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建立健全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一)切实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有关规定,在国家用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种专项资金(基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各地区也要结合实际,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
(二)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出资人增加资本金投入。对于由政府出资设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担保机构,各地区要视财力逐步建立合理的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增强担保机构的资本实力,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
(三)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和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引导担保机构充分发挥服务职能,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为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开展担保业务,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等问题。
(四)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各地区可根据实际,逐步建立主要针对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的损失补偿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域性再担保机构,以参股、委托运作和提供风险补偿等方式支持担保机构的设立与发展,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增信、风险补偿机制。
二、完善担保机构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
(五)继续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中规定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三年营业税的税收优惠政策。同时,进一步研究完善促进担保机构发展的其他税收政策。
(六)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的担保机构,按照不超过当年年末责任余额1%的比例以及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风险准备金累计达到其注册资本金30%以上的,超出部分可转增资本金。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照规定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七)为促进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对主要从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实行与其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基准担保费率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具体担保费率可依项目风险程度在基准费率基础上上下浮动30%-50%,也可经担保机构监管部门同意后由担保双方自主商定。
三、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
(八)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加强互利合作。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根据双方的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作,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促进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业务健康发展。
(九)金融机构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创新与担保机构的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项目。政策性银行可依托中小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开展以中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转贷款、担保贷款业务。
(十)金融机构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合理下放对小企业贷款的审批权限,简化审贷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承保的优质项目,可按人民银行利率管理规定适当下浮贷款利率。
四、切实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
(十一)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抵押物登记和出质登记,凡符合要求的,登记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规定为其办理相关登记手续。担保机构可以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登记部门要提供便利。
(十二)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同时,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押物(质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
(十三)各部门和有关方面按照规定可向社会公开的企业信用信息,应向担保机构开放,支持担保机构开展与担保业务有关的信息查询。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可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五、加强对担保机构的指导和服务
(十四)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由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银监会参加,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与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将其纳入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推进。
篇2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模式的不同观点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虽已摸索了一些经验,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今后将以什么样的方式运作发展,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担保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并不起主导作用”,“政府根本不可能在完成宏观调控和社会管理职能之后,还有足够的财力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起主导性作用”。也有人认为,国家不应该扶持有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而应扶持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其理由是“有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基于体制关系其经营总体上趋于保守,而商业性担保公司却在完善风险控制体系和扩大担保业务的范围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他们以中科智公司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而国家经贸委在1999年6月出台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中设想的是“一体两翼”体系框架:一体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资金和业务经费以政府预算资助和资产划拨为主,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两翼是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中小企业互助担保机构的担保基金主要来自会员企业的出资,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但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中小企业商业担保机构主要由企业或其它非政府的投资主体出资组建,独立法人,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
(二)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实践模式
世界上开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至今已有近70年历史。1937年日本成立了地方性的东京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1958年成立了全国性的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全国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共担风险、担保与再担保(保险)相结合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美国、德国和加拿大分别于1953年、1954年和1961年开始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如美国由中小企业局(SBA)负责,通过担保方式诱使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其具体做法:一是一般担保贷款。SBA对75万美元以下的贷款提供总贷款额75%的担保,贷款偿还期最长可达25年。二是少量的“快速车道”贷款担保。对中小企业急需的少数“快速”贷款提供50%额度比重的担保。三是出口和国际贸易企业的贷款担保。担保贷款不低于50万美元,担保比例可达总投资的90%.我国的台湾和香港也分别于1974年和1998年开始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世界五大洲都开展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的实践中,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国情的差异性,运作方式多种多样,既有以实有资金作为保证的实体制体系,又有以事前承诺作为事后补偿保证的权责制体系;既有由政府专门的行政机构负责操作的政府操作型方式,也有由独立于政府之外的法人实体进行操作的市场操作型方式。如果按其担保的目的划分可分为两种模式:
1.政策扶持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已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属于此类。世界各国一般都把建立和实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是政府出资或资助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于担保基金的筹集,一般是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编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预算来解决。担保资金纳入政府年度预算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和日本,如美国每年财政预算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约2亿美元。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以中央政府的财政拨款为资本金。韩国和我国台湾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主要由政府财政安排。韩国有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信用保证基金,其资金来源是,中央一级全部由中央政府预算解决,地方一级则分别由地方政府和企业各出资50%.台湾省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基金,则是由财政部门和银行、金融机构的捐助资金组成,财政出资约占基金的80%.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能将自己的扶持意愿直接作用于服务对象,以达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分布和资源配置的目的。其缺点是,一方面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和逆选择,降低担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一旦担保风险发生并无法化解时,最后风险将转嫁到政府身上,增加财政负担,形成财政风险,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社会互助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世界各国中不组建政策扶持型担保机构,只推行社会互助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仅有埃及(由银行与保险公司及中小企业共同组织的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公司)和葡萄牙(中小企业协会)等少数国家。也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政策扶持型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之外,同时开展社会互助型中小企业担保业务。这种模式的优点是:避免因企业相互担保,导致受保企业出现经营困境时连带担保企业经营困境的发生;为沟通银企联系架起桥梁;促进参与企业之间的分工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担保基金规模小,担保贷偿能力比较差,抵御风险的能力普遍较弱;担保对象的封闭性,增大其运行风险的可能性。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模式选择
通过对世界各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运作方式的分析和比较,我们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应采取政府政策主导型担保与社会互助型担保相结合,以政府政策主导型担保为主、社会互助型担保为辅的运作模式。
1.以政府政策主导型为主的原因有三:(1)信用担保从总体上说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它所具有的外部效应比较明显,只有以政府为主承担这一角色,才能更好完成信用担保任务。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市场主体追求直接经济利益,而信用担保作为一个低收益(甚至无收益)、高风险行业,私人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或只是有限介入。因此需要政府介入来启动和发展这项业务。(2)政府可以把信用担保作为经济杠杆,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如对于能大量吸纳就业人员、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或技术升级、产品以出口为主以及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时,政府提供信用担保,实际上是在服务于政府产业政策的落实,适应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大局的需要。(3)政府政策主导型担保为主并不意味着政府直接经营。当前一些学者反对政府政策型担保为主,是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政府派人直接经营,导致产权不清、责权不明,增加担保风险。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组建规范化法人实体来解决,按照《公司法》建立内部治理结构,地方政府可以以货币资产或者国有存量资产入股,联合其它企业法人组建担保公司,实行政企分开和市场公开化操作,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提高担保基金利用效率。
