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供应链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供应链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是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因此,库存问题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挑战。库存的挑战源头是预测的不准确性,而预测的不准确会随着供应链的传导产生明显的“牛鞭效应”。大量不同类型的零部件,由于其在工艺和产品特性方面的不同,无法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管理,而传统的ABC分类方式又无法完全适用于电子零部件(因为任何一个小零件的缺货都会导致整个产线的停产)。在无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呆滞库存时,供应链的各个供应商无法对责任进行很明确的划分,不但造成了当前库存的处理问题,也为之后的合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基于以上的种种原因,本文为了解决在供应链中的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兵提出解决方案。

1供应链管理的常见问题

1.1零部件种类过多造成库存管理困难

电子产品公司不断研发新项目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原有项目在供应链中持续生产,由此将会产生上万种物料,本文研究的非电子件零部件在其中占据了90%以上的比例,且每个零部件都是由多个供应商进行生产。T公司的供应链管理人员需要面对的零部件数量多达上千个,往往只能照顾到局部,例如,紧盯重要的项目或者新项目,老项目由供应商自己把握;在项目启动后,产能爬坡时,要求多备料;进入衰退期后,要求控制库存;在稳定期时,只要不发生缺料就很少关注。这样的管理保证了每一代新产品都能及时出货,但是在衰退期,往往发现拥有大量的呆滞库存无法消耗,而此时已经没有办法进行处理,只能是当“交了学费”,进行经验总结和学习,但是,由于岗位的调整,依靠个人经验的管理方式无法传承下来。本文通过对现有零部件工艺的研究,在ABC分类库存管理办法基础上,参考其公用性(能否被多个产品使用)、稀缺性(是否有多个供应商、是否可以快速生产补货)、经济性(按照每个产品需要的零部件价格来衡量:单价×使用量),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所有零部件进行分类,之后根据3种不同分类确定不同的库存策略(每种类型零部件在各级供应商的库存水平)。以此破解电子产品公司对供应链中的零部件管理这一难题,

1.2呆滞库存责任难以分清

需求下降、产品设计变更、产品生命周期结束等都会造成呆滞库存,尽管售后维修的需求可以消耗一部分呆滞库存,供应链中的各方仍不愿意为这些呆滞库存承担责任。鉴于电子产品公司的供应链结构,最终呆滞库存大多集中在三级供应商,显然这并不都应该由三级供应商来承担责任。根据供应链运作模式,各方需要承担的情况大致如下:电子产品公司的责任主要是由于产品设计变更或市场变化,造成实际需求远低于预测。例如,之前电子公司和供应链供应商约定承担五周的库存,若实际需求仅能覆盖一周的库存,则剩余部分由电子产品公司承担。一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没有及时将需求传递给下级供应商,下发的需求和电子公司的需求预测出现明显的差异。一级供应商是供应链的龙头,电子产品公司鉴于生产安排、良率等因素的考虑,无法对一级公司需求进行完全的控制,只能依靠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需求的分解和。二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没有及时将需求给三级供应商,下发的需求和一级供应商给予的需求出现明显的差异,以及未按照需求及约定进行生产,造成过量的库存。同一级供应商的情况类似,电子产品公司只能事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无法对其需求的进行控制。三级供应商的责任,主要是未按照需求及约定生产,造成大量的库存。三级供应商作为供应链的末端,需求波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最大。一般情况下,三级供应商会准备大量的库存来应对波动,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仓储成本增加和呆滞风险。如何明确定义各方责任,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可行的方案,本文将介绍Waterfall这个工具来进行库存责任的界定,结合各级供应商合理库存水平分析是需求预测出现偏差,还是下一级供应商过量生产造成了呆滞。

2供应链库存优化策略

2.1对零部件进行分类管理

由于需要管理的零部件种类较多,本文参照ABC分类库存管理办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零部件进行分类,按照重要性进行管理,在计划整个供应链的库存中遵循以下原则:①不可替代的多,可替代性强的少;②获得困难的多,容易获得的少;③资金占用少的多,价格昂贵的少。对零部件进行层次分析法,需要先建立评估零部件的分析层次,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将零部件重要性作为最终的决策目标,在权重层选取以下3个指标作为权重因子:共用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是否可以被多个产品共用。有部分零部件可以同时被多个项目公用,当某个项目需求增加时,可以从其它不太紧急的项目中划拨一部分库存进行暂时补充,由此产生的“风险汇减”,可以有效的缓解需求波动带来的影响。因此,可以被多个项目共享的零部件缺货风险较低,我们可以适当的将其库存水平调低。在进行该权重因素评估时,参照零部件可以被多少个项目共享进行排序打分,零部件可以被越少的项目共享(共用性越高),则其得分越高。稀缺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的获得难度。由于零部件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线及设备昂贵、制程时间较长、产能较低、操作工要求较高等因素,都会造成这类零部件出现缺货时难以快速补货。而对于那些容易获得的零部件,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快速补货来避免过高的库存。因此,在对该权重因素评估时,将参照其工艺情况进行排序打分,越是难以获得的零部件(稀缺性越高),其得分越高。经济性:该权重因素是指零部件的成本情况(单个零部件价格×每个产品对该零部件的用量)。在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评估时,高价的零部件如果有较高的库存,会显著的拉高供应链的库存周转率,同时,对各供应商的资金占用也带来压力。为了提升供应链的整体表现,对于昂贵的零部件我们在规划库存时,进行更严格的要求,以便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因此,该权重因素在评估时,将参照其成本进行排序打分,成本越高的零部件其得分越高。

2.2呆滞库存责任划分

即使通过各种方式对库存进行规划和管理,在产品生命周期结束后,供应链中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呆滞库存。出于保护自身的目的,没有任何一方会自愿承担这些呆滞库存成本,采用Waterfall的分析方法,可以对呆滞库存的责任进行判断。自从供应链的概念提出以来,库存责任的划分一直是供应链管理的难点。无论产生呆滞库存的原因如何,供应链中强势的企业(品牌商、总装厂)往往将库存责任推给在供应链中处于劣势地位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呆滞库存往往消耗其数月的利润。在提倡互助共赢、供应链一体化、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的今天,这个问题被越多越多的企业所重视。Waterfall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用来进行库存责任划分的工具。Waterfall通过将每周的预测和实际需求数据进行整理,结合采购方及供货方约定的采购提前期对责任进行认定,主要参数如下:①F(T),在T这个时间节点时,根据双方约定的采购提前期应准备的库存;②A(T),在T这个时间点之后,所有实际需求合计;③G(T),F(T)-A(T)。若在某个时间节点宣布产品EOL时计算G(T),当G(T)0时,说明预测值超过实际需求,应该由需求方(采购方)承担呆滞库存责任;当G(T)0时,说明实际需求超过预测值,如果产生了呆滞库存,是由于供货方过量生产造成,应由其承担呆滞库存的成本。

3结语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电子产品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案。通过对零部件的分类管理和呆滞库存的责任划分来优化供应链中的库存问题,对电子产品企业在供应链库存管理实践活动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LeeHL.ManagingSupply-chainInventory:PitfallsandOpportunities[J].MitSloanManagementReview,1992,33(3):65-73.

[2]StevensGC.SuccessfulSupply-chainmanagement[J].ManagementDecision,1990,28(8):25-30.

篇2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供应链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

Abstrac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sis how to collaborate and integrate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chain through the optimization of logistic activities under the e-commerce environment.

