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的难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22-0133-02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1 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 5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
一、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行政单位固定的资产的监管不力
由于缺乏合理有约束力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导致行政单位拼命争取财政经费随意性、盲目性的购置功能齐全,性能好的固定资产现象,“重购置、轻管理”、“谁购置谁拥有、谁拥有谁使用”的现状十分普遍,由于没有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较多,导致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总投资成本高、低效率使用的局面。资产管理部门只注重各单位申报的等待报废的资产进行检查和核准,而对长期挂账,却无实物资产的情况,不提出督促处理意见,经济管理部门只注重检查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不注重资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检查监督,但末能从根本上遏制账实不符的现象。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不规范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缺乏规范的管理,固定资产的毁坏丢失,流向不明无人监督,出现问题相互推诿,人员调整、人员调动时使用的固定资产不交接物随人走,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保管、出借手续不健全、报废处置随意性大,无有效的管理制度,问责机制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不相容岗位不相互分离、不相互制约、不相互监督,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和差错就难以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严重而无从查证。
(三)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账实不符成为常态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会计核算账实不符的主要原因:一是不记账,行政单位为个人配置的固定资产有意不记账,对于捐赠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二是记账不准,购置固定资产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不计入所购固定资产的价值,而列入经费支出,盘点中出现的盘盈、盘亏末及时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固定资产改扩建末按规定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三是账不全,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末能一一对应,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未办理决竣工决算,游离账外。四是对固定资产末计提折旧,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不计提减值准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偏离,提供的数据有陈旧和静态的特征,未能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状况 。
长期以来由于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在配置、使用、处置、绩效管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考核,造成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行政单位提供的固定资产数据信息失真。
(四)行政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严重的制约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从事财务的人员无证上岗或素质不高,对有关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清晰,相关固定资产业务末按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关规定进行处理,固定资产核算不准确。
二、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行政单位应当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实现固定资产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
行政单位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合格的会计人员,做好资产建账、核算和登记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卡、物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对资产盘盈、盘亏应当及时处理。行政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和规范固定资产配置、使用和处置管理,维护资产安全完整。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平台,对固定资产进行公开透明的管理,建立闲置固定资产资源共享机制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将有关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使用、调剂、评估、清查等信息及时在网络信息平台上公布,将固定资产的关键环节信息置于各方的监管之下。借助系统管理功能,对固定资产的配置、处置等实行网上申请、审核、审批提高办事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固定资产的相互调剂变成现实,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数据,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资金的投放,节约财政资金,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客观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财政部门应对各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明确规定,便于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采用双分录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增设“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状况。购置固定资产时:借:经费支出,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同时借:固定资产,贷: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累计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借: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处置时:借:待处理财产损溢、资产基金(固定资产),贷:固定资产,借:银行存款,贷:应缴财政款,上交国库款时借:应缴财政款,贷:银行存款。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购置固定资产时:经费支出增加,资产减少,同时资产增加,净资产也增加;计提折旧、发生减值准备时:资产减少,净资产也减少;处置时:资产一个增加,一个减少,同时净资产也要减少,如果有净收入,需上交国家。
(四)对于行政单位占用的车辆等固定资产,应组建运输系统,把各行政单位的车辆集中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使用,厉行节约,制止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注重车辆的使用效益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应当转变管理观念,考虑行政成本的投入,引入权责发生制,加强审计的力度,公开透明固定资产的管理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情况。
参考文献:
[1] 周贤元.浅谈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金融经济,2008,(12).
篇2
关键词:信息化系统;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1
固定资产作为企事业单位掌握的重要资源之一,在企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一般都占有较大的比例,是企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必不可少的劳动资料。要充分利用固定资产来强化企事业单位相关的生产经营能力、推动企事业单位的持续发展、提高企事业单位的经济利益。目前各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在提高固定资产账、卡、物一致性方面、不同管理者间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以及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有效决策参考等方面仍不够完善,无法真正满足企事业单位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资产效益最大化的需求。笔者针对目前信息化程度较为普及的固定资产管理,研究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特色及不足,从而明确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目的、构建固定资产各个管理体系之间的联系、扩展信息系统功能以及落实先进的资产管理措施等方面提出改革固定资产信息化体系、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不足
1.工作量大,业务繁杂。固定资产传统管理模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工作量巨大、丢失损害坏、闲置浪费非常严重、设施丢失、资产归属不明确、管理效率低下、业务过于繁杂等种种不足,非常难以管理。而固定资产传统的管理模式基本都是人工管理,并且通常都是构建在固定资产卡片账上的,传统的卡片普遍都采用的是硬卡片,这种卡片不方便储存,易丢失 [2]。
2.信息化管理应用存在问题。根据财政部门的要求各类固定资产一般的使用年限为10年,但个别资产的使用年限不同,如电脑的使用年限为7年,这给资产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信息化普及程度低。目前几乎每个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相比较而言,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是相对低下的。首先,大部分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缺少开放性所以系统只能独立运行和操作,除了设备管理部门,其他有关的管理部门不能参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致使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不公开。其次,企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但是这种半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在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很多简单的操作面前,系统不能独自完成,需要人工大量地填写单子、录入数据、变更数据。再加上人为因素,系统效率低下非常容易引发数据无法实现及时变更的问题。
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的相关措施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事业单位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拟定工作计划与实施步骤,逐步解决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最终通过完善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实现企事业单位资产效益最大化。
1.确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目标。固定资产信息化构建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实现信息化财务管理的对应制度;并结合计算机、网络、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以价值链为主线,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财务信息与业务信息高度融合、财务部门和实物管理部门信息同步。
2.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以完善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契机,在企事业单位内部贯彻先进的资产管理理念。从过去对固定资产的被动式管理转为可控、在控管理;从财务部门资产入账时的“一站式”管理(即深化财务财务工作人员职责,由原来的窗口接单,延伸到单据的最后审批取回,直至付款的最后一道流程)转为实施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企事业单位整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应当从原来的以账务、审批和资产保障为主,转变为建立一个以预算管理为龙头、以资产价值为管理核心、以资产效益管理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能够有效控制资产使用和转移过程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3]。
3.建立固定资产各管理系统间的关联
(1)拟定各系统间的对应原则与方式。企事业单位根据自身固定资产管理需求,在财务信息系统与实物管理系统中确定对应的原则与方式。企事业单位可根据不同的资产类别分别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即针对单一且特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或“一对多”的方式(即针对多个无法单独管理的未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进行管理)。“一对一”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满足固定资产管理条件的资产,“一对多”的方式主要适用于某些大型设备的重要组成部件,因未达到固定资产管理标准,无法单独进行资产管理,但从实物管理的角度来看,必须a作为单独的、重要的设备来管理的资产。
(2)确定各系统间联动字段。企事业单位在建立了对应关系之后,必须确定联动字段,以实现系统间资产信息变动的联动。可将资产的存放地点、状态、编码等涉及资产变动的重要信息作为联动字段,且必须保证这部分字段信息的完整性与正确性。一旦联动字段发生了变动,系统能够自动判断并触发工作流,经过一定的审批流程后,自动对财务信息系统内的资产的相关信息进行联动更新,确保固定资产账、卡、物相符。
三、小结
综上所述,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实现信息化系统管理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其对构建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全方位控制固定资产以及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都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在落实的具体进程中,还会遭遇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在探索的进程中不断改革与健全。
参考文献:
[1]何义国.浅谈利用条形码技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管理水平[J].当代经理人(下旬刊),2006(09).
