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技能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技能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核算技能培训

篇1

关键词: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尤其是会计核算控制,以明确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支出及收入,从而衡量企业的发展定位,并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诸多问题,由此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制约,当前,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对应的措施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企业主要是指依照法律设定的,以获得利润为目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并进行独立核算的社会经济组织,随着社会分工越发明细,企业主体资金的运动情况需要通过准确的会计核算才能够反映出来。现代化的企业会计核算是伴随企业经济发展全过程的,作为企业开展会计工作的基础,会计核算已经越发受到企业的重视,当前,会计核算已经成为企业不断发展并及时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可持续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管理者不够重视。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要想保证企业发展的透明度,就必须进行会计核算,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但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核算的理解更多的是局限在各种费用支出及收入方面的核算,而对由会计核算总结企业发展战略,并完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重视,从而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有较大的局限性。

2.存在违规操作现象。会计核算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一些企业为了加快会计核算速度,降低成本费用,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经常存在违规操作的现象,从而导致企业账目混乱,还有一些企业为了加强利润的人为操控,会采取不及收入或虚增成本的方式修改利润,这些违规行为对企业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3.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社会经济是不断发展的,而会计核算的范畴及内容也应当是随着企业经济发展而不断改革和完善的,但大多数企业在招聘会计人员后,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岗前培训,在工作过程中更多的是依靠会计人员自己摸索,而且有些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甚至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由此导致会计核算工作滞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经济发展。

4.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会计核算关乎企业的经济发展,更关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利润所得,如果缺乏会计核算监督,势必会导致投机者更改会计账目,变相获取利润,最终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无法正确评估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就无法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从而无法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

1.重视会计核算。对于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视,不仅要包括领导者,同时还应当包括员工,实现从上到下的会计核算重视及认知,以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对此,企业领导者首先应当改变自身对会计核算的认知,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不仅能够明确企业的收入及支出,同时还能够评估企业的发展水平,并辅助制定发展战略。其次,应当在企业范围内开展全员会计核算知识讲座,促使员工认识到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改善自身的行为及态度,并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内容,力求会计核算信息准确,以为企业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2.规范会计核算流程。会计核算过程较为复杂,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而会计核算结果对于企业发展却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应当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流程,确保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的真实性。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会计核算,同时严格遵循国家规定的会计核算原则,并加强会计资料保管,以记录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从而对企业的后续发展产生评估依据,以达到满意的会计核算效果。此外,会计人员还应当重视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将人为失误降到最低,以确保会计核算信息真实、可靠,充分发挥其评估作用,保证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

3.加强会计核算人员技能培训。技能培训应当贯穿企业会计核算人员工作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人员与不断发展的企业运行状态相衔接,满足企业的经济进步需求。对此,除了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岗前技能培训外,企业还应当重视会计人员的岗位培训,可以安排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进行轮流换岗工作,以促使其快速熟悉会计工作内容。此外,企业还应当安排表现优异的会计人员进行学习深造,以培养其成为企业的高素质人才,构建核心竞争力,这样不仅能够留住员工,还能够对外来人员形成吸引力,确保企业经济发展有人才动力支撑。

4.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会计核算与企业的经济利润挂钩,一旦会计核算出现错误,势必会导致企业的经济利润受到损失,由此也就制约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对此,企业应当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监督机制,加强企业的财务信息、资产活动、经营活动等控制,并完善会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会计管理机制及内部监督机制,以实现企业会计核算水平的提升。同时,企业还应当寻找外部监督管理机构来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监督,实现会计工作的标准化,以不断提升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

当前,会计核算越来越成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支持,因此,加强会计核算管理是急需解决的燃眉之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以实现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性,从而更好的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冬敏.论当前时期下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2(03).

[2]黎寿石.会计核算既要遵守规章制度,也要研究核算方法[J].中国证券期货,2012(01).

[3]俞娜.试论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作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16).

篇2

【关键词】对策;问题;会计核算;互联网时代;农业企业

由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功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在我国社会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普及,更多的企业开始逐步接纳并采用现代网络技术辅助经营工作,运行管理体系,进而发挥互联网的高效性与科学性,提升自身业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具体到农业企业,现代互联网设施的不断完善,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都为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通过互联网达成企业业务流程优化目的,提升企业管理工作水平,是推动互联网时代农业企业会计核算水平进步的必要措施和根本保证。希望笔者在本文内所做出的探究与提出的观点可以为农业企业的会计核算领域进步起到推动作用。

1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的现状特征

农业作为我国产业层次的榜首,在国家经济的组成部分中占据了重要的支柱地位。由于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本身具有强烈的复杂性,兼具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所以农业企业在进行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一方面会对农业生产过程造成阻碍,如气象方面的影响,霜冻,旱涝等自然灾害的爆发,进而打击农业生产流程的顺利开展,削减农产品的收获数量和产品质量,对农业生产实际造成消极影响,除此之外,恶劣的极端天气现象同样会大大降低农产品采摘的时效性,对农产品赖以生存的高效生产与快速运输造成阻碍,间接削减农业生产的附加价值。另一方面,考虑到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作物从播种到收获大都需要七个月以上的时间,所以农业企业的资金回流效率较差,资金周转期动辄一年起步,这也是会导致农业企业资金流的运转周期同农业生产时间相互脱节,引发资金链的断裂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的不足之处

