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

篇1

(1)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例1:假设甲企业采用单项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1999年6月30日因股票c市价明显下跌,为避免变现损失而划转为长期持有。

股票的有关资料如下:

成本890000元

市价890000元

跌价准备40000元

账面价值850000元

在划转时,甲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凭证: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5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            890000

上例中,划转日恰在资产负债表日(6月30日为中期报告日),此时股票c的市价正好等于其账面价值。但是,若股票c于7月26日划转为长期股权投资,而当日的股票市价为840000元,则甲企业应首先按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补提跌价准备10000元。甲企业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补提跌价准备:

借: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0000

贷: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10000

划转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             890000

如果7月26日划转时股票c市价上涨至860000元,则应做会计处理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6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4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                890000

投资收益——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0000

(2)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的划转

如果企业采用类别比较法或总体比较法计提跌价准备时,企业只能确定某类或全部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而某一项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是无法确定的。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短期投资向长期投资划转就只能从总体上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例2:接上例,假定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40000元,则无论采用类别比较法还是总体比较法,甲企业的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4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5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             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为870000元,则划转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70000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股票c       20000

贷:短期投资——股票c                  890000

如果7月26日股票c的市价涨至895000元,则依据成本与市价孰低原则。应按成本890000元增加“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划转分录如下:

借:长期股权投资——股票c       890000

篇2

一、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企业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所得利息或现金股利的账务处理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对于“企业持有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期间获得的除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的现金或利息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是否作为短期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这一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收到的除去在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利息或现金股利,直接作为收到当期的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投资收益”、“其他应收款”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的规定基本上与《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相同,公司收到发放的现金股利、利息,直接计入当期实现的投资收益。相应的账务处理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投资收益”等科目。

3、新企业会计制度则规定:短期投资持有期间所收到的现金股利、利息等收益,不确认投资收益,而作为冲减投资成本处理。相应的账务处理为:企业在收到被投资单位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等收益时,对取得时已记入应收项目之外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短期投资”科目。

(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1、《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对短期投资提取“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因此,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企业只需按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收到款项与短期投资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公司在待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同时调整当期投资收益。公司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时,按实际成本转账,但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只需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短期投资”、“投资收益”科目;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予以调整,当期投资收益的净额。

3、新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在持有短期投资期间应对短期投资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企业在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计算当期的投资收益时,要同时结转该项投资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余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已提的跌价准备,借记“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股利或利息,贷记“应收股利”、“应收利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一)关于是否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差异

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方面的差异在于企业在持有长期股权投资期间是否对其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不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对长期股权投资提取“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也不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直接按处置时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处置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即可;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明确要求企业在持有期间根据具体情况对长期股权投资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在处置时需考虑长期投资减值因素,结转该项投资对应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以正确计算处置该项长期投资的收益。账务处理时,按实际收到的价款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长期投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余额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二)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对于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时取得的投资收益,《企业制度》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两者都未考虑“清算股利”的相应,而新企业会计制度则对此作了规定:股权持有期内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利润时确认投资收益。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账务处理上,企业应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中属于本企业享有的部分,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部分,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按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三、长期债权投资实现的投资收益的账务处理差异

相对而言,新旧企业会计制度在这一方面的差异较小。《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1、企业溢价或折价购入的债券,其溢价或折价应当在债券存续期内分期摊销,以调整企业持有债券期间各期的真实利息收益。溢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溢价部分,贷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折价购入的债券,按当期应计利息,借记“长期投资(应计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实际支付价款中的折价部分,借记“长期投资(债券投资)”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2、企业长期债权投资持有期间不考虑减值准备,也较少考虑企业中途处置长期债权投资的情形,因此只需在债券到期收回本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长期投资”科目和“投资收益”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则规定:

1、企业认购溢价发行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当期应分摊的溢价,贷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投资收益”科目;购入折价发行的债券,应于每期结账时,按应计利息,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应计利息)”或“应收利息”科目,按应分摊的折价,借记“长期债权投资(债券投资-溢折价)”科目,按应计利息与分摊数的合计数,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篇3

关键词:DSSW模型;投资者情绪;预期时间跨度;股价指数;好淡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92(2010)04-0053-05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and Stock Index Based on DSSW Model

CHEN Jun, LU Jiang-chuan

(School of Managemen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Xi’an 710049, China)

Abstract:Based on DSSW model, this paper structures model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price. According to differences of mean and variance on investor sentiment, this paper refers that investor sentiment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has different influences to stock price. Moreover, this paper uses Haodan Index as the index of investor sentiment, and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aodan Index of different expected horizon and stock index. The result supports our theoretical conclusion. At last, this paper gives suggestions.

Key words:DSSW model; investor sentiment; expected horizon; stock index; Haodan index

1 研究文献综述

1.1 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自Kahneman和Tversky[1]通过研究人们的非理性决策进而提出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并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投资者情绪与市场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进行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市场之间具有密切关系。

De Long,Shleifer,Summers和 Waldmann[2]通过构建两期代际模型(Strip-Down Overlapping

Generations Model),发现股票价格由理性预期的投资者(Sophisticated Investor)和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共同决定,非理会导致股票价格对价值的背离,这个模型被称为DSSW模型。Barberis,Shleifer和Vishny[3]基于两个普遍存在的事实,即股票价格对类似盈利公告信息反应不足和股票价格对好消息和坏消息在序列上的过度反应,构建了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定价模型,并揭示了投资者信念的形成模式。Daniel,Hirshleifer和Subrahmanyam[4]将投资者分为知情交易者(Informed)和不知情交易者(Uninformed),后者存在两种心理偏差,包括过度自信偏差(Overconfidence)和自我归因偏差(Self-Attribution)。过度自信使私人信息比先验信息的权重更高,从而引起过度反应;自我归因偏差不仅导致短期的惯性效应和长期的反转效应,而且强化了过度自信。Mehra和Sah[5]利用贴现因子(Discount Factor)和风险回避程度(Level of Risk-Aversion)这两个主观性参数描述投资者情绪,构造出了投资者情绪波动下的资产定价模型。Brown和Cliff[6]认为在某一期间,如果投资者非常乐观,就会抬高股票价格,当然也很可能获得好的收益率,即“浪潮”效应(

Bandwagon Effect),此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正相关。但当投机者看到市场股价变得很便宜时,他们会将此视为购买机会并变得乐观,这种“便宜股购买者”效应(Bargain Shopper Effect)将使投资者情绪与市场同期收益呈现负相关关系。

