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范文

时间:2023-09-15 17:31: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非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范围

篇1

济宁市融资担保市场现状

截至2012年年末,山东济宁市共有在册融资性担保机构44家,注册资本总额35.23亿元,平均注册资本7960万元。按注册资本划分,2000万~5000万元的3家,5000万~1亿元的23家,1亿元~3亿元的17家,3亿元以上的1家。按所有制划分,国有参股公司9家,民营独资公司35家。在保责任余额合计61亿元,在保户数11608户,其中,2012年新增担保户数987户、9.76亿元,实现担保收入2225万元,净利润739万元,上缴税金341万元。

融资担保市场的种种“毒素”

综合来看,融资担保市场存在着种种“毒素”,表现如下:

鱼龙混杂,社会形象不佳。据调查,在济宁市工商部门登记的担保公司、担保咨询公司达868家,其中仅有44家融资性担保公司经省金融办批准,具有经营许可证,具备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资格。目前处于歇业状态的有7家,从事非主营业务的有10家,未开展经营业务的有7家。担保机构网点众多,部分机构存在发放高利贷、票据贴现、高息集资、暴力催收、偷逃漏税等违规行为,严重损害行业形象和信誉,制约了担保行业发展壮大。

资金实力不强,抽逃资金问题严重。济宁当地缺乏优质品牌性担保机构。据调查,济宁市融资性担保机构平均注册资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近900万元。同时,在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担保公司普遍采取虚假注册验资、抽逃注册资本、制作虚假财务报表等方式制造“繁荣”假象,实际上担保能力和代偿能力都不足。

行业竞争激烈,经营业务偏离主业。近年来,随着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快速扩张,融资担保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大型银行已普遍提高了与融资性担保机构合作的“门槛”,要求担保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在本行开立保证金专用账户并足额存入规定的保证金。济宁某大型银行已将保持合作关系的担保公司由原来的20家减少为9家,担保余额与户数降幅均超过50%。

为维持生存,担保公司业务“异化”现象较为突出,诸如非法吸存、非法集资、变相放贷、高风险投资等违规经营问题屡见不鲜。个别担保公司甚至将客户的贷款或多交纳的保证金以自己的名义投放到融资困难的房地产行业或“两高一剩”企业,一旦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担保贷款的第二还款来源将失去保证。

公司治理不健全,风险控制能力不强。据有关部门调查,济宁市正常经营运转的19家担保公司中,有6家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11家风险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仅凭负责人的个人经验进行决策,缺乏客观、科学的项目风险评价机制。同时,担保公司普遍存在部门设置不合理的问题,业务拓展和风险评审不能实现部门或岗位相互制约,难以有效落实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导致人情担保、关系担保、信用担保、逆程序担保时有发生。

专业人才严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据调查,目前济宁市融资担保行业的从业人员为758人,其中从事过金融工作的有116人,占比15.3%;具备中高级职称的有132人,占比17.4%。按照《融资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担保公司应当配齐法律、财务、金融、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但调查显示,多数担保公司仅有1~3名业务骨干从事过金融或企业管理工作,其余均为非专业人员,部分担保机构甚至存在“借人”充数现象。

融资担保市场的“排毒”之策

要排除融资担保市场存在的种种“毒素”,应采取以下对策:

审慎合作,严格准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坚持审慎择优原则,将持有经营许可证作为开展业务合作的前提条件,并从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组织机构、经营范围、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经营现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审查,稳健、科学地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对有逃避保证责任、抽逃注册资金、虚假出资、侵占客户资金等不良记录或涉嫌违法违规经营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篇2

融资性担保公司通过承担风险、控制风险,大面积地收取少量担保费,来覆盖可能发生的小面积的代偿风险,以获取利润。它的出现最开始是源于大多数需要借款的中小企业或是不满足商业银行的授信标准,或是商业银行的授信流程对其而言过于复杂和拖沓,其借款或急需借款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融资性担保公司以其有别于银行较为死板的授信标准,对满足其要求的企业进行信用补充,作为担保并承诺被担保人不能按期还款的情况下对债权人履行还款义务,以帮助中小企业从银行取得贷款。因此,融资性担保公司所参与的信用业务主要是商业银行不愿涉及的风险较大的部分,它代替商业银行承担了风险,为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建立起信用的桥梁,从而引导银行资金顺利流向中小企业。但是,风险本身并不能因此消除,中小企业的贷款风险只是由银行转嫁到了融资性担保公司,而融资性担保公司需要靠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有别于银行或者说优于银行的风险识别能力才能减小自身的风险,才能够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融资性担保公司所面临的担保风险是指在执行担保业务的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使担保业务发生亏损的可能性。根据新巴塞尔协议对风险的划分,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信用风险

当被担保企业由于营运能力有限、资本结构不合理或现金流断裂等问题难以履行合约责任,或因企业实际控制人道德素养问题不愿履行责任时,担保公司就将履行代偿义务,代替被担保企业还款,从而造成公司自身损失的风险。

(二)市场风险

伴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融资担保业务面临的市场利率、货币供应、国际热钱流动等都会影响到银行给予的授信额度,影响担保项目的投资收益率。同时,经济周期变化所导致经济基本面走坏时很可能导致多数企业处于经营困境,从而极大地增加违约的数量和可能性。而融资担保集中于某一行业时尤其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冲击。譬如煤炭行业由于经济冬天的来临,全行业亏损,其本身资产体量又非常大,涉及的担保资金相当大,一旦危机爆发,将使整个地区的金融稳定受到冲击。

(三)操作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在业务发展过程中,都会有做大做强的冲动。为了拓展客户规模,为了做够合作银行的授信额度以期拿到更高的授信额度,业务部都会不遗余力的去开拓新的业务。而优质客户的数量是有限的,同时由于逆向选择,在积极开展业务的过程中更可能接到劣等客户的担保项目,使得风险增大。在担保业务运作中,若是没有专业的评估体系和风险判断,没有合理的公司治理和具有较高金融素养和职业素养的从业人员,没有按照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不实,判断不准,决策失误,担保项目便可能面临失败。

(四)其他风险

融资性担保公司还会面临来自政策、法律等其他方面的风险。如多部委2010年3月联合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成立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以获取经营资格。新规定使得过去没有拿到特有牌照,而实际进行融资担保业务的担保企业面临政策上的压力。事实上,担保行业可分为融资担保和非融资担保。《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也明确区别了融资担保与非融资担保。按照现有的法规条文划分,融资性担保公司成立需要去省级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申请经营许可证并由金融办进行年审,其经营范围包含多项担保业务。而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只须依据《公司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设立登记即可成立,其经营范围不包括贷款担保。在此之前发生的大量担保公司跑路的大多数是非融资性担保公司,它们多是由民间资本组成,很多行为不符合现在的法律规范法规,比如涉足房地产等禁入行业,违规开展贷款担保业务,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状况。《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规定,监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但不得低于人民币500万元。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将最低注册资本金提高到了1亿人民币。这就使得原有的部分中小担保机构由于难以募集到足够的资本金以满足最低资本要求而面临洗牌。又如,当被担保人逾期债权被转移给担保公司后,由担保公司去向被担保人追偿,如果企业实际控制人逃避债务,转移公司财产,致使破产后没有足够财产加以执行,而向法院申请执行个人财产时可能会产生法律争议。担保人将抵押品重复反担保后,担保公司在与同业者同时追偿时又会出现顺位认定纠纷。而且通过司法途径解决这些问题既会产生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也会受到我国对于融资担保行业并不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掣肘,公司的业务成本都会显著上升。

二、融资性担保公司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在存在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存在的风险管理缺陷将使公司面临的潜在风险极大地暴露出来,从而使公司遭遇亏损。

(一)对公司战略目标及经济趋势认识不清

众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在公司战略目标上都有共同的特点:急于扩大规模,用较短的时候获取最大的收益。这样的特点就使得公司担保的项目多却不优,形成代偿率过高、入不敷出的窘况。产生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公司决策者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是公司的风险管理措施跟不上规模的扩大。同时,公司决策者缺乏对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趋势的前瞻性判断,对信贷规模与经济形势之间的相关性也缺乏足够的了解。

(二)超额担保由《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

可知,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资产的10倍。同时银监会也要求与担保机构合作的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由于第三方监管不足,公司自身风险意识薄弱,银行在流动性充沛时放款冲动强烈,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实际担保责任余额超过公司自身资本十倍甚至数十倍。一旦发生系统性风险,就很可能导致公司净资产不足支付代偿款,致使公司破产。

(三)保前审查不严,保后监管缺失

被担保人向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贷款担保,说明其自身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要求,所以融资性担保公司在签约担保前,必须在仔细确认被担保人已有的信用资料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入企业内部全面核查。然而,现实中,很多融资性担保公司往往轻视了资格审查和担保可行性研究,实际操作人员或是对企业运营不甚了解,抑或碍于朋友情面,或收受回扣,不恰当的担保了该项目,给公司带来潜在风险。而一些公司在担保业务实现后,疏于对被担保公司发展状况的关注和跟踪。一旦被担保对象经营等方面出现问题,还款风险初现矛头时,不能第一时间排除或降低风险。

(四)缺乏健全的反担保措施

对于部分授信额度较大,或者被担保对象资信较低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应要求被担保对象提供反担保措施。但在现实中,担保公司对反担保措施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格,在反担保抵押物出现问题时,表现十分无力。如担保前对抵押品的估值过高或是被担保对象违约发生代偿后要求抵押品时才发现抵押品已被法院查封、冻结、扣押。

(五)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不完善

部分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意识薄弱,业务流程不规范,决策机制不健全,风险计量不科学,财务管理混乱,风险识别评估失效,内部控制和奖惩机制失效,企业文化培育缺失等等。内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必然导致融资性担保公司经营失去主方向,也就难免出现风险和问题。

三、融资性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对策

针对融资性担保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管理的问题,应积极研究风险和问题的特点,建立适合公司自身发展的风险管理策略,提高业务效率和规模,降低风险损失和代偿率。

(一)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

要制定与自身匹配的风险管理战略,就要求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对内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外,公司决策层要能较为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宏观经济周期,国家政策法律的变动,讲究顺大势而为,且要有较强的应对力。对内,公司决策层应充分评析自身,如对注册资本,流动性,担保责任余额,代偿损失率,各类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比例等情况清晰掌握实时分析,对公司的组织结构,人员构成,不断调整和优化,使公司战略清晰,战术得当。

(二)落实风险准备金

商业银行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具体授信额度的担保放大倍数。但或由于银行间沟通不足,或由于实际操作问题,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担保责任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可能会超过《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限定。实际操作中,除了民生银行及少数银行要求2%到5%的风险准备金外,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此项要求,只是根据担保机构历来信用状况进行授信额度的确定,如信用良好则追加授信额度。但历史不会重复,过去的良好信用不能代表将来的零风险。对于融资性担保公司自身而言,如果某笔担保业务发生违约,公司需承担代偿责任,就可以动用风险准备金来承担相应的责任,以防止公司资金周转和财务出现困难。因此,风险准备金的落实将大大增强国家对于担保放大倍数以及信用债权的总量确定,增强全行业的风险控制力,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

(三)充分利用征信系统

融资性担保机构在拿到牌照的情况下,能够向中央人民银行建立的征信系统提供征信信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包括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如今,针对部分企业办理多个营业执照或破产前资产被转移,破产后无可执行的情况,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单单将违约信息上传企业征信系统,更是上传到个人征信系统。当企业实际控制人在融资性担保业务违约,逾期无故不缴纳欠款时,融资性担保机构会将企业实际控制人的违约信息录入个人征信系统。而个人征信系统的不良信用记录,将会给“老赖”们以后的贷款,授信,出行甚至子女升学带来麻烦。2015年1月5日,芝麻信用等8家机构成为首批试点,获准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新的个人征信市场主体的引入,全面的征信系统的建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充分利用征信系统上传下载信用信息,将有效的防范道德风险,极大降低代偿率。

