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

篇1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在发展过程中,资金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的最突出的困难之一,超过6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企业发展最不利的问题,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一项东莞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调查(见表1)也表明, 非常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占了很大比例。因此, 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二、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制约因素分析

1.中小企业制度不规范,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据东莞市经贸局、东莞市中小企业局成立的调查组在2007年4月-9月发放的320份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中小企业当中,仅有69.6%的企业总经理具有大专以上学历。高达75.1%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由投资者(49.6%)或者董事会成员推荐家族成员(25.5%)兼任,通过市场形式招聘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比例不足20%;有超过1/4的企业认为目前公司最为缺乏的员工是高级管理人员。应该说,目前东莞市很多民营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市场化和规范化程度还远远不够,公司治理结构落后。企业负责人权利过大,企业经营具有较大的主观性,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规划,公司管理层的家族特性表现明显等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潜力和财务规范性,使得银行对该类企业的放贷持保留意见。

2.中小企业财务信用度低

中小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方,首要问题是使自身成为了一个银行眼中可信赖的优质企业,这样才能顺利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企业财务报表显示良好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现金流是成功获得银行贷款的必要因素。然而,财务制度不健全和财务信息不透明则大大增加了各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放贷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成本。调查问卷显示,目前东莞市中小企业也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企业负责人在给自身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打分时,少于或等于3分的比例高达55%,满分5分计)。更有担保公司代表反映:在其提供担保业务的审查过程中,基本不采纳中小企业所提供的财务报告。即使该财务报告附加了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客观公允性仍然受到担保公司的质疑。这一事实与63.6%企业负责人认为其财务报告基本可信的问卷调查结果相去甚远。事实上甚至有18.2%的企业负责人认为其出具的财务报告基本不被置信;18.2%的企业负责人认为贷款申请过程中提供财务报表可有可无,仅为一种形式主义。导致企业财务报表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企业不重视,这在较大程度上与企业主只追求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发展规划有关。二是企业为应对税务、工商、银行等不同机构的审查要求,往往设置多套账簿体系、多套财务报表,以达到企业短期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在以上两种情况存在的条件下,企业很难提供给银行连续三年完整、规范、公允、客观的财务报表。即便部分中小企业提供了反映其业绩优越、发展前景良好、内容真实可靠的财务报告,也很难让各商业银行确信其内容的完整、公允、真实、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就极有可能被商业银行拒绝放贷。

3.商业银行缺位严重,有效信贷投入不足

商业银行是资金的供给方,是目前东莞市中小企业最大的间接融资来源。考虑到目前东莞市不断增加的银行存款余额,本应不会存在资金供给不足的问题,但东莞市各商业银行对辖内中小企业的贷款积极性并不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僵化。尽管目前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但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支持力度仍显不足。各商业银行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大型企业的放贷上,而普遍对中小型企业的放贷不够重视。2006年,东莞市各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平均为38.84%,与东莞市目前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高达99%的比例很不相称。也就是说,银行并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去开拓中小企业资源。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单笔借贷的收益过低。东莞市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普遍较小,在500万元以下的占了79.2%。与大客户相比,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单笔贷款数额小、管理成本高、收益水平低等特点。在商业银行将盈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经营目标和执行严格的不良贷款率的考核制度前提下,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各大银行都倾向于经营批发业务,重点支持自然垄断行业和大企业,而忽视了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三是银行风险控制标准缺乏灵活性。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银行会要求企业提供足够的抵押或者担保。特别是企业进行第一次贷款时,是否具有银行可接受的担保和抵押物成为成功获得贷款的关键因素。而对少量不能提供足额抵押的企业,银行内部会有一个非常严格的信用评级体系,只有达到极高等级才能获得信用贷款。此外,银行对项目贷款负责人实行了终身追究制度,考虑到贷款很难做到100%的成功率,信贷人员宁可不贷。

三、改进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政策思路

要缓解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问题, 就要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制约条件出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目前东莞市的很多中小型企业距离这一步还很远。财务报表不规范、管理水平不高等导致“融资难”方面的原因都与此有关。因此,政府必须加大对企业建立规范财务制度的宣传,引导中小企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并积极协助企业建立起现代公司的财务、内审等制度,从而树立在银行等金融机构中的良好信用形象。

会计工作要满足各类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宏观管理部门的需要,由于会计工作不仅影响到企业与国家的分配关系,亦影响到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而企业应将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抵制和防范各种市场风险作为其基点,便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资金的运转情况、经济效益的提高情况及企业的发展前景。因而,企业应从保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使中小企业的管理者提高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充分意识到会计这一基础工作的重要意义。同时以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健全中小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提高其会计工作水平。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

一是中小企业要注重自身信用意识的培育。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牢固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遵循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原则,依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自觉主动地加强信用建设。要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在各类经营融资活动中切实加强履约的自觉性,牢固树立“信用第一”的观念。二是建立诚信教育制度。中小企业是否守信往往取决于其经营者是否守信,建立经营者诚实守信教育制度,形成诚实守信意识是可持续守信的前提。经营者必须要明白“守信是企业的生命,没有信用的企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要形成一种自觉守信的内在动力。

3.金融机构要加快产品创新,不断推出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新产品

在目前中小企业的融资中,不管是银行还是担保机构,抵押融资占的比重都非常大。而目前被银行普遍认可的抵押品以固定资产为主,其中又以产权明晰的厂房和土地为代表,此外还有机器设备和个人固定资产等。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不仅抵押品的形式较为保守,而且往往存在着严重的价值低估,对中小企业融资极为不利。可以预见,如果银行和担保机构能根据中小企业的具体情况,开发出更多合适的抵押品种和免抵押品种,那么中小企业抵押贷款的难度就会小很多。值得我们欣喜的是,目前东莞市的很多商业银行都已经针对中小企业抵押品推出了相应的服务,如:较为流行的应收账款抵押、原材料抵押、国内保险业务、组合担保贷款、集群贷款、动产抵押、汽车经销商库存抵押等等,目前像建设银行推出的“速贷通”和“成长之路”、招商银行推出的“展业易”和“置业易”、东莞农信社推出的“1+多”贷款、广东发展银行推出的“小企业融资专家”、交通银行推出的“展业通”等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金融产品。这些金融产品的开展都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途径。我们相信在各家商业银行通过交换意见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开发出更多适合中小企业的贷款渠道。

参考文献:

[1] 陈会玲.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制度成因及创新[J]. 生产力研究, 2009,(23)

[2] 尹清伟 关于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体系的建议[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03):113-115

[3] 张利胜. 信用担保体系将成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J]. WTO经济导刊, 2010,(02)

[4] 吴勇敏,王斌. 构建多元融资服务体系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 浙江金融, 2010,(01)

篇2

关键词:创新贷款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中小科技企业;融资

1 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

当代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发展中国家如果能够不断鼓励科技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和主动权,利用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跃升。

中小科技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1952―1997年,美国最重要的319件创新项目中有200件以上为中小企业创造,362个行业8 074项重要创新成果中约有55%为小企业贡献。而深圳华为,无锡尚德,皇明太阳能这些国内高科技企业也都是依靠创业初期的创新优势进而发展为行业巨头的。

与此同时,我们应该看到中小科技企业的经营环境并不理想,尤其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广大中小科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瓶颈。根据中国科技金融协会2004年调查:我国每年新增专利2万多项,但转化为商品并形成规模效益的仅占10%一15%,资金投放不足便是主要原因。在已转化成果中,转化资金由企业自筹的占56.8%,银行贷款14.1%,国家科技计划拨款占26.8%,风险投资2.3%。而中小科技企业多数仍处于创业初期,资金实力不强,自筹资金难以满足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需要,同时又由于以下原因很难利用其它融资渠道进行融资。

第一,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处于成长期,企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隐含较大经营风险。而且中小科技企业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往往因为市场的一些波动就陷入困境,甚至面临破产。同时,相对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单位交易成本高,在既定利率条件下,贷款综合回报率下降,一定程度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因为这些不利因素存在,银行往往退避三舍,中小科技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第二,我国政府所设立的创新基金由于其稳健放款原则,具体操作该基金的地方科技局或发改委更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或技术改造项目。中小科技企业由于总体风险偏大,经营预期不甚明朗,很难得到政府基金的资助。

第三,中小科技企业一般缺乏足够、可靠的资产作为贷款抵押,又难以寻求第三方为其提供担保,这大大降低了银行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贷款意愿。同时,也使中小科技企业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基金的青睐。因为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整体的诚信度不高,风险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时,往往也要求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抵押或担保,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小科技企业融资的困难。

第四,国内资本市场门槛较高,中小科技企业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我国股票市场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主要是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的,股票的公开发行要求企业最低注册资本必须达到1 000万元,这将绝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挡在了门外。而我国的企业债券市场目前还受到政府极为严格的计划管制,企业债券的发行主要用于大规模的基本建设项目,且利率固定、期限长,难以适应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

