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和蒙氏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特殊教育;医教结合;途径研究
医教结合,既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课题。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怎样开展“医教结合 综合干预”的实践探索呢?
一、关注语言康复,架起沟通桥梁
首先,组织多踊的语言康复训练形式。一是班级授课制形式的集体教学,即将8~12名学生按照年龄、智力情况分别安置在相应的班级,学科的任课教师通过生活语文课、生活数学课、劳技生活课等课程有意识地渗透语言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分组训练,每周开设两节语言康复训练课,每学期开学初将全校学生集中起来,挑选一些目前极其需要语言康复训练的学生进行走班语言康复训练。三是个别训练,对于一些语言能力极差或者有语言能力但不爱沟通交流或者一些无语言的儿童,通过观察、运用各种量表及软件对学生进行言语方面的测试评估,专业的语言康复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后,制订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在进行教学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评定、修正训练目标与进程。
其次,探索科学的语言康复训练策略。一是我们注重运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与设备,运用泰亿格言语康复训练仪、启音博士语音评估与训练仪、启音博士言语测量等对学生进行专业的测量与训练。二是我们注重多重感官在语训中的作用,在训练时准备大镜子,师生互看口形,触摸喉部,感受手背气流等,运用视觉、触觉等感官配合听觉接受训练。教师还设计不同音高、不同音色进行发音训练,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发音时的舌位和口形变化,让学生跟着学发长音、短音和间隙停顿音,让学生仔细观察模仿教师口形,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强化语言训练。
二、关注动作康复,提高活动能力
首先,强化感觉统合康复训练。一是训练目标清楚,对不同的孩子选择不同的器械:前庭平衡失调的孩子以滑板、滑梯为主,其他器械作为辅助训练;触觉功能不良的孩子则以按摩球和各种爬行为主;本体觉失调的孩子就以跳为主要训练项目。二是活动难度适宜,设计的训练内容使孩子容易完成,使儿童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活动过程有弹性,让孩子自己选择合适的游戏过程。三是训练方式灵活多样,单一的训练比较枯燥,加入游戏的环节,学生会比较兴奋,但是单纯的游戏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会产生疲劳情绪。我们就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再次,强化蒙台梭利康复训练。学校开设了蒙台梭利康复训练课,运用蒙氏教学法对特殊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以改善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一是改善运动机能障碍,“走线”训练活动中,训练了孩子的专注力和平衡力;在“插座圆柱体”组的训练活动中,充分训练了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在“粉红塔”训练活动时,训练了孩子的视觉辨别能力、手眼协调能力、手部控制能力等。二是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蒙氏训练中的扣扣子、拉拉链、倒水、扫地等工作不仅是对学生精细动作的训练,更是让学生掌握了自理的技能。三是促进自控能力及注意力的发展,通过训练有效地改善了他们的注意力。
三、关注艺术康复,插上幸福翅膀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利用课堂资源,让学生各方面得到康复。二是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的优势得到发挥,使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康复。三是建立多种平台,加强互动交流和展示。学校创造机会,让每个孩子能展示自己的特长,能相互欣赏与分享各自的活动成果,在“助残日”等节日里带领学生走到街头开展义卖活动,展示学生们在艺术康复课堂中亲手制作的十字绣作品、串珠作品、丝网花、布艺作品和编织作品等。学生亲自参与活动的体验,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四、关注心理康复,打开心灵之窗
学校要开展面对个别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个体差异以及对个别教育对象已经出现的各种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由取得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的教师运用心理健康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帮助他们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
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探索和改进。一是开展沙盘疗法,让孩子在一次次的沙盘体验中自性得到充分生长,激活自我治愈的能量。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沙盘分析情况从侧面适当干预孩子的生长环境或教育环境,给他们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二是开设“绘本―心理”课程,以学生心理特征为出发点,依托于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绘本,补偿学生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健康的心理、提高情绪智商、获得社会交往技能,最终达到基本适应社会生活的总目标。三是加强与社会义工、爱心团队等的合作。四是开展可视音乐治疗。可视音乐治疗是集音乐治疗与视觉辅助刺激于一体,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表现的新一代治疗方法,是一种将特定的音乐信号和视觉信号转换成其他能量作用于人体,达到康复保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一种“愉快的自然疗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2
