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的特殊原则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教育的特殊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新媒体 ;传统文化; 幼儿教育教育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相继推出了幼儿教育软件,其中教育类软件所占市场份额较大,且呈现出上升趋势。尽管幼儿教育软件市场前景良好,但在软件开发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有的软件开发商侧重软件的技术性与功能性,并没有从幼儿的成长需求出发,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教育软件的设计原则
幼儿教育软件关系到幼儿各个方面的发展,软件研发人员在用户界面设计上应以幼儿为中心,把幼儿的各种心理体验放在首位。然而,很多研发人员只重视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过关式的设计原则让幼儿过度沉迷游戏,让教师与家长极为担心。任何软件都是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进步的,幼儿教育软件也应如此,设计者应根据教师与家长的反馈,优化升级软件,以保证软件的界面风格、设计功能等达到用户的期望目标。幼儿教育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图形设计,另一部分是交流互动设计,然而在整个APP市场中,教育类的用户界面设计评分在四星以上的不足10%,这说明教育类软件的用户界面设计不细致。幼儿教育软件关系到幼儿各方面的学习和成长,在设计幼儿教育软件的用户界面时,设计者要考虑幼儿心理和生理的发展特点。对比目前市场上多个幼儿教育类软件,笔者发现用户好评较高的幼儿教育软件都有一些共同点,如秉承着爱、快乐、自信、梦想、创新五大目标,以及对幼儿进行伦理、心理、脑力、美学、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综合教育。
二、在幼儿教育软件设计中渗透传统文化
如今,教育应用软件开始在许多地区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育软件走进校园和家庭,已经成为幼儿教育领域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追求商业化的市场环境下,各种幼儿教育类软件的开发水平千差万别。如何选择一款适合幼儿成长的教育软件十分重要,这也是困扰家长和教师的难题。如“儿童涂涂乐游戏”软件游戏是一种由儿童进行填色和涂色的绘画游戏,有多种简笔画供幼儿填色,游戏避免了纸质涂色超出画框的情况,采用特殊的涂色技术,让幼儿在涂色时不会出界,而且相比市面上很多款涂色游戏的点击即上色的方式,此游戏需要幼儿擦涂图案才能上色,真正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这款软件涂色游戏还有语音播报功能。如为白菜填色时,当幼儿选择绿色画笔就会出现“白菜绿色”的语音提示,让幼儿了解图名及所选颜色。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更好地渗透到幼儿教育软件中,是软件研发人员首要考虑的问题。不同的设计策略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研发人员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设计具有文化性、美学性和适宜性的软件。然而,很多幼儿教育软件没有充分运用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软件中没有体现诚实守信、尊重师长等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幼儿教育软件的研发人员要在软件设计中多添加成语故事、寓言、礼仪知识等,以适应幼儿教育多方面的需求。如何在幼儿教育软件中渗透传统文化呢?笔者以“宝宝好习惯”软件为例进行分析,该软件中有五章《三字经》,可以让幼儿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然后列举了一系列的儿童好习惯,如保护地球、说话算话、小心蛀牙等。此款软件没有设计游戏关卡,家长不必担心幼儿沉迷于游戏。要在幼儿教育软件中渗透传统文化,软件设计人员必须考虑软件的适用范围,以及游戏是否会给幼儿造成负面影响,只有在保证幼儿的视力、身体、心理健康的基础上,再进行多方面的益智教育,锻炼幼儿的手脑配合能力,才能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情怀。
三、结语
篇2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物质生活资料日趋丰富的同时,人们逐渐认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幼儿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与水平是社会与父母追求的目标。由于幼儿教育具有特殊性,幼儿教育存在许多问题,探索幼儿教育的对策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幼儿教育 问题 对策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是个人人生的启蒙教育。因此,所幼儿教师应该关注幼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为孩子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幼儿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值得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智力开发存在超前化问题。幼儿时期是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就人的智力而言,在这一时期更具发展的可能性。把握时机,开发幼儿智力,应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但是,幼儿智力的开发必须与幼儿生理、心理的发展相称。晚则失去良机;过早,特别是超出幼儿接受能力的“超前教育”,则会事与愿违。在现实中,家长、幼儿园教师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出现过于超前的现象,结果导致了幼儿对学习缺乏兴趣、情绪消沉、逆反心理较强,甚至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心理。
其次,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培训。一般一个县级市有一到两所师范学校,有的开设了幼教专业。有的没有开设,还有的师范学校改办中学或职业学校(院),根本不开设幼教专业,更有的学了幼教专业而改行或教小学。教育部门也缺乏系统组织,幼儿园自身由于教学压力和经费的原因也忽视了教师的培训。比如部分教师在教拼音时,发音不准,即卷舌和不卷舌不分,鼻音和后鼻音不分。那么幼儿形成习惯以后普通话怎么说?还有教音乐时,只教会唱歌,甚至教些黄调。不注重幼儿音乐赏析和感知能力培养。究其原因则是幼儿教师缺乏正规的专业培训,影响了教学质量。
再次,教育目存在功利化的问题。许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往往出自自我梦想的延续、同事间攀比、孩子的出路等目的,带有明显的功利化性色彩。而某些幼儿园则为了声誉作表面文章,宣传在幼儿园里什么都可以学到。由于这种利益的驱使,家长与老师在对孩子教育时,或监督惩罚,或金钱物质刺激,长此以往,孩子们反把学习当成了任务,当成了逃避惩罚,获得利益的手段,从而形成了对学习的错误认识。
最后,社会办学教学质量不高。一般情况,一个县级市只保留一家公办幼儿园,即属教育部门开办的幼儿园,其人员、经费、培训、管理等都由教育部门负责,其教学质量基本得到了保证。而大量的幼儿不能入园只能通过社会办园来解决,这样既解决了幼儿入园的问题,又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同时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但是盲目地社会办园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制约了幼教事业的发展。一是师资较差。二是环境较差。
二、幼儿教育基本的对策
其一,幼儿教育要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儿童喜欢游戏,游戏是他们的基本需要,他们通过游戏来认识世界,获取知识。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游戏可以发展身体 游戏可以养成公民应有的品质。可见,游戏对儿童身心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教育者,要在幼儿教育中,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游戏之中,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通过游戏中角色扮演,学习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的正确态度,模仿角色的良好行为;通过比赛、做操来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身心的健康成长。
其二,根据幼儿创造性的发挥投放材料在幼儿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幼儿往往会在玩具或材料的启发下产生联想和创造愿望。因此,在区域化学习活动中,我们注意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具有启发性的活动材料,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和手脚,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度,使幼儿充分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活动中应为幼儿提供能激发创造欲望的材料,让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在操作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使孩子能健步走迸创造的殿堂。
其三,加强收费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物价部门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管理和指导,按实际情况在县级区域内统一类别、统一标准、统一价格,并进行公示,有条件的可组织听证。还可以直接将幼儿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对公办幼儿园只收生活费等,对社会办学逐步控制,然后由政府进行收购,统一交由教育部门管理。这样就考虑了农民工等低收人家庭。保留少量社会办学可参照前段对策。观调控社会办学。保证办学质量成立由政府牵头,教育主管部门配合,其他部门协调的工作专班,负责对社会办学的宏观调控和审批,重点审查师资力量、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等,在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办学许可证,并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取得执照后方可招生。对不符合条件的一律禁止。事后定期检查,搞好监督管理,使其健康有序发展。