可见,面对我国中小科技企业的巨大融资需求,在现阶段却存在着融资严重困难的问题,也就是“资金实际供给不足”。

与之相比,据中国人民银行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今年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的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5.12万亿元,同比增长18.3%。这表明在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及新的消费热点之前,部分居民只好将钱存在银行转化为储蓄,从而表现为“资金相对过剩”。

综上所述,为使“资金过剩”能弥补“资金实际供给不足”,更好地满足广大中小科技企业“对资金的极大需求”,可以采用一种金融创新工具――创新贷款证券化。这是目前国内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题的理论创新和大胆尝试。

2 创新贷款证券化及实行的意义

资产证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如今已发展为主流融资技术之一。它是指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发行有金融资产支撑的有价证券,将缺乏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变现,达到融资资产与负债结构相匹配的目的。国内目前关于资产证券化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理论探讨集中于选取应收账款,知识产权收益,商业银行贷款等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对象,但由于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和知识产权收益均难以满足高同质性、高稳定性、高套利性和低风险性的要求,使其具有不可能性。

而将贷款进行证券化正好解决了中小科技企业在申请商业银行贷款时资信评级低,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的自身缺陷,扩大了相关贷款的规模,满足了资产证券化对资产规模的要求。同时,贷款证券化将有效降低银行的商业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结构性风险,有效改善银行的借贷行为。这意味着中小科技企业贷款难度的降低,也意味着融资渠道的放大。

2.1创新贷款证券化

创新贷款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模式,与一般模式相对应,创新贷款证券化的基本结构有原始债务人(科技企业)、发起人(银行)、发行人(SPV)和投资者组成。其过程就是银行将向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的贷款(债权)真实出售给特设机构(special Put.pose Vehicle),SPV公司将其购买的贷款汇集成资产池(资产组合),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债券融资,用发行债券所取得的收入购买银行的贷款所有权,最后用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企业的还款)来清偿所发行的债券。经过这样的操作,银行就可以将其不流通的创新贷款转换为真实现金流量,满足其对现金的现时需求,补足流动资金缺口,维持正常运作或进行新一轮的投资,扩大贷款规模,同时又为投资者提供新的投资渠道。

创新贷款证券化基本结构流程见图1:

SPV公司的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发债所得收入购买创新贷款所有权而成为不破产实体,将发起人(银行)破产风险与投资者分离,从而提高债券等级,降低风险。信用评级机构对该贷款证券化(债券)进行评级,便于投资者投资,担保机构对该资产进行担保,从外部进行信用增级,证券承销商负责证券承销。

2.2实行创新贷款证券化的意义

(1)通过创新贷款证券化的推行,降低了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风险,扩大了创新贷款规模,更多地吸纳社会资金,更好地解决中小科技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将促进自主创新事业的发展,利国利民。

(2)增强银行创新贷款资产的流动性,提高银行总体盈利水平并增进银行资产的安全性。

(3)为投资者提一种新的投资选择。随着个人信用制度完善及相应法律法规的建立,创新贷款将成为一种极高信用的资产,也就是说由其为支撑发行

的债券将成为风险低、收益高的证券,这就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3 实行创新贷款证券化的现实选择

虽然实行创新贷款证券化具有重大意义,但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要实行创新贷款证券化还存在一些障碍。主要有信用问题、法律制度问题、外部环境问题、资金问题等。尽管目前实行创新贷款证券化还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一种已经在国外试验成功并能带来更多收益的金融创新工具,我们有必要去尝试,并为其创造可行的条件。

3.1组建有政府背景的特设载体SPV

SPV是一个独立的法律实体,通常由信托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或政府特设专营机构担任。SPV接受转让的资产后,作为发行主体以该资产为标的发行证券。在初始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出面组建这类中介机构,一方面能够广泛收购各中小科技企业用于证券化融资的资产,实现资产更加充分的组合;另一方面,能够有效地推动新的融资手段在国内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等级的提高。

3.2完善信用担保体系。促进还款

资产证券化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是资产的信用情况容易被信用评级机构及投资者所了解,也就是说创新贷款证券化的核心是信用。为了使创新贷款证券化能够较好地解决中小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必须保证资产支持证券享有较高的信用级别,具有投资价值。提高资产支持证券信用等级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从外部对所发行证券进行信用担保,实现信用增级。

3.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目前无论是《证券法》、《公司法》等对资产证券化都无明文规定。在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会计处理上,牵涉到特设载体(SPV)是否需要和证券化发起人合并财务报表以及证券化资产的定价、资产证券发行的会计处理等问题,而税收待遇这直接决定着创新贷款证券化的融资成本和可行性。因此我们应借鉴国外发展资产证券化的经验,在相关法律上对资产证券化加以重视。

3.4政府机构的大力推动。扶持

(1)在税收方面,给予该证券化当事人享受一定的税收优惠,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投资者的积极性。

(2)通过间接措施,例如税收优惠政策等,促使银行降低创新贷款利率,减轻学生负担。

篇3

【关键词】广西 中小企业 融资难 建议

一、广西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

广西现约有中小企业119.4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9%以上。广西中小企业对全区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62.8%,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从业人员88.4万人。近几年,广西中小企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其他经济成分超过了国有和集体经济成分总和,尤其是民营经济快速增长的趋势明显。

(2)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社会效益日益明显。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广西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力量,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提高城乡居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3)行业门类较为齐全,劳动密集型企业居多。大都以传统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

(4)呈现“以大中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极点,主要交通干道为轴”的分布状态。南宁、桂林和柳州三市的中小企业占全区中小企业总数的48%左右,相对而言,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南北走向为主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沿线。

(5)项目投资增势强劲,带动效果日趋显现。围绕千亿元支柱产业,通过项目带动,催生了中小企业,培育壮大了规模企业,促进了产业升级。

(6)产业集群逐步形成,促进了结构调整和优化。广西中小企业在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的群聚效应下,为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

目前,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日益十分突出,企业流动资金十分紧张。广西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和问题如下:

(1)获得的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匹配。中小企业数量占全区企业总数量的99%以上,创造的工业产值和利税均超过半壁江山,提供了75%以上的就业岗位,但2010年获得的贷款仅占全区贷款余额的8.5%。

(2)资金缺口大幅增加。有80%以上的中小企业很难甚至无法得到银行贷款,只能依靠地下融资和连环欠债维持生产。

(3)融资渠道过于狭窄。目前,广西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两种方式。这是因为广西资本市场发育程度低,风险投资融资在广西还是个新生事物,广西目前也还没有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

(4)融资成本偏高,企业融资能力进一步降低。目前广西中小企业的平均融资成本超过了10%,加上支付给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资产评估费、抵押登记费等,融资成本进一步加大。

(5)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较少,仍主要靠地方金融机构支持。2008年广西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授信户数为20.93万户,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436.4亿元,仅占全区贷款余额的8.5%。其中农村信用社和3家城市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余额合计为287.92亿元,占中小企业银行贷款余额的65.98%。

三、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形成的原因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因素,也受国家宏观政策及银行信贷政策的影响。

1.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导致了融资困难

从企业自身条件来看,造成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主要有:

(1)缺少可供抵押的资产。不少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业型企业,因无厂房、设备或土地等金融机构贷款所需的抵押物,难以得到金融机构贷款。

(2)企业管理不规范,诚信度欠缺。大多数中小企业属民营、私营企业,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法人治理机构,经营管理欠规范,再加上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数据真实性难以核实,直接影响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3)企业效益不佳,金融机构缺乏信心。我区大多数中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较差,有的连年亏损,金融机构从稳健经营的角度考虑,不愿意承担过多的风险,对这类企业不予支持。

2.银行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融资

银行对所有企业的信贷标准、流程和考核办法是统一的,信用评级过分倚重历史数据,指标结构、打分体系未能顾及中小企业的特点;而且目前落户广西的国有商业银行均为分支机构,没有信贷产品、流程的创新机制和权限,只能执行总行的规定,缺乏灵活性;此外,在商业银行日益市场化的今天,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与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之间客观上存在一定冲突,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非常谨慎。

3.外部环境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发展

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银行信贷资金向大企业、大项目集中的趋势加剧;二是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作用十分有限;三是中小企业缺乏良好的信用环境。

四、化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实践

近年来,广西在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制定了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意见》,意见就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措施,在政策层面上加大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自治区本级财政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建设等方面。

五、进一步化解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

中小企业融资难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政策措施既要积极又要稳妥。

1.落实国家信贷政策

(1)各类金融机构要发挥信贷投入的主要作用。信贷投放要保持合理的增长比例,对符合产业政策和的中小企业在给予信贷重点倾斜。金融机构要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特点,建立中小企业专项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整体质量及综合回报的风险管理,做到既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又保证金融企业的稳定运行。

(2)实行中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通过建立小企业贷款专项考核机制,对区内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情况实行专门考核。

(3)加大票据融资和金融机构再贷款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用于融资的商业汇票进行承兑和贴现;对于那些因发放中小企业贷款资金不足的地方性金融机构给予再贷款优先支持。