篇3
【关键词】 供电企业; 固定资产; 有效管理; 途径
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供电企业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资产管理得好,可以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反之则会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导致资产流失。供电企业作为典型的资金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量大;使用部门多;使用范围广;结构分类复杂;更新快,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因此,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
一、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资产量大,增长快
近年来,供电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比如:加强资产资源管理平台建设,利用清产核资的机会理顺资产产权关系、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等,资产管理正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
但是,许多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所占资产的比重高达85%以上。仅就HD公司来讲,截至2007年底,公司固定资产所占资产的比重高达95%以上。同时,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全面落实,资产投入量逐年扩大,公司每年各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逐年加大,固定资产年均递增幅度达 20%以上,对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管理部门多
固定资产是供电企业生产运行、开拓市场的物质基础。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先后涉及发展策划部门、基建部门、财务部门、生产部门、物资管理等众多部门和单位。各个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方面的管理维护职能。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多、环节多,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管理内容单一
单纯的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忽略了固定资产的源头管理,没有从资金管理、工程管理的角度全面考虑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没有实现从固定资产的规划、购建、使用、维护、改造直至报废的全寿命周期的流程化管理。
(四)资产变动频繁
一是新增固定资产。供电企业围绕建设坚强电网,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逐年加大,新增资产量大,固定资产基础资料不完整。表现在固定资产统计口径不一致,称谓不一致,内容不详尽。二是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因扩建、技改、大修、中小修和日常调换,实物资产变动频繁,特别是附属固定资产的更新更加频繁,资产变动的频繁使得固定资产卡片和实物资产存在差异。三是固定资产迁移变动。经济发展加快了城市和农村建设的步伐,一些线路和供电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负荷需要和城市、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架空线“入地”改为地缆、随城市道路规划拆除等现象非常普遍,固定资产变动相当频繁。而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形成闭环管理,势必造成账、实管理脱节,资产卡片信息不实的情况。
(五)固定资产来源渠道多
资产来源包括大基建工程、技改工程、营销工程;用户移交资产、其他单位调入资产;还有维护和大修损益性资金形成的资产。多渠道形成的资产给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难度。
二、开辟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新途径
针对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要想改变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改变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形成资金管理、物资管理、工程管理等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实现各个系统的闭环管理。
(一)加强内控建设,规范流程管理,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供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就必须做到用资产与管资产相结合,必须做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管理,必须与企业的责任制考核相结合。一是供电企业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章和制度要求、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政策,结合自身管理特点,制定固定资产等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编制固定资产管理手册,从而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二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程序进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规范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和格式,保证一物一卡,增强折旧计提的准确性,切实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三是结合固定资产全寿命过程管理要求,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关键流程(例如设备增加、出租、报废流程等),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和管理流程进一步规范、完善和优化,从根本上真正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四是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要自觉履行资产管理责任,明确内部职责分工,明确专人负责固定资产各个层次的管理工作,各项制度执行以后成效显著,做到用资产与管资产相结合。
(二)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做好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
1.资产购建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严格履行交接验收程序。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工程竣工,项目建设管理单位(部门)根据国家建委《关于基本建设项目竣工暂行办法》的规定,由工程管理部门组织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使用单位及有关管理部门进行项目竣工验收。验收结束后及时将工程验收通知单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竣工决算报告及时转增固定资产,如果竣工决算报告未能及时编制完成,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投运报告、工程概预算等资料暂估资产价值,转增固定资产,待竣工决算编制完成后,根据决算金额调整固定资产价值,及时分解资产卡片。工程完工决算后,生产技术部门对设备进行盘点、验收并按其管理权限由使用保管部门填制领用保管手续。
零星购置固定资产,由经办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和计划组织实施。资产购入后,及时办理资产验收、交接手续,报送财务部门办理固定资产入账手续。零星购置固定资产需要安装的,安装完成后转增固定资产。以无偿调入等方式增加的固定资产,由经办部门根据有关批准文件组织实施。根据固定资产调拨或交接清册,办理验收交接手续,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在调拨单或交接清册上签章,然后财务部门据以办理增加资产转账手续,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
2.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衔接,确保“账、卡、物”的一致性。以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和生产管理系统为基础,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再造,使各业务部门间信息更加通畅,联系更加紧密。一是工程部门是资产管理和账、卡、物相符的源头,在项目竣工后,工程部门按固定资产管理要求提供“设备清单”组织工程验收;生产部门或设备运行部门,对照工程部门提供的“设备清单”,根据固定资产目录资产名称等资产信息要求,负责对设备的所有信息的填报和投运移交实物资产进行现场核对;财务部门最终按每项资产竣工决算实际价值录入固定资产卡片,努力从源头上保证新工程项目转资后,账、卡、物一致。二是设备进入生产投运阶段,加强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的衔接,实时记录资产变动所引起的价值变化。三是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或局部的抽查盘点,以确保“账、卡、物”的一致性。
3.强化固定资产报废管理流程。出现因技术的更新等原因需报废的资产,或是运行年限到了需退役的情况时,由资产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报废(鉴定)表”;实物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按照固定资产处置权限进行审批;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审批好的报废申请表启动资产报废工作。资产报废后并不意味着资产信息的消失,该报废资产的卡片永久性的保存着,并建立报废资产台账,依然可以查询报废资产的历史数据。
4.依法合规,规范操作,做好固定资产处置工作。随着电网建设速度的加快,每年投入的基建、技改、设施配套等项目工程数量巨增,这样,有相当一部分设备要在改造中退役。对退役资产,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由专业部门严格把关、逐条审核、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对可再利用资产作备用设备安置并建立相关台账;对符合报废条件的资产,按规定的审批权限逐级报批,经专业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进行处置。
为了加强固定资产残值回收的管理,成立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机构,财务、生产、纪检、审计等部门对残值回收过程进行监督。
5.加强考核力度,确保认真执行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为切实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保证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信,供电企业应每年组织相关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或盘亏等资产,及时进行整改,以确保“账”、“卡”、“物”一致性和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将抽查盘点机制与资产经营责任制、考核机制有机结合,提高认识,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出量化考核标准,使资产管理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
(三)加强有效资产研究,规范资产基础管理,改善公司资产的运营效率
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控制无效、低效资产的产生、防止产生新的不良资产是企业管理中的一环,需要通过细化管理来实现。一是开展对有效资产研究。针对供电企业资产总量大,历史遗留问题多等情况,认真研究固定资产运行效率,通过摸清家底和现状分析,探索提高资产有效性的途径,为搞好资产经营奠定基础。二是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加强对资产管理环节的监控,努力降低资产运营成本。
三、应用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效果
由于电网公司的经营特性,决定固定资产存在地域广、规模大、数量多、变化快的特点,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历来是电网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难点。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论证,从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改变原有资产管理流程,强化过程控制,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实现了资产管理理念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管理思路是:财务只是资产的价值管理,生产部门只是资产的实物管理,存在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管资产与用资产脱节的状况。固定资产管理的新要求:一是明确管理责任,将资产使用单位和管理单位的责任进行有机统一;二是延伸固定资产管理控制范围,从项目的前期可研阶段,一直到资产的退役和处置;三是资产管理要与各项管理工作相结合。
(二)明确资产管理职责、固化资产管理流程
在固定资产管理程序应用基础上,对资产管理流程进行规范,重新规范和设计与资产管理相关的流程,跨部门协作的流程管理方式替代了原来部门条块分割的管理方式,新颖的现代化流程管理理念得到落实,使各业务部门间信息更加通畅,联系更加紧密。同时,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文件,从源头上控制和明确资产使用和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各类资产在每个环节中的负责人和相应的流转单据。按照资产管理相关流程,可以确保资产在各个阶段都做到有人负责。
(三)职责和考核措施双落实,建立资产管理长效机制
在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了建设施工、采购管理、设备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部门资产管理的责任。根据流程再造需要,各管理部门相应增设资产管理机构和专责人员,再与各责任部门的量化考核标准配套,虽然资产在实时动态更新,但资产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了资产“账”、“卡”、“物”的一致性。同时,配套出台抽查审计等办法,使资产管理监督机制得到落实。
(四)资产管理执行力度和控制力度得以加强
通过制定和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和流程,极大提升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规范管理流程后,及时转资在整个项目进行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完工项目竣工决算编制时间提前及时、数据准确可靠。生产技术部和财务部分别负责卡片的生产信息和价值信息,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五)加强资产管理为企业赢得显著经济效益
在正确区分有效、低效和无效固定资产,实施固定资产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处置无效固定资产,对报废固定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全部采用了招投标等形式,降低了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对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到供电企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努力的管理体系。通过确立科学的组织体系和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机制,使得财务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相结合,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使管理做到法制、机制,进一步提高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蔡光.探索电力资产全寿命财务管理的思路.华北电力财务与审计,2007,(5).
