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课程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教学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035-02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质量关乎“百科之母”——语文的基石,也关涉“人生之始”——小学儿童的发展根本。作为小学职前教师,应当知道语文教育的神圣使命,应当知道语文教师的崇高职责。本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课程模块中所规定的小学教师培养课程,是教育学和小学语文教育这一具体学科结缘而生的一种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科课程,是信息化和时代化发展的要求,是为高等师范院校(系)小学教育专业所开设的、用来培养高素质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在现代信息化背景下能够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特色的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因此,对于承担《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需要有科学化的思维、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和民族化的立场,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专门研究。
1 课程内容体系说明
本课程内容共有7章28节,其中涵盖三个层面的基本内容:第一个层面为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通论(1、2、3、6章),涉及内容包括“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概说”、“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原理和文化通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流程系统”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艺术”等;第二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分论(4、5两章),其中包括“小学语文模块教学设计”和“小学语文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两个方面;第三个层面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中的拓展性学习内容,即本课程最后一章“名家名师语文教育理念和教学艺术述略(第7章)。
上述内容也可以分为绪论、总论—分论—总论、补论三部分。
第一章为绪论,分四个节次,分别概论学科本身的起源流变、学科定位及特定价值、教材资源生成及课程特点、要求,相当于课程谱系梳理和教材使用说明。
第二章、第三章是总论,是从事实层面、价值层面着眼,解决课程内涵“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第四章和第五章为分论,谈及五大模块和特定文体的教学设计,重点转向技术层面,因为要解决“怎么办”的实际问题。第六章是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方法技巧,是由四、五两章具体的教学,转向探究语文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
第七章是补论,原来的教材很少涉及。名家名师的语文教育主张和教学设计艺术,既是当代语文教学的根基,也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现实标杆,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汲取本土母语教学的优良传统和精髓,返本开新,学新知新,启迪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示意图:
2 教师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技能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根据学科教学论的教学实际,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重理论轻实践,教师把这门课当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论或教学设计原理来讲,势必会削弱实践教学和技术操作。二是重实践轻理论,教师让学生轮番登台试讲,让学生自主体验,但缺乏理论高度。学生很快能成为一个合用的人手,但缺乏成为一个人才的理论功底。三是齐头并进但浅尝辄止。从形式上完成了一门课程:记忆几个概念,背诵几个原理,实践课程撒手不管。鉴于以往的教学惯性和教育弊端,我们认为该课程教学既要注重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规律的教学,又要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品析精品教学案例,组织进行课堂讨论,并通过单项和整体教学设计,不同模块、不同文体的教学设计以及备课(包括撰写教案)、说课、讲课、评课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语文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因此,本课程应主要结合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完善教学方法的信息化,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模拟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演练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在教师职前教育学科设置上赢得了独立的一席,在教育实践中能否站稳,关键取决于教育研究和教学成果。要把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置于基础科学的地位,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跨学科研究的背景上,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理论,吸收语言学、文章学、修辞学、逻辑学、文学、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相邻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多视角、多侧面地丰富和充实自己,在学科整合和“智力杂交”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学习国外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吸收现实语文教学的先进经验和语文教学研究的优秀成果,运用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实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利用电化教育、多媒体介质和网络教育的优势,形成崭新的、适切的、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技术。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之根必须深扎在中国的土地上,体现中国语文教育的特点。发掘和整理语文教育的理论遗产和特色设计,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尊重和研究汉语文教育从古至今的教学经验,诸如“文道统一”、“读写结合”、“启发诱导”、“口诵心惟”、“知行转化”、“自力求实”、“情感熏陶”、“读书做人”、“合作探究”等,才能客观地总结语文教育的规律,进而才能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设计。
3 学习建议
本课程的学习,首先要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即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原理、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流程系统、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方法与技巧等等。同时还要很好掌握小学语文课程中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话与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模块教学设计的特点、方法与要求,更要掌握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传说、古诗文、歌谣与儿童诗之类特殊文体的教学设计特征与要求。另外,要借助网络上大量共享的信息资源,搜集了解当代小学语文教学名家名师、各种流派关于语文教学主张、教学设计特点和基本经验,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吸取其中精华部分为自己所用,借此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同时,要及时完整地完成相关作业和各种训练项目,如理论分析应用题、案例学习分析题、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以及说课讲课等活动,借此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具体来讲,有如下几个方面:
(1)重视课程理论的指导意义,整体把握本课程的理论体系和知识层面,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还可以为技能训练和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认真地观看教学录像、学习教学案例,积极参加校内外观摩学习活动,并能在此类学习活动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善于从别人的教学实践中获取经验,感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真谛。
(3)积极踊跃地参加教学设计、教案撰写、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等各项技能训练活动,充分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训练中获取技能,在训练中巩固技能、在训练中提高技能。
(4)积极主动地参加见习活动,主动向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拜师求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的再设计,并尝试进行真实课堂的教学活动。
(5)通过远程教育或拜访等方式向大师名师学习,对照成功教学案例和典型教学经验进行教学反思,唯其如此,方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篇2
关键词:简笔画;小学语文;重要意义;应用途径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提高。教师在语文课程教学中,越来越多重视对语文课堂的创新,通过应用创新型的语文课堂学习环境,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简笔画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语文教学中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课程教学要求,科学的应用简笔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和应用的能力。
一、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重要意义
1.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来进行辅助教学,对于营造多元化的语文学习课堂氛围和促进学生理解语文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课本上的简笔画内容是非常有兴趣的,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图画都在课本上,但是课本上的图画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然而教师通过在教学中应用简笔画,可以将更多的图画展现出来,对学生的视觉产生非常有益的刺激作用,使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充满兴趣。
2.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教师将课本上那些学生通过文字不好理解的内容,用简笔画展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课本上的文字内容所描绘的景象,从而促进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除此以外,应用简笔画,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二、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应用简笔画的有效策略
1.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存在的意义,都有它本身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无论应用哪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事先做好调研工作,要明确这种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发展。然后,再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科学地应用。在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也是这样,只有做到充分地了解,才能使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应用简笔画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应用简笔画非常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为学生打造趣味性语文学习课堂。教师可以将乌鸦放石头在瓶子中喝到水和乌鸦的状态画出来,然后随着课文的不断推进,将每一个阶段的状态全都画出来,一直到课文结束,就是乌鸦喝到水的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对下一幅画充满好奇,从而使学生在课文学习中注意力更加集中。
2.应用简笔画发散学生的语文思维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只有掌握了语文思维,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且良好的语文思维,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
通过在小学语文课程学习中应用简笔画,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看图编故事”为主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教师可以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画,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图画,充分发挥想象,来编故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语文思维更加发散。
3.应用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在语文课程中,有些内容,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
例如,在学习“柳树醒了”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应用简笔画来促进学生理解,因为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于生活中的现象观察得不够仔细,对于春天时柳树的状态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样教师通过用简笔画描绘出柳树活泼的状态,进而促进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理解。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简笔画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应该通过对简笔画进行科学的应用,来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新观念
一、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较之九十年代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诉求,语文新课程、新标准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尊重语文教育特点,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加强实践性,遵循汉字、汉语自身规律。
再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学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在把握语文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传承的基础上,注重语文实践,联系现实生活,倡导大视野、大语文教育观。
二、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一:语文学科综合化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语文学科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容易割裂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轻视学生的需要,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
新课改中,小学语文教学应实现语文学科综合化的教学观念转变,突出语文学科综合化特点,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语文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语文学科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语文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要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并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语文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
