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和一般语文教学有着不同,在教学中会面临诸多的困难,这就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能掌握科学方法,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应用。通过从理论上加强特殊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对实际教学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一、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和问题分析
1.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分析
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基础,只有在这一课程上的教学质量水平有了提高,才能促进学生ζ渌课程的学习。由于特殊学生和普通学生有着不同,在学习的难度上比较大,在各个方面都会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顺利性。在实际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有和这些特殊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以及创新模式上就要加强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
2.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分析
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在语文教材方面的系统性以及科学性编排没有注重,没有结合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生活环境的考虑不全面,从而在对教材的编纂方面就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对特殊学生的实际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阻碍。
再者,特殊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学生的学习知识能力有着很大差距。有的特殊学生愿意和人交流,有的却不愿意,在进行任务的完成方面,有的特殊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展就有着很大影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会面临着顾此失彼的现状,对语文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就增添了很大阻力。
另外,特殊学校教学中,对语文教学的内容上比较单一化,由于培智学生的各项能力都相对比较有限,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薄弱,在记忆的能力上比较薄弱等,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比较困难。老师在语文知识的教学中,只能将语文知识教学内容简单化,这样在长久的重复下,就会使得整个语文课堂比较乏味,不能有效激发特殊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实施
为保障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育的水平提高,就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科学应用。笔者结合实际对特殊学校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方法的应用下,就能有助于特殊学生学习能力提高。
1.注重语文教学氛围的良好营造
对于特殊学生的语文教学,老师就要结合学生自身特征,帮助特殊学生克服自身的自卑等不良心理,培智学生在认识活动方面存在着相应缺陷,对自己的学习上就会存在着一定自卑心理,比较缺少对成功的渴望。老师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方面,就要注重为特殊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在师生关系方面能融洽良好的保持,注重学生的自信心培养,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学习感兴趣,这样才能进一步实施语文教学活动。
2.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对特殊学生实施语文教学,不仅要在教学的理念上进行转变和创新,还要注重自身专业知识的深化学习,在教学的方法上能灵活性,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老师在对特殊儿童的语文教学中,在沟通能力上要不断加强,因为特殊学生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老师要注重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在方法方式上能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了解特殊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观察学生的学习规律等,然后进行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方法。
3.对教学方法的应用要灵活性
特殊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有着一定难度,老师在教学中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教学点方面重复再现,增强特殊学生的记忆能力。人都会有遗忘性,而对于特殊教育中有的智障孩子在记忆力方面支离破碎,缺乏连贯性,对事物的认知也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老师在语文知识教学中,就要注重教学点的重复再现,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例如:对特殊学生教习辨认男女厕所的标志,可能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在课前几分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训练,让学生在自我介绍以及学校的标志物有充分的认识。通过长期的重复再现,就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记忆,从而对所学的内容有深刻印象。再比如:教学中对“菜”这一汉字教学的时候,可先让学生学习声母C,然后在学习韵母ai,结合图像以及实物图等,增加学生的认知,这样也能加强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
4.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到现实当中
教育源自于生活,教育和生活是无法分开的。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出,语文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所以,特殊教育语文教学要在新理念的引导下让教学活动回到现实中,进而提高特殊群体的语文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及水平。语言文字是用来传递思想的,特别是中国的语言,最注重神韵,如果不存在形象的感受,不存在文字的领会,学生何以真正感受一个作品,又何以书写出好的作品呢?在特殊教育群体里,大多学生存这样那样的缺陷,很多学生只能透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中的一种方式体会外界事物,所以,生活是特殊群体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堂教育的延续,而过去灌输式、讲解式的教学方式根本不利于学生在语文方面的学习。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必须要将语文教学植入到学生的生活里,进一步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把教学目的以及要求作为学生的需求,让学生在生活里学习,在学习里生活。
5.让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学生的自主创新是指学生以自我思想以及自我表述为核心,发挥本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体现出自身观点。教师要适时指引并激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透过其他方式对语文知识进行掌握和了解,以实现多元化以及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策略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1-0190-01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愈发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特殊教育也因此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群体,在身心发展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上的问题,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要全面了解教学现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开展工作。笔者在此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一起探讨新时期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应当如何采取改进策略,促使特殊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专业的特殊教育数学教学师资人才。目前我国的各大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人才,基本都是面向普通教育學校的,而针对特殊教育学校或者行业培养的师资人才是很少的。这直接导致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人才缺乏,而且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情况特殊,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的要求更多、更高。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并不完善,教师的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都不是很理想,导致很多专业人才在工作后产生心理落差,选择离开这个行业。这些都进一步加重了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人才缺口情况,尤其是像数学这类教学难度较大的学科,更是缺乏师资力量。
1.2学生存在自卑心理,缺乏自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或者心理、精神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他们有的听力存在障碍,有的视力存在障碍,有的行动不便……这些异于常人之处,给学生带来了很多的异样眼光,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自卑的心理。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很小,心智还非常的不成熟,意识和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自卑,胆怯,缺乏自信。学生一旦形成这样的思维是很难纠正的,而且这样的心态一旦被带入到学习中,会极大的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1.3学生个体差异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他们无法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从小正常的接收到各种各样的知识。而且根据学生缺陷的不同,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可以分为听障、视障等不同的类别。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学采取的方式也截然不同,这给特殊教育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1.4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限。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教师在和学生进行交流时,很多时候都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和听障的学生交流需要用手语;借助助听器,读唇语等。而且特殊教育学校的很多学生都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不愿与人过多的交流,难以对人产生信任感。这导致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前很难进行有效的交流,师生之间交流互动有限,必然会影响到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
