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0: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仓储固定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仓储固定资产管理

篇1

(1)资产管理风险意识不强。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上,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认为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由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监督管理,不会出现大的风险问题,因此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上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

(2)对于资产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对于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没有制定相应的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因而也无法准确的掌握事业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情况,对于资产管理模式的改进也十分不利。

(3)信息系统不健全。在资产管理工作中,未能全面的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不仅造成信息出现失真的问题,而且也造成了信息数据传递的滞后性,导致无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固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

事业单位提高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必须依赖于健全完善的资产管理体系,而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建设则需要内部控制管理来完成,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应该以内部控制为载体,依靠内部控制的完善来实现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具体的实施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强化风险管理。避免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出现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资产不正常流失的问题,主要的途径还需要通过强化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来实现。在具体的风险管理上,对于国有固定资产的配置,应该确保按照预算计划实施,实现资产配置的均衡;在资产使用方面,重点采取措施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闲置率;在资产处置方面,严格控制未经严格的审核批准随意处置资产的现象;在资产清查方面,主要是确保清查结果的准确无误;在资产的监督检查方面,则应该重点确保监督的经常性与有效性,确保发挥实际作用。通过在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风识别分析与控制管理,降低资产管理风险。

(2)建立资产管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在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管理上完善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对于绩效评价机制的具体实施,首先应该明确绩效管理评价的主体,以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部门为主体,联合预算编制、财务部门、仓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的绩效评价工作。其次,应该建立准确全面的资产绩效评价指标,可以将资产完整率、闲置率、负债率以及使用率等作为指标,对资产的具体状况进行全面的考核。第三,应该将绩效考核评估结果充分运用,可以与部门、岗位人员的评优、晋升联系,以督促各个责任部门不断地提高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3)构建高效的信息系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和种类多,没有高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很难真正的提升管理效率与管理质量,因此优化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应该着力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预算编制信息、调剂使用信息、清查盘点信息、资产处置信息以及会计核算处理信息等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之中,并结合资产管理实际情况的变动及时的更新数据,进而形成对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时效性与准确定,同时也可以及时的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及时纠正调整。

(4)强化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重点是通过内部审计监督来实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主要是对购入、自行建造、融资租入、接受捐赠、盘盈等固定资产进行审计;对固定资产增减、结存的审计,则重点是对固定资产的真实性、所有权、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少、融资租赁情况、核实期末固定资产价值、固定资产披露正确性等内容进行全面的审计监督。通过全面有效地内部审计监督管理措施,不断的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固定资产;风险;控制措施

1.引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必要的物资条件,其价值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直接影响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特别是诸如高速公路企业、物流仓储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等类型的大型企业,其经营特点就是利用企业拥有的固定资产为社会提供服务,其固定资产占资产总额的比例较高,一般达80%以上,有的企业甚至超过90%。如何能够管好、用好、核算好固定资产;如何查找管理的薄弱环节,健全全面风险管控措施,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效成为摆在企业决策层和经营管理层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从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出发,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风险,进一步明确各环节的主要控制措施。

2.固定资产的管理环节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要实现全面与全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全程管理即是指对固定资产从企业外部进入企业到最终退出企业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所有环节上实行的由始至终、环环相扣的管理行为。通常,固定资产全程管理的环节如图1。

根据上述13个管理环节,可将固定资产管理大致分为进入、存续和退出三个阶段: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制定战略、预算作业和取得验收。管理目标是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取得效用最大的固定资产,即实现质优价廉,并通过验收和领用环节,保质保量地将固定资产分配至资产使用人。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登记投保、使用培训、运行维护、更新改造、调拨置换、出租出借和清查盘点。管理目标是确保实现资产的合理使用和有序流动,并通过清查盘点等环节,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分布、和资产状况等信息完整准确、账实相符。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其管理环节包括毁损遗失、变卖出让和资产清理。管理目标是保证企业的支出合理和收益最大,防止企业资产减少时引起企业资产和收益流失,并通过及时的固定资产清理活动,实现资产信息和会计核算及时准确。

3.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3.1 固定资产进入阶段

企业固定资产的进入有外购、自行建造、接受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以及盘盈等多种方式,本文以外购固定资产为例,对其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加以描述。

3.1.1 固定资产采购流程(见图2)

3.1.2 固定资产采购业务主要风险及控制措施

固定资产的采购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应定期对固定资产采购计划、采购价格、采购质量、合同签订与履行情况等供应活动进行分析,并关注各环节的主要风险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不断防止采购风险,全面提升采购效能。具体讲企业固定资产采购的主要风险和控制措施见下表:

3.2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

固定资产存续阶段的风险主要体现在投保、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清查盘点四个方面。

3.2.1 固定资产投保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投保制度不健全,可能导致应投保资产未投保、索赔不力,不能有效防范资产损失风险。

主要控制措施:重视和加强固定资产的投保工作,对应投保的资产项目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办理投保手续,规范投保行为;对于重大固定资产项目的投保,考虑采取招标方式确定保险人,防范固定资产投保舞弊;已投保固定资产发生损失的,及时调查原因及受损金额,并办理索赔手续。

3.2.2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

主要风险: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维护不到位,可能使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或资源浪费,甚至发生事故,生产停顿。

主要控制措施:一是相关部门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维护和安全防范制度,将日常维护流程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二是建立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和大修理计划,并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时对固定资产的修理实行分类管理,其中简单维护可由操作人员或内部技术人员完成;大修理则需专人负责,必要时可聘请外部技术人员或专业机构。三是对特殊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确保资产使用流程与既定操作流程相符,实现安全运行,不断提高使用效率。

3.2.3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

主要风险:资产丢失或毁损等造成账实不符。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制度,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盘点;对清查中发现的盘盈或盘亏的及时分析原因,妥善处理,比要时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审批流程结束后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确保账实相符。

3.3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

固定资产退出阶段的主要风险是处置方式不合理,可能造成企业经济损失。

主要控制措施: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处置的相关制度,区分固定资产不同的处置方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定固定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保证固定资产处置的科学性,使企业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4.小结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风险存在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各环节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控制措施对充分发挥企业资产效能、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促进企业增收节支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讲解[D].2010.

[2]韩东.固定资产管理对国有大型企业成本管理的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

[3]薛映桃.浅析如何加强和改进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J].现代经济信息,2009.