篇3
目前,信用担保被认为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可谓是最成功的。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在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上,日本政府采用过财政贴息、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等方法,由于前两种方法在设置上过于简单而诱发非效率行为,并且惠及面过窄,不能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于是推出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最大特点就是财政介入,也就是政府财政的大力支持。
(一)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基本框架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由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和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构成。其中中小企业信用证协会的自有资金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基金(即担保原资),另一部分是基本准备金。基金来源于外部,主要由地方政府出资,占90%以上,余下部分来源于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基金准备金来源于内部盈余的积累,内部盈余的多少取决于保证协会的经营绩效。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是整个信用担保体系的核心,遍布于日本各个地区,它们各自独立的直接为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完全由中央政府出资,向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提供和融通资金,并且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符合条件的担保项目进行再担保。这样就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在担保相互结合的担保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二)政策性资金与市场化运作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担保放大倍数高达60,而世界上担保放大倍数平均水平也只有10左右,可见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有效的发挥了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首先,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虽然是由政府出资,但政府并不直接经营和干预信用担保协会的业务,它是以企业法人的形式,秉承商业化的原则在市场中运作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采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董事会组成上,有政府背景的人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其余由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选派,不难看出,信用担保协会虽然有“官方背景”,但没有“衙门”作风。其次,虽然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的定位是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但也要明确其经营责任,担保原资的补充,政策性贷款的拨付、损失补偿的发放都与其经营业绩挂钩,担保规模大,经营成果好的,获得的政府补贴就多,反之就少。如果发现违规经营、财务恶化,立即下令整改,经营者也要受到相应处罚。在经营责任的约束下,信用保证协会在选择担保项目时,同商业性担保机构一样,都要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偿债能力进行重点审核。最后,为了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使用,日本建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体系。由于财政资金的介入,如果没有完善的监管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会自讨苦吃,成为银行坏账不折不扣地“埋单人”。为了防范可能的道德风险,日本强调规范化运作,高效率监管。财政资金的拨付要在一般会计预算中有所体现,政策性贷款的发放也要纳入立法程序,信用保证协会的年度预算要定期报告国会,并成立了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律体系,对担保机构的经营范围、管理制度、担保对象、担保费率、财务制度、处罚措施等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三)风险共担机制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国际上公认的高风险行业,日本在信用担保体系的设计上非常注重对信用协会风险的控制、分散和补偿,形成了中央和地方共担风险、担保和在担保相结合的风险分散机制。当信用担保协会对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时,并不是全额担保,一般只承担贷款额的70%-80%,银行承担贷款额的20%-30%,这样做既有效的分散了风险,又可以防止银行盲目放贷。另一方面,当中小企业到期不能偿还贷款时,信用保证协会代替中小企业向银行偿付贷款额的70%-80%,代偿损失的70%则由信用保险公库给予补偿。同时,为了满足信用担保业务的不断需求,政府会从财政预算中定期拨付资金,增加对信用保险公库和信用保证协会的投入,以提高整个信用担保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主要有三种组织形式的担保机构:政策性担保机构、企业互助担保机构和商业性担保机构。其中政策性担保机构主要由政府财政出资,是担保机构的主体,初步形成了国家、省和地市三级担保机构的格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建立和发展,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起步较晚,在运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再担保体系、征信体系尚未健全 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应该包括: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四个方面,任何一个层面的缺失都会影响担保业务的顺利进行。而我国的地市级担保机构已经覆盖全国,但是省级再担保机构还处于起步阶段,国家级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从目前成了省级担保机构来看,各省级担保机构的业务范围很广,并没有把提供再担保作为主要业务,职能定位与当初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的初衷相去甚远。地方性担保机构实力有限,如果没有省级和国家级再担保机构的担保,就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无法发挥担保机构的功能,所以再担保机构的建立就显得非常重要。健全的征信体系是实施企业担保的重要条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上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记录,加之中小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可靠性比较低。没有准确的信用评估,就会加大担保机构的风险,甚至危及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加强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迫在眉睫。
(二)担保机构资金有限,担保规模小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遍布全国,但是担保规模小,担保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地方性担保机构资金有限,地方财政投入不足,使得这些担保机构很难取得银行的信任,担保放大倍数过低,只有1~3倍,与国际平均水平的3倍相差很远,与日本60倍的放大倍数相比,更是天壤之别,没有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经济杠杆效应。中小企业的受益群体十分有限,信用担保惠及面十分狭小。
(三)担保机构未秉承企业化经营的原则运作 虽然我国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定位是企业法人。但是在具体业务的操作时,政府干预突出,并没有完全秉承企业化原则经营。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政府按照“谁投资、谁决策”的原则,担保机构的领导主要由政府官员来担任,政府官员不熟悉担保业务,往往造成行政指令担保、人情担保、拍脑袋担保现象。由不熟悉业务的政府官员担任领导无疑增加了担保机构的风险。各国政府都对担保对象的中小企业进行了明确规定,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对象应该是哪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发展潜力,通过正常的融资渠道无法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并没有对担保对象进行明确规定,这就造成担保机构在操作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并且各级担保机构也没有一套明确的考核管理人员业绩的激励和惩戒机制。
(四)风险分散机制薄弱 信用担保行业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如果没有一套合理的控制、分散风险的机制,势必会影响担保行业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绝大部分信用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是全额担保,这就有可能引起银行的道德风险,反正有人埋单,银行就有可能不严格按照标准对贷款企业进行审核,这样的座钟结果是所有的风险都有担保机构来承担。这样做显然是不合理的,违背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银行也从中获得了利益,所以银行也要承担一部分风险。从国际惯例来看,银行通常承担20%—50%的风险。另一方面,我国的再担保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从日本的经验来看,再担保机构可以分散70%左右的风险,再担保机构的完善也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五)相关法规建设滞后 成熟的担保法规体系是担保业务规范运作的保障。目前我国担保方面的法规《担保法》,主要是规范担保行为而不是担保机构,《担保法》的立法本意主要是为了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对担保人的权益保护不够。目前的法规体系中基本没有规范和监管担保机构经营的法规,对担保机构的经营范围、准入条件、内部控制、运作方式、担保对象、从业资格、财务制度、业绩考核等都没有明确的标准,导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容易导致行政干预现象。
三、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完善建议
借鉴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具体情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再担保机构与征信体系 由省政府出面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为地市级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由中央政府出面建立国家级再担保,为省级担保提供再担保,这样就形成了基层担保、省级再担保和中央再担保相互关联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既分散了基层担保机构的风险,也增加了基层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够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经济杠杆效应,扩大了信用担保的惠及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否给中小企业提供信用,以及提供多大的信用度,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是重要的考察指标,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是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重要环节。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可以成立专门的信用评估部门,也可以聘请专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对申请担保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为每个客户建立信用档案,并且由基层担保机构上报到省级和国家级担保机构,并且定期公布。使每个担保企业的信用信息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间做到信息共享。这样就成立了一套以信用审查、信用评估、信用记录和信用为主要内容的征信体系。
(二)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明确担保对象 目前的担保机构的实力普遍薄弱,担保规模不大,主要原因在于担保机构的信用度低,担保机构的信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担保机构的实力,担保机构是否有雄厚的资金。从日本及多数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是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我国各级财政资金非常有限,这就要求政府把担保基金纳入国家财政预算,通过财政资金的定期投入、定期拨付,建立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资金补偿机制。这样担保机构的实力增加,担保规模就会增加,贷款放大倍数自然提高,信用担保的杠杆效应得到良好体现。同时各级政府可以结合当地的产业政策,制定明确的担保对象,使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这才符合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衷。
(三)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机制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银行也是最终的受益者,也应该分担一部分风险,按照日本等成功国家的惯例,担保机构通常只对贷款额的50%-80%进行担保,余下部分由银行承担。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做法,担保机构只对贷款额的70%进行担保,这样做不仅可以分散担保机构的风险,也可以防止银行有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避免担保机构沦为银行坏账最终的“埋单人”。
