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2: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23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121-02
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发展的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作为无形资产之一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所有产业创造财富的核心资源。目前,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盈利动力中最重要资本性资源。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十分普遍,但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只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先开展了针对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近年来,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国务院出台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其中明确提出“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这为知识产权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与此同时,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经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开展,在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有效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如何才能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工作做得更好,始终是评估行业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值得我们进行细致的思考和研究。
二、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意义
(一) 有利于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
目前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以货币或者实物形式存在的自由资本,很难满足银行在传统信贷体制下对风险控制的要求,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活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作为该类中小企业拓展融资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没有规范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将无法进一步开展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工作。因此,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的研究,有利于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的规范,从而帮助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二) 有助于引导和推动企业自主创新
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研究,方便企业对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价值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推广,在提高企业申报或登记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维权意识,有效防范企业风险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外,通过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进行评估,可以促进银行、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引导企业加强对知识产权的规范管理,提高企业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三) 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贷款风险
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普遍具有专业性和复杂性,这使得银行不易判断其未来发展前景和财务经营状况,同时对其价值也不能准确定位,因此,很难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贷款和贷款数额的多少。知识产权的专业特点成为银行对其质押融资的先天屏障。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和成果的施行,有利于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充分利用专业知识,发表客观、独立的评估意见。这为银行开展点多、面广的信贷业务提供了科学的参考意见和深层的信息分析结果,从而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互信平台,进而降低贷款风险。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特殊性
(一) 评估目的的特殊性
通常把引起资产评估的资产业务对评估的结果用途的具体要求称为资产评估的特定目的。对于任何一项资产的评估都是基于一定目的的,不同目的下评估的方法和价值也不尽相同。银行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的过程中,不仅十分关注知识产权未来能够实现的价值,而且对其变现能力和风险程度尤为关注。这就使得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比一般无形资产的评估项目涉及的内容更广泛。《国际评估准则》(2005版)中明确规定:“抵押贷款价值是由评估师对财产的未来可售性进行谨慎地估算来决定的财产价值。抵押贷款价值评估成为计算风险权重的众多风险分析技术中的一种,也是一种长期的风险评估技术。”这一规定表明,质押融资的价值评估已不单单是对标的物价值的判断,更重要是它将作为一种长期的风险评估技术,对于风险的估计和判断要比单纯对价值的估计更重要。
(二) 质押标的的特殊性
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担保贷款业务的时候,倾向于那些价值稳定、增值性较好且在市场上容易变现的担保物,如机器设备、房屋和土地等。知识产权与实物资产在价值特征和物理特性上存在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的范围。因此,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中,要重点对知识产权的稳定性、可制衡性和可转移性等真正能够降低质押人风险的关键特征进行关注。
1.稳定性
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知识产权的价值由于受许多动态因素的影响而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企业的生产水平、市场运作能力、技术服务水平以及商誉好坏都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已经占有或使用的知识产权的价值。其中某些因素可能会使知识产权的价值在短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当企业遭受危机时,可能会导致商标等市场类的无形资产的价值急剧下跌,由此带来巨大的价值波动。随着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技术类知识产权的寿命,使其小于法定寿命,从而引起价值波动。
2.可制衡性
担保的意义在于转移制衡,通过“心理约束”和“实质补偿”可制约出质人的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降低质押风险(张弛,2007)。通常我们把制衡理解为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对资本与价值的重视。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中,若企业提供作为质押标的物的知识产权对企业核心业务和基础盈利能力影响很大,那么,企业在未来会积极地加强对质押的知识产权的维护和管理,从而有利于降低质押风险。
3.可转移性
知识产权的可转移性指的是将自身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通过转让的方式与受让方进行技术贸易。在企业中,有的知识产权在与其他资产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价值很高,但却由于难以从企业中分离而使转移性下降。因而,评估人员在对以质押融资为目的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要分别对知识产权对于借款人的有用性和对非所有人的可利用性加以重点区分。例如,对于专利权而言,其所有者或者特许使用者的技能会直接影响其价值。专利权的买方在买入专利时可能还不具备这种使用技能,或者可能还不具备将该项专利与其他决定其是否有用的专利技术共同使用的权利(罗纳德·库明,2007)。
(三) 评估方法的特殊性
当前主要采用成本法、市场法和收益法对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成本法虽然原理简单,易于掌握运用,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由于受到知识产权资产的特殊性的影响还存在的一定的局限性。在用市场法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应选取类似的知识产权交易作为参照物,综合考虑时间、交易地点和条件以及其他影响价值的因素适时调整,确定评估值。当前应用市场法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还受到交易信息可利用性差、知识产权的交易市场不活跃、参照物可比条件难以满足等问题的制约。
对知识产权的评估是对其获利能力的实现程度的评估,将知识产权资产的获利能力进行量化,确认为预期收益作为被评估对象估价的基础,恰与知识产权价值形成的理论对应;收益法由于灵活、实用性强,能够避开成本法和市场法面临的难题,在对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时具备了明显优势。
四、对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的意见和建议
(一)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性文件
为了使资产评估的公正性、科学性以及真实性得以保障,提高资产评估的质量,特别是提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质量,需要行业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相关的规范性文件的建设和落实。通过规范性的文件来明确评估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从而提高评估的质量。
目前,我国行业内部已经制定出关于无形资产评估的准则和专利评估指导意见,这对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评估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价值评估在评估要素、评估对象、评估类型以及披露事项等方面与其他评估目的的知识产权评估相比存在一些差别,因此,就要根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自身特点制定出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在我国上海已经制定出关于知识产权质押的规范性文件,但所涉及的范围仅为在上海的评估机构和注册资产评估师。希望上海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能够为全国范围内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起到引领作用。
(二)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上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许多成果基本停留在比较浅层次的介绍上,缺乏创新,并且理论和方法明显落后于评估的实践,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对于评估实践的指导作用。因此,对于当前存在的关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需要有所突破,例如,在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运用超额收益法进行评估时,应当选取适当的折现率和风险系数,对超额收益的方法进行确定。又如,在评估的过程中应用数学方法来确定知识产权的经济性和功能性损耗等。
(三) 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数据库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价格行情体系,通过经常在权威报刊以及常设技术市场上公布具有代表性的知识产权的实际成交价和卖方价格等,使之成为一种包括技术咨询、中介和服务活动的参考体系。而我国由于知识产权的交易数量小、透明度不高等原因使得在评估实践中很难找到有关知识产权交易的相关信息,这就造成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人员很难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价格指数,在无形中加大了评估工作的难度。因此,希望国家的知识产权局能尽快建立知识产权的交易行情机构体系。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应该大力推广计算机等现代通讯技术在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技术,尽快建立覆盖全国、纵横交错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的信息网络系统,通过对各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及各种信息的搜集与处理,建立数据库,科学组织软件开发,有利于评估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现代化、高效化,从而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并提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定要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依托,其间多元化的金融支持方式则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探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
一、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现状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及其他类型知识产权作为担保,以权利出质的方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是新生事物,1995年实施的《担保法》就将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列为可以质押的权利。1999年,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忻州分行首开专利权质押贷款之先河。2006年,以“先行先试”为特点的上海浦东区率先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08年12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已先后批复了3批全国共16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从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全国已累计实现专利权质押3361件,质押金额达人民币318.5亿元(含外汇),质押金额年均增长近70%。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科技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也较有力地支持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然而,与3361件专利权质押相对应的是,就在差不多同一时期,我国累计授予专利权的件数已高达202.8万。也就是说,只有0.17%授权专利成功在金融市场上“变现”,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缘何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发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背景下,企业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功率却很低,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目前还存在哪些亟待突破的瓶颈等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面临的困境
(一)知识产权质押立法不尽完善
关于知识产权可出质范围之规定见于《担保法》及《物权法》。《担保法》第75条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而《物权法》第223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可以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可以出质。对比二者的规定可以发现,《担保法》将可以出质的知识产权限定为传统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物权法》虽有所突破,在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及著作权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等”字,但对三大传统知识产权之外的其他知识产权的权利并未明确肯定的列举。而且,除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布的《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国家版权局颁布的《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颁布的《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程序规定》之外,并无其他类型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的办法或程序规定出台。受立法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实践中基本上仅限于以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作为质押标的,其他类型的诸如计算机软件、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地理标志权、商业秘密权等知识产权,由于没有相关法规的支撑而无法进行质押融资,同时立法的局限也大大限制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广泛开展。
(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
价值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是决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否接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以及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然而,与有形财产及其他财产权相比,知识产权由于其客体的无形性,更容易受到经济环境、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状况、行业状况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价值容易发生大的波动。加之知识产权的价值本身体现为预期值,不同的评估机构给出的评估结果常常大相径庭。根据2001年财政部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规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无形资产的有关情况进行恰当选择。但该准则只是列举了在使用不同评估方法时分别应当注意的事项,并未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应当使用何种评估方法,总体来看随意性较大,可操作性不强。对同一个知识产权,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评估之后,结果可能迥然不同。此外,用于质押融资的不同类的知识产权有着显著不同,针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具有迥异特性的各类知识产权并未制定相应具体的评估准则,这导致评估结果的准确性更加大打折扣。在缺乏科学的、统一的评估标准的情况下,往往造成不是企业融资成本过高,就是银行承担过大的融资风险。因此,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已然成为企业与银行之间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的最大障碍。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大
企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标的向银行贷款融资,对银行来说具有较大风险。首先,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导致银行需要承担知识产权评估价值与变现价值差距过大的风险。其次,尽管《物权法》明确规定“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出质后,出质人不得转让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但由于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作为质权人的银行很难控制企业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行为,可能导致知识产权价值实现之贬损,从而不利于银行债权的实现;最后,作为质押标的知识产权存在难以变现的风险。一般来说,在企业到期无法偿还贷款时,银行为了回收贷款,通常需要将企业质押的知识产权变现。但相对于有形财产或其他财产权利而言,知识产权变现存在更大的障碍。[1]比如专利权价值的实现可能会依赖于专利权人或许可使用权人的特别技能。而商标作为一种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标识,一旦脱离了与其相联系的为公众所熟知的商品或服务,其原有的价值几乎不复存在。更何况根据《商标法》规定,无论商标的受让人还是被许可人都“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许可人还“应当监督被许可人使用其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这在通过行使知识产权质权而取得商标权的情况下是很难实现的。另外,以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重要途径——拍卖为例,由于受知识产权估值难、知识产权拍卖定价不合理、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经常发生知识产权拍卖时流拍或者拍卖成交价偏低等情况,即使拍卖成功,银行还要为此支付数额不菲的拍卖费用。[2]
综上所述,由于知识产权的特性决定,银行接受知识产权为担保标的的质押贷款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为此,银行不得不采取提高融资贷款的门槛,加大审核力度、控制授信额度等多种举措防控风险,这也造成知识产权质押制度运行成本高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困境突破
(一)完善知识产权质押立法
首先,应扩大知识产权的出质范围。依据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等,而我国《担保法》及《物权法》列举的可作为质押标的的知识产权范围仅限于传统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范围明显偏窄,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因此,建议立法扩大对可质押的知识产权的列举范围,并针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制定相应的登记办法。
