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络技术培训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络技术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络技术培训

篇1

当前,大多数企业都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培训部门,对本企业员工进行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内的各类培训,力求通过员工素质的提高来实现企业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但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对培训学习重视不足、工学矛盾突出、学习应用性不突出、课程针对性不强、评价激励性不明显等几方面:

1.1缺乏足够重视

企业管理层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缺乏足够重视。一些企业的管理者虽然也重视员工培训,但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这类应用型技能的学习仍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员工大可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通过实践应用掌握这项技能,不需要由公司组织进行专门的培训学习。而员工受到管理层的影响也会轻视对这方面的学习,在参与培训时不能认真对待。

1.2工学矛盾突出

工学矛盾是在职培训中最为常见的问题。组织员工参与计算机技能培训,对于企业及员工个人的长远发展都是有利的。但培训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若选择在员工工作时间安排培训,势必会对员工及其所在部门的日常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若选择在员工的非工作时间内安排培训,又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反感和抵触。如何协调好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中的工学矛盾,是决定培训是否能够取得实效性的关键所在。

1.3培训课程缺乏应用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种应用型技能,在实际培训中必须要突出应用性。但就当前的企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实际情况来看,重理论轻实践、学用分割的现象仍十分普遍。一些企业在开展计算机网络培训时,常常是培训教师在前面示范讲解,员工记下培训要点,再自行在计算机上进行技能训练。这样,员工很难将所学习的技能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真正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受到影响。

1.4培训课程缺乏个性

课程设置缺乏个性也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项通用技能,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庞杂。因此,在制定培训技术方案时应当与企业的业务领域、员工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使培训的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但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所开展的培训仍偏重于对普遍性、基础性网络技能学习,个性化特征仍不明显。

1.5培训评价缺乏激励性

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中的评估手段相对滞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和效果,也降低了企业及员工对培训的认可度。在培训实际中,往往是以拿到培训合格证为目的,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十分重视;而培训结束后,对于培训效果也不并不关注。使得一部分员工在参与培训时只是敷衍了事,也在无形中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

2企业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相关策略

2.1提高对培训的重视

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视,使其真正意识到此类培训对于企业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应将培训纳入到企业年度工作计划之中,形成分工明晰、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的培训机制,制定更为合理的培训计划、优化培训流程,协调并安排好培训工作,为培训提供更多的政策、制度和经济支持,鼓励员工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时能够全心投入、认真参与。

2.2采取有效培训手段

当前,网络培训已经成为重要的培训方式。企业可以尝试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在线培训,可以将专门的网络学习课程上传至企业网络平台,或者与专门的培训公司合作开发设计在线学习资源库,由员工自行安排学习。通过在线学习方式,员工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计算机网络培训学习,很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突出问题。

2.3科学设计培训方案

培训方案是培训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开始之前,要对企业的业务范围、作息安排及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合理选取培训内容,科学设计科学培训方案,对培训方案进行论证和完善,最终选择最佳培训方案。在方案执行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及时微调,以确保方案实施的稳定性及有效性。

2.4强化培训的应用性

实践性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的重要特征。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教师要强调员工对技术的应用,在应用中巩固和强化学习效果,要引导员工将在培训中将所学习的技能与自己的工作实际联系起来,提高技能的应用性。

2.5加强对培训的考核

篇2

[内容摘要] 在影响学校教育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关键中的关键,要改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现状,必须加快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进程,探索出了一个适合学校实际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关键词] 在职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模式

一、培训模式的提出

1、探索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是学校教育的紧迫需要。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猛发展,并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

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社会经济及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舞台。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要求教师具备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与此同时运用信息技术于教学工作之中,为教学工作服务。

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都是广阔而深远的,而对教育的影响用一场革命来形容也不为过。信息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教师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与现实反差十分强烈,形势不容乐观!它直接影响着学校信息化的进程,制约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紧迫需要!

2、21世纪的现代教育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环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作用是通过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呈现信息给学习者;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信息;以最符合人的思维规律和思维习惯的方式处理信息,以快捷的方式反馈教学信息。它的作用是通过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特殊优势,构建起有效的呈现、传递、处理反馈教学信息的新型教育模式而得到充分发挥的。

21世纪的现代新型教育环境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与学生相沟通,给予学生最需要的学习指导建议、学习信息和学习资源,采用最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快速实现学习目标,同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如果教师没有相应信息技术,就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环境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必须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3、符合现代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要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就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使用信息技术,这也是我们全面推进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基础。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及其处理信息的多样性(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使得多媒体计算机不仅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也是改变我们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部领导和专家指出:要通过教育信息化引导我们的教育走向现代化,教育信息化是核心。要搞好学科教学整合,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探索出了一个适合我校实际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是当前的一项急迫任务。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我们总结出了这样一个培训模式:

“构建于网络 服务于教学”

二、培训模式说明

1、构建于网络是培训工作运作的环境

为什么要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构建于网络这个平台呢?这是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所决定的。

网络技术特点之一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个简单的交流模式,而网络技术的特点决定了网络不仅可以实现单向传播,更以其灵便简捷的特点和高度的互动性成为实现互动双向交流的代表性媒体,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这就解决了集中教学、集中学习的困难。

