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廉政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廉政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管理廉政风险点

篇1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十七届四中全会到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廉政建设与腐败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将源头治理视为反腐工作的重点”。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力日益激烈,出现了一些不正当竞争现象,使得内部财务管理风险加大,容易滋生腐败问题,严重危及企业的发展。企业内部财务廉政建设要从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入手,从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到建立风险防控机制,其关键是加强源头治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从而可以减少诱发腐败的因素,推动与落实财务廉政建设。

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内涵

所谓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是将现代管理学方法,尤其是质量管理、风险控制、量化指标等方面应用到反腐倡廉工作之中,从而形成预防腐败工作的新机制,其最终目的是预防和控制廉政风险转换为腐败行为,减少诱发腐败行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系统,即风险防范系统、监控管理系统、效责处置系统等,三个系统将实现对廉政风险进行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及后期处置等目标,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加科学、客观、全面地监督与管理。

三、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企业对财务支配权利不断增大,腐败风险也不断加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腐败的产生,才能保证企业良好的财务运行秩序。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实质上就是运用转变权力运行与预防腐败的思路,将预防腐败关口前移,打破仅靠组织层面被动监督的传统模式,逐渐向主动预防的模式转变。此外,全过程排查制度建设、岗位职责、权力运行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实现内部控制与监督的有效性,是企业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二)促进干部廉洁从政、保护干部的客观需要

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管理者,多数都掌握着一定的资源和权力,时刻面临着诸多诱惑和考验,受腐蚀的风险较大。因此,需建立和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各级领导岗位工作中的廉政风险点,使领导干部明确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部门及环节,以便采取外部监督和自律防范相结合的方式,降低腐败行为及事件发生的概率,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从而更好地保护和爱护干部,促进事业持续发展。

四、加强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思考

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作为一项系统、创新工程。面对日益增大的腐败风险,必须采取积极的态度,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企业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实施的前提。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应加强各级岗位人员对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从各部门、各环节排查廉政风险因素,强调廉政防控风险的全局性,提高全体管理人员思想认识,避免因认识不足诱发腐败风险,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同时重点提高关键岗位人员的思想认识,如财务部、采购部等部门,由于其所掌握的资源和权力相对其他部门人员较大,因此廉政风险相对于其他岗位较大。为防患于未然,企业应选派素质高、能力强、技术到位的人员负责这些岗位管理工作,尽可能减低诱发腐败的风险。此外,各部门人员必须将查找风险、制定防范措施的过程逐步转变为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过程,从而积极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实施工作。

(二)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

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特点,科学设置职位,明确各岗位和部门工作权限、职责范围,科学界定各项审批程序与相关责任,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廉政排查制度,科学制定廉政风险流程,找出各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点,根据风险等级的高低,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对廉政风险点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廉政风险点,并采取有针对性地防范措施。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第一,分析单位容易产生腐败的部门。

第二,对部门的业务进行分析,找出容产生腐败的事项。

第三,对事项的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

第四,对关键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环节容易产生腐败的风险点。根据风险程度将风险划分为A(重大风险)、B(较高风险)、C(一般风险)三级。

第五,对风险点的岗位制订防范措施。

以某省直单位的领导决策审批和固定资产采购为例介绍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

XX单位重要岗位职责和业务事项目录

[序号\&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名称\&重要岗位职责和

业务事项内容\&责任者\&1\&领导决策、审批\&领导班子或对口分管领导

对合同、款项支付等重大事

项进行决策、审批\&领导班子

及其成员\&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车辆、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

采购和日常维护管理\&办公室\&]

1、领导决策、审批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1)

(责任者:领导班子及其成员)

2、固定资产采购和管理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如图2)

(责任者:办公室)

(三)应充分利用内部控制的平台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经营和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而廉政风险防控的目标是减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舞弊和损失,与内部控制目标一致。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大多源于内部控制风险。在具体实践中,内部控制已成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一个有效工具,内部控制风险与廉政风险紧密相关,为排查识别廉政风险提供路径。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种业务和事项,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完整的梳理。内部控制中经过风险评估所查找到的主要控制点必然是权力运行的风险点。利用内部控制设置的业务流程为路径对廉政风险点进行排查,能够更加全面和准确。上述的“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图”也是建立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基础之上,能否顺利实施,需要内部控制保驾护航。例如:

在固定资产采购内部控制中,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事前审批、事中执行、事后监督、盘点、报废都做出具体规,在执行中审批、采购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采购具体流程:使用人提出申请-管理员审核-领导按权限审批-采购-验收交付使用-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发票交财务部门入账,同时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定期与台账核对金额。通过分析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风险点可以找到廉政风险点:固定资产采购过程是风险点,接受供应商的商业贿赂,提供不客观的商业信息,采购商品质量低。经过分析,在廉政风险点防控流程中提出防控措施:一定数额以上采购要通过招标途径、建立询价机制、广泛准确了解供货信息,对采购过程进行监督。

篇2

关键词:高校财务;内控制度;风险

一、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内控就是组织为控制和减少内部层级间委托问题发生而构建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对于我国高校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预算控制、资产管理及审计监督等方面。

(一)强化预算控制

当前,我国高校的资金主要来自于财政划拨、学费、自筹资金及社会捐赠等方面。而要想实现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其前提在于对资金予以合理预算[1]。具体表现在:一方面,要对贷款预算进行有效控制。负债风险是如今各类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一个最为主要的风险,所以必须重视并强化贷款预算控制。高校应以自身的资金成本承受力为基础进行贷款,并要有效控制其规模。另外,在年度预算中的自筹经费,必须包括在建或已建项目的所有应付利息额。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之外的资金控制。在传统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对预算之外的资金管理未予以重视,然而其在高校财务有着较大比例。所以,要明确掌握预算外资金性质及作用,进而建立完善运行机制,规范财务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的运作效率[2]。

(二)加强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固定资产在其所有资产中有着较大比重,所以,要尽快建立和健全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进而提高高校资源的配置效率。首先,对于固定资产的配置和采购,应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相关采购,在购买新教学教研等设备之前,必须要对既有的有关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以免出现重复或过度购买。其次,对于固定资产应用,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把该项管理权责落实到具体负责人。此外,对于固定资产的清查,必须要定期进行盘点,以相对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习资源情况,每年度最少要进行一次固定资产的应用情况盘点,并详细记录。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既有固定资产盈利能力的强化。

(三)创新审计机制

现阶段,高校内审机制应伴随其经济业务的变化,不断强化管理和风险等方面审计,同时要加强内审的主体、程序及内容等方面的制度安排,组建专门的内审部门定期开展讨论会议,以不断提升内部审计信息的完整性,同时强化内审工作的时效性,如此才可真正发挥出审计的监督功能。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财务风险预警及评价机制,对高校各类财务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为高校建设和财务管理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还需要对高校财务的重要指标实行跟踪监管,比如:资产负债率、借款总额及比例等。如此把高校财务风险予以分级监测,从根源上控制和预防财务风险。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一)拓展资金筹集渠道

当前,我国高校资金的获得渠道相对单一,虽说国家在教育投入上逐年提升,但仍无法满足高校的资金需求。而高校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盲目投资,期望有高利润回报。所以,要不断拓展高校资金筹集渠道,不能将借贷作为筹集资金的唯一方法,可向社会需求建设和发展所需资金。相对社会企业而言,由于高校的非盈利性在筹集资金上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国家发挥必要的作用,担负相应责任,制定政策引导社会金融机构、企业等对高校建设给予扶持,同时为高校进行担保,以增强高校的资金筹集能力。

(二)科学全面的财务评价

建立科学全面的财务评价和分析机制,有助于强化高校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3]。一是要选择科学有效的财务评价方法,强化高校建设项目管理。要要建立财务的过程评价机制,具体包括:(1)事前,需要对筹建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论证和评估,积极落实好预算分析,并严格按照既定预算执行;(2)事中,项目资金的应用情况需要定期进行反馈,对闲置资金进行及时的控制,要确保合理不同期限资金科学和合理分配,以保证项目资金保持良好的流动性;(3)事后,需要对项目的建设及运行中财务管理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和评估,可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完成,以确保财务评价的独立性。二是要加强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财务专业培训,不断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素养。

(三)及时全面反馈信息

随着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推进,财务管理也逐步打破了时空限制,而要提高高校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就必须将财务信息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共享平台,同时要为专门人员设置不同访问权限,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完整和安全,同时还可提升信息传递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及高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的今天,要充分重视高校财务内科制度建设,加强预算控制、资产管理及完善内审机制,同时要不断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安全和有效。

参考文献:

[1]刘东,梁勇.基于财务内控建设的高校廉政风险防范与管理[J].会计之友,2012,23(6):144-146.

