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资产管理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1: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资产管理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资产管理的理解

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企业日常经营及管理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也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其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增值保值,对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财政部于2006年2月固定资产准则,该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⑴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⑵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该准则与以前制度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没有对单位价值作一个规定的限额。由于企业经营性质、内容、规模各不相同,固定资产标准也不可能强求绝对一致,而要求企业根据固定资产的定义,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和预计净残值,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

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活动,涉及面广、专业要求不尽相同,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企业关于固定资产方面政策制度的制定及学习。

企业在成立之初就应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随着企业的发展应及时的修改和完善,使该制度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特别关注。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界定标准。资本化与费用化的正确区分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如果将本应费用化的支出错误的资本化,就会导致资产、损益等会计要素在确认与计量上的不真实。其次,对固定资产发生转移、调拨时应及时办理相关的手续。资产转移是指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对于该类情况,部门资产管理员应及时填制资产转移单,办理转移手续,送交企业资产管理员;资产调拨是指企业之间的一个资产位置的变动,这类资产的变动应该是在企业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统一调配,下属企业之间不得任意调拨资产。这是因为企业之间涉及到财务核算的问题,所以对这类资产的变动手续更应该及时、准确。

2.加强企业内部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做好资产管理制度在企业宣传、贯彻工作,为领导分忧、解难,推动企业的整体资产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企业资产由资产综合管理部门、专业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三方各负其责,共同管理。作为各分支机构的资产管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自己要认真学习企业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更重要的是要对本企业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员进行培训,使他们对企业的各项制度有个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并且能更好的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各企业资产管理员应督促、配合本级的部门资产管理员建立部门固定资产台帐,每月与部门资产管理员帐帐核对,对账面纪录与实际状况不相符的应重点关注,并与相关人员积极联系找出不相符的原因;对手续不全的应督促部门资产管理员补全手续,并依此进行帐务处理。

3.重视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编制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固定资产的帐务管理就是对固定资产卡片的管理,每一张卡片对应的就是一个固定资产实物,所以卡片上的信息一定要真实准确、完整,对于变动的信息也要据实及时修改。对已经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固定资产卡片上的信息分两种,一种是“死”信息,一种是“活”信息。所谓“死”信息就是卡片一旦保存就不能直接在卡片上修改,需要修改只能通过“资产变动”来实现;所谓“活”信息就是即使卡片已经保存也可以通过卡片上的修改功能做到无痕迹修改。对于这类修改应慎重,应做到有据而改。对未上电算化的单位来说,也要及时更新卡片上的信息,保证卡片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固定资产的最新状态。

4.加强对固定资产标签重要性的认识

打个比方来说,固定资产标签就好比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固定资产编码就像固定资产的“身份证号码”。企业的固定资产标签应基本上涵盖了所帖资产的全部信息,大多数资产管理员都是财务人员,很难对所有固定资产通过外形就识别出其名称,但是如果阅读固定资产标签就能达到一目了然。所以企业在固定办理出库手续时应打印标签,并及时粘贴在不影响该资产使用且方便识别的位置。对于在野外使用的固定资产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办,不适宜粘贴标签的资产应做好备查。应定期检查标签的粘贴情况,对已脱落、信息模糊的标签应及时更换。

5.对已上电算化的企业应熟练掌握固定资产模块的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电算化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财会工作效率,但同时也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熟练掌握资产的增加、变动和减少的日常操作方法,对模块下各固定资产账簿的作用也要熟悉。固定资产模块下设帐薄管理,这其中的每个帐薄都有自己的作用。这些帐薄的充分运用基本上已经满足了我们日常工作的需要,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汇总资产数据的速度,准确、及时地提供资产信息。

6.不断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

做为企业的资产管理员应通过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充分掌握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积极地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为企业节省固定资产的投资,降低产品成本的折旧费,从而达到更到的收益。

7.参加财产保险,规避财产损失风险

篇2

[关键词]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10-0053-02

1 前 言

随着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改革和财政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路与方法能够有效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实现资产资源的优化合理配置,提高资产有效利用率,对于廉洁服务型政府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在法律上所确认的具有占有和使用权的,由国家预算资金划拨、其他接受捐赠以及其他形式取得所形成的资产,其中国有预算资金划拨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主要来源。预算则是指国家按法定审批程序,对行政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收支计划,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重要手段,对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关系及两者相结合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联系紧密,预算管理是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是预算管理的延伸。一方面,财政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是“源头”。科学合理的预算安排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公平合理性和资源利用的有效性。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存量是进行预算核定的基础,资产管理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存量数据资料,使预算编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实际使用和需求情况和科学的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下进行,保证预算管理的科学和公平。

通过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财政部门在准确的单位资产存量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行政事业单位及时向财政部门提供翔实准确的资产统计资料,有利于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对于国有宏观调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两者相结合加强了国有资产在购买、配置和使用中的管理,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资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其次,在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上,可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防止资产的流失和浪费,使资产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最后,两者相结合有利于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服务职能,促进廉洁服务单位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

3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 思想认识存在误区,“重钱轻物”思想普遍存在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重要性认识程度不足,“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普遍存在。由于目前资产配置标准的缺乏和预算编制的软约束,各行政事业单位只考虑自身发展和需求,盲目争夺资金资产,导致各行政事业单位之间资产配比出现不公平现象,加剧了预算编制的难度。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自身资产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调配,造成资产重复购置、超标准购置,对于购置的资产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使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使资产利用率降低。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对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严重阻碍。

