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类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1: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技术类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技术类培训

篇1

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不但能够为其带来先进的管理方式及经营理念,而且有利于其管理及经营理念的转变;同时它还可以为零售企业带来市场最新的企业资讯,有利于其下一期销售目标的制定。毫无疑问,这些优势对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壮大是非常有帮助的。

2我国零售业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成功案例

2.1复兴商业城

复兴商业城地处北京,其营业总面积高达17000余平方米,经营商品种类更多达5亿余种。复兴商业城是一家特别重视商业科技及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商务企业,为了使员工总体素质有一定的提升,公司采用分期及分批的方式为各级管理者及职工提供岗前培训。在所有的岗前培训中,计算机技术及收款机使用技能是培训的重点,所有员工在经过培训成功通过考试后方可进入商城上班。复兴商业城所使用的计算机技术系统是以UNix操作系统为前提的U-NISYSSYSTEMV操作系统,ORACLE数据库为其系统软件工具,其所使用的应用程序是复兴商业城计算中心自主研发的。鉴于此套系统的成功开发,复兴商业城于开业当年便突破了亿元人民币大关,成功跻身大型零售企业行列。

2.2北京物美商城

北京物美商城系国内贸易部下属零售企业,同时它也是北京特大型仓储式商场及连锁店之一,其营业总面积高达10000平方米,经营商品种类更多达20万余种。北京物美商城创办于1995年,鉴于该商城引进了国外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选用了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及系统集成技术,所以其营销业务特别活跃,公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益,同时还在经营管理方面有了特别大的发展,最终一举成为了国内一家竞争力非常强的商业连锁企业。北京物美商城所选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为Client/Server体系结构,网络通讯方式为Windows界面的SybaseDblibForDOS。鉴于北京物美商城所选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技术特别先进,设备较新颖,效益异常显著,故其所使用的管理系统最终被当作一种全新的开发管理方式在全国零售业范围内实施推广。

3当前计算机技术运用于零售企业存在的不足

3.1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率特别低

了解必要的计算机技术知识是人类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关键。然而,仅仅了解计算机技术的理论对于熟练使用计算机而言是远远不够的,鉴于计算机技术属于重操作技术之一,所以还应该做到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操作之上。在绝大多数零售企业中,公司的职员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诸多员工只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零售企业未对员工进行必要的计算机水平培训,导致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没能取得最佳的成效。

3.2零售企业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投入资金不够

如今,每个零售企业的规模和效益都不尽相同,同时每个零售企业对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看法也不一样,这就造成了每个零售企业对计算机技术投入资金不同情况的出现。鉴于诸多零售企业在计算机技术资金投入方面不足,导致计算机技术无法在企业中普及,最终造成计算机技术无法较好地运用于企业管理及运营领域局面的出现。

3.3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及控制存在特别大的安全隐患

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中的运用及控制属于零售企业与时代同发展、同进步的关键手段。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黑客的破坏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诸多网络黑客凭借各种高科技手段窃取及破坏零售企业的重要数据,如果某家公司的技术安全网络缺乏维护,那么其就很可能成为黑客攻击的对象。然而如今诸多零售企业却都没有为自己的网络配备较高级别的安全软件,这便给黑客凭借计算机操作系统的漏洞窃取公司的信息及数据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提高计算机技术在零售行业运用率的相关对策

4.1明确计算机技术管理目标

相关零售企业理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技术管理目标,同时依照这一目标对企业计算机技术管理进行统一的安排。提高计算机技术管理效率系零售企业计算机技术管理目标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引入有利于成本核算及企业资源管理等方面效率的提升,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证其时效性。在实际运营中,零售企业可以将计算机技术运用过程中节省下来的人力资源巧妙地运用于其他计算机难点技术之中去,以更好地促进零售企业的发展。

4.2强化零售企业进行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意识

如今零售企业的计算机技术运用道路仍然还有特别大的发展空间,诸多企业目前对计算机技术运用的意识也不是特别强。导致这情况出现的因素比较多,比如零售企业计算机技术意识淡溥及零售企业领导者惰性较强等等。零售企业怎样才能认识到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呢?途径有二:其一,领导者应给予计算机技术足够的重视;其二,企业应进行人员的强化,同时还应对员工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技术运用意识。

4.3创建完善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管理模式

零售企业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管理模式对其互联网建设的依赖性特别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系零售企业数据传输及管理的关键技术保障。计算机技术运用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管理者提供恰当的建议,同时及时地反馈自身的发展状况,可以让领导者正确了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及问题。所以,对于零售企业而言,计算机技术运用管理模式的创建刻不容缓。

4.4恰当支配资金

零售企业系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严格进行成本的控制属于零售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之一,零售企业在运用计算机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然而企业的投资又不可盲目追求系统的高效及高速,否则便会导致投入资金的白白浪费。所以零售企业理应树立“少费钱多办事”的经营理念,凭借不断的探索慢慢地完善自身计算机技术的运用系统。

5结语

篇2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信息整合路径

1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优势

1.1降低误差的概率

计算机的信息管理环节,依据当前的实际生产需求,在生活生产中普遍的利用计算机管理技术分析信息管理中的准确性,减少信息管理的误差,应明确信息管理的核心,减少工作中繁冗的流程,简化信息管理模式,降低信息管理的复杂性,能够在更加真实的信息性征下使得信息管理顺利推进、持续推进。

