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办法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购置管理办法

篇1

山西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完整版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固定资产的合理、有效使用,根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厅有关规定,结合我委实际,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固定资产单独管理的直属事业单位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是指由机关各处室使用的,依法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资产总称(包括由委机关行政经费购置由直属事业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是:

(一)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二)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

(三)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

(四)资产管理与使用维护相分离。

第五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合理配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第六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范围和分类,固定资产购置、配备、计价、使用、回收及报废处置等。

第七条 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成员单位包括:委办公室和资产使用部门;委办公室是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实物和账卡管理、负责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管理;各处室为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等。

第二章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第八条 固定资产管理,应当建立以下管理制度:

(一)登记制度。委机关财务应当在固定资产总账科目下,按固定资产类别进行核算,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财务账。

(二)保管制度。委办公室应当安排专人将所管理的各类固定资产的信息(包括资产数量、原值、现值等资料)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做好固定资产统计、报告、分析和处置工作,实现固定资产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的相关资料,如说明书、保修单和维修资料等,由资产使用人妥善保管,以备查用。

(三)使用制度。按资产使用人或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领用卡片,做到委机关财务有账,资产使用部门有卡,委办公室资产保管人员有实物账卡,便于清查核对。

(四)固定资产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的清查核对工作由委办公室统一组织,会同资产使用单位共同开展。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底全面清查核对一次,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

第三章 固定资产范围和分类

第九条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项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在其使用过程中能保持其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价不足1000元,耐用期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设备,也属固定资产范围,按固定资产实行管理。

第十条 固定资产按其性质、用途和品目具体分类如下:

(一)房屋和建筑物类。凡纳入单位管理的可供办公、生活和储备等用途的房屋、建筑物及与房屋不可分割的各种附属设施,如暖气、电梯、锅炉、水塔、蓄水池等。

(二)交通运输工具类。指一切机动和非机动车,如轿车、吉普车、旅行车、卡车、摩托车、三轮车等。

(三)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类。指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和网络设备。计算机类包括各种台式计算机、服务器、小型机和便携式计算机等,及其电源设备、打印机和录入机等附属设备;网络设备类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和集线器等设备。

(四)计算机软件类。计算机软件类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防毒软件等。

(五)家具用品类。指各种办公桌、椅子、资料柜、保险柜、沙发及地毯等。

(六)文体设备类。是指各种文化体育设备,如各种乐器、健身器材、体育用品等。

(七)图书资料类。指单位的图书室、资料室购置的各种中外图书、资料(包括微缩资料)等。

(八)其它设备类。如电视机、录像机、音像设备、发电机、空调器、复印机、照相机、消防设备等。

第四章 固定资产购置、配备与回收

第十一条 省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购置与配备应当遵行以下原则:

(一)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与单位履行职能、完成任务的需要相适应;

(三)科学合理、优化资产结构;

(四)勤俭节约,从严控制;

(五)先调剂后购置。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的购置分为自建、购入、调入等。

第十三条 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购置与配备的具体流程为:

(一)提出购置申请。各资产使用部门提出配备固定资产计划申请,填写《固定资产配备申请报告卡》,详细填列需配备资产的品目、数量,报处室负责人、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审核。

(二)固定资产采购。委办公室根据《固定资产配备申请报告卡》所列购置项目,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

(三)固定资产入库。固定资产采购后,采购人员负责将购置固定资产发票交委机关财务登记入账;固定资产保管人员填写固定资产入库单一式三份,列明固定资产的名称、规格、型号、单价、数量等项目,由采购人员和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签字确认,第一联交委机关财务做账,第二联交采购人员留存,第三联固定资产保管人员留存。(固定资产入库单见附件1)

(四)固定资产出库。由资产使用部门填写固定资产领用单一式三份,经资产领用人、领用处室负责人、办公室资产管理人签字,第一联交委机关财务留存,第二联交委办公室资产管理人登记固定资产卡片并录入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第三联归资产领用人存查。(固定资产领用单见附件2)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使用人如因调动、退休等原因离开委机关时,需交清所领用固定资产,委办公室负责回收。

第五章 固定资产计价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方法:

(一)自建、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分别按造价、购价和调拨价计价。按规定支付的购置车辆附加费计入购价内;购入、调入固定资产的运杂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二)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原值计价,无法查清原价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价值计价。

(三)房屋和建筑物的扩建、改建、装修等增加的价值,按实际开支的费用计价。

(四)固定资产调出、变卖和报废等,按原值注销。

(五)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

第六章 固定资产使用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使用按下列原则办理:

