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没有固定的盘点时间,不能做到账实完全相符。一是购买货物记入固定资产方面,会计核算中固定资产科目记载的固定资产数值不能完整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购买、报废状况,往往是固定资产购买人、使用人、入账人沟通不畅,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账目无法与实际固定资产数量、金额相符;二是自行建造的房屋记入固定资产方面,由于财务竣工决算滞后或数据不准确,造成固定资产长期挂在“在建工程”和往来账户中,或录入信息不准确;三是其他单位调拨的货物记入固定资产方面,由于调拨手续不健全,无法记入固定资产,造成账外资产长期存在。第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制度限制多,使固定资产价值长期虚高,法律规定行政事业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按照原值记入固定资产,每年不能按照其正常的资产净值计提累计折旧,不能真实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变化情况,无法真实的体现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无法正确判断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价值,固定资产价值虚高的情况长期存在,无法正确估计单位实际资产价值,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按时报废造成不利影响。第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正规,处置不规范。首先,固定资产的重建和维修工程界限不清,为了规避增加固定资产,一些大型的资产主体重建改造分多形式进行,将大的工程项目分解成小的,视同维修工程,不做资产的增加。其次,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按照规定程序向上级主管部门履行固定资产的盘亏、报废程序,擅自出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脱节,导致了部分固定资产流失。第四,一些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购买和修建没有预算和计划性,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分配不合理的现象众多。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大量闲置,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大量浪费,降低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单位资金也造成支出压力。
1.2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重业务轻管理,认为财务工作主要是财务收支制度是重要的,固定资产可管可不管,固定资产购置回来放在单位,不丢失就算管理,“重财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长期存在,对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严格的监督约束机制。第二,没有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由使用部门和办公室、财务管理等部门进行相互配合完成的,业务科室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办公室是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者,财务部门是固定资产数量、金额的掌控者,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配合和相互的制约与监督,造成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制约系统和监督管理机制。业务科室使用固定资产不细心,丢失、损坏、管理人员更换不通知办公室,办公室不能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状态,无法将盘亏、报废的固定资产数量、金额告知财务,固定资产的管理就将陷入管理混乱的状态。第三,行政事业单位无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多为兼职,人员还不能固定,缺乏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缺乏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心,没有绩效考核的要求,所以对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无法做到真正对固定资产认真负责的管理。
2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原因
2.1忽视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多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的公益性的单位,固定资产有很多是上级部门无偿调拨的,上下级固定资产调拨手续不能及时履行,上级单位认为固定资产调拨下去任务就结束,下级单位认为固定资产是上级单位调拨的,我们没有投入资金,只是使用,不用对固定资产管理投入过多精力。致使这部分固定资产长期处于有人用,无人管理的状态,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2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设置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严格执行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中,常是办公室或财务科设置“兼职”人员管理着固定资产。很难明确各个部门职责权限,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2.3管理执法不够严格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擅自出售、转让、变卖固定资产的,数量金额不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了国有资产流失罪包含的罪名的,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现实中也很少有人受到处罚。没有起到预期的警示作用,应该加强法制宣传力度。
2.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也不够完善,不能将管理制度纳入年末绩效考核中去,不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2.5会计账目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脱轨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只记载固定资产原始价值,无明细实物数量、规格型号、使用部门、使用年限等详细信息,固定资产却由单位业务部门购置、使用和保管。由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与核算部门不一致,相互沟通衔接不够通畅,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不规范、保管不妥当、清查不及时,报废程序不合法,账实不符的现象时有发生。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3.1完善资产管理机制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制定适应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本单位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同时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定,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认真做到“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遵守固定资产分级管理的规定、做到“责任到人、物尽其用”。有明确的资产使用人、管理人、监督人,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各尽其责,互相监督、互相配合,做到资产使用回复,保管得当,清查及时,报废合法。努力构建一个职责明晰的管理责任制,这样有利于资产的使用管理。
3.2落实资产管理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固定资产的种类也日益增加,固定资产的保管方法和保管期限也各有不同,事业单位要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要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努力纠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管理不严、管理不规范的问题,要用健全的制度管理固定资产。
3.3固定资产盘亏、报废制度要规范
固定资产到达使用年限或未到达使用年限存在损失或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要安装上级单位正常的盘亏、报废程序处理固定资产。不能私自处理、变卖固定资产。对于安装正常程序处理后的固定资产存在残值的,要及时上缴财政,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随着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新时代,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逐步完善,固定资产作为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管理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但是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的工作,单位容易忽略其重要性,只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单位领导重视起来,齐抓共管,才能让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正规化,国有资产才能得到安全的保障,国有资产才不会流失,只要上抓下管,齐抓共管,固定资产管理会早日步入正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资产管理
2012年,财政部修订后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把固定资产定义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并指出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固定资产一般分为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六类。
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诸多不规范,影响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本文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其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加强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管理上普遍存在重购轻管、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日常维护缺位、管理手段落后等现象。近年来,通过清理并建立《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缺乏固定资产管理理念
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依然缺乏,“重购置、轻管理”现象普遍存在,对固定资产更多注重于前期购置工作,一旦购买落实并分配到科室使用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就很少有人重视。
(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事业单位普遍未能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一套从购置入库到最后处置的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细则。
(三)资产管理部门缺位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从外部来讲是国有资产管理局,从内部来讲一般是办公室负责固定资产购买及登记领用等具体事宜,财务部门负责账务核算。但实际情况是外部监管不到位,内部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