我国学者王美今和孙建军[7]通过构造理论模型证明,投资者接受价格信号时表现出来的情绪是影响均衡价格的系统性因子,他们实证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不仅显著地影响沪深两市收益,而且还显著地反向修正沪深两市收益的波动,并通过风险奖励影响收益。陈彦斌[8]在Mehra和Sah[5]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全面地对投资者情绪波动与股票价格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研究,发现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情绪因素是风险回避系数、跨期替代弹性和主观贴现因子这3个变量的波动。

1.2 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Fisher和Statman[9]实证发现,个体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投资媒体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也是负相关,但不显著;华尔街战略投资者本月的情绪水平与S&P500下月的收益水平统计上显著负相关。Chan和Fong[10]对香港市场的个人投资者行为进行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指数越乐观,该成交日的收益率越大,但随后几天的收益率则较低。Verma和Verma[11]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和S&P500指数研究发现,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其投资者情绪与市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市场波动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Kling和Gao[12]利用央视看盘数据对我国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大多数观点不同的是,他们认为机构投资者情绪与市场收益并不存在长期相关关系,只存在短期相关关系,他们发现,投资者情绪并不能对市场收益进行预测,但市场收益却可以通过正反馈效应对投资者情绪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投资者情绪是影响股票市场波动和市场收益的重要因素。但现有文献没有将投资者情绪根据预期时间跨度的不同进行分类,因此研究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本文认为,预期时间跨度不同,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对股票市场有不同影响,这在前人研究中较少受到关注。为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投资者情绪进行细分,研究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2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模型的构建

在已有投资者情绪定价模型中,只有DSSW模型利用预期分布对投资者情绪进行了描述,因此本文以DSSW模型为基础,细化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情绪。

根据该模型,本文给出以下分析:

(1)(10)式右边第一项为完全理性条件下风险资产的基本价值,第二项和第三项为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噪音交易者的存在对风险资产价格的影响。

(2)从第二项和第三项的结构看,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方式是相同的,只是由于它们对风险资产的预期价格分布不同(均值和方差不同),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同。

(3)从整体上看,风险资产的价格由基本价值、长短期噪音交易者对风险资产价格的预期分布、及整体市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投资者结构决定。

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关系分析

3.1 投资者情绪时间跨度特征

对短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走势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即股市本期收益率为上期收益率加一个白噪音的冲击。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越短,其情绪变化就越接近于随机漫步模型。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则对未来1天看多与看空的投资者数量从长期看是相当的,即预期时间跨度为1天的投资者情绪的均值为50,方差为白噪音方差。

对长期投资者来说,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一个带时间趋势项的随机过程,即从历史角度看,股票市场长期走势是震荡向上的。因此,对预期时间跨度为长期的投资者来说,其预期均值大于50。极端情况看,假定投资者的预期时间跨度足够长,则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的投资者都应该对足够长的未来市场看多,因此,其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接近100,同时由于足够长的未来市场年均收益率可以用市场资本化率表示,其预期方差接近于0。

总之,短期投资者情绪的均值比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小,而其方差比长期的方差大。

3.2 投资者情绪预期均值和方差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3.3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

从(12)式和(13)式可知,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影响股票价格。由于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的均值和方差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对股票价格有不同的影响。

(1)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长期逐渐趋于短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减小,因此有dρt/dρ*

(2)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当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时,其预期均值趋于增大,因此有dρt/dρ*>0,所以由(12)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均值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的。同样,随着投资者预期时间跨度由短期逐渐趋于长期,其方差趋于减小,所以由(13)式得,长期投资者情绪的方差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

4 不同预期时间跨度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关系实证检验

4.1 指标选取及平稳性检验

在我国,投资者情绪指数主要有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和《股市动态分析》的好淡指数。央视看盘情绪指数只分别给出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情绪指数,没有给出市场整体情绪指数和不同预期时间跨度的情绪指数。好淡指数的问卷调查对象涵盖了机构和个人投资者,能够较好地反映市场整体状况,并且其情绪指数有短期和中期两种(没有长期好淡指数),前者预期时间跨度为1周,后者为1至3个月。可以用这两个指数作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的短、长期投资者情绪的变量。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的时间跨度是2005年10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剔除“黄金周”等节假日的闭市,共有163组数据。另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每周收盘价作为股票价格指标,为了消除异方差性,均对其取自然对数。

采用SC准则(由EViews 6.0确定滞后阶数)对各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得到:短期和中期好淡指数在原序列上平稳,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在原序列上不平稳,但其一阶差分序列平稳。因此,对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取一阶差分序列。

4.2 因果关系检验

将长、短期情绪指数与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

(1)在5%显著性水平下,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上证综指也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深证成指不是引起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上证综指在代表性方面强于深证成指,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进行短期判断时,更看重上证综指。

(2)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中期好淡指数是引起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变动的Granger原因,但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不是中期好淡指数变动的Granger原因。这可能因为:投资者对未来预期时间跨度越长,对市场判断越倾向于基本面分析,受前期市场走势的影响也越小。

4.3 脉冲响应检验

(1)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第1期达到正向最高点,其后出现负向反应(第4期有小幅正向),第7期达到负向最低点(见图1,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短期为正向、长期为负向。

(2)股价指数对长期投资者情绪的脉冲响应。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受到中期好淡指数冲击后,基本上都为正向反应(第2期有小幅负向),分别在第6和第7期达到正向最高点(见图2,深证成指图略)。即股价指数对中期好淡指数的反应是正向的,特别是较长期的反应。

5 结论及建议

通过细分投资者情绪和构建不同预期时间跨度下投资者情绪与股票价格的关系模型,研究得出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不同影响。进一步,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方法,对我国投资者情绪与股价指数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长短期投资者情绪均是股价指数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但股价指数仅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股价指数对短期投资者情绪有负向脉冲响应,对长期投资者情绪有正向脉冲响应。支持理论分析结论。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给出如下对策建议:

(1)引导和鼓励长期资金入市。由于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长期资金入市,不但可以获得正向投资收益,更为重要的是,其不受前期股价指数变动的影响,更多关注基本面分析,因此不会像短期投资者那样追涨杀跌,这对保证我国股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由于投资者情绪是由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的持续性和理性投资者的套利有限性造成的,扩大机构投资者规模,提高理性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一方面可以降低股票市场非理性投资行为,另一方面可以增强理性投资者的套利能力,从而有利于稳定股票市场,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

(3)短期投资可以运用技术分析,长期投资应基于基本面分析。因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而股价指数不是长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在进行长期投资时,不应过多基于前期股价指数的走势和技术分析,而应更多关注股票的基本价值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对长期走势进行价值判断,并通过长期持有获得收益。但由于股价指数是短期投资者情绪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所以判断短期走势、进行短期投资时可以运用技术分析。

(4)依据短期投资者情绪指数仅能进行短期投资,依据长期投资者情绪指数可以进行长期投资。因短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的影响除第1期外均为负,所以依据短期情绪指数只能进行短期投资(即1期,这里为1周,与短期预期时间跨度相同),进行超过1期的较长期投资不能保证收益为正。但长期投资者情绪对股价指数有正向影响(第2期除外),特别是6~7期的投资能获得更高的收益(与预期时间跨度均值吻合),所以依据长期情绪指数可以进行与预期时间跨度相当的较长期投资,而进行短期或更长期投资均不能保证收益为正。

参 考 文 献:

[1]Kaneman D, Tversky A. Prospect theory: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esk[J].