篇4
一、固定资产基本情况
我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为车辆以及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分布在各部门使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净值万元。我单位平时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夯实财务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和安全。
各部门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益,在固定资产管理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二、固定资产清查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务必取得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的圆满成功。为此,成立由单位领导和各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固定资产清查领导小组,负责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织实施,并对各部门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明确分工。领导小组对固定资产清查工作进行了精心部署、仔细安排,强调工作纪律,落实工作任务,要求切实按照上级部门精神,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二)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布置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为搞好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我单位加强宣传,确保落实,召开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会议。会议对清查人员就固定资产清查范围、清查内容、领导机构分工、时间安排、工作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对固定资产清查表、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填写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并做了示范。通过这次会议,全体清查人员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自己的清查工作任务,掌握了清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为圆满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固定资产清查工作
我单位本次清查工作共分为准备、清查、总结和验收四个阶段。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组,工作组分为实物清查工作组、财务帐册工作组、使用台帐工作组、资料整理工作组,明确规定各工作组的责任人、组员、分工范围等。要求各工作小组认真做好每个阶段的固定资产清查工作,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任务。本次固定资产清查的重点工作为清查阶段和总结阶段。清查阶段主要工作是各清查小组对单位的所有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落实资产存放地点、资产状况等,如实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对清查中发现的需要报废、报损或作其他处置的固定资产,要求查清原因,提出处理建议。总结阶段是由帐册工作组与使用台帐工作组将各自的帐、卡与实物清查工作组提供的固定资产盘点清单进行核对,对有异议的项目再次清点确认,确认后由资料整理工作组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各清查工作组对“固定资产盘点报告表”进行相互复核确认,连同清查工作总结交清查工作领导小组审阅。
三、固定资产清查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单位领导与各部门负责人高度重视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该项工作的落实。清查工作领导小组每周针对清查工作召开一次工作碰头会,一方面掌握清查工作的进度,另一方面就清查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进行沟通解决。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全面落实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各项基础信息,特别是针对一些实物信息与资产下转资料不相符的情况,以现场实物盘点为依据,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补充、修改。
(二)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登记工作
本次固定资产清查进一步完善了财务固定资产卡片以及使用部门的使用台帐的信息登记,做到帐实、帐卡、帐帐相符。
(三)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
经过本次固定资产清查,我单位查清了全部固定资产。截止2014年月底,我单位共有各类车辆辆,价值万元;空调、计算机、打印机等共计件,价值万元。
四、今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思路
(一)建立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我单位将根据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新要求,制定适合我单位实际、便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制定“购置资产、调拨部门、报废资产”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要求、分级管理、各尽所能,各负其责的新机制,切实用制度管理好固定资产。
(二)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和固定资产使用、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规范程序,把好出入关,健全账、证、卡,加强核算,确保资金账、实物账一致。其中要严格做好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财务部门建立分门别类金额总账,记录固定资产情况;办公室建立分类明细和固定资产登记卡,并同时建立使用部门物品使用登记卡,标明财产编号,使用部门可以随时掌握本部门的物品领用情况。二是加强固定资产调拨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发生调拨时,严格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办理,由使用单位填写调拨申请单及调拨设备清单,经单位领导签章有效,使用部门不得自行处理。三是加强固定资产领用与报废的处理工作。固定资产在领用时应填写领料单,并在登记卡上签名,标明该设备已由其保管使用。固定资产的报废、报损应由使用部门填写报废、报损申请单,经逐级领导审批后,方可核销。
(三)落实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一、前言
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法指出固定资产的特性,其中一个是关于有形资产,其指出有形资产包括商品的生产、劳动服务、租赁及经营管理。固定资产在国有企业中占的比例相当大,是整个企业及账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不应该出现任何问题,大问题当然必须避免,但是小问题也不可就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现管理记录疏忽等问题。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一定要严格规范,不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小型国有企业,都应该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法则。
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漏洞
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其中包括许多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的管理就会出现差异和问题,因此就会出现部门之间工作不能协调的进行,矛盾和漏洞也就相应而生,这样管理的难度就会加大。所以要现在要抓住漏洞及时填补。下面就谈一谈管理中会出现的问题。
1.管理者职责不明确。由于国有企业中部门较多较繁杂,但部门与部门之间管理又需要合作,此时管理者之间的工作分配、任务要求就会出现交集和矛盾,相互推卸责任,使得一些工作没有人去落实,出现管理疏忽。特别是在进行中间传递的事情上,比如资产投入时的单据在传递后出现部门与部门之间账单不一致的情况,使管理出现错误和混乱的情况。
2.账务混乱的现象。账务混乱是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所遇到的一个问题,由于其内部资金运转多而庞大,账目就会出现核对混乱对不上号的情况,使资金管理出现问题。这个问题主要由两方面造成的,一方面是公益捐赠、资金调动以及一些特殊途径的资产调动没有被记录在账上,就出现有账却找不到资金来源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资金管理人员的疏忽和失职,这里面其中一些人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较高,但还有一些人则不然,他们的专业意识相对薄弱,将企业为员工配置的东西归为公共财产而不记入到固定资产账目里面,这样也会造成账目核对不上的情况。
3.资产记账的不规范。对于已经失效的过去的固定资产,国有企业并没有按照严格要求对其进行审批销账;还有就是在对建筑方面没有房产证和土地使用证的土地面积在记录是出现偏差,造成账上的面积和实际的面积有所出入;有些国有企业的办公场所在施工之初为“在建工程”没有记录在账,但是使用多年后仍没有进行账目改动,这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存在很大问题。
三、如何规范固定资产的管理
严格遵守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相当重要的。所以国有企业或相关部门要认真的制定出一套管理准则,使企业的管理走向合理的道路,使账目不再出现混乱的状况。下面就介绍几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明确各部门职责。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因为其部门的繁多,所以各部门的职责一定要明确,做到各尽其职,分工明确,不要出现漏管和冲突的现象。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为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所管理,在管理时,这三个部门的分工就要明确,各部门主要负责哪一方面的管理和记录。大部分企业中,固定资产的实物直接由使用和管理部门负责,而财务部门主要是对其进行核查清算并有监督的作用。如果公司愿意再进一步把这三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分配就会更好一些。
2.严格实施管理制度。制度的规定以及落实都需要员工的自觉和管理人员的监督,他们彼此相辅相成。比如在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通过高层管理人员的审核,普通员工不得擅自将固定资产报废,必须严格进行企业规定的各项流程进行资产报废。在整个流程中,拟定一个固定资产管理报废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个表当中要包含详细的信息,这样财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在最后核对时出现问题就有据可查了。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的过程中,除了经过上层领导的批准还要经过下面各个部门和部门员工,一个部门完成资产报废的整个过程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部门之间要完成各自的任务,协调合作。在整个过程中,要有监督部门对其操作者进行严格的看管。
3.对固定资产投资及运营的监管。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应该制定快捷清晰的管理制度,对于相关流程和规则比如固定资产的创建、中途的使用情况,最终的结果都要仔细制定。在资产投资管理的过程中要明确基本理念,即固定资产在进行购买的时候,要遵守不浪费的原则,按部就班的进行审。国有企业在创建固定资产时要反复斟酌,依据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通过后再落实。国有企业中固定资产的运营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对国有资本权益的保护,这些权益中包括保护权益、发展权益等权益。在对国有资本进行运营管理时。主要操作人员是与国企出资人相关的组织和部门。企业应该因地制宜,根据自身要求,制定有效的资产体系和管理监督机构。
四、总结
我国国有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离不开国有资产的支撑,同时它还促进了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是我国经济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企业之间日益竞争激烈的今天,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合理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运行的一个表现了。国有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严格把控和实施不但可以有利于企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企业在国家或企业间的竞争地位,使企业可以在正确合理的管理制度下蓬勃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另外,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同时,也要去寻求突破和创新,不断研究和更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顺应企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要求。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保持稳定前进,不被社会和企业打败,达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齐晓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31).