其四,幼儿教育应遵循发展相称原则。发展相称原则是指幼儿接受学习训练的准备与学习训练内容要相适应,也就是儿童的发展潜力与潜力开发的要求及采取的开发方式、手段等相吻合。幼儿时期是开发人的潜力的最佳时期,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开发,教育者必须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规律实施教育。首先,家长、教师对孩子要有一个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反映着家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但期望值如果背离了社会需要或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特别是期望值过高,则不但不会有利于教育的实施,相反还会造成教育的负效应其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发展趋向和可能。进行有选择、主次明确的教育。从幼儿教育的目的来分析,幼儿教育的目标不应只是让孩子识多少字、背多少古诗词、具有某种特长,而主要在于开发人的潜力,使其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有所提高,为今后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束语
幼儿教育作为个人教育的启蒙阶段,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对于个人成长具有突出作用。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值得学校与教师的高度重视,探索幼儿教育的基本对策是学校与教师的主要职责。
参考文献:
[1]刘利华.浅谈幼儿教育中的误区与对策[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29(2)
[2]丁爱平.浅谈幼儿教育的弊端及对策[J].科教文汇.2009(29)
篇3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从而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教育是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完成的特殊工程。
关键词:
教学实践;幼儿教育;教育方法
幼儿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及方法的提升和跨越,需要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反思、调整、把握引领者这一角色的内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自身得到锻炼和提高的同时,也积累一些经验。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对幼儿进行培养。
一、在真实情景中观察、发现问题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的培养
目前,对于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得最明显。大部分孩子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了时间,又使幼儿养成了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但手把手地教,不但效果不显著,还容易让幼儿产生排斥心理。必须因材施教,比如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专门的一节课教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又如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就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可以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寓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家长和幼儿在愉快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同时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
二、幼儿集体教育的特殊性
众多研究表明,人如果受压抑易使大脑过度疲劳,就会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处在自由宽松的情境下,则心情舒畅。我国幼儿园教师及家长普遍普遍对幼儿保护过度,这样反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孩子没有主见及创造力。幼儿期是人生中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一个自由的天地,对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的学习特点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听话是优点,太听话是缺点。”我们主张对不听话的孩子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是在道德问题上不听话,就要坚决反对;如果是因为淘气不听话,家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如果是思维上不听话,则要予以支持和鼓励,甚至允许标新立异。总的说来,对于孩子听话的问题,家长应该遵循“行为上严,思维上宽;小时候严,长大了宽”的原则。当然,幼儿园生活一定要有纪律,无纪律的集体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纪律约束的同时,给孩子创设轻松的生活和学习氛围,给他们自由的天地,不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更为幼儿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和老师都要关注孩子的自我问题,及时改正不良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内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及聪明才智。
三、注意观察幼儿的情绪与幼儿共同成长
“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内核”。现代社会教育可以用四句话概括其重要性:智育抓不好会出次品;体育抓不好会出废品;美育抓不好会出低档品;德育抓不好就会出危险品。在幼儿教育中,与其把一大堆孩子无法理解的道德训条灌输给他们,还不如培养孩子的道德选择能力,让他们自己去辨别、去比较、去批判。“天天干才能有义务感”。幼儿教育中用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实践能力,劳动不应是救火式、临时性的,应该通过长期的、规律的劳动培植孩子的义务感和责任心。中国有句古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蕴含相似的教育理念。学校中适当给幼儿安排些简单的劳动,家庭中应实行家务劳动承包制,父母和孩子都要有明确的分工,谁没干活就要得到相应的惩罚。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对学校、对家庭、对社会的义务感。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学校、家庭的亲身实践感受,完整教育内容、方法,参与孩子生长与发展的过程,才能够让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皮连生,著.智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家雄,主编.幼儿家庭教育大全.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3]靳玉乐,著.现代课程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篇4
关键词: 惩罚 幼儿惩罚教育 误区 建议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必要手段,同表扬、鼓励等一样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手段,但在赏识教育、期望教育、尊重个性发展等大力提倡的今天,表扬、鼓励等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口中,惩罚却变得“羞答答”的,得不到原来应有的重视,甚至被等同于体罚。在幼儿园教育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教师在介绍自己的教育观念时更多地突出鼓励、赞扬、包容等,很少有人向家长说我们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采取表扬和惩罚并重的方式。结合幼儿教育的特殊性,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幼儿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所以幼儿惩罚教育应该得到正确的对待。
一、走出对幼儿惩罚教育认识的误区
1.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不能对其进行价值判断。
历史上很多教育家都非常肯定惩罚在教育中的应用价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对于纪律作了专门的论述,指出“如果你给学校去掉了纪律,你便算是去掉了他的发动的力量”。[1]他认为为了维护纪律,犯了错的人就应当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但是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为了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卢梭,带领我们发现儿童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在儿童教育问题上也曾提出过相应的观点,认为在儿童犯错时可以更多地借助于物的方式而非人的方式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提出了自然后果律的观点,强调用儿童行为的自然后果来惩罚儿童,让儿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行为。我国古代流传的“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及早施教等观点也提倡在早期儿童的教育阶段要适当地采取惩罚这一教育手段,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甚至提倡体罚,认为体罚对于儿童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惩罚跟表扬一样,都是教育的手段,我们不能说在幼儿的教育中运用表扬就是对的,就是好的,而运用惩罚就是对儿童不关心,就是不好的。惩罚和表扬一样,都只是手段,我们不能对其进行价值判断,随意给其贴上标签。
