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药行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药行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医药;人力资本;现状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4-0097-01

1 前言

医药制造业是我国一项重要制造业,它是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既可以代表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科技实力,它的良好发展也对我国居民的健康事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药研发生产是促进医药行业发展最主要的动力。人力资本是医药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技术水平都直接影响甚至决定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与走向。比较我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制药水平,集中体现在新药研发水平差距较大,这也和我国医药研发人才培养水平有限有最直接的关系。“十一五”期间,医药工业总产值对比2005年,年均增长2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4%,快于GDP增速和全国工业平均增速。实现利润1407亿元,年均增长31.9%。技术创新成果也很显著,大量社会资金投入到医药创新领域,一批创新药物获得批准。2011年间我国医药制药业的总产值同批增长达到29.02%,虽然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一直趋势良好,但实际上人力资本仍旧是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人力资本的规模、结构的瓶颈都会对医药行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影响。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2 医药行业人才总量在不断增长,但不能满足现状

单从医药制造业来看,2011年总从业人员数约为179万人,相较2010年,增加比例约为3%。相较2000年的998万从业人数,十年间增长约为79%。同时由于国家不断加强医药行业的准入政策,规模较小或资质不足的企业不断被淘汰,得以生存的企业一般都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的竞争能力,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更强。从另一方面来看,医药专业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医学类毕业生2010年较2009年就有13.8%的增长。医药从业人员还包括药学、生物、化学等专业。2011年包括生物制药等医药相关毕业生更是达到579204人。可是即使如此,随着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支持,医药行业的人才需求量不断上升。但因为医药行业人才培养方式滞后且规模较小,带来了巨大的医药人才缺口。根据英才网联旗下医药英才网数据显示,医药行业2012年人才需求与2011年相比增长41.4%,其中一线城市增长幅度较大,北京人才招聘需求同比增长35.2%,广东同比增长36.9%,上海同比增长49%。其中根据多份招聘网站的医药行业人才供需分析,专业营销人才和研发人才是目前最为紧缺人才。

3 医药行业人才基本素质要求较高,重点领域医药人才培养不充分

医药行业对于员工的学历、技能和工作经验都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前程无忧2011年的调查报告,生物医药行业从业人员约94.1%拥有大专及以上的学历,其中55.8%拥有本科学历。员工整体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都在所有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同时医药学类学制通常是5+3+3制,即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整个培养过程将长于其他专业。我们再按照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行政人员来区分医药行业的人员构成。其中除生产人员和少数销售人员学历为医药类专科大专生外,技术人员和主要销售人员绝大多数是本科及以上学历,而研发工作则主要由硕士、博士,甚至有海外留学经验的人员承担。根据IMS在2012年4月的消息,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将医药研发中心向中国移动,医药研发人才对于研发市场的有力支撑,明确表示了“医药研发人员将持续性保持活跃”。根据2006年的数据显示,我国60家大型医药企业研发人员仅占大中型医药研发人员总数33.8%,对比美国39家PhRMA会员企业的研发人会员就占美国全产业研发人员总量72.8%。

4 医药行业人才地区性非均衡

人才分布的区域不均衡,大量高学历、丰富经验的医药人才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和大城市,而西部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的软件人才数量较少。根据工业经济统计年鉴2011年数据(图1),超过一半的医药类人才都集中在东部区域,西部共12个省份却仅占17%。吸引这些人才的原因不仅仅是东部地区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更主要的是这些建立了良好的医药产业集群。目前已批准的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的省市已达到21个,主要分布在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比如上海地区现已成为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研发机构最集中、新药创新成果最突出的基地;江苏地区现已形成苏州、泰州、连云港、南京一线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天津地区聚集了500多家从事生产研发的相关机构,中药现代化水平全国领先。这些都是大量吸引医药人才的根本原因。

5 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存在差距,人才流动率较高

虽然医药人才的薪资水平其实总体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但是医药领域仍存在不同工种间、不公细分行业间的差距。比如从事研发和销售人员的工资明显要高于从事生产员工。随着跨国医药公司的抢滩和本土研发机构的快速崛起,中国本来就不甚充足的研发人才供应更显得捉襟见肘。不可避免的,研发人才的供不应求直接导致了研发人才的薪酬水涨船高。不过以我国目前医药行业发展侧重来看,医药销售人员仍然被医药公司认为是最紧缺的人才。同样,也是因为研发人员学历水平最高,前期的人才培养投入最高,而生产人员的前期教育投入有限,不可避免的使得生产人员工资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类。

从行业细分来看,生物医药行业一般薪资水平高于流通、化学药、中医药等其他行业。比如2012年上半年,生物医药行业维持了仍然11.4%左右的增长速度。因为其中一方面因素就是生物药是我国“十二五”大力支持的医药产业,这也使得它将是未来五年内比较看好的领域。而由于新医改的作用,整个医药流通业受到影响,但仍然保持11.2%的增长。化学医药行业则受到影响最大,由近13%的薪资增长下降到9.5%。此外,中医药行业只有8.6%的增速。

根据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在2012年介绍,国内生物医药行业流动率基本在20%-25%之间,高管流动率在7%-10%,就连应届毕业生的流动率也非常高。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医药企业对销售人才过度倾斜,薪资水平不均衡,使得很多充实生产人员转投销售岗位。而研发人员作为稀缺的资源,如果在企业中不能获得足够的重视,也必然导致其流失。

6 总结

随着“十一五”、“十二五”等政府政策相继出台,中国的医药产业形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存在扩容空间。从产业自身的角度看,整顿与规范药品市场秩序对促进市场有序公平的积极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但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医药行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整个医药产业链出现动荡,甚至引起“洗牌”,因此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可以由此预见,高端研发人才、复合型营销人才将成为未来医药企业重点引进的人才。在医药产业布局方面,也将更加合理,除了继续保持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地位,集中研发要素向北京上海聚集外,将引导生产制造向山东、江苏等地发展,山西太原、甘肃兰州、福建厦门等地也将依托其原材料的天然优势,带动周边产业集群的简历与壮大。这也会合理疏导医药人才的分布。同时国家也更加重视医药人才的培养,卫生部2011年印发了《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更是从国家层面上提高了对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推进,人才的进步也需要良好行业发展的大环境引导,医药行业和医药人才的发展将会是共同促进,协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医药行业;现状;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供应链视角下的淮安医药行业物流运作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JSSYXY201314)

一、淮安医药行业物流管理中存的问题

1.配送零散,药品不集中,造成医药行业物流费用过高

由于医药行业具有品种繁多、分类复杂、储运条件要求高等特点,特别是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环节过多,造成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缺乏有效的组合,相互之间经常出现资源浪费,造成运输、仓储费用增大,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部分医药物流配送中心软硬件设施落后,无法实现管理科学化、作业机械化、分拣自动化。医药配送物流成本高,配送效率低的现象极为普通。

2.物流息化水平低

目前相当多数的医药物流企业没有开发自己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企业运作仍处于人工管理的模式,网络技术应用不广泛,电子资料交换(EDI)、企业资源管理(ERP)、分销需求计划(DRP)、有效客户反应(ECR)、电子自动订货(EOS)、卫星定位技术(GPS)等物流信息管理技术尚未普及,整个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之间缺乏信息的相互链接和共享。繁杂的交易环节和交易渠道是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罪魁祸首,这必然导致在药品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无辜损耗,这种损耗直接表现在药品价格所包含的高昂的流通成本。而高成本的批发必然导致高成本销售,最终使药品价格攀升难下。导致高额的批发成本除了上述原因,我国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帮凶。药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性质以及医院几乎垄断买方的市场地位,以及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的大背景下,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应运而生,医院及医生的获利多少与药品价格高低是正相关的,所以,这也导致药价居高不下。