(四)固定资产日常维护缺位
事业单位普遍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管理,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固定资产过早报废,加大了国有资产的损失,增加了单位的重置支出。
(五)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关业务知识和技能
首先,事业单位办公室相关的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及具体要求不熟悉;其次,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人员对固定资产的部分账务处理不规范。
(六)固定资产管理手段落后,不能实现有效管理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虽然在财政内网上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存量和增量固定资产及处置进行动态管理,但作为事业单位自身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尚未全面实现电算化管理,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数量、金额、使用情况等方面的变动。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是综合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具体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管理体制原因
我国事业单位多数是政府部门下设机构,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财政,其固定资产的购置也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对事业单位的考核通常并不涉及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未能引起单位管理层的重视,干部职工也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固定资产一旦损坏,先想到的就是向财政主管部门申请新固定资产采购,使得固定资产购置、保管、使用、维护等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二)制度建设滞后原因
2012年以来,财政部门虽然适时修订和出台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等一系列准则制度,但是针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仍然欠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自2006年施行以来已近10年。没有系统、权威的准则制度作支撑,就事业单位内部自身而言很难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三)会计核算原因
会计账目应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受会计人员素质及其他原因影响,一些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该入账的没有及时入账,该销账的没有及时销账,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不准确、账实不符。例如,在对固定资产入账时,没有将相关的运费、安装费等计入固定资产,而只按发票金额入账,导致固定资产成本核算不准确;对一些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等没有进行相应账务处理,形成账外资产;对已损毁报废的固定资产长期挂账,而没有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报批处理,形成账实不符;还有一些固定资产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办理竣工决算但已实际投入使用导致的账实不符等等。
另外,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盘点制度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有效的监管作用;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手段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影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措施
显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是由诸多主客观因素造成的,建议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一)牢固树立国有资产管理理念
理念决定行为,态度决定一切。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事业单位每一名干部职工国有资产管理理念、增强单位管理层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狠抓落实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落实。现阶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健全和落实相关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验收及登记制度。事业单位办公室作为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固定资产购置到位后的验收及登记管理工作:首先应按照合同、发票等进行现场清点验收;其次是应健全《固定资产登记簿》,根据发票、合同、验收单据等办理好固定资产登记;第三是按照资产分类、资产名称、数量、金额、取得日期、投入使用日期、使用部门等编制固定资产卡片,做到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在领取使用时还应根据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制作固定资产标签贴在资产醒目位置,便于以后清查核对;最后,办公室应将各类已验收登记固定资产的验收单、发票及相关原始单据按规定程序及时移交给财务部门进行固定资产入账核算,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和管理责任制度。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每年年中或年末至少应组成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一次盘点清查,查明固定资产的存放地点、现实状况、使用部门或使用人等,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并与上报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核对一致,不一致的应及时查明原因。按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上报相关部门批准后,调整信息系统相关数据并进行调增调减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同时追究有关部门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经纪律。
3.健全固定资产处置制度。对涉及固定资产出售、转让、对外捐赠、报废等事项,事业单位应结合本单位实际,并根据相关制度制定实施细则,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的规定程序操作。
4.建立健全并落实固定资产维护及损坏、损失赔偿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维修养护应定期进行,并制度化加以规范,对造成损坏和损失的应追究相关部门及人员责任。
5.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操作流程。确保制度执行到位事业单位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结合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将制度分解落实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个具体环节,让各职能部门每一名员工都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流程,明确部门和个人责任,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三)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事业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鼓励资产管理部门人员和财务人员加强新知识新业务新技能的学习,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和掌握新的业务操作技能,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升自身资产管理水平和业务水平。同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会计管理部门也应不定期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开展职业知识及技能培训,共同提高事业单位相关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员保证。
(四)积极推行固定资产信息电算化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是种类繁多、数量大,要想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把固定资产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使用效率,就需要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动态管理,这也是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
(五)外部监管常态化
国有资产管理局应加强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或抽查,看其账账、账卡、账实是否相符,是否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报数据一致,积极发挥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作用,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管理工作一直比较薄弱。只有牢固树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理念,建章立制,狠抓落实,加强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素质,推行固定资产信息电算化管理,积极发挥政府相关部门的外部监管和业务指导作用,才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进一步促进资产管理的科学规范化,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为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为贵州省黔西南州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莫颖宁.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篇3
关键词:企业内部;固定资产;加强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簿。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府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水平。当前资产管理基础的薄弱,使得一些部门(单位)一方面想方设法申请增加预算拨款,另一方面却存在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低效率使用的现象。要降低事业运行成本,必须强化节约意识,加强事业资产管理,采取有效措施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对现有存量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发挥最大使用效益,坚决杜绝资产的闲置浪费。
