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习重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学习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汉字;教师
小学的教学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远大志向,学习读、写、听、说,学习数学的各种基础运算和简单的公式模型,同时也能使我国的少年从小就接触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以后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对于我国现在大多数小学来说,语文课占教学比重相对较大,因为语文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能够增加汉字储备,学习句式语法等知识。小学的语文教学为小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化打下基础,学生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汉字,更多的诗词文章,了解语法句型,增强其表达、阅读和背诵能力。我们中国人讲究说汉语,写汉字,这两样都有着很丰富的内容,小学语文就是培养小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并且以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展现给学生们。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大多是教师以课本为中心课前备课,再把书本上新出现的文字讲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记忆或者背诵文章段落,通过作业和课前考查等形式让小学生完成课堂所布置的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甚至是教学大纲都有所改善和调整,教学的工具也有了时代的特点。但是总体上看来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1.学生压力过大。小学生,大书包是现在小学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的压力过大。虽然现在一直提倡“小学生减负”,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作业量一直没有减少,甚至在增加。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多读、多写、多背诵,所以课堂上讲完教学内容,老师会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如,新学的汉字、词汇每个写十遍,文章背诵段落抄写,诗句抄写等等。很多小学生为了完成作业,不得不写到很晚,而学习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这种“填鸭式”作业教学,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还使小学生为作业而苦恼,小小的肩膀背着大大的装满作业本的书包,有着很大的压力。
2.课堂气氛沉闷。语文往往是被认为非常枯燥、乏味的学科。小学生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在语文课上也应该是积极踊跃、欢声笑语的状态。但是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中,孩子们很少有轻松愉快的感觉,有的只是冰冷的文字,严格的考试,老师的督促和检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提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只是在维持好课堂纪律的同时照本宣科的讲授课本内容。小学生没有课堂的自由,不能够与老师形成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二、小学语文教学重点
1.减轻学生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小学生本不应该有那么多的作业负担,作业的数量在慢慢地侵蚀着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生最可贵的地方就是他们天真快乐,学习能力强。如果只是一味的用枯燥的课堂和繁多的作业来对其进行语文教学,那么必然会使小学生的天性很快泯灭,沦为作业和考试的奴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减轻学生的负担,改善教学方式。只有寻找到更好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小学生对语文学习提起兴趣,对知识的记忆也会更加深刻,这样老师也就没有必要留很多的家庭作业来填补课上的不足。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上文提到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怎么能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小学生又怎么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本文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应该就是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能够达到老师开心教学,学生快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在课上,老师与学生融洽相处,学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在课下,小学生与老师相互交流,这样学习才不会疲惫,教学也不会显得机械僵硬。
3.鼓励式教学。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启蒙阶段,他们还不懂事,不会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他们往往更愿意听到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应该包括激励和鼓励学生学习的鼓励式教学。这种鼓励不是一味的赞扬和夸奖,而是在孩子学习比较出色的时候,或者是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的时候,给予适当的鼓励,给他们学习下去的精神动力。这样比一味的惩罚效果要好的多,也能使孩子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
三、结束语
教学的重点除了课本的知识以外,还有很多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都能达到教学目的的要求,但是关于教学的形式和课堂的氛围却常常被忽略。少儿是祖国的花朵,教育需要从少儿抓起。只有健康的教育才能使孩子快乐学习,开心成长。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生活都有着很重要的帮助,只有抓住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洛倩.创设良好的英语氛围,提高学习兴趣[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2).
[2]颜移秧.职专思想政治课新课导入浅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6).
[3]钱霞.注意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09(5).