3.医药物流服务意识不强

北美第一大的医药批发商麦克森公司依据其自身优势及实力(覆盖全美的分销网络和配送中心、畅通的运输渠道以及相应的物流技术)为全美的目标客户全天候配送药品,效率以小时为单位计算,以保证全系统货物不间断供应。而淮安的药品物流供应效率则以天为单位进行衡量,并且节假日不隶属工作时段。这种巨大差距所导致的后果不利于政府对医药资源的调控,而且对于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将是措手不及,间接对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隐患。

4.药品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途径繁杂

与药品物流成熟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在各环节及层次上都存在差距。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而批发环节一般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等等,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又都可直接对医院或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导致药品流通混乱,难以控制。这是我国医药流通业低效率、高成本、服务差的主要原因。在分销方面,环节多、层次多,信息流通不畅,直接导致物流成本高,间接造成整个行业的毛利持续下降。

二、加强淮安医药行业物流管理的策略

1.一级医药物流中心规划设置

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可以由供应链中医药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生产企业单独出资或共同合资成立。一级医药物流中心为药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区域内药品都经过一级医药物流中心进行配送,可以产生规模经济。另一方面,由于药品品种多、存储条件各异等特点,且医药零售端分布广泛,配送批量小、批次多、业务量较大,配送频繁,若只设立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可能不能按时完成业务量,而且配送范围过大、路线过长,运费也会较高。因此,需要设置二级医药配送中心以解决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因配送辐射半径过大而不能够及时满意客户需求和配送成本过大的问题。

2.医药信息系统规划建设

将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中所有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医药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对接,从而实现信息共享。一级医药物流中心能够随时查看二级医药配送中心所有品种的库存情况、销售情况、流向等,二级医药配送中心能够随时查看一级医药物流中心的药品情况,以便对库存的品种进行及时的调整。并建立零售商、二级医药配送中心、一级医药物流中心、制造商以及供应商之间的自动补货系统,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中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统一。

在当今社会,虽然一些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医药销售网,但这主要是为了解决自身或者其所在集团的利益的采购或销售问题,还没有把眼光上升到把自身纳入到整个行业的信息系统节点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现代物流信息交流提供依据,互联网联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企业及时掌握最新物流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决策、物流方案制定、快速准确配送,并保证物流成本最小化。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企业和政府都应足够重视,尤其政府在公共信息平台以及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建设上要有所作为。

3.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作为中介联结厂家、批发商以及零售商,具有独特优势。今后第三方专业物流将成为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主导,这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首先,在成本上第三方物流比企业自身的单一物流更具优势,服务更为专业。其次,在国家政策偏重上第三方物流更占优势。发展医药第三方物流,政府、企业、市场因素都应考虑在内,资源的配置,整体的规划布局以及宏观的调控,都应以现代供应链理论和物流管理理论为参考依据,科学决策。

4.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医药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对于企业,相关的医药物流设施包括制药企业、仓库、转运设施及零售药店。而政府的责任在于,制定相应的设施规范标准。物流配送相关设施的规模、数量、及地理位置直接影响物流成本以及服务质量。所以,物流基础设施和技术设备应得到企业的足够关注和重视,包括建设和升级。而公路、铁路、航空、海运及信息通讯等社会基础设施的优劣,关系到药品物流发展能否步入规范化、规模运作化,这部分的责任主要由政府负责。新建和改造的关系要依据具体的环境进行处理,在具体的区域进行的医药物流建设,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新建与改造合理结合,技术和设备引进要切实际,兼顾先进与实用,建设以最大网络化为指导,经营以合理规模化为目标,效益最大化为最终目的。

篇3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以及2015年发展展望

(一)近二年光伏行业发展现状

1.全球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产量来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达40GW,同比增长9%,其中全球主要组件生产国如欧洲、日本和美国的组件产量分别为3.5 GW、2.8 GW和1.2GW,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从安装量来看,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EPIA)的最新数据,2013年全球太阳能安装量达37GW,其中:中国11.3GW、日本6.9GW、美国4.8GW、德国3.3GW、希腊1.04GW、意大利1.1-1.4GW、英国1-1.2GW、罗马尼亚1.1GW、法国613MW。

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以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得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将达到43GW,其中我国光伏组件产量有望超过28GW。但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部分闲置产能相继启动,行业也将承受供需压力。

2.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现状。从安装量来看,国家能源局了2013年我国光伏发电统计数据。根据其统计,2013年我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2.92GW(与上述数据比较有所差距,主要是以前年度开工在2013年度完工部分),其中:光伏电站12.12 GW,分布式光伏0.8 GW。这一数字是去年数据的几近3倍(2012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4.5GW)。至此,截至2013年底,我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 GW,其中光伏电站16.32 GW,分布式光伏3.10 GW,2013年全年累计发电量90亿度。从区域分布来看,截至2013年底,光伏发电项目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累计装机容量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甘肃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分别达到4.32 GW、3.10 GW和2.57 GW,三省(区)之和超过全国光伏电站总量的60%。分布式光伏项目则主要分布在电力负荷比较集中的中东部地区,排名前三的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和河北省,并网容量分别达到0.16 GW、0.11 GW和0.07 GW。

国家能源局于年初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4年光伏发电年度新增建设规模的通知》,自2014年起,光伏发电实行年度指导规模管理。2014年光伏装机全年新增备案总规模14 GW,其中分布式8 GW,光伏电站6 GW。各地的指标分配为,浙江、江苏、山东2014年新增光伏发电建设规模均为1.2 GW,并列全国首位,其中分布式光伏规模均为1 GW。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今年光伏安装存在以下二个问题:一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未有实质性发展;二是总体安装量完成年度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2015年光伏行业发展展望

从各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热点转移,开始向英国、中东欧等国家转移,总体将保持稳定;北美市场预计将延续近二年良好发展态势;日本市场将在后续二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市场将总体保持稳定。全球总体安装量将可达到50GW。

二、光伏行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来看,自国务院2013年7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各主管部门纷纷出台相关支持政策,为稳定我国光伏行业健康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2014年初,人民银行、银监会均明确提出促进银行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2014年度国家工信部开始对光伏行业客户按《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进行名单制管理。

2.行业。如前所述,光伏行业目前进入弱增长周期阶段,国际市场相对稳定,我国市场近二年快速增长。但前几年闲置产能有快速释放趋势,预计,随着光伏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新一轮“产能过剩”问题将在2015年后逐步显现,进而步入“行业波动期”(但不会如2012年的行业动荡期那么激烈),光伏行业从而进入“弱者被兼并重组,强者进一步集中产能且稳步发展”阶段。

3.外部市场。在经历了美国二次“双反”和欧盟的“价格承诺”后,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且光伏应用市场从传统欧美市场开始向其他新兴市场转移,尤其是印度、澳大利亚、南非、南亚国家等市场发展较快。但上述国家(加上日本)均传出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的消息,以及目前美国出台的“二次双反”,为我国光伏企业开拓海外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4、国内市场。如“政策”所述,内外政策均对光伏行业给予积极支持的政策,但在快速发展中,2014年国内市场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从宏观来看,光伏行业进入弱增长周期,但产能过剩(行业又进入又一轮扩产周期)、政策配套措施不完善、由过度依赖欧洲转为过度依赖国内、并网难、分布式光伏发展瓶颈等问题仍需在后续较长时间逐渐消化。从微观来看,光伏生产企业虽然市场、盈利、资金等压力有所缓解,但还远没到实质性好转阶段。

5.技术。国内企业虽已掌握光伏关键材料生产技术,产业基础逐步牢固,但新工艺、新技术快速演进使原有投资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全球光伏产业技术发展目前进入平台期。但应注意:光伏行业从第一代的晶硅电池技术,到第二代的薄膜电池技术,再到将来的高效聚光、光热电池等第三代技术,目前我国90%以上的光伏企业均投资于第一代技术,但第二、第三代技术如有重大突破,尤其是第三代技术,则我国光伏企业投资和生存状态将面临较大问题;另外,我国多晶硅关键技术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晶硅电池生产用高档设备仍需进口,薄膜电池工艺及装备水平明显落后。