Key words: e-commerce;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chain logistics management; third-party logistics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存在流通成本高、流通渠道长、交易手段落后以及信息化程度低等现状,而电子商务的出现推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更是实现农业信息化的必然趋势。

供应链物流管理是一种市场化的组织形式,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活动的功能发挥对改善黑龙江省的农业产业链间的耦合度和农业的价值链有很大帮助,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省的农业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竞争力。

1黑龙江农产品流通领域中存在的问题

1.1当前黑龙江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仍不完善

农产品流通不畅一直是阻碍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市场信息的不畅通和不规范等原因,使得农产品“难卖”现状仍然存在。同时还存在农产品的结构调整发生滞后、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需求极不相称的问题。而要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或网络),就需要具备系统化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体系,这也是搞好农产品流通的核心。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应用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技术,按照现代流通管理的要求,积极探索期货交易、拍卖、经营、网上交易等新型交易方式,利用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来加快信息流通的速度。

1.2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低

据2006年统计,黑龙江省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 000多个,有农民经纪人领办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848个,创建了各级农民经纪人协会371个。除一些地方的专业协会外,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基本上是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然而,流通主体的组织化程度低,有效的中介组织发展还不完善,以集贸市场和零售市场为基础的农产品市场体系缺乏高效的多种连接流通渠道,流通体系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在不同的流通阶段不同的流通主体执行的物流活动分工不明确。同时,流通过程的组织化程度也不高,参与主体的参与过程短,这样会造成对农产品流通渠道认识不足、捕捉信息能力不够,进而影响流通的效率。

1.3农产品流通中信息化程度低

到2006年末,农业信息网共各类信息150多万条,网站点击数达3 000多万次,并且黑龙江省有7个市地、45个县市开通了“农业110”信息服务热线。但是对于加快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还是不够的,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基层的农业信息网络不完善,生产者(农民)不能掌握农产品流通中的信息,会使他们无法根据实际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安排,有时也会出现盲目生产的现象,造成资源和人力的大量浪费。统一的信息网络平台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力度不够,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对整体优势的形成设定了阻碍。

1.4农产品流通市场配套服务功能单一,流通环节结构松散

流通各环节之间结构松散,没有形成完整流通体系应形成的供应链结构,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尚未形成。黑龙江省大部分农产品流通体系的主体流程为: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基地-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

/超市-城镇居民,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仍以单一对手交易和有形市场为主,各项配套服务功能即使具备也往往停留在初级阶段。而成熟的批发市场应该具备场地功能、商品组织功能、价格生成功能和信息功能。流通各环节之间缺乏有效的内部联系和沟通,很难形成以调研、计划、生产、贮运、促销、服务等为一体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供应网络的建设迟缓。

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内涵、特点及模式

2.1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农产品供应链是指在农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生产者、中间商和消费所组成的网络体系。供应链管理(SCM)是对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最小的成本为消费者提供最大的价值与最好的服务,从而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与经济收益。

2.2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

农产品供应链是农产品从收购、加工、运输、分销直至最终送到顾客手中的这一过程所组成的环环相扣的链条,它是农业产业链的下游和末端。农产品供应链是由涉及将农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的上游及下游农户、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一般而言,农产品供应链由以下环节构成:生产资料的供应环节、生产环节、加工环节、配送环节、零售环节。

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则可以说是围绕农产品经营核心,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协调农用生产资料供应商、农户、农产品经营者、消费者之间利益需求,将供应链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使物流不仅贯穿于农产品采购、收购运输和分销,还贯穿于农产品经营企业与上下游企业之间形成的供应链,最终实现供应链绩效最大化。

2.3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特点

电子商务环境下,农产品供应链物流表现的特点:(1)信息化。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在电子商务下提供最佳的物流服务不单单是依赖于先进的技术设备,而更重要的是良好的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此外,在农产品物流网络设计和决策方面也将产生巨大的优势。(2)网络化。以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的物流配送系统通过计算机通信网络与农产品供应商通过互联网通信提出订单过程,物流配送中心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下游客户订货过程,这些过程都可以自动完成。(3)多功能化。多功能化是电子商务时代下供应链物流集约化经营的必经阶段,即物流配送中心不仅提高仓储和运输户服务,还必须开展配货、配送和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

2.4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模式(如图1所示)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就是一个平台,它的目标是使商流最优化,供应链整体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同时供应链管理所处理的内容就是以最终客户需求为原动力,使每个供应链节点都能够分享信息,达到同步和协调的运行。在整个管理流程中,以电子商务为手段,应用网络技术实现整个物流的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

3电子商务下的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3.1电子商务发展下的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

农产品流通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全面协同十分重要,由于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在实际运作中一般可以借助信息网络和中介机构实现信息的交换和资金的流动,但物流往往更多地表现为商品实体在平面和空间上的移动,受自身性质的约束,其实施的成本和难度相对很高,成为供应链快速、有效运行的主要障碍,这越来越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特别是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农产品客户个性化需求日趋明显的形势下,物流瓶颈越来越突出。根据“木桶原理”,农产品供应链上任何一个成员物流效率的降低都会降低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因此,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提高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是十分迫切和必要的。

3.2农产品供应链中物流环节协调性差,整体价值链增值困难

黑龙江省还处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中,这样信息流、商流、物流和资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分离,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在产供销中所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在农产品供应链条中,缺乏协调、合理的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的快捷性和高效性的功能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物流的价值增值有限。而利用电子商务的优势,可以借助现代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同时在物流环节把提高物流效率放在中心地位,这样能有效的协同和优化各节点的物流活动。长期以来,农产品供应链上各成员组织间孤立的进行物流活动会直接影响供应链物流的整体效率,价值链的增值也就变得困难。

3.3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内在需求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

省内很多农业企业已经意识到发展电子商务的重要性,都纷纷地在因特网上建立自己的网站,开展农业信息服务和网络营销活动。例如:近年来,海林市在强化农村市场主体作用和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创新现代物流营销理念,不断拓宽流通渠道,积极推进网上交易,投资850万元建设了覆盖全市农村的宽带网络,为123个中心村完善了网络设施,开办了海林农业信息综合网站和威虎山食用菌专业网站,农产品经营企业只需简单的注册,就可将产品搬上虚拟“货架”,并通过鼠标逛市场,了解供求信息,实现产品交易。经营者意识到网络会给他们的经营带来更多的贸易机会,这样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也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生产经营企业同时能够掌握完备的农产品信息,对市场的需求量和价格最快地做出适时的反应,供求双方信息更加透明。

4电子商务下黑龙江实施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目标及举措

4.1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建立以批发市场为中心,各级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体系,同时要积极发展连接农户与市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中介组织。在黑龙江省的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信息主导型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同时充分发挥超市在黑龙江省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搞好基地与超市的对接拓展和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进一步发挥物流组织、交易撮合、协议供应等功能,使市场形态由单一有形市场向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综合形态转变。结合黑龙江省实际,壮大农产品经纪队伍,要引导龙头企业成为农产品经纪队伍的主力军。加强农产品营销网络建设,根据黑龙江省各地区的生产、消费特点和已有的市场基础,整合、扩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各种方式为营销主体提供销售平台。

4.2加快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在黑龙江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使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能分享到需要的信息,有利于促进供应链中信息流的改善,在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引导下共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应变能力。供应链的农产品经营的上下游企业可以借助电子商务手段在互联网上实现部分或全部的供应链交易;还可以建立统一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网络平台,这样有利于单个经营企业掌握跨越整个供应链的各种有用资源,及时了解消费者需求以及农产品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实时跟踪,达到全程管理和有效的控制。论文来源于 2008w.com 流星 毕业

4.3发展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适应电子商务的一种全新的物流模式,为了迎合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资源配置)不断变化的要求,它能够实现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物流服务质量。第三方物流作为物流渠道中的专业化物流中间人,以签订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间内,为其他企业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业务服务,能够实现供应链的价值增值。此外,对物流资产和物流活动进行规划、集成、管理和控制,降低物流作业成本,因为第三方物流服务业在经营规模、经营范围上都具有经济性,使其提供的包括劳动力要素在内的物流作业成本较低。而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优势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管理的水平,它将优化整个的农产品供应链,使物流更可靠,更加可预测。

4.4建立农产品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链物流管理本身是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对供应链物流活动的组织、计划、协调与控制。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改进供应链物流的基本工作流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发展集成化的农产品供应链管理,通过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将企业内部集成供应链与企业外部集成供应链有机结合,发展成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动态的集成化供应链联盟应建立在农产品市场需求之上,通过实时信息的共享实现集成。加强供应链各成员的合作,形成利益及风险共担的机制。

参考文献

[1] 蒋华东. 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思考[J]. 农村经济, 2007(10):109-110.