1.5教学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很考验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情况特殊,更需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但是从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比较单一和传统的,教学作用比较有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缺乏趣味性,很难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应对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问题的改进策略
2.1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师资人才。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是更需要人用爱心和耐心呵护的天使,所以对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笔者认为,我们必须从社会层面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宣传力度,而且应当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学校的管理制度,改善工作环境,提高特殊教育行业从业者的薪资。这样一来,就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特殊教育学校的儿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特殊教育中来,可以更好的为特殊教育事业培养和引进专业的人才,解决特殊教育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2.2加强心理辅导,提升学生自信。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这群孩子来说,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年龄尚小,更容易进行引导,即使出现了一定的心理问题,情况也不会太严重,只要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是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的重点就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提升自信心。
2.3抓住学生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针对性教学。比如面对听障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面对聋哑学生,又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总结而言就是一句话:必须要因人、因事选择合宜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做好教学工作,让学生接受到高质量的教学。
2.4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选择做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之前,从业者必须要掌握好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技巧,比如会手语,懂得盲文,会唇语等等。而且必须要对接受特殊教育儿童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了解,在工作中教师也必须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够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到位了,教学工作就能够更顺利的开展下去,数学教学的效果自然也就会更理想。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改进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包办”到指导。因此,指导、培养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的习惯,提高智障儿童学习的效率是增强智障儿童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我们知道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智障儿童也不例外。尤其是培养智障儿童学习兴趣能把他们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能减少厌学度,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这方面的能力培养。特殊教育主要是针对身心发展有缺陷的儿童实施的教育,本文所指的特殊教育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特殊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要的一点是有爱心,让儿童在这种被关爱的环境之下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才。近年来,特殊教育备受广泛关注,社会各界人士都比较重视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的改革和创新,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基础。以下笔者结合多年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
一、特殊教育中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在特殊教育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受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的影响,教学效率未达到理想效果和水平。
(一)教师教学没有充分重视学生的特殊情况
从特殊教育的定义我们知道: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实施的教育,是一种爱心教育。因此,就特殊教育本身而言,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当结合学生实际需要,以促进教学效率提升,更好地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这一点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不谋而合的。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并不是特别了解,对于聋哑儿童的实际情况把握不明,对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已经形成特殊教育普通化的教学现象,这样的教学模式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不利于特殊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长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不习惯制定教学目标。有些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称之为“走一步,看一步”,没有明确的规划和详细的目标,缺乏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其实,这是一种不科学的教学方法。对于特殊教育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当指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旨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教师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教学实际经常偏离实际轨道,知识技能的单向传输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被动的学习模式难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策略分析
以上笔者分析了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如何针对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特殊学生实际需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呢?
(一)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
特殊教育是针对特殊儿童实施的教育,尤其是针对聋哑儿童实施的教育。对于这部分有点缺陷的儿童而言,他们在生活中更需要关心和爱护。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形成“用沟通搭建爱的桥梁、用爱心唤起儿童自信”的教学理念。所谓沟通,指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干巴巴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强化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并在这种互动教学环境之下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如哪些学生具有哪些特殊的心理需求,哪些学生存在家庭教育缺位的现象,哪些学生属于特殊教育中的困难群体等,通过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学生的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用爱心、关心和诚信消除学生的心理自卑感,帮助学生找回自信,用一种乐观、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和未来,不断提升特殊学生的生存技能。
(二)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學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而言,预习、听课和复习是亘古不变、具有较强科学性的学习方法。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预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学生的听课变成加深知识印象的过程,而不是初步学习的过程;其次,指导学生认真听课,听课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自己的预习状况,对已经了解的知识点加深印象和了解,对于不了解的知识点,学生认真听讲,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最后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复习,这种复习方式可以通过布置课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和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以不断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总之,对于特殊教育小学数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成为有用之才。