篇4

1.商业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国商业智能应用最多的为金融行业、能源行业和制造行业。其他行业也正在和将要往商业智能这一方向发展。在金融行业,由于信息量越来越多,商业智能BI的优越性就越来越突出,因此金融行业对BI在金融行业的应用的青睐程度就越来越高涨。BI不仅是提供决策的辅助者,随着BI功能的完善,相信将有更多来自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需求量。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金融行业还是BI应用的主要领域。在能源行业,虽然商业智能在这一领域已基本实现了商业智能,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未能体现BI提供决策的功能,使得能源行业BI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在制造行业,由于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尽人意,BI在大中型企业已经在全面应用,而大多小企业没有真正认识商业智能的作用而未能应用商业智能系统。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重视程度越来越高,BI在能源行业的应用将有一股强劲的潜能。

2.医药行业应用商业智能的进行医药管理概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外经济的引入,势必会造成我国经济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现代医药企业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软实力。但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将产生大量的诸如订单、交易往来和客户信息等数据,而单纯的信息技术却对这些数据起不到分析的作用,因此,结合商业智能系统的强大功能,商业智能的应用就是顺应了时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商业智能是十分必要的。结合时展要求,解决医药行业中复杂多样的服务主体和医疗数据的有效方法是利用商业智能技术对数据进行优化处理。通过对医疗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并加以搜集存储,以达到医药行业的整体集中储存。应用商业智能系统进行联机分析处理是为了解决不同医药服务主体的不同需求。BI系统在已经存储好的数据库中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汇总,筛选、识别和提取有效的数据联机分析处理,为医药行业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管理决策。通过展示一些人们容易接受的图片和虚拟效果来为用户呈现参考数据之间的复杂关系、潜在利益和未来走向;对医疗服务的不同群体需要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的数据方式,如报表,图表,记分卡,仪表板等,以更好地利用信息处理的资源。

二、结语

篇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1―0054―02

1引言

近时期,医药行业越来越拥挤,一方面归因于患病的几率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是医院配资的不协调导致。对于患者的大量出现,对于医药的需求量当然会骤然大增,当然对于该地方的医药的配资需要合理的加大力度,对于患者的数量增加,考虑到现今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大量的患者经常选择去有名气、有实力的医院,也给某些大型医院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因此对于各地区医院的医药的合理配资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一些医院的医药的配备不均衡主要和医药物流成本相关,医药对于患者显得重要,然而医药的价格也成为患者的致命杀手,医药物流成本大幅度上升,导致的医药的价格也相应的上升,因此研究医药物流配送成本,优化医药物流配送网络对于遏制医药价格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发展方向。

2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医药产业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良性的医药产业能为人们治病防病带来好处,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指数,特别是老龄化的今天,人们对医药产业的依赖性越来月强,没有健康发展的医药产业,不可能有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

2009年,国家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发了《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该通知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药品流通资源上面,提升医药行业组织化程度,消除妨碍公平竞争的机制,实现药品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确保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药品供应,全面的保证药品的供应的安全、长期、有效、及时。2010年,商务部再次强调,要充分发挥现有的流通网络资源平台,完善药品流通网络体系,不断的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的药品的供应能力。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医药企业的优胜劣汰、整合兼并将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主题,医药总体发展趋势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医药行业集中化,新医改政策要求医药行业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医药生产企业及流通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是未来医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现行的医药行业发展不平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药企的不均衡分布,以及药企之间的合作和配送不协调导致医药行业出现不同的病态反应,大城市的医药供大于需,而偏远地区的医药却得不到补给,因此医药行业集中化管理显得很关键。

(2)医药企业规模化与规范化,新医药改革,政府重点支持具有战略规模发展的医药企业,并且要求现在的药企规范化企业发展,学习国外先进医药流通规范化流程以及医药的质量标准,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支持,可有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对于医药的生产供应有着强大的后盾,因此医药企业规模化与规范化进程对于医药行业起着决定性作用。

(3)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现行的医药物流配送极不平衡,对医药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由于药品的种类较多,物流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单单的某一家企业的医药物流是无法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近年来,政府也从宏观上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但是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的许多医药物流中心的建设仍以单一企业为主题,缺乏企业的相互合作,从而导致医药物流的需要不足,无法实现物流配送的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了医药的成本,而又闲置了物流资源和医药资源。

3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分析

对医药物流网络优化分析,是近时期亟待解决的问题,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完善医药物流行业弊端,整合物流行业资源,提高医药行业服务质量,有利于我国医药行业物流设施的浪费和重复建设,可以进一步降低医药价格,从而一定程度降低医药总成本,将进一步的舒缓人们“看病难”等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医药行业健康发展。通过医药物流网络优化分析,还可实现不同药企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实现“双赢”,一方面医药生产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医药产品的研发,另一方面药企发挥自身的企业规模效应,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医药物流行业的竞争力,更加全面的覆盖全国各地区,实现偏远地区有药可用,有病可医等。

通过分析我国医药物流整合不够、医药成本过高等缺陷,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以生产企业为导向的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以“筹备-组建-运行”这条主线进行国内医药行业改革,从而实现全面的医药物流网络优化。首先分析当前医药物流及其联盟的组织理论,然后进行市场机制研究,针对全国医药背景,确定物流模式,从而实现医药物流配送物流中的筹备,对于医药物流配送网络的组建阶段,考虑到不同的企业之间缺少合作,因此合作伙伴的选择很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很重要,确保物流配送过程中的基本设施齐全,针对医药企业的组建,也应该注意利益的分配,从而规范化医药企业物流配送章程,确保医药配送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于最后一个阶段――运行阶段,则可从信任管理和绩效评价两个层面进行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优化分析,信任管理有助于真个医药物流行业的健康的发展和规模化建设,而绩效评价则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率。

对我国境外生产的医药产品在境内流通的渠道模式,主要流程可简化为,境外医药生产企业生产医药,通过医药商进行医药药品,商将药品通过医药批发企业和连锁药店配送中心分发给医疗机构、单体药店和连锁药店,最后送达给患者,这个模式也较好的实现企业高效运作,促进医药行业发展,境内很多店也省去了许多境外的物流运输,因此有助于降低医药运输成本,在这个配送路线上,医药商可直接将药品送往医疗机构和单体药店、连锁药店,甚至是患者,而省去中间的医药批发企业和连锁药店配送中心,从而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应急要求,因此这样的一种医药物流配送网络也是较合理的。

篇6

关键词:医药流通行业;价值链模型;医药物流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药品流通行业经历了从计划控制到市场经营的逐步发展,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整个制药行业生产年均增长17.7%,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年均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同时也高于世界发达国家中主要制药国家近30年来的平均发展速度年递增13.8%的水平,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医药市场之一。

医药流通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作为医药流通企业在市场兼并整合的大潮中如何明确自身定位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问题。

现有的研究更多的是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来分析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问题,而从医药行业层面的分析相对比较少,本文正是基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来给出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二、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现状

1. 市场化机制还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药品不同于一般商品,药品是关乎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特殊商品。在我国,药品一直以来受到政府的严格管制。1984年,政府开始取消统购统销、按级调拨的规定;1999年,医改方案开始实施,正式加快市场化建设步伐;2009年,新医改正式推出,旨在加快行业集中,完善市场机制。

由于市场化机制的不完善,地方政府对于本地的医药企业实行地方保护政策,医药企业往往带有很浓的地方色彩。由于区域壁垒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医药流通行业的做强做大。此外,我国医药分业制度尚未确立,医院在医药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药品的正常定价以及医药市场化建设都有着很大的冲击。

