1、外部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地方政府政策的不确定性。不同地方政府对担保公司制定的政策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别,具有独具特色的地方性、条条管辖烙印。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具体的业务办理时,如果出现政策方面的争议,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都会从本部门的立场给予不同的答复及解决方案,从而让担保公司在办理一些实际业务时,碰到大量的难以处理的难题,结果使得一些好的业务项目要么失败,要么加重了最初可以防止的不确定性风险。

(2)法律不健全。在许多地方,尽管很多地方主管部门认识到组建融资担保公司对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性,而有大量地区也建立了一部分担保公司,可是因为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没有建立配套的法律体系,担保公司的法律地位得不到明确,性质也难以界定。在现实中就带来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资本筹集不稳定,商业银行难予认可,经营实施难等难题,从而产生了法律方面的风险。

(3)外部市场的不稳定性。融资担保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支持中小经营实体的成长,打破其融资瓶颈。但中小经营实体的主要特征是对风险抵御能力弱,地区经济产业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国际政治及经济形势的动荡,也会给这些中小经营实体造成很大的打击。中小企业一旦遭受打击,融资担保公司也会因它们加重了所经办业务的风险。

(4)社会信用的缺失。信用风险是融资担保公司最主要的风险,在我国由于社会总体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就全国来看,信用意识不强,信用方面的法律规定罕见乃至缺失。所有这些环境相对于融资担保公司来讲,是一个相当危险的信誉门坎。

2、内部经营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缺乏内部经营制度约束。担保公司的经营主要靠声望及良好的信誉,具体办理的是各种不确定性担保业务,所以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担保公司自身具体情况,建立一套规范的企业内部经营风险制度。担保公司所在的行业是新生事物,普遍存在缺乏成熟的内部经营管理制度。有些制度的欠缺能够借助相关老行业的制度来克服,还有少量制度可以借助成立较早的担保公司的风险失败案例来控制,但隐藏的制度却是只有经历了风险损失的重创后才能够找到。

(2)公司人员道德素质低。担保公司经营的是声望及良好的信誉,所以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除了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外,还必须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如果连企业内部人员都不遵守行业规矩,那么将会给融资担保公司自身带来不可估量的道德风险,造成业务经营上的巨大损失。

(3)担保业务经办人员缺乏轮换。主要是是担保公司拥有一些常年业务客户,负责的具体经办人员不轮换所潜在的风险。同一个业务经办人员多年负责相同担保项目,优点是与老客户打过交道,有一定基础,能提高业务经办人员的熟练程度及效率。潜在的的风险就是具体经办人员套路化,对具体业务潜在的风险缺乏应有的警觉,即使客户的财务状况下滑,本来应压缩担保数额,但由于是老熟人,打不破脸面,仍保持担保数额不减。将来如果客户财务状况急剧下降,就会给企业自身造成本来可以事先避免的损失。

(4)盲目扩大担保业务量。全部依靠担保为主打业务的融资担保公司,担保金额的多少可作为评价企业强弱的尺度;第二是实收资本金的存款收益,随着公司的资本金的增大而增大;第三是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补贴资金,法律规定财政补贴资金在一定时间,可以用作担保公司的风险准备金,不得自己转作他用。冻结时期已过,担保公司在以财政补贴资金为应纳税所得额,交纳税后,可用作公司的实收资本。这一行业经营的高度不确定性的特点,迫使担保公司盲目追逐担保业务资金量的扩大,从而会给企业自身带来放大几倍的潜在经营风险。

二、融资担保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

1、建立立体的公司风险管理层

(1)风险管理的第一层。由经营部门主管、项目主管、客户经理组成风险控制团队,针对每项担保项目做实地风险评估、筛选,形成公司风险管理第一层防御力量。

篇6

[关键词]BOT项目 融资风险 风险控制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而仅仅依靠政府的资助是无法满足巨大投资需求的,这就有必要采取一些新的项目融资方式。其中,BOT融资方式一度成为热点。风险问题是BOT项目的核心问题,能否正确识别风险并进行有效控制,是BOT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一、BOT融资模式

BOT(Build-Operate-Transfer)即建设——运营——移交,是由1984年时任土耳其总理T.Ozal提出的。BOT项目融资,是指政府部门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时间内,将项目授予外商或民企为特许权项目成立的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项目无偿交给政府部门的一种融资方式。目前,这种方式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著名的横贯英法之间的欧洲隧道、澳大利亚的悉尼港口隧道都采用的是BOT模式。我国政府于1994年开始研究BOT融资模式,广西来宾电厂、成都的第六水厂、广东淀白高速公路等项目均为BOT的试点项目。发展到今天,根据各国的法律和项目自身的特点,BOT也出现了多种变体,如BOOT、BOO、TOT等。

二、BOT项目的融资风险分析

对于项目的融资方与投资方而言,他们承担的共同风险如下:

1.金融风险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变化风险、汇率变化风险、货币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利率变化风险是指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利率的波动所直接或间接造成的项目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如采用浮动利率融资时造成的生产成本的上升,采用固定利率融资时造成的机会成本的提高,这都属于利率风险。未来汇率的变动使得项目的资金成本发生变动称为汇率风险。由于BOT项目的收入一般为单一币种,而银行的贷款可能是几种货币,那么任何汇率的变化便会对项目的偿债能力和实际收入产生影响。通货膨胀是全球性的,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可能使项目所在国的工资以及物价大幅上涨,从而造成运营成本增加,亦是一个很大的风险因素。