(四)重视保后监管

保前科学准确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判断固然能减少风险,但却不能将所有的风险消除。保后监管同样十分重要,如果放任不管,任由风险滋生,同样会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而在保后对企业经营状况、财务变化、反担保状况跟踪检查,一旦发现不良现象可以及时提示风险,做好应对准备,也可以协助企业发现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减小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五)追偿手段有效得当

当损失已经发生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尽可能挽回损失。首先可以与被担保人联系,判断其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同时对其企业可执行的动产不动产进行详细调查,如果还款能力不是短暂缺失或者还款意愿不强,可立即向法院申请财产保护。如果遇到公司资产已被转移,应向法院申请对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个人财产予以冻结和执行。整个追偿流程需要融资性担保公司具有法律方面的专业的人才,以在追偿过程中最大可能获得第一顺位的赔偿或是避免手段不当而使自身承担法律责任。

(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篇3

关键词:腾飞事件;担保公司;风险;规范发展;监督

一、担保行业的发展概述与存在的问题

担保行业在大众眼中并非熟悉事物。然而,随着各地街头近年来冒出形形的担保公司,这个相对陌生的行业似乎一下子进入百姓的视野与生活。谁能料到,很多担保公司乱象横生,不能规范发展,大多数“不务正业”。他们以理财为幌子,高息揽储、高息贷款,做起了民间借贷生意,充当资金调剂的中间人,成为游走在灰色地带的资金掮客。

最近几年担保公司热潮在好几个地方盛行过,民间资金发达的陕西神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浙江温州等地,早已出现过煤炭、房地产等行业催生担保繁荣的景象。据报道,神木的担保公司数量在2009年最高峰时一度达到130多家。

由于大部分担保公司,特别是民营担保公司,风险防控体系不到位,银行对其授信非常谨慎,很多担保公司根本没有正规担保业务可做。在盈利不佳、甚至生存困难的情况下,不少担保公司开始在街头巷尾发起了“牛皮癣”广告,沦为不务正业的金融掮客。它们以高收益理财为名义非法吸纳社会资金,再以更高利率放款给资金紧张的中小企业,形成了完整的灰色利益链条。这些担保公司不进行规范业务操作,盲目进行资金扩张,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率,很容易给金融市场带来破坏性冲击,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二、 以腾飞担保公司为例分析担保企业存在的问题

下面是2014年11月新乡担保公司面临倒闭的一个案例,这背后反映了民间金融的脆弱,同时也是担保公司发展不规范的结果。如何处理担保公司规范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之间的良好机制建设,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河南腾飞投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飞担保公司)系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河南省工商局注册的企业法人单位,注册资金8500万元人民币。腾飞担保公司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金融专家、投资专家及业务精英组成的专业化团队,精心搭建起了一个企业融资担保的平台,专为中小企业、个人创业提供资金及资本解决方案,致力于加速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在这个11月份,腾飞担保公司陷入挤兑风波,牵涉到新乡全市的5万多个家庭几十万人。据报道,随着腾飞公司深陷挤兑风波,数万名理财客户发现,由腾飞公司担保、他们借给一些企业的本金,随着这些企业经营出现困难,正在面临血本无归的现实。

目前腾飞公司的资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先后被用于购买房产等固定资产;另一个是被放贷给当地几十家中小企业。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中小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从而使腾飞担保公司无力偿还客户资金。该事件发人深省,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如何进一步规范担保行业,进而防范泡沫经济滋长,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本文将从监督体系,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合法经营等几个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解决担保公司规范发展提供一些方向与建议。

三、担保公司规范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监督体系,强化内外部监督。腾飞公司出现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缺少有效的监管,及时有效的监管,可以使腾飞公司避免漏洞问题。强大的准入监管和对企业业务有效的监管是保障担保业有序、规范开展业务的基础。目前许多担保行业存在钻法律法规的漏洞,违反相关的制度要求而违法经营,譬如:挪用担保金、引入高利贷等。目前我国对担保业的监管出现“多头监管”的现象,对担保企业的监管涉及到公安部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工商局、银监会等多部门,多头领导不利于相关政策规定的制定,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对担保企业的监管不到位,多部门监管会使得职责不明,发现问题易推诿责任,使得监管缺乏实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确保担保企业的良性发展,规范相关的领导部门,明确监管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还应加强对担保公司的内外监督建设,及时有效的化解担保风险。

(二)明确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善公司治理。腾飞担保公司过于盲目发展业务,公司内部经营和运作不科学,如果能完善公司治理,就不会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公司治理的好坏关系着企业是否能稳定发展。公司治理可规范企业日常和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还能够确保企业内部经营权、监督权、所有权的互相分离、互相制约平衡,在这种制度下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的,从而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维序企业良好的运作,从而防范企业盲目担保,乱用资金,扩大公司的财务风险。如果内部治理的工作做不好,就会导致企业在经营决策或者战略制定上出现偏差,长期执行就会阻碍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三)坚持风险为本理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腾飞担保公司如果能有效的预测到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与中小企业经营出现的问题,就能将资金及时收回,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专业的担保机构经营存在着很多风险,按照法律规定其还会承担风险连带责任,因此如何确保担保企业的稳定发展,首要问题就是要分析清楚面临的风险以及潜在的可能风险,做好风险的规避与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针对目前担保企业面临的经营发展困境其主要原因就是忽略对风险的规避和管理,譬如:挪用担保金、套取银行贷款、涉足高利贷这都大大增加了担保风险。因此,担保企业要想自身的稳定发展,就要做好自身的风险管理工作,完善自身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和规范,要构建与银行贷款相匹配的贷款“三查”,对客户的担保信誉等级进行衡定。

(四) 规范公司业务范围,依法合规经营。担保企业要想进一步促进自身的发展,就必须做到合法合规经营,企业在开展经营业务的同时要确保开展的业务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此外还需要注重对担保企业高层的培训,让经营高层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然后在自上而下的传递风险观念和合法合规经营的观念,以此带动企业内部开展或者涉足的业务朝着良性的发展,规范一些不必要的风险。

另外,担保行业的持续健全法制需要自身与政府的共同努力。担保业本身应自律,遵守法律法规,正确预测风险,合规其经营范围,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政府及相关机构应积极监督担保行业,规范其经营业务,及时预测其经营风险,有效地引导担保行业正规规范发展,及时制止其违法违规行为,做到防范于未然。

以上四个方面,从监督体系,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合规经营上来探讨和解释担保公司的规范发展的可行性,这几个方面是理论上的规范分析,在实践中仍需政府、担保公司、投资者的不断检验和修正,在实践中形成合力,多管齐下,就会对类似新乡腾飞担保公司这样的金融风险产生积极的建设性影响。(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张吉光;陈亚楠.关于担保公司规范发展的若干思考[J]2012.6

[2]胡鹏翔.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法律问题探讨[J]2013.5

[3]张启阳.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发展[J];《中国金融》;2013年

篇4

[关键词] 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规范;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39 [文献标识码] A

Research on Better Developing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XI Bin

Abstract: Despite of the tremendous contributions to real-world economy, some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violate rules concerned, recklessly promise or change the capital price and give no sufficient attention to risk control. Non-banking financial service providers increase capital price for more deposits. By doing so, they gain huge profits, but increase operation risks and even drag themselves into fiscal crisis and bankruptcy. In this connec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nsify oversight by changing current supervision patterns.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hould improve the financial environment, enhance self-discipline, strengthen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promote sound operation.

Key words: non-banking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 control,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一、引言

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除了商业银行和专业银行之外的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担保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邮政储蓄机构等,资金来源主要是发行股票和债券,即不经营存款业务,资金运用以非贷款的金融业务为主。早在2011年,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放贷已占据半壁江山,为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越来越多的跑路事件警示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已越来越趋于不可控,严重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规范运作已成为重要课题。

二、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运作现象分析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已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但金融创新在为金融机构带来效益和金融体系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导致监管上的困难,并酿成了“百年一遇”的次贷危机。时至今日,次贷危机的余霾还没有完全消散,然金融机构的非规范运作仍在继续,尤其是处于转轨经济的中国金融市场非银行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事件频频发生。

(一)违规开展业务

相对于商业银行,非银行担保机构的类型众多,业务经营范围很大,各类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难以准确界定,越界经营非常普遍,监管灰色地带也在所难免[4]。多数担保公司除了无抵押贷款、车辆贷款、企业贷款等贷款业务外,还有理财服务,真正从事担保业务的并不多。截至2014年底,信托公司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13.98万亿元,超过了保险业10.16万亿元的规模,成为仅次于银行业的第二大金融部门,然信托行业也存在诸多违规经营现象。[5]“五矿信托事件”和“信托100事件”折射出信托业的乱象,为了快速开展业务及获取高额收益,信托公司可能会挪用客户资金及委托第三方理财机构销售信托产品。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使传统金融行业受到较大冲击,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余额宝的高回报率吸引了大量资金,P2P网贷平台快速发展,但直到人人贷、哈哈贷由于违规开展业务等遭到调查后监管当局才着手治理网贷乱象。[6]其他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大多存在违规开展业务的情况,试图利用监管的盲区或灰色地带赚取更多的利润,甚至有些金融机构不惜违法和违规铤而走险开展业务,在谋取高利的同时承受较高风险,一旦出现支付危机,跑路和自杀现象屡见不鲜。

(二)恣意改变或承诺资金价格

监管部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入和贷出资金价格未过多限制,这就为非银行金融机构恣意改变资金价格提供了机会。最近几年担保、信托行业出现问题集中表现为融入资金价格和贷出资金价格双高,导致风险提高。担保行业违规以较高的利率融入资金,城泰公司曾以月息1分至2分的高息集资3.2亿余元,而圣沃公司更是开出了高达3分至9分不等的月息,吸引同行也将资金存入该公司。正规担保公司为企业进行融资担保时保费大概在3%左右,但多数担保公司不仅要求企业支付担保费,而且还要求其支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甚至可能截留部分资金,致使企业实际到手的资金占名义贷款的一半或更少,变相提高资金的成本。信托公司不能承诺信托计划的收益,也不能履行信托计划正常损失的赔偿义务,但为了尽快销售信托产品,信托公司往往给投资者承诺较高的年化收益。

(三)怠于风险控制

商业银行可以按照巴塞尔资本协议进行风险管理,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业务的特点存在较大差异,除了证券和保险有相对成熟的风险管理办法外,其他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均在探索阶段。担保机构一般是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收取一定的保费,当企业违约时代偿。担保公司的风险主要来源为客户的违约和机构自身管理,客户管理主要为贷前严格审查、贷后严格管理、违约后积极追偿,机构自身管理则主要为做好分散化和控制担保倍数。我国规定担保机构的放大倍数原则上不超过10倍,即1亿元的担保本金最多可担保10亿元的银行贷款,但从实际运营来看,一些担保机构并不会严格遵守规定,随意提高放大倍数的现象比比皆是。在分散化方面,多数担保公司为了减少成本,总会优先为熟悉的客户提供担保,造成担保过于集中。更多的担保公司只看重眼前利益,除了违规开展业务外,不进行任何风险控制措施。信托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控制能力低下。

三、非银行金融机构违规运作原因及负面效应分析

非银行金融机构最近几年屡屡出现违法、违规和违约事件,威胁到我国的金融安全,根据“理性人”理论,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下,非银行金融机构普遍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以期获取更高利润。