(一)房屋及建筑物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合理分配使用,并按其结构、面积、价值和使用单位编号登记。

(二)交通运输工具类。交通工具由委办公室负责统一管理,负责维修。使用人负有保养和保证安全的责任。

(三)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类。根据使用单位具体业务情况配置,使用人负责保养维修,确保设备的有效和合理使用。

(四)计算机软件类。由数管中心指定专人负责管理,登记在册,保证软件合理高效的使用。

(五)家具用品类。要求做到定品名、定数量、定位置、定管理人。要求做到物物有账,人人有责。

(六)文体设备类。各种文体设备都应按类别进行分类编号,登记在册,管理人员应定期及时清查检查,保证物品的及时高效使用。

(七)图书资料类。图书管理员对所管图书应当加盖图书管理章,按类别进行编号登记,存放固定位置,设置图书目录。管理人员对图书、杂志要经常清理、检查、催收,重要杂志、刊物年终应装订成册。

(八)其它设备类。管理办法可参照上述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第十八条 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应当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第十九条 委办公室统一负责委机关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工作,报废处置固定资产时,按照山西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20xx年12月1日起施行)相关规定,填写《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见附件3),进行报废处置。

第二十条 报废固定资产的使用人或使用部门应当在存查的固定资产领用单第三联备注栏内写明报废的原因,到委机关财务办理注销账卡手续。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委办公室暂时妥善保管,由省财政厅实物库统一收回。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山西省国资委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之日起实施。

国资委机关固定资产的特点1.固定资产的价值一般比较大,使用时间比较长,能长期地、重复地参加生产过程。

2.在生产过程中虽然发生磨损,但是并不改变其本身的实物形态,而是根据其磨损程度,逐步地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其价值转移部分回收后形成折旧基金。

固定资金作为固定资产的货币表现,也有以下特点:

1.固定资金的循环期比较长,它不是取决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是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篇2

一、加强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为了适应新的管理体制的要求,保证各项

工作任务的完成,我根据《会计法》及有关财务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务管理制度》,明确了收支、往来及各项资产的管理细则,划分了职责,规范了行为,建立了财务分析长效机制,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了准确的数字依据,使财务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为规范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行为,我制定了《××市劳动局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和《××市劳动局会计人员行为规范》,为我局财务管理创立高效、快捷的工作作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资产流失,我完善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资产购置、使用和报废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为了加强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与管理,达到制度化、规范化、全方位监控管理。我完善制定了《××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办法》。为了加强部门预算管理,细化支出预算,合理安排预算执行计划,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市财政局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我着手制定了《定额支出预算管理办法》。随着一批财务管理制度的施行,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会计基础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使财务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

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根据市政府关于清产核资工作的具体安排和要求,针对我局国有资产管理的现状,我着手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了资产购置、使用和报废等一系列管理办法,按要求设计了《固定资产清查表》和《往来款项清查登记表》,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预算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的规定,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统一的固定资产代码,设计了固定资产登记表和卡片,实行

“一物一卡,账卡物相符”的管理模式,带领相关人员采取实地盘点的方式对全局各类资产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核准了物品的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对固定资产分类编码,建立了固定资产台帐。对于往来款项的清查核实,我在调阅帐薄的基础上,追溯有关当事人,了解详情,查明原因,限期清理。在详细清查的基础上,我组织有关人员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研制开发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软件,由静态管理发展为动态管理,有效监控了资产的使用状态。

篇3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会计处理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存在的弊端

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购建时一次性列为当期支出,这项规定对于必须使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而同时又要考核经济效益的单位来说,其最大缺陷是,由于费用和收入不配比,因此无法科学,准确地考核经营结余。固定资产账面所反映的价值是其购建时的原价值来反映资产的成本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无法体现资产的真实价值。其次,由于不折旧,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很容易被各方“遗忘”,特别是一些不常用的固定资产,等到国家组织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时,由于平常疏于管理,最终会计部门很难寻找到其“踪迹”。因此,这非常不利于国家资产实物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在购置时一次性列为支出,而在其使用期内不计提折旧,也不做减值测试,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原值,在处置和报废时,处置收入和报废时间没有相应会计资料作为严格的依据。这样的处理方法使固定资产价值的变动得不到正确反映,有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工作实践中,因为缺乏必要的会计核算和监督,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宽松”,可能使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低价处置,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事业单位的财务目标和管理方式不同于一般企业,其资产的核算与管理须与相应的预算管理体制相配套,因此,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要不要计提折旧的问题,目前尚不能急于定论。但为了正确反映其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状态,同时使有关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能够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可在报表附注中对固定资产的现时状况加以披露。即每年年末对各项固定资产做减值测试,存在减值迹象的,会计上不作损失的确认,但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减值的原因及扣除减值后固定资产的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减值判断与企业会计略有不同,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以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比较判断固定资产是否减值,这里的“账面价值”就是固定资产原值。