(二)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有资产的认识和运作往往偏重于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却关注不够。由于具体监管职责不很清晰,造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职责交叉和管理的真空,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监管成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十分薄弱的一环。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当前健全我国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项必要举措。
二、加强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着积极作用。因此,应大力度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资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建章立制。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意识。
(三)利用预算、政府采购强化对固定资产的配置管理。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应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制标准,综合考虑部门实际需求状况及目前已占用资产状况等众多因素。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资产在本单位各部门互相调剂使用,杜绝为追随潮流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行为,克服“攀高求洋”,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加强规范资产核算。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财政部门细化对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所以,财政和单位财务部门应担负起资产管理的职责。一是要在清产核资基础上,建立所有预算单位的固定资产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管理。二是严密手续,对新增、核销固定资产,要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三要建立正常资产清查制度。四是单位的财务人员要切实履行会计核算与监督管理的双重职责,严格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健全财务账簿登记制度。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科学的管理机制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的流失也是一种失职行为。每个单位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落实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消除那种表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加强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计划审批,采购与验收,登记与审核,保管、使用及养护,资产变动及调拨管理,财产清查,损失、丢失赔偿,报废、报损,统计报告,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和奖惩,租赁管理制度,以及业务管理规范、规程、标准等等。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首先应建立健全各种管理责任制,落实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责任和经济责任,将责任具体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其次要有健全的监督机制,有效地监督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再者要有科学的管理程序,以规范管理活动的常规运行;另外还应适当引入竞争机制,以促进管理人员发挥主观能动性等等。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但要事业单位内部引起足够重视,严格执行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及财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对下属事业单位的资产情况进行动态监管,通过下属事业单位上报数据对预算资金合理、高效分配,提高资产配置的整体水平。同时,希望财政部门能够尽快出台适应事业单位发展情况的会计准则、制度,以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披露水平。此外,因科技进步导致原先固定资产界定范围内的相应产品价值降低,再无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资产部分,应尽快建立落实事业单位其他实物资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庄严明.如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篇4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管理措施
2006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资产清查工作,随后,也陆续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处置办法等一系列规定,各单位各部门对资产管理越来越高度重视。其中,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它也是事业单位赖以生存和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生产生活资料。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对于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同样做为固定资产管理。由于固定资产是衡量一个单位规模大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其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各单位已经逐渐认识到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在固定资产管理上采取了很多有效方法和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管理层对固定资产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管理层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还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有些单位在管理机构上不健全,没有统一、集中的管理机构。许多单位固定资产都由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造成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不能真实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只有总值,没有记载资产数量和金额的明细。
2、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管理使用人员权责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由于没有具体的制度进行约束,在资产配置、领用、调拨、报废等问题上不能按相关规定程序办理手续,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相关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平时资产的流向无人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各种违反规定的行为没有建立一套与之配合的奖罚机制,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同个人业绩考核结合起来,让人感到管好管坏都是一个样,没有激励体制,造成管理松懈。
3、 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账面价值不能完全反映目前的资产价值。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原值计算入账,不计提折旧。而现在使用的很多固定资产,例如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和医疗设备等,更新淘汰快,由于不计提折旧,按原值反映,造成账面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另外,会计核算上也存在不规范的地方,例如有些资产购置年代比较久远,由于各种原因实物早已不存在但仍长期挂账,一些已报废资产已不能使用但未及时进行报废审批仍在挂账,导致账面资产虚增,账实不符,造成会计信息不真实。
4、 管理人员素质和固定资产管理的手段有待提高。有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经验不足,缺乏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和培训。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管理模式和方法上落后,不实用,无法跟踪资产的使用情况,不能够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造成资产管理形同虚设。
二、 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 提高认识,首先通过学习国家有关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强化钱物并重的观念,既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又注重固定资产在使用和价值方面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
2、 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在购置、使用、处置、清查等各方面的程序,建立各项制度。在购置上,要本着合理配置、资源共享、节约增效的原则,做好各项调研工作,对于重要的资产、价值较大的资产购置要写出可行报告,进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配备有标准可依。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中,建立分级管理模式,在财务部门中设置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固定资产总额,资产管理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按部门分类别对固定资产进行数量、金额核算。使用部门以部门为单位,各部门设立兼职资产管理员,能够落实到人的资产落实到每个人。使用部门在办理固定资产领用、调拨、报废等手续时,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资产增减变更情况。制订固定资产淘汰标准,统一资产的报废标准和办理程序。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要密切配合,每年度终了前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盘点清查,保证账、卡、物相符,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清原因,分清责任,对已达使用年限需报废或毁损等需处理的资产,按照2006年事业单位资产清查中规定的程序报请上级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处理后,调整账目,确保账卡、账实、账账相符,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同时,加强对现存资产的管理,分析存量资产的使用状况和管理情况,对那些不需用或长期闲置不用的资产采取有效措施,在各部门间调配使用,或进行出租出售,盘活存量资产,防止资产的积压闲置,使各项资产在单位中发挥最大效能。对调离本单位的工作人员或者因调整岗位而离职的人员,要对其使用的固定资产进行离职离任检查,由本人到资产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办理资产的移交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机制。实行单位负责人、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相互配合,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相互牵制的管理体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由部门负责人负主要责任,对由个人管理的资产,落实到具体人员,并且定期检查责任的执行情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机制,将单位每年的年终考核和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在资产管理中做得好,资产发挥了应有效用的给予奖励,对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和人为出现毁坏等情况的予以处罚,做到奖惩分明,责任明确,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建立资产的监督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权限,加强内部控制,保证购置计划的编制与审批、固定资产的验收与款项的支付、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加强制约和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要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例如在固定资产采购上要严格执行资产采购与资产管理分开等有关制度,对于金额较大的资产的购置的研究要集体决策,实行公开招标,平等竞争,对国家规定的需通过政府采购的资产要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执行。另一方面的监督重点是固定资产的真实完整和保值增值,对严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规定并造成固定资产损失浪费的,要追究责任。
