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1: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弱智儿童的特殊教育

篇1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措施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不同于其他学生,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创造条件,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学习,课堂上尤其应侧重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尊重,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1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问题提出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学生的培养,应该符合特殊教育目标。应该根据特殊学生的能力,编制特殊教育语文教材、课程标准等,以满足特殊学生在心理和生活上的需要。在特殊新生入学的时候,学校应该首先进行语文能力的测试,对学生语文水平进行全面评价,即包括学生书面语言能力的测试,也包括口语交际能力的测试。

2尝试在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愉快教学模式

2.1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唤起学生兴趣

教师是一项伟大的职业,热爱学生是每个教师的天职。尤其是对于身体有却显得孩子来说,更应该受到教师的特殊关爱,只有教师对学生真心投入,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些特殊学校的孩子是住宿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帮助,教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还扮演了母亲的角色。我们的教师需要在生活上给这些孩子帮助,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一些具体的问题,用关爱和尊重的态度对待这些学生,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如果学生在学校能够体会到深深地爱,他们一般不会想家,会特别喜欢在学校生活,有利于帮助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树立自信,保持愉悦的心情,还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除了给学生必要的关爱,还需要多给学生爱护,鼓励学生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多给学生表扬鼓励,使学生增强自尊心,激发积极上进的欲望。对于有缺陷的孩子,我们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过严格,更不能觉得他们低人一等,我们需要对他们有恰当的要求,了解这些学生的情况,对于语文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对待;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事业没有责任心,对这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孩子过分的要求,会严重影响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严重影响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

2.2巧妙运用直观教学

弱智儿童自制力较差,如果想使他们一直专注于教师讲课,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同时需要直观教学手段。直观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多种多样,给弱智儿童多种刺激,有利于为弱智儿童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激发弱智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弱智儿童轻松学习。弱智儿童对语文充满兴趣,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接触实物,能够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正确的实践,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表述出做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重视弱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心理重建

3.1激发学生多问

学生进行学习实际是在心理上重新组建,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最关键的一步是善于提出问题,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才有利于问题很好地解决,而且对于一个好问题的提出本身就具有很大价值。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努力的营造一种轻松氛围,让学生敢于提问,善于在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达到特殊教育规定的教学目标。

3.2鼓励学生多说

特殊教育学校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学生说话的过程实际是把学生内心的想法、情感用语言的形式与外界的沟通。说的过程是弱智学生在对语言有了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表达语言的过程,能够体现出弱智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弱智学生先天性大脑存在一定的缺陷,再加上后天受到的教育不足影响,导致弱智儿童在思想上一般都比较迟钝,对外界事物刺激做出的反应都比较慢,口齿不清、发音不清晰,语言表达困难等影响这些孩子语言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说话能力上的训练,可以为这些孩子组织一些活动,多给他们一些说话的机会。如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说的机会给我们的孩子。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应该抓住教学重点,侧重讲解一些重点词语,在讲解这些词语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去把握意思。这样既有利于发展这些孩子的思维能力,还有利于这些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体会自主创造的成就感,激发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更加透彻的理解文章内容。

特殊教育学校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问”“读”“说”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语文建立良好的心理过程,通过这些孩子对不懂得知识提问,教师耐心解答,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爱学习的热情,有利于鼓励他们自主为自己确定学习的小目标。读是锻炼学生理解课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习的知识。说可以把学生在课堂上多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我们的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需要根据这些孩子的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是这些孩子能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真正有所收获。

4小结

教育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有非常重大的影响,这些孩子的语文能力可以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得到锻炼,学校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提高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让这些孩子能够有所收获,促进我国在特殊教育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燕.培智学校语文教育套件使用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0,8(24):109-110.

篇2

[关键词]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心理问题;矫治方法;情感渗透;自我反思;英语教学

在中国创建文化大国的大环境中,现代化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人类面临各种挑战。特殊学生作为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特殊教育要适应这个变革的时代,英语对于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来说,是一种艰难而耐心的教育,因此必须致力于发展人的个性和创造性。面对这种需要,教师如果不具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超越的精神,不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师生关系,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不进行重新定位,将无法创造性地进行现代特殊教育,无法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公民。

弱智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精神发育障碍,如遗传、先天或后天种种有害因素的影响导致个体在发育过程中出现以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的损伤,同时可伴有某种精神或躯体疾病。而我面临的是由于疾病而引起的智力障碍的学生,对从事弱智教育的工作者来说,发现、了解弱智儿童中出现的心理、行为异常并给予及时、相应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新课程提倡的是民主、平等、合作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对学生有偏见,即使是对于随班就读的重度智力障碍学生进行教学时,也不能让其知道是弱智,又不能让其他学生知道其是智力障碍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在所有学生面前,首先要把智力障碍学生当做智力正常学生来进行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又要进行适当的转换成能完成的任务。

一、了解对智力障碍学生常伴有的心理问题和矫治的方法

特殊教育是指对那些需要的教育的学生而言的,广义的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视力障碍的学生、听力障碍的学生、智力障碍的学生和肢体障碍的学生的教育。而我面对的特殊教育学生是属于智力障碍学生这一类的。有智力障碍的英语特殊教育的学生后,教师首先应了解一般智力障碍学生常伴有的心理问题和矫治方法。

智力障碍学生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

(1)抑郁情绪: 由于弱智儿童社会适应困难、学习能力低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必然会遇到很多挫败,特别是自尊心较强的轻度智力低下及随班就读的弱智学生,因为经常处于失败的处境中,长而久之就会产生抑郁情绪,常表现为敏感、合作性差、不安、闷闷不乐、自卑、孤独感,还有些产生厌倦情绪,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不想上学;有的则会影响饮食、睡眠,产生头疼、疲劳、乏力等生理异常表现。抑郁情绪在性格内向的弱智女孩中常见,弱智儿童不善于、不愿意向他人表达内心的想法与烦恼,也是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之一。

(2)害怕情绪: 正常的害怕情绪在个体成长和经历中起着重要作用,能使个体避开可能存在的危险而保护自己。弱智儿童与正常儿童一样也有害怕情绪,但智力低下儿童对事物害怕的程度与广度要比正常儿童高得多。弱智儿童往往对那些超自然的现象或者动物表现更为害怕,比如蜜蜂、壁虎、危险、鬼或是一些怪异的东西,从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惊恐及回避反应;重者则产生恐怖情绪,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与社会功能。

