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的核算形式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的核算形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的核算形式

篇1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核算形式;影响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为账务处理程序,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账务处理流程相互结合的方式,它规定了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采用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前提。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这些会计核算形式的不同点,集中体现在如何登记总账这个问题上。其共同点主要表现在:第一,处理环节多,处理内容分散;第二,处理流程重复,数据核对工作复杂;第三,处理周期长,信息传递、反馈慢,财务报告的时效性差。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工作,实现会计数据处理的电算化后是否还有必要完全照搬手工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并不是会计数据处理本身所要求的,而是手工处理手段的局限性所致。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得产生上述这些具体会计核算形式的客观限制条件不复存在了。

    一、账簿体系虚拟化

    1.账簿的本质。账簿,作为存放经分类汇总的会计数据的载体,是一个承前启后、不可缺少的桥梁与纽带,手工会计账务处理的中心问题就是账簿问题。手工会计离开账簿,其会计报表的编制便成无本之木、无水之鱼。簿籍只是账簿的外表形式,账簿的内容则是账户记录。账户就是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归集而设置的单元。在电算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账簿来完成。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账户记录与纸介质呈现出分离的趋势,纸介质不再作为账户分类和汇总数据的唯一载体。实践已经证明,在磁、电、光等介质保存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得以保证的前提下,人们需要的各种核算资料尽可通过调用这些介质上的数据库文件并加以显示,完全不必使用纸张作为账户记录的载体。既然账户记录可以完全与纸张分离,那么手工会计中关于账簿的定义也就不存在了。

    2.电算化系统中的账簿实际是“虚”的。所谓“虚”,是指磁盘上一般并不存在账,更不是一个手工账对应一个磁盘文件。账簿上反映的数据不外有两类,一类是发生额,另一类是余额。作为记账对象的发生额数据,来自于记账凭证,而作为记账结果的期末(或期初)余额数据,则是在账簿被登记之后形成的。所以,账簿记录只不过是记账凭证上账户记录的分类、汇总罢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快速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主要是各会计账户的期初余额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可见, 在电算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虚拟化

    记账,是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自会计产生以来,就一直与记账、算账、报账时刻相伴、密不可分,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映射和打上了“记账”的烙印。所以,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似乎成了会计的代名词。然而,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如果有错误,只能采用类似于手工会计下的红字冲销法,通过输入“更正凭证”予以纠正。所以,在电算化系统中,记账环节完全可以取消,即平时不登记日记账、明细账及总账,只将记账凭证保存在一起,在需要时再采用瞬间成账的做法:根据科目余额库文件的期初余额数据和记账凭证库文件的科目发生额数据,当即形成所需的“账簿”并予以输出。同时,这种瞬间成账的方式也使会计报表瞬间形成成为可能。至于很多财务软件所提供的记账模块功能,主要是为了满足会计人员的账务处理习惯,即只有先记账才能查询和打印。

    三、对账环节不复存在

    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明细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这种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然而,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账证、账账一定是相符的;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不复存在了。事实上,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重要特征的平行登记已没有存在的理由,计算机对来源于会计凭证的原始数据并不需要重复处理,而分类账也没有必要明确地区分为总账和明细账。当然,这并不排除会计软件中设置类似于总账和明细账的数据存储结构,但这样的总账和明细账之间并不存在统驭与被统驭的关系,其目的只是为了加快信息检索的速度。

    四、账务处理流程呈现一体化趋势

篇2

一、会计核算形式内涵

会计核算形式,指的是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和会计报表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这一方式规定了账簿、凭证、报表之间的关系,从而针对适当的会计核算形式进行选择采用。可以说,恰当的会计核算方法是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手工会计采用的会计核算形式主要有: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记账凭证核算形式、多栏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日记总账核算形式和通用日记账核算形式等。企业可根据会计业务的繁简和管理上的需要来选用其中一种。另外,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之间是密切联系相互配合的。现代会计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才能顺利进行。在实际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复式记账是处理经济业务的基本方法,设置账户和填制凭证是会计工作的开始,登记账簿是会计工作的中间过程,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等方法是保证会计信息准确、正确的科学手段,而编制报表是一个会计期间工作的终结。

二、会计核算形式的转变

市场经济的成熟,尤其是信息化的进步,推动了会计核算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尤其是会计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促使企业会计核算进一步转变理念,改进方式。

(一)账簿系统虚拟化

会计信息化就是将一切会计信息数据化,无纸化,因此用于记录会计信息的账簿也被虚拟化了。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信息的生成仍然离不开账户这样最基本的存储单元,但账户的存储并不一定要借助于物质形式的账簿来完成。而对于账户余额,只要保证系统初始化时输入的初始余额数据正确无误,以后各个会计期的期末余额也就唾手可得了。由于计算机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它对记账凭证库文件的分类、汇总不过是举手之劳。理论上说,保留了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也就保证了账簿的存在。因此,电算化系统中的“账”是凭证库文件及相关数据自动地准确无误地派生出来的。可见,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账簿”仅仅是沿袭了传统会计的概念而已,其本质是虚拟化的。