4、 切实提高财会人员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岗位培训工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各项知识的培训,使管理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建立一套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信息系统。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有各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运用该项技术能够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通过计算机的网络管理,能够把各责任中心也就是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审批部门连接起来,信息互通,使用情况一目了然。同时,在固定资产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引入条形码管理,对每个固定资产进行扫描,一项资产与一个条形码匹配,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总之,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今后,一定要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方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生产资料的安全、完整,提高资产利用率,促进单位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与改革探计》;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问题;原因;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正常工作的重要劳动资源,它一般具有较高的价值。但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构建,而忽视了管理,这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并影响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由于购置固定资产经费由财政负担,管理上“重进轻管”,对固定资产增减、出入库管理等方面的基础工作未能得到完全实施,没有意识到不履行正确程序也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没有意识到浪费也是一种腐败行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规定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2、固定资产的会计记录存在不准确
一是账务信息不及时,如对固定资产更新、维修、调入等形成的资产不及时入账,有的甚至不入账。二是账务信息不真实,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对固定资产的出租、转让收入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有些单位出租部分办公用房,通过编造虚假的租赁合同,使收入未全部进账,直接用于抵项单位账外的招待费、奖金、福利费支出,形成消费性分配,财会部门对本单位租赁收入的应收数、已收数、欠收数,有意无意的均无形成完整的台账记录,会计监督失控。
3、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通常来说,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目标是要求账实相符。这一目标不仅要求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正确,还要求其账面数量与实物数量核对相符。这样就要求定期(一般为一年)对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进行盘点、核对。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的配置原因、部门之间的分工原因以及审计压力小等原因,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定期盘点,盘点的间断和滞后造成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进而造成处理问题的时间滞后。
4、闲置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不当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一部分单位用于了出租、转让。在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资产出租,转让取得的收益随意性大,有的只顾讲人情,不讲原则,不考虑资产的收益因素,收益低于资产投资回报率,甚至不足维持固定资产平时的维修费用,造成国有资产隐形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有资产管理缺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各主管部门管理、监督。实际工作中上述部门很难做到经常化管理,通常情况下,只在国家有关部门部署和遇到特殊情况,单位的资产才能全面清查,而对于存在的应增加和减少的固定资产,难以做到全面掌握。
2、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监督未到位,领导对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都是由财会部门兼管,由于专业的限制,管得很不到位,财务人员不太了解固定资产的属性,这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管理效果的提高。另外有部分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对部分物品是否应记入固定资产难以区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松懈,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未经集体讨论等等,从而导致财会人员一切听从领导,而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职责,责任意识下降。
3、由于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行政单位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改进核算方法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关键
由于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着重反映的是体现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的资金流入和流出。而对于财政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得不到反映,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为此,建议行政单位可采取虚拟折旧的方法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定期上报明细表,这样就能真实反映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
2、完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机制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保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对固定资产进行卡片管理,既要做到固定资产明细账定期与固定资产卡片帐同步进行更新核对,期末会同资产管理部门组织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及时更新固定资产变更帐目,保证账、卡、物相符;又要对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会计核算做到有效控制。将每一件固定资产确认到具体使用人,实行固定资产管理问责制,并明确单位负责人、资产管理员、资产使用者的职责范围,定期抽查,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对于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行为更应规范操作,将资产经营收益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将不规范行为遏制在萌芽之中。
3、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账表相符。
4、加强监督检查是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手段
篇6
[关键词] 国有资产;管理问题;解决办法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6. 011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16- 0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即事业单位的国有(公共)财产。包括国家拨给事业单位的资产,事业单位按照国家规定运用国有资产组织收入形成的资产,以及接受捐赠和其他经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的资产,其表现形式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财政部1995年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在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撤销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执法主体资格不复存在,有效的监督无从谈起;2006年财政部令第36号制定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事业单位在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普遍存在以下一些现象:
(1)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职责分工不明晰,导致资产盘点、处置不及时,账实严重不符;
(2)随着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的变动,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损失严重;
(3)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不能回收。少数干部调离或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