(4)发展信贷品种,创新服务方式。各金融机构要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推出信贷新品种,发展信托理财、保兑、保函、保理、贸易融资等融资业务;开展股权质押、集体土地抵押、水域使用权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新贷款业务,进一步扩大原有旧贷款业务的适用范围;依托商会、行业协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支持中小企业组建一定数量的企业联保体,金融机构对其进行综合授信。

2.拓宽融资渠道

(1)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加大培育中小企业的上市资源,抓住国家推出创业板的契机,让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同时做好推荐境外上市的工作。

(2)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债券融资。争取每年都有一批中小企业获准发行短期融资券,同时研究出台支持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的具体办法,比如财政贴息、税收返还这、信用增级等。

(3)支持设立投资于非上市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基金。支持私募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区设立和发展,投资非上市中小企业。

(4)加快建设多层次地方资本市场。在对区内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进行统一登记托管的基础上,与区内银行合作开展非上市中小企业股权质押融资试点;加快广西产权交易所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利用产权交易平台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转让开展融资。

3. 建立健全融资激励机制

(1)加大政府资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扩大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要进行贴息。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设立企业贷款风险备付金,支持担保公司与商业银行合作为企业放大10倍为企业提供担保。

(2)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增加广西投融资担保公司的资本金,并赋予其再担保职能。各地要培育担保机构,开展担保业务。自治区可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给予6‰的担保风险补偿,按贷款担保责任额计算。

(3)建立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贷款,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对符合条件的贷款平均余额新增部分给予5‰的风险补偿。

4.优化融资的外部环境

(1)成立机构,协调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成立广西中小企业融资促进会,研究制订改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政策措施,协调解决融资中的重大问题。

(2)推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改革重组步伐;适时组建省级农村商业银行,深化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的试点及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

(3)规范中小企业融资性收费,降低融资成本。

(4)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中介服务的监管。

(5)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一是要加快建设广西中小企业信用体系,二是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综合运用资本注入、风险补偿和奖励补助等多种方式,三是要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鼓励其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

(6)发挥信用信息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完善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方便快速的查询服务。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关系到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各级各部门要对这个问题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为广西经济的稳定发展共同出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巧.广西中小企业自主发展的条件分析与对策探讨[J].创新,2009,(4).

[2]张建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5).

篇4

【关键词】 中小企业; 融资; 关系型信贷; 不对称信息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尤其在促进科技进步、技术创新、增加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正逐渐成为国民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的严重不足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中小企业身上都存在着,这并非是中国中小企业所特有的问题。现有的金融结构和金融环境为中小企业融资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很多中小企业都无法达到这些要求,因而,中小企业融资不足的问题就越发严重,如果这个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将严重制约中小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积极应对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不足问题,以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中小企业融资难首先是由其自身的不完善的经营管理水平、不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不足的抵押、担保资产,不可得的内部信息等问题所导致的,这将使得中小企业的筹资途径大大缩小,很难像上市企业一样在权益市场上获得融资。然而,影响中小企业融资难除了自身问题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尤其是金融交易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的影响也很显著,这主要是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金融交易市场的失效。现在,有些国家运用关系型融资来解决金融市场失效的问题,这指的是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和企业之间长期发生的信贷交易来获取该企业更多的内部信息,这种制度的特征就是银行对企业实施密切的监控。研究表明,关系型融资有利于降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提高中小企业达到贷款条件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金融交易市场在中小企业身上失效的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给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了新的窗口和视角。

本文的研究致力于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给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提供了决策支持。

二、中小企业和关系型信贷的界定以及文献综述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与同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对比来说的,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中小企业的合理界定,一方面可以客观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也可给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现在,不同的国家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方法主要有定性标准、定量标准以及其他标准。定性标准:例如,美国是这样定义中小企业的:一家独立所有并自主经营,且在它所经营的商业领域不占支配地位的企业;而英国的标准主要有三点:独立所有并经营、业主直接管理、较小市场份额。定量标准:例如,目前,大多数欧美和亚洲国家主要以雇员人数、企业资本和企业资产、营业额或营业收入这些可以得到的数据为指标。其他标准,除了以上计量标准以外,根据不同产业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的实际需要,一些非主流的计量标准也被一些国家所采用。

我国对中小企业是这样界定的,自2003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从2011年6月起,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家相关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二)关系型信贷

早在1980年初期,就有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关系型信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Berlin和Mester(1998)定义关系型信贷:“这是一种银企之间的协议,银行通过协议,充分了解中小企业的各种信息,从而建立稳固的信贷关系,这将会达成双赢,中小企业得到所需要的资金,银行业降低了其信贷风险。”Allen(1992)等人这样定义关系型信贷:“关系型信贷就是银行和企业通过长期的信贷交易,银行可以了解企业的私有信息和真实动态,根据这些信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给企业以及发放贷款的金额。”Boot(2000)发现了三个存在于关系型信贷的必要条件:1.除了公共信息之外,融资机构倾向于了解企业的不公开的私有信息;2.通过长期的银行和企业的合作来获得额外的有效信息;3.一般人很难获得这些信息。基于上述三个条件,可以概括地说关系型信贷就是在银行对企业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信贷决策。Berger和Udell(2002)的研究表明,要贯彻实施关系型信贷,应该关注的是银行的具体业务,而这些业务主要是以银行和企业间的长期信贷关系为基础的。Ralf Elsas(2002)将关系型信贷定义为:“企业和特定的银行之间的长期合作,每次银行都会根据前几期和当期企业的经营发展实况,同时核对上一期企业提供给银行的抵押、担保品以及是否能按时还贷等这些必要的信息,来决定这期的信贷政策。”

(三)相关文献综述

Weiss(1981)的信贷配给理论阐述了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难的原因,就是在信贷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道德风险,从而提高银行的信贷风险。由于较高的利率会导致逆向刺激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会把利率降低至均衡利率水平以下,鼓励资信度高的企业借款,限制资信度低的企业借款。中小企业的资信度普遍比较低,所以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Boot和Thakor(1994)研究表明,银企之间的长期信贷关系对于贷款定价有重大的影响,同时他们还发现信贷关系的长短对抵押要求的影响也很显著。Petersen和Rajan(1995)的模型表明,由于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银行在和企业发生信贷关系的初期要求较高的贷款利率,随着银企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逐步了解企业的私有信息和信用状况之后,会逐渐下调贷款利率。青木昌言(1997)研究表明,如果银行和企业保持九年的信贷关系,企业向银行申请的五分之四以上的贷款要求都会得到银行的满足,这些贷款被称为关系型信贷。

国内学者也对相关问题作了研究。黄忠仁(2003)通过比较美国和日本的关系型信贷模式,得出市场自由化更有利于关系型信贷的发展的结论,这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张彦军(2003)认为,从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贷关系过程来看,由于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了降低银行的风险,银行会权衡信贷所带来的风险和收益,从而限制一些风险高的中小企业的借款,直接导致这些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汪小勤、杨涛(2004)认为,中国发展的客观因素是造成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关键因素,这也将会导致中小银行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然而,关系型信贷可以使得银行获得企业更多的信息,降低银行的信贷风险,企业获得所需的资金,从而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杨雪莱(2004)的研究表明,中小企业难以实现融资的根本原因是金融市场上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要想通过利率市场化消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现实,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企业融资不足。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除了放松管制,还必须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三、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内部融资与外部融资。内部融资,是企业依靠内部积累将自己的资本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外部融资,是企业吸收其他经济主体的闲置资金,把它们投资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外部融资又可以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资金短缺者与盈余者之间直接进行协商或资金盈余者在金融市场上购买资金短缺者发行的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指资金盈余者通过存款等形式,将资金提供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贴现等形式将资金提供给资金短缺者使用。通过银行进行融资就属于间接融资。

在我国,由于外部融资难问题的存在,内部融资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支柱,占整个融资的比例高达90%。但是,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能力有限,要想发展和壮大,仅仅依靠内部融资远不能够满足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还必须借助一定的外部融资。

由于我国对上市公司的要求比较高,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达到这些要求,即便创业板已经对中小企业有所开放,但是较高的门槛,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仍然难以企及,所以想通过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这两种外部融资渠道进行融资依然很难。因此,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就是商业银行。

(二)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1.中小企业利润率低,自我积累不足。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激烈的竞争和很低的利润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特征,这将导致通过盈利所获得的资金大多数都用来补充经营性流动资金的不足,能够留下来用于自我积累的部分很少,从而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导致企业由于融资不足影响企业的发展。

2.间接融资渠道不畅。从企业成长周期角度来看,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还处于成长期阶段,都还不成熟,支撑企业发展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企业自身经营的积累,但是由于需求量大,仅仅依靠自身积累不足以支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间接融资就成为中小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但是,从我国信贷市场的分布看,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金融机构相当有限,只有一些微型金融机构(比如农村信用社等)给予中小企业一定的融资,但是这远远不能够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缺口。