篇3

(一)固定资产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通,重复购建严重

由于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相关部门缺少有效沟通,各使用部门为方便自己使用,一味追求“小而全”,固定资产在购置前缺乏合理方案论证,缺乏统一调剂配置,造成了大量重复购置。学校缺乏整体统筹规划协调,各系部、处室、院所之间互不沟通,设备不能共享使用,造成部分固定资产购置后出现低效运转,利用率和使用效率都不高,有的甚至长期闲置,造成资源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信息记录不对称,账实不符突出

目前部分高校财务部门只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核算,不设置台账,使得账物相互分离,由于没有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使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记录不对称,会计核算时有滞后,再加上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未严格执行资产的清查盘点制度,导致账实不符现象较为突出。如某些高校自建的建筑物已使用多年,因未办理竣工决算和审计手续,财务部门因此而无法入账。某些高校将固定资产投入校办产业时没有严格履行有关手续,造成该部分资产在账面上属于学校,实质上被校办企业无偿使用,造成资产流失。

二、完善内控制度及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一)健全固定资产内控制度,提高责任管理意识

高校在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前提下,结合单位实际,建立一套安全完整且操作性较强的固定资产内控制度体系,以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使用效益,通过建立固定资产清购与审批、验收使用、清查盘点、处置收益等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的内控责任制,要全员参与,明确各方职责,分工到人,做到既相互配合又互相制约。

(二)遵循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管理原则,确保各环节有效监控

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存在不相容性,如拟购建固定资产的预算编制与审批;采购、付款与验收;处置环节的申请、审批与执行;业务办理与会计核算等,建立健全不相容岗位控制制度,严格分工,明确职权,相互牵制,落实责任。在固定资产采购环节要强调采购过程的公正、规范和透明,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和公开招投标方式。单位对于大额固定资产采购业务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避免决策失误。承担采购任务的部门应在充分熟悉和掌握供应商的情况下,通过多方比质比价办法来确定供应商,签订供销合同。对已中标的厂商,可随时到现场对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监督。在固定资产验收环节,需要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共同参与实施。验收时要将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参数等项目与固定资产采购合同拟定的协议进行逐项比较,对技术参数部分还要进行相关技术测试。固定资产验收完成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出具验收报告单,验收信息,办理固定资产建卡、编号、仓储登记、会计入账、部门使用调配等手续。

在固定资产使用环节,日常的维修和保养业务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本部门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安全性负全责,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部门工作责任目标中,并作为部门领导工作业绩衡量指标,从而改变对公共财产重使用、轻管理的局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以落实检查责任,及时消除风险。在固定资产处置环节,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要把“审批”作为关键控制点。明确什么样的固定资产需要处置、如何处置、谁具有审批权限、需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并完善处置资产的资料档案。资产处置前,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人对拟处置的固定资产进行论证、评估或技术鉴定,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在具体处置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要区分不同情况,针对固定资产不需用、未使用、投资转出和正常报废等情形采取相应的控制程序和处置方案,并报学校相关授权领导审批。加强内部调配固定资产控制,完善交接手续,确保账物流向一致。规范资产处置收入,学校固定资产用于对外投资、出租等取得的收入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缴入非税,纳入学校预算,统一管理。

(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一套健全的、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评价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形式及设计上是否完善、合理;各控制方法的环节是否符合基本原则及要求;需要控制的各控制点是否都建立了相关的控制措施。第二,针对评价发现的问题,应当采取何种措施来控制和完善,及时改进固定资产内控的缺陷。第三,评价各项制度的实施情况,是否真正发挥了良好作用。

(四)加强内部和外部监督

内部控制强调过程控制,固定资产内控要保证较好的执行效果,需要内部和外部监督相结合。内部监督主要依靠高校内部监察审计部门参与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处置等环节,在日常管理中多调查、倾听职工对包括教学仪器、设备在内的使用和管理意见,加强管理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还需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反馈,以完善内部控制。高校应明确固定资产的监督管理责任,具体使用部门和个人应承担相关资产的监督和管理责任。此外,固定资产作为高校重要的国有资产,还要依靠上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审计部门以及社会等方面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外部监督,做到专项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监督相结合。上级部门可每年抽样部分高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全面或专项审计。通过外部监督可以发现内部监督不足现象和不易发现的内控漏洞,以便加强改进,促进高校固定资产内控系统地完整有效。

三、改善高校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固定资产组织人员控制

通过设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机构并按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各自职责范围而形成的组织与人员控制制度,组织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有组织机构的设置、岗位制约、岗位责任、职务分离等方面。人员控制主要指专业相关、不相容职务互相分离、监督和制约。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三者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牵头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各系部、处室、院所等使用部门负责固定资产保全管理,财务部门主要负责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且保证在各自授权范围内的职责职权不受外界干预。

(二)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

通过明确赋予固定资产经办人员和审批人员相应权限来进行相互牵制控制,主要明确固定资产采购、验收、保管、调配与处置等各个环节相关人员承担的工作要求和职责范围。经办人和审批人在各自授权范围内分工协作,凡审批人未经授权或越权审批的,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可向审批人上级授权部门报告。经办人员依据固定资产业务流程,以符合内控要求的记录单据来完成固定资产控制各环节。

(三)固定资产会计系统控制

我国会计法律要求,高校财务部门应建立严密的固定资产会计控制系统,设立专门的固定资产核算会计岗位,通过会计系统达到其价值形态的控制。学校会计制度中要明确固定资产核算的标准和范围,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卡片,对发生的固定资产业务进行及时会计核算,除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固定资产外,高校应当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时不考虑残值。会计系统控制建立了高校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三方的内部牵制体系,财务部门除设立固定资产总账进行价值核算外,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还需分别建立固定资产保管明细账和固定资产卡片,全面记录固定资产相关信息,如资产的取得时间、使用部门、名称、数量、金额等信息,保证账、卡、物相符,即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的购建、使用和处置等与预算的编制、执行和决算是统一的过程。高校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教学仪器、实验实训设备等,因资金量占用较大,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新增的固定资产一般要经过预算编制、申报审批、政府采购、登记入账等程序,确保所有资产定额配置、公开采购、有据可循、有档可查。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先会同财务部门审核固定资产存量,依据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本着配置科学、使用高效原则,严格固定资产年度预算编制,明确编制程序各节点的控制要求,按照精简节约、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和建设节约型校园的原则处理好增量资产与存量资产的关系。

(五)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旨在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高校应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主要成员由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固定资产实地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能并有效防止资产的流失。此外,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部门还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加强固定资产会计资料的妥善保管,做好重要资料的备份记录工作,以便在记录受损、被毁时重新恢复,这在信息化处理条件下尤显重要。建立保险制度,投保那些单位价值高、使用重要的固定资产,以规避高价值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风险,使固定资产在遭受意外时能够得到补偿,从而最大限度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六)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不管是一般设备、专用设备,还是图书、标本及陈列物,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都是很高的。高校领导要认识到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工作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足额设置岗位,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员。学校各资产使用、保管基层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更多的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学习。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不得越权行事。对于一些诸如采购、保管、登记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潜能。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就是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七)固定资产现代技术管理控制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介质,负责建立安全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将本校固定资产变动信息录入该系统,同时实现各部门的信息数据无缝对接,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通过该系统及时了解各项固定资产信息,可进行实时对账,动态适时地掌握资产从购置、验收、领用、使用、保管、维护、交回等内部管理全过程,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与监督,便于检查并改善固定资产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损耗,有利于资产的统一管理,做到高效节约、物尽其用。同时依该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变动、存量及其结构等信息,为学校进行资产配置决策提供依据,为编制和审核部门预算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最终达到单位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八)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报告控制

固定资产占有、使用部门应当按照学校统一规定的报表格式、内容和时间,按时向学校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报告本部门资产增减变动、使用和维护等相关信息资料,做到客观真实,数据准确。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最后会同财务部门于每年预算年度末向学校办公会报告截止目前固定资产总额以及各类固定资产拥有量和金额,对当年固定资产预算执行情况、当年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及使用情况也应有专项报告,使高校领导掌握校内固定资产具体情况,以便进行资源整合、利用。