(三)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殊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在创新教学模式上,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对聋哑儿童听力和表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媒体丰富多彩的形状图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一至九的乘法口诀时,我为智障学生安排了教—扶—放的学习过程。在讲一至五的口诀时,以教为主,让他们互相讲解。讲六和七的口诀时,以扶为主,请互助伙伴与学生一起按我给的表补充完整。而讲八、九的口诀时,则以放为主,放手让他和小伙伴一起按表格完成。让智障儿童自己学习乘法口诀。不仅培养智障儿童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知识衔接能力,而且让智障儿童亲自尝试,加深智障儿童对所学知识和学习方法的理解和记忆,训练智障儿童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的表达能力,增强智障儿童知识迁移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到了自信,看到自己的发展,自然就会对学习感兴趣。
总而言之,在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教学的“特殊性”,并且善于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当前聋哑儿童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新形势下特殊教育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
作者:隋庆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小学数学;特殊教育;关爱
众所周知,特殊教育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所教授的对象基本都是自身有缺陷的孩子, 这些孩子有的听不见、有的看不见、还有的一出生便智力相对低下等等。这些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被迫远离普通学校,远离把他们看作异类的同伴,只能选择进入特殊教育学校接受学习。而特殊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块“心病”,国家一直致力于让残障儿童也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地学习,所以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社会各界人士将注意力逐渐地转移到特殊教育中来,教师也更加注重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下面,笔者针对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如何提高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作出了详细深刻的分析。
一、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学与普通小学数学教学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两者不能一概而论,然而,大部分特殊学校中的小学数学教师却仍采用普通、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材的内容理解也过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并没有领会到特殊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在授课时只是泛泛而谈,没有侧重点。其次,特殊学校中小学生的特殊性也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然而,部分教师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没有着重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看重的只是授课而已,孰不知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关系到学生的上课情绪,教师不关心学生自身状况的情况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特殊学校中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二、特殊教育中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的方面
(一)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树立自信
特殊学校的小学生基本上都有一个普遍的特性,那就是身体上或者智力上存在缺陷,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后天形成的,这些缺陷对孩子来说都像是一把利剑扎在他们的心头,时不时地被人剜一刀,嘲讽一番,旁人异样的眼光令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在短时期内很难走出。这也就导致这些学生在上课时沦陷在自己自卑的世界里,不愿打开,也不愿接受新知R的滋养,因此,教师迫切地需要帮助学生消除自卑感,树立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该尽全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朋友的基础上再成为教师。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缺乏安全感的,因为他们自身的缺陷导致他们对其他人产生了不自觉的畏惧感,他们害怕与人接触、害怕被人抛弃。因此,教师在授课之前要一步步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每位学生的家庭背景与个人情况,与他们进行心c心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意,只有这样才能有计划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其次,教师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学生都是上天赐给教师的礼物,教师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带“有色眼镜”看人,丧失了教育的公平性。另外,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拥有更强烈的自尊心,教师在授课时要尽力做到维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做到人人平等。如询问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时候,教师不应只提问反应快的同学,也要照顾反应较慢的同学,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思考,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因为大部分特殊学生存在智力问题,容易焦虑、暴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耐心对待学生,尽管一个2乘3等于6的问题都可能会重复十几遍,但仍要有不厌其烦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师才会有安全感,才能变得坚强勇敢,才能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师应根据学生自身改善教学方法
教师陈旧落伍的教学方法对特殊学生来说没有用武之地的,特殊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和思维能力相对而言比较差,很难在短暂的授课期间掌握知识、学会举一反三,他们所能做的只是照葫芦画瓢,模仿而已,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殊性进行专业的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要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预习。预习能够为学习新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授课前可以提出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寻找答案,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其次,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特殊学生一般来说对动态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在讲授加减法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猪去商店买文具的动画,动画中小猪买了一枝3块钱的铅笔,一块2块钱的橡皮,让学生计算小猪一共花了多少钱。学生通过有趣的动画,便能很快地计算出来,并且通过动画,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们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教师在关心上课状况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课下,教师一般强调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然而,这一点对特殊学校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特殊学校学生的心理变化极大,一会开心,一会难过,并且又处于心理稚嫩的小学阶段,很难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沟通、共同合作完成作业,这样不仅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还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师应学会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心理暗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由于特殊学校的学生因为自身的缺陷而缺乏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暗示鼓励学生,带给学生足够的爱。当在课堂中发现有学生面对难题满脸愁容的时候,教师应主动走到学生身边,耐心指导,并且赞扬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潜力,从而充满学习数学的动力。在讲课时,教师要注意说话时的语气,像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之类的重点问题要加重语气让学生抓住重点,并且教师需要准确恰当地进行心理暗示,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篇5
关键词: 残疾学生 自我效能感 细心呵护
自我效能感(sense of self-efficacy)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具有组织和执行达到特定成就的能力的信念[1],换句话来说,它就是个体对自己办事能力的知觉和判断。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A・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它在控制和调节个体行为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鉴于其在个体自我调节中的重要地位,自我效能理论在特殊教育领域中也应该受到普遍重视。
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如何提高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力,特别是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独立生活能力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和决策能力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获得自我控制能力、获得生活的技能,以及获得进入社会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自信心。然而,残疾学生教育和正常儿童教育相比有着自己的困难和障碍。
一、残疾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障碍