1.2多要素汇总

计算机技术可将多信息提取出要素内容进行汇编,最终结合实际的需求、信息的整合方向等,将信息收集纳入数据库中,建立核心的数据模板,通常在传统信息管理中,采取人的大脑思维收集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文字化记录,难以提炼要点,汇集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更加容易重复与疏漏,计算机应用技术下可便捷的处理庞大的数据资料,按照计算机的技术规范化的整理信息,实际操作起来难度不高,信息管理也较为安全。

2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特点

2.1储存密度大

计算机技术应用下将文字存储改变为电子存储,通过光信技术传递资料,数据的存储密度较大,极大地提高了存储的容量,且能够循环的调取存储的资料用于不同的信息管理,调取中不容易出现磨损,数字化的存储与管理还便于远途的资料传输与交流,信息后续的管理得到简化。

2.2信息包容性

计算机应用技术下的信息管理具有较大的包容性,不仅如传统信息管理一般可以收集文字信息,还能将音频、视频、图像、数字表格等纷纷纳入信息管理当中,存储的信息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生产环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与传统的信息储存相比,容纳了更多的资料内容,且选择性较强,BMP、MicrosoftPaint的固定格式,文件几乎不压缩,占用磁盘空间大,普遍应用于Windows中PNG格式是目前保证最不失真的格式,它汲取了GIF及JPEG的特点,不支持动画应用效果,是一种新兴的网络图像格式动画……可在庞大的数据模块下,制作出相应的目录并进行实时检索,以此让信息的管理分析具有时效性。

3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路径

3.1改变信息管理的系统模式

应具体的明细化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分析并调取出信息管理的核心点、重点,通常信息管理是基于原本的电子化文件,进行衔接与动态化的整合,这个过程中电子文本的标准化,能够保障信息管理的质量,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将电子文档存储在OA系统中,应制定出规定的归档时间,按时归档避免文件的遗失,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同时将近期的系列信息集中归档,配合信息管理人员进行删减,避免计算机系统承载不足出现运行不畅。

3.2进行信息内容的综合质量分析

进行系统化的信息管理后,实现工作层、管理层、信息层的衔接,结合信息管理的总体水平,提高信息搜集、整合、分类的能力,应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设定信息管理的关键词,只需要整合具有关键词的相应资料,即可以在短时间内进行信息整合,达到信息管理的高标准、高要求。另外,还可以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下,构建完整的信息组织结构图示,这样信息在输入与输出阶段,均可以按照结构信息的指示快速提纯,实现信息查找、汇总的速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3.3结合信息特点逐步丰富内容

信息管理并非处于一个固化的空间中,反而是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下,实现信息的同类拓展,期间采取计算机技术保障信息管理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可结合企业的发展计划,建立长久的信息管理指标,随时更新信息储存中的内容,与时俱进更替信息中的陈旧资料,并收集类似的、相应的内容丰富信息内容,实现信息库存的延伸。可搭建信息的要素链接,将企业生产的基本框架体系建立起来,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入规则,多点式建造与运维管理数据形成、集中式数据整合与运算、可视化数据呈现、全生命周期数据存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形式,推动企业朝着多元经济的方向发展,打破原有在信息管理上的局限化,通过计算机技术对多效益形成可行性期待。

3.4强化信息管理的责任化

信息管理看似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简便、轻便的完成目标,实际上信息管理十分系统、复杂,任何一个环节的衔接不当,都可能造成信息判断的失误,信息整理的失真,因此应明确的划分信息管理职责、权限。信息的采集、整理、分类、整合均应落实责任,满足信息管理与计算机技术的相互适应性需求,营造出良好的信息管理氛围。有效的信息管理技术可以建构企业的发展秩序,实现计算机形式下规范、稳定、安全、连续的企业管理体系,在注重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应建立信息管理的责任制度。制度的完善更有利于管理人员认识到责任心的重要性,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和认知素质。

3.5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

信息管理应建立在人才基础上,人始终是信息管理的驱动力,即使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创新,若不能被人力所用,信息管理中仍旧无法发挥出计算机技术的功用,当前信息管理上的人才还严重不足,信息管理较为依赖设备技术,人力的创新能力相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步伐还有一定的距离,应加强人员培训,为信息管理提供更多的新思路。企业应成立公司的信息管理服务部门,专门用作维护信息系统,当企业的内部状况不允许专门建立信息服务部门时,通常会利用第三方联通的形式,选择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垃圾清理、信息储存转移等,集成市场研发、销售、服务等系统,建立信息管理的载体。在人才培训中应关联企业的发展前进,通过内部培训与外部的沟通协商等,选择性的找到适合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方式,展开电子工作处理模式的转化。

4结论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承载了信息管理,信息管理又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上得到了无限发展机遇,计算机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应循序渐进,为信息管理的创新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梁志琼,游敏华,胡木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7(23):198-200.

[2]袁国瑞.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策略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2):107-108+111.

[3]郭志芬.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当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6):149.