(3)发脾气 发脾气是指个体需要得不到满足、自我受挫时出现又哭又闹的表现,这在正常儿童中也可出现,但主要常见于正常幼儿,而在弱智儿童中较多见。弱智儿童由于身心发育迟缓,当自我愿望遭受限制时,常常会以发脾气的方式来发泄,不管时间与地点允许否,出现大声哭闹、喊叫,坐在地上不起来、违拗,甚至打滚、自伤等过火行为,常常无法劝止,一定要自己的要求得到满足后才肯罢休。

2、行为问题:

(1)多动、注意力缺陷: 弱智儿童大脑发育迟滞,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现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动,男孩多见。主要表现为不能长时间地将注意力指向某一事物,特别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容易分心,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的干扰,做事不能坚持始终,有的弱智儿童甚至连3、5分钟的不开小差也难以做到。伴有多动行为者,则上课时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手脚不停,不能静坐,喜欢多嘴,常常还会影响其他学生的课堂学习。

(2)退缩行为: 退缩行为在学龄前期正常儿童中也较为常见,但随年龄的增长而好转。而较大年龄弱智儿童特别是程度较重学生也常表现有退缩行为,如胆小、害羞、低头、说话声音小、不敢与人交往、害怕见陌生人、害怕去生疏的地方、过分依恋亲人等,有的则采取面墙独处、躲避等方式。

智力障碍学生心理矫治方法:

特殊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得特殊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孩子们中间,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

1、老师应尽量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特殊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这些特殊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2、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既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开展课堂式的讲座来进行心理辅导,也不能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我们只能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或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感知、目睹具体事实后,在产生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讲清问题利弊,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灵活地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引导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心理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及时搜索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活教材,而避免宽泛空洞的说教,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3、采取学科渗透,融会贯通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身边已出现的事实上。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学科互相渗透的方式,抓住一切时机,把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作为一项首要任务。在英语课堂上,通过课文中的人物事件、学生的表现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取得的点滴进步来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自我心理、学习心理、人际心理、合作心理、生活心理、认识心理、创造心理、成功心理、品德心理等九种心理,并采用学科渗透的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课堂上都能获得不同的心理健康发展。长期的社会实践证明,人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为家人、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音,不健康的心理则是家庭、社会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对于特殊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则显得格外重要。作为特殊教育工作者,在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探索研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4、心理辅导 家长、教师、学校心理辅导老师平时对待弱智学生都可采纳“支持性心理治疗”的原理方法进行多方位辅导即多支持、鼓励、接纳、安抚,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并给予恰当的引导,加强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稳定的情绪,促进发展健全的人格。在教学中应把生活自理、适应环境,交往合作都渗透到了英语教学中来。

二、观察与分析对所教特殊教育学生的言行

现代认知心理学在批判继承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学派的基础上,对人类认识活动及其教育作出了新的解释:人不是机械地接受刺激和作出反应的被动实体,而是有选择地获取和加工环境刺激的主动实体。这一系列的观点使我深受启发,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怎样教,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师必须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环境的创造”,而不是“组织起学生的特殊认识活动”。教学就是创造相应的条件,从而得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动、激化、维持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优化弱智学生英语课堂教学,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尊重弱智学生的主体地位上,且结合他们自身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实施“问、读、说”等一系列心理重建过程,使他们积极主动地、饶有兴趣地学习英语。

面对有这种学生的班级,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因其是智力障碍而对其放松要求,又不能要求其完成其他学生同等的作业任务,同时,又不能让其他同学知道其是智力障碍,给他造成更多的心理压力。在教学实践中值得每个担任特殊教育的教师的深思。柯克和加拉赫认为:中重度弱智儿童的教育目标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与邻近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发展在家庭中或有保护性工作环境中从事经济活动的能力。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依据(纲要),以生活为中心,关注有智力障碍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应花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习。

三、进行个别辅导并在课堂中渗透情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学校的教育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的活动,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教师是核心人物,学生被动等待着启迪,这种师生关系是支配与从属的关系,学生处于被告诉、被教导、被管理的地位,被迫参与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得不到落实,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

在实际教学中,在学生面前,首先要把智力障碍学生当做智力正常学生来进行教学,在作业要求方面,又要进行适当的转换成能完成的任务。在课堂上,我总是让积极举手的特殊学生第一个回答问题,而当其愿意回答课堂提问时,总是选择较易的题目,而且得到其他同学同等的鼓励,并没有让其或是其他同学觉得其智力存在问题。在作业辅导方面,我也总是在辅导过其他几个学生以后,花更多的时间单独辅导,而且对不能完成的任务进行适当的转换。对连26个英文字母的书写也是歪歪扭扭的特殊学生,只要学习态度还算端正,就充分肯定。面对这样特殊的学生必须给予他特殊的关爱,在实际教学中,我并没有放弃对他们的成长的关注。有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学期的总结性评价中,英语成绩有所提高。使我增加了对他们的英语特殊教育的信心。

四、对英语特殊教育教学的自我反思

自我反省是一种较高层次的心理品质,它指向自己的内心,有盼于修正自身的行为,创设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从教育的功能育活动在人类的生存和延续、知识的传递与发展、创造力的挖掘与憋:挥中承担着重大使命。作为教育活动重要角色的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发展的趋势,不断地反省、剖析、调整教育观念和方法,反省自己思维方式,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检验自我的心态和行为,使教育效果不断提高、教育境界得以升华。 从教师劳动的特点来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与其它劳动相比,它的对象具有主动性特点。我们不能忽视残疾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更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发展特殊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动性上,使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得到发展并成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角色应变为他们的支持者、指导者、合作者。

1、改变教育观念,积极自我反省。

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又是英语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的重要的一半,是学生主动性发展的重要前提。教育只能在学生身心愉快、精力集中的时候,能达到预期效果。教育成果的最终体现是学生吸收、运用、创新了多少,而不是教师教了多少。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互动,没有学生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难以实现的,这使学生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生活的愉悦,不能主动规划自身的发展,不能成为自己的主人。教师在理解学生和反思调整中,才会以学生为主体来考虑英语教学方案,以使师生都在愉悦的心境下学习和工作。

2、倡导相互合作,实施教学民主。

英语教育心理学的一些实验证明,不同师生关系的模式,对教育过程及效果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响。关于专制、民主、放任三种类型领导的研究。其结果是,在民主型领导作用下,成员之间的友好性和集体参与的程度、组织程度及效率都为最高。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勇敢地放弃权威态度,营造民主、合作的学术氛围,以培养他们对自身努力的肯定和信心。教师放弃操纵者、主宰者的地位,恰恰是教师自信、勇敢的表现,它一方面体现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恰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形成民主、接纳、友善、合作的健康人格。自助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即倡导这种教学民主,注重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现代意识,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以努力达到彼此尊重、情感融洽、心理认同、相互信任、彼此期望的理想的健康的境界。