网络技术鲜明的特点之二是:海量的信息资源――校园网、互联网中的各类信息;结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网络中许多超媒体百科全书;专题网络“图书馆”(反映建设者趣味、关注或擅长领域的专题资源网站),配合网络信息可便捷检索的特点,互联网构成了史无前例的巨型信息资源库。互联网各个终端背后的大脑又是学习过程中极其丰富的智慧资源。

网络技术是双向交流模式的代表媒体;网络提供了海量的知识资源、庞大的智慧资源;网络为探究式学习方式提供了极佳的交互手段;网络技术为构筑开放型学习环境提供了可能。而这些特点,是其他媒体、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

我校于2002年投资80多万元建成了校园网,建立了教师电子阅览室,同时校园网进入到每个教师的家庭,教师基本购置了电脑,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网络化提供了硬件基础。近年来又购置了各学科备课系统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容量高达200多GB,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也需要依靠网络这个平台。让广大教师在网络这个平台上共享教学资源,快捷便利。

2、服务于教学是我们培训的核心和目的。

服务于教学是我们培训的核心和目的,也是我们培训工作的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积极参与、努力学习、学以致用,我们的培训工作才能有成效。

三、模式的具体运作

1、学校重视学习网站的建设。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校园网硬件和软件建设,为了支持教师学习网站的建设,花费10多万元资金投入,购买高档专用服务器和磁盘阵列及系列教学光盘,组织专职老师建设、维护更新学习网站。

学习网站主要功能是提供本校的教学资源、因特网导航服务和学习交流、辅导,实现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为教师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平台。

2、信息技术培训注重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在集中学习辅导中,我们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培训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为前提,以制作课件为结合点,结合各学科特点,充分利用学校丰富的教学资源,调动教师积极参与制作,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强调培训的目的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手段运用到学科教学中。

培训过程的具体内容是让教师选择一个他们目前在教的或在将来要教的单元作为正规课程的一部分,整合多媒体演示文稿、电子出版物、网站制作于该单元的教学中,让教师能带着“产品”回去,并能使这个“产品”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并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完成这个“产品”,需要参与者做大量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工作。在最后,参与者会有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信息技术的“产品”,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获得信息技术的亲手体验不是培训的唯一目的,更重要的是使教师明白如何才能将信息技术合理地融入他们的教学之中。“产品”的完成,教师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理论,还需要通过实践层面上的训练知道如何在课堂上使用计算机与其他课程实现整合。

例如:有一位语文教师要讲授《雨中登泰山》这篇课文,我们首先组织大家使用雅虎、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在网络中收集有关资料,并结合本校的资源库,结果收集到了《雨中登泰山》的十四个PowerPoint演示文稿、六个教案、二十多幅泰山风景照片和若干篇文字资料;第二步,结合分析课文、借鉴收集的教案资料,确定自己新的教学方案,整合收集来的教学资料,指导学员用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制作自己的课件。这样既充分利用了网络资源,又溶入学员的智慧、与课程实现了整合,还可以将自己亲自制作的课件应用于教学。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培训效益和实现与其他课程整合,又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

3、施行集中辅导与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教师时间的分散性,是造成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基于网络的培训是解决这个困难的有效方法。

采用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采用“任务驱动”与“协作学习”的教学法,解决培训时间安排的困难。

基于任务和项目的自主学习,就是学员的学习是一种基于任务或项目的学习。整个培训过程就是让学员通过学习最终获得一个融入了技术的可用于课堂教学的“产品”。每一阶段都是紧紧围绕一个主题,设计几项任务,要求学员去展开学习。同时,因为是学员展开实现目标的活动,所以它又是一种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与自主学习的环节大致相符:首先,针对面临的问题评价自己的知识状态;第二,基于上述评价信息形成学习需要,并确定满足这些需要的适当资源;最后,将新学到的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中,并评价是否实现了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目标。

我们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应该让所有的教师更多地了解信息技术、让了解的教师更多地参与、让参与的教师更多地深入、让深入的教师更多地带动。以应用为目的,可以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素材收集、素材整理等,最重要的是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网站和课件开展网上远程辅导教学。让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效率得到提高。

4、认真选择好恰当的培训内容。

配合培训,在课程设计上要因地制宜与因材施教,对同一层次的教师在课程设计上基本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到知识的迁移性与互通性。

一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注重建构主义理论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课件设计的基本方法、课件评价的基本方法、CAI教学模式等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培训。

二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要注重对操作系统(Windows 9x或Windows2000)的使用、文字处理工具Word的使用、因特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演示文稿制作工具PowerPoint的使用,注重对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或Dreamweaver)、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或Flash)应用能力的培养。

5、鼓励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

注重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培训的又一重要特征。在每一阶段的学习中,都安排有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活动。就学习方法、内容、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按要求上传自己的作品或将自己搜寻到的资源到学习网站进行资源共享;学员都可以根据需要参考其他学员的学习成果,使用其他学员的支持材料以及搜寻到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6、重视对培训进行评估,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