[2] 邓若鸿,等. 新型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协同模式研究[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60.

[3] 林坚,等. 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孙衍林. 我国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探讨[J]. 江苏商论, 2008(3):42-43.

[5] 杨路明,等.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RFID技术、物流、数字化仓储、资产管理、智慧物流箱、智慧物流园区

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通过向射频兼容的集成电路发射电磁波,实现数据存储和采集的自动识别技术。一套完整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随着物联网的发展,RFID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在交通运输、烟草、电力、医疗、制造业、军事等行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从目前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与收益状况来预测,RFID技术将在物流领域掀起一轮新技术应用的,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类重要的应用模式。

一、单品环节的RFID物流箱

众所周知,沃尔玛一直在全球推动RFID EPC标准,其目的就在于希望通过每个物流单元从单品到包装以及托盘的跟踪,实现供应链全程追踪、追溯与及时响应。

烟草行业基于RFID技术的整托盘出入库与RFID周转箱管理、快消品企业在供应链上采用RFID物流容器与智慧物流箱运输与配送货物、国外的托盘共用系统管理等都是基于RFID技术而开发的。这些成熟的RFID技术的应用模式有效地解决了不同行业客户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遇到的难题,真正实现了RFID标签的循环使用,提高了物流效率和信息化水平,降低了运营成本。可以预见,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再循环包装容器将迅速在行业内推广。

图1展示了采用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物流箱的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

智慧物流箱的应用,在实现数字化仓储方面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货物的追踪及管理,大大提高发货效率,解决货物出入库效率低、错误率高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工成本、降低物流费用。

二、数字化仓储

传统的仓储管理是以提高储存效率为中心的储存型仓储管理方式,属于被动的。现代物流中,仓储系统不仅仅起到对货物进行简单的存放、保管等作用,还要对货物的种类、数量、属性、货位等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便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得到准确的货物信息。

RFID具有识别距离远、识别速度快、自身具备信息存储能力、环境适应性强等多种优势,是进行高效仓储管理的有力工具。配合良好的仓储管理系统,RFID能够实现仓储管理的动态化,在系统中可以实时查询、管理仓储货物信息,实现仓储资源的合理调配、高效利用。

在仓储管理中,可在每件货物的固定位置上粘贴电子标签,也可以在料箱、托盘等单元化产品上安装电子标签,然后采用RFID手持终端或固定读写器对标签信息进行采集,对物品进行有效管理。

电子标签在此主要应用干产品及托盘两个环节上,首先电子标签在工厂粘贴在产品上,产品放在托盘上(托盘上已经嵌入RFID芯片),然后将托盘上的货物信息和数量通过读写设备写入到托盘上的电子标签中,并随托盘进行仓储、运输。该过程也可以在仓库或物流中心进行相应操作。

在货物进行出库、八库操作时,通过固定读写器射频覆盖到货物移动的区域,自动读取到标签内的货物信息,固定读写器通过串口将数据上传到与其相连的终端PC上,终端PC再通过网络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完成管理货物的相应操作。

采用RFID技术结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对仓库物品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可达到以下目标:

1

实现对货物出库、入库、存储、盘点等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仓储运作效率。 2

批量对货物属性信息进行自动采集。

3

对库内的货物进行准确的定位与跟踪。 4

根据需要生成统计报表。 5

对库存进行有效管理。 6

对仓库的空间进行有效管理。 7

通过手持终端对仓库进行盘点,提高盘点的效率。

三、设备资产管理

物流生产设备作为生产资料,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备管理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应用目的在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积极主动的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确保设备资产处于高可用性状态,以提高设备生命周期内的利润率,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

基于RFID技术的设备资产管理指的是将RFID标签粘贴于资产设备上,作为系统管理的识别依据,并且将设备核心信息及相关参数保存在RFID标签中。 采用RFID技术进行资产设备的管理可达到以下目标:

1

实现资产管理信息化。

2

实现关键资产使用率最大化。

3

降低设备运行与维护成本。

4

降低备件库存及备件成本。

5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四、智慧物流园区

智慧物流园区是个整体性的概念,它管理的是整个园区的人、车、物。从物流单品到仓储,从车辆出入园区到库内货物调整,从人员考勤到工作作业,都是智慧物流园区的构成元素。

应用RFID技术可真正实现物流园区在仓库、人员、车辆管理上的现代化。

智慧物流园区基于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根据客户现场实际需求,结合仓库管理系统、人员管理、车辆管理系统,不仅可具备原有的在出入库管理、库区灵活管理、人员作业管理、人员区域动作行为管理、车辆进出/区域引导、车辆任务分配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优点,同时还具备仓储作业痕迹化管理、仓库作业任务分配、仓库作业指导、人员绩效管理、车辆管理、资产管理等特点。

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物流园区管理将仓储管理、人员管理、车辆管理、资产管理等相关联,可以有效地解决现在物流园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是物流资源的重复设置:如果每个企业都要设置仓库、运输车辆、信息系统、管理和作业人员,将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

二是信息的阻隔由于各个企业不能共享有关的信息和需求,从而造成整个供应链的速度缓慢,灵敏度不高。

三是由于库存管理水平不一,造成部分企业库存大量积压,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RFID技术在仓储管理方面的应用模式本文第一部分已经做过介绍,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智慧物流园区中采用RFID技术如何实现对车辆与人员的管理。

车辆管理可以划分为自有车辆的管理、外来车辆管理、作业车辆管理三个方面。 在管理自有运输车辆方面,给车辆发放永久的车辆管理RFID电子标签,通过电子标签的数据读写,完成车辆调度、任务分配、任务执行的全过程信息管理。

对于外来车辆管理,则是给车辆发放临时车辆管理RFID电子标签,并通过RFID上的数据读写,实现对其进行不同区域引导、进出物流园区门禁的信息管理。

对于作业车辆管理,借助RFID技术,裉据需要,对库内作业车辆在每个库区内的作业状态进行管理。

篇4

21实际以来,提升企业管理成为企业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的手段,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更是对企业的现代化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企业的管理机制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水力发电企业的垄断机制逐步被打断,如何在竞争当中利于不败之地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发电 ERP 管理

我国水力发电企业逐渐由粗放型企业开始像集约型企业的转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也不断提高。在日常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日趋精细化,传统手工操作已很难适应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发电企业的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难以满足用户需求,企业财务业务难以协同统一等等。ERP能够提供新的平台让企业去应对挑战,它能够掌握企业的全部信息,并且能够清晰的提供决策需要的材料。将ERP系统引入到水力发电企业当中,对于企业的管理人员在技术、理念、方法上进行革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1 ERP管理系统概述

企业规划资源(ERP)是企业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将企业的财务、制造、人力资源、设备维护等资源整合进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管理系统是以财务系统为核心的,对于采购、生产等日常工作进行记录,在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基础上建立的管理物质,通过ERP系统,能够实现对企业的资源管理的优化。EPR系统机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于一体,是现代企业的先进的管理工具之一,它基于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给企业管理提供整体的解决的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合理进行资源调配和追求财富的要求,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ERP的核心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了三个方面:(1)体现管理整个供应链的资源的思想(2)体现同步工程、精益生产的思想(3)体现事先计划、把握预测风险的思想。因此,ERP系统在企业管理的实施成功与否已经成为业务流程是否规范的标准。