三、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与之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有如下几方面的优势:
首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作学习实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中,学习既是具有主体地位的能动者,又是具有主体地位的受益者。
其次,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能。因为小组成员思维方式,知识背景、生活经历、社会经验各异、学习同样的内容,会有不同的方法和理解,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再次,有助于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合作学习方式的实现,使学生成了课堂上学习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观念,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需做到以下几点:其一,以小组活动为主体,班级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其二,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既有生生之间的互助,也有师生之间的互助;其三,一种目标导向活动,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合作学习的目标,既有传统教学意义上的学术目标,也包含有学生合作交往技能目标。
四、小学语文教学新观念之三:语文课程生活化
如吕叔湘先生所言:“语文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语文教学脱离生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根本症结所在。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现语文课程的生活化。
所谓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
“语文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语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与我们生活的联系将逐步增进。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仅拘泥课堂,还应融入更为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应用模式
导入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如若教师能够针对该类艺术加以协调化把控,便能够令课堂教学实效变得愈加理想。须知足够精妙的导入艺术,可以令小学生群体精神得到前所未有的振奋,克制以往课堂注意力低下隐患前提下,激发出他们无限的潜力。所以说,尽快理清现代小学语文课堂科学化的导入艺术形式,系统化贯彻落实素质化教育指标,存在一定的现实意义,必须引起各类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
1借助问题导入艺术改善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
疑问可以说是推动学生持续深入性思索的核心力量,更是调动他们自主式学习欲望的必要途径。特别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讲,他们时刻保留坚定的猎奇和求知信念,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征,为小学生设置各类富有针对性的问题,借此激发他们更为强烈的思维冲突效果,进一步积极思索、学习知识并提升个人实践技能。如在进行《迷人的张家界》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借助巧妙的问题设置途径,引导学生及时介入到积极的思考状态并主动获取各类关键性语文知识点。至于这部分问题内容则可以表现为:“同学是否去过张家界、作者是透过哪些角度将张家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风貌加以表现的?”归结来讲,这部分问题设置,要尽量保证和课文内容联系的缜密程度,与此同时,还要适度激发学生的长期猎奇心理,令他们至此过后自主阅读课文并从中提取整理相关问题答案。这样,便可以令学生透过文章精细化阅读等途径,明白张家界拥有秀丽别致的山水和无比珍惜的动物。由此看来,问题导入对于改善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自主性,的确存在非凡的辅助功效。
2配合故事导入艺术调动小学生长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致
教师完全可以结合小学生喜欢倾听故事的习惯,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故事导入艺术环节设置,借由该类群体听讲需求全方位满足基础上,调动出他们更为深刻的学习兴致,令他们在感受故事的同时,体验到学习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对于今后小学语文课程良性教学效果强化,影响作用非凡。如在讲解《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期间,教师完全可以借助故事导入艺术,令学生快速掌握该类课文的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引导他们回忆中国除夕夜的景象,包括品尝丰盛的年夜饭、观看无比精彩的联欢晚会等。在学生沉醉于美好回忆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入安徒生经典的童话故事,即一个拥有着善良之心的小女孩,在富人们庆贺新年之时,为了卖火柴而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在引发学生思考这个小女孩为何如此不幸的问题基础上,调动他们挖掘作者内心情感的积极性,保证他们至此对各类新课程保留强烈的关注度,在该类情况之下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必将能够赢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音乐导入艺术实时调节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不同阶段中的主观情绪
最能撼动人心的莫过于音乐,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导入音乐,不单单可以启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智慧和陶冶其情操,同时更可以令他们在愉悦的精神状态之上紧跟教师讲解步伐,最终顺利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如在进行《让我们荡起双桨》课文讲解期间,教师便可以借助音乐导入艺术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情绪,令学生在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有没旋律的前提下,快速且集中地投入到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中;再就是消除紧张情绪,获取情感陶冶的高尚成就。
4通过多媒体等高端设备导入艺术
组织学生学习丰富的课程内容多媒体设备的投入应用,目的就是保证课堂教学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即借助图片、视频、文字等多元化、灵活形象的表达模式,令学生深刻地感知语文课程中的各类人物形象,激发出内心强烈的学习动机。事实证明,此类课堂导入艺术的贯穿,极为迎合小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征,保证该类群体顺利认知难易程度各异的课程内容。如在进行《桂林山水》课文讲解期间,教师便可以考虑结合多媒体导入艺术制作精美的演示课件,令学生透过视觉、听觉等感知角度清晰地体验到桂林山水的别致景象,令自身仿佛置身其中。之后他们学习该类课文就会显得更为轻松一些,对于文章中各类重点内容也会有着更为深刻的见解。归结来讲,开端处理得足够妥善,距离日后的成功顶点才会愈来愈近,而一节实效性较高的小学语文课程,同样需要凭借科学性的导入艺术作为支撑。如此才能时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并加快各类新课程的讲解进程,为整堂课的有效进行,提供应有的保障条件,希望日后相关教师能够多加注意并予以灵活应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之上贯穿融入各类导入艺术,需要教师预先做好相关研究工作,即保证将课程内容和学生认知特征等要素充分考虑进去基础上,运用富有针对性的导入形式激发他们的猎奇和探索欲望。长此以往,使得他们紧跟教师讲解步伐并强化自身对各类知识点的学习实效,最终促进小学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化发展结果。
作者:李小燕 单位:新疆克州阿克陶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2013,15(14):137-156.
