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税收筹划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合并税收筹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合并税收筹划

篇1

企业合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合并成本(包括税收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并购能否成功。税收作为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每家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活动,因此合理的税收筹划,不但可以充分利用税法留给企业的税收筹划空间,充分发挥合并各环节的避税效用,还可以降低企业的合并成本,实现合并的最大效益。

一、企业合并的相关会计准则和税收政策

企业合并是企业对外扩张,扩大销售渠道、分散运营风险,提升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重要方式。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综合考虑市场因素和税收因素, 寻求税负相对最轻, 经营效益相对最好的决策方案的行为。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对企业合并所得的处理方式不同,因此,制定合适的税收筹划方案,必须熟悉和把握企业合并中的税收筹划制度依据、掌控筹划要点和重要事宜。

(一)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

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 号―企业合并》中对企业合并的规定:企业合并,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或事项。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种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方法也有所不同。

1、同一控制性的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参与合并的其他企业成为被合并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 即对于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按照原账面价值确认,不按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不形成商誉。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的差额, 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 调整留存收益。

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参与合并的各方在合并前后不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的,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 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 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对合并成本进行分配:

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 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对商誉确定为减值的部分做资产账面价值的抵减,计入当期损益。

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合并的税收政策

我国的公司并购活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 而对企业合并的相关税法规定开始于1997年, 税收处理规则散见于国家税务总局的各种相关文件之中。根据企业合并的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1、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

合并企业应按公允价值确定接受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被合并企业及其股东都应按清算进行所得税处理,被合并企业的亏损不得在合并企业结转弥补。该种处理方法习惯上称为“应税合并重组”,适用于所有的合并类型, 税务处理上要求对被并企业转移的整体资产视同销售计缴所得税,被并企业的未弥补亏损不得结转至合并企业弥补。

2、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亏损在限额内可由合并企业弥补;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该种处理方法习惯上称为“免税合并重组”,只有在合并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合并企业全部股权的75%,且合并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才能向税务机关申请执行。

从以上分析可得,两种处理方法在资产转让收益的确认、亏损弥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为合并各方利用不同税务处理方法进行所得税筹划提供了空间。企业在合并中因为产权交换的支付方式不同,选择不同的税务处理方法必然会对合并双方的所得税造成不同的税收负担的影响,同时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条件。

二、企业合并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案

(一)选择合并对象的税收筹划

企业进行合并决策的首要问题是寻找合适的目标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把税收问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考虑,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合并成本,并且对合并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目标企业所在行业和地区及企业的财务状况的选择上进行税收筹划。

1、考察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状况

一般说来,企业合并按行业关系可分为三大类,即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横向合并后企业经营行业不变,合并企业的纳税种类和环节不变,但纳税主体由于合并后规模变化会影响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的提高。因此在选择横向合并时,必须同时考虑纳税人身份和属性的可能变化带来相关适用税率的变化,计算综合成本和收益。纵向合并是指合并企业的产品处于被合并企业的上游或下游,两者有前后工序或是生产与销售之间关系的合并。纵向合并使经营扩展到其他领域,可能会使合并企业的纳税身份改变,并且税种和税率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混合合并是指当合并与被合并企业分别处于不同的产业部门、不同的市场,且这些产业部门的产品没有密切的替代关系,合并双方企业也没有显著的投入产出关系的合并。混合合并使企业经营范围延伸到了其它领域,因此通常会伴随着新适用税种的出现和纳税环节的相应增加。例如,机器制造企业如果合并了一家房地产公司,那么合并后的企业除要缴纳原先的增值税和所得税,还要交纳营业税和契税、房产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等等。另外,纳税主体的属性也可能发生变化。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选择不同的合并类型会产生不同的税收效果,它不仅可能改变纳税主体的身份,也可能增减税种、纳税环节和税率。因此在选择目标企业时,企业不仅要考虑合并对自身的影响,还要把因合并而导致应纳税的增减纳入合并成本的考虑之中。

2、考察目标企业所在地状况

我国对经济特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注册经营的企业实行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税负最低的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合并企业可以利用我国现行税法中的地区性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使合并后的纳税主体能够取得税收优惠。

3、考察目标企业财务状况

合并企业若有较高盈利水平,为降低其整体税负,可选择一家具有大量净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合并,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同时,如果合并纳税中出现亏损,合并企业还可以通过亏损的递延,合理推迟纳税,这相当于企业得到一笔无息贷款。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具有大量净经营亏损的企业都可以作为合并的对象。进行并购决策时需考虑周全,并不能只考虑节税,还要为企业谋求更有利的发展空间。

(二)选择合并出资方式的筹划

在企业合并的方式中主要有现金支付方式、股票交换方式和承担债务方式,税法对不同的合并支付方式规定了不同的处理方法,这也为税收筹划提供了一定空间。

1、现金购买方式

从企业合并的角度看,该种方式下被合并企业的以前年度的亏损不能结转到合并企业弥补。但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时,可享受由于增加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基础而带来的税收利益。对于被合并企业而言,是税负最重的一种,因为税法规定,在非股权支付下,被合并企业视为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全部资产,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依法缴纳所得税。在这种方法下,有一个变通方法可以获取节税利益,即采取分期支付减轻税负。通过分期支付合并方不会因支付现金给被合并方而带来短期大量现金负担,同时对于目标企业来说,也可以带来税收利益,递延纳税时间。

2、股票交换方式

股票交换式是指合并企业向目标企业发行股票以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或资产,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采用股票交换的支付方式,对合并方而言,首先可以利用合并中关于亏损抵减的规定,获得绝对节税利益。其次,合并方不需要支付大量的现金,不会大量占用企业的营运资金。与现金支付方式相比,股权交换方式对双方税法较轻。但同时,对合并企业来说,可能会造成股权的稀释,增加企业合并后因股利分配而导致的现金流出。

3、承担债务方式

假如被合并企业的资产与负债基本相等, 即净资产几乎为零, 合并企业以承担被合并企业全部债务的方式实现吸收合并, 不视为被合并企业按公允价值转让、处置资产, 不计算资产的转让所得。由于合并企业承担被合并企业的债务,若债务有一部分是计息债务,合并企业可以获得债务利息抵税的节税效益。

4、结合免税重组交易方式和应税重组交易方式

企业在进行合并的交易时,可以将免税重组交易方式和应税重组交易方式结合使用,以实现最大的节税效益。

其一、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被低估。若目标企业的固定资产被低估,合并企业可以选择现金购买目标企业股东所持有的全部股票,这种情况下,现金购买方式比股权交换方式的免税重组方式更合适。

其二、合并企业只希望获得目标企业的一个子公司资产。在这种情况下,合并企业不必直接购买子公司股票,可以直接对目标企业进行现金并购,在取得其一定数量的股票后,要求目标企业用其子公司的股票赎回合并企业所拥有的目标企业的股票。

(三)关于商誉和亏损弥补限额的筹划

1、关于合并商誉的筹划

《企业合并》准则中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下,当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产生为商誉。因为税法规定合并商誉不能摊销,这实际上给应税合并方法下的合并企业带来税收上的损失。此时的筹划方案是,改用收益法对被并企业整体能够带来的现金量折现进行评估,这样会较为接近收购价格,从而避免合并商誉的出现,以减少税收损失。

2、关于亏损弥补限额的筹划

根据《通知》的规定,我们发现当被并企业净资产很少,或者为负数时,可弥补亏损的限额将会很小或者为零, 这时就算合并企业能获得很高的盈利,也无法用于弥补亏损。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增加被并企业净资产, 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寻求“债转股”。在合并前由被并企业向其债权人申请债务重组, 将其债权等值转化为股权, 这样被并企业在不产生重组收益的条件下实现净资产的增加, 也相应增加了合并后企业的补亏限额。

三、结论与启示

企业合并业务的相关方较多,税务处理复杂,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必须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在进行纳税筹划时,不能只单方面的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还应考虑因筹划方案而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只有在充分考虑合并各方的相关利益和准确理解税法的基础上为企业带来最大的利益,才有可能做出成功的筹划。

参考文献:

[1]赵纬.浅析企业并购的涵义、动因和模式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2001

[2]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财会[2006]3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合并分立业务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9号