(二)记账过程符号化

作为手工会计账务处理流程的核心环节,记账工作是自有会计以来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会计核算也一直与记账、报账、算账密不可分、时刻相伴,从填制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等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处处都打上了“记账”的烙印。而在传统观念上,“记账”也就与会计在概念上画了等号。这里所谓的“记账”就是将账前凭证库文件中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做上过账标识或者另外形成一个账后凭证库文件。然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记账过程却是一个虚拟过程,因为并没有生成实际的账。表明该记账凭证已入账,不允许再对其进行无痕迹修改或作废、删除操作。

(三)财务处理流程一体化

手工会计时代的账务处理流程,通俗地讲,就是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重点是在填制凭证以后的阶段。要形成会计报表,必须经过过账、填制凭证、试算平衡、结账、对账等诸多程序。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分为输入、处理、输出3个环节,首先将分散于手工会计各个核算岗位的会计数据统一收集后集中输入计算机,此后的各种数据处理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会计软件的要求自动完成,不受人工干预。从输入会计凭证到输出会计报表,一气呵成,一切中间环节都在机内自动处理,而需要的任何中间资料都可以通过系统提供的查询功能得到,真正实现了数出一门,数据共享。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具有高度的连续性、严密性,呈现出一体化趋势,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时效性。这就说明,手工会计条件下不同会计核算形式的划分已没有必要,往往能够通过一种统一的会计核算形式,这就为实现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会计核算形式的通用化提供了前提。过去需要众多人员从事的填制凭证、记账、编表等工作,现在只需要少量的录入人员进行操作就可以了。这样在手工会计中非常费时、费力和烦琐的工作,变成了会计信息化系统中一个简单的指令或动作。

(四)对账环节省略化

对账是设置账簿的产物。如果没有设置账簿,也就无所谓账证、账账、账表之间的核对了。在手工会计中,分类账分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其登记的原则是“平行登记”,即把来源于记账凭证的信息一方面记入有关总账账户,并通过定期对账来检查和纠正总账或明细账中可能出现的记录错误,同时还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有关明细账账户。通过低效率的多重反映和相互稽核来换取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是手工会计核算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而在会计信息化系统中,只要会计软件的程序正确且运行正常,就可以保证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因为计算机本身是不会发生遗漏、重复及计算错误的。因为只要报表公式定义正确,账表也一定相符。这样,就使手工会计下的对账环节被弱化和省略了。

三、完善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加强与完善会计核算基础工作

加强沟通,增进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立会计核算中心和核算单位间双向沟通联系制度。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与交流,及时更新知识,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以优质服务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监督机制、责任追究制度、内部稽核制度、预算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资产清查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二)以会计核算为平台,实现会计核算和国库收付的有效衔接

实行会计核算制和国库收付制是财政部门当前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所有预算单位的账户实行统一管理,不但有利于财政部门全面掌握各预算单位的资金使用情况,而且汇聚了资金,为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加快会计核算中心职能转变,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篇3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entralized accounting is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accounting practices, improv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accounting, it is a new management model integrating services and supervision, since centralized accounting in China has just started, there are some imperfect pla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entralized accounting which need to research and use funds more flexible and efficient in order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better.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设想

Key words: centralized accounting;problem;vision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3-0004-02

0引言

会计集中核算是在单位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以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取消单位银行账户,由会计中心负责单位账户管理,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的新型核算模式,在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管好用好财政资金,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是为了加强财政资金收支的管理和监督,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构筑公共财政框架、实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基础,建立公开、高效、廉洁、务实的财政管理运行机制。

1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会计的集中核算是加强财务、财政资金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在它的初始阶段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也必然存在其局限性和不够完善的地方,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认识上的错位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一方面有些单位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打打杂、跑跑腿的,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单位会计机构撤消后,有些单位对报账会计的待遇地位不予肯定,报账会计的工作积极性自然得不到充分发挥。

1.2 模式上的缺陷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中心一人管十多个单位的账,大厅式的工作模式,造成了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分离,失去了实地实时监督的优势,单位报账时,会计中心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一是看单位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二是看票据是否规范合法。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不管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都必须报销。会计中心整天忙于报账结账记账,无法顾及发票内容的真实性,会计监督职能难以真正实现。