2.1核算资料采集粗略

依据现有的各项农业企业在发展时所持续对外公布的资料作出探究,可以得知其在企业核算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常常忽略制订精细化的农产品成本核算资料,缺乏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详细记录。从显示角度来看,家庭农场较之农场来说更似于以某种意义上的实物地租关系的呈现,但我国尚未出台相关法律条文,因此此类关系在我国缺乏法律依据,还未得到规范与完善。我国由于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且长期将农业放在产业建设的首要地位,所以农业企业数量众多,且颇具规模,大型国有农场则是此类农业特点的典型展现形式。国有大型农业企业往往业务覆盖范围较广,囊括养殖业,种植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项产业链周游的产品加工业等,管理流程较为完善,规章制度的执行也更加严格。其能够做到有效贯彻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并且具备了较强的业务能力,可以在对外开拓市场与对内实施管理的同时兼顾制订完善且详细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报表,但却因为企业本身的体制限制以及农业实际的生产收获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无法在农业管理的日常实施过程中针对所辖农业产品提出体系化,细致化的成本核算资料,导致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内容无法得到翔实的记录,不能够完善且详细地反映农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内的资金价值流转状况,对其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与质量造成消极影响。

2.2无法推动企业进步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稳步发展和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企业所存在的外部环境也与时俱进,持续发生着变化,同时着眼于农业企业自身,其在现阶段的企业规模和经营模式较之于先前的传统意义上农业企业已有明显差异,然而当前包括《农业企业会计制度》在内的相关农业企业制度规范未能完全符合农业企业新的发展趋向,不能对其会计核算进行有效规范,这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另一方面,在农业企业转型初期,其产品直接面向国家销售,由国家统一收购农产品并负责其管理分配。因此产品生产有计划,企业经营有保障,农业企业处于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发展模式内。但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近30年的发展使得市场经济在我国日趋成熟和完善,农业企业的各方面发展都呈现出新形势,无论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管理体系机制还是各项业务活动的具体展开都变化显著。自然而然地,要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适应各类主体对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会计核算的的标准和依据也要做出适当调整,一成不变的模式只会使企业止步不前。

2.3会计信息存在失真

时代在进步,农业企业生存环境相应改变,其会计核算也必然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会计信息不准确不完全等问题泛滥,这直接导致了会计核算质量缺乏保障,阻碍了农业企业的良性发展。首先,农产品的生长和其所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但由于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其生产者无法准确预测气候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可能造成农产品生产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进而对于之后的会计核算造成一定的信息偏差,影响会计核算进程。此外,根据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农产品生产者以及其他农场承包人可自由支配承包任务之外的剩余劳动成果,因此在其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会计信息准确与否于其自身利益并未有实际影响,这也在无形中增加了会计信息失真的风险,加之目前并没有有效的利益激励机制,会计核算信息的质量是很难得到保障的。

3互联网时代下农业企业开展会计核算的改进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融合,农业企业也应紧随时展需要,运用不同角度通过不同手段完成针对企业会计核算所开展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保障其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

3.1把握技术需求缺口,增强人才队伍建设

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市场上最缺乏,而企业求之若渴的人才,在当今社会,企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集知识,技能,能力复合于一体的多功能人才在企业竞争中的制高地位日益凸显。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育其创新精神,丰富其从业技能,以此增加农业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进而促进农业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在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以及互联网时代的高度发展下,会计人员需要广泛学习并深入实际运用计算机技术已成为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中的合理运用能够优化企业内部流程,保障会计核算信息真实有效,提高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所以农业企业重点着眼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以计算机基础应用为起点,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循序渐进,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技能培训,强化理论知识培训,以此培养农业企业会计核算复合型人才。企业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员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和训练。首先,由于会计人员在工作中有牢固的财务知识做基础,在具体培训中应主要以国家最新的财会理论和制度为重点,做到与时俱进,同时辅之以简单理论知识培训即可。其次对于新进员工和岗位流动性较大的员工,企业要加强会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重点培训财务会计基础知识,只有使其认识到业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业务,达到企业预期目标。最后企业也要开展差异化的强化培训,引导会计人员重视会计制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学习,不断完善相关培训工作,逐步培养出针对农业企业的专门化的复合型人才。

篇3

(一)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

在我国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中,乡镇财产虽然是应用于乡镇建设中,但却是由县市进行管理。县市级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部分只能根据相应的政策与乡镇工作的反馈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在面对实际问题的时候缺乏针对性,缺少具体的详细的处理措施。同时势必会造成会计核算程序上的繁杂,无法及时的进行核算。

(二)职权划分不明确

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原本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部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互相的监督与协调,保证乡镇财政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在基层乡镇中常常将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职责相混淆,甚至是由财政所同时完成这两项工作。职权划分不明确大大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会计核算工作也无法高效的进行。

(三)会计核算很难实现规范化

相比于县市级的财政部分,乡镇财政部门所需要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种类繁多,特别是基层的存进财务管理工作中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各农村之间在进行会计核算的过程中所选用的管理模式都不同,每个部门都有各自的工作规范,在短时间内无法进行彻底的统一,因此很难实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

(四)基层工作人员素质低

我国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特别是农村的会计人员大多是凭借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工作,缺乏丰富的理论支持。例如会计报表编写、会计账簿的规范化编写等都需要专业化理论知识的指导。同时少数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低、缺乏法律意识,从而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出现的问题。