[4]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发[2009]59号

[5]国家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财会[2006]3号

[6]马永义.企业合并准则相关热点问题透析[J].会计之友,2010

[7]黄黎明.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税收筹划[J].涉外会计,2002

[8]许艳玲,郭枚香.企业合并环节的四大税收筹划[J].财会研究,2010

篇2

一、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的税收政策

企业在合并、分立过程中涉及到所得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和营业税等处理。

(一)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1. 企业合并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根据财税〔2009〕59号规定,企业发生合并,都应当按照清算进行所得税的税务处理被合并企业,合并企业不得结转弥补被合并企业的亏损。被合并企业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应按照被合并企业的公允价值进行确定。

但是,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一是,存在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二是,在企业合并发生时企业股东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大于或等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百分之八十五。

特殊税务政策规定:合并企业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来作为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合并企业承继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所涉及的所得税涉税事项;被合并企业亏损的允许合并企业可以弥补的最大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用合并方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来确定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企业在吸收合并过程中,如果企业在合并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合并企业在合并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所享受的优惠金额按照存续企业合并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计算。

2. 企业分立涉及的所得税政策

根据财政部及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财税[2009]59号文件规定,企业在发生分立过程中,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分立出去资产的转让所得或损失,存在以下情形时:一是,被分立企业继续存在时,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的对价应视同被分立企业分配收益进行处理。二是,被分立企业不再继续存在时,规定不得相互结转弥补企业分立企业的亏损,按清算进行被分立企业及其股东处理所得税涉税问题。分立企业在确定接受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应按照公允价值予以确认。

企业分立时存在以下条件时可以享受特殊税务处理:分立和被分立的双方企业再不改变原来实质经营活动的前提下,如果被分立企业的股东分得被分立企业的股权(按照原持股比例),同时取得股权大于或者等于支付总额的85%。

特殊税务政策规定:以被分立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分立企业所接受的被分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分立企业承继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涉税业务;如果企业在分立后,不改变存续企业的性质及其所享有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分立企业在分立前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在剩余期限内继续享受,其优惠金额按该企业分立前一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亏损计为零)乘以分立后存续企业资产占分立前该企业全部资产的比例计算。

(二)涉及的契税政策

依据国税发[2009]89号以及财税[2008]175号的有关规定:企业发生重组合并的,并且保持原投资主体继续存在的,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由合并后的企业承受的,享受契税免税的税后优惠政策;企业如果发生分立,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投资主体其性质相同的企业,不征收新设方、派生方承受的原企业的房屋以及土地的契税。

(三)其他涉税政策

依据《关于转让企业全部产权不征收增值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在整体转让企业资产、债务债权、及劳动力时,转让过程中涉及的应税货物转让不应当征收增值税。依据《关于转让企业产权不征营业税问题的批复》的规定,企业整体转让产权的,其转让价格与企业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存在很大的不同,不能仅仅通过资产价值来决定企业产权的转让价格,此种整体转让企业产权的行为不应征收营业税。依据财政部与国税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纳税人通过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投资入股被投资企业的,纳税人参与并接受投资方进行的利润分配,与投资方共同承担投资所产生的风险,按照税收相关规定不应当征收营业税。进行的股权转让行为也不应当征收营业税。

二、企业合并、分立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一)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

企业合并的税收筹划应当坚持成本效益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负,考虑企业合并后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 增值税的筹划。如果小规模纳税人征税率高于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可以采取吸收合并方式,改变小规模纳税人的身份。反之则宜采取控股合并,保留各自的独立纳税主体。

2. 契税的筹划。宜采取吸收合并方式,享受免税政策。

3.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通过吸收合并亏损企业并选择股票加现金(债券)方式,并使非股权支付额(债券或现金支付)低于15%,这样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亏损弥补、继续税收优惠等政策。

当然,合并时不仅应考虑税收因素,还应该结合合并的主要动因,全面分析合并的成本和收益,单纯为了节省税款进行合并是不可取的。

(二)企业分立的税收筹划

1. 增值税筹划。(1)混合销售的分离。根据税收相关法律规定,一般货物的生产、零售或着批发的企业、个体经营者以及企业性单位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同货物销售,对其征收增值税;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在的混合销售行为,应当视为非应税劳务销售,不应征收增值税。通过筹划将销售和劳务分成两项不具有从属关系的行为,从而分别缴纳增值税和营业税,减少税负。(2)免税或低税率项目的分立。购进免税农产品或县小规模纳税人购买农产品,准予按照买价的13% 计算可抵扣得进项税款。这为企业通过分离进行增值税筹划提供了空间。在对特定的增值税免税或低税率产品进行涉税处理时,通过将其生产归类于独立生产的企业,可以避免在进行税务处理过程中因模糊核算而使用了高税率,由此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税负。

2. 契税的筹划,企业分立时,尽量保证属于同一投资主体,享受免税政策。

3.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企业进行分立时的思路是:应尽量使非股权支付额低于15%,并且不改变原经营活动尽可能通过分立使企业成为微利企业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享受20%的优惠税率。

篇3

摘 要 因为产权多元化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企业不断出现资产重组的问题,现已为企业界和理论界所广泛关注。可在资产重组具体实践操作里,经常存在不考虑税收,或对税收因素考虑不充分的现象,这就让企业失去了应当得而未得到的税收收益。企业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之间通过产权流动、整合带来的企业组织形式的调整,具体包括企业合并、分立、破产清算、租赁、承包、托管等多种形式。在企业实施资产重组战略中,如何进行税收筹划,通过产权流动与整合,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将成为市场经济中企业理财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主要分析现代企业资产重组中的税收筹划问题,通过对这一领域中税收筹划工作开展的国内外比较,着重研究了现代企业在合并、分立、清算的资产重组业务中应采取何种措施进行税收筹划,以期达到降低税负,提高现代企业经营效益的目的。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资产重组 税收 筹划

在资产重组过程里施行税收筹划指的是,由国家的税收政策在所有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间、企业不同组织类型间存在的差异性,以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为前提,在企业合并、企业分立、企业清算等过程中科学选择重组目标,会计政策及重组形式,力争实现资产重组时的企业最大税收收益。

一、税收筹划参与到资产重组中的必要性

(一)企业在应对市场竞争的激烈性时让税收筹划变成资产重组过程中的必选择。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发展,又由于我国和西方国家的贸易程度加深,市场中的企业优胜劣汰法则更为深刻地显现出来。现在,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企业刮起了越来越广泛的资产重组之风。集团企业应用资产重组来进行税收筹划的例子也并不显见。对企业来说,税收筹划并不是资产重组的第一目标,可是税收筹划的突出作用我们不应该忽视。由于企业需要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拥有自身特有的市场竞争优势,而如何形成竞争优势,则主要靠市场占有份额及成本费用降低。企业的成本费用中,一个极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税收。根据企业性质的不同,税收在成本费用里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但总之都会影响与制约企业实现任务收益目标。这就要求税务专家去分析税法缺陷,寻找其在市场发展过程中的倾向性政策,还有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的税收差异,这都给税收筹划带来了条件与空间。随着政府制裁与打击偷税、漏税、抗税的程度加大,税收筹划渐渐成为纳税人极为关注的问题。这让避税方法在资产重组时的使用频次有上升趋势。

(二)现在的企业税制给企业的税收筹划带来了方便的空间条件。各个国家为了鼓励纳税人的行为符合政府的政策导向,都把实施税收的差别当作促进生产力科学布局、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而加以利用。在我们国家的税收制度中,奢侈品的高税率、外资税收优惠、高新技术税收优惠、出口退税等,都是这个政策的产物。这些税收政策的实施,除了方便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外,也为企业资产重组中的税收筹划提供了方便空间。

二、税收筹划在资产重组中的领域探讨

企业实行资产重组计划,把企业内部交易外化,或者是把外部交易内化,都会带来纳税人的改变,而与些同时,重组过程中更能带来税率、税种以及纳税方式的改变,这些因素集合到一起,所引起的则是企业税收负担的增加或者减少。在资产重组时,怎么样对税收筹划进行调节控制,让其由产权的整合与流动,来达到企业总全收益的最优化,便成为企业理财规划中的常规课题。企业的资产重组一般可以分类为企业分立、企业并购还有企业清算。我们对此三种分别进行分析。