3.直接融资存在障碍。通过证券市场的确可以解决一部分满足上市公司硬性要求的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但是这仅仅限于符合条件的少数中小型企业,对于大部分的中小型企业直接融资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障碍。

4.民间融资还没有纳入正规渠道。 民间非正规的金融服务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信贷方面的各种不足,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虽然民间金融机构已经初具规模,国家也已承认民间资金的合法性,但是目前非正规的金融机构发展良莠不齐、地域性强、经营混乱,很难控制,可能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信息不对称是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存在着严重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严重到一定程度,会降低信贷市场的有效性,并可能导信贷市场的失效。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不完全信息的前提下,信贷契约设计经常会面临困境。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结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具有决定性意义。信息透明度越高,中小企业信贷市场的效率就会越高。

2.利率管制也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信贷市场的角度来看,利率管制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信贷配给不均,对资源配置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中小企业的信贷市场而言,利率管制使银行在承受高风险的同时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从而损害了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3.银行信贷体系不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与银行体系存贷差激增问题,主要表现在银行的组织结构上,也即银行结构和企业市场化改革进程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包括我国目前银行体系所有制结构和治理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有市场竞争结构方面的问题。而结构的不协调,又直接影响到了银行自身管理与业务经营上技术,进而影响到中小企业的融资。

四、关系型信贷——中小企业融资的新思路

(一)关系型信贷的实质

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引起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原因。银行为了有效缓解在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逆向风险和道德风险,开发了针对不同种类信息的贷款。有学者将其分为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运用信息评分技术进行贷款决策以及关系型信贷。银行是否决定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可以通过中小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各种业务往来获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以从企业的债权人、政府、居民、社区等利益相关者那里获取相关信息,并作出决定,这其实就是关系型信贷。

关系型信贷的特点就是是否发放贷款所参考的信息不是唯一的,不像其他种类的贷款通常依据量化的信息,它所依据的一般都是难以量化的信息,有着比较强的人格化特征,实质上就是基于一些社会网络关系的准市场交易。

(二)关系型信贷的特点

关系型信贷是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资本营销结合的产物,是他们在保证自身利益前提下的互利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双赢。银行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前提是,企业在未来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收益,而且此收益可以弥补发放贷款所带来的风险;而中小企业选择银行进行融资,是因为银行和企业之间的这种关系型信贷可以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发展,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获得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共赢。

2.中小企业最初参与关系型信贷是客观环境促使的,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加依赖于金融中介的服务,所以中小企业通常会与附近的银行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以期在必要时能获取关系型信贷。

3.关系型信贷是非标准化的借贷过程,不能单纯依靠统一标准或模型来衡量中小企业借贷的可行性。关系型信贷主要依靠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来获取贷款信息,需要更加严格的监控和专业的知识,以防道德风险等不利行为。所以关系型信贷并不是一种特定的借贷形式,而是一种以银企合作关系为基础,实现中小企业融资和银行资本营销双赢的新途径。

(三)中小企业利用关系型信贷的益处

1.关系型信贷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有效性。关系型信贷,不同于财务报表型贷款、抵押担保型贷款等,银行在考虑是否发放贷款给中小企业时,依据的信息不是财务报表是否合格、抵押担保资产的质量,而是依据和企业之间长期合作所了解的企业自身的运营情况以及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处了解得到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是具有人格化特征的“软信息”。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那些财务报表不合格、抵押资产质量不高,但是实际运营情况、发展潜力较好的中小企业的融资有效性。

2.有效节约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在日趋完善的市场经济中,信用是保证信贷双方交易的关键,是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途径。由于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为降低风险,会从多方搜集中小企业的信息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银行只给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同时也会提高银行的信息成本。但是,关系型信贷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降低中小企业和银行的交易成本。银行通过参与分享企业的内在信息,允诺给予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双方建立和保持长期的信任关系。一方面使银行节约了信息成本及谈判费用;另一方面也使中小企业获得了资金支持,减少了机会成本。

3.有效促进了中小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从企业的成长周期来看,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成长期,规模小、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经营风险大、抵押资产的质量低,很难满足银行对融资企业的基本要求,所以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持有谨慎的态度。中小企业融资不足,将严重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扩大。然而,关系型信贷的引入,有助于缓解中小银行之间的信贷关系,提高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融资的可能性,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企业的发展。

4.有助于中小企业取得竞争优势。中小企业采用关系型信贷融资,有助于保守企业的商业机密,鼓励创新和投资。如果用其他融资方式,中小企业将不得不披露内部投资决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会失去先发优势。同时关系型信贷还可以提高融资效率、节约融资时间。

(四)关系型信贷的风险分析

尽管关系型信贷对银行和中小企业都有诸多益处,有助于实现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双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会给双方带来风险,从银行的角度来说,最大风险就是中小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从企业角度来说,最大风险就是银行的“信息俘获”问题。

1.关系型信贷对银行等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一方面,当银行和借款企业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比较紧密时,一旦借款企业出现经营不善或者财务问题,会认为银行因为来自多方面的压力,继续为其发放贷款,这将会导致企业利用从银行得到的资金投资于风险较大的项目,从而增加银行的风险。如日本经济学教授植草益等人的研究表明,和主银行资金关系密切的企业,与其他没有主银行、融资方式多样化的企业相比,不仅资金成本更高,而且企业的收益性与成长性也更差。另一方面,如果银行停止对长期合作的企业的贷款,对其进行严查考核,投资于各项指标都达标的企业,这样可能会导致信贷市场的萎缩,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如果出现金融危机,中小企业极易受到冲击,那么银行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型信贷将会使银行陷入危机。

2.关系型信贷对中小企业造成的风险。中小企业在和银行之间的关系型信贷中所面临的风险被称为“套牢”风险,这是因为关系银行取得信息优势之后,可能会长期占有这种优势以到达对企业的“信息俘获”,获得高额垄断的超额收益,也就会使得中小企业的收益缩水,风险加大。

(五)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关系型信贷的优势

1.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关系型社会,正是特有的“关系社会”特征为发展关系型信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文化背景。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关系网络庞大而复杂,这个网络在人际关系至上的中国一直存在着,为关系型信贷提供了一个极为适宜的大环境。

2.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为关系型信贷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化,紧靠自身资本积累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已不现实,尤其在近年我国中小企业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一股强大的动力,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满足融资硬性条件的中小企业甚少,所以关系型信贷在这种环境下发展的空间很大。

3.中小银行的建立为关系型信贷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背景。我国中小企业遭遇融资难的问题,除了自身的不足之外,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也不容忽视。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专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中小银行,这些银行采取不同于大银行发放贷款的生存方式,关系型信贷就是这些中小银行采用的具体业务的方式。

五、关于发展关系型信贷的几点建议

中小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中作用越来越显著,融资难是抑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原因,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银行三方共同的努力,以提高经济的发展。站在三方的角度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政府应致力于创造良好的环境,缓解银行、企业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查询系统,对企业法人的详细资料和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等相关信息进行登记;其次,政府还必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尤其是在技术创新,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最后,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采取多种形式开放搞活中小企业。

2.中小企业应致力于提高自身的硬性条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建立良好风险控制机制,提高企业形象,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信用,促进与银行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发展关系型信贷,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3.中小企业要积极与银行建立稳定密切的银企关系。中小企业要主动与银行建立联系,许多中小企业在发生贷款需求时才想起要与银行建立关系,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如果企业与银行建立有较稳定的长期关系,它们获取贷款的机会就会明显增加。良好的银企关系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中小企业提高自己的信誉度。

4.商业银行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关系。银行的发展与中小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小企业的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坚实后盾。所以商业银行应该转变对中小企业的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的授信制度,加强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努力实现多方的共赢。

5.商业银行要加大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关系型信贷衍生的主要产品是融资,但提供贷款不应该作为银行单一的服务,还应该提供一些其他的金融服务,应该是一个多元化产品的集合。但是,现阶段,我国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具体业务还比较单一,银行给予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还不全面,这将会不仅不利于银行掌握中小企业的信息,还会限制银行与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

因此,银行应积极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新业务,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营销力度,以强化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Berlin,M.& Master,L.J..On the p-rofitability of relationship lending [J].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8 (22):873-897.

[2] Allen,N.B.& Udell,G.F..Some E-vidence on the Empirical Significance Of Credit rationing[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2(100):98-104.

[3] Berger,A.N.& Udell,G.F..Relatio-nship lending and lines of credit in small firm finance[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51-381.

[4] Ralf Elsas.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Relationship Lending[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03(12):68-72.

[5] Boot,W.A..Relationship Banking: What Do We Know[J].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2000(9):7-25.

[6] Boot,J.R.and Thakor,A.. Moral Hazard and Secured Lending in an Infinitely Repeated Credit Market Game[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94,35(4).

[7] 青木昌彦,瑟达尔·丁克.关系型融资制度及其在竞争中的可行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7(6):35-41.

[8] 黄忠仁.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9] 张彦军.从信息不对称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12-15.