3.2 制度建设滞后,资产分布失衡与抵销使用现象严重

由于我国资产配置预算管理起步较晚,在制度建设上存在严重滞后现象。首先,缺乏预算编制所依据的资产配置标准,在资产预算安排上存在随意性,使得各行政事业单位争夺资金资产,并且由于跨部门、跨单位资产调剂手段和调剂途径的短缺,造成资产分布失衡现象;其次,缺乏有效的资产预算管理体制,难以对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摸底清查,不了解各单位资产存量和实际需求,在资产审批等程序上不够严格或存在漏洞,导致重复购置和资产闲置现象严重;最后,缺乏科学的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资金资产后,对其保管、使用、流转和处置缺乏有效管理,使得资产利用率低,甚至存在着私开“小金库”,中饱私囊现象,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3.3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待完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基础薄弱,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混乱,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登记,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使得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得不到有效保存管理,缩短了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同时报废缺乏相应的审批程序,没有进行相应的登记处理,导致账实不符、信息不对称现象出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不健全,不仅使得单位资产数据失真,而且严重影响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策略探讨

4.1 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进行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有效依据,是实现资产合理配置的基础。因此,应在机制建设、工作流程、职责范围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首先,要完善资产配置与报废标准体系,规范资产配置预算编审,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建立资产配置标准体系,为编审资产配置预算、细化部门预算提供参考依据,从源头上解决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国有资产占有苦乐不均的问题,使预算资金的分配更加规范和公平;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资产绩效管理制度,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考核资产存量配置效率和预算增量效果,使资产得到良好的保管和有效的利用,实现资产利用价值;最后,要构建资产共享共用机制,探索建立资产调剂整合制度,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资产调剂功能,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推进资产实现共享共用,从而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

4.2 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保证资产统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核实清查家底,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对各部门和单位的资产记录在案,并对其存量资产进行动态掌握和管理,确保资产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资产的申请和配置业务都在网上进行,简化管理工作流程,降低资产管理成本,提高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效率和科学性;另一方面,将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等其他财政管理软件实现有效对接,规范内部业务流程,为资产配置预算的编制提供审核依据和后续的跟踪管理,提高资产配置预算的约束力。通过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有助于实现资产管理透明化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还为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提供真实准确的依据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3 加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监管力度

有机整合审计监督、财政监督、财务检查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对新增资产配置预算工作的监督检查。在资产配置管理制度中应当明确规定,各部门、各单位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批准的资产配置预算执行,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配备购置;对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追加预算并临时购置资产的,应严格按规定程序报批后方可购置;对未申报购置预算的资产,不得安排经费。对违反规定购置资产的,应在审计和财务检查中作为重点问题加以查处,坚决纠正。

5 结 论

综上所述,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能够提高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于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资产管理和预算编制管理体系,加快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保证资产统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加大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监管力度等措施,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完美结合,促进国有资产真正发挥效用,促进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真正利国利民,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实现。参考文献:

[1]张丽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3).

[2]王晓哲.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7).

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解决对策

一、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研究表明,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总体上是完善的,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

1.企业资产不明。实物卡片账、明细账和固定资产总账是固定资产必须建立的,而且需要详细的记载固定资产的型号、购买时间,名称,规格等,这是规定。而且,还必须由企业的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负责保管,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并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账核对。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很不看重,往往草草了事,一些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管理方式很不规则。具体说,很多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很不正规,只设立总账和明细账,甚至连实物卡片账都不设立,而且,常常不对其核对和检查,往往导致固定资产无故流失,导致很多账目不明。有的企业利用职务之便,建立不规则的固定资产,同时,为了躲避监督和检查,不将这些完全入账,甚至完全不入账。

2.企业的利润虚实不分。在购办固定资产时,有的企业故意做一些手脚,违反规则,不根据正规的渠道列支,冲减当期利润,从中获取利益。有的企业在账面挂往来账,长期不按规定挂账,致使企业账目不清,导致企业对自身的固定资产不了解。此外,折旧成了很多企业润色利润的利器,他们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以提高利润,账目随意。如果想改善这些问题,首先要确立完整的核算规范,才能促进国有企业的迅速发展。

3.固定资产的产权混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的股份制也发生改变,新出的会计制度规定,产权不明的固定

作者单位:124010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

资产不能入账。在固定资产中,土地和房屋是国有企业中产权问题的主要表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历史上,划拨是大多数土地的使用方式,造成很多企业证照不全,一些房地产的产权往往含糊不清。这些土地的产权不存在第三方进行使用的形式,其使用权长期归企业自身所有,但是,企业必须将那些缺失的证照补办齐全,以确保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一过程中,大量资金需要支出,如此一来,大大增加了国有企业的重任。

二、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为了尽快解决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模式。有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才能稳定发展。想要让这一切完善起来,必须让权力和责任各司其职,同时,抓紧会计的工作,检查和监督工作更是必不可少。具体做法如下:

1.制定一套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保护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根本,有了好的管理制度,固定资产才能稳定持续。对于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实施双重管理,企业内部的会计根据现在制度管理固定资产,之后,为其建立特有的账目,以账控物,对任何关于固定资产的改变,都做到心中有数。在企业内部展开资产岗位责任制。凡是跟固定资产有关的环节(如报废、购买、报损、调拨、使用)都要狠招紧抓,时时刻刻警惕,杜绝所有不规范制度,尽全力完成全面发展。同时,在企业内部,对固定资产实施责任管理制度,建设责任部门,同时,设立台账,对于维修、使用和保养,皆要记录。当固定资产出现问题时,努力想好相对策略。

2.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使账目财务相吻合,努力做到账实相符。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盘点,认真对待盘点工作,再小的瑕疵,都努力改正,只要发现历史遗留问题(如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立即进行整改,充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固定资产应定期或每年至少盘点一次。但是,很多情况系啊,企业往往因工作量庞大,盘点人数少,而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店里,常常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形式化,草草了事,这便是账目模糊等违规现象长期不整改的直接原因。由此可见,想要保证国有固定资产的有效方式便是定期盘点,努力完善这项工作,便能保证国有资产的质量。

3.让固定资产的管理趋于信息化。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企业中任何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其中包括采购、入库、保管、使用、折旧、报废、租借等种种变动情况,必须完成信息化。现如今,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多种多样,很多管理工作都停留在传统中,而这些传统方式(如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然跟不上时代步伐,根本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应努力使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趋近于科学化和现代化,通过全程数字化,以计算机为平台,更能保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目前,时代不断进步,大多数企业依然走进数字化,关于固定资产的管理更应该跟上发展步伐,努力完善信息化系统。如此一来,才能确保国有企业的和谐发展。

篇4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合理化;偏离系数法;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83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5?0160?05

一、相关文献综述

学术界普遍认为,产业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和高效化三个方面[1],影响因素主要有需求结构、资源供给结构、科技进步、贸易结构、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周振华把产业结构优化分为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合理化[2],提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能力,它可以用产业之间的关系均衡程度和产业之间的关联作用程度来表示。张立柱和王新华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三次产业以及产业内部的比例同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产业之间的发展需相协调并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1]。在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研究中,国外有代表性的理论是英国学者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的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和日本学者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是一种技术能力的稳定提高和扩大,而这种技术能力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的结果,同时也与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和产业分布有关[4]。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将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向其它国家转移,这样将有利于本国集中力量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5]。国内的理论研究有汪琦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的发展有资源补缺效应、传统产业升级效应、新兴产业成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投资收益效应,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影响投资国的投入要素、需求结构和资源转换方式等因素把这些效应传导给本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并进而影响本国产业升级的速度和效率[6]。

在对外直接投资与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中,国外的研究有Blomstrom,Konan和Lipsey认为FDI 流出对日本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7];Tuan和Ng认为,对外直接投资调整了香港制造业的结构,直接影响了产业集聚,并通过集聚间接影响了生产力[8];Barrios,Gorg和Strob通过研究爱尔兰的数据也发现,跨国公司会从母国国内市场上获得一些中间投入品,导致国内产业结构的改变和促进当地企业的发展[9]。

国内的实证研究有范欢欢、王相宁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与第二产业结构比正相关,与第一、三产业无关[10]。王英、刘思峰根据2003年?200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结构和国内产业结构的数据,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的方法,分析得出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密切相关,OFDI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11]。冯正强、张雁利用1985年—2009 年的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实证检验出对外直接投资能促进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但作用有限,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12]。

四、结论与启示

(1) 上述的实证检验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有正的促进作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也说明,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化是影响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充分利用对外直接投资这一有效途径,加速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各产业的生产效率,使生产效率在各个产业间趋于平等。

(2) 协整关系检验方程中与对外直接投资有关的回归系数比较小,说明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促进作用还有比较有限,这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阶段是密不可分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晚,发展还比较滞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投资流量在逐年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也将逐步增大。

(3)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小还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有关。在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构成中,金融业、采矿业和与之有关的交通运输、仓储业占比较大,2010年分别为12.5%、8.3%、8.2%,说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自然资源寻求型,技术寻求型和战略资源寻求型占比较小。另一方面,在201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主要集中在亚洲(占比65.3%),而在欧洲占比只有9.8%,在北美占比仅占3.8%。为了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我国应该更多地鼓励对外直接投资,提高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在发达国家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张立柱, 王新华. 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及定量化方法研究综述[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9(1): 62?65.

[2] 周振华. 产业结构优化论[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89?90.

[3] 王林生, 梅洪常. 产业结构合理化评价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 2011(4): 77?83.

[4] CantellJ P E. Tolentino. Technological accumulation and third world multinationals[R]. University of Reading Discussion Paper,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Business Studies ,1990(39).

[5] 小岛清. 对外贸易论[M]. 周宝廉译.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

[6] 汪琦. 对外直接投资对投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 国际贸易问题, 2004(50: 36?41.

[7] M Blomstrom, D E Konan, R E Lipsey. FDI in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Japanese Economy[R]. NBER Working Paper 7693, 2000.

[8] Fung Y, Tuan C. Evolving Outward Investment,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nd Technology Change:implications for post— 1997 Hong Kong [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1997, 8(2): 315?332.