其次,按照《担保法》第79条的规定及《物权法》第223条的规定,用作质押的知识产权必须是“依法可以转让的”,那么,除了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本身可以转让外,使用权可否凭借其可依法转让从而成为质押标的呢?根据《专利法》第12条规定,专利权人有权通过订立实施许可合同允许他人实施专利,但被许可人(普通许可)无权进行第二次许可,由此否定了专利许可使用权的可转让性。按照《物权法》、《担保法》对可用作质押的知识产权的要求,专利许可使用权是不能用于质押的。而《著作权法》、《商标法》也未规定著作权许可使用权、商标许可使用权可否成为质押标的。笔者认为,不论专利权、商标权抑或著作权,如果被许可人取得的是独占使用权,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受让人享有专有使用权,让与人或任何第三方都不得同时在该范围内享有使用权。对于这样一种许可使用权(独占许可方式获得),基于其财产性和独占性的属性,应该被纳入到可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范围。对此法律亦应作出明确规定。[3]
第三,应明确质权设立公示方式。《担保法》第79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实际上是将质押合同的生效与质权的设立混为一谈。应当将二者区分开来,前者是合同之债,后者是担保物权,故遵循《物权法》的规定,明确质权自有关主管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而质押合同的生效原则上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为准,各相关知识产权部门的规章亦应分别予以明确。如《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第12条规定,质权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登记时设立;《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第5条规定,著作权质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自记载于《著作权质权登记簿》时发生效力。鉴于质押合同的生效与质权的成立在实践中经常被混淆,建议在《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程序规定》中也应当明确,商标质权自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登记时设立。
(二)构建科学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规范体系
在知识产权这个大的框架下,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每一类型的知识产权都各有其特殊性,因此应在2001年财政部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指导下,针对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不同类型的知识产权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估准则,以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各类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此外,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准则,规范本地区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工作。如上海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体系,制定了《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该办法对评估机构的基本要求、评估对象、操作要求、信息披露、执业责任和相关责任作出了具体规定。在《上海市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试行)》中,不但进一步规范了评估操作程序,明确了评估业务基本事项、评估方法、评估参数,而且针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以外的知识产权的评估分别作了具体规定,有效推进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2010年,上海在浦东、徐汇、闵行和杨浦4个区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实施办法和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技术规范,截止2011年4月,有68家企业获得了69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总金额达到1.849亿元,有力地推动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科学的、规范的评估体系的构建无疑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砝码,上海市的先进经验可资借鉴。
(三)构建多样化的风险防范机制
首先,银行审慎选择是风险防范的第一关。为了从源头上防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银行应当审慎选择借款企业用以融资的知识产权作为质押财产,一个重要判断标准是“借款企业的核心业务和基础盈利能力应围绕出质的知识产权产生和展开。”[4]如2010年,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在调研中发现,深圳冰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川网络)拥有8件软件著作权,发展势头迅猛,但缺乏发展资金。经多方协商,招商银行深圳分行基于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冰川网络健康的财务状况,在无任何固定资产抵押的条件下,以网游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作为质押,为该公司提供了3000万元授信额度。在该案例中,冰川网络之所以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最为重要的是冰川网络发展势头强劲,其所有的核心业务均围绕出质的软件著作权展开,符合银行“优选客户”的要求。
其次,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是关键。以全国首批(全国共六个)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佛山市南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资金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规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由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介机构解决,而从该办法的具体规定来看,区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专项经费,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介机构实行渐进式分步补贴,包括基础服务费补贴、融资中介费补贴。政府的有效引导,企业的积极参与,加上多方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南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止到2010年11月,南海共有25家企业近1.5亿元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项目,其中有9家中小企业获得银行批准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共9250万元。这使得以前“捧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有了生存空间。而上海市《闵行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则确立了由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和资产评估公司多方共同分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闵行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管理(暂行)办法》还规定给予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各方贷款贴息、费用补贴、直接出质补贴和奖励及其他奖励等政策扶持。多方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的构建,无异于给融资各方吃了定心丸,成为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无论是“南海模式”还是“闵行模式”,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信用成为隐形质押物,政府补贴费用成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砝码。”[5]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构建过程中,政府的引导作用虽必不可少,但笔者认为,大幅度、高额的扶持奖励只能作为少数经济发达地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权宜之计,未来全国的发展方向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评估及担保、保险、贷款与风险多方分担的机制,减轻政府信用担保的潜在风险,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运行更趋市场化。
众所周知,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复兴的必由之路,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是国家复兴之路上的加油站。惟有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制度运行的边际效应,并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增添不可或缺的强大推动力。
参考文献:
[1]Xuan-Thao Nguyen. Collateraliz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J].SMU Dedman School of Law Legal Studies Research Paper,2008,31.
[2]陈见丽.中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障碍分析[J].学术交流,2011(7):93.
[3]刘沛佩.谁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阵痛”买单——兼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多方参与制度构建[J].科学学研究,2011(4):522.
[4]张弛.从法律视角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J].银行家,2007(12):119.
[5]赵建国.上海知产质押融资无担保 无实物抵押 风险共担[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05-24.
基金项目:2011年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1ZX006):“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状况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政策性担保公司
随着资产流动速度的加快,知识产权的价值也逐渐由无形显现出其所具有的可量化的具体经济价值。近年来,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种融资方式开始在全国萌芽,得到了众多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与看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将其合法拥有的且目前仍然有效的专利权、注册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出质,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取得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在目前中国的立法规范中,没有任何对以知识产权作为融资担保给予贷款的机构的资格或条件限制,这对于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挑战。本文旨在研究中国乃至世界现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结合中国东部特有的地域特征,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东部本土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我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起步较晚,1995年部分知识产权才作为质押担保物被写入我国担保法,1997年我国开始陆续出现少量类似知识产权质押的案例,至1999年我国出现了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自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直至2007年2月,国家银监委《关于商业银行改善和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规定高新技术企业可以用股票、股权、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作为担保物向银行申请贷款,为我国企业利用知识产权作担保融资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正式作为一项新兴融资模式在中国全面铺开。
为了更好地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道路,自2008年12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以来,我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先后批复了3批共16个城市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但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然适用范围较小、成功案例总量少,地区发展不平衡,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推广。
一、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
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资金融通形式在中国近几年才开始快速发展,其存在模式具有显著的多样性。目前,中国萌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政府指令模式
政府指令模式是指政府以行政命令的方式要求金融机构给指定企业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萌芽的初期具有一定的优势。由国家推进并承担风险,可以有效地为企业提供贷款的机会,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尽快落地生根。
但是,其弊端也是极其明显的。首先,由于贷款需要以政府指令的模式做出,手续繁杂、适用面小、申请难度大。其次,指令性模式违反了市场运行机制,破坏了金融业主要由市场进行调节,政府仅进行宏观调控的规律,不利于市场内的自由、公平竞争。
(二)政府补贴模式
政府补贴模式是指政府通过引导金融机构和企业双方通过市场化途径来进行金融创新,并为贷款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贴息和费用补贴的融资模式。这种融资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政府补贴为金融机构的借贷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补助,而由金融机构选择贷款对象则体现了市场的作用,有利于企业之间的竞争,从而带动这种新型融资模式的良性发展。但政府补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会牵制这种模式的推广。
(三)中介担保模式
这种模式根据中介的性质不同,又存在以下两种子模式。
1 以政府设立的机构为中介。在这种模式中,政府拨款并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支持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并承担一定的贷款违约风险。这种模式是对政府指令模式和政府补贴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在原有的纯粹由政府担保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设立了新的机构,有利于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地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问题。由于政府在融资中依然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政府的出资是融资启动的重要动力,政府提供的资金有限必然会引起融资规模的有限性。但相对其他模式而言,这种模式在市场自主调节和政府宏观调控间觅得的平衡点,既可以充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亦有利于市场规律对市场的规制。
2 以民间设立的独立担保公司为中介。虽然以这种模式来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为更多的公司提供贷款的机会,但这种模式在中国的发展条件尚不成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诸多风险和弊端都在这种模式中得到了直接体现,如知识产权评估不准确、风险控制难度大等。
(四)银行直接受理模式
银行直接受理模式是指企业直接以某项知识产权为担保向银行贷款的市场化质押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在理论上可以成立,但基于中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依然不够成熟、评估标准灵活性强、贷款风险较大,所以在实际运行中应用极少。
三、国际成熟的知识产权质押模式范例
虽然目前很多国家都确认了知识产权质押作为一种新的质押模式存在,但是鲜见其直接运用于融资中。国外一般采用信托和证券化的方式来达到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同等的贷款效果。目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国家有美国、日本等,下文中将具体分析这两个国家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以供我国借鉴参考。
(一)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模式
作为经济强国和知识产权大国,美国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和数量都居于各国之首,其知识产权融资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质押融资发展,美国政府设立了美国小企业管理局(下文中简称“SBA”),作为专门致力于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金融机构,其实质上并不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而是充当中介者,沟通贷款方和放贷方,在担保概念下,由商业信贷者提供、管理贷款。中小企业先向银行提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申请,经银行审核后,若其申请真实、符合要求,银行可以直接与其订立合同,发放贷款;但若其申请存在瑕疵,则可以引入SBA提供担保。若贷款人到期不履行还款义务或者拖欠,则由政府在SBA的担保比率内补偿其损失。所以,从本质上来说,SBA是一个具有可选择性的政府中介担保机构。
从SBA融资模式中可以看出,其具有很强的市场化、商业化性质,虽有政府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依然占主导地位,这与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密切相关。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我国的融资模式应当对其加以学习与借鉴。
(二)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DBJ)模式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国家,实践经验丰富。日本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采用的主要是由日本政府主导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模式。在这种模式中,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下文中简称“DBJ”)主要扮演贷款提供者、贷款协调者和知识产权资产运行者0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DBJ作为日本政府的政策性银行,主要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企业可将拥有的自主知识产权质押给银行,审查通过后,经担保公司设立担保,即可获得银行的贷款支持。
要取得贷款,企业首先要向DBJ提出贷款申请,由银行进行初步的调查,再由银行委托评估机构对知识产权的价值进行评估,银行本身对申请企业进行综合考量,在评估的基础上,由DBJ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和贷款的额度,经由担保公司设定担保后,DBJ正式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实施贷后管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DBJ发挥作用,日本政府充分发挥自身的财政力量对DBJ进行全方位的支持,推动DBJ进行金融创新,以达到为更多科技型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目标。
这种模式下,通过专门性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进行处理,这种银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而政府的支持则可以使这种模式更快地推广,然而,其对法律法规、评估体系、流转制度等要求较高,民间的担保公司在此基础上精确评估,可以合理控制风险。虽然我国尚不具备这种条件,但日本在这些制度建立上的经验对我国而言依然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中国东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现状
本文中的东部地区是指在经济区域划分上的中国东部经济地带,主要包括中国东部沿海的11个省区市,即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这些省区市总体经济基础较好,集中了大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化的趋势日渐显著,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亦愈来愈明显。但是,近年众多中小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经济增速回落,为抑制这种增速回落,必须注重对企业的保护,尤其是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保护,这既有利于加速经济发展转型,尽快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亦有利于中国经济的生力军——中小企业的发展。
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原动力,但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上的局限性很大。根据研究调查显示,我国东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其拥有的大量自主知识产权在其融资过程中并未产生应有的作用,无法将其转化为企业发展的资金动力。这对于拥有大量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而言,是巨大发展优势的丧失。东部的知识产权型中小企业居多、资金需求量大,在此大背景下,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特殊的资金融通途径格外重要,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为此提供必要的平台。
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环境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经济基础较好,市场环境开放
东部地区多为沿海城市,市场经济发展早,贸易环境良好,不论在产值总量上还是人均收入水平上,东部地区相较其他地区都有巨大的优势。而开放和善于改革创新的市场环境,也有利于新的融资模式萌芽、发展。
(二)实践经验丰富
东部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历史较长,这11个省区市中,有一半拥有国家知识产权局选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有序开展了试点工作。