(九)固定资产内部监督控制

篇4

关键词 即时物管系统 实物管理 固定资产管理 物联网技术

1 引言

当前,实物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一般采用条形码管理方式,资产的相关数据输入计算机以后,都会由计算机自动地打印生成不干胶条形码(“一维码”),条码上的内容可由用户自己设定,其中包括固定资产名称、购入日期、保管(使用部门)等内容。将条形码贴在固定资产实物上,盘点人员不必通过记录资产编码、核对帐本的方式进行盘点,只须通过专门的条码识别器对固定资产上的条码阅读,条码信息即自动存储于条形码识别器中。盘点人员可以方便地携带条码识别器到任何地方,进行相互核查,并将读入的信息存储于其中。读入条码结束后,将条码识别器与电脑相连接,以迅速地获得资产的实际情况,通过组合查询可立即发现资产短缺、溢余等变化情况。

图1为“一维码”图例,即采用“一维码”进行信息承载,用手持终端进行现场扫描,管理系统再从手持终端中读取信息的管理手段。

(1)从“一维码”标签到能读取识别的管理系统都存在以下缺陷:

“一维码”标签数据容量小,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30个字符左右;

条形码尺寸较大,标签空间利用率低;

不具备纠错功能,一旦遭到破坏,不能被阅读。这些缺陷限制了“一维码”标签的使用,因而有逐渐被替代的趋势。

(2)传统读取管理系统也存在以下缺陷:

读取的信息存储在手持终端里面,实时l生不够;

不能满足位置变更实物管理的需求:采用“一维码”进行信息管理,在实时性、信息量均不能满足实物调配、位置变更等实物管理的要求。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即时物管系统,主要是利用免费的互联网资源“飞信”和开放的二维码软件,对“飞信”进行二次开发,新增特定管理功能,实现与手机的即时通信。再通过手机现场读取二维码信息,实现实物的智能化管理。实物信息由“一维”变“二维”,信息量更为丰富,也实现了“物与人”的即时通信及智能化管理,有效地解决了对实物的即时管理。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2 系统组成及涉及关键技术介绍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即时物管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现有资产及实物管理中,并将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相结合,以解决资产及实物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该系统主要利用免费的互联网资源“飞信”和开放的二维码软件,对“飞信”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与手机的即时通信,从流程图上看到该系统由二维码、能读取二维码手机、即时管理平台(飞信通信平台上做二次开发,新增特定功能)等部分组成。

2.1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被预言为继互联网之后全球信息产业掀起的又一次科技与经济浪潮,物联网将对带动我国相关领域科技水平的提升,保障经济安全甚至国家安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有重要现实意义。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

在中国移动的物联网标准体系中将物联网定义为:通过装置在各类物体上的电子标签(RFID)、传感器、二维码采集信息,并通过通信网络将物一物、物一人相连,协同工作,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通信网络,是在通信网络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该系统是给实物贴上二维码标签,赋予实物信息,实现物一人相连,为实物联网提供接口。

2.2二维码部分

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来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二维码可以分为堆叠式二维条码和矩阵式二维条码,该系统采用了矩阵式二维条码QR Code码型。

实现该系统功能需要能编写出符合工作需要的QRCode编辑软件,这个软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自动生成QR Code二维码型。比如对台式电脑进行管理,需知道电脑的品牌名称、型号、出厂日期、责任人姓名等信息,如用二维码来实现的话,我们就要新增这些实现功能。QR Code编辑软件是开放的,后期能根据需要添加新功能,比如新增对于一些单板的版本信息、网元的入网时间等。如图3所示二维码编辑软件主界面,纠错能力:M(%15)中级纠错;版本格式:输入文本;运营商规范:符合中国移动二维码指定规范。

2.3即时管理平台

本系统是以“飞信”技术为信息承载方式的移动通信网络,可将各类物资信息传送至即时管理平台,而只要在物资管理平台新增一个“飞信”客户端即可。“飞信”经二次开发后,不仅具有飞信的一般功能,例如添加好友、添加好友群等,还增加了数据库管理、特定用户下发等功能。这个开放的平台,可根据我们工作需要添加新功能。图4是基于该系统下经二次开发的“飞信”登陆主界面,

平台登录后会向好友发送登录信息“欢迎使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即时物管系统”,当完成系统初始化后,状态栏显示初始化正常。

3 实现方案及系统主要功能

基于物联网即时物管系统=二维码+能读取二维码手机+即时管理平台。二维码因信息量大,错误纠正能力强、印制要求不高,再加上二维码与物联网结合便利等优点,在各个行业逐渐得到应用。本物管系统主要是手机二维码结合即时管理平台对“物”进行智能管理。结合目前维护工作中遇到的物品管理中碰到的问题,可分为固定资产管理和实物管理。图5是基于物联网即时物管系统的整体框架功能图,分别从固定资产管理、实物管理(备品备件和仪器仪表)两部分给出具体介绍。

3.1固定资产管理

该方案思路清晰,实施方便,整体流程(如图6)如下:

(1)给“固定资产”贴上二维码,赋予它信息(名称、责任人、使用地点、入网时间等)。完成资产的登记、盘点、报废等日常处理工作,并记录整个生命周期所有操作,特有消耗品到期提示功能。

(2)用能读取二维码的手机获取“固定资产”信息,如需更改,手机亦可以对信息进行变更。将此信 息发送到即时管理平台上,管理平台会对此信息进行处理。自动产生新的二维码标签。并连接条码打印机直接打印,使每一个设备都拥有唯一身份证,可选多种规格。也可以发送短信回执编号到管理平台查询使用状态。

(3)该平台根据实物的信息变化,可以自动生成“二维码”标签,从而实现对“实物”的智能、即时管理。

3.2实物管理

日常维护中的仪器仪表、备品备件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动态的管理,不能准确及时地获知仪器仪表、备品备件的使用状态。这导致日常维护中产生很多不便,例如:仪器仪表电量不足(缺少动态管理,长时间没有充电)、备品备件无库存等。

该方案思路清晰,整体流程(如图7)如下:

(1)手机通过内置的识读软件读取二维码信息。

(2)将“物”的信息自动发送到即时管理平台上,管理平台会对此“物”信息进行处理(使用登记,明确责任人)。

(3)同时管理平台会下发信息给设定用户群,告诉此“物”的使用状态(已经被占用)。用户也可以通过回复短信的方式查询物品的使用状态,从而达到了对“物”的动态管理。

实物管理使用手机号码登记,责任明确。归还时用手机二次读取二维码信息,发送此信息到即时管理平台上,即时管理平台上会自动清除登记,释放实物使用个数。

图8是即时管理平台上仪器仪表管理窗口:借用人员:13618006342;把手机从万用表上读取的二维码信息发送到即时物管系统,状态显示已借用;归还时手机二次扫描,发送信息到即时物管系统,状态显示:可借。