(四)加快担保法律体系建设 要确保担保机构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就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对担保行业的准如条件、从业资格,行业自律等加以规范,使其有章可循。还需要对担保机构的经营范围、收费标准、内部控制、董事会组成、人员选聘、业绩考核、财务制度和信息披露等进行详细的规定,确保担保机构规范经营,减少政府干预,使政府由直接干预向监督管理过度。切实保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独立运作和自主经营。同时,政府主管部门银监会在对信用担保机构进行监管时,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这样才能保证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规范化经营,合理化监管。
参考文献:
篇4
二、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力度。从年起,凡在我市新组建或增资扩股,且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成立当年正常营业的担保机构,经市、县主管部门确认后由同级财政按其注册资本金给予相应的开办费补助;积极帮助担保机构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争取国家工信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批准免征担保收入3年营业税的政策;担保机构按不超过当年年末担保责任余额1%的比例计提担保赔偿准备,允许企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按照不超过当年担保费收入50%的比例计提未到期责任准备,允许企业在所得税税前扣除;担保机构实际发生的代偿损失,可按规定在企业所得税之前扣除。
三、推进金融部门与担保机构互利合作。按照平等、自愿、公平及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鼓励金融部门加强与担保机构的合作,综合考察担保机构注册资金到位情况、资本实力与其担保额度适应程度、信用资质、风险防范和控制水平等多种因素,对具备较高信用等级的担保机构,担保放大倍数可提高到5-10倍,对具备一定条件的担保机构,金融机构可适当为其承担一定的风险责任;对由信用等级较高的担保机构为有市场、有信用、有效益的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项目,金融机构在贷款指标上可给予适当倾斜,降低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或给予利率下浮。金融机构要转变经营理念,可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全面推行中小企业客户经理制,简化业务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担保机构要加强资本金管理,遵循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原则运用资金。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时,金融机构要合理确定保证金比例,对运作规范、信用良好、资本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较强的担保机构,可逐步减少或取消保证金,设定合理代偿期,对担保机构已全额代偿的,要及时转让权益。建立金融、担保定期信息沟通机制,深入分析研究合作难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增进银保合作。
四、切实为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创造有利条件。依法对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中涉及工商、房产、土地、车辆、船舶、设备和其他动产、股权、商标专用权、专利权等进行抵押登记和出质登记。登记部门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积极推进抵押物登记、出质登记的标准化和电子化,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登记成本。担保机构办理代偿、清偿、过户等手续的费用,要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减免。在办理有关登记手续过程中,有关部门不得指定评估机构对抵(质)押物进行强制性评估,不得干预担保机构正常开展业务。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互联互通机制,实现可公开企业信用信息与担保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担保机构凭机构备案证查询、抄录或复印与担保合同和客户有关的登记资料、信用信息时,有关部门要提供便利。
五、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监督与管理。研究制定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规划,明晰市场定位与发展方向。对担保机构实行行政许可和备案管理,及时跟踪指导。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依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担保运作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坚持市场化运作,加强法人化管理。担保机构的实收资本应按国家规定统一存入单独设立的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抽逃资本金,确保担保资金用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务。健全和完善对被担保企业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和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采取积极的反担保措施。对单个项目或单个企业提供的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担保机构净资产的10%,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最高不得超过净资产的10倍。严格按照财政部《担保机构会计核算办法》等有关规定,认真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真实反映财务状况,定期向主管部门报送财务报表,及时报告重大事项。对主要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实行与其运营风险成本挂钩的办法,基准担保费率可按不高于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50%执行。严格按照七部门《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加大对本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的规范与管理力度,查处假借“担保”之名,实则抽逃资本金或非法经营金融业务等损害担保业声誉的非法行为,整顿和净化中小企业担保市场,促进其有序健康发展。
六、加快建立信用评价体系。抓紧研究制定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办法和担保机构信用资质认定办法,支持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推进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采集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信用信息,通过特定的分析,对企业信用作出评价,向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及相关单位提供中小企业融资信用信息服务,逐步实现信息共享。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级制度,积极引导融资性担保机构参加规范的第三方信用评级,并将信用等级向社会公布,纳入企业征信数据系统,推动担保机构发展成为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担保相结合的社会化信用机构。积极开展争创信用上等级、管理上水平活动,按照统一的程序、标准、标识对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和综合管理星级创建,评级结果录入企业基础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新闻媒体上公告,作为政策扶持、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和监管部门监控担保机构风险的依据。
篇5
1.担保工作开展情况
为了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拓宽融资渠道,1993年我国第一家专业信用担保公司――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成立。从1993年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确立至今,我国担保行业得到了初步发展,机构数量在不断增加,年担保额也在不断提高,如下表。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性质是融资性担保机构,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的专业机构,需经监管部门前置性审批许可并获得《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信用担保机构是中小企业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全社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贯选择。自担保行业形成并开展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改革开放后中国中小企业迈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以及担保机构走上平稳发展道路提供了切实保障。
2010年3月,国家七部委制定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用以规范融资性担保行业行为。据统计,截至2013年末,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9%;中小微企业融资性担保金额占全部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5.8%,较上年末减少1.8个百分点;融资性担保机构为23万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占融资性担保受保企业数的93.6%,较上年末增加1.1个百分点。2014年6月,财政部公示的该年度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拟支持服务体系和融资环境项目共计1952项。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上述实践充分证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于改善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创造企业发展机会等方面已经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水平的提升,有关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业务已经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然而,政治、经济、社会和市场等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机构、从业人员素质等内部环境仍然存在不少不良因素,影响着担保机构的正常运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规机构少,担保能力有限。例如,我国政策规定:申请 《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需满足注册资金3000万元以上。注册资金的高门槛,使得创业者们望而却步。
(2)客户信用低,反担保措施仍存在风险。若受保客户不能及时全额还款,则担保机构需承担代偿风险。
(3)担保放大倍数实际与规定相差甚远。国家规定国内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不超过10倍,而在实际中,担保放大倍数却低于5倍。
(4)担保行业法律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为担保机构提供行业行为的法律依据,而对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却没有相应的保护。
(5)政府对担保机构的日常经营干涉过多。大部分担保机构为政府事业单位,名义上虽是独立法人,但实际上与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日常运营中仍能受到政府干涉。
(6)专业人才缺乏。我国的担保业发展很快,对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亟需社会培养担保人才来满足行业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发展及意义
第一,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是进一步解决中小企业互保联保的有效措施。发展担保行业,可以使中小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
第二,推进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健康发展,是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迫切需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范围广,发展信用担保行业,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在银行贷款方面的信用等级,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强银企合作,维护金融稳定。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信用 担保
绪论
在我国的企业中,99%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当中,与大企业相比相对困难一些。资金是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与融资困难的矛盾成为普遍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也一直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自身缺陷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比如:经营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制度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抗风险能力不强,在提供抵押品方面更是处于劣势,难以符合金融部门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可以营造有利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服务环境和信用环境,对于最终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也可以有效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存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担保机构资质较弱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设在我国虽然起步晚,但自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试点以来,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十分迅速。一些政府出资的信用担保公司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对大多数担保公司而言,其生存状况并不令人乐观。有些担保公司的出生就是先天性“贫血”。作者对合肥中小企业担保的调查显示,合肥现有18家担保公司,其注册资本金基本上在300万元至600万元之间,即便足额放大5倍,可保额度也仅为1500万元至3000万元之间。这与合肥市近百亿元的信贷总量相比,无疑是微乎其微。