在实践过程中,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质押融资模式。北京的“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模式、上海浦东的“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模式。和杭州的“平台+银行+担保公司”模式都具有独特的创新点,在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需求量大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地域面积虽只占了全国面积的16%,但1/3的科技型企业都集中于此,比其他地区密集度更高。由于这些企业的建立基础为自主知识产权,拥有的有形资产并不多,很难通过常规的融资途径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因此,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种新型业务,潜在客户多,对银企双方而言,都有很大的利益空间。
(四)政府支持政策完善
虽然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区市都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等政府财政支持政策,但根据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发达地区出台的政策比较完善,在东部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以获得更为有利的政策支持和更多的资金补助,可以有效地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五)知识产权人才多
目前,我国开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的高校较少,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而东部的经济环境也吸引了不少高素质人才前来就业。因此,在全国知识产权人才紧缺的情况下,东部地区在人才总量上有一定的优势,可以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更多的专业人员。
四、中国东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的创新性构想
东部地区存贷比相对较高,金融机构竞争激烈,信用环境相对较好,大量优质的企业也吸收了一定比例的西部贷款资源,银行适时推出新品种,有利于银企双方的共赢。结合中国东部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的现状,笔者认为,目前东部地区最适宜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为以政府为支撑、以银行为载体、以政策性担保公司。为媒介的融资模式(下文中,简称这种模式为“政策性担保公司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南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并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中介。需要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企业向该担保公司提出申请,并提交材料。再由该担保公司送至具有相应资格的专门的评估机构,对申请企业提交的自主知识产权价值进行评估,评估后综合考虑其经营情况、质押标的的价值、提出的要求等决定是否受理。受理后,由该担保公司联系银行,提交评估报告,筛选出最符合条件的几所银行,通过组织银企双方进行磋商,帮助企业觅得最为适合的贷款银行,推动双方签订质押融资合同。这种模式比较接近于现已成熟的美国SBA模式以及上文中所提到的以政府设立的机构为中介的中介担保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参考美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模式,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因知识产权的固有性质,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在这种模式下,风险由担保公司、评估机构和银行按照一定比例共同承担,可以使风险分担主体多元化,合理分散风险,减小各方压力。经过三重把关,层层筛选,这种风险亦可以尽可能地降到最低。
与其他几种模式相比较,除了在风险承担上,政策性担保公司模式还有很多突出优势。首先,在政策支持下,各方主体的参与积极性都可以得到提高,而通过政府设立中介机构,政府可以对质押融资行为进行更为有力的宏观调控和数据统计。其次,设立专业化中介机构,可以使评估更为准确、效率更高。再次,市场化、商业化的操作,可以使各方在协商沟通中达到多方共赢、效益最大化。这种双向选择的运营方式,也为各个主体提供了更多的合作对象,推广后可以使更多企业从中受益。这一模式在国外的实践经验也被我国吸收,用以参考借鉴。
当然,在现有条件下,这种模式的创设亦有一定的劣势,尤为显著的是该模式在中国运用甚少,进行开拓和推广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反复的研究、实践必不可少。
为了进一步建立、完善这一质押融资模式。需要着重注意以下五点。
(一)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亟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目前在中国。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的法律基本上散落于《物权法》、《担保法》等法律中,尚未形成严密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之间有许多的漏洞,无法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进行全面的规制。因此,通过立法全面规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行为,需从实质和程序两个方面进行规范,既要对合法的质押融资行为进行保护,又要对违法的行为实施严厉制裁,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形成完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法律体系。同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模式,灵活性较强,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逐渐显现出原本没有预见的问题,立法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相关规范。除此之外,我国可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知识产权范围较小,有待通过立法进一步拓展。
(二)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负责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合理的政策有利于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首先,应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将其作为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中介机构,对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核、把关。政策性担保公司作为一个新概念,其职能、运行机制等都是空白,需要不断填补。初步设立时,应当注重制度建设,严格把关,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
其次,政府需尽快改善政府补偿机制和财政贴息政策,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造动力,推动企业、银行等积极主动地运用这一新模式。
第三,由于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灵活性较差、制定程序复杂,行政机关应当及时发现漏洞,通过行政立法完善这一体系。
第四,政府应当按照充分利用知识产权资源、降低融资成本、保护债权人的基本原则尽快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质登记系统。注重市场宣传,扩大信息范围,实现全国联网与网上交易,有效沟通买卖双方,增强知识产权的流动性。
最后,还应尽快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流转的管理机制,保障不利后果产生后对知识产权的顺利转让。
(三)评估机构
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过程中,评估机构是一道强有力的屏障,可以通过评估机构的专业评估准确定位一次融资的风险大小,从而有效地规避不必要的损失。
首先,评估机构应尽快完善评估体系,增强评估标准的实用性、提高评估方法的科学性。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具有变现难、评估难、权属难确定等特性,要对其进行评估必须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体系。同时,评估机构应确定知识产权作为质押标的物的准入门槛,并明确基本授信条件,通过具体的标准对知识产权进入质押融资市场进行限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排除不具有资格的企业,减少工作量。
其次,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要求评估人员必须具有一定的评估技能和专业素养。只有通过专业的评估才能得出科学的结果,因此,评估机构在选用评估人员时,必须进行严格筛选,对其专业素养、个人品格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第三,应加大信息披露的力度,增强评估的透明度,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监督,推动评估达到实体公正。
(四)银行
银行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作为贷款方,积极参与、严格把关可以有效地推动这一新兴业务的开展。
首先,银行应尽快完善信息系统和风险测量系统,提高风险报告的准确度,通过前期的评估,将风险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应实行严格的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适时进行调整,及时撤出资金,避免更大的损失。
第三,在目前的经营形势下,在经营规模和信贷容量上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的国有商业银行缺乏动力去拓展这项新业务,参与度亟待提高。
(五)企业
企业作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申请方,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由于企业的逐利性,其可能会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资金,因此,企业亦有以下原则应当遵守。
首先,企业应本着诚实信用的原则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有利于政策性担保公司和银行准确地进行评估、高效地处理企业的申请,对于银企双方都有极大的益处。
其次,企业应依照规范的申请程序进行申请,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合法程序进行质押融资活动,并严格履行合同义务,按照约定及时偿还贷款。
篇4
一、知识产权质押相关概念界定
(一)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它包括工业产权和版权两部分。
工业产权包括专利、商标、厂商名称等的独占权利。版权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艺术、科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具体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摄影和电影摄影等方面作品的著作权及其邻接权组成。文化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主要是著作权和商标权。
(二)知识产权质押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以其作为债权担保的担保方式。质押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种。知识产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即知识产权质押是指知识产权权利人以合法拥有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为质押标的物作为债务的担保,经评估作价后向银行等融资机构获取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行为。
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采用发行股票、债券或者进行社会集资等直接的融资方式,也可以采用流动资产贷款、固定资产贷款等间接的融资方式,以解决资本的短缺问题。但是,保定市的文化企业基本上是一些新创的中小型企业,还有一些是以前的文艺院团、影剧院、市属媒体等单位刚刚转企改制成立的,他们投资金额有限、规模较小,不满足公开发行股票、债券的条件。加上产业特性,通常土地或厂房等都是以租赁为主,流动资产不多,缺乏用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向银行担保贷款的条件。但是文化产业拥有广大的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商业银行开办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可以为那些缺乏实物资产作担保贷款、自有资金不足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文化企业解决融资困境。
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保定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
(一)知识产权质押在保定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应用现状
2006年9月,世界银行、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国内部分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和评估机构齐聚湘潭召开了“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讨会”,正式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010年4月12日,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专利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并选择了石家庄、邯郸、廊坊、保定、唐山5市和石家庄高新区启动了专利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被选为试点城市以来,保定市科技局积极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的相关精神,深入到各个企业进行政策宣传和调查研究,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科技含量高、创新性强、经营业绩突出和具有良好信用等级的优秀企业推荐给商业银行、融资性担保机构,并于2011年成功促成保定市首笔小企业专利权质押贷款的投放。保定中药制药有限公司以3项合法有效的专利技术从保定建行获专利权质押贷款200万元,开创了保定市企业依靠专利权质押获贷的先河。
但就文化产业来说,目前保定市文化产业的资金问题主要是通过政府拨款、借力社会资本来解决,企业运用自己的知识产权向银行质押贷款的方式还没有。由于受知识产权自身特点及风险控制难的限制,银行对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文化企业的贷款发放顾虑重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还未能成为一种普遍使用的融资手段。
(二)知识产权质押在保定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发展瓶颈
第一,知识产权价值不易确定。知识产权质押最重要的环节是知识产权的评估,但由于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评估起来有一定难度。目前我国虽然制订了《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但操作起来有很大困难。它规定了无形资产可以用成本法、收益法和市场法三种评估方法来做,其中成本法偏重历史成本,评估结果可能与现实脱节,而且与无形资产的超额获利性相违背,不能体现无形资产的内在价值;市场法与现实最接近,但过分依赖于充分活跃的公开市场,而且需要找到与被估对象相似的交易案例,国内市场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收益法最能体现无形资产价值,但该法计算时各个指标主观因素太强,导致出现偏差的可能性过大,三种方法都不能完全满足实践中知识产权评估的需要。
此外,保定市的知识产权评估人才稀缺,没有权威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评估市场混乱等。这些都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开展。
第二,知识产权变现不易。相对不动产抵押物而言,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差,处分相应困难。而且现阶段国内的知识产权意识并不高,知识产权转让市场也很小,一旦债务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就涉及到知识产权变现的问题。考虑到知识产权变现的难度,大部分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采取了谨慎的操作态度。
第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大。首先,知识产权质押是以知识产权未来的现金流入作为还款担保的,这让银行感到较大的不稳定性,风险不易控制。其次,银行本身对知识产权价值鉴定不熟悉,缺乏专业的评价人才。资产评价本身即是高度技术性的工作,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评价则尤为困难。知识产权的价值借助于营销管理,运用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才能体现出来。然而以该知识产权为基础所制造的产品,未来在市场上销售情况如何,很难事先预料,这也影响了对知识产权价值的认定。因此,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较少,更缺少具体的操作办法。
三、知识产权质押在保定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运作策略
(一)培育知识产权专业评估机构,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制度
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的关键环节,评估结果是银行提供贷款的重要依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组建一批权威、专业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知识产权评估提供专业服务。评估机构的组建,初期可以在驻保高校中选一所在该领域科研实力雄厚的高等院校头,聘任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资产评估师、会计师、律师及相关管理机构人员共同组成评估组来从事知识产权评估业务。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发展成熟以后,可由资产评估师、律师组成专业的评估机构。同时,在开展知识产权评估业务过程中,评估人员要注意数据资料的积累,建立一个动态的基础资料数据库,逐步构建知识产权评估标准体系以及案例信息系统。
(二)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以政府的公信力作为支撑,创建专门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降低知识产权的交易成本,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此外,充分利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及网络技术,建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网络交易平台,实现全国联网,进行网上交易,也是解决知识产权变现难的一个有效方法。
(三)政府出资成立公益信托担保基金
为鼓励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推广,降低银行承担的风险,从保定市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设立政府公益信托担保基金,委托信托机构进行管理,专门为文化企业以知识产权作质押获得银行贷款提供有偿担保。在确认贷款无法偿还或者无法全部偿还时,弥补银行的部分损失,这样就解除了银行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提高银行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积极性。同时担保的收入可以用于支付信托费用,剩余的划入公益信托担保基金。
当然,设立政府公益信托担保基金,为文化企业提供融资保证,只是针对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初期而言。政府的扶持不能是无限期的,政府的初始扶持基金到某一阶段要实现自我循环,不能再依赖财政的持续支持。因此,有必要在我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逐步市场化、走向成熟时寻求政府公益信托担保的退出机制。
此外,商业银行应充分认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本质,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广的可行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制订更为符合实际、符合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特点的审贷程序,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发放力度。
四、知识产权质押在保定市文化产业融资中的运作模式
本文结合我国发达地区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保定市的具体情况,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我市的运作模式作了如下设计:
篇5
论文关键词:知识产权;权利质押;中小企业;融资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难题。科技型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依托某个知识产权建立起来的,一般有无形资产但缺少有形资产。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制下,以无形资产做担保在银行进行抵押贷款基本是行不通的。因此,积极探讨将知识产权质押引入信贷实践,为企业融资开辟新途径,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概念
现代《民法通则》认为,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财产移交由债权人占有,以其作为债权担保的担保方式。质押的本质特征在于转移占有,这是区分质押与抵押的根本标准。在1995年的《担保法》中,质押被确立为一种担保方式,并规定了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两个质押种类。
权利质押是指以特定权利作为担保物的质押形式。作为权利质押标的的只能是财产所有权以外的具有交换价值的财产权。知识产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我国《担保法》第79条规定:“以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出质的,出质人与质权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并向管理部门办理出质登记。质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知识产权质押作为担保物权的一种重要形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知识产权自身价值的体现,同时,从整个担保与融资市场上来看,它还具有担保价值与融资价值。
二、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现状及制约因素
多年以来,为加快经济发展,扶持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知识产权项目,促进先进技术的实施转化,一些地方纷纷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管理办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操作办法,有关部门还制定了《专利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著作权质押合同登记管理暂行办法》等,专门调整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管理,增强《担保法》规定的知识产权质押的可操作性。但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受其本身的特点和现行法律、政策和体制的制约,还远未能成为一种重要融资手段。
