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互联网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互联网资产管理

篇1

【关键词】互联网+;固定资产;集团医院

互联网作为一种通用目的技术,如同蒸汽机和电力一样,能够和任何行业进行紧密结合,产生巨大、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医疗机构必须主动拥抱互联网,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提升医院竞争优势。“互联网+”互与传统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式相融合,将产生化学反应和放大效应,形成全新的生态和模式。

一、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工具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工具是依靠手工记账或计算机单机辅助管理,这些都存在程序繁琐、重复工作、流程长、反应迟缓、凭证单据难以保管和查询等问题,使得管理与使用情况脱节。同时,较低的信息化水平,以及没有一个联网共享的资产管理平台,致使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及相关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无法掌握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实时情况,造成固定资产账账、账物、账卡不相符合。

(二)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申请到投入使用,再到实物管理,不是由专业的、单个部门进行管理,而是牵涉到多个后勤管理部门。众所周知,后勤管理部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学历职称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水平,难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固定资产使用科室也敷衍了事,指派缺乏经验的新来院员工兼职资产管理人员。

(三)区域分布广,资源分散。集团医院固定资产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分布广泛,从地域上看,分布于市区内各个不同行政区域,有的分院还建立在其他城市,巨大的空间距离严重拖累了管理效率。而从管理权限上看,又涉及多个资产管理部门,包括财务处、设备处、总务处等,在各院区中同步设置这些管理部门,重复的建设导致资源浪费,也使资源难以集中调度,集团资源共享优势难以突显。

二、“互联网+”在集团医院资产管理的应用创新

(一)良好的管理机制是推进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保障。“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它不会自己运行,只有在良好的管理机制指引下,经过人的实施,它才会发挥作用。医院由院长牵头,成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小组(资产管理办公室),自上而下加强组织管理,形成专职机构,分工明确,责权利分明,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卓有成效推进。财务处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综合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协调和价值管理工作。设备处主要监督、检查和指导各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情况,处理资产的调拨、报废、盘盈盘亏等事项鉴定和审核工作,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全院清产核资,确保资产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使用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的第一责任人,并明确指定1名高年资组长作为本部门兼职资产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资产的申请、调拨、使用情况上报、报废处置等相关手续工作,协助部门负责人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盘活固定资产,防止资产遗失。

(二)数字化信息化是集团医院资产管理的基本手段。固定资产涉及的采购合同、维保合同、发票、科室领用单等重要凭证,采用快速扫描设备扫描生成JPG,转换成数字化存档,按照院区、月份和入库的资产编码等信息进行统一命名保存,既节约保管空间,也实现用久性保存,更是实现可快速查询。同时通过院内OA网,实现固定资产的申请、使用情况上报、调拨、报废等流程申请全天候、跨区域办公。通过微信小视频、绘声绘色等视频制作软件,制作一系列的固定资产申请、使用、维护、报废、调拨、管理等操作指引和管理注意事项简易视频,存放于医院信息服务器中,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跨空间、全天候可访问查询;同时上传到云盘等第三方存储空间,通过账号和密码登陆可访问查询,实现移动办公。互联网+的应用,使得合同、发票等数字化信息,以及操作指引视频等数据,能够快速传播,实现资源共享、流程优化,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少差错,科学化管理。

(三)高效的工作团队与协作交流是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提。根据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求,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必须选派经验丰富的员工兼任本科室固定资产管理员,协助科室主任或护长(资产第一责任人)统管全科固定资产。作为三级甲等医院,职工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综合素质高,为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智力和资源保障。由医院资产管理办公室牵头,成立全院资产管理员微信群、QQ群,以及微博平台,三方齐发力,线上线下互动,跨越集团医院先天的时空限制,快速实现资产管理员之间的协作交流,促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四)集约化管理是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基本方向。集约化管理是集团型医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团医院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各院区、科室之间很少存在医疗资源之间的流动,这样就可能造成一些医疗资源的浪费。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建立全院资源统筹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同时,对不必要的工作流程做出删除、压缩、整合、外包的改革,通过管理和服务流程的再造创新,从根本上消除多余的成本支出,使固定资产管理取得最佳的集约化管理效果。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扁平化优势,极大的缩小管理时空,增强应变能力。撤销各院区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及办事人员,通过互联网桥梁进行垂直管理,由集团总部直接对接使用科室,使固定资产的集约化管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精益持续改进是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精益源于制造业,但又超越制造业。“精益”的核心内涵即以价值为出发点,通过在流程设计上的取舍,避免浪费,进行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互联网+”作为一个新事物,发展必定经过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在医院财务处、资产管理办公室和使用部门三方相互配合下,运用精益理论和工具,对“互联网+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进行重塑造,剔除了传统管理中的累赘和不合时宜的内容,实现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永远都有不断提升的空间,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永远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应用精益哲学,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

四、总结

“互联网+”促进集团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向高效率、标准化、科学化发展,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和监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同时让临床一线医护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做救死扶伤的本职工作,花更少的时间就能解决资产管理问题。

【参考文献】

[1]马云,曾鸣等.读懂互联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Ⅶ

[2],王潇雨等.互联网与医疗能擦出哪些火花[N].健康报,2015年11月9日.

[3]雷志勤,徐静.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33(4):83

[4]段涛.互联网时代,医学专业精神如何安放[N].健康报,2015年10月9日.

[5]边.浅谈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J].科技视界,2014(13):268

[6]谭志伟.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医院,2014,14(04):137-138

篇2

作者:罗明雄 唐颖 刘勇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互联网金融作为时下的热点话题,吸引了互联网领域、金融领域以及相关领域人士的热烈关注。

互联网金融将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渗透到金融业态中,普通民众所代表的小微客户群体成为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主体。量身定做的创新产品,宾至如归的用户体验,使被金融市场冷落多年的普通民众,终于在金融的服务中逐渐享受到 “上帝”的待遇。

本书作为国内首部全面、系统地剖析互联网金融的书籍,内容涵盖了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运营模式、风险特征、发展趋势、监管方法以及行业发展政策建议等方面。本书可作为相关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及对互联网金融感兴趣人士的参考书,还可用于相关领域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之用及大专院校互联网金融教材 , 是一本学习互联网金融的必备科普性书籍。

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往传统金融业态渗透,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统称为互联网金融。

大资管

“大资管”一词如今被越来越多的提及。资管的称谓是针对机构而言的,也就是机构对客户托付的资产进行管理。之所以在“资管”前加上一个“大”字,是因为随着监管的不断放开,原有资管业务外延不断的拓展,“大资管“是一个泛指。

资产管理公司

资产管理通常是指一种“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信托业务。从这个意义上看,凡是主要从事此类业务的机构或组织,都可以称之为资产管理公司。

