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前景

篇1

关键词:计算机;财务;传统财务会计;会计核算;财务报告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一、计算机财务的概念

计算机财务就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一体化,通过远程操作进行在线财务管理和动态会计核算,并且能够进行电子货币结算和处理电子单据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计算机财务就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内容,实现财务管理和业务管理的综合,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合理的业务重组。综上所述,计算机财务就是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将其应用在企业财务管理上以解决财务问题。

二、计算机财务的特点

1.实时性。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不论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业务,还是发生在企业外部的业务,能将发生交易的数据及时存入到网络服务器中,然后传送到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这样企业就能及时掌握实时业务信息,并且对会计信息和动态报表自动生成反映。

2.电子化。计算机财务建立在电子货币和网上银行的基础上,对财务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方式进行了改善,数字财务数据取代了传统的纸质页面数据,在网页上就可以浏览企业的财务信息。

3.集成化。计算机财务具有将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整合的特点,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使得企业业务和财务能够协同起来,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效益。

4.多元化。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其在财务会计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财务会计的内容和目标呈现多元化特征,由于计量属性的多样化,计算机财务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元化。

5.远程化。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计算机财务和财务管理系统大大突破了企业的空间限制,通过计算机的远程处理功能可以进行报账、查账、审计等多种财务活动,实现了财务会计工作的在线办公和移动办公。

6.开放性。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企业财务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将企业内外的信息采集起来的,企业各机构可以通过在线访问的形式进入企业内部,对企业内部的会计资料进行查阅,计算机的企业财务中的大量投入使用使得财务信息系统由封闭转向开放。

三、计算机财务对传统财务会计的影响

1.计算机财务扩展了会计核算的范围。计算机财务的投入使用,使得会计信息的输入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使得虚拟电子市场迅速发展起来,有效的扩展了会计核算的范围。计算机财务将电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综合起来,从企业内外获取了大量的财务信息,消除了地域差异的缺陷,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即时传递。计算机财务使实现了交易的电子化,使得交易更快捷更省时。企业可以计算机财务系统对异地企业进行资金结算和远程报账,使得企业各部门以及企业和企业间的交流更便捷,有利于会计信息的共享。

2.计算机财务改变了会计核算的方式。计算机财务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会计核算更方便,企业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可以将财务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财务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将会计信息到相应的网站上,采用计算机发送财务信息的方式,取代了传统的纸质或者软盘报送方式。计算机财务的广泛应用使得财务信息的实用性和实效性都大大提高,不仅使得交易进行的更迅速,还大大满足了企业内外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3.计算机财务对财务报告的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就是企业投资者及相关利害关系人员提供财务会计信息的窗口,财务报告都采用通用的形式及规范,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及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都可以定期定时的反映出来,但反映出来的财务信息并不完整。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使得我也财务报告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本质上的巨大改变,在计算机上采取会计信息的报告,能在尽可能大的条件下扩大会计信息的信息容量和披露范围,总分满足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同时,财务报告的侧重点更倾向于想财务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对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者来说,要在充分重视企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非货币信息和货币信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重要性。对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披露,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信息本身的披露,还包括还包括和企业经营管理有关的非货币信息等,这样能实现企业的财务信息披露由单纯的财务信息向复合型财务信息转变的目的。由于未来的企业竞争力会逐渐增大,且企业的环境也在逐渐复杂化,所以企业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财务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细致的划分,注重企业的未来发展,关注企业的赢利能力。因此,必须在财务报告中将企业是未来财务信息披露出来。它主要包括的有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等。此外,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兴趣提供个性化与多样化俱全的会计信息,将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财务系统中使得财务报告的形式更多样,有利于企业财务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高。

四、总结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传统的财务会计必将被计算机财务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各国要综合考察自己国家的计算机财务运用需求,并制定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会计进行不断的革新,从而实现计算机财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关玉荣.网络时代财务会计的新思维[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7.