篇2
关键词:精心组织;抓住重点;复习质量
中图分类号:G42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是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语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也是使学生语文能力再提高的过程。进行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应首先依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全面把握复习的内容,以教材为凭借,突出复习重点,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从而达到巩固基础知识、丰富积累、提高能力的目的。
为此对小学语文复习课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有计划
复习计划就是复习过程中的明灯。它能帮助教师和学生认清复习方向,同时便于教师进行全局调控。在短暂的复习时间里,充分利用好时间是关键,教师要熟悉总复习的内容,把握好复习内容的重点与难点,结合本班学生的知识缺口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建议这样给复习划分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收集、全面疏导。信息收集:包括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建议、成绩数据统计、学生已有的积累、需要掌握的知识等。
全面疏导: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复习,如字词、句子、短文阅读、写作等,它是复习过程中的重心,用的时间最长,起着全面巩固知识的作用。
第二阶段:针对性复习:第一阶段的复习中,学生仍然还有部分的知识不够牢固,那么在第二阶段我们就可以根据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进一步收窄学生的知识缺口。
第三阶段:模拟测试:完成前两阶段的复习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测试,通过结果分析,给复习作最后的调整。
要注意的是三个复习阶段教师都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全盘只演示解释,而忘掉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实。对字词句篇、标点等各种知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的标准要清楚,在复习训练中要严格落实“课标”中的要求。复习的过程要踏踏实实,严格指导,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不能走过场。要讲求实效。复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每一个复习环节都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最繁琐的,内容多,量大。复习时如何避免机械重复,而又行之有效呢?此时可以采用两步制,将知识分层次复习。简单的要学生在家里完成复习,教师抽查。如字.词的复习。每天要求学生安排五分钟的默写时间,教师通过告诉学生第二天抽查的内容,掌握学生每天的复习量,并要求学生结成复习小组,互相督促,当天的复习任务必须当天完成,形成生生互动的良好风尚。词语的理解可以放到课文复习中去,并要求学生上学必须带字典,不懂,不能先问,要自己查,小组商议,讨论,直至弄懂,不能留尾巴。在此同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从文章中找出关键词语,让学生分析理解,这样既能增长学生的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活。所谓“活”,就是要在复习中,引导学生通过“变式、变序、综合”的方法,把知识活学活用。在“活”中求得扎扎实实的复习效果,在“活”中提高学生的能力,在“活”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基础知识中比较复杂的语法知识。小学不要求教师明确地讲授各种语法知识,只要求学生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如:关联词语的使用,比喻、排比、拟人、设问、反问等修辞手法,都是很笼统地描述。如果单纯靠老师讲,学生死记术语,学生就不易正确理解、灵活运用,会出现较多问题。可以采用课堂上将课本上的相关例句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方法;课下要学生分组,利用手头的复习资料查找相关的题目,并进行分类。课堂上,变老师问为学生问,而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学生的质疑,采用抓重点难点的方法复习,讲解。并根据反馈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布置相应的练习。
(三)抓联系,找规律。要积极引导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注意发现知识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抓住联系。在联系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在联系中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阅读理解和写作都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因此可以把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与作文练习相结合。
阅读理解部分的复习包含课文的理解,段篇章的分析。对于课文的理解,应首先要求学生再读课文,再一次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求学生必须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抓有特色课文的进一步学习,理解,品词析句,去感受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运用。复习实际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课本中的许多文章在讲授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在复习中可以再一次去回味,学生的理解就会更深一层,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同样,在课外阅读练习时,可以将阅读训练和作文练习同时进行。在阅读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要求自己准备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根据文章类型、内容出题,并给出正确答案。再经由教师审核,组与组之间交流,这样一个班如果有十个学习小组,十套题就出来了,这样可以节省复习的时间,增加复习的容量,提高复习的效率,可谓“三赢”。
三、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应该以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培养能力为主要目的。
(二)处理好教材与资料的关系,教材是专家们经过反复论证,精心设计的。训练是有针对性的,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主,资料为辅。
篇3
一、教会学生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收集材料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要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写,就要教会学生如何收集材料。如在春天来临之际,为了让学生写好《春天来了》,我特意带领学生到金湖观察周围景物的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写出了自己亲眼所见的真实感受。于是,“湖边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就像春姑娘的绿辫子。微风一吹,春姑娘就跳起舞蹈,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湖面静静的,好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有风的时侯,湖面又会泛一层层波纹。”有的学生到宝华公园去找春天,也写下了“满树的梨花你挤我碰,满树的桃花笑盈盈地望着我们。”有的同学到了蒙自,看到了“田野里一片嫩绿的麦苗,像绿色的地毯一样……”这样的好句子从学生的笔下悄然流出了。教师要真正地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实地观察、体验生活,才能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写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二、通过教学内容,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习作能力最好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完文章后,进行多种教学环节,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从中找到作文的乐趣。《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主要是教会学生留心观察事物,才能写好习作。那天上完课恰好下大雨。于是,我带同学们在走道上观察下雨时的情景。同学们通过观察,写出了许多好的句子。如“雨打在窗户上,就像用鞭子狠命地抽打着窗户。”“雨落在球场上,立刻溅起一朵朵喇叭花。”“有的同学脱下衣服顶着,有的老师跑到屋檐下躲雨,有几个调皮的小同学,干脆在球场上玩水……”就这样,一句句生动有趣的句子从同学们的笔尖下流出来。还有的同学通过观察后,是这描写芦荟的,“芦荟的叶子长得厚厚的,上面有许多白色的斑点,叶子边上长着小刺。用小刀轻轻地割一片叶子,上面立刻会渗出许水。涂在手上凉凉的,很舒服。” 这样,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习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把写作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三、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训练
