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总则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总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管理总则

篇1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的管理就是指在行政工作或业务活动中对所需及占用的固定资产实施不间断的管理及核算,包括从编制固定资产预算、计划采购、验收入库、登记入账、领用发出到维修保养、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实物管理和财务核算。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资产的管理过多注重经营性固定资产,而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专业化。一直以来,我国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缺少重视,加之领导只对现金资产管理比较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导致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应有的责任心,在监督上则更是漏洞百出,以至私下交易,私自低价转让、出售、变卖和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流失。

2、资产配置不够科学合理。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提出要合理配备并节约、有效使用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随意购置现象和重复购置现象十分普遍,造成了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配置严重不合理,各单位承担的任务量与所占用的资产不协调,各单位之间的资产配备水平不公平等问题。最终则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

3、手续、环节、程序等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系统的管理机制,也是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重要根源之一。多数事业单位管理部门对于购入、自制、自建完工交付使用增加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调入、转入或盘盈的固定资产,调出、转出、变卖、报损、报废和盘亏的固定资产,没有严格地按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统一进行验收、入库手续,没有及时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这就人为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上的混乱。

二、如何给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上“紧箍咒”

要切实改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笔者建议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资产管理工作:

1、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给予高度重视。

可以说,正是由于过去我们相关部门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忽视,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的出现。要想从根源上保证固定资产的最大化有效化的使用,首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小组,由单位的主要领导牵头负责,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责任明确到人,明确到岗,按照分级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执行;其次,学习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化知识,使得固定资产无论是在购置、配置还是在使用上能够科学管理、有效管理。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健不健全,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首先,应该制定适合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总则、领导制度及责任分工制度、监督制度。其次,应建立从资产形成、使用到处置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于资产的形成,事先应实行宏观调控,进行科学预算,制定资产配备标准,拓宽资产来源的渠道,对各项资产实行透明、规范、高效的政府采购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杜绝浪费甚至腐败;在资产使用方面,则应该加大管理手段,严格的、规范的、先进的使用固定资产,实现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最大化;在财产处置方面,应该规范资产处置程序,杜绝处置过程的随意性与资产浪费及流失。再次,加强有效的约束机制。管理上严格执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于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要进行技术鉴定,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根据鉴定意见和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以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情节严重,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责任人刑责任。

3、加大水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

国有资产监督不到位,将直接导致固定资产产权变动中集体权益被侵蚀,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因此事业单位的相关部门,应抓紧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监管的组织体系。积极探索分类监督的有效形式,逐步从事后监督过渡到过程监督,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监督时效。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失误和重大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4、加强固定资产的清查和盘点、处置审批,使之制度化、经常化。

篇2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国资事发[*]106号)、《天河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穗天委[*]56号)文件精神,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根据《行政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9号)、《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49号)、《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年财政部令第8号)、《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288号),结合我区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政令法规,坚持勤俭节约的方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添置(兴建)、验收、使用、管理、调剂直至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管理,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达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综合效能高的目标。

第三条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必须贯彻“单位统一管理,合理调配,供、管、用相结合,发挥物尽其用”的原则。各级领导都要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各单位要有一位负责人分工负责这项工作,要明确专职固定资产管理的部门,做到责任明确,管理到位。

第四条根据管、用结合的原则,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任务是:

(一)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单位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个人。

(二)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定期清查,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流失。

(三)重点做好精密、贵重仪器、大型设备及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对损坏的资产要积极维修,不随意报废固定资产。

(四)审核申报本单位固定资产的调拨、租赁、遗失、报损、报废、出售等变动事宜。组织固定资产的盈余调剂,报废回收处理工作。

第二章固定资产的范围、分类与作价

第五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第六条凡是自制、自建、单位捐赠(含个人捐赠)或无偿调入的财产及作为科研成果留用的仪器,经验收合格的,符合第五条规定的都要计价(估价)列入固定资产。

第七条符合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各类资产,不论其经费来源属何种渠道,都要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

第八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品、其他固定资产。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系统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明细目录。

第九条固定资产按下列规定作价记账:

(一)购建、调入的固定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买价或实际开支的工料费、调拨价、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购建固定资产的借款利息和有关费用,以及外币借款汇兑差额,在资产办理竣工决算之前发生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在竣工决算之后发生的,计入当期支出或费用。购置车辆按规定支付的车辆购置附加费计入购价之内。

(二)改(扩)建的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发生的支出减去改(扩)建过程中变价收入后的净增加值,增记固定资产。

(三)租赁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账。

(四)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五)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完全价值入账。

(六)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估计价值入账,待确定实际价值后,再进行调整。

(七)固定资产的大修、修缮和维护所开支的费用,购置过程中发生的差旅费均不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

第三章固定资产的增添和验收

第十条增添固定资产,应当根据业务工作和发展规划的需要以及单位经济的可能,根据合理、节约、有效的原则,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配置,按第九条规定及时作价入账和交付资产管理部门登记管理。

第十一条在购建、改(扩)建、调入、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时,必须组织验收,由经办人员按财产类别填写财产验收单并分别在发票上和验收单上签章,再交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或库房保管员)验收。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有主管单位的,主管单位(下同)还应会同申请购建的单位共同验收签章。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登记入账。

第四章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

第十二条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按固定资产类别、品名,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统一建卡进行管理。按照“坚持制度,责任到人”的原则,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使用部门的责任,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账卡相符。年度终了,应当进行全面清查盘点。

第十三条为了加强固定资产的技术管理,各单位应制定必要的技术管理制度。主管单位应组织专门技术小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的技术检查,校验、维修及解决维护固定资产的必要条件,经常保持固定资产的完好和可使用状态。

对于房屋建筑物、汽车和10万元以上的精密贵重仪器及大型设备等,要建立技术档案,有专人保管。

第十四条管理人员对所管理的固定资产负有全部责任,任何人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准擅自使用、移动、修理、拆改、调换、借出、变卖等。

对于调出本单位的人员要令其及时清点个人使用的公共财产,并归还所占用的公有财产,且待资产管理部门核实后,人事部门方可办理调动手续;经领导批准,允许物随人走的,应及时到区财政局办理固定资产划转手续。

第十五条行政事业单位要优化固定资产配置,做到物尽其用,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使用效益。对于长期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区财政局有权予以调剂。拒绝调剂处置的,区财政局可对其缓拨或停拨有关经费。