篇2

专业:网络游戏与设计

体验学长:程刚

推荐原因:也许你就是下一个“传奇”

还记得“仙剑奇侠传”吗?你喜欢“最终幻想”吗?还记得骑乘于“陆行鸟”上的风驰电掣吗?你曾叹服于“轩辕剑”那如史诗般宏大的剧情背景吗?你想过将来编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精彩剧本,能自己设计出一款唯美的游戏吗?你是否想过报考关于游戏的专业,去开发出属于你自己的游戏呢?让我们来了解了解这个能创造梦幻世界的专业吧!

【 专业解读 】

我从小就喜欢各种各样的游戏,高考填志愿时,当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网络游戏与设计专业。玩游戏是个消遣享受的活儿,可学习网络游戏与设计专业知识就不是那么轻松了!简单地说吧,网络游戏与设计专业是一种集剧情、美术、动画、程序等为一体的复合技术,游戏从业人员必须兼具软件专家和艺术家的综合实力,因为除软件编程外,游戏创意策划以及美术创意设计都很重要。

网络游戏与设计专业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专业,这里的“见仁见智”并不是指外界对我们的评价,而是说在对游戏模型的塑造上每个人见解不一,延伸到屏幕造型上,当然也就“远近高低各不同”了。都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在游戏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要坚信自己设计和塑造出来的模型是最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虚拟形象的,千万不能人云亦云。也许,某一天,就因为你的自信,一个如“李逍遥”“陆行鸟”“亚特鲁”一般的永恒经典形象就此诞生。

说起我们的课堂,若不是专业人士,听起来可谓找不着北!课堂上,老师一口专业术语,还有C++、JAVA、DirectX、引擎……当然,上完课还有作业题,题量都是论“G”算,一学期下来光键盘就得敲坏好几个。另外,我们的课程也不少,要学习游戏的结构与设计、游戏引擎结构、3D动画基础、游戏美术、游戏MOD设计等课程。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四年的“韬光养晦”,从这个看似在“玩”的专业毕业后,很多同学都找到了很好的“婆家”。许多同学去了金山、盛大,现在都是月收入万元以上,已经不知不觉踏入了金领的行列。试想一下,一边玩着游戏,一边拿着高薪,能有这样的工作,何乐而不为呢?

【 高校链接 】

北京电影学院是全国高校(正规本科)中第一家开设网络游戏与设计专业的院校。

体验学长:琴琴

推荐原因:网站架构的灵魂师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新闻网站从一开始展现在世人面前,便因其综合了文字、声音和图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和方便快捷、多样化的服务吸引住了我们的“眼球”,它们的幕后英雄就是网络编辑。而且,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的新职业中,网络编辑职业位列其中,网络编辑学成为新兴专业也就成为必然了。

【 专业解读 】

说起网络编辑学专业,如果你想当然地认为只是简单的“Ctrl+C”和“Ctrl+V”,那么你可就OUT啦!网络编辑人员是网站内容信息的设计师和建设者,网络编辑学专业培养的是新型的复合型人才,不仅需要掌握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技术,还要具有新闻采编与写作、语言文学等知识与技能,是能从事各种网络编辑工作并适应时展需求的网络行业的应用型人才。

众所周知,网络编辑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我们的课程安排也遵循这个规则。大一大二时,我们主要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技术应用、传播学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等基础专业课程,到大三大四时,学校则会安排我们去媒体实习,进行工作实践。

谈及网络编辑专业的前景,那可谓是“钱”途无量。未来10年,网络编辑人员需求量将持续上升,业务网站将成为网络编辑的需求大户。高需求必然带来高收入,据“中央信息联播节目组”调查,新入行的网络编辑人员月薪为2500元,有经验者月薪达到5000~7000元哦!与传统编辑不同的是,我们主要是工作于网络而不是纸媒,但也能胜任纸媒的工作。很多同学毕业后除了去各大网站(比如新浪、搜狐等大型新闻网站),在传统新闻媒体、出版单位从业的也不在少数。

对于喜欢网络和新闻的同学们来说,这个专业无疑是非常好的选择。

【 高校链接 】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是我国第一所开设网络编辑学专业的高校,重庆邮电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都设有网络编辑学相关专业。