3、注重激发潜能,赏识学生优点。

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教师不能以刻板的印象和经验性的认识为依据,来判断学生将来的行为。

我发现即使在弱智学生中,老师喜欢的学生敢于接触教师、愿意和老师交谈,而相对智商低的学生则不敢。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就有意创造成功的机会,让那些智商低、成绩差,适应能力明显落后的学生也感到老师的关怀,特别实干受到自己的成功,于是,很多学生都乐于与我交谈了,从他们的神态中,我读到的是被重视后的欣喜、是对自身潜力的发现、是受到赏识后的愉悦和再创造的渴望。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方面的需要和心理方面的需要两大层次,而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级的心理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也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潜能是人所具有的极其宝贵的内在价值,我相信,我们弱智学生也有自己的潜能,也有这样的需要。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人即目的,“人受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个体自由和谐的发展,只有尊重每一个体的基本人权与自由的发展,才符合教育平等的原则。”“每个学生都具有天赋的潜能,这些潜能是学生多种发展的潜在可能性,它是相对于学生已经表现出来的现实发展水平而言的,教育在使学生多种潜在的发展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发展确定性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本质上说,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

只要有信心,不断创造各种条件,为特殊学生发展可能的实现提供各种机会。我们的这些学生总有一天也要走上社会,对自我的发现水平、对英语潜力的挖掘程度、对英语能力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我们不能让学生垂头丧气地、带着对自我的否定、带着对学习的恐惧和厌恶走上社会,不能遏制了他们今后的进步愿望和信心,不能扼杀了他们英语的潜力和创造力。赏识生命、赏识个性、赏识进步,将使人人心灵舒展、潜力迸发,这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心灵课程。

时代在发展,教育要改革;学生在变化,教师要反省,这是现实的需要和不争的事实。自助教育是立足特殊学生怎样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的教育,无论从心理角度,还是从劳动特点、时代要求来讲,要构建自助教育中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具备自我反省精神。只有反省自己的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只有具备剖析自我的勇气,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创新的需要,才能不断地自我更新、自我超越,才能便教育改革得以实施、便教学民主得以实现、便尊重学生成为可能。

篇3

[关键词]弱智学生;“三特”教育方法

[作者简介]江 山(1967-),男,江西婺源人,婺源县梅林小学,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学。

弱智学生常常被人冷落、歧视,他们享受不到正常学生应有的权利,如尽情玩耍的权利,被表扬和被尊重的权利,这样长期的负面影响,使他们养成了消极的自我观念,行动上表现出畏缩和压抑。那么如何正确、人性化地运用特殊教育方法教育弱智学生呢?

一、提出特别的教学目标

由于弱智生先天不足,教师必须制定特别的教学目标,把教师之“教”融于学生之“学”。教师应精心钻研教材,选择简单的基本题,通过实物和教师形象的语言,扩大和丰富弱智生的知识储备。例如教学万以内数的加减法685+1203,先让弱智生口算:5+3,8+10,6+2,这样,学生很容易口算,接着引导列出竖式进行计算,既降低了难度,又激发了学习动机。最后让他们与刚才口算题比较,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回答后,教师帮助小结,并让他们说说本题的计算方法。这样既使他们掌握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类比能力,为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特殊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对弱智儿童采用“愉快教学法”颇为见效。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弱智儿童尤为重要。由于先天的不足,弱智儿童更加需要照顾。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教师要用和蔼的面孔和亲切的语言去温暖一颗颗残缺的心。同时,还要设计新颖的教学环节和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采用“做游戏”“夺红旗”“数学王国”等。又如在教学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单价×数量=总价”时,先让学生初步理解,指名几个优生扮演买卖东西后,再请弱智生参加,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这种数量关系,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营造特别轻松愉悦的氛围

1.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数学教学的第一难关就是消除“难题”的想法,要使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学习。教师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引导学生一起进入角色,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2.沟通师生情,融洽生生情。做到情感交融。教师要多关心弱智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眼神及体态语等,向他们表达一种期望,使学生受到感染。其次,要引导学生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从而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师生情、生生情汇成一股“情感流”,流淌于课堂教学全过程,激发弱智生学习动机,使他们逐步愿学、乐学。

篇4

所谓口语交际,就是双方或多方为了某种目的,应用口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情感交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随着信息科学的飞速发展,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与日益普及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口语交际的频率越来越高,对口头语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弱智儿童大多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弱智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在课堂上学习

1.课堂是主要阵地,要充分利用好各个环节

课堂教学是师生教与学的双向互动过程。要在双向互动上下功夫,要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口语交际训练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训练。因为课堂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科学有序的训练。因此教师应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弱智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如在教学中,可组织进行分组教学,分组讨论,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说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提出不懂的问题或其他问题,有老师或同学解答,或解答同学的疑难。在这种互问互答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的口语交际,可以丰富口语交际的知识,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提高弱智儿童听、说交往的能力。

2.增强参与意识,突出交际主体

弱智儿童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口语交际同样必须突出弱智儿童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弱智儿童主动参与,积极交流。在口语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给弱智儿童人文关怀,满足弱智儿童的交际需要,让弱智儿童学会充分展示自己,并从中获得自信和交际的乐趣。同时,还要将口语交际的教学思想渗透于各学科以及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弱智儿童在动态的、生活化的、实用化的氛围中大胆进行口语交际,使弱智儿童形成积极、富有成效的与人交往的能力和处理事情的协调能力。口语交际不是少数弱智儿童自我表现的舞台,而是全体弱智儿童参与的大舞台。教师要把实际的任务交给每一个弱智儿童,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实际活动的过程中。

3.采用积极的评价方式,增强交际信心

对弱智儿童口语交际能力评价,应重视考察弱智儿童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对于表达能力和欲望强的弱智儿童,教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肯定,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老师或同学们欣赏时,他们会感到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表达的欲望和表达的能力也会更强烈。在课堂交际训练中,难免会有弱智儿童答非所问,势必遭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处理,要告诉弱智儿童“世上没有不败的将军,老师也有失误的时候,这次虽然答错了,但你很积极,老师相信,下次一定回答的很好”。这样,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失去交际的信心。