课堂作文限制了学生的写作动机,这样容易使学生失去写作兴趣。而课外练笔则相对不受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自己的情感,比较灵活。学生只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这样就能全方位、多方面地发展学生的写作兴趣。如有的学生在观看了州庆放礼花后写道:“有的礼花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飘落下来。”“有的像流星一样拖着长长的白尾巴掉下来。”有的同学去了建水燕子洞后写道: “最让我惊心动魄的是攀岩绝技表演。表演者从地上,沿着峭壁往上爬。他有时手脚并用,有时先伸手抓住岩石,再伸脚踩稳,奋力向上攀。稍不小心掉下来,就会粉身碎骨。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擎天玉柱。那棵鈡乳石就像东海龙王的定海神针高高耸立在那里。”有的同学看到个旧的夜景后写道: “每当夜幕降临,个旧灯光点点,像一颗颗闪亮的小星星。彩灯勾画出的一幢幢高大建筑物的雄伟轮廓,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学生每到之处都可以灵活习作,记录自己的见闻,谈论自己的感受。
四、用心去体验生活,激发写作动机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只有真正的去感受生活,有了写作的原材料,才会觉得写作也是一件趣事。因此,我将习作指导融入在学生喜爱的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活动中体验,丰富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因此,为了让学生写好一次活动,我特地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篮球比赛来进行指导。我先让学生观察同学们打球时的动作、神态,特别要留意那让人欢呼一刻。然后再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要求将自己打球时的动作、心情和想法记在脑里。随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加工整理,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真实想法,将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习作自然是水到渠成。
五、在给学生评语中,要多表扬学生,才能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习习惯 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一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概述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包含的内容较广,既包括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说普通话的习惯、认真观察的习惯、爱护公共财物的习惯等等,还包括学习时的习惯,如:及时复习、提前预习的习惯、学会重点记忆的习惯,敢于提出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有重要影响。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特点
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具有长期性、自发性、两面性的特点,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断纠正学生错误的学习习惯。尽管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好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延续成一种习惯还需要长期的坚持,一旦中止就会前功尽弃。例如,在练字时坚持最重要,只要坚持下去才会有所收获,如果中间有间断,那么以前的努力可能就会白费。学习习惯是一个自发的过程,习惯一旦养成,不用依靠外界干预或自己的意志力,学生便会自觉遵守。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坏的习惯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反作用。基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以上特点,教师应当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直至这种习惯在学生中固定下来,成为学生自觉的潜意识。
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影响
小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对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有重要影响,小学阶段对学生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习惯的培养上。小学阶段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学生的成绩要求没有那么高,只要完成基本的文字识记和知识的积累工作就可以了,但是小学阶段学习习惯的培养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阶段是学生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一旦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长远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基本语文知识的前提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主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语言积累和运用方面的知识,但是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自我约束和控制力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上课时明确学习方法,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学习方式还没固定化和模式化,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学生在这一时期的特点。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的前提条件,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汉字的识记和书写能力,在写字时正确的握笔方式和坐姿对学生的书写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把字写得又快又漂亮。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写等表达能力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阅读和写作不仅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其中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视野,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此外,在做阅读理解题目时,好的阅读习惯和解题习惯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讲阅读题时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此后在多次的练习中反复强化,最终使学生形成固定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
语言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工具,是思维的载体,语文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重要影响。而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爱上学习,轻松学习,并在实际应用中运用自如。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惠及其他学科,尽管有些学科间的差异很大,但是学习方法是相通的,学生可以举一反三,最终达到融会贯通。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是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学生的性格特点往往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甚至认为“性格决定命运”,性格除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外,外部环境至关重要。积极的学习习惯可以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相反,消极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条理清晰,详略得当,那么生活中也会是一个主次分明的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塑造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