篇6
关键词:电力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电力企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着重大作用。所以,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核准和控制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作为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构成中占有着重大比例的项目,其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对提升电网企业的发展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企业是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它的资产构成也较为分散,并且涉及到的部门也极为广泛,结构复杂,且使用的空间极为广泛。由于我国的电力设备繁多,所以对资金的流通和资金的数量也有着极高的要求,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一项极为严峻的挑战。
一、当前我国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我国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其固定资产只能够按照用途来进行划分,由于我国的电力企业所涉及到的范围广泛且种类繁多,其中包括设备以及输出电路等等,使得我国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的构成也极为广泛,在各个城市的各个环节中都有所分布。所以,当前保障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能够做到账卡相符是一项极为困难的工作。在对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盘点,同时,还要进行周期性的全面盘点和清理,对账目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账实相符。
就当前我国电力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而言,采用的是PMS管理系统及SAP套装软件,实施账卡物联动,保证账卡物一一对应,所以财务部门在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时候,能够使固定资产清理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得到有效的保障。然而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电力企业在资产的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想实现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其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
二、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过长期对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研究和分析,发现在电力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电力企业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足
电力企业既是密集型产业也是生产经营性质的公司,与企业的生产、服务、安全以及效益等相关联的都应当是企业进行管理的核心内容和重点难点问题,这些环节的有效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对其管理工作认识不充分,没有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往往都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安全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忽略固定资产利用的问题,把具有价值的固定资产当作是备用物品或者是设备来进行管理和储存,使其效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固定资产投资控制缺乏合理性
国家电网对省公司系统的项目投资有着明确的规定,按照级别可以分为鼓励类、允许类、限制类和禁止类四大类。鼓励类是指省内的一、二次系统的电网工程。允许类是指用户的专用工程和能起到调节用电高峰的电源工程。限制类是指一些小型的基建工程和外商投资的工程。禁止类是指不符合能源的使用和国家的发展战略,以及明令禁止的项目。在投资的过程中会优先安排鼓励类的投资项目,其次是允许类的工程,对于限制类项目应该遵循“量入为出、从严控制”的原则进行适当的安排。
(三)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投入不足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当前大多数电网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固定资产的管理是这个系统的一个小的分支。能完成变动资料录入、建立固定资产卡片、数据查询、数据更改、计提折旧、工程转资、固定资产报废调拨等全面的功能,且能保持财务模块与设备模块的联动功能,保证账卡物一一联动。生产管理系统(PMS―Power Production Management System)是SG186工程系统应用之中最为庞大和复杂的应用之一,其中有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录入及完善。电力企业定期对PMS系统中的数据与ERP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对有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但由于人力不足,对PMS中的实物数据进行更新时工作量庞大,往往信息沟通并不准确;关于固定资产的其他工作流程,如固定资产报废等,由于实物管理部门人员的素质不同,对已经从现场拆下来的废旧物资没有及时进入ERP系统走报废流程等,造成账卡物信息并不完全一致。因此,要加大对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投入的资金,组织人员培训提高业务人员素质,加大人员的投入,确保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四)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不充分
针对当前电网管理中出现的众多问题,供电企业以实物资产为核心,涵盖并统筹与实物资产相关的人力、信息、金融、无形资产,运用系统工程和通用技术方法,统筹协调资产在规划计划、采购招标、工程建设、运维检修及退役报废等全寿命周期及资产管理体系的管理行为和技术要求,建立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应用系统。其中实物资产的范围为企业所辖的与资产管理活动相关的所有固定资产,包括电厂设备、电网一次设备、厂站自动化系统、调度自动化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电力通信设备、自动控制设备、电网(厂站)辅助及附属设施、安全技术劳动保护设施、电能计量装置、试验及监(检)测装备、专用工器具、生产服务车辆等。涵盖资产规划计划管理、采购招标管理、工程建设管理、运维检修管理及退役报废管理的全过程。但在电力企业实际应用过程中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在公司普及并不全面。其次,目前电力企业仅对110Kv及以上的线路及设备进行管理,对未及时转资的固定资产进行监控,并未全部普及,故要想实现固定资产的良好管理,必须由思想到行为、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局部到整体的全方面管理。
三、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当前行业已经实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但在下列方面还需要进行完善,如对业务流程进行完善、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及协调机制运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构建状态监测指标体系、制定资产绩效指标、账卡物一致性清查、推进系统完善提升和数据共享融合、固定资产各环节技术方法应用等等,通过不断提升完善,使固定资产真正成为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基础和源泉。
目前,信息化建设是电网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手段,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固定资产信息在企业内部进行良好的传递和收集,保障了固定资产信息沟通的途径,减少了固定资产的闲置,为固定资产的使用建立了渠道。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不断提升业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信息系统中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使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完善。
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的管理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支撑,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减少管理的随意性,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必须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工作。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在重视企业安全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当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同时还要不断完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个流程,对管理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操作。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有效地管理能够减少企业的资源浪费和保障企业资金投入的利用率,能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明.电力企业资产全寿命财务管理的思路[J].华北电力财务与审计,2010.
[2]范希明.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
[3]吴小军.浅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创业,2010.
篇7
关键词:乡镇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意义;问题;方法
固定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发展的基础,反映的是单位的经济实力,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单位的长远发展。相关调查发现,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成为乡镇政府的关注重点。以下对此进行探讨。
一、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乡镇固定资产指的是使用1年以上、单位价值满足规定标准,且使用期间保持原态的资产项目。相比于企业固定资产,由于乡镇固定资产的性质、作用不同,其特性成为乡镇管理工作的一项难点。乡镇政府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单位,而固定资产的管理影响着乡镇政府的发展和职能的发挥。随着国家在乡镇政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房产、车辆、办公用品、电子设备等物品的数量增多、价值提高,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成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存在重视资金、轻视资产的现象,只有改进管理工作才能避免固定资产损失,减少浪费现象,继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发展。
二、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财权分散在财权分散的影响下,乡镇固定资产的管理复杂多变,其原因主要是下属管辖单位多,由于范围广、分工不同,导致管理工作相对松散。有些是乡镇直接管理,有些是上级政府部门管理,还有些则是双重管理。这些部门和单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及相应的支配权,资产可能是上级配备,可能是自己添置,也可能是上级政府统一配置,资产来源多元化给其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2.账实不符分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的租借管理不规范,二是资产处置不当,三是基础设施项目没有及时交付并核算。对于前者,租借闲置的房屋用品,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提高经济收益。然而,乡镇政府的资产出租有的不公开,有的甚至没有签订合同文件,随意性大,大多没有专人管理。以房屋出租为例,长时间拖欠租金却不追缴,房租收入就难以纳入预算体系。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该向上级部门备案审批,常见如电子设备、车辆等。由于乡镇政府的认识不足,资产处置不按照流程执行,或者擅自处置,就会造成资产流失。基础设施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些单位没有及时交付,一些单位即使交付但没有及时进行账务处理。3.管理意识淡薄乡镇政府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最为明显的问题是管理理念不科学。举例来说,不少政府重视现金、轻视物资,重视采购、轻视管理。乡镇政府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在资产管理上的重视程度不足。而且,领导干部认为资产管理繁琐,如此就会引起工作人员不作为。4.疏于日常管理乡镇政府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固定资产没有定期盘点,导致账目混乱、记录不清晰。②部分乡镇的固定资产产权不清,尤其是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遗留问题,例如办公室的使用没有土地所有权证、使用证;山林证在农林主管部门处,委托各乡镇管理。③乡镇扩建、改建工程完成后却没有及时入账,只是将建设中的经费纳入支出,导致账物不符。近些年建设工程的投资越来越大,这些资产处于账外,会导致管理失控。④还有些乡镇将资金拨付给下属单位,用来购置固定资产,超出了国有资产的监管范围,如此就会造成资产流失。
三、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1.创新财政体制第一,明确乡镇固定资产的内容,定期进行全面盘查,将结果装订成册、统一编号。针对现有的固定资产,应该及时备案、准确记录,将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第二,编制财务预算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固定资产的购买计划,在年末核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数量、成本金额,通过和核定基数、财务预算进行对比,实施财力扣减措施。第三,将固定资产的审核列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内容,以此形成完善的财政体制,增强领导的关注力度,发挥带头作用,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落实责任意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应该首先明确责任意识,树立高度负责的态度。要落实各项管理制度,确定谁是第一负责人,明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责权利。然后从上到下签署目标责任书,实施层次负责制,确保各种固定资产均有专人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充分发挥资产带来的效益。另外,还要树立依法管理理念,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循国家制定的财政法规,一是提高采购工作的透明度,促使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不断提升;二是增强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对固定资产进行依法管理;三是固定资产在调拨、报废、变卖等处置上,应该首先申报,获得审批后进行相应处置。3.重视日常管理一是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固定资产产生后,应该第一时间进行入账登记,遵循账、卡、实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电子台账,并且保证管理部门之间信息共享。在了解资产存量的前提下,对资产的使用进行动态跟踪,如此能保证账实相符。二是委派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负责资产的交接、清查、处置等内容。以固定资产的盘点为例,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一旦发生异常变动,应该及时上报给领导。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依据规范严格执行审批流程,防止资产流失。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竣工验收后及时交付核算。四是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技术部门之间协同工作,进行统一审核,将审批权限赋予相关部门。以资产的租借为例,应该分析市场行情和需求,采用公开竞价的方式,保证操作的透明度。而变价和残值收入,则应该进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满足非税收管理的要求。4.加大监管力度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定期组织检查、清理等工作,实现计划性管理的目标。第一,审计部门针对乡镇领导开展审核时,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列为其中一项内容,能提高管理意识,实现人账有机结合。第二,管理期间,乡镇领导属于全面负责人,分管领导属于主要负责人,同时明确各个使用部门的责任,实现三级管理模式。第三,定期实施考核工作,将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纳入领导干部的考核范畴,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实践证实,利用制度来约束管理,是避免资产流失的有效措施,具体到固定资产的管理上,要求有计划、有审批,入库单据和领用单据缺一不可。综上所述,乡镇政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能减少浪费现象,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就目前而言,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财权分散、账实不符、管理意识淡薄等。对此,应该创新财政体制、落实责任意识、重视日常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从而促进乡镇政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宗花.如何规范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4,(6):184-185.
[2]施华军.加强乡镇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途径及方法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1):132-133.
