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投资回报率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短期投资回报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短期投资回报率

篇1

[关键词] 经济增加值 企业价值评估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斯特恩•斯图尔特(Stern Stewart)咨询公司提出了一种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新方法――EVA方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EVA不仅用于评价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以引入价值评估领域,用于评估企业价值。

二、EVA简介

EVA是英文Economic Value Added的缩写,可译为:资本所增加的经济价值、附加经济价值或经济增加值等。EVA指标设计的基本思路是:理性的投资者都期望自己所投出的资产获得的收益超过资产的机会成本,即获得增量受益。

EVA的基本内涵是:公司经过调整的税后营业净利润减去债务和股本成本,是所有成本被扣除后的剩余收入(Residual income),是对真正 "经济"利润的评价。 用公式表示就是: EVA=NOPAT-CAP×WACC =CAP×(ROIC-WACC)

上式中:NOPAT是指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

WACC是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CAP是指经过调整后的公司投入资本

ROIC是指投资资本回报率

1.现有EVA评估模型存在的问题

(1)预期EVA与其折现率的口径不一致

对预期EVA进行折现,折现率不能采用计算EVA过程中的WACC,而应当采用股权投资回报率。根据EVA的概念和含义,EVA反映了能够给股东带来的扣除投资资本成本之后的实际收益,是一种股权收益形式,因此,只能运用股权投资回报率作为折现率。用股权投资回报率作为EVA的折现率,使EVA与折现率在口径上保持一致。而WACC是包含权益投资资本和债权投资资本的总投资资本所需求的回报率,它与EVA在口径上并不匹配。

(2)不能准确反映预测期各年度的盈亏对企业价值存在的影响

研究发现,现有EVA评估模型不能准确反映预测期各年度的盈亏对企业价值存在的影响,这也是我们有必要对现有EVA评估模型进行修正的根本原因。

三、EVA评估模型的修正

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认识到现有EVA评估模型存在明显不足,甚至是错误的,有必要进行修正。

1.EVA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分析

EVA是指调整后企业税后净利润与全部投入资本(包含权益资本和债权资本)成本之间的差额,毫无疑问,EVA本身直接影响着企业价值。EVA为正值,说明企业的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在弥补债权资本成本(利息支出)和权益资本成本(股权回报)之后还有盈余,企业的盈利能力超出了股权回报率,出现了超预期回报,企业价值也相应增加;EVA为负值,说明企业的调整后的税后净利润不足以弥补债权资本成本(利息支出)和权益资本成本(股权回报),企业的盈利能力低于股权回报率,未达到超预期回报,企业价值也相应减少。

EVA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是通过与预期股权投资回报率这一基准进行比较得以反映和体现的,EVA对企业价值影响大小与股权投资回报率的取值密切相关。而事实上,企业预期合理回报水平(即按照预期股权回报率计算的税后净利润水平)本身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为深远更加重要,在EVA为零时,虽然企业的盈利能力没有超过股权回报率,没有带来超预期回报,但预期合理回报水平本身对企业价值产生着直接影响。

2. EVA评估模型的修正

如前文所述,现有EVA评估模型存在两大不足之处,一是预期EVA与其折现率的口径不一致,二是该模型不能准确反映预测期各年度的盈亏对企业价值存在的影响。后者是现有EVA评估模型存在不足的重要体现,也是有必要对该模型进行修正的核心反映。

因此,修正后的EVA评估模型如下:

上式中:NPAT是指税后净利润

Ke是指股权投资回报率

EV是股东全部权益价值

EC0是指企业初始权益资本

EVAt是指第t年预期的EVA

四、EVA评估模型在中国联通的应用分析

1.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WCDMA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接入号193)、批准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接入号16500)、IP电话业务(接入号17910/17911)、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

2010 年本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761.7 亿元,同比增长 11.2%,剔除固话初装费递延收入人民币 1.9 亿元后,2010 年本公司调整后营业收入完成人民币 1,759.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5%。中国联通股票代码:600050

2.计算中国联通公司的历史EVA

根据会计准则的有关会计调整项目、注意事项与调整原则,结合中国联通的实际情况,对实际发生的各项跌价准备金、减值准备进行调整。

a Dependent Variable: EVAY

有上表可得预测模型为:Y=32082387875688.4-15950668773.733X

其中判定系数R2=0.964,表示拟合程度非常高。

按照估计,中国联通在未来五年内将可能有所变动,用该模型对中国联通2011-2015年EVA进行预测,得到预测值如下表所示:

因此中国联通公司的终值通过计算可得-103,044,867,078.41 元,由此可得该公司的EVA为1,841,984,327.45元, 由于该公司的总股本数为21,196,596,395股,经过计算可得,中国联通的每股内在价值为0.087元,而2010年12月31日公布的每股收益为0.0579元,可以看出中国联通的内在价值被市场低估。

五、结论

经过以上分析表明EVA估价模型对盈利信息和真实的内在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这对投资者过分关注盈利信息是一个提醒,同时也减少了短期投资行为的发生。在EVA估价模型中,不仅包括了过去的盈利信息,而且还预测了未来的盈利情况,从而摆正了盈利信息在公司价值中的作用,为我们正确认识企业价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丘开浪.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EVA模型[J].中国资产评估, 2009年(11)

[2] 王攀娜.基于EVA的公司价值有效性实证分析[J].财会通讯,2009(2)

[3]丁绍芳,刘秀芹.基于EVA的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模型与实证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5(7)

篇2

关键词:企业;投资结构;财务状况;优化改进

一、引言

对于现代化企业而言,其不单单需要关注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还需要关注在企业资金获得和保值增值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投资行为作为企业促进发展、改变现有生产结构和保持资本价值的重要方式,为企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简单来说,投资结构主要反映的是在投资过程中包括不同投资项目比例、投资所有权控制、投资时长等差异形成的不同构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发现自身在投资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并不断优化企业的投资结构,实现良好的投资目标,最终帮助企业实现自身价值。

二、当前我国部分企业投资结构现状

(一)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投资决策没有规划性,使得投资时长偏向短期

虽然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也逐步通过进行投资决策分析进行投资,但是当前在我国部分企业中,仍然存在投资决策较为随意,缺乏规划性,这造成了投资决策多在短期内依据经济短期状况,投资时长较短,投机现象严重。首先,由于我国当前很多公司的控制主体多元化,导致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不同控制主体之间意见存在差异,最终迫使企业的投资决策向不同方面分散。这虽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降低了企业的投资风险,但是却也使得投资收益难以获得有效评估和预测。其次,我国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经常出现跟风现象,大多数投资决策缺乏规划性,这种跟风现象的发生造成企业实质上追求的是短期利益的最大化,却没有通过投资决策的方式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资金使用途径等。从这种角度上来看,企业的投资决策盲目性较大,对于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不够高。除此之外,由于企业的投资时长偏向短期,在证券股票等方面的投资收益可能无法享受免税待遇,增加了企业的税收负担,必然降低了企业投资利润水平。

(二)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有限,影响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虽然已经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但是由于内部控制管理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还不是特别重大。而正因为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有限,因此这使得企业进行投资决策的有效性不足。首先,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无论其从事哪种投资,其都面临着需要有强大的内部管理团队对该项投资情况进行监控,包括前期投资项目的评估预测、中期投资收益的收回和最后投资完成撤回资金等,如果不对不同的投资项目进行分别管理,融资导致投资项目混乱,也会使得投资结构无法满足企业发展要求的情况发生。其次,内部控制管理体制不单单包括对于企业投资结构的管理,还包括对于企业收入、利润、现金流、资金额等内容的管理。而投资作为企业的资金净流出,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可能会造成企业虽然实现了投资目标,但是却因为大额资金净流出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带来了风险,企业在现金流紧缺的情况下不得不举债经营,而举债的成本甚至超过了自身进行投资获得的收益。从这一角度可以认为,企业投资决策不单单是管理投资行为的问题,还涉及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方方面面的问题。