三、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主要手段
(一)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并及时沟通
习惯的培养需要贯性,小学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集中在课堂上,还应延伸到家庭中,教师应该针对每位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有一个长期的追踪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可能做不到面面俱到,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
(二)机智幽默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样的手段
教师在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时,不应采取强硬的手段,而是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手段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这样既不会使学生产生反感,而且还能调节课堂气氛。
篇5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及个人情操陶冶的基础教学项目,在学生价值引导及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推广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更加密切,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得到了有效的贯彻与实施,而陶行知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先导,其生活教育理念与思想实现了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与教学水平的拔高。新时期做好小学语文教育中生活教育的分析与贯彻显得尤为重要。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与阐述
陶行知作为我国优秀的教育学家,其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成为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作用。而陶行知先生本人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也付出了毕生的精力,用自己的实践行动贯彻自己的教育理论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最为核心与重要的理论体系,该理论坚持三大原理,分别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我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本质上是三大教育原理的体现,明确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特色,将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上。语文作为母语课程教育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难度大,教学周期长,教学过程潜移默化,教学影响深远持久。生活教育理念就是弱化语文知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将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对现实语文材料的接触上,鼓励学生参与语文实践并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语文教学不断凸显其社会性功效,总结说来,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同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以生活为教育内容,以生活为教育目的,以生活为教育过程。教育的对象、环境、最终目的都要围绕生活而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模拟生活化的教学场景,让学生细心观察,自觉感受,增强语文教学的社会敏感性,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品位生活。
二、生活教育对小学语文教育意义分析
(一)教学目标生活指向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生活教育理论规定小学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学生生活常识的培养与学生道德情操的提升,因此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目标带有明显的生活化气息,可以带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氛围的转变,一定程度上弱化语文系统知识的讲解与灌输,可以以新颖生动的生活化教学形式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增强小学语文教育的吸引力,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变。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侧重于语文知识,侧重于课堂纪律,侧重于应试考试成绩,抹杀了小学生的个性,忽视了小学生特殊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不利于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教师引导有误,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阴影。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还带有一定的封闭性,与自由开放的时代特征相悖,长期开展下去造成小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教学尴尬。因此生活教学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通过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的生活化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与课堂活动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随着教学目标与生活的紧密融合,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体验中积淀起语文学习的人文素养,从而实现自我道德水准的提升与改进。
(二)教学情境生活模拟化,增强语文学习生动与趣味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教学素材,生活当中处处存在语文教育。这也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论证。语文来源于生活要求我们在开展语文教育时,尤其是低年级语文教育时必须做好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为小学生营造真实生动的教学场景,通过再现教学场景,增强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此外,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模拟,可以帮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借助“生活的回忆”与“生活的模拟”自然地融入到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学中的很多知识背后是生活现象与生活场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细心观察,仔细留意就会发现生活现象、生活场景与语文学习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生活场景的模拟再现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把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实现传统课堂氛围的积极改造,用更加生动与趣味的语文教育推动语文素质教育的改革。小学语文教育中情境模拟的生活化可以借助多媒体音视频资料进行补充与完善。例如在学习《月光曲》时,可以搜集《月光曲》的相关音频资料,让学生在欣赏《月光曲》美妙旋律的基础上增强对音乐的感受与把握,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营造月光下的静谧唯美气氛,让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将课堂学习与生活中月光之美相结合,感受到生活与语文之间的密切关系,并在生活体验中增强对文学的把握。强趣味性与生动性,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到了有效的调动。