培训一段时间后,学校要举办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组织教师参加校外信息技术知识竞赛、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以实践为主,适时跟进培训服务,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把所学的计算机技能运用到教学中。以培训促教学,以培训促课件制作。制定奖励方法,大力奖励在课件制作、各类业务竞赛中的获奖教师,使我校形成了一个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的新风尚。

总之,通过以上的一系列培训举措,使更多的教师尽快地了解、参与、深入到信息技术应用中去,相互带动与促进。只有这样才能迅速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水平。

四、几点思考

1.“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更重要。

在以往的教师计算机培训中,我们往往仅停留在技术层面,即如何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等一些基本技能,而很少考虑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来开展学习、教学和研究,更没有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我们近几年的培训则非常注重课程与技术的整合。最好的整合训练不仅仅是给教师显示在课程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一些技术,而是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根据其学生的需要和学习风格选择数字化内容,并将其渗入课程。 “融技术于课程”的培训要比“基本技术技巧”培训对教师更有帮助。

2.改变传统的教师在职培训模式。

传统的教师培训将知识传授放在中心地位,以为教师一旦接受了关于教学的新知识,就可以运用到教学活动中。这种空洞理论的单向灌输难免乏味,以至招来“所谓的教师在职培训就是‘用枯燥无味的讲课来告诉教师如何在课堂上避免枯燥无味的讲课’”的尖刻嘲讽。同时在结果上也收效甚微,实际上教师对某种教学理论的了解,并不能自动地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所倡导的理论”并不能自动地转化为“所采用的理论”。

3.大大丰富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就拿网络学习来说,我们一般想到的是如何进行上网浏览、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等。而培训后,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网络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工具,即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学习网络本身;网络作为学习资源,即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和信息资源;网络作为学习的环境,即视网络为一个超越时空界限的“大教室”。随着网络技术和人们学习观念的发展,网络学习的内涵也必定继续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亦同此理。

4.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培训之后,教师观念的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更多的教师意识到要有更高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急迫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更自觉地参与培训活动和课件制作活动中,推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蕴涵在培训中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知道,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判别、分析、处理这些信息。又如,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神化计算机的倾向,导致对待计算机的两种极端态度:把计算机看得深不可测,从而敬而远之;或者把计算机看成无所不能,计算机主宰一切,“人灌”变“电灌”,老师成了计算机的附庸,学生也只是计算机的奴隶。通过培训,我们可以抱着平常心在学科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把计算机视同于粉笔和黑板、圆珠笔和作业本。它只是工具,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用的工具,关键是我们怎么用这个工具,完全没必要把它神化。计算机该用就用,不该用就不用,决不为了表现计算机而冷酷的剥夺教师和学生的作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不能自动带来教育的革命。

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一项艰难、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也需要不断完善,现在的培训模式也是我们探索工作的阶段性总结,它必然存在一些缺点,如培训模式的可操作性表述不很清晰,面对课程整合的新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及时调整培训计划、学习内容等就是我们下一阶段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在不断的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探索完善在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推动学校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彩虹,《基于课程整合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索》《中小学电教》2002年3月.

篇3

(二)运行及建设经费得到保障 几年来,我市各级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建设投入逐年递增,环境信息管理机构的人员与公用经费, 以及专项建设经费全部纳入环保部门事业发展经费预算之中予以保障,我局环境信息中心近:年累计投入专项建设经费近300万元,有力的保证了环境信息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环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中国教育查字典语文网 chazidian.com

(三)重视信息网络基础建设 几年来,我局先后完成了局机关、监察支队、监测站局域网建设‘光纤宽带上网、信息中心机房改造和日政府无偿援助中国100城市环境信息中心建设项目、计算机配置、升级、空气自动监测一拖九、南水北调水质自动站、噪声自动监测站等工作。各县(市、区)全面完成了局域网建设,高邮市、仪征市政府网站建设已经启动,邗江、江都办公自动化初步安装, 即将运行。我局信息中心、机关及所属支队、站(所)信息硬件配置基本到位。县(市)联网工作正在实施。对照标准,我市信息网络建设已达到规范化建设要求。

(四)开展多层次技术业务培训 尽快了解和掌握环境信息管理的基本技术要求和操作技能,我局非常重视环境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将环境管理人员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培训:信息管理人员进行高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网络管理、数据库维护与开发、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内容:环境管理人员进行中级技术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应用能力、应用软件的操作与维护、信息查询等方面的内容;决策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主要培训计算机操作、信息浏览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了全市环保系统人员的信息应用能力和信息技术水平。

篇4

论文关键词: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教师培训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与提高,是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关键,实现中小学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也是青海省教育厅对青海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之一。

1教育信息化在教学中的特点

教育信息化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其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因此,对我校全体教师来说面对教育信息化的浪潮,认清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懂得如何运用教育信息化技术,来支持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问题

2.1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良好环境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环境,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新型师资队伍创造物质条件。根据对我校信息化建设环境的初步统计,学校自1997年建校以来每年都注重信息环境的建设。如今我校已有五间多功能多媒体教室.两间学生上机操作机房,共76台计算机,一间教师电子备课机房,总计105台计算机。预计我校在2006年底将使各办公室及学生教室完成网络布控使学校校园网络环境得到更好地完善;这为我校教师能够在今后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交互网和卫星电视网,以及计算机多媒体和多媒体优化组合等手段进行教学、管理创造了良好地环境。

