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担保公司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起步于1992年,商业性担保公司的出现距今已有十年时间。在各种担保活动中,以商业担保业务运作的市场化和商业化程度最高,但就整体而言,担保公司仍然处于微利和发展状态,并没有找到一致认同的良好模式。
主要原因是担保公司单一的担保收入收益太低:按规定,担保机构收取的担保费用,不得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年息5.31%,放大倍数5倍计算,担保公司每年的担保收入仅有资本金的13.3%,注册资金5000万的担保公司每年保费收入仅有665万,再扣除掉运营成本、税费等开支,也就所剩无几了。考虑到风险因素,诸多笔款项中有一项出现风险,本年度也就基本颗粒无收了。因此,以担保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担保公司,基本注定了难以得到长足发展,而必须与银行、投资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和会计事务所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放大其投资担保收益。
担保公司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运营思路、经营手法、人才储备等各方面都在摸索前进。国家经贸委规定的放大倍数为5-10倍,但实际运营中,这个倍数弹性会很大。尽快形成行业研究核心优势、经营业绩良好的担保公司资金可以交叉放大,倍数可能会达到数十倍。但在实践中,如果经营状况较差、无业绩记录的担保公司有可能根本无法获得银行授信,只能以自有资金运营,无法发挥担保公司应有的作用,这是一些比较小的、缺乏战略思维的一些担保公司的现状,完全没有政府财政背景和银行背景的担保公司目前举步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因此,商业性担保公司就必须在经营思路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有所突破。本人认为建立战略联盟是担保公司的惟一出路。
由于投资公司和担保公司是“孪生兄弟”,所以许多投资公司的职能和要求会在担保公司中体现,也就是说担保公司会按投资公司的方式运行。
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战略合作模式探析
投资公司与担保公司要想得到双赢的局面,应该采取如下合作模式:
担保公司根据投资偏好,选择合适的投资公司,或者说是风险投资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及长远规划方面达成共识;风险投资公司组织人力对欲投资行业的行业背景、市场前景、技术现状、管理能力、当前发展状况和相应政策法规等进行集中研究,并选择合适的企业投资,切入该行业。首先,投资公司对项目进行立项式的审查,然后提交担保公司进行风险评估,通过后依靠担保公司在银行的授信获取款项,发放给企业。需要注意的是,发放款项前,由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企业达成三方协议,所获款项需以股份方式投入企业,同时要求企业以有限的固定资产以及无形资产(专利、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质/抵押给公司作为反担保,必要时可同时要求企业法人代表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作为反担保。更关键的一点:投资公司必须深度介入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去了解企业的营运情况。
判断一个公司是否有投资价值或进行担保的标准有:
1、是否有规范健全的财务制度;
2、是否有一支优秀的管理团队;
3、是否有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战略和完整的商业计划书;
4、是否有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的产品,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是多少;
5、以往的现金流向。
针对以上各点,首先,所投资企业的财务总监一般由投资公司的财务人员担任,以随时监控企业的经营状况,资金流向和日产收支;其次,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投资公司应予以积极辅导,全力配合。双方共同努力,迅速发展,达到双赢的目的。而退出方式则是在企业运营达到稳定阶段后,采取股权回购或股权转让的方式收回投资;若认为所投资企业符合战略投资的标准,或可根据具体情况连续追加投资,打造完整产业链,最终达到上市的目的。此种情况下,担保公司除担保费用外,还可享受资金增值带来的额外收益;投资公司可获取远远超出自营的资金额度,根据自己对行业深刻的理解和精到的把握,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规模投资乃至产业投资;企业除得到急需的资金外,还可得到投资公司在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等诸多方面的指导。
应该说,担保公司与风险投资、银行的联盟式的合作优势在于各自的职能发挥,一旦它们建立起联盟合作关系,它们之间的合作将会相得益彰天衣无缝。可以乐观地估计,一家中等规模的投资公司和一家中等规模的担保公司,选择方向正确的话,三年左右完全可以达到一定规模的盈利和掌控一个新兴行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战略联盟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小型战略联盟现阶段的运营模式,我们摘录山东省青岛市中小企业联盟“公约”供读者参考:
青岛市中小企业发展战略联盟由青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青岛银监局发起倡议,联合全市各重点银行、投资、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信用评估、法律事务等机构及部分中小企业共同组建。总体目标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1、加入条件
所有申请加盟的单位,须认同《联盟宣言》,并定期向联盟秘书处提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数据信息,并具备以下条件:
(1)银行方面:每年为中小企业新增贷款5亿元以上;有专门办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机构和人员;与两家以上担保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2)创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l亿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创业投资业务。
(3)担保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与两家以上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4)民间借贷中介机构: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有开展民间借贷中介业务的批准证书;每年为中小企业融资总额5000万元以上,在同行业和中小企业中有良好信誉。
(5)信用评级机构: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中国人民银行推荐;已在本市开展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业务并得到四家以上银行的认可。
(6)其他融资服务机构: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已开展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在同行业中有良好信誉。
(7)法律服务:注册成立三年以上的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十五人以上;经市司法行政主管部门推荐,有良好的社会形象。
(8)中小企业:其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无不良信用记录;未发生信贷业务的,须由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评信机构出具信用等级材料。
2、加入程序
(1)中小企业申请加盟的,须提出书面申请,由各区市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转交联盟秘书处,其他业态(银行、投资、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信用评估、法律事务等)申请加盟的,直接与市
经贸委中小企业发展局融资指导处联系。
(2)由秘书处组织联盟成员及行业主管部门对其条件和诚信度进行审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青岛模式在于创新思路搭平台,力促建立融资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即我们所说的联盟关系。在这个联盟内有由11家银行、1家创业投资公司、7家担保公司、5家典当行、1家拍卖行、5家民间借贷中介机构、1家信用评级公司、1家律师事务所,与通过信用审查的345家中小企业联手组建。
联盟是由政府部门牵头、银行及其他融资服务机构与中小企业合作的服务平台,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将银行、担保、典当、拍卖、民间借贷、法律及评信中介机构汇聚在一起,将过去单一的银企合作拓展为众多融资机构共同为中小企业服务,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而且推动了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提高了中小企业融资成功率。二是创建了一个自愿加入、相互服务、诚信共赢、失信退出的服务机制。联盟要求成员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用度,任何成员有违法和失信行为,将退出联盟,且公示其失信信息。三是由政府部门无偿服务,不向会员收取会费。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的对策
担保公司在运行过程中,会在内部建立在保项目的风险预警系统,这种管理方式是借助金融衍生市场的经验而设置的,但是由于担保公司本身并不熟悉风险管理,因此实际收效甚微,但不表明运行活动中就不需要“风险警视”。
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管理系统,强化中小企业信用观念,严惩失信行为,以贷款银行的贷款风险预警系统为基础,对在保项目进行跟踪监测,在动态中控制受保企业风险。现在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信用档案”制度,担保公司独立的资信监管力量有限,效果不会太好,因此应该想办法与人民银行建立诚信信息互享的机制。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预警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以“不良资产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盈亏状况、资本充足率、费率变动的状况、担保风险度的变化、内控完善程度以及市场风险水平”为核心的整套风险监测、预警指标体系,当然也应该包括高管的去职和聘用。
1、审查程序
中小企业审保偿程序是:第一,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第二,银行审查贷款要求,并将需要担保的企业申报担保机构。申请担保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登记注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具有法人资格;在国有商业银行或其他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开立账户的中小企业;具有符合法定要求的注册资本金,必须的经营资本金,合法经营,资信程度良好,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资产负债比例合理,有连续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并能按照规定提供有效可靠反担保措施的中小企业;第三,按照企业所在区域考核其资信;第四,担保机构进行综合平衡,决定是否给予担保、何种形式的担保、担保的比例。此程序是担保机构最关键的步骤。一般而言,公司受理担保项目后,即开展项目初审,初审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及后续产品的技术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市场预测及销售分析、企业资金及还款来源、安全保证措施、基本风险度评估、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以及结论。初审过程中若发现企业出具虚假资料、重大经济决策失误、违法乱纪问题,或者因企业主动要求撤回担保申请时,可终止初审;若企业要求暂缓处理或不能提供某些重要资料等,可暂缓进行初审;第五,担保机构与贷款银行签订保证合同;第六,承担担保责任。