2.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指的是BOT项目所在国以及参与方所在国的政治状况可能带来的风险。从广义上讲,它包括所有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行为可能对项目造成的风险。如项目所在国政府由于某种需要,对投资人的选择或者融资金额进行限制,对BOT项目造成的影响。由于一般的BOT项目特许权经营期较长, 一般都在10年以上, 因此在项目移交前,任何政治上的不确定性因素都有可能给项目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应该对政治风险加以防范。

3.中断风险

中断风险可分为不可抗力中断风险和人为中断风险。如雷电、地震、洪灾、海啸等自然灾害等不可预测事件导致的项目中断为不可抗力中断风险,而种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项目中断为人为中断风险。

4.法律风险

BOT项目的法律风险指融资方以及投资方之间达成的协议,可能不受东道国政府的司法制度控制而产生的风险。例如有关法律的修改或是法律上的不健全等,给项目双方带来的不利。一个完整的BOT项目至少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建设、运营和移交,历时常达二十到三十年,涉及到的投资金额巨大,法律关系很是复杂,造成的法律风险也就大。在BOT项目的合同体系中,特许经营权合同是签订其他各项协议的基础。如何防范特许经营权合同的法律风险,是每个投资者都应着重考虑的问题。

三、BOT项目融资风险控制

1.金融风险控制

项目公司在防范利率风险时可采用利率调期的方法,即浮动利率转固定利率,可通过投资银行作为中介来操作。利率调期交易可以达到规避利率风险、降低债务成本、增加资产收益等功能。此外,也可采取多种货币组合形式、同银团密切合作等方法。

预防汇率风险的方法是与政府签订合同,约定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范围。当前在我国的具体做法是:在建设期根据合同,由建设承包商承担由外汇汇率变动所引起的建设成本的增加;而在完工后,由政府、贷款人和项目公司共同承担汇率风险。

对于通货膨胀风险,可以在特许权协议中规定项目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可根据东道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当地货币与贷款货币的汇率定期调整,采用包含通货膨胀率与汇率因素在内的价格调整公式,以此作为今后对价格进行核查的依据,当通货膨胀率与汇率的波动超出一定范围时便对价格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降低项目融资风险。

2.政治风险控制

降低政治风险可从如下方面努力:一是和政府部门谈判,在特许权协议中要求政府对此类风险的承担作出承诺,即在特许期内,若是因法律政策的变更,给项目公司造成损失或损失超出一定数额的,由政府给予适当补贴;二是使项目国际化,这样做,可降低项目被没收或是国有化的风险;三是可以为政治风险寻求担保,担保的范围可以是没收、革命、战争等。

3.中断风险控制

对于不可抗力中断风险,这是双方都无法预测的,能投保的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进行风险转移,即通过支付保险费把风险转移给有承担能力的保险公司或出口信贷机构。如果不能投保的,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分担的方式或是要求东道国政府提供某种形式的政府资助和担保。对于人为中断风险,需要选择信誉良好的建筑承包商,签订完善的建筑承包合同,在特许权协议中明确、细致地约定政府对于能源、原材料应承担的义务。

4.法律风险控制

BOT项目是多种合同协议的组合体,风险的防范自然就离不开国家,特别是东道国政府在法律上的保证。BOT项目需要政府给予相应的支持,比如在法律中明确融资方和投资方的权责,要求政府限制竞争,BOT项目建设、经营期的环境保护,BOT项目各种合同协议的签订、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管理,以及与BOT相关的进口设备、出口产品等需要法律给予保证的问题。

四、结论

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大量引进外资以及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充分扩大融资范围,也可以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所以对BOT项目的融资风险应引起重视,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进行合理控制,这样才能确保项目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王玉红.BOT项目融资风险控制探讨[J].现代商业,2010(26)

[2]郝艳敏.浅议BOT融资风险防范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4)

[3]范晓峰.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风险及规避[J].华东公路,2012(1)

[4]王建飞,王延伏.BOT项目政治风险的防范与政府担保[J].中国工程咨询,2004(8)

篇7

(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内蒙古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中小企业有利于促进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和谐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少,见效快,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相对较低,具有极强的劳动力吸纳功能,有利于普通劳动力的就业,能有效增加就业总量。2006年,内蒙古中小企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130.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数的80.21%。

2、中小企业适应性强,为内蒙古经济提供多样化发展动力。内蒙古幅员辽阔,资源分布分散,地区产业涉及农业、牧业、资源、能源等行业。中小企业可以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促进内蒙古经济黻展。目前,通辽市玉米加工、赤峰市有色金属加工、包头市机械装备制造业、巴彦淖尔市和锡林郭勒盟农畜产品加工业、鄂尔多斯市羊绒加工业等产业已初具规模;通辽市铝延伸加工、呼和浩特市电子信息、乌兰察布市氟化工等产业已有发展思路和基本框架;乌海市PVC、阿拉善盟盐化工等产业有一定的集群化发展趋势。

3、中小企业对增加内蒙古财政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是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在内蒙古的县域经济中,中小企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其发展直接为地方财政提供税源。内蒙古中小企业2006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7196241万元,占全区的6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达到392292万元,占全区的69%,应交增值税达到1473304万元,占全区的68%。