关键词:蒙台梭利 智力落后儿童 学习动机
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是蒙台梭利教学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是指激发、维持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智力落后的儿童由于其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及其独特的个性倾向,大多数缺乏良好的学习动机,对学习不感兴趣,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为此激发并维持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学习的动机,对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蒙台梭利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儿童的自觉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蒙台梭利的教学理念、环境给智力落后儿童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对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的激发、保持有很大的帮助。蒙台梭利从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入手,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探究智力落后儿童成长的过程、规律和法则,用科学的教育方法使智力落后儿童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挖掘智力落后儿童的潜能。
1蒙台梭利调动智力落儿童的学习动机
蒙台梭利强调的是人和遗传素质和内在的生命力。她说:儿童的"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是活动的,只有通过活动才能发展"。
1.1蒙台梭利满足智力落后儿童的基本需要
蒙台梭利说:"提供的需要和满足的需要,首先要知道智力落后儿童有哪些需要";蒙台梭利在以"自由"为主轴的情形下进行的教育教学,智力落后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喜爱的工作方式去自由选择自己认为合适自己的学习。这样使智力落后儿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这样使其得到基本生理、心里需要的满足,从而智力落后儿童在课堂上会感觉到是安全的,是被爱的,是受到老师的尊重的。因此其会更好、更安心的去学习,去探索。
1.2蒙台梭利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
蒙台梭利教学是一种艺术,只要用心,自然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智力落后儿童是一个个独特的孩子,而不是一个被贴上种种标签的异类。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教育,就会收获一种动机。培养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对其的生活、学习非常重要。
1.2.1按蒙氏"自由教学"理论,设置教学目标
蒙台梭利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是在围绕着教学工作开展。其教学目标是智力落后儿童通过教学活动(工作)后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
蒙台梭利以智力落后儿童自由选择的"工作"做为教学目标,智力落后儿童通过自由选择教学内容(工作),教师引导,这一规律也符合要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原则,教师的引导,即目标的设定要稍高于智力落后儿童现有的知识水平,使智力落后儿童通过利用现有的知识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达到。由于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的能力水平、接受能力,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教学目标设置过高,使智力落后儿童感到望尘莫及,于是干脆放弃努力;目标设置过低又不能引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达不到激发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的目的。因此蒙台梭利的自由选择"工作"内容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正好符合智力落后儿童现有的能力水平。只有与智力落后儿童的能力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才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2.2按蒙氏"直观"方式,确定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蒙台梭利借助智力落后儿童自我展示来吸引智力落后儿童参与课堂教学。