2、实行担保业务内部稽核制度
英国A.H.Millichamp认为,内部稽核可以定义为:“企业内部为企业服务的,对控制系统和经营质量进行独立评估的一项功能。它客观地检查、评估和报告内部控制是否足够,以确保资源得到有效、适当、经济和高效的使用。”
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稽核的范围
(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这类信息的辨别、衡量、分类和报告方法。
(2)对经营和报告有重大影响之政策、计划、措施、法律和规定的各项保障制度,并判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否遵守。
(3)保护资产的办法,如有可能证明这些资产的存在。
(4)评估资源使用的经济性和效益性。
(5)操作或程序是否与计划吻合,并确定其结果是否与原定目标一致。
4、采用反担保措施
一是要求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4条规定:“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可以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的方式既可以是债务人自己担保,也可以是其他人担保,反担保人必须是具有代为清偿能力的法人和组织。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法人、集体所有制法人、三资企业法人和私营企业法人以及其他形式的股份制企业法人均以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或以企业所有的财产承担担保责任,凡具备法人资格的联营组织,应以该企业经营管理的或所有的财产承担保证责任;由部分联营合同当事人同意而以联营企业法人名义作为保证人的,应先由联营法人承担保证责任,再由同意保证的联营合同当事人赔偿其他联营者因此遭受的损失。凡具备法人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为反担保人,以其所有的、允许流通或转让的财产承担保证责任。
二是要受保企业提供反担保物。在设定反担保物时,应首先以存单及其他有价证券作质押。然后再以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作抵押。质押作为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要求被担保方作为债务的反担保的一种方式,对促进资金融通和商品流通,保障交易安全和债权实现,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具有重要意义。质物必须具有交换价值,并且具有可让与性。质物之所以作为质押法律关系的标的物,担保债权的实现,满足债权人的利益,就是因为质物具有交换价值,能够在市场中交易,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即可从质物拍卖、变卖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
三是第三方提供担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规定:“反担保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债务人以外的其他人。反担保方式可以是债务人提供的抵押或质押,也可以是其他人提供的保证、抵押或者质押。”
总结
从青岛经验来看,全国各地没有建立联盟关系的担保公司,进而是风险投资的经营状态普遍不及零散的运营的公司,正因为如此,我们详细介绍青岛模式的用意在于佐证担保、风险投资、银行、资信评估和中小企业需要在一个“适当的环境”中运行,只有在这种运行机制下,才能获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
统计显示,2006年,联盟内各融资服务机构为12737家中小企业融资总额719.97亿元,其中为267家联盟成员企业融资39.51亿元。到今年第一季度末,联盟内各融资服务机构为13123家中小企业融资余额为782.88亿元,其中为269家联盟成员企业的融资余额为40.42亿元。
篇2
本投保单在未经保险公司同意或未签发保险单之前不发生保险效力。
投保人:____地址:____
联系人:____电话:____
──────────────┬─────────┬─────────
│ 工程关系方 │名称和地址│ 是否被保险人 │
├──────────────┼─────────┼─────────┤
│所有人 │ │ │
├──────────────┼─────────┼─────────┤
│承包人及其承包能力(级、类) │ │ │
├──────────────┼─────────┼─────────┤
│转包人及其承包能力(级、类) │ │ │
├──────────────┼─────────┼─────────┤
│其它关系方 │ │ │
├──────────────┴─────────┴─────────┤
│工程名称和地址 │
├──────────────────────────────────┤
│ 工 程 期 限 │
├──────────────┬───────────────────┤
│首批被保险项目运至工地日期 │ 年 月 日 │
├──────────────┼───────────────────┤
│ 建筑、安装工程期限 │自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
├──────────────┴───────────────────┤
│ 保险项目和保险金额 │
├──────────────┬────┬───┬───┬──────┤
│ 保险项目 │保险金额│费率‰│免赔额│ 特别约定 │
├──────────────┼────┼───┼───┼──────┤
│(1)建筑安装工程(包括永久和临││ │ ││
│时工程及物料) ││ │ ││
├──────────────┼────┼───┼───┼──────┤
│(2)安装工程项目 ││ │ ││
├──────────────┼────┼───┼───┼──────┤
│(3)场地清理费 ││ │ ││
├──────────────┼────┼───┼───┼──────┤
│(4)被保险人在工地上的其它财 ││ │ ││
│产(列明名称)││ │ ││
├──────────────┼────┼───┼───┼──────┤
│(5)建筑、安装用机器、设备及 ││ │ ││
│装置(另附清单) ││ │ ││
├──────────────┴────┴───┴───┴──────┤
│保险金额合计人民币 │
├──────────────────────────────────┤
│保险费:人民币 │
├──────────────────────────────────┤
│ 工 程 详 细 情 况 │
├──────────────┬───────────────────┤
│体积:长、宽、高、层数、地下│ │
│室层数 │ │
├──────────────┼───────────────────┤
│基础施工方法,挖掘深度 │ │
├──────────────┼───────────────────┤
│主体工程施工方法│ │
├──────────────┴───────────────────┤
│ 工地及附近自然条件情况 │
├──────────────┬───────────────────┤
│地形特点│ │
├──────────────┼───────────────────┤
│地质及底土条件 │ │
├──────────────┼───────────────────┤
│地下水水位 │ │
├──────────────┼───────────────────┤
│最近的河、湖、海的名称、距离│ │
│和以往最高、一般和最低水位 │ │
├──────────────┼───────────────────┤
│以往最大降雨量纪录 │ │
├──────────────┼───────────────────┤
│以往遭受自然灾害纪录│ │
├──────────────┴───────────────────┤
│请随同本投保单提供下列文件:│
│(1)工程合同 │
│(2)承包金额明细表 │
│(3)工程设计书 │
│(4)工程进度表 │
│(5)工地地质报告 │
│(6)工地略图 │
│(7)承包人的施工承包许可证 │
│(8)转包人的施工承包许可证 │
├──────────────────┬───────────────┤
│保险单号码:│投保单位签章:│
││ │
篇3
关键词:担保公司;融资性担保;风险;监管
文章编号:1003-4625(2011)08-0118-03 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迅速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中坚力量。然而,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问题也逐渐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融资担保公司因此应运而生。1993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第一家融资担保机构――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正式成立,开创了我国担保行业的先河。近年来,由于担保需求旺盛和国家政策支持,担保行业得以迅速发展。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1年5月,全国在工商局注册的含有“担保”字样的公司将近15000家。其中,经监管部门审批设立的融资性担保法人机构6030家,实收资本总额为4506亿元,平均每家7473万元。资本金在1亿元以上的有1892家在保余额总计达11503亿元。其中,融资性担保9948亿元,贷款担保9139亿元。不可否认,融资担保公司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搭建起资金融通的桥梁,有效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但是,由于作为“准金融机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属于高杠杆率机构,一旦破产,会影响金融体系的稳定,甚至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就目前而言,随着融资担保公司的极速扩张,其面临的各项风险也不断积累,若不加强监管,不但难以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有可能对经济金融秩序产生破坏性影响,甚至威胁社会的稳定。
一、融资担保行业风险亟待加强监管
从目前社会各界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反映看,其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
不少公司对担保资金的来源与运用、担保比例与结构、受保企业信用状况及评级标准、担保资产评估等缺乏明确详细的制度规定和操作规范,再加上风险补偿机制落实不到位,给自身埋下巨大的风险隐患。以担保业务结构为例,我国担保贷款的期限一般是三个月至半年,最长不超过一年,担保品种基本上局限于流动资金,鲜有长期贷款担保,这使得担保公司风险在期限上较为集中,一旦连续发生贷款代偿,极易引发资金链条断裂,将自身推至破产边缘。
(二)主辅业倒置现象较为严重
许多担保公司偏离主营业务,热衷于大项目和高风险、高盈利的投资项目或证券投资,增加了经营的不确定性。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民间融资日渐活跃,担保公司的融资能力逐步提高,其资金运用的自主性也随之提升。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公司(尤其是房地产公司)与担保公司合作,以较高的担保费率获得大量的资金。通过这种利益机制的诱导,担保公司的担保资金往往流向高风险项目,而没有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
(三)反担保环节薄弱
整个担保行业缺乏统一的抵押率,部分担保公司为了追求业绩增长,往往放宽反担保限制,使许多抵押物不足或抵押资产变现能力差的企业顺利获得受保资格。不仅如此,担保公司往往忽视对抵押物品及时的价值评估和流通性调查,对抵押品没有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抵押率不足的反担保无法缓冲风险,不能对担保公司进行有效保护,一旦发生代偿,担保公司将会承担较大损失。
(四)专业人才匮乏
担保行业的风险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风险控制所需的专业素质。但长期以来,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缺乏符合业务发展需要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队伍,严重制约了担保公司业务的规范及风险的控制。直到2010年9月,银监会才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暂行办法》,但就目前整个行业而言,一方面高级管理人员准入仍然存在审核不严的现象,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却仍然十分匮乏。