在特殊教育中,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主要有哪些呢?美国学者Wehmeyer、Agran、Hughes等在2000年调查了1200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学者认为,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主要有[2]:
(1)在教学中残疾学生能否真的受益?有42%的受访者认为,这是阻碍残疾学生获得自我效能信念的障碍。
(2)培养残疾学生所需的培训及信息严重缺乏。选择此项的占了41%。
(3)在该教育领域中能提供培训指导的专业人士严重不足。32%的受访者选择了此项。
(4)在教育的其它领域需要更迫切的指导。有29%的受访者认为,社会在特殊教育领域以外的教育领域中投入过多,忽视了特殊教育领域。
(5)特殊教育教师课程知识、资料、策略严重短缺。与教育的其他领域相比,特殊教育领域中的课程知识非常短缺、信息很不发达,这是阻碍特殊教育发展、阻碍残疾学生获得对外办事能力的一个因素。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了17%。
从上面数据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残疾学生能从各种教育中受益”的怀疑,是特殊教育领域中最大的障碍。残疾学生到底能从特殊教育中获得什么知识和能力?社会的这种教育投入能否得到回报?残疾学生经过各种教育走向社会后,能否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等等,这些怀疑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态度,从而影响特殊教育的结果,这可以说是阻碍残疾学生提高自我效能的最大障碍。
残疾学生能否在旨在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特殊教育中受益呢?
我们知道残疾学生要么是天生的,要么是后天受到伤害而导致的,与正常学生相比,他们是严重缺乏自我决策能力的或者说是低效能的,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是很难学会和掌握解决某些困难问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所以,在对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中,我们不应该抱着让他们获得日常生活中需要的绝对自控能力和行为上完全约束的希望的,因为希望越高,难度越大,结果可能越差。我们应该根据“部分分享原则”,指导残疾学生在执行某项任务和活动中,参与某一步骤的决策,从而获得“分享最大值”,循序渐进地提高其决策能力。例如,家长带领残疾学生到菜市场上买菜,进行简单的指导后,让他自己选择,从而让他参与到家庭做饭这个活动中来。即使在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中如家庭购物、选择旅游地点等,也可以让残疾学生参与决策,并尊重他们的选择结果,从而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
研究表明,所有人都会对一件事物表现出自己的好恶,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行动。同样残疾学生也会对各种事物表现出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并据此做出决策。因此,在培养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中,培养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和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研究表明,残疾学生运用自我指导学习策略也能增强其效能感。
所以,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指导,残疾学生即使不能完全独立,他们也会形成一定程度的自我决策力和效能感的,从而提高他们自己、家人、社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生活质量。
二、影响残疾学生效能感的因素
影响残疾学生效能感的因素很多,除了自身的残疾、家庭等因素外,特殊教育中的某些策略对学生的效能感也有影响。例如:
认知技巧。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常常需要复杂的认知技巧。因为每一项工作的完成都可以划分成很多小步子,残疾学生可以学习“完成较独立的每一小步骤”的技巧,慢慢提高他们参与较复杂工作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效能感。
制定决策程序。制定决策程序一般包括:识别选项;判断每一选项带来的结果;评估伴随每一结果的风险;监测每一选项是如何和个人爱好和需要结合起来的;最终判断哪一个选项最佳。
选项选择。通过角色扮演和其他措施,大多残疾学生是可以学会进入选项选择过程的。经过个人努力和老师的指导,他们也能够掌握评估与选项相关的结果的技巧的。
自我决策。自我决策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所有学生包括残疾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所以残疾学生是可以形成自我决策能力的。
教师队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具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除学科教师外,还应配备专业课教师、心理康复教师、言语康复教师、医疗康复教师等专业人员,使特殊教育专业化。
三、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1.测定残疾学生的兴趣,制定培养策略,促进他们做出选择。
对残疾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做出积极的选择是提高他们自我效能感的最重要一步。做出选择是建立在对学生爱好的确认和沟通的基础上的。对残疾学生来说,要做出选择面临着许多障碍,因为他们的机会非常少,他们甚至不知道如何做出选择,因此需要多方面技能的专业指导。
还有些残疾学生不知道怎样顺畅地表达他们的爱好,因此老师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测定他们的个人兴趣。美国的Hughes、Pitkin、Lorden等一些研究专家在1998年翻阅了大量帮助教师判断残疾学生个人爱好的文献,他们认为测定残疾学生兴趣的主要策略有:
(1)从残疾学生的行为举止中判断他们的爱好;
(2)借助电脑和脑科学技术,促使残疾学生表现出个人爱好;
(3)当一件作为选择的事项呈现时,观察残疾学生是否有趋向欲;
(4)用语言交流、体态变化及其他交往方式来判断残疾学生的个人爱好;
(5)记录一个残疾学生花费在某个特殊活动上的时间量。
另外,残疾学生的家庭背景中也隐含着残疾学生爱好的信息,因为,多数家长都对残疾孩子怀着一种“愧疚”心理,因此在各种家庭活动中,家庭成员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照顾残疾学生爱好的行为和心理。所以,用心的老师会根据这些信息获得残疾学生的爱好的。
2.让残疾学生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划的设定。
特殊教育中,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决策力的提高应该是最主要的培养目标之一,因此残疾学生应该参与教育目标和教学规划的制定。如何让他们参与呢?在2000年,Aran、Blanchard等美国研究者指导几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帮助他们的残疾学生参与制定教学目标。他们首先让学生回答四个问题:你想学习什么技能?目前你对这一技能了解多少?为了学习这一技能,你必须改变什么习惯?为了使学习顺利进行,你能做些什么?当然很多学生并不能清晰地对每一问题做出回答,但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求一些信息,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
例如,当询问“你想学习什么技能?”这个问题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判断学生在工作、生活及娱乐方面的偏好,并根据这些判断,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定,让他们参与到一些建设性的活动中去。总之,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努力使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爱好、兴趣和自我决策力提高的连接者。同时,在为残疾学生制定教学计划过程中,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外,还要考虑社区能为这些计划提供的支持,因为这些支持在培养残疾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决策能力中也非常重要。
3.培养残疾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也就是学生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的策略,包括学生修正和规范自己行为的策略。学会自主学习策略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下学会管理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并成为社会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相当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很多残疾学生能够学会和运用自主学习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提高自行完成工作的能力。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形成的方法很多,比如:
(1)借助一组形象的图画、照片、录像、电影或其它视听材料,让学生模仿,独立完成一项任务(前景提示方法);
(2)在进行工作之前,大声陈述具体工作细节(自我指导方法);
(3)体会和记录在一个目标行为中的个人表现(自我监督方法);
(4)把实际工作行为与自己的愿望进行对比(自我评估方法);
(5)完成某项工作后,总结提高(自我增强方法)。
在具体的实过程中,这些原则和方法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实行时变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4.适度的爱是提高残疾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妙药良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尤其是对残疾学生来说。
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当然,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爱的策略。对残疾学生的爱,要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严要求;有“方”就是要讲究方法,要有针对性,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
所以,对残疾学生来说,要爱但不能溺爱,否则,他们将永远丢不掉老师或者家长这些拐杖。
还有研究表明,早期干预对提高残疾儿童的效能大有助益[3]。尽早了解残疾学生的兴趣爱好,提供丰富的学前特别计划,可以提高学生残疾学生的学业成就。而且计划开始得越早、进行得越彻底,对残疾学生的助益越持久。
另外,提高从事特殊教育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也很重要。由于面临的教育对象的不同,特教老师们的工作更辛苦,而且不像其他老师那样可以看到明显的、令人欣喜的教育成果:如学生考上大学、比赛获奖等。这些老师可能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如果这表现在教学中,对残疾学生的影响将是致命的。所以,社会重视、待遇提高,让特教老师们心情舒畅地从事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培养残疾学生的独立性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信息社会,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等新技术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任务,从而减少对他人的过分依赖,慢慢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A・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译者前言第6页.