(三)当前我国企业投资组合的选择趋同,难以发挥产业优势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考虑了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股票或者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且持有股票或者债券的目的并非为了改变企业的生产流程或者模式,多是为了在短期内售卖赚取差价或者持有债券至到期,获得高于银行同期存款的利息收入。但是这种投资方式虽然对于企业而言也有利可图,但是仅仅只能获得类似于利息收入的资金收入,而无法获得因投资带来了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生产模式的优化和整合。而这正是当前我国企业投资结构的重要特点,企业在进行投资组合的选择过程中趋同度较高。对于不同企业而言,其都一般只熟悉一个或者几个行业,在这个行业中有着其他企业无法拥有的优势,而如果不结合行业特点进行投融资决策,就无法发挥该企业在某一行业中的优势,难以在行业竞争中崭露头角。除此之外,当前我国企业也很少利用投资进行横向或者纵向的资源整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而服务。企业的投资组合多样化缺乏也造成了投资资金的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都难有突破,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力。例如,某企业属于纺织品生产企业,企业虽然近几年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规模仍然不大,因此难以寻找到企业投资机会。该企业只能通过在二级市场上购买债券和股票的方式进行投资,但是这一投资方式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期性。投资回报率难以预测,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了较大风险。

三、改变当前我国部分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举措

(一)提高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规划性,长期短期投资相结合

当前,对于我国企业而言,投资过程的盲目性造成企业难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也使得企业的投资结构不合理现象长期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改变当前我国企业投资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首先需要提高我国企业在投资决策过程中的规划性,将长期、短期投资,债权、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进行组合,促进投资结构的优化。想要规划企业的投资决策,需要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确立投资管理团队,对于投资项目进行有效评估和预测,不可跟风投资。其次,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过程中,还需要发挥多种投资项目的不同优势,将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项结合,且不可将风险放在一个篮子里。而企业采用长期投资时主要需要考虑是否可以改善生产经营状况或者提供企业发展动力,而不单单是投资的短期收益率。企业进行短期投资时主要需要考虑是否可以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和较低的投资风险,并要考察其流动性水平。除此之外,我国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的规划时,还需要考虑债权和股权投资的结合,债权投资需要考虑是否持有债券到期,而股权投资主要需要考虑是从二级市场上购入股票还是通过直接购买的方式获得其他企业的股权。这些投资决策的规划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发展。

(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

随着我国企业逐步由粗放型管理模式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模式,对于内部控制管理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而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管理不单单是对成本费用的把控,还需要对企业的投资决策进行有效监控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优化企业的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决策的有效性。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制定可实施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在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系统时,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而不单单是通过借鉴其他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符合自身发展需求,才能在企业内部稳定高效的运营。其次,企业建立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需要对于投资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引进有投资管理经验的高精尖人才从事投资决策分析和预测,进行投资收益的评估和规划,能够在决策层面上提高投资的有效性。除此之外,投资不单单是一个决策过程,还涉及到资金的后续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适时提出有关投资决策的意见,对于企业在进行某项投资后可能出现的资金链、现金流状况进行预估和分析,保障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不出现因投资活动的发生产生的大笔资金流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风险。企业只有多部门联动,才能最终完成某一项投资活动,同时良好的投资活动也会给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动力。

(三)提高投资组合的多样性,发挥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

多样化的投资组合既可以规避风险,也可以稳定收益,同时也会对企业现金流、资金状况带来有利的影响。因此,想要改善企业投资结构,需要提高企业在进行投资时选择的组合的多样性。同时,由于企业在所在行业具有信息优势,因此只有发挥其在本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才能促进投资的有效进行。想要提高投资组合的多样性,首先企业需要加强对自身资产尤其是对非现金流动性资产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企业如何利用现有资产进行投资。同时,对非现金流动性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既可以保障企业的现金流状况,又可以提高对外投资的多样性。其次,企业可以利用自有无形资产或者土地使用权等进行对外投资,并通过此种投资方式达到控制或者对其他企业产生重大影响,最终实现整合生产的目标。当前,在任何一个行业中,其都存在上下游生产关系,如何整合上下游的生产关系有效地将一些外部成本内部化,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利润水平,也实现了投资的非资金目的。而这一过程就需要企业发挥其在该行业中的信息优势,通过掌握的信息进行投资决策,促进投资决策的有效进行。

四、结语

当前,我国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限于生产经营方面,还需要考虑企业资金的再利用。因此投资结构是否合理,投资渠道是否畅通都将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规划投资决策、改善内部管理状况、发挥产业优势的方式进行投资结构的优化,必然可以促进企业价值的不断提高,促进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付文林,赵永辉.税收激励、现金流与企业投资结构偏向[J].经济研究,2014(05).

篇3

“‘挣钱(earn money)’是人们凭自己的努力工作来获取收入的简称,而‘赚钱(make money)’则大多指人们凭自己的资本来获取收入。“梅孝生在采访中说,”人们常说的‘钱生钱容易’在美国的体现就是进行合理投资的致富。”

华人投资行为的特点―短线、逐利

对于普遍的美国家庭来讲,投资是将近期内用不着的余钱进行长、短期的合理规划。长期投资中著名的“72法则”是没有接受过金融专业培训的老百姓的黄金法则。它的秘密是:一笔钱能够在72除以年回报率的百分数内的年数内翻一番。例如如果投资回报率为9%,则今天的1万美元大约在8年的长期投资之后变成2万美元。

梅孝生认为,由于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亚洲人的储蓄率在世界各族裔中一向普遍较高。当他们移民到美国以后,在理财方面仍保留了这一特点。同时,新移民安家置业的需求也使房地产成为人们投资的一大部分。新移民普遍具有持有较多现金―包括银行存款―的特点,这是由于其长期养成的储蓄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们对新的环境的小心与谨慎。

“与从小就对投资理财耳濡目染的土生土长的美国人相比,华人移民在理财方面还不是非常成熟。”梅孝生对《华盛顿观察》周刊表示,“精打细算的习惯和重视储蓄的传统一方面使他们具有良好的理财能力,但是不熟悉的市场规则与投资理念却妨碍了他们最大限度地利用投资来为自己和家人获得最大的利益。缺乏长期投资观念,过于重视投资的短期收益是他们投资理财方面不成熟的最大表现。人们在金融市场投资的重点过于集中于股票产品。”

梅孝生继续分析说,“华人新移民投资的另一特点是未能充分利用专业人员对市场和规则的了解。一般美国家庭在投资时大多会向专业的投资顾问进行咨询,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规划长、短斯投资的比例,平衡愿承受的风险和希望获得的收益。而华人新移民一方面对金融服务市场不了解,一方面可能不愿花额外的钱来进行咨询,大多自己在股市上进行交易。”

投资的最重要原则―多样化

在谈到华人在投资理财中最应注意的问题时,他说:“任何投资行为的首要原则就是要选择多样化的投资产品以控制风险”。

他说,虽然这是人人皆知的基本原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华人大多投资于股市,在股票选择中也以一些热门的股票为主,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短期收益。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投资(investing)”,不如说是“交易(trading)”。

梅孝生认为,投资者应该向他们的顾问们提供自己家庭的金融实力以及目前和未来对钱的需求情况合理地分配长、短期投资的比例。同时,对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可以考虑投资股票基金,以达到更充分的多样化与安全性。与个人投资者相比,基金具有专业人士管理,并且对市场走势和个股情况有详尽的分析,在所投资股票的选择方面也充分进行了多样化和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当前的投资方向―“防御性”投资

“近来,美国的金融市场由于对油价上涨、通货膨胀、巨额贸易和预算赤字及经济走势的担心,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谈到美国的投资状况时,梅孝生说,“在这种情况下,对风险承受能力不强的投资者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对股票投资。当前,可以考虑投资一些'防御性'的投资产品,如一些能够在熊市下表现不俗,同时在牛市中也能获得相当收益的投资产品,例如那些经营业绩良好,无论宏观经济走势如何都能盈利的大公司。”

“如果个人投资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跟踪、分析公司的表现,那么可以考虑投资一些专门投资与这类股票的'防御性'基金产品。”他说,“当前,能为投资者带来稳定现金收入,且每年都派发股息的大公司股票,其增长余地并不大,但经营情况稳定,并按时发放红利的电力、石油等公司的股票的收益型基金却值得投资者留意”。