篇3

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职校课程;计算机技术;信息时代

一、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的性质、意义和作用

计算机技术教育与职业学校学科的课程结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计算机技术提供了极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时时更新的各类知识,让学生自由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使他们的想象力插上翅膀,有足够的信息支持他们的探索和设想,能力和创造力在探索的过程中悠然而生。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结合是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的有机融合,是运用系统方法,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把计算机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结合,可以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发挥设备的最大潜力,在有限的物质基础上,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结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学的需求,设法找出计算机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结合的关键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计算机技术能力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与学科课程结合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新型教学结构和传统教育思想理念的冲突,更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做好。

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计算机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其重大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结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深化改革的需要。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支持这场变革的核心技术是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方式。更为明显的是,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促进着教育的改革向着网络化、虚拟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技术具有多种多样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它的应用会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变化;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工作,是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渠道。因此,如何把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以“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促进、带动教育在计算机技术文化背景中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

(二)结合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当前人才培养的方向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协作交流能力和信息素养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践中,综合素质教育的推进状况却不令人满意,职业学校教育中传统教育的旧有模式无法承担推进素质教育的重任也是不争的事实。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结合职校生的特点把计算机技术的教育教学功能特点贯穿至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以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为切入点,培养时代需求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转贴于

(三)结合是计算机技术自身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深入应用,必然促使教育产生以培养具有21世纪能力素质的创造型人才为核心的一系列变化。计算机技术与课程结合具有有效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功能特点,同样教育模式的改变必然会使教育工作者从中获得理性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已有的教学基本理论,使之成为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具有普遍指导作用的计算机技术文化背景下的教学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计算机技术与职校课程教学的结合模式,应该成为职校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是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借助人机交互,建立虚拟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二、计算机技术与课程教学如何实行有机的结合

(一)对课程教学结合的成功与否来说,提高教师全面素质最为关键。对在职教师,当然最适当的方法是接受培训,或者说是继续教育。对于师范教育,要加强各学科学生的计算机技术素质培养。对于师范院校的计算机或教育技术专业学生来说,他们本身也有课程结合的问题。同时,他们迫切需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把结合的研究和实践纳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轨道。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媒体开发技术、媒体传播技术和教学系统的设计技术,提高实施结合研究和实践的智慧和能力。形成完整的教学价值观体系,以结合的教学活动全面地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良好品格的形成和学习方法的掌握。

(二)借助通讯技术,组织协商活动,培养协作学习精神。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述观点思想,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借助信息工具平台,尝试创造性实践,培养学生信息加工处理和表达交流能力。提供学习者自我评价反馈的机会等。

篇4

图书馆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特征,其中计算机技术具有重大的作用。它可以用于管理、查询、服务等不同的方面。在多方面的优点之下,我们应该对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影响进行一次总结,并且探讨如何才能让计算机技术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图书馆;影响

当今社会以计算机作为媒介使得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在图书馆中,计算机充当着管理人员的角色,它不仅仅要排列书的顺序,而且还可以帮助借阅的人查询书籍摆放的位置。计算机技术节省了图书馆所耗费的人力,使得图书馆中的管理工作更加轻松方便。并且快捷的处理了文献信息,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凡是有利亦有弊,在这么多出色的优点下,我们也应该反思,究竟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是否利大于弊,而且还要考虑是否应该不断的创新。只有方方面面考虑周全,这样才会使计算机技术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够发展的更长远。

1 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

1.1 有利于图书馆理论的创新型发展

传统图书馆的理论研究已经逐渐被替代,这证明了计算机技术符合了图书馆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并且在此当中充当了重要的角色。在文献控制查询等方面计算机存储设备相比人力管理来说更胜一筹。管理人员只需要把书籍名称以及文献信息输入计算机内,系统就会形成自动化的形式进行排列、分类,这更好的促进了该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在图书馆课程当中,计算机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所以,图书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这将会促进图书馆理论学科更进一步。二者在方方面面联手打造,优势互补,共同创建现代化图书馆理论新理念,为以后的图书馆学科奠定了基础。

1.2 以计算机技术为媒介管理图书资源

现在在图书馆中不仅仅能借到书籍文献,也可以借到光盘、磁带、电子版文献。这体现了资源多元化发展的一种进步。通过计算机技术扫描磁条,就能显示出该书籍的名称、作者以及出版社信息等等。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化,例如,运用电子链接的方法,可以获取国内外的信息和资料,让阅读者可以更全面的了解书籍背景,作者信息等。与此同时,在图书馆图书的排列方式与传统方式也大不相同了。这主要是因为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可以把传统的书、刊、资料等以印刷、缩微、视听及电子版的形式更简单、快捷的表现出来。随着图书馆图书资源的商业化发展,在网络上形成了虚拟的图书馆,里面有大量的文献数据,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购买阅读。在当今社会,网络涵盖了大面积的内容,现在的人们不需要亲自去图书馆查阅,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的在计算机网络上搜索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对人们来说,这种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的形式发展无疑是有利于社会进程的,是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里程碑。

1.3 有关图书馆的管理的应用影响与作用

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图书馆,这不仅节省了人力的劳动,还节省了人力的资源。在图书馆中,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帮助阅读者查询所需要书籍在哪排哪列,从而实现简单化管理。在采取联机服务模式的同时,可以使用设备来扫描,记录借出或者归还日期,代替了传统模式人员用笔记录的方法,这更加准确、更好的管理了图书文献。在阅读者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使用计算机上的检索方法,计算机会寻找出相关资料帮助分析,进行远程协助。

1.3.1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读者的优点

读者可以很方便的查询图书馆里是否有自己需要的书籍,而且,还能通过作者、题目、出版社、分类号、国际标准书号等分类搜索。而且,在对于读者借阅超期的现象可以通过计算机对读者进行提醒。运用计算机可以准确的确定借阅时间、归还时间、超期天数以及欠费金额。

1.3.2要阶段性整理数据与更新信息

现代网络技术如此发达,每天都会有不一样的信息,所以更加应该多方面收集信息以免落后。而且还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和改进,并且进行汇总与归类。其中包含了阅读者信息、借阅图书信息、藏书信息、资产统计、工作调查统计等,这都与计算机技术有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图书馆的书需要到市面进行购买,刊类杂志需要订阅,还有缺少的什么需要联系出版社等等。使用了计算机技术,不仅便捷了生活中图书馆的管理,而且还节省了所需要的公务成本。