《2013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大资管时代来临》

作者:巴曙松&陈华良&王超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年度晴雨表。2013年,随着以往分业经营壁垒被逐渐打破,银行、券商、保险、基金、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等各类资产机构涌向同一片红海,大资管时代正式来临。新的行业竞争格局压缩了原有制度红利,也为各类机构的混业经营提供了崭新的发展机遇。在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产业链不断延伸。

《做最好的保险人》

作者:刘彦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人活着就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而保险是转嫁风险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手段。也就是说,只要人活着,就需要保险。因此,作者认为保险是永远的朝阳行业,保险人也是永远的朝阳职业。

中国的保险公司现在纷纷向综合经营迈进,保险集团公司不断涌现,综合经营的势头不可阻挡,而综合经营的保险公司一定需要大量的复合型金融人才,这就需要现在的保险人向理财规划师转变。

《思维太极》

作者:(英) 理查德·伊斯瑞尔&凡达·诺斯

译者:张军军&李玉&高波

篇3

Abstract: As the bridge between physical world and the existing IT system, RFID technology integrates effectively activities of daily management of assets and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with wireless remote transmission function of China Mobile GPRS to achieve real-time synchronize of real object information and system information. Therefore, establishing a set of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basing on RFID technology to achieve automate management is a basic scheme to solve the asset management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关键词: 物联网;互联网;RFID 技术

Key words: Internet of Things;internet;RFI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2-0186-01

1物联网的概述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指的是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让所有的物品都与网络连接在一起,方便识别和管理。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而储着规范而具有互用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它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实现物品(商品)的识别,进而通过开放性的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实现对物品的“透明”管理。“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的RFID,正是能够让物品“开口说话”的一种技术。在“物联网”的构想中,RFID标签中存储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的地球工地,世界的运转就在它上面进行,其中包括资产管理、经济管理、生产运行、社会管理乃至个人生活。

2对物联网资产管理的思考

采用最先进的RFID+条码解决方案,将更合理的利用、分配和管理各种资源,使之最大效率的应用,为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更好进行资产管理发挥最大的功效。

物联网技术主要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构成的最重要组成之一,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企业财务状况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保值、增值,正确核算资产的数量及价值,明确经济责任,监督并促进固定资产的妥善保管和合理使用,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能,为企业带来最大的效益是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核心目标。

RFID技术作为物理世界与现有IT系统的桥梁,借助GPRS无线远程传输的功能,可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因此,建立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自动管理是解决基于物联网资产管理的基本方案。

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从八十年代起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它相对于条形码技术有非接触式、非视线识别、可擦写信息、更大的读写距离、大容量(相对条形码)、可多个识别等突出优势,代表着自动识别领域的前进方向,对现代工业生产与服务将产生革命性影响。已经在物流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与控制、资产管理等领域获得了大量应用。

射频技术识别技术代替条码的光电识别技术具有非常大的好处:①无线电频率识别并不需要可视传输技术,EPC标签只要在读写器的读取范围内就行了;②射频技术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读取速度快,可多标签同时读取;③RFID芯片具有较好的存储能力,可以存储产品标识以外的更多信息。如果把它用在产业链中,就可以为企业跟踪资产提供极大的方便。

3基于物联网的资产管理优势

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方案将为用户实现以下效益:

3.1 实现了“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和“资产自动管理”利用RFID技术无线射频自动识别和GPRS通信网络无线远程传输功能,实现对资产全生命周期(新增、调拨、闲置、报废、维修等)过程的智能化动态实时跟踪集中监控管理,整个管理过程无需任何人工干预。为企业投资决策、资产合理调配提供了准确的参考数据,有效增大投资边际效益和提高资产使用率,减少无谓的设备投资和闲置浪费。

3.2 实现资产管理中“人、地、时、物”同步管理系统将资产日常管理工作有机的嵌入到资产管理系统中,实现对资产日常操作流程中涉及到的任务、地点、实物、时间等信息进行记录,并引入提示告警功能,由系统实现对日常工作的有效监管,减轻了资产日常管理的压力,节约了每年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资产盘点和无谓调拨的成本,避免了因各种因素造成的资产流失,提高了企业管理效益。

3.3 真正实现了资产管理工作无纸/址化系统采用公网IP访问地址,用户可随时随地通过IE浏览器访问系统。当前,我国的资产管理体制已经确立了“统一所有、分级管理”的原则,但具体到具体单位时,目前都尚乏足够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这一原则。物联网资产管理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的为企事业单位形成资产管理的合力,改变当前的资产管理不善的局面。同时,该系统的实施,不仅实现了资产管理的有据可查,提高了管理的权威性,也能给企业资产的分配提供合理规划依据,使资产的运行具有稳定性。

参考文献:

[1]邹德萍,孙景璐.科技新宠“物联网”[J].价格与市场,2010,(06):42-44.

[2]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J].中国信息界,2010,(05):22-23.

[3]杨永志,高建华.试论物联网及其在我国的科学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0,(02):46-49.

篇4

    在“2015·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中国银监会特邀顾问、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浙江网商银行行长俞胜法和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等五位新老银行行长对于“互联网时代的银行业变革”发表了各自看法。他们认为,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银行业的影响正在逐步深化,不仅正面冲击到了零售业务,同时公司金融、资产管理、支付等领域也在发生巨变。

    兴业银行行长李仁杰表示,目前互联网金融对银行冲击比较大的还是零售板块,因为互联网金融强调长尾效应,市场基数大。

    不仅如此,传统银行的优势业务——公司金融业务也迎来了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华夏银行副行长黄金老认为,除了零售金融业务,今年还有一个新变化,就是公司金融也受到越来越明显的挑战。首先“众筹”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大企业融资选择。最近很多大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几周时间融资规模就超过50亿。

    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在涉足互联网金融,模式基本上是供应链金融,以核心企业为中心,做上下游企业的服务,而这原本也是传统银行主导的业务。而像资产管理和支付等领域这些大型企业也会逐步涉足。比如专注做电信业务的华为公司也在涉足支付领域。

    注册在上海自贸区的上海华瑞银行行长朱韬则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渐进式。首先是负债端,后资产端。现在只是银行存款受到余额宝等的影响,接下来资产端也会受影响。其次,先消费金融、个人金融,后公司金融、批发金融。而在人民币国家化的背景下,影响还会呈现先境内人民币,然后是跨境业务。

    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企业文化形成了巨大冲击。朱韬认为,最核心的变革是文化变革、思维变革、组织变化、管理变革。因为互联网时代的生产关系、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对未来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管理文化将会带来巨大的变革创新。