篇3

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创建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汇报材料

检查组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党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向州纠风检查组的各位领导表示欢迎!

20__年,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按照总队“建强队伍科学跨越,提升执法监察效能”的总体要求,以“转变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手段,创新执法机制,提升执法效能”为思路,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政风行风建设、两整治一改革等工作,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提高服务效能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全州共办结157件违法案件,定性准确,程序合法,事实确凿,都办成了铁案,没有发生一起上访案件,受到了自治区总队表彰和奖励,被评为自治区20__年先进集体。下面,向各位领导汇报我支队在行风示范窗口建设方面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成立于20__年1月,是受自治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总队垂直管理的副处级行政执法单位,内设行政办公室、土地执法科、矿产执法科三个科室,下设七个县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大队。全系统现有在职职工55人,其中:州支队16人,县市大队39人,由汉、哈、维、回、满、藏、蒙7个民族组成。主要承担原昌吉州国土资源局执法监察职能。组织和实施各县市土地、矿产资源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动态巡查和监督监察,及时发现、制止和查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

二、政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推动了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建设工作。抓好 “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是昌吉州支队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促进行业作风建设、优化昌吉发展环境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支队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并作为昌吉州执法监察机构的一件大事来抓,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提早安排,及时对接,支队党组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组织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结合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制定落实“示范窗口”工作方案和措施,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实施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建设责任制,明确分工落实责任,逐级签定责任书,把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科室。在全州实行责任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坚持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督导,一起考核,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和纠风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创建活动中,将班子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开展中心组学习、政治业务学习活动,认真落实 “三重一大”工作制度,落实《三重一大监督管理办法》,认真执行《支队党组议事规则》、《支队长办公会议规则》等各项规定,班子成员重视行风窗口建设工作,并通过自身的表率作用把创建引向深入。

2、实施办事大厅受理案件。昌吉州支队于20__年实行办事进大厅制度以来,支队的领导和科室人员集中在大厅办公,实现了“一站式”服务。根据州纠风办《关于开展创建政风行风建设示范窗动的通知》精神,在支队 “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领导小组带领下,制订了《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四定”方案》,从党组书记到普通科员都进行了“定职、定责、定岗、定量”,制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规范”和“执法监察干部守则”,进一步完善了“国土资源执法办案程序”,各科室在大厅挂牌上岗,实施签到制,并设立了监督台。为做好“示范窗口”建设工作,在支队机关开展了“讲文明、懂礼仪、见行动”专题讲座,并组织了讨论,要求干部职工对照自己找差距,认真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为提高窗口工作效率,我支队制定了一系规章制度,即岗位目标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度;首问负责制;一次告知制;责任追究制等,并将制度公示上墙,便于监督检查。

3、推行政务公开,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行为。一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制作六块板面,印制了办案依据、办案程序、工作职责、财务收支等内容,悬挂在办事大厅,前来办事的人员一目了然,做到了“精简、高效、方便、透明”。二是设立了“12336”违法案件举报电话,面向社会公开,便于群众及时举报违法行为,反映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向社会公开承诺,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三是通过制定每个科室职责和各个岗位职责,明确了岗位责任,理顺了工作关系,在《执法监察干部行为规范》的约束下,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一步转变了工作作风。四是制定《昌吉州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处理程序》,通过“案件报备、案件审批、案件会审、案件督办”等制度的规范,严格了办案程序,进一步减少了执法工作失误,避免了办人情案、“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

3、实行“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支队执法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亮证执法”,接待来访群众和处理日常事务,认真做好来访登记,明确反映的事项后,引导去相关服务窗口办理,对受理的事项,按照“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的要求办理,对能当场办理的当场办理,对不能办理的,告知办事的地点和单位,需进一步调查核实的,由相关科长协调业务人员按法定程序办理,对“不作为”或“乱作为”, 办“人情案”、“关系案”,出现“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的现象,按照“机关效能建设规定”进行处理。对上级领导和部门确定的重大、重要项目和急需办理的事项以及要求督办的事项,由支队领导安排办理。

4、改善设施、提高效率、优质服务。为了全面做好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工作,支队制定了行为规范标准、文明用语、工作格言“六个”不让等内容,并通过各种形式对职工进行培训,使职工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与习惯。支队克服困难改善了办公设施,为科室配置了数码摄影机、照相机和GPS定位仪等,努力做到执法办案准确合法。为每个岗位配备了电脑,建立局域网,覆盖到全州国土资源执法大队 、各科室,网络中反映工作情况、上报材料、传递文件等方便快捷,提高了效率和服务质量。