Econometrica, 1979, 47(2): 263-292.

[2]De Long J B, Shleifer A, Summers L H, et al.. 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rs[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0, 98(4): 703-738.

[3]Barberis N, Shleifer A,Vishny R. A Model of investor sentiment[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8, 49: 307-343

[4]Daniel K, Hirshleifer D, Subrahmanyam A. Investor psychology and security market under- and overreac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8, 53(6): 1839-1886.

[5]Mehra R, Sah R. Mood fluctuations, projection bias, and volitility of equity prices[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 2002, 26: 869-887.

[6]Brown G, Cliff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the near-term stock market[J].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2004, 11: 1-27.

[7]王美今,孙建军.中国股市收益、收益波动与投资者情绪[J].经济研究,2004,(10):75-83.

[8]陈彦斌.情绪波动和资产价格波动[J].经济研究,2005,(3):36-45.

[9]Fisher K L, Statman M. Investor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J].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2000,

3/4(2): 13-23.

[10]Chan S Y, Fong W M. Individual Investors’ sentiment and temporary stock price pressure[J].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 2004, 31(5-6): 823-836.

篇4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和计量

1、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短期投资是指企业购入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1年的投资,包括各种股票、债券、基金等。企业应当在期末对各项短期投资进行全面检查,如果短期投资市价低于成本,应按其差额确认并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实际工作中,企业在运用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时,可以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确认计提跌价准备。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占整个短期投资的10%及以上的,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

2、存货跌价准备。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以备出售,或者仍然处在生产过程,或者在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或物料等,包括库存材料、商品、在产品等。期末,如因存货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高于可变现净值的,应按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可变观净值差额计提。如满足制度规定的条件,也可以合并计提,或按存货类别计提。

关于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具体情形,《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存在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市价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的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5)其它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此外,对存在一些特殊情形的存货,如,已霉烂变质的存货、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生产中已不再需要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根据规定,应将该存货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3、坏账准备。应收款项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由于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在确定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时,应当根据以往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合理地估计,并自行确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需要注意的是:(1)关于应收票据。对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然后,再计提坏账准备;(2)关于预付账款。对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计提坏账准备。

4、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长期投资是指除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包括持有时间准备超过1年(不含1年)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不能变现或不准备随时变现的债券、其他债权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对因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长期投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关于如何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给出一个标准,这就需要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有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1)市价持续2年低于账面价值;(2)该项投资暂停交易1年或1年以上;(3)被投资单位当年发生严重亏损;(4)被投资单位持续2年发生亏损;(5)被投资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清算或出现其他不能持续经营的迹象。对无市价的长期投资可以根据下列迹象判断是否应当计提减值准备:(1)影响被投资单位经营的政治或法律环境的变化,如税收、贸易等法规的颁布或修订,可能导致被投资单位出现巨额亏损;(2)被投资单位所供应的商品或提供的劳务因产品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被投资单位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3)被投资单位所在行业的生产技术等发生重大变化,被投资单位已失去竞争能力,从而导致财务状况发生严重恶化,如进行清理整顿、清算等;(4)有证据表明该项投资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其他情形。

5、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委托贷款是指企业按规定委托金融机构向其他单位贷出的款项。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对有迹象表明本金高于可收回金额的委托贷款,想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

6、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它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期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企业应当在期末或年终,对因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固定资产,按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对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存在特殊情形的固定资产,应按其账面价值全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存在特殊情形的固定资产包括:(1)长期闲置不用,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再使用,且已无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2)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已不可使用的固定资产;(3)虽然固定资产尚可使用,但使用后产生大量不合格品的固定资产;(4)已遭毁损,以致于不再具有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固定资产;(5)其他实质上已经不能再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固定资产。

7、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检查各项无形资产预计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当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使其为企业创造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2)某项无形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大幅下跌,在剩余摊销年限内预期不能恢复;(3)某项无形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但仍然具有部分使用价值;(4)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了减值的情形。当企业存在下列一项或若干项情况时,应当将该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1)某项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等所替代,并且该项无形资产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2)某项资产已超过法律保护期限,并且已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其他足以证明某项无形资产已经丧失了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情形。

8、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在建工程是指企业进行的,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基建工程、安装工程、技术改造工程、大修理工程等。企业应当定期或年终,对有证据表明已经发生了价值减值的在建工程,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对存在下列情形的在建工程应当计提在建工程减值准备:(1)长期停建并且预计在未来3年内不会重新开工的在建工程;(2)所建项目无论在性能上,还是在技术上已经落后,并且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3)其他足以证明在建工程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二、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及披露

1、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因企业各项资产的性质不同,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也不尽相同:(1)对应收款项、存货两项流动资产发生减损而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因其主要与企业日常管理水平有关,故将其发生的价值减损计入“管理费用”科目。(2)对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委托贷款三项投资性资产发生的价值减损而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虽其投资的期限、方式不同,但均属于企业对外投资,且目的均是为了获得投资收益,故将其发生的价值减损计入“投资收益”科目。(3)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三项资产发生的价值减损而计提的减值准备,因其均属于企业非投资性的长期资产,通常它们的价值减损与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故将其发生的价值减损计入“营业外支出”科目。(4)期末时,如需补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应借记上述相关费用科目,贷记各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科目;如资产价值得以恢复需要转回已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则作相反的账务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1)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余额一般以减至零为限;(2)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如计提了,应按原渠道冲回。

篇5

一二居为热点

据调查统计显示,43.7%的客户购房是用来居住,56.3%的客户购房是用来投资。其中36.8%的客户购房目的是做长期投资,而19.5%的客户买二手房是用来做短期投资。