1.3 分账管理上的单一性会计中心目前只具备核算功能,而财产清查由单位实施,特别是固定资产,会计中心只核算一级总账科目,明细账仍由单位报账会计登记,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有些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如实登记,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账外资产流失现象也时有发生。致使中心的账与单位实物不符。经费使用部门只是强调财政资金规范运作,而忽略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固定资产的后续控制,而会计中心的只核算不清查,必然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1.4 会计中心与财政部门对接上的缺口专项资金是专门用于指定项目的资金,专项经费拨入时,有些单位混淆不清,会计中心又不得了解,造成单位挤占挪用,专项经费核算失真。财政部门重分配轻使用的陈旧管理理念,对有些专项资金管理不够严格,跟踪问效流于形式,使得会计中心在专项资金的监管中难以控制。形成专项资金“跑”“冒”“滴”“漏”,支出效率不高。会计中心主要负责大量的会计核算,并未直接参与财政部门内部职能机构工作,因此对财政部门的业务,对他们监督的政策变化,跟踪重点无法知晓,这样会计中心就没有能力和条件代替财政部门实施财政监督。

2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几点设想

会计集中核算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会计制度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循,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管理的需要,笔者提出如下几点设想:

2.1 构建新型的财政稽查监督机制,建立财政稽查、审计、资金绩效评价部门新型的财政稽查部门通过加强财政监督,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乱纪行为档案,提高财政监督的威慑力;可以对经费支出的内容及时进行分析,找到相对比重较大的项目进行重点监控,特殊专项经费跟踪调查,实地实时监督;也可以通过上下年度之间的纵向比较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横向比较,查找经费支出的不合理成分,分析原因,加以纠正;还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将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管理建议等会计信息及时反馈给各部门。提高财务的透明度,让群众来监督,让社会来监督,形成监督合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2.2 继续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快实行部门科学预算的进度部门预算是一个涵盖各部门所有公共资金的完整预算,其预算编制以部门为单位,将各类不同性质的各项财政资金均统一反映在该部门的年度预算之中。部门预算的编制采用综合预算形式,统筹考虑部门和单位的各项资金,将预算内外资金全部纳入政府综合财政预算管理。因此,要进一步推行预算管理改革,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

2.3 会计中心转变职能,加强支出监督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会计中心日常主要的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果将会计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账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部门预算指标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会计核算中心更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加强预算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会计中心会计在收到预算单位支付申请后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即是否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如何支付(即占用何指标、列支何科目),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会计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彻底扭转将会计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

2.4 各统管单位切实重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并不改变单位会计责任主体,并不减少各部门财务职能,而且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等财政改革政策的出台,部门财务管理的职能还需更进一步加强。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统管单位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的报账会计应当持证上岗,有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对单位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领导审批前的审核及说明,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单位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等职责。

2.5 完善内外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范围,使会计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入账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账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账实相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预算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入账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账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主要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建立单位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严格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政部门、会计中心通过定期全面清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法,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

篇4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问题;建议

当前,企业迅速发展,但是其中的会计管理问题也越来越不容忽视。这些问题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必须引起重视。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管理,才能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不断深化,为了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发现并改正企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问题

1.会计核算基础比较薄弱

我国市场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改革进程却相对缓慢,会计核算水平有待提高。造成会计核算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提升。甚至一些企业不看职称与学历,任用自己的亲属当会计人员,没有合格证件的人比比皆是。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性的岗前培训和在职教育就到岗任职了,这就会出现工作不专甚至违规操作的问题,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正确的财务观念。有些企业为了躲避税收,往往会建立多套账,甚至有的没有账,还有的账目十分混乱。

2.会计核算的主体不清楚

这个问题很普遍。我国的企业有多种组织形式,独资的、合伙的、或是有限责任公司。正是由于形式多样,导致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的不明确,没有明确的隶属,账目就容易混乱,账目乱就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

3.企业监督不到位

企业的良好的运行依赖于领导的监督,会计核算管理很重要,但是有的单位或领导并不重视。目前,企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监管力量比较薄弱,尽管有些企业单位设立了监督部门,但是监督不到位的问题频发,便使监督部门形同虚设,发挥的监管效果并不明显。首先,监督人员的人数有限,影响力和权威性都相对较差。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会计核算问题也暴露出来。活动前后的的监督工作都不到位,或没有监督,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其次是缺乏对企业整体的把控,无法对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有整体把握和预测。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建议

1.健全会计核算管理制度

企业的正常运行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才能使单位的经营有方向,经济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规范会计核算的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有了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运营有效率,有目标,从而促进会计人员的责任心,保证财务工作的高效进行。要知道管理层如果没有活力,企业就没有活力。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有所突破,要顺应经济的变化。

2.提高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

在新形势下,一些企业并不重视会计人员的能力水平,使得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并不乐观,影响企业的整体价值的提升,所以必须引起重视。企业要加强对他们的知识能力的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开阔他们的眼界,不能一成不变,要与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否则企业也会变得没有活力。要不定时的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企业要加大对企业单位会计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展开不断地检测与审核。其次在选拔上要严格把关,避免无证上岗或任人唯亲。会计人员要树立先进的管理意识,防止思想滞后。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各级部门的密切配合与支持,因此企业必须引起重视,必须加强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知识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会计工作人员招聘中,要提高入职要求,层层选聘获得优秀人才,保证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过关。最后还要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可以使用会计办公软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3.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监督