5、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在自查自纠工作中,坚持听取意见不怕刺、自我剖析不怕痛、相互批评不护短,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问题不辩解、面对责任不推卸的原则。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一是走出去访。印制调查问卷和征求意见表,发放问卷调查和征求意见表到州局各科室和各大队,真心诚意的征求基层的意见。二是上门问。主要领导带领有关人员深入基层,深入服务对象,上门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请进来谈。召开行风评议监督员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掌握单位的行业作风情况。四是坐下来找。通过党组组织生活会、支部民主生活会、个人自查等形式,从内部查找问题,要求每个科室、每位干部对照基本要求“揭、摆、查”, 认真查找行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经整理汇总,共征求到6条意见和建议,并分解到各科室进行整改,完成了整改方案。

6、设接待室,做好接待工作。对国土资源工作,如何共同抓好调处,稳定群众情绪,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今年我支队十分重视工作,制定了来信来访责任制度、登记制度、督办制度。认真办理每一起来信来访投诉案件,设置专门的接待室,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包案,责任科室经办包调处、化解的工作模式,形成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要求做到事实查清,调处耐心,法规政策讲明,以人为本动情,解决问题合理,群众情绪稳定,力争化解矛盾。

三、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改进机关作风。

为了治理机关“懒、散、庸、拖、贪”等不良现象,提升机关效能,我支队围绕“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机关效能建设目标,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为工作要求,印发了《20__年行政效能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机构效能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组织干部认真学习“效能建设”各级领导讲话和工作要求;对今年的各项制度进行完善和补充,制定和实施了《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四定方案》、《执法监察机构效能建设有关规定》、《昌吉州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支队规范财务管理的通知》、《督察工作方案》四项整治措施;制定了“昌吉州支队效能建设工作措施”对在工作中滥用自由裁量权、谋取私利、索贿受贿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要求。重点解决工作中部门配合不好、互相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服务态度生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以及执法不公和乱执法等问题。制定了权利运行、工作流程图和风险点防控措施,每个职工签订了服务承诺书,把机关效能建设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具体工作中体现机关效能建设实际效果。还设立效能建设兼职监督员,建立效能督察台账,及时将在效能督察中发现的情况进行通报,督促整改。把管理工作与《支队效能建设考核实施办法》相挂钩,进行考核管理,执行力明显提升。

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两整治一改革”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年初任务分解、年中督促检查、年末检查考核的分段式运作方式。认真组织职工参加国土资源部党风廉政建设视频培训班;组织参观昌吉监狱,开展警示教育;落实了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廉政准责》、《纪律处分条例》和《党内监督条例》,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层层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纠风工作责任书,下发了《20__年支队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责任分解方案》,完善了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报告制度,公开廉政承诺,聘请义务监督员,使责任制工作抓在平时、促在经常。支队领导定期对工作人员召开廉情分析会进行廉政谈话,对风险防控信息、党风廉政报告、政务公开、来信来访等风险信息中反映出来的作风不扎实、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和慢作为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会诊”,及时预警提示,提出限期整改建议。

二是认真开展“两整治一改革”专项活动,全面排查风险点,构筑廉政“防火墙”。制定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制作了重点岗位工作流程图和权力运行监控图。各县市大队、各科室结合自己岗位,按照“自已找、同事帮、领导提、集中评、组织审”的方式开展自查自纠,并对工作岗位进行廉政风险防控排查,共查找出49个风险点,对收集到的廉政风险点经领导审核把关后,将风险点进行风险评估,科学确定风险等级,统一归纳整理后细化分解到科室和个人,对在工作中滥用自由裁量权、以案谋私、办人情案等方面加大了监控力度,制定了《昌吉州支队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防范措施》,将具体工作岗位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划分三个风险等级,按照红、黄、绿三种颜色制成各工作岗位的风险点防控流程图,制作了版面,并在图中注明防控要求和措施,每个工作人员按照自己工作职责,进行公开承诺。推行防控对象“三诫勉”制度,对各类违规行为进行及时问责,实行诫勉提醒、诫勉督导、诫勉纠错的“三诫勉”制度,强化问责监控,使少数干部在发生轻微违规、违纪时就有人抓、有人管,防患于未然,实现预防风险机制“化堵为疏”的功能。通过“两整治一改革”工作, 我们从执法办案、财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干部选拔任用、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存在的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和机制体制等方面的风险,做到了严肃监控“风险点”,立体构筑“防火墙”,全面形成 “安全网”,使“两整治一改革”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开展政风行风示范窗口建设取得的成效