(二)制约内蒙古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是融资难

中小企业经营灵活,技术和市场往往不是主要障碍,制约其发展壮大的根本问题是融资难。这是我国普遍现象,对内蒙古的中小企业来说尤其突出。

2008年内蒙古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额度远低于大型企业,而其他中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更少。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中小企业信用度低、经营管理水平差、抗风险能力弱,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真实性差,缺乏良好的连续经营记录,其信用程度达不到银行的要求。

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的原因。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降低信贷风险,比较重视对大企业的贷款;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或地方性金融机构虽然贷款业务办理灵活,但在,全国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只在呼、包、鄂3市设有分支机构或营业网点,并且多数机构正处于创建初期,很难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十分有力的支持。

(三)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可以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鉴于中小企业对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根据以上对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融资难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出,必须在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建立一种联系,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我国《担保法》明确规定,担保目的在于:“为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债权的实现”。金融机构拥有大量可贷资金却因为对借款人不信任无法贷出;而中小企业渴求资金却因无法证实自己的信用能力借不到钱,使得社会信用链条断裂。在设定担保后,金融机构由于有第三人或担保物作为担保,能将全部或部分贷款风险转嫁给保证人或担保品,为其贷款增加了安全屏障而变得愿意发放贷款,借款人由于有了保证人或担保品,可以在资信较低时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有利于促进其生产的持续进行,从而使这种联系得以实现。

二、内蒙古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在国家与内蒙古政府不断重视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内蒙古的中小企业担保行业近几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发展现状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近年来,内蒙古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视不断加强。为了解决中小融资难问题,对中小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在政策和资金方面支持力度也随之加大,现总结如下。

2、担保机构与业务逐年增加。近年,内蒙古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数量与业务量逐年增加,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6年底,内蒙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到209家,初步形成了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2006年,80家重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筹集担保资金16亿元,保额达到75亿元。2008年末,内蒙古各担保公司已累计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16.8亿元。截至2009年上半年,94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累计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166.7亿元,在保余额52亿元,累计受保企业7408户。2009年,还成立了东北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二)存在的问题

1、多层次担保体系还未完全发挥效用。目前,内蒙古已经建立了自治区和盟市、旗县的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但是这一体系内的担保机构的建立还没有实质完成,有些地区只是象征性地成立了相应机构,没有实质地开展经营。自治区级的担保机构建立比较完善,有一些机构已经开始经营活动,但在盟市和旗县一级的担保机构很多是名不符实。

2、盈利能力较弱,自主发展能力不足。内蒙古多数担保企业收入主要来自保费收入,担保公司收费普遍在3%以下,甚至有些政策性科技型担保公司免担保费。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费用收入只能基本弥补业务开支,行业亏损面较大。担保行业人员扩充与培训、新业务拓展均缺乏有力的资金支持,企业的自主发展能力受到一定限制。

3、多头监管,管制与协调机制缺失。目前,担保行业的风险控制和损失补偿研究由财政部门负责,对住房置业担保的监管由建设部负责,对农业担保的监管由农林部门负责,对小额信贷担保的监管由劳动部门负责,对中小企业担保的监管由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负责。实际监管时,财政部门侧重于风险控制,而其他部门往往倾向于行业支持。

多头监管导致监管目标各异,形成了监管的漏洞,难以统一规划担保行业发展,弱化了监管效率。管制与协调机制缺失,不利于担保行业的长远发展。

4、担保机构法人治理机制不完善。目前,内蒙古中小企业担保企业出资人大多是地方各级财政,出资主体单一,有些担保机构是财政部门下属的单位,企业管理和业务人员与财政机关人员重合,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这种治理机制的安排,客观上导致担保企业运行效率的低下,业务拓展滞后,不利于担保企业的可持续生存与发展。

三、发展内蒙古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的建立离不开政府支持

由于担保企业提供的服务具有外部性的特点,因此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支持不能完全市场化,必须有政府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这种支持具有放大效应,会促进社会资本的合理流动,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的降低,提高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具体来看,政策支持主要包括减少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特别是科技型担保公司的税收;降低民营资本进入和退出担保行业的政策门槛;建立再担保制度,减少担保公司的后顾之忧;建立本级财政预算增加中小企业担保公司的资本金补充机制。

(二)平衡放大倍数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因此,担保企业的风险控制是经营的重心。但是,过于强调风险控制不利于担保企业业务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会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放大倍数过小,不利于提高担保机构的效率,扶持中小企业贷款的作用也相对有限。这样,需要担保企业和监管部门在放大倍数和风险控制之间取得了平衡。一般而言,对于一个已经运转5年的担保机构来说,5倍的放大率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而对于一个已经运转7―10年的担保机构来说,则放大倍数可望达到10倍左右。

(三)完善担保机构的法人治理与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

作为内蒙古担保行业的微观主体,法人治理结构是保证担保公司高效运行的基础。从担保公司的成立上,应按照《公司法》的要求成立有限责任公司,并建立董事会和总经理,财政部门作为出资人通过董事会来行使监督权;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和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其人员身份是企业员工,而不应是公务员;对员工进行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其从业能力;建立公司的内部的竞争性激励考核和薪酬制度。

篇8

关键词:融资担保;内部控制;风险特征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特征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特征基于业务特征产生,存在特殊性、不对称性、相对可控及追偿性四大显著特征。融资担保行业属高风险行业,在不同项目中风险也不同,规律性较差,如担保费率、金额、期限等难以准确量化,反担保实现措施千差万别,这就造成了风险特殊性特征。第二,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融资性担保公司客户对象多为中小企业,在扶持政策的影响下,企业通常难以获取与风险等量的收益,存在不对称性。第三,担保债权属于债,有依附性,追偿要在获得代偿后才能开始,滞后性、被动特征较为突出。第四,风险在一定程度可控,需要担保公司密切关注担保对象经营规模、资产核实、财务规范状况等经济信息,避免风险系数过高。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要点