第五章固定资产的变动

第十六条固定资产的对外调拨(含系统内调拨)、丢失、报损、报废、变卖等变动,都必须填报《天河区国有资产处置申报表》,经过单位主管领导审核、上级主管部门同意,并报区财政局批准后方能办理。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凭区财政局批准的处置表及时调整登记。

第十七条固定资产由于人为或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毁损丧失效能的,按报损处理;由于长期使用确已丧失效能的,按报废处理。报损、报废的固定资产必须经技术部门鉴定,按第十六条程序呈报审批后方可报损、报废。

(一)汽车、摩托车提前报废的,必须凭汽车检测站或公务汽车定点维修厂(有二级资质以上)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二)房屋因毁损、报废需拆除的,必须提供技术鉴定部门的“签定书”或区政府的批准文件,办理审批手续。

(三)大型专业设备、仪器等毁损、报废,须提供本单位技术部门鉴定材料或行业技术相关部门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四)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等报废,必须提供天河区信息中心出具的技术“签定书”办理审批手续。

(五)对遗失或失窃及责任人意外事故(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资产损失,必须提供公安局等相关单位处理报告书,提供对责任人处理的材料或有关理赔单据。

第十八条经批准处置的固定资产残值变价收入、转让收入等,按规定统一上缴区财政局。

第六章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

第十九条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以下简称:“非转经”)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保证完成本单位正常工作前提下,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作经营使用的一种经济行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非转经”的方式主要包括对外投资、联营、合资合作、出租、出借、内部经营等,以及经区财政局认可的其他方式。

第二十条行政事业单位将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作经营,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必须不影响本单位的正常工作,同时必须办理申报手续,填报《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申报审批表》,按规定程序报区财政局审批后才能转作经营。

第二十一条根据我区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的有关文件规定,区属各单位的经营性物业统一移交区财政局集中管理。单位固定资产经批准转作经营后,应当同区财政局办理经营性资产移交手续,单位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依据资产移交协议及时调整登记。

第七章责任

第二十二条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单位及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各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履行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的义务和责任,依法维护其安全和完整。

第二十三条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区财政局)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同级政府责令改正,并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追究责任:

(一)未按规定履行其职责、对固定资产造成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不反映、不提出建议,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二)在产权管理工作中,未按有关法律、法规办事,,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二十四条主管部门在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建议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放松固定资产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不按规定权限,擅自批准产权变动的;

(三)对所管辖的资产造成流失不反映、不报告、不采取相应管理措施的。

第二十五条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主管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并按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或所在单位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一)未按其职责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重大流失的;

(二)擅自转让、处置固定资产和用于经营投资的;

(三)弄虚作假,以各种名目侵占固定资产和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

篇3

总则

一、目的

为使固定资产的规划、执行和控制作业有章可循,并达成下列管理目的,以利本公司经济有效且迅速地达成经营目标,特制定本办法。

1-1

使固定资产受到安全保护,防止遗失或被窃;

1-2

使固定资产可发挥其正常使用功能;

1-3

消除闲置固定资产,避免浪费资金。

二、范围

本办法所称固定资产包括建筑设备、电脑设备、机械设备、杂项设备、公用设备、电仪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和事务机具等九大类。

三、经办部门

3-1

管理部门:财会部为本公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3-2

维修部门:

3-2-1生产中维修科:负责业务有关的建筑设备、机械设备、储存设备、电仪设备和杂项设备等维修。

3-2-2总务部:负责非生产部维修科负责的其他一切固定资产的维修。

3-2-3使用部门:保管部门、使用部门、难以划分者,以管理部门为使用部门。

四、分类编号

管理部门应按下列分类编号原则处理固定资产的分类和编号。

4-1

固定资产编号以8们数字编组而成,使用阿拉伯数字0,1,…8,9。

4-2

固定资产编号图示:

类别

年度别

入帐顺序

大额

中额

流水号

4-3

固定资产编号第一位代表固定资产在会计之大分类,由1,2…9分别表示之。第2,3位代表中分类,由01…99表示之,如办公设备之桌(01)椅(02)等。

代号

内容

1

厂房及建筑物

2

机器设备

3

电子设备

4

运输设备

5

办公设备

6

其他设备

4-4 固定资产编号第4,5位代表年度号,分别购置年度如96,97 年表示。

4-5固定资产编号第6,7,8位代表固定资产相同性质的入帐顺序流水号码,分别以001…999表示。

五、建卡

管理部门应将各项固定资产设卡管理,建筑设备应建立(建筑设备登记卡),机械及其他设备应以(固定资产登记卡)建卡登记,以掌握各项资产异动状况。六、维护保养

管理部门协同维修部门订立各项资产的保养作业规范,并督促使用部门按规范执行维护工作。

七、盘点抽查与财产标签

7-1管理部门应会同部门,视公司实际需要盘点固定资产,其作业方式依本公司《财务盘点管理作业办法》规定办理。

7-2管理部门应随时查核各使用部门现有的固定资产,以了解登记卡所载的名称、规格及数量是否与实际,有无管理不善,无效使用或闲置等不良情况存在。若发现有异常或不良情况存在,应即通知该使用部门请其改善,情况严重者应另呈报权责主管批示处理。

7-3管理部门须制作财产标签,凡本公司财产均须粘贴标签以利保管和盘点。

八、核决权限

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核决权限请参阅费用核决权限表。

九、管理政策

本公司一切固定资产管理作业,均应遵循下列管理政府。

9-1 编制固定资产预算可以让管理部门从整体的观点来考虑各部门所需购置的资产项目,使购置与处理固定资产的计划更为明确,不致盲目从事,重复添置资产。

9-2清晰明确的记录

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购置日期、存放地点、保管部门(人员)、累计折旧、维修改造以及资产处理等资料完整记录下来,除有助于维护资产的安全外,将来在申报公司所得税及保险理赔时亦有依据。

9-3落实保养及保护要求

为使固定资产维持正常使用功能,发挥良好的经济效益,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保养及维护作业应彻底实施。

第二章

固定资产购置

十、编制固定资产预算

在编制年度预算作业期间,各部门将下一年拟购置固定资产编列于年度预书内,经权责人核准后据以实施。

十一、请购

11-1 使用部门拟购置固定资产时,应按有关规定填写请购单,如为某项投资计划而购置,应另检附固定资产计划书,阐明计划名称、编号、拟购置固定资产名称、规格、厂牌、数量、使用目的、预期效果、需用日期、购置预算金额等送管理部门审查。