有效的监管,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发生。领导首先要审查到位,同时会计人员自己内部监督,内外结合,发挥最好的工作水平。工作合理分配,每个人有自己的主要工作,做到精细。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同时使人员加强学习,提高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企业的会计核算离不开部门的监督与管理,首先,必须使企业的监督部门独立出来,直接领导管理,避免相互袒护,保证监督工作独立。其次,对监督部门人员要对监督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和权利权威,确保监督工作实际到位,达到真实有效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集中核算 内外监控 法律体系 会计信息质量

一、前言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实现集中核算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对提升会计工作速度、节约资源成本、加速资本运作以及实现标准化操作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是新时期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必然方向,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的进步,必须重点对集中核算制度进行全面的研究。当前,我们应该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突破口放在协调核算与管理关系、加强内外监控、完善法律体系等方面,营造集中核算工作的必要空间和环境,真正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达到支撑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促进会计工作改革的目的。

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概念

会计集中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改革的主要方向,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会计委派形式的一种变革,其主旨是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职能合并为一体,以便有效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核算、监督和管理职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取消了下级单位搁置设立的会计和出纳岗位,保留报账员,将会计和出纳工作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集中进行财政的支出,这有利于将各单位分散资金实现集中管理,节约行政事业的运作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总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三、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价值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优势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可以将分散的会计人才集中在一起,发挥群体优势,这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既能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又能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

(二)保证财政资金安全的优势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便于核算中心和财政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统一管理,从源头上制止了多开户头、小金库等乱象,为财政资金找到了安全管理的体系。

(三)减少财务违规违法发生的可能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就告别了单位自设账户、独立核算的传统模式,也就避免了单位账外账、资金浪费、隐匿收支等情况的发生,大大降低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违法违纪现象的出现可能。

(四)加速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

传统的分散管理导致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片面重视收入管理,导致财政资金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控制,不能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平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加强了预算的科学性,在客观上推进了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制度的改革,确保财政资金能够起到最佳的公众价值和利益。

四、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配合不协调

会计核算中心设立后行政事业单的资金必须通过中心的审批,这使得行政事业出现财务管理积极性的下降,进而产生责任归属的不明确,容易形成责任的相互推卸。会计集中核算会客观造成实物管理与资金管理的脱节,特别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过程中难于形成账实一致的局面,容易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二)监督职能不到位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容易形成报账舞弊,而结算中心和行政事业单位难于通过日常工作对报账员进行全面监督。此外,事业单位的具体业务与会计中心监督人员专业知识存在差异,容易形成不完全监督,进而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会计结算中心对各行政单位的原始财务凭据考核容易出现疏漏,这会给虚开发票、提供操作空间。会计核算中心对财政资金不能进行实际的监管,容易造成资金使用时发生挪用和挤占的问题。

(三)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最大障碍是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很多单位没有将各项收支列入到预算管理当中去,出现很多资金管理混乱、资产管理混乱等情况。

五、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对策

(一)协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1)明确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单位财务管理的职责范围,要在保证资金的所有权、资金的使用权以及自的同时,充分提高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管理与监督职能。(2)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各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审核和管理的积极性。(3)进一步促进、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并完善有关固定资产的规定,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强会计核算中心与各单位的联系、沟通,提升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监控体系

内外监控体系是保证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有效落实的基础,应该合理界定不相容岗位的职责,使得各个岗位之间能够相互制约,全面落实内部牵制制度。同时还要完善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财产清查制度及内部审计制度等,对落后的审批报账模式进行改革,使报账会计人员审核、监督权力得以体现。

(三)建立和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法律体系

相关立法部门应尽快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体系,将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作为制定法律制度的关键,法律和制度要符合《会计法》的需要,应该对相关内容加以明确规范。同时各主管部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在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行政措施,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得到具体实施。

六、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是改革的必然,要认清这一制度的优势,处理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实行时的各种问题,通过协调核算和管理关系,完善监控体系,推进法制化等手段确保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有效执行,以更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变革,为行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继续发展提供会计和管理工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会计 集中核算