1.2 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时有发生,还有些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基本会计专业知识等原因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1.3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固定资产采购、领用、保管、报废、清查等程序不健全,平时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台账,固定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规定的程序。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固定资产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事业单位未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约机制,使内部各部门之间缺少相互的制约,无法保证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置于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之下。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有关人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不强,存在侥幸心理,往往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使内控制度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
1.4 责任人处罚机制不到位
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应该对造成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一些责任人往往是现任领导或曾担任过领导工作,对其处罚往往是象征性的,或者根本不处罚,造成一些责任人长期逍遥“法”外,制度成为一纸空文。由于对责任人的处罚未得到彻底落实,造成有关负责人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1.5 政府资产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没有充分利用预算、政府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了解,业务部门对下年度需要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能及时给出预算建议,造成固定资产购置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不能合理安排预算。
在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对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固定资产范围、种类认识不深,导致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政府采购制度执行不严,单位自行采购了事。如此一来,难免出现“价高货廉”、“人情采购”,达不到“少花钱多办事”,建设节约型机关的目的,严重者还会导致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的情况发生。
2 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做到“权责分工明确,管理高效有序,过程公开透明,监督检查到位”。
2.1 加强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2.1.1 建立岗位责任制,明确责任人
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图书档案、土地房屋及构筑物等。这部分固定资产占单位资产比重较大,因此要明确责任人,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并按照固定资产的有关规定办理报批手续。各单位应建立资产管理责任机制,实行单位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切实管好各项资产管理工作。
2.1.2 设置管理岗位,加强岗位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单位领导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进一步提高加强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提高管理意识是提高管理的关键。认识不到位,措施就难以落实,要克服那种重面上、形式上的重视,把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和每一名管理人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资产管理员作为各级资产业务的具体经办和管理人员,必须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资产管理员必须由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账实相符。资产管理员应认真学习相关资产管理的知识和文件,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各类资产的名称、功能、存放地点、使用情况等要做到心中有数;要认真学习相关固定资产管理及业务流程,严格按照业务流程办理各项业务,保证账实相符;同时要及时建立健全各级固定资产台账,完备实物信息资料;要对各部门管理使用的资产由具体保管、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报财务部备查,按月对财务部入账登记的新增资产进行核对、确认;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2.1.3 加强固定资产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前管理,就是要把好“预算关”。在编制年度预算的过程中,对固定资产购置预算要根据实际需要作全盘考虑,坚持面向基层、突出重点、保证急需、勤俭节约的原则,根据各部门的职能需要,制定合理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的规定,事业单位使用财政性资金或与财政性资金配套,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内或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必须按照规定的采购方式和程序依法实施政府采购。采购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以外或限额标准以下的货物、工程和服务,如10万元以下的办公家具、5万元以下的印刷出版、10万元以下的工程监理、20万元以下的系统集成、网络工程等,由单位视具体采购任务组成3人以上的采购小组,选择3家以上采购服务商,进行竞争谈判或询价采购程序后确定最优服务商,并对上述采购服务签订合同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管理就是:①健全固定资产保管领用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要在固定资产出入库环节及时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制作标签,认真粘贴,做到账卡签一对一。②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③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用。④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事后管理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严格遵守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相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把好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关。未经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程序进行,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2.1.4 建立和完善资产清查制度
为了掌握单位固定资产的结构、数量、质量和管理现状,必须有一套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因此,各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备的资产清查制度,使资产清查工作步入制度化、经常化轨道。①要建立定期清查制。事业单位至少每年年终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核对来摸清“家底”,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找出原因,分清责任,按规定及时处理;对资产结构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盘活存量资产。防止积压闲置,做到物尽其能,物尽其效。②建立重点抽查制。资产管理部门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对资产使用重点部门进行重点抽查核对,做到账、卡、物相符。③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人、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交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2.2 进一步发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作用
2.2.1 统一使用资产管理软件,数据上传,与财政预算接轨
固定资产电算化管理是利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单位财会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2010年启用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基本实现了这一目标。
篇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办公条件的日益改善,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添置,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趋增加,但综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工作,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管理薄弱现象,这些情况严重阻挠和抑制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并影响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隐患。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但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下列现象:
(1)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以车辆和电脑来说,这些资产与房屋建筑物不同,它们具有很大流动性,如果不是对每辆车和每台电脑建账、设卡,并定期盘点、核对的话,就无法正确反映其购入、使用、处置及其他变动情况,很难保证实际使用数与账面数相一致。
(2)账外物资比比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来源已具有多样性,除了按年度预算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等,按规定这些固定资产取得后必须登记入账。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间缺乏沟通,疏于管理,从而导致账外物资的存在。如的行政单位账面车辆数为2辆,而实际使用数却有3辆;有的行政单位其实际空调数远大于其账面数,有的出售的车辆在账本上根本找不到,账外物资就成了“断了弦的弓”,游离于管理之外,游离于监督之外。
(3)处置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出租、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
2、固定资产性质发生变化,收益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当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纷纷将沿街房屋(包括其办公楼的一部分),或直接购置的门面房、商品房出租,广开财路收取房租收入弥补行政开支。经检查发现:
(1)大部分单位在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未提出申请,未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也未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
(2)房屋出租协议签订较草率,合同条文不符合规范要求,而且一般都没有经过公证。有的协议执行较随意,未按协议规定期限足额收取租金,没有注重协议的法律效力。