银行门槛高,合作不积极
银行门槛高,合作不积极,主要表现在:一是合作门槛高。在商业银行中还有很多银行尚未与担保机构开展合作,如有的银行就明确规定了合作担保机构的信用等级必须是“AA”及以上,而担保机构成立第一年又只能被评为一个“A”,根据这条规定新建的担保机构根本无法与银行取得合作。二是审批时间长。一般一笔贷款担保审批时间需7个工作日左右,最长达45天。三是资金放大倍数小。按有关规定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一般应为担保公司实收资本的5-10倍,可多数银行都保持在最低放大倍数线,这样就不能充分发挥担保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也影响担保公司的经济效益。四是风险分担机制未形成。有的银行缺乏平等互利合作意识,将信贷风险完全转嫁给担保机构。五是银行准入问题的区别对待,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风险性和效率性的考虑,对于民政策性担保机构和民营担保机构的准入政策、合作标准有明显的差异,这里不利于民营担保机构的发展。
(二)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运作不畅
一般来说,若给中小企业融资,需要考察其结算信用、借款信用、商业信用、财务信用、纳税信用等。这是对信用的管理,也通过信用管理来保证银行对外的贷款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是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是非常困难,通常要涉及到许多相关因素,而这些因素又构成一个多层面的复杂指标体系,既包括许多财务分析指标,也涉及到若干非财务分析指标。我国的很多地区,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机构的定期评价机制尚未形成,且有的地区评价机构与企业脱节。
(三) 担保机构发展不平衡
由于担保业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许多人不了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担保机构的性质、作用、积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还有相当多的人不知道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何物,而且一些相关部门和一些县(市、区)等单位领导对担保机构的建立有所顾虑。这些情况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进程。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建议
(一) 注重担保机构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一要理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体制,完善了公司的内控管理制度,规范担保业务的流程管理。二要提高担保从业人员素质。担保行业是高风险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金融、财务、企业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综合知识和素养。可以通过引进人才、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担保机构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三要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各类担保机构应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开发担保新的业务品种,多探索信用保证担保,解决初创型、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特别是农业龙头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问题。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拓宽担保范围。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中小企业资金担保的需求。
(二) 加大推进力度,做大担保规模
一是要整合提升现有担保机构的实力和规模。鼓励现有担保机构采用联合、兼并、与国内外实力强的融资担保机构合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向集团化发展,以增强整体实力,扩大担保规模。二是运用市财政扶持担保的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有限资金“四两拔千计”作用。结合出台财政扶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政策,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担保业。三是要推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担保机构。合理规划布局,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 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
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是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保障。只有中小企业征信制度完善了,中小企业才能通过有效的担保形式从小额信贷中获得贷款。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制度,一是开展中小企业资信定期评估。例如:可以由各级地方政府对口部门责令中小企业申报需求信息及材料,然后再将征集的信息统一提交各级信用评估机构,定期评审。二是进行信用记录,建立信用档案,完善企业的守信褒扬与失信惩戒机制。并且使企业的信用与担保机构以及银行贷款相衔接,用来防范企业违约,提高银行合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李慧英, 吴星. 河北中小企业新型融资担保模式构建. 商业时代,2009;17
[2] 胡海波.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问题研究.2007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国际经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12-0052-05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经济学分析
(一)信用担保功能原理的经济分析
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银行巨额存差并存,说明信用价值低的中小企业项目,对银行而言是高风险项目;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便附带苛刻条件,如高利率、提供抵押品等。这样广大中小企业便面临着严峻的融资困境。而信用担保体系使用自身信用,以收取担保费为条件,承担了部分融资风险,加快了银企合作。如图1中,A线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前银行的信贷风险,C线代表企业承受的利率风险,B线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后银企面临的风险。(RA-RB)与(RCRB)分别代表信用担保体系出现后银企降低的风险程度。可见,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了中小企业信用缺乏和质押问题,帮助了银行转移风险,拓宽了民间投资渠道。
(二)信用担保经营原理的经济分析
信用担保属于公共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种混合提供方式既避免了公共提供因过度消费而造成市场损失,也避免了市场提供因短缺而造成的效率损失。如图2中,D为申请担保方的需求线,S为市场供给线, D1为市场对信用担保的需求线,S1为有信用担保的供给线。三角形FE E1为市场供给短缺造成的效率损失。故而政府提供信用担保,信贷量扩大到Q3,价格降低,并形成“效率弥补”(三角形E1B B1)。若S1与D相交于C点,即B与C点重合,则效率弥补与效率损失恰好相等(SFE E1=SE1B B1)。
(三)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前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
信用担保介入之前,假设银行知道中小企业投资项目的平均成功概率为P,银行贷款利率为r,那么一个单位银行贷款的预期收入为?淄B=P(1+r),若银行不贷款,用同一个单位资金购买年利率为rg的国债,到期银行的收入为1+rg。对于银行来说,只有至少?淄B=1+rg时,银行才可能接受贷款。所以可以得出,P(1+r)=1+rg,则r=-1,同时考虑到贷款产生的其他费用率re后,银行向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定下的贷款利率为r′=-1+re。
当信用担保机构介入后,假设银行与担保机构的风险承担比例为t:(l-t),则贷款到期后银行的预期收入为?淄′B=P(1+r)+(1-P)(1-t),若银行不贷款并用同一个单位资金进行国债投资,所获得的收入1+rg,那么有?淄′B=1+rg,银行才可能贷款,因此得出:r=-1。同样考虑银行贷款所产生的其他费用率re,那么银行给担保后的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为:r″=-1+re。
图3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前后信贷市场均衡利率和信贷规模
通过比较担保前的银行给定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r′=-1+re和担保机构参与后银行给定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r″=-1+re,很显然,r″<r′。可以得出,经过信用担保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降低了。这样,将有更多中小企业进入信贷市场,从而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同时由于信用担保机构的存在,使得银行的风险将会降低,而收益增加。我们可以通过图3来进一步说明。
图3中横轴代表信贷量,纵轴代表利率,D是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曲线,S曲线代表银行供给曲线。开始时随着利率提高,银行愿意贷款的数量逐渐增加,当利率提高到r0后,银行贷款规模达到最大,此时由于贷款利率的提高,必然高风险高收益的中小企业增加,同时低风险的中小企业减少,即发生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导致银行的收益不确定性增加,银行为了控制信贷风险及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必然会减少信贷供应量,因而S是一条类似抛物线形状的曲线。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后,银行的风险相应降低,银行信贷供给量增加,于是供给曲线S向右移动,即在相同的利率水平下,此时的均衡利率为r″,供给量为S″,且有r″S′,即市场利率下降,信贷市场供给增加,有更多的中小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同时由于信贷规模的扩大,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会相应的增加。因此,无论对中小企业还是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参与后,使得它们的福利提高了,显然,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服务是一种帕累托改进。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现实描述及存在问题
1999年6月,原国家经贸委首次了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具体规范的《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初步设想按照“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扶持与市场化操作相结合的原则、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一体两翼三层”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体”指试点模式的主体,即政府试点设立的专业担保机构;“两翼”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互助担保机构与商业担保机构;“三层”指担保体系中的国家(中央)、省级、地市级(城市)三个层面。截至2007年12月底,全国信用担保机构的数量已达3729家,比2006 年的机构数量净增 363 户,增幅达 10%(见图4)。其中,省级担保机构544家,全国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机构是528 家,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 14.16%。2007 年担保资金总额为1774 亿元,比2006年净增542 亿元(见图5);2007年担保机构从业人数为 37454 人,比2006年增加8475人;2007 年累计担保企业户数 70 万户,2006 年是 38 万户,将近翻了一番。
图4我国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状况图5我国信用担保资金状况
河南省从2001年开始,在全省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截至2007年底,全省共有担保机构190家,较上年增长42%;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较上年增长三成多,累计为超过1万家企业提供了上万笔担保业务。2008年5月,河南省29家担保企业共同签署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联盟协议。担保业大联盟成立后,将拥有资本金23亿元,占全省担保资本金的近40%,规模经营效应将显现。但和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省担保企业数量偏少,企业规模偏小,一些担保机构运作还不够规范,风险控制能力差。河南省非公有制企业每年有2000亿元的融资需求,担保公司只做了138亿元的业务,份额不到10%。
本文对郑州市高新区、开封市、商丘市的中小企业2007年情况进行问卷调查,随机选取150家作为样本,共收回问卷104份,问卷回答真实有效。从行业分布来看,选择“其他”行业的为76%,而零售批发业占18%,工业、建筑、交通运输、邮政及餐饮合占6%。“其他”选项主要是郑州市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比例分布如图6所示。问卷调查的内容为中小企业的相关融资活动。从职工人数来看,200人以下的占77%,200人至500人的占18%,500人至1000人的占4%,1000人以上的占1%。从销售额来看,1.5亿元以下的占79%,1.5亿元至3亿元的占21%。这些统计数据显示我们所选取的样本规模、人数、销售额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相关界定,选取的样本合理有效。
从融资次数来看,融资1次到5次的占82%,5次到10次的比例为15%,10次以上的占3%,说明目前企业融资较为频繁。从融资规模方面看,单次融资额度从100万元到500万元,多为短期性融资。融资方式选择如图7所示:其中选择贷款的占有较大比例,为85个样本企业,占样本企业总数的81%。而其他融资选择较少,这也说明当前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选择银行贷款,而其他融资方式使用较少。在具体的融资方式中,贷款方面:利用自身抵押等方式获得贷款的比例最高为75%,而通过担保机构获得的贷款比例为15%。从获得银行贷款难易选择来看,选择“难”的为71%,在贷款难的原因选择中,银行制度所占比例最高为41%。反映出银行贷款作为目前企业主要融资方式,利用担保获得贷款的比例较低,担保还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其他类――高新技术行业分布样本企业融资方式选择(单位:%)
图6样本中高新技术行业分布图7样本企业融资方式选择
在信用担保方面,主要是从担保机构、信用与担保关系、信用评级等来考察中小企业融资。从前面分析可知,通过担保机构获得贷款的只占15%,而通过对选择担保机构的趋向性分析表明有69%的企业会选择通过担保实现贷款。在调研中发现,目前的担保公司中政府资金背景比例较大。从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经过信用评级的企业占66%,其中银行评级的占88%,政府、征信中介机构及其他所占比例较小。在信用评级的科学合理性方面,认为“科学合理”的比例为33%,认为“不合理”的占26%,其余选择“一般”,调研显示,企业的信用建设还亟待加强。