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能为求方便或其他原因随意低价处置;同时,按照财政部对事业单位处置国有资产收入“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新规定,处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入,不应再作“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而是作“应缴财政专户款”。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会计处理方法

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办法,使其既能体现国家资产的经济特性又符合事业单位的资产特点。

(一)购置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

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现行管理办法是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会计分录如下: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一一修购基金”等科目,货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人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货记“固定基金”科目。这两组分录之间不存在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往往只作了付款分录,忘记作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予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制度如此硬性规定的依据是,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主要是由国家拨款形成的。

对于完全实现财政预算管理或不实行结余考核办法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法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银行存款”等,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事业单位支出与财政支出保持一致,同时还能反映国宝资产的真实价值。

实行结余考核管理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按以下办处理: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时,代记“长期等摊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平时,根据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分期摊销长期选择费用,借记“事业支出”或“经营支出”等,贷记“长期选择费用”。这种核算办法的优点是,固定资产费用与收入能够配比,且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

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的事业单位。其固定资产核算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的,就没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再按资金来源列支,而是比照企业会计,只通过一组分录反映,即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处理

按现行管理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O%。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I)价值背离。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净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2)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3按收入比例来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也缺乏科学合理的计提依据。

事业单位作为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事业和产业双重性质,其固定资产也需要保值增值,故应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在会计处理上,应取消“固定基金”和“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以计提的折旧基金取代修购基金。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进行摊销,将每月应摊销的折旧价值作为费用计入有关的成本或支出中,从相应的收人中得以补偿。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用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三)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

现行管理办法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时,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会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但上述分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牵强,未能直观反映各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令人费解。同时,造成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故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使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同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趋于一致。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和大量现代办公设备的购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日趋增加。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可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强单位的竞争力。这无疑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改革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加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完善核算方法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的投资管理,进一步完善投资项目核算方法。

篇4

一、当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和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调拨手续不规范。突出表现在上下级之间调拨资产的口子多,如稽查、税政、人事、征管、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化设备、办公设备,有些是由上级对口部门直接调拨,其中,绝大部分的调拨设备无相关调拨手续。下级对口单位接到实物后未向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申报,导致该资产无法入账,因此造成资产管理家底不清,给工作上造成被动。

(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主要是对资产的使用者、保管者的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不到位,即使将责任进行了落实,但有些部门的财产保管者也只是虚设,没有真正做到专人负责、跟踪监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等,更重要的是没有比较完善和详细的责任追究制度来进行约束和监督。

(三)资产管理认识不够高。表现在一方面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公家的资产只要自己不带走,不有意破坏,就没有其他责任。另一方面表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先购买后审批、先处置后报批、新分配后报告等现象还时有存在。

(四)历史遗留问题不好处理。实行固定资产电算化核算是从开始的,由于当时对资产的估价不准,虽然有些可以查找原始凭证,但更多的则无法查起(如国地机构分设前的资产、调拨资产),造成了资产计价价格千差万别。同时,随着机构、部门的多次改革,资产的频繁调动,也给资产的账实核对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五)账实不符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匹配。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一是有些固定资产采购项目的计划指标被挪用,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会计处理上的问题,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六)闲置固定资产的处置问题。主要表现为闲置房地产及闲置电子设备处置不及时,处置手续不完备,程序不规范。闲置固定资产的产生主要源于以下三种因素:一是国地税分家时遗留的资产闲置;二是在进行征管改革的过程中,对部分农村分局(所)进行了撤并,造成了撤并机构房地产闲置;三是科技进步造成固定资产无形损耗而产生的闲置,这在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了防止系统内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提高其使用效率的最好办法,就是进一步加强管理和监督,做到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加强监管、杜绝各类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

(一)加强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一是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要注重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不搞盲目采购。二是完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及监督机制,并切实做到政府采购的信息公开、过程透明、行为规范、手续简化。三是要对集中采购机构和工作人员实行全程跟踪监督和管理,把监督机制贯彻始终,以确保采购质量。四是固定资产购置,必须归口管理,统一购买,统一调配。