(五)违法违规经营问题突出
有些担保公司在注册成立后,便非法挪用注册资金,从事投资投机活动,导致资本金严重不实;有的担保公司为扩大业务规模,通过违规扩大担保倍数开展担保业务;不少担保公司打着理财的旗号,在居民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高息融通资金,自身坐收高额佣金;还有些担保机构甚至从事吸收公众存款、高利转贷、担保诈骗等严重违法行为。以某担保公司为例,截至2011年2月末,其资产总额为82374.55万元,由于该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违规操作,负债总额达74018.88万元,负债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高达89.86%。这些违规经营现象不仅极大地增加了担保公司的风险,而且严重破坏了融资担保行业的整体形象,致使社会各界(特别是银行)对整个融资担保行业缺乏信任,担保公司的发展荆棘载途。
二、融资担保监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
融资担保公司经营过程乱象丛生,迫切需要国家对其加强行业监管。然而,目前我国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既缺乏高层次的法律体系,又缺乏全国统一的监管体系,无法对担保公司形成有效监督和管理。
(一)监管法规建设滞后
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一部全国性的《融资担保法》。虽然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但其在层次上属于部门规章,法律位次较低。而且其他相关规定也多是不同部门和不同地方在各自监管领域和地域内颁布的监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这些监管规定不仅存在部门和地域局限性,而且内容交叉重复,有的甚至相互冲突,无力对整个担保行业形成全面有效约束,法律威慑力明显不足。监管法律体系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是我国担保行业监管方面存在的最大缺陷,也是造成目前担保公司管理混乱的主要原因。
(二)监管执法主体不明确
按照《办法》的要求,目前我国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总体上由银监会等多部门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负责,而省级以下融资担保公司的监管主体则由所属省级人民政府自行确定。从各省的情况看,目前省级以下融资担保公司的审批和监管部门有的由各级政府金融办负责,有的由工信部门负责,有的则由发改委等部门负责,而由地方财政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又多与财政部门存在监管被监管关系。这种复杂而混乱的监管体系造成了“群龙治水”的尴尬局面:“人人可管却无人肯管”,“人人在管却人人管不好”,遇到利益大家都管,遇到问题大家都不管,严重削弱了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
(三)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级制度和体系尚不完善,一方面缺乏类似穆迪、标准普尔的权威评级机构,另一方面以目前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也不可能有能力建立起自己的内部评级体系。这使得担保公司在为企业提供担保时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出于对利益的追逐,一些还款能力和资信水平较差的企业可能因支付较高的担保费率成为担保公司的受保客户,严重扰乱了担保行业的秩序。
(四)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
及时、充分而准确的信息披露,是增强外部约束和保证公司稳健经营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自身存在较多问题,大多数担保公司管理者自愿披露信息的积极性不高,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法规要求担保公司及时披露公司信息。担保公司透明度的严重缺乏,一方面加大了社会监管成本,增加了监管难度;另一方面市场参与者(尤其是银行)也很难搜集到担保公司真实有效的信息,对担保公司的信任度难以提高。这导致担保公司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担保公司缺少透明度使市场难以给予其充分信任,于是担保业务就难以展开,担保公司进而趋向于非法经营以维持公司发展,进而导致其更不愿意披露公司信息。
三、规范担保行业必须实施全方位监管
建立政府、社会、行业、公司等多方位的监管体系,是规范担保市场秩序的迫切需要,也是担保行业长远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加强法规建设,加快立法进程
国家应抓紧制定《融资担保法》,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准入标准、业务范围、风险管理、监管主体、违法责任进行统一规范。同时,要在清理与整合部门和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与《融资担保法》相配套的法规体系,解决现有部门和地方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不配套、不协调、不完整的尴尬现状,使融资担保行业的运营和监管真正实现有法可依。
(二)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监管主体
从我国融资担保行业的现状来看,亟待改变目前部门和地区各管一段、各管一片的现状,应在全国范围内明确一个部门统筹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监管。从长远来看,考虑到融资担保行业的发展潜力及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可参照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的分业监管模式,成立自上而下的独立监管机构,对融资性担保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监管标准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而且有利于形成有力而高效的监管系统,解决目前融资担保行业复杂混乱的局面。
(三)加强评级建设,提高信用水平
各级政府应致力于诚信社会建设,推进社会整体信用水平的提高。要加快培育高水平、权威性的社会评级机构,对包括担保公司在内的各类企业进行信用评级,使其成为担保公司、企业和银行开展业务合作的重要参考,提高银、保、企合作效率。
(四)加强信息披露,扩大合作空间
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出台强制性披露规定,以便于市场参与者对融资担保公司资本金规模、杠杆比率、风险防范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价,增强市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约束力,促进其经营管理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及时、真实与完整的信息披露,可以提高银行、企业和社会公众对担保公司的了解和认可度,扩大银、保、企三方合作空间。
篇4
(一)投资担保公司的发展进程
20世纪九十年代末,人民币通胀严重,民间也曾出现过一股企业用高息吸储融资的风潮。当时融资企业给出的高息大多为15%-20%的年息,那时的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比现在高出许多,尽管如此,很多老百姓还是愿意把钱存到融资企业里赚取利差。但好景不长,随着政府禁令的颁布,那些企业的融资行为被明令禁止,多米诺骨牌倒塌,众人纷纷抢兑,融资企业纷纷破产。虽然因为社会影响太大,政府也曾出面收拾残局,但有些后遗症并未彻底结束。
时过境迁,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活动中发生的资金流动量越来越大,尤其是人民币通胀压力逐渐增大,国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使银行贷款变得愈发困难,与此对应的是民间融资借贷行为的“复活”。各种投资担保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它们以诱人的利息吸纳着闲置的民间资金进行借贷经营运作。
(二)投资担保公司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财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
传统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如:股票、基金、国库券等,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股票市场十分景气,不少人通过炒股发家致富。但是股票“牛市”的终结,使人们开始重视股票投资风险与收益并存的特点,纷纷将手中的资金转存银行。
鉴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利率,但是,银行存款的利息远远不能满足人们获得高回报的要求。于是,大量的投资担保公司便应运而生,他们通过利用民间闲散资金投资各种实业,并按照高于银行存款利率两三倍的标准给投资者支付利息。这种高回报让许多人心动并将钱投入其中,然而,好景不长,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降低,许多行业并不景气,投资担保公司开发的项目并未产生预期的收益,实业公司也因为资金链断裂纷纷破产,这便产生了全国各地的担保公司的责任人陆续跑路的后果。
二、投资担保公司经营行为涉及的法律问题
众所周知,投资担保公司是公司的一种,它理应适用公司运行的各项法律规定,而合法性是公司经营的前提,因此,本文提出了其中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构注册资本
投资担保公司要想成立,必须进行注册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而公司登记就要符合法律的规定。2014年新修订的《公司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其中,投资公司可以在五年内缴足。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三万元。”[1]
根据以上规定可知,投资担保公司属于投资公司,故其只要一次性缴足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二十并超过三万元的最低限额即可,其余的部分可以在五年内缴清,这便为担保投资公司虚假出资、抽逃出资、虚构注册资本提供了空间。许多投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高达数千万,但它们所缴纳的注册资本金是通过高息揽储,直接从普通民众手中获取资金,在成功注册之后,往往将这笔资金抽回,进行实业投资,换句话说,这些公司的发起人和主要负责人并未投入一分钱或者投入很少,便可以通过高息转贷,谋取暴利。
(二) 直接吸收资金,违规经营
我国《商业银行法》第七十九条第二款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或者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予以取缔。”[2]
因此,无论是银行还是金融机构,要直接吸收公众资金,都必须经过银监会的批准,而目前存在的众多投资担保公司,只有极少数是经过银监会正规程序批准的,大部分都是靠直接吸收资金并发放贷款的违法运行模式来维持收益。
三、 对投资担保公司的法律监管与完善建议
(一) 完善与投资担保公司相关的法律规定
投资担保行业是我国新兴的一个行业,因此,从法律层面来看,存在一定的立法空白。2014年新修订的《公司法》,本意是鼓励商业的发展,但这也给投资担保公司提供了可乘之机。现存的大多数投资担保公司,是经过登记注册的,但它们并无任何实质性的业务,单纯靠吸收资金转贷来维持运转,这并不符合《公司法》鼓励商业发展的目的,相反这种投机行为是为法律所禁止的。
(二) 加强对投资担保公司的法律监管[3]
目前,金融机构监管单位主要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这些机构虽然每年都会查处大量违法违规行为,但是,对于投资公司这个群体,尚未有明确的监管分工,三家机构都无权对其进行监管,由此,便导致了投资担保大行其道,迅速席卷全中国。因此,要想加强对投资担保公司的监管力度,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法律规定,将监管权赋予相应的机关。
(三) 发挥群体诉讼的作用,迫使投资担保公司承担法律责任