(三)教学内容生活气息化,加深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是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部分,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安排直接关系着语文教育的最终成果,因此必须主动做好小学语文教育内容的布置与设计。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体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最主要的教学指导意义则是使得教学内容富于生活气息,通过与生活的结合实现学生情感体验的加深。语文教育具有自身特殊性,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更注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以情感的体验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承担着低年级学生价值引导的关键作用,加上低年级学生思想的不稳定性与性格气质的可塑性等特点,语文情感教学任重而道远。大量的教育调研发现,做好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学主要依靠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内容应该突破既有局限,以广阔的生活天地为背景,从自然人文生活中寻找语文教学内容的素材。小学语文教育应该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现实生活。报刊、影视、电视、网络广播及各种形式的演讲与辩论会等都可以成为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来源渠道。这些贴近生活,富于生活气息的语文教学课程资源对现有的语文课堂知识教学起到有效的补充,学生面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对知识产生既有的熟悉感,更容易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此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学生对语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更到位,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既定的语文教学知识,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教育,其思维与动手能力得到双重提高的背后是语文情感体验的升华。例如陶行知先生给母亲买的手表需要修理,他为了增强学生对求知与探索的科学精神的情感体验与把握,带领学生观察修表的全过程,生活案例成为语文教学的有效素材。例如在学习《火烧云》时,可以选择有火烧云的天气带领学生在操场上观看火烧云,边观看边记录,对比萧红的描写,从而获取对火烧云变化多姿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四)教学开展生活实践化,增强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
语文教学的开放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内容的延伸性。语文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时间、课上内容,语文教育更应该延伸至课下的实践活动中。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基础教学阶段,那么实践教学则是语文教学的延伸与有效补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忽视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被当作可有可无的辅助教学,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再次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将实践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结合起来,通过有效的课堂补充,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增强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他所遵循的理念是打开学校这个“鸟笼”,让学生像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让学生自由地感受实际生活和实践,可以说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另一意义体现。要想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的有效组织与开展,必须发挥教师引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动手操作积极性。通过课堂的字音、字形、词语、写作等知识的系统学习,教师善于发掘发现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以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点为指导组织小学生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小学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活动的参与丰富语文学习,并养成自觉综合性学习的好习惯。例如在学习《钱学森》这篇文章后,小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就通过查阅资料了解钱学森的各种事迹与事件,在完成课堂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以小学生对钱学森事迹的了解与把握开展“学习名人,走近伟人”的班级主题活动,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名人与伟人,讲讲喜欢名人或伟人的理由等,可以是班级演讲会,也可以是班级辩论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每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把握更多的名人事迹,丰富自己的语文学习视野并增强对伟人的品行认可。小学生在分享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白更多的道理,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这样的语文实践教学活动比教师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要有效果的多,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学生的实践参与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再例如学习《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养爬山虎或者其他植物,小学生在呵护照顾植物的过程中会更容易地发现植物的点滴变化,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植物的变化用文字及图片记录下来,利用集体作文课的时候进行点评分析,小学生在亲自参与植物种植及呵护的过程中,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单纯追求语文课堂的知识性教学,对实践教学过分忽略将导致语文教学的不平衡性,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用生活实践贯穿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与操作能力。
三、结束语
陶行知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其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其部分教学理论对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其中备受社会关注的当属其生活教育理论。作为其理论的精髓,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逐渐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之一。本文在阐述生活理论的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及教学开展四个方面提出了生活化的尝试,明确了该理论对当今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意义,也为小学语文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
作者:岳婷婷 梁玉敏 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何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张英云.徜徉生活:语文教学的新境界———浅谈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德育,2010,12:32-33.