3.3主要功能

(1)资产日常操作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修改、删除、借用、归还、维修等日常工作。

(2)盘点功能

手机读取现场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单位、部门生成盘点汇总表。

(3)资产月报

根据单位、部门、时间等条件分类查询统计月(年)报、本月增加固定资产月报、本月减少固定资产月报、固定资产折旧月报(年报)、并提供打印功能。

(4)打印条形码功能

根据选定的固定资产自动生成粘贴于固定资产实物上的二维码标签。

(5)固定资产综合查询

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卡片、保管情况、有效资产信息、名称规格、起始及结束日期、单位或部门。

(6)系统维护功能

由系统管理员对资产分类区别码、并对其进行新增、修改、删除等操作。

(7)安全管理功能

提供各种安全管理手段,口令管理功能,维护帐号和口令权限控制功能,将用户划分为不同等级以确定用户对系统使用权限,根据不同权限确定不同的操作。

4 结束语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即时物管系统,是基于中国移动“飞信”、二维码两项新业务开发的,是对两项新业务的整合,实现了物联网与互联网即时通信工具的融合,可以推广到仓管、物流等行业使用。

该系统的应用是促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价值在企业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将得到体现;由于该项目依托中国移动自有的两项业务以及自身的无线网络,在传统通信市场逐渐饱和的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新的业务类型和扩大营收来源,因而将给中国移动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

具体如下:

篇5

关键字:内部控制;不相容职位;职权和控制程序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概述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涵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

1.实现经营者制定的目标。经营者对自身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人才及所拥的知识信息用到单位上,合理有效地对财产和资源进行管理 。

2.服从政策、程序、法律法规。内部制度的建立为更好地实现经营者的经营目标,所建制度要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充许的范围内组织实施。

3.经济有效地利用组织资源。企业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取决于能否充分地利用现有资源,制定和设计内部控制,保证以低成本获取高质量的资源。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

1.有利于企业管理结构、财务结构制度的强化

通过对企业各个流程所设定的规范,可以合理地分配企业的资源,同时精简部门结构,做到各尽其职,有效地控制企业成本,在强化内部结构的同时,保证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2.有利于保障单位资产及资金的安全

通过加强实施内部制度有利于对流动资产及固定资产的管理,为资产快速周转提供安全保障,避免企业不合理估计造成各项资产损失。

3.有利于保障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真实,降低了企业风险

管理层应全面及时地了解本单位的经营及业务信息,以便对经营管理活动做出正确判断和决策,而经营及业务信息必须具备真实性和及时性,减少错误判断对单位利益的影响。

二、财务部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内控制度的建立关键是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在职权范围内交叉制约,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防止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差错及舞弊行为。

(一)货币资金管理

不相容岗位: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办理货币资金业务,应当配备合格的人员,定期进行岗位轮换。

职权和控制程序:出纳人员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需日结日清,必要时应于当日结束后编制当天的资金报表,供管理层做出合理的资金安排。

(二)往来账项管理

往来账项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反映,主要包括应收、应付账款,预收、预付账款,其他应收、应付账款,以及在应收账款中涉及的坏账准备。

职权和控制程序:企业应设立专门处理往来账项的财务人员,对实现的收入及时入账,不得设账外账,不得坐支现金;对各类付款往来应建立付款审批制度,由业务人员直接提出申请,经相关部门核对,报负责人审批后再由财务部门进行付款处理;企业应建立定期对账制度,按季与往来单位核对,如果有不符账项应查明原因并及时处理;在对账过程中发现的可能成为坏帐的应收款项应建立坏帐管理制度,及时向财务主管报告,由经办部门书面说明原因,按程序进行审批,经批准后做坏帐处理。

(三)成本费用核算管理

成本费用核算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1.工资费用控制。控制工资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它与劳动定额、工时消耗、工作效率、工人出勤率等因素有关。

2.经营费用控制。包括折旧费、修理费、广告费等,虽然在成本中所占比重不大,不引人注意,但浪费现象很普遍,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

3.企业管理费控制。企业管理费指为管理和组织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开支项目非常多,是成本控制中的主要内容。

(四)存货管理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物料等。

1.验收环节内部控制。与存货验收相关的目标是所有收到的货物都已得到记录。单位应当设置独立的部门负责验收货物,该部门具有验收存货实物、确定存货数量、编制验收单、将验收单传送至会计部门以及运送货物至仓库等一系列职能。

2.仓储环节的内部控制。与仓储相关的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与存货实物的接触必须得到管理层的指示和批准。单位应当采取实物控制措施,使用适当的存储设施,以使存货免受意外损毁、盗窃或破坏。

3.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存货数量的盘存制度一般分为实地盘存制和永续盘存制。盘存制度不同,对存货数量的控制程度的影响也不同。

(五)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职权和控制程序:企业应设置固定资产实物台帐,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分类编号;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到使用人。财务部还要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分类账;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并且会同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每季进行一次盘点,做到帐实相符,保持帐、物、卡一致。

三、业务部门有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一)采购环节管理

物资采购环节是企业内控制度的重点,采购材料的价格、质量、数量均影响着单位的成本及资金走向,企业要实现经营目标,有效的采购控制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采购原则与审批环节。各部门及项目部根据所需物资或固定资产,首先提出申请采购,列出所需数量及物资明细表报采购部,采购部核实仓储库确认为必需采购物资,然后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明确采购渠道、资金支付方式、供应商等内容。

2.比质比价环节。严把进货渠道关,在比质、比价、比信誉、比售后服务的基础上进行定点采购。采购部要广泛收集所采物资的市场信息,做好市场调研工作,对于大宗、批量、金额大的物资及大型设备的采购,采购部应据采购方案采取供应商投标、竞争性谈判来确定最终供应商,以降低经营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供应商一经确定,使用部门要及时掌握其质量、性能、价格、信誉、售后服务等变化情况,以便及时调理。

3.采购过程管理环节。采购部门对每次招标文件及招标单位的资料应进行整理归档,凡参与招标的人员对招标事宜进行保密,不得对外进行泄露,不得做出有损单位利益的行为。为有效保证单位的合法利益,必须签订规范化合同,降低合同签订风险。对供应商的资质信用要建立诚信档案体系,降低履约风险。提高企业审批效率,可通过合同会签管理,对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来提高管理层的决策能力。

4.物资出入库环节。材料设备科负责验收、管理、调拨所购物资。货物入库必须严格验收,根据购买的数量及规格,检查货物的质量,符合验收方可入库,分类码放整齐,存放合理,保证物资的完好无损,及时办理入库手续,登记有关账册。发货要按本单位的规章办事,领货手续不全不能发货,如遇到特殊原因发货需经主管领导审批同意后方可发货。对经常货物要保持适度库存,以免影响生产,但库存不宜过大,否则会造成资金积压。

5.采购付款环节。采购部将采购合同、发票及入库单据交给财务主管审核,财会部对上报单据进行账务处理,支付采购款时由采购部门向财务部出具手续齐全的申请,财务部根据资金情况做出合理安排支付采购款。