(一)税收筹划在企业并购中。

1.选择目标企业时的税收筹划。选择目标企业是企业做出并购决策里至为关键的内容。因为不同注册资金的类型,企业可在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予以选择。因为我们国家的税法对于两种资本形式的企业有不同的待遇,一般来讲,外资企业拥有比较大的税收优惠政策。因此,若从税收上来考虑,并购时应当先考虑外资企业,而并购以后的外资成本比率若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把并购后的公司注册成外资企业,继而享受到更多的税率优惠措施。还能免除城镇土地的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房产税及城市建设维护税等不针对外资企业进行征收的税种。此外还有就是我国对于利润水平低、高新技术、新型第三产业等几类企业都有税收优惠减免的规定,所以企业在并购时可以同这些类型的企业建立联系,通过定价转让的方式把税率降低。

2.在选择并购的出资方式时,可以使用现金支付的方式,也可以使用债券、股票等方式进行支付。若是用现金支付或者债券支付,那么企业被并购的股东收到现金惧后马上要进行纳税,可若收到的为股票,则能免税,在得到股票收益以后再计算得失,所以以股标出资的办法能让纳税人的课税得以延期,从而减轻税负。在折旧计价基础上的股票支付,合并得到的资产可按照原有资产折旧基础来计提折旧,而可不必按照现代价格支付当作计价的基础,这能使得企业大为减少折旧额,起到少纳所得税的目的。

3.因为负债所带来的利息费可由期间费最后抵减该年收益,所以企业并购时选择融资方式时,要尽量用负债融资的办法,力争得到更大的避税利息效应。当然采用这种方式时,应当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因为负债过重造成的债权人信心受打击的情况出现。那样会使企业在经营时形成资金短缺。

篇4

关键词:企业重组 税收筹划

一、企业重组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本文所称企业重组,采用财税〔2009〕59号的定义,即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经济结构或法律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具体包括企业法律形式改变、债务重组、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分立等。企业重组的形式丰富多样,可根据重组对象行业和资金支付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一)根据重组对象行业不同分类

1、横向重组

与同行业提供可替代产品的公司进行重组,被重组企业与重组企业通常是同质竞争关系。横向重组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市场份额,有效整合资源,实现规模经济,以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2、纵向重组

与公司的上下游企业(即供应商或者客户)进行重组,实现产业内一条龙经营,这种重组方式可以缩短生产经营周期,使原料持续供应和产品快速分销得以实现。如果重组的是上游企业(供应商),我们称之为向后重组;如果重组是下游企业(客户),我们称之为向前重组。

3、混合重组

被重组企业既不是同行业竞争公司,也不是上游或下游厂家。混合重组中又有三种形态:市场扩张型、产品扩张型和纯粹的混合重组。混合重组的原因在于实现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战略,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

(二)根据出资方式不同分类

1、股权支付

企业重组中购买、换取资产的一方支付的对价中,以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的股权、股份作为支付的形式;

2、非股权支付

以本企业的现金、银行存款、应收款项、本企业或其控股企业股权和股份以外的有价证券、存货、固定资产、其他资产以及承担债务等作为支付的形式。

3、混合支付

企业在购买股权或资产时,同时采用股权支付和非股权支付两种形式。

二、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理论与原则

(一)企业重组的税收筹划理论

税收筹划理论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迈伦・斯科尔夫和马克・沃尔夫森提出的有效税务筹划理论。该理论有三大考量要点:一是兼顾多契约方利益: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时,必须考虑股东、所有者、经理人和贷款人等契约各方的税收利益,而不应该只局限于单边利益;二是隐性税收的价值:企业在重组过程中,如果追逐税收优惠资产,有可能导致资产价格不断上涨,进而导致以较低的税前收益率承担了部分收益损失,因此必须综合考虑企业重组中涉及到的隐性税收和显性税收成本。三是非税成本的考量:税收筹划实施过程中,企业极有可能承担连带的经济成本,如企业分立会增加管理机构、人事、组织协调的费用,故企业重组必须综合考虑所有成本,而非仅仅是税收成本。

(二)企业重组中税收筹划的主要原则

税收筹划经常与避税、偷税、逃税等概念联系起来,而以下原则是税收筹划与其他概念区分开来的重要依据,也可以说是税收筹划的立身之本。

1、合法性原则

遵守税收法规政策是税收筹划的前提,这是税收筹划与其他相关概念(如避税、偷税、逃税)之间的本质区别。纳税人必须依照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对企业的涉税事项进行预判和规划,在合法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进行税收负担最优化处理。

2、预见性原则

税收筹划实质上是运用税收法规的指导,通过把控生产经营活动和企业重组行为来规划纳税人纳税义务的发生。因此,企业纳税筹划通常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或者贯穿整个企业重组活动的各个环节,从税收筹划的角度有预见性地指导企业重组行为。

3、系统性原则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和税收筹划技术的发展,“税负最小化”已然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了,“税后利益最大化”开始成为企业追逐的新目标,现在许多企业已经把税收筹划提升到了战略高度,更有系统性的意识。相应的,企业就不再局限于“节税”这一种目的,如果“增税”能助力企业开拓市场、增加收入、提升站位,那么纳税筹划的定义就更广泛了。

三、基于税收筹划的企业重组对象及融资方式选择

(一)目标行业的选择

前文已经提过,企业按重组对象所在行业可分为横向重组、纵向重组和混合重组三种形式。

横向重组发生在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因此通常不会使企业的纳税税种和纳税环节发生大的变化,但由于重组后企业规模和经营收入的变化,可能使纳税人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的条件,从而不再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增值税税收减免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税率。

纵向重组因为涉及到跨行业,会出现纳税人属性发生变化的情况,也可能会导致纳税税种和纳税环节的增加。但是,从增值税角度看,如果重组企业和目标企业在同一县、市,重组前需要交纳增值税的应税行为,在重组后被视为企业内部移送,不视同销售。因此,纵向重组通常会起到减少增值税纳税环节的效果。

混合重组是三种重组方式中税收影响最大的,因为混合重组是跨行业重组,因此几乎会影响到企业纳税的方方面面,从纳税税种、纳税环节、适用税率到优惠政策享受都会发生变化。正因为如此,国家出台的政策鼓励企业在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前提下,重组方可以继承被重组方享受的税收优惠和经营净亏损结转等特殊权益。如[2009]59号文规定:在企业吸收合中,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

因此,在符合企业整体战略布局的情况下,可以从是否享受税收优惠和优惠幅度来选择重组对象所在行业,从而能使企业在重组后享受相应的税收待遇。

(二)目标企业经营状况的选择

根据财税[2009]59号文的规定,属于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以及股权支付比例不低于85%的情况,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因此,在适合条件下,选择一家净亏损额较大的企业进行合并,能够为企业降低税收负担。但企业的财务状况是亏损还是盈利,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行业盈利状态。所以,企业重组时要均衡经营风险和税务风险,从而做出最优抉择。

(三)不同融资方式的选择

企业重组因其涉及资金金额较大,难免涉及资金筹措,常见的融资方式有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分为股票发行和股票置换两种形式。因为股利分配不能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所以这种方式对企业而言无法降低税负,但对于需要资金但又不想形成过高资产负债率的企业而言,股票发行是较优选择。股票置换可以不涉及现金,用企业的股票去置换被重组企业的股票。根据财税[2014]109号文的规定,企业进行特殊税务处理的标准已经从收购被重组企业75%的股权降低到了50%,在同时满足特殊重组其他条件的情况下,重组双方的企业都可以作特殊税务处理,从而有免税、延迟纳税的效果。债务融资一般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机构借款以及发行债券两种方式。这两类利息支出在企业所得税中都准予税前扣除,所以都有减少企业应纳税额的作用。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借款利息一般是分期支付的,而债券既可以选择分期也可以选择期末汇总支付。这样,对税收影响也是有差异的。如果利息的金额比较大的话,在其他条件差异不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选择融资方式,这也是税收筹划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税务筹划是企业重组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也是影响深远的因素。企业应该在合法性、预见性、系统性的税收筹划原则指导下,在重组活动中从整体战略出发,灵活运用税收政策法规,合理有效地谋求税收利益,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案。

参考文献:

[1]财税〔2009〕5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

[2]财税〔2014〕10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

篇5

企业合并现象的频繁出现,标志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步入全新阶段。企业合并过程不仅仅是两家企业的简单累加,其中涉及到会计处理、税务筹划等多项过程,因此有必要深入企业合并中的各项工作。