投资担保公司迅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律缺乏对其责任的规定及强制措施。“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虽然很多人都认为投资担保公司的经营行为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但法律并未明确界定哪些行为属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因此,法律规定的模糊性使投资担保公司钻了空子。
篇5
摘 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而出现的非银行地方性金融企业,提供专业的担保产品,如何确保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本文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探讨风险管理的内涵,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 融资性担保公司 风险管理 全面风险管理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涵
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分为:担保调查与信用分析,担保审查与担保办理,保后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管理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的过程。融资性担保风险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担保公司在经营融资性担保产品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是未来的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测不相符,或使其实际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的可能性。狭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费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金融企业,特别是担保产品的特点决定它对各种风险要严格控制与防范。
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产品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法,预测、回避、分散风险,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经济损失,保证不发生垫款损失的行为。按照现在经验,可以分为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COSO委员会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到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施的过程。他被设计用于识别整个实体的潜在重大风险。他能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各业务层次、各类型风险所进行的通盘管理,在对风险进行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从而在内部实现对风险通盘管理,同时借助监管部门和市场力量的约束,形成一个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者及市场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的特点是:
1.整体化的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不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对风险管理分割的分散化管理。
2.连续性的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时日常经营之中;不只是某时点的一定时段的风险管理。
3.全面的、大范围的风险管理;不是小范围、局部的风险管理。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1.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监管需要
去年,我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进行整治,通过省金融办检验达标的,广东省共301家获得获得地方性金融许可证,这301家则取得与银行合作的 “通行证”,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举措。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整治,如何管理融资性担保公司,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监管的重要工作,是确保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2.融资性担保公司确保竞争力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是高风险行为,是管理风险并收取超额利润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竞争的要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基本保证。
3.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如何入手,是管理者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新生事物,所以目前大都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非全面管理阶段,在探索管理经验,而全面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自觉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精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
1.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刚起步,处于处自发阶段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2010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作为省级新设立的金融办公室不象银行监督委员是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的,从成立之日就有大量成熟的监管队伍,而省级以下的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又是以提供担保产品为主的金融企业,对其经营规律因出现时间短而未能掌握,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
2.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未建立
融资性担保公司行业在我国刚起步,公司对风险管理处理探索阶段,根本不可能按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组织结构与体系。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模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作为首席风险官,但并没有对风险管理提出理为科学的要求,担保不仅是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而是金融问题,金融是法律、会计等综合运用的有自己规律的专业领域,将风险视同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也误导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建立。
3.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人才来源主要是有三种,一种是从银行退休人员,因为从银行一线人员挖管理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一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风险管理的理论水平低,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未能自觉的运用该知识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一种是从律师等法律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律师,而多为通才,不能融合财会等经济实际状况,未能提交高效、简单、促进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一种是注册会计师等财会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会计师,为通才,不能融合法律而未能促进业务与风险管理并存的风险管理措施。担保业务属于金融行业,必须培养自己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4.加强监管力量与监管规划的建设
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未掌握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产品经营规律,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金融办公室监管人员要加强金融、财会、法律等综合技能的学习,多从银行等金融单位招聘精英,充实监管力量;根据目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不同规模、发展历史、市场定位和担保产品策略等,适当引进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监管的规范,指导监管日常工作,使监管规划实用、高效,使担保业务健康发展。
5.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建立包括决策、实施、执行、和监督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一个严密、高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直接对股东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各类业务以及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不要将风险管理分散由各业务部门单独负责。在操作层面上,对风险度大的岗位,设置与业务经理平等的风险经理,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对业务部门经营中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日常监测、评估、管理、和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6.完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内控制度执行得好,风险管理才能落到实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一,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有效评价风险的状态与程度,为风险控制提供基本依据。二,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三,完善岗位责任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四,将风险防范作为内部审计监察的主要目标,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手段来抓。
7.培养全面风险管理的高端人才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的识别、防范、控制和管理需要精通金融财会法律理论、数理统计、以及熟悉担保业务的高层次复合人才。因此,要按照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加强专业学习,全面提高了从业人员的素质,尽快培养和建立一支全面风险管理人才队伍。融资性担保公司要从成立之日就培养、挖掘、和储备符合条件的人才,并与绩效考核等薪酬制度相结合,保持人才稳定,不流失。加强培训,加大对风险管理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风险控制能力,适用不断变化的业务需要。
参考文献:
[1]王梅丽.广东融资性担保整结束,仅301家获牌.南方都市报.2011.4.11.