(一)知识产权质押立法体系不完善
一是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制度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尚不完善,存在知识产权的权属争议和权利的不稳定性。同时,由于我国知识产权登记制度原因,存在知识产权实际权利人的权益不确定性。
二是我国知识产权质押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仅仅有《担保法》及三部主要知识产权分支部门法,而关于专利权质押、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质押、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质押的具体操作规则,主要是一些部门规章或地方的管理办法。这些管理办法大都仅具有操作的程序性规定,对于知识产权质押如何进行法律保护则少有涉及。
三是《担保法》对知识产权质押特征的界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担保实践的发展。《担保法》规定,“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可以质押,但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并无允许使用权转让的明确规定,也不可能在同一知识产权上设置多个质押。这个重大限制使得一些颇有价值的知识产权的所有者无法借此获得多个融资渠道。
(二)知识产权登记制度不完善
知识产权质押设定方面规定了几个不同的登记机关,如商标专用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专利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中国知识产权局,著作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国家版权局,商号权出质的登记机关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等等。各登记机关所的登记程序内容不相一致,其登记期限和费用也各不相同。如果出质人以两项以上的知识产权共同出质,其登记机关更为复杂。从成本与效率的角度来考虑,这种登记制度会加重质权设立的成本,降低质权设立的效率。
(三)知识产权质押评估难,不利于信贷操作
知识产权质押最重要的环节是价值评估。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知识产权评估在我国逐渐活跃,通过资产评估确认知识产权的财产价值,从而促进知识产权交易,保障知识产权所有人和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但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估制度,我国虽然制定了无形资产评估准则,但其可操作性较弱,特别是专利技术、专有技术、商标及版权等各类知识产权也没有各自具体的评估准则。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评估是一个复杂的技术问题,需要经过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预测等程序,才有可能使得知识产权评估趋于大致准确。此外,我国在无形资产评估方面,还存在着评估人才缺乏、执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权威评估机构不多、评估市场混乱等缺陷。因此,如何建立科学规范的知识产权评估体系,显然已经成为知识产权质押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银行对出质的知识产权不易控制,导致风险防范难
传统的银行贷款要求借款方提供第三方担保或有形资产担保,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往往只能以未来预期现金流作为担保,不确定性较强,银行明显感到贷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此外,在具体的知识产权质押运用中,出质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经常会出现有偿、无偿转让,许可他人使用其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势必导致知识产权价值下降,质权价值的下降必然损害贷款银行的利益,不利于担保债权的实现。而且,贷款银行也很难了解质权人的包括转让、许可在内的大量日常经营行为。
(五)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处置难,影响银行信贷的积极性
银行发放不动产质押贷款积极性较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其所对应的债权逾期时,能够通过拍卖等形式较便利地获得及时足额的补偿。与不动产抵押相比,知识产权的流动性相对较差,质押物处置起来相当困难。目前,国内知识产权意识还比较薄弱,知识产权转让市场不大,评估和转让程序复杂严格,都会耗费银行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处置成本过高。
三、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质押信贷制度
一是健全知识产权相关制度。重点是要建设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大环境,严格知识产权评定,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简化登记手续,允许质押双方当事人在知识产权部门的地方分支机构办理质押手续。二是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部门牵头制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信贷指引或操作规程及实施细则。建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部门加强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研究,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试点推进。
(二)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交易、公示等配套服务
一是知识产权局应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商业银行推荐专利产业化项目,协助商业银行完成专利评估、专利质押合同登记等专利质押贷款流程中的程序,做好专利维权方面的服务?鸦二是通过建立高效率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建立知识产权成果交易新机制,完善技术转移所需相应配套的服务?鸦三是设立统一的知识产权登记机关及规范的质押登记查询系统,统一登记公示程序,合理制定收费标准。可以研究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增加相关质押物权证编号及评估价值等信息的可行性,为商业银行开展专利质押贷款业务提供良好的环境?鸦四是建立专门或专业的仲裁机构,以便解决相关各当事方出现的纠纷,最大限度地保护相关各方的利益。
(三)多方联动,构建多样化的(下转第35页)(上接第28页)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金融机构要建立符合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的信贷管理机制,准确评估风险,选好项目以及对贷后质押品的动态监测。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依托科技发展基金,建立企业自主创新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和担保基金,按市场化运作,为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贷款贴息,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企业作前期启动补助资金。三是鼓励民间设立投资风险基金,让民间资金更多地流入技术创新领域,提高整个社会创造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及能力。四是尽早成立专门服务于无形资产的信用担保机构,既可以由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出资创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还可以鼓励由企业联合投资成立会员担保机构,发挥联保作用,鼓励各类商业银行增加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信贷支持,以引导和带动金融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五是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应密切关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发放情况及贷款潜在的风险,积极跟踪、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
(四)大力推动金融工具创新
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综合运用票据贴现、税款返还担保、保单、债券等有价证券抵押,进出口押汇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相结合的多种融资手段形式,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工具创新,同时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从结算到开户、签证等多方面的优质服务。
篇6
关键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风险 控制
知识产权质押 是指知识产权人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为质押标的物出质,经评估作价后向银行等融资机构获取资金,并按期偿还资金本息的一种融资行为。由于资源、经营、利益、市场等因素的影响,致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有一定的风险,亦称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
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
1.1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的一种担保,其担保功能能否实现取决于知识产权本身的价值。然而,知识产权是一种财产权利,相较于有形的物质,必须通过评估的手段才能确定知识产权的价值。这一固有的特性也成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评估风险的原因所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时间性。知识产权并非一项永续性的权利,它受具体时间的限制。这一特征造成知识产权与法定时间的矛盾,成为知识产权质押与权利预期经济价值实现的重要障碍。
(2)地域性。一般情况下,知识产权只在国际公约或是互惠双方协定条件下具有域内效力。此外,由于知识产权是依据一定法律而生,这也成为限制知识产权地域效力的一个重要原因。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制约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现,成为导致知识产权价值被低估的直接原因。
(3)一定范围内的非排他性。保护知识产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知识产权并非绝对性垄断,他还包含着一些公益的目的,例如我国专利法中的“先用权原则”、“强制许可原则”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产权的价值,是的知识产权的估价被弱化。
(4)价值能力的可变性。影响知识产权的因素是多样的,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等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知识产权价值的变化。因此,在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利益双方必定会将这些风险考虑其中,必要的降低知识产权的价值。
1.2 知识产权的经济风险
由于知识产权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受到社会经济、技术、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知识产权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经济风险:
(1)技术的可替代性。这项风险主要是由于技术不断进步、技术发展速度以及技术创新方向的改变所引起,这就降低了知识产权的原有价值,更甚至于使得知识产权的原有价值丧失。
(2)强制许可风险。强制许可是指专利行政部门依据现实情况,在不经知识产权人同意的情况下,直接允许其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其知识产权的一种强制性授权方式。虽然,知识产权人会得到一定的法律补偿,但是这无疑无法弥补权利贬值所带来的损失,成为一项知识产权的经济风险。
(3)市场风险。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并非独立作用的结果,它需要其他相关市场因素的配合。例如,在产品市场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由于产品的不成熟,使得已取得权利的知识产权无法发挥它的市场价值,除非等到市场成熟,否则知识产权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将会大大减弱。
(4)侵权风险。这项风险是由于众多仿冒、假冒等“山寨产品”的存在,这些现象的存在极大的损害了知识产品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
1.3 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是由于知识产权的权属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在与其他产权冲突后处理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所具有的非物质性、时间性、地域性等特征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有以下几个法律风险:
(1)权属风险。这项风险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产权完整清晰的权属关系和后续权属纠纷的可能结果。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由于拖欠年费或者授权期届已满等因素,失去了法律认可,那么知识产权将失去原有的担保价值。
(2)授权和转让争议风险。知识产权的价值在转让时由于受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致使知识产权在授权或者转让时的价值降低,然而,在价值评估中,往往会忽略这项风险损失,由此导致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过高。
1.4 知识产权的变现风险
(1)担保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权利人对与担保权的行使,而是在于增加担保的信用。知识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价值的不确定性、地域性等特点都成为知识产权质押变现的限制因素。而且,在处置质押物上,质押权利人的支配能力不仅受权利的约束,质押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质押权利人的支配权利。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知识产权质押变现的成本,而且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质押变现的实现。
(2)成熟、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的关系着知识产权处置通道的畅通性,如若处理不当将会大大增加银行信贷的风险。
(3)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需要专业的知识和合作团队,而且必须要存在与之相配套的生产设备、销售渠道、售后服务等稳定的现金流动渠道。这些配套因素的需要与知识产权的结合,虽然能够增加知识产权的价值,但是致使知识产权的流动性减弱,使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易很难实现。
1.5 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评估方法缺失引起的风险
由于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发展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相关的制度、机构设置还不够完善,致使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的规范文件中只单纯的阐明评估的原则、程序和要求,但是没有明确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导致知识产权评估方法上的缺失,造成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不准确性。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性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机构,现有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由于专业能力、视角、方法和经验的先天限制条件,可能会使得评估结果与知识产权实际价值不相符合,这不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无法实现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进行融资的目的。
2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
2.1 确定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原则、标准和方法
评估原则是知识产权具体评估的依据,只有明确的原则,才能避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不至于过于偏离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根据知识产权的特征,其评估原则应该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1)替代性原则。在知识产权的影响因素中,技术在替代方面的影响较为明显。因此,必须将替代性包含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
(2)变化性原则。知识产权的价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在授权期间,各种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知识产权价值的波动。因此,要密切关注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以便对知识产权的实际价值有一个明确的判断。
(3)预期收益性原则。由于知识产权的客体特征,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它本身的成本没有函数关系,但是他的预期收益却在知识产权的价值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知识产权的预期收益预测是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
2.2 明确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标准
在进行具体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时,必须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评估标准。当前可以依据的评估标准包括:
(1)公平市场价值标准。这项标准要求,知识产权交易双方的交易必须按照公平、平等、非强迫的交易原则协定双方都愿意接受的价格进行交易。
(2)历史价值标准。根据资产的历史价格计算当前产权价格,这是目前国际上所认可的评价标准。
2.3 设立专门的服务机构
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下,知识产权局是进行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主体,此后再由担保方和贷款方开具推荐信。但是由于知识产权局并非专业的评估机构,所评估的角度也不够充分,使得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达不到既定要求。所以,政府应该发挥好自身的职能,建立一个能够完成此项任务的非盈利机构,以承担起全国范围内的知识产权权威性评估,最终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
2.4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法律工作部门应该根据现实的情况,尽快出台有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服务体系,以降低知识产权交易成本。
(1)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审批管理,并根据各地区、各企业的实际发展水平,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贷前审批、袋中及贷后跟踪管理的配套制度,以期降低知识产权风险。
(2)完善知识产权的交易管理制度,在稳健有序的发展中,逐步建立起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以保证知识产权交易的公正、合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
(3)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以避免由于侵权导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
2.5 树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完善担保体系
面对我国目前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源分散、担保公司明争暗斗的各安战营,银行对担保行业的不信任等情况,我国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质押融资担保体系。
(1)建立健全联合担保机制。这一担保机制的建立就要求中介机构需要对所作出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负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担保体系的信用度。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固有的弊端,这就需要借助政府的力量,为其提供财力支持,保证担保制度的公信力。
(2)建立健全反担保体系。反担保体系制度并非化解风险,而是对风险的转嫁,既由原来的贷款银行转变为担保机构。目前我国政府正在尝试性地开展由地方政府成立政策性信用担保的反担保业务。
(3)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通过建立此项制度,能够弥补企业在无力偿还贷款给贷款银行或者担保机构带来的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产权人的风险,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发展。
2.6 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要想保证知识产权评估的质量,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能力是关键。为此必须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评估人员业务培训。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发动一切力量加强对评估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在培训中,既要向接受培训的人员科学、准确地阐明全新的评估准则,又要保证每个工作人员能够熟知评估计量单位的性质,以尽快提高他们对知识产权各项评估工作的处理能力。
(2)增强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评估人员对与所评估的知识产权结果要承担全部责任。因此,必须加强评估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对于由于评估人员本身过错所产生的责任事故要进行追索赔偿,情节严重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 结语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重要工具,也是解决目前我国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活跃我国传统信贷市场、充分利用知识经济资源的重要途径。面对目前我国知识产权融资出现的各种风险,政府、担保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必须树立政府的主导地位,并要相互联合,通力合作,将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以为实现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推动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滕丽.我国专利权质押融资的风险防范与评估应用[J].知识经济,2012,(14):33-34.