一般而言,长期投资即购买二手房后用于出租,可以采用按揭贷款方式购买,以租金还月供,以房养房;短期投资即看中拟购房的增值空间,购买后借机出手赚取差额。

但是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在投资二手房的过程中,房屋的户型、地段最关键。

根据调查,租房的人大多是外地来的打工一族,价格在600至2000元/月的中低档住宅仍是租赁市场的抢手类型。从不同居室的供求比例分析来看,一二居室仍然是租赁热点,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还难以得到缓解。所以,如果购买普通二手房用于出租,那么最好还是购买大一居室。房屋带有简单装修的最佳,投资客就不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在装修上,即买即租,以达到尽快实现收益的目的。

另外,投资型住宅的地段因素也尤为重要,在白领比较聚集的区域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段,一居室的需求格外旺盛。如果投资客没有时间料理出租事宜,也可以委托中介公司出租。

如果投资公寓用来租赁,所对应的租住人群主要是外企金领、商界成功人士以及外籍人士等,那么就要注重公寓周边的商业配套、娱乐环境等因素,如酒吧、咖啡厅、大型购物场所、高档超市等的分布状况。购买二手中高档公寓用来投资,一定要注重其价格因素。其现价至少应低于原售价的10%,这样靠其租金收益才有望获利。

房产年龄需注重

不管是长期投资也好,还是短期投资也罢,选择旺租区域,中、小户型,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良好的房产去投资是明智之举,但是房龄问题往往被大多数投资者忽视。

房屋作为不动产,在人们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即使原有的房屋实物形态并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受到自然损耗和人为损耗的双重作用,房屋的内在价值也应该会逐年降低。

从整个房产市场来看,近年来土地升值幅度基本要高于房子的折旧率,在房价一路攀升的情况下,很少有购房者会理性地去考虑房屋折旧的问题。“市场专业人士认为,一般5至10年的房屋价值是最高的,因为整个小区配套设施、绿化、居住氛围逐渐形成需要5至7年的时间;而10年之后,房屋价值就会大大降低。

但很多投资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从一些登记房源信息统计显示,同样地段的二手房,同样层次的装修条件,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报价与90年代建的二手房报价几乎一样。

篇6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衔接问题;处理规定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从2013年1月1日起所有的事业单位将执行新制度,新旧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更好地适应新制度需要从出台形式、会计科目、账务处理、报表等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从而达到学习领会,掌握运用之目的。笔者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对新旧事业会计制度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权作抛砖引玉,以飨读者。

将原账会计科目余额转入新账。

1.旧制度设置了“现金”、“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科目。新制度设置了“库存现金”, 就是将“现金”变为“库存现金”,这与企业一致,其他科目不变,其核算内容与原账中上述相应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

2. 旧制度设置了“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

新制度取消了 “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但设置了“存货”科目,其核算范围包括原账中“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科目的核算内容。存货的核算方法与企业几乎一致。

3.旧制度设置了“对外投资”科目

新制度将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相应设置了“短期投资”、“长期投资”两个科目,两个科目的核算内容与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核算内容基本相同。转账时,应对原账中“对外投资”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将依法取得的、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含1年)的对外投资余额转入新账中“短期投资”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长期投资”科目。账务处理:

借: 短期投资(不对应基金账户) 长期投资

贷:对外投资

同时对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

账务处理: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4.“固定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科目,标准和企业一致,在使用的过程中实物形态保持不变,使用的年限超过1年,但没有具体的金额标准,要靠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去判断,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提高,原账中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的实物资产,将有一部分要按照新制度转为存货。转账时,应当根据重新确定的固定资产目录,对原账中“固定资产”科目的余额进行分析:

(1)对于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存货”科目,将相应的“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对于已领用出库的,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一次性摊销,同时做好相关实物资产的登记管理工作,在新账中,借记“事业基金”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账务处理: 借:存货

贷:固定资产

同时,借:固定基金 领用该存货时,借:事业基金

贷:事业基金 贷:存货

(2)对于符合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应当将剩下的余额转入新账中“固定资产”科目,借:固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

(3)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按照权责发生制核算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要计提累计折旧。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的事业单位,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不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设置“累计折旧”科目,对执行新制度前形成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旧转新账时转入““存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2013年度全面核查其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并于2013年12月31日对这些固定资产补提折旧,按照应计提的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相当于企业会计处理追溯调整法。自2014年1月1日起对这些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折旧,也就是说2013年1月1日后新购入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老的固定资产2013年12月31日补提,2014年正常计提折旧。

5.“无形资产”科目

新制度设置了“无形资产”科目,核算无形资产的原价。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余额反映的是尚未摊销的无形资产价值。转账时,将原账中“无形资产”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的“无形资产”科目,同时将相应的“事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科目。账务处理:

借:事业基金

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事业单位按新制度规定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的,应当自2013年1月1日起设置和启用“累计摊销”科目,以“无形资产”科目2013年1月1日的期初余额为原价,按新制度规定进行摊销。

参考文献:

[1]财会[22]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12,12.

篇7

关键词:投资准则;比较分析;改进完善

1投资成本的确定

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权份额的差额,我国准则将之视为股权投资差额,在一定期限内予以分期摊销,计入损益,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明细科目列示。而美国准则将差额分给具体资产,或单独作为一项商誉列示。

商誉是能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盈利能力的资源,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人们很难将它和某项资产挂钩,只有在企业整体拍卖时商誉才可能以货币计量反映。但是,如果某一投资者只持有部分股份就发生了商誉,无疑表示商誉是能够独立变现的资产,这不符合商誉的定义和特性。况且,投资成本大于净资产的份额,并不完全代表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因而,将以上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处理更为合理。

2权益法的运用

21适用条件

我国准则对权益法采用了实质控制与控股比例两种标准,并将长期股权投资分为控制、共同控制和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四种情况。准则指出:“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其中,控制除了绝对控制(50%以上)标准,还包括协议控股,协议控制财务和经营政策,在被投资单位决策机构享有多数投票权或多数成员等情况。共同控制是指按合同约定对某项经济活动所共同的控制。重大影响除了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20%至50%的表决权资本的情况外,还包括数量标准虽未达到20%,但可向被投资单位派出权力机构代表或管理人员,参与政策制定及存在技术依赖等其他情况。另外,当控制或重大影响的能力受限时,即使以达到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数量标准,也可以认为不具有实质控制能力。在美国的APB(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第18号中指出:如果一个投资者拥有被投资单位的20%或更多的有表决权的股票,则其投资会计处理适合权益法。其理由是:投资者能够对被投资单位的经营或财务政策施加“重大影响”。

在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数量标准上(20%以上),两国准则是一致的。但美国准则更强调20%的数量标准,而我国准则更强调对实质性控制权的职业判断,这与我国当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有着密切关系。我国上市公司大都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在企业股权结构中,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个人股的份额又受到严格限制,使得份额低于20%就具有重大影响的情况很多。所以我们在运用权益法时,要充分注重“实质重于形式”,予以合理的职业判断。