医药流通行业对应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是医药行业的主要规范性文件。GSP虽然对于医药流通行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由于其门槛相对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行业现状。

2. 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一直处于企业规模小数量多,行业集中度低的情况。截止2009年5月,我国通过GSP认证的医药流通企业就有1.31万家,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其中中小企业占了80%以上。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销售额过千亿的医药流通企业,只有3家超过200亿规模,分别是国药控股,上海医药和九州通,2010年的分销规模分别为692亿元,291亿元和212亿元。2009年,我国前三家医药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占整个行业的20%左右。而在成熟市场,医药行业的集中度相当高,例如美国前三大医药流通企业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96%、日本则是75%,欧洲国家略低为64%,可见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与国外发达国家还存在的很大的差距。

3. 企业盈利水平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总体上呈现出流通成本高,利润率普遍偏低的特点。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毛利率,费用率和利润率指标分别约为8.2%、7.0%~7.6%、0.6%~1.2%,美国和日本医药流通企业这三项指标约为2.5%~4.0%、1.0%~1.5%、1.5%~2.5%和2.0%~3.0%、1.0%~1.5%、1.0%~1.5%。企业盈利水平偏低,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医药物流水平比较低,运输、仓储等手段依旧比较传统,运行效率较低,造成行业的运营成本比较高;另一方面是我国药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复杂,分销环节过多,导致市场营销的成本比较高;此外,由于整体医药流通行业尚不规范,业内同质化竞争严重,也导致了整体的利润率不高。

医药流通企业的盈利水平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服务水平的提高和竞争力水平的提升,从而导致行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不高。

4. 企业核心竞争力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地域壁垒的存在,弱化了企业建立自身品牌,提高服务质量的意识,最终导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缺少,同质化现象严重,而同质化严重的结果,往往直接表现为同业之间的价格竞争。随着行业集中度的逐步提升,市场兼并重组的不断加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逐渐面临生存危机。除了几家大型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医药流通企业外,大部分企业的核心业务为传统的药品批发,服务对象也局限与当地的医院和药店,规模小,无法形成规模效应,而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低下,将导致其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面临淘汰的危险。

三、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分析

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最初的价值链模型被应用于企业内部,分析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着价值的传递。按照迈克尔·波特的逻辑,每个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一个企业要赢得和维持竞争优势不仅取决于其内部价值链,而且还取决于在一个更大的价值系统(即行业价值链)中,一个企业的价值链同其供应商、销售商以及顾客价值链之间的联接。企业间的这种价值链关系,对应于波特的价值链定义,在产业链中、在企业竞争中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仅从价值的角度来分析研究,称之为行业价值链。

医药行业价值链一般由医药原材料供应商、医药生产商、医药流通企业、医院或零售药店和顾客等共同组成。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医药行业价值链为基础的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如图1所示。

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整体目标是追求整个行业的边际利润,也即行业价值链整体的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而不再是单独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或竞争能力。在医药行业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和医院或零售药店相对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医药原材料供应商主要是为医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而顾客则更多的是产品和价格的接受者。

(1)医药生产企业。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一个较为高速的发展势头,2010年医药制造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从2001年的2 040亿元到2010年的11 741亿元,增长了近5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0%以上。伴随我国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和新医改,医药行业将继续不断增长。在价值链中,医药生产企业相对于其他节点企业,有着较高的议价能力。

(2)医药流通企业。医药流通企业是连接医药行业价值链上下游的关键节点,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对于医药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对上游的药品来源渠道管理和对于下游的营销网络控制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业务体现。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医药流通行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变革。

(3)医院或零售药店。早在21世纪初,我国便开始实行医药分业试点,2009年3月出台的新医改中也明确提出“医药分开”,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医药分业体制改革尚未真正全面启动。医院药店仍是我国重要的药品直接销售渠道。随着国家对于药品管制的放开,医药零售行业的利润较高,医药零售行业在前期发展迅猛。然而,随着新医改的逐步推进,医药零售也面临着洗牌,整体利润率趋于合理,服务水平也将进一步得到提高。零售药店也已成为医药供应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医药行业价值链模型的主体即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此外医药市场规范机制、技术研究与开发、医药物流服务和医药人力资源管理等作为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保障措施对于医药行业的边际利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医药市场规范机制。医药市场规范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对于行业的规范,主要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以及国家对于行业的引导;另一方面是医药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对于行业的自治和管理。

(2)技术研究与开发。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技术研究与开发是行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来源。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将有效的提高行业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3)医药物流服务。药品的保存和运输相比于一般商品有着更高的要求,医药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医药物流服务水平的提升,将大大加快医药流通行业的运作能力,对于医药流通行业以及医药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人力资源管理。医药行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医药知识背景,这也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挑战。

四、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对策

1. 向前整合,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控制营销渠道对于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能够提升其与医药生产企业的议价能力,从而提高其在行业中的竞争能力。向前整合,即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下游延伸,加强对于零售终端的控制。我国的医药零售终端主要分为零售药店和医药两个部分。针对零售药店,可以采用战略合作、参股或者并购的方式,加强与其联系。例如九州通通过收购兼并等方式,加快发展自己的药品零售连锁体系,2011年6月九州通完成了收购河南杏林大药房有限公司,收购后公司间接控股90%。另一方面,医药流通企业应该积极开展医院药房托管等业务,巩固医院医药销售市场份额,覆盖更多的医院、诊所和卫生院等。总之,医药流通企业、通过控制更多的药品销售终端,既可以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又可以获得对上游供应商更大的话语权。

2. 向后整合,通过委托加工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向后整合指的是向医药行业价值链的上游进行延伸,而委托加工是指医药流通企业委托医药生产企业为其生产,从而发展自有品牌。委托加工有利于医药流通企业的自身品牌建设,提高其知名度,同时推出自有品牌的药品还将进一步提升其盈利能力,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为例,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都通过与医药生产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或者依靠集团内部的工业生产资源,先后推出其自有品牌的药品。此外,向后整合还包括与医药生产企业之间更为紧密的合作,以保证其药品的稳定来源。

3. 向内整合,推行现代化物流,提高运营能力。所谓向内整合,指的是医药流通企业进一步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同时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高自身的运营能力,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物流能力,特别是仓储、运输和配送是医药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力。然而我国医药物流相对落后,仓储、运输等物流服务只是根据市场需求而进行的传统服务,没有真正成为医药流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优势所在。推行现代化物流,同时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内部物流作业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能力。

4. 向外整合,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医药流通企业除了考虑向上下游整合以及提高自身运营能力外,还可以考虑实施同业联盟或者战略合作的形式来获取更高的价值。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进入门槛低与行业的集中度低导致了医药流通企业同业之间的竞争很激烈。此外由于医药流通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程度较高,最后往往演变成价格竞争,从而大大缩减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实施同业联盟或策略性合作,有利于建立较为规范的市场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行业资源的整合,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四川医药物流协作联盟通过资源整合,按照产业链建立其自上而下、纵向延伸的协作联盟,从而避免了同级别的企业因利益相同造成恶性竞争,使各个环节都可以获取合理利润。

五、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转型保障措施

1. 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完善医药流通行业的市场规范机制,从政府的角度,首先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现行药品的定价制度体系和新药审批制度体系。实现定价规则的科学化,定价流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同时要堵塞新药审批和单独定价制度执行中的漏洞,实现政府对药品价格的有效监管,避免药品流通过程中的价格混乱现象。此外,政府应该加大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逐步淘汰盈利能力弱,服务水平低的弱小企业。另一方面,要积极发展医药流通行业等组织,以非政府组织形式参与行业自治,加强行业内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行业定价机制,避免内部恶性竞争,实现行业内的资源有效配置。