二、企业合并概述

企业合并的本质是两家企业在资产、负债等多个方面的合并操作,发起合并的一方通过设立全新的企业接受被合并方的一切资产负债;企业合并还意味着股东和股权的交换,交换双方是发起合并的企业以及被合并方的股东,通过股权的交换保证企业合并行为彻底生效。当前我国对企业合并行为给出了明确规定,认定企业合并属于企业重组体系的分支行为;例如在59 号文件中明确规定企业重组行为涉及到不同企业在生产经营、法律权属结构、债务等多方面的交易和归并,企业合并也位于其中;在企业合并行为中,被合并的一方需要出让自己的股权、资产、负债等要素,股东则要与对方进行股权的置换操作,最终完成企业合并行为。

三、会计处理方法分析

(一)权益结合法。权益结合法在企业合并体系中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企业合并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多种交易费用,企业在分析处理各类交易费用时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会计业务流程体系以及既定的管理体制,从而实现参与合并的不同企业在利益层面的关系,有效明确每个企业在合并中所获取的权益。合并作价也是权益结合法的特征之一,关键点在于判断企业的剩余价值;基于对方立场剩余价值有助于把握企业合并后的整体发展规划进程,为合并后的企业发展目标指明方向;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合并后的企业在价格与资产方面更趋协同统一,增强企业股东对企业资产的掌控能力,并承担落实与持股规模相匹配的责任义务。企业中资金股份的分配同样以合并后企业股东的持股规模为依据,在保证股份分配合理度的同时增强企业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同时保证企业的资产负债处于稳定合理的范围内。由此可见权益结合法更多应用在合并后企业权益分配方面,当然在具体使用中还需要考虑到汇率、市场等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并对同时期的政策进行深入分析,发挥财务报表在其中的作用。(二)购买法。购买法在企业合并中的应用同样具有多样性特征,本质上是不同企业之间的一种交易行为,参与合并的两个企业分别扮演买方和卖方的角色。购买法的一大典型表现在于融合购买,扮演买方角色的企业付出一定的资金代价购买扮演卖方角色的企业,在购买过程中还需要妥善处理被卖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事宜,相当于对被卖企业的全面整合。此外部分企业合并场景中涉及到股权的转换和交易。但是所有购买法下的企业合并行为均无法回避对被卖企业的整体情况的考察和分析,并通过最真实的经营数据确定被卖企业的具体情况,发挥账务信息在其中的应有作用并作为处理企业合并事宜的重要凭证。在购买法企业合并中难免出现账务差额,通常情况下选择损益处理方法对企业合并中的差异进行处理。另外还需要分析企业合并中的收购支付额要素,比对支付金额与资产公允价值两项因素;若支付金额规模偏大则采用商誉分析模式处理,若公允价值规模偏大则将其规定为当期损益。(三)税务处理措施。企业合并中必须要妥善处理税务方面的工作,保证合并后的企业税务体系运转优良。在税务处理环节中需要格外关注增值税发票信息,事实上当前由于企业合并发生的经济案例多数与企业税务处理因素相关,而经济案例的导火索多为增值税发票。参与合并的企业会计人员出于谨慎考虑,在处理税务事宜中过度重视增值税发票因素,进而从根本上避免企业合并可能造成的税务问题,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由此可见建立规范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衡量企业日常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在建立增值税发票管理体系时要结合本企业的发展现状,保证增值税发票管理模式切实可行,另外还需要注意发票管理事宜中的各项细节。通常情况下企业建立增值税发票体系需要及时性、准确性等要素;企业人员首先要保证增值税发票信息的即时性,确定开具增值税发票的时空因素并注意发票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实际管理中不断完善增值税发票的管理流程,有效落实增值税发票管理中的各项任务。已知增值税发票中的各项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合并过程中会计人员要加强对发票的审核力度,对企业合并合同中的内容进行精准验证,必要情况下可以酌情修改合并合同的内容,扫清后续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障碍。签订企业合并合同签订还需要验证纳税人资质的可靠性,从而确保增值税发票信息的合理性和可追究性,同时提升发票内容本身以及开具行为的规范化。对发票处理过程中发现的差别或异常现象则需要立即处理,避免成为遗留问题并影响后续工作。

四、税务处理方法分析

(一)合并业务税务处理方法。当前我国针对企业间的合并行为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完整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合并中的业务重组以及各类税种的处理方法有着明确的规定,经常提到的财务所得税机制即是该类规章制度中所强调的内容。该类规章制度的颁布和施行对企业间的合并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企业间的合并行为要严格遵守国家部委和主管部门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合并行为合理合法的同时妥善处理所得税的相关事宜,为税务处理工作的高质量落实奠定基础。企业合并过程不仅仅是两家企业的简单相加,本质上是企业之间互相接收对方的资产细节,因此在企业合并中需要严格把握税务处理的相关事宜,保证企业的资产细节能够被对方顺利接纳。由此可见在处理企业合并中的税务业务时需要紧扣国家颁布的各类标准,对非股权支付类型的净资产要素,则需要估计该类净资产的本身价值,在确定其大体价值后开展并购行为,在计算税务的过程中则充分应用公允价值信息。(二)股权收购税务处理方法。股权收购是企业合并场景中的重要环节,收购方通过企业合并方式对被收购方的股权进行整体收购,在保证股权收购各项任务顺利进行的同时达到理想化的股权收购结果。通过对企业合并中收购行为的分解不难看出其中包含收购方、被收购方以及法人股东等多个主体,上述主体均涉及到税务因素。在股权收购行为中涉及税务因素的各个主体均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保证涉税业务的正常执行。在股权收购过程中需要对被收购方的股东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例如对被收购方计税方式的分析则是典型的会计处理方式之一。当股权收购行为完成后意味着企业需要开展全方位的纳税业务,股权收购过程涉及到企业合并过程中的各个主体,具体形式是股份股权在不同主体之间的转让,需要注意转让过程是牵涉到所得税因素的,因此股权转让过程需要按照法律法规缴纳因股权转让产生的所得税;在缴纳所得税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缴纳所得税的主体,上市企业个人性质的股东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的,其余个体均需要缴纳所得税。

五、税务筹划分析

(一)产权交换支付。针对企业间的合并行为,我国在相关领域已经颁布了非常明确的法律法规体系;企业合并过程通常伴随着价值、资产的支付或转移,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提供了多种资产支付转移的方式,企业在合并过程中可以选择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方式完成资产支付转移任务。但是需要注意不同的资产支付转移手段通常对应不同的缴税比例和缴税额度,事实上造成企业合并中的成本因素。因此不同企业在合并中应当注意资产支付转移方式的选择,确保选择的转移方式对应相对较小规模的税费支付,从而降低因企业合并对企业双方造成的不必要的负担,充分体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企业要控制资本所得税的规模,在法律法规范围内选择合理的措施并实现降低税务额度的效果,进入为合并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企业的所得税通常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企业通过良性经营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效益的同时也容易导致企业所得税规模的提升,进而造成一定规模的企业负担;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合并行为达到降低亏损、保证企业效益的效果;合并后企业可以充分利用经济效益与利润资源,在提升利润使用效率的同时使其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企业基于提升税收筹划合理度的目的,可以合理降低企业的利润因素,进而达到更好的税收筹划效果。由此可见维护企业自身利益是企业合并的重要作用之一,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企业合并带来的实际意义,在深入研究并理解国家颁布的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通过选择合理的产权交换支付方式达到良好的税务统筹效果,从而使得税收筹划真正服务于企业的发展。(二)免税合并。在企业合并的税务筹划处理机制中还经常涉及到免税合并模式,免税合并顾名思义就是在企业合并中减少或避免缴税现象。通常对企业合并的分析是基于缴税前提下的,缴税合并也是企业合并中最常见的场景,因此需要对免税合并场景做单独分析。事实上在企业合并过程中经常需要深度利用被合并企业的账目,通过对账目信息的深度分析是合并行为更加符合免税合并的条件,具体表现为有利计税成本的提供。缴税合并中通常会产生一定规模的资产计税成本,根本原因在于评估价值、账目价值之间的巨大差异,业内将其定义为评估增值额。评估增值额也是免税合并体系中的关键因素之一,被合并的一方合理利用评估增值额因素能够有效弥补经营中的亏损额。