篇7
关键词: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支持
中图分类号:D922.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2)06-0115-006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创新带动就业、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立和发展过程中,融资始终是需求迫切但又面临诸多现实困境的难题。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研发、购置厂房与设备、扩充产能等方面急需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缺乏有形的实物财产提供担保,而拥有的知识产权用于质押担保时又难以被银行接受。虽然我国1995年《担保法》就将知识产权纳入可以质押的权利范围,但该制度实施十多年来进展缓慢,收效甚微。从制度设计上看,知识产权质押担保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有效契合的,但在实施效果上却产生了巨大落差。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
现实选择与政策目标实现
(一)知识产权质押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有机契合
运用知识产权进行融资担保,既是基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财产结构的现实选择,也是金融机构针对不同市场主体差异化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内在要求。
1.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产结构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现实选择
与国有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财产构成中,房屋、设备等有形财产普遍较少,难以用不动产或动产设立抵押或质押作为融资担保方式。与劳动力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相比,科技型中小企业以拥有商标权、专利权、版权、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作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多从事技术的研发、转让、咨询与服务等活动,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财产的主要甚至全部组成部分。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产结构,决定了以有形物的不动产、动产为客体的抵押、质押难以适应其融资担保需求,而以知识产权为客体的权利质押,有效地契合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和财产构成。因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谓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量身定做”,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现实选择。
2.国家信贷扶持政策的实施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契机
基于产业政策考量,为切实缓解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政策,明确金融机构对小型企业的信贷规模要求。2009年9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都要建立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完善中小企业授信业务制度,逐步提高中小企业中长期贷款的规模和比重。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应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的小型微型企业给予信贷支持。
此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纷纷出台规定,细化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措施。2008年3月,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出《关于在从紧货币政策形势下进一步做好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对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要把对小企业的信贷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具体措施,在年度信贷规模中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评。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改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扩大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作为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信贷经营业务的重要战略,确保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增速要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要高于上年。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指出,引导商业银行继续深化六项机制(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独立核算机制、高效的贷款审批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专业化的人员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按照四单原则(小企业专营机构单列信贷计划、单独配置人力和财务资源、单独客户认定与信贷评审、单独会计核算),进一步加大对小企业业务条线的管理建设及资源配置力度,满足符合条件的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努力实现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2011年5月,中国银监会《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提出,商业银行应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努力实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由此可见,虽然中小企业融资时普遍存在有形财产担保不足甚至缺失,但国家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的信贷规模逐年增加,这就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提供了契机。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支持的目标实现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给予政策支持,不仅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银根紧缩给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资金需求所带来冲击的重要举措,更重要的是在于,基于国家的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等需要,通过扶持政策的出台及其推行,实现中小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切实发挥其在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与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具有明显的政策目标。
就一般意义上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本是企业与银行间的市场行为,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直接参与。但基于应对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从政策层面上看,政府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能仅仅是鼓励,而是要积极引导和推动。2007年修订后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18条规定:“国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在信贷等方面支持科学技术应用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作为战略重心之一,并提出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提出鼓励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企业贷款按增量给予适度补助,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损失给予适度风险补偿;完善财产抵押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采取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抵质押不足的矛盾等。2012年国务院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出,支持小型微型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商业保理、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由此,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不再纯粹是企业与银行双方作为私主体之间的一种商业化市场交易活动,而成为一种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具有显著政策目标因素的活动。[1]
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予以政策支持,有助于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真正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与有形物的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相比,知识产权质押具有更大的风险性,突出表现在价值评估与变现等方面。银行基于信贷资产安全性考虑,对知识产权质押持审慎态度。这正是知识产权质押“叫好不叫座”的关键所在。因此,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予以政策支持,是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知识产权战略等多重目标的具体举措。
二、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
政府角色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政策支持措施
1.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
为积极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运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2008年12月起,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已先后批复了3批16个城市开展此项工作。2007年以来,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各类企业已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160亿元人民币,为前11年总额的3.2倍。[2]
2.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机制
为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评估管理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于2010年8月《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提出建立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协同推进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服务机制、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评估管理体系、建立有利于知识产权流转的管理机制。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就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定了具体的推进与管理办法,将国家政策与措施具体化。
归纳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所出台的规定,在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支持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策目标上,从鼓励、引导发展到促进、推动;二是适用区域上,从试点城市发展到几乎覆盖全国各地;三是推进机制上,从单一部门推进发展到多部门的协同推进;四是内容上,从原则性规定发展到具体乃至量化规定。例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2010年8月通过的《关于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工作的意见》规定,金融机构在向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时,原则上知识产权质押所占贷款规模的比例应不少于30%;根据企业信用等级不同,政府部门实施20%至40%的差别化的贷款贴息政策;凡符合中关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条件的,对获得贷款支持的企业给予20%至40%的利息补贴等。
(二)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责任与定位
从国家层面上看,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到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再到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虽然主线都是破解融资难这一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但政策支持的对象越来越明确,措施越来越具体。
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制定乃至实施的关键在于政府,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责任,准确定位政府在其中的作用,是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核心所在。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地方政府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中,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其典型模式有四:一是政府创造环境推动型,政府部门为银行推荐优质的科技企业,由银行遴选接受知识产权质押,并承担贷款风险;二是政府补贴融资成本型,政府主要提供贷款贴息支持,贷款风险主要由商业性担保公司承担;三是政府出资分担风险型,主要以政府为背景的中介机构行使担保职能,引导银行贷款;四是政府行政推动型,受贷企业与放贷银行均由政府指定,贷款行为是完全的政府指令行为。[3]上述四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中,市场化运作程度、政府所起作用、风险承担主体等明显不同。
1.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责任
就法律层面而言,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不存在缺失与障碍。一方面,在《担保法》、《物权法》所规定的权利质押中,知识产权是依法可以质押的权利类型;另一方面,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版权局在原有知识产权质押登记规定的基础上,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制定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程序规定》、《专利权质押登记办法》和《著作权质权登记办法》,以规范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保障债权实现,促进知识产权的运用和资金融通。
企业与银行的信贷行为本为商业化的契约行为,适用于契约的制度安排。但基于契约的有限性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产业政策的考量,对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经济活动给予产业政策支持又是必要的。即使经济发达国家,基于产业政策等考虑,对中小企业也存在不同形式的政策支持。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设专章规定了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要求中央财政预算应当设立中小企业科目,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将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支持写进法律文本中,有助于强化政府责任,推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2012年4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2012年,将中小企业专项资金总规模由128.7亿元扩大至141.7亿元,以后逐年增加;中央财政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基金150亿元,分5年到位,其中2012年安排30亿元。虽然中央政府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但上述基金都有明确的政策导向和针对性,与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仍有较大缺口,中小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基金需求尚需通过商业模式从金融机构获得,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的政策支持仍显必要。相对于有形财产担保,知识产权质押担保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完善其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无疑是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与难点。财政部等六部门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评估管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知》,提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点的风险补偿机制。这些政策精神需要地方政府加以落实,强化责任意识,以切实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2.政府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定位
在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普遍现象、严重制约其生产经营乃至科技成果转化的背景下,政府基于实现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和实施产业政策的需要,通过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组织、推进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是非常必要的。但就经济活动而言,政府的基本职能是服务,作为信贷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的企业与银行都是商事组织,二者从事商事活动的成本与风险负担自应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规律。在服务乃至推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政府不能因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而忽视银行的合同当事人地位,乃至干预其经营自。为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银监会不仅要求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要达到一定比例,而且要求中小企业贷款的年增长率不得低于所有贷款的年增长率。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部门做出如此规定是其权力与职责所在,而政府在推行此项金融政策时应谨慎行事。2011年3月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办法》第5条明确规定,担保机构应自主经营,独立核算,依照规定程序对担保项目自主进行评估和做出决策。担保机构有权不接受各级行政管理机关为具体项目提供担保的指令。