篇4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本文所涉及的融资是狭义上的融资,即资金的融入。融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三项核心内容之一,另外两项分别是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在这三项核心内容中,融资是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的起点,并且通过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是整个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前提。因此,融资策略的选择对于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甚至是生死存亡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有通过公司内部积累资金、以股本方式融资和以债务方式融资等,捐赠收入等项目来源并不稳定,本文不将其作为主要来源之一。从另一角度上看,资金融通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包括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融资租赁方式等;短期融资主要有商业信用、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和短期借款等。本文以第二种方式,即以长、短期融资来将其划分。

流动资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有着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等特点。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何采用合适的融资方式来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也是公司一项必须要解决好的课题。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重要性更是愈发凸显。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在流动资产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传统体制固有的问题,也是由于一定程度上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研究不发达的缘故。

本文将采用风险中性的假设来逐步推导,试图寻求一种适合风险中性世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并逐步延伸,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流动资产融资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和风险中性理论,来深入研究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以寻找出合适的资产融资策略。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理论的回顾,这部分将对国内外传统理论研究进行介绍——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此外,也将对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中得到广泛运用的风险中性假设的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进行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假设,进而推导出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第四是放开假设条件,进而假设出一个介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第五部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寻求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后是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和对本文的局限性进行解释。

第二章理论回顾

流动资产概念与特性

流动资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循环一次,即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等。

流动资产的定义和所包括的项目,便使得流动资产拥有以下几点主要特性。

其一,是周转速度较快。在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流动资产一般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其二,是变现能力较强。这在流动资产的诸项内容的构成中可以看到,现金项目自不必多谈,存货等项目可以通过销售变现。其三,形态多变。流动资产往往从货币形态开始逐步通过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经由多种形态如实物形态、债权形态等最终回到货币形态。

这三项特性,其源头还是在于流动资产的“高流动性”上。流动资产顾名思义,其流动性在所有的资产中最高,这点在会计报表中也可以轻易看出,资产负债表中将各项资产按其流动性从高至低排列,而流动资产囊括了其上方的诸项资产。但是,强劲的流动性固然为企业的财务安全提供了保证,但是根据财务学中“流动性往往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的原理,流动资产也是所有资产中盈利能力较薄弱的。持有过度的流动资产,将会使得公司盈利能力不足,而过度持有固定资产则会使公司财务风险激增。现代流动资产理论真正研究的重心在于在抗财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两者之间权衡。

(二)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

在斯蒂芬·A·罗斯所着作的《公司理财》一书中,对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的策略做了总结。在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中,斯蒂芬·A·罗斯认为流动资产可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公司的营运循环跌至谷地时,公司依旧持有的流动资产,投入其中的资金是长期的。而与之相对,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会随着营运循环中季节性和循环性波动而变化的流动资产。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由于销售水平的长期上升趋势,因而往往对于总资产的需求从整体上也不断上升。因此推演出对于一家成长中的企业,其总资产需求量随着时间而表现出有长期上升趋势、并且围绕着这种趋势有季节性变动和不可预测的逐日逐月波动。

可以将之形象的刻画成下图:

如图2-1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资产需求曲线呈波动向上,并且这种波动趋势无任何规律可寻。在总资产需求曲线的波动向上的过程中,有一条向上的波动区间,在这一区间的下限以上部分,就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在这一下限以下部分,就是由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的永久性资产。在图2-1中,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被严格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事实上这两部分都是永久存在的,并无明显界限的,只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不会上升,而永久性流动资产会随着经营业绩的上升而逐步上升。

在如何解决流动资产融入资金的问题的实质是资本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权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融资策略——保守型融资策略、进取型融资策略和适中型融资策略。

保守型融资策略采用了温和的策略,认为公司的稳健重于盈利,因而不仅以长期性资金(如股本、长期负债等长期融资)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更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通过临时性资金(如短期借款、短期有价证券等短期融资)融入。

如图2-2。

进取型融资策略则是走到了保守型融资策略的对立面,只采用部分长期资金来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及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都采用短期资金来融入。该种经营者往往将公司的利润置于第一位。

如图2-3

适中型是以上两种方法的折衷,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而用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如图2-4

这三种不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经营者价值观,很直白的体现了三种融资方式。但是其间的高下,并无法直接通过以上直观的表述得出,要结合确实的环境来得出。

以下,我将引入风险中性概念来进一步进行解释。

(三)风险中性世界概念发展回顾

风险中性定义始见于金融领域,主要用于对期权、期货的定价。风险中性假设和风险中性概率在赫尔的《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证券》等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书籍中常有出现,风险中性概率在DarrellDuffie的“DynamicAssetPricingTheory”中有所描述,风险中性和风险中性概率在宋逢明着的“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中也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风险中性最初是在Black-Scholes微分方程[注1]中出现。

Black-Scholes微分方程是用于为期权或与期权相似的拥有选择权的投资项目的定价或估值公式而被广泛应用。在Black-Scholes微分方程中没有任何与投资风险偏好相关的变量,在该方程中出现了以下变量:股票的当前价格、股票价格方差、期权规定的执行价格、执行时间和无风险利率,这些变量都独立于风险偏好,这是因为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密切相关的股票预期收益率这一关键变量已经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消除。从而在对期权进行定价时,任何一种风险偏好都对期权的估值不产生影响了。

[注1]Black-Scholes方程的公式为;

其中Ct为t时刻看涨期权的价格;St为股票t时刻价值;X为股票的执行价格;

N(d2)为风险中性世界中期权的执行可能性,X·N(d2)为执行价格乘以支付执行价格概率;St·N(d1)·表示以下变量:风险中性世界中当执行时股价高于执行价时,该变量等于股价,其他情况下都为0。为股票价格波动的标准差;

rf为无风险利率,T为执行时间。

,。

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11章,第216页,(华夏出版社)

在此以后,该方程还额外提出了一个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这个世界就是风险中性世界。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我们就可以用任意的收益率来代替预期收益率,进一步我们可以用无风险利率来替代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此后,有学者证明把在风险中性世界中求出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解放到风险厌恶世界中时也是有效的。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无风险利率,投资世界的风险中性假设便是指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便蕴涵着: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不要求风险补偿的无风险利率。

以上是风险中性在衍生证券定价领域的基本理论框架。此后,Hull从实用角度(1993),Wilmott、Howison和Dewynne从微分角度(1995)对衍生证券定价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使得风险中性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但其使用范围依旧被局限于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定价领域。

(四)风险中性概念定义

风险中性在之前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在期权等衍生证券的应用的介绍中已经基本给出了基本描述:

风险中性是指投资者对于任何投资项目不考虑这一项目所包含的风险,不要求风险溢价,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的情况。

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世界被称为风险中性世界。

风险中性世界是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不同,现实的经济经济环境被认为是风险厌恶世界。在现实的风险厌恶世界中,投资者并不会无视风险。对于风险厌恶者往往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而风险偏好者也不会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中所包含的风险程度,要求不同的风险溢价,以寻求风险补偿。

本文所采用的风险中性定义与在衍生产品定价中采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并且在此后的论述中,将不再涉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仅仅借用风险中性及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原有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和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介绍后,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假设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风险中性世界的概念进行介绍后,我在此处定义一个更为具体的“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以方便此后的分析,并且区分下文我将定义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

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的上升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将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在此处,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非常苛刻,与现实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对于简化讨论过程有着重大的帮助。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假设之后,实施上排除了以下几点因素:第一,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第二,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因素。在进行了如此的假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项投资项目的价值的影响仅仅被限制在了流动性方面,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简化对于问题的讨论。

(二)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定义之后,本文将对市场对于公司采用的对于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的选择的反应进行分析与论述。

1、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本文首先对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往往通过冒险的手段,不仅以临时性资金融入临时流动资产,更是以临时性资金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只有部分的通过永久性资金融入。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通过4.1节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只只取决于流动性,即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高于短期的融资成本。这样的话,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则尽量采用临时性资金会貌似会更有利。