2.惩罚教育的含义并不等同于体罚或者其他侵害幼儿自尊的行为举措。
现在我们一提到惩罚就会跟打骂、体罚等行为联系在一起,其实对于惩罚教育而言,它的内涵远不是我们理解的这样狭隘。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日常教育中我们经常会运用很多形式的惩罚教育,比如当孩子在幼儿园做了违反规定的事情时,老师会及时地制止说不可以这样做;幼儿在游戏中没有遵循游戏规则,随意地干扰其他幼儿的活动时,老师会暂停他的游戏,给他说明这样做的理由;幼儿在商场里哭闹着索要某种玩具时,家长会让他明白这是无理要求,暗示他放弃这种行为,有的家长还会采取冷处理的方式,等等。这些都是惩罚教育,惩罚教育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惩罚性措施之外,还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频繁使用。
幼儿惩罚教育在幼儿园中也是一种正常的教育手段。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惩罚表现为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说理教育、隔离、暂停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并不包括体罚。[2]我们应该改变原来的偏见,不要把惩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体罚和责骂,而是要注重发挥惩罚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方式手段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幼儿惩罚教育具有特殊意义。
幼儿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阶段,它的主要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幼儿教育也有其特殊性的存在。幼儿阶段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自制力比较薄弱,对于自身行为约束能力较差,行为和认识之间容易出现断层,这些特点导致幼儿在遵守规则和要求方面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单纯地依靠赏识教育,通过表扬、鼓励等手段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显得比较淡薄,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对幼儿的错误行为给予约束和纠正,因此惩罚教育很有必要。
二、实施幼儿惩罚教育的建议
前面论证了幼儿惩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惩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在幼儿园中如何运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个度应该如何把握呢?我对幼儿惩罚教育的实施有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1.一个前提:尊重幼儿。
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思想,我们应该把他看成一个和成人平等的个体去尊重他,尊重幼儿是实施惩罚教育的前提。幼儿阶段,幼儿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对于事物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幼儿末期自尊心就开始形成了,有了高级情感的需要,所以幼儿教师在教育时应注意到这一特点,不仅要尊重幼儿自身的权利,而且要照顾到幼儿的自尊心,即要在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下,纠正幼儿不良的道德行为习惯。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经提到,儿童的过误有时不能不加以斥责,因而斥责不独应当出之以严肃的、不任情的词句,并且应当背着别人私地里去执行;至于儿童应受赞扬的时候,则他们应当当着别人的面前去得到。[3]他认为这样有助于加强儿童对名誉的认识,如果儿童觉得自己是有名誉的人了就会努力地去维持别人对于自己的好评,如果儿童当众受到批评,自尊心受到伤害,就会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名誉了,破罐子破摔,以后的批评也就不会轻易对他产生作用了。这对我们目前的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很多老师都很头疼班里有些孩子“油盐不进”,原因在于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自尊心在频繁的批评面前已经伤痕累累,于是不在乎老师或成人对他们的看法。幼儿都有颗七巧玲珑心,他们会敏感地察觉到老师对他们是不是喜欢的,曾经有一个幼儿当面对我说:“闫老师,你是老师里面最丑的。”我很惊讶地问他原因。他说:“因为你不喜欢我们,不跟我玩,不亲我,不抱我。”当时的尴尬和惭愧我一直记忆犹新。我们面对如此天真、敏感的孩子,在实施惩罚教育之前,请把孩子看成一个跟我们一样的个体,尊重他们。
2.两个原则: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适度原则。
幼儿惩罚教育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幼儿期是儿童生理心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不同的年龄段心理发展特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也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点。如小班的幼儿自我中心倾向较为明显,是非观念比较薄弱,并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自我约束力差,想象同现实容易混淆,容易出现认识和行为的不一致,等等。针对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在面对幼儿的错误时,就要首先弄清楚幼儿的动机是什么,是出于善意的还是恶意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惩罚教育的形式来纠正幼儿的行为,可以多采用直白语言、表情暗示和暂停活动等形式,这样幼儿比较容易理解,惩罚教育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大班的幼儿理解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幼儿社会化程度较高,在面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选择惩罚教育方式时就可以更多地采用说理、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隔离等方式,从而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适度原则,对幼儿实施的惩罚教育应该掌握好度。对于孩子一味地采用惩罚或者是表扬都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度,恰当地处理好鼓励和惩罚之间的关系,综合各种教育手段,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3.惩罚需谨慎。
惩罚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教育手段,本身蕴涵了对幼儿行为的不认同,如果实施得过于频繁或者过重就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格外谨慎。
首先,要明确惩罚教育的实施范围主要是针对道德教育。夸美纽斯认为,我们对于孩子在知识学习方面的错误是不应该实施惩罚的,因为让孩子对知识学习产生兴趣并掌握是教师的职责,如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的错误不在孩子身上,而是老师的失职,教师就没有权利针对这一方面的错误对孩子实施惩罚。只有当孩子在道德方面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可以采用惩罚的方式来教导孩子,这一观点对目前的惩罚教育的实施仍具有指导意义。在幼儿教育阶段,惩罚教育的主要实施范围是在道德行为方面,如幼儿跟同伴之间的交往问题、违反活动规则干涉到其他幼儿的行为等方面,而对于幼儿的某一知识或者技能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能轻易地选择惩罚教育来对待,而是应该反思我们给幼儿制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行性,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等,然后针对幼儿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的指导和教育,避免让幼儿产生学习上的挫败感,降低幼儿的学习兴趣。
其次,惩罚只是手段,不要为了惩罚而惩罚。在幼儿教育阶段实施惩罚教育是为了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只要幼儿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行为就达到我们的目标了,不要把惩罚本身看得过重。另外,在惩罚过程中还要让幼儿明白惩罚的原因是什么,年龄越小的幼儿应该说得越具体,让幼儿知道自己是因为哪些行为受到了惩罚,这样有助于幼儿认清自己的错误,达到惩罚教育实施的目的。
4.要做好家长的协调工作。
家长工作是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之一,争取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对于幼儿教育工作有重要影响。幼儿大多是家里的独苗,被众多的大人捧在手心,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对幼儿的成长产生不好的影响。面对家长的极度重视,我们在实施惩罚教育时要注重跟家长的沟通、协调,让家长清楚地知道我们对孩子实施惩罚的原因、具体措施和效果,争取家长的认同和协助,避免由于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及时沟通,家长听信幼儿的一面之词,对教师产生误会,造成对于工作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幼儿生命教育;幼儿教育;思考原点