篇6
关键词:特殊儿童 随班就读 差异教学模式
随班就读符合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使特殊儿童能够更好地汲取知识,加强其与人沟通的能力,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更好地促进特殊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随班就读中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要适合特殊学生
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选择一些接近特殊学生生活以及劳动实际需要的教学内容,这样才有利于其能力的培养。比如,我班有一位特殊学生,平时不和其他同学交流,性格有些内向,但在学习上表现欲望很强,爱举手,可是站起来以后经常忘了自己要说什么,记忆力不是很好。我在为她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多选择一些简单的内容,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其相关的文化水平。
2.教师要适度地拟定教学目标
教师要根据特殊学生起点低以及基础差等特点来拟定相关的教学目标,并且拟定的目标要有层次,从而为其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教师为特殊学生拟定的学习目标不能过高,必须让他们有达到目标的信心,同时要对目标进行分解,递进发展,使特殊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上积少成多。
3.对随班儿童的教学方法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要注重其可操作性以及具有直观的形象,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考。首先,教师要多提问。在教学中,可通过多提问,强化特殊学生的听力,培养其语言表达的能力。例如,我班有位同学,因为疾病的困扰需要经常外出就医,见到人也很害羞。在课堂中,我会亲切地引导、关注她,给她多布置些简单的朗读课文,从而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其次,教师要多实践。教师还应该让特殊学生多动手实践,以此培养其动手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教学生做一些简易手工,鼓励他们自己动手来整理书桌等等。再次,教师要运用多媒体。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这种直观教具来培养特殊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
特殊学生的理解能力是很有限的,所以教师要更直观地进行教学,帮助他们理解学习内容。我班有一位双耳失聪的学生,聪明伶俐,我就经常制作一些图片供其观看学习,让她能从图片中学到知识。
二、教师要努力为随班就读特殊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学习氛围
对特殊学生的成长来说,融入到一个洋溢着爱心的和谐的班集体是十分必要的。班集体的温暖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并且有助于特殊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教师要多关爱他们,爱是可以改变一切的。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眼神或者手势、暗示等等来体现对孩子的爱。 转贴于
三、教师应对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
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应以表扬为主,多鼓励特殊学生。比如,在面对特殊学生时面带微笑,在他们学习时鼓励他们“你一定行的”等,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教师应该降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学习要求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师对于特殊学生来说,要降低教学要求,相应地减少难度。比如,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该相应地减少特殊学生的知识量,使其能够在充足的时间内消化知识,这就有别于普通学生的汲取量。
五、给随班就读学生设计适当的课外延伸
由于特殊学生的生活能力较差,很难独立地学习以及生活,要想进步仅靠课内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需适当地进行课外延伸,来深化巩固特殊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课外延伸要求为随班就读的学生选择合适的助学伙伴,同时让家长及时参与进来,共同辅助老师带领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
随班教育符合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随班模式的建立能够改进特殊学生的教育境遇以及提高其学业成就,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掘特殊学生的潜能,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朱云林 朱素芳 随班就读要因“特”施教[J].现代特殊教育,2003,(3)。
[2]潘婷婷 让折翅的鸟儿重上蓝天——对“随班就读”教学的思考[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0,(11)。
[3]孟万金 刘在花 刘玉娟 推进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任重道远——四论残疾儿童教育公平[J].中国特殊教育,2007,(2)。
篇7
关键词:浅白化教育 职业技术学校 听力语言障碍 全纳式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7(a)-0190-01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入学,进行“全纳式“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一个趋势。而让残疾人中的特殊群体—— 听力语言障碍生(以下简称听障生),我们俗称“聋哑生”融入职业技术学校,不仅需要在生活上关心帮助,更要在教育方式方法上寻找切入点,那就是,对于听障生进行浅白化教育。