(3)房租收入未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正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登记上出现的不完整性、房屋出租上出现的不规范性,从而导致国有资产收益特别是房租收入未完整地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有的形成了“小金库”,严重违反了财经纪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取的房租收入直接入往来科目,列收列支,有的将房租收入转移至本单位的工会账、食堂账、技协账,有的将房租收入拱手相让,纳入下属单位经营收入或挂下属单位往来科目,有的甚至不直接向承租方收取房租,而是在承租方列支费用,可谓是五花八门、各有各招,目的就是逃避监督,为单位小集体谋福利,为请客送礼开方便之门。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相应的专业知识,监督未到位,领导对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主观意志强烈。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资产保值、增值,安全完整的重要措施。事实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由于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存在重行政,轻管理,内部控制及管理制度松懈,领导管理意识缺乏,做事主观,对财产变动的决策缺乏民主化,未经集体讨论等等,从而导致财会人员一切听从领导,而未根据制度规定履行职责,责任意识下降,再加上许多领导频繁调动人员,认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毋须专业培训,使得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缺乏最起码的专业知识。
3、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特有的核算要求,使经费一旦成为实物后就游离了监督视线。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行政事业单位仅对其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但并不核算反映政府固定资产方面的信息,其核算的结果只是提供给统计部门作为参考资料。这就意味着用于购置固定资产方面的资金,一旦支出后就退出政府和公众的视野,为行政事业单位重资金轻财产的现象埋下了隐患。行政事业经费一旦成为实物财产后,似乎就贬值了,人们不再关注其使用是否有效、管理是否到位,核算反映是否真实。
现行的会计制度还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均不计提折旧,在报表上不反映固定资产的净值。这使得资产负债表反映不出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背离的程度越来越大,形成资产总量的虚增。更主要的是因不提折旧,不与成本挂钩,其核算的正确性,也必然大打折扣。
2、固定资产清产核资的手续、环节、程序缺乏严密的衔接和管理监督,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因为行政事业单位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对于长期使用后应报废的固定资产,根据有关文件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应提出书面申请,填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请表》上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出具初审意见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方能调整账务。应该说,这一方法是符合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特点的,也是可行的。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1)、固定资产报废程序繁复。由于审核部门是按一定比例核准使用单位报废固定资产,因此,没获核准报废的固定资产,在第二次申请报废时,又得重复进行一系列申请报废手续,而且也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2)、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固定资产更新很快,如电脑、计算机处理系统等。由于固定资产报废超过单位处置规定标准时,必须经财政部门审批后才能处理,而审批程序往往滞后,造成许多固定资产实际上早已淘汰,但仍在账面上反映,虚增了资产的价值。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责任意识和法制意识,建立资产管理成效与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的二级考核制度。各级领导和财会人员要加强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创造一种民主公开的办事制度及氛围,真正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且也经得起监督。政府部门要将领导的年终考核成绩与资产管理成效相结合,督促其进一步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单位内部要建立考核制度,将有关人员的年终考核与其负责的资产管理工作相结合,奖惩分明,责任明确,真正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
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国家财政不断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及重视力度加大,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如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者虽然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等许多问题的凸显,将不利于国家财政资产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有感于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的不足,希望能引起事业单位的重视,更好的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更好的衔接于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一、固定资产概述
(一)固定资产定义
事业单位为了履行职能,更好地提供社会服务,通过财政核拨资金和预算外资金购建、无偿调入等形成并占有,使用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有形资产。
(二)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1、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原则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有助于减少资产管理工作的盲目性、无效性。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结合存量资产,确确实实将年度预算落在实处,真正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合理配置资源,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奠定好前期基础。
2、规范性与标准性原则
首先要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包括事业单位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相关内容的具体管理办法,其次在实施上要严格按照制度并比照标准,实行规范化资产管理,杜绝资产管理的随意性、不负责任的态度。
3、实施全过程管理原则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从配置、使用、处置、到上报资产管理信息,不能只重视其中某一个或几个环节,而忽视其他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因此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自始至终,立足于全面管理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
4、效率性原则
任何工作都要考虑效率性,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是如此。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占用了大量资金,如何有效地配置、使用部门资产,提高单位资产的利用效率,提高投入产出比率,成为一个突出的重要问题。
5、信息化管理原则
摒弃传统固定资产管理的弊端,不断创新、不断努力的改进工作,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性。尽快适应财政部、国家事务管理局组织开发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要求,保证国家财政实现系统资源共享,以及实现财政经济数据的集中存储和统一管理。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领导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单位领导只重视本单位的业务,而忽视了固定资产管理这类支持性工作。单位领导认为做好业务,所需资金向国家申请,其实这样的理解很狭隘。国家的财政资金是有限的,而国家要支撑的社会公共设施项目建设是无限的,如果不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率,仅从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如果全国所有的需要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都如此考虑,单位的业务又能走多远呢,这将是对社会公众的不负责任。
(二)不相容职责未分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活动薄弱。请购与审批、询价与订价、采购与验收,职责不加划分。单位在购置资产上始终由一人负责询价、定价、采购与验收。在内部控制活动中,这属于不相容职责,是应当加以分离。对固定资产采购、购置,缺乏风险意识,导致采购、验收由一人全程办理。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舞弊当然是不可避免的。
(三)配置固定资产时不是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
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资金来源有充分保障,它不像企业购置资产要算经济账。设备购置价款、耗材、维修将是一个巨大的数字。虽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不要求计算成本,但是一个事业单位在配置办公设备时,面对着巨大的数字,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产出与成本的配比呢,事业单位向全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和自身的耗费不应当产生悬殊的关系。另外为各部门重复配置相同的资产导致负面影响,易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使得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资产浪费。
(四)固定资产处置残值随意估计
固定资产报废时,固定资产残值未经专门的评估机构鉴定,致使资产价值被人为低估,国有资产遭受损失。归结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事先没有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报废政策和程序,或者虽然有相关的政策和程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
(五)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事业单位普遍的会忽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这样会产生一种结果,就是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会觉得单位并不重视这项工作,个人也不会在本职工作中有什麽发展空间。于是工作人员便产生了惰性,继而破坏了工作中的积极性,加大操作风险几率,导致管理工作在原地踏步,造成既无效率也无效果