专业:网络经济学

体验学长:小武

推荐原因:最IN的时尚专业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人们冠以“忧郁科学”的名号。然而,当“忧郁科学”遇上了网络这个“新新人类”,也变得活力十足了。说到网络经济学,人们很快会将它与时下正热的网上购物挂上钩。是的,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 专业解读 】

最初选择网络经济学专业,是因为经常在淘宝购物,后来渐渐熟悉之后,发现原来看似简单的网购有着大学问哩!网络经济学是一门文理兼收的经济学前沿学科,并不局限于经济学或计算机学的某个方面。作为学“网络经济学”的专业人才,最应具备的是借助网络技术手段进行信息收集、整理以及模拟与预测,在技术手段的辅助下运用经济学理论分析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在大众眼里,你就可能被定义为经济学和网络方面的牛人了。怎么样,是不是觉得从事这样的工作有点前卫和酷酷的感觉呢?当然,网络经济学的核心课程是由经济学主干课程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实务课程两大部分构成,如网络经济学、网络金融学、软件技术基础、信息经济学、管理学、电子商务基础、软件项目管理等。

从现有主要经济部门从业人员的素质来看,很难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目前从业者主要由两类人员组成,一类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员,他们在传播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中能够得心应手,但是他们不太了解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和工作方法,经济理论尤其是网络经济理论知识缺乏;另一类是接受过传统经济学教育的经济工作者,他们不懂网络技术,如制作多媒体、开发数据库等,面对大量的市场数据和信息,他们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而我们所学的网络经济专业,既适应现代经济学发展趋势,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顺应了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宽口径、厚基础”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的趋势。

现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为我们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网络经济也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调查显示,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兼具网络技术与经济理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紧缺,相关数据表明,全国网络经济方面人才的缺口近100万。巨大的人才缺口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们的职业“钱景”勾勒出了灿烂的蓝图。

【 高校链接 】

厦门大学是国内第一家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网络经济本科专业的高校。此外,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院校也开设了该专业。

专业:网络工程

体验学长:吴建

推荐原因:网络世界的“屠龙宝刀”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捎上了“潘多拉盒子”――网络安全问题,“灰鸽子”“蠕虫”“木马”等名词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由网络安全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促使我们需要大量的网络应用型人才,这也使网络安全类专业逐渐火热。2008年全国共有27所高校申请的网络工程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排在全国高校新增热门专业的第六位。

【 专业解读 】

打造和开发网络世界如同一项极其庞大的工程,我们就是专业维护网络开发的从业人员,“根红苗正”的网络工程师自然就是指我们啦!下面让我介绍一下我所学的专业吧。网络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是通信与网络结合、网络软件与网络硬件结合,主要培养同学们在网络应用开发、网络信息控制及网络工程技术方面的能力。网络工程师目前可谓是非常热门的职业。这些能将“熊猫烧香”“灰鸽子”等病毒一网打尽的网络工程师,在专业上主要学习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安全、网络工程、互联网及其应用等课程。

网络工程专业虽然看上去光彩诱人,但求学中的艰辛和工作时的辛苦也是众所周知的。网络工程专业除了要求同学们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之外,还对同学们物理和数学成绩的要求非常高。你如果对这两门课程不感兴趣,在报考时就应慎重考虑,因为热门专业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来自教育部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信息安全人才只有几千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更少。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才问题已成为当前制约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便具有资格证书“硬”、毕业生“少”、需求部门“多”、用人单位“大”、就业前景“广”等就业优势。而且,在中国,红色有着特定的价值含义:正义、道德、进步、强大等。“红客”正是兼具这几项品质的网络守护神。我们是与黑客截然对立的电脑爱好者,热衷于研讨计算机网络的攻防技术,并使之不断完善,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众。我们充当着网络信息安全员的角色,是新近兴起的网络“尖兵”。