但是,采用临时性资金短期融资是否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呢?从目前主流的财务学中来看,将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划分为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等。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一般不会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真正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下将从这两方面开展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之分。考察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已获利息保证倍数等;考察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主要与企业的长期经营有关,而对于短期负债和刚性债务的偿还多与短期偿债能力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偿债能力为短期偿债能力。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本文对其的假设条件1: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和假设条件2: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而提高要求的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因而,企业的破产风险被大大的降低了。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由于假设4: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和假设5: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公司即便风险已经很大,依然能够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融通足够量的资金。特别是假设2,由于在这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投资者不会因为一家企业的风险而选择规避。这就保证了企业无论面临何种财务困境,都能够轻松融到资金而度过难关。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任何的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或经营业绩和蕴涵着的风险,都没有因偿债能力被逼至极限而破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的企业的偿债能力都趋向于无穷。

从获利能力角度分析,当公司所需求的临时性流动资产量一定时,在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下,流动资产的融资成本就可划分为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和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和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设融资总成本为A;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A长1,用来融入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1,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2。于是就有A=A长1+A短1+A短2。在这三项中,由于流动性越强,其盈利能力越弱,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给出的临时性流动资金的使用价格低于长期资金的使用价格。因此,在资金的来源无限的情况下,更多的使用临时性资金的确使得资金总成本更低。此外,使用临时性资金还有另一项优势,那就是灵活性。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并不稳定,拥有临时性的资金可以迅速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省去了由于持有过量的流动资金而产生的融资成本。

2、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通过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与其相反的保守型融资策略进行比照。

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不愿冒着资金短缺的危险,因而不仅是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也有一部分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是通过临时性资金融入。

从偿债能力上来看,由于公司的一部分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资金的方式融通,因而在一般状况下较进取型流动资产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但是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如前文所述,资金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是几近无限的,因而同样是抗风险能力是无限,因而事实上保守型和进取型在这个世界中的偿债能力是相同的。

再从获利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采用了更多的长期资金来达到融通流动资产的目的。设融资总成本为B;用于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成本为B长1,用于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的长期性资金的成本为B长2,用于融入剩余临时流动资产的临时性资金的成本为B短1。于是有B=B长1+B长2+B短1。在这三项中,很明显,B的构成中,短期资金的比重远远低于A,(B短1<A短2<A短1+A短2)。短期资金的比重下降,会引起融资总成本的上升。此外,在采用了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后,由于长期型资金是无法在短期内增减的,因此当处于如图2-2中所示的总需求最低点时,多余的资金将造成无谓的损失。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成本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3、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介于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之间,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以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在偿债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与以上两种策略相同,抗风险能力都是趋于无限。

在盈利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设融资总成本为C,设用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C短,用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C长。在适中型中的短期资金比例介于进取型和保守之间,(B短1<C短=A短2<A短1+A短2)。此外,由于适中型采用短期资金融通临时型流动资产,因而不存在因为资金闲置而产生的无谓损失。因此,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盈利能力介于进取型和保守型之间。

(三)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通过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由于企业可以通过不受任何限制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因而无论采用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都没有因为财务拮据而发生财务拮据成本甚至是破产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其偿债能力都趋于无穷。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采用何种融资策略都不影响其偿债能力。

再从获利能力上看,我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分析,即RWACC,本文所定义的这种RWACC,不是以债务或股权来区分其资本结构,而是以长短期资金来划分其资本结构。设以L代表长期资金,S代表短期资金,RL代表长期资金成本,RS代表短期资金成本。因此,RWACC可以改写成: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由于RL>RS,因此使得S的比重增加,有利于使RWACC下降。在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前文已论述指出:

B短1<C短=A短2<A短1+A短2。因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取了最多的短期资金作为其资金来源。其盈利能力最强。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其次,因此其盈利能力居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最低,因此其盈利能力最差。

我们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可以进行进一步推论:应当在资本结构中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进行融通。

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令L=0,S=L+S,则公式变为,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等于短期资金成本。

所以,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是采用极端进取的理念,将全部资产——而不仅仅是部分的流动资产,都以短期资金融通。

第四章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了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可以无限制地融通资金事实上就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是无限量。这一假设与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假设向左,因此,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我们就需要更改假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进行了假设与分析后,本文将更改假设,使其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对于“有限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虽然不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这个“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投资者不再是对于风险完全漠然了,虽然市场上依旧不存在风险溢价行为,但是投资者已经是风险厌恶的了,他们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

(二)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对于不同风险的项目,投资者已经不再是毫无顾忌的进行同等投资了,因而在市场中不存在无限资金的情况了。因此,要对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重新分析。

1、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原先“完全风险中性市场”的第二条假设被打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已经改变。因此,本文将在这两方面重新进行分析。

从偿债能力上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对于不同风险的公司依旧不产生溢价,但是当公司的风险上升后,其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信用或股权融到的资金总额会下降。也就是,之前完全风险中性市场中的无限偿债能力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不存在了。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资金而将发生财务拮据成本,更为严重的会导致公司的破产。采用了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的总额超过了临时型流动资产的总额,当短期资金到期需要偿还时,发生流动资金不足以补偿债务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临时资金用以融通永久型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往往是由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等构成,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往往较差,即便成功变现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折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极大。

从盈利能力上看,采用进取型的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中支付给投资者的部分,较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财务拮据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拮据成本中,不仅有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由于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强行变现而导致的折价损失,还有因为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不稳而导致经营者无心经营,员工对于工作产生懈怠和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生产经营需要有必要的流动资产,当被迫变卖流动资产以偿还欠款时,就会由于如原材料等资产的不足而无法充分的发挥生产潜能,造成机会成本。此外,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对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的信心产生打击。

因此,事实上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总成本为: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其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向关系,而财务拮据成本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正向关系。因此,在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不再简单地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比。

2、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相对于进取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缺点的逐渐显露,保守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却逐渐展现出其优势。

从偿债能力角度看,保守型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量少于临时型流动资产量,因而其安全性较高。由于长期资金往往会转换为存货等不易变现的资产,而短期资金会以现金和短期投资的有价证券形式出现,因此速动比率和支付能力系数会较进取型高,因此其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远远小于进取型。

在盈利能力方面,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上,依旧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但是,在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上却小于进取型。财务拮据成本是由于公司的不合理借债和过度借债产生,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其债务结构优于进取型,其长期资金比重高于短期资金。并且,如前文所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会极端地完全采用短期借款进行融资,而保守型策略的选择者,在长期资金的筹集中,相当一部分会采用股本这一永久资金形式筹集,这就更进一步降低了风险。因此财务拮据成本小于进取型。

3、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与,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相似,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依旧是介于保守型策略和进取型策略之间。

因此,本文在此就不再作更多的赘述。

(三)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对三种融资策略进行了逐项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不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风险对于投资者开始产生影响,偿债能力三种选择策略不再相同,进取型的风险上升至三者中的最高,而保守型为三者中的最低。

此外在盈利能力上,也无法简单地用RWACC进行完全衡量,除了在作出融资决策时可明确预知的长短期融资成本外,还要加上由于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

正是由于“风险”这一变量的介入,使得原先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作出的采用极端进取型融资决策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不再适用了。并且,何种策略最佳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无法简单作出。

因为,融资总成本=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流动资金所占的比重已经不再是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那样永远地与融资成本成反比,它与财务拮据成本呈正比。因此,无法简单地得出结论。

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为合适,要结合经营管理者对于可能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预期与其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方能得出。

第五章在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策略的选择

在对完全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回到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分析。在此,针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本文对其现实世界进行分析:

在“真实世界”中,投资者有风险溢价,对于蕴含着不同的风险的投资项目,要求不同的投资回报率。

在“真实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不仅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还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有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成本包括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外,还有交易费用、税收等。

资金的融入是有时间间隔,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在作出融资决策后,无法立即获得所需资金,要通过一定交易时间间隔,如谈判时间等。

发行股票或债券有准入门槛。

存在政府,即有政府的市场干预和税收问题。

现实经济环境并不符合任何的一条完全风险中性或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风险中性假设的理想世界的彻底被打破引入了更多的将会影响决策的变量,其中发生了最为重要的改变就是风险溢价的被引入。

风险溢价使得原先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对于投资者不会因为风险增长而造成要求更高的回报率的假设被打破。当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时,其所蕴涵着的风险上升会导致资金提供者要求更高的风险回报率。债权人会提高借款利率,而股东会要求更高的分红比例,以求抵补他们可能遭受的公司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时,会带来的损失。因此,公司由于大量地采用了短期资金进行融通而产生的较低的融资成本,会被资金提供者所要求的更高的回报率所缩小,甚至是抵消。因此,原先进取型融资策略在融资成本——也就是盈利能力上的优势被进一步缩小。而其所可能遭到的财务风险并没有因为融资成本的上升而下降,反而因对于利息或股利欲求的膨胀而雪上加霜。