11-2

管理部门于初审时,应请其它相关部室会审。

11-3

经初审通过的请购单及其附件,经权责人员核准后,使用部门在必要时应详细填安装场所、位置、日期等资料并将有关图纸送交采购部门如期购置或营建部门按期施工。

十二、不动产取得的处理

建筑设备等不动产,经取得所有权证书或自建房屋于建造完成后,应即办理产权登记 ,并填写(固定资产增加单)建卡列管。

十三、动产取得的处理

直接购入或向仓储单位领取 移交给使用部门时,取得部门应即填写(固定资产增加单)送管理部门不予以分类编号建卡列管,并于资产明显位置,标示资产编号。

十四、受赠取得的处理

固定资产因其他兄弟公司无偿拨入或因受赠而取得时,应填明估计价格,如原价无法查得或根本无原价者,管理部门应视需要会同专业技术人员予以估价,并应按本办法第二十条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十五、建卡列管

15-1

固定资产购入或取得所有权后,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增加单)填写(固定资产登记卡)或建筑设备登记卡,一式三联,第一、二联管理部门留存,第三联送维修负责部门。

15-2

管理部门应将登记卡按固定资产分类编号原则编号,分类规档保管,并另设固定资产凭证袋把各项固定资产取得凭证、文件、图纸等套入保存。

15-3

财会部应将登记卡作为会计辅助分类帐使用,按法令规定定期填写折旧金额及帐面净值。

15-4

维修部门应将登记卡作为保养资料卡使用,填写每项固定资产的维修记录。

15-5

登记卡每卡限载一项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如附属物无法单独计算其价值者,应合记于一卡。

第三章 固定资产的运用

十六、设备统计和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根据部门不同建立《设备能力及使用状况汇总表》,详列各项设备名称、厂牌、规格、适制产品(适用范围)、数量、产量(负荷能力),取得日期、取得价格、耐用年限、使用状况。以掌握设备能力及使用状况、并作有效的运用及管制。

十七、设备运用规划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配合本公司经营计划的需要,按各项设备的特性,性能及适用范围设定运用计划。

十八、设备运用管制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按设备运用计划、操作规范的规定运用设备、管理部门应检查其执行情形呈报权责主管。

第四章

固定资产的保管

十九、保险

19-1

管理部门对所经管的固定资产按本公司的保险管理政策办理投保。

19-2

投保作业按《财物保险管理作业办法》规定办理。

二十、保管

20-1

容易搬动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按放置场所分别填写《固定资产存放明细表》一式二份,填写该场所内所有容易搬动的固定资产编号,名称、数量、安全维护人员姓名等资料,以利管理。

20-2

《固定资产存放明细》除一份自存于使用单位外,另一份应由使用单位张贴于该场所墙壁适当的位置,以便查核。

20-3

重要设备的保护,应由使用单位制作标示门牌,悬挂显眼位置,以明职责。

二十一、转移

固定资产在本公司内相互移转调拨时,应由移出部门填写《固定资产移转单》一式四联。送移入部门签认并会同管理部门,经权责人员核准后,第一、二联送管理部门转记入登记卡,第三联送移入部门,第四联由移出部门留存。移转的固定资产出入厂区,应另依本公司《门卫管理作业办法》规定办理。

二十二、出租或外借

固定资产拟出租或外借时,管理部门应将租借事由、内容条件。归还期限、保持原状义务、附属设备明细等签呈权责人核准,并签订契约后据以办理。其出入厂区也应按《门卫管理作业办法》规定办理。

二十三、闲置的处理

固定资产因产品停止生产、加工工艺变更,设备更新等原因而闲置时,使用部门应以《闲置固定资产处理单》提报闲置原因和设备现状连同该设备履历资料经财会部门填记帐面价值,并拟订处理对策后,呈权责人员核准,据以实施。

二十四、让售

24-1

固定资产的让售由管理部门将让售固定资产名称、规格、数量、原取得日期、金额、帐面残值、现状及让售理,并根据其利用或参考市价订出让售底价,签呈权责人员核准后,据以办理让售。

24-2

固定资产的让售以登报公开招标为原则,如因特殊情况需采用其他方式处理时,应将理由和让售条件呈权责人核准后办理。

二十五、报废

固定资产因损坏且无修复价值时,应填写《固定资产减损单》办理报废,对于呈准报废的闲置固定资产拆除后的零件或有残余价值的物品,应送有关部门办理入库。

二十六、减损

已损坏报废或已让售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填报《固定资产减损单》连同相关资料送财会部门销帐。

二十七、移交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移动时,对于所管理的固定资产应按《人事管理作业办法》的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二十八、维修

28-1

管理部门应会同维修负责部门,订立固定资产保养规定,对各项固定资产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保养及整修。

28-2

定期保养及整修由维修部门按有关规定定期填写《固定资产请修单》经权责人员核准后办理。

28-3

不定期的保养及整修,由使用部门发现须保养及整修时,应随时填写《固定资产请修单》,向管理部门申请,经权责人员核准后办理。

28-4

固定资产的保养及整修,因故须发包给外部专业厂商修护时,按《采购管理作业办法》及《门卫管理作业办法》规定办理。

28-5

固定资产维修负责部门每月应定期研讨各项固定资产定期维修期间长短的恰当性以及异常维修事项发生原因与改善对策,将研计结果以书面通知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配合实施。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是校舍安全工程的协调机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助纳入校舍安全工程的区属项目学校办理贷款申报工作;管理和监督项目学校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指导和监督项目学校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工作。

第二条区教育局为区校舍安全工程的建设主体,负责所有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资金使用。项目学校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体,负责基建帐务处理、基建财务档案的整理、保管。项目代建企业受教育局的委托,对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进行全过程管理。

第三条项目学校作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主体,应遵守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四条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为省、市、区财政中小学校舍安全资金、银行贷款及其他渠道筹资(自筹、社会捐赠等)。

第五条校舍安全工程严格按照现行的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使用建设资金。区财政局、教育局根据项目建设进度,下达投资计划。

第二章财务日常管理

第六条学校应根据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要求做好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指定专人负责,单独建账,做好账务设置和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第七条项目代建企业应根据要求及时整理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的批准文件、中标通知书、投资计划、合同文件、工程结算书、财政投资评审中心评审意见表、资金使用计划批复等相关资料,保证基建财务档案资料真实、完整。