从20世纪初瑞典作家爱伦・凯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到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文关怀”,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要“学会关心”,我国的幼儿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最为明显的就是开始关怀儿童的生命,关注儿童的生存状态。但目前经历了20多年风风雨雨的幼儿教育,对幼儿生命的关怀还仅仅停留在对自然生命的解读上,对幼儿生命的关爱只较多地保留在无数的教育文本里。然而,幼儿的生命恰恰是幼儿教育的基石,幼儿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幼儿这一弱小的生命体在现有的生存状态下开放出更加绚丽的生命之花。幼儿教育应该具有鲜明的生命性,幼儿的生命教育理应成为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
一、生命关怀:幼儿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
幼儿与其他年龄阶段的个体相比,不管是从生理条件、心理素质还是从个体精神的发生和发展来看,都处于生命发展的初级阶段。就像一粒蕴含着生长潜能的种子一样,幼儿是一个拥有巨大发展潜质的生命发展体。这一生命发展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属于弱势群体。他们需要身体的关心、心理的呵护,更需要生命的关爱和尊重。
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既拓展了人们的生活空间,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命的质量,同时也使人们在对财富的聚敛、技术的运用和权力的争夺中放逐了对生命本身的追求。“教育的工业化把儿童的整体生成仅仅变为行为功能的增加,把‘人’当作了无生命的‘机器加工品’。在工具理性的价值视野里,‘生命’也就只能是一种‘挣扎’。”[1]这种对生命原生状态的忽视和对急功近利思想的追逐已在不知不觉中下放到了幼儿教育领域。“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这种思想的自然代言。幼儿教育本应是为幼儿的,而幼儿却在短视的教育中被放逐掉了。这种放逐不是冠冕堂皇的“顺应儿童的发展”,而是对幼儿生命价值的漠视,对幼儿本身自然生态的破坏,更是对幼儿生命原生状态的扭曲。
对幼儿的生命关怀就是要关怀幼儿的身体,尊重幼儿的发展需要和规律,引导幼儿追求生活的“美好”和生命的完善,追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关怀不是仅仅为了达到家长和老师的种种要求的“预设”关怀,不是仅仅为了更好适应小学生活的现实关怀,也不是仅仅为了保持生命体存在的外在关怀,而是发自内心的、从幼儿生命价值本身出发的关怀。这种关怀没有层层的包裹,没有附加的条件,更没有急功近利的目标。它是对幼儿生命原始状态的尊重,对生命本身价值的追逐。我们的幼儿教育如果忽视了对幼儿生命本身的关怀,又怎么可能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珍爱呢?
二、生命理解: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我们面对一个鲜活的生命体时,直观感觉到的就是一个具体的活生生的自然生命。这是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物质载体和本能性的存在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生命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命体首先是一个与动物没有本质区别的物质存在。然而,人不仅仅是物质性的存在,他还是能有意识地支配自己的生命活动,超越肉体生命的精神性存在和在人的社会性生产和交往活动中的社会性存在。如果没有意识的萌生、精神的贯注和社会关系的支撑,人的自然生命就不能成其为人的生命。也就是说,“本体生命的存在,实际上有三重生命:一是自然生理性的肉体生命;二是关联而又超越自然生理特性的精神生命;三是关联人的肉体和精神而又赋予某种客观普遍性的社会生命。”[2]自然生命是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存在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生命则是精神生命在社会领域和应用层面的延伸。“人就是由这三重生命构成的具体而完整的生命存在,人的这三重生命是一个互为前提、互为因果、循环往复的生命流程,实现着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交换和协调。”[3]
幼儿尽管处于生命的萌发和生长时期,但他同样是三重生命的结合体。幼儿教育总的原则是“保教结合”,此原则的提出固然与幼儿身体发育的特殊性密切相关,但我们不能因为这种特殊性而忽视幼儿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特最浓缩的一个观点就是“存在决定本质”。我们只有承认幼儿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才会关注它们的现实存在,才会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关怀幼儿的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忽视甚至是漠视幼儿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存在价值,这是我们幼儿教育的最大失误,也是对幼儿的最大伤害!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4]幼儿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一环,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它也必须直面幼儿的生命,关怀幼儿的生命,把幼儿的生命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它还必须尊重幼儿的生命,了解幼儿的生命,把对幼儿生命的理解作为幼儿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三、生命教育:幼儿教育的思考原点
当前,人们对幼儿的生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大力提倡人文关怀的呼吁声中,开始了对幼儿的精神能量和教育的生命基础的关注。但对幼儿生命价值本身的探索还远远没有引起幼儿教育界的真正关注。然而,“生命价值是教育的基础性价值,教育具有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和创造人的精神生命的意义。换句话说,对生命潜能的开发和发展需要的满足,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因而生命构成了教育的基础性价值。”[5]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教育,也应该从生命的本体意义出发,把对生命本体价值的追逐作为自己的起点和原点。“生命本体论是从人的生存出发对世界所作的本体承诺,对世界作任何本体的承诺――诠释都要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因为它本身才是唯一的认识的出发点和归宿。”[6]
1.保护幼儿原有的生命状态
幼儿有其自身的生命发展规律,有其特有的生命节奏,关怀儿童的生命,首先就要尊重幼儿的自然生命规律,保护幼儿原有的生命状态。与动物相比,人类有一个长得不成比例的不成熟期。“儿童发育专家Krogrnan指出:在所有生物中,人类的幼年期、童年期和少年期绝对是最延迟的。也就是说,人类是幼态持续或生长期长的动物。他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几乎30%都用于生长。”[7]由此看来,幼儿有其特殊的生物规律和固有的生命状态。这些生物规律的存在更多的来自生理和遗传的影响,它不是教育能主宰的。幼儿教育同样也不能主宰和改变幼儿原有的生命状态。幼儿教育不论其出发点是否是善意的,它对幼儿原有生命状态的破坏和超越,它对幼儿自身发展步伐的任意改变和加快,都将对幼儿生命的自然发展带来恶果。因此,幼儿生命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要保护幼儿原有的自然的生命状态。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个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长得既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8]
保护幼儿原有的生命状态,一是要遵循幼儿生命的生物性,保护幼儿的天性,舒展幼儿的天性。人的天性是生命自身长期自然进化的结果,“教育对于天性应当保持敬畏,教育应该首先尊重儿童的天性”[9];二是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保护幼儿的身心不受人为的伤害。作为幼儿生命的呵护者,成人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可能性,细心地照料他们,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机会和环境,保障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幼儿有着不同于成人的发展特点,也有着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生命规律。幼儿生命教育的目的不是要改变它,改造它,重建它,而是要顺从它,保护它,维护它。幼儿的生命教育一定不能人为地改变幼儿生命的自然发展路径,而必须保持它原有的生态平衡,养护它原有的自然生命状态。
2.释放幼儿的生命精神能量
人类的生命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自然生命的展开过程,更是一个精神潜能的释放过程。动物只能遵循遗传信息,按照遗传密码行事,而人类在其生命发展的背后,却有着精神动力的支撑和推动,有着精神能量的释放和补充。“生命的精神能量是教育转换的基础性构成,教育活动就其过程的本质来看是人类精神能量通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实现转换和新的精神能量的生成过程。”[10]
幼儿的身体尽管不是非常强壮,他的自然生命也还非常柔弱,但他的生命精神潜能却是巨大的。然而,我们对幼儿生命精神潜能的认识却是肤浅的、表面的、口头的。尽管随着“儿童期的确立”和对“儿童的再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幼儿精神生命的漠视状态,但这种改变与幼儿自身的巨大精神潜能相比,显得那么的卑微和渺小。关注幼儿的精神生命,承认幼儿精神潜能的存在,帮助他们补充自己的精神能量,并创造良好的条件疏导和释放他们的精神能量,这既是他们生命规律的内在要求,也是他们生命特征的本真体现。
3.促使幼儿追求更好的生活状态