[9] Barrios S, Gorg H, Strob 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competi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the host country [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5(49): 1761?1784.

[10] 范欢欢, 王相宁.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产业结构的影响[J]. 科技管理研究, 2006(11): 56?58.

[11] 王英, 刘思峰. OFDI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基于灰关联的分析[J]. 世界经济研究, 2008(4): 61?65.

[12] 冯正强, 张雁.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的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22): 147?148.

篇5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优化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是以实现发展目标为根本目的,对各种业务活动以及资源进行科学估算和有序组织,并按照业务发展需求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活动,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专门针对所有权属于国家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财务活动,两者之间存在紧密关系。为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就必须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发挥不同财务管理工作的优势,提高国有资产的应用价值和使用效益,全面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为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步骤及重要性

首先,应该加大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培养一批综合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财务管理人员,为对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将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到预算管理范围内,探索一套科学、完善的对接体系以及制度。最后需要不断优化对接体系,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市场形势和经济体制变化,对对接体系和制度重心适当的调整,紧跟时展步伐。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对接,可以更加全面、详细的反映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情况,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参考依据,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对各项资金进行更加科学的调控,有利于提高资金利用效益、节约国有资产使用成本,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在推动节约型政府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使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进行对接,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提高了对资产管理的重视力度,实现了资金管理和资产管理的同步协调,加快了公共财政改革步伐,对深化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现状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影响,当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对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内涵和本质认识不够深刻,无法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登记,形成账外资产,导致资金实际利用情况与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出入,影响对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购置资产时没有进行科学规划,造成部分资产设备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大量的资金,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管理机制和流程过于陈旧,已经跟不上当前发展步伐,起不到应有的指导作用。一些单位的预算部门和资产部门没有进行岗位分离,管理职权划分不清,容易造成工作推诿现象。此外,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在工作流程上较为复杂,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缺乏协调,监督力度不足,财务管理工作效率较低,影响了财务管理作用的充分发挥。

3.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

预算编制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资产具体配置不够明细,缺乏可靠的参考依据,降低了预算的精确性。同时,部分行政事业的财务人员专业性和责任感不强,加上预算编制的时间相对较短,导致所编制的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符,无法如实反映全部资产配置情况,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4.资产收益管理力度不足

经营性国有资产是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国有资产收益的物质基础,在进行预算编制时,需要将该部分资产考虑在内,但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都没有将该部分资产纳入到预算编制范围内,出租、出借、转让等随意处置现象比较常见,无形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还容易引发现象,不利于廉政风气的建设。

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的优化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要想实现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对接,首先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该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工作力度,从而将工作落到实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转变重资金管理、轻资产管理的思想,将对接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落实到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逐步实现对接。其次,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专题会议等形式,使单位员工认识到对接工作的本质含义及重要作用,端正工作态度,积极参与、配合对接工作。

2.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完善的管理机制是确保对接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规范,加强资产控制力度,避免出现浪费现象。同时,还应该对实物资产费用标准体系进行细化和完善,采用分类分项定额标准,提高资产定额的科学性及精确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加大对财务管理的控制力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的职权和责任,保证资产管理的规范化、透明化及有序性,一旦发现越权或不负责现象,应给予严肃处理。

3.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要想保证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的良好对接,就需要加强预算管理的科学性,为对接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要以规范的资产配置标准为规范,结合单位的实际发展情况,明确各项业务工作需要配置的资产类型、数量,制定科学的资产采购计划,避免出现资产闲置浪费现象。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4.强化资产收益管理

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强化资产收益管理意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首先,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该将国有资产收益考虑在内,保证预算编制内容的全面性及科学性。其次,根据资产配置标准及定额的制定,对各项资产进行科学配置,并将资产划分为不同类型,进行分别管理。最后,当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对国有资产进行处理时,需上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可以对其进行处理。

四、结束语

预算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对接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当前经济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提高思想认识和重视力度,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强化资产收益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改善当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国有资产管理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对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顺应了我国当前经济体制发展,能够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慧娟.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对接研究――基于系统论视角[J].财会通讯,2014,(26):50-52.

[2]刘海清.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效对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5,(24):153-154.

篇6

Abstract: Through analyzing the driver factors of the the theory of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CEM)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models of CEM, we proposed a strategy map of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balanced scorecard (BSC), meanwhile, the study propositions on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 are proposed.

关键词:顾客资产管理;顾客终身价值;战略地图

Key words: 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customer lifetime value;strategy map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079-03

0引言

Blattber和Deighton(1996)[1]首次提出了“顾客资产”的概念。随后,Rust等人(2001)[2]认为企业应该通过顾客资产管理(Customer Equity Management,CEM)寻求顾客资产最大化,并指出对顾客信息的认知、管理以及建模能力是企业的主要资产,可以作为一种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顾客资产可以界定为企业全部顾客终身价值折现现值总和。这种新兴的管理方法不再把营销上的开支看作是短期的支出,更多将其视为可以通过未来的回报为企业及其股东们创造价值的一种投资。从本质来讲,CEM提出之前其思想就已经浮现出来,包括“零背叛”的顾客忠诚策略、关系营销、交互营销、数据库营销和大规模制定策略等在内的营销理念。