(二)加大资产日常管理力度。一是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省局制定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细化成“申报-审批-购置-核算-管理-处置”基本程序进行分段管理。购置固定资产环节重点监督需求部门是否做出购置计划和安排相应的预算;审批环节重点监督是否按照审批权限分别审批,有无擅自增加固定资产。购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属于政府采购范围,是否实行了政府采购。核算环节重点监督是否及时登记有关账册,并侧重于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的登记管理。管理环节重点监督有无固定资产流失。实行“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和卡片对应管理,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处置环节重点监督是否经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是否依照规定权限审批后合法处置。二是资产调拨应只由一个部门负责,并做到先开单、后提货,统一凭财务的调拨手续办理,不得由多部门分配、调拨。三是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财务,监察、信息中心、服务中心、专家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并实行全程监控管理。四是杜绝“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要抓落实,不搞形式,不走过场,真正做到物物有人管,环环紧相连,依法办事,照章理财。五是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

(三)完善资产核算软件。由于国税系统的固定资产规模庞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管理、手工统计已远不适应工作要求,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建立起包括计划管理和核算管理等功能齐备的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核算、处置、报废等各项业务全部通过系统加以反映,按照管理权上收的原则设置相应系统管理权限,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当前,虽然国税系统有固定资产管理软件,但该软件与资产的管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在数据统计方面不完善,对同一内存或同一容量的计算机设备在统计上无法操作。建议针对不同的设备,在型号、特征、规格上进一步细化,提供可选项,如对计算机,可设置内存、硬盘容量、显示器类型等指标,便于准确登记和数据查询。同时,在实现核算电算化的前提下,可以取消手工固定资产明细账和总账,有利于减少手工劳动,提高工作效率。

篇5

(1)监狱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流于形式不执行。

1997年,财政部颁布了《监狱财务制度》、《监狱会计制度》、《关于监狱资产划分有关规定的通知》等制度文件,监狱和监狱企业实现了分账核算。根据资产的性质,将原有资产划分为监狱行政资产和监狱企业资产,按照不同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和管理。但是由于在机构设置上,监狱的部分职能科室仍是一套班子,两个牌子,同时从事监狱、监狱企业的管理工作,管理内容交叉,资产管理职责不清,在资产划分上也不够严格,仅仅在财务账面上进行了划分,没有对实物资产确认归属,存在着国有资产监狱与监狱企业共享或相互占用的现象。各基层单位没有设专人管理或根本无人管理,没有设置必要的固定资产台账及电子卡片,对资产的使用情况缺乏必要的记录,缺乏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报废报损的资产、拆除的房屋建筑物、出售的车辆等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和手续办理,不经评估机构评估,不经过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只是经单位领导同意后随意处置,并且处置收入不上缴财务,致使财务不能核销,使已不存在的资产长期挂在账上,造成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

(2)资产配置不合理,缺乏详细的配置标准及购置审核机制。

部分单位在购买设备时缺乏必要的审批制度,没有进行购置前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重复、盲目购置现象严重。部分单位在购买办公设备时一味追求高档次高配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相应的市场调查,没有购置到经济、实用的资产,购买的设备往往使用效率不高或根本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也没有调剂到相关单位使用,闲置一旁;并且只重视资产的购置阶段,平时不重视设备的日常保养及修理维护,致使资产达不到使用寿命便闲置或报损报废,造成不必要的资产浪费。

(3)内部监督制度不完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由于监狱固定资产是非经营性资产,不能创造经济效益,不提折旧,不计成本,不核算盈亏,且由财政拨款购置,无偿使用,导致长期以来监狱形成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思想,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致使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4)监狱和监狱企业共用资产费用支出基本全部由监狱企业负担

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合理分摊,从一定程度上隐藏了监狱经费支出的实际需要。

二、加强监狱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1)健全监狱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监狱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并对相关领导及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明确管理的重要性,树立资产管理规范化意识。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指定专门的领导负责制定监狱资产管理办法及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财经法规和资产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实物登记账,对各项固定资产从购置、领用、日常管理到报废处置进行全程管理。明确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各单位指定专人管理监狱资产,建立基层单位监狱固定资产电子台账,跟踪监狱固定资产的使用及维修保养,每月上报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状况报表,便于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全局协调,共享资源,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2)在购置阶段引入预算管理机制,对各部门资产采购纳入预算。

资产管理部门对各基层单位上报的资产购置预算严格审核标准,并对各单位呈报的资产电子台账进行核对,确定在现有固定资产配置情况下,是否有必要购置还是各单位之间调剂使用,视情况通过审批购置资产或调剂资产,真正做到资产的合理配置,购置时采用公开招标或比价采购方式,争取用最少的资金买到最实用的资产。