在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尽管生存是人们的第一要义,但人们决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更多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幼儿的生命教育,也不仅仅是保障他们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健康发展,还要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运用自己的主体性智慧,更好地适应社会,并在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和交往中,生活得更加惬意和美好。幼儿的生命教育,不是基于抽象的理论和纯粹的理想的教育,也不是无病、偷梁换柱的教育,而是真正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在“生活世界”观照下的教育。[11]而生活世界正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主要标志。因为动物只有生存而没有生活,更没有生活世界。“人之为人而不是神在于他现实地生存于一个生活世界之中;同样,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在于他不仅仅感性地生存于生活世界之中,他内在而且必然地包含着一种理性的超越和自我反观。”[12]
生活世界是充满活力、魅力和温情的世界,也是最真实、最具体、最本源的生命存在的世界。幼儿在这样的世界中可以体会到生命存在的意义,更能体验生活本身的美好。因此,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不但要养护幼儿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让他们在这样多元的社会中安全、健康地成长,在现有的条件下更好地生存,而且还要引导他们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超越生存状态的能力,逐步向更好的生活世界迈进。这种迈进不是向幼儿传授深奥而抽象的理论,而是让幼儿在日常生活的渗透中逐步地感悟生命之美、生命之韵和生命之道。通过这样的渗透,他们可以知道自己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自己生命对自己、对家人的重要意义,知道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珍贵。同时,他们还可以知道,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存在,更重要的是让自己和他人生活得更美好、更完满。
幼儿的生命是稚嫩的,它需要成人的关心和呵护;幼儿的生命是有规律的,它需要成人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的生命又是孕育着潜能和希望的,它需要成人的养护和激发。让幼儿的生命之花在我们共同浇灌下,开放得更鲜艳夺目、更多姿多彩吧!
参考文献:
〔1〕文雪.生命教育论.山东教育研究,2002,9
〔2〕〔3〕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湖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5
〔4〕〔5〕〔10〕叶澜.“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山西教育,2004,6
〔6〕张宪.“生活世界”与“生活―世界”.现代哲学,2002,1
〔7〕杨宁.对童年期的本质的某些新认识.心理科学,2001,1
〔8〕卢梭.爱弥尔――论教育(上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8
〔9〕刘晓东.论教育与天性.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11〕刘济良.论“生活世界”视阈中的生命教育.教育科学,2004,4
〔12〕高秉江.生活世界与生存主体.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Life Education: the Origin for Thinking of Children Education
YUE Yaping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公平;解决策略
教育公平是促进社会公平的手段和途径,探索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策略,不仅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而且也能推动我国社会公平的和谐发展。本文从教育公平的视角对当前幼儿教育中存在的不公平进行分析,并提出促进幼儿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教育公平的内涵
教育公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不同的生产力状况下,教育公平的含义是不同的。教育公平是指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促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最充分与自由发展。在我国,对教育公平的研究涉及到四个层面。第一,教育使国民自身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基本人权和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公平的原则。第二,教育权利平等原则。这里所谓的教育权利,指的是受教育的权利,是相对于政治上、经济上的平等权利而讲的教育上的平等权利。第三,教育机会均等原则。良好的教育制度,乃是使每个人有均等的入学机会。第四,差别性对待的原则。差别性原则的基本前提是使社会中处于最不利地位的人获得最大利益。
二、幼儿教育中的公平问题
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目前学前教育的研究成果,已使人们得以形成一个更加激进的教育面前机会均等的概念。有研究者提出如果能够有效的解决幼儿教育的教育公平问题,则更有助于教育公平问题的解决。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对幼儿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同,产生了幼儿教育的城乡差距、城市间学校差距、地区间差距,而且这种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幼儿园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公平
不同幼儿园建园过程中的资金来源及资源投入力度已经造成幼儿园条件上的差异。一部分民办小型幼儿园是院长利用自已的住房或是租用住房作为园舍,园舍小,儿童的活动室小,光线与通风条件差、玩具的拥有量小、供儿童进行户外活动的场地小或者是几乎没有、供儿童智力开发的教具也相对匮乏、更甚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幼儿安全隐患,但这类幼儿园是当前我国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的广大农民、入城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孩子学前教育的首选。相反,一些由教育机构、社会政府部门出资建设的公里或一些社会财团出资建设的大型私立幼儿园,其房舍、玩具、书籍、场地等各个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甚至可以堪称豪华版幼儿园,其入园费用也已远远超过大学生的培养经费,有调查数据表明,80%以上的私立或公立比较好幼儿园入园费用,出去对具有某种特权用户的免费或减费之外,一般的费用在每半年都超过5000元,而现在大学生的培养费用一般也就是一年5000-9000之间,如此高昂的入园费用,一般家庭是难以承受的。
(二)幼儿园教师师资力量的不公平
教师资源是决定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民办小型幼儿的园业主办园目的主要以盈利为主。所以,他们会选择投入最少,产出最多的经济实用的办园方式,即大班教学,老师既要承担教育任务,还要承担保育任务。这无形中加大了教师工作的强度和难度,很难达到较好的教学质量。同时,其雇用老师的素质和水平也相对较低,有些教师根本就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幼师教育。相比而言大型的幼儿园,由于资金和办学条件上的优势,能够引进专业性强的、素质高的幼儿教师,这写都造成了幼儿教育的不公平。
(三)幼儿教育教授内容的不公平
由于资金匮乏和合格教师数量不足,部分民办幼儿园没有专门的幼儿教材、供儿童智力开发的书籍、玩具、教具等,教师的职能仅是充当了一个保姆的角色,儿童并不能学到太多的东西,更说不上发展潜能。相反,较大型的条件较好的幼儿园有条件为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有能力开发儿童的潜能,发展儿童多方面能力。
三、幼儿教育公平问题解决策略
幼儿园教育公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短时间实现教育的公平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并不能实现的、也是不存在的。但保证弱势群体的子女享受学前教育的相对公平,是当前个教育部门及国家管理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逐步实现幼儿教育公平。
(一)提高院长办学理念
一方面,当前存在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将幼儿教育当做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准备阶段,在教育学内容上以义务教育阶段的读、写、算等内容,没有重视儿童的持续性发展、没有注重儿童的潜能开发、没有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更多民办幼儿教育机构将盈利做为办院的唯一目的,忽视幼儿成长环境的建设。因此教育部门及相关管理部门应从两个途径入手:一是加强各级各类有幼儿园院长及相关领导者的办园理念,使其明确育人内涵。通过政策、各类媒体等引导各类办学机构改变其办学理念。二是提高申请办院的门槛,将条件极差、设施配置不足、教学设施也比较匮乏等不合格幼儿园的存在的资格取消,使其整改再评。
(二)合理配置有限资源
政府要合理地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不仅应大力支持发展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也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以确保幼儿教育公平的实现。另外,政府应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幼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法律的形式来保障。通过立法的形式制裁和打击教育领域中的各种违法行为;杜绝幼儿教育收费不规范和乱收费现象。
参考文献:
[1]韩清林.“普及与公平”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的必然选择[J].当代教育科学,2011,03:31-35.