2.2信息化教学软件与硬件相结合

所谓硬件就是教学中的一些辅助工具学校有一定的资金就可以购买到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但是就算学校有着先进教学仪器,设备,如果没有人去使用它,发挥它的作用,并且不能把教学工具运用到教师自己的教学中,那么这些教学工具也就失去了它所应该发挥的潜能,失去它们的价值。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教师都不懂多媒体计算机、没有教育信息化的观念,不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当中,在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的源头就很难有机会直接学习应用计算机的相关技能,教育就会影响一代人。

2.3转变教师教育信息化的观念

我校教师信息化教育培训首先是教师信息技术学习观念的转变,任何体制创新,制度创新都取决于观念更新。教师要树立现代化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自我学习和学习的实践者。比如,在我校教学过程中一些运用传统教学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或教学质量很好,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教育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观念,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所以转变教师信息化学习观念是势在必行的。因此,教学改革不只是改革传统的教学理论,更重要的是转变教师信息技术自我学习的观念。

2.4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

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任务是教会教师获取“信息知识”的本领,把教师培养成为“信息化”的人。这就要求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善于将信息网络上新的信息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新动向,以新的知识信息开阔自身视野。目前,我校教师很少能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只是在学校教务处安排的公开课或观摩课中使用。因此,在良好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环境的物质基础之上,增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自学意识,能使教师自觉能动地把信息技术运用于本学科的教学活动中。

3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方式

3.1实行分层式培训

在组织本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资格上综合考虑了我校教师现有的信息技术水平、任教的条件、教师的影响力等因素,作出了两个层面培训方案。一是初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普通的新学教师,使其能尽快适应当前信息技术教育迅猛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比如,近几年已培训过如何启动应用程序、如何浏览“因特网”、学习字处理软件、文档的编辑与美化(艺术字、剪贴画)、文档的打印、演示文稿的制作等内容。二是高级技能培训,主要是针对接受过初级培训,操作较好和学科能力强的教师,培养信息技术和学科带头人。这种培训具有很强的鼓励性和探究性,其目的是培养一批现代教育技术骨千,以此来带动其他教师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2使集中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根据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主要以中青年为主,有着朝气蓬勃、年富力强,并且基本掌握了常规教学手段的特点。但形势的发展,迫使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只停留在传统的槽臼里。要适应当今培养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在教师培训中采用集中培训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取得了好的效果。针对我校信息化环境的基本情况,只有在学校才能有设备进行培训和练习。所以我们常年安排在学生课间活动一个小时的固定期间内进行集中培训,讲解操作技能并辅以理论的学习,平常课余随时开放学校教师电子备课室机房,供学校教师巩固与练习使用,并辅导答疑。

3.3信息技术培训采用考评方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学校长期的工作,在每一个培训阶段完成后对受培训教师进行考核与评分是必不可少的。考核是为了了解教师在培训过程中是否掌握了培训内容,评分是为了教师之间存在竞争意识,能够有一定的压力去学习信息技术培训内容。在考核与评分中使我们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培训计划,使受培训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改进,使之更能适用于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篇5

一、目的意义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走入课堂,但目前我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极不平衡,不能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影响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更新的步伐,为此我校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培训的基础上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以计算机应用为内容的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尽快掌握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以此更加深入的开展我校的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二、培训目的

今年的培训根据学校的工作需要,结合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对所有教师分层次分阶段进行,使每一位参训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1、

总体目标:到20xx年9月,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全体教师中能够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育教学。

2、分类目标

网络管理人员:了解并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类及应用;国内国际网,的接入,发送电子邮件,查询信息、获取网上资源及维护。

② 卫星资源接收管理员: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多媒体技术,的接入、资源下载、信息查询、获取网上资源等。

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骨干教师):能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能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能指导学生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和学习,能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查询、交流和学习。

其他教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计算机辅助教育理论;能选择与评估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能编写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脚本,能制作一般的课件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能顺利通过省继教办组织的统一考试。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

1、 培训内容、时间及形式

网络管理人员、卫星资源接收管理人员、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由市教育局组织培训,具体内容、时间形式按市教育局安排进行,参训人员根据培训的内容临时通知。

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主要以省继教办下发的《信息技术基础》为主要内容,学校每天定时开放计算机教室一小时以上,每周的星期二四安排辅导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进行面授辅导,其余时间自学自练,辅导教师到堂指导。

2.培训要求

①参加市级以上的教师要自始至终参加上级主观部门的培训,回校以后负责校内计算机及其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教师的培训的工作,因培训学习中不认真而不能胜任工作的,除了不能报销一切差旅费外,并追究相关责任。

篇6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能力;教师培训

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教学的要求,那么在信息社会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便利作用,掌握信息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便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虽然大部分学校建立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并没有发生大的变革,尽管制约教育教学变革的因素很多,但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是关键因素,能否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为深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情况,我对本市中小学共70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到如下结果,如表1,表2,表3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存在很多问题。使用计算机少,操作不熟练是大部分教师的通病,其中教师的自学能力也不高。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当今的教育教学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教学由以往完全用粉笔写板书转变为用计算机、多媒体等方式授课,授课的内容也比以往丰富有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应用于教育领域,在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为教师在具备了良好的知识结构后,也不一定能够胜任教学工作。教师的教学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是一项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的工作,应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教师的能力水平是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呢?