针对自卑的弱智儿童,教师要专门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整,哪怕答非所问,也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增强信心,转自卑为自信。

二、在家庭里巩固

家庭是口语交际最理想的场所。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心理上的距离十分近,他们不受拘束,没有心理压力,随心所欲。而且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他们愿意听孩子说,也愿意对孩子说,他们愿意做孩子最忠实的听众。这就为口语交际提供了一个十分理想的环境。而且交谈的范围十分广泛,交谈的形式十分灵活,可以谈吃喝玩乐,可以谈衣食住行,可以谈学校的学习,也可以谈学校的娱乐。总之,生活中、学习中的所有都可以交流,而且可以随时变换话题。家庭成员之间的交谈能结合实际言之有物。如孩子自己房间的布置,可先让孩子谈谈自己的设想,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创造想象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孩子的审美情趣和追求美的生活的思想情感。在谈过设想之后,家长可配合孩子实际布置房间,当然要以孩子为主。在实际操作之后,让孩子谈谈操作的过程,并与设想相比较,找出差异。孩子有了亲身经历,有了成就感,就有话可说,就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父母耐心地倾听,也为孩子树立了良好地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孩子受到了教育。

三、在社会中提高

篇5

 

众所周知,教师专业中主要涵盖了学科专业性内容和教育专业性内容等,教育部门与机构对教师任职提出了学历标准要求,教师务必具备教育知识和教育能力,教育机构陆续颁布了教师专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案。

 

一、现存问题

 

特殊教育教师群体中存在不合格教学人员和不称职教学人员,教师本体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特殊教育教师学历起点较低,大专学历以及大专以上学历教师人员数量极少,因为特殊教育教师就业体制尚未有力完善,部分特殊教育教师在就业中便会遇到诸多困难,加之社会特殊教育基础性支持力度不足,致使大众群体无法深度熟知特殊教育内涵,特殊教育教师因此不青睐于本专业工作就业,多数非特教专业出身教师跻身与此行业之中,一般情况下由普校而来,并未接受过相应特教训练与培训。

 

因为受到特殊教育师资力量不足影响,特教教师过往阶段并未进行特教培训与特教知识深度学习,任职过程中,仅能通过摸索来执行教学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正规理论知识引导。继续教育机会较少,即便增加继续教育机会,也会因为理论基础薄弱而不能理解培训知识,无法做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

 

二、小学特殊教育教师发展策略

 

通过数次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特殊教育教师对盲童教育基础知识回答方面有所欠缺,所掌握知识含量较少,其主要原因为,聋童教育教师和弱智儿童教师以及盲童教师人数比例较不均衡,聋童教育教师人数较多,弱智儿童教育人数较少,而盲童教育教师人数则更少;还有就是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阶段,专业教育知识培养过程中,聋教育专业和弱智教育专业是培养基础,盲童教育基础知识此时仅以学生选修课形式产生。

 

1.加大职后培训力度以至有效提升特教教师教学能力

 

特殊学校教师职后培训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应从实际角度出发,加大职后培训力度,完善特教教师培训机制,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同时也能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一般情况下均由普通小学调任,而其余部分教师则由不景气单位所调入,所以校方和相关教育机构应对此类教师群体进行职后训练,旨在培养其基础性特教能力,循序渐进的提高教师从事特教工作的水准与能力。

 

2.学科合理设置

 

小学特殊教育学科设置环节中,科学设置度和合理设置度均有所欠缺,特殊教育基本知识信息内容中,特教教师具体技能即为特殊教育职前培训重点,此时应逐步加强弱智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和聋童教育专业知识培训力度,在进行盲童教育时应更具针对性。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和特殊化教育方案制定尤为重要,此时主要涵盖了行为管理内容、早期教育内容和听说训练内容等。

 

3.特教教师学历水平提升

 

通过实践调研,结果显示多数教师学历均为中专,小部分特教教师为大专学历,剩余特教教师均为初中水平教师和高中水平教师,大多数教师群体并未接受正规特殊教育培养和特殊教育培训,多数均为未获取特教资格的教职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特殊教育教师务必具备本科学历或者本科以上学历,只有满足学历标准后才能进行后续特教任务执行,所以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内在学历层次,以此为前提来深度落实特殊教育资格制度,上述内容对稳步促进特教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深刻意义。

 

结束语

 

从特殊学生角度加以分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最终效应分为两点内容,第一点内容为学生文化素养提升,而第二点则为学生品德素养提升,特殊学校学生文化水平明显低于普通小学学校学生文化水平,弱智学校学生群体和随班就读学生群体中也会出现此类状况,从表面上来看是教师问题与学校自身问题,但透过现象看本质,实际上是我国教育政策问题。

 

特殊教育工作是我国教育整体事业中的核心组成部分,特殊教育课程设计内容、教材设计内容、教学方法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设计内容等均与普通小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应按照特殊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现状等进行设计方案优化与积极整改,使此类学生知识合理增长,达成技能优质获取、人格合理完善的主要教学目的,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

篇6

一、方针与政策

1.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是国家、社会和残疾人家长的共同责任。

发展特殊教育,是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它对促进残疾人自强自立,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从而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参加者具有重要作用。

2.发展特殊教育要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原则。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是:着重抓好初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把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切实纳入普及义务教育的工作轨道。各级教育部门把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同当地实施义务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检查。今后,要将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发展规划执行情况作为检查、验收普及初等教育的内容之一。

3.各级各类特教学校都应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在对残疾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文化教育和身心缺陷补偿的同时,切实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

4.发展残疾少年儿童教育应遵循地方负责,中央给予指导帮助,有关部门分工协作,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原则。

5.多种渠道办学,充分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在国家办学的同时,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团体、工矿区、林区、垦区、集体经济组织、私营经济组织和个人办学或捐资、捐物、出力助学。欢迎港澳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好人士捐资助学。

6.多种形式办学,加快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地要充分利用现有普通小学,积极招收虽有一定残疾,但可以在普通班学习的残疾儿童入学。

----在普通小学附设特教班,吸收随普通学习困难较大的残疾儿童入学。

----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多种形式的特教学校。可以直接办校,也可以先办班后办校;可以办全日制学校,也可以办课程设置暂不齐全的学校;可以每年招生,也可以隔年招生。

----各地学校要继续创造条件,积极吸收肢体残疾和有学习障碍、语言障碍、情绪障碍等少年儿童入学,并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规律,使他们受到适当的特殊教育。