篇6

摘要: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的起点,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时,结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所在地域选择、所处经营状况选择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关键词:企业并购;所得税;纳税筹划;目标企业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引起了新一轮企业并购的热潮,2008年至今,国内并购重组迭起,不少企业选择收购海外品牌。2008年1月1日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正式实施,以及2009年5月8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在联合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都对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的格局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做好企业并购中纳税筹划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的起点,因此企业如何选择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是企业并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在对目标企业进行选择时,结合现行的税收政策进行有效的纳税筹划,不仅可以降低并购成本,而且对企业并购的后续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本文结合现行税收政策,从并购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所在地域选择、所处经营状况选择等方面对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1企业并购与纳税筹划相关理论

企业并购(mergersandacquisitions)是兼并(Mergers)与收购(Acquisitions)的合称,在西方,两者惯于联用为一个专业术语—MergerandAcquisition,可缩写为“M&A”在我国称为并购。企业并购通常指一家企业以现金、债券、股票或其他有价证券等通过各种手段来取得对另一家或几家独立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和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产权交易行为。

纳税筹划,即纳税人在既定的税法和税制框架内,从多种纳税方案中进行科学、合理的事前预测和规划,使企业税负减轻的一种财务管理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项税收法规逐步趋于完善。纳税人往往面临纳税方案的选择,不同的方案税负轻重程度不同,而税收负担的轻重往往关系到纳税人实得利益的多寡。节税是激发并购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因,而税收筹划又是企业并购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在并购决策中达到预期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并购中的税收筹划既有可行性又有必要性。

2企业并购中对目标企业选择的纳税筹划研究

2.1目标企业所在行业选择的纳税筹划根据目标企业所处行业不同可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横向并购可以达到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垄断实力、形成规模效应的目标,但从税收角度看,由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横向并购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的多少。纵向并购是指企业若选择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等上下游企业合并,以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协作化生产的目的。对并购企业来说,由于原来向供应商购货或向客户销货变成企业内部购销行为,其增值税纳税环节减少。另外由于目标企业的产品与并购企业的产品不同,纵向并购还可能会改变其纳税主体属性,改变其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并购企业若选择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的行业中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则是混合合并。这种并购将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对并购企业的纳税主体属性、纳税税种、纳税环节产生影响。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重大变化之一就是重视行业优惠,实施条例对行业优惠的范围等做了进一步明确:①明确了对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免征和减半征收的具体范围。②明确了企业从事港口码头、机场、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等国家重点扶持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经营所得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③明确了企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④明确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以及鼓励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优惠政策等[1]。所以,企业在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应充分重视行业优惠因素,在最大范围内选择并购这种类型的企业可以充分享受税收优惠。

例1:A公司的核心产品为某品牌中药洗发水,现有机会合并从事中药种植的B企业或从事香料作物种植的C企业,假设两家企业资产、负债情况相当,平均每年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均为600万元,A企业现有财力只能合并其中的一家,请问合并哪家更为合适?

分析:由题意,B、C两家企业的合并成本相当。且B、C两家企业均为A企业的上游企业,合并行为均属于纵向并购,可达到减少增值税纳税环节的目的。另外根据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从事中药材种植免征企业所得税;企业从事花卉、茶及其它饮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种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若兼并B企业每年享受所得税优惠为:600×25%=150万元,若兼并C企业每年享受所得税优惠为:600×25%×50%=75万元。显然合并B企业更有利。

另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20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5]36号)的规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兴办的经济实体(以下除外: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服务型企业中的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商贸企业中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企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免征3年企业所得税:①安置原企业富余人员30%以上的;②利用原企业的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或关闭破产企业的有效资产;③独立核算、产权清晰并逐步实行产权主体多元化。所以,根据以上法规规定,企业可以选择并购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分流出的企业,安置该企业的富余人员和接受资产,就可以享受到免除3年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2.2目标企业所在地区选择的纳税筹划税收优惠政策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决定了在并购不同地区相同性质和经营状况的目标企业时,可获得不同的收益。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相对淡化了地区性优惠,但突出了对西部大开发和民族自治地区的税收优惠。国家对西部地区和民族自治地区的优惠政策有:对设在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产业的内资企业,在2001年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在西部地区新办的交通、电力、水利、邮政、广播电视企业,上述项目收人占企业总收人70%以上的,自开始生产经营之日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内资企业可以定期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等[2]。由于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购企业可选择在这些特殊地区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从而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够享受到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带来的税收收益。

2.3目标企业经营状况选择的纳税筹划企业并购时如果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能承继目标企业经营的亏损,将目标企业经营中符合弥补年限的亏损合并到并购后的企业,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可以达到节约所得税的目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9年5月8日新的《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下简称《通知》)中重新规定了新时期对于企业并购中相关亏损企业所得税事项的处理。根据规定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特殊性税务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免税政策。若企业合并符合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并且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合并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以及同一控制下且不需要支付对价的企业合并,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①合并企业接受被合并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合并企业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②被合并企业合并前的相关所得税事项由合并企业承继。③可由合并企业弥补的被合并企业亏损的限额=被合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④被合并企业股东取得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其原持有的被合并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确定。[3]

例2:长江(集团)股份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持续盈利,股价稳中有升,预计未来两年内盈利率将持续增加。2009年6月为了扩大经营,长江公司决定合并同行业的向东公司,合并后不改变向东公司原来的实质性经营活动。假设向东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均为1000万元(其中实收资本300万元、资本公积200万元、盈余公积500万元)。向东公司有500万的亏损尚未弥补,其税前弥补期限为四年。长江公司管理层通过分析,决定全部用股权支付合并款项,并同时向向东公司股东约定合并后的12个月内不转让所取得的股权。(假设截至合并业务发生当年年末国家发行的最长期限的国债利率为4%)

分析:长江公司的合并符合企业重组特殊性税务处理的规定,根据《通知》规定,可由长江公司弥补的亏损限额为1000×4%=400万元,由此长江公司可节省所得税400×25%=100万元。对于向东公司的股东来说,由于长江公司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在12个月后出售股权不会造成损失,而且可以延缓纳税。

篇7

【关键词】企业并购;并购成本;税收筹划

并购一般是指兼并和收购。并购行为最基本的动机是寻求企业的发展。寻求扩张的企业面临着内部扩张和通过并购发展两种选择。内部扩张可能是一个缓慢而不确定的过程,通过并购发展则要迅速的多,尽管它会带来自身的不确定性。税收筹划可以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的经济利益。

一、并购对象选择

(一)行业选择。横向并购应选择具有地域优势或享受税收优惠制度的企业。纵向并购可能会改变企业的纳税环节。比如并购前并购企业从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和向客户销售环节变成了企业内部货物移送,减少了增值税纳税额。混合并购是指企业对既不是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关联的企业进行的并购行为。并购企业如果经营状况良好,有大量盈余,可以考虑亏损的企业并购,合并利润表后,能够利用盈余弥补亏损企业的亏损,获得资金时间价值,递延缴纳企业所得税。

(二)并购对象所在地的选择。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相对淡化了地区性优惠,但突出了对西部大开发和民族自治地区的税收优惠。并购企业选择地区性优惠政策的受益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可以降低企业的整体税收负担。在并购完成之后,改变注册地也是常见的避税手段。

(三)并购对象不同财务状况的选择。并购对象存在大量净经营亏损时,可选择特殊性税务处理,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减免。

二、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

不同的并购支付方式的税收待遇有较大差别。按照出资方式来划分,并购可以分为使用现金购买、承担债务和股票交换三种方式。企业在并购时采用合理方式,可以降低税负或推延纳税。

(一)现金并购相比其他支付方式程序简单易操作,资产价值增值时,折旧额能够抵减税前利润;现金并购不会影响股东利益,还可以分期付款。但是现金购买中的资产转移视同销售,需要缴纳流转税等多个税种。现金并购时税前利润不能弥补亏损。现金支付额如果较大,会影响企业现金流,对资本运营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股权并购是指并购企业通过协议购买被并购企业的股权,或以相同股份额换取被并购企业的股份或资产,参与或控制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活动。股权并购不用进行资产评估,不需要缴纳所得税,程序简单,对被并购企业的股东权益不会产生影响,并购后需要承担被并购企业的财务风险。

(三)综合证券并购是企业利用现金、股票,认股权证、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多N有价证券进行并购,该种并购较为灵活,当非股份支付额与支付的合并企业的股权票面价值的比例小于20%时,为免税合并业务,不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如果被并购企业债务过多,会影响企业资本运营能力。