(一)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随着当代教学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师在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同时,也需完善能力结构,所以自学能力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新软件、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教师在掌握以往技术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另一方面,当代教育教学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发展。所以,每一位教师不应仅仅停留在以前的发展水平上,应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尽快摸索出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并确定学习的方向和内容,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除此之外,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一名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强,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能够节省时间,传授更多知识,教学的质量自然也会很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体现在对硬件的维护和对软件的应用上。例如,教师在上课操作过程中,计算机或者网络发生了故障,能够及时排除故障,保证了教学正常进行。因此,需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包括多媒体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软件如WORD、EXCEL的使用等等,使教师能够熟练的操作计算机,提高操作能力,保障教育教学有质有量的进行。

(二)教师应具备组织能力

教师作为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和导航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1]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善于通过合适的组织形式丰富教学活动。例如,每年各省、市和学校都会举办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教师应根据学生在这方面的爱好和特长,加强辅导,组织学生进行训练,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这既是因材施教的一个方面,也是培养信息技术优秀人才的需要。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把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信息社会也需要一大批有计算机特长的人才。同时,竞赛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过程,使学生的优良品德能在竞赛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教师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提供给教师的信息资源也是玲琅满目,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浏览整理资料的情况下,学会从大量信息中提取对教育教学有用的信息,也就是应具备筛选信息的能力。因为教师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更应该作为课程的设计者,信息的收集者,应有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应用和评价的能力[2],能够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筛选出对学生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整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当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存在的问题

通过继续对本市70名教师的调查,我又得出如下结果,如表5,表6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没有对教育教学产生大的影响,大部分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培训对教育教学帮助不大,而且参加过培训的很多教师仍不能完全掌握所学的信息技术。可见,信息技术培训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培训技术而轻培训效果

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参与当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以适应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在当前的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中, 只是一味的追求技术培训,如课件制作、动画制作等,并未对培训效果做详细了解,如教师是不是真正掌握了信息技术,是不是能够把培训的内容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有目的的和教师进行知识交流的培训很少。这就使得许多教师只是疲于应付培训,失去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信心,学到的东西也不能应用于教学中去。

(二)信息技术培训在创新方面不足

目前的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采取集中面授培训的方式,教师运用黑板、多媒体在讲台上讲课,学员拿着笔和本在下面记,而缺少培训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这就使得操作技能较强的信息技术只能留于形式,得不到及时练习,这样既不能促成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也不能培养教师的操作能力。一般情况下,参加技术培训的都是各单位的精英,如果这些人的培训没有保证,那必将会直接影响到单位上其他人员的学习。

(三)培训内容不适应教师教育教学

进行教师培训就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把信息技术整合到教育中去,参加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也希望通过培训能够解决教学中的问题。综观培训现状,目前的大多数培训,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并没有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信息技术教师能力的差异,实行的是“一刀切”,强行把培训知识灌输给参加培训的每位教师,严重挫伤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甚至还把一切陈旧的培训内容拿到培训当中,这些内容已经跟不上当代教学的发展,对于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导致一些培训流于形式,不能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如何培养教师能力

(一)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

教育部师范司司长马立曾经讲到:“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学科教学过程的设计,不仅停留在CAI课件的制作上,更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此外,还需体现培训观念和培训模式的更新。”[3]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制约着信息化推进的瓶颈往往来自教师专业知识的不足,所以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转变教师培训的观念就十分重要。一方面应把教师培训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提前做好规划,确立目标,并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另一方面,应注重培训效果,应认识到教师培训并不是单纯的把技术传授给教师,而是能不能把信息技术和教学进行整合,应用到教学中去,以提高教学水平。

(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

教育机构应根据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或人数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一是分级培训的模式。由于目前需要参加教师培训的人数众多,每位教师的能力也不同,可以选择业务好、责任心强的教师作为骨干教师参加技术培训,然后由骨干教师再对其他教师进行培训,以点带面带动所有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二是长期学习的培训模式,鉴于许多教师在参加培训后,仍然不能掌握部分信息技术,教育机构可以把整理好的培训资料放到网络上,供教师长期学习使用,同时建立QQ交流群,供教师交流。

(三)选择合适的培训内容

教育机构在选择培训内容时,应考虑当前教育的发展。一是对于教师都懂的培训内容应简单陈述,不懂的内容应做详细讲解,加强练习。二是选择的培训内容应考虑到不同教师能力的差异,能力复核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是能对学生学习起到帮助的内容。

(四)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

教师培训不仅仅是口头的传授,课件的演示,更多的是能为教师提供较好的软环境和能够动手实践的硬件环境,这就要求教育机构能为教师聘请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或相关方面的专家,介绍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中的理论、方法与技能,提高他们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提供适合教师学习的硬件环境,使教师在培训面授时能边听边进行实际上机操作,学一点会一点,及时掌握信息技术,减少课下学习时间,减轻负担,增强教学信心。

四、结束语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既需要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也需要教师本人的学习和探究。因此,我们应该认真规划,确定目标,把信息技术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程来抓,只有这样,信息技术才能与教育真正整合,才能对教育变革起到深远作用。

参考文献:

[1] 郭金辉.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方式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5):(68).