(3)在日常管理阶段引入资产条码标签管理办法。

对购入的固定资产在入账登记资产台账时分配唯一的编码,记录该资产的各项数据及初始使用单位、使用人,便于在随后的管理中,跟踪资产的使用及变动情况。完善资产管理软件,实现资产管理部门与各使用单位的信息联网,资产管理部门使用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查询到所有资产的即时状态,对于闲置资产,进行资产资源共享调配,做到物尽其用,发挥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

(4)健全监狱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资产的清查与核对工作。

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及资产使用单位每半年或一年对所有资产全面盘点一次,核对账、物,做到账实相符。资产管理人员要做好资产的登记工作,对资产的变动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办理相关的手续,做到资产去向清晰、账实相符。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盘点清查、处置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到人,对发现的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资产,应查明原因,追究相关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严肃财经纪律,并对查出的问题写明原因及处理方式报经相关部门批准后由财务部门调整账务。

(5)对资产处置阶段引入资产评估机制。

对监狱固定资产的处置要调查、分析原因,对于由个人引起的资产报废报损应追究相关责任人或使用人的责任,通过专业部门鉴定后按规定赔偿。对于监狱固定资产的处置要委托权威机构进行评估,按规定的手续和程序上报省财政厅审核批准,审批后进行竞价出售或拍卖等公开、透明的方式回收资金,并及时将收回的资金上交财务,便于财务及时核销资产,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处置资产。

(6)对监狱和监狱企业共用的资产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经济体制 创新

2012年4月1日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划》正式实施,这一举动是对传统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办法的革新,是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加快社会服务步伐的保证,是事业单位理财走向全面化、精准化、科学化的标志,它为进一步实现财务管理深入改革吹响了号角。新规划的出台是对以往事业单位财政管理问题的有效反应,它把财务管理的重心放到了全流程中,放到了监管工作中,放到了对国有资产的严格保护中,具有着极其深刻的经验总结意义和现实功效意义。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管理机制的重要有机构成,它涉及到文化、卫生、教育、科学等方方面面领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起到直接作用。但从这些年,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之后,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受到了较强的冲击,出现了很多管理内部不和谐的问题,影响了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形象,制约了事业单位随经济体制的转型,因此借助新出台的规划进一步组建和弥补财务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当前首要的工作。

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集中矛盾

(一)预算管理欠全面

预算编制环节是财务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内部预算普遍存在编制不系统,不全面的问题。编制预算普遍缺乏明确的预算目标,单位领导层面对预算编制的重视程度不足,认为此项工作可有可无,预算环节形式风盛行。随意扩大开支范围,随意提高开支标准,甚至虚列支出,转移资金,滥发钱物的现象时有发生。编制工作表现出模式化现象,在进行预算编制前没有考虑好单位资金使用的现状,只是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传统编制,致使经常出现预算支出与实际支出严重不符的情况,影响了后续项目的进行,延迟了单位的发展周期,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二)财务监管欠力度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很多不规范的现象,并且对于这些不规范没有及时的问责,暴露出明显的监管问题,监管工作不到位,监管体系未实际建立起来。事业单位的财务机构缺少强有力的监管部门,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正式进入使用阶段后,不能进行严格的使用监督。表现为收支审批存在着极大的个人意志,凡事按主管领导的批示办理,制度虚设,工作效率低。不合理的审批,资金使用不合理,个人侵占资金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整个资金管理粗放、落后,为各类问题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从而影响了财务资金正常周转,降低了使用效率和财务公信度。

(三)固定资产管理欠规范

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中存在大量的漏洞,未形成定期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损失情况时有发生,并且没有深刻的问责机制,造成工作人员没有良好的资产使用意识,滥用资产,物不尽其用的问题明显,使每年有大量固定资产流失。

二、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新举措

(一)以预算管理连带全面制度建设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面对财务管理的新契机和新挑战,要着重打好制度这张牌,通过制度建立,制度改革,制度创新的手段,加强财务工作的控制力度,严防财务死角,用制度增强管理的约束力,严格控制资金的收支。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要积极构建编制制度,让预算编制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真正发挥预算的功用,让预算工作真正为整个财务管理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事业单位要认真组建编制、执行、调整、审批、监管这根财务管理的链条,促使财务管理真正系统化、科学化、稳定化。事业单位要通过制度的力量,做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构建财务危机预防机制,让财务风险及时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单位减少经济损失。总之,制度就是协助管理的最好大堤,但建立和完善制度的同时,也要避免制度的僵化,为制度留下灵活上升的空间,增强制度的应急能力。