与进取型策略不同,保守型策略所遭到的风险溢价将会较小,因为其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远比进取型来得小。同时,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抵抗财务风险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丧失反而增大。

最后,结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即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保守型流动资产管理策略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由于中国目前公司的诚信度较低,因而理性的公司应当采用相对较紧的信用政策,以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因而在中国如果采用短期资金融资,就有可能要面临更短的还款时限,和更多次数的进行借款。这对于一个有摩擦的市场是不利的,因为每次签订借款合同并不能及时履行,并且交易成本的介入会加大其财务成本。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往往较为薄弱,这也就意味着发生超出公司原先预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出现超出原先预期,当短期资金到期,而流动资产中的非现金项目又无法按照原计划转换成货币形式时,财务危机就发生了。因此,比照发达国家的流动资产管理体系,中国薄弱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又加剧了风险。

结合以上两点,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和流动资产管理现状,本文作出以下结论:在中国,现在经济状况下,应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第六章总结及局限性分析

本文采用了两种风险中性假设来逐步分析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其适用范围最为有限,但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得出的结论却最为明确而又直接:采用极端的进取型融资策略,即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融通所有资产,可以使得融资成本最低。这是由于在完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无限的。

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将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条件放宽成后,风险开始产生影响,进取型的融资成本优势就被由于风险而造成的财务拮据成本而减小。

最终,所有条件放开后,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情况,风险因素进一步加强。因此,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更为有利。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假设进行分析,这也就使得本文的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于风险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影响,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被弱化了,可能导致本文结论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本文倾向于定性分析,而缺乏数据的支撑,使得本文结论与现实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第六版)》,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542页至556页

2.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三版)》张陶伟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第204页至第227页

3.陈文浩:《公司财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23页至第355页

4.刘忠、茆诗松:“风险中性过程的非参数估计”,《应用概率统计》,2003年11月第四期

5.陈道平:“风险中性分析及其在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22卷

6.廉诚雪,周国标:“非风险中性的期权定价”,《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月(下)

7.陈士欣李欣:“流动资产的质量与管理效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

8.尹海平:“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策略初探”,《财会月刊,FINANCEANDACCOUNTINGMONTHLY》,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2000年18期,

9.乔世震:“西方存货管理理论与我国实物流动资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广西会计》,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1997年12期,

10.WanliChen;FacultyofInformationTechnology;UniversityofTechnology;Sydney;2007;Australia:“AnInvestmentDecisionSupportSystem(IDSS)forIdentifyingPositive,NeutralandNegativeInvestmentOpportunityRangeswithRiskControlinStockMarkets”,《第四届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论文集(Ⅱ),2004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OptionPricingTheory”

/link/option_pricing_theory.htm

:“RiskNeutralPricingofDerivatives”,

/fen45/teach_notes/teaching-notes.html新晨

篇5

Abstract: Before and after the Spring Festival every year, a lot of enterprise staff turnover, and has become normal. In recent years,

"labor shortage" outbreaks in the coastal areas. A lot of enterprises is in the severe blood loss and can't supplement, which no doubt brings the enormous challenge 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continuity and stability. Aiming at this problem that enterprise faces, the article analyzes "labor shortage" causes, carries on the human resources plan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keeping labor personnel.

关键词: 留人;人力资源规划;职业规划;企业文化

Key words: keeping labor personnel;human resource planning;career planning;enterprise culture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8—0152—02

0 引言

2012年春节刚过,又一轮用工荒席卷而来,与去年相同,这一轮的用工荒已从过去几年的珠三角、长三角的“局部荒”蔓延至中西部地区,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很多企业又陷入了招工难的困境。同时,随着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城市劳动力的争抢,员工流动量与频率越来越大,使得部分企业面临换血难的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经营管理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这样的形势下,采取积极措施,建立用人的长效机制,留住用工人员,将人员流动率控制在良性范围内,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中之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当前形势的成因

“用工荒”的矛盾是在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率先出现的,并且迅速蔓延到内地部分地区,总结有以下几个原因:

1.1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虽然2011年受欧美整体经济疲惫的影响,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但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回暖,外贸需求复苏,一部分外向型企业订单增加,企业用工增长,局部地区依然严重缺工,尤其是存在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沿海地区,龙年春节一过后,“用工荒”依然如约而至,而这一现象已经持续了七八年。

1.2 国家区域均衡发展政策的推进。很多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内迁,同时内地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与沿海地区争夺劳动力的竞争局面,使得东南沿海企业面临劳动力失血。

1.3 受困于目前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在社保、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不能享受当地人同等待遇。加上近两年物价不断上涨,农民工的外出务工成本很高,很多农民工选择了返乡谋生。

1.4 “80后”、“90后”等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中坚力量,对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在学历、思想和职业诉求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工作的预期很高,不断地搜寻更好的就业机会,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流动率。

2 企业留住人的策略

企业中年龄较大的员工,注重的是工资水平,外出务工成本等因素。而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是新生代农民工,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对工作的需求已不仅仅局限于挣钱的多少,而是更加注重工作环境的舒适度、人际关系如何、家的远近、生活安排等。与老一代相比,他们更看重发展前景,能否学到一技之长和企业能否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等。用工方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尽量满足求职者和员工的意愿,才能留住他们。

篇6

关键词:通货膨胀财务策略企业

一、通货膨胀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一)造成企业资金短缺

流动性过剩是导致通货膨胀的最主要原因,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现象,即流通中的货币太多,导致单位货币的购买价值下降。而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各国政府就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等货币政策来紧缩银根,从而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例如我国从2011年一月份开始已经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四次上调存贷款利率,其目的就是回收货币。宏观货币政策的趋紧无疑给我国众多企业融资带来了不便,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基本上集中在银行,通过股市以及债券市场进行融资仅仅是少数企业能够实现的。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攀升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持续上涨,众多企业面临贷不到款以及资金成本过高的双重挤压,这极易给企业资金的正常运转带来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另一个方面随着通货膨胀率的高企,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膨胀,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通货膨胀发生时,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同样数量的原材料需要更多的资金,企业管理者在通胀短期内不会消除的理性预期下,会选择加大原材料的采购量以抵御通货膨胀带来的资金贬值风险,这就会使企业需要的资金在短期内迅速增大,一定程度上加剧企业资金的短缺;二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银行会对资金的放贷采取更加谨慎地做法,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以防贷款发生风险,两种因素的同向作用使企业的资金需求缺口愈加增大。

(二)给企业资金运营与投资带来风险

企业在面临筹资方面的困难时,还会面临企业资金运营投资方面的风险,事实上企业的财务管理不外乎资金的一进一出,进是指企业的筹资,出是指企业的投资。一般来讲在企业经营环境相对稳定的状况下,企业一般会预留一部分资金来应对各种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然而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预留的资金就会面临不断贬值的风险,这时这部分资金就会无法应对经营中出现的资金运营风险。同时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工资水平就会出现实际意义上的下降,员工为了维持工资的实际水平就会要求企业涨工资,这就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开支,导致企业的利润下降,企业的管理者扩大生产规模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

通货膨胀同样给企业的投资带来了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在利率不断上升的趋势下,企业的投资会提出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企业投资所用的资金成本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即名义利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资金利率的攀升将不可避免的大幅度降低投资项目投资收益率。同样原因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的动力会受到沉重打击,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将会出现短缺,更不用说扩大再生产了。

二、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通货膨胀背景下企业财务策略的选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企业融资策略的选择,一是企业投资策略的选择,具体分析如下。