[2]王海英.学前教育不公平的社会表现、产生机制及其解决的可能途径[J].学前教育研究,2011,08:11-17.
[3]孙伟峰.浅析农村幼儿教育问题[J].大众文艺,2012,01:
232-233.
[4]何孔潮,李丹.学前教育公平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基于2002-2011年期刊论文的分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2,03:
123-128.
[5]盛冰.转型时期政府的教育公平责任及其边界[J].教育研究,2007,03:60-65.
[6]冯晓霞,蔡迎旗,严冷.世界幼教事业发展趋势:国家财政支持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05:3-6.
[7]苏彩云.是花朵都是美丽的对农牧团场幼儿教育公平的几点看法[J].兵团工运,2007,11:48.
[8]步社民.学前教育的“市场化之伤”——以浙江省部分区域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20:22-26.
[9]廖浩然,族,彭世华,谭日辉.我国幼儿教育非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02:17-21+34.
[10]胡娟,孔宝刚.从免费幼儿师范男生培养看教育公平——以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2,05:18-20.
[11]黎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幼儿教育公平[J].内江科技,2012,12:197.
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主要途径;优化;儿童
学前教育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孩子是国家最宝贵的未来人才资源,投资于儿童就等同投资于未来。学前教育儿童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肇始于发端,良好的学前教育可以提高儿童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提升他们的认知水平,能为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加强对学前教育方面的研究非常关键。
一、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完善的教师队伍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当前情势下,我国普通九年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配备雄厚,但幼儿教育的师资缺位明显,以不能满足当前幼儿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已经成为办好学前教育的重要举措之一。专家调研后建议,最好的解决途径一是实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对幼儿教师定期进行培训,鼓励幼儿教师在职进修,通过继续教育和学历培训,帮助幼儿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提高他们的专业教学水平。二是要增加幼儿教师的数量。师范院校要做好学幼师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管理她们下基层历练,同时从高校中选拔有志于从事幼儿教育的优秀人才,通过幼教专业培训,补充到一线幼儿教师队伍中来,提升幼儿教师的量。同时,地方应切实提高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优化教师的生活环境,防止幼儿专任教师大量流失做到待遇留人、事业留人。
二、树立现代幼儿教育新理念
为托起每天的太阳,搞好当前幼儿教育工作,就必须确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幼儿新课程理念。依据实际需要,合理编订出出符合幼儿个性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课程。首先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应以满足儿童实际发展的客观需求,着眼于儿童未来的全面发展。其次,教学内容的甄选要贴近生活,用儿童感兴趣,常见、易接触的事物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高儿童的注意力与自控力。第三,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合理控制必需遵循儿童发展性原则,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在儿童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突破分科教学的模式,强调课程的实用性与综合性,并在实施过程之中不断完善与创新。另一方面,还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必须严格把握教育对象是学龄前儿童这一基本事实,在做人、学知识、长身体、社会化等方面实施全面教育,通过小群体游戏、听故事、学唱歌等多种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动;既对幼儿提出统一的要求,又要注重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水平上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三、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不等同普通中小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幼儿的教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征,在实践中,以幼儿的兴趣爱好为逻辑起点,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与实际的可接受水平。首先教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有效教学,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且还让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有专家建议,一是注重教学的直观性。例如在引导儿童学数数时,可用两个盘子放苹果,分别是几个,放在一起又是几个,请小朋友上讲台数后,告诉全班小朋友,不相信的也上讲台数一数。其次要用好游戏,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例如在一次德育活动中,本节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听话的自控了,通过设计一个听口令与哨音的游戏来完成,口令是正常走路、哨音一响,立即原地不动。教师规定谁做的好,谁就可以得到表扬,并且还可以领物质奖励--糖果和玩具。通过此次游戏活动,听话守纪的意识初步形成,在幼儿潜意识中逐渐发展与固化。
四、进一步完善幼儿园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业从娃娃抓起。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是推动幼儿教育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此,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宏观管理层面建立健全《幼儿教育管理方案》与《幼儿教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加强督导与巡视工作,首次从交通、食品安全、教育环境安全等方面进行督查,做到安全无小事、安全警钟长鸣;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幼儿园准入机制和追责机制,从微观管理层面进一步加强对幼儿教育行业的管理工作。例如校舍安全、幼儿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设施等细节对幼儿教育全面展开督查,落实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督促幼儿园还要树立正确的现代幼儿教育观,贯彻“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原则。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幼儿教育工作安全、可持续发展。
五、营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幼儿年少,注意力不能持久,一切还以个人好奇、好玩为心理倾向。幼儿的对事物、对周边环境认知也是一个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儿童对自我的认知、纪律观念的形成,都要依赖于儿童与教育环境的交相互影响与渗透作用。所以,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应为提高幼儿教育实效性的重点之一。为儿童创设出和谐的参与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探索与思考的空间,让他们在教师引导就下,慢慢再体悟,认知总结,加快个人社会化意识的形成。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意识,幼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动手必动脑,通过亲身体验,获得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童星”、“好孩子”、等评选活动,以激励为主,用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儿童良好个性品行的形成。
作者:马菊 单位:黔西南州义龙试验区郑屯镇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福禄培尔 陈鹤琴 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2-0034-02
福禄培尔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陈鹤琴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鼓楼幼稚园,被称为“中国幼教之父”、“中国的福禄培尔”。二者的思想有其共同的特征,也有其不同之处。
一、相同点
1.相似的儿童经历
福禄培尔未满周岁时母亲就去世了,父亲给他找了个继母,但福禄培尔与继母感情淡漠,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培养了福禄培尔对儿童的特殊感情,对其幼儿园教育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陈鹤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他进入清华学堂时就对儿童教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毕业后公费留美,出于对儿童的热爱,最终立志以教育报国。
2.都重视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时期是人发展的主要阶段。他说:“人的整个未来生活,直到他将要重新离开人间的时刻,其根源全在于这一生命阶段。”他认为家庭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强调幼儿园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二者应该协调一致。
陈鹤琴主张按照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去教养儿童。他的儿童观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爱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1920年他喜得长子陈一鸣,随后他对其子进行了长达808天的周密的观察、实验和文字与摄影记录,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的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于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和《家庭教育》。