2. 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新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的出现,将改变传统的物流配送过程,从而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运营能力,增强对于上游的议价能力和对于下游的盈利能力。在医药物流技术方面,条形码,RFID等标签技术的应用将更有利于药品的管理和监控,GPS、GIS等技术的应用将加强医药运输和配送过程的管理,此外物流信息平台如仓储管理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的运用将大大提高医药流通企业的整体业务运作能力。不断加强医药流通行业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是医药流通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障,也是医药流通行业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的有效应对措施之一。

3. 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对于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加快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流通速度,有利于优化医药流通行业的仓储、运输、配送等流程,有利于医药流通行业的整合实现规模效应。在价值链中,每个环节都伴随着药品的流动,每一个节点企业都对于医药第三方物流服务存在着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医药流通企业,相比于物流服务,上下游的医药网络建设更为关键。对于大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在医药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下,实现商流与物流分离,能够使其更好的专注于核心业务,加快市场布局。对于整个医药流通行业来说,更是有利于行业的整合速度,快速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培育医药第三方物流,实现医药物流现代化是医药流通行业转型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

4. 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人才战略历来是企业发展之本,重视医药相关管理人才和物流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由于我国医药行业以及医药流通行业近几年保持了一个高速的发展态势,导致医药行业管理人才以及物流人才相对缺乏。此外,我国目前还没有真正形成以培养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性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医药物流专业人才更是匮乏。对此,应该重视我国医药行业相关人才不足的问题,采取正规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多层次、多方面的培养相关的人才。还可以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从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吸纳国外行业优秀管理人才和技术。

参考文献:

1. 郭凡礼.兼并重组催生医药流通新格局.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6):78-79.

2. 郑晓红.从行业价值链探讨医药流通企业的转型之路.海峡药学,2009,21(7):188-189.

3. 陈彪.医药行业整合与物流发展现状.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5(6):74-77.

4. 陈志和,马爱霞.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发展趋势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2,(5):270-271.

篇7

【关键词】逆向物流 医药行业 问题 措施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一个完整的供应链除了正向物流外,还有逆向物流。对“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较早的描述是由美国学者Lambert和Stock在1981年提出。而后,在1992年,Stock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品再生、废弃处理等流程的物流活动。在此基础上。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其进行了规范性描述,即“逆向物流通常用于描述再生、废品处置、危险材料管理、具有更广泛的视角,涵盖所有的资源节约、再生、替换、材料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等物流活动。

二、医药行业逆向物流概述

1.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定义

药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所谓“药品的逆向物流”,是指药品在物流过程中,由于药品的物流错误、商业退回、而失去了明显的使用价值,但这些药品还存在再利用的潜在实用价值,药品企业为这部分药品设计一个逆向物流的系统,使其具有再利用价值的药品循环利用的活动。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必要性

在当今资源紧缺的竞争环境下,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出现,将使得该行业从根本上节约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更重要的是,避免由于药品事故的发生,危害人民群众的安全。

三、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我国药品逆向物流的现状

药品逆向物流主要包括退货逆向物流与回收逆向物流。药品的退货逆向物流主要包括:1政府行政部门要求停止销售的医药相关产品;2.顾客投诉: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如外观、色泽、口味等与正常药品有差异或者药品局部变质,药品超过有效期、说明书不规范等;3.配送中心或门店退回:药品配送运输过程中出现差错导致的货品短缺等;4.厂商主动要求撤回;如出现药品质量问题、更换包装或市场策略等5.商业退回:主要是药品经营公司因药品滞销积压。

2.我国医药行业逆向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政府对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管制与激励力度不足

政府是对逆向性物流采取有效控制的主体,政府制定的宏观政策是逆向物流顺畅进行的有效保证。2007年12月,国家颁布实施了《药品召回管理办法》,可以说,这无疑是完善我国药品市场管理制度的重要举措,对药品实施监控管理有很好的规范作用,在尽量减少药品的安全隐患和对消费者的损害的同时,还能够有效维护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利益。但是,截至到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规范公民处理家庭过期药品的行为。

(2)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系统的不完善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纷纷致力于药品正向物流系统的建立,投人了大量的资金,也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但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大部分药品企业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生产信息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有时候造成了退货和回收困难及混乱的局面,在药品退回到企业或回收后,如不能很好的对其进行管理,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企业整个药品逆向物流系统不能得以有效的运行,亦难以达到挖掘新的利润源、增强客户满意度及提升企业形象等目的。

四、发展医药行业逆向物流的建议及对策

1.政府部门加强管制,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

虽然,逆向物流的概念引人我国较晚,但还是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相继颁布了《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以及《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方法(试行)》等一系列配套法规,监督和指导药品经营企业的管理。

2.加强对药品逆向物流系统的建立与管理

(1)从企业的外部考虑,设置专门的逆向物流回收中心是节约型逆向物流的最佳选择。处理过程标准化,既可以节约处理时间和成本,又可以汇集企业信息,有利于产业发展。

(2)企业的内部着手,首先,加强企业逆向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准确、及时的信息有利于帮助管理者分析、处理逆向物流过程中的问题。其次,加强对逆向物流网络的规划。合理的网络规划过程中要以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节约成本为目的,防止二次污染。最后,加强对逆向物流系统的结点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运输过程,加强库存管理。

3.从源头提高产品的回收活性,加强对过期药品回收的管控

在生产这一环节中就要致力于绿色设计、绿色加工、绿色生产和绿色包装,在制造环节中进行深度挖掘,强化逆物流化管理。同时,鼓励强化定点回收制度,开展定点回收过期药品制度,有利于民众自觉参与回收工作。首先可以缓解药监部门大范围回收过期药品的压力。其次,也使企业可以借助回收过期药品的契机,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

4.药品企业采用逆向物流外包模式

目前,UPS、联邦快递等目前均开展了逆向物流业务,如果医药生产企业将医药逆向物流外包给具有资质的并且是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那么将有利于企业集中精力在核心业务上,从而增强企业的战略竟争优势。由于外包服务的专业化运作,又将为药品企业提供更高的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7-0135-02

一、我国医药行业的现状分析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医药制造行业包括七个子行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中药饰品加工、中成药制造、兽用药品制造、生物、生化制品的制造以及卫生材料及医药服务器制造七个子行业。

医药行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国际化高技术产业之一,也是世界贸易增加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从2003年至2011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5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

2012年我国医药产业产值、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完成投资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我国医药产业总资产16408亿元,同比增长18.4%;完成产值18255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化学原料药3305亿元,同比增长16.6%;化学药品制剂5089亿元,同比增长24.7%;中药饮片1020亿元,同比增长26.4%;中成药4136亿元,同比增长21.3%;生物生化药品1853亿元,同比增长20.5%;医疗器械1573亿元,同比增长20.6%。

2012年,医药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950亿元,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1731亿元,同比增长20.4%,继续维持较高水平。在七个子行业中,化学制剂药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均高于行业水平;生物制剂行业虽然毛利率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但由于得到高新技术税收优惠的支持,其净利润率最高;同样属于中药类子行业,中药饮品的市场规模和盈利性均不大理想,而中成药则表现较好;化学原料药行业则由于竞争激烈,其毛利率和净利率皆处于较低水平。

二、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分析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10月26日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中的划分标准,选择了A股上市公司中门类为“C制造业”,大类为“C27医药制造业”中的以化学制药为主要经营业务的20家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其中上交所11家、深交所9家,研究样本为:浙江医药、海正药业、恒瑞医药、现代医药、天药股份、联环药业、康美药业、华海药业、哈药股份、西南药业、华北制药、东北制药、普洛股份、新华制药、北大医药、广济药业、京新药业、海翔药业、莱美药业、华仁药业。