三、融资方式的选择

并购融资方式主要有内部留存收益、股权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杠杆融资等,归纳起来主要是股权融资和权益融资。融资方式不同,融资的难易程度不同,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也不同。

内部留存收益融资不用支付筹资费用,但不能起到抵税作用,且内部留存收益数额有限,并且都有特定用途,使用受制约;股权融资通过增资吸引新股东,所获得的资金不用还本付息。企业利用税后利润进行股息分配,无法起到税收挡板作用,同时还稀释了每股收益;债权融资具有财务杠杆作用,对股东利益没有影响,利息可以税前扣除,但是有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这种融资方式适合企业资金临时短缺时使用。

四、会计处理方式的选择

同一控制下采用权益结合法。权益法处理时被合并企业的资产、负债按账面价值反映,合并后企业资产价值和折旧额保持不变,不能增加税收挡板作用。如果被合并企业资产贬值则需要计提折旧,合并后会增大折旧的税收挡板作用。如果合并对价账面价值大于净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要调增留存收益,未来弥补亏损额减少,降低潜在的节税作用。合并对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留存收益不确认商誉,不会发生商誉减值,产生节税作用。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并购企业的留存收益可能因合并而减少。从而提高了未来税前利润补亏的可能性,从而增加了潜在的减少所得税效果;并购对象的资产、负债按公允价值计量,往往提高了并购前的账面价值,资产账面价值的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未来的税收挡板的增加;并购企业取得的并购资产成本超过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商誉,在未来摊销。也增加了未来的税收挡板作用。在一般情况下,购买法相比权益法有较大的税收优势。

五、组织机构设置的选择

企业并购完成后,被并购企业存在形式的不同,影响企业总体税负。一个重要的选择是分公司还是子公司。子公司属于独立法人,不能和母公司合并缴纳税款,但能享受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可以和总公司合并纳税,经营亏损能冲减总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在一方存在亏损的情况下,合并纳税可以通过盈亏相抵降低税负。适用特殊性处理规定的并购企业可以继续弥补并购对象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而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的企业亏损不得在企业间结转弥补。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对总体有利的选择。

六、结论

并购是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活动之一,也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业务转型等重大战略重组的主要实现手段。在影响企业并购的众多因素中,税收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提前考虑并购过程中各步骤的纳税筹划方案,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但是应注意的是,减轻税负并非是企业并购的首要考虑。应当在整体战略目标的前提下,考虑减轻税负,增大收益。

参考文献:

[1]胡绍宇.企业并购之税收筹划:一个案例研究框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

[2]刘志飞.我国企业并购重组各环节税收筹划方法研究[D].广州工业大学,2015

[3]徐强.企业并购重组中的税收筹划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收购合并 交易方式 税收筹划

一、企业收购合并涉税问题概述

企业收购合并是企业之间通过多种购买方式,将两个或以上企业合并成一个企业的过程。通过收购合并,多个企业可以形成一个在行业或经济中更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从而达到影响市场、甚至控制市场的目的。

按照交易的方式分类,收购合并的方式主要有现金交易方式、股权交易方式、债务交易方式三种主要的形式。在这三种交易方式各有不同的优缺点,不同的收购方式对企业的现金流有不同的要求,也会给企业的日后的现金流带来不同的影响。企业在收购合并中应当综合考量多方面的因素,将税收给企业现金流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选择最适合本企业的收购方式。

按照参与交易企业的分工不同,收购合并又可以分为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三种模式。横向合并是企业合并与自己主营业务大致相同的企业以扩大本企业在行业中的占比,提高影响力。纵向合并是企业合并主营业务上下游的企业来形成自身的产业链条。混合合并是兼有横向合并和纵向合并的合并方式,是一种更大规模的企业发展方式。

二、企业收购合并的交易方式

(一)现金交易方式

现金交易方式是收购方企业通过直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被合并方的股权的交易方式。由于被收购企业要有一定的规模才会被考虑为收购的对象,因此要取得被收购企业一定数额的股权对被收购企业形成一定的控制权,并且一般由于被收购企业的经营状况较好,还存在商誉这一溢价的存在,因此之间以股权的方式收购企业将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对企业现金流的要求十分的高。企业在发展前景十分看很好,现金流足够充裕的情况下采取现金交易方式是可选的。

(二)股权交易方式

股权交易方式是企业以本企业的股票为对价,通过股权交换来实现企业的收购合并。企业在股权交易的过程中,并不一定是完全等价的,收购方和被收购方股权之间的差额多通过现金或实物资产来弥补。股权交易方式可以实现收购多方之间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营模式,是多方之间形成相互控股以达到相互控制的目的。同时,股权交易方式对于现金流的要求较低,企业只需要对其中一小部分出资,甚至完全不用出资,是现金流不够充裕但又需要扩张的企业的更多选择的方式。

(三)债权交易方式

债权交易方式是收购方通过向被收购方发放借款,发行债券等方法来达到控制的方式。由于收购方发行借款和债权具有特定的目的,因此只能是场外交易。债权交易的借款等项目在借款期满后通过债转股的形式形成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以实现投资企业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在债权交易方式下,对收购方企业的现金流有较大的要求,但是由于双方合同条款的不同,企业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流也不同,这有赖于双方的沟通交流。

三、不同交易方式的纳税与筹划

(一)现金交易方式的税收分析

企业通过现金交易的方式取得被收购企业的股权,被收购企业相当于将自己的股权出售,因此要确认股权交易的收入。根据取得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与股权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股权转让收入,以此作为计税依据。

被收购企业被收购后,双方企业成为关联企业。关联企业之间交易产生的收入在税法中确认为收入,而企业双方并未产生实质的生产经营活动。且收购企业由于本身采用现金交易方式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已经承受了较大的现金流的压力,且这部分收购支出的资金是为了支持被收购企业生产经营的,而由此增加的一道税收将会给收购双方的经济方面带来极大的压力。这道税收在收购过程中将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企业在收购之后将进行一系列的整改重组工作,额外的税收负担会给企业的现金流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企业合并收购过程中,除非是现金流特别充足的企业或者是处于其他考虑一定要采取现金交易之外,迫于现金流和税收的压力,企业极少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来并购企业。

(二)股权交易方式的税收分析

股权交易方式的情况下,合并多方的企业通过股权交易取得的对等的股权形成的收入是不需要计算因股权转让取得的收入而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股权交易日后,企业在转让收购合并中取得的该项股权时需要就转让该项股权取得的收入和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在采用股权交易的情况下,企业不需要承担因为股权转让而负担的税收,即使在日后转让时才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也具有递延纳税的效果,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资金使用的时间价值。企业的收购合并采用股权交易的方式,不仅能够避免大量的现金流出对自身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能够将合并方企业应为股权转让需要交纳的整体税收降到最低。同时,企业股权交易后合并的多方能够互相持有多方的股份,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也对税务当局在税务稽查过程中造成混乱的影响,减少税务当局对关联企业交易之间调整的频度和力度。因此,企业在收购合并中多采用股权交易的方式进行。

(三)债务交易方式的税收分析

债务交易方式下,收购企业向被收购企业提供的资金以债务的形式体现,对多方的税收利益都有照顾。对收购企业来说,企业提供的债务并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完全转让,对其现金流的影响是细水长流,不会对其生产经营造成过大的影响。对于被收购企业来说,企业不用确认因为转让股权而产生的收入,同时,企业因为承受数额较大的股权而产生的利息收入可以在税前扣除,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此外,企业在享受因为利息的税前扣除时,还应注意税法对于税前可以扣除利息限额的规定。比如企业对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比例的问题,企业适用的最高的利率扣除标准。

由于债务交易的收购合并方式的现金流和税收的利益,企业在合并收购中也较多的采用债务交易的方式,或者债务交易与其他交易方式的配合。联想在收购IBM的电脑业务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以债务交易的方式进行的。使联想公司在这一跨国收购大案中,结合自身收购的实际需要,将自己的税收利益最大化。

(四)其他税收问题分析

企业在横向合并中,由于被合并双方应缴纳的税收的类型大致相同,企业合并后需要交纳的税收种类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在纵向合并中,企业合并自己的上下游企业时,有可能会因为被合并企业缴纳税收与合并企业的不同而缴纳不同的税收。如工业企业收购保险公司成立内部保险公司时,将会因为保险业务缴纳营业税。在混合合并中,企业的税收情况将会有更为多样的变化。如合并前合并方企业要缴纳多次缴纳增值税,合并之后只需缴纳一道增值税,减少了纳税环节带来的税收遵从成本。