2 ERP在水力发电企业当中的具体实施

水力发电公司的ERP管理系统主要建设实施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物资管理、设备管理、人事管理等模块,其中财务管理是ERP系统的核心系统。ERP系统一种重要的特点就是信息的集成,它将原来水电企业内部分散孤立的“信息化孤岛”通过企业的内网、外网连接在一起,对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从而使系统发挥最大的效率。ERP工程设计主要分为了业务流程和管理咨询设计(BPR)、软硬件平台选择等。

通过图1可以看到,企业的资源、计划、管理是紧密的连接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的。供应链管理的过程是通过以纵向的业务流程计划作为其依据的,纵向的业务流程的计划制定又是通过电力市场和横向的供应链管理相互连接在一起。纵向的业务流程制定又受到财务资金的约束,而横向的供应链管理随着资金流和物资流同步。所以,在水力发电ERP管理系统模型当中,是以资金的运动为研究目标的财务管理作为中心枢纽。财务管理贯穿了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通过分析各种会计核算的数据,同时结合其他的生产经营环境等因素,从而确定企业的筹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财务管理功能主要是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然后加以分析,从而相应的预测管理控制活动。ERP财务管理系统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财务软件,它会与其他的子业务系统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通过ERP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财务和ERP系统的结合,同时将计划和决策和ERP软件完美结合在一起,从而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算。

在水力发电企业当中,设备的资产管理也已经从单纯的设备管理逐渐的演化为一整套完整运行的资产管理系统。设备资产管理能力是将建立一组计划管理的设备资产方案,通过这套方案能够在已经确定的客户服务基础上获得最大化、可持续的利润,从而实现最大化资产效益。水力发电企业当中ERP改进设备资产管理策略就是通过对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业务的有效的管理,从而来优化资产管理的策略 ,使得在整个生命周期内能够最优设备资产的各项的投入费用,最终实现提高设备资产投资回报率的目标。在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当中采用电厂标识系统(KKS)来明确标识系统、设备,KKS标识系统能够满足水力发电对设备信息管理高要求的标准,它能够区分所有的设备以及分系统,并且将它们清楚标识并逐级的划分。KKS具有的易移植性的特点也方便其在各大水力发电厂使用。物资管理也在水力发电企业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集中合力的物料采购有利于降低生产的成本,节约采购的资金并且能够加速周转资金。目前水力发电企业物资采购流程存在不完善的弱点,监察体制也并不透明,通过ERP物资管理模块可以完整覆盖一个集成的供应链,从而完成对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以及库存管理等相关物料的管理任务。ERP物资管理系统以实现物资管理流程的规范标准化为总体目标,通过固化系统内的业务流程线内操作,对物资管理进行全面的提升,从而实现物资管理专业化的分工,并且和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等模块集成,在系统内部共享和传递信息。

3 结论

在当前,ERP系统已经成为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方式。ERP系统在水力发电企业当中的实施,对于提高发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电力企业当中全面推广应用ERP管理系统对于促进我国电力企业管理集约信息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芳.ERP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及分析[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8.

[2]孙咏梅.电力企业ERP财务管理项目实施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7.

[3]柳中冈.漫画ERP[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20.

[4]刘柱揆.电力行业的ERP系统综述[J].云南电力技术,2009(05):156-160.

篇5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Jr.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巧根.财务范式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篇6

关键词 供应链金融 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不对称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针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财政支持制度、融资制度和政策等方面,鉴于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发展状态,通过这些方式来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前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瓶颈。中小型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融资业务,来进行金融产品的融资创新、设计创新,通过在信贷市场上寻找多个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以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来分担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缓解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运用供应链金融服务思想可提供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供应链金融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的“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对整个产业链进行全面的信贷,供应链金融是物流与金融相结合的产物。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融资、评估、监督、供应链融资、资产管理、财务咨询等。可为客户提供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性能和客户管理和资本运作效率。通过银行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建立起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促进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市场的运作,确保价格稳定,具一定的流动性,符合银行对抵押品的要求。金融行业与专业服务公司有机的合作,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帮助客户迅速提高销售效率,降低运营成本,达到双赢的目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对于客户有广泛的适应性,适用于所有可提供动产抵押的各种类型的客户。尤其对于缺少流动资金的制造商,推广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增加供应链融资业务经销商的流动性,可促进两者有机的结合,促进企业提高销售量,增加企业利润。供应链金融业务不片面强调企业的财务特征与行业地位,也不是孤立的作出信贷决策的评价,是要注重结合用户真实的贸易背景。在调研的基础上,银行系统提供创新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需求。

三、供应链金融视角下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

依据我国的现行做法,要解决供应链融资的问题,必须要从供应链融资的政策入手,进行理论创新与业务创新。

(一)完善金融环境,设立“物流银行”。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国际先进的经验,完善法律和相关政策,创造必备的金融环境。为减轻中小型企业融资的困难,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金融机构陆续开展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以期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实际的工作效果并不强。由于担保抵押资产业务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很多小企业无法享受到优惠政策。建立政策性“物流银行”,允许有条件的企业设立“物流银行”,专门负责供应链融资,畅通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以提高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效率。同时规范民间资本的运作,有效地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控制信贷风险。

供应链金融作为中小型企业结构化的金融创新,在经营模式上有多样化的特点。中小型企业客户与银行的战略高度统一起来,建立起适用于中小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根据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必须要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必须对风险评估系统的受信主体进行系统评价。其中主要评级是指金融本身评级的特点;债务评级是指特定债务的信用风险,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的特点和供应链运作的评价。在建立风险预警等信贷管理的基础上,制订相关的贷款政策与规定,作为评估管理的重要依据。从业务运作机制来看,建立风险控制体系,当前大多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不是独立于传统的流动资金贷款的风险体系,没有专业的操作平台,缺乏针对于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的管理办法。

(三)搭建信息共享平台,破解技术应用孤岛。

针对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应该由政府、银行与企业共同参加,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如统一的应收账款抵押评级系统、企业信用信息系统等,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领域的应用在不同的国家都有不同的进展。很多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整而系统的金融信息平台,并拥有较为成熟的电子交易和支付平台。由于当前国内银行、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不一,从而使得供应链金融所要求的信息难以共享。往往存在系统的标准不一的问题,统一标准需要各方共同推动,促进公共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的建立与完善。

(四)重视核心企业培育,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

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由于在供应链中各个行业的企业价值链中地位是不同的,共各自的诉求也不同。在传统的制造业,其核心业务是生产产品或进行组装产品的服务,其业务的关键点在于高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在贸易行业,企业的核心是掌握销售渠道,并对客户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系。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起到了组织者、管理者的作用。因此,尽管核心企业一般不存在获得金融服务的瓶颈,但由于供应链和渠道链中的其他成员的表现直接影响了企业本身的绩效,使核心企业必须做出其他安排,以促进融资活动的开展,核心企业往往依靠财务方面的表现来衡量是否能够获得较大的利益。在此情况下,核心企业依托其自身的优势,将物流、资金等成本有目的地转移给上下游的中小企业。

四、结语

供应链金融业务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提高银行业利润的来源。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要满足国内物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适应商业银行的发展,让供应链成员扩大业务需求,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进一步促进供应链金融的持续发展与完善。

(作者: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2011春季班,供应链金融方向)

参考文献:

[1]王永钦.政策性歧视,隐性税负与中小企业发展[J].学习与探索,2009,(4).