22权益法的中止和恢复使用

我国准则对权益法中止的条件界定为“投资企业因减少投资等原因对被投资企业不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应中止权益法”,并同时指出在权益法下,被投资企业发生净亏损时,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最多减少至零,当被投资企业开始盈利时,首先要按规定可享有的投资收益减去以前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份额,然后才可恢复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美国APB意见第18号指出:“投资者承担被投资者损失的份额可以等于或超过权益法确定的投资账面数额加上投资者的预付款,当投资减少为零时,投资者一般应中止权益法核算,而且不应承担追加的损失,除非投资者自愿承担被投资者的债务或许诺对被投资者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如果被投资者后来又报告了净收益,投资者只有在它享有该收益的份额等于在权益法中止应用期间末确认的净损失的份额之后,才能恢复使用权益法”。

可见,我国准则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权益法的中止和恢复使用,但也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只是美国准则的阐述更加明确。

3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

投资账面价值的调整包括投资收益的确认和期末计价。这部分的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31投资损益确认的基数

我国准则指出: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份额确认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时,不包括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如外资企业可以从实现的净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职工奖励和福利基金,这部分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奖励及福利基金,投资企业不能享有。美国APB第18号指出投资者确认的损益基数是:用被投资者的报告净损益,减去全部的公司间内部利润以及累计的优先股股利。该意见同时详细指出:“就像子公司,公司合资经营或被投资公司被合并时的处理一样,投资者或被投资者未实现的公司间内部利润或亏损应予以抵消”。对于未实现的公司间内部利润或亏损的处理取决于投资者与被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是否被认为是“正常”交易。正常交易是指能在独立的买方与卖方之间进行的交易,判断的标准是看双方交易的标的物价格是否公允,如该价格公允,则视之为正常交易,反之为非正常交易。当被投资者与投资者双方的交易被证实为正常交易时,按未实现利润或亏损的一定比例予以抵消;当双方之间的交易被认为是“非正常”交易时,则任何未实现的利润或亏损要百分之百地抵消。

从以上可看出,在同一情况下按我国准则计算的公司投资收益要大于基于美国准则的基数,因为用美国准则确认的投资收益少了未实现利润这一块。如果投资公司为母公司,由于合并报表的“投资收益”最终抵消,两国编制的合并会计报表相同;如果投资公司仅是参股公司,则依据我国准则编制的投资公司利润表就被粉饰了,因为投资收益被不合理地夸大。反观我国,由于大量关联方交易的存在,使得一些上市公司的利润被人为地夸大了,从而逃避其被暂停或终止上市的厄运,这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在借鉴美国准则的基础上,修订我国《关联方关系及其披露》准则,规范关联交易中的定价政策,并对关联方交易的比例予以一定的限制,从源头上制止人为地操纵利润。

32投资账面价值减损的确认

首先,我国准则规定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在具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时,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及以上),则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提。美国准则根据经营者的意图将上市证券分为流动与非流动两类,在处理流动有价证券的暂时性下跌时,要通过对比总成本和总市价来确定它对有价证券价值总额的影响。相比而言,单项比较法比总额比较法更稳健,因此我国准则要求更高,也更合理。

其次,对于短期投资持有收益,我国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应于收到时直接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但美国准则将短期持有收益列作投资收益并在损益表中予以反映。笔者认为,短期投资的目的不在于持有而在于处置以获得价差,因此,持有损益的反映并不是企业管理的重点,于收到时作为投资成本的收回而冲减短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体现了企业进行短期投资的目的和管理的特点;同时短期投资持有时间短,市价波动大,将现金股利或利息收入的收取视为投资的收回,从而使得短期投资保持较低的账面价值,这与短期投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结果是一样的,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对于目前一些上市公司报表盈利较高这一现象来说,我国准则的相关规定有利于纠正上市公司报表收益不够稳健的现状,促进上市公司向理性化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准则对短期投资持有收益的处理更合理一些。

33投资的划转与出售

我国准则将投资的划转分为两类。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时,应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两者差额冲减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转为短期投资时,也按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两者差额确认为当期损失。美国准则在处理流动性与非流动性有价证券之间的划转时,不分类别,只要转换是在市价低于成本时进行的,就要确定新的成本基础,并且将两者差额视为已实现损失冲减本期收益。显然,我国准则更合理,因为对于随时准备变现的短期投资证券而言,只有证券变卖后的收益才是真实的收益。

在处理有关投资的出售时,我国准则对短期投资的处理和美国相似,即按所收到的处置收入与短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对已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的结转是否同时进行,则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在处理长期投资时,我国准则略有不同,即除了将收入与账面价值和已确认但尚未收到的应收股利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外,还要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美国准则中计价准备账户的调整是在资产负债表日以调整分录的形式进行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200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CPA指导用书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篇8

一、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

1、应计贷款和非应计贷款分类的差异性

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贷款本金或利息在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作非应计贷款核算,其已入账的利息收入和应计利息予以冲销。但由于该制度未对计息期间做强制性规定,可能会导致同样的贷款由于计息期间的不同,银行披露的会计信息存在差异,从而削弱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如甲、乙两银行同时在1月1日向丙企业发放贷款,甲银行采用月度计息,乙银行采用季度计息,倘若丙企业在1月31日不能支付利息,那么,在4月末该笔贷款在甲银行业已归入非应计贷款核算,但该笔贷款在乙银行仍然处于正常的应计贷款科目核算,虽然该笔贷款在两行状况并无差异:均不能支付利息且呈连续状态。从而导致银行在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异性,不能正常反映自身的经营状况。

2、措辞不严谨导致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

根据《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可见短期债券投资利息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同时该制度又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这样,减值准备的计提确认的权责发生制与短期债券投资利息确认的现金收付实现制形成了制度反差,在同一制度中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确认标准导致了会计处理的无所适从。例如银行在3月投资A债券30万元,4月A企业宣布支付利息3万元,并于5月收到,此时A债券的账面价值为27万元,倘若6月末A债券的市场公允价值为28万元,那么此时银行对A债券价值的核算则陷入两难局面:会计报表列示27万元则不合会计制度的规定;若列示28万元则不合谨慎性原则。其实我们只要将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改为“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时对短期投资按账面价值和市价孰低计量”则可以很好的解决短期债券的期末计价问题。