1.3.3传播宣传工作更加便利

例如,在做广告宣传的时候,优化网站页面,合理有效的安排广告位置,同时对于图书馆近期新近的书籍、文献到公告栏上。而且,还要对图书馆进行一番简介,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图书馆结构和内容。相应的对图书管理员要求也一定要严格把关,书是物质文化的宝贵资源,所以一定要挑选出喜欢图书的人进行管理。还要进行阶段性的培训,明确规定与纪律等。要进一步完善图书管理体系,无体制不成方圆。

1.3.4图书馆人员与专业培训

图书馆物质资源庞大,所以要对员工要求高教育培训。而且还要监督员工在值情况,可以利用“指纹”的形式,别人也无可替代,在上下班的过程中能直接性的显示出是否有出现迟到早退的现象。上层管理者一定要遵守规章制度,维护制度的不可侵犯性。同时,在工作忙的时候还不得不有事通知,就可以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群发邮件、腾讯QQ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不耽误工作,最大程度上发挥资源管理的统筹性,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工作成果。而且也可以在网站上做一个意见箱,员工可以匿名投递自己对图书馆管理的看法和意见,也可以对别人的所作所为进行监督和举报,从而发现不足,加以改进。要培养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必须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发展,加强对员工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工作的时候能够得心应手。

计算机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而且在图书馆发展的同时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它充当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和地位。但是随着时代在进步,为了使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的发展能够更好的相结合,应该要不断的创新计算机技术,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实现理想化管理。要走在社会的前沿,这样才能不会被淘汰,更能便利于读者,有利于社会。总的来说,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它时刻改变着图书馆体制,更好的完善了图书馆管理体系,这都是计算机技术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小艺.论计算机管理在图书馆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7):209,208.DOI:10.3969/j.issn.1673-1328.2010.27.201.

[2]钟锦文.计算机技术在开放式图书馆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2012,(22):238-238.

[3]胡荣.浅论云计算技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7):107,109.DOI:10.3969/j.issn.1672-2272.2011. 07.048.

[4]陈连梅.论计算机技术对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2004,(4):53-56.DOI:10.3969/j.issn. 1002-1558.2004.04.016.

篇5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煤矿的机电设备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提高煤矿生产和管理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机电设备的运行本身就已经涵盖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而通过计算机技术还可以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测,对于在煤矿复杂的运行环境中工作的机电设备而言,能够随时掌控其运行状态,为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煤矿;机电设备

煤矿生产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安全、高效是煤矿生产的重要原则。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煤矿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机械化生产,计算机技术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网络传输、实时监控、远程操作等功能,可有效的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但是有些煤矿由于思想意识比较传统,或者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还没有大范围的引进计算机技术在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各种技术装备都比较落后,严重影响到煤矿生产的效率和安全性。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煤矿生产的主要趋势,所以各个煤矿应该及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改善煤矿的生产布局。

1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

1.1煤矿自动化配煤装车系统

配煤装车系统关系到煤矿车辆的调用以及资源的储备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在线灰分仪监控系统,调节给煤机变频器的频率,从而对配煤过程进行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在配煤装车系统中的运用,可有效的提高配煤装车的效率和质量,在监控系统下经过详细的计算,能够确保车辆运输与仓储之间的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1.2煤矿井下自动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直接关系到矿井下生产的安全性,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井下给排水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通过计算机系统对水位的检测,可自动控制水泵的运行。在水泵运行期间,计算机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水泵的运行参数分析而控制其运行状态。计算机技术在给排水系统中的运用,同时还可以对水道进行监测,为矿井的安全生产创造有利的条件。

1.3胶带机远程集中控制系统

胶带机是煤矿输煤系统中的重要设备,也是运行频率较大的设备。通过计算机技术的远程集中控制系统,能够对胶带机的运行进行控制操作。根据煤流的状态控制胶带机的启停,并且能够对胶带机的跑偏、打滑、超温、堆煤等状态进行监控,从而实现自动化控制。计算机技术对胶带机进行的远程集中控制,不仅能够减少人员投入,减轻劳动负担,还能够节省电能,达到节能生产的目的。

1.4煤矿井下变电所远程监控系统

在地面可动态显示井下个变电所高压开关的实时运行状态,实施监测故障信息。矿井下的变电设备都很关键,直接关系到煤矿企业的生产与安全,通过计算机来控制可以有效地、直接地、直观地观察井下的变电设备,便于工作人员的检测与及时维护。

1.5矿井生产虚拟仿真系统

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可对矿井下的生产情况进行形象的模拟,可以将这项技术应用于新员工培训中,通过对矿井下生产情况的真实模拟,能够全方面的感受到矿井生产作业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提高培训效果的同时还能够节省培训时间和费用。虚拟仿真系统还可以利用到矿井下的安全生产布局中,通过仿真技术,对井下的排水、消防、供电等系统进行模拟,对于布局的合理性进行演示,可为矿井生产布局的合理布设提供有利的条件。