然而,当前对顾客资产管理的研究十分分散,对顾客资产管理的本质缺乏清晰的认识,更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框架,论文回顾了顾客资产管理兴起的驱动因素,结合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BSC)的基本思想,构建了顾客资产管理战略地图,基于此,提出几项顾客资产管理的未来研究主张。以期为更深入的顾客资产管理理论探讨奠定基础,为更有效的顾客资产管理实践提供新的战略思路。

1顾客资产管理的驱动因素

1.1 顾客角色及地位的改变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大多数行业市场形势的变化,供过于求的市场大大增加了顾客的选择,这让顾客变得更为“聪明”和多变[3],同时顾客的角色和地位发生巨大的变化(如表1所示),顾客正从传统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变成消费者、价值的共同创造者等多重角色[4]。可见,伴随着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的不断进步,顾客的地位经历了由被忽略,到逐渐被重视,进而得以不断提升的变化过程,顾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2 CRM进化的必然结果国际上对CRM的研究起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接触管理”(Contact Management),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演变为顾客关怀(Customer Care),在CEM模型中必须强调顾客细分的动态性。像文献[9]中针对不同的营销策略,选取其影响变量(结合特定营销策略下的CE贡献),用阀值控制进而产生多维度的细分结果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为动态细分以及针对性的营销(甚至是一对一营销)策略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多维度的较为精细的细分结果可以为管理和决策带来一些潜在性的好处,那就是当新顾客引入的时候,可以直接判断其所属细分类别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这样既可以节省细分过程的搜索成本,而且在面对庞大数量的顾客时可以提高响应效率。此外,推出新的产品/服务时也可以对类比产品的目标顾客进行同质性分析,反推市场细分变量,从而有效地锁定目标顾客群。

2顾客资产管理战略地图

2.1 构建战略地图的基本思想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发展和升华,它是一种描述和沟通战略的动态可视化工具[7]。Kaplan 和Norton于1992首次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的概念,建立了包括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视角的评价准则。平衡计分卡突破了传统的以财务为核心的测量评价体系,把组织的战略目标与实现过程、企业当前的业绩与未来的获利能力联系起来,以一个不同视角的平衡观点来综合评价企业的业绩,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估具有重大的意义,受到实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起始阶段,平衡计分卡主要用于企业的业绩评价,后来转变为一种有效的战略管理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战略地图是平衡计分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加细节层(detail)说明战略的动态性,通过增加颗粒层(granularity)用于改善清晰性和重点[7]。战略地图提供了描述和沟通顾客资产管理战略的统一方法,兼顾短期和长期目标、结果和结果的驱动因素、硬的财务指标和软的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因而能全面描述顾客资产管理战略,在确定战略目标的同时,鉴别实现战略的关键流程、资源和能力。

2.2 顾客资产管理战略地图的原理与作用根据顾客资产管理的原理,其管理过程和作用可分解如下:首先,企业整合所有交互渠道,收集大量的顾客信息,运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知识发现等信息技术分析和发掘顾客潜在特征,以了解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其次,当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被满足,满意顾客、忠诚顾客便产生了。同时,由于产品或服务的顾客化、额外信息的提供和产品及服务质量的提升,顾客将获取更多的顾客收益,顾客满意将大大提高。再次,如果企业能有效地运用营销渠道传递更多的价值给顾客,顾客将与企业保持长久的顾客关系,从而增加产品或服务的购买量,同时传播好的口碑及向企业推荐新的顾客,这些既增加了当前的顾客价值,同时也促使了潜在顾客向当前顾客的转变,无疑都增加企业的顾客资产。顾客资产管理的战略地图如图2所示。据此可以鉴别出进行顾客资产管理的关键视角,而传统的BSC以企业为中心,主要包括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视角,如表2所示。

从构建的战略地图可以看出,为实现企业资产最大化的战略目标,以下四个视角十分关键:顾客知识(Customer Value, CK)、顾客交互(Customer Interactive,CI)、顾客满意(Customer Satisfaction,CS)、顾客价值(Customer Value,CV)。而本文将上述四个视角替换传统BSC的四个视角,可以更好地反映顾客资产管理的理念。

3未来研究主张

篇7

1.1没有建立完善的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权大多是集中在重要的村干部管理者的手中,然而由于大部分村干部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仍存在着一些落后的思想,未能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农民未能有效监督管理者的工作,使得农村集体的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很难发挥管理真正的作用。

1.2集体资产流失现象频发目前农村集体的资产管理出现资产流失的现象较为严重,按照目前存在的情况分析,主要是由于资产的管理者私自改变集体资产的产权性质,这种情况多见于个人和村合资创办的股份制有限公司/企业,平频发个人管理者过多蚕食集体的利润或者股份的现象。此外,在集体产权发生转让或者租赁等情况时会出现个人或组织通过暗箱操作将成本压低,变卖集体资产或者低价折股等现象,甚至会出现管理者为己中饱私囊、和侵占集体的资产等违规违法行为,导致机体资产大量流失。