3、债券收入的归类问题

按照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债券投资同发放贷款一样是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之一,同时从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情况来看,不外是发放贷款和投资两种,因此,银行业债券投资收益采用同一般企业的列示方法(投资收益归属于营业外收入)则有不妥:一则商业银行运用资金一般为信贷投放和债券投资,债券投资的收益占收入多为20%以上,将其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容易让人误解为我国银行业主业不突出;二则银行业的利息支出为最重要的营业成本,其间有相当部分为债券资金的占用成本,如果将债券收益列示为营业外收入则容易导致收入与成本不配比,不利于进行损益分析。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修改会计报表的格式来解决债券收入的问题:在利润表中将投资收益上移至利息收入后面,同时将营业利润的公式修改为:营业利润=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利润总额+其它业务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其它业务支出。

4、资产减值导致的利润调节问题

由于现行金融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当期应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如果高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照其差额补提减值准备;如果低于已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账面余额,按其差额冲回资产减值准备。同时,我国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则退市处理,由此导致了不少上市银行利用资产减值作为利润的调节杠杆,通过“计提”和“转回”的账面游戏,误导投资者的选择。在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通过明确规定“已经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在以后年度不得转回”来避免企业利用减值准备来调节利润,但这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规定减值准备不得转回则不符合资产自身的定义,其实我们通过严格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条件和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条件则可以使利用减值准备来调整利润的情况得以改观。

5、短期债券投资收益的入账时间问题

对于非金融企业来说,由于短期投资一般金额较小,流动性较强,投资收益于实际收到时确认无可厚非。但对于银行业来说,为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收益性,其拥有的短期债券投资较多,如果采用收付实现制确认投资收益则不太符合实际:一来银行业持有的短期债券多为国债或金融债券,违约风险较小,且利率多为固定,适宜按期计提收益;二来短期债券投资所承担的存款利息支出多为按期计提,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则明显收入成本不配比;三来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收付实现制容易造成银行业利润的期间波动起伏太大,不符合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因此,我们根据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原则和银行业“稳健经营”的原则,可以对短期债券投资收益采用按期计提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予以确认。

6、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条件不明确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金融企业改变投资目的,将短期投资划转为长期投资,应按短期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结转,并按此确定的价值作为长期投资新的投资成本。拟处置的长期投资不调整至短期投资,待处置时按处置长期投资进行会计处理”。按照制度的理解:短期投资的划转的条件在于“改变投资目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现实标准,在实务操作中难以把握。而在现实中,由于短期投资在期末必须按照成本和市价孰低提取减值准备,相对来说长期投资计提准备的要件严格得多,因此,银行的财务部门会在短期投资市价持续下跌时完成短、长期投资的划转来规避短期跌价准备的计提,从而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

7、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关注程度不够

金融衍生工具作为现代金融发展的产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会计处理难度较大,同时具有收益不确定性、高杠杆性、高风险性等特征,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和风险规避工具。但在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只是简单在第一百四十条提及“对于外汇交易合约、利率期货、远期汇率合约、货币和利率套期、货币和利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应说明其计价方法”,并未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价和披露做出统一的规定,因此,国内银行一般将其作为会计报表的附注作一般性披露,难以客观的确认银行业的风险。

8、与税收制度的衔接问题

2001版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遵循会计的稳健性原则规范了银行业对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但现行的税收制度仍然按照“期末贷款的1%差额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可以在计算所得税中扣除,对实际计提超过1%的部分调增应纳所得税额”,由此导致不少金融企业出于利润考核的考虑对金融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当然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国家税务部门对税前的“呆账准备金”抵扣额进行调整。但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在金融会计制度中明确:对由于会计政策与税务规定不一致产生的所得税差异允许单列科目“递延所得税”处理,同时将该科目归属于利润分配项下做增项理,以此来激励银行采用金融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对策分析

2001年度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基本适应了当时银行业发展的需要,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银行业在加入WTO时关于银行业开放承诺的逐步兑现,现行会计制度的不足之处便显示了出来:外资银行的加入带来的国际会计准则接轨问题;衍生工具的计量问题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进一步在理论和制度上予以完善,做到与时俱进适合银行业发展的需要:

1、减少金融企业的选择权,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

其实,早在二十世纪末,在美国的会计理论界就展开过“会计艺术论”和“会计制度论”的争论,前者认为应当给予会计人员更多的会计判断权和选择权以促进会计学理论的发展;后者认为应当减少会计人员的判断权和选择权以维护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相关性。2001年的“安然会计造假”事件让这次争论划上了句号:美国国会2002年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对现行的公司和会计法律进行了多处重大修改,以减少会计人员的价值判断来强化了当局的监管。而我国近年来上市公司年报的不断调整和不断出现的会计差错也从侧面映射出会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权过多会削弱会计信息的质量。美国会计学界的价值形态的变化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2、注重银行体系的特殊性,如实反映金融企业的财务情况

与一般工商企业比较,金融企业的行业有着自身的特性,如果单纯地按照一般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套用在银行上,则容易令人误解银行体系的财务状况,尤其在涉及到主营业务上。例如对投资收益按照一般工商企业属于非主营业务,归属于营业外收入是正常的;但投资收益原本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之一,倘若套用一般企业的归属方式则会影响外界对银行的公允评价。同样,在对短期投资收益的确认上也有必要考虑银行的特殊情况。

3、完善会计制度、准则建设,适应银行业发展状况的需要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的发展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并不为过,尤其是在外资银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关注程度后更加带动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由于立法的滞后性,导致现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对金融衍生工具的计量和披露的关注程度不够,而金融衍生工具大多只是一种合约,它只产生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实际的交易事项可能尚未发生,从而与历史成本计量原则不符,因此在资产负债表内不能够具体量化,企业多在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提及,进而掩饰了银行业的潜在风险,难以为投资者提供全面的财务信息。因此,银行业的发展对会计制度的同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情况下,可以通过根据新出现的情况进行新准则的制定来予以补充。

4、明确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职业判断水平

篇9

[关键词]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监督机制

一、两种风险的涵义和特点比较

出资者财务包括及时筹集资金、合理安排资本投向、确定收益分配策略等,其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与出资者财务目标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出资者面临的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其特征如下:

1.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所以,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企业最高的风险程度,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出资者财务风险限度为前提。

2.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出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

3.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所谓制度性财务风险是指由制度引发、受制度影响的风险。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经营者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由于所处位置和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不同,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企业日常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要涉及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外部关系人,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2)动态性。与出资者关注资本的最终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因而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复合性。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所有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所有者财务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体,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二、两种风险的内容比较

出资者财务是由提供资本者对其出资及其应用状况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与之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1.资本投资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形成了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资本关系,这种资本关系也是财务关系———投资与接受投资的关系。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变化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资本投资风险。