(五)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

在我国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中,由于人员的短缺以及相关部门的忽视,导致监督系统名存实亡,并不能对乡镇财政管理以及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因此在实际的财政管理工作中“暗箱操作”、做假账的现象频出,直接危害了事业单位的权益。

二、如何做好乡镇财政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

(一)制定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规范

为改变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体制不完善,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要针对乡镇的实践情况制定出一套规范性办法。同时,各地要在参照行为规范的基础上考虑自身实际,将固有的会计核算规范进行合理的变通,从而在实现规范化与高效化的有机统一。优化乡镇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直接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能够为基层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规范化的会计核算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能够为财政预算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依据,进而促进乡镇经济健康有效的发展。

(二)明确人员分工,加强资金管理

乡镇财政所要将财政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分类开来,明确的进行分工,设立专人进行相关工作,避免其混淆。聘请高素质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核算工作,保证每一部分财政收入和支出都能够真是准确的反映到会计账簿之中。同时还要将强对财务支出的审核,制定严格的审批制度,规范财务支出,保证每一项支出的合理性,从而达到加强资金管理的目的。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乡镇财政所要改变相对落后的办公条件,增加配套硬件设施,在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紧跟信息化、网络化办公的时代步伐,引进无纸化会计电算化核算,提高核算质量。另一方面,乡镇财政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还有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技能培训会等帮助工作人员提升技能,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意识到提升工作素质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渠道学习。

(四)加强内外监督,保障合规运作

完善财政管理的内部监督体制机制,建立部门监管,内部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内外监督制度,要做到信息公开,及时公布数据,保证财务支出的透明度,杜绝暗箱操作。并对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以便于群众的监督。同时,配合考核评价制度和奖惩制度,严厉打击滥用专项资金等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违法违规行为,计入档案,与最终的奖金,升职等挂钩,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起到激励作用。

三、结语

篇4

关键词:会计核算;风险;防范措施

所谓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是指在高校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出现问题,如,错报、误报等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近年来,高校筹资渠道不断拓宽,这就使得在会计核算环节一旦出现风险,不仅会使高校自身的经济受到损失,同时也会威胁到投资者甚至是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相关部门也越来越关注高校会计核算工作,并相应的改革了高校会计核算法律法规,以此来支持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随着我国高校环境的多变,研究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高校防范会计核算风险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于高校的也给予更多的经济支持,在这种情况下,也使得高校的投资主体逐渐从原有的单一化形式发展为多元化投资形式。当然,各高校在发展中,为了获取长期的经济支持,则需要保证各高校向投资主体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以及真实的发展情况,这样投资主体才能根据这些数据给予高校相应的经济支持,为高校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只有降低会计核算风险,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过程中相关报表以及凭证的完整和准确,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经济市场的变迁,我国高校的建设也应对经济体制进行改进和完善,尤其是会计核算工作,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针对性的开展。这就需要高校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改革财务制度,当然,在这些财务制度出台之后,将会对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高效财务核算工作效率,则需要高校结合发展情况做好会计风险的防范工作,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发展需求。

二、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形式

(一)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固有风险

会计核算工作中所存在的固有风险指的是由于高校内部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影响,使其财务系统发生错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而所谓高校的固有风险也不完全是无法避免的风险。高校会计核算的固有风险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高校的债务风险问题。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各界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始展开大规模的扩招,高等院校数量的增加以及高校学生的增加,也将对高校的办学场地、办学设施设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学校的发展运行维护资金也将随之增加。在高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可以通过会计核算有效的利用资金。然而由于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缺失,导致高校会计核算在实际执行中与财务预算严重脱节。其次是票据风险的问题。由于票据的普遍应用,使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虚开发票,使得高校发展资金使用数据与实际资金使用不符,其中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失,从而导致高校面临极为严重的会计核算风险,不利于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引发大量的财务清查问题。而财务清查是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保证财务清查的有效性,也就是通过盘算和清点物资和财产的形式,确保其实际使用金额与账面金额保持一致。然而由于各资金项目的负责人并不是财务的经办人,往往会出现或是资金盗用的情况,影响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

(二)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

众所周知,人是一切行为活动的载体,因此,高校的会计核算风险直接受会计人员行为的影响。随着高校环境的复杂、多变,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变得日益繁重,这就使防范会计人员行为风险面临着巨大的考验。面对如此繁重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很容易产生心理疲劳,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很容易出现抄写、核算错误以及登错会计记账科目的现象,使会计信息失去了原有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严重影响了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同时,我国部分高校对于会计核算人员的管理制度也不够完善,会计人员岗位设置模糊,使会计人员的分工不够明确。这样在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就往往会出现重复记账、重复核算等现象发生,从而增加了会计人员的行为风险。除此之外,高校部分会计人员对于其相关的财务政策没有全面的了解并掌握,在工作中没有及时发现超过支出的报销金额,导致高校资金的流失,为日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埋下了伏笔。

三、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形成的原因

上文提到,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主要表现为固有的会计风险和会计人员行为的危险,因此分析高校会计核算风险形成原因就可以从这两方面着手。近年来,高校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高校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其外部环境对高校财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也相应的颁布了相关的财务制度来使高校适应环境的发展。然而目前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相对滞后,很难适应其高校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同时,高校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离不开其内部以及外部的监督。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督不但可以了解高校经济运营的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会计人员核算风险。而在现实工作中,部分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没有使其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此外,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也直接影响着高校会计核算的风险发生。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在招聘会计人员时,考核的范围比较小,这就很难了解到相关会计人员对其财务制度、专业知识以及会计电算化的掌握程度,不利于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正常开展。同时,部分高校也不注重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没有建立健全的奖罚制度,无法调动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这些因素都是造成会计核算风险的主要因素。