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非常短暂,稳定性比较差,他们往往不能较长时间将注意集中在某一对象或事物上。丰富多样的蒙台梭利教具给教学直观、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提供了很好的辅助。智力落后的儿童对形象的、颜色鲜艳的、有动画有声音的东西比较感兴趣,面对蒙台梭利丰富多样的教具智力落后儿童的各种感观直接参与,让智力落后儿童做到手动、眼动、耳动、脑动,在这过程中直接吸引了智力落后儿童的注意、兴趣,引起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兴趣,这更好的、有效的培养、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蒙台梭利通过智力落后儿童的自由选择,选择他们认为是他们最感兴趣、最喜爱的工作、学习来,在教学课堂上智力落后儿童都比较喜欢自己展示或看其他的同学展示,互相展示,这样即使教学活动更直观、灵活多样,又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又让智力落后儿童参与了课堂教学活动,加强了教师与智力落后儿童间的互动,加深了智力落后儿童对所学习内容的理解,有效的激发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强化了其学习动机。
1.2.3按蒙氏"成功"原则,创造成功体验
即使是有生理缺陷的智力落后儿童,同样有成功的需要。
蒙台梭利教学的课堂能为智力落后儿童创造成功的机会,让智力落后儿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蒙台梭利教学课堂上当智力落后儿童完成自己选择的工作,正确解决了问题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口头的表扬或者一个简单的大拇指都能让智力落后儿童欣喜不已。在他们的眼里,这就是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这就是一种成功。蒙台梭利的教学就是抓住智力落后儿童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即使一个问题智力落后儿童解决的不是特别的理想或解决不了,只要其努力了、动手了、思考了就要给予表扬,让智力落后儿童感受他到自己的努力的存在;在蒙台梭利的课堂上经常让智力落后儿童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智力落后儿童的自我肯定、自我认可感,智力落后儿童会变的越来越开朗越来越自信,从而有效的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智力落后儿童做了一个工作,然后学到了一些东西,又做了一个工作,又学到了一些东西。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智力落后儿童会把自己的工作中,相似的部分固定下来,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架构。这种结构,是自我积累的,也是自我增长的。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基础,有了更强烈的学习动机
2、蒙台梭利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制约作用。因此蒙台梭利在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不仅仅注重智力落后儿童内部动机的培养,也善于运用外在诱因(蒙台梭利教具)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1从外部条件入手培养学习动机。智力落后儿童教学活动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动性不足。在一般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智力落后儿童由于智力不足,行为活动、能力有某种局限,往往使他们在常规教学中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很少能看到智力落后儿童的积极,主动的一面,这一现象不利于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的激发。蒙台梭利则为智力落后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很好外部(蒙台梭利教具)条件,为智力落后儿童提供适合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为培养智力落后儿童学习动机营造良好氛围。。
2.2让智力落后儿童在开放式环境空间中学习。蒙台梭利为智力落后儿童的教学活动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智力落后儿童在这里可以自由选择、展示自己,智力落后儿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完成自己选择的工作,并会坚持自己选择、需要、喜欢的工作,为了探索到工作结果,智力落后儿童会去想、去思考、去专研,对激发其学习动机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常规教育教学中要求智力落后儿童训练、多学习、好好学习,回归到普通幼儿园、小学中去,这样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就不起到明显的激励效果。
2.3把握"最近发展区"的良性循环,培养学习动机。蒙台梭利教学在智力落后儿童教学过程中,恰恰弥补常规的教学过程中不足,蒙台梭利教学过程是教师和智力落后儿童共同积极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积极性、主动性教学;蒙台梭利教学提倡的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对于智力落后的儿童来说"最近发展区"、近期的、具体的目标更实际,教学任务的出色完成又进一步增强了其的信心,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激发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