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工作行为由支队督察室和办公室负责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人员在岗情况、工作情况、业务办理情况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的执行情况等,检查情况及时通报,检查结果列入机关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一是通过检查督促,支队机关面貌有了较大的改善,各科室整洁有序,工作有条不紊,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并得到了州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同时,对各项业务工作的办理程序、流程作了进一步梳理和完善。二是通过抓行业作风窗口创建工作,促进了执法业务建设,健全了各项制度,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机制形成,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凝聚力、战 斗力明显增强。截止目前,全州共收缴国土资源罚没款1700万元。

篇4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建议

企业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度较早实施,特别是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先后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对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而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却滞后,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如私设“小金库”、、违规招投标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均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失或内部控制未有效运行存在密切关系。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财政部于2012年11月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承担着公共设施的建设、公共安全的维护,进行公共行政、维护公共教育、完善公共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是其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在行政事业单位治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既是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又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基石。实施好内部控制,对于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改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规范财经秩序,提高政府的服务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2.内部控制建设和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规范》实施之前,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定散见于《会计法》、《预算法》及《预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中,部分甚至来源于政府审计的强制要求,这些零散的规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但缺乏具有约束性的、系统性的文件进行指导,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1缺乏有效的经费支出控制

对于行政、事业经费的支出,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严格的开支标准,即使制定了支出标准,但未有效执行,实报实销仍较多的存在。收支业务的归口管理不到位,财务与业务管理的衔接出现脱节。偷梁换柱,未真实反映业务内容。自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实施以来,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公款消费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但是,当前在发票上做文章、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不在少数,一些单位发生的招待费或个人消费等款项,由于受到“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财务制度的规定不能报销,于是通过开具办公耗材等类型发票的方式报销。另一方面,当消费的金额较大时,为了规避超标准消费的规定,通过大金额发票小金额化的化整为零的方式多次报销。自“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来,一些单位、部门招待费都有大幅度的下降,总的预算却没有显著下降,其实大多都是将餐费转化为办公用品进行报销。

2.2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控制薄弱

自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实施以来,在固定资产购置业务方面,行政事业单位的采购活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在使用管理过程中仍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轻管理重采购的情况普遍存在。如增加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入账核算,没有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盘点制度,已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由于未办理竣工决算而未增加固定资产,未登记固定资产实物卡片,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未按规定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已报废毁损的固定资产未及时核销等,导致资产账实不符及资产流失。

2.3财务管理职能弱化

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职能,而事实上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的工作限于业务发生后的后台核算,对业务活动的前台事项,未参与到业务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对执行的结果不甚了解,与各环节业务控制脱节,从会计控制角度来说,缺乏对业务部门的必要监督。票据管理不规范,未建立票据稽查制度,容易出现收入延期上缴、挪用公款的现象;使用后的票据,未能及时办理票据的校验和核销,容易造成收入不实和私设“小金库”等问题。

2.4预算的管理控制较弱

首先是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不够,一般依据上年的收支情况、行政事业单位自身的业务性质和业务特点等因素对预算进行编制和核定;具体项目的预算未细化,未达到逐项核定预算支出的要求。

其次是预算的刚性性不强,预算的追加调整频繁,缺乏严格的预算管理程序,预算的约束力被消弱。

再次是缺乏对预算支出的管理,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未按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各种专项款互相挤占、挪用。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的主要原因

3.1内部控制意识比较淡薄

一是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基本了解,未深刻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作用,内控意识不强,认为内部控制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也正是由于领导对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制度的制定、执行和修改等方面普遍存在随意性。

二是内部控制的本质是全员参与的、旨在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官本位”思想的作祟,造成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被忽略,甚至是被阻挠;同时,有些员工认为内部控制过程繁琐、复杂,付出的成本较大,不愿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之中。这些观念的存在,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3.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由于有的单位对内部控制的观念比较淡薄,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一些规章制度,且规章制度未能覆盖单位的所有人员和业务活动,导致有些业务活动的开展无章可循。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一系列内控制度,但未能严格执行,只是悬挂于墙上而已。有的单位未充分了解、并梳理本单位的管理制度及流程等,生搬硬套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的制度,制度层面和执行层面两张皮,实质为形式主义。有的单位在内部控制设计上,内部控制岗位权责不清,存在不相容职务兼岗问题,未形成有效的牵制,出现问题无人负责。