一、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运行模式及原则

2011年7月,禹州市卫生局成立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市财政局国库集中支付中心的监督指导下,对22所乡镇卫生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根据《会计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等法律法规相关的规定,借鉴了外地卫生部门集中核算的会计工作模式,结合禹州市财政部门会计工作管理经验,实行“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 的财务管理体制,在乡镇卫生院原有财务人员中专设一名报账员,通过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各单位会计核算职能,每月底对各乡镇卫生院提供财务报告和分析资料,报账员依据返回的会计资料与辅助账目进行核对,及时反馈情况,以便更真实、准确的反映卫生院的会计信息。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全市22所乡镇卫生院实行财务集中管理,具体负责各乡镇卫生院的资产、预算、收支、票据、账目等相关的财务收支事项,各乡镇卫生院的资产和资金所有权不变,经费开支渠道不变,资金性质不变,另一方面强调乡镇卫生院资金整体运作,合理安排使用资金。各乡镇卫生院所有会计事务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负责办理,原银行账户保留,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集中保存各单位财务印鉴,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不再单独设立银行账户。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根据各乡镇卫生院日常零星开支办公费用等,核定一个月的备用金保证正常周转。乡镇卫生院所有收入资金应及时上缴银行账户,实行收缴分离,不允许坐支或挪用。

二、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运行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够统一

乡镇卫生院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新的核算方式,改变了人们对以往会计核算方式的习惯思维,在较大程度上也触动了一些群体和人员的切身利益。有的乡镇卫生院领导认为财务审批权没了,自己说话不算数了,完全受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约束;财务人员(报账员)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认识不清,认为自己不是会计人员,原有的会计责任已不存在,放松了对单据的审核,不需再对财务负责,一切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把关负责。

(二)现金管理混乱

一些乡镇卫生院领导和报账人员对《现金管理暂行条例》重视程度不够,对于购药品、购材料等的大额支出不进行转账支付,甚至有些卫生院就根本不购买转账支票,而用现金直接支付。如果乡镇卫生院对票据的真实性不重视,缺乏警惕性,就可能造成失误。

(三)账物核对不及时、库存物资入账不及时

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只负责资产的报表提供和财务核算,不与乡镇卫生院进行账物核对,部分乡镇卫生院不能及时进行帐物核对,即使核对也不向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反馈从而不能及时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一些乡镇卫生院对于未付款的库存物资和应付的账款不及时入账,甚至造成一些卫生院库存药品成负数。这样帐实不符,就使会计信息失真,失去了监督作用。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部审计

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些乡镇卫生院认为单位自己不记帐了, 对自己的责任不清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对于不相容岗位和职务没有做到分离,不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因此要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严格审查提供给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原始凭证,延伸追踪审计工作,还要对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审,找出薄弱点,确定审计重点。同时帮助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使乡镇卫生院明确自己的责任,努力节约开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资产管理和防止资产流失,理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体制。

(二)严格现金管理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所规定的现金使用条款,结合禹州市乡镇卫生院业务工作实际,对各单位的业务收支活动涉及到的现金使用情况进行规范、明确。当日现金收入必须当日送存银行,不允许单位坐支业务收入发生的现金,不得私设“小金库”。支付单笔现金不得超过2000元,超过2000元以上的单位开支按照应支付单位给予的票据所加盖公章名称开具转账支票或汇票予以支付,

(三)强化库存物资管理

乡镇卫生院医用库存材料(药品和卫生材料等)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必须加强对其的管理,保证其质量。一方面要落实相关清查制度,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要定期和乡镇卫生院的财产管理人员进行物资清查,保证账目和实物相符,落实管理责任制。另一方面要健全各项保管制度,保证库存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财政部门也要加大对乡镇卫生院财产物资的监督检查力度,最大限度地保证国有资产不发生流失。

(四)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

新形势下实行的乡镇卫生院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是实现乡镇卫生院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形式。要保证其正常、高效运行,就要建立完善包括会计档案及会计软件的保管和维护制度、会计岗位责任制度、单位收支流程的管理、业绩绩效评价制度以及奖惩制度等,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的管理。

实践证明,目前在乡镇卫生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推行财务集中统一管理,是实现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有效形式,不仅可以规范财务行为,强化财务监督,更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预防财务违犯案件的发生,当前的主要工作就是巩固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果,以加强财务管理和预算执行控制为主要任务,理顺内外关系,转变工作职能,不断改进和总结管理工作方法,促进财务管理工作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萍.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之我见[J].中国经贸,2011

[2]文静.对会计集中核算的思考[J].财税金融,2010

篇7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088-01

一、会计核算中心作为“为民服务、源头治腐”的产物,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作用,其产生及存在的基础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容置疑。

会计集中核算能够使会计人员独立执业,确保了会计信息的客观和真实,堵住了不合理、不合法支出,拒绝了虚报冒领、贪污挪用现象,大吃大喝,胡支乱花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深层次的腐败现象、行贿受贿频发,更加隐蔽,作为为民服务、源头治腐的重要手段,会计核算中心任重道远。

二、国库集中支付与会计集中核算并不矛盾,还能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国库集中支付只是在资金拨付及调度环节的一个改变,还需要分单位进行核算,只需核算中心设置一个“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即可,并不影响国库集中支付的运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继续,再加上政府采购一起对财政资金实施全程监管、封闭运行,可更加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完整、合理、高效运用。