2.4利用心理状态与教学环境的相互平衡作用,培养学习动机。蒙台梭利教学法是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一种教育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动力"或称之为"内在潜能";这种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蒙台梭利教学充分的调动了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从而智力落后儿童智力水平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心理状态在与教学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达到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反过来又会提高认知、情感和意志水平,发展个性,逐渐地使智力落后儿童的心理达到一种最佳的状态,这样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才能看见自己的潜能、聚焦潜能、开发潜能,让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有信心、有动力、走向学习。蒙台梭利教学让智力落后儿童看见自己特别的同时,也看见自己潜能的所在,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蒙台梭利相信:在以"自由"为主轴的情形下,用自由的方式去接受智力落后儿童,开发每一个智力落后儿童的学习动机,终会让每个孩子获益。
参考文献:
1、《弱智儿童心理与教育》银春铭华夏出版社
2、《特殊教育学》叶立群朴永馨福建教育出版社
篇3
关键词:邹韬奋;体育思想;影响
一、邹韬奋体育思想产生的背景
1895年,邹韬奋出生于福建永安一个日趋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1900年,他由父亲“发蒙”,开始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1909年,邹韬奋考进了福州工业学校,开始接受新式教育。12岁那年,母亲查氏去世,终年29岁。[1]母亲的英年早逝,对邹韬奋影响极大,他在叹息母亲才干被埋没的同时,对封建社会女子的命运充满同情:“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2] 1912年,邹韬奋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南洋公学,从此开始了在上海的学习生涯。
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上海的近代体育运动极为发达。邹韬奋先后就读的南洋公学和圣约翰大学,都极为重视体育运动。南洋公学监院福开森坚信体育运动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人的智力与素养的提高。因此,他以身作则,诱导乃至强迫学生参加锻炼。[3] 20世纪初,南洋公学不仅设有体育科目,业余体育活动也十分活跃。圣约翰大学是引领中国学校发展近代体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先驱。早在1890年,“学校有运动会之组织......中国学校之有运动会,实以约大为嚆矢”。[4]此后,圣约翰每年都举办春、秋季全校运动会,引入军操训练和比赛,还成立专门负责指导学生开展体育运动的组织体育会,并鼓励学生成立体育社团,开展体育比赛。圣约翰还率先在中国学校中引入的西式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主要有网球、足球、篮球、田径、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体操等等。更为可贵的是,圣约翰全面推广体育活动,而不专为赢得体育锦标赛和培养少数体育尖子。所有低年级学生每年必须体检两次,以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并成立有专职教员的体育部。[5]
南洋公学和圣约翰大学重视体育的办学特色,对邹韬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他体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邹韬奋不仅酷爱体育运动,而且在求学期间就开始思考如何增进国民体育。1915年,邹韬奋开始选译英文杂志向《申报》副刊《自由谈》投稿。他选译的文字通常是“体育杂志、科学杂志等等里面的零星的材料,大讲其健康或卫生的方法”。[6] 1919年12月25日,邹韬奋在《约翰声》上发表了《吾国国民体育怎样可以增进》一文。以此为开端,邹韬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育思想。
二、邹韬奋体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提倡国民体育
邹韬奋认为“现代体育的重要目的,第一在锻炼身心的健康,第二在训练尊重纪律的习惯,第三在养成公正理解的态度,第四在增加团结互助的精神。我们提倡运动之能普遍化,无非希望以上目的能普及于一般国民。”[7]
青年是一个国家所需依靠的中坚力量,青年体质的下降会导致整个民族竞争力的下降。邹韬奋认为要增进国民体质就要发展国民体育,为此一方面要在青年人中“造成一种喜欢运动和卫生的好风气,使这好风气变成一般国民的第二天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对儿童体育进行积极的改良,从小培养儿童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8]
30年代,针对当时推行的中学会考制度未将体育一科列入,邹韬奋指出:“我觉得健全体格的比较,倒值得有会考式的比赛来会它一下,好像若干时举行一次运动会一样。评判员由可靠的医师担任,定好健康体格应有的身体各部分的及格标准,每若干时(例如每学期或每学年)先由各校学生在本校内比赛,继由各校共同比赛,对于健全的体格,特加奖励,奖励他平日知道保护身体,增进健康,并作其他青年的模范。”[9]
邹韬奋认为运动能够使人的身体得到均衡发展,并使人精神健旺、思维敏捷。他对有些人只关注剧烈运动、竞争虚荣的做法并不赞同,认为少数人的剧烈运动与全体国民体育并没有什么关系。因此,他提出“希望此后教育家和青年聚精会神于提倡普及运动”。[10]离开学校的青年要不忘体育,从自身做起,并将体育推广到周围的人群,这样的话能够改变社会风气,开创中国国民体育的新纪元。
2、重视女子体育