(二)重点构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各事业单位要依据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依法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国有财产的安全,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建立内控制度的过程中,管理人员要注意找准控制环节,疏通控制流程,做到分阶段管理,统一运行的灵活控制方法。内控制度的建立要科学,覆盖要全面,事业单位的每一个部门,部门的每一名人员都要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让内控真正起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各事业单位要明确控制的重点,尤其重视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严防资产使用中的漏洞,强化节约意识,提升使用效率。利用制度划分责任,限制管理的权限,适当下放权力,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从上到下都能参与到内控工作中来,从而提高普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单位结构的调整与转变,向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迈进。

(三)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各级事业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细化资产管理环节,增强依法管理固定资产的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守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购置要严格遵守采购制度,树立“科学购置,节约购置,以老换新”的购置观念,各部门领用、采购、调拨固定资产,必须填写相应的清单,通过财务审批,存档留根,杜绝资产因不符实际的购买造成的闲置与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通过法律的手段做到物尽其用的最佳效果,实现可持续发展。用法律法规的严肃性,规范固定资产的购置,科学系统地提高管理水平,填补管理的漏洞,从而带动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朝着健康、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依据新修订的规则深入实施,各级单位管理人员要广纳言路,创新举措,从管理意识到管理策略实现全面升级,促进我国事业单位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建光.对新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划的几点认识[J].金融时代,12(10)

篇7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固定资产动态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医保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工作的策划,组织、实施、检查和落实等。

2、明确责任。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责任制。建立健全从购置、登记、资产管理、处置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车辆使用管理制度,管理好各项资产,做到资产有人管,人人都有责任感,增强全员参与管理的自觉性,形成工作合力。

3、摸清家底。在2020年清查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全面核对,“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的要求。

(二)取得成效

固定资产管理有所提高。通过实行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按时“账账相符、账表相符”的要求,将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及资产卡片分别进行核对,对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使用人,存放地点、使用状况等逐一进行盘点确认。确保账务、事务数据准确、使得固定资产数据查询更加快捷方便,使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

二、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将以此次清查作为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为契机,进一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清理出来的问题资产及时报批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固定资产合理使用。

篇8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重购置、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完备率、利用率,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的状况。往往是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无明细账或有明细账却不健全。设备的领用、报废程序不规范,设备的使用责任不到位,造成家底不清、责任不明。领用科室也存在无责任人管理财产,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部门都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不实用,或是效益差,或是质量差,资产配置不均,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中重购置、轻修理,不注重维护和保养,一些简单的故障、小毛病得不到及时的修理,造成设备的损伤,甚至报废,也只好重新购置。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

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大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实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就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而且,由于固定资产的耗损、减值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从而不能揭示资产潜在风险,必然导致成本费用减少,虚增盈余,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清查后,在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三级部门是资产的占用、使用部门,从基层科室抓起,确定资产保管员,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负责,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对资产领用、科室调换、报残、毁损、维修等程序要严格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管理员调动时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配合二级、一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需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和全院固定资产管理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配置、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档案,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维修、转移等情况,适时保持与使用部门资产数量的统一和与财务部门帐面资产金额的一致。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应制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调换、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②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杜绝盲目采购。同时,加强设备管理部门的维护、修理力量,及时检修、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从而,避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③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保管员负责资产咯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公布,进行奖惩。通过考核,强化科室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医院增收节支。

④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适应现实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⑤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成熟,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配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持续进行,使全体员工认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烟草商业企业作为传统行业,其产业链包含了烟叶收购、烟叶加工、成品烟销售等环节。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负责销售的一环,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对政策调控也更加敏感。面对如今严峻的市场环境,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提升企业价值。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重要部分,是企业经营的实物载体和重要财务资源,也是企业开展各项业务的物质基础,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内外部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检修维护,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保值增值率等,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这对维持企业正常经营、提升企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来提升管理水平,确保国有资产在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值增值,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保障企业正常稳定经营。