2.资本减值风险。当出资者投入资本后就要求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广义上看,资本保全价值包括原始资本价值和无风险收益,资本增值价值包括资本有形增值和资本无形增值等。从狭义上看,如果一个会计期间,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所有者权益减少了,则出资者遭受了资本减值。因此,资本减值风险是出资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起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出资者为了寻求更大的资本回报,避免资本风险,需要调整资本结构,包括把资本从接受投资企业转移出去,或者吸收其他资本等,诸如兼并、收购、联合等。这些资本转移活动就是资本经营活动,在资本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与出资者财务主要关注资本投资、经营与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财务主要关注企业具体的经营,所以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经营者财务风险也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中。

1.筹资活动风险。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收益风险表现为每股收益或每股现金流量降低的可能性,偿债能力风险表现为无力偿债乃至破产的可能性。

2.投资活动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用净现值法来判断,因为只有净现值才能代表股东财富的增加,因而长期投资的目标是实现增量净现金流量,所以长期投资风险是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可能性。对于短期投资,强调的是短期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以减少流动资产存量占用为目的,另一方面则以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缩短整个营业周期和提高现金流动速度为目的,两者相互作用,以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因而短期投资的预期目标是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与之相适应,其风险就是存量资产流动性降低的可能性,即资产流动性风险。

3.收益分配活动风险。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现金流入与流出不相适应时,就产生了收益分配风险。当企业收益形成的现金流入远远大于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股东可能会因现金偏好得不到满足而抛售股票引致股价变动而对企业经营及整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日后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三、两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比较

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征,要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者自身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1.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和监督;二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三是经营者的内部牵制与监督。建立健全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监督体系具体包括充分行使股东大会的权利,派出独立董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做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才能抑制经营者追求个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建立指标考核体系。企业只有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3.建立激励机制。在激励经营者尽力实现出资者财务目标方面,年薪制、经营者奖励制度、优秀企业家评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股价表现以及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从而实现了股东的财务目标,因而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针对经营者在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防范措施如下:

1.筹资风险防范。对于防范收益风险,企业要在筹资数量上注重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对于偿债能力风险,企业要从筹资期限上注重长期和短期相互搭配。但是,预防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为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才得以加强,那么无论企业选择何种筹资结构,选择何种筹资期限,都可及时地支付借入资金的本息和投资者的投资报酬。

2.投资风险的防范。长期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只有进行组合投资,使各项导致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因素相互抵消,才能降低风险,实现增量现金流量。对于短期投资,可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等来加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及加强应收账款向现金的转化,从而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选择适宜的长、短期资产的数量结构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3.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要从现金流入和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行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股利政策的现金流出。两方面相互结合,达到现金流入与流出相互配合、协调,从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3]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兼论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架构[J]会计研究,1999,(5)

[4]王斌现金流转说。财务经理的财务观点[J]会计研究,1997,(5)

[摘要]随着企业财务划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与之相对应,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划分为出资者财务风险和经营者财务风险。通过对两种风险的特点、内容以及防范与控制措施的比较分析,在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风险应进行分层管理。

[关键词]出资者财务风险;经营者财务风险;财务监督机制

一、两种风险的涵义和特点比较

出资者财务包括及时筹集资金、合理安排资本投向、确定收益分配策略等,其目标是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与出资者财务目标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就是企业出资者面临的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其特征如下:

1.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财产所有权是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经济权利,企业设立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财产所有权的维护和扩张。所以,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企业最基本的财务风险,其风险程度是企业最高的风险程度,其他层次的财务风险管理都应以符合出资者财务风险限度为前提。

2.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在两权分离的条件下,生产经营活动交由经营者决策和执行,出资者对企业风险的管理主要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来实现。因此,出资者重视的是企业经营的结果而非过程,所以,出资者所面临的风险是一种静态风险。

3.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财务风险。所谓制度性财务风险是指由制度引发、受制度影响的风险。由于出资者对企业日常经营的参与程度低,其对企业的管理主要通过一些制度性手段来实现。因此,出资者财务风险是一种制度性风险。经营者受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委托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由于所处位置和所具有的权利、义务不同,与出资者财务风险相比,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复杂性。企业经营者担负着出资者资本保值增值和债权人债权还本付息的责任,因而必须从出资者和债权人双方角度综合考虑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企业经营者管理企业日常经营,对企业财务风险的考虑要涉及各个方面,既要考虑外部关系人,又要考虑企业内部各部门,既要考虑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又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2)动态性。与出资者关注资本的最终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关注现金流转的顺畅及现金性收益的增加。因而经营者财务涉及企业经营过程中现金流转的各个环节。由于风险也存在于现金流转的各环节中,所以经营者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由此引出的经营者财务风险管理也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复合性。经营者财务权既包括了企业所有者财务决策的执行权,又包括了企业日常财务活动的决策权和操作权。因而与所有者财务主要是制度性规定不同,经营者财务是制度性与操作性的结合体,与此相适应,经营者财务风险包括了与企业财务相关的制度性风险和操作性风险。

二、两种风险的内容比较

出资者财务是由提供资本者对其出资及其应用状况进行的管理,其目的就是要约束经营者的财务行为,以保证资本的安全和增值。与之相对应,出资者财务风险主要包括资本投资风险、资本减值风险和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1.资本投资风险。出资者对外投资形成了出资者与经营者的资本关系,这种资本关系也是财务关系———投资与接受投资的关系。出资者对外投资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是被投资企业经营、财务状况等方面变化引起对外投资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变动的风险,即资本投资风险。

2.资本减值风险。当出资者投入资本后就要求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从广义上看,资本保全价值包括原始资本价值和无风险收益,资本增值价值包括资本有形增值和资本无形增值等。从狭义上看,如果一个会计期间,期末所有者权益比期初所有者权益减少了,则出资者遭受了资本减值。因此,资本减值风险是出资者所投入资本由于被投资企业经营上的原因而导致起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3.资本经营财务风险。出资者为了寻求更大的资本回报,避免资本风险,需要调整资本结构,包括把资本从接受投资企业转移出去,或者吸收其他资本等,诸如兼并、收购、联合等。这些资本转移活动就是资本经营活动,在资本经营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偏离,因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就是资本经营财务风险。

与出资者财务主要关注资本投资、经营与保值增值不同,经营者财务主要关注企业具体的经营,所以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是经营者财务的主要内容,经营者财务风险也主要存在于这三个环节中。

1.筹资活动风险。筹资的具体目标是在不影响现金流出及偿债能力基础上实现权益资本收益的最大化。筹资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偏差的可能性,就是筹资风险,具体包括收益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收益风险表现为每股收益或每股现金流量降低的可能性,偿债能力风险表现为无力偿债乃至破产的可能性。