老牌职业技术学校,利用自己的雄厚的职业技术师资、设备等,来努力弥补普通特殊教育学校师资、设备方面的不足,并且非特教老师、健听学生和听障生的磨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听障生的理解和沟通能力。
在“全纳式“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健听人和听障生通过大量手写、口形等其它方式进行交流,虽然最初听障生理解起来较吃力,但是对于纠正他们的语序、语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种有别于普通特教学校的环境,直接将听障生以后步入社会才遇到的交流障碍问题,提前至在校期间,即将社会问题转化为学校问题。
1 听障生的学习特征
(1)语序混乱、谓宾颠倒。
听障生把“红色衣服”,习惯称为“衣服红色”。这种思维、理解方式给授课老师和学生带来了沟通上的困难。听障生解读句子,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甚至会出现理解错误。
(2)重形轻义。
听障生感受较为直观,用手语表达较写在黑板上容易理解。例:“请根据所给范例和样文制作项目一”,用手语描述学生能马上做出正确的反应,而写在黑板上学生则显得反应迟钝。
(3)遗忘周期短。
听障生的遗忘周期较健全生短,需要通过复习来加深印象。拿计算机专业部的学生举例,“建立一个网站的站点”这一步骤,3次/周的学时数,健全学生不需要复习,而听障生则需要至少2次/周的复习数次。
(4)重实用轻理论。
听障生喜欢动手操作,但是却不愿意理解相应的理论。这种错误的学习方法影响了他们技能功底。拿计算机组装举例,学生倾向于动手组装电脑,而非背记各配件的作用。
(5)模仿快而创意少。
听力语言障碍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能够根据操作步骤、视频,样子……迅速地模仿完成任务,但是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则较为困难。举例,在计算机专业,课堂任务要求听障生根据样文制作一份邀请函,学生可以模仿做好,但听障生则不能够再创作一张名片。
2 浅白化教育方法的形成
普通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转化为特殊教育教师,或者所任教班级中有听障生;而听障生由接受传统的特殊教育转化为职业技术教育,两者互相磨合,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方式。
3 普通特教学校与特殊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方式的区别
普通特教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中只有特教老师和残疾学生,特教老师按照传统的特殊教育方式方法来进行教学。而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特教学生面对除了特教老师和残疾学生,还有普通的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和健全学生,特教学生处在一个半融入社会的学习环境中,授课教师也需要用半融入社会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
4 浅白化教育定义
在特殊职业技术学校中,授课教师在特殊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中,融合对健全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逐步提升听障生的理解沟通能力、学习能力,让听障生逐步适应社会。用浅显易懂、简单明确的方式让听障生掌握健听人基础的沟通能力。
5 浅白化教育方法
(1)顺其义,纠其误。
理顺听障生语句中语序的混乱,对表达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指出。
多使用书写等方式进行交流,增加听障生读、写时间。首先让听障生理解健听人的表达方式,其次提升听障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师生的交流有作文、日记、周记、读后感、观后感、班级计划等。健听生和听障生交流有小组交流、班干述职、班会活动、内宿管理等。
(2)简化语言重释义。
用日常口头语,代替些晦涩的书面语,避免听障生纠结一两个较难懂的书面语,而忽略了整句话的表达意思。例,用“气量小、心胸不宽广”来代替“狭隘”的意思并让他们使用,学生就能迅速明白整句话的意思。
(3)适当符合听障生的思维习惯。
当听障生能够大致表达正确时,不要过分纠结于极小的语法使用、语气助词等错误。努力让听障生的表达能力趋近于健听人,而非一味要求他们按照健听人的思维方式来做,否则会打击他们的学习兴趣。
(4)感官教学法及剩余能力开发。
①实践操作法。职校中的实践操作有:电脑实操、烹饪实操、物流实操等。实践操作让听障生的剩余能力得到开发,如他们的触觉、嗅觉、味觉、视觉等等。拿烹饪专业白案中雕刻这门课举例,就在很大程度上利用了听障生的触觉。
②媒体教学法。使用先进的媒体手段,刺激学生的感官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媒体手段有:投影仪、实物投影仪、摄像机、电视、媒体实训平台等。例如烹饪专业的教室安装有摄像头和电视,将老师的操作以实时直播形式多个角度显示在大屏幕上,学生可以远距离观看学习,也可以录制课堂内容,方便在课下反复观看学习。
③实训室教学法。设立模拟工作室、实训平台等,同步学在校学习内容与社会工作内容,消除学生踏入社会的不适应性。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办公实训室,模拟真实的办公环境,配有卡片机、打印机、油印机、收款机等等。工作室将学生从传统的课堂上,书本上脱离,置身于一种类社会的环境中。
④课外活动。与健听人共同参加的的课外活动,是转换课堂和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途径。例如,与健听学生的结对子活动,就在活动是极大提高了听障生的沟通能力。
(5)语言缺陷补偿法学。
补偿聋生的听觉缺陷,不仅仅是指用其它感觉器官的补偿作用,而是直接恢复和提高他们保存下来的不同程度的残存听力。
主要体现在唇形、听力、听觉的三方面教学法。通过老师、同学对于简单词句的重复,刺激听障生的听力、听觉,而听障生通过对众多不同唇形的学习,来掌握基本的交流用语。
总之,浅白化教育,是用最实用、实际、简单、易懂的方式,结合特殊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的教育环境,对听障生的沟通、理解、学习、生活能力等进行半社会化式的教育,达到听障生最终顺利融入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聋教育[M].中国盲文出版社,2000(10).