(一)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上市公司基本数据来自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上对外公开的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国泰安数据库和证券之星等。上述20个医药上市公司样本的15个财务指标均是根据指标公式,借助Excel软件计算而成。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分析

1.盈利能力评价

(1)每股收益

从每股收益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0.338。收益最高的为浙江医药,每股收益为1.79;每股收益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每股收益为-0.38。

(2)销售毛利率

医药行业一直有着较高的毛利率。从销售毛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31.2%。这说明医药上市公司在主营业务收入固定的前提下,考虑加入其他业务净利润的盈利能力、以及剔除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及财务费用对利润的影响因素,每一元销售收入对利润总额贡献0.312元。收益最高的为恒瑞医药,销售毛利率为84%,销售利润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销售利润率为3.4%。

(3)销售净利率

从净利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5.7%。这表明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主营业务收入能给净利润贡献0.057元。净利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净利润率为21.2%;净利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净利率为-26.3%。由于广济药业的指标值为负,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0.074。广济药业该指标为负数的原因是本期发生了亏损。

(4)净资产收益率

从净资产收益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7.8%。表明该行业上市公司的每一元净资产能创造0.078元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收益率为23.34%,收益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收益率为-14%。20家上市公司仅有广济药业因当年出现亏损该指标呈负数,另外,华北制药和东北制药的净资产收益率虽然为正数,但是仅分别为0.004、0.007,股东的投资报酬率不甚理想。

(5)成本费用利润率

从成本费用利润率来看,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为8.9%。成本费用利润率最高的公司为恒瑞医药,为32.2%;成本费用利润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为-20.3%。

2.偿债能力评价

(1)流动比率

2012年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比率的平均水平为2.274,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较为合适,相比之下,医药行业上市公司2012年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经济部和中华财务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的“2012年中华工商上市公司财务指标指数”(以下简称“中华工商”)中,其流动比率参考值为1.68,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流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其流动比率为10.258;流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0.653;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流动比率在平均水平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其流动比率为1.738,还有康美药业,其流动比率为3.07。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进行补充的一个比率,它比流动比率更能反映公司的偿债能力,指标值越高,短期偿债越有保障,该指标一般以1为宜,属于适度指标。2012年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平均水平为1.547,相比之下,医药行业该指标略高。在“中华工商”中,其速动比率的参考值为1.16,医药行业的该指标也高于参考值。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高的为恒瑞医药,值为8.685;样本公司中速动比率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值为0.329;只有5家样本公司的速动比率在平均值以上;在平均值左右的公司有现代制药,速动比率为1.127,康美药业,其速动比率为2.01。

(3)资产负债率

反映公司偿债能力的指标还有资产负债率,2012年样本公司的资产负债率的平均水平为46.2%。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高的公司为西南药业,其资产负债率为71.4%样本公司中资产负债率最低的为恒瑞医药,其资产负债率为13.79%。在“中华工商”中,其资产负债率的参考值为35.53%,在这一水平左右的公司有康美药业、京新药业。

3.营运能力评价

(1)存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存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3.67。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华北制药,其存货周转率为7.06;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海药业,其存货周转率为1.76。

(2)应收账款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平均值为7.38。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天药股份,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4.25;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华仁药业,其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60。

(3)总资产周转率

2012年,选取的20家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的平均值为0.73。表现最好的公司为哈药股份,其总资产周转率为1.14,表明该公司的总资产周转速度快,经营利用效果较好,公司的销售能力强,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高;表现最差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总资产周转率为0.26。

4.发展能力评价

(1)总资产增长率

2012年,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表现各有千秋。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总资产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5.83%。总资产增长最快的公司是普洛股份,增长率为99.21%;增长率最低的是西南药业,增长率为-3.78%。

(2)主营业务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平均值为20.06%,增长最高的公司为普洛股份,增长率为126.79%,增长最低的为广济药业,增长率为-13.05%。由于普洛股份的指标值为正,且绝对值较大,对医药上市公司整体主营业务增长率的计算影响过大,故应剔除该特殊值点计算出相对客观的行业数据,调整计算出的行业净利率指标值为14.44%。在“中华工商”中该指标的参考值为5.98%,与之相比,医药上市公司的该指标值高了8.46%。指标值比参考值大表明2012年主营业务较上年的增长速度快,市场前景很好。

(3)净利润增长率

2012年,样本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的平均值为-9.36%(由于普洛股份和广济药业偏差明显较大,因此在计算平均值时剔除了这2个数据)。净利润增长率最高公司为普洛股份,其增长率为4065.17%;净利润增长率最低的公司为广济药业,其增长率为-13070.33%。

5.研发状况

在样本公司中,2012年研发收入比的平均值为2.86%。该指标最大的为恒瑞医药,研发收入比为9.84%,由此可见,恒瑞医药的研发能力突出,具有核心竞争力;指标最小的是北大医药,研发收入比为0.08%。

三、综合财务绩效评价

(一)基于沃尔评分法的评价体系及其指标选取

1.沃尔评分法

沃尔评分法,是由财务状况综合评价的先驱者之一,亚历山大?沃尔在20世纪初出版的《信用晴雨表研究》和《财务报表比率分析》中提出的。该评价方法,最初主要是用于信用评价,后来通过研究改进,较广泛地应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比较评价。

沃尔评分法的操作步骤是,首先选取若干反映企业财务绩效的财务指标,然后分别依据不同的标准设定标准数值,将实际数值与标准数值进行比较,并结合该指标的权重,最终确定分值来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

2.指标选取

关于评价指标,基于相关性、可比性原则,本文分别从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对公司的财务绩效指标进行选取。对于偿债能力,选取了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对于营运能力,选取与营运成本相关的存货周转率以及与营业收入相关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对于盈利能力,选取了反映经营盈利能力的销售净利率,以及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对于企业发展能力,选取反映盈利增长能力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以及总资产增长率。

(二)熵值法

熵反映了系统无序化程度。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一个事件的随机性及无序程度,也可以用熵值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对于财务绩效评价,如果某一指标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差异程度比较小,这说明该指标区分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优劣的作用也较小,差异系数小,相应的信息熵较大;反之,相应的信息熵较小。由此可见,某一指标下,不同评价对象的差异程度的大小,反映了该指标在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评价地位的高低。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财务指标差异程度,以信息熵为工具,对各财务指标赋予恰当的权重。

熵值法的基本步骤如下:

a.指标预处理:在该指标体系中,除了偿债能力指标,其他的都是越大越理想的指标。因此对偿债能力指标做以下处理,将其转化成越大越理想的指标。

(三)实证分析研究

分析中选择样本中的18家上市公司2012年的13个指标,进行基于熵值法确定权重的沃尔评分法财务绩效评价。

第一,依据上文的方法步骤,数据经预处理,得出无量纲化处理后的指标数据。由于东北制药和普洛股份数据偏差较大,故不列入表。

第二,为保证求对数有意义,坐标平移,并求权重。

篇9

摘 要:通过对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不难发现,改革开放并没有造就一个强大的药品流通业,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市场化过程中缺乏现代流通理论的指导,政府没有有意识地推动一个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形成;而没有形成完整、高效医药行业供应链的直接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进行从药品批发商到药品商和配送商角色定位的转变。本文将探讨促进这一转变的现实意义与实践途径,并试图构建一个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与物流配送方案。

关键词: 行业供应链 医药商品流通 电子商务 物流配送

1.引言

我国的医药行业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药品按国家计划生产,统购统销,价格上实行国家统一控制、分级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药品生产领域向外资开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药品流通行业一直没有对外资开放,出现了大量经营分散、市场竞争能力差的批发企业,使我国药品流通领域呈现出“市场分散、地方割据、企业规模小、流通秩序乱、整体竞争能力弱”的基本特点。在我国承诺向外资开放药品分销业即将到来,弱小的药品流通企业即将与在资金、管理和技术上占优势的国外流通巨头进行面对面竞争的时候,重构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大力发展医药物流与医药电子商务,已成为我国药品流通行业改革的当务之急。