(一)违规运作获得高额收益同时面临巨大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波动性大的同时监管又不到位,基本失去投资功能,居民除了投资房地产外没有太好的投资渠道,然而较高的通货膨胀驱使大量的民间资本有了逐利的冲动。官定利率虽然压低了资本成本,但正规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民间资本必然要补这个供给缺口,非银行金融机构充当了中介。旺盛的资金需求拉高了资金价格,非银行金融机构为了渔利已不再满足其本身的业务,纷纷违规开展业务,非法集资和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适逢矿产业和房地产业快速发展,通过正规金融体系难以融入足够的资金,这些行业的企业转向信托和担保机构融资,有的企业甚至自己开办担保公司,违规吸收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获得高回报的同时,也承受了较大的风险,如果所融出的资金或投资的项目出现问题,必然会导致流动性紧张,严重的可能引发财务危机或破产倒闭。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只是以高息吸收资金,而较少融出甚至全部留做自用,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不断积累资金,最后跑路,投资人血本无归,产生巨大的社会负面影响。

(二)提高资金价格快速吸收资金加大运营风险

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存在较大竞争,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资金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提高资金回报率。如前文所述,一些担保机构开出了2分甚至是更高的月息。非银行金融机构高息融入资金就是期望将这些资金投入到收益更高的项目或拆借出去,然而,收益高的项目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风险,非银行金融机构提高成本可以快速吸收资金,但这些资金的出路往往成了问题。从近期多起担保公司非法集资的案例可以看出,担保公司以高息融入资金后,要么是贷给风险较高的房地产或矿业公司,要么是少部分贷出,大部分资金滞留在机构内,到期收益难以偿付高额的利息支出,担保公司只好再以高成本借入新债偿还旧债,从而形成一个巨大的资金黑洞。一旦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机会,这种方式就难以为继,资金链断裂,公司必然被清算。所以,高息发债或直接吸收存款都会加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没有确定好资金用途前就直接以高成本融资必然会导致机构出现财务危机。

(三)忽视风险管理导致财务危机乃至破产倒闭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多数业务都是通过承受风险获得收益,如担保、保险、PE等,但并不代表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承受无限大的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源是金融机构对高收益的贪婪而承受了过高的风险所致。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大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并没有设置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进行控制。主要的原因是存在机会主义心理,期望通过金融市场违规甚至违法聚敛资金,用于一些高风险的项目,或者非法集资后跑路。这种恶意或侥幸心理使非银行金融机构根本不考虑机构的长远发展,不进行必要的风险控制,从而导致风险不断积累,一旦有市场出现不利因素,机构迅速出现支付危机。一些担保公司在市场平稳时期盲目提高放大倍数,待市场波动较大时,违约代偿数额很有可能超过资本金,从而使机构难以为继。大多数非银行金融机构不对资产和负债进行久期匹配,导致某些时期到期债务过多,虽然机构的资产多于负债,但不能偿还到期债务仍会被要求清算。风险管理不到位已使巴林银行和贝尔斯登等百年老店在短时间内灰飞烟灭,甚至形成系统性风险,威胁到区域和国家的金融安全。

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建议及对策

随着网络金融和国外全能银行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风险,加强监管、改善生态环境并提高机构的治理水平才能有效防止非银行金融机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保证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7]

(一)改变监管理念,提高监管水平

监管当局需要根据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改变监管理念,对现行的监管部门进行重组,不再根据机构的性质设置监管机构,而是依据功能分设监管机构,并由一个部门(中央监管局或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协调各分管机构,纵向设置二级和三级监管机构,人事与地方政府脱钩,保证监管的独立性,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美国的《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案》明确了美联邦审计机构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强调审计研究和审计建议,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护消费者利益,值得我们借鉴(王永海和徐纯,2014)[8]。中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不能照搬西方的监管制度和方法,而需要依据中国国情甚至是不同区域的情况制定相对灵活的监管制度,不断提高监管水平,确保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运作,保证国家和地方金融市场的稳定。

(二)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行业自律

完备的法律法规是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的基础,理顺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的前提下,在非银行金融机构统一框架内制定法律法规,地方政府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可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明确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质、业务范围和风险管理及违法违规和违约责任,使机构能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行业自律在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中也大有作为,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推进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定期行业自律报告、举办行业从业资格培训和认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从业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促进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除此之外,由政府或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建立金融机构及其高管数据库,定期收集和金融机构的信用级别和高管的个人信用级别,或者向社会提供咨询及查询服务,都会提高机构和高管的违约成本,对其有一定的鞭策作用,有助于规范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营。

(三)提高金融机构治理水平,促进规范运营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类型繁多,机构的资金规模和业务范围也存在较大差异,治理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非银行金融机构可借鉴行业内经营业绩和管理都好的机构的先进经验,结合机构自身的发展阶段确定治理模式、制定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在组织结构方面,凡是有条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可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构建管理架构,董事会对机构全权负责,审定机构的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目标及风险管理目标,监管管理层,尤其强调管理层的合规经营。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在合规经营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董事会承担机构的风险管理责任,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确保风险管理战略和风险偏好相一致,保证风险管理部门的独立性,要求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汇报,适当披露风险管控的要素、过程及结果,尤其对于高风险的业务及可能越界经营的业务持审慎态度。在激励机制方面,除了设置合理的薪酬进行正向激励外,还应制定管理者违法、违规及违约经营的追责机制,提高其违规和违约成本,促使其合规经营。

[参 考 文 献]

[1]孟丽莎.大连市中小型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4(5):103-105

[2]陈思.中国信托业:特征、风险与监管[J].国际经济评论,2013(3):104-113

[3]王达.影子银行演进之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其引发的冲击――为何中国迥异于美国[J].东北亚研究,2014(4):73-80

篇5

一、民间融资存在主要形式及活动情况

民间融资活动是指自然人、工商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之间以货币为标的的价值转移及本息支付,游离于正规金融之外以资金筹借为主的融资活动,一般未被纳入国家的金融监管框架。目前民间融资活动的存在形式,大体分为以下五类:

(一)民间直接借贷

泛指社会上分散的个人之间借贷,是民间融资最原始和最普遍的形式,这种借贷由双方商定或通过中介人,方式灵活、方便,通常单笔金额较小,数额较大的也有以房屋等实物作抵押或者设定保证人。民间直接借贷主体广泛、复杂,存在于社会各个层面,总体规模较大。如果只涉及交易双方两个当事人,其风险相对可控;如果借方多头借款,风险则相对较大。

至于危害较大的类似抬会、合会、基金会的组织,历史上未成气候,目前也未有发现;但为赌博等不正当行为提供资金的资金掮客确有存在,并大多与黑恶势力有关联。

(二)企业直接借贷

企业直接借贷分为企业间借贷和企业向社会公众的借贷。

企业间借贷区别于延时付款或赊销等商业信用,通常发生在相互比较熟悉信任、业务往来密切的企业之间,一般都是周转急需所用,借款期限较短,借贷利率大多参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当地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企业间借贷的主体通常只涉及交易双方两家企业,交易对象相对固定,交易风险一般在可控范围之内。这种借贷方式存在较为普遍,对企业临时资金需求有较大的缓解作用,是对企业正规融资之外的一种有益补充。

企业向社会公众的借贷,由于涉及面比较广,可以归类为集中型的融资活动,是一种集资方式,这又可分为企业向管理层、骨干、职工的内部集资(集股)和企业向社会公众的集资。企业集资一般是企业为了解决投资项目或生产经营的资金不足,以还本付息或者支付股息、红利等形式向出资人进行的有偿募资行为,通常具有资金总额较大、利率水平较高、期限相对较长的特点。房地产开发商在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前以借款名义收取定金,也可视为集资。正常的企业集资活动,有利于促进企业实现扩张,对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在企业融资难的大环境下,一些急需资金的企业普遍存在从民间融资的情况,尤其是初创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由于资本原始积累不足,自有资金已经用于前期投资和生产经营,企业想再扩大规模或进行创新改造,在银行贷款难以满足的情况下,寻求民间融资不失为一条途径。企业从民间借贷的准确数据,我们难以获取,但可以肯定此项数额不会小;利率相对较高,定期(按月、季、年)付息,月息一般在1.5%—3%之间,但企业尚可承受;期限一般不定,而且是在滚动中,即这边原融资退出,另外新融资又在进入。在企业正常经营、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宽松、行业发展前景可期的前提下,这种融资运作不会出现太大问题;而一旦失去以上前提或遭遇突发事件或发生挤兑,将可能引起动荡,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三)担保机构

担保中心是从事为中小企业、再就业人员创业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的机构,其注册资本全部为财政提供。2003-2007年累计贷款担保额3亿多元。目前该中心担保业务运行正常,还得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的扶持,但与其合作的只有市农村合作银行一家地方金融机构。

民营担保机构中,最早成立的是三鑫担保公司,始创于2003年6月,创办初期曾与各商业银行进行接触,但由于银行方面要求担保公司承担全部代偿风险并负责贷款方的资信审查,因此与银行合作关系未能建立,担保主业也一直没有开展。其他民营担保公司都同样遇到类似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民营担保公司主要开展的是超经营范围的其他一些业务,如:为企业间借贷提供担保,以及贷款转贷、货款周转、注册垫资、招投标保证金的担保和拆借等。民营担保公司由于失去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这一主业,已经名不符实,因此将其归入民间借贷范畴。

2008年上半年统计,全省有各类担保机构262家,及各县、区52家,6家。与一些担保业发达地区相比,市存在较大差距,表现有四:一是外地担保业设定进入门槛,一般要求注册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有一个较高起点。二是外地担保机构业务较为正常,有的担保公司还与多家银行合作,在风险的控制与承担方面基本遵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而仅有1家开展贷款担保业务,合作的银行也只有1家。三是许多地方出台了扶持政策,同时初步建立了监管体系;如永嘉县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实行50万元的创业补助,并按担保实绩进行风险补偿。四是一些政府出资的担保机构已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过渡,政府资金退出一级担保,转而为担保公司的担保业务实施再担保;而目前仍为政府资金唱独角戏。

(四)投资公司

投资公司,通常是指以自有资金实施对外投资的企业法人。市工商登记的投资公司有24家,其中5家已注销,现在册19家。注册资本5000万元的7家,其余的注册资本在50万元至1000万元之间。按经营性质大体可分为二类,一类为国有及集体资产的投资公司,另一类为民营企业或个人创办的投资公司。

国有及集体资产的投资公司,大多为专项投资公司,如经济开发区发展投资公司、畅达交通投资公司、城市发展投资公司、教育发展投资公司等。其业务范围比较单一,经营也较为规范。

民营投资公司有十多家,主要从事企业内部的资本运作,也开展一些对外投资活动。象星安投资集团公司,主要对集团下属子公司进行投资,也参与市场的风险投资,如对造纸厂进行收购重组。

(五)理财咨询机构

民间融资活动中有多大的资金流量,政府和金融部门无从掌控。需要指出的是,银行贷款到期后转贷,为这些机构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放贷市场。据银行测算,目前一年有几十亿元的贷款转贷额。这种转贷的短期拆借,由于资金需求比较迫切,其月利率大多在2%­—3%之间,有的达到4%—5%。

二、民间融资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一)民间融资的趋势

当前,民间融资呈现新的走势,对以银行信贷为主的借贷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但这不是此消彼长或替代的关系,由于各自比较优势的存在,二者表现为一种互补关系。

1.民间融资增长快、规模大,融资主体多元化。从供方看,城乡居民闲置资金充裕、投资意识增强而投资渠道较少,加之一些企业主将资金投向民间融资市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来源。从需方看,金融机构信贷支持的不足和中小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主体和经济活动日益多元化,民间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也呈现多样化特征,尤其在从紧信贷政策环境下民间融资更为活跃。

2.民间融资由“地下”“浮出水面”。由于民间借贷的种种便利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现实作用,这一行为在社会公众的思想观念上获得了广泛认同,过去遮遮掩掩的“地下金融活动”,逐渐转向半公开或公开,逐步呈现出专业化趋势。对于民间融资的合理性、合法性问题,法律、政策虽有所滞后,但正趋于宽松。