四、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措施

(一)加强高校内控制度的建设

随着高校环境的不断改变,为了使其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规范性以及合法性,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加强其高校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就显得至关重要。高校要根据《会计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有效性,保证相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打好基础。高校要想加强其财务制度体系的建设,要结合该校自身的财务制度,通过广泛的实践与调查,不断地改进会计核算内部控制制度,及时有效地发现并解决会计核算问题,同时,应合理设置高校会计核算岗位,以此来减轻核算人员的工作压力,在此基础上实行会计核算岗位责任制,用相关的制度来明确的规定每个会计核算人员的责任和权利,使其在做好自身本职工作的同时避免越权和的现象发生,以此来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内外监督机制的建立

众所周知,高校的会计核算工作本身涉及的部门较多,如设置会计科目、记账、成本核算、制定报表、财产清查等等,这就使得会计核算工作相对来说比较复杂。而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不但可以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可以保证高校会计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加强高校会计核算监督力度就势在必行。内外部监督指的就是高校内部的自我监督以及国家、社会对高校的监督。首先,高校要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要落实其会计岗位责任制,在此基础上将其工作进行明确分工,做到不同工作内容相互分离,尤其是要将记账、审核、复核等职务进行有效的分离,使其互相进行监督并相互制约。如审核人员要严把相关凭证的审核关,杜绝假冒、手续不完备的凭证进入其核算环节;而核算人员要仔细核对原始凭证的金额,减少其核算误差。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高校在实施内部监督机制中可以引进适合自身财务状况的会计信息技术来辅助内部监督工作,保证其监督工作的安全有效。此外,高校还应建立其监督奖惩机制,提高整个监督体系的威慑力,从而减少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

(三)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

高校会计核算风险是可以通过核算人员来避免的,因此,选择专业知识过硬、核算能力强以及思想品质高的会计核算人员是防范高校会计核算风险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提高其会计核算人员的综合素质就至关重要。为了提高会计核算人员的业务水平,高校要根据其业务发展需求,可以定期的开展会计核算人员的岗位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如业务知识竞赛、业务研讨会等来激发核算人员的学习热情,以此来提高其培训效果。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可以使核算人员了解其会计政策,掌握其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从而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校在对会计核算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要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来传播其职业道德规范,使职业道德观念渗透到会计核算人员的思想深处,建立其符合标准的道德规范价值观,提高其自律意识。以制度和道德标准来规范自身行为,坚持原则,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从而避免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

五、总结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高校各项财务制度的落实也都是要会计人员来落实。在高校对会计核算给予重视的同时,也希望会计核算人员能严格执行其相关制度,严于律已,规范其日常业务的处理,杜绝由于自身原因造成会计核算风险的发生,最大限度的降低高校会计核算风险,为高校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进而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洪丽,牛宝珍,曹明阁.论述新会计制度下高校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8).

[2]范中艳.论高校会计核算风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4).

[3]赵立文,黄伟.浅析高校会计核算风险防控策略[J].品牌(下半月),2015(09).

篇5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扎实,凭证管理不规范首先,原始凭证的填写和管理存在问题。很多单位填写原始凭证的时候随意性很强,对原始凭证存在漏填、不填的现象,一些原始凭证缺少关键的信息,导致原始凭证体现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个别票据的报销内容填写不全也通过审批。一些单位的原始凭证管理不到位,账簿管理不规范,票据使用简单,甚至在原始凭证上造假,违规编制自制的原始凭证。其次,事业单位记账凭证和账簿设置不规范。一些单位在会计账簿上书写不规范,涂抹、数字写错等现象较多,影响账目的核对,一些单位在记账凭证上未写对会计科目,影响入账。

(二)会计监督不到位,国有资产记账方式不科学,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由于外部监督不到位,事业单位内部监督又缺乏有效的执行,监督无法到位也没有形成合力,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执行情况监督不及时,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不到位,出问题追责力度不够,导致监督无法严格执行。由于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因此也难以对会计核算进行规范,加上内部管理比较混乱,容易造成会计监督不到位。一些单位故意截留或者隐瞒收入,长期进行内部的周转和使用,虚列支出,建立小金库。另外,由于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并未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等,容易造成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不规范,固定资产的处置价格不科学,造成固定资产流失。

(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日常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会计不熟悉,或者从其他岗位调到会计岗位,使整个队伍的素质不高。事业单位平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加上会计人员的培训机会较少,难以对政策和理论有足够的掌握。很多会计人员借助岗位便利,为自己谋取利益。由于事业单位忽略了对会计岗位人员的监督,容易形成监督的死角,造成会计核算不受监督。