篇7

认真贯彻实验区有关文件精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为宗旨,以培养具有信息化素养的高素质教师和学生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任课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保障,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培训提高教师独立制作网页课件的能力。通过各种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

2、通过此课题的研究确实起到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逐步提高全校教师的操作能力,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要及时维修,尽量不耽误教学使用。

4、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想发挥作用,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丰富校资源库,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我们将继续通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为各科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三、具体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实验校工作领导小组、技术指导小组、课题研究小组等,各组责任明确,措施具体,成员分工明确,保证学校的实验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硬件建设。

继续加强信息化、网络教学所需的设备建设,建成校园网络系统,建立栏目功能全、实用性强的校园网站,并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作用。在硬件建设的基础上,我们还将成立以信息技术教师为主的信息中心,从硬件维护、网站建设、技术培训等方面对信息中心进行合理划分,确保校园网及教学对于信息技术的要求。同时从三个层面上进行人力资源的建设,构建学校、教研组、个人三级结构。学校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操作平台,发挥常规教研的作用,

3、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1)学习现代教育理论。采取集体组织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给每个教师配发业务学习笔记本,规定学习内容与学习要求,定期检查督导。对全体教师进行学科培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有效地指导日常教学工作。

(2)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的校本培训。如课件制作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培训等,特别是要以国家级信息技术培训为契机,加大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力度,加强组织管理,确保全部考试合格。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奠定坚实基础。

(3)、学校积极鼓励教师自己制作课件,提高教学效率。学期末,开展教师教师个人网络空间展评。

4、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认真上好计算机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学会应用信息技术分析、处理并解决实际问题。

(2)、继续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课程建设,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3)、开展各种计算机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提高能力。

5、课题牵动,进一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

开展信息技术与 英语 教学整合模式的研究工作,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有效策略,进行典型课例的研究,初步构建信息技术与单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

6、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搞好课题验收,积极准备好各种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的检查验收。

四、各月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制定计划。

2、技能培训

十月

1、整合课课堂教学研讨

2、准备实验材料,迎接课题组验收

十一月

1、教师课件制作比赛

2、教师说课比赛

十二月

案例交流

一月

整理学校资源库

三月

典型教学设计评比

四月

课题研讨活动

五月

1、教师个人空间展评。

2 参加各种大赛

六月

教师说课比赛

七月

篇8

[论文摘要]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结合培训工作实际,对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思考。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在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中,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必须首先重视教师的培训,把建设一支具有强烈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及进行科学的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近几年年来我院成人教育部系主办了多期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班,结合培训工作,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对此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思考。

一、高校教师培训特点与建构主义理论

1.高校教师特点

1.1从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条件差别较大,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师范性院校或理工科专业毕业的教师,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好;非师范院校教师或文科专业毕业的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较差,甚至很少使用计算机。

1.2基本的课程安排较满,工作负担重,压力大,难以花大量时间集中培训。在培训中要特别重视教师的工学矛盾,不能影响教师的正常教学和管理。另外,每期培训的时间宜短不宜长,这样既便于教师安排,又可以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

2.传统的培训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训形式一般是以集中授课为主。“一人讲、众人听”的纯集中讲座模式为专题讲座,由专家做一些理论上的介绍,然后再观摩几堂公开课,以此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局外人”成为被灌输的对象。这种“专家讲,教师听”的培训方式多流于形式,往往难以调动教师的学习热情,教师可能已经了解到新的信息,但是这些新的理念很难渗透到教师的内心,更谈不上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教师回到自己的学校和课堂依旧难以使之付诸实践。经过培训的教师的知识技能虽然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更新,但这些教师在回到学校后的教学行为却往往并没有持久的、明显的改进。

3.现代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的核心是任务驱动,任务驱动培训模式的设定之主要目的不是单向地向教师讲述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念,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专业技能,让教师通过培训掌握教育技术理论和教学软件开发的技能,提高多媒体网络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的能力,广泛开展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学习过程,开发和利用学习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培训内容的优化选择

1.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是当今任何一门学科都未曾有过的。信息技术硬件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这样使得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将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处于高速度、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之中。知识会陈旧,会被更新,但能力一旦形成,将时时处处有用。授人以鱼,仅供一时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在培训中,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中的许多内容看作是“教学模型”,模型本身可以不实用,也无须死记硬背其中的细枝末节,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模型”发展培训者的智力和培养能力,从而提高其信息素质。据此,可将一些过时的、淘汰的或将要淘汰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才能跟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如视窗操作系统、Office办公系统、Access数据库、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及教学应用、Internet的基本原理与教学应用、智能拼音输入法及常用杀毒软件等。

2.合理安排教学顺序

现代信息技术是-17应用性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一定的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多期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后,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因此,我们近期的培训,无论是整个知识结构体系的安排,还是各个知识点的教学安排都是由具体到抽象,即操作技能在前,理论在后,少数内容也是理论与操作技能同步,也就说先让学员接触具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内容,有了直观的操作技能,然后再让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归纳总结出基础理论,这样可降低学习难度,有利于帮助学员消除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学习兴趣。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的教学进程,不仅深受广大培训学员的欢迎,也能使培训成效事半功倍。