(一)企业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下的内部控制才能真正贴合企业情况。内控建设过程中,要提高战略计划控制的严谨性,根据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目标细化内控指标,风险系数超标时及时进行风险调控。

(二)担保费率控制

担保费是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获取利润的基本途径。由于项目性质差异,各类项目的担保费率存在不同,这就需要公司实施担保费率控制,通过构建评估标准来确保担保费的稳定性,从而保障公司运作稳定。

(三)资金风险防控

资金基本贯穿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所有业务,实现有效的资金循环与配置,应当从具体比例指标入手。一方面,从风险抵抗出发,融资担保公司内控建设应当重点关注资本结构比例、资本充足比率等。另一方面,从经营结构出发,要针对不同担保业务进行比例指标设置,如单项担保限额、差异化担保业务人财物比例等。通过资金控制,避免高风险业务的产生,从而降低风险系数。

(四)政策性风险控制

当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政策体系及配套制度建设还不完善,国家会针对市场状况随时调节政策指向。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必须密切注视政策变动,留足管理弹性,按照相应指示开展业务活动。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要点

(一)内控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为内部控制的发展提供基本土壤,工作中,企业应当重点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组织结构体系、人员素质结构与企业风险文化四大方面。制度建设上,融资担保公司应当首先构建明确的审、保、偿、监分离的制度体系,在总经理负责制基础上,构建详细的担保业务报告及担保记录制度,完善审批流程,强化内部稽核,通过离任审计实现追责,从而形成制度闭环。组织结构体系建设工作中,企业应当重点强化董事会职能,尽可能按照需求设置监事会,构建制衡的权利机制,独立设置风险管理部门、资信评估部门级业务担保部门,通过合理、制衡的职责分工优化内部控制基础结构。素质提升上,应当重点强化管理层素质,持续提升职工职业道德,从管理出发优化人力资源管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工作能力。最后,企业还应该持续培养风险文化,可借鉴银行机构风险控制的管理经验。

(二)风险识别及评估

风险识别及评估应把握全面、全过程、全员三大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风险化解机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两大板块。风险化解机制建设上,当前企业可用风险化解方式主要包括风险转移、风险分散及风险补偿三大机制,以风险补偿为例,企业可以通过财政补贴、代偿准备金提取、呆账准备金提取等手段进行补偿,还可以按照规定,广泛吸纳社会资本,从而提升风险抵御能力。建立期间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应当从强化信用理念意识、建立中小企业资信评级体系、构建奖惩激励机制三方面入手,通过这三个环节,实现内部、外部资信掌控,以激励奖惩避免失信问题发生,从而控制风险。

(三)动态控制活动

动态控制活动的建设,应当首先实现职责分工控制,在此基础上,将授权审批流程、会计系统严格化,以全面预算控制实现资金流动、资金监管控制。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担保业务不同,担保业务中的受保对象、担保期限、受偿率及违约率等内容差异较大,变动也较为明显,因此,企业有必要构建高效的运营分析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强化审批流程、会计系统、全面预算的基础设施,实现实时分析、动态分析,进而降低风险系数。

(四)信息交流与沟通

首先,要构建信息收集与加工机制。从内部来看,信息收集与加工应当通过业务活动、会计资料、内部传阅文字、音像资料等实现,利用信息系统,分析内部信息。从外部来看,企业应当通过行业协会、市场调查等方式获取申保企业、中介、对手等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以实现科学决策。其次,要在担保公司内部构建健全的反舞弊机制,保护举报人或投诉人信息,杜绝控制空白或控制失效问题的发生。

(五)内部监督

首先,要从内部监督入手,在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的基础上,以职权划分实现各岗位的持续监督。其次,要构建高度独立、权威的内部审计部门,着重关注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保障财会制度的有效执行。第三,要强化全员监督意识,在反舞弊机制的基础上,开展持续监督,让员工敢监督、敢举报,防止舞弊行为。最后,要建立监督质量评价及改进机制,通过考核,配以奖惩,保障内部监督的有效执行。

参考文献:

[1]杜浩铭.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4

[2]顾海峰.中小企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机制的重塑研究[J].南方金融,2011,04:8-12

篇9

关键词:温州 中小企业 担保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210-04

一、引言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导致浙江乃至中国中小企业在经济危机背景下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重大现实问题,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是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较高的情况下,融资缺乏有效的分散贷款风险的机制。对于该问题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斯蒂格利茨和韦斯(1981)早先从信息不对称理论、道德风险角度解释了信贷配给存在的原因,说明了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存在的长期性。然而由于我国经济在转轨过程中,金融体系的制度缺陷、所有制歧视、信用环境不健全等因素的存在,加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程度,刘曼红(2003)指出,信用担保是一种信誉证明和资产责任结合在一起的金融中介行为,可以排除中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提高融资能力。