2.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分析

考察我国医药行业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过程(见图1),不难发现其供应链有如下两个基本特点:

(1)流通环节和交易层次多、交易渠道复杂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药品流通环节多,交易层次多是非常明显的。药品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在国外成熟市场一般为2~3个,在我国往往有6~7个环节。仅批发环节一般就有地区总经销、市级批发商和县级批发商,此外,厂家往往要设立办事处,与各级批发商及医院或零售药店打交道。通常,各级批发商和厂家办事处都可直接对医院和零售药店进行销售,因此,药品在流通环节上的去向多样,往往难以监控。

(35%

办 事 处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100%)

调 拨、批 发(5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65%)

图1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现状示意图

(2)信息不对称、物流效率低,批发环节所占成本比重过大

过多的交易环节和复杂的交易渠道使交易信息不对称、不透明,流动无序,必然导致在流通过程中效率和效益的损失,直接表现为流通环节在药品价格构成中所占比重高达65%,其中批发环节占50%。批发环节成本高,必然导致销售成本上升,从而迫使药品趋向虚高定价,使药品价格居高不下。需要指出的是,批发环节成本高除上述原因外,我国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医药商品作为特殊商品的消费特性及医院作为强势买方的市场特性,在我国医疗机构特有的“以药养医”利益机制的趋动下,形成了药品价格独特的“逆向调节”机制,即药品的价格越高,医院获利越多,医生的回扣越多,反过来导致企业产品定价越高。

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与我国医药市场发育不完善,市场体系不健全,政府调控不力,市场流通秩序混乱密切相关。在我国医药流通领域,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市场分散、效益低下的局面还没有根本的改观。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统计,我国有医药批发企业16000家,几乎与医院的数量相当,平均每个企业的年销售额为1000万元,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到5%,名列前10位批发企业销售额合计占市场总额的20%。2002年销售额最大的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和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也只有120亿元和70亿元。而市场规模比中国大10倍的美国全国只有5家一级批发商,其中美国医药商业三强——Amerisource Bergen,Cardinal Health和Mckesson就占全美96%的市场份额。零售市场则由RiteAid 、Walgreen和CVS三家公司垄断,市场份额在60%以上。数量众多、经营分散企业的出现,必然导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企业的效益低下。目前,全国医药商业企业平均流通费用率为12.56%,销售利润率为0.6%,而美国的流通费用率为3%,销售利润率为2.4%。以上这些数字的反差,显示出我国医药流通企业在流通组织规模化、营销对象全国化、流通技术和设备科学化、经营行为规范化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

3.中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医药流通体制改革成为我国“三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特别是我国将于2004年对外资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对我国民族医药产业和药品流通行业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正如国家经贸委指出的那样:没有分销的外资企业仅是一个生产车间,而分销一旦开放,竞争的天平可能出现更大的倾斜。为了深化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医药流通体制,迎接外资的挑战,原国家经贸委在《我国医药行业“十五”规划》中提出用5年的时间,“培育5至10个面向国内外市场、多元化经营,年销售额达到50亿元以上的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建立40个左右面向国内市场或国内区域性市场、年销售额达到20亿以上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这些企业的销售额达到医药行业销售额的70%以上。建立10个在国内外知名的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0个以上;建立一批区域性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每个企业拥有分店达到100个左右。”

推进医药流通体制改革,就是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的药品流通模式(见图2),做大做强医药产业。为此,在制度层面上首先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坚决推行GSP认证制度,取缔非法的医药市场,强化对整个行业和市场的监督管理;其次要建立新型的医疗机构采购制度,进一步推行以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器械集中招标采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采购制度和新型交易方式实行,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在技术层面上要推动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的医药电子商务在全行业的应用,推动现有批发企业向商和配送商转变。

区域配送中心

地区配送商

区域结算中心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消费者

物流 信息流 资金流

图2 新型药品流通模式示意图

这一新型医药商品流通模式的主要内容是:供应商与分销商通过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直接进行网上价格撮合;成交信息直接传递到区域配送中心,通过地区配送商进行配送;分销商通过区域结算中心直接与供应商进行结算,并支付医药电子商务提供商和配送商相应的费用。此外,区域配送中心有一套相对独立的配送信息系统与供应商和分销商相连。在这一模式中,医药电子商务平台(虚拟的医药电子商务市场)与交易各方相连,是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居于核心位置。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通过与真实的物流配送系统和区域结算系统相互协调的运作,实现医药商品的高效流通。归纳起来,这一新型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易方式电子化

通过医药电子商务系统的虚拟,医疗机构和零售商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与药品生产企业直接进行交易,商流变得公开、透明,批发环节将不复存在,因而减少了中间环节,直接降低了交易成本。

(2)交易手段信息化

改变原有信息采集和流动的低效和无序状态,采用信息化交易手段,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完整性和及时性的特点,使信息流变得有序、透明,从而大大降低收集和处理医药商品信息的时间和成本。

(3)物流系统扁平化

将原来多层、分散、杂乱的批发商经过科学整合,改造成以中心企业为极点,覆盖整个区域的配送网络,彻底改变原有物流系统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使之成为一个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层次简单、运作高效的物流系统。

(4)采购形式多样化

既可以进行独立的分散采购,又可以进行集中的联合采购,兼顾个性化需求和降低成本的要求。由于可以进行实时采购,因此可以缩短采购和储存周期,减少库存,既满足临床需要,又尽可能减少了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

(5)政府监管现代化

政府采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对医药市场进行全程监控,彻底改变政府监管手段严重滞后,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状况,各种市场监管信息公开、透明,市场准入机制严格、规范,使医药商品的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有可靠的保证。

在这一新的药品流通模式下,将形成新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见图3)。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原料企业、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和分销企业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多层的中间批发环节将消失;医药批发企业将失去传统流通职能,向药品商和配送商转变;交易渠道单一;所有交易过程将公开化,信息透明,政府将有能力对交易全过程进行监管。因此,这一新的医药供应链系统将使药品流通环节成本大大降低,可从60%降至25%,从而极大地减轻消费者的医药负担。

4.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电子商务的应用

在我国新型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中,电子商务系统和物流系统是相互依存的两大子系统,二者缺一不可,共同支撑起了现代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运行。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日等国就已广泛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替代手工订单处理流程,通过传统的EDI、便携式订单处理系统和互联网生成的订单占订单总数的90%,电子商务成为主流模式。这些国家的医药企业致力于推动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活动的信息化。如强生公司年信息化建设投资达到10亿美元以上。在美国,药品经销企业为医疗机构和其他分销机构提供各种信息系统,包括订单系统、库存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合同管理系统及处方调剂系统等,以降低供应链成本。美国佛罗斯特——沙利文市场调查公司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每年花费在医药供应上的830亿美元中,有230亿美元是纯粹的流通费用,如果采用电子商务,在不降低美国人医疗保健水平的基础上,至少能够节约110亿美元。

(35%

生 产 领 域(35%)

消费者

(60%)

调 拨、批 发(10%)

零售(15%)

流 通 领 域(25%)

医药电子商务平台

物流 信息流

图3 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示意图

电子商务在我国医药行业的应用,缘起于国家从2000开始推行的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拉动。由于药品品种规格繁多,工作量大,程序复杂,为了高标准地完成招标采购任务,既满足医疗机构临床用药需求,又保证操作程序的公平合理,电子商务自然而然被引进了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中。目前,医药电子商务正借着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正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交易方式。