三、个别小单位没有条件和能力自我核算,还会因撤掉会计核算中心的失误决策,将有的单位人为的推向违法犯罪的尴尬处境,有违建设法制型政府的要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硬件好办,可以再浪费一些财政资金,再去购置一些电脑、设备,可精通会计电算化,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精通账务的合格、称职的会计人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需要长期的培养和摸索,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经过这些年的会计集中核算,单位会计人才已出现断层,有的单位几乎没有一名具有资质的合格会计,更无法做到相互牵制和复查,退出会计集中核算后,只有让不合格的人员干会计工作,就属会计违法行为,其账务处理,财务监管能力可想而知,可谓十分不负责任。

篇8

摘要:随着财政体制改革深化,很多地区的教育系统已全面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会伴随着自身的特点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产生新要求,使教育部门内部审计工作充满了新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对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内部审计思路、方法、程序、规范做出适当的调整。

关键词 :会计集中核算;内部审计;影响;对策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及联系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内容

1.什么是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是对不改变自主权的单位内部职能实行了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大大提升了核算进程,从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集中核算需要遵循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原则,年度经费预算有上级财政部门通过审核以后,批复给各单位部门,并送往会计核算中心。同时,各个行政事业单位也要遵循资金的使用权,财务的所有权以及审批权不变,会计集中核算仍遵循一个会计法律责任主体。各项经费支出由单位自己审批并承担相应的会计法律责任。

2.会计集中核算的目标实现与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衡量。(1)看是否减少了会计人数,提高了核算效率。提高核算效率是集中核算的目标之一,通过集中核算实践,一般来说一名会计平均可以完成10 个单位的会计核算,效率明显。(2)看是否有利于原来内部财务控制。会计中心往往仅提供月报,这样原单位领导不能及时掌握本单位财务状况,单位业务的正常运转受到一定影响。(3)从会计核算中心角度看,中心的会计并不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只能根据票据来判断,看报账发票的手续是否完备、票据是否合法有效。

(二)会计集中核算与内部审计之间的联系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原单位对于资金的所有权和分配权以及行使的职能权利不变,对于财务管理机制,会计机构的核算及监督相互分离,相互补充,成为独特一体的会计管理形式。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行,对于内审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改变了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主要体现为:注重外围调查,扩延审计范围,实物清查等工作。纠正了审计以往的“差错纠弊”的工作重心,在审查过程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不断地改进,不断创新,听取不同意见,明确分工,相互合作,相互配合,达到内部协调统一依法完成。

二、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影响

(一)内审工作内容无法适应新形式要求

目前教育局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包括教育系统各单位财务收支审计和离任校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仅此两类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式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加强对资金效益、管理风险、制度健全等方面的有效评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

内部审计机构必须独立设置,它是一个单位内部的用于对本单位进行经济审查的重要部门,主要用来对本单位各项业务的合法、合规进行审查,同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独立的建议和意见,目的是帮助本单位各个部门合法经营、合规经营。在机构、部门精简后,各市区教育局几乎都没有设置独立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区教育局内部审计与财务部门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而核算中心工作又受财务科领导,这样就出现了财务科集核算中心、内审科于一体,产生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现象;还有些区教育局将内部审计职能设置于监察室,而监察人员多半是纪检政工干部出身,不具备相应的财务及审计专业知识和审计手段。这样的合并机构均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三)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审计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人员的要求很高,既要是专才,也必须是通才,一方面要熟悉审计知识、财务知识,同时要掌握法律知识,包括经济法、税法、国际法以及国家发方针、政策等。目前各区教育局内部审计人员绝大部分是由核算中心现任会计人员特邀兼职,不仅缺乏工作独立性而且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的审计培训,知识面局限于财务方面,缺乏相关的审计知识和审计手段,使得我们的内部审计工作多从凭证和账面查找问题,很难从实际工作的深层次上发现问题。

(四)责任界定容易模糊

进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得会计责任的界定易于模糊,与会计法的规定不易协调。《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变了主体资格,相应的权利也会发生改变,例如监督权、核算权等。审计部门如果查出问题,例如核算问题等,究竟由谁承担责任,这个没有明确的说法,如何处理也没有明确说法,这样必然导致责任与权利不统一,无疑加大了审计难度,也加大了处理难度。

(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要求的提高

新的财经制度和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内审工作也必须不断跟进和发展。原始的内部审计侧重点是注重事后审计,但经过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加强了会计监督与核算职能,规范了会计行为,对会计人员的考核也越来越严格,会计资料的真实性也在明显提高,事后审计意义已不大,审计的重点应转移到事前和事中审计。