二、加强内部控制,提升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质量

(一)健全相关的会计控制制度,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必须有科学可行的规章制度,事业单位要结合财务管理制度和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要求,加强同国家相关法规的衔接,强化内部的法纪观念,完善内部的会计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要加强完善资产盘存制度,对资产的盘存、账簿的登记等进行明确,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保证原始凭证的填写完整,明确记账凭证科目设置、书写规范等,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二)强化会计控制和监督,加强会计内部控制贯彻落实新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必须做好事业单位会计控制和监督,发挥会计核算在规范资产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规范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对会计账簿的设置规范性、会计凭证的完整性、会计账簿与财务报告的匹配性、会计核算与国家相关法规的一致性等进行监督和检查,完善会计的内部控制。事业单位要做到会计核算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在具体的控制上,事业单位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规范各项核算工作的流程,建立起统一的内部管理制度。不同部门要及时沟通,保证预算和核算的统一,加快内部会计核算工作的改革和优化,定期不定期对事业单位内部的会计核算进行检查,健全财务披露制度,对会计核算的规范性、财务制度的健全性、会计核算工作程序的合规性等进行检查。

(三)创新会计控制模式,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要做好内部控制下的会计核算,必须创新会计核算控制的方式,对此,事业单位可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模式。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是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模式,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进行集中管理。县级以上的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当将所有全额拨付的事业单位纳入管理范围,这些事业单位要与核算中心签订协议,单位只设一名报账人员,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业务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办理,报账员只负责报账业务。报账员主要就单位的经费拨付、代收代付、汇总等资金结算业务交由核算中心办理。会计核算中心根据这些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通过这样的控制模式,核算中心可以严格控制不合理的经费和票据,严格落实经费收支计划,落实好预算的审核和分析,强化会计的专业性,保证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同时,为了做好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事业单位应当按照企业的标准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借鉴企业的优秀做法科学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值保值情况。

篇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无形资产的内容逐渐变得丰富多彩,首先是种类越发多样化,除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商誉等传统计量因素外,同时还增加了环境体系认证、质量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等计量因素,种类的增加使得无形资产的数量也不断增多,由此对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带来了更广阔的核算范畴。随着无形资产范畴的扩充,人力资源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以人力资本创新为主的智慧资本成为无形资产的重要核算因素。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和确认,本身就具有诸多不确定性,难以反应其真实价值,由此使得会计核算缺乏稳健性,甚至有很多无形资产不能确认价值,导致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层出不穷,这对于企业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知识经济背景下无形资产会计管理对策

面对知识经济发展的冲击,无形资产会计改革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对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会计核算管理,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1.有效拓宽无形资产核算范围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包括商标权、商誉等一些因素,核算范围相对较窄,而且关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理论也较少研究,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无形资产核算范畴越来越广,其在企业经济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实际核算过程中仍旧以传统无形资产因素核算和计量为主。对此,应当有效拓宽无形资产核算范畴,将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等代表知识经济发展的因素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当中,这样才能够增加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内容,并通过真实核算,准确反映出企业的会计信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树立企业良好的市场形象和信誉,为后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加强无形资产会计人员培训

对于知识经济时代下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人员是非常重要的,而其本身也是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企业应当向无形资产核算人员宣传无形资产核算范畴的转变趋向,使其充分认识到无形资产核算的重要性,并就无形资产核算的新范围进行学习和掌握,以满足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同时,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对于能够推陈出新,表现良好的员工,要给予其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励员工不断创新,对于频出失误,影响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员工,则给予其适当的惩罚,以促使其能够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重要性。此外,企业还应当选择工作优异的员工到大企业或会计机构进行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丰富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3.重新确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模式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无形资产会计核算范畴不断扩充,同时也对传统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挑战,企业要想保证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满足自身发展需求,就必须重新确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模式,满足知识经济时展需求。对此,首先,对于企业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无论是外购所得,还是自行开发所得,企业应当将这些因素均纳入到核算范畴,并确认入账,对于所开发的个别收益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其所发生的支出费用应当计入到当期费用范畴。如果无形资产来自外购,则按照其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对于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核算时应当尽可能反应其真实价值,对于真实价值超出初始成本的无形资产,则将其纳入到企业的资本公积范畴。通过合理划分范围,能够对外购及自行创造的无形资产进行对比,促使企业资产账面价值接近实际价值,以避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的发生。通过重新确立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模式,能够进一步准确核算企业的所有无形资产,并真实反映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这对于企业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情况,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发展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4.不断完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

面对知识经济时展的诸多不确定性,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制度也需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完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此,企业应当时刻关注由于知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会计因素变化,如质量体系认证、环境体系认证等,同时包括正在不断改变的人力资本因素等,以及时将新的要素纳入到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中,提高无形资产核算质量。对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企业还应当不断探索新的核算方法,力争将核算出的成本价值与实际价值缩小到最低,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经济发展需求,也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动力支持。

三、结束语

篇7

关键词:新医改 财务管理 会计核算

2016年,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了新医改,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新医改政策为医疗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从细节上详细规划了我国未来医疗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怎样在新医改政策下快速的改革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使其能与新医改政策下的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相契合是摆在医院面前的首要任务。

一、新医改政策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其对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制定了多元化的卫生机制,并以政府为导向,显著提高了医院卫生水平。于此同时,也使居民医疗卫生费用的负担大大减轻。新医改背景下,有效区分开了医药区,对销售的药品零差价率予以大力实行,并在药事服务费上有所增加,其发展目标为以技养医。总而言之,实施新医改政策有助于进一步规范医药行业,使医疗成本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

当然,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应对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予以全面优化,在财务管理范围中新加入技术费用与药事服务费,利用建立完整的医疗体系,以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