(一)改变企业筹资模式

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企业贷款利率不断升高,在此背景下企业应改变以往以银行借款为主的筹资模式,这是因为银行借款的成本在不断地上涨,会给企业的经营带来沉重的资金压力,而且紧缩的背景下银行借款的难度也在增加。所以在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银行借款是一个不明智的选择,企业可以采用股市融资的模式来降低资金筹集成本,规避高额利率带来的运营压力,没有能力进行上市的企业可以通过债券融资模式来固定企业资金的成本支出,减少企业财务运营中所产生的风险。在利用股市融资的时候要坚持采用较高的股票分红策略,这是因为高股利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通货膨胀给投资者带来的损失,同时高股利政策也会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者,从而给企业的筹资带来便利。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模式筹资时,要改变以往的固定利率的做法,将通货膨胀率纳入债券利率的考量范围,这是因为固定利率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筹资活动的开展,企业选择发行浮动利率的债券,其收益率随着市场利率的变动而变动,避免了投资者的损失。通过上述筹资模式的改变可以有效改变企业的资本结构,适度降低企业负债的比重,从而给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正常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二)调整企业投资策略

企业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进行投资一定要注意投资策略,通过将通货膨胀率引入企业项目投资分析中。企业的投资一般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两种类型,通常在进行短期投资时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在进行长期投资时却不能忽略通货膨胀的影响。短期投资变现能力强,但是收益率比较低,同时其期限一般小于一年,因此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不予考虑。长期投资一般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长期投资收益较高,但是却面临投资风险难以控制以及通货膨胀的风险,在这种背景下长期投资需要充分考虑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突发性和随机性,必将影响企业的投资决策,能够精确的预测通货膨胀率对投资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进行长期投资的整个决策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其影响加以调整。

总之,伴随着高通货膨胀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持续,企业财务管理策略要适时而变,尽可能的将通货膨胀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霞.通货膨胀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9年1期

[2]邦宝云.通货膨胀下会计计量模式的比较分析[J].经济师2007年2期

[3]谷继建.通货膨胀现状及其对投资影响探究[J].特区经济2008年1期

篇7

关键词:企业价值评估  基准日  影响因素

        0 引言

        企业价值评估,是指注册资产评估师对评估基准日特定目的下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或部分权益价值进行分析、估算并发表专业意见的行为和过程。

        企业的内外环境和财务数据是不断变化的,企业的价值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为了使评估得以操作,同时,又能保证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检验,在评估时,必须假定市场条件固定在某一时点,这一时点就是评估基准日,它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了一个时间基准,而且评估值就是评估基准日的资产价值。因此我们说一个企业的价值必须说明在哪个时间点上的价值。

        1 评估目的的影响

        评估目的一般有企业产权交易、企业管理者管理需要、投资者投资分析等。产权交易时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要求评价企业在交易行为发生时的价值,以确定合理的对价,所以评估基准日一般为交易日。而企业管理者出于对企业内在价值掌握的需要而对企业的价值评估,基准日一般根据管理者的意愿而定。投资者在投资前对被投资企业的价值评估的基准日,由投资者根据投资计划而定,长期投资一般以某年的12月31日评估基准日,短期投资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日期。

        2 评估方法的影响

        企业价值评估的基本方法有收益法、市场法、成本法。评估方法的选择影响基准评估日的确定,不同的方法对评估基准日有不同的要求。

        2.1 收益法中基准日选择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收益法,是指通过将被评估企业预期收益资本化或折现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收益法中常用的两种具体方法是收益资本化法和未来收益折现法。注册资产评估师应当根据被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以及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合理确定收益预测期间,并恰当考虑预测期后的收益情况及相关终值的计算。

        采用收益法时,评估基准日应选择在经营预测期的起点,或者委托方要求的日期前一个报表日。例如,某企业10月份委托评估其企业价值,估价师就可以前一个季度报表日9月30日为评估基准日,根据9月30日的季报中的经营状况合理预测期的收益,并综合考虑9月30日的利率水平、市场投资回报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等资本市场相关信息和被评估企业、所在行业的特定风险等因素,合理确定资本化率或折现率。 

        2.2 市场法中基准日选择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市场法,是指将评估对象与参考企业、在市场上已有交易案例的企业、股东权益、证券等权益性资产进行比较以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市场法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参考企业比较法和并购案例比较法。

        参考企业比较法是指通过对资本市场上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并购案例比较法是指通过分析与被评估企业处于同一或类似行业的公司的买卖、收购及合并案例,获取并分析这些交易案例的数据资料,计算适当的价值比率或经济指标,在与被评估企业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评估对象价值的方法。

  采用市场法时,要充分考虑参考案例企业价值的基准日,以接近案例基准日为宜。例如,评估时选取了三个企业案例,如果案例企业的价值的基准日分别为2009年6月30日、9月30日、10月31日,若委托方在11月份提出评估委托,评估师就可以选择10月31日为基准日,这样可以提高评估结果的准确性。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的存在,在计算价值比率时,还要对前两个案例进行日期修正。

        2.3 成本法中基准日选择 企业价值评估中的成本法也称资产基础法,是指在合理评估企业各项资产价值和负债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价值的评估思路。以持续经营为前提对企业进行评估时,成本法一般不应当作为惟一使用的评估方法。

        采用成本法时,评估的主要依据是企业的会计报表,所以在选择基准日时,应选择最近的会计报表日做为评估基准日。

        3 业务性质的影响

篇8

资产减值,是指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范了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资产组的认定及其减值的处理、商誉的减值测试与处理以及有关资产减值的披露等具体问题。

财务会计系统要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类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和有用性, 一定程度上会计面临的主要是判断和估计,特别是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会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借助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才能加以正确的判断。笔者认为,有效的做法是在单位内部成立资产专家技术鉴定小组,负责资产项目的评估工作。专家鉴定人员将评估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实物资产的逐项现场勘查评估过程及预计资产价值的计算依据、计算过程形成书面文件,作为财务部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

一、专家鉴定小组人员的组成

人员不一定要多,但是一定要是本专业的精英和骨干,必须具备的成员有单位领导、工程技术专责、资产管理专责、计划专责、物资采购专责、资产核算专责、法律顾问等。有领导就可以起领导和总协调的作用,有专责就有了各个方面的专家和具体的责任人。

二、重要性标准的确定

在期末不可能对每一项资产价值的微小变化进行确认,因此,对于资产减值的确认,应依据重要性原则的要求,视其金额大小而定。为避免若干项单项资产的减值均达不到重要性标准,但其综合却达到了重要性标准现象的发生,在减值幅度达5%时应视为重要,单项资产减值达不到重要性标准但其综合达到的,也应分别予以确认。因为作出许多经济决策所依据的往往不是某一单项信息而是反映企业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

三、对资产减值的判断

在减值迹象判断上,严格按照“企业应当在会计期末对各项资产进行核查,判断资产是否有迹象表明可能发生了减值”, “如不存在减值迹象,不应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新准则第四条)来判断。

(一)资产的市价当期大幅度下跌,其跌幅明显高于因时间的推移或者正常使用而预计的下跌。该判断由物资采购专责、资产核算专责完成。

(二)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或法律等环境以及资产所处的市场在当期或将在近期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该判断由计划专责、法律顾问、资产管理专责完成。

(三)市场利率或者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在当期已经提高,从而影响企业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导致资产可收回金额大幅度降低。该判断由资产核算专责、计划专责完成。

(四)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其实体已经损坏。该判断由资产管理专责、工程技术专责部门完成。

(五)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终止使用或者计划提前处置。该判断由资产管理专责、工程技术专责完成。

(六)企业内部报告的证据表明资产的经济绩效已经低于或者将低于预期,如资产所创造的净现金流量或者实现的营业利润(或者损失)远远低于预计金额等。该判断由资产核算专责、工程技术专责完成。

(七)其他表明资产可能已经发生减值的迹象。该判断由示情况分工完成。

四、确定判断每项资产是否发生减值的标准

一律采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作为判断标准。

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减去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处置费用的金 额确定。

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该净额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

企业按照上述规定仍然无法可靠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的,应当以该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作为其可收回金额。

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应当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中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其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

五、资产减值准备的判定

按照资产负债表的顺序大致可以将资产分为以下几类: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可以按单个资产、资产类别、全部资产、现金产出单位等方式进行判断,最终形成《鉴定表》、《资产情况说明》,说明本资产计提资产资产减值准备的依据和计算过程。

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认定

通过资产专家技术鉴定小组对《鉴定表》进行讨论,如果法律政策依据、技术依据、计算等有误或对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支持不充分,就应加以补充;如通过,形成《资产减值准备认定表》,提交公司负责人签字确认。

例如:资产减值准备认定表

七、提交财务部门

篇9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够搭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列车,希望不辞辛苦挣来的财富能够保值增值、传承后代及至永续增长、生生不息,希望能够比我们的父辈早些享受退休生活,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经历过05、06年随随便便买一只股票、基金或任意一款理财产品就可以轻松赚取成倍乃至数十倍收益的日子;也经历了股指如热气球般直线上升到如翻滚过山车般俯冲起伏的痛楚:曾经的浪漫和辉煌而今只存于回忆的一瞬之间,您是否明白这才是资本市场的真实晴雨表?