政府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除给予贴息等资金外,更多是营造环境和构建机制等政策层面上。政府财政设立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包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内的中小企业融资的贴息等。政府相关部门通过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科技担保公司,以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我国目前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业务的是商业银行,即使为国有控股银行,发放贷款的对象、规模等也应由其独立选择和判断。政府部门不可能对某个企业、某笔具体贷款业务对银行发出行政指令,而是通过政策支持和搭建平台,引导乃至推动银行对一定类型的企业予以贷款支持,以实现国家和地方的产业政策目标。
三、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
融资中政策支持的完善
我国目前对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政策支持方式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对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贷款利息和其他融资费用的补贴政策,另一类是对金融机构及中介机构的贷款风险分摊政策和促进融资积极性的奖励政策。但除北京、上海和广东外,大部分地区呈现政策目标单一、支持标准和力度不一、规范性不足、支持前景不甚明朗等问题。因此,现有的政策支持措施虽然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产生实际效果,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诸多不确定性及其风险性,仅靠现有的政策支持尚显不够,有必要进一步完善。
1.降低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
中小企业虽有融资之内在动力和紧迫需求,但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际成本也是其选择实施的重要考量因素。与有形财产的融资担保相比,即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能够被接受,但也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企业面临诸多压力。一是融资期限较短,企业还款压力大。以专利权质押为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统计简报》对2009年我国专利权质押登记情况的统计分析,专利权质押期限不足1年的占6.5%,达到1年不足2年的占47%,达到2年不足3年的占16.7%,即专利权质押期限不足3年的占总登记量的七成。二是授信额度小,融资比例低。发明专利权的授信额度不超过25%,实用新型专利权不超过15%,商标专用权不超过30%。三是融资成本过高,企业负担重。企业进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成本除利息外,还包括评估费1.25%、律师费1.25%、担保费1.5%等。[4]政府虽然出台中小企业贷款的贴息政策,但金融机构在接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往往上浮基准利率,中小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仍然较高,负担过重。为此,中小企业在运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时,政府在政策层面不仅要有贴息措施,而且在中介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中介服务时,也要给予税收减免、补贴等政策,从而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制度的实现。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将规范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服务作为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的措施之一,规定除银团贷款外,禁止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收取承诺费、资金管理费。开展商业银行服务收费检查。严格限制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
2.化解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质押中介机构的风险
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评估、律师等中介机构发挥重要作用。2006年年底,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这款新金融产品由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联合北京市经纬律师事务所、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等设计出的一套知识产权贷款模式,评估公司需对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进行价值评估,律师事务所对用于质押的知识产权的合法性进行评估。虽然评估等中介机构在从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活动中也收取手续费,但与其在办理此项业务中的成本付出以及负担的风险相比,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鉴于中介机构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承担的风险与取得的收益失衡,一些有能力的中介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意开展此项业务,使得这项业务的推广遇到障碍。有学者认为,作为公益事业风险的承担者,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应当首先是由政府财力支撑的非盈利性组织。[5]但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融资质押涉及中介机构较多,完全由政府财力支撑并非可行。从现有政策支持看,对科技担保公司的担保补贴已有规定,但其他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尚未涉及。有学者主张,对中介机构的政策支持不应仅限于担保机构,还应包括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等。[1]
3.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应有作用
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出于产业政策等考虑,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扮演重要角色,负有更多的责任和担当。美国1953年成立中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er,SBA),其不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仅向放贷者提供担保。因此,从本质上说,SBA为政府担保机构。[6]日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是以“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为代表,单独由日本商业银行进行的融资比例较少见,具有鲜明的政策主导的特点。有学者指出,我国要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发展,可以通过政府另设专门“政策投资银行”来处理知识产权融资。[7]
从知识产权融资质押的实施效果看,政府对申请贷款中小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奖励和风险补偿以及对评估等中介机构的奖励和补助政策固然必要,但从长期和可持续性来看,应当注意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提出,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要求各级科技部门、国家高新区应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已设立的地方可通过补充资本金、担保补贴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担保能力,推动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多方分担机制。除此之外,国家还应通过拓展政策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并积极发挥其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应有作用。与商业信贷相比,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性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而我国目前的三大政策性银行尚未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面临传统的职能定位已不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要求以及业务领域未能按经济发展的需要作相应的动态调整等问题。我国的政策性保险包括社会政策保险和经济政策保险两大类型,其中经济政策保险是国家从宏观经济利益出发,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实施保护政策而开办的保险,目前尚未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对此,有学者提出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国家担保制度,由国家设立政策性的保险机构,对于进入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风险予以承保。当企业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金融机构通过处置质物未能充分实现债权时,由该保险机构给予未实现债权的补偿。[8]2012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在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方面,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积极发展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加快小型微型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为创新型小型微型企业创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继续执行对符合条件的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支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高小型微型企业担保业务规模,降低对小型微型企业的担保收费。改善信用保险服务,定制符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保险产品,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建立担保机构与银行业金融机构间的风险分担机制。这些配套政策的实施,将极大改善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环境,有力缓解融资难问题。
参考文献:
[1]陶丽琴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政府支持政策的实施与完善[J].法学杂志,2011,(10):40-43.
[2]赵建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第三批名单确定[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0-7-9.
[3]陆铭、尤建新.地方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6):92-96.
[4]赵永新.知识产权质押叫好如何叫座?[N].人民日报,2009-9-3.
[5]余丹、范晓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担保融资的风险防范[J].科技与法律,2010,(2):66-69.
[6]左玉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热的冷思考——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与美国SBA模式比较研究[J].电子知识产权,2010,(11):48-49.
篇8
一、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
所谓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就是指贷款方以其合法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作为质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出现旨在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然而,与一般的信贷风险相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存在法律风险、估值风险、经营风险、处置风险,这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直接制约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
二、目前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三种模式
(一)三种模式的形成
整体而言,从国内各地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来看,主要三种模式:(1)“银行+知识产权权质押”的直接质押融资模式;(2)“银行+政府基金+知识产权反担保”的间接质押模式;(3)“银行+担保公司+知识产权反担保”的混合模式。
这几种模式主要涉及到银行、企业、专业服务机构、政府、担保公司等多方主体角色。
(二)三种模式的角色功能定位
1、政府
模式一,政府发挥了引导、协调、扶持和服务功能。模式二,政府主导,充当了“担保主体+评估主体+贴息支持”等多重角色。即由政府专职机构负责对申请知识产权贷款的企业采用知识产权简易评估,然后提供企业贷款担保,企业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作为反担保质押给政府专职机构,然后由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并与银行约定承担大部分的贷款风险。模式三,知识产权与财政局共同发挥“服务型政府”的相关职能,负责引导、扶持和监管。
2、银行
模式一,银行为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门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充当了主动参与的“创新者”角色。模式二,银行承担风险为一般不超过20%,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方面持非常谨慎的态度,认为控制风险最重要,在发放贷款方面比较被动。模式三,由于担保公司承担风险,银行实际只是发生担保贷款业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3、服务机构
模式一,律师所、评估公司、担保公司等中介机构分别或共同参与提供专业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各自按责任约定承担一定的风险,其中律师所主要承担的是法律责任风险,评估公司承担评估责任风险,担保公司则提供保证责任,正是因为这些专业中介机构的参与,基本上解决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的一系列题,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模式二,政府职能延伸承担大部分的风险,没有引入专业中介机构参与运作。模式三,服务机构主要是担保公司,也包括一些政府担保公司。
(三)三种模式的进展和成效
1、模式一是一种以银行创新为主导的市场化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有代表性的是北京,已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0多亿元,200多家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主要集中在环保节能、生物医药、IT技术、新材料及影视文化版权等行业。参与到其中的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表示,这标志着知识产权在银行质押贷款是完全可行的,风险是可控的。
2、模式二是一种以政府推动为主导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上海浦东区至2011年底,已有344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64亿元。
3、模式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开展,其中武汉、成都等地的政府科技担保公司做的比较积极。
(四)三种模式的个性和共性问题
就个性问题而言:模式一:门槛高,贷款客户群主要集中在处于成长期、有一定规模和还款能力的中型企业,基本上将小型和微型企业排除在外;模式二:政府承担着主要风险,一旦产生坏帐则主要由政府买单,所以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模式三:银行认为直接质押贷款风险过大,难以控制和操作,较为依赖担保公司,非真正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同时,三种模式在运行中也遇到了一些共性的风险问题,具体为:
1、法律风险。在目前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框架下,知识产权本身存在较大的权利不稳定性以及权利人的权属与权益的不确定性,从而可能导致权属争议。法律风险的核心风险是确权风险,它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是否有意义、质押能否成立,以及当出现风险时能否顺利变现。
2、估值风险。市场上虽有大量知识产权交易个案发生,但囿于交易登记主管部门的信息公开程度不足,没有形成全国性的交易信息平台,以及知识产权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技术性和唯一性,导致评估时难以找到市场参照,只能个案分析知识产权在市场化过程中创造的真实价值,或者分析知识产权被禁止运用时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其价值评估与传统意义上的有形资产估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评估立场、技术、方法、模型、参数的选择直接影响其市场评估价值,并且尚需大量的项目评估案例来验证和完善。估值风险主要是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风险。
3、经营风险。知识产权依附于企业载体,缺乏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价值,企业作为权利人,其自身经营管理与资源配置决定了知识产权能否创造应有的市场价值,即是否能够给企业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也就是银行判断借款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
三、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分解模式,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
要想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得以推进,最有效的措施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使金融机构的借贷资金能够安全回收。对此,政府、银行、服务机构、企业等应采取相应举措,创新风险分解模式,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管理机制。
(一)企业要把知识产权纳入资产管理
知识产权是一项法律赋予的权利,权利人取得该项权利即可据以实施、许可或禁止其他人使用,所以知识产权的核心价值是使企业获得市场垄断的地位,从而帮助企业获取垄断利润。
谷歌与苹果阵营对北电公司6000多项专利展开争夺,最后苹果阵营以45亿美元成交的例子,就充分体现了知识产权的市场垄断价值,而北电的其它资产才卖了十几亿美元,可见知识产权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二)服务机构运用专业能力使信用增级
由于知识产权的非独立性和不稳定性,以其作为资产质押时,除非一些成熟的商标品牌、已有稳定收益的版权或在行业里明显处于技术领先的专利保护,一般来说,银行缺乏理解知识产权价值的能力,可能需要服务机构发挥本身的专业分析、评估及信用等能力资源,针对不同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制定不同的风险分解方案。服务机构优化组合多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满足不同银行的风险喜好,又体现知识产权价值,更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符合各方利益。
通过服务机构增信的风险分解模式包括:
1、第三方担保机制
担保公司:对银行来说,最容易接受的是采用担保公司来进行增信,可能是企业质押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再加上担保公司的保函,或者担保公司直接为企业作担保,而企业的知识产权作反担保物质押给担保公司。
2、资产管理机制
(1)知识产权运营公司:融资企业可以与专业的知识产权投资运营公司合作,通过运营公司对知识产权的托管运营,产生真正或可预期的现金流,从而得到银行的认可。例如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他们管理运营的专利的海外授权许可每年可产生数千万元的收益,那么通过他们管理运营而推荐的项目就更容易获得银行的授信。(2)基金管理公司:融资企业还可以与基金管理公司合作,以知识产权加股权的形式质押,获得基金公司的增信,从而获取银行融资。国内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目前都在研究业务增长点,这或许是个契机。
3、保险机制
(1)商业保险:分专业机构职业保险和信用履约险。(2)政策性保险:国家扶持政策性贷款保险,类似中信保。(3)再保险:商业保险的再保险,是风险的再分解。
(三)银行要承担业务创新的责任
银行是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主体承担者,银行不进行业务创新就无法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社会金融资源必然会向以科技、品牌为主导的优质企业倾斜,对优质项目的争夺将是银行同业无法回避的问题,银行不进行业务创新,也难以对接优质企业项目。招商银行力推的“千鹰展翼计划”就是对接新兴优质企业的战略部署,全国范围来说,招商银行是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最为积极的其中一家银行。上海也成立了硅谷银行来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篇9
关键词:关系型借贷;知识产权质押;中小企业
中图分类号:F83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1)10-0041-05
一、引言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指银行以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专利权、软件著作权等)设定质押担保而向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的融资模式。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手段,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因有形资产少而产生的贷款难问题。尽管近年来在政府的推动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其风险难以控制,多数商业银行仍然不愿轻易涉足其中。通过对A市28家金融机构调查发现,仅Q银行一家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目前为止,共有5家企业获得此项贷款,授信额度为10800万元(见表1)。表面看来,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缓解了部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但实际操作中,能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企业都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市场运作下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逐步背离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初衷。
二、Q银行知识产权质押市场化推进过程
2004年。Q银行明确提出把服务中小企业作为市场定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是Q银行市场细分中的重要群体。Q银行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固定资产少、寻找担保难的特点,开始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尝试。从目前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的情况来看,代表性的有银行主导的北京“展业通”模式、政府推动的湘潭模式和上海浦东模式。Q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属完全银行主导,但又不同于“展业通”,其在与关系型信贷合作企业的探索和尝试中形成了全新的发展模式。
(一)企业的选择
在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推广初期,Q银行对此颇有顾虑:一是知识产权难以评估、质押,业务操作难度较大;二是具有潜在风险,无应对风险的万全之策:三是A市尚无金融机构开展此项业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银行驾驭知识产权质押的能力不够。为最大限度规避风险,Q银行决定从源头人手,提高客户准入门槛,对客户的选择标准做了严格要求:如要求其为成长期、诚实守信的高科技企业,内部风险评级为B级,看产品是否在市场上有竞争力,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占有率,是否有高附加值;看专利属于外观专利还是发明专利,发明专利的含金量相对较高。Q银行的第一笔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选择了合作多年的高科技企业JC电子。
Q银行与JC电子的业务关系始于1999年,最初由软件园园区推荐,在JC电子创立初期急需资金的时候,得到Q银行第一笔50万元贷款支持,后经2005、2006、2008年三次追加,贷款规模扩大到1500万元。2008年下半年起,银行业竞争加剧,Q银行在JC电子贷款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小。为改善这种状况,Q银行决定将合作多年的JC电子作为试点,尝试推行知识产权质押业务。0银行与国家版权局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及省知识产权局取得联系,通过专业评估服务机构对JC电子所拥有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最终以25个软件著作权作为质押物,成功以低成本为JC电子授信6500万元。此后,又先后为PL软件、TL公司、KW通信等4家公司办理了此项业务。公司的选择基本呈现如下特点:成立时间较早,与Q银行有过合作基础,产品具有垄断性,有稳定的上下游企业链和资金链,规模倾向于中型企业。目前该行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授信额度为10800万元。
(二)担保公司和评估中介的选择
知识产权的高价值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具有较强的担保功能,同时无形资产价值的不稳定性又决定了知识产权质押的担保功能较难把握,对质权人而言风险较大。因此,知识产权质押中质权人从质物中获得的保障是有限的,知识产权的价值不能保证债权人充分实现其债权。与JC电子的合作最初采用“园区推荐、银行贷款、第三方担保”的工作思路,与北京“展业通”的模式相仿,由A市开发区管委会下属的开发区KX担保服务中心提供担保。后来由于担保贷款的同有缺陷,如融资成本较高(开发区KX担保服务中心保费为融资额的2%,Q银行合作担保公司――WED担保的收费比例为1.5%-2%)、需进行反担保等,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时,Q银行取消了担保公司的担保。在评估公司的选择上,Q银行指定具有专业权威性的资产评估公司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
(三)质押品种、期限、价格的选择
在对知识产权质押率、贷款额和期限的规定上,不同的地区和银行有所不同。如安徽省规定质押贷款的额度不超过专利权评估价值的50%,一般上限为500万元人民币,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3年。交通银行“展业通”对质押率的规定:发明专利≤25%,实用新型专利≤15%,驰名商标≤30%,普通商标≤20%,最高贷款额度不超过人民币1000万元,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不得展期,贷款利率采用风险定价机制,原则上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以上。Q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条件较为宽松,具体限定为专利权和软件著作权中的财产权,融资额度不超过估值的50%,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年。如JC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25项软件的著作权)的评估价值为人民币14525.68万元,质押率45%,申请贷款额度6500万元,审贷会批复同意以JC电子拥有的25个软件著作权作为质押物,向该公司授信6500万元。KW电子共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总评估价值4301.11万元,质押率46.5%,申请贷款额度2000万元,最终批复综合授信1000万元,期限1年。PL软件13项软件著作权评估价值7000万元,申请贷款3000万元,抵押率42.8%,最终批复一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2000万元,期限1年。
(四)贷款用途的选择
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推出的初衷是鉴于高科技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企业竞争力不强、资产规模有限、信用评级低、融资难度大等特点,金融机构对资金短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支持。从目前Q银行业务发展情况来看,信贷资金并没有如最初设计的那样流向资金短缺中小企业,其目的也并非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和扩大再生产。此5家企业资金实力雄厚,经营情况稳定,业务发展前景良好,本身并不缺乏资金,贷款的主要用途是为了防备不时之需。目前,Q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虽有授信,但实际的贷款余额不足授信额度的30%。
三、关系型信贷基础上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原因分析
Q银行的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展现出了与其他地区、银行不同的发展路径,并在此
后的业务拓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强化,形成了固定的业务发展模式。Q银行选择在关系型信贷的基础上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原因大致如下:
(一)政府支持缺位
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对其侵权行为的判断,在技术上比一般财产侵权和人身侵权更为复杂,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形式具有隐蔽性,对权利人的损失不确定,救济起来较为困难。同时,因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权交易市场,产权无法处理,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本身风险大。从目前国内试点城市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开展情况看,政府主导占大多数,如由人民银行、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知识产权局共同推动,选择重点扶持企业要求本地金融机构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湘潭市);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通过审批的企业提供担保(上海浦东新区)。A市目前仅Q银行一家在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政府尚未出台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详细扶持措施和政策规定,业务的开展完全依靠市场力量推动。缺少政府扶持,便少了政府的保障和风险的分担,为覆盖风险,市场力量推动下的知识产权质押在风险控制措施上相对更加严格,同时为降低企业的搜寻成本,将合作多年的优质高科技企业纳入考虑范围应在情理之中,而并非真正资金紧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二)中小银行拓展业务的需要
首先,业务创新成为中小银行争夺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中小银行在优质客户的争夺上远比不过实力强、资源多、人脉广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在对中小企业的业务拓展中,又因其自身的先天不足和信贷规模控制显得力不从心,加强业务创新便成为中小银行争夺本地优质客户的最重要手段。Q银行在与JC电子合作了8年后,其他多家银行凭借更优惠的利率定价进入该企业,Q银行的贷款份额一度下降到了20%,到2008年下半年,JC电子决定归还Q银行贷款,中止双方信贷业务关系。后来,Q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适时推出知识产权质押业务,从而在JC电子的融资业务中重新获取话语权。其次,中小银行更适合与中小企业形成关系型信贷关系。在何种规模的银行更适合与中小企业结成关系型信贷方面,伯杰等人(1998)认为,由于大银行的组织机构庞大,专业人才多,网络分布广,因此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以及运用标准化的贷款合约向信息透明度高的大中型企业发放贷款上具有优势;而小银行虽然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上居于劣势,但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即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具有优势。
(三)知识产权质押业务本身的特点决定
一是知识产权质押业务风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优点是可以靠高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来弥补其固定资产不足,理论上,只要企业拥有知识产权即可办理此项贷款。案例中的Q银行办理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事实证明,仅有知识产权并不一定确保信贷资产安全。科技型中小企业存在信用资源不足是客观事实,商业银行如果在该领域进一步拓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由于各种原因信贷倾向优质企业的案例仍会继续出现,按常理,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开办时间不长,仍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操作环节和风险识别方法不成熟,出现一定范围内的风险是正常现象。但对于把风险考核放在第一位的部分金融机构来说,资源偏向优势企业不可避免,这也造成了资源配置中的“马太效应”,资金紧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继续紧缺。二是质押登记手续繁琐、费用高。目前Q银行知识产权质押的对象均为软件著作权,像专利权、著作权的质押须到北京办理,出质登记机关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专利权、著作权)质押登记手续繁琐,周期长,一年登记一次,登记费用高。著作权登记费用包括:(1)查询费。按照著作权的登记年份,每个著作权的状况查询收取150-200元不等的费用。
(2)加急费。该项费用为可选费用,非版权保护中心收取。如果缴纳该项费用可以缩短质押登记办理周期。每项著作权缴纳2000元,可以在6-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缴纳3000元可以在5个工作日办理完毕,如想在更短时间内办理完毕则需缴纳更多费用。如果不缴纳这项费用可能需要30个工作日完成质押登记。这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较高,因为银行往往要求企业把其所有核心的著作权均设定质押,可能会涉及到十几项甚至几十项。(3)评估费。如果质押合同没有出现著作权评估价值的条款,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不要求评估,企业可以省去评估费。但是目前所有银行的质押合同均将质押评估价值的条款作为关键条款,所以必须评估。目前本地收费一般在评估价值的0.5%-1%之间。
四、关系型信贷基础上发展知识产权质押业务的优劣势分析
从Q银行知识产权质押市场化选择的过程来看,与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功不可没,不仅促成了第一笔质押业务,还在此后的业务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功能。
(一)主要优势
1.改善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贷款条件。研究文献证明,长期化和交易对象集中的关系型借贷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和贷款条件,如银企之间借贷关系的持续时间与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变量之间正相关,企业贷款发放银行的数目与贷款可得性变量之间正相关,贷款发放银行的数目与贷款可得性负相关(哈霍夫和科廷,1998);因其长期合作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斯科特和邓克尔伯格,1999),缓和利率波动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影响及减少贷款的担保和抵押品要求(安杰利尼等,1998)等。Q银行对几家高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的质押率都接近50%,且有对其主动营销的倾向,贷款利率基本控制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20%。
2.有利于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交换的帕累托改进。首先,Q银行可以跨期重复使用前期所获得的信息,实现信息生产的规模经济;其次,合作企业也愿意向Q银行披露大量其不会在金融市场上公开的重要信息,而无须顾虑会泄露给竞争对手。因为银行从自身利益考虑,可以排他性地独享这些私有信息而不会轻易向外散布,这使得银企之间能够实施更为有效的信息共享安排。如果企业中途转向其他贷款人,就要支付较高的信息转换成本,因此倾向于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严格自律来维持现有的银企关系,这也有利于降低银行的贷后监管成本。
3.便利了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契约的形成。现实经济中现行的文字合约往往不完备,这使得企业希望与各种利益相关者签订隐性长期合约。经验表明,关系型借贷合约与交易型借贷合约相比,要求相对较为宽松,因此,银企双方在受到未预期到的冲击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进行重新谈判或相机抉择,这便导致银企之间隐性长期合约的形成。由于这种隐性长期合约是建立在银企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因而可以较好地控制银企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并为企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和危机时候的流动性担保。
4.降低银行的估值风险并更容易监控企业的抵押
资产。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对银行的估值和监控这些抵押品市场价值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实际操作上看,估值风险来源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无形的特点使得各市场主体在对其评估时往往只能以其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为基础,风险偏好者对其的估值会超过实际价值,而风险规避者则反之。这样一来,势必造成评估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的背离,从而影响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评估价值风险的根本原因是资金借贷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借款企业最清楚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能带来多大的预期收益,而贷款金融机构则不然。关系型借贷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引起的估值风险。此外,由于企业比银行更清楚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如果银行在实施监控时能够得到企业的有力配合,无疑会大大提高监控效率并降低监控成本。由关系型借贷形成的银企间的长期密切关系能够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5.银企之间相对稳定的共生关系有助于形成两者的利益结合点。银行为企业提供贷款额度,企业为银行增加存款和收益,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当然是两方都乐意为之努力的。彼特森和拉扬(1995)的研究表明,在中小企业初创阶段,若银行给予企业一定的信贷补贴,可大大减少企业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使原来不可能发生的交易成为可能。即使银行因为提供补贴没有盈利,但引起的长期关系将使银行拥有一定的“市场力量”,即根据企业发展不同阶段调整信贷价格和政策的能力和空间。随着银行“市场力量”的增强,信用等级较低的中小企业也能获得贷款。