二、当前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管理效率低下。固定资产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资产组成部分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对于维持企业正常经营、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管理体制、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烟草商业企业特别是基层单位资产价值不高,但是因规模较大,使得管理更具难度。首先,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观念较为淡薄,对固定资产仍处在只管使用、不注重管理的传统观念中。由于烟草商业企业属于国有企业,其资产也属于国有资产,管理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其忽视现有资产管理,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调配和有效使用,管理意识有待提高。其次,我国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对其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较低。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较大,分布面较广。企业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全面清查所耗用时间较长,且由于固定资产的体积可能不大、容易挪动,难以实现周期性监察,致使毁损、丢失后难以发现,也难以进行责任人追查。第三,公司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虽已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由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对同一资产不同部门采取的标准不同(如有些设备由多个可单独使用且使用寿命不同的设备组成),这样容易造成实物价值与财务价值不一致,既影响财务经营指标核算的精确度,也造成了重复劳动,工作效率低下等。除此之外,烟草商业企业还存在有些固定资产长期闲置,这使得企业的资金被占用,难以提升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综合看来,我国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薄弱环节仍然存在。例如,某省级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为电子设备,包括电脑、打印机等,由于大多数电子设备配备给员工单独使用,因此其毁损时毁损原因难以界定。

(二)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缺乏细分标准,配置合理度不足。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而实物资产在企业内各部门间的配置按照完全统一标准配置,合理度偏低,难以提升烟草商业企业实物资产的使用效率。首先,烟草商业企业中有负责业务拓展的部门,也有负责数据处理分析的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各部门工作任务、性质不同,对资产需求有所差异,完全按照统一标准配置资产,势必造成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其次,当前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新实物资产尤其是办公资产时,未对资产配置状况进行整体把握,导致原有固定资产被闲置,不利于资产使用效率的提升。例如,企业的计划、财务、信息等部门数据处理量大,对电脑配置要求较高;办公室等部门文件处理多,对打印、复印设备的要求更高。由于完全统一的资产配置标准,未针对具体部门进行配置调整,造成资源浪费或影响工作效率,不利于企业整体发展。

(三)部分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资产时缺乏调查分析、资产利用率不高。烟草商业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其资产的购置必须遵守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烟草商业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有相关的管理办法,也有资产购置审批流程,但在购置资产时缺乏深入调查分析,可能导致已有资产的闲置。首先,这主要表现在各部门申请购置固定资产时大多只需要提交书面材料,企业管理层很少进行实地调查了解,这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对已申请报废且又达到了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资产的审批一般是例行手续,没有对资产实际性能进行分析评估,导致部分虽已达到报废年限但仍能使用的资产也被报废了,造成资源浪费。除此之外,企业上级主管部门对于新购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维护没有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缺乏科学依据。例如,某烟草商业企业的分支机构主要负责卷烟批发零售业务,该分支机构上报上级部门需要购置一批新的电子设备,上级部门未进行实地考察,仅根据书面报告便审核通过该次资产购置的申请。但是该分支机构的现有电子设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造成了资产的重复购置,不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的举措

(一)增强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随着烟草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成为企业资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当前,我国烟草商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淡漠、管理效率不高,要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树立资产精细化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能力。首先,需要提升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聘请专业的资产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企业资产管理架构的搭建。其次,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同时向使用人宣传固定资产使用知识,强化责任意识,共同提高资产管理理念。第三,促进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与核算部门的合作,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资产数据库,统一记录和管理资产的各类基础信息,减少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工作效率。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提升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将可调剂或可利用的存量闲置资产纳入年度预算安排使用,降低资产闲置率。综合以上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制定烟草商业企业资产配置的细分标准,提高配置合理度。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标准比较统一,虽然保持了各部门间资产配置的平衡,但是无法落实资产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应当逐步制定资产配置的细分标准,提高资产配置合理度。首先,烟草商业企业应针对各个部门工作性质、业务量进行统计分析,制订资产配置细分标准。对于超过规定标准的资产进行调整,减少资源浪费,提高使用效率;对于未达到规定标准的部门及时购置资产,确保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其次,烟草商业企业在配置资产时可以进行横向调度,合理利用闲置优质资产。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全面优化统筹安排,多部门联合使用固定资产,最大限度的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三)加强烟草商业企业在购置资产时的监管力度、提高资产利用率。购置资产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进行资产精细化管理流程中最前置的一环,对于保障后续链条的完整性和后续使用、投资过程的安全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烟草商业企业必须要加强在购置资产时的监管力度,促进烟草商业企业的发展。首先,烟草商业企业需要认真贯彻落实购置资产的监督管理机制,对申请部门的需求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对达到使用期限仍能使用的资产要继续使用,对已无法正常使用或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按程序合理安排购置。其次,资产管理部门应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方位掌握固定资产详细情况,本着物尽其用原则,对闲置资产进行内部调剂,充分发挥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对维修成本过高或已无法正常使用的废旧资产,要严格履行资产报废手续,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除此之外,烟草商业企业为投资而购置的资产应充分论证考核投资的风险和收益,全面分析其对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综上所述,烟草商业企业作为烟草行业中连接生产和销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烟草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烟草商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购置资产监督、制定资产配置细分标准、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等方式促进企业资产精细化管理,提高烟草商业企业市场竞争力,实现烟草商业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作者:代明 单位:中国烟草总公司四川省公司