再加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继出台的监管机构信息管理平台融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但有一部份未充分利用起来,管理人员对计算机知识欠缺。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配置相应的部门和人员,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积极听取资产管理人员的建议,对资产管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得以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固定资产配置问题
关于固定资产的配置,要做到资产配置的科学化。事业单位对于通用固定资产要实行部门之间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调剂余缺的管理模式。像一个事业单位内部划分有七八个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在同一地点办公,同属一个单位管辖,为什麽在配置资产时要分部门,分中层,分单位领导呢。资产对于各个部门、领导来说,具备很高的通用性,像这种资产完全可以在单位内部设置一公共区域安置资产,以供所有工作人员使用。这样可以避免资产的重复购置,做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使用。
(三)完善并切实履行制度建设
要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包括配备相关的管理部门和人员,部门相互间的制衡制度,以及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要求。
有了制度,就奠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基础,管理工作就不会盲目,就会有章可循,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
1、请购与审批
具有请购权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预算执行进度办理请购手续。审批亦应在审批权限范围内,严禁越权审批。
2、购置与验收
不相容职责分离控制要求资产的采购与验收必须由不同的部门、人员来完成,以起到相互牵制,防止舞弊现象发生。
3、领用与借用
完善领用与借用手续,对固定资产实行卡片管理,有领用人与借用人签字,明确使用人的责任。不能架空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固定资产去向不明,无人负责,致使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被动管理,工作没有成效。
4、盘点与清查
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至少每年进行全面清查,平时要不定期清查。固定资产清查不能敷衍、不能走过场,要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监盘等相关人员到实物现场认真核实,对固定资产清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5、报废
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一整套报废制度。资产的残值是需要经过国家认可的专门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鉴定的,而且要出具相应的资产评估报告,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不遭受损失。其二,对于经上级领导批准以作报废处理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做帐户处理,避免实物管理与固定资产总账的脱节管理。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
现实中经常有财务人员进行各种培训,而专门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培训几乎没有。社会在进步,知识在更新,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知识也面临着落后。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就必须不断地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适应工作的要求,最终将会不断提升工作的效果。
四、结束语
以上是针对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领导不重视,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人员缺乏培训等突出问题提出的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包括阐明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和具体的解决对策,如完善制度建设,加强人员培训等措施。总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事业单位管理层要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加强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全面梳理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不断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努力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做到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何艳.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分析[J].新财经,2011(6):291-292
篇9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分析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建筑、一般设备、专业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以及其他固定资产等,其单位价值不足以规定标准,但是其本身物品的耐久性保护应当值得管理人员注意。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逐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将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及时有效的改进,导致产权关系混乱、财政账务不明等问题的出现。随着财政收入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的今天,资产管理严重不足,改革刻不容缓。
一、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管理混乱
(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重钱轻物。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形式为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对于资金的使用有明确的指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仅仅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而对于购买后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管理状况置之不问,忽略其本身的使用效益。另外,由于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管理意识,管理观念淡薄,导致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大大减小了其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2)重采购轻管理,增加随意性大。
由国家财政拨款的定向资金,专用于采购设备和基建项目。针对于此种项目资金来源,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持不用白不用的态度,不经过预算分析和单位物资需求审查,根据个人意愿或者个人利益进行大肆盲目采购,导致采购的一些设备器材没有丝毫用处而转为某些领导的私人财产,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物资设备多而无用,再加之混乱的管理制度,致使国有财产的大量流失和浪费。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严重缺乏相应完善的制度,资产有效使用率极低。
2、固定资产责任主体不清,存在流失可能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有权为国有,国家财政部门为国家出资人职责机构,行政事业单位享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对其占有和使用的固定资产没有经营权和所有权。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固定资产未经过正常的审批流程而被个人多有,或一个人的名义将国有固定资产变为营利性资产来获取个人利益,造成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大量流失。
3、 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家底不清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账务审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相关账务制度不完善。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过程中,资产计价时间和方式的不同而导致价格的差异,资产购买时账务资料不健全导致审核计价混乱;没有将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折旧、市场价值变化等因素带来的影响进行明确规定;财务记录账面和采购实际账面不相符。
(2) 部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不够准确、及时。固定资产采购时由于一些原因导致未能及时入账;使用过程中的维修或改造项目导致的费用明细记录不够准确细致;固定资产调配使用过程中由于部门间沟通问题造成记录入账拖延或者缺失;资产淘汰更新时处理手续不健全,导致部分废弃物品丢失。
(3) 由于历史原因造成的呆账、死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部门人员的调换或者变动时遗留的一些财务、账务问题不能够及时的解决,变动后的人员又采取新官不理旧事的原则使得滞留的账务问题不能够手续齐全的入账而成为死账。
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约束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检验、使用、调度、管理等整体流程全部是由单位本身内部进行管理,而单位内部缺乏相应的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采、买、用、废进行合理的约束。单位领导仅仅凭借着自身的权利而肆意妄为,不加节制。
二、 加强行政哈四爷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途径及建议
1、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意识。
要想解决资产管理问题就必须从其根本出发,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从自身意识上开始重视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问责措施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程序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明确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在以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够切实有效的进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从管理人员本身出发,加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同时经过专业培训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让每个管理人员意识到管理好自身自责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是一份责任,一份使命。
2、 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一,要建立健全的固定资产的登记、验收及入库制度,在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手续上确保能够明确资产的来源及质量,防止以次充好;第二,建立固定资产领用、调拨及交还制度,防止固定资产再在其调度使用过程中丢失;第三,建立固定资产的清查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应当定期进行清查,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品种、数量和质量进行盘点并建立相应的台账,对于清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的调查改正。