3.融资行为渐趋理性。由于中小企业对民间融资的旺盛需求,并能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从而拓宽了民间融资理性选择的范围。与此同时,民间融资相关主体的风险意识也在不断提高,“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成为了投资信条。另外,民间借贷绝大多数用于生产经营领域,利率定价(根据风险程度、款项用途、期限长短等)的市场化明显。

(二)民间融资的积极意义

1.弥补银行信贷对中小企业支持的不足。在覆盖面、额度、利率协商及方便程度等方面,民间借贷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迎合了一部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资金紧张,成为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失的金融补充,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小企业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

2.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民间借贷具备的信息优势可以使放款者在小范围内综合、深入地对投资项目的风险大小、潜在的发展前景和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借贷行为的选择。因此,在正规金融相对缺位的一些领域和层面,民间借贷为实现资源在小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条件。

3.市场调节的功能。以利益驱动为核心的民间借贷,是完全用市场机制协调的金融活动,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不成文的行规和做法,如以信用关系为基础,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及动态的跟踪、监督机制,对于推进金融创新的正规金融而言,不乏可借鉴之处,同时也刺激、推进了银行业的竞争。

4.提高居民闲散资金的使用效益。过去人们时常把民间融资与高利贷挂起钩来,其实这是片面的。在市场机制下和法律框架内,城乡居民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用好用活自己的钱,用出效益,天经地义。

(三)民间融资的负面影响

2.融资成本高。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高出银行基准利率的1-3倍,有的短期借款甚至高于基准利率十多倍。过高的利率,一方面使急于用钱的借贷者承受着较重的利息负担,甚至越陷越深,无法摆脱困境;另一方面,由此产生了社会上的资金掮客和食利阶层。

3.影响金融秩序。由于民间借贷利率高,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加之人们受高利驱使,致使社会一部分资金被民间借贷分流。从金融稳定角度看,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非法集资、洗钱等犯罪活动,对正规金融形成冲击。

4.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随着民间融资规模的扩大,由于其活动的隐蔽性和不可控性,一旦遭遇市场突变、企业经营不当等情况,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极易引发为社会问题。近年来,由民间借贷引起的纠纷事件、治安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个别的还出现黑社会势力的介入,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引导和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老问题,虽经多年来反复强调,但一直难有大的改观;借贷亦是市场行为,逐利而流是资本的天生禀性,难以期待“雪中送炭”。面对如水银泻地般的民间金融,以前瞻的眼光、果敢的措施,加强引导,趋利避害,充分利用,严防动荡——这是我们应取的姿态。

(一)从体制和机制上规范民间融资活动。

1.确定民间融资的地位。民间融资已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其蓬勃发展的势头,政府要客观地研究分析,及时做出政策调整。最近,由央行起草的《放贷人条例》草案已经提交国务院法制办,民间借贷有望通过国家立法形式获得规范。条例最大的突破是允许企业和个人注册从事放贷业务。条例重在保障有资金者的放贷权利,是对其私有财产使用权的尊重,将使民间借贷的合法性得到确定,使之从此走上阳光化路径。

2.形成更充分金融市场竞争格局。民间融资虽说具有趋利性,但城乡居民的存款选择是非常理性的。一般来说,民间融资的便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均高于银行。政府应建立和维护一个竞争框架,逐步允许民间这些具有金融属性的机构在不吸收公众存款的前提下进入信贷市场,规范、有序的民间借贷,有利于打破由正规金融机构垄断市场的格局,促进多层次信贷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3.区别对待,促进规范。让市场主体自己承担风险,这是促进投资理念成熟和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市场选择和投资者的风险自控应给予充分信任。本着“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疏堵并举、促进规范、打击犯罪”的指导思想,对民间融资活动进行引导、规范和提升。对于能够满足民众创业创新、生产经营正当需求的民间融资活动,尽可能纳入有序轨道;对于新涌现的、性质未定的民间融资活动,要主动监测、积极关注;对于人员关系复杂、涉及面较广的民间融资活动,要加强引导、防范资金链断裂风险;对属于诈骗性质或涉嫌洗钱、黑社会犯罪的,应予以严厉打击、查处和取缔。

(二)拓宽投资渠道,创新投资产品,分流民间资金。

在国家层面,完善股票、债券、保险等市场,增强老百姓的投资信心,愿意将手中的资金投向这些市场。同时,不断推出符合国情、适合县域居民投资的渠道和业务产品,满足多层次的投资需求。可以预见,随着《放贷人条例》的出台,民间借贷将成为投资的热点,民间借贷业务将迅速膨胀。作为地方,在此方面同样大有文章可做:

1.强化金融机构融资主渠道作用。主体金融机构要改善金融服务,创新金融产品,提高居民储蓄和委托银行理财的热情,增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要将民间资金导入金融体系,适度提高民间资金注资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比重。同时,积极引进民营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到设立分支机构。

2.扶持和规范担保机构。一要运用政策杠杆促进担保业发展,参照发达地区做法,对新办的担保公司给予开办补贴,财政每年按担保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二要鼓励各金融机构开展与担保公司的互利合作,真正建立起银行与担保公司的风险联动机制;三要做大现有担保机构;担保中心要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集聚民间资本参股,组建为股份制担保公司;要引导民营担保公司突出主业,规范经营,增资扩股,资产重组,联合做大;四要鼓励多渠道筹措担保资金,多元化构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积极发展政策性担保、商业性担保和互担保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机构;五要创造条件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或区域性再担保机构。

3.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功能。省正在开展小额贷款公司的试点工作,我市第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已进入筹建阶段,要加快进度,尽早发挥其融资职能,并对此进行政策支持。

4.争取创办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是金融系统参与、吸收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地方小型银行,对活跃地方金融市场具有重要作用,村镇银行也是当前金融改革的热门话题。应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多创办一些操作规范、背靠大树的地方银行。

5.引导民间资金进入企业的生产经营。要以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意见为指导,以产业政策为导向,出台地区性投资指南,指引民间投资方向。企业为了生产经营需要向特定对象融资,并向有关部门申报备案,手续齐全,资金运行良好,没有对借款对象造成伤害,应当予以许可和支持。加大对投资公司培育和引进的力度,引入风险投资、创业投资的经营模式,引导投资机构介入当地的产业发展及产权交易,促进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鼓励创立股权投资企业,开放私募股权投资方式,以私募基金集中民间资金参股或控股实体企业。

6.组建融资合作组织。一是探索和建立为居民、农户、个体工商户提供服务的资金互助组织;二是引导企业按照自愿、规模相当的原则,若干家企业组成一个贷款担保互助联合体,建立互保、联保等融资合作机制;三是由若干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基金,为圈内企业的提供转贷资金的临时拆借。

7.规范投资咨询机构。对当前存在为数众多的投资咨询机构,不能批而不管,要采取有效方法加强管理,规范经营行为。在借贷中介方面,要求统一借贷文本,框定利率范围,明确中介方责任,提倡抵押担保,在降低风险的前提下发挥其灵便、小额的特质。

(三)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

正由于金融市场的特殊性,以及民间借贷的隐蔽性,政府难以掌握民间融资的实际状况,往往只从诉讼案件终端的负面、极端事例得到不全面反映。民间融资未被纳入政府的金融监管框架,未能得到有效监管,的确是基本事实。甚至有观点认为,“无为而治”或许不失为一种选择。

一些国家把民间借贷界定为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无需市场准入,同时在法律上为其定性并作出相应规定,构筑起合法的活动平台。经验和教训表明,政府的监管是必要的。首先,要研究和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对民间融资行为进行规范,融资主体进行资格审查,民间融资业务进行公证和备案,明确借贷金额和利率的最高限度,使其经营行为置于政府的有效监管之下,尽可能减小风险,通过管理手段使民间融资走上契约化和规范化轨道。此外,要完善长效管理机制,有关职能部门之间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建立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共同维护良好的金融秩序。

(四)优化民间融资的生态环境。

1.营造全社会的诚信氛围。通过媒体以及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宣传和普及有关民间融资的知识和法律、政策,用反面典型案例予以警示,使广大企业和民众懂得什么样的借贷才算合法,自己的权益怎样才能受到法律保护,自发地规范自身的借贷行为。“褒奖、约束、惩治”相结合,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并加强诚信社会的制度建设。

2.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支持和服务体系。出台引导、支持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政策;完善担保与再担保体系;挖掘担保资源,探索其它不动产、动产以及债权、工业产权等方面的担保新品种;构建民间融资供需的信息服务平台;鼓励组建相关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民间融资机构信用评级制度和业务操作规范;提供民间融资的人力资源服务等等;为发挥民间融资的积极作用创造环境和条件,促使民间融资成为合规、透明的的信用行为,增强金融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3.严厉惩治非法融资行为。打击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金融活动,取缔为洗钱、逃汇、赌博、贩毒、吸毒等提供支持的地下钱庄,惩治涉足高利贷的黑恶势力。要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加大民间借贷案件的审理和执行力度。

篇6

1、我国担保机构基本情况

经过十几年的飞速发展,我国担保行业和担保机构在实力、数量、从业人员、业务规模、资产质量、业务范围、社会形象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和发展。根据2010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负责人联席会议提供的数据,截止2009年底,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达5547家,注册资金合计3389亿元;当年为37万家中小企业提供了10796亿元的融资担保,占全国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7.5%;信用担保机构当年实现收入180亿元,上缴税金16.4亿元,利润44.5亿元;2009年在保客户27.5万户,在保责任余额7289亿元;累计担保企业112万户,担保金额2.5万亿元。可见信用担保已经成为助推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担保机构已经成为我国信贷投放的重要保证措施对象。担保机构在我国融资担保方式中已经异军突起,日益壮大,逐步形成了一个单独的准金融行业。其作用和地位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商业银行的高度关注。各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也逐步推开,并有深化和发展的趋势。

2、担保机构行业管理和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实践始于1992年。由于担保机构的类型多,业务广,对于担保行业的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政策均由各部门制定。但立法层次低,法律效力不足,缺乏针对整个担保行业的管理制度,担保行业基本上处于无序发展的局面。为促进担保业健康发展,规范担保行业经营和监管,2010年3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七部委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对担保公司提出了具体的监督管理办法,各省市也纷纷出台《担保机构管理实施细则》,对担保机构的清理、洗牌悄然展开。

3、商业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情况和模式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已经非常普遍,担保机构提供保证的中小企业融资已经占据银行信贷业务的一定份额,并有继续扩大和发展的趋势及需求。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与担保机构签署担保协议和担保授信进行管理。合作的范围主要包含本外币贷款、票据承兑和贴现、贸易融资、项目融资、信用证以及其他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业务,个别商业银行还进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票据的担保合作。合作的重点主要在放大倍数、责任分担、代偿宽限期、担保范围等方面。

二、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信贷合作的积极意义

1、可以有效地分散和转嫁部分信贷风险

通过担保机构担保的信贷业务,在出现信贷风险时,能得到担保机构及时的现金赔付,能及时的化解和转嫁信贷风险。与其他担保方式相比,可以提高风险处置效率,降低风险处置成本,减少风险处置损失。就算有责任分担的合作银行,只要担保机构有赔付实力,担保机构担保的信贷不良率也是很低的;按照现有新增贷款平均不良率2%计算,若担保机构担保的信贷资产出现风险,即使银行与担保机构按照1:9的比例分担风险,由于90%的风险已经被担保机构承担,则银行的不良率也只在0.2%,远低于其他担保方式的不良率。根据各家银行统计,担保机构担保的信贷资产不良率的确大大低于一般信贷资产。