2.分析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水平的对策

2.1全面清核集体资产,明确资产存量农村的集体资产是广大农民共同的一项资源,必须对其进行规范科学管理,全面核查集体资产,明确集体资产具体存量。首先应对多样化结构和经营的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核,根据国家或地区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对农村的集体资产的产权归属给予明确界定,明确其资产的具体性质,是属于国有资产或是属于集体资产。其次建立相应且完善的资产账簿,对资产的产权归属和正确的存量关系给予明文规定,并通过城堡、租赁或者拍卖等方式正确处理长期闲置的集体资产,以实现集体资产的活跃性,实现集体资产的优化配置和使用,并对集体资产加强管理,提升资产的发展水平。

2.2转变思想,创新管理管理农村的集体资产应加强思想转变,创新管理,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以提高集体资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防止集体资产受到恶意侵占。加强管理思想的转变是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具有现实作用和价值,并在实践管理的工作中规范自身的行为。此外还应建立健全科学的资产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管理权限等,确保将制度管理落实到具体的日常管理活动中,为农村的集体资产管理创建牢固的制度保障。

2.3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在提供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应变能力能有效处理资产过程中出现的腐败、侵占集体共有资产、贪污等问题,因此可通过培训的方式,开设资产管理的相关课程提供管理人员学习,让管理人员在培训活动中学习到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创新的管理理念。此外在管理岗位的培训上,可通过考试的方式进行岗位分配和管理,要求每一位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建立科学的奖惩机制以激活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良性的竞争中提升资产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资产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2.4建立牢固的监督体系牢固的监督体系是提高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水平的重要后盾保障,完善的监督体系是保障资产管理健康发展的主要条件,能有效避免资产管理者发生侵占集体共有资产、等情况。建立牢固的监督体系应走群众路线,凝聚群众的力量,农村的集体资产要求实行公开的财务制度,并通过群众接受的方式给予公示,让农民群众充分了解共有资产的流动情况,构筑牢固的群众监督后盾,实现依靠群众的力量对资产管理充分监督的最终目的。此外应在监督体系中建立责任奖惩制度,对出现侵占集体共有资产和挪用公款等现象出现时,给予相应的责任惩罚,确保农村的集体资产管理的健康持续发展。

3.结束语

篇8

【关键词】 军队资产 全过程管理 效益评价

军队资产是军队建设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战斗力生成的基本要素,资产管理的效益直接影响军队建设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积极完善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制度,对于推动军队资产管理改革深入发展,促进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根据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涵义,提出建立军队资产管理统计调查制度,健全军队资产管理计价核算制度,以及优化军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提供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持。

一、正确理解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内涵

军队资产管理效益是资产管理活动的成果,即规范和监督活动的效果。管理活动是否规范了,监督的效果如何,需要通过一种客观、科学的方法进行评判。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正是以特定的目标为导向,通过建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对军队资产管理的效果和收益做出考评和判断。通过对军队资产管理效益作出科学评判,维护军队资产所有者权益,防止资产流失,深化资产管理改革,促进资产存量与流量的最佳配置,实现规模调整、结构优化,以取得最大的军事经济效益。要准确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是资产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评价的目标是对军产管理效益作出客观评判,并将评价结果运用于管理。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结果,可作为考核被评价单位资产使用管理情况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有力依据。

2、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要明确区分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

评价主体即军队资产管理评价工作的执行者,包括军队各级资产管理部门,或者具有相应资质的“第三方”军队资产评估机构。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客体是相对于评价主体而言,指主体评价行为的承受者,这里包括军队各级资产占有、使用部门,以及军队资产管理的所有活动、事项等。

3、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需要运用一定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运筹学原理和数理统计方法,根据既定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测量和收集相关业务数据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从而获得军队资产管理活动或某一资产管理事项的效率、效果、能力和质量等方面的判断,并对管理过程中投入、产出、成果所反映的效益进行评定。

4、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管理过程

在整个过程中,资产管理效益通过内在的信息反馈和调整,得到不断深化与提升。因此,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工作要实现持续高效,评价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与运行必须彼此衔接、相互协调,达到总体均衡,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必须实现动态协作。

二、探索完善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路径

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军队资产管理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统筹规划,稳步展开。为了确保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顺利开展,需要探索完善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实现路径。

1、建立军队资产管理统计调查制度

军队资产管理统计调查是军队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资产管理的基础、决策的依据。对军队资产进行统计调查,有利于全面了解资产状况,动态掌握资产管控,科学评价管理效果,有效提高管理效益,为资产管理机构宏观决策和制定长期规划提供依据。建立军队资产管理统计调查制度,就是要通过一系列保障、规范和专业方法,对军队资产的数量、质量、状况及分布等情况进行调查、汇总和统计分析,形成客观反映军队资产管理状况和水平的统计调查报告制度。当前,建立军队资产管理统计调查制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科学的资产统计调查制度是实现资产统计工作的保证。当前军队资产统计工作实行按单位类别、资产性质,以价值形态反映资产增减的方式,难以科学、准确、及时地反映军队资产管理整体状况,不利于军队资产管理效益的充分发挥和科学评价。提高军队资产管理效益,建立军队资产统计调查制度,应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和顶层设计。根据资产特点适时出台专门、系统的《军队资产统计调查工作规定》及相关法规制度,规范资产统计调查的内容、范围、程序和口径,使资产统计调查工作更加规范,数据更加准确。