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说,要想做到价值投资,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学会计学,做一个聪明的投资人,而不是盲目的投资人。因为会计是一种通用的商务语言,通过会计报表,聪明的投资人会发现企业的内部价值,而盲目的投资人则只看到股票的外部价格。

第二要认真看公司的年报,只投资自己看得明白的公司。如果一个公司的年报让你看不明白,很自然就应该怀疑这家公司的诚信度,也许这家公司在刻意掩饰什么信息,故意不让投资者看明白。

第三要学会耐心等待,不为市场的冷热所动,一旦发现了值得投资的项目就要耐心拥有,坚守信念。要学会先投资,等待机会再投资。

这看似简单的几条,您做到了几条?

世界上没有人不愿意获取高额的投资回报,但又有几人能够真正用心读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正如没有人不愿意参拜到真佛,但是有几人能够追随唐僧去西天取经?

事实上这还只是从股市上来说的投资,投资理财还有更多其他不确定因素存在。面对市场上各种纷繁复杂的金融投资理财产品,如何选择和甄别?

世界发展证明,必须要由专业的人来完成专业化的事情。中国古语道:术业有专攻。正如在生活中生了病会去看医生,而不是自己研究《本草纲目》。

选择独立、客观、中立、专业的第三方理财顾问机构,可以帮您轻松解决投资理财中看似复杂的问题。

作为国内最大第三方理财顾问机构,诺亚财富拥有一批专业的理财规划师,他们拥有深厚的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功底,拥有国内AFP、国外CFP理财规划证书,拥有证券、保险、基金、银行、期货、会计等金融财经资格证书;他们拥有大量客户个案综合分析规划的积累;他们拥有严谨、敬业和客户利益至上的职业操守,他们能够完全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

第三方理财机构特别强调资产配置,由专属理财规划师为客户量身定做,好比一辆四轮驱动的汽车,就算有一个轮子打滑,还有另外三个轮子在牵引。

第三方理财,带您走上“私秘、稳健、轻松、优雅”的财富之旅。

理财谨防六大误区

1 个人理财目标不应局限于投资赚钱,而应追求如何达到一种财务自由的境界。

2 个人理财贯穿于人的一生,宜早不宜迟。有“大钱”的人要理财,只有“小钱”的人更要理财。

3 将钱全部存入银行看似安全、省时间,其实是被动地承受了通货膨胀和利息税的风险。应该合理分流储蓄存款,使理财渠道多元化。

4 个人理财是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只能因人而异、因“财”而理。

财富是保障人生需求目标实现的一种重要途径。取得财富有两条最主要的途径:一是靠有效的体力和脑力劳动去获取;二是靠科学的个人理财规划,规避风险,并使财富不断增值。

一般来说,人们对第一条途径的认识是明确的,而在个人要不要理财和怎样理财的问题上,至少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走出这些理财观念上的误区,是理财的前提。

误区1:

工作忙,没时间理财

这完全是在给自己找借口。连大文豪鲁迅都坚持记账,我们普通人每天挤出10分钟记记账,每天挤出一点时间学学理财知识,都是没问题的。

误区2:

不懂理财知识,没法理财

这种担心也不必要。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学都不晚,什么样的知识都可以学会。

理财知识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是每个人都可以学懂的。每天注意浏览财经报纸,看看理财书籍,偶尔听听理财讲座,就可以学会,就能帮助你理好财。

误区3:

理财就是发财、一夜致富这种想法与理财相悖。理财要求做到未雨绸缪,在力求财务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财产持续稳定的增长,这同一夜暴富没有关系。

误区4:

理财就是买股票、买保险

股票和保险都是理财的工具,远不是理财的全部。全面的理财应该包括现金规划、消费规划、教育规划、保险规划、养老规划、投资规划、税务筹划、财产分配和继承规划等。理财涉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内容远远多于买股票和买保险。

误区5:

理财要从众

理财是一种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财务状况,有不同的生活目标。理财绝对不能采用一刀切、随大流的做法,理财是个性化的。因此从众不一定对,别人的做法不一定适合自己,一定要从自身的状况出发,寻找个性化的出路。

误区6:

理财的原则和方法男女不一样

理财的原则和方法男女不一样,这也是一种误解。理财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诸如“量入为出攒钱”、“打深井生钱”、“筑堤坝护钱”,这些对男女都同样适用。

财富管理 一生的事情

正确的财富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显示其长久的生命力,因为它会伴随你一生,而不是几年。所以,选择的财富管理方法一定要稳健且可持续。它可能不是跑得最快的,但是要想获得冠军,首先要跑完全程。

在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今天,在没有合适投资机会的时候,可以考虑阶段性持有债券、货币基金、申购新股、固定信托等金融产品。在财富已经相当扩大的投资者,以追求平衡而不是追求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配置纸黄金。对于要改善自住需求的朋友,锁定生活成本也是一种好的财富管理方式。但对于投资,长期来看,目前的房价显然不如优秀企业的股权那么吸引人。

抛弃消息来源式的投资,要分析行业背景、公司背景、主营业务增长情况,对公司价值进行绝对估值考察等,再来进行投资。这样的投资才能长久。

投资理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给自己设定好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地往前走,达到了每个小的目标奖励自己、奖励家人。理财其实就是做人,发现最优秀的自己,拥有最真心的朋友,最和谐的家庭,你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人的一生其实都是一个理财的过程,理财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贯穿整个一生。因此,人的一生都需要必要的理财计划,而且要充分考虑到人生的种种因素。

投资理财三点建议

一是树立长期投资观念

就世界范围看,华人投资行为的特点是――短线、逐利。普遍的欧美家庭,投资是将近期内用不着的余钱进行长、短期的合理规划。

在长期投资中,著名的“72法则”是没有接受过金融专业训练的普通老百姓的黄金法则。它的秘密是:一笔钱能够在72除以年回报率的百分数内的年数内翻一番。例如:如果投资回报率为9%,则今天的10万元大约在8年的长期投资之后变成20万元。

缺乏长期投资观念,过于重视投资的短期收益,是国人在投资理财方面不成熟的最大表现。国人在金融市场投资的重点过于集中于股票产品。大多数人投资股市,在股票选择中也以一些热门的股票为主,投资的主要目的是获得短期收益。这种行为与其说是“投资”,不如说是“交易”。

二是利用专业投资顾问

国人投资的另一特点是未能充分利用专业人员对市场和规则的了解。一般欧美国家家庭在投资时,大多会向专业投资顾问进行咨询,像涉及法律问题时聘请律师一样,以求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规划长、短期投资的比例,平衡可以承受的风险和希望获得的收益。而国人对金融服务市场不了解,不愿意花钱聘请专业投资理财顾问进行咨询,大多自己在股市上进行交易。

三是讲究资产配置与多样化

篇10

    自20世纪70年代最早出现在英国以来,迅速成为欧美国家人寿保险市场的主力险种,其保费收入比例达到了40%以上

    中国现有的环境不适宜大规模移植产生于欧美的投资连结产品

    专业人士指出:不能讲求短期投资效果;不是暴富的捷径;要货比三家节前,一条内容为“太平人寿首个个人投连险产品在京上市,第一天就卖出了349.9万元”的消息使得公众把关注的目光重新投向了已经淡出市场很久的“投连险”;太平人寿也因为吃了这只“螃蟹”,而成为自2001年全国发生投连险退保风波以来首家再度推出个人投连险业务的寿险公司。由于“开局不错”,各家媒体“毫不吝啬”地用了“咸鱼翻身”、“冬去春回”、“回潮”、“枯木逢春”等词语来形容此次投连险“高调回市”。