3.3信息与沟通衔接不够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业务办理后再将原始票据拿到会计核算中心(据了解,除笔者所属地区以及个别省外,全国其他省市已取消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对行政事业单位发生的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事后监督,由于被核算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两者之间的责任不一致,双方信息沟通不够衔接,造成会计核算中心只负责核算而不管实物、被核算单位管理实物而不负责核算,很容易形成账实不符的问题、形成账物分离的资产管理现状,影响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另一方面,随着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等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在上述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以构建信息化平台,并形成若干个管理信息系统,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基本上涵盖了单位主要业务。但这些管理信息系统互不兼容,不同的信息系统之间缺少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的功能,导致一个会计的办公桌上至少有两台电脑,不仅造成公共财政的支出浪费,也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3.4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够

一是内部控制观念淡薄,有的单位领导或管理层权力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将内部控制当做摆设,无视内部控制。

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大部分业务都是以预算为核心开展的,预算执行的刚性将影响内部控制的执行。事实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刚性不足,不按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情况时有发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造成不利影响。

三是一方面相关人员业务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工作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内部控制观念淡薄,对内部控制的理解仍停留在简单的会计控制上。

3.5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执行监督不力

在内部监督方面,根据《规范》要求:“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或岗位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程序和要求,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内部监督检查和自我评价”。事实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未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很多单位未进行内部控制执行效果的评价工作,也就不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在设计的完整性和执行的有效性方面存在缺陷的信息,就无法主动地、及时地解决内控体系中存在的缺陷;

二是很多单位人力资源不足,财务部门和审计部由同一领导分管现象普遍存在,内部监督部门和岗位独立性受到损害,致使内部审计机构监督乏力。在外部监督上,主要的外部监督力量为审计部门、纪检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其监督来自于法律赋予的强制力,一方面这些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多是有针对性的检查,而不是经常的、随时的进行监督检查,监督的实际作用有限。另一方面,大多从合法性、合规性等方面对财政资金的运用监督,缺乏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及执行的有效性的实质性检查,失去外在的推力和监督约束。

4.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议

4.1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根据《规范》:“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所以说树立和加强内部控制意识要加强单位高层,特别是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应采取多种形式,就内部控制及财经法规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对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取得单位负责人及领导层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支持,并协调各部门、各岗位力量,营造控制环境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团队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准。使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都要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重要性高度重视,并树立责任意识。

4.2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内部控制度建设方面,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职能,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合理梳理本单位的业务流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的制度框架,并使之相互关联,形成任何工作都有章可循、换人能上手、换人不换规的工作规范;并合理运用控制的方法,以使内控制度达到相互制衡、互相监督的目的。

其次,合理设置内部控制机构,没有设置相应机构的应按规定设立机构,机构设置不完善的应进行调整;并保持内部控制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控制的实施机构和审计机构应有单位领导直接分管,且两个机构应属不同的领导负责。 同时,抓住内部控制关键点,并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岗位,强化岗位分工控制和相互制衡。

4.3加强信息系统整合

一是通过对各信息系统的兼容升级和整合,实现各信息系统的有效对接和制约,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监督管理水平,避免重复性工作,不断提升内部控制的严谨性和管理效率。

二是将关键领域和关键风险点上的业务活动全部实现信息化办公,加强流转过程中各节点分级审批和监督。

三是建立预警预报机制,对异常业务能提出预警,施行动态监控。

四是加大公务卡系统的推行力度,各单位以推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为契机,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内控机制,规范财务报销与会计核算程序,提高财政支付透明度,深化公共财政改革,加强财政支出监督管理,建立源头防范治理腐败的机制制度。

4.4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

一是单位应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单位应当设立独立的内控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内控的全面工作。同时,充分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特性,识别本单位业务的关键领域和关键岗位,根据不相容职务分离原则,合理设置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范围和权限,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工作机制。

二是完善预算管理。完善预算管理可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是推进预算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其次是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激励考核机制,激励单位增强成本意识,节约财政资金,对单位专项资金、项目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和资金实际使用情况建立绩效考核机制,坚决杜绝单位千方百计套取财政资金,脱离监控,形成“小金库”,使厉行节约、结余预算指标成为单位的自觉行为。