篇8
特殊学生 成因 接纳 赏识
特殊学生在各个教育阶段、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特殊学生种类繁多,主要是身心或品行表现有别于绝大多数学生的特殊群体。本文所谓“特殊学生”,特指那些性情孤僻,无视各种规章制度,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秩序的学生。他们沉溺网吧,吸烟喝酒,损坏公物,偷窃钱物,打架斗殴,甚至玩赌吸毒。学校不得不经常腾出大部分精力处理他们闹出的各种事端。面对凶猛顽劣的特殊生,不仅家长束手无策,就是学校也畏而远之。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来自九年义务教育后无法进高中就读的、感觉考大学无望的、家庭经济困难的、不想读书混日子的、家长希望孩子(女孩子居多)早些出来社会赚钱的等等,因此绝大生源素质整体较差,也造就了中职校成为特殊学生集中区。因特殊学生参与发生的恶性事件,往往造成较大的不良社会连锁反应。
特殊学生显然是中职校招生的鸡肋。如何有效地转化特殊学生的问题摆在面前,作为中职校还是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教育责任,关注并积极探索有利他们健康成长的研究工作。
一、特殊学生群体形成的成因分析
只有极个别的特殊学生是在所读的中职校生成。根据多年的管理经验及交流总结,特殊学生的产生除了他们自身的个性因素外,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家庭原因
1.家长普遍文化程度不高。特殊学生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80%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的甚至本身不识字、不会讲普通话。文化程度不高促使他们在教育子女的方法要么过于简单粗暴,动辄拳脚相加,养成了他们的暴力叛逆;要么过于放任纵容,一味满足需求,塑造了他们的放肆不羁。
2.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缺位。很多特殊学生是自小由爷爷奶奶看管。隔代教育所带来的缺陷不容忽视。由于祖父母辈身体较差,沟通不畅,根本管不住孩子。加上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多抱愧疚而进行物质满足补偿,少及时而长效的情感联络。
3.家庭温暖严重缺乏。来自家庭不和、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的中职生不在少数。在缺乏家庭亲情关爱温暖成长的特殊学生,多数体验到被忽视和被遗弃的感觉,带着冷漠疏离的阴影,进行有意或无意的报复性攻击。
4.家长不当的言传身教。有些特殊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社会混混,粘染了太多不良恶习。家长的言传身教,孩子的耳闻目睹,自然而然修炼得道。
(二)社会原因
中职校现在已由创办之初的炙手可热地位沦为倍受冷遇的近乎收容差生的尴尬境地。社会上多数人对中职校及其学生持有偏见,这种歧视性的世俗观念对中职生产生着较强的“杀伤力”。中职校学生的家长很多本身文化程度低下,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也在中职生青春期种下自卑心结。在社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他们心理上有一种挫折感,不少人容易自惭形秽和自暴自弃,特殊学生在这方面占较多比例。
另外,现代社会多元化的发展,社会上各种思潮涌起、各种时尚生活流行,对社会变化较为敏感,接受能力很强的中职学生借助发达的媒体、通讯技术吸纳这些信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冲击。由于他们对信息的筛选原则不是是非曲直,而是新、奇、怪,多以前卫的心理优势自居。
(三)学校原因
中职校专业的设置、课程的安排、教学计划的制订、教材内容的选定等方面,没有很好地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因此,生源素质与课程设置之间的矛盾加剧,也是滋生特殊学生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管理特殊学生过程,我们往往停留在传统的思想和理念教育。如果他们不惹事或小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错过强化优化教育的良机。如果发生冲突,就常常将惹事一方批评或处理了事,结果弱势学生怕被二度报复,常采用私了方式,助长特殊学生的气焰,结果问题越闹越大。学校动不动就以开除特殊学生作为绝招,既缺乏责任感,又增强他们的反感与反抗。
二、特殊学生群体教育管理的对策
特殊学生大都行为控制力较差,思考问题比较简单,遇事容易冲动,常常对班风、校风的形成构成威胁。怎样对待这些特殊学生?怎样使这些学生融入到学校的大集体中,重新找回自我,奋发向上,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已是摆在中职校面前最严峻的问题。
为进一步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切实防范学生意外事件发生,有效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和谐稳定,在学生管理中,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调查分析,建立档案是基础
组织班主任深入班级,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掌握班级特殊学生的综合表现及产生特殊问题的真正原因,建立“特殊学生”的跟踪教育工作机制。通过班主任对自己班级摸底排查,了解班内家庭不健全学生、违纪生、学习后进生、经济特困生和心理健康重点服务对象等特殊学生的基本情况,填写《特殊学生情况登记表》建档。结合科任老师及生管老师的评价,然后对全校特殊学生进行再归类,便于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和管理办法,确保对每位特殊学生教育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建立制度,齐抓共管是保障
1.加强学校教学工作常规管理,进一步端正学校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加强教师的教书育人责任心,促进特殊学生自律意识。制定课堂巡查记录制度,并对巡查情况记录在册,及时反馈汇报,及时与课任教师和相关班级班主任谈话交流,从管理力度上规范教学教育行为。
2.突出德育为先制度,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框架,充分发挥德育功能,使德育的内容、方法均能符合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要,促使学生高尚人格的形成,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崇高品质内化为自身的人格品质和外化为良好行为的养成。2005年我校创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首个“班”的创举就是个成功的典范。
3.建立定期与特殊学生的谈话制度,及时开展教育工作。班主任经常找帮教学生个别谈话,及时了解思想动态,有效地帮助其转变,并有每次谈话记录。
4.开展心理辅导教育,塑造健康的心理。让学校心理咨询室教师积极介入,多开展些团体心理疏导活动或个别辅导,多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表现,做好心理个案的记载,发现问题,及时跟进,及时耐心地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以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5.建立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形成学校与家长共同承担教育管理特殊学生的责任。对班级中的特殊学生的教育与转化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但学生最反感学校一有事就向家长“告状”。所以,班主任首先要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沟通特殊学生在家、在校表现情况,争取家长的支持。其次,我们要求班主任教育在先,坚持事不过三的底线,再与家长沟通。当他们超越底线而不得不面对家长的时候,也会对老师的宽容多了一份愧疚,有利于家校共管理效果。
6.班主任对个别特殊学生教育方法不当或有其他特殊情况,应及时向学校领导汇报情况。学校及时介入,共同做好帮教、转化工作。对严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报送学校,制订教育计划,采取相应措施。
(四)关爱学生,以人为本是根本
在特殊学生管理中,教师应对每一个特殊学生倾注强烈的事业心,丰富的同理心,慈母般的爱心和的耐心,真情投入,关怀他的成长。
1.教师要努力走进特殊学生的内心。特殊学生有特殊内心世界,不进入这个世界,就很难解读特殊行为背景,也就难以真心教育他们。大多数教师对特殊学生都颇为关心,为他们成长进步费心尽力,倾注了相当精力,但这种关心多少带有一种“改造”心理,很难从心底“接纳”了这些学生。因为有这样的心态,在接触中,总是用心良苦,总难免训诫多于理解,不大容易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并从那里找到症结和解决的策略。当我们深入到特殊学生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身上的积极因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以此为火种,创造时机,定会点燃他们心灵中上进的火花,常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他们重新找回自我、自尊、自信。
2.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这是做好特殊学生工作的一个前提条件。特殊学生大都行为控制力较差,思考问题比较简单,遇事容易冲动。不能一出问题就一棍子打死,劈头盖脸一顿臭骂,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要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在教育方式特别要用心,并坚持持久战。如特殊学生往往养成习惯性撒谎。刚开始是为了面子,应付家长老师的检查,逃避老师家长的责骂,就学会撒谎,以至于到最后,撒谎成了一种习惯,基本上打架、偷窃等事件发生时,他们第一句话都是“跟我没有关系”,而且几乎是理直气壮,态度恶劣。若教师在询问中一旦有偏差,眼泪马上掉下来,说“老师冤枉人”,甚至在交锋中充分利用教师的失误进行反击。关爱学生还要与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生活上真心诚意地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真正体现学校教育人、引导人、关心人、帮助人的功能。用爱心启迪温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走好人生。
3.赏识教育,培育自信。摒弃偏见是教师转化特殊学生必须有的态度。特殊学生往往缺点多于优点,而且久经考验了。有缺点,挨批评,批来批去,他们的信心就不足了,他们的抵触情绪多,怎谈进步?所以,教育特殊学生就要端正态度,并且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自信是成功的基础,人有自信才会去行动,才会积极的要求上进,就能朝着教师期待的目标前进。作为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偏见,努力帮助特殊学生发现其自身的“闪光点”,用期待的心情去等待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诸如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发挥特长;加入青年志愿者,学会关爱他人,帮助别人,等于帮助自己;对于他们的进步不仅及时给予口头鼓励,还买些小礼物小纪念品给予奖励,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特殊对象特殊处理。针对特殊学生,采取合适的教育手段,理智从容地处理突发事件,春风化雨般地进行教育、引导,真正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这些所谓的特殊学生,定能让教师、家长和社会“放心”。
参考文献:
\[1\]刘伟平.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浅析.华章,2011,(3).