篇3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现况;发展前景

一、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品也在不断的进步,科学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度也在加大。许许多多的行业现在利用科学技术的水平都得到了提高,多数行业都已经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实现离不开电气工程的配合。在电气化在我国发展的几十年中,我国的电气自动化发展水平等到了显著提高,相较于国际上的发展水平,我国的电气自动化还是处于下风的,但是我国的自动化成绩还是十分的显著的。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电气自动化的市场竞争还是会非常的激烈的,这样就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难度会逐渐的增大,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发挥自身企业的优势,在行业中处于有利的位置。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信息集成化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指管理层面上纵深方向的延伸。企业中的管理部门使用特定的浏览器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财务核算等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存取,同时也能够有效的监督控制正处于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形式画面,可以及时掌握关于企业生产信息的第一手资料;另一方面是指信息技术会在电气自动化设施、系统与机器中进行横向的拓展。

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语言规范

伴随着电气自动化的发展,已经慢慢形成了人和计算机共同工作的局面,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实现更好的灵活性和容易进行集成的特性,因此,计算机正在各行各业中被广发的使用,同时规定了系统的标准语言可以使计算机进行工作的时候可以更好的进行维护处理的工作。

3、电气自动化工程分布式控制系统

伴随着企业对分散控制系统的应用,这个系统的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分散控制系统是一种模拟数字的混合系统,它所使用的仪表装置仍然是模拟的传统型仪表,所以其可靠性很低,在维修使用的工作中异常困难。还有就是这种系统的生产商家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缺乏维修使用的互换性,而且这个系统的购买成本非常的高。

二、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发展前景

1、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在电气自动化发展的问题上指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计划,这样在现在市场发展的环境下,就可以有效的促进电气自动化的创新能力,提高创造力。企业要不断追求发展产品自身的技术创新,大力致力于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的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研究,为电气自动化工程进行自主创新创造更宽更广的空间。国家要确定电气自动化企业中创新技术的主导位置,为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提供优厚的政策环境,同时要健全机制体系,加速实行国家重大的科技研究项目。电气自动化工程企业应该尽量打开科技创新的市场局面,积极转换经济的增长模式,逐渐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2、统一化的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

统一电气自动化工程系统能够实现电气自动化产品的周期性设计、测试与实行、开机与调试、维护与运行等,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所见设计到完工之间的资金和时间。将电气自动化系统实行统一化管理,关键能够达到客户的需求,把开发系统彻底从运行系统中独立出来。对于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来说,是成功的将电气自动化系统进行通用化。

3、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标准化接口

使用相同的技术标准,可以有效的减少工程的成本和时间,实现办公室系统和电气自动化系统资源数据的共享交换。当企业同相关的系统进行连接时,为了使电气自动化系统策划方案的可以在远距离进行传递就必须使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连接,程序的标准化接口确保了厂家之间进行的软硬件交换数据,可以真正将通讯产生的困难解决。

三、加强电气化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建设的建议

1、关于电气自动化与数字化互相结合的设想

将电气自动化工程与信息技术很好的结合在一起的的典型表现方法就是数字化技术,这项技术中包含了自动化的创新经验,可以把大量的、高分辨率的、动态表现的、多维空间的信息和地球相关的数据信息整体成为坐标,最终成为一个电气自动化数字地球。将整体出的各种信息全部放入计算机中,与网络互相结合。

2、现场总线技术的创新使用,可以节省大量的电气自动化成本

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中,未来的发展会使用大量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持,这样经过长时间系统运行的经验,电气化设备也将得到快速的发展,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网络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中,所以现场的总线技术也由此产生。这个系统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更加突显其目的性,有效的将设施的顶层信息与生产的信息结合在一起。这个系统会针对不同的环境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样就应该对具体的环境进行必要的分析,以得到最好的使用效果。与分散控制系统进行比较,这个系统可以节约安装资金、节省材料、可靠性能比较高,同时节约了大部分的控制电缆,最终实现节约了成本目的。

3、加强电气自动化企业与相关专业院校之间的合作

在进行自动化发展的时候必须有充足的科研人员进行参与,对于企业而言,最缺乏的就是科研人员,所以可以鼓励企业多与相关的专业院校进行合作。可以使大专院校的研究人员进入企业,在企业中建立试验的基地,在研究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还可以让专家在企业中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工作,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武装企业的生产人员,同时还可以在企业中建立毕业生实习的基地,这样对于优秀的毕业生,企业可以争取留用,这样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的必要的。