(2)完善资产登记程序。规范的资产登记程序是确保登记工作准确、有效的前提。完善资产登记程序,应注意调整资产分类,完善登记要素,加强财务部门与事业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衔接。在登记和处理各类资产信息时,针对资产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分级分类管理资产信息,对资产的增减变动要及时登记入账,准确分析资产规模、结构、分布及增减变化情况,充分体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要求,实现资产全过程监控、全寿命管理,增强资产数据信息的实用性。

(3)规范资产统计报告机制。建立科学的资产统计报告机制,将资产定期报告与不定期报告相结合,并力求按资产分类系统报告,实现资产管理信息互通互联;重点抓好单位大项资产年中变动的实时报告,加强增量资产和报废资产监管;建立统计报表说明,进一步规范编报程序,明确编报范围、内容和要求,完整反映军队资产价值、结构,以便进行深入数理统计分析,提高资产报告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为准确评价资产管理效益提供依据。

2、健全军队资产管理计价核算制度

军队资产计价核算工作是对资产实行价值管理的经常性、基础性工作,也是财务部门和事业部门共同实行资产动态管理的有效手段。健全完善资产管理计价核算制度,可以准确反映军队资产结构、数量、分布以及增减变动等动态信息,科学评判军费分配和资产使用效益,实现军费与资产一体化管理,为确定军费流量流向和资产配置需求提供宏观决策依据。健全军队资产管理计价核算制度,要以货币计量的方式,在组织资产清查统计的基础上,设置会计账簿,按照现行会计核算体系,对军队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核查。当前,健全军队资产管理计价核算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并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管理。为此,国家已开始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改革,这方面已走在军队资产管理的前面。军队行政事业资产核算统计,至今仍然只有原始价值,没有净资产价值,对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这既不利于准确反映军队行政事业性资产的真实价值,也不利于正确评价军队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绩效。因此,借鉴国家和地方的经验做法,先在军队事业单位中实行固定资产折旧制度,核算净资产价值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一要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均需计提折旧,如未使用、不需用或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计提折旧;二要明确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固定资产折旧的方式可分为综合折旧、分类折旧和个别折旧,各类固定资产的功能、用途、使用情况各不相同,计提折旧的方式也应有所区别;三要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是将应提折旧总额在固定资产各使用期间进行分配时所采用的具体计算方法,包括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法等方法。折旧方法的选用将直接影响军队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在不同年度间的分配结果,从而影响资产管理效益的评估。

(2)建立军队资产核算科目。军队资产科目是资产管理对象的具体类目。建立军队资产科目,可以具体反映资产要素,为组织资产计价核算和检查监督提供重要前提。军队资产科目的设置,必须符合军队资产管理的特点,对于行政事业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科目的设置应有所区别;必须满足军队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确定资产价值;必须保持相对稳定并力求简洁明了;必须处理好资产科目与预算科目和会计科目的关系,注意三者的协调衔接。

(3)改进资产计价核算方法。任何一类研究都离不开方法,方法是体现原则、达到目标的手段。研究方法的选取应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属性和特点,力求以最恰当、最准确的方式达到既定目的。目前,军队资产计价确认普遍以收付实现制为主,个别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还不能客观、科学、准确地反映资产价值。一般资产计价应与预算经费核算办法相适应,仍需实行收付实现制;针对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价值高,装备采购项目程序复杂、价格构成因素多等特点,可考虑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及时反映军事资产价值。通过对资产计价主要方法的优劣类比分析,选择科学的资产计价核算方法,可以有效保证资产计价的准确性,为核算结果的运用和管理效益的评估提供直接依据。

3、优化军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军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军队资产管理效益评价的重要技术手段。现行“军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依据现行军队资产管理政策制度,根据军队资产业务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军队资产管理机构和各级财务部门提供军队资产管理规范化和自动化的综合信息系统,具备一定的信息管理基础和实践经验。优化军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要将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融入工作理念、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之中,改造传统技术方法,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实现资产管理信息的快速获取、准确传输、高效处理和实时追踪,提高效能,为宏观监督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支持。具体来说,要在现有基础上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完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完备的业务管理系统是财务现代化管理的根本。完善资产管理信息功能,实现系统优化集成,把握资产最新动态,建立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纵向信息管理平台,既能对军队资产各业务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又具备较强的信息统计和分析功能。同时,逐步健全信息交互机制,进一步加强与会计账务管理系统、预算编制管理系统、基本建设费管理系统、公务事业费管理系统等其他业务处理子系统的横向连接和数据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以便于全面、实时了解资产管理状况,合理调配资源,提高资产使用管理效益。

(2)建立资产管理效益评价数据库。集中的数据管理是进行财务分析决策的基础。以军队资产管理效益各评价指标为基础,收集军队大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存储资产管理效益监测数据和评价资料,以及全军资产管理总体进展情况和效益状况,及时反映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军队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使用效能,提供基础依据和技术支持。

(3)实现资产档案网络化管理。畅通的网络条件和可靠的安全体系是财务业务管理的保障。以信息化为核心,加速资产管理向网络化发展,催化信息化手段的创新。实行资产网络化可视管理,各级资产管理部门为所属单位的每一项资产建立档案,记录资产的形态、价格、购置年度、使用状况等信息,将资产信息通过网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当资产状况发生变化时,可进行数据的实时修改更新。同时,建立可靠的安全防护体系,保障信息的流转和管理流程的运行。财务部门可根据任务需要和最新资产状况编制预算,将资产与预算紧密结合,为宏观监督和辅助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 郑学祥、李剑华:军事经济研究方法论[M].出版社,2007.