2煤矿大型机电设备在线监测技术

2.1机电设备温度监测技术

该技术是煤矿企业机电设备的状态监测最广泛应用的技术,由于很多机电设备在出故障是温度会骤然升高,因此对于温度检测不可能实现安全监测一机设备故障初始阶段的预警重任。

2.2铁谱技术

该技术是大部分煤矿机电设备现阶段最常见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它最早始于美国煤矿企业,并且得到了发展和推广,但是由于铁谱分析技术属于离线检测技术,通过现场采样。制作样本再进行实验分析。这个必然导致分析结果滞后,速度慢,降低了设备监测的及时性。

2.3振动监测技术

该技术以机械振动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利用传感器采集关键部件的振动信号,再对机电设备关键零部件进行分析,这是设备检测最直接的办法。机电设备关键零部件的磨损、疲劳和裂纹都会使零件所产生的振动信号发生变化,因此通过设备关键零部件的振动信号进行采集、分析和处理,这直接监测了机电设备零部件的运行状态,从而根据信号识别机械设备零件的故障类型、故障原因,从而为设备优化和维修提供实际依据,这就保障了煤矿大型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技术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现状设计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对目前设备不知去向、设备过期还在使用以及设备维修比新购成本还高的情况实现了有效的管理方式,设备在生命周期的查询及提示报警或短信报警,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管理模式,其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煤炭行业设备整体安全的最优化。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是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的一套软硬件结合的系统,根据煤矿井上井下设备从采购、使用、维修、报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所发生各类成本、费用及消耗情况等投入进行分析,得到各类设备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变动数据,结合设备管理人员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合理做出采购数据,实现设备所创造价值的综合分析,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全方位设备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4结束语

机电设备是煤矿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机电设备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模式。在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煤矿生产应该充分的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将其应用于煤矿机电设备中,实现对机电设备的监控、远程控制操作、模拟仿真等操作。计算机技术在煤矿机电设备中的应用,为机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提供了基础的保障,对促进煤矿生产的稳定高效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廉新宇.浅谈计算机相关技术在煤矿机电装置运行中的合理应用[J].通讯世界,2015,6,12.

[2]刘小亮,张保香,臧东伟.基于网络信息资源在煤矿机电管理中的应用的探讨[J].企业导报,2011,8,30.

篇6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档案信息管理;应用

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技术产生了极大的依赖性。那么对于繁复琐杂的档案信息管理,计算机技术又能带给它怎样的帮助和问题。本文就此对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及所体现的重要性等进行分析。

1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1.1计算机技术有利于档案信息的检索和储存

那么什么是档案信息管理呢?档案信息管理是指,通过一些技术或手段对一些重要的、不得泄露任何档案信息而进行的一种安全管理的过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信息进行方便、快捷的处理,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在对档案信息的检索、搜集和保存方面,计算机技术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在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管理档案信息与之前的人力管理档案信息时相比,计算机技术所展现出来的,是无限大的优势,无论是查找时的精准度、存储条件、检索速度、搜集过程、还是储存容量,都远远高于人力管理。例如,在档案信息管理过程中,信息量过大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难题,而计算机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扫描来输入信息,并且输入信息后计算机可以进行自动处理,并将有用的信息压缩,然后将压缩的信息进行刻录,以此来实现信息的存储。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和空间,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1.2计算机技术为档案信息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计算机技术在许多的处理方面有着很强大的技术支持,而这种成熟的技术支持足够支撑去减少档案信息整理时的工作量,还可以优化档案信息管理的结构,使其实现无需人力的自动化的整理和统计,方便办公;还能将不同类别的档案自动的分类整理,进行统一的管理,既节约人力物力和成本,还提高工作效率。

2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2.1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

计算机技术经过几十年不断的更新、修改,发展的越来越迅速,越来越成熟。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具有了快速且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能够很快的对信息进行扫描、编排、整理并输出,大大的提高效率。这也是计算机技术能够被档案资源自动化管理所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可以减轻成本,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大大的提高管理过程中的工作效率。

2.2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档案

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数字档案,即将应是纸质的文字、资料、档案等信息转化成为电子版,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这些信息进行筛选、分类、整理、或者加工后,供工作人员或查阅文档者等来阅读、利用的过程。转化成的数字档案,不仅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而且数字化后的档案更易储存、查询、阅读和传递,缩小了损坏和损失档案的风险。

2.3通过计算机技术,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健全进行规范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给了档案信息管理无穷的发展空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档案工作中已成为普遍现象,而档案信息化的管理及健全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包括总体设计、设备选型、软件开发、档案整理、扫描录入、系统管理、光盘备份、查询管理、安全措施等,是一套硬件加软件的系统。而我国当前档案信息在管理上还是存在一些错误和漏洞,这将会影响档案信息的隐私性。所以应该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技术能力,加强对档案信息的管理和健全。

2.4通过计算机技术,为档案信息提供安全保障

档案信息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尤其体现在安全性,如果信息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会侵犯资料当事人的隐私权。所以,要做好档案信息的安全保障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信息安全重在管理,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安全保障制度,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完善防病毒软件,对档案信息进行防病毒保护,还要防止黑客等队档案信息进行攻击,其次,要对重要信息做好保密工作,例如对涉及到重要秘密的信息要进行双重加密设置,将加密档案放在加密计算机中,并设置密码,进行身份权限的设定,并指定专业的、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管理。

3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优点

3.1确保档案信息的时效性

之前的纸质档案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整理档案,然后在分放到各个档案室,所以,档案室保存的档案都不是最新更新而来的档案,这就造成了在档案室所查的信息都是延后的、不及时的。而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将档案进行扫描输入、加工整理后,就可以档通过网络传输直接传送给档案室,这样就可以确保在档案室所查询到的都是最新、最及时的信息,确保了档案信息的实用性。