[3]陈志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语文教学实效性———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践行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2,08:51.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质量提高
G623.2
一、前言
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际,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要想有效的做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工作,就应当从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以及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针对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效的开展。特别是在整体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效果上能够得到持续提升,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
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当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进行有效的培养,而要想做好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就应当做好教学内容的选择,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做到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语文兴趣培养的整体效果。所以,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关键,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兴趣教学的需要,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
2.找准学生的兴趣点,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使选取的教学内容能够针对学生的兴趣点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在整体实效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应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保证教学内容满足教学需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应当在课堂中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之内获得良好的语文知识教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主动跟随老师的步伐,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措施,提高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所以采取灵活活泼的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
三、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1.根据课堂教学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课堂氛围的构建十分重要,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在课堂教学中对课堂的氛围比较敏感,如果课堂氛围相对枯燥,那么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就无法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一认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根据课堂教学的现实需求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的课堂教学氛围,推进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2.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基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需要,以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这一氛围中获得有针对性的教学,并且消除学生的消极思想,使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顺利的进行教学内容的推进,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课堂氛围达到预期目标,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有良好的表现。
3.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
除此之外,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还有助于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下学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环境下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达到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点和提高语文理解能力的目的,从这一点来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将课堂氛围的构建作为衡量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课堂氛围的构建,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性。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调整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调整教学模式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语文基础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这一前提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应当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应当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在课堂中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方式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满足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模式支持和教学模式保证,达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2.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
从当前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来看,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虽然满足了课堂教学需要,但是随着教学形式的变化,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经过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能够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适用性,以及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关系是否紧密,只有掌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这一特征,才能保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全面的提高。
3.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
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之后,我们可以得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否满足教学需要的结论,并且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调整,使教学方法能够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并在适当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全面的创新,保证教学方法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教学方法的使用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是满足课堂教学需要和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是重要的教学目标,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除了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之外,还应当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并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在整体效果和针对性上得到全面的提高,更好地满足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使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能够得到有针对性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沈红;付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J];时代教育;2013年10期
[2]向利;;小学语文课改中的问题及对策[J];才智;2014年21期
[3]史增民;;新课程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6期
[4]霍卫华;;探讨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J];课外语文(教师适用);2012年08期
篇7
关键词: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重要意义;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习能力较差、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良好的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具有教学理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一、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重要意义
目前,在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新课标下的理念下,重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地位,积极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的重点[1]。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很少、认知能力较低,语文知识基础薄弱,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活动,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而且,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心理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阅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促进小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二、新课标下培养小学语文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1.创造阅读环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所以,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营造合适的阅读教学环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例如,在学习《瀑布》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技术,下载瀑布的声音,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之前,进行播放,让学生仔细倾听瀑布流动的声音,引导学生想象一下瀑布流动时的壮观场景,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心中的瀑布形象,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丰富阅读素材,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和生活经历有限,其语文知识积累较少,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会缩小学生的阅读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积极丰富学生的阅读素材,不断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2]。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标的理念,合理组织课外阅读活动,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互相讨论一下自己的读后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层内涵,以培养小学生的思想感情,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推荐小学生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书籍,以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另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能力,适当补充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推荐小学生看《故事大王》《漫画》《少年百科知识》《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3.传授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阅读信心,提高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传授合适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以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插图、实物或者视频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难易程度,采用范读、精读的方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取得良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4.开展阅读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兴趣的形成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所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3]。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心理状况,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热情,以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固定的一天定为“班级阅读日”,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所阅读文章的内容、情节和感受等,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阅读是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梅.关于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兴趣培养对策的初探[J].课外语文,2014,02:90.