三、 固定资产资金来源的控制
国家财政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申请项目进行实际调查,经核实后确实有采购需求的单位进行财政支持,并且控制采购的数量和种类。同时,财政部门应当设立相应的监察监督部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检查,在资金来源处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采购,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四、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理念的缺乏及单位自身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淡薄,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大量的流失。因此,及时的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已经迫在眉睫。希望通过本文阐述的内容能够帮助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进行有益的改革。(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宁东医院)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固定资产购建、轻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很多单位形成了一种“两眼向上、伸手要钱”的习惯,各单位都积极争项目、争规模,很少评价资金效率,没人承担支出责任。有的单位不顾民族地区的现实相互攀比,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争项目、争投资,较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成本,导致资产重复、超标购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工作分为一线和二线两部分,存在重一线工作、轻二线管理的倾向,思想认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无计划的盲目、重复购置现象,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人为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规范,交付使用手续不遵循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此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在交付有关部门或个人使用时,不办理有关的验收、交接手续;一些单位购入、盘盈等增加固定资产不入账,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以及分布和变动状况。
(2)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资产失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或工作人员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个别单位甚至借机构调整改革之机私占、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些单位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而不能回收;还有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变动时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国有资产失控,固定资产损失严重。
(3)出售、转让、出租、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做盘亏、转让、报废等处置时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重估或审批就自行入账或冲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视国有资产为部门自有资产,不按国资管理规定履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手续,对处置固定资产不进行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未经批准随意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擅自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如有的单位机动车出售或转让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只凭单位负责人一句话,手续不完备加之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4)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由办公室、财会部门或其他人员兼职管理或临时代管,职责不明确。一些单位长期以来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极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较多,造成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虽然财政部门进行过多次“清产核资”,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民族地区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一些单位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或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无法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1)有些单位的房屋建筑物不能做到及时入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民族地区财政资金的不足,有的单位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有些单位房屋建筑物建成后已投入使用,因没有办理竣工结算而没能入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2)购入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一是少数上级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和通过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以下级单位名义购买固定资产且记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而下级单位却从未使用过该固定资产。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收缴或没收的固定资产和以收取固定资产实物形式收取的赞助费不按有关规定上缴财政,直接留用或被有关人员据为己有,单位对此没有任何管理,形成账外资产。
(3)接受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于接受捐赠、上级主管部门无偿调入或配置及其他单位调入的汽车、微机等专用设备,由于没有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接受固定资产时大多数单位没有做固定资产处理,增加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如对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和管理,其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原有房屋建筑物进行装饰装修,或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设施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性能,但对在固定资产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开支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直接列为支出。
民族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地区县级财政开支,加剧了财政困难,而且滋生了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健全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检查工作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2、国家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检查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国家审计部门应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作为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促进领导干部管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关键。
3、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及时、全面地反映。
(2)加强固定资产增加的管理。购入、调入和自制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避免以次充好。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
对于长期未结算的固定资产,在其主体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可参照企业的核算形式,将房屋建筑物暂估入账并加紧办理工程决算,出具审计决算报告,开具决算发票,最终根据发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3)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并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是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二是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三是对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注销手续。
(4)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保证固定资产核对全面、准确,使固定资产账、卡、物三相符的一种方法,也是监督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及挖掘现有潜力的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清查可采取局部清查与全面清查、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的办法,既要查数量又要查质量。建议各单位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盘点,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将总账、明细账、卡片进行核对后再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的同时要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领导变动、经管人员变动,也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清查,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总之,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建勇:试论中国预算会计体系[J].财经研究,2001(6).
[2] 吴涛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
[3] 张国生:改革预算会计和构建政府会计体系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5(6).
- 上一篇:高中数学网络课堂
- 下一篇:人事工作工作总结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