影响中小企业贷款最关键的因素,便是对于企业贷款风险的考量,本文从担保机构自身内部控制及社会外部完善体系两个方面,来论证风险规避机制的可操作性及创新效益。

二、温州中小企业融资背景分析

温州作为“中小企业之都”,是浙江乃至全国民营企业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2009年全市共有规模以下企业30万余家,贡献了81%的经济总量。庞大的中小企业呈现相似的运营特征:规模小,以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资金起家。微利以劳动密集型加工生产为主。资金周转周期短、流动性大、额度小。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适时选择“短、平、快”的民间融资方式,包括向亲朋好友借贷,以及向小额贷款公司等非金融机构借贷,虽然这种方式直接便捷,但毕竟借贷利率较高造成融资成本提高,又由于其缺乏足够的金融监管而存在较大潜在融资风险,故企业融资仍以银行贷款为主。但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财务状况不透明、固定资产抵押品不足等情况,国有银行为规避风险采取“拒贷”、“惜贷”的态度,借贷矛盾因此产生。而这一矛盾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更加凸显,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涨,外贸出口受阻导致资金回笼困难,同时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使得银行贷款资金不易,从而最终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当地近20%的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或倒闭状态,全市工业总产值增幅同比回落7.2个百分点,处于全省末位。然而此时,担保公司等担保机构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发展起来,由2006年的45家猛增到2008年的246家,信用担保机制体现出其在解决抵押品不足、信息不对称及风险集聚等问题时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三、温州信用担保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发展概况

2001年,温州市财政局出资300万元引导建立全市首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继而当地民营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纷纷看好担保业市场前景,相继成立担保公司。2005年,全市注册各类担保机构29家,总注册资本4.25亿元,累计已为3680户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担保额23.2亿元,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受担保企业新增职工人数33581人,新增销售总额51.24亿元,新增利税总额4亿多元,呈现出“多渠道筹措担保资金、多模式发展担保机构、多形式开展银保协作、多举措拓展担保业务、多方面扶持担保行业”的态势。

基于温州地区民间资本较为充裕的特点,其担保机构的也凸显出明显的民营性质。2009年,温州市审计局对5家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进行了抽样审核,审计结果显示:其中有3家民营企业和2家国有企业;5家企业注册资本共计11800万元,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出资3700万元,政府出资300万元,民营企业出资800万元,自然人出资7000万元,财政扶持资金490万元。5家担保机构出资比例如图1所示。

(二)特点

1.担保业务呈现熟人社会道德约束机制下的地域性特征。温州人群体意识非常强烈,民间常以血缘、亲缘或者道义等为纽带组成“兄弟班”、“同乡会”等小团体,每个人都处在大大小小的道德圈中,这些圈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群体,圈内各人之间往往有着财务、事务方面的密切联系。而担保公司在选择业务时,也是从这些道德圈入手,通过熟人关系脉络核实申请担保企业的财务状况、资产情况以及业主品德等方面真实信息,规避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同时,担保公司负责人往往与圈内人有着密切的熟人关系,当其为受保企业进行担保时,受保企业的行为将受到整个道德圈的约束,一旦发生违约情况,其不良声誉将在整个圈内迅速传播,于是也便失去利益最密切的关系群中包括资金在内的资源支持,故担保公司就利用该道德约束机制来控制其代偿风险。而这种约束机制效果良好,在温州市经贸委备案的40余家信用担保机构,平均代偿率为3.3%,低于全国4.4%的平均水平,而其平均损失率明显低于全国2.2%的平均水平。

2.担保业务市场化程度高,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相匹配。中小企业贷款呈现“短、平、快”的特点,其贷款资金常因资金周转而需,额度较小但要求办理手续快捷、所需时间短,并对利率敏感性较弱,能承受较高的利率水平。于此相应,担保公司以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为主。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市担保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笔数为2.2万笔,占担保总笔数的94%,担保额占总担保额的63%以上;2009年担保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笔数占担保总笔数的92%,担保额占总担保额的56.4%。近两年的数据反映出九成以上的担保业务为小额担保业务,符合市场需求的担保资金分配比例提高了担保资金的使用率,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同时,担保公司简化担保手续、缩短申保时间,并接受银行不愿接受的完整度相对较低再抵押资产证明等,如一家企业购买一块地皮后,由于土地使用证办理程序较多审批时间长,而企业又急需资金借贷,此时担保公司便灵活应对,接受未过户土地证抵押证明为其提供担保,于此同时提高担保费率与相应风险相匹配,而企业也乐意接受。担保公司以灵活的市场化运作形式,以提供银行等机构无法提供或不愿提供的金融服务作为差异化竞争力,来获取丰厚回报。

3.担保机构呈现“抱团式”“集团化”发展趋势。由于温州担保公司以民营性质为主,多以有限的自有资金或个体企业资金注资,资本金规模较小,故单个担保公司所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有限、担保业务量受限,所以越来越多的担保机构集聚抱团,形成担保中心或担保集团,而这一方式不但有利于个公司业务收益,还进一步降低单个担保公司的贷款担保风险。以温州联盟信用担保中心有限公司为例,这家集团性质的担保公司于2009年8月成立,由全市9家注册资本3000万以上,从事担保3年以上,信用评级BBB+以上,并在主管部门有双证备案的担保公司组建,温州银行统一向其授信达30亿元,是向其他单个担保公司授信额度的15倍,而其仅4个月就为30多家中小企业提供1亿多的融资担保额。同时,集团内每家担保机构共同为担保中心提供担保,形成双重担保,使其通过各家担保机构共担风险。与此相似,同年12月,浙江省首家担保集团――浙江中安担保集团也在温州成功组建,其总注册资本金2亿多元,全年集团融资担保额达3.1亿元。