篇5
具体的理念包括三个“基于”:1.基于课标,做课程的适度创生者;2.基于教材,做课程的开放实施者;3.基于学生,突破教学的零起点。包括两个“走出”:1.走出课本,拓展延伸;2.走出课堂,无痕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 开放教学
()基于课标,做课程的适度创生者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颁布的教育方针和教学计划制定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带有法律意义的文件。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语文课程标准就是有关语文课程编制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进行教学的依据,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显而易见,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当然,小学语文开放教学的实施要基于课程,不能天马行空、肆意而为。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有什么样的教学指导思想,就会相应地设计什么样的课程,开展什么样的教学,从而导致什么样的教学后果。小学语文开放教学首先关注的是课程问题,其次关注教学问题。小学语文教学在全面了解“总体课程目标、总体课程内容、总体课程组织”的基础上,基于课程,开放语文学科目标、语文学科内容、语文学科的组织。
开放语文教学目标:第一,目标努力做到全面开放,全程开放。立足于学生的变化,要针对学生而非教师来制订。第二,目标要更具体明确。第三,目标要求重点突出,不能面面俱到。
开放语文学科内容,途径有二:一是在学科教学时从现实需要出发,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适度的改编。二是设置语文教学课程,教师做课程的创造者。
开放语文学科的组织,解开“小课堂”的束缚,把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作为语文教学大课堂。
(二)基于教材,做课程的开放实施者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程内容的载体,是构成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教材的概念不能与教科书的概念等同起来,它要比教科书的概念广泛得多。除了我们经常认为是教材的语文课本(教科书)之外,诸如补充教材、课外阅读教材、语文练习册以及为语文教学制作的录音带、投影片、录像带、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软件、文字教材和音像教材等都属于语文教材的范畴。但直至今日,语文教科书还是最基本的语文教材。3F3F3F3F
我们把课本称作“小教材”,它应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主要凭借。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阅读书籍的习惯不能凭空养成,欣赏文学的能力不能凭空培植,写作文章的技能不能凭空训练。国文教学所以要用课本或选文,就在将课本或选文作为凭借,然后种种工作得以着手。”
在教材形成过程中,不仅有着学科专家的智慧、教育专家的智慧,还体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思想。虽然教师要做课程的实施者,但并不是说可以没有根据随意随性地改变教材,可以对教材弃置不顾,那样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先要正确解读教材,处理教材,用好教材。
新课程教材编写正在由“教程式”向“学程式”发展,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的编写在继承人教版以往教材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凸显了开放性:在内容的安排上体现了开放性,在教材呈现方式上也体现了开放性。教师钻研教材时把握好教材的这些开放点,实施开放教学,这是开放教学的正确起点。
(三)基于学生,突破教学的零起点
在小学语文开放教学中,要让学生创建开放的学科世界。具体途径有:
1.创设开放的情境,让学生敲开自己的经验世界。
2.提供开放的空间,让学生进入更开阔的文化世界。
3.组织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构建自己经验世界和人类文化世界的过程中形成主见。
就是说,开放教学必须向学生的经验世界开放。通过摸底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以突破教学的难点,大胆实施开放教学。
另外,不同学生的重点和难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在开放教学中,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四)走出课本,拓展延伸
我们把语文课本称作“小教材”,它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的主要凭借。但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把课本当作唯一的知识源,繁琐的内容分析、毫无休止的题海战术,把原本充满情趣和灵性的课文支解得支离破碎,使原本美丽的语文教学不再美丽。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解开“小教材”的束缚,实践“以课本为基础,走出课本”的新理念,进行“拓展延伸”。主要做法是紧密型拓展、松散型拓展和网络拓展。
(五)走出课堂,无痕指导
篇6
一、应用信息技术
呈现简约而系统的语文教学内容
1.应用电子资源辅助语文常识教学
为了明确语文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目标微课,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字幕阐释课程目标,这样可以使学生更规范地接受语文教育。语文课标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写作知识、语法知识、文学知识、国学知识。对于这些内容目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教学相长,比如把这些基础知识用电子文档、电子课件或音频、微课、视频甚至是专题学习网页的形式呈现出来。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并且学生可以反复听讲,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查阅和巩固所学知识。
2.应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学生提升语言能力,不仅提供了一个参与语言实践的平台,而且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我们完全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实现写作、口语表达的交流与互动。如新课标要求学生具有运用语言文字获取思想的阅读技能,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为自己的朗读录音并上传至指定的视频网站,相互交流分享,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发送电子版名著以及阅读目标,让学生完成阅读后在网络平台发表看法、交流观点,以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应用信息技术还可以促进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为写作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一个跨时代的平台。首先,教师制作专题写作教学微课,介绍形形的写作方法,用于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写作。其次,信息技术使学生的作品发表变得简单而快捷。笔者在Z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在微信群、网页、空间、微博发表所见所闻、思想观点、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利用论据论证论点的能力等。另外,写作教学、语法教学、阅读教学三者是相辅相成的,而信息技术恰恰能够完美地将三者整合在一起。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应该融入阅读教学,而不是孤立地学习语法。信息技术为语法与阅读教学的融合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但是,师生也不能过分依赖信息技术。因为网络资源来源五花八门,质量也参差不齐,有的观点偏执,错别字连篇,很容易对分辨能力不强的学生造成误导;学生在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分心,相比之下纸制品学习材料更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因此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们推荐经过筛选的、品质优良的学习资料,同时注意对学生应用网络平台学习交流过程的监管和引导。