篇8
1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是为了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更好地为事业单位发展而服务。然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不同部门分管各自的固定资产,许多部门以部门利益为重,在开展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时没有明确目标,出现偏差。
1.2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力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体系。定量指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完好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盘亏率等指标;定性指标有管理制度建设考评、管理队伍建设考评、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考评和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的考评等指标。然而这样的绩效考评指标不够周密,比较简单;并且,有些指标评价操作起来难度较大,而又没有可取代的其他评价方式;再者,许多事业单位虽已建立评价体系却没有将绩效评价落实,使得绩效评价沦为空谈。
1.3绩效管理过程中缺少沟通协调
当管理人员在固定资产绩效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沟通不足。如此一来,对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工作情况难以及时上传下达,当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管理层没能及时进行沟通,阻碍了管理工作顺利进行。同时,不同部门间缺少对管理工作的沟通,使得信息不能顺利流转,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1.4绩效考评结果不尽人意
首先,落实固定资产绩效考评单位,绩效考评的结果往往并不理想,存在固定资产使用率较低、完好率不高、年维修率超标等问题。例如,购置固定资产后,固定资产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存放地点改变、领用人变化、使用单位变换,许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领用不做记录,归还时手续不完备,资产流失损毁现象严重,固定资产完好率低。再如,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时常出现部门占有使用演变为部门所有甚至个人所有的现象。例如,人员职位变更时,经常不按规定移交资产,造成公用资产被个人据为己有,导致固定资产丢失。其次,考评结果并没有充分利用,常常只是应付式的考核,并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法律体系不完善,思想观念较落后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现今我国虽然已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然而已有的法律法规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规定不够全面,有时甚至模棱两可,缺乏规范性。法律体系不完善,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重要原因,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效率低下。同时,事业单位各级领导与管理者普遍存在“注重固定资产购置而忽略其管理”的落后思想观念,尚未清楚意识到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因为固定资产使用具有无偿性,资产使用者使用起来没有负担,也就没有考虑到经济效益,管理意识淡薄。
2.2缺乏预算审批机制与监督机制
事业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建立严格的预算机制,贪多求新而盲目购置的问题普遍存在。有些事业单位各部门配备的固定资产超过实际工作需要,造成部分固定资产不能充分利用或闲置。同时,许多事业单位并未建立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监督机制,或监督机制对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威慑力。管理工作得不到有效监督,工作中出现纰漏,如使用时没有按照规定手续领用造成不按时归还或毁损丢失等情况得不到监督纠正,使得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2.3缺乏统一管理,资产共享机制不完善
各类固定资产管理分属各部门,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是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的重要原因。管理上的交叉,相互间又因为缺乏沟通造成“无人管理”或“重复管理”的问题。有些事业单位虽设立统一管理部门,但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监督机制等制度缺失等原因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提高。因为没有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闲置固定资产没有建立共享制度或制度并不完善。因为增加固定资产使用率将会增加管理成本,所以许多部门宁愿固定资产闲置,也不愿调剂给其他部门或与其他部门共享。并且,大多数时候,在无偿共享与获取部门利益之间选择,各部门多会选择后者。
2.4管理队伍质量欠佳,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健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中,普遍缺少专业人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经济学、管理学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统计学、会计学、计算机技术等知识,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服务。然而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并没有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甚至管理人员常常由其他岗位人员调岗担任或退休员工兼职。同时,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业务培训,导致了管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较低,责任意识不够,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完善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难上加难。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应明确管理人员职责,对管理人员形成激励与约束,规范管理人员工作,确保管理人员对待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然而实际上,不完善的制度对责任人的约束力低,即便制度有明确规定违规处罚,也经常出现制度执行不力的情况。
2.5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符
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及使用过程,并未形成及时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以致会计数据不准确,账实不相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账面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会计信息无法全面而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全貌。这就影响了对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信息提供。
2.6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混杂
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并存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之一。虽然事业单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但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如固定资产外租等。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含有一部分经营性资产,但非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没有明确区分,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增加了难度。
3改进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建议
3.1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法律体系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改变思想观念,摒弃“重采购而轻管理,重使用而轻维护”的老旧观念,提高管理意识。值得一提的是,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不应只局限在管理者。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大多是面向单位员工提供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除了管理人员外,也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配合。此外,单位员工还应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使监督权力。当发现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时,应向有关部门提出,相关部门必须给予满意的答复并及时改正。同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是一切制度制定与执行的依据和基础。为此,应不断更新完善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与时俱进,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标杆。
3.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应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设置要有广度,应全面覆盖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全面反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同时评价方式应多样化,且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行性,绩效评价结果要实用,应易于理解,便于运用。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现有的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包括结构、使用、效益三个方向的固定资产绩效考评指标。结构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年增长率、固定资产分布率、固定资产完好率等指标;使用指标包括固定资产使用率、固定资产共享率等指标;效益指标包括固定资产盘亏率、固定资产维修率、固定资产收益率等指标。
3.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结合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应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系。事业单位应独立设置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由各部门作为二级单位分级管理。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中,一级管理与二级管理部门间,除了要协调配合,还要相互监督。由特定的综合部门统一领导有利于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目标的明确与统一,各部门共同协作做好管理工作,为绩效管理目标共同努力。
3.4建立预算管理,合理配置资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入资金占用比例大,应加强管理,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投入应根据单位发展需求、承担的任务、整体经费预算等方面制订预算计划,再经过会议讨论、预算公示等流程最终确定。通过预算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的购置与分配,能避免铺张浪费而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一级管理部门可搭建闲置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二级管理部门可在确保本部门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提供本部门闲置资产信息以供一级部门调剂给有需要的部门。如此一来,闲置资源共享避免重复购置,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也节省了大量人力与财力。
3.5规范经营性资产的管理
事业单位闲置固定资产在实行共享机制后,仍有闲置的,可转为经营性资产,用以租赁、出售、投资等。这样不仅达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也为事业单位带来收益。当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还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约束,为的是整个单位的经济效益乃至国家的利益,而不能以一己私欲为目的。经营性资产应规范管理,首先,要明确划分经营性与非经营性资产。其次,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为经营性固定资产的,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再者,对于出租、出售的经营性资产应建立健全的手续、程序。
3.6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明确管理职责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专业的管理团队。首先,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应注重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储备。其次,管理人员的实际业务能力也十分重要。再次,管理人员还应实时掌握新出台的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法规政策,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知识自我充电。此外,应通过交流学习、参加培训、再深造等方式,不断增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管理水平。同时,要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建立约束与激励机制,能从正反两方面提高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并且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7加强财务监管,科学管理资产