    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认为,从余额宝和微信迅速成长,直到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等民营银行的相继开业,这对银行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提出了考验。在当前情况下,银行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依靠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来构造银行新的组织框架,创建银行新的经营机制,开发银行新的服务产品,从而才能实现自身的不断发展。

    “经过几年探索,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的融合才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杨凯生表示。

    此前,很多商业银行想把互联网金融单独发展,并成立了网络金融部,但由于产品掌握在产品部门、客户掌握在个人和公司部门,发展并不十分理想。

    兴业银行李仁杰表示,两者更多是一种互相融合、互相竞争,也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

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金融服务;众筹;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10月15日

互联网金融是以Web2.0为技术基础的新金融媒介,即互联网渗透到支付(第三方支付)、贷款(P2P)、存款(货币基金)、直接融资(众筹)、投资理财、保险等各个传统金融领域,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新的金融现象。互联网金融体现了新技术条件下金融系统社会化分工的新趋势,体现出长尾效应,打造普惠金融新业态;实现金融与社交两大领域的融合,加强了金融服务的人性化、个性化。互联网金融的爆发式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是对传统金融的“改造升级”,两者更多的是合作共赢关系。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综述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仍是金融,广义的互联网金融是指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或其他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线提供金融服务并实现支付清算、投资融资、存款贷款、征信和风险管理等金融功能的金融活动;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则指除传统金融移至互联网平台以实现在线服务外的互联网金融部分,他们与传统金融存在一定差异,一般也不是由传统金融机构提供,往往是金融业务链上的某个节点,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出的新的实现方式。有些学者将传统金融移至互联网平台提供在线服务称之为“金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自商品交易的需求,互联网上商品交换的发展推动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广义互联网金融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上世纪90年代前中期,主要特点是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建立单项内容网站并提供基础服务,例如证券机构的网上交易,同时出现纯粹以互联网为服务渠道的金融服务机构,如美国的嘉信理财、日本的乐天证券。

第二阶段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独立网络支付的出现为标志,以美国Paypal为代表的互联网支付以服务互联网商业活动为主要业务模式。他的出现意味着互联网商业模式可以形成闭环,为商业的互联网化提供了基础。我国互联网支付(第三方支付)以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起步入规范发展轨道。

第三个阶段是2000年以后,以Web2.0为基础的P2P借贷和投资众筹等新的融资模式出现为标志,体现一种新的融资样式。这是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在金融领域产生的结果,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真正成为有别于传统金融的新生业态的肇始。我国互联网金融在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的2013年迅猛发展,余额宝一经推出引发狂热追捧和社会热议,P2P网络借贷平台发展迅速,众筹融资平台开始起步,第一家网络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获批开业,银行、证券和基金公司以互联网为依托重组改造业务模式、加速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发展问题也被纳入政府部门,尤其是金融监管部门的视野。

由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与互联网技术几乎同步发展,且多点突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我们根据互联网金融业务性质分为基础服务、融资、金融产品交易和衍生服务三大块,其中基础服务包括支付、清算和账户管理,融资包括电商融资、P2P借贷和众筹投资,金融产品交易与衍生服务则包括互联网交易平台、财富管理门户、金融产品超市和各类垂直类网站,以及刚刚起步的网上征信业务。

二、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及与互联网金融的结合

我国证券行业在传统金融领域出现较晚,上世纪80年代以银行证券部、信托投资公司的形式出现雏形,近五年,行业创新不断加速,以2012年证券公司创新发展研讨会为标志,行业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证券业的定位和功能也从“交易中介”转向现代资产管理。这也是欧美发达资本市场国家已经完成的行业转型之路。

由于证券行业产生时间恰逢计算机技术大发展阶段,远较欧美发达国家早进入电子化(无纸化)时期,并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实现网上交易,在金融互联网方面走在金融体系的前列。近两年互联网与证券业的结合也已积极展开,网上开户业务得到监管部门认可并有多家证券公司全面实施;方正证券、长江证券、齐鲁证券等进驻“淘宝网”,开卖理财咨询产品,提供业务咨询,迈出了证券产品(咨询和资讯产品、资产管理产品等)与互联网的合作步伐;光大证券、银河证券等客户保证金已可实现消费支付功能;国金证券与腾讯合作,推出“佣金宝”,不仅实行“万二开户”的超低佣金,还可以为账户保证金余额提供理财服务,实现“保证金增值”。

互联网与金融业的融合丰富了金融业务模式,创造新的盈利增长点,同时推动证券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规模的扩大和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为全社会提供更加高效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信息整合、分析,全面提高金融效率。互联网技术是一种信息技术,互联网与金融业的结合,将通过数据信息的获取、整合和“云计算”的运用,为证券业带来全新的经营理念、模式,全面提高运行效率。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存储和传输、交换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流的整合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了信息透明度。同时,几乎可以提供无限运算能力的“云计算”的出现,则为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提供了可以方便获得、按需所取的网络服务。互联网金融模式极大地降低成本,使得客户群下沉,扩大了金融服务对象,延伸了用户群链条,实现“长尾效应”,其快捷便利的网络营销和海量的客户群体、更精准的客户分析与定位,可以降低证券机构客户开发和销售成本,并提高营销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收益。

证券机构只有因势顺变,尽快做出反应,加快进行技术革新、业务模式调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方可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中不落人后或趁机反超,否则,只能失去先机,被时代所淘汰。互联网金融作为外部入侵者,搅动了现有金融格局,倒逼证券行业自我革新和调整,运用和开辟新的盈利模式和业务增长点,以顺应互联网大潮。

三、互联网金融推动证券行业转型升级建议

(一)利用互联网技术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互联网具有的包容、开放、面向大众、客户至上、注重用户体验等思维方式,均为传统金融机构可学习借鉴之处。证券机构应逐渐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提高服务意识,更注重客户需求和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加舒适、高效便捷、低成本的服务和产品。要着力于基础数据的收集、整理,挖掘其个人特点、投资喜好、风险承受力、投资意愿等信息,构建客户行为方式模型,精准定位其投资需求,打造综合。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和精准分析与定位,开发和汇集更多的小客户、潜在客户,并根据客户的不同属性,为其提供更契合需求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