第八条学校的财务人员应认真编制基本建设财务报表,根据区财政局的要求,在建设项目建设周期内,学校应于每月2日前将上月的财务报表报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办公室;每季初5日前应另外报送上季度财务报表;年终报送建设资金年度报表。

第九条学校应于每季初5日前对基建项目资金申报额、审批额和拨付额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编制《对帐表》,送区校舍安全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备案。

第十条学校的财务人员每年1月10日前应按不同的资金来源渠道对上年的基建资金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主要指标有: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开行贷款的使用情况,配套资本金的投入和使用情况,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等。通过财务决算及分析,为下一年制订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提供依据。

第三章竣工决算

第十一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在基本建设项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前,应认真做好各项清理工作。主要包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的归集整理、帐务处理、财产物资的盘点核实及债权债务的清偿,做到“账账、账证、账实、账表相符”。各种材料、设备、工具、器具等,要逐项盘点核实,填列清单,妥善保管,或按照国家规定进行处理,不准任意侵占、挪用。

第十二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应参与竣工工程的验收检查工作,项目管理员、财务人员到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管理,杜绝漏洞。

第十三条项目工程预算总金额的10%做为质量保证金留存于区财政局。工程结束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可支付质保金。

第十四条项目代建企业和学校负责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学校建设项目为多栋建筑物的,以各单体建筑物为单位,单独编制单项工程竣工财务决算,待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后再汇总编制竣工财务总决算。内容主要包括竣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两部分。学校应在项目竣工后1个月内完成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工作,在竣工财务决算未经批复之前,原机构不得撤销,项目负责人及财务主管人员不得撤离。

第四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十五条学校应按照有关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办理

固定资产报废、新增等有关手续。

第十六条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报废时,应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报废程序执行,及时报区教育局及区财政局批准,并办理相关手续。固定资产报废产生的残值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纳入预算管理,不得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应根据财政部门审批文件及有关的正规发票及时调整固定资产账目,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第十七条项目竣工验收后,学校应根据区财政评审中心审定的决算金额增加固定资产,及时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并调整相关账目。

第五章资金使用审核支付程序

第十八条项目代建企业填报《校舍安全工程区属项目学校资金使用计划审批表》,经项目代建单位和项目学校双方签字盖章后报领导组办公室,同时报送中标通知书、合同等其它相关资料的原件、复印件一份。

篇5

一、总则

为了加强会计核算与监督,严格财务审批制度,节约费用开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县建设局机关。局属企、事业单位可参照执行。

三、财务管理制度

(一)预算管理

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原则,科学合理编制单位预算。

(二)收入管理

严格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种未经批准的收费行为。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县政府关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规定,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及《收款收据》,严禁白条收费,不得坐收坐支。

(三)支出管理

单位所有支出按年初预算支出计划执行。

1、公用经费

公用经费(业务费、会议费等)按照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公用经费列支时,由主办人提出申请,经主管财务领导同意后方可列支。邮电费、水电费支出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并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单位职工水电费应由个人承担;单位职工参加函授、脱产进修和短期培训学习的费用支出一律由个人负担,业务培训按有关制度执行。

2、旅差费

经领导批准,因公外出人员要本着节约的原则,节省一切支出。旅差费支出根据现行价格因素和实际情况,市内住宿标准每人每天不得超过40元;市外出差每人每天(费用包干)不得超过100元,并不得报销餐饮费;在途交通补助市内每人每天3元,市外每人每天8元,具体按有关文件执行。

3、业务招待费

业务招待费支出应按照必需节俭的原则,根据年初财务预算实行总量控制,其规定为:全年业务招待费事业单位不得超过单位总收入的1%。

单位来人来客必须经分管机关领导同意后方可招待,其招待标准为20元/人,未经领导批准或超标准招待的进餐条据,财务股不予报销。

根据单位情况,实行业务招待费定额包干制,超额部分财务股不予报销。其标准为:党委成员各3000元,办公室1000元,财务审计股1000元,人事教育股1000元,建设股1000元,综合股1000元,公用事业股1000元,勘测设计股1000元。

4、办公费

单位购买办公用品,经分管机关领导批准后由办公室统一购买,并由专人验收、入帐、保管。各股室根据需要领取办公用品,必须办理领取手续,履行签字手续。

5、小车费用

单位小车费用根据年初预算,实行总量控制。

根据单位情况,可实行小车费用包干制,即每辆小车费用开支控制在18,000元以内(含保险费),局党委成员每人不得超过5000元。

6、医药费

离休人员按有关规定在医保据实报销,其他在职及退休人员均执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单位不再报销门诊及住院医疗费。

7、各种补贴

(1)独生子女费每年计96元,由父母所在单位各承担一半(按有关规定发至14周岁)。

(2)国家法定节假日,单位发放福利费不得超过100元。

(3)机关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因病住院,由办公室统一安排一次性慰问,其慰问费用限定在200元以内开支。

(4)机关干部职工的直系亲属亡故,由办公室统一安排吊唁,经费开支限定在200元以内。

(5)电话费、差旅费补贴按有关规定执行。

四、固定资产管理

单位固定资产指定专人管理,并将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分项登记、编号,建立财产管理卡片,会计帐簿必须设置固定资产明细帐,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末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帐、卡、物相符。

固定资产一律不准私人侵占,严禁以物易物或赠送、转让。工作人员调离原单位时,必须将借用或领用的设备、图书等归还,并由相关管理人员签章清帐后方可办理调离手续,否则由管理人员负责追回或赔偿。

五、财务监督管理

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单位财务对外要接受财政、物价、审计部门监督,对内接受单位领导及群众监督。年度终了,单位财务运行情况进行公开。

篇6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农村人才资源开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我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培训和技术辐射作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以朱集镇四新现代生态农业园为依托,坚持“立足本地,服务农村”的原则,围绕农村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使基地成为培养实用人才的摇篮、辐射科学技术的源头。

第二章基地的基本标准和功能作用

第三条基地建设标准

(1)有良好的理论培训和实习实践场所。有不少500平米的固定场所和宿舍;有满足培训需要的教学及实习设施;自有或合作有不少于500亩可供实习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基地。

(2)有较好的培训效果。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年培训人数不少于4000人次,其中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要占20%以上。通过培训,在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农业科技、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等方面效果明显。