三是强化内部控制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并不断加强其后续的教育,以提升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其及时了解和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自觉更新和提升职业技能和业务水平。

4.5强化审计与监督

篇5

在国家税务总局、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税系统紧紧围绕国税中心工作,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监督检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各级国税机关紧紧围绕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局中心工作的贯彻落实,认真组织开展惩防体系检查,精心制定检查方案,抽调业务骨干,成立9个检查组,分别由省局领导带队,对17个市国税局机关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8类44个问题。组织开展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小金库”和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等专项清理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明确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督促各地认真进行整改。

(二)廉政宣传教育日益强化。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开展“学习《廉政准则》、规范从政行为、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教育活动,以此为契机,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在全国税务系统学习贯彻《廉政准则》展示汇报会中,我省选送的文艺节目获综合评分集体一等奖。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和示范点创建活动,全系统共有33个单位被命名为廉政文化示范点。邀请纪委、检察院有关同志举办反腐倡廉形势报告和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讲座。省局与省检察院召开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形成联席会议纪要,共同下发执行。全系统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和学历班575期,均开设了“廉政课”,受教育31070人次。同时,将反腐倡/:请记住我站域名/廉教育与文明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全系统共有46个集体和61名个人受到省级以上表彰。

(三)内控机制建设逐步推进。以内控机制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省、市局机关全面梳理部门权力事项,清理完善制度,健全岗责体系,排查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制作流程图,努力构建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善、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和内控机制。多次召开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部署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省局机关共梳理工作事项237项,制作工作流程图257个,排查风险点440个,制定防控措施443条,清理制度730个,其中保留304个,修订109个,废止317个,部分项目完成了软件开发、测试和审查。

(四)“两权”监督制约扎实有效。以政策执行、廉洁自律等为重点,加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严格执行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全系统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4526人次,2115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述职述廉,组织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538人次,诫勉谈话19人次,对领导干部函询41人次。将执法检查、督察内审和巡视工作相结合,对6个市局开展了综合巡视检查。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提出156条具体整改意见和建议。根据巡视整改意见,加大巡视回访力度,对5个市局进行了整改检查。认真开展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工作,全系统共监察立项680项,开展监察272次,提出建议309条;协助建章立制31项,推广先进典型10个,发现案件线索2个,处理人员3人,挽回经济损失13.43万元。运用税收执法监察系统,加强税收执法动态监控,增强了执法监察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政风行风建设成效明显。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强财务管理,规范政府采购,严格会议、公务接待、公务用车、项目经费等管理,压缩行政运行成本,因公出国(境)、车辆购置及运行、公务接待和用电、用油、用水费用支出均实现了零增长。在全系统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作风纪律整顿,组成检查组深入各地督查指导,通过明查暗访、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帮助查找问题、整改提高。将创先争优、效能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促使省局机关和工作人员纪律更加严明、作风更加优良、素质明显增强、效能明显提升。开展税企廉政共建、特邀监察员明察暗访等活动,积极参加政风行风评议,广泛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据不完全统计,省局机关被评为全省文明单位、中央驻皖单位效能建设第一名、全系统有40多个市、县局在地方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活动中获得前三名。

(六)违纪违法案件有效查处。高度重视举报和案件查办工作,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直查和督查督办力度。全系统直接受理举报71件,比上年减少2件;初步核实线索50件,立案12件,结案12件,受党纪政纪处分21人,刑事处理3人,组织处理13人。其中省局直接组织初核案件线索9件,给予行政处分或组织处理8人。认真贯彻落实“一案双查”、“一案双报告”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分析发案特点,把握发案规律,开展警示教育,注重发挥查办案件的治本功能。

(七)纪检监察干部队伍逐步加强。高度重视全系统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省局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县国家税务局纪检组长管理的意见》,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了市、县局纪检组长选拔任用的条

件、资格、方式、程序以及交流、转任、提拔和管理。省局监察室增配了两名处级领导干部,对12个市局纪检组长进行了调整,分别有6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和5名科级干部转任或通过竞争上岗提拔为纪检组长,8个市局对监察室主任也进行了调整,并按规定严把进口关,纪检组长和监察室主任的年龄、知识结构等得到了优化。同时,加强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省局举办了两期纪检监察干部培训班,受训120人次,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了提高。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地区行动相对比较迟缓、工作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少数单位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重任务分解、轻考核追究;一些单位和部门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内控机制不够完善、监督制约不够有力、教育预防不够有效;一些单位案件查处不得力,追究不到位,存在姑息迁就现象,案件查办综合效应没有充分显现;一些基层单位还存在执法随意、税收执法自由裁量权行使不规范的现象,国税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损害纳税人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__年主要工作任务