(二)合作共赢,创新产品与业务模式。证券机构与互联网的融合已经展开,但目前的合作还以拓展销售、推广渠道为主,双方更深层次的合作和业务模式的创新才是长远之策。在经纪业务方面,证券机构可采用“客户共享模式”与互联网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通过互联网广告和流量导入等方式,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客户共享,利用互联网企业巨大的用户群和便捷的平台挖掘客户资源,开辟经纪业务新的增长点。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证券机构逐步推出针对客户喜好的套餐服务,实现精准定位。在投行业务方面,证券机构可借助互联网企业所具有的庞大的、具有清晰信用记录的企业数据库,寻找较为可信的项目来源,为企业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金融服务。而在业务链条上,证券机构还可以更多地参与互联网企业的上市、融资和企业并购业务;在承销环节,则应针对发行上市制度的注册制改革趋势和我国中小投资者占绝对多数的现实情况,更加注重中小投资者的客户体验和利益,增加发售成功率;在场外市场业务方面,则可考虑借鉴互联网企业的运行模式,在对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特色金融服务的同时,对企业实施批量化收费。

(三)关注风险,稳健经营。对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更高风险,证券机构应予以警惕并积极应对。一是加强互联网技术力量,通过完善防火墙等手段,提高对技术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力,保障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二是加强内控管理,健全和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反洗钱制度、交易记录保存和可疑交易分析报告制度、信息安全保护制度等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防范经营风险。三是保障合规运营,在准入环节,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定,满足相关条件,履行相应的审核、许可手续;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应严格依法运行,不触碰非法集资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法律底线,杜绝以创新业务形式的名义从事集资诈骗、洗钱等违法违规行为;应充分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将互联网业务等创新业务模式的风险充分告知投资者,严禁对客户承诺无风险、高收益的误导性宣传,以保障投资者享有真正的选择权和收益权。四是加强行业自律,在互联网环境下,尤其是监管措施还未及时覆盖的新领域、新业务,从业者的自律意识尤显重要,应注重以行业自律方式,弘扬诚信经营意识,惩戒恶性竞争等不当行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冯果等.网上证券交易法律监管问题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

[2]刘田.多部委酝酿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拟按负面清单原则.第一财经日报,2014.3.24.

[3]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官方网站.

篇6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高校;资产管理;数字化校园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2016年5月31日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中指出“互联网+”为十大新词及十个流行语入选。互联网与信息化已深刻融入生活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新形势下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如何开展已经成为挑战我们每个资产管理人员的崭新的课题。高校资产管理从自身特点分析有资产存量巨大、资产信息变动频繁等特点,而这些特点给具体的资产管理工作带来的问题是不可逾越的。而针对这些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可以依托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中央提倡的“互联网+”思维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资产管理过程中相关问题。

一、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信息化时代已经到来,各高校现在基本均已建立了固定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的建设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资产管理遇到的部分问题,如:从纸质记账媒质转化为数据记账,从单一政令管理模式到资产平台网络管理等。但在国家大规模推广“互联网+”的形势之下,如何利用好国有资产,建立有效的资产动态化管理,真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一)资产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滞后

现有资产管理系统虽然表面上貌似实现了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但对于资源共享的建设方面还是比较滞后的。资产管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但在管理实践过程中因各二级单位(如各学院、处室)之间缺乏沟通平台,而产生一方面不断购入新资产、一方面原有资产因为种种原因而闲置的情况,导致资产重复购置以及限制国有资产增多等现象的产生。

(二)资产信息建设中动态化管理建设乏力

高校资产信息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高校均或多或少地存在各部门之间配合不够紧密的问题。如:因为人事调动带来的资产使用单位的变更甚或是使用功能的改变;基建管理部门因为工程对同一项目多次付款而未在该项目最终登记的资产额中体现等。类似以上情况的出现,如果无法及时有效地进行沟通,一方面会影响资产数据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容易形成对今后经费投入的误导。这说明了资产信息建设中动态化管理建设相对乏力。

(三)资产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淡薄

资产管理人员信息化建设意识相对比较单薄。资产管理过程应该是从计划购置到政府采购再到资产使用直至资产报废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但因为管理思维固化、管理人员使用信息化工具水平有限等原因导致某些资产管理人员并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运用信息化工具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甚至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中还会出现仍在沿用传统的人工纸质记账模式,仅仅在资产信息上报中才使用信息化平台,使得资产信息化建设成为无根之木,没有得到具体资产管理人员的重视。这种原始记账方式不仅在资产统计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而且容易导致资产闲置、重复购置,严重点甚至会导致账物不符、账账不符等现象的发生。

(四)网络安全成为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已成为资产管理信息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动态化的资产管理平台均以网络为数据传输载体而建立,则导致数据库需要不断从网络获取数据以实现资产的动态化管理。网络攻击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不仅在于攻击时间的不确定还包括攻击方式的不确定性。但在各学校搭建资产管理信息化平台的时候并未充分的考虑防火墙的设置、物理隔离的建立、数据丢失之后的恢复等网络安全问题。容易出现系统被攻击瘫痪后数据的丢失或者被篡改等严重影响资产管理数据的问题。

二、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长远规划的建议

(一)资产信息具象化,提高资产管理可操作性

高校资产信息建设离不开相关部门的协调。资产管理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要求全校一盘棋统一布局,只有在各部门紧密配合下才可以顺利的完成。而要实现各部门紧密配合,一方面是制度的建设,另一方面就是信息化沟通平台的建立。资产信息系统构建时应当充分征求各资产具体使用部门的意见和建议,在资产电子卡片的信息种别设置方面尽量详尽。只有资产信息详尽才能提高资产数据的准确性,也更大地提高了在管理具体过程中的可操作性。例如实验管理部门需要对于数据的使用率进行统计、教务部门需要实时掌握教室设备是否可以正常运行、人事部门需要了解设备是否已经顺利移交等信息均应在相应设备的资产卡片上予以体现。

(二)明确资产管理操作权限实行分级管理

资产管理系统权限分配各校应当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限分配。从校级管理者、二级管理部门管理者、日常使用人员、系统管理者等几个层级对于资产的计划购置、购置、领用、使用状况查询、报废等环节进行操作权限赋权。这样整个操作流程均能够做到全程可溯、全程责任到人,使得资产管理部门能够全程掌握资产动态,真正地实现管理中责权分明,并能实时了解资产信息在资产配置过程中有的放矢。

(三)加强资产管理系统平台的网络安全防护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构建之初就应将网络安全问题考虑其中。软件方面:在软件架构上实现数据时间节点备份、设置防火墙、数据网络传输加密等安全最大化,且软件应当根据最新网络病毒以及系统漏洞及时实现升级;硬件方面:尽量实现校内资产管理系统与校外资产管理平台的物理隔离,并且要有备用服务器以保证数据的安全;制度建设方面:加强资产管理部门与学校网络管理部门的配合,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上三方面的措施对于网络安全的建立都是必要的,只有有效执行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保证资产管理系统数据的完整性。