四、结语

在很多的国家电气自动化水平代表着国家的发展状况,因此电气自动化逐渐受到重视。电气自动化能够有效的推动社会的进步,这就必须保证电气工程的技术的进步。对于电气工程自动化的生产企业而言,电气自动化可以有效的减少企业原有的人工的劳动强度,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检测的精度,并且可以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使用自动化的机器设备还有可能减少认为操作带来的错误,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化学计量学 发展 中国

化学计量学(Chemometrics)在我国发展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一门化学与统计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交叉所产生的新兴的化学学科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优化化学量测过程,并从化学量测数据中最大限度地提取有用的化学信息[1]。它与基于量子化学的计算化学(Computational Chemistry)的不同之点只在于化学计量学是以化学量测量为其基点,实质上是化学量测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学[2]。

由于“”的影响,使我国在化学计量学的发展方面略迟于欧美,但在化学界前辈的积极倡导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支持下,80年代以来,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得到了飞速发展,到现在已发展成为一门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独立的化学学科分支,已出版了多本化学计量学方面的专著和相应的教材[3],并在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和国内多个知名大专院校建立了队伍稳定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8年前,我们曾在第二届斯堪的那维亚国际化学计量学大会上对我国的化学计量学发展主要成果进行过一次综论[4],在此,仅就近10年来化学计量学在我国的发展情况作出简要介绍。

化学计量学为化学量测提供理论和方法,为各类波谱及化学量测数据的解析,为化学化工过程的机理研究和优化提供新途径,它涵盖了化学量测的全过程,包括采样理论与方法、试验设计与化学化工过程优化控制、化学信号处理、分析信号的校正与分辨、化学模式识别、化学过程和化学量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化学定量构效关系、化学数据库、人工智能与化学专家系统等,是一门内涵相当丰富的化学学科分支。化学计量学的发展为化学各分支学科、其别是分析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工程等,提供了不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

化学计量学发展成为化学与分析化学学科的一个独特分支。两个重要的条件与因素推动了这方面的发展。首先,化学与分析化学中大量涌现的现代化学量测仪器,使化学与分析化学家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容易获得大量化学量测数据。这种情况,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到20世纪80年代,在分析测试或化学量测中,人们第一次发现,取得数据甚至大量数据已不是最困难的一步。最难解决的瓶颈问题是这些数据的解析及如何从中提取所需的有用化学信息。化学家与分析化学家首次遇到类似行为科学家或经济学家所遇到的大量数据如何处理的问题。化学家与分析化学家比较幸运。因为大量现代分析测试仪器出现带来“数据爆炸时代”,也正是计算机普及的时代。这就构成了化学计量学发展的第二个条件。为了对极为复杂的化学量测数据(其中负载着在分子水平上表征物质世界的信息)进行解析,化学家、分析化学家利用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许多强有力的数学方法,包括一些相关学科发展的数据与信号处理新方法,从多维化学量测数据中提取有用的相关化学信息。如果说经典分析化学是得首先依赖费时而麻烦的化学或物理的方法来对很多复杂化学体系进行纯组分分离,即采用单变量校正方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的话,那么,现代分析化学家面对的则是各种将分析分离技术集于一体的高维仪器所产生的巨量分析信号,藉化学计量学发展的新型分析信号的多元校正与分辨方法[5]来进行复杂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解析,高维数据解析的化学计量学方法现已进入可用来解决分析化学中实际难题的程度,将这些方法用于复杂环境样本、中草药中单位药及复方分析等[6],取得了很多令人振奋的结果。继续进行高维数据、特别是针对可产生三维数据的新型仪器的化学计量学算法的研究现仍是一个研究的热点,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在此方面取得了居于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7]。多元校正与分辨一直就是分析化学计量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在此方面,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兰州大学、江西大学、西北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8]。将化学计量学方法固化于新设计的分析仪器之中,以构建新型智能分析仪器,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计算机科学及信息科学的长足发展,它们的发展也为化学计量学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国在分析信号处理新方法,其别是小波分析(wavelet analysis)的引入,为分析信号的压缩、去噪、分辨及背景消除等带来新思路和新方法,从对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综述来看,可以说,我国在小波分析用于分析信号处理研究的方面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单位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在此方面作出了大量有水平的研究[9]。另外,有关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10]新技术、基于自然计算的全局最优算法如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 SA)和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 GA)[11],信息科学中的图象分析(image analysis, IA)方法,统计学中研究热烈的稳健方法(robust methods, RM)[12]等新型化学计量学方法的引入也取得很多可喜的成果。采样理论这一重要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分支,过去未引起必要的重视,近期有关研究小组如南开大学等单位倡导开展了这方面研究[13]。