篇10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高。主要表现为“两重两轻”现象:一是“重购置轻使用”;基层只要是能想到的项目,都会做出预算,但对于如何管好资产,提高使用效率则重视不够;二是“重核算轻管理”。多年来基层行的会计部门管理职能与核算职能一直没有分开。会计核算职能作为“硬性”管理而“软性”的管理职能得不到加强,形成基层行固定资产管理的“软肋”。

(二)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清。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部门与实物管理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基层行会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清查、报表、系统的管理,后勤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和日常管理。这种职责分工设计,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不便,比如在固定资产的采购和处置环节,后勤与会计部门往往是管采购的不管核算,核算的不知采购,造成固定资产不能够及时入账或漏账现象,直接导致账、实不符。

(三)部分资产分类模糊,计价不准。首先表现为分类不准,在电器设备分类管理上尤为突出。基层行对于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电视、投影机等设备的分类比较混乱,有的归入电子设备,有的归入机械器具,造成固定资产分类不准;其次,固定资产计价不准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于新购进、有偿无偿调入、接受损赠的固定资产,新《办法》规定可加上由基层行自行支付的运输、保险费等。但实际业务管理过程中,基层行会计部门只能根据销售方开据的发票据实入账,固定资产购置、运输等费用根本不能作为固定资产价值的部分进行账务处理,导致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符合“按取得时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二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的修缮、装修且超过固定资产账面原值10%的,基本上在当期修理费、电子设备运转费等科目中列支,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得不到相应调整,导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计价不准。

(四)历史原因造成的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基层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银监局机构分设以后,基层行的部分固定资产事实上已经划给银监部门,但财产分割协议签订以后,却没有具体落实,形成明显的账、实不符;二是房改后家属宿舍产权早已归属于个人,但并没有从人行账务上进行下账处理。

(五)预算指标与实际支出存在差距。这些年,电子设备价格变化很大,做固定资产预算十分困难。通常出现的情况是固定资产预算为一个金额,实际支付的金额会远远大于这个数,固定资产预算管理准确性难以把握。

(六)《办法》与《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存在矛盾,易引起混乱。《办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各级机构统一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对固定资产进行登记、统计和信息反映。”这说明《办法》指导《系统》,《系统》为《办法》服务,它们是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但在实践中,《办法》与《系统》在某些方面存在不一致,使得固定资管理产生了矛盾。具体表现为:一是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不统一。《办法》中营业办公用房、职工宿舍、其它建筑物折旧年限均为5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却分别为35年、35年、15年;《办法》中运钞车、护卫车折旧年限均为10年,《系统》中相应项目折旧年限分别为6年、8年;由于《系统》中折旧年限设置与《办法》不同,使得许多固定资折旧加速或减缓,《办法》无法得到严肃执行。二是固定资产分类标准不一。《办法》中交通工具分为4大类和《系统》中4大类分类不一致,造成了部分交通工具管理模糊。《办法》中机械器具类固定资产分为5大类,《系统》中只分为4大类,无“炊事设备”项。这样买了炊事设备后,按《办法》应计入“炊事设备”类固定资产中,而在《系统》中却无相应选项,只能变相计入其它选项中。

二、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规定学习不够,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制度执行不严等因素。基层行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办法》学习,从制定实施细则,严格管理措施,提高基管理素质,完善管理水平,切实做到账表、账实相符,核算准确真实。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完善制度。要认真学习新的《办法》,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严格按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结合、用和管结合,账实相符”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全面落实固定资产账、实分管的责任要求。要以《系统》为平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领用、调拨、移交制度,固定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在制度中要明确财产使用人、管理人及综合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到人。

(二)理顺机制,明确职责。要尽快依据《办法》有关规定,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通过制度使会计财务部门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确保固定资产的购置、调拨、处置审批等环节全面纳入会计核算管理。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要提高责任意识,协助会计、后勤部门搞好日常的维护、管理和核算工作。

(三)加强价格预测,做好预算管理。要认真搞好固定资产价格变动趋势预测,降低市场价格变动对预算准确性的影响程度。其次,要摸清家底,并结合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发展趋势,全面考虑,综合平衡,保障重点,使得预算指标真正成为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主线。

(四)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根据新《办法》,要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制定资产综合管理、实物管理、部门管理等各环节的责任追究细则,确保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