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以B2B模式为主,它占了整个医药电子商务交易的绝大部分份额。在我国的医药电子商务领域,以海虹企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最具代表性。目前,“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在全国28个省推广应用,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已累计网上成交60多亿元。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就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见图4),目前已发展到全面进行网上采购的电子交易场阶段,即医疗机构可以全面上网采购,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可以全面上网销售,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全面上网监管,从而初步实现了我国药品流通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向国际惯例靠拢。

海虹医药电子商务系统V3.0是能够为整个医药卫生行业的买方和卖方提供电子交易场所服务的第三方独立系统,由数据准备、成交撮合、订单处理、结算服务、会员制管理、交易监管六大子系统构成[2](见图5)。该系统不具有传统实体药品市场的物理形态,但却能够提供实体药品市场的交易服务功能,代表了现代药品流通发展的方向。其主要特点是:

(1)同行政机关和药品交易各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和利益关系,是独立的第三方公共平台系统;

(2)利用会员服务体系进行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数字化,实现数据准备与成交撮合的分离,因而可实现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3)药品生产企业在委托企业进行配送服务的基础上,可以直接进行投标报价,从而可以建立网上经销体系,以减少中间环节,规范流通渠道,推动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

(4)可以在集中、联合、分散的情况下,为用户提供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公开竞价、邀请竞价、询价、浏览等多种采购方式,方便了医疗机构的采购;

(5)采用客户端、浏览器和电话、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订单采集,全面支持采购订单电子化;

(6)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电子交易监管服务

总之,电子商务被引入医药行业后,将形成一个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这一虚拟的医药电子交易市场将整合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为整个医药行业的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其信息资源可在行业内共享,从而为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的重建与医药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招投标系统

l 网上招标

l 两种成交方式

买方采购系统

• 全面上网采购

• 四种成交方式

• 半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电子交易场系统

l 独立的第三方系统

l 六大子系统同时运行

l 六种成交方式任意选择

l 全程无纸化的商务过程

l 多种方式确保订单执行

l 政府全程的监管服务

l

V3.0系统

(2003年)

V2.0系统

(2002年)

V1.0系统

(2001年)

图4 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系统功能演进示意图

5.我国医药行业供应链的重构与药品配送制发展

重建我国新型的医药行业供应链系统,就是要全面整合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实现“四流”在系统内的有序流动、协调运转。从理论上讲,实现物流配送系统与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的整合,就能够实现四流合一。

政府监管

销售合同目录

采购计划

采购单

销售订单

采购入库记录

采购应付细目

销售应收细目

制定采购计划

发送采购计划

订单分发

订单配送响应

订单到货管理

销售应收管理

采购应付管理

药品采购结算

交易保

障服务

交易统

计分析

交易分

析管理

采购结算服务

销售结算服务

资金划拨管理

退货换货管理

全国数据中心

地区数据中心

交易数据中心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数据

数据

数据加工

数据加工

数据采集

权威数据

及监管

政府监管

政府监管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

数据

药品采购目录

自主采购目录//集中采购目录

集中采购目录

药品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

医疗机构及药品零售企业

公开招标

邀请招标

公开竞价

邀请竞价

询价采购

直接采购

成交合同

政府监管

采购中介服务

药品采购中介组织

卖方开户银行

买方开户银行

篇10

【关键词】药学专业 ; 课程体系 ; 调研 ; 分析

【基金项目】河南省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资助项目,项目编号:Wjlx11065。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0-01

为适应河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贯彻落实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我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开阔办学思路,增强专业特色。我们围绕医药行业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研,以明确用人单位对药学专科生的实际需求,确立我校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而为进一步优化药学专业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一、资料与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对医药行业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

(一)调研对象

1.咨询3位药学专家,听取专家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的发展方向分析及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2.调研医药行业。调研河南省市级医院5家、县级医院8家、乡镇卫生院10家,调研对象为各级医院的科主任、药房小组长和药房工作人员;河南省郑州市规模较大的社会药店5家,调研对象为药店经理、店长和普通销售人员。

(二)调研方法及内容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

1.问卷设计 紧紧围绕药学专业人才适应医药行业一线工作需要设问,以满足高职高专药学毕业生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医药行业的“工作岗位需求”与学校的“教学过程要求”相结合,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调研对象,共制定13个不同的调研问卷。

2.调研 课题组派出8名教师奔赴不同的医药行业进行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访谈前对课题组成员统一明确访谈内容、访谈标准,要求各成员详细记录访谈信息。

二、调研结果

(一)问卷回收情况

发放问卷325份,回收问卷294份,回收率为90.5%。所有回收问卷问题全部作答并按要求填写。

(二)获得药学就业岗位,做出岗位工作项目表

根据调研获得适应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群)有36个。医院药剂科需求量较大的就业岗位有药品调剂占41%,库房管理占26%,临床用药咨询占20%;制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生产操作技术工人占53%,其次是销售岗位占26%;社会药店需要营业岗位的占40%,用药咨询岗位的占30%,质量管理岗位的占16%;医药物流公司需求量最大的是仓库管理岗位占45%,其次为药品营销岗位占30%。

(三)获得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情况(需求数量及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数量

省市级医院药剂科基本不再需要专科生,个别医院表示还将招收少量编制外合同工;县级医院还将招收专科生,但需求很小。

2.不同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1)医院药剂科 要求能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微机知识,了解药学发展的动态、方向,知晓药学专业新进展。

(2)社会药店 要求具备牢固的专业基础知识,包括药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3)制药企业 牢固掌握药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各种剂型的生产工艺规程与标准操作规程,GMP、CGMP知识及微生物学知识等。

(4)医药物流有限公司 要求掌握牢固的药学专业知识、微机知识,尤其药品经营的流程、药品物流管理、药品质量监测、GSP等药事管理知识。

(四)不同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

不同的医药行业对教学工作的建议都提到:

1.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增加在校生到相关企业见习、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学校课程设置应贴近企业实践,多让学生接触社会实践、大生产的培训,包括实际操作等。

2.目前书本知识更新速度慢,对教材及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及时更新,专业课教师授课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内容应与国家形势、行业企业需求相适应。

3.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自我约束力、社会竞争承受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工作态度。

4.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找准定位、做好规划。

三、讨论分析

1.药学专业人员需求较大。通过以上调研得知,现行医药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生产、经营单位要想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除了要在技术、产品质量上增加投入外,还要在营销网络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这势必导致全行业对营销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

2.医药行业对职业素质要求有了明显变化, 更注重个人能力。除了基本的专业知识以外, 医药行业更注重药学专业人员的个人能力。

3.加强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非常重要,课程改革最终的目的就在于根据行业的需求,帮助学生找准定位,把自己推销出去,所以就业指导非常关键,应聘请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讲授该课程。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5.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根据调研结果、高职高专三年的教育期限和我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实训设施等多方面的因素,我院药学专业的设置应以大药学为主,可开设若干方向:第四学期的教学,设置专业方向模块,如医院药学方向(医院及社会药店)、药物制剂方向、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等。

(1)学生一入校就应对其进行专业教育(包括参观制药企业、医药物流企业、医院药房及社会药店等工作岗位),让学生对所学专业尽快了解,并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感情和药学专业职业道德。

(2)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包括实验教学、现场教学(见习)、岗前培训、实习实训四大部分。

(3)药学课程设计时,医院药学方向应开设药物治疗学基础、药学服务、医院药学概要等课程;药物制剂方向应开设药物制剂设备、药物制剂辅料与包装材料等课程;药品经营与物流管理方向应开设药品营销心理学、药品经营企业管理学基础等课程。

参考文献

[1]于广华,常唐喜,高璀乡.药学服务:药学高职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55.

[2]吴美珠,周本宏.药房工作任务和药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与态度要求调研[J].中国药房,2011,22(36):3371-3373.

[3]毛理纳,马香芹,唐滋贵等.河南省乡镇卫生院药学人员现状及所需药学人才情况调查分析[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