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的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0: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案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管理的案例

篇1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每个新校区的建设都要注入大量的资产,高校不仅需要大量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办公用品、生活后勤物品、图书文物等,甚至有些情况下涉及征地建设新校区、原校区旧房的维修与改造等一系列基本建设问题。因此,在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高校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的原始证和重要记录凭,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我国高校中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固定资产档案是指在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及声像载体材料等。高校固定资产档案是高校在固定资产采购、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使用及固定资产处置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综观我国高校目前的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着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不规范、整理无序、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管理的纵深度不够、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存放环境不理想等问题。

(一)固定资产档案收集不规范

在档案信息收集过程中,不规范的收集现象比比皆是,很多部门普遍存在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的散漫现象,或者是有部分工作人员以忙为借口推脱上交,档案收集的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为此,档案管理员不得不各个行政部门和系部逐一收集。即使这样也不可避免由于档案人员无法参与固定资产管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无法跟踪收集,从而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归档,时间一长比较容易丢失或者损坏。

由于我国目前高校发展迅猛,相应的人才需求不断扩大,人员调动也相对频繁,人员调动时常因为工作的转移而忽略了相应的固定资产调剂和固定资产档案交接工作。一旦领导签了字,调动工作得到落实,便草草交接急于到新岗位报到,隐瞒或暂停了部分未完成的内容,其中不乏对重要档案的收集工作。

(二)固定资产档案整理无序

在固定资产档案整理过程中存在着卷内目录与实际不相符、类别不清、甚至有些档案不全等问。有些固定资产档案中分为多个子目录,而档案管理员在存放档案时出现归类划分子目录不准,在查找档案时无法做到高效率和准确无误。

(三)固定资产档案的综合管理力度不够

基于高校组织规模庞大的特点,高校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工作量相对较大,然而部门之间的综合协作力度薄弱,多数情况下只有分管的领导有权限从中直接协调,当领导工作繁重的时候,仅靠少数专人或者是兼职人员,很难及时做好归档工作。

(四)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纵深度有待加强

由于管理固定资产档案的人员对本学校的很多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不了解、业务不够熟练,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和收集的效率;目前我国高校普遍缺乏固定资产声像领域档案的建设及管理,很多固定资产的声像档案在宣传部门有建档,还有很多没有及时建立档案,即使少部分有建档也没有有效的管理,这为日后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不便。

(五)固定资产档案从业人员知识结构老化

档案管理表面上看是一个轻松的工作,细化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实际上工作内容很繁琐。然而,目前高校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投入没有足够的重视,不能及时扩充人员,很多档案管理人员是兼职的,而培训多是流于形式,档案管理水平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措施和办法

(一)加强固定资产档案的收集和整理

加强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意识教育,主动配合档案员收集固定资产的档案;而档案管理人员也要深入到各部门,主动收集存档所需的各种资料、信息。档案工作人员要参加学校召开的各种会议,多参与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掌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态,督促及时归档。对于在人事调动过程中不及时交接固定资产档案材料的要冻结调动手续,严格奖惩制度,对于丢失档案的行为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加强档案工作的综合管理,整合现有资源

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档案主要是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多在建设过程中。设计电子档案的目的是达到快捷、全面、便于统计等特点。新归档的档案,适用电子档案的方法归档,同时新建声像档案;而以前的旧档案多是纸质档案,不适用于电子档案归档。以前的纸质档案可以在电子档案中只建立检索目录,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共存,以尽快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科学化。

(三)改善固定资产档案的存放环境

对现有的档案设施和档案存放地点进行评估分析,对于不符合档案存放标准的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尽快统一整改,要有独立的保存和管理档案的空间。

(四)进一步加强档案队伍建设

提固定资产档案人员的技术素质,增强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培训,培训不要只学习收集、整理、编目、录入、检索、查找等具体的档案管理知识,还要有针对性,要学习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其他门类的知识和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要结合具体的案例,真正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得实际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

三、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前景

目前,固定资产档案管理的自动化水平还不高,虽然大部分的高校使用了高校固定资产系统,但还达不到高校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很多还需要手工检索和查找。为了电子档案发展的需要,建立固定资产档案管理信息平台是档案工作标准化、信息化的重要途径,它将传统管理手段和先进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注重在档案管理方面先进的信息化理论的具体应用和国际标准的贯彻实施,实现档案信息传输的网络化和档案信息使用的在线化,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功能,实现电子数据的共享利用和综合应用,最终实现固定资产档案管理水平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1 我国对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