篇5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对策

长期以来,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继续蔓延深化的情势下,这一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针对金融危机背景下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进行探讨,试图研究并寻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思路。

一、现阶段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表现

2008年,广东省中小企业局联合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中小企业研究咨询中心,对广东省500家比较好的中小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其研究报告显示:95%以上的中小企业缺乏资金;40%的企业通过自有资金积累方式扩大生产和资产规模;企业遇到筹措资金的主要困难排在前三位的是:缺乏融资渠道(23.5%)、缺乏有效担保形式(18.5%)和企业自我积累与发展能力低(18.5%)。这还是比较好的500家中小企业的情况,其它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不仅在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也在面临着同样的困难。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调查,2008年1至4月份浙江省工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新增贷款减少了88%。浙江、广东一带地下融资的年利率高达50%-100%;这段时期,浙江中小企业财务费用增长40.6%,其中利息净支出增长45.2%。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一)内在原因

1、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较差

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其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低,抵御风险能力差。而且中小企业经营机制落后,管理不善,责任约束力弱,管理人员的行为不规范,财务管理水平低,资信普遍不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结构变动快,致使起筹资有较大的信用风险,这与发行股票,债券融资,银行贷款的要求都不相符,所以很难得到各方的支持,是融资难的深层原因。

其次,小小企业个体经营风险相对较大。资金实力弱、管理人员素质差、市场开发能力不足是中小企业的特点,加之中小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达不到规模经济性,因而对销售商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相对较差。同时,大部分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并且一般处在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或领域,进入和退出的频率均相对较高。因此,对单个中小企业来说,其经营风险较大,信贷风险也相对较高,导致贷款更加困难。

再次,中小企业自身来看,自身的竞争力不强、抵押物不足、信用程度低和经营困难也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成长期,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强,无法获得银行的完全认可。另一主要原因就是很多中小企业不守信用,企业自身素质偏低,社会信用环境不佳。此外,受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市场需求减缓、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出现了过去没有的经营困难,如订单减少、销售收入锐减、产品大量积压、成本大幅增加和利润率快速下降等情况,经营困难导致融资更加困难。

2、中小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是企业管理不规范。多数中小企业经营不够规范,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低,少数企业甚至根本没有完整的会计账簿,难以像大企业一样提供规范化、令人信服的财务信息,银行考察其真实资信状况的难度较大,导致贷款管理难度加大,直接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贷款意愿。

二是企业接受担保能力差。影响中小企业银行贷款的主要因素是固定资产净值,这一因素远远超过其他因素,而多数中小企业固定资产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或者专用性强,从而无物可抵。因此,企业自身缺乏能够提供抵押的有效资产,或抵押物难以变现。

三是从担保贷款看,许多中小企业信用程度低,难以获得足够的贷款担保。这些加大了银行贷款风险,银行自然不愿意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

(二)外在原因

1、银行控制风险和追求利益的原因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加强了对信贷的审核和管理,提高了对信贷风险的控制,责任风险管理责任制度日益强化,部分银行甚至实行了终身责任追究,银行贷款的门槛在不自觉中抬高。在信贷审核方面,大部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信认定主要是以大企业的指标作参照。用大企业的标准评定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致使大部分中小企业也就很难达到发放贷款的条件。

此外,商业银行经营的首要原则是盈利性,管理目标是实现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就要在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扩大负债规模的基础上扩大资产规模,合理安排资产结构,提高生息性资产比重;同时,在满足贷款和投资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负债结构,降低筹资资本,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开支。中小企业尽管借款数额小,期限短,但在银行的每笔业务流程完全相同,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与向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手续完全一样。这说明,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成本高而收益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本身一些固有的缺陷,使银行对其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跟踪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银行风险大、成本高、收益低,中小企业申贷无门,实在是事出有因。

2、法律法规的原因

目前,我国相关的金融法律、法规还不健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2003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按照该法规定,国家采取措施扩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并通过法律、行政法规允许的各种方式直接融资,尤其从资本市场的角度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该法的出台极大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中小企业的范围界定不清、政策指导性不强、法律强制性不足等缺陷。另外,在配套体系建设方面,我国目前不仅还没有扶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金融机构,而且与之配套的法律亦有不足。

由于法律、法规对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现在银行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大多数是宏观指导性的意见,缺乏相关法规的配套、衔接,使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都缺乏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法律保证。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思路

(一)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

一是要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中小企业要赢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管理制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增强诚实信用意识,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保护有效资产,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尝试用项目专利权和收益权等作为抵押质押分红担保等办法的有效措施。

二是中小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促进企业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员工的道德培养,摒弃陈旧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经济时代的现代企

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形象,以真正获得投资者的广泛信任。

(二)金融机构要转变观念

国有商业银行应为中小企业营造公平的贷款环境,调整信贷政策,修改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打破以企业规模、性质作为支持与否的条件,支持中小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遵循公平、公证和诚信原则,逐步提高对中小企业信贷投入的比重。商业银行在组织制度方面应创新,现在各国有商业银行除总行已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外,一级银行和二级银行也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机构,制定和执行对本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策略。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这一经验,改善金融服务,使中小企业能够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三)发展规范活跃的民间融资渠道

国外的经验表明,民间金融是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可以大大地弥补正规金融的不足。由于民间金融具有服务便利、手续简单、机制灵活的优势,特别适合于对金融灵活性有强烈要求的中小企业。由于具有地缘、人缘等信息优势以及不受严格规则的约束,可以根据借款人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仅在借贷期限、利率等合同条件上具有很大弹性,而且对于信誉好的借款人还可以免去抵押品的要求,是受正规金融排斥的小企业的最大融资来源。从宁波、温州、台州、嘉兴等经济发达地区来看,民间信用和融资方式多种多样:担保抵押借贷、民间票据贴现、各种在信任基础上形成的互助会、亲友借款等等,可以说没有民间金融就没有浙江民营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

(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体系

发达国家拥有完善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特别是有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立法,更是改善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我国目前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法律过于单薄,执行时遇到了许多障碍和空白点。因此,应出台一些具体的法规、条例以改善这种局面,完善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的法律制度建设。一是在《担保法》的修订中,可将动产抵押、浮动抵押引入信贷实践,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二是可以建立相应的担保公司条例,以规范担保公司的行为。相应的担保条例的出台,可以激励和约束担保公司的行为,促进其更好地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三是为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解决欠发达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可借鉴美国的《社区再投资法》,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要求银行将其在当地吸收的资金按一定比例,用于满足当地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即取之于当地,用之于当地,并以此作为评鉴金融机构经营绩效的一个重要参考。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信贷 抵押贷款 信用等级

我国的中小企业具有产业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经营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这使它在保证充分有效的竞争,进行技术创新和企业组织创新以及提供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仅是创造产值,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在于它改变了我国企业传统的经营理念,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经营活力,形成了与大企业的功能互补。由此可见,在促进大企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中小企业的政策支持,有利于鼓励技术创新,扩大内需和对外贸易,增加就业机会,保持社会繁荣稳定。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只有走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彼此互补的道路,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并不宽松,融资难成为阻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此,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规范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贷款机制,保证中小企业稳定发展极为重要。而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融资困难,资金短缺成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最大问题。现阶段,信贷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主要方式,信贷融资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目前来看,我国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困难还很大,解决起来也并非容易。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现状分析

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银行信贷投入量少,且在投向上偏向国有企业。二是银行担保制度不健全,使中小企业融资难。现代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信用关系的正常运行是保障本金回收和增值的基础。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关键在于缺乏信用保证,这会加大银行贷款的风险,所以银行惜贷。三是中小企业抵押担保贷款已成为主要贷款方法,但很难落实。由于中小企业资产结构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及政府行为的不协调,使得中小企业抵押担保方面不足,抵押担保落实难,这也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特别是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的最大难题之一。四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不健全、服务滞后。五是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经营风险且缺乏信用观念,使得金融机构对其资金需求持谨慎态度。可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主要来自于企业、银行与政府三个方面。中小企业自身的经营状况是其融资难的根本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二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三是企业资信等级不高;四是贷款担保难以落实;五是企业技术落后,缺乏持续经营的能力,因而企业竞争力低下。由于企业自身积累薄弱,难以形成规模经营,经济状况难以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客观上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也给银行贷款带来高风险。第二,银行方面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弊端与利益的考虑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银企之间没有建立完善的伙伴关系,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手段,对企业信用评级难,贷款审批手续难,缺乏创新精神。第三,政府方面的原因。政府扶持力度不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原因。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各项配套改革措施契合度不够,地方政府的协调职能发挥尚不到位,客观上束缚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在法律法规以及税收政策方面,缺乏等同于大企业的优惠政策,缺乏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导向。另外,金融体系的不健全以及金融结构的不合理也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需要中小企业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加强与银行的联系,更需要国家尽快制定出为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并借鉴国外的经验,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更多渠道。