篇9

账实不符主要包括有账无物、有物无账、以及账物不符合这三种情况。导致账物不符这种现象产生的既存在主观原因,又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比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理解不到位,固定资产核算不及时,购置实物之后没有及时入账,一些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导致账和物之间产生脱节,账物不符。再比如,固定资产核算标准不规范,给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无法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

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职责不清,工作流于形式

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不仅承担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职责,更为重要的是在固定资产的盘点、检查、监督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情况来看,由于监督、奖惩、考核评估等制度的不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只是在走过场、流于形式,并不按照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来认真彻底盘查固定资产的数量以及增减变化情况,对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存在不上报自己任意处理的现象。

三、新形势下加强公路部门实物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对策

固定资产管理既是公路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公路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加强公路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认识

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提高认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首先,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监督。其次,明确固定资产的购置、出入库、使用、保养维修、报废的程序,避免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最后,明确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彻底清查盘点工作。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意识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承担着对固定资产的盘点、登记、检查工作,这些工作能否做好直接关系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首先,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际操作的能力,建立一只业务水平高、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其次,建立责任机制,明确每个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包括领导干部)的职责,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到对这些人员的考核评估中来,并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当在每年至少对固定资产盘点一次,做好盘点记录工作,对在盘点过程中发现在各种情况,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账物相符。

(三)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篇10

关键词:发电企业;固定资产;问题;管理对策

固定资产对于发电企业来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同时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的物质基础,它是决定企业素质及其效益的基本要素。企业固定资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运营发展,所以大力加强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当前发电企业资产管理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制度不健全、购置不合理等,这更加需要企业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1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1.1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一般来讲,固定资产核算主要是指在一个特定的财务时期,对于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估值和记录的过程。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较高,增减变化的次数比较多,财务处理时涉及到的科目也较多,核算极为复杂。

1.2固定资产管理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了财务、后勤、基建等很多的部门,需要由这些部门来共同参与管理。此外,固定资产管理也是一项较为专业的工作,应该配备有责任心、工作能够力强,充分了解业务的专职人员工作。假如固定资产管理出现失误,那么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固定资产管理概念认识不清

因为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要求就是账目和实际相统一,企业内部的各个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认识不清。比如,固定资产的确立根据总电力系统资产的目录而定的,不是根据资产的实际使用量而衡量,各个管理部门不能相互配合。对于固定资产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的支出,生产技术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统一的标准,这样给资金的支出带来混乱,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财务支出上出现偏离,超出固定资产,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

2.2固定资产账簿设置不完善

目前有一部分企业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并不是很规范,日常的管理工作比较薄弱,长期以来都没有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导致了账物不符,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记录不清,不能够彻底的清查固定资产的数量,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同时,固定资产的账簿不合理,企业只是单纯的设置了固定资产的总账目及其明细账目,并没有实行实物管理,导致了一些仍然在使用中的资产没有纳入到帐目的管理上。

2.3固定资产的使用不规范

企业按照规定购置资产必须列出支出资金,但在现实情况下,在使用支出资金和资金购置资产偏离是很普遍的现象,有些能够反应到账面上,但是有些没有反应出来。这样便导致了有的资产应该进入资产管理的范围之内的却没有登记,给固定资产管理上出现了纰漏。

2.4购买不合理造成资产闲置

相关管理部门在购买设备前没有进行合理的分析,决策不准确,导致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合理的使用,使固定资产闲置。由于没有很好的与具体的使用单位进行沟通,没有经过具体的调研,造成了盲目的购置,然而购置的设备又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导致设备的浪费。

3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所出现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都是出在对固定资产管理上的问题,所以,为了解决所出现的问题,减少外来因素的影响,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才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前提。

3.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明确公司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权责关系,规范固定资产的计划、转移、报废等要求,建立三级管理网络,逐步的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加强各个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3.2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建立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结合。固定资产清查结果与日常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数据库更新,达到资产动态管理,实现数据资源共享,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企业内部资源,使企业固定资产得到合理利用。 3.3工程竣工后立即核对各材料的使用信息

工程竣工后,各部门的领导带领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办理资产转固工作,核对项目的信息,利用计算机上存储的数据,建立最初的账、物相一致,从而使建立计算机固定资产管理网络,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3.4多渠道减少固定资产的闲置

在设备购买之前,采购部门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材料进行审核,随时对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如果出现固定资产闲置,可以通过调查市场的情况,运用较少的资金,改造原有设备成能使用的新设备,满足企业生产的需要。

3.5强化会计核算和监督

财务部门需要严格的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合理的计量固定资产初始值及其后续的支出。如果增减固定资产必须要及时的上账下账,做到时时进行账务核实。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的资产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及时的上账,充分避免形成账务资产。对于那些已经完工但是长期没有结算的固定资产应该在其完工时按照估价暂时入账,等工程办理好后再根据发票来调整固定资产的账目。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的监督部门应该与管理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定期的进行账物的核对,保证资产的真实性。

4小结

总之,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经营业务的保障,是不能够代替的企业生产资料,有效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发电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将此项工作重视起来,充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