3.都强调游戏的作用
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幼儿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组成儿童学习和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游戏为幼儿的生活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为幼儿提供了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空间。此外,他认为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在促进儿童智力和品德的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强。而且游戏对增强儿童的体力、培养其友爱和勇敢等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他主张对儿童的游戏进行合理的有意识地指导。
陈鹤琴认为游戏是儿童的生命,他说:“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实则不然,近世西方各国教育正是利用儿童好游戏这一活泼的本能,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他认为游戏可以给儿童快乐、学识、思想和健康,还可以养成儿童的种种好习惯,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应该成为儿童教育的主要方式。
4.都进行了教育分期
福禄培尔把儿童的教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期、学生期。婴儿阶段开始的游戏是用儿童的四肢、嘴等各个部位来进行的,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发展的最高阶段。虽然游戏仍是幼儿期的儿童活动的主要内容,但是此时期游戏的目的是有一种特定的有意识的目的,也就是表现。而幼儿在学生期的主要内容则是学习。
陈鹤琴也把幼儿期分为3个时期:一是幼稚期(出生~3岁),儿童爱独自游戏,爱触觉的与听觉的游戏;二是儿童初期(4~7岁),儿童爱与同伴共同进行模仿游戏;三是儿童后期(8~12岁),这时期儿童喜爱放风筝、踢毽子、拍皮球等较为复杂的游戏。
二、不同点
1.时代背景不同
福禄培尔生活的时代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孕育并迅速发展的时代。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资本主义工业已有了显著的发展,在许多家庭中,父母都出去工作了,孩子没有人照顾,这就迫使许多家庭不得不把他们的孩子送到私立或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中去。幼儿教育很快发展起来,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机构。
陈鹤琴从小就接受私塾教育,当时的幼稚园教育外固化倾向严重,“几乎成了外国货的贩卖场,先生做了外国货的贩子,可怜的儿童民事做了外国的主顾”。陈鹤琴教育思想孕育的时期,国际新教育运动和美国的“进步教育”正开展得轰轰烈烈。中国“新教育”改革运动也给他很深的影响。
2.提出的教育教学原则不同
福禄培尔提出了四个原则:统一的原则,他说:“有一条永恒的法则在一切事物中存在着、作用着、主宰着……这个统一体就是上帝”;发展的原则,他把人性看成是一种不断发展和成长的东西;顺应自然的原则,他认为教育适应自然就是要顺应人的本能;创造的原则,他认为人应当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
陈鹤琴提出的活教育的原则包括: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就应该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么做,就应当教儿童怎么学;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等。
3.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同
福禄培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游戏、作业和恩物。他为幼儿设计了一系列的玩具。他认为这些玩具是神恩赐给儿童的,所以称之为“恩物”。作业包括纸工、绘画、泥塑等。在西方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把手工劳动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陈鹤琴的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主要是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五指活动”来进行。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从做中教、从做中学、在做中求进步。
4.局限性不同
福禄培尔教育体系是以唯心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他的教育思想是建立在他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其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强调上帝是万物的统一体,所以他的理论有着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形式主义的局限性。
陈鹤琴虽然没有福禄培尔那种神秘的色彩,但他忽视了我们民族的传统观念是根深蒂固的,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变,这些理论在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新时期我国的国情又有新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福禄培尔著.人的教育(孙祖复译)[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中国人民文史工作委员会.浙江省上虞县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陈鹤琴专辑[C].上虞文史资料(第3辑),1988
篇9
其实质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发展观的全面展现。现代教育理念是建立在教育规律基础之上的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现代教育理念是人们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教育发展的指向性的理性认识,是教育行动的指导。
1.终身教育理念终身教育
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尔•朗格朗,他指出:“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全过程。这是使每个人在个性的各方面——身体的、智力的、情感的、社会交往的方面,总之,在创造性方面——最充分地利用其禀赋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是单纯的传授各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努力提高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成长,今后步入社会奠定好坚实的个性与人格基础。
2“.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
“以儿童为本”是指幼儿教师的保教活动等各个方面都要以儿童为中心,专业理论和实践的方方面面都要以儿童为落脚点,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1924年,各国签订了《日内瓦儿童权利宣言》,强调儿童的身心必须得到正常发展,标志着幼儿教育成为各国政府国际合作的开端。1959年颁布《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当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1990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首脑会议,通过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世界各国开始逐渐关注儿童的基本权利,重视儿童教育。“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表明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但是其身心发展特征及生活状态又与成年人不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身心发展特征,只有在“理解儿童、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前提下,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合作”的教育理念
随着教育的发展,“合作”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幼儿教育。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家长和社会因素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学习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幼儿教育要开放、要合作已成为各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共识。“合作”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具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要发展与他人合作的品质。幼儿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只有先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合作品质的人,才能培育出乐于与人合作的孩子。在现代教育背景下,“与人合作”已经成为衡量幼儿教师是否合格的基本要素之一。
4“.全纳教育”的理念
“全纳教育”的概念是在1994年举行的“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提出来的。全纳教育提出了五大原则:“(1)每个人都拥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2)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3)教育必须考虑到这些特性和学习的广泛差异;(4)学校要满足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5)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全纳教育理念并不意味着为每一个人提供完全相同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因为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要了解个体特征,因材施教。
二、现代教育理念
融入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策略