篇8
关键词: 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 习惯养成
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只靠努力和勤奋,还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一直朝着正确方向迈进。同时,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就很容易出现一些细小的错误,有时候很努力却没有什么收获,打击学生学习激情。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习惯养成,帮助学生高效学习。
一、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语文学科作为一门重要课程,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关键,并且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惯性,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较小,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十分有限,并且身心特点具有很强的发展性与可塑性,是培养其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特别重视,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就开始培养,为将来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还能帮助教学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反之,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效果,甚至影响教学进度,十分不利于小学语文教学。
二、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教学要求
第一,自主性,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让他们通过搜集、阅读、整理、分析及实践与练习,依靠自身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掌握学习能力。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开放与自由,能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意识。第二,创造性,创造性往往由多个因素决定,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学习形式更加生活化,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需要而向整体,使小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应用开放式、探讨式与合作式等语文学习方式。第三,科学性,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教师应要求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较为细致,或者注重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通过培养其独立学习习惯获得学习成果,从而培养独立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以此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方法
1.提前预习的习惯。提前预习就是做好提前准备工作,既包括内容的准备又包括心理准备,对于老师要讲解的课程提前预习,能够了解所讲内容,通过对教材的提前阅读,知道哪里是难点,哪里不懂,这样老师讲解时才能有所侧重,对重点、难点进行加强,能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避免“眼前一片黑”的情况。教师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时,可以根据课程安排给学生制订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的分步计划,对于预习内容及预习多少都有所安排,根据学生基本能力不能过多,也不要过少,取得预习最佳效果。
2.质疑发问的习惯。有了疑问要先独立思考寻求解答,如果三思而不得其究,则要进行发问,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对老师存在畏惧心理,有问题时往往羞于开口,不敢提高,很多时候对于不懂的问题则是得过且过,这样问题压在心里,始终得不到解决。教师要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消除师生之间的障碍,对于不敢问、不善问的学生,要多鼓励他进行发言和提问,同时锻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敢于在人前讲话的能力,不仅向老师提问,还向同学提问,这样在问答之间,能够共同促进、共同成长。
3.细致观察的习惯。在各种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用眼睛观察,用心体会,只有细致观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感悟。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首先让学生留心周围生活。引导并提醒学生观察,如观察植物的外形,或观察动物的动作,或观察不同事物的区别与特征,可从认知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方面入手观察。
4.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最好的老师,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文意。因此,有经验的语文老师通常情况下很“懒”,总让学生动手查工具书,然后让学生讲解所查字词的含义;或定期开展查询工具书比赛,在比赛意识的驱动下,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非常主动地查询工具书,这样学生常常被工具书的威力折服,且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记得很牢固。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操作步骤
1.控制时空,约束自己。每个人的行为大部分都会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所以教师培养学生习惯的时候,应该在学生自制力还没有达到非常强的时候,教会学生适当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从而约束自己的行为。
2.若有偏离,及时调整。小学生正是玩心比较重的时候,生活环境不同,养成习惯不同,并且有时学生自制力差的时候会有很多坏习惯出现,需要教师有效指导,鼓励学生严格监督自己,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监督,一旦发现偏离养成好习惯的节奏,就需要马上做出调整,如学生上课不认真,没有完成学习计划时,需要教师给学生开导,引导或调整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步入正轨,自由放飞。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制定正确的学习目标,而且朝着正确方向不断努力,就像一列火车慢慢启动,然后加速行驶,不断调整自己的路线,朝着自己预定的终点在不偏离轨道的情况下自由自在地行驶下去。人最困难的情况是养成习惯的时候,只要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学生就可以不用刻意约束自己,才可以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就是习惯成自然。
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就会终生受益,课堂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师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作为教学重要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虽然每个老师的力量微薄,哪怕如一滴水,但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
参考文献:
[1]朱江.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方法.雪莲,2015.24.