(四)增加适应高校发展而变动的动态化自我编辑模块

资产管理系统信息的实施离不开资产管理软件的使用。但资产管理系统软件一般均有固定的版块,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各高校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应对日益庞杂的资产增量。如:在新建建筑物施工中一般都有着相对较长的周期,规划、征地、平整、附属设施建设、整体建筑施工、内装修等分多次进行付款,但从资产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些所付款项均属于该建筑物的价值内应当包含的,但因时间跨度长、资金来源不同等因素在系统中不能录入为同一条数据,这样就需要编辑加入建筑物管理专用模块对于该类资产进行分拆、组合等操作进行专项管理。

(五)数据接口宽泛化

随着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大范围推广,科研、规划、人事、教务、财务等管理系统也逐步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如何将这些系统进行有效的整合成为相互关联的系统平台是各高校均应考虑的现实问题。具体表现在:随着人事调整的进行资产管理系统中也能够实时实现该人员资产的信息变更,科研经费的额度分配实时提取到资产管理系统中,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入库信息实时输入财务报销系统中,教务系统排课时可以提取相关资产状态信息以便能够更好地排课等。信息的实时沟通不仅带来信息共享也能带来办公效率的提高。但因为各个系统编制语言或者底层架构的不同均会导致系统数据无法实时相互传递,所以资产管理系统在构建的时候就要考虑数据的扩展性与兼容性,以便于与其它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传递。

三、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在当前高校发展中意义重大。不仅能够解决当前高校规模逐步扩大带来的资产增量日益扩大的矛盾,而且能有效防止资产流失,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长远化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参考文献:

[1]张军民,连彦青.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5)

[2]邓丽.高校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研究[J].管理观察,2017(1)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小贷公司 ;阿里小贷 ;大数据

一、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发展背景

2016年7月,中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为所有的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蓬勃发展奠定下了强大基础。2015年7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这证明互联网小额信贷业务走到了一个国家允许、合法支持的新高度。

《基于大数据平台的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以阿里小贷为例》(王艳林,2015)显示,66.7%的小微企业首选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但由于小微企业的信贷记录部分失真及贷款成本较高,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的可得性较差。2014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显示,约有62.5%的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仅8.6%的小微企业获得全部贷款。

互联网小额信贷公司的盈利模式在于“小额大量”,利用云计算技术,能从大数据中提取出信用特质,风险偏好,资金需求等高价值信息,能迅速完成借贷双方的匹配,并有效管理风险,效率提高的同时实现盈利。

二、阿里小贷的运营模式

(一)信息搜集

阿里小贷的数据信息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电商平台信息。阿里小贷作为阿里巴巴集团持股的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拥有着阿里巴巴、淘宝、天猫、支付宝、蚂蚁金融等电商平台信息。在上述电商平台发生的每一次操作交易数据,包括客户信息采集预认证、浏览的记录、购买的记录、交易习惯、成交金额、评价投诉、纠纷解决等都会成为大数据库中最关键、最主要的部分。二是申请提交信息。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有义务向阿里小贷提供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资产证明信息(如银行流水)、企业经营业务及状况、资产负债情况、家庭成员组成、家庭收入、学历、动产及不动产情况等信息。

(二)大数据的处理及云计算

大数据的处理,即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大数据价值能够从隐性变为显性,并加以实际运用。阿里小贷专业的建模和算法团队,在前期建构好一套完善的数学模型用于风险控制和信贷匹配,通过前期的科技投入来降低后期的烦琐人工支出。从阿里小贷的“小额大量”贷款模式可以看出,大数据云计算能够大幅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升利润空间。

二、申贷及放贷

(一)贷款对象及概况

目前,阿里小贷将服务对象定位于阿里巴巴B2B平台及淘宝平台上的微小企业和个人创业者。2007年至今,阿里小贷陆续推出了淘宝订单贷款、阿里巴巴信用贷款和淘宝信用贷款等多元化产品。无须担保人,额度从1元到50万元,申贷、审贷、放贷全程线上完成,最短3 分钟快速贷款,最长申请后7 天内完成。

(二)主要产品及分类

1.订单贷款。订单贷款凭借店铺中处于“卖家已收货,买家未确认收货”状态的订单申请贷款,实质上属于以订单充当“抵押物”的质押贷款。

2.信用贷款。信用贷款分为循环贷和固定贷两种。循环贷获取一定额度作为备用金,不取用不收利息,随借随还;固定贷在获贷后一次性发放贷款额度。

(三)借贷资金来源

阿里小贷资金池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2007年,阿里小贷与浙江省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合作,阿里巴巴提供商家信息,银行提供资金。同时,与银行合作建立了一个风险资金池。

(2)2010年,阿里巴巴在杭州、重庆注册了两家资本金额分别为6亿元和10亿元的小额贷款公司,向其平台商家发放贷款。

(3)2013年6月,阿里信贷平台对所有金融机构开放,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同年7月,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阿里巴巴1号至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获得证监会批复。

(4)2014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中行、招行、建行等7家银行正式合作。

三、阿里小贷的运营优势

阿里小贷运用大数据进行运营在同行业中有哪些优势?下文将从两大方面展开――风险控制以及效率提高。

(一)风险控制

在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占到了各类型企业总数量的99%,但小微企业银行借贷余额仅占总企业银行借贷余额的29.3%。在传统金融机构下,我国小微企业陷入融资困境。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规模小、财务管理能力弱,商业银行难以从大量“软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这导致了极高的风控成本和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传统金融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而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很好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

1.风控人员多。阿里的风控部门数据分析人员超过整个团队的50%,而传统金融机构这一比例仅为 4%。阿里小贷的模型设计人员,设计出了众多的板块模型,并将传统流程电子化。阿里小贷的风控手段主要依靠相关数据模型,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得出风险定价。

2.信用风险低。当前阿里小贷总体不良贷款率在1.2%~1.3%。这一水平比较接近商业银行2013年末不良贷款率1%的水平,优于农村商业银行2013年末不良贷款率1.67%的水平。

3.实例说明。下面将从实例与数据分析来说明阿里小贷如何通过对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充分运用来实现风险的控制和降低。本例将选择两个产品的逾期率比较:东证资管――阿里巴巴10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下文简称10号)和拍拍贷(中国第一家网络信用借贷平台)。

2015第一季度,逾期率(逾期1天以上):10号为3.29%,拍拍贷1.71%;不良率:10号为1.63%,拍拍贷2.2%;年化收益率:10号为16.72%,拍拍贷12.81%。其中,对于10号的份额组成:优先级:次优先级:次级=15:3:2。而且不良率全部出自次级贷款。

由此可以看出:尽管逾期率较高,但阿里小贷的不良率比拍拍贷要低,而且,不良贷款全部出自次级贷款(该部分贷款全部为阿里小贷自己购入,不会影响购买该ABS的机构投资者)。同时,阿里小贷的盈利比率比拍拍贷要高。