在提倡国民体育时,邹韬奋对女子体育特别重视。邹韬奋指出,中国女子由于缺乏体育“越生越小!……体格矮小之外,还有不活泼的毛病,所以倘若不想改良,不但要变成矮同胞,而且要变成呆同胞”。因此,女子体育“不仅关系女子的一生幸福,家庭的美满姻缘,而且关系未来的国民体格。”他特别提出,希望全国的女同胞,此后对于运动,对于体格的强健,发育的平均,精神的活泼,要十二分的注意;这是有关我国民族的前途,不要视为轻微的事。当时有人指出:“西洋女子,以体格强健,发育平均,精神活泼,为美观的重要条件。”他以为我国女子此后也应该向这条路走。[11]《生活》周刊自1928年11月开始,开辟了体育专栏,对女子体育进行大力的宣传和提倡。其中,邹韬奋撰写了《保持美丽的母亲》、《六十三岁不像老太婆》、《二十老而三十美》等文章。这些文章浅显易懂,图文并茂,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一些落后观念,对促进女子体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个叫戴梦琴的女士大病后身体虚弱无力,精神萎靡不振。
阅读体育能强身健体的文章后,遂对体育发生了兴趣,坚持体育锻炼,结果也练就了健而美的体格,后来写成《健身健国的途径》的体会文章,在《生活》周刊六卷三十六期上发表,引起了强烈反响。1931年5月,华北运动会上,全国新纪录陆续出现。新纪录中女子占大半,足见女子体育之进步。[12]邹韬奋为此撰文极力称赞。
3、关注竞技体育
虽然邹韬奋强调国民体育的普及,当有人鄙弃竞技体育时,他又表示了坚决的反对:我们提倡运动之能普遍化,但同时对于“个人竞技”,愚见以为应加以相当的条件而不应加以“鄙弃”,与体育之普遍化实可并行不背。因为竞技体育可以提高运动的技术,比赛而造成的新纪录,无异为运动界立一标准,使体力够得上者,悬此为训练之标的,使运动技术得由此逐渐增进。若衡以教育原理,固当注意教育之能普及于一般人,但对于特殊之天才生,亦当许以特殊教育的机会,使得发展其天才,不应加以“鄙弃”。[13]正是出于对竞技体育的关注,邹韬奋非常关心体育赛事,积极报道了当时重要的体育赛事。1930年4月,全国第一届运动会举行,邹韬奋发表了《我国最可纪念的时期》、《尤开我国体育的新纪元》等评论。1931年5月下旬,华北运动大会上“全国新纪录陆续出现,各区分数相差不多”,邹韬奋以《华北运动成绩进步之可喜》为题撰文,为运动会取得的成绩欢呼:“足见体育之普通,均极可喜。”[14] 转贴于 4、倡导科学锻炼
邹韬奋认为要想保持健康必须进行体育锻炼,而科学的锻炼尤为重要。
一方面,邹韬奋从近代生理学的角度为民众提供了比较科学的锻炼方法。他指出,人之身体健全程度要从四肢、颈部、胸背、腰腹及内脏器官全面考虑,不仅要注意身体各部的平均发育,而且要考虑到呼吸器官和消化系统的健康。因此,锻炼次序可分为三大部分:(—)上下肢和颈部的运动;(二)胸背的运动;(三)腰腹的运动。第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相对运动较多,运动次数可以酌量减少,但是不能完全忽略;胸背运动和腰腹运动与内脏器官机能高度相关,因此要特别注意。在《关于上肢的运动》、《关于下肢和颈部的运动》、《关于胸背和腰腹的运动》、《活泼的腰部》等一系列文章中,邹韬奋为各部分都提供了具体的锻炼方法。[15]
另一方面,邹韬奋认为锻炼的时间、场所和服装也应进行合理选择。时间方面,十五至三十分钟,而且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达到健身的效果。同时要注意时机的选择,保持固定,或在早起之后,或在临睡之前。邹韬奋认为早起锻炼比较合理,“因为精神充足,兴趣较浓,到了晚间,或因一天的工作,不免有酸洋洋的毛病。”还要注意:饭前锻炼完毕后“须等到呼吸和血液循环全复常度后,才可进食”;饭后锻炼,“一定要在进食后两小时再进行,才不致伤及消化。”场所方面,要注意选择在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如果在室内锻炼,一定要注意通风,以保持空气清新。服装方面,锻炼时所穿服装要宽松,“不至妨碍全身各部的动作,尤宜注意之处为胸际与腰间。” [16]
综上所述,邹韬奋关于体育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关心祖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针对当时中国体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国人思想中的错误观念,提出了正确而且深刻的体育主张,同时借助自己从事的新闻行业,积极宣传普及体育,对促进国人正确体育观念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邹韬奋的体育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令有识之士忧心忡忡,重温邹韬奋关于普及国民体育的真知灼见,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无疑极具启发。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室编.邹韬奋年谱[M].复旦大学出版社,1982年4月第1版.8-12
[2]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文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3卷第162页.
[3] 章玲苓.福开森与南洋公学[J].上海档案.2001年第3期.
[4]《圣约翰大学自编校史》,《档案与史学》1997年第1期.
[5] 顾子筠、张刚.曾立潮头沪学府——上海圣约翰大学[J].科学中国人.2007年第4期,110-111.
[6] 邹韬奋.韬奋文集[M].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5年第3卷:第17页.
[7] 邹韬奋.韬奋文集[M].《怕是教育上的问题》编者按[J].生活.1932年2月.第6卷24期.
[8]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文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卷,P179.
[9] 邹韬奋.韬奋文集[M].《青年体格的检查》,载1933年6月24日《生活》周刊8卷25期,见于《韬奋全集》5卷600页.
[10] 中国韬奋基金会韬奋著作编辑部编.韬奋文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卷,P179.
[11] 邹韬奋.韬奋文集[M].《这是现在的女子》韬奋,《生活》3卷30期.
[12] 邹韬奋.韬奋文集[M].《华北运动成绩进步之可喜》,1931年6月6日《生活》周刊6卷24期,见于《韬奋全集》3卷641页.
[13] 邹韬奋.韬奋文集[M].《怕是教育上的问题》编者按,《生活》第6卷24期.
[14] 邹韬奋.韬奋文集[M].《华北运动成绩进步之可喜》,1931年6月6日《生活》周刊6卷24期,见于《韬奋全集》3卷6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