中小企业加强内部建设,苦练内功,实现内部资金的良性循环,是解决融资难,促进发展的根本出路

首先,中小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这样,才能既有内源资金支撑,又有外援资金支持。其次,应规范财务制度。应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能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制度,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第三,应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第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现行中小企业的组织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必须加以改革。由于中小企业弱小的特点,决定了必须走专业化协作之路。第五,应充分挖掘内部潜力。中小企业要稳健快速的发展,必须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培育名牌产品,作到“小而专”,增强自身的经营能力,加强内部管理。

银行应在观念转变、责任制完善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应该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首要目标,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过去一直存在一个认识偏差,即认为追求利润,就一定要把资金投入到“大行业”、“大企业”,其实不然,小企业目前被公认为中国最具活力与发展潜力的经营实体。银行与中小企业建立信贷关系,一方面能使国有银行找到新的、潜力无穷的经济增长点。另一方面也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得以缓解。此外,还可通过银行利率的调整,降低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应允许国有银行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制定出不同的、合理的贷款利率,从而真正发挥利率的作用。制定出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贷款利率。

政府应在金融机制政策及金融立法上,为中小企业创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扶植其健康发展和壮大第一,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或在金融机构中设立专门的融资服务部门,这是许多市场经济的国家所普遍采用的金融手段。第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由政府通过中介机构提供贷款担保,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切实改进中介机构的服务,简化手续,降低标准,扩大有效资产的抵押范围。第三,完善金融法规政策。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相应的机构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采取有力措施,多方面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是鼓励中小企业开展金融互助合作,为中小企业在自律自助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建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基金,把资本投向极具发展前景的创业企业和创业项目。目前,风险投资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三是利用“创业板”市场,促进中小企业上市。创业板市场降低了企业上市的门槛,可帮助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机会,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扩充资本市场。

总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我们应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对待。只要企业、银行、政府三方面共同努力,中小企业必将走出融资难的困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变得更为广阔,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尽快走出困境,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安 实 ,等.我国企业的融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J].企业经济月刊,2001,(1).

3.邓 辉.商业银行作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思考[j].市场经济研究,2001,(3).

4.臧秀清,等。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J]经济论坛,2001,(17).

篇7

【关键词】融资;负债结构;担保

1.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内源资本不知

企业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企业在注册时要求注册资本相对比较少,即最低注册资本仅有三万元。内源资金严重不足是目前中小企业所存在的一大通病。

(2)借款期限结构

金融机构一般只会为中小企业提供短期贷款,一般不会提供长期贷款。但企业的要想长期发展下去必须拥有充足资本,仅靠短期贷款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即采用激进型融资策略(用短期借款支持长期资产支出),由于长期资产变现时间相对较长,这样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要想使中小企业良好发展必须保证拥有一定量长期借款。

(3)担保链形式

目前大型担保结构很少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中小企业要想取得借款只有他们之间进行相互担保,但是若有一家公司因经营不善而出现破产情况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担保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其他企业在融资上存在困境。

2.中小企业融资难成因

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融资一般是通过两种途径完成的。一是向金融机构借贷;二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与股票上市等形式。但是,由于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要求条件很严格,一般中小企业是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只能通过向金融结构借贷来满足企业发展所需资金。

(1)融资途径较窄

因为目前证券市场门槛相对很高,再加上创业板处于摸索阶段与公司债发行要求的苛刻条件,中小企业很难通过资本市场公开筹集所需经营资金。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大概有80%来源于银行贷款,企业间拆借占比达15%左右,直接融资仅占5%。很显然中小企业只能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来满足经营所需资金,融资途径较窄。

(2)信贷资金不足

一方面,由于贷款交易成本与后续监控成本相对较高等因素,金融机构不愿对中小企业放贷。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因资信等级相对较低,缺乏一定量抵押资产,再加上融资成本高等因素,很难获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即使获得信贷资金,资金量也是相对比较低,大多数金融机构要求企业提供抵押资产。根据国家统计局显示,我国300万户私营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2003年全国乡镇、个体私营、“三资”企业的短期贷款占银行全部短期贷款的比重仅为14.4%。

(3)中小企业业绩相对低下

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经营规模相对较低,技术水平不高,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企业业绩相对低下;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不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变化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经营风险显著增大,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已经失去竞争优势,从而亏损企业数量呈逐年递增态势。低下经营业绩再加上金融结构借贷条件较高,自然就很难得到充足借款来满足企业经营发展所需资金。

3.中小企业融资难措施

(1)开拓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过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壁垒,要想扩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就要从多方面努力。首先,要得到政府支持,政府应该颁布一些优惠政策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较好利用金融机构贷款来加强信贷支持。其次,通过直接融资方式,加快完善创业板上市一系规章制度,为成长性较好具有发展前景中小企业开辟上市通道,从而通过创业板上市这个平台获得更多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最后,通过创业投资方式为创业前期中小企业的提供资金支持,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等十部委联合下发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同时近期又下发了创业引导基金意见,以推动建立创业投资机制,从而支持不同层次中小企业投资公司的设立与发展,最终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宽广融资渠道。

(2)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融资平台

目前仍有对国有私有、大型小型等不同企业的存在不同态度,国家相关部门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及优惠条件给予中小企业以支持。更新传统思想观念,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的融资平台。首先要更新传统观念,充分意识到中小企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作用,国家要从宏观政策上,特别是要加大融资力度扶持,要把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集团平等对待,扩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其次,金融结构要重视中小企业对分散银行贷款风险具有积极意义,要把优良中小企业作为长期贷款客户群,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增值服务。

(3)构建适当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一定程度上的保障。针对目前市场中所存在的中小企业之间相互担保借款的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要鼓励和支持设立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为这些担保结构提供优惠政策,从而让这些担保结构更好充分发挥其作用。

(4)金融机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

金融机构要想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为了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一方面,要改善贷款授权制度,下放一定程度贷款权限,减少对中小企业申请贷款的管理层次,简化审批程序。对经营业绩较好、具有发展前景中小企业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扩大授权额度。另一方面,要在完善信贷风险防范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信贷激励机制建立,进而可以调动信贷人员营销贷款的积极性,做到责权分明、奖惩兑现。最终完善信贷管理机制基础上,来更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从一定程度上了解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既涉及企业自身经营业绩问题,更涉及到金融市场的发展等环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才可以使中小企业尽快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增长点,从而实现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真正三方共赢。

参考文献:

[1]刘宝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时代经贸,2011,(4).

[2]薛克俭.中小企业发展需要金融制度创新[J].经济学家,2004,(9).

篇8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近年来经济领域的一大热点问题,也成为今年两会热议的话题。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需求的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此前,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要着力解决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需要推动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和规范发展。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在遵循市场原则的前提下,积极开展适合小型微型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创新。

对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社会各界特别是经济界人士纷纷献言,给出自己的建议和观点。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商会副会长、永正制衣(天津)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永正也对这一问题十分关注,他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提案就包括了《关于促进民间借贷阳光化的提案》,《关于扶持生产型中小实体企业的提案》,《关于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提案》等。

“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是社会共识了,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却一直是个老问题。面对融资难的窘况,很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都讲,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融资可能,都会做百分之百的努力”。王永正对记者说,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确实资本规模小,生产技术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单一,财务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信息不透明,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等等,这些都是银行不敢、不能贷款的“警戒线”。“问题是如果什么标准都达到了大企业的指标,那它们就不是中小企业了”。在中小企业看来,银行贷款门槛高,审批程序复杂,很多要求和指标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银企双方都有道理,也都有苦衷,都不能从自身来很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王永正认为,破解银企困局,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必须是政府站在国家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高度采取重大举措,必须在政策领域进行金融创新。他建议在现有的银行框架下,确定有力的政策导向,通过中小企业专项信贷额度、中小企业审批环节区别对待、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税收贴息等较为宽松的政策,确保银行向中小企业的贷款落到实处;再者,建议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第三,降低银行门槛,并逐步放开对民间资本的金融管制。

篇9

中小企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主力军。中小企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的经济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我国工业总产值和利税中中小企业所占到比重达到了60%和50%,中小企业的数量已经占到了全部工商企业登记注册数量的99%,中小企业每年出口创汇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8%,更为重要的是中小企业消化吸收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但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却长期以来困扰着社会各界,制约和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凸现,在市场和资金的双重压力之下,部分中小企业被道采取减产、停产甚至是破产的方式来艰难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冬。

从此意义上分析,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对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方面,保持经济格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因

1.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迄今为止我国还未出台一部完整的有关中小企业的法律,导致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中小企业在法律和权利上的不平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中小企业特殊融资机制。而我国政府更多的重视大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得不到资金上的便利和优惠。

2.信用担保环境不完善,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欠缺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小企业的融资。目前,全国虽有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3700多家,担保总额接近2000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1.35万亿元贷款,但仍不能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靠中小企业自身所具有的信用担保条件,难以顺利完成融资任务。

3.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较晚、发育不完善且迟缓,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虽然创建了中小企业板市场及创业板市场,对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上市融资门槛仍然很高。据统计。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中小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还是银行借款。