(二)效率提高

阿里小贷运用大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提高收集数据、审核贷款、发放贷款各个环节的效率。下面将从监管过程、搜索过程来进行探讨。

1. 监管过程。商业银行一笔小贷业务的成本在2000元左右,而阿里小贷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将单笔贷款操作成本降为2.3元,且流程简单,到帐速度快。平安银行网上金融旗舰店推出了小额消费贷等金融产品,但要按合同金额的1%收取贷款安排手续费。与之相比,阿里小贷就不收手续费。从中可以看出阿里单位信贷的成本是低于平安银行的。

2. 搜索过程。阿里小贷可根据支付宝、淘宝平台企业的信用记录、交易记录、款项往来等数据,实时跟踪某一企业的资金流,将同类企业作为参照对象,通过模型推断出企业可能出现资金断流的时点及所需资金量,向目标客户精准推荐、发放定制贷款。互联网下大数据模式极大程度上降低了信息收集成本和协商成本,使阿里小贷可直接锁定信用记录良好、还款能力强并急需资金的客户,优化了客户与贷款之间的双边匹配,提高资产配置效率,节省了工作人员调查分析的大部分时间。

四、阿里小贷运营优化建议

(一)与银行分享信用数据

目前,阿里小贷无法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结算系统,无法获取征信系统数据。征信系统接入了各类放贷机构,其数据对阿里小贷是很好的补充。截至2015年4月底,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超过8.6亿,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将近2 068万户。如果可以和银行实行数据共享,阿里小贷将符合银行贷款条件、贷款金额大的客户推荐给银行,银行将小微企业的信用数据分享给阿里小贷,阿里小贷就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发放贷款、提高资产配置效率,银行也可以从数据分享中获益。

(二)与银行共享资金池

如果银行可以将闲散资金借给阿里小贷使用,一方面扩大阿里小贷的资金池,加强抗风险能力,解决了后备资金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此举相当于银行借助阿里小贷完善的数据处理和互联网金融系统,间接发放小额贷款给急需资金的优质小微客户,增加了优质资产配比,降低了坏账率。

(三)向银行学习规避风险

和传统的五大行合作,借鉴成熟的管理体系,吸纳规避金融危机的宝贵经验,τ诎⒗镄〈的长久发展十分有利。此外,五大行的经济体量大,对市场异常波动、信贷方向变化更加敏感,与五大行进行深入合作,更有利于阿里小贷捕捉市场变化讯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7.

[2]陈丽萍.阿里金融小微贷款案例分析[J].时代经贸, 2013(18):77-78.

[3]中国人民银行. 2014 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R].2014.7.25.

[4]何佳欢.阿里金融小额贷款模式案例研究[J].金融, 2015.5

[5]高源宸.电商小额信贷金融模式的优势与风险研究[J]. 金融, 2014.5.

篇8

一个近似于“灰姑娘”的神话,就这样猝不及防地闯到现实中来,引发了互联网行业与金融行业间各路人马的大探讨。互联网金融动了谁的奶酪?到底有多大发展空间,会否颠覆传统金融行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的演进中如何竞合谋变?

互联网金融不是洪水猛兽

“银行和银行之间的竞争是同质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和银行之间,是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竞争,更是传统金融业态与互联网思维方式及互联网商业模式间的竞争。”中国银行电子银行部助理总经理董俊峰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清醒的认识。

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已经在银行的个人金融(如国际汇兑、跨境支付、理财产品代销及虚拟信用支付等方面),公司金融(如阿里小贷和快钱供应链现金管理等),综合经营(如“三马”合资筹建众安保险)和跨境服务等领域发展新的服务模式,拓展服务的边界,降低服务的门槛,提升服务的黏性。“因此,除了需要高资本消耗支持、高深金融技术运用或者法定执业资质限制之外的金融服务,理论上都有被技术脱媒或者互联网脱媒的可能。”董俊峰说。

互联网金融虽然来势汹涌,但并不是洪水猛兽。多数的互联网金融从业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以及对新事物的快速应变,在客户体验上也付出了较多的精力,几乎是削尖脑袋在研究客户行为,思索如何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而传统商业银行受困于传统的经营和思维模式,即使想去很快适应互联网发展的脚步,却也会经常因为各种严格的风控制度而导致很多创新产品流产,对于银行这个体系来说,风控永远高于一切。也许创新稍微落后会造成进步的迟缓,但风险控制上却容不得一点差池,不得不说现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随着进一步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传统银行吃丰厚利差的时代即将过去,同业竞争会日趋加剧,必须做出改变以迎接挑战。“在财务目标之外,在互联网金融的投入上需要做战略布局,对技术要有前瞻思考,对客户体验要高度重视,贴近一线的大众需求。另外,要采取开放的态度与互联网金融新进入者开展跨界合作,挖掘双方在风险偏好和数据维度上的互补空间,争取在互联网金融创新和发展中互补共赢。”董俊峰说。

银行要敢于自我革命

适者生存是永远的法则,银行需要主动拥抱这场技术革命,才能够真正迸发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在战略布局及战术调整上,银行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一些探索。”董俊峰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需要创新和提升电子银行。在这方面,要大力提升现有网银及其他电子银行渠道的客户体验和交易活跃度。

第二,丰富多元化的移动金融APP应用。各家银行都基于iOS和Android平台开发了APP客户端应用,金融服务轻量级应用和“小件化”开始在细分客户市场形成需求。因此,银行应考虑根据客户细分,提供金融产品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客户端定制化部署,使客户可以自主决定在诸多移动金融服务中的个性选择和灵活下载。

第三,借助云服务和社交网络思维提升电商化销售能力。亚马逊的成功就在于把实体世界的丰富商品(上到航天员吃的压缩饼干,下到垂钓时用的诱饵蚯蚓)通过电商化模式进行长尾销售。银行的产品除了能够在网点通过客户经理面对面销售之外,通过云服务的模式,还可以将传统的销售主体、销售对象和销售场景以互联网金融的思维方式解构后再重构。

第四,提供“一云多屏”的电子渠道整合服务。银行的渠道、产品往往因业务和技术架构设计初期未考虑跨渠道协同而彼此割裂,形成一个个服务或产品的“竖井”,这种以银行为中心或者以部门为中心的渠道和产品设计远远不能适应客户多渠道一致性体验的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借鉴淘宝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在IT底层搭建多渠道共享的开放平台和渠道总线,在业务应用层规划“数据在云端,服务在终端”的“一云多屏”协同服务,然后通过渠道融合设计和流程再造与优化,发挥银行物理网点面对面服务和电子银行在线互动营销服务的线上线下协同优势。