通过对我国及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的现实描述,发现其担保体系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
(一)担保结构分布不合理,缺乏资金补偿机制
全国担保机构规模普遍偏小,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下的机构约占全部担保总数的 85.84%。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来源,以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为主,以收取担保费用为辅。如截至2007年9月,商丘市共有专业性的信用担保机构8家,其中政府出资占45%;开封市2008年由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申请国家开发银行专项资金3000万元,作为政府参股注入金基担保公司。然而,地方财政资金和资产划入通常是一次性的,规模有限,政策性担保机构又不以营利为目的,收取的担保费用也很有限,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商业性担保机构资本实力较小,同样缺乏资金补偿机制,大多数商业性担保机构把高担保费作为资金补偿来源,部分担保机构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一半收取担保费。而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担保费一般为1%左右,法国为0.6%,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仅为0.5%左右。
(二)银行和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不对等
在担保风险的分担上,协作银行往往只享受权利而不愿承担义务,甚至要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100%的风险,这使得担保风险过于集中在担保机构身上,而没有在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之间合理的分摊。在保证方式选择上,一方面协作银行要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借款人任何形式的违约,担保机构都要无条件地承担连带责任,从而使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另一方面有了担保公司担保,金融机构放松了对贷款企业监控,使得一些不良贷款未被及时发现,最终导致损失的发生。
(三)缺乏法律保障,治理不规范
国家对担保业的法规体系尚未形成,对担保机构的准入制度和运行机制也未明确规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有关信用担保的条文,操作性不强,应该有配套措施;《担保法》应规范担保行为而非担保机构。河南省为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快速发展,2006年下发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执行效果还有待加强。多数担保机构依附于政府,许多担保未评估还贷能力,致使风险加剧。少数机构市场化运作,治理较完善,但只重视眼前利益,收费高,既限制了参保企业数量,也无法提升产业结构。
(四)外部信用环境不佳,缺乏信用评级制度
从信用环境方面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外部信用环境有待改善,缺乏对其信用评级制度。我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共享的以中小企业的信用征集、登记、评估和为主要内容的信用体系,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信用的评级制度。社会信用信息失真,有关中小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信用资料不规范,信息不完整,市场缺乏足够准确的信息作为评价和判断信用状况的基础资料。从整体而言,由于整个社会信用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对借款人或被担保人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和惩罚制度。随着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外部信用环境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担保业的发展,这意味着担保业的风险是巨大的。
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
(一)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经历了近70年历史,为日本中小企业融资以及日本经济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6年3月,信用担保金额达28.7964万亿日元。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信用保证协会与信用保险公库两级构成。全国信用保证协会联合会属于行业管理协会,主要负责对各地的信用担保服务标准及市场参与主体的业务范围给予统一界定和监督。日本政府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的支持非常大,不仅在税收、法规等方面给予有力的保障,最主要的是在资金方面大力支持。日本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的资产由基本财产和借入资金两部分构成。基本财产包括政府投入和公共团体捐助(约占16%)、金融机构出捐(约占9%),担保机构经营收支差额中提取的基金准备金(约占75%);借入资金由信用保证协会向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借取,通常是国家每年列入财政预算。日本完善的法律规定为各方主体提供了明确的权利义务范围和规范的行为模式,有利于纠纷的解决。
(二)美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政府便以专门的立法形式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195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小企业法》,并在联邦政府内设立小企业管理局(SBA),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此开始创建。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与州、县、市之间财权和事权的划分非常清楚,所以在美国形成了三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由SBA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其宗旨是为创办之初或现有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贷款担保、经营管理咨询等服务,全美共有7000家商业银行参加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二是由地方政府操作的区域性专业担保体系,其目的是帮助该地区的中小企业扩大出口;三是社区性小企业担保体系,由于SBA直接操作的全国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及其协作银行遍布全美各地,因而小企业对社区性担保体系的需求较大。美国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两方都可从中受益从而实现“双赢”。同时,美国的信用管理制度非常发达,全美有许多著名的信用评级公司,其评级结果的准确率很高;美国也具有良好的风险分散机制和发达的金融制度。如规定担保比例与协作银行分担风险,担保机构并不进行全额担保,一般贷款保证计划的担保金额一般不超过75%~80%;美国对企业实行风险约束,贷款保证计划要求主要股东和经理人员提供个人财产抵押,以增加业主和管理者的责任。美国和日本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对比见表1。
表1美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览表
(三)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比较特殊,它是一种互助担保与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形式,即由中小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为共同成员获取贷款提供担保的集体担保组织,由政府对其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意大利的小企业贷款合作最早出现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信用担保体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由50家以上的中小企业组成的集体担保组织,它必须拥有不低于5000万里拉的货币担保风险基金,这笔基金由该组织各成员企业出资筹集。二是由全国五家以上担保组织联合体出资建立的第二级集体担保组织,其担保基金也来源于各成员出资,可享受有限额的国家补贴,这一级组织实际上是为第一级担保组织提供再担保,前两级担保组织都属于互助担保性质。第三级担保是政府担保,即由国家出资成立信用担保机构为第二级集体担保组织提供再担保,但是只针对向中小企业担保组织联合体提供优惠贷款的中期信贷机构和中央中期信贷银行的放贷提供担保,其最高担保比例为贷款额的80%。意大利中小企业互助贷款担保机构在解决小企业融资困难方面有许多优点,但并不是所有的小企业都能成功地建立起该种机构,互助担保机构的建立需具备一定的条件,如这些中小企业之间存在产业上的联系,建立互助担保机构需要外部力量的支持(本地的中小企业协会、商会等) 等等。
四、完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分层次的政府财政支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美日政府财力雄厚并且集中在中央政府,而我国财政收入比较分散,中央政府财力相对薄弱,因此可以建立以地方政府出资为主,中央与地方政府为辅的分层次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层次上,建立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三级联动互补的担保梯次。省级担保机构应成为地市级担保机构参股的再担保机构;建立以股份制政策担保机构为支撑、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主体、股份制商业担保机构为必要补充的地市级担保体系;建立以会员制互助担保机构为支撑、政策性和商业性担保机构为辅的县区级担保体系。美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每年都能得到政府固定的财政支持,我国亦应提供充足的担保基金来源,以保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政府应在担保机构成立初期除财政拨付的基本运营资金外,每年财政应注入一定比例的财源培植和风险补偿基金作为追加投入。
(二)明确规定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
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较大,应借鉴美日的经验,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风险控制和补偿机制,以保证信用担保机构的稳定发展。主要措施如:单项最大担保数额不得超过担保基金总额的20%,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承担的风险限制在贷款总额的70%~80%;规定代偿权和追偿权,在贷款预期不能收回时,由担保机构承担代偿责任,并依法取得和行使追偿权;制定反担保措施,企业必须以合法的资产作抵押担保;规定风险准备金制度,担保机构从经营收入中按一定的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用于冲抵担保发生的经营亏损、代偿支出和弥补担保呆账损失。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外部环境
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是信用担保机构开展业务的基础。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方面应加快建设中小企业联合征信系统(一些省份如河南省,征信系统刚刚起步),尽快建立科学、客观的企业信用评估体系,通过信用评估使社会真正了解企业的信用状况,为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信息。此外,还应尽快搭建起全国性的社会信用体系组织和公共信用信息两大信用平台;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法律法规。通过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专门立法,规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运作。
(四)政府带动民间金融和担保机构
政府参与的担保计划主要起着引导和带动民间机构的作用。如美国的中小企业信贷保证计划为地方开发投资公司和小企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提供担保。日本中央政府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由地方性担保协会进行再担保等。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担保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担保机构的合法权益并协调银行、工商、税务、公安等部门给予担保机构采集信息支持和工作配合。
(五)发挥担保行业协会作用,加强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
行业协会可以加强各担保机构之间的交流,统一行业规范,并为会员机构提供培训、传达政策、信息采集等服务,从而促进行业协会的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另外从目前情况来看,担保机构几乎承担了所有来自中小企业违约的风险,银行与担保机构应加强合作,确定合理的风险分担机制,在业务上信息共享、加强交流,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白钦先,薛誉华.各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比较[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2]陈文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国际比较[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3]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4).
篇8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信用担保业诞生的根源便是为了化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风险。也就是说,将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转嫁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银行的贷款风险得以化解,中小企业可以取得融资。显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经营的是高风险业务,如果不能管理好自身的风险,那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转嫁的“替罪羊”。因而,识别风险和防范风险成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分析
(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外部的风险