篇6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担保;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4,F2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2)04—0089—02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的核心力量,承担着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任。在德国约有2/3以上的专利技术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研究出来并申请注册的,美国科技发展项目中一半以上是由科技型中小企业完成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已经成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发达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历程表明,各类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和运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虽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在西方成立时间较早,但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彭斯提出的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现代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理论基础。
国外对担保的研究先后形成了交易成本理论、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关系贷款担保理论等经典理论;国内研究集中在融资担保政策设计、融资担保定价、担保公司绩效评价、担保公司经营风险等研究,是对担保公司建设和经营这条主线上的专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为科技担保研究开辟了新的思路,随着研究趋势的不断深化,需要有针对性地研究科技担保公司发展问题。
二、科技担保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因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而衍生的科技担保公司专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 政府缺位与越位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行政权力退出资金市场后出现的问题。而科技担保公司的建立是政府介入融资市场的手段,政府不同程度存在缺位与越位的矛盾,政府行政权力以何种方式介入、介入的程度等问题,定位不明确,影响了科技担保公司定位及运营等问题。
2 科技担保公司风险控制问题。科技型中小企业缺少不动产等反担保物,只能以专利、品牌等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物,涉及无形资产价值的评估、转让及专门客户的搜寻等工作,技术含量高、成本高,加之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不经济、信息不透明、发展不确定性等诸多问题,为担保公司风险控制带来难度。
3 科技担保公司与科技企业成长不同步问题。科技企业往往在发展之初出现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担保公司的支持,此时科技担保公司以极低的收益承担巨大的风险。随着科技企业迅速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很快变成银行的优质客户,不再需要担保公司的帮助,即担保公司无法享受到科技企业发展带来的长远受益,发展相对缓慢,成长不同步。
4 科技担保项目落地难问题。科技担保公司落地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企业有其技术复杂性,如何正确评估各类复杂的技术在企业市场转化中的前景,进而对企业进行评估,存在困难,使得担保难落实;二是企业用于抵押的知识产权,科技担保公司出现代偿时,债权实现需要专业的中介机构、专门的市场、专业的人才,许多地方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使得债权实现难。
5 科技担保公司发展能力弱问题。科技担保公司在组建初期采用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为辅,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吸引民间资金参与的多渠道筹资方式。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加上各方顾虑重重,使得科技担保公司规模过小,用于运作的资金少,导致担保的对象和范围不广,抗风险能力弱,其应有的作用发挥不出来,发展能力弱。
三、发展科技担保公司的政策措施
1 依托科技企业集中区域,多主体联合成立科技担保公司。科技担保公司以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为导向,立足科技园、工业园区、孵化基地等科技企业集中区域,发挥政府管理及政策优势、科技部门技术优势、金融部门资金优势,联合组建科技担保公司,降低科技担保公司搜寻、监管及反担保物处理等方面的技术劣势,共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同时降低担保公司运营成本及风险。
2 创新科技担保公司经营模式。一是以担保加创投的形式运营,既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短期融资难问题,也享受科技企业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二是建立科技企业会员制担保,发挥企业间联保、互保的作用;三是成立以科技中小企业、社会和个人为主出资组建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商业化运作,以赢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机构,政府以补贴担保代偿的方式扶持其发展。
3 在建立综合融资平台基础上,明确科技担保公司的主营方向。与一般担保公司关注企业还贷能力及反担保物价值不同,科技担保公司应重在甄别企业技术的先进程度、实用价值、技术转让的便捷程度等,即关注企业本身所拥有技术的价值及技术的市场,重点担保那些有利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帮助企业实现技术价值与商业利益的转换,实现以技术融资的功能。
篇7
摘 要:由于中小企业存在着规模小、发展程度较低,信用能力较差等诸多特点,普遍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使其难以获得扩大再生产的资本,这种歧视行为虽然规避了贷款机构所面临的贷款违约风险,但是严重阻碍了一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不利于自身业务的扩展。本文对现存的商业担保机构的特点、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商业担保经营运行机制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商业担保;担保费率;风险控制机制
一、商业担保模式的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信用担保模式、互助担保模式、商业担保模式。就目前的现状来看,信用担保模式是在政府机构监管下,具有非盈利的特点,目前,这种模式占据着担保体系的主要地位,互助担保模式是中小企业为缓解自身贷款难而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以自我出资、自我服务、自担风险为基本特征,具有非营利性的特征,这类担保机构主要是由地方工商联、私企协会及私营企业等自发组建,担保资金以会员企业出资为主要来源,地方政府也给予一定资助。商业担保模式一般是以企业、社会个人为主出资组建,具有独立法人,实行商业化运作,以盈利为目的,兼营投资等其他商业业务,由于其机构的设置的科学性和运营方式的相对透明,是担保体系中最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一种模式。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我国现有的商业性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有以下特点:
(1)担保业务操作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由于商业性担保机构是商业化的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面前,商业性的担保机构在经营过程中更注重各种先进管理经验的创新和运用,考虑到“溢出效应”,这有利于担保体系的整体发展。引导建立更多的商业性担保机构,一方面,可以加强“溢出效应”的积累,另一方面,可以形成担保行业竞争性局面,这有利于公正担保市场价格的形成。
(2)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会谨慎选择熟悉的产业和领域开展担保业务。增加商业性担保机构的数量,使不同的产业都有相对专业的担保机构分布,这实现了担保体系内部的专业分工,不但有利于担保产业化的形成,还可以利用担保机构专业的服务功能更好地支持地方产业政策的实施。
(3)商业担保机构一般通过相关投资和服务业务所得来建立担保业务的补偿机制。因此,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不但是担保体系建设的需要,而且有利于地方经济体系的建设完善。
二、商业担保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一般来说,商业担保的大都是难以从银行取得贷款的项目,一旦承接这些项目,就意味着承担远高于银行的信用违约风险,商业担保面临的风险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担保费率的确定方法不够科学,差异性大。担保项目的离散性大,具体来说,担保公司担保的项目数量有限,其金额、担保期限差异性大,在担保公司以对多数项目的低收费来弥补少数项目发生的大额损失的运作方式下,其费率的确定需要非常全面且科学的计量确定方法,否则,将难以弥补项目带来的损失。就造成了风险。
2、未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分散机制。就目前我国的现状来看,一方面担保公司普遍规模较小,担保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缺乏多元化的补偿机制,另一方面担保公司的主营业务以贷款业务为主,风险较高,而担保公司的运作缺乏科学、严谨、完善的机制为支撑,主要靠领导者得管理经验来运作。一旦发生贷款违约,担保公司不得不代为偿付的情况下,担保公司的经营可能难以继续下去。
3、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的征信业发展缓慢,社会信用环境较差,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信用观念都较为淡薄,总体信用环境较差,社会征信体系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此,担保公司和被担保人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担保公司无法了解担保人的信用问题以及是否存在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情况突出。
三、针对中小企业的商业担保运行机制探究
1、针对中小企业主营业务的不同区分担保方式,这可以参照美国的做法。将中小企业贷款予以区分,按层次提供相应的融资担保。具体做法是;为中小企业的普通商业用途提供普通贷款担保,并根据贷款额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担保比例;为从事国际贸易的中小企业提供特别贷款担保,较之于普通贷款担保,金额要高得多;为地区贷款中介机构担保提供小额贷款担保;为具有较高风险的中小企业提供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
2、根据贷款性质的不同确定担保产品的种类,实行定向分类管理方法
综合考虑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设置流动资金贷款担保、固定资产贷款担保和风险投资担保等不同类型的担保产品,并且根据各自的支持重点,实行不同的分类管理方法:制定不同的担保费率、不同的反担保要求、不同的风险基金补偿方法等。
3、合理确定担保费率。
担保费率的合理确定直接关系到担保机构的发展:费用过高,企业的贷款成本会显著上升,将会极大地削弱企业融资的积极性;费用过低,将不利于担保机构的持续性经营。因此,制定合理的担保费率对担保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4、建立完善、规范的风险控制机制
主要是指建立一系列科学、合理的风险控制指标,以此为标准对担保机构的风险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事前管理,即合理确定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来控制风险;事中控制,主要是对贷款违约率的控制;事中控制,重要静态考察担保基金的代偿能力;事后控制,涉及对受保企业的债务进行追偿。