多维度提升服务能力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董俊峰提出,银行要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首先,要提升供应链金融和电商金融的服务能力。”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内贸易、电子制造业、零售业等传统行业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销售在渠道成本和营销成本上的优势,开始电商化转型的第一阶段;而到了电商化转型的第二阶段,除了解决线上支付和结算之外,在线融资成了题中之义。钢铁和有色金属等会员制大宗商品交易所,希望为交易平台的会员提供融资服务;京东和苏宁等电商平台以及华为和联想等供应链核心企业,都开始谋求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银行可以和上述平台或核心企业合作,整合线上申请、线上审批和线上放款的全流程在线融资系统,与对方的ERP或交易平台实现系统对接。平台和核心企业提供增信支持,银行接受以合作方为供应链融资中介的贷款需求包,拓展供应链融资业务规模与客户群,同时利用融资中介的担保机制控制资金风险。

“再者,以电商化方式搭建大众化的泛资产管理平台。”董俊峰说,在综合经营的框架下,以电商化方式销售银行集团内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同时,在品牌和流量的支持下,吸引非银行金融机构定制适合电商化销售的资产管理产品,提供适合大众在线购买的保险、理财产品。在资产管理产品销售平台的服务模式上,可以引入SNS和LBS等社交网络、移动互联元素,以APP或瘦客户端等灵活接入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投资理财以及金融社区服务,引导客户和客户的交流和互荐,同时植入相对权威和友好的专业化信息服务(如排行、筛选、比较等增值服务),辅助金融消费者决策。让客户在平台上拓展金融投资经验互动分享空间,靠口碑传播吸引人气,提升影响力。

篇9

何为智能投顾?智能投顾是一个专业度非常高、跨度又非常大的领域,涉及到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产品设计、算法模型、系统开发等多个方面。简单讲,智能投顾就是“智能的投资顾问”,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产品设计,还有客户画像、算法匹配等,都是专业投资顾问要做的事情。但是,在国内市场,存在专业人员稀缺,产品种类繁多复杂,国内投资用户规模庞大等特点,所以,智能投顾的前景无疑很广阔。首先,智能投顾的门槛和使用费率比较低,能够使大众都参与进来,个人财富稳步增长使得资产管理规模空间增大;其次,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智能投顾的用户体验越来越好;最后,年轻一代对互联网、对数字化财富管理的接受程度高。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宣称具有智能投顾功能或者正在研发智能投顾的互联网理财平台已超过20家。比如,阿里的蚂蚁金服通过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完成客服,能降低成本也能提高效率,通过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把农村金融等的长尾市场做起来;百度金融实现洞悉用户的智能资产配置方案也指向“智能投顾”,为用户提供自动化、以算法为基础的证券投资组合管理服务。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科技在提升金融效率、改善金融服务方面的影响越发显著,只有那些在技g上持续投入和创新的企业才能一直顺利发展。主流厂商都不断在科技方面加大投入,积极向业界标杆取经学习,在现阶段的规划中,主要是深耕产品,细化客户画像,优选组合,不断打磨客户体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

篇10

本文以阿里小贷为案例,阐述其交易结构、风险收益及风险管理措施,发现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性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阿里小贷;资产证券化

一、引言

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2013年3月在时任国家总理的大力推行下才有了互联网金融的产生和发展。阿里小贷联合上海东方证券推出了国内首单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扶持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道路。然而该创新性的资产证券化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缺乏、各项制度的不完善、整个经济环境和投资者落后的经营观念,都给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放缓了该创新项目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阿里小贷案例,为我国其他行业或企业进行资产证券化提供非常宝贵的经验和指导,为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信用评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开展的必要性及发展现状

(一)必要性分析

我国资产证券化在2014年得到了跳跃式的发展,并在互联网金融的强势推进下,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会持续升温,存在着巨大的创新性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开展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必要性分析非常有必要。

(1)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有效盘活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优质小微资产。近年来,我国的电商平台在所有交易平台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其中的龙头企业有京东、阿里巴巴、苏宁易购和腾讯等。仅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国际在2015年11月11日当天的总成交额就达到500亿元人民币。这些电商平台上主要是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者,其小额贷款的需求非常大。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则以互联网的大数据为依托平台,为众多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充分盘活互联网金融市场中的优质小额资产。

(2)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有效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杠杆。中国现阶段的企业中有95%以上都是中小企业,但由于自身资质的影响获得融资的难度很大,难以从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获得融资,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恰恰能为中小企业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3)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有利于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中的中小企业由于各种监管政策的融资规模的限制难以发展壮大,只能通过银行贷款进行间接融资,但这样的融资方式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融资成本相对较高,且入门标准较高。而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能为这些企业提供一种直接融资的渠道,有效解决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发展现状

2013年3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在两会上首次提出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成功揭开了互联网金融迅速发展的大幕。2014年,国家正式大力推进经济体制转型,金融财富重点由原先的房地产开发逐渐转向金融市场领域,“互联网+”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利率的市场化也传来了利好消息。这些都使得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整体规模不断增长,且涉及更多非传统的领域。同时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体制改革,进一步使资源得到更优的配置,且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能将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散,充分保证小额投资者的利益。

(1)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于2005年被确定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试点,并分别开展了住房抵押贷款和信贷两方面的资产证券化。该阶段我国主要应用资产证券化的主体为银行、证监会合作并主导的部分企业,但由于监管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的不完善曾停止过一段时间。直至2012年《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的颁布,资产证券化项目才由试点转变为常规业务。2015年起,国家层面对资产证券化项目大力扶持,各种利好政策不断推出,刺激了国内该项业务的迅猛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15年底,我国共发行资产证券化项目1386个,涉及金额近6000亿元。

(2)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发展现状。政策方面:2005年确定建行和开发银行为第一批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发展试点;2014年颁布《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为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项目提供充足有力的法律依据。市场发行方面:2013年7月,阿里小贷与上海东方证券联合推出国内首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首次将互联网金融与资产证券化进行有效的融合;2015年9月,京东京东白条,成为国内首例以个人消费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2015年12月,新兴电商发行“嘉实资本分期乐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资产支持证券,为国内首单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互联网金融下资产证券化项目,主要面向年轻群体。

三、案例分析

(一)项目简介

“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由阿里小贷和上海东方证券于2013年7月份联合推出的国内首单基于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产品,是响应同志“互联网金融”的领先企业。该项目共注资16亿元人民币,但因国家证监部门的融资杠杆不得高于金资产一半的规定,特利用证券化项目进行了五十亿元的融资,解决了资金的缺口问题。截止2014年7月,该项目累计循环贷款额达400亿元,参与接待人员数量超过160万人。