(3)有配套的师资力量和管理制度。建立以兼职为主的教学队伍和相对稳定的管理人员,制度健全、管理规范,运转高效。

(4)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农业技术跟踪服务体系,为学员和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解决技术难题,依托农村生产基地和专业协会建设农产品加工销售网络。

第四条基地要着眼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人才和基层组织建设的要求,突出公共性、公益性和示范性,努力成为农村人才培养和党员干部教育的主要阵地。

(1)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围绕农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农民增收致富,培养农村各类人才,大力开发农村资源;

(2)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基层组织的新要求,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入党积极分子。

(3)农村实用人才评价鉴定基地。根据农村人才的成长规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探索建立农村人才评价鉴定体制,激励农村人才发挥作用;

(4)农业技术试验、推广和服务基地。根据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特点,开展农业科学技术试验、推广、服务、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和党员干部带头带领作用,推动我区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第三章基地的管理体制与职责

第五条组织领导。区成立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管理办公室,基地办公室挂靠朱集镇党委、政府,受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区委组织部领导,日常管理由朱集镇委负责,工作人员由朱集镇从在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中调剂。

第六条基地办公室职责。研究制定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基地建设管理办法等文件,落实各示范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推进基地建设与改革,检查基地的教学效果和培养质量;负责编制基地年度各类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内容、方案及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负责教学、人事、计财、设备、后勤等有关部门的工作为基地建设服务;组织专家定期对基地进行检查、评估和基地建设完成后的年度检查验收;迎接上级主管部门的检查和评估。

第七条基地培训工作在区委组织部指导下,统一组织安排,其它培训任务由基地管理办公室上报区镇审批后组织实施。

第四章资金使用管理

第八条资金来源。省、区农村实用人才创建专项资金;按照规定标准收取的培训费用;区直有关单位帮助的各种资金、物质;基地自创收入。

第九条资金使用范围。基地管理人员工资;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津贴;种养技术创新项目资金;基地水、电等日常维护使用经费;培训学习各种经费;帮助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费用;基地建设发展费用等。

第十条资金使用管理。基地资金管理要在财政部门设立专户,由区委组织部和镇政府统一管理,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年度审计。日常财务支出由基地负责人把关,5000元以上支出报区委组织部、朱集镇委同意。

第五章基地资产管理

第十一条基地所投资固定资产产权归朱集镇政府所有。

第十二条所有固定资产全部登记造册;对固定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固定资产一般不得对外出租、出借,严格按照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管理。

第六章教学培训和学员的管理

第十三条基地年度培训规划由区委人才领导工作小组、区委组织部统一组织安排,基地管理办公室具体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培训教师由区委组织部和组织培训单位统一安排。

第十五条发挥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训、教学实践和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把基地建成具有品牌效应、有特色的农村人才实训基地、农业技术改革成果的示范中心、农业技术人才交流中心等。

第十六条基地要加强教学研究,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及时发现和解决人才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保证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基地要为学员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高标准、高起点的加强基地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图书资料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建设与管理,向基地学员提供必要的实验、实训工作,每期都要安排1—2场知名教授、专家的讲座。

第十八条基地要加强对学员考勤考核管理,学员要自觉遵守《学员管理制度》。

第七章部门帮扶

第十九条建立部门帮扶制度。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支持示范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在资金和物质上给予扶持。

第二十条帮扶单位每年至少要到培训基地开展工作1—2次,指导基地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活动。同时帮助解决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及相关技术联合攻关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第八章附则

篇7

第一条为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财政资金(以下简称天保资金)管理,提高天保资金使用效益,保障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天保资金是指财政安排的用于天然林保护工程的专项支出,包括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职工分流安置费、职工培训费和其他补助等。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实施方案》确定的各级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单位。

第二章预算管理

第四条中央财政安排地方的天保资金,除职工培训费外,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期,由财政部根据《实施方案》等确定的标准和项目,在预算执行年度开始前,将控制指标下达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级)财政部门,各省级财政部门以此作为编制地方预算、安排配套资金的依据,各省应当按照《实施方案》及时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财政部于每年人代会批准同意后,按控制指标将资金核拨各省级财政部门,同时抄送国家林业局。职工培训费由省级财政部门编制资金申请报告,于每年3月底以前将申请报告报送财政部。

中央财政安排中央直属实施单位的天保资金,由财政部根据《实施方案》等确定的标准和项目编制预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第五条省级财政部门可按照有利于资金整合的原则,在森林管护费、社会保险补助费、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和职工分流安置费等项目之间进行适当调整,统筹安排使用。具体调整方案,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同时抄报财政部和国家林业局备案。

第六条天保资金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强行划转或抵扣各种贷款本息、税金、各类债务等。

第七条各级财政、林业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要建立健全天保资金的管理制度,严格实行预决算制度。

省级财政部门应于每年4月底以前向财政部报送天保资金总结报告。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天保工程的进展情况、上年度天保资金使用和管理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进一步加强管理拟采取的措施等。中央直属实施单位天保资金总结报告由国家林业局于每年4月底以前报送财政部。

第三章森林管护费

第八条森林管护费:是指专项用于管护森林资源所发生的各项经费支出,包括森林管护人员支出、公用支出等。森林管护费重点保障森林管护人员的工资性支出。

第九条实行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制,支付给管护人员的承包费纳入森林管护人员经费。

第四章社会保险补助费

第十条社会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由于木材减产或停产造成实施单位应缴纳社会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费、失业保险补助费、工伤保险补助费、生育保险补助费等。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

第十二条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应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缺口和应支付离休干部医疗费用的补助支出。

第十三条失业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应缴纳失业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

第十四条工伤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应缴纳工伤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

第十五条生育保险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应缴纳生育保险费缺口的补助支出。

第十六条纳入地方社会保险统筹的实施单位,应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的规定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社会保险费。实行系统内部统筹的实施单位比照上述规定办理。

第五章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

第十七条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费:是指专项用于实施单位承担的政策性社会性支出补助,包括公检法司经费、教育经费、医疗卫生支出补助、政府经费。

第十八条公检法司经费:是指实施单位承担的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安全局的经费支出。

第十九条教育经费:是指实施单位承担的中小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经费支出。

第二十条医疗卫生经费:是指实施单位承担的医院、防疫站、卫生所及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的经费支出。

第二十一条政府经费:是指政企合一实施单位承担的政府性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支出。