篇7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一个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较,供应链融资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寻找出一个大的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出发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的购销行为,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从操作上看,供应链融资业务的特点可总结为“封闭运行,单笔操作”。银行围绕贸易本身进行程序设置和寻求还款保证,提供信贷时,着重关注的是融资链流程是否符合“封闭性、自偿性和可控性”三原则。银行对资金流向和物流信息进行监控,跟踪融资的使用和进出口结算情况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资金流向,大大降低融资的风险。同时银行对于授信企业的考量不再强调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规模、固定资产价值、财务指标、担保方式等的考量,而是强调企业的单笔贸易真实背景和供应链主导企业的实力和信用水平,从而使一些难以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贸易融资或的银行的支持。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者统一起来控制管理,这就是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发展的新阶段。

二、我国供应链融资市场的发展现状

在国际上,不管是作为供应链核心的大型制造企业,或是承担供应链整体物流业务的大型物流企业以及承担供应链资金流服务的金融企业,都在积极参与供应链金融活动,全球供应链融资理念已经形成。而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起步较晚。

(一)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主要模式

国内商业银行基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融资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方式:(1)应收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债权企业融资,下游的债务企业在整个运行中起着反担保作用。即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问题,债务企业将承担弥补银行损失的责任;(2)存货融资。当企业处于支付现金至卖出存货的业务流程期间时,可以以存货作为质押向金融企业办理融资。银行重点考察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以及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和整合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作为授信决策的依据。(3)预付账款融资。这种模式一般是银行为下游企业提供短期信贷支持。供应链中的下游企业往往需要向上游供应商预付货款,才能获得所需的原材料、产成品等,这种业务适用于供应商承诺回购条件下的采购融资。

(二)国内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的开展状况

与欧美企业相比,供应链融资在我国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但其发展非常迅速。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先后与国内三大物流巨头——中外运、中储和中远签署了“总对总”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我国供应链金融活动的序幕,短短一年多时间,已经有数百家企业分享到了供应链融资平台带来的便利。

中国工商银行的供应链融资主要体现在“沃尔玛供应商融资解决方案”中,利用沃尔玛公司的优良信用,对其供货商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融资支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推出的“企业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中,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创新推出了在线账款管理方案、采购商支持方案、供应商支持方案、区内企业贸易融资方案、船舶出口服务方案和工程承包信用支持方案的六大业务方案,针对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各环节需求精心设计而成,为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提供了一整套全面、专业的银行支持服务,力争实现银企双赢。

中国银行于2007年7月也推出了其供应链融资产品“融易达”通过利用“核心企业”授信资源向作为供应商的中小企业服务提供资金融通,帮助其加速资金周转、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单位成本,强化上游链条的力度,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实力。

在外贸政策导向转变为要“积极扩大进口”的新形势下,2007年7月,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再创新品,推出名为“进口全程货权质押授信业务”,该行基于进口贸易过程中的“在途货物”以及到港“仓储货物”设定质押,给予大宗商品进口企业授信。与传统“货押”业务不同的是,该业务既可以现货质押融资,还可以“未来货权”质押融资。

三、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意义

供应链融资业务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小企业开辟了新渠道,促进了整个供应链的健康发展。在商业银行纷纷思考并推进战略转型的大背景下,供应链融资也同样具有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几点:(1)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可以增加商业银行交叉销售机会,有效带动中间业务、结算业务和低成本结算性业务的发展,有助于优化业务结构,与我国商业银行向先进的交易性银行转型的目标相适应。(2)可以调整商业银行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分散客户集中度的风险。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资金支持还可以对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进行挖掘和开发,使得生产商、物流企业、零售商或最终消费者的资金流在银行体系内部实现良性循环。(3)根据《巴塞尔协议Ⅱ》对银行风险资产管理的要求,风险资产权重的大小直接关系到银行的成本和收益。由于贸易融资比一般贷款风险低且该业务有自偿性的特点,所以开展此业务有利于突破资本约束的限制,改变中国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在传统发展模式下,风险资产规模扩张过快、信贷结构不尽合理和不良资产比率较高的现状,改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增加收益。

四、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应注意的问题

(一)突出特色、提升功能,加快产品线再造

国际贸易融资竞争主要体现在金融产品和服务功能的竞争,当前国内商业银行贸易融资类新产品虽不断推出,但整体缺乏特色,引进的复制品较多,同外资银行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另外当前国内多家银行都推出了供应链解决的整体方案,但在实践中仍然只针对供应链单一环节进行融资,因此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应该根据供应链各个环节的金融需求及风险特点,进行产品创新,大力研发给予存货即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尤其要积极关注汇款结算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要结合供应链金融的特点,简化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风险管理

在商业银行对供应链上的企业提供融资的过程中,伴随着资金、商品、单证的流动,涉及到客户、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方面的利益,也必然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形式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法律政策风险、行为风险等,因此供应链上的参与各方应结合风险来源加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此提出的建议是:(1)商业银行应加强与物流企业的充分合作,并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平台,管理客户信息及时跟踪评估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贷后管理的动态分析。(2)加快建立快速灵活的市场商品收集信息和反馈机制。物流企业和银行应及时收集商品的价格信息,监控产品的销售状况和价格变化趋势,根据市场行情选择质押物,设置合理的质押率,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引起对质押货物的评估失真,控制并规避产品市场风险。(3)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内控机制。要建立严密有效的组织结构,加强自律,严禁有章不循、执纪不严等失控行为发生;其次要遵循内控的有效性、审慎性、全面性、及时性和独立性原则,任何人不得拥有超越制度或违反规章的权力。(4)积极呼吁立法部门在这方面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法律法规,同时尽可能完善合同文本,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降低法律风险。(5)加快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覆盖前、中、后台的专业化队伍。通过引进人才,在职培训等方式开展针对性的学习,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另外要注意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总结积累经验,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完善对供应链融资的风险管理,增强风险识别能力。

篇8

传统的融资方式的信用基础往往是建立在企业整体的信用或是其他企业或担保机构的信用之上。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则强调以资产价值作为信用基础获得资金,其本质是资产盘活。作为一种信用活动,其偿付的基础来源一方面是资产直接可用性导致的重置价值,另一方面是资产运用能够获得的未来收益的折现值。

资产价值评估的相对于企业价值评估相对容易,因此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使得资金投入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降低从而会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因其往往体现为表外融资从而能够起到优化企业财务结构的效果。另外,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的前提是企业资产价值发现,这将会无形中要求企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从而使得企业资产利用效益最大化。

二、中小企业进行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的可行性分析

在众多中小企业中存在这样一类企业:有大量资产但非达到大企业的雄厚程度;信用等级一般,能够从银行取得一定贷款;新开创或是盈利不稳定,尚未达到上市标准;追求一定的融资独立性;融资渠道局限于债务融资,而且大多是来源于银行;国家扶持期限已过,贷款政策优惠不再。基于自身的特点,这部分中小企业 “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往往使得融资渠道单一,或出现筹资难题或是资金成本较高。但是,具备以上特点,使得这类中小企业更适合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首先,存在大量的资产是以资产为基础进行融资的前提。其次,这部分企业具有一定的信用水平,能够盘活资产获得较低成本的资金。无论是采用抵押或是质押、信托融资时,信用水平越高,融资成本越低。第三,这类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追求一定的规模优势,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盘活企业资产,从而获得资金无疑成为企业的可供选择途径。近年来专利权、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经过各种方式的盘活开辟了企业新的融资途径。最后,能否进行有效率的盘活也是体现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融资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自身出发,用自己的“家当”融资将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之一。对于这类中小企业,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不仅仅能够使其资金融通方式多样化,更重要是能够降低资金成本,提高企业的价值。

三、中小企业进行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的应用建议

中小企业通过资产盘活,以资产为基础进行资金融通可以获得更低资金成本的融资,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一方面,对于企业的闲置资产要进行分类管理,对于报废的、淘汰的资产及时进行变卖,获得一部分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非闲置资产进行资金融通,通过各种盘活方式进一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的日常运营离不开资产,充分发掘在这部分资产的融资潜力是中小企业资金融通方式多样化的关键。