三、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内部审计的工作方向与对策

(一)正确处理好内部审计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内部审计实际是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的统一。既强调监督功能,也强调服务功能,当然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在面对外部对象的时候必然强化内部审计服务性,在对内部时更强调审计的监督职能,其实无论是监督职能还是服务职能,归根结底都是为审计对象服务的。

(二)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加强独立性

必须按照独立性的要求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同时必须配备有专职的内审人员。对于内设部门精简和人手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实行内部审计外部化,将内部审计职能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既可以解决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又可以提高内部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为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需要我们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队伍。从三个方面打造内部审计人员:一是深化内部审人员知识结构。长期以来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比较单一,知识面较窄,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内审工作的需要;二是突出内部审计人员思维模式的打造。三是审计也是一种沟通交流的过程,所以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要善于和单位内部人员以及外部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才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四)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打开内部审计新局面

会计集中核算后,什么都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调整是第一位的,没有调整也无法体现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调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手段调整,在信息化的今天,要大力使用计算机,例如云计算等,为审计提高效率;二是加强外围审计。会计集中核算前的内部审计主要审查本单位财务部门提供的资料,而主要精力集中于自身材料,往往很难拓展思路,也很难有什么好的审计结果能帮助企业拓展思路,提高效率,而会计集中核算后的内部审计,可以更加全面的反应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以为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审计手段和方法,如实物清查、追踪审计等。三是要充分的利用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在对情况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发现管理和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四是要变传统的、以账目为基础的普查式审计为综合的、渗入式的审计;要变传统的防错纠弊式的审计为绩效审计和制度基础性审计;要变检查财务收支合法、合规性的审计为完整性、真实性和效益性审计;要变传统的详查法、审阅法、核对法为分析法、抽查法。

五)实时调整审计工作重点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个单位的财务收支的监督,规范了学校的会计核算。根据这一变化,审计的重点也应有所调整,尤其要加强经济效益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根据一定标准形成对比分析,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经济评价信息,提出改善内部管理建议的依据;加强跟踪审计,与定期审计、专项审计以及离任审计相结合,形成长效机制。

(六)对审计的方式、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

审计方式有单兵作战和联合审计等,对一般的问题可以采取单兵方式,而对重点项目、难点问题单兵作战的效果就不会理想,采取联合作战的方式效果应该更好。联合作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共有以及信息的共享,对于提高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速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

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带来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但也不能忽视它给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研究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是要让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沿着良性的、健康的轨道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内部审计工作,使之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何平. 会计集中核算后对内部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勘察设计,2008,08:52-55.

[2]戴晓雯.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内部审计的影响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1,12:18.

篇9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审计;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76-01

1 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工作存在影响

1.1 有利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

会计核算中心实施会计电算化操作,对纳入核算单位采用同一套核算软件,有利于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开展。审计部门若能与核算中心联网,则能方便地实现事前、事中监督,提升审计层次,提高地区财务管理水平,并且可进一步加大对财政性资金的监控力度,有效遏制和纠正不合法凭证和不合理开支,使某些会计监督职能得到强化,会计信息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2)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审计质量。

各地审计机关都实行了审计质量管理,有的地方还制定规章,如:对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等资产必审;对银行账号、对账单和余额调节表必审;对票据、收据存根必审;对未纳入汇总报表或未报送报表的单位必审;对账表、账证的平衡衔接关系必审;对往来账户必审。通过对以上项目的审查,加大了审计监督力度,对被审计事项查深查透,从而提高审计质量。

1.2 不利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增加了审计客体。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审计客体由一个变为两个,即被审计单位与会计核算中心。审计客体的经济活动就是研究的对象,客体的变化引起对象的变化。纳入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以后,被审计单位原有业务工作不变,财政、财务收支等经济管理活动仍不变,只是会计核算中心的参与,使得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都由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完成。这样不但增加了审计客体,审计对象也发生了变化,审计工作量也随之加大。

(2)会计集中核算增加了审计难度。

会计核算中心无法对被审计单位原始凭证所反映的全部经济事项的真实性进行监督,导致了会计信息的失真。特别是专项经费、往来款项在核算上易出现列支不够明细和串户等方面的问题,将增加具体审计的难度。同时,也容易造成资产管理上的账实不符,从而加大了资产管理的难度,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3)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后,审计人员要了解掌握现行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他们的收费项目及内容,掌握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熟悉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操作规程和程序,这些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会计集中核算下的审计采取的对策

2.1 调整审计目标,把握审计重点

会计集中核算除了要注重审查收入的真实完整性、支出的合规效益性、财产物资管理的安全性、债权债务的真实性等方面外,还应侧重对纳入单位监督未涉及和不能到位事项的审计。要围绕与纳入单位职能相关的专项资金和重点问题展开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情况。要围绕单位预算内、外收入开展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情况。要围绕单位各项支出以及发放津补贴开展审计,检查被审计单位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和有关会计集中核算纪律的情况。