3.建立必读名著阅读网站,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名著的阅读需要教师的引导,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制作名著阅读微课。笔者通过微课向学生明确地提出名著阅读要求,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列出的必读名著都是非常经典的文学作品,语文教师在微课中,可以向学生介绍阅读这部名著的大体要求或阅读指南,鼓励学生在阅读中质疑问难,初步掌握略读这种阅读方法,熟谙名著的梗概。教师还可以建设一个课外必读名著网站,把点击率和在线时间作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指标。《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要求学生初中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达到290万字。实践发现,“略读微课”恰好能够以精选出的阅读书目为主题制作针对性较强的阅读指南,督促学生利用教师精选的书目加强课外阅读,从而实现了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明确了每个年级、每个学年的略读书目之后,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纸质的文学名著,也可以提供文字、声音、影视交融的电子版的文学名著、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电子图书和电子报刊,为学生创设一个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语文世界。
二、通过信息化技术
呈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项目
语文课程内容包括现代文语法、应用文、名著、字词、文学常识、文学与国学概论等。其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项目和内容目标都非常适合借助微课呈现,因为微课可以使繁难的项目和目标变得亲切而简洁明快,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反复、或选择性地观看微课。语文课程内容的具体项目对学生来讲,往往是相对抽象的概念,因此笔者倡导应用信息化技术制作网页、课件、微课或构建思维导图,来明确课程内容。对于具体项目的学习,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制作学习网页、编制适当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笔者通过制作网页、课件、微课,把语文课程内容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并在教学中构建了思维导图,使学生更系统地掌握了语文知识,语文成绩明显提高。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强化语文基础知识学习
篇7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小学语文 教学 问题 对策
近年来,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春风已经吹拂了整个中华大地,对各个中小学的每门课程教学也产生了非常深远地影响,尤其是一改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使得课程教学方法更能适应处于不同地域、不同年龄阶段以及具有不同心理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取得了较多的成绩,这对于以往传统教学而言,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本研究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为例,着重探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突出问题,从而据此提出相关解决对策,旨在为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切实科学的依据,最终使其更好地与当前的教育改革相匹配。
一、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诸多阻碍课堂教学实效性提供的相关因素及问题,具体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一)教学观念较为滞后
受到传统教学方法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加上农村小学教学设施以及人才引进机制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农村小学课程教学观念相对滞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之中,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意识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情况,仍然显得十分保守。此外,在教学方式方面也未进行完全地更新与改变。虽然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语文教材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由于农村教师得到的教学培训不够完全,从而导致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力低下,无法全面地对新课改的精神实质进行领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思维及理念更高地比较慢,从而最终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达到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方法单一化
当前时期下,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一贯式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课程内容占用了学生大多数的时间,教学模式依然是“言传身教”,教师一味地进行文化知识的灌输,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整个过程显得十分呆板。小学生天性好动、活泼,好奇心大,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顾及到小学生的这些实际身心特点,也与小学生的学习实际不相符。使得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大受挫,课堂教学实效性也比较低下,最终会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水平及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普遍较低
当前时期下我国农村生活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等方面的现状问题,再加上农村小学教职工待遇低下,所以很多刚刚毕业的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愿意去广大的农村去任教,那么这就使得农村小学教师年龄普遍较大。年龄较大,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也就根深蒂固,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与时展不相符,而且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用当地方言进行教学,学生们的语言功能也无法得到提高,而语文又是语言要求非常高的一门课程。种种迹象,均直接造成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低下。
二、当前时期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该完全将传统的教学理念,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至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不断丰富学生们的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其主观能动性与探索意识。所以说,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力求做到因材施教,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从而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的角色。