----高等院校、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要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招收残疾学生的有关规定。有条件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选择一、两所大专院校,试招盲、聋等残疾学生在适合的专业中学习。

----儿童福利机构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形式,对残疾儿童进行特殊教育和训练。

----各地还可因制宜,积极探索其他办学形式。

7.特殊教育的布局。

----盲童教育,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划片设校,或以地市为单位设校;并有计划地在聋童学校和普通小学附设盲童班,或吸收掌握盲文的盲童在普通小学随班就读。

----聋童教育,根据生源情况原则上以县为单位办班办校。

----弱智教育,城市可以在普通小学、残疾儿童福利机构分散办班或随班就读,也可以集中办校;农村实行就近入学,随班就读,加强个别辅导;有条件的县、乡(镇)也可以办班或建校。

----在特教学校(班)合理布局的基础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地、市,应有重点地办好几所盲、聋和弱智学校或特教班,作为教学研究中心,发挥以点带面、典型示范的作用。

8.学制和入学年龄。目前,我国残疾少年儿童实行义务教育的年限原则上与当地健全儿童相同。各类特教学校的学制应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和各类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特点,确定不同年限。

----盲童初等学校(班)和初级中等学校(班),原则上实行五、四制,如果需要也可以实行六、三制。各地应在盲童中,先普及五年或六年初等教育,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当发展四年或三年制初级中等教育。

----聋童学校(班)原则上实行九年制,即在现行八年制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年职业技能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实行六、三分段,先在聋童中普及六年教育。

----弱智儿童学校(班)的学制一般为九年。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可实行六、三分段,先普及六年教育。

----招收残疾少年儿童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其学制不变。残疾少年儿童的入学年龄现在一般为七至九周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过渡到六、七周岁。初等教育阶段,在校学生的年龄一般不得超过十八周岁。

二、目标与任务

9.《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国发〔*〕59号)提出:"今后五年,要采取多种措施,使盲童、聋童的入学率从现在的不足6%,分别提高到10%和15%,弱智儿童入学率要大幅度提高;发达地区的残疾儿童入学率应有更大的提高"。各地要制定具体计划和措施,切实完成或超额完成这一任务。

各地应加强调查研究,摸清各类残疾少年儿童的人数,并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情况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既要积极创造条件,又要稳妥可行,自下而上,上下结合,逐步制定发展残疾少年儿童教育事业的近期年度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争取在"七五"后两年和"八五"期间打好基础,并有较大的发展,到*年,力争全国多数盲、聋和弱智学龄儿童能够入学。

10.各地应根据本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发展特殊教育的规划目标。

----大、中城市和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及经济、文化中等发达地区中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市),到"八五"的最后一年,盲、聋和轻度弱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70%以上。"九五"期间,在继续发展、巩固、提高初等教育的基础上使初级中等以上的残疾人教育有适当的发展。

----经济、文化中等发达地区中的一般县(市),到*年,盲、聋轻度弱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50%左右,并创造条件发展初级中等以上教育。

----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在普及初等教育的进程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残疾少年儿童教育。

----大、中城市应积极创造条件发展残疾人的初级中等以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普通教育。今后五年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残疾人联合会应会同当地民政、劳动、教育部门,为残疾青年举办一所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11.早期发现、早期矫治、早期教育对于残疾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在特殊教育学校、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和普通幼儿园举办残疾儿童学前班,并依靠家庭的配合,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和功能训练。

12.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残疾成人教育,加强在职岗位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和文化学习。要积极创办扫盲班,对残疾青少年文盲进行扫盲教育。

13.积极开展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采取有力措施,降低残疾儿童出生率。残疾儿童出生率比较高的地方,要努力探索通过特殊教育提高残疾人素质的方法与途径。

三、领导与管理

14.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国务院有关文件中对发展盲、聋和弱智等各类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的规定,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办法。

要加强特殊教育的法制建设工作,尽快制定有关残疾人教育方面的法规。各地应按照实际情况,积极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以保障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15.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教育部门为主,民政、卫生、劳动、计划、财政和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和组织紧密配合,各司其职,共同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特殊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有关规章制度;会同计划等部门做好特殊教育规划;对特殊教育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和具体管理;负责特教师资的培训和组织特教教材的编审。

----民政部门要负责组织儿童福利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对残疾儿童进行学前教育、文化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劳动部门要积极协助有关部门,组织推动残疾青年的就业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残疾青年的就业,在国家统筹规划和指导下,实行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由民政、劳动部门共同负责安排和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残疾少年儿童的残疾分类分等和检查诊断,并配合做好招生鉴定工作;对特教学校(班)的残疾少年儿童的康复医疗进行指导;宣传、普及康复医学知识。

----计划和财政部门要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好综合平衡,并制订政策,在基建投资和经费方面给特殊教育事业以积极的支持。

----残疾人联合会要把发展特殊教育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之一,协助政府,动员社会,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请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各界热情支持特殊教育事业。

16.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的领导和管理。要充实国家教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管理特殊教育机构的人员,切实抓好特殊教育。地、市、县教育部门要有人专职或兼职管理特殊教育。

17.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

----按照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发展特殊教育所需经费,应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安排。根据中央关于教育经费"两个增长"的原则,特殊教育经费应随着教育事业费的增加逐步增加。这是解决特殊教育经费的主要渠道。

----国家举办特殊教育学校(班)所需基建投资,由各级地方政府统筹安排,列入当地基建投资计划。

----各地应从已征收的教育费附加中,拨出一定的比例用于特殊教育。

----各地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和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要从募捐资金中拨出一部分用于发展特殊教育。

----各地政府要积极扶持特教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以弥补办学经费之不足。

----财政部、国家教委、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从*年起,设立残疾人教育专项补助费,专款专用,扶持各地发展特殊教育事业。

1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地特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实际情况,本着师资先行的原则,在五年内,积极创造条件筹办特教师资培训机构。可以单独设立特教师范学校,也可以在普通中师、特教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附设特教师范班、特教师范部。

----为补充特殊教育急需的师资,各地应统筹规划,选调一部分应届中师毕业生和普通中小学、儿童福利机构的在职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分配到特教学校(班)和残疾儿童福利机构任教。同时,还可选调一部分高中毕业生或民办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分配到特教机构任教。所需劳动指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在国家下达的年度增加职工人数计划指标内解决。----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对在职特教师资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国家教委要统筹安排,积极创造条件,在部分高等师范院校开办特教专业,为各地培训特殊教育的专门人才。