第二十二条对原由实施单位承办的政策性社会性机构移交给其他单位的,由省级财政部门商同级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具体资金划转办法。

第六章职工分流安置费和职工培训费

第二十三条职工分流安置费是指专项用于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的经济补偿金或一次性安置支出补助。

第二十四条职工培训费是指用于天保工程区富余职工基本职业技能培训的费用。

第七章固定资产管理

第二十五条实施单位用天保资金购置固定资产须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并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第二十六条实施单位要加强对用天保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账卡,定期进行核对,保证账卡、账物相符。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领用、保管、保养、管理制度,并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第二十七条实施单位用天保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第八章监督与检查

篇8

第1条为规范中小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事业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中小学校特点,制定本制度。

第2条本制度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中小学校、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工读教育学校、幼儿园、成人中学和成人初等学校。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他社会组织举办的上述学校参照执行。

第3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学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第4条中小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依法多渠道筹集事业资金;加强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对学校经济活动进行财务控制和监督;定期进行财务分析,如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

第二章财务管理体制

第5条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体制。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由财务部门统一管理。

不具备条件或不需要单独设置财务机构的中小学校,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体制。即在一定区域内,设置中心财务机构,统一管理区域内中小学校的财务活动。学校只设报帐员,在校长领导下,管理学校的财务活动,统一向中心财务机构报帐。

具体实行何种体制,由地方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第6条中小学校财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权限、技术职称、任免奖罚,应严格按照《会计法》规定执行。

第7条中小学校校办产业、勤工俭学项目的财务活动,由学校财务机构统一领导。

第三章单位预算管理

第8条预算是指中小学根据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

中小学校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

第9条国家对中小学校实行“核定收支、定额或者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合留用”的预算管理办法。

定额或者定项补助标准根据中小学特点、学校收支状况、事业发展计划以及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力可能确定。

第10条预算编制原则

中小学校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学校应当自求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第11条预算编制办法

(一)收入预算,应考虑学校维持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根据预算年度的收入增减因素和措施测算编制。

(二)支出预算,根据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需要和财力可能测算编制。支出预算的编制,应在保证教学和行政管理人员工资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项支出。

第12条预算编报审批程序

中小学校预算由学校提出预算建议方案,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分别上报各有关主管部门审核汇总报财政部门核定预算控制数。中小学校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预算,由各有关主管部门汇总报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

第13条预算执行和调整

中小学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政补助收入和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一般不予调整;如果国家有关政策或事业计划有较大调整,对预算执行影响较大,确需调整时,可以报请主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调整预算。其余收入项目需要调增、调减的,由学校自行调整并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

收入预算调整后,相应调增或者调减支出预算。

第四章收入管理

第14条收入是指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第15条中小学校收入包括:

(一)财政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财政部门取得的各项事业经费,包括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公费医疗经费、住房改革经费等。上述财政补助收入,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不同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和安排使用。

(二)上级补助收入,即中小学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

(三)事业收入,即中小学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依法取得的收入,包括: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杂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缴纳的学费;借读学生缴纳的借读费;住宿学生缴纳的住宿费;按照有关规定向学生收取的其他费用等。其中:按照国家规定应当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的资金和应当缴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要及时足额上缴,不计入事业收入;从财政专户核拨的预算外资金和部分经核准不上缴财政专户预算外资金,计入事业收入。

(四)经营收入,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五)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中小学校附属独立核算的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

(六)其他收入,即上述规定范围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社会捐赠,投资收益、利息收入等。

第16条中小学校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并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各项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

第五章支出管理

第17条支出是指中小学校为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

第18条中小学校支出包括:

(一)事业支出,即中小学校开展教学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事业支出的内容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费用。

(二)建设性支出,即中小学校用于建筑设施方面的支出,包括用专项资金和社会捐赠等新建、改扩建建筑设施发生的支出。

(三)经营支出,即中小学校在教学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四)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即中小学校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第19条中小学校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必须以不影响正常教学活动为前提。在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中,应当正确归集实际发生的各项费用;不能直接归集的,应当按照规定的比例合理分摊。

经营支出应当与经济收入配比。

第20条中小学校从有关部门取得的有指定项目和用途并且要求单独核算的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要求定期报送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完成后,应当报送资金支出决算和使用效果的书面报告,并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

第21条中小学校的支出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的开支范围及开支标准;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没有统一规定的,由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规定,报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学校规定违反法律和国家政策的,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当责令改正。

第22条中小学校要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各项支出应按实际发生数列出,不得虚列虚报,不得以计划数和预算数代替。

第六章结余及其分配

第23条结余是指中小学校年度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经营收支结余应当单独反映。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弥补以前年度经营亏损,其余部分并入学校结余。

第24条中小学校的结余(不含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办法的预算外资金结余),除专项资金按照国家规定结转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外,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职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作为事业基金用于弥补以后年度收支差额;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七章专用基金管理

第25条专用资金是指中小学校按照规定提取和设置的有专门用途的资金。

第26条专用基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奖教奖学基金等。

修购基金是按照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在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列支,以及按照其他规定转入,用于固定资产维修和购置的资金。

职工福利基金是按照结余的一定比例提取以及按照其他规定提取转入,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集体福利待遇等的资金。

医疗基金是按照规定标准提取,并参照公费医疗制度有关规定用于未纳入公费医疗经费开支范围的职工医疗开支的资金。

奖教奖学基金是接受社会捐赠,专门用于奖励教职工和学生的无须保留本金的资金。

中小学校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提取或者设置其他专用基金。

第27条各项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办法,国家有统一规定的,按照统一规定执行;没有统一规定的,由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第八章资产管理

第28条资产是指中小学校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第29条中小学校的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

第30条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各种存款、应收及暂付款项、借款、存货等。

存货是指中小学校在开展教学及其他活动过程中为耗用而储存的资产,包括各类材料、燃料、消耗物资和低值易耗品等。

中小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现金及各种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对应收及暂付款项应当及时清理结算,不得长期挂帐;对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及暂付款项,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经规定程序批准后核销。对存货应当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清查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存货的盘盈、盘亏应及时进行调整。

第31条固定资产是指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中小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中小学校应根据规定的固定资产标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明细目录。

第32条固定资产的租赁,应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并向租赁者收取租赁费。租赁费计入经营收入。

第33条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的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核销。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当经过有关部门鉴定,报主管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批准。