4.金融机构体系的缺陷。在银行贷款的市场份额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占有70%以上。四大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而大银行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因

1.中小企业的规模和信用水平低。一般而言,企业融资要具备“5C”,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和经营环境,而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多采用业主制和合伙制,规模偏小。同时,许多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许多中小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有的甚至没有建立会计账目,资金管理较为混乱,大大降低了自身的信用度,严重削弱了其融资能力。

2.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经营风险高。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初期使用的传统经营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部分中小企业仍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管理能力不强、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且中小企业负债水平整体偏高,从而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过高。

3.缺少可供担保抵押的财产,融资成本高。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抵押的偏好,一般不愿接受中小企业的流动资产抵押。而中小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固定资产比例小,特别是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占有比较高的比例,缺乏可以作为抵押的不动产,风险大,难以满足金融机构的放贷要求。

三、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调整信贷政策,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成立针对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职机构,对中小企业信贷实行“三个单列”:一是单列信贷评审系统和中小企业客户标准,增加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从而使那些虽然经营基本面较好、产品有市场竞争力、符合产业和环保政策、有技术、有发展前景。二是单列客户名单,对各级分支机构支持的中小企业客户名单和其他客户区单独统计和管理,保证中小企业贷款户数有较多增加;三是单列信贷计划,在保证中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量不低于上年、增递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递的前提下,对中小企业的新增信贷规模单独核计。

(二)完善风险等级的评价机制

商业银行可以在成本核算基础上,制定不同于大型企业的贷款利率,该利率的制定应该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资本、资本投放情况、企业的信誉等综合制定。

(三)厘定成本价值核算方案

中小企业向银行贷款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成本核算。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案才能使双方之间的贷款业务的进行更加方便、快捷,同时也就提升了商业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信心。

(四)建立科学高效的审批制度

商业银行提高贷款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成立专门的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窗口,将咨询、谈判、申请、审批一系列过程交给专人管理,遵循高效、高质原则,缩短贷款从申请到发放的时间,真正赢得高效双赢的局面。

(五)创新有效的激励机制

严格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使员工克服心理偏好,主动的去了解认识中小企业,将市场目光投向中小企业,不断地推进中小企业的良好金融环境的建设,对于主动与中小企业沟通,严格按照银行经营程序发放贷款并且为银行赢得利润的员工不仅不应该问责,而且应该鼓励。

(六)货权质押授信

货权质押涉及到大量的物流环节,如货物的占有、运输、监管等,银行与物流公司联姻乃至购并,在委托物流公司对企业提供的质押商品物流实施有效监管的基础上,给予企业融资。货权质押授信不仅保障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而且盘活了企业存货,增强了企业资金活力。

篇10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0.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5(5)-0016-05

2014年以来,国务院频频出台政策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如何有效解决小微资金互联互通问题再次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紧迫性课题。从市场经济规律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本身具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关系。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本质上是对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进行描述,因为融资难所以就会出现融资贵的结果。按照市场价值规律的一般原理,当一件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调节后,大家都会趋之于生产并提供该类商品,出现供求平衡甚至供过于求状态,其价格必然下跌。但是,对于小微资金这种特殊的商品一直供不应求。可以预计,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这种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较贵的资金价格体系下,并没有出现小微企业资金供求趋于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态。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只有从政策突破入手,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才能形成互联互通机制,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平衡关系。

一、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国外研究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信贷配给理论,认为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了信贷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企业面临资金缺口。Stiglitz&Weiss(1981)从委托理论出发,通过研究信贷市场借贷双方的委托关系,系统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和融资选择的微观机理,并提出了信贷配给理论,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这一信贷市场的普遍现象是银行金融机构配给的结果。Kenneth(1994)认为,信息不对称将引发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实施“信贷配给”行为,使得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Barton&Matthews(1998);Gibson(1992);Cavalluzzo, Cavalluzzo &Wolken(2002)考察了企业主主观偏好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自身融资难的可能性。亦即,处于某种因素的考虑,作为融资主体的中小企业主有可能宁愿选择规模受限的内部融资,而主动避免在银行信贷市场进行外部融资,因而在融资方式选择中显示出某种主观偏好的影响。国内不少学者结合国内小微企业运作特点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也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和成果。林毅夫(2005)研究指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融资不通畅的主要原因。王霄,赖雁云(2014)则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存在内生和外生融资缺口的新“两缺口模型”。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复杂,仅靠银行难以奏效,必须政府、银行、企业、社会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赖小民,2009)。陆岷峰(2011)认为,构建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关键路径。赵亚明(2012)从经济转型的长期趋势看,构建一个专业化和多层次的小微企业融资体系才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根本途径。马乃云(2012)研究发现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财税政策,但政策的效果并不理想,应该进一步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罗仲伟(2014)研究表明在金融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新兴市场,依赖既有的金融机构开发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是解决小微企业金融问题的可行路径。闫永晶(2014)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中银企信贷关系的动态博弈分析,进一步表明辛迪加贷款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孙玉西(2014)认为互联网金融可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外瓶颈有效破解,并明确了中小企业融资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未来发展方向。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理论界普遍认为,信息不对称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最主要的原因。信息不对称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大问题,从而形成较高的信息费用和交易费用。通过反思造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局的原因和解决思路,研究发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金融生态环境下,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大多学者试图通过增加资金供给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不仅收效甚微,而且忽视了小微资金供求渠道闭塞这一核心问题。资金渠道问题不解决,再大的资金供给也解决不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本文基于小微企业政策的四大维度,认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只有从政策突破入手,打通小微资金渠道,小微资金供求才有可能形成互联互通机制,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平衡关系。

二、“新常态”下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

可以预计,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会越来越大,在较贵的资金价格体系下,小微资金的供给渠道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的问题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一)小微资金刚性需求会加大

近十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年均10%以上的增长率是以小微企业的膨胀式成长为支撑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统计,从小企业数量来看,从2000年到2013年,中国小企业数量已从2000年14万户扩大到2013年的近30万户,增长了两倍;从资产规模来看,小企业总资产规模已从3.89万亿扩大到2013年的近24万亿,增长了近6倍;从经济产能来看,小微企业总产值已从2000年的3.67万亿扩大到2013年的40万亿,增长了近10倍。按小微企业近十年来数量、资产规模、经济产能等成长趋势来看,小微企业的投资发展将撬动巨量的资金资源,对小微资金的刚性需求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会持续加大。从图1中,可以看到,受国际金融危机滞后因素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小微企业数量规模在2010年后出现一定程度减少,2011年以后数量出现回升态势;小微企业资产规模一直持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

(二)小微资金供应渠道仍不畅

从目前中国金融业态来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主要可划分为三大类: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三大融资渠道不畅直接导致小微资金供求矛盾。

1、直接融资渠道较严。目前,中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主要有股票市场的新三板,债券市场的中小企业集合债、小微金融扶持债等品种。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深化改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提供了资金渠道。截至2014年10月末,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用了不到一年时间挂牌企业数量突破1200家、总市值突破3000亿元、年内挂牌企业融资总额突破100亿元;中小企业集合债的存量规模为170.29亿。但是受市场的开放程度局限,直接融资方式普遍对企业的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等指标要求过高,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自身条件无法满足直接融资方式的要求。因此,这一渠道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上的资金供给有限。

2、间接融资渠道受阻。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渠道是中小微企业最主要的外部资金来源渠道。近些年来,在国务院的政策指引下,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纷纷出台了多项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4年上半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4.17万亿元,同比增长15.7%,比大型企业贷款增速高5.6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贷款增速高2.3个百分点,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7个百分点。但是相比于小微企业的资金的刚性需求,银行的信贷配给仍显不足。从图3中2012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贷款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增速持续上升至15%左右,短期贷款增速明显呈下降趋势至10%左右,总体反映出小微企业的短期资金供给相对于大企业中长期资金供给要小。中长期贷款的增速在2014年7月已超过短期贷款增速,大量的信贷资金投放主要集中于大型国企和大型投资项目,而对于小微资金的信贷配给却相对不足。尽管中国人民银行2014年以来已启动定向MLF和定向降准,释放更多银行贷款资金,同时配置一定比例给中小企业。降低银行准备金要求,新增流动性也不一定必然会流向实体部门,而是流向同业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

3、民间融资渠道收窄。近十年以来,民间金融作为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补充,其巨量的社会资金资源以其独有的人缘、地缘、信息等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2013年以来全国各地的民间资本运作出现了大量的“非法集资”、“金融诈骗”、“跑路”、“失联”等案例,整个民间金融环境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民间资本的风险偏好逐渐降低,避险意识显著增强,市场出借资金规模大幅降低,民间金融渠道持续收窄。