篇9
引言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在电网企业中,固定资产是资产的主要内容,在企业资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在电网企业生产经营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的运行、维护、后期管理以及固定资产的再投入,进而会影响到资产的安全完整以及企业经营成果等。在此,笔者就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通过构建“资产优良”的精细化目标管理体系来达到资产结构的优化作一分析。
一、电网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根据固定资产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可以说,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生产资料,每个企业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拥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固定资产,一个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的规模往往代表着这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
在电网企业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一般都达到85%以上,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已成为目前电力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电网企业一方面属于资产分散型企业,生产经营资产使用单位多,包括供电公司内部的直属部门乃至变电站、供电站所等;另一方面是使用地点范围大,从市区到农村,从平地到山坡,已经遍及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再一个方面是结构分类复杂,覆盖面大,可以分为输电线路、变电设备、配电线路及设备、用电计量设备、通讯线路及设备、自动化控制及测试设备、制造及检修维护设备、生产管理用工器具、运输设备、非生产用设备及器具、房屋、建筑物、土地等十几大类,而且电网资产通常还具有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等特点。
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一强三优”(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现代化公司的发展目标,而资产是否优良又是电网坚强的重要物资保证。因此,根据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实现“一强三优”发展目标和不断提高电网企业的竞争力,把电网企业做大做强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在长期的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中,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管理体系,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电网企业存在资产分散、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资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大等诸多因素,致使电网企业在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退出”三个环节都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固定资产增加环节存在的问题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加包括购建(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零星购置等)、投资转入、接受捐赠、无偿调入、非货币易换入、盘盈等。在固定资产增加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转资不及时,导致账实不符。
1.在基建、更新改造工程中,部门之间沟通不足,加之资产确认口径不一致,直接导致账实不符
在基建、更新改造工程中,采购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沟通不够及时,设备出库时出库清单不够完善,致使转资后设备型号、生产厂家与现场实物资产不相符,有时甚至数量也不一致;财务人员对设备型号了解不够,不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只是根据工程管理部门报来的资料转资,无法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特别是近年来,在地方工业园区、开发区等的建设过程中,新建变电站的电源工程引起的线路T接、开断改造后,使线路的路径、长度、杆塔形式、导线类型等发生了变化,但输配电线路改造后固定资产卡片未能及时调整线路长度和实际位置等也造成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2.设备采购中由于资金渠道不同,有些设备未能入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家为了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会采用一定的市场营销策略。电网企业购入大型设备时,有时厂家会赠送一些维修设备或生产工器具,如果经办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沟通,财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情况,这些获赠的设备等就难以入账,导致固定资产清查时出现盘盈。由于资金渠道不同,电网企业购买的部分电脑等管理用设备未能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导致账外资产的出现。
(二)固定资产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1.责任不够明确
在固定资产的使用环节中,往往忽视对在用设备单台件的管理落实到人,存在责任不够明确等问题。由于没有直接的“设备主人”即“使用或管理者”,导致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有些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修理、转移等无人具体负责,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无用、损坏甚至丢失也难以进行责任追究。
2.部分资产的产权不够明晰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中的配电线路分布十分广泛,部分地区10KV及以下线路资产的产权比较复杂,由于历史原因,一条线路既有地方资产,又有农网改造中电网企业投入的资产,还有用户投资形成的资产。由于产权关系复杂不明确,给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多的不便。另外,有些城市的用户工程没有办理产权移交,不能作为电网公司的资产入账,但事实上该资产本身又确实已经在为电网公司创造效益,并且电网公司承担了其运行维护以及相应的安全责任,也给资产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3.更新改造工程后调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城、农网改造中,有些线路几经改造已“面目全非”。例如:为了城市道路规划,有的线路不得不从地上转为“地下工作者”。由于账务调整存在障碍,造成地上的资产未注销,地下的资产又入账,一条线路,两项价值,固定资产的实物与其价值脱节,资产价值虚增;400V农村低压工程转资后,由于农村小企业及村民建房增多,交跨距离不够等原因,部分村庄自己进行了线路改造,而改造后的线路没有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这都导致了账实不符。
(三)固定资产退出(减少)环节存在或易出现的问题
固定资产退出主要是指固定资产的报废、转让、盘亏、毁损及无偿调出等。固定资产退出环节易出现以下问题:
1.固定资产退出,调账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
有的电网设备已退出运行,房屋建筑物(如农村电工组和供电所平房及围墙)早已拆除,甚至有的设备已按废旧物资卖掉,但未能执行报废制度,凭证手续不全,财务部门账面上并未注销,仍然计提折旧;农网、城网改造和拆除的线路不能及时回收,造成资产流失;相邻地市之间固定资产无偿调拨的手续办理不及时,不能及时调整账务,导致账实不符。
2.废旧物资处置不符合规定
电网企业废旧物资的处置制度和办法比较健全,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执行制度不严的问题。不少人认为报废的固定资产其价值已在使用中消耗,已无多大价值,不是控制的重点,因而对废旧物资的处置管理不够重视。但在电网企业的农网、城网改造过程中,大量的电线、电缆等线路固定资产一次性报废,其残值收入可达十几万元。废旧物资的市场不像产成品市场那样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其销售价格没有一个客观的参考标准。很多废旧物资的购买单位都是个体私营的物资回收公司,再加上此环节的内部控制薄弱,缺少相关的相互制约制度,很容易出现舞弊行为。有的部门很可能将申请报废的固定资产先找个仓库一放,之后无人问津,白白失去了变卖的机会与残值收入;有的对报废固定资产的残值评估偏低,售价低,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单位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
三、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之所以存在一些问题,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从主观上说,有些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不严、责任不清、奖罚不明,造成有关人员有章不循。同时,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从客观上说,电网企业固定资产较分散,使用部门多,使用地点范围大,资产结构分类复杂、电网资产数量多、金额大、更新快,给企业相关部门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状况及其变化带来了许多困难,造成固定资产实物与账务难以核对。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价值管理、使用保管三者之间沟通不够及时,信息不畅,对资产的变动情况掌握不一致。
(二)价值管理者对生产技术知识掌握不够、对设备认识不够、现场对资产进行核对监督不够。
(三)近几年,由于农村低压线路改造点多面广,城市改造建设中电网更新改造也较普遍,固定资产管理者跟踪资产变动难以到位。
四、解决思路
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信息化领导小组结合实际,适时的提出了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解决方案构想,阳泉供电分公司则从服务于“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角度,以省公司集约化管理的战略方针为指导,面对自身管理的薄弱环节,不遮不盖,不等不靠,迎难而上,主动承担了软件开发的试点工作。
结合省公司的工作指导要求,我们具体确立的建设工作思路是:以服务于“一强三优”战略目标为指导,以集约化管理为指引,以“资产优良”为管理目标,以“优化资产结构”和“提高资产质量”为重点,以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为主线,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资产结构的改善和相关资源配置的优化;加强存量资产的管理,促进资产的有效增长,控制不良资产的形成。从防止风险的角度区分有效资产与无效资产,从提高资产运营效益的角度区分有效益资产与无效益或低效益资产,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率。
开发“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利用信息系统规范资产从设备前期的选型、设计、采购、安装调试等前期管理,以及资产与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控、维护保养情况与设备的移动、调动、封存、借用等资产运行后活动,直至设备报废或者变更的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链管理。
五、系统功能要求
通过此次财务管理信息化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我们对现有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系统的优化,初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巩固了清产核资的成果,同时也对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切实达到了以下各方面的要求:
(一)强化工程项目的管理,使绝大部分固定资产在形成之初就得到有效的控制,即通过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卡片形成之前,将固定资产价值信息从投入建设到竣工决算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全方位的记录。通过信息系统固化工程项目建设的管理流程,加强工程项目建设的事前规划、过程控制,到最终形成固定资产价值的结果稽核,强化工程价值管理。
(二)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建立卡、物对应机制,最大限度地防止虚增资产以及国有资产流失。
(三)遵循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从新增、报废、调拨、盘盈、盘亏、估价、变更等各个环节实现手段创新和管理的强化。
(四)固定资产购进管理中建立了供货商档案,可对供货商的情况进行综合评测。
(五)在线的申请、审批流程规范了固定资产购进、领用、变化的过程。
(六)实现对固定资产的钻探式全方位查询。可查询所有固定资产变化过程的详细情况,检索出闲置资产,通过对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提高资产利用率。
(七)利用固定资产大修计划,控制大修、技改资金的使用。
(八)固定资产管理依据业务处理流程需求,分配管理权限,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规范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避免资产管理的人情化。
(九)可从固定资产价值、数量方面反映企业资产的真实状况。
(十)充分利用规范后的信息,结合决策点,建立完整的决策生态链。
(十一)建立预测分析模型,提供资产折旧预测的功能,针对工程建设竣工后形成的估价固定资产和现有的固定资产按年度、按月度进行折旧预测,从而体现预测折旧计提对以后会计期间成本费用的影响。
(十二)完整记录资产维护耗费,提供单项资产的大修记录,利用资产大修计划,控制大修、技改资金的使用。
(十三)建立辅助分析模型,充分利用规范后的信息,结合决策点,形成完整的决策分析报告。
(十四)实现资产与工程的联动,提供工程竣工转资产的功能。电网企业绝大部分资产由工程形成,从源头上管理好资产形成的过程,对优化资产管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六、系统设计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生命周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业务,结合电网企业最佳管理实践,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分为四部分:
(一)固定资产卡片信息体系
根据满足企业固定资产盘点、企业资产地理分布、资产实物图片、资产价值分析等主题来定制资产卡片属性,为多角度满足企业核算及管理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利用信息系统构建由工程自动形成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体系以及在由工程形成资产卡片过程中的事中控制体系。