2、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银企信息不对称、小企业财务不透明且缺乏担保抵押物,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质量心存顾虑。担保机构专注于中小企业服务,对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偷漏税收等情况,采用专业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进行风险测评与风险识别,通过反担保组合设计、完善的过程控制流程、高效的资产处置能力,将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依据中国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2.45%;而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统计,2008年全国担保机构代偿总额占当年担保总额的0.6%,代偿损失占当年担保总额的0.08%。担保机构是商业银行改善贷款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

3、可以实现金融合作和产品创新

担保机构作为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开发创新也是有益的补充,除了可以推荐项目,拓宽商业银行营销渠道外;还可以与商业银行合作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帮助暂不具备贷款条件的小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寻求有效的融资解决途径,提高融资能力,培育潜力客户,共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助于更好的加快业务发展速度。

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竞争能力

担保机构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商业银行信贷文化的缺陷,是商业银行降低贷款风险的一道防线,是商业银行业务拓展的新增长点,更是架设银企共赢的金色桥梁。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建立稳定合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商业银行竞争能力。

三、担保机构经营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1、赔付能力普遍偏弱,资本实力有限

我国担保机构主要是地方财政出资和民间出资为主,国内大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国内其他行业巨头没有一家出资设立担保公司,地方财政和民间小股东的先天性资本实力不足,决定了担保机构的赔付实力有限。

2、利益驱动明显,违规经营现象丛生

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加上行业监管一直未得到正规化实施,担保机构为了实现自身的效益,不惜冒险从事一些违法违规的业务,这一现象在民营担保机构尤其明显。这必然导致担保机构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向出现偏差,从而带来新的风险。

3、抽逃资本行为严重,转嫁风险成为惯例

一些担保机构特别是民营担保机构在资本充足率上玩空手道,实际出资与注册资金严重不对等,抽逃资本现象严重。为满足银行对担保保证金的要求,很多担保机构将本应有自己承担的担保赔偿专项资金转嫁给信贷客户,要求客户缴纳高额的风险保证金,然后转存银行作为自己的担保保证金。一旦爆发担保风险,未出风险客户缴纳的保证金将无法退还,担保机构则可以全身而退。

4、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内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不能否认担保机构确实存在大批优秀人才,且有些人才比商业银行还要专业和负责。但由于担保机构从业人员来自五湖四海,行业从业没有门槛限制,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尚未建立,行业培训制度尚未规范,所以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将给担保机构本身带来管理风险和专业风险。同时由于担保行业本身还处于发展壮大期,行业规范尚未确立,各担保机构内部管理模式五花八门,内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5、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真实情况难以掌握

担保业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较短,加上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决定了我国担保行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许多不具备代偿能力的担保机构进入市场。担保机构准入门槛、日常监管制度、信息披露制度、退出机制等行业运营和监管制度的缺乏和不到位,使得商业银行难以掌握担保机构真实情况,担保机构的“增信放大”功能加大了合作商业银行风险敞口。

6、行业管理尚需加强,行业政策仍待进一步完善

《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将中国担保业推到了新的起点,中国担保业将由过去的“监管真空时代”进入全新的“审慎监管时代”。但监管部门的到位、办法的实施需要一个过程,各地担保业监管部门还在起草实施细则,有待进一步推进和完善。

四、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信贷合作中存在的风险

1、赔付实力不足而带来的巨大风险敞口

由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一旦担保机构出现过高的风险或者现金流出现问题,无法赔付到期不良担保,则会引发担保机构的破产危机。一旦担保机构破产,尚未到期的不良担保则无人买单,留下的巨大风险敞口无法覆盖,给商业银行带来重大损失。

2、挪用担保信贷资金造成信贷资产风险陡增

一些担保机构串通或强迫信贷客户,对担保的信贷资金进行分流或共享,带来了除信贷客户以外的新风险。担保机构挪用了信贷资金后,客户本身的信贷风险反而增加,完全失去了担保的本来意图。

3、转嫁风险带来法律纠纷

由于商业银行基本上都是通过风险保证金方式来控制担保机构的赔付风险和经营规模风险。但如果担保机构把风险保证金转嫁给了信贷客户,一旦出现较大的担保风险,自己又没有自有资金进行赔付,必然会动用风险保证金。而风险保证金基本上又是众多的信贷客户缴存的,没出信贷风险的客户若缴存风险保证金被银行扣划,必然会产生纷杂的法律纠纷。

4、违规经营带来的意外风险

担保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在控制担保风险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但一些担保机构为了追求自身效益,不惜违法违规经营,从事与担保行业不符的比如高利贷、拆借、委托贷款等高风险业务。一旦这些业务出现风险,势必影响到担保机构的赔付能力和现金流,对担保业务产生重大影响。

5、责任分担带来的部分风险敞口

部分银行与部分担保机构在合作中实行责任分担,这本身符合国际惯例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原则,但也应该考虑到留下的这部分风险敞口怎么覆盖的问题。在既不增加客户成本,又能控制风险的基础上,该采取什么措施、手段来弥补这个缺口,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6、客户信贷评价带来误差

对合作信贷客户的风险评价,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遵循独立评审的原则。但部分商业银行因业务发展压力过大、人手不够、未与合作担保机构实行风险责任分担等原因,单方采信和依赖担保机构对合作信贷客户的风险评价。同时,由于有担保机构作为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放松了信贷风险审查的警惕性,可能造成客户信贷风险评价误差上升。

五、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信贷合作中的风险控制

1、设定授信管理一定比例的担保抵押

为了控制与担保机构合作中赔付实力不足而产生的信贷风险敞口,防止出现担保机构的破产和清算后出现的不可覆盖的风险,有必要对担保机构资本金放大倍数后所出现的风险敞口,实行担保机构担保授信一定比例的担保抵押。对于民营担保机构,还应该要求股东承担连带责任。防止担保机构违法违规经营、抽逃资本、转嫁担保风险和挪用信贷资金等行为导致形成无法收拾局面后逃避责任,可以约束担保机构股东自身的行为,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到底。

2、要求加入再担保体系,分散担保风险

随着国家对担保行业的重视,为扶持行业发展和防范系统风险,各省逐步成立了再担保机构。这些再担保机构基本上都是政府出资,注册资金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无法提供授信抵押担保的担保机构,各商业银行应要求其加入再担保体系,分散担保机构风险。同时也可以通过再担保对合作担保机构的监管,防止担保机构的违法违规经营。

3、加强授信管理和监控

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合作应遵循资格准入、逐笔核定、风险分担、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原则。对担保机构的授信原则上一年一次,授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担保授信总额、保证金比例、单户限额。商业银行同时应强化授后管理,加强对担保机构资金实力、经营状况、风控能力、合规合法的动态监控,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4、强化与行业监管部门联系

担保行业发展过程中涉及的担保业监管机构有原国家多个部办委,新出台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由各省、市、区政府实施属地管理。各省、市、区政府确定的监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准入、退出、日常监管和风险处置。商业银行在选择合作担保机构时,应加强与行业监管部门联系,核实拟合作担保机构合规合法经营情况、业务经营状况以及行业内排名情况。

5、纳入社会征信系统

篇7

【关键词】 P2P 网络借贷 风险控制

一、引言

网贷,又称P2P网络借款,一般指个人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借贷,即借款者在P2P网站上借款需求,投资者则通过网站将资金借给借款者。网贷交易通常涉及网贷平台、借款者和投资者三方,其关系可用图1描述。网贷平台相当于一个中介,联接着借款者和投资者,既为有资金需求和理财需求的人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也为有闲余资金的人提供了一个投资渠道。

网络借贷最初起源于2005年英国的Zopa。在我国,最早的P2P网贷平台成立于2007年,自2012年开始我国网贷平台开始迅猛的发展。据相关统计,仅2012年,国内含线下放贷的网贷平台全年交易额已超百亿。进入2013年,网贷平台更是蓬勃发展,基本上每天都有网贷平台上线。从2013年10月到2014年04月,我国的网贷平台的数量有了突破性的增长。

广东、浙江、北京、山东、江苏、上海,这六个省市是全国网贷平台数量最多的六个地区,也是发展速度相对较快的六个地区。

网贷平台的出现为我国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血液,它不仅丰富了资金闲余的用户的投资渠道,提供了更高的利率和资金回报率;同时,它的门槛很低,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融资渠道,有利于我国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网贷平台鱼目混杂,发展至今,其中也不乏失败的案例,但是其失败的原因各异:有的因为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坏账严重,如哈哈贷;有的因为“跑路”,欺骗投资者,如天使计划;等等。另外,网贷平台市场上法律法规缺失,国家行政部门没有对其进行有力的监管,这也是存在的一个问题。

风险控制对于网络借贷平台的发展及其重要。对于一个网贷平台而言,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控制好自己的资金流,保证投资者的收益。而这些取决于网贷平台对于风险的控制能力,如何对于借款者的信用进行评估,并且对于逾期借款怎样进行担保和赔付,都是极其重要的考虑因素。

目前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模型、模式的研究,主要是针对个案的研究,王紫薇、袁中华、钟鑫(2012)以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的代表――“拍拍贷”和“宜农贷”为例,对现有的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卓素燕(2013)以“拍拍贷”公司作为实例研究P2P网络信贷问题,从不同方面来分析拍拍贷公司市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具体了具体的经营策略建议。二是消费者行为研究,宋文、韩丽川(2013)应用拍拍贷的实际交易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从出借人的出借意愿角度,对影响借贷成功率的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其研究结果对P2P借贷平台的合理运营和借款人实现成功融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王会娟(2014)基于“人人贷”的数据,设计模型并进行实证研究,从出借人的视角研究出借人获取高收益的投资策略。三是风险管理方法研究,黄叶s、齐晓雯(2012)针对当前中国网络借贷的发展情况,着重剖析网络借贷中的风险问题,并创新风险控制方法,探讨了两种风险控制方法;刘绘、沈庆拢2015)对我国P2P网络借贷模式中的五种核心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讨论了我国P2P网络借贷中的五类主要风险,并从四个方面,对现有监管思路提出补充建议。但是,这些现有研究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缺乏实证研究或只局限于个案,缺乏对网贷平台和产品系统性的总结和分类研究。

网络借贷是一个新兴的金融运营模式,目前它正处于一个初级成长阶段。它为个体提供了融资渠道解决燃眉之急;丰富了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起到了银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网贷平台如何维持自身的发展,如何控制风险,是一个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数百家活跃的网贷平台中抽取十家网络借贷平台进行实证研究,并从不同的维度,探究网络借贷平台自身控制风险的方式,进而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案例选取

我国现有的网贷平台数量众多,据网贷之家统计,截止2014年4月9日,共有340家,发展的状况参差不齐,各省的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有的省份相对集中,如广东、浙江、北京、上海等省份;有的省份则相对欠缺,如陕西、云南、辽宁、海南等省份。全国数量最多的几个省份主要是,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山东等。

为了研究网贷平台的风险控制机制,从中抽取了十家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主要研究了红岭创投、拍拍贷、陆金所、神州通宝、宜信财富、恒信易贷、开开贷、你我贷、宜人贷、微贷网等网贷平台。这十家网贷平台来源于全国网贷平台分布数量最多的几个省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十家网贷平台是不仅具有地域代表性,还代表了不同性质、类型的网贷平台。在这十家网贷平台中,有的平台是上市公司控股,如神州通宝;有的是资历较深的,如拍拍贷是为我国第一家网络借贷平台。除此之外,在抽取平台时,还考虑了它们相应的上线时间,从2007年中国开始有网络借贷平台到2014年,所抽取的平台都有覆盖。对这十家网贷平台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这十家网贷平台自己官方网站上的信息、所注册的工商管理局的信息,以及个别的相关新闻报道。

三、实证分析

根据对这十家具有代表性的网贷平台进行的研究,风险控制的方式主要表现在三个大的方面,信用评级、借款方式、担保。在这三个大的方面之下,不同的网贷平台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一,借款方式也是重要的风险控制方式之一,它主要是针对产品而言的。每个平台提供的产品不同,有些平台是相对综合性的,为用户提供多种产品,如红岭创投;而有些平台则是专业做抵押贷款的,如恒信易贷专做车贷业务。