20__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我省国税系统推进税收专业化管理改革试点和健全内控机制的重要一年。根据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省纪委七次全会的部署,省局确定今年反腐倡廉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之中,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以更坚决的态度、更务实的作风、更有力的措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国税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安徽国税事业健康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具体要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新颁布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研究制定安徽省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围绕责任分解、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三个关键环节,把反腐倡廉各项工作逐项细化、量化到单位、部门和人员。加强检查考核工作力度,领导班子成员亲自带队开展责任制执行情况和惩防体系各项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严肃责任追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为年终考核、评先选优、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作为领导干部问责的重要方面。

(二)加大对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力度。加强对中央、总局及省局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性减税政策、税源专业化管理等重大决策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强化对组织收入原则、厉行节约、惩防体系建设和政治纪律等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到各项税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体制机制,建立纪律保障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政令畅通。

(三)深入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建设工作规划,继续加快惩防体系建设步伐。省局机关要巩固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成果,按照中央“制度+科技”的要求,将机关各处室的主要业务流程开发成软件,不断提高科技防腐水平,并在完善防控措施、加强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效能、有效预防腐败上下功夫、求实效。各市局党组要在认真总结部门内控机制建设有效经验的基础上,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将内控机制建设向县(区)局推行,建立部门与部门、岗位与岗位、环节与环节之间,上下级税务机关及职能部门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落实廉政责任,规范权力运行,着力实现党风廉政建设与税收工作的有机结合。

(四)加强领导干部监督管理。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促使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努力提高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的能力和水平。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和《税务系统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八不准”》等制度,以身作则,廉洁自律。要加强对《税务系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办法》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加强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权力行使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严格执行财经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外事纪律,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严禁借培训、考察的名义公款旅游,切实解决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问责、述职述廉、诫勉谈话、函询等制度。省局将适时开展对《廉政准则》及总局三个配套文件等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对领导不得力、执行不到位的,要严肃追究责任,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五)强化“两权”监督制约。加大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力度,增强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强化对税额核定、发票管理、纳税评估、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税务稽查、行政处罚等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执法督察、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发挥税收执法考核和执法监察子系统作用,严格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加强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项监督制度,重点对干部选拔任用方案拟定、酝酿、考试、测评、考察等环节实施监督,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加强对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基本建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工作监督,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强化巡视监督,规范权力运行。

(六)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查办案件高压态势,对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惩处,决不姑息。严肃查处在行政审批、纳税评估、征收管理、税务稽查等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失职渎职的案件;严肃查处在干部选拔任用、基建工程、政府采购、资产处置、信息化建设等过程中的案件;严肃查处在重大涉税案件中、的案件;严肃查处国税机关、国税人员与中介机构串通谋利等损害纳税人利益的案件。加强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和处置工作,加大举报直查和核查力度,改进

案件审理和案件监督管理工作,落实“一案双查”制度,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直查和督查督办力度,提高案件初核率、立案率。加大案件剖析和通报力度,完善制度,堵塞漏洞,进一步发挥查办案件的综合效应。做好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检察院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合作。(七)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加强对基层执法人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决纠正损害纳税人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以及“吃、拿、卡、要、报”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优化纳税服务,切实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加强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开展工程领域、公务用车管理以及利用涉税中介、信息技术运维和服务中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的专项治理工作。同时,要继续深化“小金库”专项治理和庆典、研讨会、论坛过多过滥问题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把涉及纳税人切身利益、影响公正执法的关键环节和内容作为公开的重点,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进一步拓宽纳税人反映问题的渠道,健全纳税人对国税机关的评议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作用,积极参与地方党委政府组织的政风行风评议和行风热线工作,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八)深化反腐倡廉教育。巩固先进性教育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廉政教育作为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以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促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深入开展面向全体国税人员的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和风险防范教育,提升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和完善党组中心组廉政专题学习、主要负责同志讲廉政党课等制度,在各级各类干部培训班开设廉政教育课程。要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积极推进省局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改进教育方式,拓宽教育领域,提升教育效果。继续巩固税务廉政文化建设成果,加大廉政文化示范点创建力度,积极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基层、进机关、进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