(二)不断丰富教学方法与路径
小学生们还会对同一个事物很难在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保持注意力。所以说,单纯的教学方法或者一味的教学方法已经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极为不符,也无法引起其注意力,所以如果一直使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或者途径就会让他们感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生机及趣味。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丰富课堂教学方法,借用多种手段使其变得很丰富,例如可以将多媒体技术用于其中;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自主学习方法等,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W之中引入游戏,这样才能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采取积极措施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综合素质,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特别是对于在广大的农村,教师更应该坚定自己的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热衷于自己的职业。对于当地政府,首要做的就是才去强有效措施,增加教师的工资待遇,完善农村小学的教学设施,购置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高的教学器材,不断改善教学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到农村去开展教学活动。此外,还应该注意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地培训、指导,以开阔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视野。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制定学习计划,如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对有效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效性极为不利,因此应该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以改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短板与不足之处,从而找准突破点,对症下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致。
参考文献:
[1]陈庆松.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分析[J].长丰教育信息网,2010,(06).
[2]管理员.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教育,2010,(12).
[3]李建美.论多媒体技术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实施[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篇8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9―0095―01
翻阅小学语文教材,发现它是以单元的形式进行编辑排版的,每个单元都涵盖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而“单元整组教学”这一思想的运用,可以达到使小学语文单元整体知识相融合的目标。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联系人教版语文教材知识,探究“单元整组教学”应用的形式,希望同行指教。
一、重视对单元整体性的设计工作,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改革以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在编排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点体现在教学单元的编排具有整合化的特征,而“单元整组”教学的宗旨是教师通过围绕单元教学的主题达到强化语文课文知识关联性的目标,同时实施拓展性的教学手段。此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把单元教学内容视为教学的起始点,在整体单元主题内的共同点、知识点、思考点等课程要素的配合下,运用“同理可证”的教学原理,达到主题性的教学目标,最后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任务。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第五单元的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使本单元语文课文知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而落实单元整组的教学目标,利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巧妙地将《乡下人家》《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整合在一起。具体教学流程如下:首先,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为学生下d与乡村生活有关的资料,例如乡下人喜迎春节的图片、春耕秋收的农田忙碌景象图片,继而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通过多媒体提供的资料,你对乡村生活有了怎样的体验?”此时教师发现小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兴致是极为浓烈的,他们通过交流,总结了淳朴、乐观、勤奋等词汇。最后,教师回归课本知识,小学生又新学会了“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由此可见,单元整组教学思想引领的语文课程所取得的教学成效是非常不错的。
二、采用点面结合的教学方法,升华情感体验
“课标”中提出如下观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化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应该认识到语文课程知识对学生思想情感所产生的导向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组设计之时,应该紧紧把握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或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或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例如,语文教师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以及《火烧云》四篇课文的教学中心思想进行梳理,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性,此时语文教师应用单元整组的教学思想,总结本单元的教学主旨――热爱自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单元知识进行整合之时一定要紧扣主题,使其根植于课文中,达到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健康人格培养的教学目标。
三、 对课程单元内容进行整体的回顾
“学而不思则罔”,阐述了在学习过程中反思与回顾存在的重要意义,“整体回顾 ”教学环节的启用一般是在“语文园地”模板的辅助下,学生总结学习本单元语文知识的规律,同时强化自身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能力,也就是说“整体回顾 ”的过程就是小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展示学习成效的过程。