3.2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资源共享

运用计算机技术,档案室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信息库,将一些开放式的信息录入信息库中,一些要产生大量信息和文字档案的相关部门就可以通过网络对档案信息进行查询和调取,在最大程度上节约时间、空间,提高工作效率,达到最大的资源共享。此外,还应将电子档案管理类别细分为操作目录管理、系统环境管理、卷内目录管理、档案密级管理等,以此来提高信息共享能力。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快捷化的时代,而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档案信息管理中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我国现在的档案信息的管理正和计算机技术接轨,通过不断的完善,使我国的档案信息管理更易整理、分类、查询和输出,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查询档案,也扩大了档案部门的服务范围,增强了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但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不能就止于此,我们应该抓住时代的机遇,迎接挑战,把还不成熟的档案信息管理更好的去修改完善,运用计算机技术研制出更好、更便捷的软件系统运用于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这将是我国档案信息管理人员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玲.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5,09:136-137.

[2]郑建军.计算机技术在档案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18:4247-4248.

篇7

1.1行业特点

卫生服务作为特殊的服务行业,其管理方式千差万别,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卫生服务行业的管理模式正在趋于统一。作为卫生服务主体的医院等机构拥有大量的患者、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装备了大量的先进仪器设备,每天处理大批业务,产生了庞大的信息,医院一直是当前医学信息潮流中最活跃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性能的提高,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卫生服务行业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尤其实在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医疗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化管理程度不断提高,三级以上医院全部实现了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各种卫生医疗机构和管理部门也都采用了对医学信息的计算机管理。

1.2教育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中,卫生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卫生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等),提供通向医疗卫生职业的道路。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时培养的重点方向。实践技能不仅包括医学相关的实践技能,还包括对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和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熟练使用。而当下大部分卫生类院校没有开设专门的医学信息计算机相关课程,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前需要单独进行相关的岗前医学信息计算机技能的培训,才能进入工作岗位。由此可见在医学院校和卫生职业学院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课程已经迫在眉睫。

1.3计算机教学

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教学现今仍以计算机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一般学时为54学时,主要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Office办公自动化等方面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中学时代的计算机课程中已经学会了上述大部分知识,教学存在重复性,同时也无法突出卫生职业学院的特点,和医学专业的特点。不能实现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需求无缝对接。因此在卫生职业学院等卫生类院校开设医学信息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了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医学信息系统

2.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门以医学信息为主要探究对象,以医学信息的运动规律及应用方法为主要探究内容,以现代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以解决医药工作者在处理医学信息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主要探究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介于医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应用性强有不乏自身基础理论的探究。

2.2医学信息系统医学信息系统

涵盖整个与医疗、卫生有关的信息加工、传递、存储以及利用等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医疗服务信息系统(主要由医院信息系统组成),卫生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所组成。

3教学计划和实施方案

3.1教材选择

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目前可供选择的教材较少,推荐使用以下教材:(1)《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该教材也是全国医学信息技术人才培养工程教材、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岗位技能考试的制定教材。(2)《卫生信息学》,卫生出版社。

3.2教师培训

原有的卫生职业学院的计算机课教师和实验教师可以参加全国医学信息技术考试管理中心的培训,考试后获得相关的从业资格。同时鼓励教师到医院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进修,参观、学习,了解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3.3教学计划在第一学年即可开设,建议设54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实践42学时。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

3.4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较多,以我院为例,开设了护理、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公共卫生管理等专业。不同的专业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完全不同,日常使用和管理的医学信息也不尽相同,可以针对专业开设不同的课程。如护理专业学生重点介绍门诊护士和住院护士的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药学专业学生重点学习药房(药局)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检验专业重点学习医学、卫生检验、检疫实验室的医学信息的管理。根据不同的专业突出不同的侧重点,在教学中可以分专业教学,从而达到医学信息计算机技术的学习目的。下面以护理专业学生为例介绍教学目标及其具体实施方案。护理专业学生可根据学习方向重点学习医院信息系统的门诊护理工作站、住院护理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卫生服务机构的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使用。以住院护理中心的计算机管理中,住院护士应具备以下医院信息系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如表1,表2所示。

3.5改变教学实施策略,改革教学方式

结合医学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操作采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改革考试方式,采用实践技能操作的考试方法,模拟医院的科室设置,安装医院信息计算机管理系统,同时设置挂号室、收款室、医生诊室、药局、门诊处置室等部门,由不同专业学生扮演患者、挂号护士、收款人员、门诊医生、药局药剂师、门诊护士,分组进行操作,完成整个门诊操作流程。同时鼓励参加全国医学信息计算机应用技术认证考试。使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

4结语

篇8

1.架构方面:计算机正想着网格化的方向发展。网格计算的特点在于能够都部分资源进行良好的集成以及协同,在更高的层次上对信息进行了运用,对于当前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也能够加以解决。

2.环保化:计算机性能的提高也将产生更多的能耗,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中,大量的使用计算机必定会损耗更多的电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技术将会向环保型发展,通过提高计算机的效率减少能耗。例如,使用量子技术和光子技术代替原来的硅架构。

3.软件生产构件化: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为了适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解决供需矛盾,计算机软件生产也要实现构件化。目前,对软件生产的重点是其可生产性和并行处理,在软件开发的问题上也将会以更高的水平对其进行解决。

4.智能化:在今后,计算机技术将会有更多的新技术出现。例如,第五代计算机技术,这种技术具备联想、判断和学习等智能化的功能。能够使得人从枯燥的信息处理中走出来,使得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得到变革,人类的生活空间也将得到拓展。