1、来自信用担保体系的风险。我国的信用担保业起步较晚,可借鉴的经验较少,信用担保体系尚不完善。(1)法律法规不健全,使担保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目前,我国虽然实行了《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其操作性不强,还须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措施。尽管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陆续了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管理办法,但主要是针对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不能够适应国内担保机构已形成的多种类型和模式的局面;(2)未建立起有效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构面临较大的可持续发展风险。从长远看,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是难以通过担保机构自身积累得到弥补的,需要有外在的补偿机制进行补充,以保证担保实力。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普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担保风险化解补偿机制,因此难以保证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2、来自协作银行的风险。协作银行往往要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100%的担保责任,从而加重了担保机构的风险。
3、来自政府的风险。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都是政府财政,各级政府会以出资人的身份,对担保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将信用担保变为“指令担保”,这也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带来了风险隐患。
4、来自中小企业的风险。许多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混乱,诚信意识淡薄,一些中小企业在借款的时候就没打算还。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
1、资金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偏小,有些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仅有几十万元,开展担保业务根本无从谈起,充其量只具有统计意义。担保机构规模过小,其风险担保的作用就难以体现。加上担保机构的担保收益非常有限,不足以完全解决代偿,一旦发生一笔代偿,就有可能抵消掉几十笔担保业务的保费收入,有的甚至是担保资金越赔越少,越担保越担心,直至丧失担保能力,不仅严重影响单个担保机构的生存,而且也影响整个担保业的发展。
2、担保机构自身管理不善,存在担保操作的风险。这种操作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缺少健全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每笔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单个企业的担保额及担保放大倍数、代偿率的大小等问题没有进行明确规定,容易出现无序操作现象;(2)专业担保队伍人才不足。信用担保是一项程序复杂、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而目前不少地方政府出资兴建的担保机构的工作人员都是由政府机关人员组成,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都很匮乏,而且目前我国对担保方面的理论研究不足,严重制约着我国担保业的发展。部分从业人员对担保业务不熟或经验不足、对担保对象判断不准、对担保条件把握不严,人为地为信用风险的产生提供了可能;还有少数从业人员在担保过程中违规操作搞“人情担保”,有的甚至恶意贪污、侵占、挪用担保资金,使担保机构蒙受损失。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防范
(一)完善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为了支持、规范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自律体系、再担保体系,以促使担保业健康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
(二)信贷银行在参与担保业投资、管理和风险承担中应发挥更大作用。没有贷款银行的关心、支持和协作,担保业将成为无本之木。贷款银行应将扶持担保业发展作为建立防范金融风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对待。从投资、管理和风险分担上做出积极探索。在银行业商业化运作的条件下,作为信贷银行,更应该考虑为信贷资产安全多筑一道“防火墙”。
(三)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1、减免税是国家扶持担保业的一项重要优惠政策措施。建议参照德国在扶持担保银行实行的凡担保业务收入,在经常性费用开支后的部分,全额转入担保资金或充实风险准备金的,统一实行免缴营业税和所得税政策,从而把对担保机构的试点免征税收政策,转入正常的对高风险行业的税收政策的照顾和扶持。
2、进一步健全担保资本和风险准备金的扩充和补偿机制。要进一步确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各级政府部门的责任”的观点,在认真贯彻并具体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等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大对其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的投入力度外,还应大力吸引企业和私人资本投资担保业,促使其能实实在在地为中小企业进行贷款担保服务措施的探索,明确政策规定,完善管理办法,进一步健全担保资本金和风险准备金的扩充和补偿机制,以推动和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升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练就过硬的内功
1、形成完善的内控机制与业务制衡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建立制衡的内控体系,通过集体智慧、集体廉洁来防控风险。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按风险管理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可设置三个部门:担保业务部作为业务开拓部门,风险管理部作为业务合规审查、合同文本审核的部门,综合管理部作为章证管理、重要档案管理的部门。不同部门之间按“审保分离”原则,明确职责与分工,互相制衡。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主要包括项目审批决策程序、保后监管程序、代偿追偿程序等,并以制度方式将该程序加以落实。从实际经验看,建立以公司领导、主要业务部门负责人、外骋行业专家共同组成公司的“担保决策委员会”执行决策职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2、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风险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对申保企业的风险进行量化评价,减少人为的误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风险评价体系应参考银行的客户评价体系,结合自身客户群的特色及风险控制与业务开拓的需求,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价体系。目前,国内较大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基本都建立了有自身特色的风险评价体系,对申保客户进行保前风险评价,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当然,对风险的把握不能只看风险评价的结果,还应结合客户的实际情况,定量与定性结合,普通评价与特殊评价结合,把好风险关。
3、形成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建立科学的尽职调查程序对把好风险关有重要意义。目前,较好的尽职调查程序一般为:“一析、二看、三听、四问、五查”五步调查程序。从分析客户的申保资料开始,形成问题,带着问题去企业看,要听企业主要负责人、一般职工、相关政府部门、供应商与客户对企业的评价,要带问题去企业寻找答案,判断企业申保资料与财务指标的合理性,针对可疑点,确定核点,查清企业实际情况。
4、提升对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的能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为申保企业提供担保,一般要求申保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措施。但是,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其难以提供足额、变现能力强的反担保资源。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控制风险,须具备对中小企业的反担保资源进行创新组合的能力,即通过对各种反担保措施进行组合,控制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或产生相对可靠的第二还款来源。比如,应收账款质押反担保、专户管理与订单核数法结合加上企业法定代表人及主要管理层的无限责任保证反担保。这类反担保措施的组合对于目前古板的银行信贷业务而言几乎是不可操作的,而对于夹缝中求生存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而言却是必备的能力。
5、建立项目经理责任制,形成高素质的项目经理团队。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经办人,对项目风险的控制负主要责任,要通过建立制度,使项目经理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与敬业精神。应建立项目经理的AB制,由两名项目经理共同处理同一项目,共担责任,互相制约。为使项目经理具有工作热情,应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同时,应建立项目经理的问责制,对项目经理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对风险的认识与管理能力是需要大量业务积累的,因此具有良好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的项目经理永远都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最宝贵的资源。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项目经理应该比银行客户经理有更好的风险意识、创新意识。
(五)完善用人机制,加强队伍建设,保证担保机构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信用担保是市场经济发展到相当程度的产物,是一种中介服务机构。在日常的担保业务活动中,需要运用经济、法律、金融、财务、技术、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有对人、对企业、对市场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因此,它对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准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大多都需要通过市场的途径才能获得。因此,要完善用人机制,坚持“广纳人才,任人唯贤”,向社会公开招聘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充实担保实力,不断提高担保机构的整体业务水平,促进担保事业的良性发展。同时,担保机构无论是法人制还是事业法人制,都应该有适应这一行业的分配、劳动报酬机制,遵循风险与收入成正比的原则,要有创新机制。探索经营者集体持股,让资本、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参与分配,把企业经营者及工作骨干的贡献、风险与分配联系在一起,以激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综上,我们只有在充分估计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切实做好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才能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从感性担保走向理性担保,才能向深度、广度、高度进军,才能走向规模化、专业化,最终达到稳健、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者单位:河北省农金投资担保有限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王鹏.担保操作实务.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9.
篇9
关键词:信用担保 担保定价 理论模型
一、引言
担保费(担保定价)是担保机构收入的主要来源。一般而言,担保费应该能覆盖担保机构的运行成本。担保费不能高得使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亦不能低得使担保机构承受过多的风险。过高或过低的担保费率都不利于担保机构的发展。通过担保定价设计合理的担保费率是担保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这也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信用担保定价的主要原因。普通商品定价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劳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及新古典经济学的一般均衡理论。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决定,且其价值会随着劳动者的技能及社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由消费者的效用决定,效用越大价值越高,商品价值与商品的生产成本无关。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在一个经济体中以生产者寻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寻求效用最大化为前提,供给等于需求时的价格就是商品的价值。虽然上述普通商品定价理论都立足于各自的视角,但是其包含了一个共同的内在属性:面向历史。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此“时间”是过去的时间。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该效用也是历史意义下的时间。一般均衡理论中决定商品价值的供求关系也是历史的。普通商品的定价理论中找不到未来的概念,面向历史的属性使得定价理论避免了主观概率驱动下不确定性的冲击。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贷配给理论、利率的逆向选择及激励效应理论为贷款担保定价提供了理论依据。信贷配给是信贷市场上的典型现象,表现为:在无差别的贷款申请人中,有些人即使愿意支付更高的利率也得不到贷款。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在发放贷款前,很难判断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风险,对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无法精确估计,因此,银行往往会要求收取额外的风险补偿。风险较大的借款人愿意支付额外风险补偿获取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人者往往会选择退出。高利率虽然会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预期,但是,高利率也会激励借款人倾向于投资高风险项目,也即通过利率逆向选择及激励效应降低了银行的收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担保机构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被担保企业的债务担保,当被担保企业不能向金融机构偿还债务时,担保机构就要履行代偿责任(信用风险)。可见,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后并不立即履行代偿责任,只有在被担保企业不能偿还债务时,担保机构才需要代偿。显而易见,银行的信贷配给、利率的逆向选择及激励效应,包括担保机构的信用风险都具有滞后性,也即面向未来。正是面向未来的属性使得现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理论必然面临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估算,也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理论无法避免的核心内容是对违约概率的估算。