(二)阿里小贷资产证化的收益分析

(1)优先劣后的分层收益分析。根据资产风险和利益的不同,专项管理者采取优先劣后的利益分配模式,并将投资者分为优先级、次优先级和次级投资者,其认购分配比例为0.75:0.15:0.1。在这种利益和风险均分层级的分配机制下,当回收资产只达到总发行量的六成时,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将得不到保证;回收资产达到总发行量的110%时,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本金与利益均能得到保证,并能保证阿里小贷的本金支出。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阿里小贷选择的证券化项目一般要将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从中也可以看出,阿里小贷和投资者双方保证共同利益的关键是获得稳定且高质量的基础资产。在20%-50%的借贷利率环境下,所有收益中要有6.5%和11.5%的利益优先分配给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再加上3%左右的管理等其他费用支出,会使得资金的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因此,阿里小贷的资产证券化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提高了阿里小贷的资金周转率和循环利用率,从而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成本。

(2)不良率的压力测试。根据前文所述,不良率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基础资产分别在理想和悲观两种极端状态下对不良率进行压力测试。其中,理想状态是指资金的使用率为98%,利率为18%;悲观状态是指60%的资金使用率和10%的利率。理想状态下,当不良率达到9.2%时,次级投资者的收益将得不到保证;达到40%以上,次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才会受到损害。在悲观状态下,即使不良率为0,次级投资者的本金也不会得到保证,不良率达到8%时,其本金将全部损失;当不良率超过36%时,次优先级投资者的收益会见损;不良率达到54%时,次优先及投资者的本金将全部损失,同时优先级的收益也得不到保证。但在实际的项目发行中,这两种极端状态出现的几率很小。阿里小贷通过对基础资产不良率的动态监控,会随时对基础资产进行调整。当不良率超过5.5%时,会及时调整项目的入池最低标准;当不良率超过8.5%时,将进行不良基础资产的催收工作;当不良率超过10.5%时,将停止项目的发行,并提前回收款项并进行利益的分配。

(3)相应的风险管理举措。资产证券化运行中损害投资者利益的因素主要有信用风险、现金流预测风险和利率波动风险等。针对这些风险,阿里小贷主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自身的风险管理:一是严格审核基础资产,对平台上的阿里巴巴、天猫和淘宝等的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检测,充分了解借款人的资金动向,详细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信用程度,从源头上遏制风险。二是信用的双重增级,该项目在内部采取优先劣后的层级制度,次级投资者只能进行最大10%比例的投资,且只能是阿里小贷定向发行,从源头开始注重基础资产的高质量性和稳定性;在外部由专业担保公司作为担保和资金的补充支付方,优先保证优先级和次优先级投资者的利益。三是基础资产的实时监控,阿里小贷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并对超出设置的预警的部分进行资产的重新整理,同时还有充足的风险拨备资金作为预备保障。四是投资者准入门槛的逐步提高,优先级、次优先级和次级投资者分别对应不同的证券投资认购的起点,优先级的认购起点为500万元人民币,次优先级投资者的认购起点是2000万元人民币,次级投资者的投资只能由阿里小贷进行定向发行,不同层级的投资者匹配不同的风险承担和利益分配。

(4)阿里小贷成功实施的意义。阿里小贷实施的意义总结起来有四点:有利于推进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解决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创业者融资困难的问题、利用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充分发挥了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以及盘活了互联网金融市场中优质的个体和小微企业的沉淀资金。

四、案例揭示的问题及创新启示

(一)揭示的问题

(1)监管制度尚未完善。阿里小贷基于互联网金融下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依据是《证券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中将资产的证券化正式转为常规业务,而不再只是试点业务。但是该项管理规定对互联网金融平台下的资产证券化并没有较为完善的详尽规定,同时阿里小贷作为国内第一单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试点,是以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的。由于小额贷款存在极大的特殊性,监管制度更应完善。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不断推进,资产的证券化项目会越来越多,更需要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资产证券化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2)信用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国现阶段的资产证券化项目针对的目标群体主要集中在中小微企业和个体企业,他们的信用评价对基础资产的质量有关键影响。但是我国征信体系的发展起步晚,并且不完善,这使主要的目标群体在传统的融资领域中很难获得发展。而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则是互联网金融的重要目标,因此需要不断完善信用的评价机制。

(3)基础资产的“数据+客户”化程度较弱。数据及其分析运用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内容,对互联网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基础资产的信用等级,完成高质量的融资网络模式。对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而言,其自身发展相对较晚,并且受众范围较小,缺乏足够的基础资产,合适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工作很难开展。但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实现“数据+客户”的模式指日可待。

(4)产品流动性不足。互联网金融的资产证券化项目创新性高,随之而来的就是高的未知风险。阿里小贷优先级投资者仅为国内信用良好的投资者,且只能在深交所进行业务交易,产品的流动性大大降低。这就需要投资者不断更新互联网金融风险意识,理性投资。

(二)阿里小贷成功的创新启示

(1)小额贷款作为基础资产。我国传统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大多由信贷资产组成,如信用卡业务、住房抵押贷款及高速路回收款项等,其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率和使用率都较低。而阿里小贷则开创了以小额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项目的先河,其资金周转率和使用率相对较高,能有效盘活互联网金融平台中的优质的小额贷款。

(2)交易结构为循环购买模式。阿里小额贷款为债权性资产,其周期相对较短,为方便客户随借随还,和传统的长期性资产证券化的产品很难匹配。因此阿里小贷的交易结构为循环购买模式,即有回款时再经审核通过后继续为基础资产进行循环使用,以此来保证基础资产总额的相对平衡,方便投资者的频繁交易。以小微个体为主要目标群体的互联网金融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范围广、单位量小和流动性较强,因此互联网金融资产的证券化中会产生限期错配的现象,阿里小贷的循环购买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证券周期长而还款周期短的错配现象。从另一方面讲,同质性的基础资产有利于标准化,从而进一步提升资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

(3)业务模式是基于“互联网+大数据”。阿里小贷通过自动资产筛选系统进行常规管理,对不良资产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充分保证了基础资产的安全性,并通过支付宝平台进行归集和支持服务。此外,“互联网+大数据”也应用到基础资产的信用评价上。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方便快捷地列示出借款人的订单情况,诸如历史交易记录、资金使用记录和信用评价等信息,对借款人的借款信用和还款能力有着较为直观的感受。阿里小贷的成功也对风险管理有所启示,例如应将参与项目的基础资产的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应对投资人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具体详细的评价;必须重视整个环境中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平衡的重要影响力。

作者:李佳珂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