二、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具体方法

(一)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财务行为

若要保证医院资产安全,防止医院资产流失,把经营风险降到最低,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首先要做的便是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予以建立健全。新医改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并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使支出审批制度和票据管理制度得以逐步健全,通过加强预算控制,使资产管理制度与成本核算体系不断完善。尽可能减少医院运营成本,对调度资金予以合理安排,让资金使用效率更高,以使医院经营管理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二)重视成本核算,增强经济效益

新医改政策的出台,对医院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要求越来越高,医院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应当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医院应定期科学的预测医疗服务成本,以有力保障促进医院医疗服务效率的提高。医院在新医改背景下,一定要重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并在成本核算中采取分级成本核算的方式,提高成本核算质量,为有效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还需在其中加入财务管理手段,以优化配置资源,使医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均得到增强。医院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要对辅助项目的支出做出及时改变,利用分级成本核算的方式,合理的控制与核算各项成本。同时,医院还要制定经营管理流程图,在流程中表现出费用、支出与成本等,并构建付费方式模型,以更好的支持医院会计核算。

(三)分析财务指标,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在进行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时,应立足于新医改政策提出的基本要求,为了让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和规范相符合,医院应分析财务指标,并分析和评价有关医疗业务能力、营运能力以及增长能力等,旨在对现在及过去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进行评估。在财务分析过程中,不能只是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归集,而应将外部各项政策与院内各项信息结合起来,并加上各种财务比率指标,展开全面系统的分析,如此才可得出客观、准确的财务分析结果,进而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出来,及时采取应对之策,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能力,以准确的信息帮助医院相关管理者做出科学决策,使新医改政策的要求得到满足。

(四)强化网络作用,加强医院财务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日益普及的计算机网络,也推动了医院会计分析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医院内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有助于管理会计核算效率的提高,让医院稳定健康发展。为此,医院应拓宽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定期检查并对软件漏洞进行及时补救,尽可能把软件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建立计算机应急中心,以保护医院资金不受硬件实施不完善或软件漏洞的影响。另外,还需定期组织计算机技术培训活动,以让财务人员更好的掌握软件使用方法。

(五)提高财会人员业务能力,加强财务队伍建设

处理信息和核算财务是财务人员在医院财务管理中的主要工作,这就要求医院财务人员在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品德素质。当前,大多数医院财务人员的都是本科生,他们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上缺乏实践经验,针对这一情况,医院应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技能培训,并对其进行素质教育,同时将高水平人才引进来,以与新形势下的医院财务工作相适应。

三、结束语

新医改政策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医院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在对传统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造成影响的同时,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在新医改政策下,医院应对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重视,通过对财务会计体系的完善、对系统会计核算方式的应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其可对新医改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予以满足。

参考文献:

[1]李琼.新医改政策下医院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2012,08:60-61

篇8

(一)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联系

会计核算的主要度量工具是货币,其任务是记录、分析并且计算经济组织内的生产情况、运行过程和最终结果,在计算之后相关工作人员还要编制财政会计报告。会计核算是企业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工作,对企业的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有重要意义。目前,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核算是统计核算产生的基础。进行统计核算所必需的指标和相关数据都是从会计核算的资料中得到的,统计核算中最常应用的记账方法所遵守的原则也是来自会计核算原则。统计核算是经济组织中常用的一种管理形式,可以反映经济组织在经济活动中的投入和产出,另外,统计核算也可以反映流通资金的运行情况,工作人员通过对会计核算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提炼出与统计核算相关的信息用于经济管理。第二,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核算工作的基本指标是时期指标,该指标是统计核算的初始指标,同时,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也有所反映。在核算的应用办法中,统计核算中的平均数理论也是会计核算中加权平均法的产生基础。由此可见,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

(二)企业会计与统计之间的区别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核算目标和原则方面的区别。统计核算的目标是反映经济组织的财务流通过程,对宏观经济情况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为单位决策和财务管理规则的制定提供依据;会计核算的目标是将单位的现金流通量、财务经营状况和最后的收支结果等信息进行归总,交由主管部门审查。第二,在核算方法方面的区别。统计核算采取属地管理方法,对所有的核算资料进行统一管理,最终形成总体核算;会计核算则采取分级管理和分层管理的方法。会计常用的方法有平衡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及因素分析法;而统计方法则包括综合分析法、大量观察法、统计模型法、统计分组法、归纳推断法。另外,会计核算在管理过程中一般采取复式记账法并设置专门账户,而统计核算则一般利用动态数列对总体经济状况进行宏观把握,通过分析推断经济的总体发展趋势。第三,信息取得的方法不同。会计信息的获取必须经过一系列的会计核算环节,即会计凭证填制及审核、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而统计信息是经过统计调查、整理及分析所取得,也可以直接调用会计资料。第四,在分类方面的区别。统计核算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之上的,其强调生产过程中投入和产出的协调关系,在两者存在较大差距时对其关系进行准确把握;会计核算则要求在核算单位目前的盈亏时对除了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之外,还要对时间配比进行分析和总结。第五,在核算指标和计价方面的区别。会计核算在对指标和计价进行核算时,一般会依据历史成本;而统计核算在估价时依据的是当前可变的市场价格,从而对经济组织的经济效益进行衡量。会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取得价款或索取价款的凭证为依据,而统计核算的销售收入是以发出货物的货款为核算依据。