四、信用担保机制的作用机理

(一)理论论证

信用担保,是指企业在向银行融通资金过程中,根据合同约定,由依法设立的担保机构以保证的方式为债务人提供担保,在债务人不能依约履行债务时,由担保机构承担合同约定的偿还责任,从而保障银行债权实现的一种金融支持方式。由于不同主体之间存在着信用差,这便产生了对信用担保的需求,一般认为,之所以需要第三方担保是由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为第三方提供而指出的成本要小于债权人自己了解或证明的成本,专业担保不但可以起到信用判断、证明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第三方担保提升债务人一方的信用等级,并承担保障债权实现的义务和责任,只要信用差异存在,就会有信息不对称出现,这就必然导致对信用担保的需求。

具体到对中小企业担保实践中,专业机构的信用担保排除了其向金融机构融资时担保品不足的障碍,缓解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提升信用评级来提高贷款能力,并减少其融资交易费用、节约信息成本。同时,信用担保改变资本供求双方的利率流和声誉控制权配置结构,分散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风险,促进融资交易的发生,进而优化金融结构。

(二)实证分析

对乐清市2000年至2009年规模以下中小企业的产值(y)与对其的融资担保余额(x),建立一元回归模型,如下图显示:

y=25.3+3.78x

(3.25)(5.4) R2=0.78, s.e.=13.2

从eviews软件做回归模型中得,R2=0.78,表明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较高,融资担保额对中小企业产值有较强的解释力,而且回归系数显著,显示出融资担保额每增加1亿元人民币,中小企业将增加约3.78亿元,说明对中小企业提供的融资担保额促进中小企业的生产发展。

五、温州担保行业运营缺陷

(一)担保机构运营不规范

担保行业作为新兴行业,近年在温州地区迅速发展,担保公司数量骤增,但由于相关法律的滞后和对行业定义的模糊,在缺少政策扶持又面临公司发展困难的情势下,许多担保公司铤而走险进行违规运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风险控制不严。中小型担保公司内部机构常设置不完善,职责划分不明确,缺乏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风险控制存在疏漏,使个别担保公司连续发生代偿问题。第二,不按规定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和风险准备金。依据规定担保费收入的50%提取作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可完全遵照此规定的为数不多,部分担保公司将保费收入的大部分作为红利分给了股东,这样一旦发生损偿就难以及时保证补偿金来源。第三,个别担保机构业务偏离主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减少,转而做更高利润的企业垫资短期资金周转业务。

(二)担保机构追偿无保障

担保机构在依法开展各种业务活动中,实施抵押、质押等反担保措施需要到房管、土地、工商、海事、税务等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办理登记、备案或咨询、公证等,由于担保公司缺少部分资质不能等同于银行,在办理相关权责时不能确认其抵押权人合法地位。当债务人不按期履行债务之后,银行会根据和担保公司之间的担保协议,从担保金中扣款,而当担保公司向债务人提起追偿债务诉讼时,由于法院不能确认担保公司有抵押权,故无法享有抵押物折价、拍卖或者变卖优先受偿权,若债务人还有其他债务存在时,担保公司就难以实现追偿。

(三)风险控制机制未完善

担保体系由担保机构、银行、政府三方共同组成,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是保证担保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然而风险规避型的银行趋向于将信贷风险完全转嫁给担保机构。同时,政府零风险的意愿造成其在担保整个体系中的介入不足,缺乏足够的财政拨款、政策制度等支持。以乐清市华方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作为乐清目前规模最大、运作最为稳定的民营担保公司,其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专为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业务,乐清建设银行2009年度向其授信担2.5亿担保额。2007年公司业务收入1059万元,利润总额767万元;2008年业务收入654万元,利润总额407万元;2009年,业务收入331万元,利润总额207万元。根据中国建设银行温州分行的数据,担保公司的收入利润如图4所示。

表中数据显示,公司的担保放大倍数为6.25倍(总放大倍数=杠杆系数*放大系数=6.25),即1亿元的的担保资本金最多可以担保6.25亿元的银行贷款,没有超过国家规定的10倍的放大倍数,属正常经营范围内。

根据表2的数据显示,担保公司虽然有2.5亿的担保额,但一年的利润总额也只有400万元左右,仅相当于一笔担保业务的担保额,意味着任何一笔担保的代偿对担保公司来说都将是致命的,风险与收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同时,由于担保机构的介入,为中小企业带来了11663万元的利润,使政府获得2916万元可观的所得税税收,而这两者恰恰是风险分担的缺失方。承担风险与所得收益之间存在的矛盾,将不利于处在发展初期的担保行业的进一步壮大和完善,政府、银行应该进一步体现各自的风险承担功能,建立科学有效的风险机制和担保体系。

六、温州中小企业担保风控机制构建

担保从本质上来说是降低风险的一种方式,银行希望通过第三方担保方的参与来规避贷款风险,而担保机构正是从交易风险偏好差中获取溢价利得,对高风险进行定价,以担保的形式销售给不同的需求企业。而担保机构对风险的控制是除成本控制等常规因素外影响利润的关键点,故形成操作性强的内外风险控制机制非常重要,不仅要完善担保机构自身内部的可控机制,还要建立健全全社会科学系统的风险可控体系。