三、教学模式的优化设计

在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教学,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环节。经过多期培训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归纳采用了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颇具实效。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同旧知识,比如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边讲边借助直观教具(我们通常是采用视频展示台)或实物演示就事半功倍。 2.以CA[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通过多媒体计算机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出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其培训的显著教学优势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种感官优化组合能提高培训效率;二是优化教学策略实施自主、创造和多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该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成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比如三晨影库、翰林汇、科利华及众多的计算机教育软件开发公司,均有许多相关的信息技术内容的CA[课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比如K12、中国教育科研网及各大学的网站,也有很多非常实用的信息技术CA[课件;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机训模式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创立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际上机的操作,不上机操作学不会,不实践操作学了也没有用。同时,在培训中,上机操作也是检验学员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以及教学效果的具体手段,是培训的最终目标。

为更好地巩固教学效果,采用这种模式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教学应该“面向应用”,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精讲”是指教师要讲出内容的基本知识点和精华;“多练”是指让学员有足够的上机时间,进行有目标、有实际效果的操作,并培养学员的信息技术操作意识和应用意识,不能搞“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二是做好上机课前预习,提出上机的基本要求,明确上机目的和操作规程,给出上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上机操作过程中所产生的英文提示、执行过程及出现异常结果的常用处理方法给出提示,这样才能保证上机教学程序的顺利进行。

4.以发展能力为主的任务驱动模式

的能力。具体施教过程是:在培训告一段落时,联系学员从事的教学或管理工作给其布置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比如计算机、Internet网络或多媒体设备等)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让学员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比如让学员带着“教学论文的撰写与编辑”或“教案修改”等任务去学Word或WPS;带着“专题报告演示”或“教学幻灯片制作”等任务去学PowerPoint;带着“多媒体CAI课件制作”任务去学几何画板、方正奥思或JBMT等课件工具、软件及扫描仪、数码相机、配套光盘等设备的使用;带着“教学动画设计”任务去学Flash、Photoshop或3DMAX等动画软件;带着“学校的主页设计任务”去学Dreamweaver或FrontPage等网页制作软件;带着“搜集最新最前沿的教学科研信息”去学Internet的使用;带着“电子邮件”去学E—1Ilail的发送与接收;带着“故障计算机”去学计算机的维护与检修等硬件知识与技能。培训实践证明,这种任务驱动培训模式不仅发挥了学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符合在职教师的认知规律,是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最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法的优化组合

考核评价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激励机制。参加培训的学员对学现代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有一定的自觉性,但还是要有一定的压力,要通过规范的考核来进一步促进学员的主动积极性为了使考核评价规范化,我们根据不同层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目标和设置的课程内容,对学员进行以下三种方式的考核评价。

1.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评价的内容包括学员参加培训的态度、集中培训的到课率、完成规定的理论、参加各种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时的发言情况等项目进行逐项考核评价。

2.切实保证作业设计的质量

每个学员的“作业设计”要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必须独立完成;“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个性特点。作业不及格的不能参加最后的考试。

3.上机考试

篇9

汽车维修信息管理,网上查询资料、答疑解惑、技术培训以及购买维修资料是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当前汽车维修专业性很强的网站涵盖各个国家汽车发动机、空调、悬挂、变速箱、定速、转向、防盗、安全气囊等的保养、元件位置图、拆装图等等,并且还能够进行网上资讯、培训以及购物等。

2汽车检修工具以及故障诊断特征

汽车维修设备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进的汽车检修设备已经用于汽车维修当中,比如汽车专用电表和示波器,尾气测试仪,发动机分析仪,四轮定位仪以及解码器等电子检测技术都体现了汽车检修工具的现代化。如果想要熟练操作这些仪器,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才,技术人员还需要掌握计算机技术并且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才能够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作用,体现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含量。现代汽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不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得到很大提高。电控单元件可以全面控制汽车的各个系统,电控单元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对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忆,储存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电控单元件可以控制的系统有:加速滑动调整系统、安全气囊系统、ABS防抱死制动系统、电子悬挂系统、自动巡航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自动空调系统、动力转向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解码器可以读取电控单元存储器中储存的故障码,为准确找出故障部位提供很大帮助。

3汽车维修管理的特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在汽车维修行业也广泛应用。对于多数汽车维修企业来说,拥有精确的管理数据、现代化管理方式以及完善的管理制度,就可以争取更多的客户,在竞争激烈的汽车维修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进行联网操作,把车间、收银、零件部以及业务部等进行综合管理,把管理人员从琐碎的事物中解放出来,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管理方式可以建立准确的车辆档案以及客户信息档案,为长期的服务打好坚实的基础,提高客户满意度。对车辆以及客户的动态进行跟踪可以提醒客户进行保养和维修,提高服务质量。

篇10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培训方案设计

一、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理念

始终坚持“学员至上、质量为本、注重实效”为工作原则,采取“理论授课与实践操作交互进行,集中学习与个别辅导相互配合”的教学方法,并实行这期没有学会下期延学,晚上不能学习白天补学,学成以后允许继续听课等措施,原则上给学员“包学包会”的承诺,真正使学员感到“学能所会,学有所得”!