为用户提供多种产品的平台,不同的产品之间借款方式也不同,主要分为四类:(1)信用无抵押借款,根据借款人扫描上传的资料进行审核,进行身份认证等;(2)抵押担保借款,核查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进行资产认证,并根据借款人的资信状况签订抵押担保手续;(3)实地考察无抵押借款,实地信用考察,对借款人的资产产权证书(包括存款凭证、房产证、土地证、保单、证券基金账户证明、持有企业股份证明、车辆行驶证、其他财产证明等)进行调查、核实,并对其市场价格进行合理估算;(4)针对平台上有投资行为的用户,因临时资金周转,以一定待收本金作为授信而的借款标,由借款账户的应收账款提供本息担保。

不同的借款方式在平台上对应着不同的产品,从借款额度上进行不同的限制,以此来控制风险。一般而言,信用无抵押借款额度最低,实地考察无抵押借款额度较高,抵押担保借款额度最高。

在这十家网络借贷平台中,有九家都采取了通过借款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但是不同的平台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红岭创投和你我贷成立的时间相对较早,发展的时间相对较长,与其他的网络借贷平台相比发展的相对成熟和完善,这两家网贷平台囊括了这四种借款方式,针对不同的人群和借款需求。而拍拍贷则是纯信用无抵押借贷。神州通宝只做抵押借贷。微贷网虽然名义上有信用标,但是信用标的数量极其少,主要还是做车贷抵押贷款。

第二,信用评级是重要的风险控制方式之一,大多数平台都有相应的信用评级和积分制度。但是,有些平台的积分制度只是针对投资者的,这种积分制度只是为了吸引投资,并不是为了进行信用评级和风险控制。本文所研究的信用评级方式,是为了控制风险,主要针对借款者。信用评级和信用积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对用户所填写的基本资料、提供的相关证明文件等多项材料进行评分,主要包括身份证明、收入证明、工作证明、居住证明等,用户所上传的资料越多、真实性越高,得到的评分就越高;(2)对用户的历史借款记录进行评分限制,用户是否迟还款和逾期还款将对其产生影响,迟还款和逾期还款的次数与所得评分呈负相关;(3)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公民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级,例如平台与银行进行合作、用户从征信机构获取个人信用状况提交给平台,从而平台进行评分。

在这十家网络借贷平台中,有六家都采取了通过信用评级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但是,每个平台的信用评级方式不尽相同,有些平台的信用评级方式囊括了这三种方式,有些平台则只涵盖了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式,甚至有些平台不采取信用评级的方式进行风险控制。拍拍贷、你我贷、人人贷、开开贷等平台所采用的信用评级方式囊括了上述三种方式,恒信易贷、有利网等平台涵盖了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式,红岭创投、神州通宝和陆金所等平台都没有进行信用评级,微贷网宣称有信用等级,却也没有实际实施。这六家有信用评级的平台,都采用了资料评级和其它途径评级,主要是在借款行为评级上有所差异。

引起不同平台的信用评级方式不同的原因,主要是平台的发展的时间和成熟度的差异,以及平台的产品和运行模式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平台成立的较早,发展的时间较长,平台的整个运行和风险控制的方式比较成熟,信用评级的方式会越完备;平台如若只是提供投资产品或者线下借款,那么信用评级的方式可能较为欠缺。

第三,对投资人投资采取担保,是极其重要的风险控制的方式之一,它主要是为了保障投资者的利益以及平台的正常运转。不同的网贷平台所采用的担保方式是不同的,第一种是网贷平台拥有与其合作的担保公司,由担保公司担负逾期赔付的责任,如陆金所、神州通宝;第二种是网贷平台既有合作的担保公司,又实行了“本金保障计划”,如红岭创投;第三种是网贷平台没有合作的担保公司,只单独实行“本金保障计划”,如拍拍贷、宜人贷、微网贷、你我贷、开开贷、宜信惠普。单独实行“本金保障计划”的网贷平台占大多数,实行“本金保障计划”的网贷平台根据保障的范围和保障资金的来源可以进行两种不同的分类。根据保障范围的不同划分,一种是100%本金(本息)保障,一种是50%本金保障。有的平台规定VIP会员能够享有100%本金(本息)保障,非VIP会员只能享有50%本金保障,如开开贷;有的平台针对不同的产品进行了100%本金(本息)与50%本金的规定,如宜人贷。根据保障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一种是由平台专项拨款建立“风险备用金”,如拍拍贷;一种是在平台每笔借款成交时,提取借款本金一定比例的金额放入“风险准备金账户”,并由银行进行资金托管。

四、存在的问题

1、平台和担保的关系问题

网络借贷平台所采用的风险控制方式,在担保这一方面,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担保公司,一类是本金保障计划。而平台在与担保公司合作中又有两种类型,一是担保公司为网贷平台的子公司,二是担保公司和网贷平台只是合作伙伴。

深圳市红岭创投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的担保公司是深圳可信担保有限公司,而是红岭创投是深圳可信担保有限公司的企业法人。在担保中,如果作为母公司的红岭创投倒闭了,那么作为子公司的深圳可信担保有限公司则没有能力继续进行担保。

2、本息担保的问题

不同的网络借贷平台有不同的担保范围,有些网贷平台主要依据是否为网贷平台的VIP会员来进行区别担保,而是否为网贷平台的VIP会员的区别在于是否缴纳会员年费。

山东的开开贷,普通的用户只需经过实名认证进行申请并缴纳180元的年费,即可成为VIP会员。在发生坏账时,VIP会员可以享受100%的本金保障,而非VIP会员则只能获得50%的本金垫付;网站推荐的投标借款发生逾期或坏账时,VIP会员可以享受100%的本息保障,而非VIP会员则只能获得50%的本金垫付。

VIP和非VIP的区别只在于年费的差异,但是在本金和利息受到保障时却有很大的差异,50%的本金与100多元的年费相差甚远。网贷平台根本无法用会员的100多元的年费来支撑本金甚至本息的支付。

3、借款人的风险控制问题

根据对于抽取的十家网贷平台的研究成果,网络借贷平台主要从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借款者进行风险控制:一是信用评级,二是借款方式,三是担保方式。这三个维度从不同的方面对借款者进行了风险控制,但是仍然有风险,并且不是每家网络借贷平台都同时从这三个不同的维度进行风险控制。

针对借款人而言的风险,主要是信用风险的问题,借款者借款以后无力履行偿还义务。而很多平台都有提供信用标,例如浙江微贷网,无需借款者提供相应的抵押和担保,只要有稳定收入并提供完整资信证明材料,即可信用标。这种情况下的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极高,平台追回欠款的难度也会加大。

4、营利性的问题

网络借贷平台主要的收入是各种管理费用,但是却承担着巨大的担保责任。如果一旦借款人逾期还款或者“跑路”,那么网络借贷平台就得承担对投资方的赔付责任。根据对于抽取的十家网贷平台的研究结果,现行的网贷平台主要是从三个维度进行风险控制,但是网络借贷平台的风险控制方式依旧存在漏洞。

那么在借款人“跑路”,网贷平台出现大量坏账时,或者出现大量投资者提前提现时,那么网贷平台可能资金断裂,融资困难,网贷平台的盈利问题更难保证。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1、加强立法和行业监管

网络借贷平台在工商管理局注册经营范围往往是资产管理、投资管理、信息咨询、电子商务、计算机技术开发等,并没有包含从事金融交易。而网贷平台所从事的业务主要是进行金融交易及相关业务。

从这一点来讲,国家立法部门应该加强立法,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国家行政机关,应该致力于相关法规的建设,以及加强行政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明确行政许可的经营范围,对于实际经营范围进行监督与核实。

2、实现征信信息共享,信息公开透明

对于投资者而言,主要存在着网贷平台的恶意欺诈、“跑路”或者经营不善倒闭的风险;对于网络借贷平台而言,主要存在着借款人恶意借款、无力偿还的风险。

网络借贷平台依据自己的技术和借款者提供的资料,进行信用评级,并且利用借款方式进行风险控制,以及利用担保公司进行担保赔付。但是依旧存在着风险。

这就需要网贷平台与银行征信机制的对接,实现银行与网络借贷平台征信信息的共享,实现对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控制。针对网络借贷平台,国家应该设置专门的网络借贷平台监督管理会,加强对网贷平台运行状况和资产的监督,并且将网贷平台的资产负债状况定期公布于众,实现信息的公开和透明。

3、进一步探索风险控制机制

很多网络借贷平台对待会员时,会进行区别对待,采用VIP制,而VIP与非VIP的区别只在于每年100多元的年费。但是,VIP与非VIP所享受的待遇却相差甚远,VIP会员可以享受100%的本金保障,甚至可以享受100%的本息保障,而非VIP会员却只能获得50%的本金垫付。在出现坏账时,网贷平台无法用100多元的年费去偿还100%的本金甚至本息,盈利则更难保证。

风险控制的能力,直接影响着网贷平台的盈利水平。网络借贷平台自身要进一步的进行合理机制的探索,提高风险控制的能力,丰富风险控制的方式,以促进盈利水平的提高。

(注:本文系华中农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RF)立项项目“网贷发展的可持续性”(2014087)的结论性成果。本文致谢柳鹏程老师的指导,包冰沁、程乐欢、吴昊、肖雅的数据收集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紫薇、袁中华、钟鑫:中国P2P网络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研究――基于“拍拍贷”、“宜农贷”的案例分析[J].新金融,2012(2).

[2] 卓素燕:P2P网络信贷公司的市场发展困境及经营策略选择――拍拍贷公司为例[J].管理现代化,2013(6).

[3] 宋文、韩丽川:P2P网络借贷中投资者出借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9).

[4] 王会娟:P2P网络借贷中出借人的投资策略[J].金融论坛,2014(10).

篇8

一、抵押法律关系分析

《物权法》第179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仔细分析该条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抵押包含两种基本的法律关系,即债的法律关系和担保法律关系,其中债的法律关系是主合同,担保法律关系是从合同,即担保合同的效力从属于主合同。抵押权的成立以债权的成立并生效为前提条件,只有主债权成立并生效,抵押权才能成立并生效。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就无效。

第二,《物权法》未对债的类型作出限制。根据民法的基本理论,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对于抵押担保的债的类型,《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条规定:当事人对由民事关系产生的债权,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以担保法规定的方式设定担保的,可以认定为有效。王利明教授认为:对各种合同产生之债,甚至非合同之债,只要是合法产生并已生效的,都应当允许当事人通过设定抵押进行担保,法律上没有必要对此进行限制。可见,债不仅指借款法律关系,只要符合债的特征,均可以设定抵押。

第三,债权人和抵押权人具有同一性。即使是最高额抵押和债权发生前的抵押也不例外,虽然这两种抵押设立时实际债权尚未产生,但当实际债权产生时抵押权人必须与债权人吻合才符合担保法的原理。

上述抵押法律关系的分析是登记机构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把握的基础和原则,不管债权的形式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办理抵押时其法律关系都要符合上述特征。以下本文将针对一些新型主体申请抵押登记的特殊性问题予以分析。

二、一些新型主体申请抵押登记时需注意审查的相关问题

1信托公司

根据我国《信托法》第2条的规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由此可见,信托公司办理信托业务时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涉及到以下几种法律关系:委托人和信托公司之间的信托关系,信托公司和债务人之间的债权法律关系,抵押担保法律关系。

信托和最大的区别在于受托人能否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管理和处分。在法律关系中,人只能以被人从事民事法律行为,而在信托法律关系中,受托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受托人在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对财产进行管理和处分的过程中均是以自己的名义进行的。因此,在办理信托公司申请的抵押登记时,应当将抵押权人登记为信托公司,而非委托人。