(三)社会资金结构失衡

从整个社会资金面来看,中国资金市场的供给规模仍较大,并未出现资金面趋紧的态势。截至2014年10月,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已达到135549.30亿元;货币供应量M2从2000年的132487.52亿元增长到2014年10月1199236.31亿元,增长了8.05倍。社会庞量的资金规模之所以无法满足小微企业刚性资金需求,根本的原因在于政策的天花板效应限制了各种可能的供应资金流向小微企业的需求渠道,从而导致了小微企业资金供不应求的结构失衡呈一种常态化。要想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局,关键在于捅破政策的天花板效应,疏通资金供求渠道,促进小微资金的互联互通。

三、政策制约是抑制资金供给的根本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小微企业自身条件和社会经济金融运行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小微企业资金一直供不应求,但并没有出现资金供求趋于平衡或供过于求的状态。究其原因,是由于政策的天花板效应限制了各种可能的供应资金流向小微企业。

(一)政策的针对性较差

近十年以来,国务院、工业和信息化部、银监会等部门为促进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频频出台一系列涉及银行信贷、担保体系、民间资本、财税扶持等方面的政策,试图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但是,部分政策条目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并没有必然的内在关系,针对性较差,从而很难达到政策预期效果。

1、从银行信贷配给政策来看,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通过行政手段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配给。从银行商业化、市场化经营模式来看,各商业银行出于对小微企业融资所产生的成本、风险和收益等指标的考量,并不能真正做到完全定位于小微客户,而是集中偏好于中大型客户追求规模扩张的同质化发展。

2、从担保扶持政策来看,担保体系的建立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提供了很好的增信功能,为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截至2013年,全国拥有8185家担保公司,在保余额2.57万亿元,放大倍数2.34倍。然而,中国目前的融资担保体系和模式在缓解融资难问题的同时,加剧了企业的融资贵问题。据实地调研发现,担保公司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情况下,以咨询费、手续费、顾问费等收取方式增加了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

3、从民间资本政策来看,民间资本依靠人缘、地缘、亲缘等信息优势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提供了很好的供给渠道。伴随着近几年的经济形势变化,民间资本运作管理不完善导致了民间资金脱实向虚,风险偏好降低,融资成本高居不下。

4、从财税扶持政策来看,目前中国对小微企业还未实现名单制的分类管理,容易造成扶持对象针对性差,财税扶持资金的低效利用。考虑到小微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的特点,对有限的财税资金应该做到“定点定量”,才能充分发挥扶持功效。

因此,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制定上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是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之一。

(二)政策的执行力较弱

通过比较各国关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措施,可以看出我国相当一部分政策的执行力较弱,并未达到政策的预期效果。纵观美、日、韩等国通过法律手段对小微企业发展计划、政府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规范,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我国在小微企业融资政策中缺乏法律手段的有力推进,政策的执行力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制定上强化政策的执行力是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之二。

(三)政策的有效性较低

在对小微企业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发现,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小微企业的实际有效融资渠道主要还是依赖于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渠道。相关金融监管部门旨在通过制定多项政策来引导商业银行降低小微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发现,这类银行业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做大规模的同质化偏好。因此,这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于小微企业时,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贷配给,缓解了融资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中包含多种费用,造成小微企业贷款的实际利率很难低于10%以下,政策的有效性较低。因此,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制定上增强政策的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之三。

(四)政策的顶层设计缺位

小微企业作为经济发展殊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就业、税收、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回顾近十年出台的关于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中,政策的制定者包括国务院、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工商行政管理局、税务总局及各省市政府相关部门;政策的内容涵盖财税、金融、行政、法律等各个方面。由于政策上缺乏顶层设计,难以形成政策的协同合力,收效甚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小微企业管理分散。中国目前尚未建立针对小微企业的统一管理机构进行集中化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无法形成管理政策上的合力,不利于政策的有效发挥,降低了政策功效。

2、服务机构分散。我国目前还未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小微专营金融服务机构。目前,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境的服务机构较为分散。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各家商业银行均设立了中小微企业部,但存在无法集中金融资源对小微企业进行专营服务的缺陷。

3、专业化水平不足。小微企业客观上的资产规模小、资质等级差、资金实力弱等先天不足决定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偏好、信贷模式、信贷产品等必须进行专业化设计,从风险和收益角度进行合理定价。调研发现,民生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方面做了大量的专业化实践,而其他大多数商业银行普遍采取传统的定价和流程进行小微信贷配给,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专业化信贷产品、信贷流程和风控体系。

因此,如何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政策制定上进行顶层设计,是需要解决的政策问题之四。

四、政策突破是一项多维的系统工程

(一)提高政策的针对性

在有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政策的制定过程中,首要的问题是要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在现已颁布的部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的银行信贷、担保增信、民间资本引入、财税扶持等政策中,存在一定的道义上呼吁,细则不明,过于原则化和条文化。通过提高小微企业政策的针对性是今后政策制定中的首要任务。①对于银行信贷政策而言,如何处理好行政性和商业性的关系是关键。可行的路径为通过政府低成本的财政存款作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一大资金来源。②对于担保增信政策而言,如何促进现有担保模式的转型和发展,真正做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是关键。可行的路径为通过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成立担保机构,并建立风险分担机制。③对于民间资本引入政策,如何构建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开放性资金市场是关键。可行的路径为通过民间资本的阳光化运作,按行业划分成立专营民营银行,比如科技银行、物流银行等,同时可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扩大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④对于财税扶持政策而言,如何对小微企业实现名单制分类管理、差异化扶持是关键。可行的路径为通过名单制管理,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融资方式、不同税种的税收减免政策实行差异化、定点化、定量化,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

(二)强化政策的执行力

小微企业政策的执行力直接决定了政策的预期效果。通过法律手段强化小微企业系列政策的执行力是各个部门的政策着力点。以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为契机,发挥法律政策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局中的强制性。以立法的方式明确小微企业的社会地位,确保相关政策的强制性、可操作性、合规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这样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便有了法律的保障。具体而言,在充分借鉴美国、日本、韩国、台湾等地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法律体系基础上,细化和完善《中小企业促进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公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等一系列与小微企业融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权责明确、操作性强、适用性广的小微企业法律体系。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手段做到事前约束和事后奖惩相结合,充分强化政策在事中的执行力度。

(三)增强政策的有效性

一方面,实现正规金融市场利率与民间金融市场利率的并轨,让市场在社会资金定价上起决定性作用,优化利率结构,切实缓解小微资金的供求矛盾;另一方面,细化小微不良贷款核销政策、适当放宽这类银行监管指标考核要求、提高小微风险容忍度、创新小微信贷产品、简化小微信贷审批流程、实现小微业务流程再造。

(四)加强政策顶层设计

1、落实小微企业集中化管理。小微企业融资所涉及的经济主体和相关政策具有繁、广、散的特点,只有通过落实小微企业集中化管理,才能充分集中政策资源,对小微企业发展进行集中管理,形成条线化管理路径,从而有效提升对小微企业管理效率。

2、实现金融机构专营化服务。各大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同质化信贷配给服务导致资金资源的分散。只有整合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成立小微企业专营政策性银行,本文实现金融机构专营化服务,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

3、提升信贷专业化水平。通过加大对小微信贷的结构调整、流程再造、产品创新、风控灵活等来提升小微信贷的专业化水平,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

五、结论与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解决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解决,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共同努力。努力的方向和路径在于通过明确和细化政策标准,精简和优化政策流程,确保从政策的针对性、政策的执行力、政策的有效性及政策的顶层设计四个维度进行突破,形成政策协同效应。惟其如此,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才能形成有效的互联互通机制,从而实现小微企业的资金供求平衡关系。

参考文献

[1]Barton S L,Matthews CH. Corporate Strategy and Capital Structur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8,9(6):623-632.

[2]Cavalluzzo K S ,Cavalluzzo L C.Wolken J petition, Small Business Financing ,and Discrimination: Ev-idence from a New Survey[J].Journal of Business,2002,75(4):641-679.

[3]Gibson B.Financia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ing: An Alternative Small Firm Perspective [J].The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Finance ,1992,1(3):221-232.

[4]Kenneth J Arrow. Methodological Individualism and Social Knowledge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1994. 84(2), 1-9.

[5]Stiglitz J E, Weiss A. Credit Rationing in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1,71(3):393-410.

[6]赖小民.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思考[J].中国金融,2009,(2):61-63。

[7]林毅夫,孙希芳.信息、非正规金融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5,(7):35-44。

[8]陆岷峰,张惠.中小企业融资与民间资金对接渠道建设研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1):31-37。

[9]罗仲伟,贺俊.国外优化小微企业发展环境的实践[J].求是,2014,(11):28-29。

[10]马乃云,张安安.完善财税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8):7-10。

[11]孙玉西.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4,(10):37-38。

[12]王霄,赖雁云.配给之谜 信贷配给还是自我配给[J].现代财经,2014,(10):36-45。

[13]闫永晶,李存金,杨青.基于博弈论分析辛迪加贷款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科技和产业,2014,(5):156-161。

[14]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2012,(11):56-59。

The Research on Issues of Financing of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LU Shun1 WANG Zugang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94;

2 Golden Credit Rating International Co., LTD., Nanjing Jiangsu 2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