第一,流动资产盘活。中小企业中流动资产占有率较高,据估计其总资产中存货与应收账款占比例大约达到60%。因此,如何充分运用流动资产来进行资金融通获得需求资金,是中小企业变弱势为优势的关键。

存货融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以存货融资存在已久,以所有权为基础的存货融资已经成为很常见的银行金融业务。除了运用库存存货进行抵押、质押、售后回购等融资方式,物流金融的出现使得存货融资获得较大发展,在当今在供应链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为又存货融资提供了新的平台,二者极大丰富了以存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方式。在物流金融中,存货融资是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为中小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同时提供融资服务,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运用自有资金的预付款模式(即物流企业预先垫款)、替代采购融资模式(即第三方物流企业代替采购商替代采购商购货并运输到指定仓库,采购商向其缴纳一定保证金后获取相应数量的货物直至货款付清),其中替代付款采购融资模式又包括仓单质押模式、保兑仓模式。在供应链金融下,存货融资出现了抵质押授信(其中动态抵质押授信允许客户在银行对于客户抵质押的商品价值设定最低限额内进行出货,以货易货极大限度地盘活存货)、先票后货授信、信用证项下未来货权质押授信等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在供应链金融中,银行是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融资服务提供者,更多依靠核心企业的信用对上下游的弱势企业提供贷款。以存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方式灵活多样化,中小企业可根据自身业务形式选择最优方案来获得融资。

应收账款(包括应收票据等)融资。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往往处于非核心企业,在信用期限上没有较多的话语权,众多中小企业往往正是由于账期过长使得流动资金断链而导致破产,因此盘活应收账款进行自己融通成为部分中小企业生死相关的大事。应收账款形成原因不同使得其权利涵盖广泛,包括:销售、服务、出租产生的债权、公路桥梁等不动产的收费权、提供贷款或其他信用产生的债权等,这也使得进行多样化的应收账款融资成为可能。应收账款融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质押和应收账款证券化。保理即保付,它是一个包括资金周转、信贷风险保障、应收账款管理和收款服务的完整的财务方案,可以使企业提前获得应收账款的部分资金;应收账款质押是指债务人将其应收账款出质给债权人从而获得资金,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时,债权人有权就该应收账款优先受偿;应收账款证券化则是以应收账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中的一种,即企业将应收账款汇集后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殊目的机构 (SPV,Special Purpose Vehicle),注入SPV的资产池,经过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SPV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发起人筹到资金、投资人取得回报的目的。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采取前两种方式的较多,应收账款证券化实施比较复杂,对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在中小企业中还未普及开来。

目前,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方式日新月异。有银行推出“应收账款池融资”,企业可将日常分散的应收账款集合起来,形成相对稳定的应收账款余额池并转让给银行,银行根据其质量给予一定比例融资,极大满足了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供应链背景下,存货与应收账款作为物流与资金流紧密结合在一起,基于二者的融资变得越来越便利,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选择。

第二,无形资产盘活。无形资产是企业有形资产之外的资产总和,其内容包含广泛,包括诸如知识、信息、商标、权利 (专利权、专营权、专买专卖权、特许生产权、特许外贸权等)、版权等。除了传统的土地使用权的抵押融资外,知识产权融资是当前比较新的资金融通方式。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往往具有专利权、专有技术这类的无形资产,凭借这些无形资产它们获得企业的竞争力,这些无形资产成为企业最具价值的资产,因此是融资的基础资产的较佳选择。

早在1997年,我国就出现了利用“红豆”商标进行质押获得贷款的案例,这也成为我国无形资产融资的先河。我国《担保法》和最近出台的《物权法》均明确了依法可转让的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成为质押的权利,为有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截止2008年11月,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质押业务登记的金融机构已有21家,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质押贷款总额达到了119亿元。利用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进行传统的担保融资已经在我国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中开展起来,成为以资产为基础的融资方式的重要选择。

需要指出的是,采用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方式进行融资,更能够显著发挥其杠杆作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从国际银行业的实践看,知识产权证券化的融资额能达到其价值的75%,高于在传统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中的65%。另一方面,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所发行的资产支撑证券(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的票面利率通常能比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支付的知识产权担保贷款利率低22%一30%,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实际可用资金金额。从2005年开始,我国已有 “中国联通CDMA、网络租赁费收益计划”、“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建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等多只资产证券化产品成功上市。但这同样在中小企业中鲜见,但可以肯定的是,知识产权融资必将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

第三,固定资产盘活。固定资产投资往往具有投资回收期长、占用资金量大的特点,因此对于寻求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来讲进行固定资产投资需要特别谨慎。对于季节性产能对固定资产的需求,可采取经营租赁的方式;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时候,采用分期付款或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都将会大大减少因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资金状况的影响;对于厂房、管理部门大楼等房产固定资产,采用信托融资方式可以在获得融资成本更低的资金。另外,对于已经有的资产进行售后回租,不仅可以盘活了固定资产增加流动资金,而且利用增加的资金购买新的设备等调整生产和产品结构可谋求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传统的典当融资由于其广泛的典当范围(金银饰品、古玩珠宝、家用电器、机动车辆、房产等)、期限和收费的灵活性、手续的便捷受到广大中小企业的欢迎。

四、常见资产盘活方式选择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资产盘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质押、抵押、售后回购(租回)、融资租赁、资产证券化。

表1揭示了几种资产盘活方式选择涉及主要要素,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供应链金融下的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原理。

质押、抵押一般是与银行直接进行。在供应链金融下,存货、应收账款的担保模式体现了的不再是银行对单个企业的授信,而是对整个供应链的企业综合考量授信。以仓单质押模式为例,简要说明供应链背景下的资产盘活(存货融资)模式:仓单质押是指出质企业把质押品存储在物流企业的仓库中,然后凭借仓单向银行贷款,银行根据质押品的价值和其他相关因素向出质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此过程中由物流企业来负责监管和储存质押品。具体流程是:出质企业向银行缴纳保证金,将质品存入物流企业仓库;物流企业验货,向银行开局仓单;银行核对仓单,放款或开具承兑汇票;出质企业归还部分或全部货款;银行据还贷情况开具放货通知;物流企业据放货通知放货。可见,出质企业凭借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具的仓单获得融资,作为质押物的存货就实现了变现而得到经营的资金,减少了存货对资金的占用,加速了资金流转。其他供应链下的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方式与此原理大致相同。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稳定的、可以预见的现金流入的资产转换成在金融市场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以获得资金的行为。通过资产证券化,不仅可以解决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融资意图。具体步骤如下:选择拟证券化资产(比如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组成资产池;创立特殊目的载体(SPV);资产进行转移;信用增级;进行信用评级,安排证券发行销售;获取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积累现金流,对资产池实施投资管理;证券到期还本付息,对剩余现金进行最终分配。

对于选择哪种资产盘活方式,需要中小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分析利弊,量力而为;相信以资产为基础的资金融通在降低融资成本的同时必将能够加快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篇9