(二)主要劣势
关系型借贷关系基础上的知识产权质押可能导致企业软预算约束和银行“敲竹杠”行为。对银行而言,长期化的银企关系容易导致企业软预算约束。由于关系型借贷隐性合约的灵活性,重新谈判可能让部分借款企业产生事后调整的动机,这会诱使企业过度投资或选择高风险项目而将银行“套牢”。当借款企业出现严重财务危机时,银行很可能因害怕前期贷款无法收回,而不断增加额外贷款。此外,由于产权交易的困难。在企业一旦发生偿贷风险时,银行并无有效的应对措施。对企业来说,银行可能会发生“敲竹杠”行为,给他们带来困扰。布特(2000)的研究发现,银行占有与企业有关的大量私有信息后易导致信息垄断,银行肯定会通过对借款企业索要较高的贷款定价而获利。
篇10
近10年来,虽然我国的中小微企业在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新技术创新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融资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根据中信部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监测平台2011年7月份对全国31个省市466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70.93%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68.1%的企业有融资需求,其中35.76%的企业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在流动资金严重不足的企业中则有73.04%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
一、国内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知识产权融资是指企业利用其所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抵押物,由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中介服务,由担保公司(企业)等提供信用担保,由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贷资金的一种融资模式。事实上,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质押是权利质押的一种形式。应该探索中小微企业融资新途径,创新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以期尽快完善我国知识产权融资制度,加速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确保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江苏省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经验
以我国小微企业发展较为迅速的江苏省为例,至2008年底,该省各类中小微企业的数量已发展至105万多户,位居全国第一,占全省企业总数的85%以上,从业人数占全省企业从业人数的80%以上,其中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约为2万户,成为支撑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经济规模居全国第二,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贡献份额已超过1/3,其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就这100多万户企业而言,与银行维持信贷关系的仅有2万多户,小微企业信贷资金占银行总贷款比重则不足10%。这组数据的对比很能说明问题。鉴于此,江苏的知识产权融资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进行知识产权的直接融资。主要做法是:(1)鼓励企业利用知识产权进行直接贸易。即将知识产权作为商品,进行市场化交易、套现,通常称为技术贸易,以买卖双方签定技术转让合同为载体,成果较为显著。(2)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专利技术可以作为生产要素,允许其利用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但江苏全省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的份额占总注册资本的比重一般均较小。(3)以知识产权争取政府的有关政策支持、资金支持。鼓励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其自主的知识产权直接申报国家级或省部级创新基金,这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专为中小型科技企业设立的旨在用于鼓励、支持并促进其技术创新的政府或地方性的专项基金,这两项基金是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2008年江苏省中小型企业利用自主知识产权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246项,获得国家财政资金1.44亿元,两项排名双双列居全国之首。其次,利用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进行间接融资。从2007年开始,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所便与南京银行合作开展无抵押、无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以其软件产品著作权为贷款担保,获得了南京银行200万元的贷款,这是江苏省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同时也是国内首笔无资产抵押、无第三方担保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从业已实施的情况来看,其发展前景较好。
(二)上海浦东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经验
上海浦东是全国较早实施知识产权融资的实验区之一,2006年,上海银行与浦东新区科委联手,共同尝试搭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即向其提供以软件著作权、实用新型技术、注册商标等知识产权为担保的贷款,旨在重点支持那些在生物医药、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领域拥有知识产权的小微企业的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浦东新区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目前较为成熟的融资方式有三种:(1)由政府委托一家投资公司向担保公司提供再担保,由投资公司代表政府接受企业知识产权抵押物作为反担保,以重点扶持那些拥有技术产品与团队、有成为行业龙头浅质并正处于产业化准备或扩充阶段的企业。(2)政府带头认可企业知识产权的价值,将风险准备金直接拨付给与企业合作的银行,并建立银行专户,以此实现对小型科技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种融资一般期限较短,额度较小。其做法是:符合融资条件的企业以其知识产权质押给融资服务中心,再由银行以一定资金比例(1:2或2.5)向企业发放贷款,浦东新区每年安排约20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3)由政府主导推动商业银行面对企业直接开展专利质押融资。具体做法是:由政府搭建平台,召集专业技术市场、无形资产评估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专利事务所等进行专项磋商,在金融机构建立了风险控制机制的基础上,企业以专利进行质押,个人以无限责任作为信用担保,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三)北京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经验
2006年10月31日,交通银行北京分行向柯瑞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了150万元的贷款,该公司向银行提供的质押物便是其“蛋白多糖生物活性物质”的发明专利权。这个贷款的成功被业内视作“破冰之举”。02007年3月,北京市推动首都知识产权的“百千对接工程”开始启动。本次活动由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以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为契机,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项工作。该局与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签署了总额为20亿元人民币的质押贷款,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在北京大范围内开展起来。同年,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为《宝连灯前传》剧组授信6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影视剧的拍摄。北京的“展业通”则兼顾了运作效益与风险控制,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对授信企业限定了资金规模,即总资产在4000万元以内,主营业务收入在3000万元以内;其次,限定了该项贷款只能用于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的资金需求,并对不同知识产权质押物规定了相应的类型、有效期限、授信额度与评估值的比例。该贷款一般可以向企业提供1000万元以内的额度,期限最长为3年,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较之其他贷款,“展业通”的申请与审批速度较为快速。截止目前,北京已有数十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总共通过利用其专利权或商标权获得了质押贷款近6亿元。
(四)天津知识产权融资的主要经验
天津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整体模式与上海浦东相似,其主要特色在于,利用组合担保的模式,将知识产权与实物形体混合打包作为抵押物,而知识产权质押物只作为全部贷款的部分担保形式,质押担保权重最高的是专利权,为40%;其他部分贷款仍需提供实物担保。天津知识产权融资中滨海新区较为快速、成功,在“先行先试”的政策鼓励下,滨海新区金融机构积极开展以知识产权为重点的专利权、商标权,以及仓单、应收账款等的质押贷款业务,形式丰富,并根据企业需求,不断地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与业务。目前面向小微企业的主要贷款有:投贷及贷投联动贷款、保银联动贷款、信用保单融资、“1+N”组合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打包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不仅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而且扩大了企业的融资规模,满足了企业多方面的资金需求。天津市首家获得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的企业是南洋胡氏家具制造有限公司,从天津银行获得了1500万元的质押贷款。2008年12月,天津农商银行高新区支行与高新区管委会、天津国际创业中心、海泰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创建了“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即由创业中心审查推荐合格企业,海泰提供贷款担保,高新区支行提供贷款支持的合作模式。该共同体为园区内技术密集型小企业以及节能环保等优势产业链提供了2亿元的授信额度,在额度内免担保、免抵押、免质押,企业可以持证随用随取,而且贷款申请不附加任何复查内容、保证条款,也不增加手续费等。从而实现了企业成长、银行赢利等多方共赢的局面。2010年,浦发银行天津分行、大连银行天津分行、深圳发展银行天津分行等9家银行开展了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规模可达1.46亿元。其中“1+N”组合贷款的最高组合抵押率上限可达到150%,有效地解决了企业抵押物金额与融资需求不匹配的问题。2011年8月,滨海高新区管委会了《天津滨海新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试点工作鼓励办法》,为试点商业银行提供信用贷款风险补贴,试点企业可以得到50%最高30万元的贷款贴息、50%信用评级费用补贴以及不超过基准利率40%的贷款优惠利率。同时,天津市还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集合票据提供服务,鼓励信托公司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发行集合资金信托产品,使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合性债权方式进行融资。
二、制约我国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健康发展的因素
(一)国内金融环境的整体影响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2007年以来,我国央行多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在此宏观政策的推动下银行及金融机构各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利率持续攀升,即便是可以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小微企业,其利率水平也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普遍上浮30~40%,有的甚至上浮80%,国有银行综合融资费率已达到了11.65%,股份制银行综合融资费率已达到15.4%,迫使企业融资成本居高不下。同时,由于国内商业银行为了有效规避信贷风险,提高了对知识产权融资的条件,增加了知识产权评估的时间、范围与环节;目前,知识产权担保体系还不够完善,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担保基金的规模仍然较小,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还不够成熟与完善,致使绝大多数的中小微企业不具备上市的条件,直接融资受限,而风险投资更是极少。目前,还缺少专门为中小微企业产权交易服务的正规的交易场所和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债券市场也很不理想,2009年推出的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至2011年末,其发行规模仅为129.35亿元。
(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知识产权质押评估方面。知识产权评估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关键环节,具有高度的、极强的专业化特点
我国虽然对无形资产评估制定了总体标准,但主要考虑的是知识产权的转让,而较少考虑知识产权融资的实际需要。现行评价方法的操作性不够强,很难对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知识产权具有可移性、变现性、风险性、地域性的特点以及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不确定性,导致知识产权在质押评估中需要顾及多方面的因素,与传统的有形资产的评估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对金融机构而言,在授信企业未取得商业成功之前,很难确切地预计出其科技成果的货币价值和企业的市场风险,因此,对银行的信贷资金会构成直接的风险。
2.运用知识产权作为融资工具的经验不足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作为创新的金融工具,是以未来预期现金流作为融资保证的。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在我国开展的时间比较短,金融机构的质押经验还很不成熟,在质押物的评估及其管理、知识人才储备与实际操作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在经验、手段、人才、技术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和不足。尤其在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处置上更是困难重重,我国的知识产权转让市场狭窄,评估与转让的程序相当复杂,处置成本奇高。而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在我国更是鲜有涉足的领域。
3.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
当前我国现行的有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一些法律条款多是原则性的,而相关主体的权利与责任、实现权益的保障措施、质押融资过程中的具体操作程式以及如何确保客观、公正地披露相关信息等均有待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有些层面尚属空白,如知识产权信托、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具体实际操作仍无法律、法规可供依据。
4.企业自身方面
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与生产经营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资产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较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制度都不够健全,往往会出现财务数据缺乏真实性的情况,企业短期行为严重,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有些企业甚至法制观念、信用观念比较淡薄,信誉度不高,从而导致潜在的投资者不能准确地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因而放弃对其投资,这也不同程度地造成了银行“惜贷”的现象。
三、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途径的相关建议
(一)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的评估、交易机制
建立全国统一的、兼具行业及地方特色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系统。建立各地区以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为核心的知识产权评估机制、运行模式,增强其评估的权威性、可信度。大力培育中介服务机构,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估机构,统一价值评估标准,提高价值评估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为金融机构提供值得信赖的依据。同时,依据市场规则,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培育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扶植知识产权评估、登记、咨询、处置以及转让的中介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发展与运营,切实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社会信誉度高的知识产权策划、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资本化等高质量的服务。
(二)建立健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
积极探索并建立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体系,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部门要引导并建立起相应的适应我国国情的中小微企业投融资体系,加速整合金融资源,不断进行金融工具创新,加大产业政策扶持的力度,改善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环境。应继续发挥现代金融的整体功能,积极整合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资源,围绕服务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投融资体系,坚持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服务创新。建立科技金融信贷担保机制及其相应机构。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继续完善《知识产权法》并制定相应的法规与指引,使现有的知识产权范围得以延伸至商号权、原产地标记权、商业秘密权、集成电路设计权以及商业模式等,这些要素均可以创造经济价值,应该作为知识产权,既可以进行质押贷款,也可以作为信托与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因此,《信托法》与《证券化法》也应作相应的修改与完善。
(四)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由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较高,因此,在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配套措施过程中,切实需要金融监管部门、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等制定严格、规范、科学的监管制度、监管体制以及高效的运行机制。
- 上一篇: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方案
- 下一篇:计算机嵌入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