二、计算机种类发展趋势

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型计算机也将层出不穷,而且是愈加的完善和高性能化。

1.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是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的新型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对量子信息进行计算和处理,当计算机运行量子算法时我们可以称之为量子计算机。计算机领域中使用量子技术是一项新的研究,而量子计算机与当前的计算机相比较而言,其存储空间是巨大的,而且在进行计算时其速度也是当前计算机无法比拟的。对于量子计算机的应用,初步预测在2030年能够实现,以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速度和趋势来看,实现量子计算机的使用的时代将很快到来。

2.分子计算机:分子生物计算机是指通过分子来处理信息的计算机。这种计算机主要是通过分子晶体运行的,其优势在于实现了高效的组织排列,而且体积小,速度快,存储时间长等。在不久的将来,当分子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的时候分子计算机的出现也指日可待。

3.生物计算机:所谓生物计算机就是指通过生物芯片集成晶体管而制成的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的优势在于,耗能低,运算的速度很快且其存储空间巨大。不过,这种计算机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从生物计算机中提取信息比较困难,因而生物计算机要得到发展以目前的计算机技术条件还无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不过在未来计算机发展下,其缺陷会得到解决,其前景也将会是良好的。

4.神经网络计算机:该计算机是通过模仿人的大脑神经脉络制成计算机网络系统加以运行的新型计算机。和人脑运行的速度相比,电脑功能是无法达到的,在这个基础上神经网络计算机被视为巨大的机器,其要处理很多繁杂的信息。因而,在此过程中,神经网络计算机可以在判断和处理信息时得出结果。其内部的信息组要是在神经元的网络中被存储,而一旦神经元结点出现问题,该计算机还能够对原来存储的信息进行备份,确保这些信息不丢失。

三、计算机技术未来发展的建议

1.做好技术革新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计算机技术改进有了更高的关注。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地推进其发展就会做好创建计算机技术的相关措施,对在其发展中有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处理。而要做好这点首先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对计算机技术的实施形成系统的了解,在开发新技术时也要遵循自然以及经济的规律,体现其科学性和实效性等等。兼顾这些在计算机技术改进和发展中才能更加的完善,为人所用。

2.增强计算机研发人员的培训实现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有一批具备高素质和高技能的技术研发人员,要想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能够得到保障就要依赖于这些研发人员在掌握技术要领和工作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工作。同时,提高研发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拥有责任意识的员工能够确保计算机技术发展得到重视,而创新意识则是推动计算机技术革新的动力。在生产和生活中计算机技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要使得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就要能够确保计算机技术更为完善和顺利的发展。

3.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研究的鼓励我国的计算机技术研发工作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差距。为了促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国应该加大对计算机技术研发的保护,鼓励相关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并对有突出贡献者提供奖励。

篇9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训练机制 专业人才 设立

现如今全球性的计算机技术的都处于迅速进步阶段,然而为美国目前的计算机人才标准无法迎合进步所需,这和我国现时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专业 人才训练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完整的训练机制对于人才的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想要迎合社会需要,就应当实行计算机人才训练形式的改良。

一、训练规划整修的关键性

随着信息化时期的到来,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也逐渐提高,然而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却发生了生源质量以及就业率低下的状况,因素是多层面的。根据专业角度来看,大部分理科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知识了解一些计算机的概念了解本专业的含义,这样就导致了专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劣势。其中也具有许多内在的因素,重点展现在计算机专业的训练目的不够确定,服务方面和专业定向不确定、训练规划拟定不恰当、专业特点不清楚、课程传统等层面,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失去了信心,关于学习专业具有畏惧心理。外在有害的原因是短时间内不能够更改,所以想要挽回如今的尴尬场面,关键要从处理内在因素开始。

二、对于计算机人才是信息社会所需要

(一)工程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重点从事关于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发展工作的是工程类型的专业人员,而且专业发展是工程特质的额,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应用娴熟的技能,有效性的实行进展工作。另外,需要职业涵养当做支柱,让软硬件商品的工程进展能够向良好的地方进步。

(二)教育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重点从事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工作的属于教育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根据这样的人才来说,不但具有计算机层面的技术概念以外,还应当具备教育概念,了解计算机层面的教学手段,运用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便于社会训练出较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人才。

(三)实践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关于实践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应当具备卓越的计算机水平,还应当对于计算机体系的工作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对于这样的人才来说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体系保护、管理或者信息设立工作,在某个层面上展现了单位信息技能的标准,所以想要成为实践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在技能层面上具备极高的水平。

三、设立计算机科学与专业技能人才训练机手段

(一)强化应用程度

对于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测试强度应当在课程的测试形式在增加。曾经在教育方面具有的不恰当状况,也就是有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应用能力较薄弱,而测试成绩中等的学生应用能力却很强势。对于课程安排和毕业安排的应用教学方面,学生需要选取一种进展语言和发展平台,这对于学生就业和今后的工作非常关键。最近时兴的进展语言和发展平台有多样,因此学生在选取方面难以取舍。因此,我们安排了 C/C++、Java、C#等高级语言课程。因为对应各种不一样的应用,所以各种进展语言和平台都存在优点和缺点,身为代课教师需要娴熟了解多种进展语言和平台,有目的性的向学生进行引荐。应用教学程序中毕业策划是非常关键的,是承受工程培训、提升工程应用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对于应用程序的培训,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处理含有难度的现实问题。毕业策划题目要实行审核,在难度恰当的状况下,应当有相应的创意性和实践运用性,并追求具有创新理念的。将审核通过的毕业策划题目全部传输到网上,让学生和教师实行双向选取。