首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重视幼儿教师的专业学习态度与能力的养成。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不断重视,幼儿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但幼儿教师入职后的培训和学习还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应使幼儿教师认识到他们入职前的教育水平对他们的职业发展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因此在制定幼儿专业标准中,应对幼儿教师所需具备的学习能力作出明确规定,包括能够不断地参与合作与学习;善于利用各种专业发展机会和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具备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对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学习能力的清晰界定对于促使幼儿教师终身学习可起到导向性作用。
其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应促使幼儿教师树立“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与理解儿童,热爱幼教事业。当前,各地一些幼儿教师虐童的个案虽是少数,但也从侧面反映了个别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缺失。“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制定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时明确界定幼儿教师需具备的基本能力,给予教师可操作性的指引,而不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泛泛概括。专业标准中应规定幼儿教师需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和需求,知道影响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多重因素;幼儿教师能够在家庭、社会和文化的背景下理解儿童,知道儿童在健康、安全和营养方面的需求,并具备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利用儿童发展的知识为儿童创设健康、尊重、支持性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设计适宜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物理环境;能够提供适宜儿童理解力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能够设立适宜儿童发展水平的学习目标;能够使用多种发展适宜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密切关注每个儿童对教学的反应,能够与每个儿童建立积极的关系和进行支持性的互动,使每个儿童都能学到应该学到的东西;能够为儿童创设安全、友好、文化适宜和组织有序的学习环境,能够对每一个儿童进行负责任的评估,促进每个儿童的积极发展。
再次,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应鼓励幼儿教师树立多元化的“合作”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与同事与幼儿家庭共同合作,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儿童发展。应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幼儿教师要了解不同家庭的特点,尊重不同的家庭文化与价值,为家庭的幼儿教育提供支持;能够认识到家庭的作用,促使家庭参与到儿童的发展与学习中来;能够发起并保持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尊重,支持每个儿童的发展和学习;能够利用社会资源,与提倡服务于儿童和家庭的公益机构、组织等进行协调和合作;能够与同事和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篇10
幼儿教育教育管理师资力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广泛推广,在河北省教委及各级地方主管部门的管理下,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方法上有了极大的改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幼儿教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在看到成绩和光明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困难与不足,本文深度挖掘问题背后隐藏的深层次原因,并对农村幼儿教育健全发展提出相关性完善对策。
一、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笔者深入农村教育地区了解河北省农村幼儿教育现状,归纳整理出如下问题:
(一)幼儿园管理问题
首先,河北省农村现有幼儿园大多为小学附设公办园或个体园,多数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不符合要求,硬件设施短缺,活动室、午休室、室外活动场地破旧,活动设施及教玩具等大小硬件严重不足,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多数处于“懒散无序”甚至濒临关闭状态。
其次,可支配财力有限,政府不愿增大办园成本,因此不仅硬件设施较差,还存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隐患,幼儿园活动室面积狭小,幼儿活动和休息都受到影响。尤其是私立幼儿园为了“抢生源”,用不具备行驶条件的“面包车”或“三轮车”接送幼儿,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再次,在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家长教育观念的陈旧和教师素质的局限,为了迎合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部分办园者无原则地满足使得幼儿保教工作陷入严重的“小学化”误区,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
第一,优秀教师流失,教师队伍不稳定。
在农村,幼儿园教师在农村家长的眼中是孩子王,是拿工资的高级保姆,人们尊师重教的氛围不浓,大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流失,这对于本来就落后的农村幼教无疑是雪上加霜。缺乏尊师重教的氛围,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很难吸引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幼教,也难以留住现有的教师,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
第二,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业务能力较低。
虽然河北省农村幼儿教师学历不低,多数为大专。但这种学历与专业素质和能力不成正比。幼儿教育的问题,如小学化,更突出地出现在农村,究其原因,与农村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的教育条件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农村有城市幼儿园所望尘莫及的可以为幼儿教育提供丰富而生动素材的大自然和社会环境,然而,一些农村幼儿园把幼儿关在教室里,忽视了户外广阔的天地,没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和活动材料,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幼儿教师的素质不高有关系,他们没有能力想到或做到。
二、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几点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以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一)进一步端正幼儿教育办学思想,创新科学管理机制
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以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有关文件精神,教育活动以游戏活动为主,培养幼儿各种初步的生活技能,同时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根据乡情、园情,修订、完善适合本园发展的规划和管理制度,包括幼儿园章程、幼儿园中长期规划、日常工作常规、教职工职责、教师教学常规、保育员常规、幼儿在园常规、教研管理常规、后勤保障措施、财务管理制度、年度考核方案以及幼儿安全管理系列制度、职责、预案等,并逐一落到实处,努力实现人本关怀与制度管理的完美结合。
(二)幼儿园领导应注重幼儿园内部管理,培养骨干教师
1.配置强有力的师资队伍
幼儿教师必须实现“专任”化,建立起一支具有过硬的幼儿教育工作专业知识且热爱幼儿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形成专业化的管理,实现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立足现状,实施“青蓝结合工程”,即中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学习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和新颖的教育理念,青年教师则向年长教师学习敬业精神和请教教学经验。幼儿园内中高级领导应加强内部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形成较为稳定的教研队伍,加强教学指导与研究,以不断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本地幼儿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培养强有力的骨干教师。
2.改进幼儿教师学习与培训环境
(1)幼儿教师要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树立献身幼儿教育事业的志向,把培养幼儿道德智能、身体素质、情感素养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
(2)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强化幼儿教育系统内外部的交流与学习,多观摩,多研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活动,交流有效的学习经验,以园(点)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的业务培训学习(利用每年寒暑假进行),每周开展一次继续教育校本研修的集体学习,平时多进行幼儿保教知识的自学。同时,创造外出学习机会,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业务能力。
(3)支配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订购或开发部分教学资料,以保证幼儿园教育教学有关活动的正常开展。
三、结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幼儿教育事业的道路短暂而又漫长,尽管在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有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有广大幼儿家长的密切配合,只要教师能深刻认识到幼儿教育在孩子一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速度就会突飞猛进,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就一定会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参考文献:
[1]樊楠.科技创新导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