固定资产变价收入计入修购基金。

第34条中小学校应当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盘点,做到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

第35条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

中小学校转让无形资产,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取得的收入除国家另有规定外计入事业收入。中小学校取得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计入事业支出。

第36条对外投资是指中小学校利用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向校办产业、勤工俭学项目和其他单位的投资。

中小学校对外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或备案。

中小学校以实物、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资产评估。

对校办产业和勤工俭学项目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对其他单位投资取得的收益,计入其他收入;国家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九章负债管理

第37条负债是指中小学校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第38条中小学校的负债包括借入款、应付及暂存款、应缴款项、代管款项等。

应缴款项包括中小学校收取的应当上缴财政预算的资金和应当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应缴税金以及其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上缴的款项。

代管款项是指中小学校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

第39条中小学校应当对不同性质的负债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保证各项负债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第十章财务清算

第40条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小学校发生划转撤并时,应当进行财务清算。

第41条中小学校财务清算,应当成立财务清算机构,在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对学校的财产、债权、债务等进行全面清理,编制财产目录和债权、债务清单,提出财产作价依据和债权、债务处理办法,做好国有资产的移交、接收、划转和管理工作,并妥善处理各项遗留问题。

第42条划转撤并的中小学校财务清算结束后,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分别按照下列办法处理:

(一)因隶属关系改变,成建制划转的中小学校,其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无偿移交,并相应划转事业经费指标。

(二)撤消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三)合并的中小学校,全部资产、债权、债务等移交接收单位或新组建单位。合并后多余的国有资产由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核准处理。

第十一章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

第43条财务报告是反映中小学校一定时期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预算支出分类和管理权限定期向各有关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以及其他有关的报表使用者提供财务报告。

第44条中小学校报送的年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有关附表及财务情况说明书。

第45条财务情况说明书,主要说明中小学收入及其支出、结余及其分配、资产负债变动、专用基金变动的情况,对本期或者下期财务状况发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以及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第46条中小学校的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校应当按照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根据学校财务管理的需要,定期编制财务分析报告。财务分析的内容包括中小学校事业发展和预算执行、资产使用管理、收入、支出和专用基金变动以及财务管理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等。

财务分析指标包括预算收支完成率、人员支出与公用支出分别占事业支出的比率、资产负债率、生均支出增减率等。

中小学校可以根据本校特点增加财务分析指标。

第十二章财务监督

第47条财务监督是贯彻国家财经法规以及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的保证。中小学校必须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财务监督,并建立严密的内部监督制度。

篇9

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性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性资金的运作程序,明确职责范围,强化监督约束机制,确保财政性资金的安全合理使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省财政专项资金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结合我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州本级行政机关、事业单位。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财政资金包括财政预算内资金、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资金、专项资金、行政事业单位的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等。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科学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要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的要求,提高财政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

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安排的原则。根据财力情况,统筹安排,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注重效益。

坚持明确职责、严格审批的原则。严格按照权限和程序审批,不允许越权超范围审批。

坚持规范运作、严格监管的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途、范围和程序使用财政性资金,切实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和检查。

坚持民主理财制度,严格遵守重大决策和重大资金安排调度使用由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的原则。

第二章预算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五条财政部门负责财政资金调度,按照有预算拨款、无预算不拨款原则核拨资金。各部门和单位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相关实施条例,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严格执行预算和财政制度,按照财政财务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要求,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和强化财务管理,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不得随意改变支出预算确定的支出项目和资金用途。属于政府采购公布项目的,要全部实行政府采购,未按规定执行的单位,财政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州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财政性资金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

第六条对预算内经常性经费即人员工资继续实行统发;对日常公务费由财政部门以各预算单位部门预算为依据,按进度(分月或季度)执行。

第七条对预算外资金的管理,按照《转发财政部关于将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收入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规定执行。

第八条基金支出按照“先收后支”的原则办理。财政部门办理各项基金拨付时,根据核定的支出预算和入库进度拨付。部门和单位使用基金时,严格按规定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使用,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

第九条建立健全财政资金内部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实行民主理财。在单位领导副职中确定一名财务主管、明确单位领导班子集体决策资金额度报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条加强公用经费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州州直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超规定开支。

第十一条加强单位往来款项的管理,及时清理职工个人借款,盘活用活单位资产。

第十二条加强车辆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州州级行政事业单位车辆管理暂行办法》,严禁超编制、标准配备和购置车辆。

第十三条加强招待费管理,严格执行《州州级四大班子公务接待费管理办法》,严禁超标准开支。

第十四条加强差旅费管理,严格执行《省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省内和省外差旅费管理办法》,严禁超标准不合理开支。

第十五条加强会议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州会议经费管理办法》,严禁超预算开支。

第十六条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州干部教育培训和经费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办法,严禁固定资产流失。

第三章财政专项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十八条专项资金安排由单位根据州委、州政府的纪要和上级部门有关文件规定提出书面申请,财政部门汇总报经州政府同意后列入年度预算。

第十九条专项资金使用应坚持“集中财力、突出重点、专款专用、注重绩效”的原则,主要以州委、州政府确定的项目安排资金,减少交叉重复安排。专项资金不得用于补充单位人员、公用经费和职工福利支出。

第二十条专项资金必须统一纳入单位财务进行核算。用款单位应根据财务管理制度规定,做好账务核算和财务管理。

第二十一条专项资金中凡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商品,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凡属于基本建设项目,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执行;凡有专项或单项管理办法规定的专项资金,其资金申请、拨付按相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本级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使用不得擅自变更用途,如确有特殊原因需改变用途的,报财政部门审核经政府同意后进行调整。

第四章财政资金的监管

第二十三条各部门(单位)要加强预算收支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自觉接受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各部门(单位)经费开支情况必须在每季度终了后5个工作日进行公示,公示期至少为5天。

第二十五条审计监察部门要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依法加强审计监督。财政部门要建立专项资金使用的公示制和披露制度。对虚报、冒领、截留、挪用财政性资金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依法予以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篇10

第一条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要以科学建设、管理、规范运营为中心,以提高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经营、管理水平为目的;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总体建设合理布局、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规模化经营,探索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新路子,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现代化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章部门职责

第二条市政府负责合作社建设总体规划和组织领导,协调各单位在合作社建设中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合作社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三条农机局负责组织合作社建设申报工作,帮助编写项目建设可研报告,并进行申报,指导合作社建设,以及建成后的技术指导;帮助合作社建立健全章程和管理制度,合理设置组织机构;加大对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农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农机服务能力;帮助合作社解决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做好合作社建成后移交乡镇政府进行管理的手续。