(二)强化课程机制的革新

将课程机制进行研究和革新,可以使计算机专业教育供应合理的引导,从而为人才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强化课程革新的程序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当注重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根本课程,运用线性代数、电子线路、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学习来让学生培养笼统思想,运用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必修课的学习来保证学生了解专业思想与手段。第二,应当从社会需要着手,依据计算机科学的进步来实行选修课程的安排。第三,应当注重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引下来发展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专业来为国家建立奉献力量,防止学生步入误区。第四应当要推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学科的概念,获取如新闻、管理、教育类的课程,让学生变为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三)建设多维分流的训练规模

有益于学习合理的开展教学和训练的就是多维分流的规模形式。依据高效的学生来分析,能够把他们运用横向和纵向的形式来实行分流,为学生供应各种的课程选取方针,例如软件工程、根本常识或者网络技能等这属于横向,依据学生毕业之后的规划来实行分流,如部分学生选取直接工作,而有些学生选取考研,继续学习这属于纵向。 总之,对于计算机科学和专业技能人才的训练机制的设立应当让人才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善,才能够迎合社会信息技术进步的需要。身为社会和高效需要及时掌握教育目的,利用目的为起点来建设训练规模,强化课程革新以及指引学生有效运用,利用这样的手段来训练各式各样的人才,推进计算机科学和技能的进步,在综合角度上提高我国的信息技能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莉.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2).

篇10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我国行政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学校等单位的行政管理工作都产生了自动化与数字化的变革,而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也在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变革中普遍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有利于相关管理人员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1.1有利于档案的收集录入

传统的档案收集管理工作往往是采用人工录入、纸质管理的模式,其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错误率比较高,同时由于时间的推进,档案的积累会占用大量的空间,使得管理工作难度越来越大。而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如果能够为中小学建立合理有效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能够为其信息录入、档案校对、档案存储等环节的工作都带来极大的便利,并且整个档案都由数据系统库存储,占用空间小,管理方便。而对于必要的纸质档案,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管理者可以建立电子目录,一方面使档案的归类管理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也规范了档案的目录形式。

1.2有利于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由于中小学涉及的日常事务多,工作节奏快,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一直非常多,因此很多时候档案管理工作很难与日常工作的开展完全同步。而如果采用计算机技术支持档案管理工作,则在日常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同步开展档案的管理工作。一方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初步的编译档案的大纲或者模型,在后期进行常规的读写或者修改,并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校对存档。与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工作相比,其便捷化录入方式和修改方式可以大幅度提高整个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有了电子档案目录或者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可以大幅度缩短整个档案查询、调取工作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1.3有利于减轻档案管理的工作量节省人力成本

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中小学通过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档案录入、采集、存档、查阅等工作的便捷化,因此,原本需要多人进行汇总的档案现在只需要一位工作人员加上计算机的支持就可以完成。从这方面看,计算机技术同时又促进了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量的减化以及人力成本的节约。

2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

计算机技术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结合改革了档案管理的内容,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使整个校园的档案管理工作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因此,针对计算机技术对于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在此着重探讨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档案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以探索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的可行性。

2.1对档案管理工作内容开展数字化模式变革

由于中小学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普遍会涉及非常多的纸质文件,因此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往往会忽视数字化档案的建立工作。而随着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开展,日常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档案都可以采用数字化模式规范、整洁的保存下来,例如学校发展历史的记录、学生管理工作的记录、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等等。同时档案管理的目录也可以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由原来的纸质目录变革为电子目录,或者由客户端直接进行管理。完成这些工作的跟进才能使中小学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现代化、信息化。

2.2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

计算机技术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支持,是通过相关管理软件的使用获得的。因此,要想在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发挥好计算机技术的作用,中小学管理部门必须根据自己的需求,聘请专业的团队为自己设计合理的信息管理系统,来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获得软件方面的支持。虽然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会造成学校管理成本暂时性的提高,但是数字化工作开展后,人力成本长期性的节约以及工作效率长期性的提高都会给学校带来巨大的补偿。

2.3规范计算机技术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每一步内容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可以融入整个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资料搜集、档案录入、档案修改与存档、档案查阅等工作中,学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便捷化的操作。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学校要注意技术使用的规范以及相关权限的设置。由于计算机技术的便捷化,档案管理相关人员在数据录入等工作过程中,往往为了简便,省略了部分内容或者忽视了格式的设置。因此,办公系统中要设置相关的系统规则,规范电子档案数据的录入。同时在数字化的技术支持下,档案修改与查阅工作更加便捷化,学校要明确各方面的权利,通过客户端的管理将实际的权限设置于电子化的管理中,保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性。

2.4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系统维护

计算机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在实际的档案管理操作中,很多工作都需要特殊的技术来支持。因此在引进计算机技术的同时,学校应加强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尤其是在信息系统操作方面的技术指导。由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枯燥性,很多档案管理工作都是由年纪偏大的人员负责,或者由部分教师兼职。在开展技术培训时,往往由于部分人员没有计算机基础,造成整个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适时调整工作人员的岗位,为现代化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学校也应当高度重视软件的维护与更新。档案管理工作不同于日常的行政管理工作,关系到学校历史的记录以及相关工作证据的保存,因此档案数据库以及操作系统的维护工作至关重要。学校要与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企业的技术支持定期对整个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进行维护,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