1电子商务现货交易模式

电子商务现货交易模式是将传统的交易模式电子化,是关于短期现货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从2012年的下半年开始,东煤交易便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实际是运用了阿里巴巴淘宝的电子商务模式,构建了煤炭商铺、煤炭招标、煤炭拍卖的模式进行上线运行。1)煤炭商铺。供需双方在煤炭商铺电子平台上,直接对接,自由洽谈,自由交易。买卖双方签订标准合同,并通过东煤交易进行第三方结算。煤炭商铺的特点有:供需产品多样,交易方式灵活,自主确定价格。煤炭商铺是依托东煤交易的煤炭电子商务平台,解决交易中信息流和商流的不对称,并打破时空限制的煤炭交易模式。2)煤炭招标。这种模式将传统的招标采购方式电子化,用煤企业招标产品和招标要求,在指定时间内竞标方集中报价竞标,评标成交。煤炭招标的特点有:市场化招标方式,是优质供应商的发现平台。3)煤炭拍卖。这种模式将传统的煤炭拍卖方式电子化,卖方拍卖产品和拍卖要求,在指定时间内采购参与方集中报价竞拍,价高者得。煤炭拍卖的特点:市场化拍卖方式,是价格发现的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从上线开始到2012年年底,线上报盘的煤炭日均在线最高量达到4500万t。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的真实、有效性,2012年12月31日,东煤交易推出全新供求信息标准并将此前所有商铺的报盘数据全部下线,从零开始进行数据统计。从2013年1月1日开始到2013年2月中旬,经过40多天,目前线上煤炭日总量又恢复到3000多万t,该数据表明,市场对短期现货的煤炭商铺、煤炭招标、煤炭拍卖的交易模式给予了积极的响应。需要说明的是,东煤交易统计的交易量仍然是局部的,东煤交易只是把煤炭招标和煤炭拍卖的交易量进行了统计,而对煤炭商铺线下的交易量无法统计。这有待于东煤交易构建自己的标准合同,尤其是以融资为代表的支付模式,一旦建立起来,会员会自主地通过线上进行交易,这样交易量的统计会更真实。以目前现有的方式,其市场需求也已经充分地显现出来,所以,东煤交易用了电子商务这种交易模式来对短期现货进行了探索,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2短长协现货交易模式

短长协现货交易模式是东煤交易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自主研发创新的短长协现货交易模式。东煤交易的短长协现货交易模式,是一种针对3~6个月的预售现货的交易模式,它克服了短期的不稳定和长协的不兑现、交付率低的特点,将煤炭以产能预售的方式建立的一种交易模式。东煤交易的短长协现货交易模式有以下6个主要环节。

第1环节是预售,或者叫发售。这一环节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合作意向、发售和申购。这种模式是建立在长协基础之上的,发售的底价有两种,一种是长协底价,另一种底价则参照国内的秦皇岛指数及国际上的纽卡斯尔指数。这是发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竞价的方式把煤炭发售到市场上去,全国5万多家有证的贸易商可以参与进来,由于发售的底价是长协价,所以市场反应比较积极。

第2个环节是采购和融资。这个环节也包含3个方面内容:采购、融资和付款。当下游买方支付了20%的保证金时,便已经锁定了销售,因为下游买方承担不起这20%不交付损失,那么上游煤炭企业就可以提前3个月完成对下游的销售。上游煤炭企业可以自行发售,也可以通过东煤交易,或者通过企业完成销售过程。有了下游企业的保证金,上游煤炭企业可以开具履约保函,完成银行的融资,这样可以提前3个月把煤款回到自己的账上,也就实现了提前3个月的产能预售。该融资产品是东煤交易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共同研发的,为此,中国建设银行在大连主要针对煤炭供应链产品专门成立了供应链金融实验室。所以,短长协交易模式的第二个环节的核心是融资,上游煤炭企业可以提前拿到货款。

第3个环节是连续转让。这个环节包含4个方面的内容:挂牌转让、求购、差价结算和连续挂牌转让。买到煤炭的企业,也就是申购方,在这3个月中,因为只支付了20%的保证金,所以可以在东煤交易进行挂牌转让。东煤交易通过与税务部门的多次沟通,通过对国家政策的研究,经过多次实践,将挂牌转让设计为有别于期货,更接近于传统的转让环节,包括挂牌、求购、差价结算和连续挂牌转让。目前,经过初步的市场探索结果显示,3个月内可以实现挂牌转让若干次,多的可以达到七八次,一般也有二三次。

第4个环节是合同结算,实际是清算。最终买方按发售价格向上家交易商进行付款,直至推付至发售方。

第5个环节是交付。这个环节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交付和验收。在挂牌转让的过程中,很多中间参与到转让环节的买方已经退出了,最终完成由最后一家买方和上游煤炭企业的交付过程。

第6个环节是2次清算。这个环节包含发售方与最终买方对验收后的货物进行2次结算和发售方与供应方进行2次结算的两次结算。总而言之,东煤交易的短长协交易模式是以电子竞价方式对未来3~6个月拟交付产品进行预售,交易商以支付履约定金的方式实现订购并可连续转让的交易模式。

东煤交易的短长协交易模式有以下4个方面的特点。1)未来交付产品。交易标的为3~6个月未来交付产品,各交易方易形成未来3~6个月的价格判断及未来3~6个月的产销计划。2)集采订价与竞价交易。联合集采,向上游约订长协价格,降低采购成本,买方进行竞价申购,买卖双方均可实现超值收益。3)连续转让。在交易期内,交易商可根据对未来价格的判断,进行连续挂牌转让。4)资金杠杆。各交易主体以履约定金的方式促使交易达成,缩短交易周期,无需支付全额货款即可立即实现交易利润。东煤交易的短长协交易模式对供应方(大型煤炭企业)、发售方、转让方、买方均体现出了不同的价值(见表1)。从2012年的下半年至今,东煤交易借助进口煤,参照纽卡斯尔指数定价,对短长协交易模式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和探索,这种交易方式实施以来,得到了市场好评与肯定。目前很多上下游企业认为这种模式可稀释整个市场的风险,尤其是2013年电煤价格并轨后,我国煤炭与电力企业的长协合同还处在一个不确定阶段,短长协交易产品的推出,可以利用自身价格优势,把过去交易的不确定变成确定,同时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源进入到市场中来。因此,东煤交易将在2013年第二季度,将其作为一个创新模式在国内市场中推出,这也是东煤交易2013年重点推出的项目。

东煤交易的专业服务

东煤交易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其核心专业服务能力体现在交易服务、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等方面。

1交易服务

通过电子交易服务,实时或代为国内外煤炭销售、采购信息。通过商铺、招标、拍卖、短长协等多种交易模式,自由选择商流模式,借助完善的电子交易规则体系,确保国内、国际煤炭交易顺畅。1)电子商务现货交易服务。包括煤炭商铺:议价交易;煤炭拍卖:竞价销售;煤炭招标:竞价采购。2)短长协现货交易服务。以电子竞价方式对未来3~6个月拟交付产品进行预售,交易商以支付履约定金的方式实现订购并可连续转让的交易服务。交易标的:3~6月预期产能;销售模式:竞价发售、申购;交易资金:履约定金交易;创新方式:协议可连续转让。3)交易服务。东煤交易在2013年1月推出电子交易服务模式,通过短长协、商铺、招标拍卖等电子交易模式,增加会员企业的销售、采购渠道,增强会员企业的业务规模及盈利能力,降低人力成本。商、人通过收取佣金增加收入。

2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

东煤交易致力于成为煤炭供应链融资专家,借助自身优势,成为煤炭企业的“融资部”,帮助煤炭企业解决业务融资及相配套的物流问题。东煤交易的自身优势体现在:为煤炭企业服务的方式灵活、便捷,更符合煤炭企业业务习惯;为暂时达不到银行融资条件的煤炭企业提供资金服务;相比银行之外的其他融资渠道具有成本优势;拥有成熟的煤炭行业经验,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物流管理能力。东煤交易的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包括以下内容。1)销售服务。东煤交易通过会员完成向下游客户的销售,帮助会员提前收回贸易应收款,有效提高会员资金周转效率。2)采购服务。东煤交易通过会员完成向上游煤矿的采购货款支付,帮助会员顺利达成业务。3)港口存货监管服务。东煤交易通过监管会员港口存货,为会员提供资金支持。4)供应链物流监管服务。为使用东煤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客户提供与金融服务配套的物流监管服务,帮助客户提高资信水平,帮助客户获得东煤交易及银行融资。东煤交易的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价值体现在:提高客户资信水平,为客户提供多渠道业务资金支持。帮助客户提前回收应收款,帮助客户有效盘活港口存货,为客户预付部分采购资金。资金支持规模可达到客户自有资金的1~4倍。通过与金融服务配套的物流监管服务的实施,为客户节约了使用第三方监管机构所带来的成本。东煤交易的供应链金融和物流服务是基于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管理的煤炭供应链管理模式及广泛的煤炭客户资源,结合客户实际业务需求,为客户的煤炭业务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及个性化服务,通过组织、整合各方资源,为客户业务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客户扩大业务规模,保障业务顺利实现。2012年东煤交易为近30家客户提供了供应链金融和物流服务,资金服务规模超过10亿元。预计2013年融资规模将达到35亿元。