----各地普通中等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的有关专业课,可根据当地需要适当增加特殊教育内容;高等师范院校应有计划地增设特殊教育选修课程。

19.改善特教学校(班)和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教职工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各地在表彰教师时,要从特殊教育的实际出发,给予适当照顾。

20.各地应根据特教学校(班)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本着节约、精简的原则尽快制定各类特教学校(班)的公用费标准和人员编制比例。国家教委要编制各类特教学校的校舍建筑面积定额及有关设计规范、通用教学设备和特殊教学设备的参考目录。要搞好特教学校教具、学具的研制和供应工作。残疾儿童福利机构也要根据特殊教育的需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篇7

【关键词】弱智儿童 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

弱智学校教师在现代化教育进程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时代飞速发展的需要,解决弱智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中所碰到的困难。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能集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优化弱智学校语文教学。CAI进入课堂教学领域,教学能跳出传统教学中把语文教学只定位在理解范围的框框,改变学生掌握知识不扎实的状态,改变语文教学中抽象思维不能形象化的被动局面,从而较好地提高弱智学生语文学习的兴奋点。CAI克服了弱智学生认知功能差所带来的学习困难,帮助他们跨越在学习语文知识中注意力不集中,观察能力不强,记忆力、巩固能力相对较弱等带来的思维障碍。特别是CAI能使语文教学逐步夯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基础,正确引导弱智学生深入语文知识的学习,使他们能更好地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

CAI在特殊学校学科教学有着许多突出的优势,就语文学科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习兴趣

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来的,学生参与教学的数量、广度、深度是衡量主体地位发挥的重要标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前提。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动力。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所以,教师必须做到“上有趣的语文课”。

CAI包含有更丰富的图像、音频、录像、动画等元素,与生俱来就对特殊学生有着相当的吸引力,加之其中可以让学生产生美感、受到美的熏陶的元素或事物会更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自然也就会更浓。CAI能够把教育信息以多种形式传达给弱智学生,并被综合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充分吸引特殊儿童的注意力,降低知识难度,变机械识记为意义识记,增强学习效果。如给弱智学生讲授“纷纷落下”一词。“纷纷”是个副词,词典里的解释:往下落的东西,多而杂乱。弱智儿童自身词汇量的有限和虚词的缺乏,更导致教师难以讲清“纷纷”的意思。此时应用CAI将雪花飘落、春季里樱花瓣散落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美轮美奂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目光,“纷纷”则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扩展知识需求

弱智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令他们对许多事物及现象认识不足,甚至极为陌生,这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少困难。在教学中,指导弱智学生利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同时,特别注重发挥CAI的作用,来扩展弱智儿童的知识需求。

教学时可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如教容易混淆的“走,跑,跳”等动词时,借助CAI播放动物们的运动会,学生首先可以看到各种活灵活现逼真的动物的活动姿态,然后指导他们结合有关的动物辨认它们的活动样子,懂得不同动态的动词名称,并能适当地用于不同动物身上。接着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点击动物,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也可以点击动词进行组词练习;不同的链接使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学生经过自己辨别、分析、思考,弄清词语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用法,从而加深对事物概念、词语意义的理解。

三、提高听说能力

听说训练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弱智学生在分角色朗读,复述故事等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有很大难度,这也是因为弱智学生不会听,听不全,听不细的关系;单凭教师的范读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而发挥CAI优势进行听说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语训课《春天在哪里》,一开始就播放景色优美的春天情景,加上优美动听的朗读,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学习,整体感知课文。学生始终处于生动、有趣、活泼的氛围中,听得认真,听得仔细。听完录音,学生就能大致朗读课文,随着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依次出示幻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儿歌内容,利用CAI的录音功能,对自己的朗读效果进行反馈,得以自我检查、修正。让学生进行反复双向性的练习,逐步培养语感,提高朗读技巧,同时也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

四、培养应用能力

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教会学生理解,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应用,CAI在这方面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句子教学。学生对句式:池塘里的粉红色荷花开了,从理解到应用门槛跨度大,教学不易进行。教师利用CAI设计课件后,可根据由浅入深原则,拓展到“公园里的,校园里的,山上的,山下的……”,替代“池塘里”三个字,然后用到各种颜色的花开了,屏幕上无一不能显示,只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敢于应用所学的知识,无论想到什么,都可以显示到屏幕上,并归纳成“ 里的 颜色的花开了。”画面上立即显示出来,这样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群体参与意识强,从理解到应用的难点也就突破了。

对于弱智学生而言,应用所学知识对某段文字进行标点符号的训练,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CAI能有效解决此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举出几个实例后,及时展示出已设计好的练习内容,让学生上机操作,由学生用鼠标点拖,老师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练习中学生若点拖到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松开鼠标后符号仍会稳稳“站在”位置上;如若不正确的话,松开鼠标后符号会回到原处,学生通过反复多次练习,能很快掌握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培养了他们应用知识的能力。这既是CAI的妙处。

五、训练“TV作文”

“TV作文”是利用 CAI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有效方法,即利用CAI的课件组合为弱智学生创设一个音像合一,图文并茂的生活情景,或一个片段的生活场面。例如,我们可以选择一部电影剪辑,或制作故事情节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动画。首先,为弱智学生提供了可感知的身临其境的写作题材。练习时,先让弱智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然后引导他们仔细听,认真看。通过特定的场景来判断故事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动;通过人物的语调言行来抓住人物的性格,并想象他们的内心活动;通过音乐的抒情变化来体会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和人物心情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写作就能做到“听之有物,言之有物”。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启发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体验、课文中所学的知识,来合理地补充或丰富故事的情节,然后用生动、形象、流畅的语言描写出来。

CAI正神速的普及起来,虽然它的优势有目共睹,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决不能让CAI为赶时髦而流于形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依靠CAI来进行,要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而定,不能把它当作万能手段,实质上它仅是一种辅助工具的应用,且制作的课件必须遵循必要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正确的认识CAI,才能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邹檬,姜忠元,焦景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陈琳.现代教育技术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1(11).

[3]肖非,王雁 . 智力落后教育通论[M]. 北京 :华夏出版社,2000.