二、企业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意义

会计和统计两者在经济管理工作中具有高度协调性和统一性,实现两者一体化可以有效提高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实现两者一体化是维护当前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在经济活动中,统计核算强调信息的及时性和概括性,而会计核算强调信息真实性,这对企业的科学决策和准确决策都有重要作用。因此,企业在进行统计核算时要全方面收集信息,促进统计核算和会计核算相协调。第二,实现二者一体化可以同步提高两者的管理效率,促进经济信息的规范统计和标准操作。

三、企业会计与统计一体化的实现

(一)政策角度

首先,要给予会计和统计一体化工作基本的政策支持,结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政府相关部门要以积极的态度实施新版政策,并出台相应措施,同时加大实施力度,在核算方法、制度和管理体制方面都进行统一的规范,为企业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一体化的顺利实现提供制度基础。

(二)技术角度

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是促进会计和统计一体化的技术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都大大降低,对企业经济管理效率的提高也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促进会计和统计一体化,企业单位应该积极利用计算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为会计资料和统计资料的互相利用提供技术基础,有效促进两者的结合;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参与技能培训和进修,提高对相关技术的利用能力,同时灵活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综合利用各种先进技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人才角度

要实现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没有人才是不行的。但当前,一般企业、单位的基础会计工作人员对会计和统计的一体化都了解甚少,将会计资料用于统计核算成为一大难题。如果会计资料不能及时提取并有效保存,将造成企业重要信息的流失和人力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会计工作人员由于缺少相关统计知识和统计能力,不仅制作财务报表水平偏低,报表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也难以保障。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新的经济形势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运营能力和偿债能力,还要求其能够对经济形势进行基本预测,对经济发展参数进行计算,为企业相关措施制定依据。因此,为了促进会计核算和统计核算的一体化,企业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培养素质过硬的优秀会计人才。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价值评估

1会计电算化及其优势

会计电算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软件和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更好地提高企业对财务的管理效能[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降低企业的会计成本。传统会计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全部需要人工手动处理完成,且企业的各项会计数据都需要通过纸质文件进行存档,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而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不断被推广使用,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无纸化办公,节约办公资源,还能节省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成本。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会计人员只需做好会计核算数据的录入工作,其余会计核算环节都会由计算机会计系统自动完成,这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而且还能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准确更及时反映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实现对企业的高效管理。总结来讲,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优势就是“节约”“高效”。这样的优势为企业带来的是跨越式的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状态的方式就是对这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具体什么是企业价值评估呢?

2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及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过程[2]。这种行动就是讲,企业价值评估是对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未来发展潜能进行估算,并最后经撰写形成报告的行为。而过程是指,随着企业发展需要的变化,企业价值评估已经从简单的经验评估,仅对企业的不动产进行评估,发展成为了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综合评定,这是一个需要遵循科学而又具体的流程才能得到准确结果的过程。当前,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种[3]。其分别为: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这四种方法分别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成本法主要是采取将评估人员准确评估的企业资产和负债进行加和的方法来评估,适用于不受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影响的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是通过参照市场上类似的评估案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不过通常需要面对市场上案例不够丰富的局限;收益法,是通过将预计的企业未来资产折现,以实现对企业的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是在预测过程中会因忽略企业不确定因素中的发展机会因素而低估企业价值的现象;实物期权法相对来讲能够充分考虑管理的柔性价值以及不确定性的价值,适用于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为企业的产权转让和并购活动提供定价基础;其次,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经营者的绩效核算提供参考;最后,为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若能在这一过程中引入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企业价值评估这些作用及意义的实现。

3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从企业活动的角度来讲,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为企业的整体转让、并购等活动提供行业统一的相对准确的价值评估数据。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需要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进行总体性的评估。不仅要评估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还要顾及企业未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潜力,这一点在某些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或者说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能够针对某一行业下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相对应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那么在进行同类企业并购或者相关活动的过程中,这些会计核算系统就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提供及时、统一、准确的数据,避免或减少因高估或者低估企业价值而造成的被并购方与并购方之间的矛盾。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中有专负企业管理的人员,他们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衡量一个经营者业绩的方式就是看该企业在经营者的管理下其价值有没有增加,增加的幅度有多大。过去,在信息技术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账目信息及计算掌握在财务会计相关部门手中。在会计电算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信息在部门间是共享的,数据造假难上加难。总之,会计电算化创造了新的对经营者的监管途径,能够提供相对来讲更加客观、真实的数据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估,更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需要使企业的价值更加趋近于社会价值,该企业才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而这其中,企业价值评估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投资者需要的是在一定时期的对企业价值的连续动态评估,这样有助于帮助决策者判断社会价值的需求所向,或者帮助决策者发现企业当前的发展问题。过去单纯的人工计算要想达到对企业价值的动态评估,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包括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这一问题,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开发出更适合某一行业的软件系统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这对企业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困境

虽然将会计电算化引入企业价值评估中会带来上文所述的诸多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依旧会面临许多阻碍,或者说发展困境。首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相关业务的融合缺乏相关的理念和制度的引领[4]。会计电算化过程想要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整实施,除了必要的计算机装置及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之外,企业内部还需要有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理念和制度。社会信息化进程使得企业逐渐汇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洪流,有些企业是主动发展,有些却是被迫加入,技术上革新,认知上守旧是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其次,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会计电算化的趋势不相适应[5]。与传统会计相比较,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会计知识素养,还要掌握对计算机和相关会计核算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中,虽然引入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和系统,但是缺少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使得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即较有资历的工作人员会计核算知识经验更加丰富,但对于新技术的引用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而新入职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但是相关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很难独立胜任相关核算工作。再次,还有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与企业自身的适应性问题。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离不开会计核算软件的支撑,目前企业获得会计核算软件的渠道还是以在财务软件市场上购买为主。而不同企业处于不同行业,企业价值的核算方式彼此之间一定不会是完全一致的,若是核算软件与企业自身情况不相匹配就会出现对企业价值的高估或者低估。最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还有关于数据信息保密的问题[6]。信息化社会,数据隐私应是放在重中之重来讨论的话题。在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企业来讲事关其发展,若数据泄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当前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重点放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上,而忽略了企业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