篇9
关键词:特殊教育;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2-0247-01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在这样的大趋势大环境下,中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也不断凸显起来,对特殊教育的改善政策不断地在落实,地方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为了使残疾学生智障学生也能接受良好的适合自身情况的教育,很多地区都打造了坚实的教育平台,不但帮助家长排除烦恼,为社会解除负担,更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
1.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要保持有效性,则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特点,教师应当发挥一个引导的作用,找到合适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以提高学生弱项为训练主线。在课堂上,教师在改进自身教育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督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效率,注意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一个活跃的课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普通学校里的学生,但在教学哲学的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教师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各种特点,从而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打造一个完整系统的有机教学,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都能生成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案。
例如针对聋哑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自然要摒弃或者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因为教育聋哑学生的难度相对较大,所以教师在教育聋哑学生的开始阶段之前,应当建立一个短期或者非长期的教学规划,之所以不能建立长期的教学规划,是因为对聋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变数,不过在教学的具体实践工作中,明确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聋哑学生的课堂模式应当以体验式课堂学习为主,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再仅限于用眼睛看,动手实践的必要性对聋哑学生而言是无可取代的,聋哑学生在用眼睛看和动手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自然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果,最大程度上地减少聋哑缺陷给自身学习造成的困难。同时。聋哑学生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更能充分地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促进培养自身的学习创造力[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都能有效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只要根据学生特点,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自然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利用多媒体教学,补偿学生缺陷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非常广泛,特殊教育的教师也要顺应时代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程度上去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各种文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展示出来,这种传输信息的方式已经完全不再局限于以往的线性存储和展示方式。以往的线性方式对于特殊教育而言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因为音频文件无用于聋哑学生,视频文件无用于盲人学生,线性方式无法进行覆盖式的通用教育,所以提升的教学效果有限。對于综合各种文件的多媒体多元化展示,这些弊端将不复存在,在多媒体信息教学的过程中,每种特点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知识,教师也能利用多媒体进行覆盖式的教育,从而降低备课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进步[2]。
在特殊教育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用效果有很多,比如可以有效地激发残疾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与动力,又比如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还可以帮助残疾学生扩充学习渠道,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等等。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可以有效地补偿学生学习缺陷,比如视觉残疾学生可以借助听觉媒体,听觉残疾学生可以借助视觉媒体,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剩余完整器官的代偿作用,最大程度上补仓缺陷。补偿缺陷是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办学的宗旨与目的,通过补偿缺陷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激发潜能扫除障碍,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得以实现,多媒体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篇10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对象的身心特征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心等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别,这种差别在学校体育实施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
身体活动是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教师传播知识、技术、技能和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首先要借助一定的直观手段(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等),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再现和无数次的模仿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知识、技术、技能。而这些,对于视觉、听觉等方面残疾的学生来说,要比正常学生困难得多。如智力落后的学生,其身体发育随智力落后程度的加重而越来越差,生理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多。中度以上智力落后儿童在肺活量、肌肉力量、身体平衡能力、身体协调性等指标明显落后于正常生。
听力残疾的学生主要依靠视觉、触觉、味觉、嗅觉等途径感知外界事物。因此,限制了感知觉活动的范围和深度。因为他们听不到声音,许多信息他们就不了解。他们的感知觉活动缺少语言活动的参与,使第一信号系统(客观事物)与第二信号系统(语言)出现脱节,造成他们虽接触的东西多,但会说(表达)的不多。由于思维活动要借助语言才能进行,因此,听力的残疾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国的心理学工作者研究发现,聋生在完成智力测验的试题上存在着比同龄健全学生更多的困难(除语言理解方面的困难外),即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上都与健全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盲生由于视觉丧失,因此缺乏视觉表象。他们的语言缺乏感性做基础,导致语言与实物脱节,不仅如此,由于丧失视觉,空间定向能力差,往往依靠听觉注意来补偿。由于缺乏视觉表象,对事物感知受到局限,通过其它感觉获得的感性材料往往只反映事物的局部特征,以此作依据进行分析、推理,很容易产生错误判断。
不同的生理缺陷,又影响了残疾儿童的个性健康发展。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兴趣单一、稳定性差等弱点。由于特教学校体育对象的上述身心特点,特教学校体育的目标、课程、教学组织、教学器材设备等,都有别于普通教育。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
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曰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121所谓补偿,“是指机体失去某种器官或某种机能受到损害时的一种适应,是一种与正常人发展过程不同的有特殊性的发展过程。在这种有特殊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中被损害的机能可以被不同程度地恢复、弥补、改善或替代”11167。体育在这种补偿过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是功能缺陷补偿和康复的积极、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讲,特教学校体育较之普通学校更重要。
其二,特教学校体育更突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为第—性的缺陷,如盲、聋、哑、智障等。而盲、聋、哑等生理缺陷导致的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等方面的缺陷为第二性缺陷。体育以其独有的功能在改善和矫正残疾学生第二性缺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体育又可以培养人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而这些,都是残疾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自食其力的创造财富的劳动者所必需的。残疾学生更需要通过学校体育培养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3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31。自不待言,特教学校体育课程概莫能外。但与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1。我国的特殊教育理论认为,残疾儿童的第一性缺陷是其心理和教育特殊性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应由医生来诊断和鉴定或通过医疗措施加以治疗的;而由第一性缺陷派生出来的第二性缺陷要由教育工作者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来加以训练和补偿。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追求缺陷补偿与功能康复的实效性,使传播知识、技能的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统—起来。这也是“健康第一”思想在特教学校体育中的具体体现。
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点。
4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
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如对盲生,教师不可能像对待正常学生那样,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而要逐一指导。通过用手的触摸帮助其将姿势做正确,或摸对位置,或让其逐一触摸教师的正确姿势。
直观手段的补偿与综合运用,是特教体育教学方法的显着特点。直观是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特征,信息传递是体育教育方法的本质功能。因此,有人将体育教学方法分为视觉信息类、听觉悟信息类、触觉及本体感觉信息类等。对残疾学生,体育教学方法的运用,即直观手段的选择较正常学生局限性大,必须充分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补偿作用,综合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如对盲生,宜采用听觉、触觉信息类方法以弥补其视觉丧失而不能通过视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对于聋生,只能以形象的视觉和本体感觉信息类方法,来补偿其不能通过听觉获取直观信息的缺陷。
5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
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在特殊教育十分发达的美国,必须大学毕业并取得特殊教育专业资格才能担任特教教师。因此,只具备一般的体育专业素质,是很难高质量的完成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的。我国国务院颁布的《残疾人教育条例》中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师范院校、专业,或在普通师范院校附设特殊教育师资班,培养残疾人教育教师。”141我国有特教学校近2000所,每年都需要补充一定数量的特教体育教师。为满足特殊体育教育的长远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应增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特教体育教师。
6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场地设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必要的符合教育对象特点的物质条件,特别是体育场地设备。体育教学的场所,除了包括不同功能的教室外,还包括体育馆(房)和各种体育场地如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教学设备有两大类:一类是常规性设备,如桌椅、图书资料、电化教学设备等;另一类是专门的体育器材设备,如体操垫、健身器械、篮球、排球、足球等。由于教育对象不同,体育课程有别、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异样,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也有别于普通学校。如,原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570m2,聋校应不少于5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国家有关部门也曾颁布过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录,涉及到体育的有聋校29种、盲校33种、弱智学校41种。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备“常人化”、“竞技化”的问题较为突出,不符合残疾儿童特点,满足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基本需要。应该组织体育、教育、医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就特教学校体育物质条件的配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不同残疾儿童的体育活动、康复训练的实际需要,编制特教学校体育场地设备配备目录及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