(一)风险的来源

1.道德风险。依据信用经济学理论,在经济运行的具体交易中,信息不对称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当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后,企业即使做出了错误的经营决策并引起了损失,它也不必承担完全责任,还有可能得到补偿,这便促使其倾向于作出风险更大的决策以获得更大的收益。或者在取得贷款以后,改变贷款合同与担保合同规定的贷款使用方向,使贷款风险增大,进而使得担保风险增大。担保过程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增加了信用担保机构的内在风险威胁。

2.经营风险。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由于经营管理水平、操作规程、从业人员道德及业务素质等方面的不完善性引起的软风险。担保行为有较强的人际关系性,不规范随意性强的操作流程及运作方式,在担保前、担保中、担保后会因审查不严、盲目承保、疏于监督而增加代偿比率。

3.市场风险。中国信贷市场的信用体系仍不健全,中小企业等经济主体信用观念粗浅,还款意愿较低,部分企业通过各种途径逃避转嫁债务,而其信用行为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措施,如此的市场信用环境,给担保行业带来潜在风险。

(二)风险控制机制

1.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担保机构为保证担保业务经营目标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举措,除了加强反担保即企业资产抵押、质押等传统风险分散方式外,还可以探索新的风控方式,多维度构建风控渠道。

(1)保险公司承保。担保公司可以为某一担保行为投保,向保险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费,当担保机构担保的企业贷款违约,担保公司承担面向银行的代偿责任时,根据合同约定可以向保险公司获取一定的赔付金。相比较普通险种,以较大概率发生事件计算从而适当提高保费费率,使得至少一家不发生赔付而均衡其他赔付所亏。

(2)集团(行业)互保基金。中小企业可以以会员制的方式抱团参保,每年缴纳一定的风险金成为集团互保基金,互的连坐担保方式使其成为单个担保公司再担保企业。同时整合上下游资源、客户数据库,方便审核客户情况缓解信息不对称。除此之外集团基金也可用作放大担保比例,收益均摊,风险分散。

(3)自身操作规范:标准化操作流程,将科学评审机制与熟人打听传统方式相结合。包括将员工操作、申请审查、过程控制等各个方面制度化规范化,在打听等方式的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标准化风险及收益等。业务产品多样化,完善利率差异化定价机制。首先,担保额度多样化,要根据申保企业资信状况及担保贷款风险度大小、数额和性质具体分析后确定其担保金额:以贷款金额大小划定担保额度,以申保企业信用等级为依据确定担保额度,以担保金额与风险保证金的倍数为依据确定担保额度,按担保贷款种类确定担保额度。其次,担保利率定价差异化,确定担保额度后,可根据信用等信息构建担保费率定价工具:,Pd为担保费率。C为担保直接成本,G为担保额,r为项目风险,Cr企业信用价值,ε为风险乘数。担保直接成本是指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前对企业进行调查、评定、审核等信息甄选工作的成本;项目风险产生于企业贷款流向项目的盈利能力情况;信用价值包括了受保企业的信用评级价值、信用资产未尝等级及违约回收率量值,以及债券重估现值带来的价差。对信用价值、项目风险的考察后,通过调整担保额度,来调节担保费率。当受保企业信用价值较高、项目风险较低时,可适度放大担保额度来降低担保费率;当受保企业信用价值较低、项目风险较高时,减少担保额度,提高担保费率以弥补信息搜集等成本。同时,通过可升可降的差异化担保费率来覆盖各个风险点的利润收入。

2.外部控制。外部控制,是指由政府部门介入,通过财政资金、政策倾斜、机构设置等形式,构建有层次梯度针对全社会担保体系的创新控制机制。

日本,作为中小企业立法最为完善、政府扶持手段最多的国家,有着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参照其体系框架,构建温州信用担保体系如下:

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主要有两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信用担保协会、财政信用保险公库,共同承担着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的职责。

这两个子系统构成严密的两级信用保证体系。信用担保协会的基金由政府投入、金融机构捐助、公共资金导入(即向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借入资金)等形成,下属若干担保公司。财政信用保险公库由政府全额出资,并且逐年增加。

中小企业担保事业有限公司信用担保业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四个渠道:其一,由一般会计和特别会计提供的资本金;其二,政府投资的保险准备金;其三,年中保险费收入;其四,信用保证协会回收债务时缴纳的款项,其中政府投入占到一半以上。而其资金运用分为两大类别:一是保险业务,即对担保中小企业债务的信用保证提供其担保债务的保险。保证协会代中小企业偿还债务时,可从本公库得到偿还额50%~60%的准备金;二是贷款业务,即对信用保证协会融通其业务所需资金。

由于这种提供的担保服务具有公共品的特性,政府在整个担保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担保机构在税收、后续资金注入、信息传递等方面给予相当大且必要的扶持政策,对于政府职能的履行是个重大的考验。而政府调整政策可以设立特别公司债保险,将投资者的资金引入担保体系,不但活跃了担保市场,也分散了其资金、风险压力。

参考文献:

1.梁宝忠.担保体系的构筑与全动态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的博弈.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厉以宁.论民营经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汪段泳.民营经济论文精品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唐灵杰.论中小企业融资难破局.经济师,2009(6)

6.乐清市统计局.乐清2005年统计年鉴

7.马宇.金融体系风险分担机制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8.于研.信用风险的测定与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9.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0.孙启.信用担保与担保机制的风险管理.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篇10

随着《画皮Ⅱ》的热播,金达担保在影视产业担保上实现了又一次突破:在电影产业链投资和制片、宣发、院线、终端电影院四个环节中,金达为《画皮Ⅱ》提供了“宣发”部分的融资担保,在电影发行领域成功引入银行资本,最终保证了《画皮Ⅱ》的成功上市。

尽管影视行业的投资被喻为高风险领域,但仍有不少银行、担保公司涉足其中。工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影视行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典型子行业,不同于传统生产制造等行业,在形成可交易对价的影视“产品”之前,资金需求的实物保障度低,往往具有“看得见,摸不着”的特性。金融机构参与电影行业的融资,风险固然有,但通过严格的风险管控措施,是能够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的。

风险在哪里?