参考文献
[1] 王湃,孙永利.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对策分析,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2003,4(3)
篇8
关键词:中小金融机构 担保公司 金融机构 融资
中小金融机构服务的主要对象为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的贡献具有较为深远的意义,小微企业的发展境况又如何呢?实践表明,真正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主要是小微企业。中小金融机构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所肩负的社会责任、自身的发展需求决定了要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而就小微企业的现状而言,资产往往不能提供抵押或者抵押不足,因而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的的合作引入了担保公司的合作。专业的信用担保公司成立和业务的开展,的确为解决部分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有益的支持。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如何?如何加强对担保公司和担保业务贷款的研究和管理,对保证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的持续稳定发展非常必要。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对担保合作业务的开展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思考。
一、担保公司的业务发展及金融机构的担保合作业务情况
从2012年6月银监会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通报的《2011年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与监管情况》可以看出以下良好势头:
第一,机构和业务发展。2011年末,全国融资性担保行业法人机构达8402家,比上年末增加2372家,增长幅度达到39.3%,其中,国有控股占18.7%,民营及外资控股占81.3%。在保余额为19120亿元,较年初增加5374亿元,增长39.1%,情况说明,近年来担保机构的发展较快。
第二,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作用明显。2011年末,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含小额贷款公司) 担保贷款余额12747亿元,较上年增长39.8%。其中,中小企业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9857亿元,较上年增长40.5%,占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的77.3%。这也说明,融资性担保机构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三,融资性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加强。2011年末,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计15997家(含分支机构),同比增长32.6%。融资性担保贷款余额1274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29亿元,增长39.8%;融资性担保贷款户数18.1万户,较上年末增加1.6万户,增长9.6%。融资性担保贷款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余额占比2.2%,户数占比9.7%,较上年末分别增加0.4和0.5个百分点。
二、如何促进担保合作业务健康发展
从担保公司以及担保合作业务的发展情况分析,我们可以认为担保业务已经是金融业务的一个重要领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积极意义和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均不能忽视,应关注和引导其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增强对担保贷款业务的风险意识
在与担保公司业务合作中,担保均约定为承担“连带责任保证担保”,在借款人出现违约情形时,贷款人有权直接向担保人主张权利,要求担保人承担代偿责任,在已合作的大部分业务中,担保人均按期履行了责任。这样的业务与抵押和一般保证人的担保而形成的不良贷款业务处理上就时间、程序、难易度相比,确实让信贷管理人员感到轻松。信贷管理人员就认为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管理轻松和收回容易。而逐步认为,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无风险,在进行企业和担保公司“三查”工作方面就放松了。于是,潜在风险增加了。原因何在?担保公司的代偿及其代偿能力是建立在“持续经管,有充足的现金”的条件下,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方面,担保公司也是企业,持续经营也是必须有严密的风险把控为条件;另一方面,担保公司如果面临代偿集中、代偿额度过大也会缺乏现金。原因存在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公司的现金已经作为保证金对应相应的担保责任存入放款机构,在担保责任没有解除前不能动用,因而随着缴存保证金的额度达到或超过资本金时会出现现金流短缺;二是担保公司即使处理反担保物的也现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中小金融机构必须要坚持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在预期相对稳定、可靠的前提下才放款,不能有担保就可以放款。
(二)优化结构,严防担保类贷款集中度风险
近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金融都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而新加坡金融还比较稳定,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新加坡的银行监管当局在以前就对中小金融机构在国外的债券投资、贷款的投向结构等许多方面有明确的监管比例要求。例如,为了防范房地产市场带来的风险,规定了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不得超出贷款总额的35%。由此我们也可想象,如果我们的贷款过分依赖于担保公司的担保或者担保的贷款过分集中于某个担保公司,将来面临的风险是多么可怕。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担保公司是企业,它的生存也是有条件的,也要接受市场的选择和淘汰;二是当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远远超过资本金时,投资人在市场不利的情况下可能会想方设法抽走投资,让企业破产,产生道德风险;三是中小金融机构在放款时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是担保公司履行代偿责任,企业的可抵押财物已经提供给担保公司,中小金融机构是不能优先受偿,也就是说如果担保公司出现风险时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措施很有可能失去,此时如果企业再遇到经济、金融危机倒闭,中小金融机构将面临损失。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应该对发放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结构进行优化决策,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合理确定担保公司担保类贷款比例;二是对股东投资能力强(如政府投资的担保公司、大型集团企业控股的担保公司),尤其是对连年追加资本的担保公司可以加强合作、在担保放大倍数方面予以考虑;三是对管理规范、经营审慎的公司可以多合作;四是对资本投资能力差、风险意识差、管理不规范的公司减少或不再合作;五是对代偿意愿差或者有不履约行为的公司减少或不再合作;六是对担保放大倍数过大、担保行业过度集中、担保的债务到期时间过于集中的要审慎增加额度。
(三)规范运作,增加对业务操作流程中的合作约定
在对中小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合作分析中,我们发现:担保公司业务人员频繁变动,但是基层中小金融机构未收到任何确切的通知,无法核实有关人员的身份。这样可能产生有些被担保公司开除的人员,会出现以公司人员身份“骗保”等问题;中小金融机构在获得《保证担保合同》、《董事会决议》等文件后对真实性难以识别,也可能会出现风险,尤其是分公司授权有关事项,在实际操作中更容易出现风险;保费采用现金直接收取,可能产生资金安全风险和经办人员的道德风险。
为了合作业务的安全和积极做好风险防范,与金融机构签约合作的担保公司在操作流程上可试行:担保公司的人更、分管区县的客户经理的变动以及相应的授权和取消授权等事项均应以正式文件下发,并通过指定人员送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再通过内部程序传递到有关机构;担保公司对项目的《同意担保函》、《股东(或董事)会决议》、《保证合同》、《合同生效通知》等文件通过指定人员传递到中小金融机构,中小金融机构再通过内部程序传递到放款社;担保费用的收取问题,担保公司应要求客户在申请借款的机构开立结算账户,将应缴纳的担保费缴存该账户,通过转账的方式支付。
与区县签约合作的担保公司,在业务操作中的风险防范应坚持主要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同意担保函》、《股东(或董事)会决议》、《保证合同》、《合同生效通知》)面签、中小金融机构经办人员亲自到担保公司收取。
(四)强化政府职能,促进担保业健康有序发展
融资性担保行业务能否健康有序发展、走的更远,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2011年,银监会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定出台的《关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与融资性担保机构业务合作的通知》,为促进和规范银担合作,推动融资性担保行业依法合规经营、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国务院转发的8各部委的文件《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对担保业务的规范发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划,并有明确的目标和措施。但是,目前由于担保公司是民营资本为主、担保公司承担着较高的风险,因而追逐商业利润最大化是必然,“高担保费、保证金和反担保措施等“造成许多小微企业仍然“望担却步”,如何解决呢?一是加强地方监管力度,指导担保公司及中小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国家在2009年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通知确立了 “谁审批设立、谁负责监管”的原则。因此,地方监管部门应切实履行监管责任,把工作重心从机构审批转移到加强监管上来。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风险状况、经营管理的日常分析监测、保证金管理规范到位等问题,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的防范技能;二是担保体系要从单纯的商业性担保向政策性担保转变。要加快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进一步增强担保机构的风险缓释功能,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五)风险同防,努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
中小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的合作,是通过担保公司搭建的担保平台,合规安全地放款,实现自己的信贷营销和经营发展,不是为了转嫁风险而要求担保公司提供担保。中小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担保公司担保的贷款,是企业提供的担保条件达不到中小金融机构规范、严格的要求的情况下,再选择由担保公司提供信用担保,但前提也是企业除了担保条件之外是符合放款条件的、在未来预期是有偿债能力的。因此,中小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的经营目标是一致的,即:让企业获得金融支持,使企业获得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安全经营和发展。于是双方应该做到:有关企业的信息要共享,相互不隐瞒企业的风险预警信息、有关企业和人员的不良或不利信息;共同加强对企业的资金、财务和经营的监督、检查和风险分析;在发现风险、出现风险时共同努力防范和处置。