2.投资活动风险。企业的投资活动可以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两类。长期投资风险主要是现金净流量风险,而短期投资主要面临资产流动性风险。长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用净现值法来判断,因为只有净现值才能代表股东财富的增加,因而长期投资的目标是实现增量净现金流量,所以长期投资风险是项目净现值小于零的可能性。对于短期投资,强调的是短期资金的流动性,一方面以减少流动资产存量占用为目的,另一方面则以加速企业流动资产的流动性,缩短整个营业周期和提高现金流动速度为目的,两者相互作用,以提高企业整体资产创造现金的能力。因而短期投资的预期目标是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与之相适应,其风险就是存量资产流动性降低的可能性,即资产流动性风险。

3.收益分配活动风险。企业的收益形成现金流入,分配形成现金流出,现金流入与流出不相适应时,就产生了收益分配风险。当企业收益形成的现金流入远远大于分配给股东的现金股利时,股东可能会因现金偏好得不到满足而抛售股票引致股价变动而对企业经营及整体形象产生不利影响。当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时,企业的再投资将发生困难,影响日后生产经营。因此,收益分配活动风险是现金流量的不协调风险。

三、两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比较

针对出资者财务风险的特征,要防范和控制这种风险,必须制定一系列监督、激励措施以约束和激励经营者,使经营者自身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财务目标趋于一致。

1.建立财务监督机制。企业的财务监督机制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授权和监督;二是代表股东利益的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三是经营者的内部牵制与监督。建立健全这三个层次的财务监督体系具体包括充分行使股东大会的权利,派出独立董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只有做到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才能抑制经营者追求个的欲望,从而确保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2.建立指标考核体系。企业只有建立以资本增值为核心,包括财务效益状况、资本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发展能力状况等的企业绩效评价体制,全面评价企业的经营能力和经营者的业绩,明确奖惩标准与经营业绩挂钩,以激励经营者维护出资者的利益,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3.建立激励机制。在激励经营者尽力实现出资者财务目标方面,年薪制、经营者奖励制度、优秀企业家评选等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此外,股票期权将经营者的个人利益同企业股价表现以及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使经营者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追求,从而实现了股东的财务目标,因而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

针对经营者在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中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其防范措施如下:

1.筹资风险防范。对于防范收益风险,企业要在筹资数量上注重选择合理的资本结构,而对于偿债能力风险,企业要从筹资期限上注重长期和短期相互搭配。但是,预防和控制筹资风险的根本途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为只有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才得以加强,那么无论企业选择何种筹资结构,选择何种筹资期限,都可及时地支付借入资金的本息和投资者的投资报酬。

2.投资风险的防范。长期投资风险的控制主要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只有进行组合投资,使各项导致现金流量不确定性的因素相互抵消,才能降低风险,实现增量现金流量。对于短期投资,可通过存货项目分析,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等来加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以及加强应收账款向现金的转化,从而提高存量资产的流动性。此外,选择适宜的长、短期资产的数量结构也是防范投资风险的有效方法。3.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收益分配风险的防范要从现金流入和流出两方面着手:一方面要对现金流入实行控制,另一方面要考虑股利政策的现金流出。两方面相互结合,达到现金流入与流出相互配合、协调,从而降低风险。

[参考文献]

[1]谢志华出资者财务论[J]会计研究,1997,(5)

[2]周吉关于出资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J]财会通讯,2001,(2)

篇10

短期投资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与长期投资相对应的投资方式。从动机上看,短期投资无疑是获取投资收益,避免资金的闲置。从时间跨度上看,短期投资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年。从投资对象上看,短期投资的对象较为多元化,有国库券、债券、股票等等。从投资主体来看,既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个人。因此,我们可以将短期投资的定义确定为:企业或个人基于获取投资收益的目的,对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投资对象进行的为期不超过一年的投资。无论从我国范围内来看,还是其他世界各国的范围来看,短期投资都是一种颇为常见的投资现象。从本质上来看,短期投资其实就是一种短期的理财行为,因为如果企业或个人将闲置的资金放到银行,其获取的收益相对较低,甚至不足以冲抵通货膨胀。

2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短期投资业务操作不规范,监督机制缺乏

从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实际状况来看,除了一些大型企业设立了投资部门对短期投资操作业务进行管理之外,其他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短期投资的操作和管理,通常由企业的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兼职进行操作或管理,这意味着短期投资会计核算在内部控制程序上就面临着严重的隐患。专门短期投资管理部门的缺失,会导致短期投资会计核算操作不规范,从而导致徇私的现象。

(二)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

当前短期投资中还存在一个重大问题就是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规范性缺乏,在短期投资过程中,证券公司向企业提供的每笔成交单是短期投资重要的外来原始凭证,其是企业进行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科学依据。但有的企业在收到证券公司向其提供的成交单,并没有将其交付给会计部门,作为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还有的企业甚至没有向证券公司要求提供成交单,在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中仅以每个月的对账清单为依据。

(三)核算体制不规范

我国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在针对有价证券和款项的收款和付款的过程中,应当先办理相应的会计手续,然后再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然而,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会计部门并没有依据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只是在企业内部的业务记录上有相应的记载,很多短期投资在这个环节不仅仅产生了收益差额,形成账外账,还在亏损之时,为了迷惑投资者和股东,虚报各项利润,这直接违反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相应规定。

3加强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对策与建议

(一)规范短期投资业务流程,加强监督机制建设

首先需要在业务流程上做出相应的规定,从企业层面要求专业的人员对短期投资进行相应的操作。与此同时,会计部门也要做好相应的会计控制工作,要求相应的短期操作人员必须将原始的成交单以及各种凭证交付给会计部门进行会计审核。会计部门在收到相应的凭证之后,对短期投资进行详细的确认和分析,发现是否存在私人暗香操作的行为,进而保障公司短期投资的利益。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短期投资会计核算的监督。没有监督必然会导致徇私或腐化,建议由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不定期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事项进行抽查,一旦发现会计核算有问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处理,以此避免企业的投资损失。

(二)增设二级科目,保全记账凭证所附原始凭证

当前我国针对短期投资的会计核算并没有增加二级科目,进而出现了各种会计核算的漏洞。因此,设置专门化的二级科目,保障存款户内的投资存款,是当前短期投资会计核算中面临的一项重大问题。基于此,建议增设"其他货币资金--XX证券公司资金户存款"科目,如此就可以将短期投资资金像银行资金一样进行控制。在增设二级科目之后,重点就是要注意三个方面的核算工作:一是资金划入划出核算;二是申购新股的核算;三是二级市场上股票买卖的核算。

(三)规范核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