企业在收购前无法享受一些特定的税收优惠措施,比如未达到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公司高新技术人才比例的要求就不能享受企业所得税15%的优惠税率。在符合条件的收购合并还能够享受被合并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这又给企业因为收购合并带来更多的税收利益。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收购合并盈利不佳的企业来降低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联想公司在收购IBM的电脑业务时也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收购时IBM 的电脑业务已经连续亏损,合并后联想利用IBM 电脑业务的亏损减少了自己的应纳税所得额。

四、结束语

企业收购合并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之间的收购合并更是愈演愈烈。中国的企业在抓住了这一时机,试试积极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扩大自己在全球市场范围的影响力,或者为我国发展所需的能源资源饿供给保驾护航。在企业跨国收购合并中,企业应当以收购地的税法为依据,制定适合自己的合并收购策略,避免因为税收法制的不同造成企业承受过大的税收负担,对企业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篇9

(一)税收筹划应当服从财务决策

企业税收筹划是利用安排企业经营进行实现的,对于企业的投资、融资以及利益分配等方面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假如说企业税收筹划与财务决策严重脱节的话,会对决策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决策行为。比方说税法之中对于企业出口产品能够享受有关优惠进行了规定,企业如果说选择了开放式的出口策略的话,经济效益会得到提升。假如不顾国际市场,也没有考虑企业所具有的竞争力,仅仅是盲目追求这种税收利益的话,就可能导致企业进行错误的决策。

(二)税收筹划应当分析成本一效益

税收筹划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得到一定的效益。然而所有的筹划方案都有两面性特点,在实施一种筹划方案的过程中,纳税人可能会取得一些税收利益,但是也可能会为实施这种方案而付出一定的代价,或者说由于放弃其他方案,导致产生一定的损失。如果说新发生的费用比取得的利益要小的话,这种筹划方案才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如果说损失费用比利益还要大的话,那么这种方案可以说是非常失败的。所以说成功的税收筹划需要各种税收方案之间的对比和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内容。

(三)税收筹划应当考虑到货币具有的时间价值

企业的税收筹划并不仅仅是比较企业的税收负担,应当对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进行充分考虑,因为如果说一个纳税方案,可以使当前的税收负担大大降低的话,也可能会使未来的税收负担产生增加,这就对于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对于纳税方案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要进行时间价值观念的引入,将不同的纳税方案,或者说同一个纳税方案之中,不同时期的税收进行折现来进行对比。不过要注意,不同时间的货币是具有不同的结果以及价值的。如果说纳税年份的选择不同的话,那么应纳税款就有一定的差异存在。

(四)税收筹划不应忽视风险收益

税收筹划能够得到一定的收益,但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风险。风险指的是在某种环境下,一定条件下,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结果的改变,或者说经济波动以及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某个事情的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出现差距,这些风险包含外部因素也包含内部因素。因此企业不应当忽视风险和收益任何一个部分,而是应当采取一定的措施,对于风险进行化解以及分散,并起到趋利避害的作用。

二、财务管理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税收筹划

(一)筹资活动

筹资指的是企业为了满足用资以及投资方面的举措,并对于资金进行集中的过程。企业资金的来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吸收投资者的直接投资,或者说通过发行股票,使其成为企业本身具有的资金;第二是利用银行借款,商业信用等,产生企业的债务资金。

(二)投资活动中的税收筹划

1.选择投资方向

我国如今对于内资以及外资企业的税制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对于外资企业的投资,税收优惠比较多。而且,国家为了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企业以及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都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

2.选择企业组织形式

主要指的是企业在进行分支机构的设置时,是进行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的设置进行选择。假如说分支机构有比总公司更加优惠的政策的话,应当进行子公司的设置,反之就要设立分公司。

3.选择投资地点

在企业投资的过程中,应当将基础设施以及金融环境等问题作为基础,并利用不同地区税制方面的区别以及区域性的政策区别,在税负比较低的地方进行投资,从而得到比较大的利益。

(三)经营过程中的税收筹划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通过存货计价来展开税收筹划,主要是对于企业税制环境以及物价改变等因素进行考虑,对于下一年的物价趋势进行准确客观的判断,并选择对于企业税负最有利的方法。在物价持续下降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先进先出的办法来进行存货。如果说物价上下波动的话,则应当使用移动加权或者说加权平均法。

2.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费的多少会对于企业当期的损益产生直接影响,在使用资金的时候进行一定的分摊折旧,能够减轻企业的税务,并起到延迟纳税的效果。假如说企业扩大了规模的话,每年的投资会增加,那么就能够保持延迟缴纳的税款,起到减税的效果。

3.充分的费用列支,但是没有超过限额

依照税法规定,这种摊销、列支等方面的费用应当尽量列足。比方说宣传费、招待费以及广告费等对于列支限额有明确限制的话,可以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需要报给有关部门进行审批,才能够扣除相应的损失费用,一定要按时进行报批,才能增加企业利润。

4.采购对象的选择

对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来说,如果采购对象不同的话,企业负担的附加税以及流转税也会有一定的区别。在销项税额已经确定的状况下,如果说采购对象选择的是增值税税率比较高的企业的话,进项税抵扣额也比较多,就可以减少增值税的缴纳,并减少缴纳附加税。通常来看,一般纳税人如果说开具了专用发票的话,能够得到最大的税额抵扣,而小规模纳税人如果说得到了税务部门代为开具的发票的话,也可以进行税额抵扣。

三、税收筹划对于企业财务管理的优化作业

(一)税收筹划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有一定帮助

对于企业运行来说,完善的财务管理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在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之中,有着非常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税收也被人们当做是对于国家的贡献,没有注意到税收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方面产生的影响。然而在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税收制度也渐渐得到了完善,因此越来越突出了税收的筹划性。首先税收筹划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立以及评估息息相关。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要求企业进行最大化的成本降低,进行税收负担的减弱。税收包含直接以及间接的负担,直接指的是在经营活动之中,应当进行纳税,而依照法律进行缴纳的支出。而间接负担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涉税事务的办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支出。降低税收负担虽然说能够通过逃税漏税实现,但是这两种方法往往使企业产生巨大的财务风险,如果说查出的话,企业就必须要接受税收罚款等惩罚,企业的信用等级也会大大降低,这与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宗旨是相悖的。因此只能通过实现筹划以及安排一些投资、经营以及理财行为,进行比较科学的筹划,选择最好的方案使税收负担大大降低,才符合现代财务管理之中的要求,才可以实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有关目标。

(二)在企业财务决策的过程中,税收筹划是非常重要的

在企业进行筹资决策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资金方面的需求,而且也要对于筹资成本加以考虑。对于不同方式或者来自不同渠道的资金,在税法之中有着不同的成本列支方式,比方说债券的利息费用可以在税前进行一定的列支,但是对于股票来说,产生的利息只有在税后才能进行列支。所以说要使企业筹资成本大大降低的话,就应当考虑在筹资活动之中出现的一些纳税因素,并且科学合理的筹划筹资的渠道以及方式,选择最合适的资本结构,在投资决策的过程中,企业应当考虑到这种活动会给企业带来哪些收益。税款可以说是投资收益的抵减,而税法对于投资方式、投资行业、投资区域、组织形式以及投资期限之中的规定也有着一定的差别,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应当考虑到税制所产生的影响,并保证税收筹划的科学性。在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的过程中,纳税因素在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体现,比方说在生产规模、购销、存货管理以及成本费费用等方面。因此也都有怎样进行税收筹划之类得到问题。在企业进行利润分配的过程中,企业得到利润的方式,利润分配的方式以及弥补时间的安排和选择,都会受到税收法律的影响,因此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税收筹划。另外,在企业进行重组决策的过程中,税收筹划也应当依照企业合并、分立以及清算等方面的政策差异来进行。

(三)税收筹划能够使企业的偿债以及盈利能力得到提高

可以说在财务能力之中,盈利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现,企业盈利能力通常是在税后利润方面进行表现的。企业提高税后利润的途径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增加收入,第二是降低成本费用。而税金作为企业的一种必要成本,税收越高,企业的利润也就越低,所以说企业应当利用税收筹划来降低有关税收金额,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大增加。对于企业财务能力来说,偿债能力是另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于某个时间点中,企业对于到期债务的清偿能力进行了反应,企业不但可以用货币资金进行清偿,还可以用非现金的资产进行抵债。而企业的纳税支出比较刚性,在持续的经营之中,企业应当依照税法的有关规定,通过货币资金进行上交,如果说货币资金不足,一时间没有办法进行资金融通的话,企业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使自身形象被严重损害。因此企业应当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对于税金支出进行合理的安排,避免在必要的时候有现金短缺的状况出现,这样就能够使企业偿债能力大大增加。