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了锻炼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组织学生开展以“家乡景物”为主题的小组交流活动,那么小学生在对家乡景物特色进行描述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也萌生了对家乡热爱的情怀。此外,“语文园地”中设有的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等框架中存在一些名言警句等内容,那么小学生在对本单元某篇课文进行学习之时就可以参照这类资料,达到充实自身语文文化底蕴的学习目标,使自身的语文素养得到切实的培养与强化。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这既体现在语文课程内部系统的综合性,也体现为语文与生活、社会的综合性,如语文既有与思想品德、科学、乡土地理知识等的综合,也有与数学、体育与健康、劳动技能等学科知识的综合,也就是说语文课的内容包罗万象,各个其他学科的知识都可以在语文课程的内容中得到反映。正是由于语文课程具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在教学模式创新的指导思想上必须要立足于学科性。通俗地讲,语文课要表现出语文的特色,不能因为它的课程内容综合性较强而把语文课变成各门课程的大杂烩。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则要求注重语文学科内容的前后联系、学科知识的连接贯通、学科技能的综合运用以及学科实践的趣味化,只有以此为指导思想,才能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推进和提高,尤其是在小学生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之时。
二、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上,要始终能够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小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自身修养,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得以稳步提升。
(1)教学模式要有灵活性。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多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要有小组合作探究、组间争辩对抗等多种形式。在学习空间上,既有室内封闭式课堂,也有室外开放式课堂。一切变化都根据教学内容、学生身心发展灵活而定。只有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自主知识汲取的过程,学生才能在参与多项活动的过程中达到互补和互助。
(2)教学模式突出实践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富有儿童味的童话、反映人物品质的小故事、写景的散文、抒情且充满儿童味的小诗歌等文章比比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文章内容的“语言”,而写儿童人物的、写儿童生活情节的、反映自然科学的课文,教师可能会更多的引导学生去关注其情节及其他应试的知识要素等,也有可能更注重文章中透露出的许多科学常识。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既可以得到语言方面的提升,也能使科学常识更加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设计时,综合考虑到这些课文所呈现的特点,更多地设计一些实践性强的课堂内容,让学生既能得到语言、动作的训练,也能得到思维的训练,以便从课文中汲取到更多有意义的知识,而这也正是加得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所要求的。
(3)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在新课程背景下,由于社会上的信息复杂多变,我们的小学生也未能置身其外,他们每天都可以接触到新的信息。作为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语文课要走“开放式”的教学道路。具体地说,就是以学生的认知需求为出发点,以语文课文为信息之源,纵横延伸,立体展开,引进与课文相关联的信息,为课文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训练、情感的体验架设桥梁,达到同化课文、改变并发展学生对语文的认知结构的目的,从而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复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
三、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具体创新措施上,小学语文教师应多动脑筋,注意把握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好的方法和模式,然后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经验模式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反复使用,使学生长期受益。笔者认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模式创新的尝试。
第一,可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所谓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主张以交往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在该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与学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双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对话、交流、合作形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配合,形成一种良性互动关系。通过这种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互动式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要能够改变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输者、灌输者,而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另外,语文教师还应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角色来看待,以人格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这其中,具体包括课前互动、课堂互动和课后互动三个方面。课前互动是指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之前所做的准备工作,即师生都要进行“备课”。课前互动准备是否充分是课堂教学能否成功的前提条件;课堂互动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相统一的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合作的过程,是互动式教学模式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课后互动是课堂互动的延伸和必要的补充。因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来说,课堂互动总是有限的,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些问题需要老师的指点、帮助,这就要求师生要多增设课后互动的渠道。
第二,可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探究、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校的短暂教育中获得自我终身教育、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能力最宜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而语文教学是最佳培养平台之一。具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步骤:一是,问题的设计策略。这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概念,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都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同时也因问题的解决得出结论而结束,这其中理解和探究语文课程中的好词、好句、好段且能不断内化并形成能力又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二是,收集资料的策略。探究式教学的问题提出后,如何去探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学生首先要研读课文内容,它是探究的源头与基础,不精读课文就谈不上探究,然后是课外阅读收集资料,当然收集资料主要以个人为主,但也要注意小组合作的收集,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尽可能收集到更多的资料,为探究作好准备。最后是对资料认真分析,得出结论;三是,师生交往的策略。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应是主体,其主要表现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把寻找、解释问题的重任承担起来。教师在其中的任务是强调探究过程,使学生不偏离探究而去做其他事情,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应首先是一个监督者、引导者,同时又是一个学习者与合作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往策略。