第四条财政局负责为合作社建设申报提供贷款还款担保,会同工商局、房产局做好合作社资产反担保登记备案工作,按国家规定负责收缴合作社贷款并还贷。

第五条合作社建设所在乡镇政府作为合作社建设与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合作社申报资格的初选及合作社建成后的行政管理与经营管理工作,落实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并协助财政部门做好反担保和还贷工作。

第六条农业局负责合作社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种植技术指导。

第七条经管站应当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规范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并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会计管理和审计工作。

第八条国土局负责办理合作社建设用地审批工作,保证合作社用地审批不影响合作社建设工期。

第九条林业局负责办理合作社建设用地上的树木采伐审批手续,保证合作社如期开工。

第十条住建局负责合作社项目建设规划及审批工作,办理相关建设手续,保证合作社建设。

第十一条电业局负责办理合作社用电手续及线路施工,保证合作社正常用电。

第十二条工商局负责办理合作社工商登记手续,指导合作社制定章程,帮助财政部门做好合作社动产反担保手续。

第十三条交运局负责办理合作社在公路上开辟道口审批手续,在保证交通顺畅的同时保证合作社机具的出行方便。

第十四条房产局负责合作社办理房产登记手续并协助财政局做好不动产反担保手续登记工作。

第十五条发改局负责合作社的项目立项及进口机具申请项目备案的申报工作。

第十六条消防支队负责合作社审批建设安全审批手续,指导合作社安全生产,保证合作社建设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环保局负责合作社场库建设的环评工作。

第三章合作社的股份构成与经营管理

第十八条合作社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股份制经济实体。

第十九条合作社的经营服务范围: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农田运输、农田基本建设等项经营作业。

第二十条合作社的社员为农户、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自愿出资购置大型农业机械,提供流动资金和场库棚建设资金的参股者。

第二十一条各参股人可用货币、农机装备和固定资产等形式参股。

第二十二条参股资金的构成:

(一)国家投资以及农户、村集体、企业或者其他投资人以货币形式购置设备的入股资金。

(二)农民自愿以土地按亩折资作为农民入股资金。

(三)农机大户、种粮大户自筹场库棚建设资金以及其它流动资金分别作为参股资金。

第二十三条国家投入的资金属于无偿投入,产权属于国有。合作社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产生的收益应按一定比例和组建方式合理分配给各投资方,具体分配方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参股人的权利包括:

(一)根据其实际参股的份额,参加理事会;

(二)了解掌握合作社的经营和财务状况;

(三)对合作社的经营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四)股份可以转让;

(五)依照合作社章程的规定,获取红利。

第二十五条参股人的义务:

(一)依其参股的份额承担合作社债务;

(二)不得抽回股金;

(三)不得以红利抵扣机耕费。

第四章合作社的组织结构

第二十六条合作社理事会为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理事会的理事由各参股方选派。理事会设理事长1人,副理事长1人,理事3人,理事长由最高参股方选派。理事会每年度至少开一次股东大会和两次有半数以上理事参加的理事会会议,其一切活动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执行。

理事会行使下列权利:

(一)确定合作社的发展规划,年度生产计划。

(二)审定合作社的规章制度。

(三)听取并审议合作社经理的年度工作报告。

(四)审定合作社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利润分配。

(五)决定对合作社经理的奖惩。

(六)聘任和解聘合作社经理。

第二十七条监事会是合作社的监督管理机构,监事会成员由股东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监事会设主席1人,监事2人。理事、经理及财务负责人不得兼任监事。

监事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检查合作社财务;

(二)对理事、经理执行合作社职务时违反法律法规或者合作社章程的行为进行监督;

(三)当理事和经理的行为损害合作社的利益时,要求理事和经理予以纠正;

(四)监事会主席列席理事会会议。

第二十八条合作社设经理、副经理各1人。经理实行理事会聘用制,并签定聘书,可在本村或社会招聘,竞争上岗。合作社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经理负责制,经理负责主持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聘用的经理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年以上农业机械管理经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强的责任心。

第五章合作社的管理及使用办法

第二十九条人员管理

对选聘人员进行严格的技术培训,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及机车、农具的保养和维修。

第三十条生产管理

合作社实行“六统一”的生产管理办法,即统一停放保管、统一管理和作业指挥、统一作业质量和验收标准、统一作业收费和结算、统一油料供应、统一保养和维修验收标准。

第三十一条财务管理

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要严格执行省财政厅和省农委联合印发的《农村农机作业合作社会计核算办法(试行)》,合作社要建立成本核算制度。

合作社经营成本包括以下9项费用:农机装备折旧费、库棚折旧费、大修理费、日常维修费、轮胎磨损费、人员工资、管理费、油料费、资金占用费。

第三十二条固定资产管理

所有的固定资产要单独设帐,制定固定资产明细目录。固定资产报废和更新,必须经理事会讨论决定,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十三条机务管理

合作社要配备专职的机务管理人员,负责机务管理工作。聘用的驾驶员和农业机械修理人员必须懂机械构造、懂机务规章、懂农业生产技术,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会机械化生产作业。

农机装备要做到专人使用和保养,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技术标准进行保养和大修,其作业要严格执行《黑龙江省农机田间作业质量标准》,对耗油以其作业量为依据定额管理。

合作社要建立装备技术档案、检测档案、修理档案,做到由专人负责,认真填写,妥善保管。

第三十四条合作社的财务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省农机主管部门培训;驾驶和操作人员必须经市农机主管部门培训。合作社从业人员经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三十五条场库棚建设合作社场库棚建设必须达到省规定标准。

第六章经营管理

第三十六条合作社国投装备在折旧期限内不得进行变卖和转让。私自出卖的,由农机局处以国家投资额或补贴资金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罚款,并由市财政局负责收回国家投资或补贴款。

第三十七条合作社机械装备在需要更新时,首先向市财政和农机局提出申请,批准后方可采购。

第三十八条财务管理上实行“四统一”:统一下帐时间、统一设置帐目、统一凭证规格样式、统一记帐填制标准。

第三十九条按照省、市行业管理规范,市成立农机协会,各农机作业合作社必须加入市农机协会,作为会员单位必须按协会章程履行会员义务,并享受相应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