(二)固定资产业务核算体系
固定资产业务体系以财务为主线,将与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可能发生的所有业务按其性质进行分门别类的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业务核算体系,同时也提供了按多个主题提取数据的规范模式,各个单一的功能融入到完整的业务体系,点面整合,浑然一体,全面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需要。
(三)资产分析体系
资产分析全面整合资产卡片信息与业务信息,根据分析的主题、利用现有的资产卡片属性以及完整的业务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以及利用集团报表系统的自动计算功能全面完整地展开对比分析、结构分析、因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模式,多角度满足企业管理需求。
(四)固定资产地理中心决策生态链
全面整合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固定资产业务信息、固定资产分析体系的基本管理信息,结合固定资产地理中心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对地理中心周边发展的计划、已采取的措施等定性信息,结合固定资产地理中心的资产设备目前的总价值、设备成新率、电力设备设计总生产能力、目前设备实际生产能力情况以及地理中心周边用电用户的分布状况、分布结构等定量信息,利用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相结合,为企业对固定资产地理中心是否进一步投入资产展开分析、决策,高屋建瓴,从基础到整合,全面促进企业决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长效机制。
七、系统功能
目前配置好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已投入正常使用,系统运行平稳,能够全面满足企业日常资产业务核算,月度、年度报表的生成,固定资产经营管理分析的功能及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各类预测分析工作。
(一)建立了完整的跨部门资产卡片信息完善机制
资产管理系统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能够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定制,能够将资产管理、业务处理辅助信息、资产管理承载的信息等信息整合到资产卡片里,而且可以在系统投入使用后,根据需要,增减固定资产卡片属性,对固定资产卡片管理进行持续优化。
电网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化程度要求高,这些专业化的信息在固定资产卡片中有所体现,这些信息的完善需要业务部门的配合,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流程定制功能能够解决部门分工协作的机制。
(二)建立完整的资产业务核算体系
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国网颁发的财务会计核算办法,建立了完整的业务体系,顺利完成投入使用以来的资产新增、减少、报废等业务的财务会计核算。
(三)建立完整的资产报表体系
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需要,按资产报表业务性质分为业务报表、管理报表、月度报表、年度报表。
业务报表满足日常资产业务核算的需要,包括固定资产卡片报表、固定资产调拨单、固定资产报废单等等。
管理报表满足分公司日常管理的需要,包括折旧提留分析表、逾龄资产分类报表,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值分类报表等。
月度报表满足分公司月度报表的需要,包括月度分类折旧报表(按主网、城网、农网以及汇总来反映)。
年度报表满足分公司年度决算财务报表上报的需要,包括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报表、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报表续表以及华电的固定资产原值及累计折旧报表等。
(四)构建资产地理信息系统
固定资产地理信息系统通过WEB网页技术实现,能够利用内置的电网地图导航功能全面展示分公司管辖的变电站以及相连的输变电线路。不仅能够展示固定资产的地理分布状况,还能够展示变电站及输变电线路固定资产的价值状况,同时也能够展示所属变电站的总体概述、所有固定资产卡片以及相关的固定资产图片。
(五)构建固定资产分析报告
固定资产分析报告通过逐步完善的固定资产卡片信息,根据分析、决策的主题构建分析模型,可以同时满足企业决策层及管理层的需要。基于目前管理、决策的重点,构建了以下分析模板,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结构分析、趋势分析等等。
分公司所有资产经营状况分析模板:全面分析分公司全年资产经营状况,依据国网公司的固定资产分类,从全公司固定资产分类结构,全年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固定资产营运状况,以及折旧的计提、修理费用支出,绩效分析与评价等多角度展开。
变电站总体情况简介模板:变电站是电网企业的主要生产设备集中地之一,对变电站的资产结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一方面要将设备大修的计划细化到最底层资产,另一方面要将业务核算细化到最底层资产,并对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对比。
(六)以流程为导向的业务处理
要精细化管理资产的全生命周期,制定详细的系统操作流程,能够良好的规划工作人员的岗位流程,分清责任,以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
八、系统特点
(一)整合工作流程,首尾相连,形成整体
例如: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必须先新增资产卡片(由相关专业人员共同完成),财务人员则根据新增的卡片录入业务数据,然后在录入业务数据的基础上自动生成各种相关的报表,各工作前后关联,形成整体。将原来分散的工作流程通过FMIS资产系统将其整合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完成一件工作。
再例如,资产的报废、调拨,一般是由设备使用部门、生技部、财资部,省公司相关部门协同完成。由于手工操作各工作流程脱节,往往是生技部门完成了相关的变更工作后,没有即时将相关的手续报财务部,导致工作流脱节,不能很好的协作完成一件工作。在FMIS系统的平台上,能够很好的将各相关部门的工作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统一的资产业务体系。
(二)流程的规范性
无论是新增卡片,还是录入业务数据,都规范了原来的审批流程,一件工作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去完成,同样一件工作也需要环环相扣的工作人员确认,以此增强了工作的严密性,并在确认的基础上,系统会自动地流转到下一个工作流程中。
(三)资产目录
规范固定资产卡片名称,同时保留固定资产卡片的独特属性,个性与共性得以统一。通过资产目录统一同一个目录名称的资产保持相同的资产使用年限、年折旧率、净残值率等,从源头保证资产按同一口径计提折旧,同时也保证了在资产折旧方法变更时能够按同一口径进行变更。
(四)专业人员整合
例如:固定资产卡片信息的完善需要相关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保证信息的实时、准确,并能动态维护。针对资产设备的电压等级以及与资产盘点相关的设备规格型号、使用单位、保管人、存放地点等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员来动态维护,协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资产业务统一体系的建立。
(五)资产地图信息
以资产地图中心为人机界面,用图表结合的方式呈现资产价值状况和分布情况,不仅能够全面了解资产地图中心的设备分布情况,还能列表反映资产地图中心的所有设备明细,通过明细列表,还能穿透查询到资产卡片,并能通过卡片查询实物资产图片。
同时,资产卡片信息中的属性信息,例如存放地点,使用单位通过与资产地图的节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将抽象的文字信息与资产地图紧密结合,这种对应为建立直观的分析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数据组合图形分析
利用即时查询出来的信息,自动生成各种分析图表,数据与图表结合生动描述了事物的本质。同时根据分析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分析图例,满足多角度决策的需要。例如,要了解各类资产的结构状况,可以使用饼图;要直观了解各类资产价值的比较值,可以采用直方图。
(七)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FMIS信息系统全面完整的提供了固定资产卡片信息、固定资产业务信息、资产地理分布信息,利用这些已有的信息和系统的整合功能,形成企业决策生态链。通过整合资产卡片信息、资产业务信息、基本资产管理信息、资产地图中心,形成完整的决策链,为决策层进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资产地图能够非常直观、形象的对电网企业的设备分布状况进行完整的描述。利用这一特点,资产地图中心其他来源的管理信息、地图中心周边的经济发展状况、政府部门对中心周边的经济发展预测等定量、定性信息,决策对地图中心是否需要追加生产能力,根据设备成新率决定是否对老化设备进行更新等。根据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可以将决策链的分析结论整合到工程项目立项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中,将资产生命周期管理的功能扩展到工程项目管理,为企业注入新的资产,提供详实的决策信息。
利用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精巧构思,从资产卡片信息的完善、建立完整的业务体系、整合卡片信息及业务信息的资产分析体系,进而利用这些信息建立完整的决策生态系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基础工作到成体系,点面结合,循序渐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依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的完善程度,逐步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先落实基础工作,再逐步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高端功能,遵循了信息化建设的一般规律。
作为电网企业的主要资产,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产的使用价值,创造更大的社会财富,更好地完善电网企业的社会职能是一个主要任务。资产信息系统充分、全面、有条理的记录资产生命周期内的各项业务,并建立能够充分利用这些有价值的信息,结合资产分布地经济发展状况、政府投资计划等信息,进而辅助企业领导层从更高层面提出企业发展计划、投资决策等。将资产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提升到企业战略级的应用中,充分发挥资产信息系统在决策层面的作用。
九、结论
通过该平台实现以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管理为基础的各部门协同配合的管理新模式,全面、动态地监管整个电网国有资产运转的各个过程,最大限度地辅助管理者管理好国有资产,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为领导者的决策提供最准确、最及时、最全面的信息,充分发挥好电网国有资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阳泉运行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工程、资产相关的业务主管、业务专职以及财务管理等人员在同一个系统平台上协同工作和相互沟通的环境;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统一和管理分布式应用;全面实现了资产业务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使得相关管理工作者能够从繁琐的重复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从事利用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进行信息再利用的创造性活动,将工作重心由原来的事务处理工作提升到主动创新的活动中去。
经实践证明,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正确应用,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这种经济效益可分为有形的直接经济效益和无形的间接经济效益两大类。
(一)有形经济效益分析
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投入运行后,产生的有形经济效益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估算:
将针对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业务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形成完整的信息链。强化了资产工程建设的过程控制,有力促进了工程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时入账,缩短了固定资产盘点时间。固定资产盘点,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信息系统的盘点解决方案为资产盘点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提供了准确无误的固定资产卡片、业务过程信息,强化过程控制,提供了正确的信息供领导决策,进而优化资产营运管理。有些分公司采用统一的数据口径,避免信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大节约了信息格式转换费用。所有信息创建录入的来源自然唯一,即保证管理信息的正确统一,又大幅减少重复劳动、节约信息采集费用。通过对资产信息的统一管理,可以及时地更新和管理数据,快速地查询、统计和分析,提高了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数据挖掘,对资产管理的所有信息进行分析,形成各种统计报表和图表,为公司领导层更好、更快地进行决策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持。
(二)无形经济效益分析
篇10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asset management of oil companies, such as oil and gas depreciation, unreasonable depletion and retirement, serious idle assets, imperfect asset management, and lack of clarity of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so on. 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ir own development, to reduce cost savings and improve asset management efficiency, oil companies need to strengthen their asset management. This discussed and studied on how can fully reflect the situation of the entire life cycle management of assets in all phases, and what method,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ethod and evaluation criteria should be used to build evaluation system.