(二)销售环节管理

1.不相容职务:销售合同签订、客户信用评估以及售后服务进行分割,客户服务由质量管理部负责,信用评估则由财务部信用管理人员负责。

2.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合同签订由业务部业务人员与客户谈判,在签订合同前,首先经过财务部门对客户的调查和风险评估。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工作,须特定的部门或组织才能完成,对赊销的信用管理需要专业人员大量的调查、分析和专业化的管理和控制,因此应设立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对销售部门提出的赊销额度进行审核,对客户的资信情况和过去付款情况拒绝或批准销售,最后报企业负责领导批准。

3.产品出库环节。销售人员填写销售预定清单交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再由仓库部门根据清单上的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填写出库单一式三联分别交财务部做账、管部存档、销售人员留存。

4.售后。企业应设置产品销售后的三包政策。为企业能在市场立足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应对售出的产品严格把关,一旦有退货发生,质检部门要对其进行质量鉴定,并在最短时间内出具鉴定报告,属于理赔范围的,销售部门方可执行退赔手续,杜绝拖拉行为,影响企业形象及市场声誉。

5.货款回笼及对账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销售合同、出库单、发票实际收到的款项确认当期收入。对于赊销的产品,销售人员根据合同涉及的付款期限催收,遇到退货情况,由仓管部门核实货物确实入库后,财务部根据入库单和退回的发票将货款打回汇入账户。

建立完善、可行性较强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企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否有效执行非常关键,企业可设置与其无直接利益关系的部门负责采购、销售业务,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

四、结论

建立建全内部控制制度,还要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融合进去,加强员工的培训及后续教育,提升企业文化及团队的整体素质,通过企业内控制度,使职工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权限分配,正确行使职权、对自己的工作全力以赴,倡导诚实守信、开拓创新,从而养成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习惯,从而使企业的所需资料更具准确性、可靠性。认真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资产的整合、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茂松,李彬.关于我国民营企业的内部控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

2.陈乃醒,傅贤治.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6—2007)[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3.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04(4).

4.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2008(7).

5.王正伟.论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审计研究,2001(4).

6.杨雄胜.内部控制理论新视野[J].会计研究,2005(7).

7.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

8.徐玉德.论内部控制构建[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8(12).

9.孙海燕.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发展及其对内部控制实践的完善[J].会计之友,2008(12).

篇6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控制

适应市场经济新的形式要求,特别是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下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使国有资产管理变得更有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发挥国有资产管理的效能,科学合理配置资产,提高资产运行效率,从国资监管的总体要求出发,深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一、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风险

1.存货积压或短缺,可能导致流动资金占用过量、存货价值贬损。

2.固定资产更新改造不够、使用效能低下、维护不当、产能过剩,可能导致单位缺乏竞争力、资产价值贬损、安全事故频发。

3.无形资产缺乏核心技术、权属不清、技术落后、存在重大技术安全隐患,可能导致单位法律纠纷、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资产管理控制存在的问题

(1)资产的账实不符,资产存量不清。

主要原因是:①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②建造的固定资产,由于资金不足、决算不办理等原因,造成结算不及时而未入账;③盘盈、接受捐赠和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由于各种原因滞留账外不入账,形成资产的账外循环。

(2)资产长期被隐满、借用、侵占。

①有相当数量的国有财产由单位的行政科室代管,人员更换不清点、不交接;对拆迁、报废、调出的资产不核销;上级部门匹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国有资产不入账的情况也较为普遍;②一些贵重财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国有财产成了一些人的福利家产。

(3)政府采购法对资产购置的制约力度不够。

(4)房屋出租不规范,收支自行支配搞“账外账”。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建设。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有赖于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要树立资产效益观念,强化资产管理观念,把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保值增值纳入单位领导政绩考核体系,从而督促单位领导自觉重视资产管理,认真落实资产管理责任。

2、建立实物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3、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实物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实物资产业务的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实物资产业务。

4、制定实物资产业务流程,明确实物资产购置(投资)预算编制、取得与验收、使用与维护(保管)、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并设置相应的记录或凭证,如实记载各环节业务开展情况,及时传递相关信息,确保实物资产业务全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5、可以根据业务特点及成本效益原则选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技术实现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和控制,但应加强计算机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制定防范意外事项的有效措施。

6、单位内部除材料物资管理部门及仓储人员外,其余部门和人员接触材料物资时,应由相关部门特别授权,如材料物资是贵重物品、危险品或需保密的物品,应当规定更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执行授权接触。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固定资产预算制度,加强实物资产的取得与验收控制。

1、建立实物资产预算管理制度,在内部各部门或单位提出申请的基础上,由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会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规格、数量,测算经费额度,进行充分论证后编制资产购置预算,经单位负责人审查批准,报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批后,编入单位的年度部门预算。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组织独立的第三方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防止出现决策失误而造成严重损失。

2、按照程序办理实物资产的采购工作,已验收入库或直接交付使用但尚未取得正式发票的实物资产,应根据实际数量估价入账,待正式发票收到后再进行调整。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确认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对已完工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先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实际成本等估价转入固定资产核算,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进行调整。严禁已交付使用的实物资产不入账。

4、单位对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应由建造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共同填制固定资产移交使用验收单,移交使用部门使用,对投资者投入、接受捐赠、无偿划拨转入以及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均应办理相应的验收手续。

(三)制定管理细则,加强日常管理,做好实物资产的使用与维护控制。

1、加强实物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授权具体部门或人员负责实物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修管理,保证实物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2、根据国家及行业有关要求和自身管理的需要,确定固定资产分类标准和管理要求,并制定和实施固定资产目录制度;

3、建立固定资产的维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行,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采取资产保全措施,根据固定资产性质确定固定资产投保范围和政策。单位应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对应投保的固定资产项目提出投保申请,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办理投保手续,发挥财产保险对国有资产保全的积极作用。

5、建立健全国有资产档案管理制度,设立本单位占有使用资产的基础台账,记录资产的总量和分布情况以及变动信息,确保资产账面记录真实完整,定期或不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确保账、卡、物相符。

(四)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国有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强化实物资产的处置与转移控制。

1、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

(1)单位应当建立实物处置的相关制度,确定实物资产处置的范围、标准、程序和审批权限等相关内容,制定实物资产处置业务的控制流程,确保实物资产合理利用。对于重大实物资产的处置,应及时办理产权变更手续;

(2)单位将占有、使用的实物资产对外出租、出借的,应由单位的资产和财会管理部门提出意见,并进行必要的可行论证,经单位领导审核同意,报主管部门或有权限审批后予以办理,并签订合同,对出租、出借期间所发生的维护保养、税负责任、租金和归还期限等相关事项予以约定,未经批准,单位不得将实物资产对外出租、出借、对外投资、提供担保等;

(3)单位实物资产的处置收入、对外投资收益以及利用实物资产出租、出借和担保等取得的收入及相关的费用支出应当纳入单位预算,统一核算,统一管理;

(4)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内部调拨,应填制固定资产内部调拨单位,明确固定资产调拨时间、调拨地点、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通过后,及时办理调拨手续。

2、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和财务监督在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1)增强监管意识,适时组织检查,督促其规范管理,防止资产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2)认真做好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经常检查并改善资产的使用状况,减少资产的非正常消耗,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使用中的不当损失和浪费。