5促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建议

为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价值评估更好地融合,促进企业的相关活动和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快企业投资经营者的理念转变,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企业投资经营者必须全方面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使用,使得企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迎接,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认识;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断建立完善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更好促进技术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其次,应注重企业会计员工的技能培训,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对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另外,企业还可以加大综合型人才的引进,甚至还可与高校建立合作,直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技能型员工,在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解决企业自身的人才引进和储备问题。最后,应加快会计核算软件和安全控件的开发。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过程中,应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使得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与企业所出的行业特点相适应,能够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此外,还要考虑到会计核算软件的安全保密问题,在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企业还应致力于不断开发安全系数更高的安全控件,并定期对会计软件进行检查和维护,创造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使得企业步入会计电算化的进行中更有安全感。

6结语

引入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大势所趋,其便捷、高效、准确的特点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依旧面临许多困境,诸如制度不健全、观念守旧、安全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企业经营者还是应该大力转变理念,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制度;注重对会计人员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加快会计核算软件和安全控件的开发。基于此,以期能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评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0).

[2]康翻莲.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以腾讯公司为例[D].太原工业管理学院,2015.

篇10

关键词: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会计核算体系,也可称之为会计核算方法,指的是由各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组成起来的统一的整体。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和会计决策方法等。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所有会计对象范围内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记录及计算,从而为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计算、财务报表、财产清查、登记账簿、复式记账等环节,从而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企业性质和经营情况出发,编制预算报告,可以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两个方面。零基预算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逐级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规划,从而编制的预算报告。增量预算是对以往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适当考虑未来的增长可能性。企业以往的会计信息数据是企业制定预算报告的依据。企业通过对过去五年以上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经营的经验教训,判断企业未来盈利空间,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和问题

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颁布了很多的会计制度,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企业方面来看,有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开始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至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执行。从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来看,有1998开始执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1997年《医院会计制度》等。当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

当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同为我国财政部颁布,两者属于同一等级,因而造成了企业适用中的困难。加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规定上存在着很多冲突,增加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难度。如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包括了会计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假设、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负债、资产等方面的规定,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包括了这些内容,且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财政部对于两者不一致的解答为:在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或者与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时候,应以会计准则为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非常困难。

再者,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执行过程中,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同时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因而形成了执行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

(二)会计制度的选择适用

会计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层级关系,导致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择适用上的困难。在《企业会计制度》之下,还有《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企业根据自身性质,在适用会计制度时的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三)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力量缺失,企业会计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性。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也没有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会计从业的限制上,会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的现象大量存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影响了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企业预算管理中,损益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企业对成本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四)会计政策存在问题

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中,没有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计政策缺乏具体实施环境的分析。同时,对于集团公司的会计政策制定并不合理。从我国目前的会计政策来看,一般只有大的方向上的规定,对企业经营业务和经营流程的考虑并不充分,因而导致企业会计政策的适应性较差,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遵从会计准则模式

在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过程中,应以《会计法》为依据,建立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三者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应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逐步取消会计制度,遵从会计准则模式,完善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体系,以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规范的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着问题,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不科学,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规范管理制度,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来切实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审核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及工作技能,加强和组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目前,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当,会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会计工作的交接情况并不理想,因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完整、绩效考核及预算管理不统一。同时,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利影响。档案材料、数据等的采集和分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设置会计岗位时,应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说明,对会计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联系情况予以阐述,让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对会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保证会计人员拥有基本的会计工作基础。在会计工作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及企业发展变化,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企业会计工作。再者,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

目前,我国对会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账目上,而没有从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计核算的原则及处理方式没有准确分析,企业会计政策受到轻视,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上的信息不完整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会计核算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没能对企业经营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应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将企业会计政策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对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四)加强损益预算管理

损益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损益管理工作是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损益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成本费用消耗的划分政策和确认政策,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无形资产管理政策,企业理论确认政策,企业资产贬值政策,企业投资及存储货物政策等。企业应加强损益管理,以正确估算企业价值,对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行准确分析,尽最大可能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统一会计政策

对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的集团公司,如中国移动、电力行业等,应从整个集团的利益出发,制定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会计制度。而对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上,应根据不同业务不同产业的情况出发,制定区别化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会计管理中,为了保证预算考核的准确性,应统一会计科目。首先应由企业管理层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下级部门应对已制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执行,不能擅自更换或增减会计科目。集团公司在制定会计科目时,应制定相应的明细规定,以满足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管理中,应定期设置会计报告,以及时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解。集团公司应定期对下属公司的会计预算进行分析,了解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对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指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现代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由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会计制度选择适用中也存在着和很大问题。加之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以及会计政策的缺陷,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构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首先应统一会计体系,遵从会计准则。其次应建立健全企业会计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加强损益预算管理,统一会计政策,以促进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