化学模式识别的研究提供的是对决策和过程优化很有实用价值的信息,为我国石油化工、材料化学等带来了解决研究难题的新思路,人工神经网络的新方法,为化学模式识别提供了研究的新机遇。无论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和应用方面,我国都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先后用化学模式识别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50多个石油化工过程优化、材料设计等方面中的实际难题。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用于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药物化学、食品化学、农业化学、医药化学和环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在我国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湖南大学等单位在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4]。

转贴于

化学定量构效关系(QSAR)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化学学科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从物质的化学成分与结构来定量预测其化学特性,也可以说是理论化学研究中的一个最重要目标。目前,由于药学发展的需要,将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分子模拟与QSAR研究结合起来,为寻求有生物和药理活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一个新途径,我国在这方面也已取得引人注目的成就[15]。将全局最优算法如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引入分子力学的寻优,以指导最佳先导化合物的寻找,是化学计量学家的贡献,现已在QSAR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QSAR通过直接研究可量测化学量及某些量化参数与化合物的某些已知化学特性之间的已知数据,采用统计回归(多元校正)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建立一种模式,从而达到预测化合物特性的目的, 建立起某些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来指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目前,用ANN来进行QSAR研究颇引人注目,在模式分类与定量构效关系研究中展现了很好的应用前景。在QSAR的研究中,南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小组将分子模拟与QSAR研究相结合,并直接用于指导实际的药物合成,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16]。在QSAR研究中,化合物结构的拓朴表征是另一个重要的课题,如何采用图论和数值方法来表征各种化合物分子,并将所得数值结果与实际量测的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连接起来,也是目前化学计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工作者在此方面也做了不少有意义的工作[17]。

波谱化学是分析化学与有机化学家都十分关注的一个领域,怎样利用现存波谱数据库,如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色谱的保留时间库以及吸收与发射光谱等为复杂分析体系进行快速定性定量分析,一直是分析化学家们努力的目标;而如何利用上述各种波谱为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定结构,则是有机化学家们手中必不可少的解析手段。计算机技术,其别是智能数据库与化学专家系统技术为此提供了进行上述解析的新途径。我国的化学计量学工作者在此方面也做了大量富有成果的工作。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大学等单位都先后建立了多种波谱的数据库和专家系统[18],如13C NMR谱图数据库和结构解析专家系统(ESESOC)、高效液相色谱专家系统、红外、质谱数据库与专家系统、ICP发射光谱专家系统等,他们用计算机进行各类波谱(包括核磁共振谱、质谱、红外光谱等)模拟,并用联合波谱库和专家系统进行结构自动解析与推导,选择各类仪器(色谱与光谱)的最佳量测和分离条件、进行各类波谱数据库的知识开发,并在各类数据库的网络化上也做了大量工作[19]。

1997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全力支持下,由湖南大学与挪威Bergen大学合作,在张家界举行了我国的第一次国际化学计量学会议,与会代表120多人,其中来自欧美及亚洲各地14个国家的境外代表60多人,会议的议题几乎覆盖了前述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还特别为化学计量学在工业中的应用开辟了一个专门议题。该会议已在国际化学计量学刊物“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出版了会议论文专辑[20],收集了44篇会议,其中我国作者占了28篇,第一次较系统地向国际化学计量学界展示了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的实力,说明我国的化学计量学研究已与国际接轨。