二、国内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研究述评
( 一 )国外相关研究:具有翔实数据的实证分析1840年,瑞士第一次将担保内容写入了银行法,这标志着现代信用担保制度的开始。20世纪30、4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爆发,西方国家为复兴经济纷纷创建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策性信用担保制度在拉丁美洲、亚洲等国家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现代信用担保制度主要发展和成熟于美国。自Samuelson(1969)提出担保定价以来,国外的学者和专家开始了对信用担保定价方面的研究。西方对于担保定价的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债券担保的定价,公司债券一般在资本市场交易,资产价格容易获得,关于融资担保价值的定价方法研究中,一般都假定担保人无违约风险(即由政府提供担保)。随着作为金融衍生工具的期权的出现,探讨期权的定价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二十世纪以来乃至未来的研究热点。Davisand Panas(1991)、Perrakis和Ryan(1994)Ritchken(1995)等成功探讨了欧式期权的定价理论。Lo(1997)、Ball 和Torous(1996)、Merton(1998)将期权定价理论成功运用于相关领域,极大地拓展了期权的运用范围。其中,Duan Jin-Chuan(1999)、Lai van Son(1999)将期权定价理论运用于商业银行存款保险的定价领域,这无疑是二十世纪金融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学者们运用数理模型进行担保定价的主要思路是:利用信用风险模型计算出一项贷款资产在未来一定时期的损失数额,然后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为贷款进行定价。其关键是:通过运用风险计量技术对贷款风险进行科学评估,确定特定类型企业、特定结构贷款的损失率分布函数,据以计算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波动率,完成贷款的科学定价,包括准确地计提风险成本和确定风险溢价。由于信用担保制度在国外的悠久历史及国外信息数据库的便捷服务,国外对信用担保定价的实证研究较多。ChenA.H.Y(1970)分析了动态市场环境下的担保定价模型。Alan Doran, Jacob Levitsky(1997)对全球100多个国家的信用担保体系进行了研究,发表了《基于全球视角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计划》,从担保对象、执行机制、风险分担、担保机构的治理和收费结构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述。关于担保费,该学者认为:担保收费应合理反映担保人、债权人和被担保人各自分担的风险,同时应考虑到担保分担比例;担保费的设计应该保证两点:一是担保费不应该高得使银行不会在不需要担保时滥用担保;二是担保费又不能低得致使银行拒绝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费和担保基金的投资收益应能够覆盖担保代偿损失和担保运营支出。Michel Dietsch和Joceel Petey(2002)以22000家法国中小企业为样本数据,通过样本企业得出信用转移矩阵,并据此估算贷款损失的概率密度函数,在此基础上计算VaR值和边际风险收益,由此推导出一个适合中小企业贷款的内部信用风险模型。通过该模型,我们可以模拟出一个贷款组合的目标收益函数,由此推算一个贷款组合中每笔贷款的风险调整价格。Teresa Graham(2004)发表了《英国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总结报告》,Teresa Graham总结了英国二十多年的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的历史经验,分析其存在的弊端,提出改进方案。同时,Teresa Graham在报告中指出2%的担保费率是比较合理的水平。
( 二 )国内相关研究:基于金融模型的创新与应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还处于卖方市场,担保机构采用的担保定价方法主要是经验法,也称专家评估法,一般是按担保总额的某一固定比率计算出基本价格,再结合被担保企业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经验定价法依赖于评估人员的经验,主观性比较强,缺乏科学性。我国许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构建信用担保定价模型,从而对担保定价方法展开探索研究,力求逼近真实价值,使其更加科学、具有合同柔性和可操作性。
(1)期权定价模型。1973年,Black和Scholes 给出了欧式期权定价的解析模型,成为对金融资产定价实践最具有影响力的模型。现有研究中,较多学者专注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担保定价模型,如林昆辉(2000)、姬毅(2002)、杨明(2006)、许有传(2007)等,他们的共识是:债务人(被担保企业)与担保人(担保机构)之间签订的担保合约实质上相当于一份期权合约。对于债务人而言,若如期偿还本息,其损失的仅是担保费;若债务人到期不能如数偿还本息,则担保人必须按担保合约约定履行代偿义务。当债务人(被担保企业)的价值小于所担保的债务价值时,担保责任为两者之差。从全额担保来进行分析,当前者大于或等于后者时,担保责任为零。由此可见,对债务人来讲,签订担保合约相当于买入了一份看跌期权,对担保方来讲,则卖出了一份看跌期权。但研究视角各不相同。林昆辉(2000)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Black-Scholes的期权定价模型确定担保定价的问题。姬毅(2002)在深入阐述现代期权理论和贷款担保定价关系基础上,重点解析了贷款担保定价中的参数选择,并辅以案例,佐证期权定价方法的可行性。杨明(2006)以有限责任体制下的中小企业为视角,以企业的经营风险水平和资产负债率为主要参数,构造出在这个担保体系下担保机构的基本担保费率和商业银行的基本贷款利率模型,该模型表明,信用担保能有效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强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许有传(2007)从最低现金流要求角度,考察最低净现金流要求与担保定价的关系,基于企业最低现金流要求对企业还款意愿的重要影响,给出基于最低净现金流要求的信用担保期权定价方法。以上都是从单期情况下讨论担保定价问题。由于破产将带来一系列的社会负面影响,如失业、利税损失、银行贷款损失甚至政局不稳定等问题,因此,从社会影响的宏观层面来说,破产是公司最后无奈的选择。而从担保机构微观层面来讲,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给被担保企业一定期限的债务展期,可能会情况会出现逆转。由于被担保企业在担保机构的监督及激励下经营状况发生好转,资金收益水平得到了提高,或者由于所处行业的发展遇到发展契机而发生被担保企业存量资产的大幅度增值,增长后被担保公司的价值可能足以偿还担保机构的代偿债务及相关费用。在这样的情形下,对于担保机构而言,通过对被担保企业实施一定期限的债务展期可能是明智的。陈福权(2004)、顾海峰(2007)考虑到担保现实情况,将单期担保进行展期。陈福权认为我国破产法规尚待健全,破产清偿的社会成本太大,债务展期的情况比较普遍,提出了两阶段期权担保定价方法。顾海峰借鉴陈福权的债务展期思想,把存款保险风险定价的思路引入到信用担保风险定价中,从准债权与准股权复合设置角度,提出了类似于优先股模式的债务追索权,构建了债务展期的担保复合定价模型,同时,该学者还通过147家担保公司的数据检测了模型,指出模型对发展前景较好或者财务及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企业具有较高的适用性。顾海峰(2009)又将债务展期模型拓展为多阶段展期金融契约的信用担保定价模型,并推导出其数值求解方法,同时,实证了该模型的科学性及应用前景。郭艳(2009)在论述了多阶段展期贷款担保定价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测算了影响多阶段贷款担保价值的影响因素有资产负债比、担保比例、担保期限以及被担保方资产波动率,为担保方规避风险,进行科学的担保定价提供了决策依据。
(2)信用违约互换定价模型。信用违约互换是信用衍生工具最普遍的形式,其构建原理为:商业银行为了转移信用风险而购买风险保护,但其必须支付费用,即商业银行作为信用风险空头;投资者承担由商业银行转移的信用风险并获取一定补偿收益,即投资者作为风险多头。在信用担保合约中,中小企业因信用级别低而需要支付较之于大企业更高的信用价差,即中小企业支付给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相当于银行卖出信用风险,让出一定的收益;担保机构买入信用风险,获取一定的收益。由此,信用担保合约的原理和信用违约互换的作用原理类似,据此可以构建一个信用违约互换以拟合简单信用担保合约,从而对信用担保合约定价。基于上述思路,王琼(2003)揭示了信用违约互换的规避信用风险机理及市场效用,最后给出了基于基权定价理论和KMV的预期违约率的信用违约互换的估值方法。佘云鹏(2006)在王琼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信用担保合约与信用违约互换的支付函数具有同构性,构建适当的信用违约互换合约及模拟信用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合约,以信用违约互换的定价方式为信用担保定价。
(3)信用度量术定价模型。信用度量术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衡量风险方法,该模型的核心思想是贷款组合价值受到两方面的影响:债务人违约及债务人信用等级的转移变化。模型首先估算贷款组合在债务人信用等级转移变化下的价值分布,进而估算信用风险价值,也即在一定的期间内,在给定的置信区间上,贷款组合可能发生的最大价值损失。唐吉平、陈浩(2004)分析了贷款信用保险定价,并比较了期权定价模型、贷款死亡模型和基于信用风险度量术模型,认为基于信用风险度量术模型比较具有可操作性,并在信用度量术的基础上构建了保险费率厘定模型,并运用实际数据对模型做了实证研究。信用度量术的核心是取得信用转移矩阵。陈晓红、陈坚(2007)认为信用度量术中的信用转移矩阵是静态的,采用的是历史平均的信用转移矩阵,没有考虑到宏观经济的影响,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每一年的违约率都会发生变化,贷款期限越长,市场风险越大,静态信用转移矩阵的误差就越大。鉴于此,学者通过衡量宏观经济波动对信用转移矩阵的影响,构建了动态的信用担保定价模型,进一步发展了基于信用度量术的定价方法。
(4)VaR定价模型。VaR是国际通行最为普遍的风险模型。VaR即风险价值,是指在未来某个期间,某个给定的置信区间内,资产组合可能出现的最大损失。陈晓红(2005)采用国际通行的VaR风险模型,指出根据风险补偿原理,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用包括风险收入和无风险收入。合理的风险收入至少覆盖在给定的置信度水平下的最大损失值。陈晓红采用的是绝对VaR值,是相对于0的损失,与期望值无关。钟田丽等(2008)认为绝对VaR计算出投资者的绝对(相对于0)损失。但是,由于每个担保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同,正如,对于同一被担保企业,有的担保机构愿意提供担保,而有的担保机构不愿提供担保,即各担保机构的期望收益不同,因此,钟田丽等结合效用理论,提出了相对VaR定价法。对于贷款期限一年以上的风险衡量,相对VaR比绝对VaR更加准确和接近现实。
三、述评与展望
综上所述,目前国外对于信用担保定价其研究的出发点是基于对国外信用担保机构数十年,乃至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考察。同时国外的统计机构对于信用担保机构的运营大都有一套完整的统计系统,这就为其实证分析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来源。而我国信用担保的发展也就十几年的历史,很多地区对于信用担保机构的经营情况不列入统计的范围。此外,我国中小企业是“信息残缺的”,很难从外部了解到有关企业的收入、利润等信息,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以民营为主,受经济体制影响,大部分企业信息与企业主个人信息交叉,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混乱、账表不全,内控缺失,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其实证研究的开展。由于我国信用担保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的大环境下,目前还没有比较客观、权威的信用评级公司,没有现成的企业信用等级转换概率和不同信用等级企业违约回收率数据资料,信用担保定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学者们针对信用担保定价的定量研究较少,而以构建模型的居多。国内学者纷纷将期权论引入到信用担保的研究中,在违约风险计量和担保费用定价方面占据了核心地位。值得注意的是,期权理论对信贷市场化程度不太高、利率竞争不充分的中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的解释力和理论指导作用不强。部分学者采用信用度量术定价法,但是由于信用转移矩阵难以获得,该方法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的运用中受到限制。部分学者采用在信用度量术的基础上,引入宏观经济波动因素,将无条件信用转移矩阵转化为条件信用转移矩阵,对信用担保进行定价,该方法同样存在信用矩阵难以获取的现实困难。此外,很多模型是在单期的框架下讨论担保费率的定价,鉴于在担保实务中,由于破产清偿的社会成本太大,一般情况下,债权债务双方会协商进行债务展期,因此,单期的担保定价在实际运用中缺乏柔性。显然,由于我国信用担保发展时间较短,信用担保体系尚未完善,上述模型在实际应用中或多或少会受到资本市场发展、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限制。
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模型的构建应遵循以下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模型所需的数据能够从现有的资本市场或相关机构获取,并且担保公司人员可以精确度量;拓展性原则。模型不仅能满足目前阶段对信用风险度量的需求,而且还应能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而适应未来的需求;行业性及地域性原则。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信用担保机构所处的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结构、税收制度、客户群体和客户意识强弱各异,模型的选择应考虑这些因素对最终度量效果的实质影响。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进行 “科学”定价必须引入定量化的数学分析方法。由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定价需要大量的数据且与一国的金融市场完善程度相匹配。考虑到各类模型的优势、局限性和最佳适用范围以及信用担保机构业务经营对象的特殊性,要建立既符合国情又相对比较简单的信用担保定价模型,应选择应采用循序渐进方式。从国外实践来看,信用担保定价方法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修正的渐进过程,需要信息服务、法律支持等多方面的建设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林昆辉:《担保费的期权定价模型设计及实证研究》,《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12期。
[2]杨明、韩靖:《期权理论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定价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3期。
[3]陈富权:《信用担保的两阶段定价模型》,《系统工程理论方应用》2004年第4期。
[4]顾海峰:《基于债务展期的担保复合定价理论与方法》,《系统工程》2007年第6期。
[5]陈晓红:《基于VaR模型的信用担保定价方法》,《系统工程》2005年第9期。
[6]钟田丽:《基于相对VaR的信用担保两期定价模型》,《运筹与管理》2008年第4期。
[7]王琼、陈金贤:《信用违约互换的避险机理及价值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8]Doran, A. & Levitsky J. Credit Guarantee Schemes For Small Business Lending —A Global Perspective,1997.