[4]顾定倩.特殊教育导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8

关键词:多媒体教室 创设情景 补偿缺陷 提供资源

一、运用多媒体教室可以创设学习情景,激发残疾学生学习兴趣

有人说:“兴趣是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有多少人在兴趣的强烈吸引下,从小就沉浸在某个知识领域,从而终身立向,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是生来就有的,尤其是残疾学生,他们的兴趣单调、范围狭窄,直接兴趣占优势,间接兴趣发展缓慢,兴趣的稳定性较差。除了运用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兴趣外,选择新颖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学手段,激发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的兴趣,更具现实性和必要性。多媒体教室的投影、幻灯、录象、计算机等电教媒体,加以合理的组合,实现优化教学,那么就可以利用后天的环境熏陶,有意识的教育教学来影响残疾学生的兴趣发展。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创设教学情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供了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情景教学中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他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发挥,并且有创造性的发现;从而体会到科学和知识是无止境的妙处,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二、运用多媒体教室能够加强课堂训练,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

残疾(弱智、聋哑)学生由于其生理特点,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发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影响他们将来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开展多种多样的训练活动补偿残疾学生的缺陷是特殊教育多媒体教室的重要任务。针对弱智儿童语言表达能里力差的缺陷,我在多媒体教室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显示屏让学生看图、画面,进行说完整话的训练。拼词成句、排列句子使他们说话通顺、连贯。耳聋学生由于听力缺陷,在认识事物的同时,没有及时形成相应的语言,存在着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严重脱节的现象。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课件提供的鲜明的直观形象与语言的表现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文字,并逐步掌握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具体形象的方法,通过视觉感官弥补了他们的语言缺陷。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进行时,学生通过看课件中小蝌蚪与青蛙不断闪烁的“大脑袋、黑身子、长尾巴”以及“四条腿、宽嘴巴、大眼睛、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等,很快就理解了课文中描述小蝌蚪和青蛙外形的语言;读了课文时很快就会在头脑中再现出这两种动物的样子。从观察到记忆,到表述,既认识了事物,又训练了语言。

三、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特殊教育需要的理论和方法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信息的输入主要通过语言信息和文字信息,但是通过这两种途径吸收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大脑吸收的文字信息量也是有限的。怎样才能做到高效率地吸收大量的信息,提高课堂效率,这是现代课堂教学中必须正视、解决的问题。由于多媒体教室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并可按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学素材库。例如,可按教学所需的图片、录音、教案、习题、模拟实验用具、参考文献等分类建库。因此,从某种意义来说,电子教室又是一个实验室、语音室、资料室和图书馆。

四、多媒体教室为家长提供特殊教育资源

家庭教育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基础,做好教育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特殊教育的对象(残疾孩子)等诸多方面又区别与普通教育,更需要、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家长特殊教育知识的缺乏已成为制约特殊教育同步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因此,特殊教育的多媒体教室又承担着指导残疾儿童家长的任务。

利用多媒体教室资源、设备,定期组织家长学习,开展讲座:弱智、聋哑儿童发生的原因与预防,残疾儿童家长的职责等,并推荐教育残疾儿童的书籍、特殊教育网站,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案例,帮助家长从自卑、自责、迷茫的痛苦中走出来。 多媒体教室成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家校统一,密切配合,促进了特殊教育工作的顺利发展。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要掌握好“量” 与“度”

多媒体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它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只有抓好课堂教学,才能使残疾孩子得到真正发展。有的老师把教学内容全部打入电脑,把“教案”变成“课件”,教师只作为操作者,最终优化教学成为空谈。有的老师为了上好公开课,就运用多媒体教学,而不去考虑内容学生是否需要,就像教“铅笔、桌子、椅子、电话”等物品,不用实物让学生亲自感受、使用,而用多媒体让学生“观摩”。这就成了所谓的多媒体课,还不如普通的课堂教学效果好。掌握好运用多媒体的时间、数量等问题,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综合所述,联系课堂教学实践、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大大地提高教学效果,脱离实际的“多媒体”是没有生命力的。充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扬长避短,才能提高教学、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篇9

拿我们远安这个山区县来分析,全县目前只有一所聋哑学校,全校聋哑学生40多人。学校的规模是:一间教室、两间教师办公室、两间学生宿舍、一间学生食堂、一个可容纳三四十人做操的小水泥场。包括校长在内共有教师7人,另外请了校外一个办画班的人教美术。

这所聋哑学校给人的印象是:

首先,基础设施条件差。学校规模小,教室、宿舍、食堂、水泥场容纳40多个学生已经是满载,并且,校舍挤身于县城区的民房之中,没有扩大的空间。学生活动项目少,除水泥场边有一个篮球架外,没有其他体育活动设施。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受过正规教育的教师虽然掌握了特殊教育的基本知识,但没有继续教育充电的机会,因此知识结构陈旧,在某种意义上,已不适应新的教育需求。校外请的人没有接受过师范学校的正规教育,更没有从事特殊教育的专业技能,这样的“教师”教聋哑学生,也只是勉力为之。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了学生入学率不高。全县有100多名应入学的聋哑儿童,但在校只有40多人,在校率仅三分之一强。

其三,部分农村聋哑儿童的家长有偏见。部分农村家长,对自己的聋哑子女既疼爱又失望,认为聋哑子女是稀泥抹不上墙,只有破罐子破摔。农村还有一些家长,有了一个聋哑子女还要生养一个健全的子女,并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健全子女身上,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供健全子女上学,而不愿送聋哑子女进入最基础的学校学习。这导致大部分聋哑儿童和轻度弱智儿童至今仍然没有机会接受最基础的学校教育。

其四,残疾儿童家庭贫困也是特教面临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调查,大部分没有入学的残疾儿童家庭困难。虽然学杂费书费全免,但生活费仍是很沉重的负担。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农村特殊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加大对特殊教育的经费投入。与普通中小学相比,聋哑学校是“小指头”。有关部门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名次、升学率,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分数。聋哑学校是既无名次又无升学率可评可比的学校,所以是“另册”。有关部门对“另册”的学生不抱成才的希望,只是满足于学一学。这样就导致了一些地方对农村特殊教育关注不够。关注不够,就导致投入不够。投入不够就导致师资力量不够,学校规模小,学生入学率低,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现状。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

第二,要靠政策留住师资,给特教老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教育部门必须做到普教和特教一视同仁,包括奖励政策、晋升工资、进修机会等,都应把特教纳入总体发展规划和考核目标。特教老师还要落实如手语津贴等一些特殊福利,要让特教老师对从事特教感到光荣,感到有奔头。对现有的工作环境要进行改善,如增添现代化教学设备,改造破旧的基础设施,还要建个性化教育的设施,美化教学环境,使之真正成为环境优良的教书育人之地。