参考文献:
[1]杜文.浅谈如何加强担保与银行机构合作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中国市场. 2011(05)
[2]推进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J]. 中国农村金融. 2010(02)
篇9
关键词:银担合作;违规经营;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0-0070-03
近年来,国家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全国各地建立了为中小企业担保的体系,银担合作业务得到迅猛发展。从银行角度来看,中小企业信用等级不高、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信息不对称、相关贷款抵押品不足等问题较为明显,与银行的信贷评估体系、风险管理、成本收益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提供了本息偿还的担保,弥补了中小企业抵押品缺乏的问题,同时达到增信的作用,加强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成为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良性平台。然而,由于部分合作担保机构出现一些风险,并造成了一系列影响商业银行经营安全的群发性风险,给银担合作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担保公司发展现状及对银担合作业务的不利影响
2008年后我国担保行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据统计,2008年担保机构有4 200家,2011年末增加至8 402家,其中国有控股担保公司占比18.7%。2011年,国家开始对担保行业进行整顿,担保业由备案制向经营许可制转变,这次行业“大洗牌”,使得我国担保行业的发展趋于规范,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融资性担保公司被迫出局。
在机构数量快速增加的背景下,我国担保行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一些机构担保责任意识不强,进行多头担保、过度担保,超过了自身担保能力,埋下巨大的经营风险;一些担保公司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仍热衷于高风险业务。部分担保公司打着“担保”的名义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甚至涉及风投、直投业务。这些违规行为给担保行业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担保公司破产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媒体披露的有四川、广东、新疆、浙江、江苏、河南、湖北等地。截至2014年6月末,上海只有四成(约30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还能正常经营,担保余额骤降18%,不良贷款28亿元,不良率飙过11%。
一旦担保公司风险爆发,将会造成大面积的风险暴露,并引发连锁反应。借款企业借款前一般需要向担保公司缴纳一定的保证金,提交反担保物,他们即使提前归还银行贷款,向担保公司缴纳的保证金也不能保证收回,还款意愿不强;部分借款企业的贷款资金已被担保公司占用,借款企业无意还款或无还款能力;部分借款企业本来就是担保公司的关联企业,无力还款。而各家银行基本都会同时采取提前收贷等措施,加快风险蔓延的速度,增加了保全的难度。如涉及非法募集公众资金,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将大幅下降。
二、担保公司违规经营影响银担合作的表现形式及成因分析
(一)担保公司违规经营的资金来源不规范,部分来源于抽逃的资本金、占用客户的信贷资金及非法吸收的公众存款
2013年9月17日,在中国融资担保业协会成立时,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近年来陆续爆发的风险事件进一步暴露出一些融资担保公司抽逃资本金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违规问题十分突出,对行业整体声誉和银担合作都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民营担保公司中尤其明显,如温州龙湾工商局曾,当地担保公司半数以上均涉嫌抽逃出资;河南、新疆、四川、广西等多地发生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案件。
在自有资金不足以满足其真正业务需要时,担保公司就可能以各种理由占用客户信贷资金。根据规定,担保机构收取的客户保证金应全额存放于其在银行开立的“客户担保保证金”账户,实行专户管理,不得与其他账户混用,但这条规定很少被遵守;银担合作时,担保公司应向银行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被担保公司转嫁由客户自行缴纳,部分以反担保形式实现;或者以业务合作或捆绑销售方式占用,这种资金占用比例可以达到50%;或者直接通过担保公司的关联企业从银行申请贷款,然后全额占用。
(二)担保公司占用资金后,投入高风险领域
1.用以直接贷款业务或高风险投资行业。2010年3月,中国银监会等七部委联合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办法第21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发放贷款业务。然而,由于担保公司信息不透明,对担保公司的监管缺位,在没有其他变通途径的情况下,部分担保公司仍然大量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甚至直接在财务报表的其他应收款或其他业务利润科目反映。如某担保公司的控制人李某是某钢贸企业业主,2004年组建了“某某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简称钢贸协会),成为该协会会长。2008年,李某设立担保公司,为多家钢贸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该担保公司通过关联企业在银行获得2亿元的授信,相关信贷资金直接受托支付给需融资的钢贸企业。这种月息回报普遍在2分以上,最高甚至达5分,即年利率60%。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形势下,实体经济的利润率不断下降,过高的资金成本极易造成民间借贷客户资金链断裂。
2.流向小贷公司。为规避“禁止办理发放贷款业务”的规定,担保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开始设立小额贷款公司,通过小额贷款公司合法办理发放贷款业务。根据人民银行统计信息,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8 791家,贷款余额9 420亿元,2014年新增人民币贷款1 228亿元。在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不充裕的情况下,担保公司往往与小贷公司资金混用。
在这种担保公司与小贷公司联手合作的情况下,除了占用担保项下借款人的贷款资金或通过关联公司骗贷后将资金直接转到小贷公司外,也出现了个别新模式。如担保公司通过捆绑销售占用小企业信贷资金,用做关联的小贷公司的资本金。由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担保公司为小企业客户在多家银行的贷款业务提供担保的同时,要求借款人将部分贷款资金以购买基金的方式直接投资多家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股权投资基金公司再向其关联的小额贷款有限公司进行投资,经过复杂资本运作,部分贷款资金最终投入小额贷款公司。
3.流向房地产行业。受房地产前期高速发展及高回报的诱惑,部分担保公司占用客户信贷资金,用以房地产行业。但因为资金链断裂或房地产行业调控的影响,部分项目未能完工或销售情况不佳,波及银行。如柳州正菱担保有限公司作为正菱集团的一个主要吸存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占用客户信贷资金用以集团十余个同时开工的房地产项目,因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案件涉及约2 000人,涉及银行资金及民间资金上百亿元。
(三)成因分析
1.担保公司方面。一是资本的逐利性。担保公司主要经营“或有负债”,其业务经营具有典型的“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不能运用金融杠杆,赚取更高的资本回报率。一般情况下,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在2%~3%,年资本金收入为12.5%~15%,再扣除人工成本、通货膨胀、定期利息损失、坏账准备、各种税费等,公司实际净利润远低于民间借贷或房地产行业的收益水平,如果当年代偿超过预期,甚至会造成资本金损失。二是监管不到位。目前相关监管部门对担保公司的监管尚在起步和完善阶段,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与经验。由于没有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财政部、发改委、工商总局等部门均参与到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出现多头管理,但都监管不到位。三是管理能力弱。由于准入要求不严,机构的水平良莠不齐,存在无序经营和过度竞争的情况。与银行高标准、严要求的内部管理方式相比,担保机构内部管理随意,治理结构不完善,在风险管控方面缺乏有效约束。
2.借款企业方面。部分借款企业无法通过自身的资产或信用从银行获得贷款,只能依赖担保公司。这种情况下,担保公司可以要求借款企业提高授信额度、延长授信期限。多出的授信额度、期限由担保公司支配。此外,部分借款企业本身就是担保公司的关联公司,本身就是担保公司的融资平台。
三、在银担合作业务中银行应关注的方面
(一)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过于依赖银担合作,集中度过高
由于中小企业客户信息不透明、信用等级不高,银行为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在业务发展策略方面会出现一些偏差。如,仅关注第二还款来源,而忽视借款人本身的经营状况;过于依赖银担合作以快速开展业务,导致集中度过高。个别银行经营单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由合作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比例过高,且由某一家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的集中度过高。由于担保公司经营状况和信息不够透明,银行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很难完全识别民营担保公司的经营风险。这种单一的担保模式,可能隐含巨大的集中性风险。
(二)合作的担保公司准入不严,审批流程存在缺陷
担保机构鱼龙混杂,部分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往往是从房地产、能源、贸易等资金密集行业转过来的,公司治理不够完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缺乏足够的能力和经验。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很难掌握担保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因此,银行应制定严格的准入流程、准入标准并遵照执行,在合作后认真开展资质评分,为合作准入、年度评估和续约提供真实可信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个别与银行合作的民营担保公司员工仅十余人,设有六七个部门,员工人数与业务规模不匹配;其中领导班子占三分之一,多为“80后”,无一人有风控背景。这种合作可能将隐含较大合作风险。
(三)担保公司管理不到位,风险未揭示甚至主动掩饰
部分客户经理对相关风险不够重视,对担保公司实地查访频率不足,未对其财务质量、经营业绩、代偿能力等经营或管理行为等进行分析,未能反映担保公司实际经营状况,未能及时识别风险特征,按时撰写风险评价报告或评估报告。
1.客户经理仅按时收集担保公司的财务报表,但未辨别报表的真实性或识别财务数据中隐含的风险。如某融资性担保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显示,公司有货币资金3 630万元,实际仅能提供1.5万元的银行存款对账单。客户经理未能识别资本金可能来自于民间借贷然后抽逃或直接挪作他用的情况;又如,某担保公司报表中其他应收款科目、其他业务利润金额巨大,与担保公司业务不符,客户经理未能识别担保公司从事民间借贷业务的情况,等等。
2.关联关系识别不到位。客户经理应该通过非银行版征信报告或贷前调查情况,了解担保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否控制了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或其他类似“影子银行”的公司,是否与借款企业存在各类关联关系。但由于客户经理未重视相关风险,为了顺利完成营销指标,往往不予以揭示。