篇9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尝试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4-060-1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正确把握,课堂上就会流于形式,结果往往是收效甚微。那么,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灵活分组,科学搭配
结合班级实际学生数和学生学情,将学生分为4人一小组,每个小组中有1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发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才、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组合又可以是一个不固定的动态的过程,它可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喜欢学习同一内容或采用同一种学习方式的学生自由组合,灵活搭配,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处理好合作与自主的关系,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更要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只有在认真独立思考后,才能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迸发出思维的火花,对文本有更深层次的解读。我很反对合作学习任务刚布置下去,便很快地组织学生展开看似热烈的讨论。选准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对此我的体会是: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在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这时运用集体的智慧,全班同学都积极行动起来,以好带差,在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就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要关注合作学习中每个成员的参与度
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我的做法是,要求小组成员在讨论前,必须先独立思考,写下自己的想法,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主发言人代表发言,主发言人循环产生,组内成交替进行,决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四、在激励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记得在一节小组合作学习的观摩课上,为了调动大家合作学习的兴趣,我对全班同学说到:“本节课表现好的同学,老师将会为你所在的小组加一颗星,加满四颗星,将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哟!”没想到我原本不经意间想到的一个激励方法,顿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堂课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了。课后更有不少的同学围着我要意外的惊喜,我当然得满足他们的要求,每个人赏了一个棒棒糖。可见,合理、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既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畅所欲言,又能让他们体验到合作成功的快乐。
当然,评价不仅限于课堂,也不仅局限组内,它也可以在组间,它应该贯穿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全过程。
五、小组合作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易出现冷场,学生合作不主动。
2.学生合作参与面不广,尤其表现为优等生参与发言和小组汇报的次数明显多于学困生,学困生没有真正参与。
3.学生合作没有深度,合作学习流于表面而缺乏中对文本的研读。
4.忽视学情,备课中对合作学习的环节设计不够精心。
5.小组合作学习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6.小组学习为了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或教学,或是为了吸引评委和听课教师而有可能成课堂上一场场上演的哗众取宠的“秀”。
六、应注意改进的措施
1.小组合作学习不应该是语文课堂的全部,它不宜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2.要留给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间。
3.合作学习中保证交流的时间,切不可走过场。
4.明确教师的定位,做好合作氛围的创设者、合作参与的示范者、合作学习的指导者。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对策;学习目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很强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到中段时期特别注重综合性学习,重视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小学语文的中段时期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的一个时期,因此对于小学语文中段时期的学习困难,教师都要尽早发现尽快解决。
一、小学语文中段时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
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会发现在某些时候无论怎么引导学生,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始终不好,这个时候就要来分析学生学习小学语文困难的影响因素。本文从小学中段时期来进行分析说明。
1.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对于小学中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刚刚经历了初级阶段的学习,但是在初级阶段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不高,加上学生自我意识还没有形成,就导致在中级阶段学生没有学习目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学习,加上学生的年龄还小,容易受家长的影响,认为学习就是为家长学的,导致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对待学习不认真。
2.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成熟。在初级阶段,教师对于小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要求主要是识字,但是到了中段教学的时候,教师会把重点转向阅读。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只会用感性思维,不能用理性思维来很好地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这时教师又会教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怎么做阅读题的一些小技巧,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跟不上,使其自信心遭受打击,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
3.教师的原因,在小学语文中段有一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认真上课,对他们过于严厉,导致学生对教师有畏惧心理,同时小学中段学生的心态不成熟,会因为教师的严厉就讨厌学习他的课程,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小学语文的兴趣,甚至从此以后都不愿意学习语文。加上有些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对小学语文教学过于死板,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觉得语文这个学科太过于无聊,从而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中段时期学习困难的对策研究
发现了问题就要及时进行解决,针对小学语文中段时期学习困难的影响因素来说它的对策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小学中段时期的学生而言,教师要树立他们的自我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为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树立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不要让小学生 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在中段时期学生的思想要比低段学生的思想稍微成熟,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都更强,教师就要在这个时期树立起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小学语文中段时期,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向探索语文的奥妙发展,让这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够自我学习。比如,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电脑,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爱好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像在学习神笔马良的时候,就可以利用神笔马良的动画片来进行一个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这篇课文感兴趣。
2.小学中段时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够成熟,思考问题只能用感性的思维,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学语文中段时期学习的时候,要运用感性的方法去帮助他们学习语文,不要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死记硬背。在进行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教具来帮助自己上课,因为这个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对事物的直观感受上,要用形象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加强印象,能够清楚地记得学习到的知识,慢慢引导他们的逻辑思维从直观的感受转向能够进行一些抽象思维。
3.对于中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教师本身而言,他的言行举止对于一个正在形成自我意识的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会潜意识地受到教师的行为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做好道德教师的同时更要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从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上课环境,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来带动课堂气氛,用游戏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也要多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要经常批评学生。学生如果每天都有进步,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鼓励,让学生有一种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比如在上新的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来朗读课文或者分角色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给予学生自信心,让学生觉得自己可以。
总之,在小学语文中段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困难,就要积极主动及时地去改进,帮助学生好好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对于语文“听说读写”都行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