虽然这些年获得资金的影视企业越来越多,记者却发现,这些企业多为大企业,鲜有小企业。

不容易的原因,首先是影视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品。

“去银行贷款需要固定资产做抵押,而我们公司的导演、演员都是临时的,场地、道具、戏服是租用的,固定资产几乎等于零,怎么可能贷到钱?”某影视公司老总一语道出影视文化企业融资难的普遍症结。

“对于中小影视企业,如果没有固定资产或者稳定的应收账款做抵押,银行很少会放贷。”

其次是中小影视企业财务信息不透明。近年来银行一直努力开拓文化企业贷款业务,但是中小型影视企业大多存在财务信息不透明的问题,给银行的信用调查和评价带来较大困难。根据目前各银行的信用评级标准,中小型影视企业的信用等级普遍较低,自然难以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

“银行发放贷款时,还要考虑风险容忍度。”某银行小企业信贷业务经理认为,文化产业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的市场不确定性太大,投资方承担了过高风险,“不到播出,谁也不知道这部电影会不会火”。

据了解,在国外,通常会有保险公司介入文化产业信贷链条,这就降低了银行对风险的担忧。比如,以8500万美元创下中国电影史上最高投资纪录的《赤壁》,其美国投资方狮子山公司就给自己的投资上了保险,采用“银行、保险联动”来减轻投资风险。相较于国外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机制,国内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模式。

第三,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很难对各类影视企业的版权等无形资产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也制约着银行开发无形资产作为质押品的产品尝试。相关调查显示,60%的金融机构认为建立专业的融资担保机构,或建立政策性担保机制,对于解决融资问题有所帮助。

“这需要探索一种新型文化产业融资模式。”金达担保总裁杜健豪表示,当务之急应该是文化产业的价值评估体系、担保体系亟待建立。

“即使是行内的专家也很难对一个剧本的价值进行准确估测,只能给出一个区间值,比如每集50万—70万元。”上述影视公司老总说,影视作品在制作、发行、放映等环节都有一定风险,需要有一个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权威评估机构。他在找资金的过程中发现,除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不了解而不敢投资外,其他行业的投资人即使是有兴趣有实力介入文化产业,但因为“隔行如隔山,不知道文化创意产业的水到底有多深,也不敢迈出第一步”。

着眼过程控制风险

无论对于银行还是担保公司而言,头号任务就是防控风险。

“防控风险是担保公司首要任务,但我们认为风险不是一个时点的风险,而是一个过程风险,所以我们力推一种‘过程担保’文化。”杜健豪如是总结涉足文创产业的初衷。

杜健豪表示,金达担保所做的文创部分的担保业务,就是把原来银行在某一个时点对于风险的控制扩展成一个时段,并结合历史数据,及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能够使它不出我们的轨道,形成相对封闭循环式的操作”。

“我们实际上把每一笔借款当成一个项目贷款来做,我们关心的是项目,即这部电影或者电视剧,有没有‘单’。”杜健豪指出。

据了解,一般影视剧大致有确定剧本、建组、开机等过程。金达担保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介入时间。同时,资金将以授信的形式批下来,但会根据不同阶段,分批支付。

那么,这类“过程担保”怎样防控风险?

从金达担保最早涉足的影视剧产业来看,这些中小规模的影视公司是最典型的“轻资产”——没房没地,缺少抵押物。

金达担保用合同做保底,并创造性地发明了两个植入性条款。一是影视剧公司将项目的全部合同款转入金达担保合作银行的指定账户,而这个账户属于金达担保和借款人双控的,得不到金达担保方面的允许是不能动的。另一条则是影视公司要同意把应收账款全部质押给金达担保。

明确各方分工。被担保人根据融资需要向金达担保报送融资申请资料。金达担保和合作银行进行评审,并签署《委托保证合同》和《反担保合同》。被担保人在合作银行开户,便于银行对其资金进行监管。金达担保根据几年探索出的容易发生风险的环节进行监管。

“我们通过这种合同管理,应收账款的后续服务非常好。而后续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以适应于不同影视剧的拍摄情况。”杜健豪称。

而工行北京分行在影视信贷方面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也是做好过程控制。据上述负责人介绍,他们从2009年年初就开始进行影视行业的调研,针对这些企业规模偏小、抵押资产少的特性,将信贷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物权控制”向“未来现金流控制”转变,实现了对影视企业的金融信贷投放破冰。此后,他们先后出台了“影视通”、“影视制作项目贷款”等影视企业专属信贷产品,渗透到电影制作、发行、终端放映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为多家国内民营电影、电视剧制作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支持近20部知名电影、电视剧的拍摄以及成功上映,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益。如他们结合版权质押与实际控制人担保,先后对华谊兄弟、博纳影视投资十五部电影发放贷款近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