篇10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学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在审视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是依据学生一定的教学内容要求或根据一定的学习需要,把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通过合作和互助,相互讨论,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合作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涵义之一就是要从语文学习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合作学习理论中,教学目标除通常包括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品德目标之外,还特别重视情感目标和社会技能目标。所以,合作学习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合作学习符合小学语文教育的特点
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人文性,合作学习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合作学习是以学生间合作的情感为核心,它高度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合作学习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以学生间的相互合作为动力,在学生中营造出一种公平竞争、合理比较,既有帮助,又有协同的支持性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自发行为、敏锐知觉和移情理解能力得到了比较充分的激发。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小学语文课程
传统小学语文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教师本位,教材本位,使语文教学内容过于狭隘,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是改善这一状况的最好途径。师生、生生、师师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多层面的合作,有利于开发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使语文课程内容成为一泓活水,源源不断,经常更新。同时合作学习也有助于打破学校与社会、现实生活之间的壁垒,逐步做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小学语文活动、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语文教育相结合,使小学语文教学变得开放、创新、充满活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在教学实际中,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以下误区。
(一)生搬硬套,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表现在有些老师过分追求时尚技法,把“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作为一张美丽的标签贴在课堂上,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 我在听课时,经常看见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内朗读时,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自己管自己读,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究其原因,低年级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二)重“议”轻“思” ,以“议”代“读”
有些教师出示问题之后,马上要求学生讨论、合作,并没有腾出一点时间让学生个体进行思考,致使部分学生不动脑筋思考,讨论不深刻,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些教师误以为,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它的外延缩小了,没有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三)放任自流
主要是指有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殊不知,如果学生的学习失去了教师的“导航”,就很容易偏离学习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漫无目的地行驶。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恰当分组
建立合作小组是合作学习的基础。一个良好的学习合作小组不仅能使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更能让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流能力。由于合作学习体现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这就要求各个小组成员的搭配要合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分组方法有学前分组法和临时分组法。
学前分组就是在合作学习前教师把本班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分组一般在编排座位时进行。任何合作小组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还要根据学习内容、任务灵活进行重新分组,这就是临时分组。由于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合理的进行分组,适时进行组建调查,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二)加强合作
第一,明确分工。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进行分组,而是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工,让学生独立承担一定责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小权威”大包大揽,其他学生袖手旁观的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中要给学生设定具体的角色。
第二,恰当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具体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的思考,欲言之际,组织学生交流、合作,这样才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才能使学生充分吸收小组其他成员的想法,形成更为深刻的的认识,同时也为学困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有效管理
有效的管理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合作学习提倡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观者,不能袖手旁观,放任自流,而应该是参与者、指导者、鼓励者。在实施合作学习时,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技巧,将合作探究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把自己置身于合作中,把自己看成其中一员,来带动生生之间的合作。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把传统的教师管理转变为民主的师生共同管理。
(四)注重评价
- 上一篇:企业工会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 下一篇:会计核算形式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