另根据《信托公司管理办法》第7条:设立信托公司,应当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并领取金融许可证。未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信托业务,任何经营单位不得在其名称中使用信托公司字样(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第20条:信托公司固有业务项下可以开展存放同业、拆放同业、贷款、租赁、投资等业务。投资业务限定为金融类公司股权投资、金融产品投资和自用固定资产投资。

根据上述规定,在办理抵押登记时需注意审查信托公司是否有金融许可证以保证主体的适格性。

2基金管理人

根据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第2条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开或者非公开募集资金设立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托管人托管,为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进行证券投资活动。基金法律关系中涉及三方主体,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持有人。基金管理人负责发行并按照基金契约的约定,以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基金托管人承担为基金持有人保管基金资产的职责,基金持有人则通过购买基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运作,是基金的委托人和受益人。

基金发行分为公募和私募。公募基金是受政府主管部门监管的,向不特定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投资基金。公募基金的投资对象限于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证券,一般不会涉及抵押登记。私募是相对于公募而言,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的一种集合投资,由于其投资渠道相对宽泛,基金管理人为尽到勤勉、审慎管理和处分基金财产的义务要求投资对象提供担保,这时就会涉及到办理抵押登记。

基金法律关系的实质是信托关系,其不同于关系,虽然实际的出资人为基金份额持有人,但其在申购基金财产时即丧失了对该基金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即该基金财产名义上的所有权从基金份额持有人转移到了基金管理人,如将基金份额持有人登记为抵押权人则违背了债权人和抵押权人的同一性原理。基金托管人的职责主要是监督和规范基金财产的管理和运用,防止基金管理人侵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其并不享有对基金财产名义上或者实质上的所有权,因此,基金托管人也不是适格的抵押权人。因此,基金管理人作为基金发行中的抵押权人,既符合《物权法》、《房屋登记办法》、《基金公司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又符合信托原理、债权人和抵押权人的同一性等相关法理,是适格的抵押权人。登记机构在办理抵押登记时应将基金管理人登记为抵押权人。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公司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证券投资基金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12条规定:基金管理人由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担任。担任基金管理人,应当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第46条规定:投资人缴纳认购的基金份额的款项时,基金合同成立;基金管理人依照本法第44条的规定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基金合同生效。第119条规定:非公开募集基金募集完毕,经注册、登记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分别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或者基金行业协会备案。

可见,发行基金监管部门是证监会,登记机构没有权力也没有能力对基金合同的合法性进行实质审查。但是为确保基础法律关系的合法性以及基金合同已成立,在办理基金管理人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时,要注意审查基金管理人是否有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成立的文件以及基金合同已在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备案的证明材料,以避免由于基础法律关系无效而导致抵押登记被法院撤销的行政风险。

3全体债券持有人

根据《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第3条规定:申请发行公司债券,应当符合《证券法》、《公司法》和本办法规定的条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第23条规定:公司应当为债券持有人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并订立债券受托管理协议;在债券存续期限内,由债券受托管理人依照协议的约定维护债券持有人的利益。第24条规定: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为债券持有人的最大利益行事,不得与债券持有人存在利益冲突。第25条规定:公司为债券设定担保的,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当约定担保财产为信托财产,债券受托管理人应在债券发行前取得担保的权利证明或其他有关文件,并在担保期间妥善保管。

公司为发行债券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时,债权尚未发生,债权人(债券持有人)尚不确定,但必须办理抵押登记,此时就涉及到公司发行债券以房产抵押作为担保时如何判断抵押权人的问题。本文认为债权是否实际发生并不影响抵押权人和债权人的同一性,全体债券持有人应为抵押权人。债券受托管理人只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依法维护全体债券持有人的利益,其和全体债券持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是法定。因此,债券受托管理人不能越俎代庖,侵犯全体债券持有人的利益。

需要注意的是,在具体办理抵押登记时,由于全体债券持有人尚未产生,且是个概括抽象的概念,不可能由其到场办理,因此,债券受托管理人作为其法定人可以其申请办理抵押登记。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回复辽宁省国土资源厅的《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为公司债券持有人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有关问题的复函》也明确:鉴于债权人具有不特定性,公司按照《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有关规定依法聘请债券受托管理人的,在法律没有禁止性规定以及当事人之间没有禁止代为办理抵押登记约定的情形下,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人可以全体公司债券持有人(抵押权人)申请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另外需要特别审查公司发行债券是否已经通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以确保基础法律关系的合法性。

4典当公司

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3条:典当,是指当户将其动产、财产权利作为当物质押或者将其房地产作为当物抵押给典当行,交付一定比例费用,取得当金,并在约定期限内支付当金利息、偿还当金、赎回当物的行为。

这里的典当不同于典权。典当和典权的区别在于:(1)前者是担保当金的回赎,后者是以使用和收益为内容的用益物权;(2)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典当物不适用流质条款,后者适用流质条款,即如果出典人超过期限未赎回典物,典权人可以直接取得典物的所有权;(3)房地产典当不转移占有,而典权以占有为前提。

典当的设立是为担保债权的实现,其目的在于债务人不按期偿还当金时,典当公司可以获得优先受偿权,其法律关系完全符合抵押法律关系的特征。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金德辉诉佳本斯市永恒典当商行房屋典当案件应如何处理的函复》有所印证,认定双方的约定仅仅是以当票形式的房屋抵押借款合同应按照抵押借款合同纠纷处理为宜。

另根据《典当管理办法》第巧条规定:收到设立典当行或者典当行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申请后,设区的市(地)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报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审核,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将审核意见和申请材料报送商务部,由商务部批准并颁发《典当经营许可证》。第25条规定:经批准,典当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三)房地产(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或者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在建工程除外)抵押典当业务。第36条,当物的估价金额及当金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房地产的当金数额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估价金额可以作为确定当金数额的参考。典当期限由双方约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因此,在办理典当公司申请办理的抵押登记时,应收取《典当经营许可证》,并应注意审查房屋典当期限是否未超过6个月,申请办理的抵押不能是在建工程抵押。

5融资性担保公司

融资性担保是指担保人与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债权人约定,当被担保人不履行对债权人负有的融资性债务时,由担保人依法承担合同约定的担保责任的行为。融资J陛担保法律关系的实质是反担保。

所谓反担保,是指第三人为债务人向债权人提供担保时,债务人应第三人的要求为第三人所提供的担保。其目的是确保第三人追偿权的实现。反担保的成立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1)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了担保。因反担保依附于担保而存在。因此,只有第三人向债权人提供了担保,方有权要求债务人提供反担保,反担保方能成立;(2)债务人或债务人之外的其他人向第三人提供担保;(3)只有在第三人为债务人提供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时,才能要求债务人向其提供反担保;(4)须符合法定形式,即反担保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依法需要办理登记或移交占有的,应当办理登记或转交占有手续。

根据《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新行办法》第8条规定: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应当经监管部门审查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监管部门批准不得经营融资性担保业务,不得在名称中使用融资性担保字样(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经批准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由监管部门颁发经营许可证,并凭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第21条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不得从事下列活动: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受托发放贷款、受托投资及监管部门规定不得从事的其他活动。

根据以上规定,融资性担保公司只能在其经营范围内为债务人提供保证业务后,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反担保时,才能作为抵押权人接受抵押担保。而不能直接在发放贷款后要求债务人或第三人提供抵押担保。因此,登记机构在办理融资性担保公司申请办理抵押登记时,必须是反担保法律关系,需收取的主合同包括借款人和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借款人和融资性担保公司签订的委托担保合同、融资性担保公司和银行签订的保证合同。另,审查抵押权人主体身份证明材料时需注意其是否具有相关监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6小额贷款公司

小额贷款公司是为促进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创设的可以从事贷款类金融业务的企业。根据银监会和央行2008年下发的《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业法人与其他社会组织投资设立,不吸收公众存款,经营小额贷款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应执行国家金融方针和政策,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业务,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担风险,其合法的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涉。申请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应向省级政府主管部门提出正式申请,经批准后,到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领取营业执照。此外,还应在5个工作日内向当地公安机关、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派出机构和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报送相关资料。小额贷款公司应向注册地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申领贷款卡。

篇9

论文摘要:非公有经济的发展是哈尔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源,而哈尔滨市目前存在着发展 环境 不宽松、 融资 渠道不畅、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不够、企业家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应该改善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非公有经济参与城市重点建设,重视企业家培训。

一、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的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环境不宽松

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发展环境虽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 行政 执法不规范、规费过多过滥、行政审批手续繁多、 管理 偏严、服务偏弱等。

(二)融资渠道不畅

哈尔滨市因 金融 环境偏紧,直接融资数额小,担保公司规模和数量有限等原因,融资难的问题突出。据市课题组的问卷 调查 显示,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获得 银行 信贷支持的仅占15%左右,有一半的受访者认为融资难是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三)产业引导与扶持力度不够

哈尔滨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政府对非公有经济发展相对投入的精力较少,引导和扶持力度不够,产业集群规模增长缓慢。在行业准人方面,虽然国家对金融、石油、 电力 、军工和城市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已经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政策性的障碍已经消除,但哈尔滨市缺少相应的配套措施,实际可操作性不强。

(四)企业家素质亟待提高

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家 市场 开拓能力较弱,在提升创新能力、完善创新管理、整和创新资源方面缺乏主动意识,多数企业家有小富即安的思想,进取精神不强。在关注 社会 发展与进步、关心困难群体、支援贫困地区等方面不够主动。

二、加快哈尔滨市非公有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创造良好环境,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要切实落实国家“非公经济36条”以及省市的《实施意见》政府在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应加大清理、废止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需要的文件,制定出台促进经济发展的更加优惠的政策,并向社会公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加强对各项制度、规定执法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解决办事拖拉、推诿扯皮以及刁难勒卡、政令梗阻等违规违纪问题。大力减轻企业负担,严格禁止有关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向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要建立执法部门联合执行制度,减少到企业检查的次数,努力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加大服务和扶持力度,为企业和 投资 者提供优质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哈尔滨成为近者悦、远者来,一个投资者“高高兴兴地赚钱”、“大大方方地赚钱”和“平平安安地赚钱”的城市。

2.建立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机制,认真办理企业投诉的案件,畅通非公有制企业利益诉求渠道

切实完善并运行好“市长热线”、“市长信箱”、“市长 电子 信箱”、政府门户网站“连线政府”、“连线网民”栏目和“市长短信”等,全面完善非公制企业诉求的受理、交办、办理、督办机制和答复、反馈机制,完善市直部门办理效率、办理质量的评价机制,完善各个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之间的有效对接机制,确保及时受理、处理非公有制企业投诉。

健全非公有制企业评议政府机制。进一步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参与 民主 评议政风的比重,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政风评议中的作用。积极完善评议方法,选择守法诚信非公有制企业为 经济 环境 监测点,从非公有制企业聘请经济环境监督员,定期走访企业,动态了解对政府部门依法 行政 、办事效率、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评价,监督相关部门、机构、个人对企业反映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加强评议结果运用,将综合评议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及干部年度考核,与干部的奖惩任用挂钩。对企业投诉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事项,一经查证属实,一律责成相关公务人员离岗培训,并给予其他处分或处理。

3.明确职能界定,有效发挥行业协会功能

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促进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和政府机构改革深入发展的新生力量,它以其独特、灵活的方式和解决问题 成本 低的特点,在促进行业发展、行业自律和维权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按照统筹协调原则,政府各部门要积极转变职能,合理界定政府与行业协会的职能界限,并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逐步将应该由行业协会行使的,如组织行业 统计 调查 、收集行业信息、制定行规行约和一些行业性的技术质量标准、开展行业性培训咨询、参与国内外的行业协作与交流等行业 管理 和服务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做到各居其位,各司其职。同时改革政府部门管理方式,规范管理行为,依法加强对行业协会的监管。