当前,从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从资产管理的特点和国资监管的总体要求出发,如何能在管理实践中使国有资产管理职能不断发展和逐步走向完善,以推动社会前进,把国有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实践中提升管理水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挖掘。

篇7

关键词:企业;资金;管理;效益

在企业的财务活动中,资金始终是一项值得高度重视的、高流动性的资产,因此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只有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深入研究聚财、生财和用财之道,采取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疏通资金流转环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只有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寻求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地改善企业管理状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一、资金预算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是加强企业管理的首要环节

资金是企业的命脉,要管好用好资金,提高使用效果,实现其运动的良好循环,必须起好步开好局,资金预算主要指对短期内企业资金盈余和短缺的预测,预算的基础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的预测。从资金预算开始,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部收支作预期安排,纳入预算管理,并贯穿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

(一)建立资金预算管理机构,完善资金预算管理体制

成立由财务、计划、生产、劳资等部门和企业领导组成的资金预算委员会,负责组织编制资金预算草案,对预算的收支总量、生产经营目标、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大修理资金、生产经营费用等安排进行审定,对下达给各基层单位的年度费用指标、企业预备资金、职工福利基金的使用安排进行研究审定,并研究制定实现预算目标的措施,定期进行经济活动分析,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预算完成情况、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等指标

考核采取记分制,基础分为100分。在预算完成情况考核中,预算的实际完成数每超过或低于预算数一定的百分比则给予一定分数的处罚或奖励。最终根据实际取得的分数划分不同的档次,分档次确定给予多少奖金或扣减多少经营风险抵押金。预算编制准确性与及时性考核的方法与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相类似,最终也是按实际分数所在的档次来确定奖惩。

(三)预算管理的效果是与它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息息相关的

传统的业绩评价,多采用与上年同期进行比较的办法,而这种办法往往忽略了许多不可比因素,因此评价结果不够公平,致使人们不在预算管理上下功夫,于是再好的预算管理模式也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作为考评业绩的依据,就可以避免传统作法的弊端,从而提高了人们对预算的重视程度,进而使预算管理产生好的效果。

二、加强资金回笼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结算资金管理是影响企业流动资金正常周转的关键,如果收入不能如期实现,就会阻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资金结算比例最高,以后依次是应收账款管理、存货管理、采购付款管理等,现金管理、税收管理、金融风险管理和保险管理这几项所占比例很低,均低于5%。资金结算是资金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成立结算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进行定额管理、有偿使用资金和资金集中管理。

(二)物资采购及仓储在企业资金中占用相当比重,要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必须加强物资供应的

一是实行专业化管理,合理采购分工,明确管理职责。坚持“货比三家、价比三家”,就近、就地采购等原则,大宗物资统一采购,严格规定基层单位自购范围;二是合理确定经济批量,组织原材料供应,减少储备资金占用量;三是缩短原材料卸货、验收入库时间,做到少环节、快流通、高效益;四是加强仓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原材料安全、无损;五是努力压缩库存。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盘活资金存量

企业的一部分资金体现为固定资产,有的企业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还相当大。要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同样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

明晰产权关系,谁使用谁负责,做好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防止丢失、损坏,保证资产的完整、完好,努力延长资产的使用寿命。

推行基层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制度,在其调动工作、离职、退职前,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划清责任界限,防止低价出售、无偿转让等蚕食或侵吞企业资产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加强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强化了内部结算,变货币资金结算为内部转帐结算,简化了结算手续,加快了结算速度;二是保证了生产资金不被挪用,实行计划投资,资金预算制度,变无偿投资为有偿投资;三是保证了资金预算的顺利实施。通过资金结算中心对基层单位花销的有效监控,可以减少或杜绝预算外开支、超计划投资;四是能更好地及时掌握企业资金调整,特别是应加强资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企业领导随时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了解整个企业的资金运营情况,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是加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企业要紧紧抓住资金管理这个中心,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力措施,寻求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有效途径,才能不断地改善企业管理状况,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书杰.对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的思考.北方经贸,2011(04).

篇8

关键词:高校物资管理;服务体系;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的物资配置是高校开展教学实验、搞科研、后勤服务保障等的物质基础,是高校生存、发展必备基石。高校的物资多样,种类繁多,加上数量较大,如何有效的分配和使用这些物资,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就这就如何完善管理供应服务体系进行探讨。

一、当前高校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学校的物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革新,以期适应社会环境的快速变化。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和普及,很多院校在物资管理这块上也采用了计算机管理,不过管理水平和水准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和问题,譬如:管理框架不明;管理者职责未能明确,存在多头领导;不注重对物资的养护;损坏不上报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针对管理的物资数量和损耗不定期进行核对等。

高校多年以为形成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比较松散,管理水平也教低下,在物资核算、清理、管理这一块的人手也比较稀缺,人员配置不足,因而就无法开展对物资的全面管理,造成很多管理中的不足和缺陷,增加了高校运作的成本支出。很多项目都是一条线的管理,既要对内负责还要对外联系,要做到物资供应有序,还要最好对外的对接不乱,因为物资管理人手不足,加上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分布不合理,大部分的物资管理人员都是来自于学校的后勤部分,他们不具备专业的物资管理知识,因而无法提高我国高校物资管理水平。

二、建立新的体制与运行机制

在高校管理物资部门中进行必要的改革是十分有必要的,要改革之前的旧的体制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有所改变,要实事求是的解放思想,打破之前的单一组织形式,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有偿服务的完善,学校要对管理校园物资的人员一部分工资和对应的福利,这样可以增强他们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管理物资的人员还需要处理一个矛盾,那就是学校教学设备和仪器的合理使用和分配。在日常的物资管理的工作中要遵循一个原则,即:效益优先原则。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考虑到社会效益,这里的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要根据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重点来配置相关的物资供给。

在物资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职责,做到人人都明确,只有这样才可以强化对物资日常使用的管理。对于那些能够配备到个人的物资就一定要配到到个人,方便他们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还要强化一个观点,即:资源共享。资源共享的观念一提出,减少了各部门之前的重复配置的问题,强化了物资的利用周期,减少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还增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有交流。通过调整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提高了物资的利用率和流动周期,加强了学校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资源共享,节省了成本开支,实现了高校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三、建立物资管理信息系统,提升物资规范管理能力

建立物资集中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不断转变库存管理方式。通过仓储网络管理软件的建立和实施,在各基层单位仓储管理职责和管理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将三级库所有物资(集中采购、自行采购、代储代销、废旧物资、修旧利废物资)材料的收、发、存纳入物资采办站统一管理,实团物资材料库存管理的实时监控。基层各单位的所有器材物资的收、发、存均通过采办站网上稽核,采办站根据经稽核的收、发、存明细账和存货物资盘点明细表,定期组织进行库房实物物资盘点。不断改进和完善储备管理运行机制,将学校重点物资要进行编制管理,优化库存结构,减少存货,加快物资流动和周转,减少资金的占用以及资源的不必要浪费。另外一个方面要加大对物资的维护和清查工作,落实积压、报废等相关责任追究,还要对物资设备进行周期维护和保养,增强它们的使用寿命。同时高校可以积极使用互联网技术,通过网络信息了解到当前最新资源信息,帮助物资和学校科研相互配合,完善教学资源的不足等。