关键词:资产管理;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
Key words: asset management;fixed assets;full life-cycle;benefit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116-02
1国内油田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现状
1.1 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目前国内油田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没有明确的效益考评指标,更无法谈及有效的评价体系。长期以来,国内油田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没有进行严格的考核,只在资产的完好与保全方面略有要求,对于其效率高低却缺乏考核标准。事实上,目前油田企业只是根据上级单位下达的产量和操作成本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其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在这种考评机制下,油田企业并不能全面考核产量、成本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导致了盲目追求产量、过度投资、经营效率低下等诸多问题。
1.2 评价时段不不完整目前国内油田企业对资产的管理着重于使用阶段,而对于投资立项、基本建设、结算转资、清理报废等环节缺乏关注。如果资产在形成时就存在问题了,那么在使用和清理报废的环节进行管理时就存在了诸多不必想要的困难。
1.3 评价对象不清晰目前油田使用的考核方法以及专家探讨的评价体系,往往都过多的以全部资产为评价对象,这样无法准确的发现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即使考评结果显示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也无法及时的采取相应手段进行调整。
2构建单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上级单位的考核指标必定成为下级单位工作导向,有效合理的考核指标会使企业的经营效率得到提升。油田企业现行的产量和操作成本考核指标存在一点严重的不足,就是未将资产的管理水平包含其中。为实现产量和操作成本的达标,油田企业通过大规模投资以减少生产压力,这样一来就算效率低下也可以通过大规模的生产设备来达到考核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油田企业存在的大量固定资产产生大规模的折旧额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近几年来,在油田企业折旧额在全部生产成本中所占份额已经高达20%,居全部生产成本之首。然而目前油田企业成本考核范畴仅仅限于操作成本,由此可见,目前如此简单的考核标准已经完全不能对下级单位产生有力度的考核压力,新的考核标准和考核体系的推出迫在眉睫。
如果能够构建一个涵盖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和产出的评价体系,油田企业的投资决策必然更加谨慎,资产管理必然会加大力度,进而会减少闲置资产的规模,优化资产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由于资产管理的涉及到资产的整个寿命周期,只对油田企业资产在整体上效益评价显得可操作性和准确性上都有所欠缺。本文提出针对单项资产进行追踪评估,局部的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必然会带动整体管理水平的大幅度上升。
3构建单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体系的思路及难点
3.1 评价体系构建思路在过去的几年里,关于构建针对我国油田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呼声不断,但终没有人可以提出在油田中切实可用的操作方案。纵观国内专家学者思路,无非都有一个核心思想,即以投入产出比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但是固定资产的管理又岂止限于资产的使用,资产从投资建设、结算转资到使用及至报废都在企业的管理职责之内。因此在评价体系的构建的过程中,以单项资产作为考核对象,在坚持以投入产出为核心的基础之上,选择多种指标对资产的整个寿命周期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评价,以保证资产管理人员能在资产管理的各个阶段都能认真负责,使油田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得到提升。也就是说不仅要达到资产后期使用过程中资产完整性的目的,更要做到资产整个形成到使用过程的合理投入、维护和较高的使用效益。总的来说其思路就是设定资产形成、使用、报废等环节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的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下根据评价标准对资产管理的绩效做出判定,最终给予不同程度的奖励或者惩罚。在油田企业单项资产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体系的构建中,评价指标的设定、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选择是其核心部分。只有选择能够切反映资产管理状况的指标和合理可行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标准,才能将该评价体系成功的运用到油田企业的现实管理中。
3.2 评价体系构建框架及难点
3.2.1 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指标体系设计是为了建立全面的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实现对油田企业各部门资产管理的综合评价,为此,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守以下四条原则。①全面性原则。即所选择的指标要能涵盖资产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并且在保证评价目标可实现的条件下,尽量简化指标体系。②科学性原则。即指标的设计要力求科学、准确的反映油田企业资产管理各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和层次结构。③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即为了进行综合评价资产寿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管理水平,必须将反映资产管理状况的定性指标定量化、规范化,为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奠定基础。④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即设定的指标应具有可采集性和可量化的特点,各指标能够有效测量或统计。
3.2.1.2 指标选择(图1)
该指标用于衡量在资产形成过程中资金是否存在不必要的耗损,如果该指标大于1,说明在资产的形成过程该单项资产已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这部分成本是不属于现行油田企业考核的操作成本范畴,可以改善之前考核体系不健全之处。
税前利润=产量×油价-操作成本-折旧折耗
该指标用于衡量该项资产的投入产出比,比值越大则说明该项资产的使用效益越高。固定资产收益率是该体系中的核心指标,可以判断资产使用过程中的效益状况。该指标的优点在于衡量产出、成本的同时对固定资产的技术指标也同时做出了判断,如果达不到较高的技术水平,收益率必然低。同时,该指标将现行考核体系中不包含的固定资产折旧(折耗)也涵盖其中。折旧(折耗)额作为分子中的减项,增加该项固定资产所形成的折旧成本的增加会抵减其所带来的收益,完善了现行考核体系,会减少企业的盲目投资低效设备。对于生产过程中,需要多套设备或多项资产进行共同生产才能有产出的设备,应将参与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所有资产按资产组处理。
③资产闲置期,即资产的年度闲置天数。该指标用于衡量资产对企业生产的必要程度,如果该指标过于大,应将其判定为企业闲置资产,应考虑盘活措施对其进行有效处置。
该指标用于反映油田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大小,也是检验企业资产技术性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低,说明油田企业节能减排措施得当,效果越好。该指标越高,则说明生产过程中存在资源浪费,导致成本支出增加。
该指标可以更全面的反映资产的维护和完好状况。在折旧的评价已包含在固定资产收益率的评价之中的基础上,提出折损速率指标。其主要原因在于单纯的按产量法进行的折旧无法真实反映资产的损耗状况。目前油田企业油气资产的折旧折耗按产量法进行计提,但是实际操作中对于产量和探明可开发经济可采储量的计算并不是相当准确,同时产量法折旧忽略了设备的正常服役期限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折损率可以很好的评估资产的使用状况,该指标越大,说明生产过程中的设备不合理操作过多,对资产维护不足。
⑥安全环保性,是指企业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大小。固定资产使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越小,则说明固定资产的环保性越好,反之,则越差,例如设备的噪声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该指标为定性指标。
⑦同期资产实际报废比,是指同期油田企业实际报废的资产在达到报废期应该报废的所有资产中所占比重,是衡量资产在报废过程中实际报废情况的重要指标。
3.2.2 评价标准对于效益评价标准国内一般有以下几种选择:
① 历史标准。历史标准是以本企业效益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标准,来评价企业现有的效益水平。采用历史标准有一个前提,即企业当年生产经营环境与其历史情况基本相同。历史标准值客观性强,也具备一定的权威性,但它毕竟只代表过去,不能反映企业的现实经营环境。且油田企业在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时,还要注意剔除物价变动、计算口径和核算方法等带来的不可比因素。
②行业平均标准。行业平均标准是与同行业的效益平均水平相比较,行业平均标准拓宽企业比较的范围,可以衡量出企业在整个行业中所处的位置。采用这种标准的主要难点是行业数据的取得方式以及选用什么样的企业作为比较对象。不同的油田企业其生产条件不一样,除设备的先进程度差异外,地下油气已探明可开采储量、开采难易度也各不相同,难以用同样的标准衡量不同单位的优劣。对于这种情况,评价标准应该如何修正无疑成为了一大难题。
③行业最优标准。指与最优企业的最优效益水平相比较,这种标准的优点是能使企业找出自身与最优企业的差距所在,向效益最大化迈进。但是使用这一标准的难点在于数据资料的获取。
上述三种评价标准的选择各有其优缺点,同时使用静态的评价标准有时会有失偏颇,如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长,一次性的高额投入换来未来多年的收益,而且有时候收益率是越来越高。如果单纯的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资产的收益是否已达标会太片面。因此,如何选择动态的收益率指标标准也需进一步探讨。在进行油田企业资产使用效益考评时,通过深入油田调研获取的数据资料和咨询相关专家,将各种标准相结合有针对性地确定各考评指标的标准值。
3.2.3 评价方法选择选择评价方法主要是通过一种或两种计算方法将评价体系中的各个指标结合起来,得出企业中各种单项资产的管理状况。因此,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各指标权重确定,二是分析方法。
①权重计算方法。权重的确定方法主要通过专家咨询的经验判断,本文采用评委投票表决法。过程是每个评委通过定性分析,给以定量的回答,领导小组对回答进行统计处理。数据处理时,一般用算数平均值代表评委们的集中意见。其计算方法为:
4结论
针对目前油田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单项资产全寿命周期的资产效益着手,研究如何提高油田企业的经营效率。本文初步构建了油田企业单项固定资产全寿命周期效益评价体系,该体系涵盖评价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控制和产出的评价体系,弥补了现行考核体系的不健全之处。在该体系的监督评价下油田企业的投资决策必然更加谨慎,资产管理必然会加大力度,进而会减少闲置资产的规模,优化资产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油田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
参考文献:
[1]王道高,程钧谟.折旧对项目评价指标影响的比较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6.30.
[2]周丹.折旧对生产成本的影响[J].湘潮,2010.04.25.
[3]李淑静,周国栋,侯涛等.企业固定资产效益评价指标设计研究[J].天然气技术,2008.
- 上一篇: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原因
- 下一篇:计算机技术就业方向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