(二)建立支持非公有经发展的 金融 平台,拓宽 融资 渠道

1.发展数量众多的中小 银行 服务于非公有制中小企业

当前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营运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资金融通困难,流动资金匮乏。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与整个国家的宏观金融体系相关,不是一时一地所能解决的。从国际上的经验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靠信贷方式解决,其信贷又主要靠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提供。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走偏了路子,不能过分强调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也不可能过分依赖大银行对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频繁的金融服务,这其实就是一个“大猫走大洞,小猫走小洞”的问题。可以利用中央关于振兴东北等老 工业 基地的有关优惠政策,争取金融改革方面的试点,在创办地方性中小银行及经营范围、 金融创新 等方面有所突破,更好地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

支持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境内外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拓展融资渠道,大力培育非公有制企业上市资源。完善非上市企业产权交易、股份托管、质押典当等地方性资本交易市场,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和无形资产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吸引创业 投资 和风险投资。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 申请 国际组织、外国政府及国际商业贷款。对符合法定条件的新建项目允许按法定程序核准发行债券,促进企业债券流通。支持预期建成后有稳定收益的新建基础设施项目组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上市筹集资金。同时,推行新型融资方式,积极组建各种类型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推广融资租赁,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

3.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持

凡符合国家发改委、国家税务总局免征营业税规定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市中小企业局要积极推荐,争取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都享受到优惠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为规避风险,担保机构只能提高对反担保的要求,因而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实办法是建立风险补偿基金。如北京市政府已建立了5000万元的风险补偿基金,为发生代偿的担保公司提供不低于35%的补偿,担保公司实现追偿后再返还补偿基金。因此,哈尔滨市也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金,专项用于补充信用担保机构的资金损失;尽快组建再担保机构,有效地分担担保机构风险,发挥商业性担保机构的作用,扩大担保资源总量,确保哈尔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引导非公有 经济 企业参与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1.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以及 农业 水利 的 投资

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继续鼓励非公有资本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项目 融资 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 交通 、能源、供水、供气、供热、道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环卫设施等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和运营。以农业科研、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领域为重点,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领域的投资、建设和运营。

2.创造 市场 化运作的公平 环境

加快完善政府特许经营制度,进一步规范项目的招投标制度。已建成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具备条件的可依法向非公有资本转让特许经营权或产权。继续推进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事业的政企分开和政事分开,剥离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国有企业和经营性事业单位拥有的行业规划、环保技术监督、市场监管等 行政 性职能,为推行市场化运作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总承包、分包、招投标、监理等建设市场业务竞争。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市政公用企业、事业单位的产权制度和经营方式改革。

(四)重视企业家的培育工作,提升非公有制企业 管理 者素质

1.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管理者职业化

加快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来选择企业管理者,从制度上保证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素质的不断提高。建立健全职业经理人才库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办法,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选拔、流动提供必要条件。研究建立适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人才培养、选拔、任用、激励、监督机制,推进企业人事管理的科学化。

2.倡导自主学习氛围,提高非公制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

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和经营管理人员自觉学习 国家法 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 社会 公德,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引导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社会救济和“光彩事业”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篇10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能源发展战略西移的历史机遇,借助自治区鼓励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政策优势,通过实施“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工业化”带动战略,地区经济始终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千亿元关口,达1150亿元,同比增长24.3%,人均GDP超1万美元;财政收入达到200.8亿元,同比增长38%;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3.32亿元,同比增长42.8%,标志着鄂尔多斯市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进入了新阶段,地区经济综合实力排名跃居全国百强城市第28位。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增长中呈现的显著特征是,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有效的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地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二、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状况和特点

1、从事民间融资的机构多、数量多

据统计,经注册的投资公司414家、担保公司159家,典当行12个,委托寄卖商行46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实际上从事民间借贷活动,未正式办理手续的机构和个人数量难以数计。

2、民间融资业务发展迅速,投融资量巨大

据人民银行当地中心支行对两家投资公司、1家担保公司、1家典当公司、1家委托寄卖商行的调查,注册资金为7000万元,投资总量为14000万元,民间融资4200万元,民间融资占投资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委托寄卖商行全部资金来源的60%左右。据估计,投资总量平均为注册资金的1.9-2.2倍,以此比例测算,全市投资公司投资总量在180-200亿元之间,吸收公众存款在87.4-107.4亿元之间。

3、民间融资参与主体多元,借贷用途多样

民间借贷的参与主体包括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资金投向由消费性资金需求为主转为生产经营性资金需求与消费性资金需求并重。500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向主要是房地产开发、煤炭企业、高载能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500万元以下的主要是汽车经销商、个体工商户短期资金周转。

4、利率高、期限灵活、手续简便

据调查,融资机构吸收存款的利率为月息18‰,最高可达25‰,期限最短为一个月,最长一年。发放贷款的利率视不同期限、额度而变化,一般为月息30‰-35‰。期限最短的5-10天,最长为一年。资金需求旺季利率高达35‰-45‰,手续简便快捷,对中小企业有较强吸引力。

三、鄂尔多斯民间融资高度发达内在成因分析

1、正规金融机构虚位为民间融资发展提供了契机

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有商业银行普遍推行集约化经营战略,市场定位于面向大型企业、重点行业和企业,形成了对县域经济和农牧区信贷支持缺失。鄂尔多斯地区迅速成长的民营经济,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充足资金,民间融资由此获得了生存发展空间。

2、资本的趋利性成为民间借贷生生不息的推动力

逐利是资本的本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无论放贷于何种行业何种企业,获利是其根本驱动力。随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居民收入大幅迅速增长。2002-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58元增加到17000元,年均增长18.8%。经济的快速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使居民对于闲置资金保值增值的期望较高,寻求新的投资方式拓宽收入渠道。

四、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对经济发展的“双刃剑”效应分析

1、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1)民间融资有力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推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鄂尔多斯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8%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规模扩张、实力增强对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着显著作用。但由于银行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经济复杂多变的融资要求,大部分民营企业未获得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民间融资强大的输血功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为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直接贡献。

(2)民间融资促进了地区就业状况的改善。民间融资通过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间接地支持了本地区的劳动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2006年末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达37.9万人,占全市就业人员总数的45.14%。民间融资主要支持的房地产业、公路桥梁等行业发展迅速,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3)民间融资促进了民间财富的积累。民间融资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居民投资渠道单一,高度依赖于银行储蓄的局面,居民投资出现了多样化选择。民间融资投资的高额回报,加速了民间财富积累。

(4)民间借贷市场有利于促进银行业经营能力的提升,提高地区整体金融服务水平。民间融资繁荣对正规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为争取社会资金融入正规金融市场体系,银行必须不断创新适应市场需要的金融产品,提高信贷管理效率,提升经营能力和服务水平。

2、对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不利影响

(1)民间融资的逐利本性,直接影响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民间融资的本质是追逐受益最大化,加之自发性、松散性和信息滞后性特点,必然只关注利润收益,而漠视国家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形成冲击,加大了地区产业升级、区域经济结构优化难度。如近几年来国家已明令严格控制小煤矿、电石、铁合金等高载能高污染企业,但在行业高额回报的刺激下,这些企业受民间融资扶持而屡禁不止,直接削弱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果。

(2)民间融资分割了金融机构存款市场份额,影响金融稳定。民间融资机构未经银监局批准以存款利率比银行基准利率高18.56个百分点的利率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严重冲击了金融机构储蓄存款市场份额。2007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为226亿元,同比增长14.12%,增幅同比回落7.81个百分点,成为2003年以来储蓄存款增速水平最低的年份,主要原因是民间融资市场吸引了居民闲置资金大量投入。储蓄存款的下降,影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积累,对金融机构放贷能力、信贷支持水平造成负面影响。

(3)大量地下民间融资造成国家大量税收流失。税务部门对从事民间融资机构主要采取定额征收方式进行征收,只能收缴在工商部门注册机构的税款,对从事民间融资但未办理注册手续的机构、个人无法进行征收;一些机构在许可经营范围之外从事民间融资活动,形成事实偷税;民间融资机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也导致了储蓄利息所得税流失。

(4)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可能触发民间融资存在的薄弱链条,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市场目前尚未出现大规模非法集资或卷款逃跑恶性事件,但民间融资链条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风险。若宏观经济形势发生逆转或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效应显现,有赖于民间融资“输血”的企业生产经营出现问题,导致资金供应链断裂,将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以鄂尔多斯房地产市场为例,由于面临政策控制、供应过剩、成本上升三重压力,行业预期回报率下降,一部分民间融资机构已从房地产行业抽离资金或进行行业转型。房地产业是民间借贷市场主要资金借入方,市场趋冷,意味着房地产开发商房利润下降、资金回笼困难,一旦某一地产商无法兑现还本付息的承诺导致融资链条断裂,可能会触发大范围内的资金供应偿还问题,引致公众恐慌和社会动荡。

(5)影响正规金融机构发展及其制度变迁。从国家金融机构的制度变迁来看,新的正规金融制度必须正视非正规金融制度所导致的利益格局,但目前正规金融体系对于民间借贷市场做出的反应调整有限,在民众心中的地位持续弱化,不利于正规金融体系的发展。

五、合理规范引导民间融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1、更新对民间金融的认知,为民间金融合理定位

根据国务院1998年《整顿乱集资乱批设金融机构和乱办金融业务实施方案》定义,乱集资是指未经任何批准,向社会不特定对象进行的集资活动,包括擅自以还本付息或支付股息、红利方式筹资、以发起设立股份公司为名变相筹集股份等等。据此,鄂尔多斯市民间融资活动大多可被列入非法集资活动的范围。虽经人民银行和银监局多次清理,仍愈演愈烈,根本原因是国有金融体系体制缺陷造成的,是现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狭小、缺少层次和行政垄断的必然结果。金融市场既不能满足投资者的投资欲望,也不能满足融资者的资本需求,资金的供求双方只能自己创造市场,在法律制度的规范之外从事投融资活动,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为促进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应加强政策引导,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与民间融资,引导民间融资公开登记并规范其经营。

2、尽快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法律法规

建议尽快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修订有关法律法规,缩小非法融资的范围,严格界定违法融资活动。修正的重点一是对非法融资活动做出准确界定,明确禁止从事融资活动的内容和范围。二是明确开办民间融资业务机构的条件。三是明确对民间融资的管理部门,加强对民间融资的管理。目前民间融资机构由多个部门登记管理,这些部门仅履行市场准入管理,业务合规性监管的力度和深度严重不足。由于缺乏法律支持,银监部门、人民银行无法对这些机构实行业务监管,形成民间融资监管真空。四是制定明确细致的监管办法,有效监控此类机构日常运营与经营风险。五是明确对非法融资活动处罚标准和实施办法,对经认定的非法融资加大处罚力度。

3、加快中小金融机构建设步伐,改组改造非金融机构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地方经济建设,合理引导民间资金转化为资本,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体系组建民营银行、创投基金、小额贷款协会等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防范民营银行风险可以从提高注册资本金,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着手,切实保证存款人的利益。民营银行可利用其特殊的经营模式,较易克服信息不对称导致高昂交易成本和风险问题的优点,来补充大中型银行服务不足和空白。对民营银行要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确保民营银行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市场体系

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有效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应积极推动债券市场、票据市场的发展,对具有发展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降低上市的门槛,给与更多的上市机会;积极支持经营效益好、偿还能力强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进行融资;对中小企业的票据融资予以适当的政策倾斜;鼓励创办中小企业投资公司,鼓励风险投资发展。

5、加快正规金融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发挥其融资主渠道作用,加大信贷支持中小企业的力度

银行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功能,加快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机构,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限,降低贷款门槛,对于符合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