    1999年10月,一直以来都以“相当活跃”的姿态出现在中国保险市场舞台上的平安保险和新华人寿先后将国际上一种比较先进的险种引入中国市场。在短短两年不到的时间里,这一名为“投资连结险”的新产品在国内市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当年该险种保费收入高达106.62亿元,同比增长5.42倍;平安人寿公司力推的投连险产品自2000年10月开始运作,在几个月时间里就实现9.79%的净值增长,超过同期上证指数6.47%和上证基金指数8.67%的涨幅。

    尽管有着如此辉煌的“业绩”,但在接下去的日子,它留给人们的只剩那场令人记忆犹新的“非正常退保”风波。

    2001年下半年,国有股减持的提出直接诱发了中国股市的下跌,几乎是同时出现的第八次降息,直接导致了投连险收益的大幅“缩水”。有数据显示,到2002年上半年,投连险降幅高达36.04%,全国投连险退保率为4.9%,相比较2001年同期出现的仅为0.1%的退保率来看,市场的反应用“混乱”和“恐慌”来形容是不过分的。至此之后,关于投连险的投诉和退保事件频繁出现在各类媒体上,原来争相推出投连产品的保险公司们也逐渐退出了这一产品的市场竞争。直至此次,太平人寿快速“抢滩”市场。

    “出身”并不存在问题投资连结保险能使保险公司避免传统寿险的利差损风险“投连产品从本身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副主任粟芳博士这样说。她认为,投资连结保险除了同传统寿险一样给予保户生命保障外,还可以让客户直接参与由保险公司管理的投资活动,将保单的价值与保险公司的投资业绩联系起来。大部分缴费用来购买由保险公司设立的投资账户单位,由投资专家负责账户内资金的调动和投资决策,将保户的资金投入在各种投资工具上。投资账户中的资产价值将随着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发生变动,所以客户在享受专家理财好处的同时,必然也将面临一定的投资风险。

    今年年初在北京召开的“投资连结保险在中国”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的专家学者和保险业界代表都认为,投资连结保险在产品开发上并不存在像外界说的那样有“出身”上的问题,它在国外的发展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首都经贸大学朱俊生博士介绍说,事实上,即使是在英美等保险市场高度发达的国家,投连险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以美国为例,早在1962年就推出了第一个投连险产品,在其诞生初期,由于其投资收益并没有表现出比传统保险产品更加明显的优势,客户对产品仍然存在疑虑并仍倾向购买传统的保证利率产品,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高利率、股市低迷时期,客户可以通过存款很容易就实现高于其他投资的收益,当时的投连险在寿险市场的份额只有3%.同时,由于投连险与资本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产品发展也经历了多次股市震荡考验,进入80年代后,随着利率的降低、股票价格的上升和消费者对股票等高收益投资的熟悉,投连险的价值最终得到体现。2001年欧洲股市的低迷和下跌,使能够较多参与股票市场的投资连接保单也失去了往日的吸引力,导致该业务量出现了大幅度下滑。但在接下去的并不长的时间里,由于股票市场的复苏使投资连接保险重新获得原动力,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志强先生告诉记者,由于投连险和股市市场的变化息息相关,在投资上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因此即使在国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退保事件,但其退保规模并没有像国内那样大。究其原因,在国外,有更多的人是对投连险有着充分认识的,这一点也许可以带给国内业界不少启示。

    只是卖错了对象中国现有环境不宜大规模推广投连产品在保监会下发的《投资连结保险管理暂行办法》中对投连险的定义有着明确说明:投连险是投保人按照公司既定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计划,以及依据自己的投资取向、财政状况及可承受风险的能力,投资于其中一个或多个账户,投保人可依据各个账户以及市场的表现,随时转换投资账户或调整各个账户之间的投资比例,以取得更理想的投资回报,但投连险风险收益全由投保人独自承担。从上述的一段话中,已经不难看出,投连险并不适合所有的人,它只适合那些有能力承担风险的客户。

    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很多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都会在说完“投连险”具有诸如灵活的保费、能像共同基金那样投资、能减少通货膨胀的影响、投保人可以在60岁左右时从人寿保险的现金值中提取现金而不受任何税务方面的限制或罚款等等优点之后,都不约而同地谈到它的“不足”,那就是公众并不了解如何正确地去利用投连险来巩固自己的财务安全状况和通过投资积累资产。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保险业在中国的发展时间还很短,不论是保险密度还是保险深度和国外的发达国家都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公众的保险意识相当淡薄,自然很难理解用保险来作为长期投资工具的意义,更不懂得这笔现金资产将来的真正价值,自然也就不能理解人寿保险计划在财务整体计划中所拥有的特殊地位和保障、投资增值及免税的功能;另外,由于发育并不完全的保险市场上缺少既有高尚职业操守、又有全面专业知识的投资顾问或专业人士。这部分人士担忧地说,如在保险市场上缺少这方面的来为消费者作解释的专家的话,那么消费者将很难理解投连险当中的种种细节。

    也许正如一位专家所说的那样:“不能够把投连险完全等同于投资股票或者共同基金,因为普通的投资产品和工具完全不具备投连险的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同时也不能够把投连险完全等同于银行的定期储蓄,因为银行的储蓄也并不具备投连险的人寿保险的保障功能和潜在的投资回报率。这些问题都是需要保险人去和客户说明的,但事实并非如此。”。这位专家强调说:“投连险之所以出现了那么严重的退保风波,就是在于人将投连险卖给了不适合人群。不夸张地话,那些人自己也不一定搞清楚什么是投连险。在这种情况下,人将存在很大风险的投连险通过夸大和虚构其回报率卖给了并没有能力承担这些风险的人们,不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客户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

    那么作为一种已经开发出来的保险产品,投连险在中国究竟适合什么样的消费人群?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郝演苏教授曾给出过答案:中国现有环境不宜大规模推广投连产品,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面向特定人群销售这种产品,购买投连险的投资者应该是已经拥有基本的商业保险保障,并且具有承受资本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

    安永吴志强先生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不同险种的设计是针对市场上的不同需求、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所定的。传统险种是为保守型客户设定的;投资连结产品主要针对愿意承担一定风险以获取较大收益的目标人群。就产品的特性和设计而言,投连产品比较适合一些具有稳定高收入且承受长期投资风险能力较强的中高收入阶层,这部分人群收入相对较高,但由于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打理,投连险恰恰能够帮助他们解决这一问题。“方便”成为了这一群体看中投连险的主要原因。

    新酒装在旧瓶里?

    有观点认为:保险市场大环境并没有改变由于第一连险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太深,而第二代的投连险产品又是“逆风起飞”,因此有很多人都试图努力从新老两连险产品当中寻找出不同点。尽管保险公司为已经推出或即将推出的投连险产品做足了宣传,宣称新产品在缴纳保费的灵活性、产品设计的前瞻性及营销策略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并且对产品的透明度作了很大的改进,另外,对销售该产品的人素质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尽管如此还是不能消除人们对投连险产品的顾虑。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保险公司高层人士对记者吐露的话语,也许能够代表一部分人的观点———“中国国内保险市场上存在着诸多无法避让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尽快稳妥地加以解决的话,不单单是投连险,还包括其他险种,甚至包括保险公司自身的发展都是无从谈起的。”

    这位高层人士向记者说明了他的理由。他认为,近年来各家保险公司一直都在强调自己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加上国内保险公司数量的不断增加,同行业内的竞争变得相当激烈,因此就造成了一些保险公司十分看重当年保费收入的增长情况,而忽视了在迅速增加的保费收入的后面可能隐藏着的风险和危机;尽管“国九条”当中,已经明确了保险资金可以入市,但是并没有规定其入市的时间和规模,因此从目前看来,保险资金的投资渠道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拓宽,寿险资金的投资渠道仍然只限于银行存款、国债投资、金融债券投资和基金投资等几种有限的方式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现有的投资条件还无法满足保险资金保值增值的需求,因此保险公司在吸入巨额保费的同时,也给自己增加了巨大风险和经营的压力。

    另外,不论是旧的还是新的投连险产品收取的管理费用还是相当高昂,因此就造成进入投资账户的保险费比例过低。众所周知,投连险产品和开放式基金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其在申购和赎回上的费用却要超过开放式基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