化学计量学诞生至今,已有近30年历史,其发展前景亦是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从分析化学与化学计量学的关系可以看出,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将对分析化学产生深刻影响,已构成分析化学第二层次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化学计量学的发展还将为分析仪器的智能化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新型高维联用仪器的构建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是21世纪分析仪器软件主体化发展的新突破口。此外,随着微型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化学波谱库的建立与检索方法以及化学人工智能和专家系统的研究也将取得长足进步。在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多种波谱仪器连接的基础上,将数值化计算技术(近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学发展的主体)与传统的基于经验的逻辑推理方法的有机结合,可望解决化合物结构自动解析的难题,并使得长期困扰分析化学家的混合物波谱同时定性定量解析成为可能。在分析化学领域中,化学计量学的发展前景十分诱人。另外,化学计量学与其他化学学科分支,如环境化学、食品化学、农业化学、医药化学、化学工程等学科,将产生更密切的联系,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随着各化学分支学科的发展,可以预期,化学计量学也将继续得到更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S Wold. Chemometrics: what do we mean with it, and what do we want from it? Paper of InCINC'94. emsl.pnl.gov:2080/docs/incinc/homepage.html

[2] 俞汝勤.化学计量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3] 罗旭.化学统计学基础.沈阳:辽宁出版社,1985;俞汝勤.现代分析化学的信息理论基础.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87;陈念贻,许志宏,刘洪霖,徐桦,王乐栅.计算化学及其应用.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7;相秉仁.计算药学.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1990;许禄,郭传杰.计算机化学方法及应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0;卢佩章,张玉奎,梁鑫淼.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专家系统.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许禄.化学计量学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陆晓华.化学计量学.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梁逸曾.白灰黑复杂多组分分析体系及其化学计量学算法.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7;周声劢,梁亮,梁逸曾.合成计量学与化学化工系统优化.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6;刘洪霖,包宏.化工冶金过程人工智能优化.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9;梁逸曾,俞汝勤.分析化学手册(第十分册)化学计量学.北京:化工出版社,1999.

[4] Yu R Q(俞汝勤).Chemometrics in china. Chemom. and Intell. Lab. Sys., 1992, 14: 15.

[5] 袁洪福,陆婉珍.现代科学仪器,1998, (5):6~8;徐广通,袁洪福,陆婉珍.现代科学仪器,1997, (3): 9;Shen H L(沈海林), and Liang Y Z (梁逸曾). Chemom. and Intell. Lab. Sys., 1999, 45: 323~328;Wang hongyan (王洪艳). The Analyst, 1995, 120; 梅雨,朱仲良,李通化.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2000, 17:116; 方慧生,吴玉田,黄春明.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0,17:122;方慧生,吴玉田.分析化学,1999,17:14;Liang Y Z(梁逸曾), Kvalheim. O M et al. Anal. Chem., 1992, 64: 946~953; Liang Y Z(梁逸曾), Kvalheim O M. The Analyst, 1993, 118: 779~790; Liang Y Z(梁逸曾) et al. Anal. Chim. Acta, 1993, 276: 425~440; Xie Y L(谢玉珑), Liang Y Z(梁逸曾),Yu R Q (俞汝勤). Anal. Chim. Acta, 1993,272: 61~72. Xie Y L(谢玉珑), Liang Y Z(梁逸曾), Yu R Q(俞汝勤). Anal. Chim. Acta, 1993,281:207~218; Xie Y L(谢玉珑), Liang Y Z(梁逸曾),Yu R Q(俞汝勤). Anal. Chim. Acta, 1993,276: 273~282. 龚范,张林,梁逸曾,俞汝勤.化学学报,1998, 56: 500~506.

[6] 沈海林,梁逸曾,俞汝勤.中国科学,1997, 27: 556~563; 龚范, 彭源贵, 崔卉, 梁逸曾, Leung K M(梁开梅) and Chau F T(周福添).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9, 20: 199~203; 龚范, 彭源贵, 崔卉, 梁逸曾, Leung K M(梁开梅) and Chau F T(周福添). 药学学报, 1999, 34 :21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