3.资金监控不够严格。一是保证金的来源是否源于担保公司保证金还是借款企业或其他企业;二是担保项下借款企业还款资金是否来源于临时外借或担保公司倒贷,贷款资金是否流向担保公司或相关关联企业。然而,个别担保公司往往通过非法手段拉拢银行员工,让他们违反银行职业道德违规办理业务。个别银行经营单位为了相关指标考核,在发现担保公司担保项下的客户风险暴露的情况下,还默许其通过倒贷甚至以贷还贷等行为来延后风险暴露,错失最佳资产保全时机。
4.未关注担保公司的担保状况、代偿情况及风控能力。在定期、不定期监控时关注担保公司的合作态度,是否刻意掩盖或隐瞒其涉及高风险领域的事实;与其合作的各家银行的担保余额的增减情况,在保余额与其资本金的比例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与其经营状况相匹配;近期代偿情况,是否存在代偿率升高的情况。
(四)基础工作管理不到位
未设置银担合作管理岗位,对经营单位银担合作业务情况的检查、监控、分析和指导;未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小企业的授信台账和放款台账,准确记录担保企业户数、在保余额;对担保机构额度管理缺乏必要的系统控制,未对担保额度实行实时动态监控;保证金账户冻结情况不合规,保证金来源于担保项下借款人或其他企业而不是来源于担保公司;保证金比例控制不严,在保证金代偿后未及时补足,在合作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额降低保证金比率,弱化了对分行贷款的保证能力;合作协议审核不严,导致与融资性担保公司签订的合作协议存在较多漏洞,难以保障我行债权。
篇10
关键词:担保公司;风险管理;问题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内涵
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分为:担保调查与信用分析,担保审查与担保办理,保后管理。融资性担保业务流程管理实质就是风险管理,以保证最大限度地获取收益的过程。融资性担保风险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担保公司在经营融资性担保产品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或是未来的实际情况变化与预测不相符,或使其实际的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从而导致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或不获利,丧失获取额外收益的机会的可能性。狭义风险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融资性担保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保费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由于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金融企业,特别是担保产品的特点决定它对各种风险要严格控制与防范。
风险管理是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提供担保产品时,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处理等方法,预测、回避、分散风险,从而减少或者避免经济损失,保证不发生垫款损失的行为。按照现在经验,可以分为非全面风险管理与全面风险管理。
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定义、特点、意义COSO委员会认为: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受到该实体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个人的影响,并应用在整个机构战略设施的过程。他被设计用于识别整个实体的潜在重大风险。他能组织的具体情况提供一个风险管理框架,并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是指融资性担保公司各业务层次、各类型风险所进行的通盘管理,在对风险进行科学量化的基础上,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为核心,从而在内部实现对风险通盘管理,同时借助监管部门和市场力量的约束,形成一个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者及市场的三位一体的风险管理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的特点是:
1 整体化的风险管理,对各种风险进行统筹管理;不是以各个部门为单位,对风险管理分割的分散化管理。
2 连续性的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纳入到时日常经营之中;不只是某时点的一定时段的风险管理。
3 全面的、大范围的风险管理;不是小范围、局部的风险管理。
二、实施全面风险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融资性担保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监管需要
去年,我国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进行整治,通过省金融办检验达标的,广东省共301家获得获得地方性金融许可证,这301家则取得与银行合作的“通行证”,融资性担保公司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大举措。通过对历史问题的整治,如何管理融资性担保公司,强化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是监管的重要工作,是确保融资性担保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确保竞争力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提供担保产品的非银行金融企业,是高风险行为,是管理风险并收取超额利润的企业,风险管理的水平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是竞争的要求,实施全面风险管理是融资担保公司发展的基本保证。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需要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管理如何人手,是管理者应当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是新生事物,所以目前大都分融资性担保公司处于非全面管理阶段,在探索管理经验,而全面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先进管理经验,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当自觉掌握全面风险管理精华,创造出适合自己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三、我国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
(一)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意识刚起步,处于处自发阶段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我国2010颁布《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进行规范管理,作为省级新设立的金融办公室不象银行监督委员是从人民银行中分离出来的,从成立之日就有大量成熟的监管队伍,而省级以下的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监管能力有待提高,而融资性担保公司又是以提供担保产品为主的金融企业,对其经营规律因出现时间短而未能掌握,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
(二)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未建立
融资性担保公司行业在我国刚起步,公司对风险管理处理探索阶段,根本不可能按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设置组织结构与体系。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规模较大的融资性担保公司有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作为首席风险官,但并没有对风险管理提出理为科学的要求,担保不仅是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而是金融问题,金融是法律、会计等综合运用的有自己规律的专业领域,将风险视同法律问题或是财会问题,也误导了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组织结构与体系的建立。
(三)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目前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人才来源主要是有三种,一种是从银行退休人员,因为从银行一线人员挖管理人才是不可能的,这一类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对风险管理的理论水平低,未能掌握科学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的知识,未能自觉的运用该知识指导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一种是从律师等法律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律师,而多为通才,不能融合财会等经济实际状况,未能提交高效、简单、促进业务的风险管理措施;一种是注册会计师等财会界人士招聘作为风险管理人才,因为目前中国没有财税金融专业的会计师,为通才,不能融合法律而未能促进业务与风险管理并存的风险管理措施。担保业务属于金融行业,必须培养自己风险管理高级人才。
四、解决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现状的对策
(一)加强监管力量与监管规划的建设
金融办公室的组成人员,机构新,人员新,未掌握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产品经营规律,风险监管刚起步,处于自发阶段。金融办公室监管人员要加强金融、财会、法律等综合技能的学习,多从银行等金融单位招聘精英,充实监管力量;根据目前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不同规模、发展历史、市场定位和担保产品策略等,适当引进全面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制定系统的全面风险管理监管的规范,指导监管日常工作,使监管规划实用、高效,使担保业务健康发展。
(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与体系
全面风险管理应当建立包括决策、实施、执行、和监督部门在内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化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一个严密、高效、健全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建立直接对股东会负责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对融资担保公司的各类业务以及各个部门的风险进行集中的统一管理,不要将风险管理分散由各业务部门单独负责。在操作层面上,对风险度大的岗位,设置与业务经理平等的风险经理,风险经理由风险管理委员会领导,负责对业务部门经营中所涉及的风险进行日常监测、评估、管理、和报告。风险管理人员实行垂直管理,确保风险管理的独立性。
(三)完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
风险管理与内控制度是融为一体的,只有内控制度执行得好,风险管理才能落到实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主要是,一,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系统,通过对风险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算,有效评价风险的状态与程度,为风险控制提供基本依据。二,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机制,保证担保产品的安全与利益。三,完善岗位责任制,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四,将风险防范作为内部审计监察的主要目标,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将内部控制作为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首要手段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