东煤交易的会员服务

东煤交易作为一个国际化的电子商务平台,除了全力为会员及客户提供专业的交易服务、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之外,同时为会员建立起一个包括A类会员服务,B类会员服务及园区建设,电子社区服务,信息服务及东北亚煤炭交易会等会员综合服务。

1A类会员服务

作为东煤交易的核心会员,A类会员可得到东煤交易提供的全方位服务。东煤交易通过管理,使会员之间更好地增进了解共同成长。在实际交易业务开展中,A类会员通过交易量和信用累积,享受更多东煤交易煤炭电子交易和煤炭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从而建立企业诚信度,形成品牌效应。东煤交易通过各项线上、线下服务支撑,强化A类会员服务,包括电子交易服务、供应链金融与物流服务、社区与信息服务、交易会参会优惠服务,帮助会员畅通信息交流,拓展交易合作,助力业务成长。东煤交易目前的800多家会员企业中,国内会员遍布全国29个省(市、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包括东部)、华北等区域;国际会员75家,涵盖美国、英国、瑞士、瑞典、澳大利亚、加拿大、马兰西亚、南非、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等。预计2013年年底将发展到2000家会员企业。

2B类会员服务及园区建设

东煤交易采用会员制,入驻大连诺德大厦的A类会员企业即成为东煤交易B类会员,可享受政府项目补贴,并获取煤炭经营资质及其他增值服务。1)业务拓展。开展煤炭经营业务:东煤交易协助B类会员取得独立煤炭经营资质,便于企业开展煤炭批发业务;建立战略合作联盟:与未来150家社区会员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打造煤炭联合经营航母;煤炭经理人交流:东煤交易定期组织会员洽谈,便于会员之间相互熟悉,共建“熟人社区”,扩大交际范围。2)资产管理。产权及资产增值:诺德大厦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政策环境和成本优势,产权有巨大的增值空间;尊享顶级物业服务:诺德大厦为国际双5A甲级写字楼,聘请国际顶级物业公司,为会员提供高端的管家式物业服务;资产管理服务:诺德大厦配备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协助会员开展办公室装修、租赁等工作。东煤交易成立以来,B类会员累计实现交易量1500万t,销售收入近100亿元,截至2013年2月,已入驻企业50余家,预计2013年年底将实现100家企业入驻。

3电子社区服务

东煤交易的社区服务,是东煤交易基于社区会员的商务需求专门建立的电子社区,为会员提供全面、互动、新鲜的交互平台,模拟真实业务的社交场景,通过信息分享、交流互动和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帮助会员不断发现、建立和保持人脉关系,从陌生人逐渐成为熟人,充分挖掘交易机会,通过共建电子社区实现会员业务成长。通过东煤交易的电子社区服务,可建立煤炭人的微世界,找客户,寻商机,交朋友,捕新闻,实现365天的煤炭交易会。

4信息服务

东煤交易通过直达终端的信息流贯穿交易始终,通达的信息是交易低成本、高效、便捷达成的有力支撑。1)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国际、国内煤炭行业信息,涵盖行业资讯、价格行情、专家解读、市场统计,以及煤炭知识和企业资源信息,范围覆盖5个主要煤炭进口国、23个煤炭中转港口、10余个煤炭经营地区以及煤炭生产、运输和消费行业,为国内外会员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多角度满足会员个性化的信息服务。2)煤炭手机报。每日整合最新国际、国内煤炭行业信息,涵盖行业资讯、价格行情、市场分析、统计数据,范围覆盖煤炭生产、消费等供应链各环节,以彩信的形式为会员提供最为便捷、及时、准确的煤炭市场信息。3)煤炭信息周报。依托全面、及时、准确的煤炭资讯、行业数据及市场剖析,定期回顾煤炭市场形势,以最快捷的方式、最精炼的语音,第一时间为会员传递一周的煤炭市场信息。

篇10

关键词:绿色供应链;绿色供应链管理;可持续发展

一、构建绿色供应链的意义

“绿色供应链”的提出往往会给许多企业乃至整个社会一种错误的观点:将资金用于一项不会带来任何经济收益的活动中,只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但事实并非如此,据美国大型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一项预测,仅通过在2013年前减少5%的包装材料,就能为沃尔玛自身的供应链节省34亿美元,而对于其全球供应链,节约的金额将高达110亿美元。自入市以来,中国企业就不断遭受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防污标准、噪声标准、电磁辐射标准等,为我国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增加了难度。只有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力度,打破“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才能成功地打开全球市场。

二、构建绿色供应链面临的困难

尽管绿色供应链已经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面临着诸多的限制,使得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困难重重。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一)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不稳定,存在利益冲突

供应链企业间的关系可以定义在一定时期内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构建这一关系的基础是合作和诚信。而建立使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时就分担绿色供应链所产生的成本容易产生冲突,企业都从自身利益出发,任何一方都愿意只享受实施绿色供应链带来的收益而不愿承担其成本。

(二)绿色技术遭遇瓶颈

无论绿色设计、供应、生产、营销、还是回收,都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而绿色供应链在中国是相对新鲜的事物,产生绿色管理的意识比较晚,这方面的人才储备也相对匮乏,同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成本过高和实施复杂性导致企业不能从事绿色供应链管理。

(三)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往往需要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在构建绿色供应链的过程中通常会成立一个跨企业、跨部门的合作小组,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管理难度。

(四)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方法有待完善

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要对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度量和评价,以此判断这项工作的绩效及其存在的价值,绿色供应链管理也不例外。但是现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仅仅包含成本、生产与质量、客户服务以及资产管理等方面,对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使用尚未建立起有效且便于衡量的指标;另一方面,也很难将环境污染或资源利用率量化。

三、建立绿色供应链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应在如下方面采取措施,克服种种不利因素,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供应链。

(一)增强企业对绿色生态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对于“供应链管理”,我国企业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更为陌生,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相比都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使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制定符合企业自身运作的绿色发展计划。

(二)所有成员企业的积极参与

供应链是一个涉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乃至最终消费者的功能网链结构,这条链上的每一节点都应该是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有效参与者。

(三)有效降低库存水平,提高资源使用率

尽快通过大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使得供应商管理库存、联合库存管理以及多级库存优化与控制等方法得以成为切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

(四)使用科学的方法计算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衡量一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需要借助量化的指标,一种科学有效地分析方法有助于企业在绿色供应链的构建中清晰地看到投入与产出比。生命周期分析(Life Cycle Assessment)是一种制品从制造、运输、买卖、使用、废弃、再生所产生对环境负荷的综合评价方法,可以检查产品和服务对环境造成的全部影响。通过成功运用生命周期分析,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说服供应商采取环保措施,能为他们节省大量成本,除此之外还为其他企业构建绿色供应链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

(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

供应商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上游,其对于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和行为往往会随着整条供应链逐级传递,并且有被放大的趋势。因此,从培养供应商的环境意识和环境管理能力出发,通过ERP、Internet等信息技术的支持,建立一个动态的、集成的、无缝连接的绿色E-供应链以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对整个绿色供应链的构建和管理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郑芬芸.美国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及借鉴[J].商业研究,2009(12)

[2]黄国青,华凤燕.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7(10)

[3]王红曼.现代物流与环境保护[J].商业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