第三,实施农村扶贫扶智工程,对于贫困残疾学生的家庭要纳入大扶贫的范围。俗话说“马不吃草怪马病,人不读书怪家贫”。要改变贫困――智力差――更贫困的恶性循环。对于贫困聋哑儿童进入特校学习的学生其生活费可实行补贴,数量不是很大,政府补贴的投入不难办到。要把残疾儿童的教育作为扶贫扶智的一项工程来抓。因此,对其家长也要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农业现代科技知识,尽快致富,以达到自身有力量送子女入学。

篇10

关键词:特殊教育 特殊儿童 游戏精神

游戏能够促进特殊儿童的智力、情感、身体以及社会性等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满足他们的心神发展需要,在特殊教育中游戏发挥着重要的价值。特殊教育工作者正是因为游戏的这种重要性才将起与特殊教育结合在一起。游戏有局部的身心活动,也有全身运动,游戏对于儿童来说,可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成长,可以促进肌肉和骨骼的成熟,促进神经和内脏系统的发育,可以让儿童的各种身体生理器官得到活动,可以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游戏可以让儿童获得更多的处理人际关系和适应社会环境的技能和态度。游戏也是一个有效的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手段,其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能够激发儿童的观察、记忆、想象、感知、思维、记忆等,游戏中有情节、有游戏材料、有动作、有玩具,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对儿童智力的激发。游戏还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深化和丰富儿童的情感。对于儿童的各方面发展来说,游戏都具有全面且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对于特殊儿童的各种缺陷,游戏具有补偿和发展的作用

由于身体机能障碍或者是缺失会造成特殊儿童的动作、认识、生活自理、感知、社会行为、语言等方面发展迟缓或困难,对于这些缺陷游戏活动却可以起到积极的补偿作用。例如:弱智儿童精细动作不灵活的缺陷手指游戏可以补偿,可以训练小肌肉群活动;触摸辨识不同形状、重量、质地、大小的积木,可以发展以手代眼的能力,可以丰富盲童的感知想象;表演游戏可以补偿聋童理解和表达语言方面的不足,可以帮助聋童积极主动的发音等。特殊儿童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各种感官的训练,可以让儿童在欢快的娱乐活动中,积极有效地运用其他各种感官,对其他感官的缺陷起到积极的补偿作用。因此,我们说对于补偿特殊儿童的缺陷游戏活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对于特殊儿童的情感发展,游戏有着促进作用

儿童有很多体验和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很好的进行表达的,因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总是要比语言的发展快,因此,游戏也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儿童的另外一种语言,通过游戏的形式儿童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发泄和表现出来。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的大部分表述有困难,所以游戏更是他们自我表述的最佳方式,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叙述和体现很多的体验和经历,通过游戏的形式可以发泄和释放很多悲伤和压力。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宣泄自己的痛苦、悲伤、压抑等情绪,他们在游戏中体验着成功、快乐、自主等情感,他们在游戏中学会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因此,对于特殊儿童的情感、情绪的稳定健康发展,游戏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特殊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表现任务的形象,可以任意摆弄物体,没有任何来自外界的强迫和压力,有充分的自由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游戏还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找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一定的成果时,他们会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他们会产生自豪感。在游戏中如果失败了,也不会造成任何损失,也不会对它们产生任何负担,毕竟游戏是可以重玩的。可以保持特殊儿童的积极主动心态,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游戏具有发展价值和本体价值,这我们从上面两方面可以看出,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实现对特殊儿童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游戏为特殊儿童身心各方面发展所需要,为特殊儿童所喜爱。不过特殊儿童所追求的目标并不是能够促进发展,其初衷还是好玩,即使对特殊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游戏起到了促进的作用,那么也不过只是伴随着玩乐而出现的一个副产品。因此,可以说游戏游戏的固有因素是快乐,而外在的尺度则是发展。

三、对于特殊儿童的早期发现,游戏有着促进作用

早期诊断、早期发现、早期教育,是特殊教育所强调的三个大方面问题,而早期诊断和早期教育必须要以早期发现为基础。而早期发现的最好手段无疑就是游戏,特殊儿童的异常往往是教师和家长在她们玩耍是发现的。在做游戏的过程中所表现的是最真实的自我,可以说是儿童最放松的时刻,在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爆率特殊儿童的问题。对于特殊儿童的问题所在通过这些线索,就可以早期发现,从而在问题出现的初期进行干预,进行及时教育和诊断,这样对于特殊儿童的终生发展是极为有利的。此外,我们这里所说的早期发现还包括早期发现特殊儿童能力的含义,并不仅仅是发现特殊儿童的早期问题。对特殊儿童的评估现在要评估他们的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能力基线,他们能够做什么事情要先了解清楚,不要以被动应答者的方式对它们进行教育,要以一个主动者的方式让他们进行学习。这两种功能,游戏恰恰都具备。

四、对于特殊儿童学会与人合作和交往,游戏有着促进作用

不管特殊儿童有多特殊,其最终还是要与人正常合作、交往、生活的,还是要融入正常人的社会的,所以,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往是特殊儿童必须要学习的课程。这样一个社会交往的机会,游戏恰恰能够为特殊儿童提供。一方面,对于如何使用玩具、怎样布置背景等,对于游戏的情节、玩法、主题、规则等,在儿童进行游戏时这些都是要进行交流的。另一方面,正常儿童比较容易接受以游戏的方式参与活动的特殊儿童,从而开始形成一个良好的交往。特殊儿童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这种游戏的交往活动中可以逐渐构成,让他们逐渐理解他人的行为、思想、情感,逐渐了解自己和同伴的行为、要求、想法、愿望,逐渐学会相互谦让、与人分享、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逐渐掌握人与人交往的规则,认识周围的人和事,最终真正的融入到正常的社会当中。

五、对于特殊教育游戏有着促进作用

通过上文的分析,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工作者和前期的学者如此钟爱游戏也就不难理解了。儿童是正在面临着快速成长的人群,这一方面意味着不能让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任由自由规律支配,不能将他们看作动植物,人类的发展是在教育的促进与引导下进行的一种自觉发展,不是一种自发、自在的过程。另一方面,意味着在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儿童主动构建着自身内部的知识结构。

人类如果没有文化的传统和教育的引导,那么就不可能发展出今天的文明和高度智慧。对于特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也是通过教和学来引导和促进的。对于特殊教育在《现代特殊教育导论》中是这样定义的:最大限度地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征与社会的需要以及教育的需要,让受教育者增长知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获得技能的一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