二、培训内容、培训目标与方式

培训内容分为基础类、考证类、专业类和学历类四个模块。

(一)基础类

(1)培训内容

基础类的设计,包括实用操作初级班,实用操作中级班,实用操作高级班,实用操作全程班。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内容包括1、计算机基础与汉字输入2、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3、文字处理及办公应用4、网上浏览与信息搜索5、网上生活与个性化设置。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内容包括初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6、电子报表与演示文稿7、多媒体与数码产品8、互联网资源及下载9、网上即时交流与自助建站10、网上淘宝与购物11、病毒防治与信息安全。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内容包括中级班内容以外还增加12、电脑硬件介绍与组装13、操作系统和软件的安装14、电脑日常维护与优化15、网络家庭与数码家庭16、网上商务—网上开店。实用操作全程班培训内容分全程Ⅰ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和全程Ⅱ类:实用操作初级+中级+高级。

(2)培训目标

实用操作初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日常应用和互联网基本操作及应用,成为电脑初级操作员。实用操作中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办公高级应用,掌握网络化办公和信息基本处理及电子商务等,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实用操作高级班培训目标掌握电脑日常维护与安装,数码设备使用,数码多媒体处理,网上商务开展,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培训目标掌握办公自动化、信息处理技术,成为电脑中级操作员,为择业、就业作准备。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培训目标成为电脑高级操作人材,为择优就业创造机会。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每月开班、白晚任选,部分班可保留壹年学习期。(开班次数可以根据当地报名人数而定)

培训时量:实用操作班1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Ⅰ类2个月,实用操作全程班全程Ⅱ类3个月。

(二)考证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国家一级考证班,国家二级考证班,国家三级考证班等。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内容包括网络基础、路由器交换机配置、网络维护与故障排除、中小型网络组建、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组建等。国家一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汉字输入、Windows、Word、Excel PowerPoint、上网浏览等。国家二级考证班培训内容包括Visual Basic语言或C语言等(语言根据报名情况开班)。国家三级考证班培训内容根据考试方向考试大纲而定,在此略。

(2)培训目标

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目标以考取全球H3CNE证书(认证网络工程师)为目标,兼顾中小企业、事业单位、网吧的网络实际应用。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目标强调应试培训,兼顾实用操作,以考取国家等级证书为目标。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H3C网络认证工程师培训小班化教学,国家一级、二级、三级考证班培训适时开班,以每年1月、7月开班为佳。

培训时量:各1个月。

(三)专业类

(1)培训内容

考证类的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班,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网络技术班。平面设计班培训内容包括1.PhotoShopCS与InDesign基本操作2.图像效果处理、矢量图制作3.平面设计应用实战。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内容包括1.网站架设与相关软件使用2.网页设计与制作3.数据库连接与动态网页制作。AutoCAD制图培训内容包括1.CAD基本制图操作2.CAD制图应用实战。网络技术班培训内容包括1. 服务器安装、维护与优化2. 网络设备基本配置与维护3.网络监测与信息安全。

(2)培训目标

平面设计班培训目标掌握各种应用软件的操作,广告设计中的基本知识,能够掌握广告的制作,独立完成平面作品的设计及平面广告的徽标、名片、画报等设计制作。网站组建与网页制作培训目标能独立架设中小型网站服务器,掌握通用的动态网页制作技术。AutoCAD制图培训目标掌握一般的制图能力,能熟练使用用AutoCAD软件。网络技术班培训目标能架设提供常见服务的服务器,独立进行服务器日常维护。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小班化教学,双休日及晚上为宜。网络技术班网络实验室上课。

培训时量:各1个月80课时。

(四)学历类

(1)培训内容

学历类的设计,以成人中专班为主。成人中专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课+计算机办公应用+文化课。

(2)培训目标、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成人中专班培训目标毕业发省教育厅验印的中专文凭(国家承认学历),注重技能学习。

(3)组织方式与培训时量

组织方式、培训时量:2年制,每年3月、9月开班。

此方案在笔者本地多次实施,培训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人员的需求,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学习需求差异大的问题。这是培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新教师和老教师、不同学员之间接受能力差异很大,只要是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培训方式,学习需求的矛盾只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可能完全调和。要提高培训的参与率,还需要展开更加细致的培训配套工作,包括进一步细分教师的需求,对每位教师进行技术素养评级,建立档案,定向推送不同层次的培训。

同时,作为培训的延伸和补充,可能还需要提供上门解决问题、技术答疑等服务。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也更深刻地体会到技术培训需要进一步赋予新内涵。在培训内容上,需要更加关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的教学应用,将技术培训融入教学培训;在培训方法上,需要示范并带领学员体验新颖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混合式教学策略,做到知行合一,有效促进学员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施大发等. 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方案设计[J]. 中国城市经济,2010(07)

【2】 许玲丽. 浅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及培训对策[J]. 职业,2010(15)

【3】 李云红. 多措并举搞好铁路职工适应性培训[J]. 成人教育,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