四、加强采购环节管理,严格基础数据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加快了信息技术的更新,也带来了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开展物资采购,提高了采购的效率,同时它也是网络经济时代催生的产物。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快速了解到不同商家的产品信息,便于采购时货比三家和及时询价,加快了信息传递和处理,增强了网上供需双方对对方的了解和交流。物资设备等网购化,强化了对采购过程的监管,同时也大大的缩短了采购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针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很多的,我们必须要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清查,要学会使用当代便利的网络技术来强化管理,具备科学的管理意识,统一相关的资产细分和建档,规范固定资产的使用,落实相关责任制,增强物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强化内部的相互监管,规范管理,从而让高校物资管理工作更加效率、科学、规范。

此外,加强物资管理,还需要精细化管理过程,不断的扩展和延伸物资管理的深度,强化管理体制的优化,改善流程,优化业务结构,提高服务的意识,减少不必要物资的浪费和重复配置,加快物资流动和利用周转,强化对固定物资的维护和保养,增强规定物资的使用寿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节省成本支出。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着国外大学来势汹汹的挑战,无论从软件上还是硬件上,都显得较为单薄,与他们存在着差距,在这个竞争中,高校物资管理途径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高校有限资源的使用是否能达到最大、最优,也会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要坚持目标管理,结合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促进物资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作者单位:汕头大学)

参考文献:

[1] 李建民.高校物资管理服务体系变革初探[J]中国医学装备,2015(2).

[2] 任晓伟.企业加强物资管理应用分析[J]时代融,2015(1).

[3] 郭雯雯.当前高校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4] 任增伟.对强化物资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4(1).

[5] 李韦华.高校物资管理信息化网络化[J]..科技信息,2013(17).

[6] 刘静.新形式下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7(1).

[7] 白蓉.新形式下高校物资采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3(21).

[8] 薛小鹏.提高宁夏高校物资采购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J]宁夏工程技术,2011

篇9

为了更好地加强工程公司改制后财务管控的力度,切实提高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执行公司的财务规定,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树立财务人员良好形象,工程公司于2008年4月,正式成立了财务报账中心(报账中心)、工程结算中心(结算中心)、分公司核算中心(核算中心)。

以“三个中心”财务管理的内控体系建设为契机,围绕改制后财务内控体系要求不断完善的出发点,对原有的管理规章和管理办法进行了梳理、整合、提升,制定了规范的工作流程,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形成了“三个中心”外加资产管理和工资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建立了良好的运行机制,极大地强化了成本支付与货币资金的管理,实现有限会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了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对工程公司管理工作起到了核心支撑和保驾护航的作用。

报账中心

报账中心实行“固定人员负责制”,采取“固定分工,双向互动,会计牵制,钱账分管”的模式。报账中心统一对报账的单据进行处理,明确会计人员的分工,加强与各非独立核算分公司的联系,双向互动,结合每一个非独立核算分公司的特点,对财务收支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准确地进行控制。本中心为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报账会计的所有付款均由公司本部出纳统一在网上银行支付,实现钱账分管,极大地强化了货币资金的管理。

报账中心为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管,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报账中心认真规范各项基础工作,做好会计核算。在为全公司职工做好报账服务的同时,报账中心人员认真遵守工作流程,及时收集机关及各报账分公司的报销单据,审核整理后,按成本费用分类入账,正确运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及时编制职工借款明细表和职工报账付款明细表,经过会计组长复核后,交给出纳付款,同时登记成本费用台账。报账中心人员还结合机关及各报账分公司的特点,对费用支出实施监管,随时向部门领导反映报账中发现的不合规、不合理的现象,以达到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强化货币资金管理的目的。报账中心加强与机关人员及各报账分公司的联系,双向互动,密切沟通,站在报账职工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实行无差错、人性化服务,及时准确地处理职工的报销单据,实时、迅速的付款,赢得了职工的好评,也为公司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实行“首问负责制”,会计人员从工程结算开具发票起,一直负责欠款统计、回款统计、账龄分析、坏账核销及协助催收工程欠款等工作。同时进行工程成本的管理,对每一个工程建立总包、分包台账,细化成本的核算,统计各项成本费用的发生情况,进行详细的登记分析。此中心的每个会计人员在与公司业务部门接口并进行核算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都要作为第一责任人,及时解决问题,及时进行账务处理,登记表格,“全程全网,互相支撑,联合作业”。

结算中心负责工程收入的结算工作,对工程总包合同、工程审计定案值进行审核,及时制作工程收入的会计凭证。结算中心会计人员认真统计、填制工程总、分包台账;及时统计工程结算收入和工程结算成本,为经营状况分析提供相关的资料。规范公司的分包成本费用支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成本发生的监督控制机制,加强成本预算管理,侧重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完善事后核算,严格奖惩措施,梳理付款流程,增强成本的管控能力。评估每项分包成本费用发生的合理性,重视成本补偿机制,对带来良好效益的重要成本支出优先支付,对于不是很紧急或带来效益比较慢的成本支出暂缓支付,对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预算进行消减。严格按照公司工程分包结算流程的规定来规范结算资料和结算流程,对工程结算成本支出的原始凭证、工程分包合同、付款说明进行审核,及时制作工程结算成本支出的会计凭证,登记、保管工程分包合同。

结算中心进行了细致的工程收入、工程成本的管理。收入、欠款、回款的统计更加准确、详细、及时。

核算中心

核算中心实行“Just In Time” 的工作运行模式,采用这种模式旨在消除一切无效劳动与浪费,实现有限的会计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提高财会工作的管理水平。

在核算中心进行核算的各个分公司当地设置出纳人员,其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均由核算中心来完成。核算中心进行完会计审核和会计制证后,各分公司出纳人员再进行付款。这样既可以发挥会计人员事中控制和事后核算的作用,又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人员事前预算的能力,是加强财务管控、统一并规范会计核算标准、提高管理水平的先进模式。主要采用“扁平管理、平行运作、多向互动、多方牵制”的业务运作方式,即一人负责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公司的财务核算工作,对多个分公司财务工作负责。

核算中心执行对分公司财务工作的监督职能,加强对分公司执行财会法律法规情况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切实保证公司各项财务管理规定的执行,协调各分公司财务管理事项,规范审批付款流程,与分公司经理形成监管合力,提高管控效能,推动各项财务制度的有效执行,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宣传财务管理规定,为公司财务管理的有效实施创造良好的氛围。

同时,核算中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分公司由于财务集中管理而增加的管理成本,尽可能提高工作效率。核算中心在财务工作中与分公司出纳人员、公司业务部、人力资源部、综合部等职能部室多向互动,相互沟通,密切合作,同时也受到公司各职能部室和分公司的多方牵制和监督。

核算中心统一对各分公司的账务进行处理,实现了公司本部对各分公司的资金收付全过程监管,特别是对支出的方向、结构、规模等方面的监督,把许多不合理的支出消灭在萌芽状态。各分公司的财务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改变了过去资金使用上的随意性,增强了财务收支活动的规范性,避免了多头开户、多种账户、多渠道支出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各核算单位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觉性。