[9]Jacob Levitsky.SME Guarantee Schemes: A Summary,The Financier,1997.
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
(一)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发展状况
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关于建设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问题是在1999年6月。至今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各个方面均有长足发展。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信用担保行业的整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呈现出如下特点。
1.机构数量精简,资本实力增强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2002年有848家;2008年有4247家;到2009年年底,这一数字增长到了5547家。此后,由于国家开始对信用担保行业进行整顿,截至2010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降为4817家;2011年,担保机构的数量再次缩减至4439家。担保机构的数量得到了精简,但同时担保机构的资本总额、平均资本额均得到了增加。2009年担保机构的平均资本额为6109万元,2010年提升至8129万元,2011年达到了1.04亿元,这一数据同比增长了29%,同时第一次实现了担保机构平均资本额过亿。
2.风险控制能力增强
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明显提升,这主要表现在担保机构每年发生的代偿业务数量、金额都明显下降,且代偿金额大都能够追回。担保机构对风险的有效控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随着担保行业的发展,担保机构具备了更加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对于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逐渐形成了有效的体系,这同时也是商业性担保机构自身的优势。第二,担保机构以部分担保收益作为代价控制了担保资金的担保能力,实现对于风险的控制。第三,再担保机构数量增加。截至2011年年底,我国大型再担保机构已经覆盖了全国18个省市,其在风险分散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担保模式的现状
1.政策性担保
政策性担保是指以具有政府背景的政策担保机构作为主要发展对象的担保模式。政策担保机构具有高度信用优势,依靠这种优势为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可以使其获得更多的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如今,政策担保机构占据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导地位。但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于财政投入的大量需求直接导致我国在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减少。
2.互担保
互担保为了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而形成的一种自发组建的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法人独立、自我服务、风险自负、不以盈利为目的。在我国,互担保模式的发展远不及政策性模式和商业性模式。互担保模式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须使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适应,及时对互助担保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
3.商业性担保
商业性担保模式是所有担保方式中最为普遍的,主要表现为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商业担保机构,这种担保机构以盈利为目的,资金的来源可以是企业、个人或政府。在我国,商业性担保机构发展的时间较长,但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其担保业务所承担的风险与收益比例不协调,大部分的商业性担保机构都没有得到快速的发展。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民间出资担保机构1961家,占整体的67.3%。虽然其比例在不断增加,但商业性担保的作用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存在的问题
(一)担保体系的内部问题
1.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结构单一
当前,政府担保方式在我国信用担保模式中处于绝对地位。在数量和资金投入规模上,政府担保所占的比例都大大超过了其他几种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负担。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行为,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当从宏观调控的角度对市场进行监管,维护市场的整体秩序。
2.信用担保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完善
在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与银行进行谈判的过程中,我国现在并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对整个过程进行规范。因此,担保机构往往处于弱势地位,承担了多数甚至全部的信贷风险。此外,国家信用再担保机构尚未建立完全,无法对风险进行有效的二次转移和分担。担保机构只能借助反担保措施降低自身的风险,而这种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分散风险。
3.担保资金补偿机制不健全
按照国际惯例,担保机构为了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运营能力,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基金,弥补担保资金的减少,也可以由政府财政拨款来填补这个空缺。但是在我国,担保资金的补偿机制尚不健全。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资金多为政府财政一次性拨款,后续资金很难再有。商业性担保机构由于业务风险过高,往往会提高担保费用,以此补偿资金,进而加大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程度。因此,建立一套健全的担保资金补偿机制,对于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担保体系的外部问题
1.信用担保法律保障不完善
我国现有的有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业的法律法规的关注点都集中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而对担保市场、担保业务、从业人员、内部控制等问题尚没有明确标准。即使有部分政策,所针对的范围也相对较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发展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与监督,相关法律的发展滞后将会严重阻碍该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2.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不健全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调查体系的发展滞后。资信调查往往由银行自行开展,主要针对其自身业务,针对中小企业资信调查活动的机构数量屈指可数。第二,信用评估体系不健全。当前体系下,一般中小企业都是由会计事务所或审计所完成信用评估,并且这些事务所的规模往往也不大,缺乏对应的约束手段,时有失信的情况发生。第三,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过程中,缺乏专门确定中小企业信用等级的方法,依然采用的是评价大企业的方法,这就使评级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受到质疑。
3.政府扶持力度不大
我国政府部门对于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大。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担保行业实行的优惠政策仅仅包括对部分担保机构收入免征三年营业税,而再无其他。我国政府需要加大对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注程度,通过有效的宏观调控,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
政府部门在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过程中应发挥如下作用。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政策性担保的基础性作用。政府应当制定扶植中小企业的政策,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加强管理,促进担保机构的健康良性发展,确保担保活动的有序进行。二是合理规划财政支出,确保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问题有所缓解。无论是对于中小企业还是担保机构而言,政府的财政拨款都至关重要。如何有效合理地优化财政支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是个挑战。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政府部门可以采取阶段性和差异化的工作模式对财政资金进行有效分配。在第一阶段,政府部门应全力构建二次担保体系,同时出资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第二阶段,即新型担保体系取得一定成果时,根据政策性、互和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不同特点和发展情况予以差别化对待。三是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担保支持。中小企业的健康繁荣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促进就业,扩大财政税收、促进经济繁荣稳定等多个方面。信用担保为中小企业带来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和就业指标。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具有创新性、技术性和发展性,对于资金的依赖相对较高。政府通过信用担保方式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相同的财政投入下能够满足更多的资金需求。
(二)明确担保机构的地位
确立担保机构的地位,应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成立行业协会,促进担保机构有序发展。当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国民经济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担保机构的数量、质量及规模都有了显著提高,这和政府不遗余力地为中小企业担保结构创造有利条件是分不开的。但应当看到的是,我国信用担保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发展迅速,但是这其中伴随而生的是许多违法违规的问题,因此担保机构能否做好自我管理、明确自身职能,对于整个信用担保活动至关重要。二是加强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金融机构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金融机构先天的资本性质与业务模式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如此之高。但是,金融机构成熟的行业规范、良好的信用评级和资金规模都是担保机构望而兴叹的。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的担保,两种机构间应当互相合作,共同发展。三是科学设定担保比例,降低担保风险。应通过科学的方式设定担保比例,降低担保机构承担的风险。用科学的比例实施风险分担原则,既能加强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主体意识,又能有效降低贷款企业违约风险,使信用担保机构的部分风险被金融机构分担,有利于促进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管理体系
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市场的不健全、政府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竞争对手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许许多多的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存在问题,不适应市场的发展。建立科学的信用担保体系应尽量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确保信用担保活动符合市场发展规律。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任何经济形式的市场主体都要严格遵循市场的规律。因此,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以产权明晰为原则,建立科学的产权制度,政企分开,权责明确。二是加大信用担保专业人才的培养。信用担保机构是新生的金融机构,其业务种类、担保产品种类等相关专业技术知识是从业者必须要熟练掌握的。高素质的从业人员队伍是担保机构健康运行的必要保证。三是构建科学的信用担保体系。在我国只有真正建立起科学的、不同层次的担保体系,才能最终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才能更快地加速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泓长,王克祥,石汝贵.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模式、经验与启示[J].商业经济,2010(16).
[2]翁建兴.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生性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2.
[3]王传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
- 上一篇:电商平台满意度调查报告
- 下一篇:对待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