2.2 注重审计资料的拓展

在审前环节,除了关注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外,可以从被审计单位的创收计划,任务分配、会议纪要、年度分配方案、公务用车的变化情况、职工的福利变化情况等反映财务活动的经济事项。通过这些经济事项的了解,可以找到审计工作的突破口;在审中环节,应注重运用查询、计算、分析性复核等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等计算机审计方法,降低检查风险;在审后环节,应加强跟踪性的后续审计,以保障所取得的审计成果。

2.3 改进优化审计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要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形成的新的特点,出现的新情况,不断探索总结,积极改进审计方法,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根据会计集中核算,集中管理会计档案的情况,采取集中就地审计,或实行审计核算中心、被审计单位联合审计的形式,减少审计成本。二是更加注重运用重点抽查法、综合分析法,对重点事项、重点资金实地延伸调查。三是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评估和测试,找出内部管理与监督制约的薄弱环节,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目标。四是推行对行政事业单位决算审签制。

2.4 注重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一是审计人员应提高对会计集中核算方式的认识,加强对财务审计工作的敏锐观察能力和大胆创新意识的培养,还要通过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适应会计集中核算灵活、高效的审计模式和方法。二是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法律政策水平和运用计算机审计能力,通过审计锻炼出一批复合型人才。三是在审计中,审计人员要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联系和协调,注意处理好审计与各方面的关系。

参考文献

篇10

1、在教育事业单位中实施集中核算所具有的优势

1.1、有利于提高会计的工作效率,降低单位在运行时的成本

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使得在工作之中各项报账性的工作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有关系统来进行操作,在很大程度上使工作人员从繁重的记账工作之中解脱了出来,不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还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进行了保障。在结算工作中,就能对名单上的资金结算工作直接做转账形式的处理,也就不必通过银行转账的方式来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减少有关手续的费用开支,还能提高单位对资金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对单位的管理成本进行了控制。

1.2、使财务监督工作和单位资金流动过程变得透明

在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单位之中的每项支出都是由相关核心中心在经过审核之后才得以支付,这就使得能够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并改正,使单位的财务核算工作变得更加准确和更具合理性、真实性。为各单位和有关财务部门准确地提供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料,从而为单位的资金流动情况提供相关的数据依据。另外,也能保证单位能对预算的过程进行严格执行,使得其支出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顺序性,真正做到执行有力度、预算有依据。

1.3、提高对资金的利用率

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之后,能使得在教育事业单位中的各项资金都能在唯一的账户上进行集中,这样不仅可以加强相关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管理的力度,还能使资金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流动。在未实施此核算制度之前,在一些教育事业单位中,经常会出现多头开户和重复性开户的状况,使得部门对资金的管理过于分散,甚至还会出现挪用公款的现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资金的使用率。现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正好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很好地解决,提高了对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率。

2、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之后,如何加强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在教育单位中实施会计集中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之后,使得财务的核算工作的管理中心进行了变化,对单位的财务管理方式也在向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转变。使得现在的财务管理机制包括有财务的全面管理以及单位性的经济活动管理,在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之后,教育事业单位的财产管理、年度预算收支情况、财务管理等机制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其具有的会计核算的基本职能对资金的管理权力却在向核算中心进行转移,同时也是教育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和目标。

2.1、健全对会计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制度

在依照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的有关规程之后,要在会计核算中心的业务运作过程中,建立起严格的控制制度,对相应会计人员的分工进行明确,将资金会计和财务核算的工作进行了工作上的分离,从而提高专业化的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能够平稳地运行。并通过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使得对教育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进行完善和考评,对核算工作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保证其在会计核算工作中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2.2、积极进行沟通,加强与各单位间的管理

在实施会计核算工作之后,要经常与各单位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从而对一些政策性的法规进行理解,对各单位间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不断了解。另外,要对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加强,进而为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开展奠定相应的基础。于此同时,教育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都是进行全额性质的拨款,而且,相关的财政部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拨款都是具有特殊用途的。例如对业务的经费、对人员的经费等等。因此,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管理时,要严格按照专款专用的有关原则,不能对资金进行随意挪用,防止对教育事业单位带来的经济上的损失。在对教育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进行核对之后,要对单位的用款额度进行严格控制,并对预算资金的管理工作在事前就做好控制。

2.3、加强对资金的支出监督管理力度

在教育事业单位中实施会计核算制之后,能对各部门间的资金预算工作做好事前上的控制,使得会计中心在对有关单位发出的预算申请之后,再确定其申请是否能进行支付、应该如何支付,最后再向银行通知,进行付款操作。会计中心在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进行转变的过程中,要在根本上扭转核算机构的单纯扭转管理的理念,使得其在源头上对预算工作进行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