核算中心为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监管,防范货币资金管理风险,采取了严格的会计牵制原则,及时处理会计账务,在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第一时间解决财务问题,预测财务结果,做好财务监督和控制,并合理分摊每个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资产管理

在企业材料采购、低值易耗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资产的管理中,资产管理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规范材料管理流程,明确采购取得、验收入库、仓储保管、领用发出、盘点处置等环节的财务管理要求,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强化出入库等相关记录,确保材料管理全过程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各分公司根据各种材料采购间隔期和当前使用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确定材料采购的日期和数量,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三是公司加强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各类固定资产的维护、检查、处置管理,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确保固定资产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四是严格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账实、账表管理,及时、准确登记,强化日常借用管理,不定期进行实物盘点和现场检查,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五是根据公司情况加强对商标、软件使用权、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的管理,促进无形资产有效利用,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资产管理得到强化后,对资产进行了全面的实地盘点清查,摸清公司家底,汇总盘点清查数据,及时给公司经理办公会汇报,完成公司改制后最大规模的资产清查,摸清了资产的使用状况。在资产管理上对新购置的资产及时入账,避免造成计提折旧迟延;对于申请报废资产,严格审核、检查,核对实物与账面是否一致,是否达到报废的标准,将资产回收后按估算价值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利用资产的剩余残值。

实施效果

三个中心自成立后,公司计划财务部就变革为以三个中心为支撑的财务管理部门,再加上原来的固定资产管理、工资管理等日常管理工作,公司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就形成了。3年来,公司的“三个中心”财务管理模式运行良好,健全和完善了会计基础和各项资产管理,有效地履行了加强财务管控的职责,增强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力,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突出财务监管职能,使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篇10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力成本高涨、原材料价格攀升、国际产业转移以及国际分销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纺织化纤产业的优良生存环境逐步丧失,取而代之的是急需补充“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数字化管理”的“养分”,让化纤产业大树散发勃勃生机。

正因如此,化纤行业的龙头骨干企业纷纷期望通过对先进设备和卓越运营的追逐,来跑赢这场来势汹汹的转型竞赛。而除了对硬件设备的一味推崇,纺织化纤企业要想在这轮转型大潮中异军突起,更应从软件层面加速思考管理模式的数字化管理革新。

正如福建经纬新纤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新纤”)总经理林景所言:“一流的硬件设备和技术让我们跑得很快,而借助IT工具的数字化管理能确保我们走得更远。”

先天优势 后天进取

经纬新纤是一家专注于涤纶化学纤维制造的企业,为行业内纺纱企业提供大化型、功能型和差别化化学纤维,主要产品包括聚酯切片、涤纶短纤、涤纶长丝、功能型及差别化化学纤维产品,如高仿棉涤纶纤维、涤纶阻燃纤维、涤纶有色纤维等。

作为一个十分年轻的企业,取得如此骄人业绩的经纬新纤,如何续写行业传奇?林景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为了壮大化学纤维产业平台,寻找并抓住快速增长的产业链发展机会,我们坚持‘先做强、后做大’的发展战略,以期打造一个集生产、销售、研发、工贸一体化的全新企业。”

由此可见,因时应变的经营策略、对品质的精益求精、对新技术的孜孜追求,再加上精准的战略规划,将成为经纬新纤续写行业新传奇的“神笔”。

打响IT变革

化学纤维作为产业链中最具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环节之一,制造过程技术密集、工艺和设备要求高,并且受市场、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的限制,行业壁垒较高。另一方面产品品质和成本决定着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行业企业更加聚焦产品、技术以及管理模式的创新。

为此,作为率先在业内举起“数字化管理革新”大旗的经纬新纤,独辟蹊径将目光锁定在信息化,希望借助信息化,让研发、仓储、生产、营销、财务等各关键部门的管理“旧貌换新颜”。

“尽管我们的设备、技术、人才在行业中都属一流,但传统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管理始终处于‘二流之列’。因此,借助信息化,进行成本管控,资源共享,向数字化管理迈进,是我们布局ERP项目的初衷,尤其是借助信息化,优化运营绩效,实现数字化管理,更是重中之重。”林景如是说。

而在谈到缘何选择鼎捷TOP GP管理软件为合作伙伴时,林景则表示:“鼎捷有着执着、敬业的销售队伍、创新的企业理念以及在化纤行业的深厚积淀,这是我们选择TOP GP的初衷。”

自检突破管理瓶颈

为了确保数字化管理能为经纬新纤的腾飞提供强劲的翅膀,经纬新纤掀起了一场从高层决策再到生产、营销、财务管理等涵盖企业经营各方面的“找茬”运动,寻觅每个部门每个岗位的管理痛点,以期有针对性的制定信息化战略规划。

身居高位,看多了企业的沉沉浮浮,林景对企业决策层的管理屏障感触最深,他表示:“首先,决策层的执行理念无法层层传递给员工的现象非常普遍,这恰恰让许多企业一招毙命;其次,生产、营销、采购、仓储等各方面的数据不准确且无法及时传递到决策层,让决策层无法下达正确及时的决策;最后,管理不透明、数据参考价值不大,造成企业内部盈利情况不明,企业无法紧跟市场需求进行产品升级或换代,严重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与此同时,埋首于车间,掌控企业盈利命脉的生产副总罗春根先生,对生产层面的管理问题也困恼颇多。

由于经纬新纤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方式,因此要求对原材料的变化、库存、产线能力、产品成本有较强的掌控能力。

罗春根表示:“人工统计分析生产和管理数据已不再适应‘以销定产’的企业。首先,原始数据的人工统计分析严重浪费企业的人力和物力,且参考意义不大。其次,‘以销定产’要求企业对成本有极强的管控能力。”

面对决策者和生产层的双重需求,财务总监兼ERP项目负责人陈国东表示,手工管理导致的企业信息数据正确率低、时效性差,已严重影响企业管理、财务、生产等方方面面的决策,而强大的数据掌控和分析能力也成为现阶段经纬最迫切的要求。

消除管理屏障

针对经纬新纤遇到的发展瓶颈,鼎捷软件摆脱琳琅满目技术的束缚,回归ERP本源,为其打造了以 ERP为核心的,从执行面、管理面、决策面将企业内部流程环环相扣,充分发挥管理效能的鼎捷TOP GP管理软件,以期帮助经纬新纤借助数字化革新,斩获管理红利。

有实力的合作伙伴、专业的信息化工具以及领导层的绝对支持,为经纬新纤ERP项目的成功提供了资源保障。然而,作为一项全员参与的工程,制定符合企业特性的战略规划,也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对此,陈国东表示:“考虑到经纬新纤除管理层之外员工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为了确保项目的成功,我们采取了‘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战略步骤。即,先从HR、OA、固定资产管理等较为轻松的模块切入,让员工体味变革管理的便捷,之后,再对生产、仓储、研发设计等进行梳理,最后在公司整体信息化成效较为明显之后,再行上线财务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