四、结束语

篇10

摘要:近年来,我国区域间税收转移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其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政府宏观领域,鲜有从企业微观角度出发。企业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并购过程中必然会进行目标选择,并购方式等一系列税收筹划,最终导致税收在区域间的转移。本文即试图从企业并购的微观角度讨论其与我国区域间税收转移的相关性。

关键词 :企业并购;税收转移;税收偏离度

企业并购是企业对外扩张、实现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继前四次并购浪潮以后,世界已经进入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也必将卷入此次世界性并购浪潮。企业通过合并形成跨地区的大集团,然而由于地区不同而造成的税收差异为税收在区域间转移提供了可能,企业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并购过程中必然会进行目标选择,并购方式等一系列税收筹划,最终导致税收在区域间的转移。

一、税收转移研究成果述评

国外关于企业并购引致区域税收转移的微观研究主要集中在公司财务、公共财政等领域。上世纪70 年代,国外开始研究税收驱动因素导致的转让定价,主要是研究跨国公司制定转让价格所面临的环境;研究当存在信息不对称条件,母子公司如何做出转让定价安排(Binet,2003);以及基于税务机关的视角,研究跨国公司税基和税收政策的不同对本国的福利效应(Carlsen,2005)三个方面展开。Gordon等研究表明,企业在跨地区运营时通过地区间税负差异降低税负,必然导致地区间税收转移(Gordon,1983)。

2007年以前,对区域间税收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均税收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等宏观领域。2004 年,乔宝云和王道树通过运用个人平均税收收入方差系数与人均GDP方差系数的比值这一指标测算了我国在1994到2001 年间各地区的税收差距, 并通过比较不同省份的人均税收收入方差系数,证明在中国地区不同,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的差距也较大。2006年,陕西省国家税务局课题组以陕西省为例,对该省的税收与税源状况展开深入调查, 证明在经济落后地区税收与税源存在不一致的现象。

2007 年以后,关于税收转移的研究逐渐从宏观领域转向企业微观层面。2007年,贾康、阎坤、鄢晓发结合苏州案例,从总部企业的关联交易、税收监管的困难、各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比较等方面,分析了总部经济加剧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原因。同年,靳万军、付广军分析了内资、外资企业所得税“两法”合并后,企业实行汇总纳税管理对区域税收分配的影响, 并提出了各区域应按照对税源贡献大小的原则对税收进行分配的政策建议。2008 年,靳万军、付广军又从集团税收征管的政策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地区间税收分配存在的问题。2011 年,解宏,花贵如,江敬文从终极控制人的角度分析了企业并购与税收转移的相关性问题。

以上关于税收转移的研究已经从宏观层面转向微观机制,通过分析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探究税收转移的深层原因,并发现了企业跨区域并购与税收转移的内在联系,但对其研究仍缺乏实证分析。

二、企业并购与税收最小化动机

在西方国家较为规范的企业并购都非常注重并购的税收效应,在我国虽然目前大多数的企业并购还不太规范,但以税收筹划为目的的企业并购正在逐年增加。税收最小化即使不是企业合并的最主要动机,但绝对是企业并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动机。下面将从一般到特殊,分析企业并购的税收最小化动机。

1.对所有企业并购而言

税收几乎是所有的企业并购每一个环节都会涉及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在企业合并前期的调查分析阶段,并购方需要对拟实施并购的目标企业做充分的了解,不仅是了解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还包括其税收缴纳状况,特别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或有税收或递延税收,以确定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真实可靠的反映了其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从而对是否将其作为被并购方作出决策;在实施企业并购的过程中,能否制定合理的并购对价将直接影响到一次并购的成败,在确定被并购方资产价值时,其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他将直接影响到被并购方的资产负债价值,进而影响到合并对价的制定。此外,企业税收成本是其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出于利润最大化或是成本最小化的经营目标根本动因,必然会通过各种方案的比较,选择税收成本最小的一个。虽然有些企业并购是为剥离不良资产,保住配股资格,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利润的续虚增,增加应缴纳的税收,但其最终还是为了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李铭,2008)。

2.对某些企业并购而言

通过税收筹划,实现税收成本的最小化本身就是某些企业并购的主要目的。比如:当前,我国对注册地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实行一系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如果并购企业选择注册地在这些经济特区或者开发区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后将整体企业的注册地变为被并购企业所在地,则并购后的纳税主体就能因此次并购行为取得此类税收优惠。因此,通过对企业进行并购,因为税收主体的变化而使得企业享受了种种税收优惠,减轻了企业的整体税负,降低了税收成本。再比如: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调节利润,减轻税负。

三、企业并购导致税收转移的具体途径

企业从价值最大化目标出发,通过并购重组,借助内部交易选择在低税负地区实现利润,是引致税收跨地区转移的动力之源,而区域间税收差异则为税收转移提供了空间(解宏等,2011)。企业并购引致的区域税收转移已越来越明显,并成为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从理论上讲企业并购会从以下几个途径导致税收转移。

1.改变企业注册地

我国现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这就决定了在企业并购过程中选择性质和经营状况相同但所在地区不同相同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时,获得的收益也不同。新企业所得税法虽然强调税收优惠要从地区性优惠为主转向行业优惠为主,但对西部大开发和民族自治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却明显加重。如:自2011年1 月1 日至2020 年12 月31 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正是由于税收政策存在地区之间的差异,并购企业通过选择享受这些优惠措施地区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后改变整体企业的注册地,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取得此类税收优惠,从而导致税收在并购方与被并购方所在地区间的转移。

2.关联交易和转让定价

关联交易和转移定价是企业或集团进行税收筹划以降低税负重要手段。转移定价可以使整个企业集团纳税时间,纳税地点合影纳税金额实现最优化。企业利用关联交易进行非正常定价,目的就是降低税负。一方面由于集团内部处于不同地区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可能承担不同税率或税收优惠政策,利用关联关系转让定价可以将利润转移到低税负地区。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关联关系将盈利子公司或分支机构的利润转移到亏损企业,通过盈亏互补,减少企业当期的应纳税款。我国在1994年进行了税制改革,虽然在此之后,国内企业之间税率在走向统一化,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税收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我国在经济特区和普通地区就施行不同的税率。如果参与企业并购的获并购后形成的关联方不在同一地区,那么他们之间的关联交易和转让定价就会造成税收在不同地区之间的转移。

3.总部经济和汇总纳税

根据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09]221 号),我国实行汇总纳税的所得税政策。实行汇总纳税,虽然税收的总体规模没有改变,但由于税收入库地点的不同,必然表现出企业纳税地与经营地不一致的状况。

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总部机构都集中在东部地区的发达城市,汇总纳税不可避免的会这造成税收收入由经济不发达中西部地区向发达的东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虽然既耗费了本地资源有承担环境污染的成本,但其创造的税源却没有得到应有的税收收入。并且由于汇总纳税给企业总部所在地带来了宽裕的财政税收,各地政府纷纷展开税收竞争,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并发展总部经济,以期给本地区地区带来经济利益的,与此同时,区域税收转移的程度被进一步加剧。

参考文献:

[1]靳万军.关于区域税收与税源背离问题的初步思考.税务研究,2007(1):26-32.

[2]靳万军.企业集团税收管理问题初探.税务研究.2008(6):34-35.

[3]贾康,阎坤,鄢晓发.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税务研究,2007(2):12-13.

[4]李铭.企业并购的会计税收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40-62.

[5]解宏,花贵如,江敬文.企业并购中的区域税收转移与对策.税务研究,2011(5):40-41.

[6]Binet M.E.2003,Testing fiscal competition among Frenchmunicipalities: Grangercausality evidence in a dynamic panel datamodel, Regional science 82,277-289.

[7]Carlsen, Fredrik.Langset, Bjorg.Rattso, Jorn, 2005.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firm mobility and tax level: Empirical evidenceof fiscal competition between local governments, Journal ofUrban Economics, Elsevier, vol. 58(2):273-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