1.1 依法建立健全的档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整理规范》要求,每项投资项目在立项、审批、招投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竣工阶段的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形式的全部文件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档案管理人员要依法对档案进行管理,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如果发生违规事件,需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1.2 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由于投资项目属于公共品的投资,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需要通过档案的方式记录整个项目实施的过程,档案管理人员需参与项目的管理工作,如果领导、项目参与人员及档案管理人员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势必会造成档案记录方面和整理方面的失误,这对于整个投资项目来说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甚至会造成项目无法实施下去,无法实现项目的可追索性,因此,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2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

2.1 收集过程复杂

由于投资项目一般工程量都较大,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多,实施时间非常长,而在档案管理过程中,收集档案的过程比较复杂,收集档案的时间长且分散[1]。另外,在进行档案收集的过程中,由于收集人员常发生变动,也增加了收集过程的复杂性。

2.2 参与部门多

在进行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还具有参与部门多的特点,其主要是每一个投资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参建单位,并且每个参建单位都会有很多的部门,档案收集工作非常的繁重,在收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与每一个部门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调,才能保质、保量及时的收集整理好完善的档案资料。

2.3 整理难度大

整理难度大主要是由于投资项目规模较大,专业性强,材料较多导致的。在将收集回来的资料进行分析筛选的过程中,需要将有用的资料留下,没用的资料筛除,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并且整理的难度随着资料的增多也会增加[2]。因此,需要结合投资项目档案工作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才能够达到预期的目的。

3投资项目档案管理的措施

3.1 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

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投资项目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的有效保障,因此,建立全面、系统的档案管理制度是重中之重,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严格的依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档案管理,才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在建立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方面,主要需要做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工作岗位责任制,职责明确,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能。二、制定档案归档范围和整理标准。有了范围和标准,就可以为管理人员指明工作方向,减少失误,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

3.2 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工作同步进行

从投资项目实施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项目档案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单位需将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项目建设管理程序,建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而很多的管理人员在投资项目实施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导致档案管理质量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影响到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对此,应该确保档案管理工作与项目建设的同步进行[3]。通过对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过程的跟踪整理资料,才能够保证档案资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而使投资项目的档案具有更高的保存和使用价值。

3.3 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

由于投资项目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能完成,它是需要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因此,要建立档案管理网络体系,与各个建设单位良好沟通,对各个档案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提出工作要求,如档案资料的收集、档案资料的筛选、档案资料的整理以及最终的归档要求,这些工作都需要由档案工作人员通过密切的合作才能完成[4]。

3.4 开展档案的专项验收工作

国防科工委、国家档案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办法》规定“项目档案验收是项目验收的必备条件之一。未经项目档案验收或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的竣工验收。”档案的专项验收工作主要是在投资项目竣工阶段进行的,通过对档案进行专项验收,能够及时的发现档案中存在着哪些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并且通过及时的纠正,能够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5]。在进行档案专项验收的过程中,应该派专门的管理人员组成团队与建设单位共同进行验收,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专项验收落到实处,并且发挥档案专项验收的作用,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以本队的军工铀矿地质勘探设施“十一五”退役治理项目为例,该项目2007年3月申请立项,2008年7月开始施工,2010年6月竣工,2012年已完成环保、职业卫生、财务审计、档案等专项验收,2013年进行现场核查验收后再进行了竣工验收。大队在实施该项目时,成立了项目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项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各参建单位配备了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统一管理项目各阶段的文件资料,并接受档案部门的检查指导,确保资料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具体操作为:大队安防环保部门负责项目立项、调研等前期资料以及项目管理文件、项目竣工验收文件和照片档案的收集,并分类归档;大队财务资产部负责项目财务管理文件的收集、归档;施工单位负责项目施工阶段资料的收集、归档;监理单位负责项目监理文件的归集和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后,由大队安防环保部门归集,统一移交大队档案室。

篇3

在行政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会使用一定的固定资产。对这些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一部分。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保障其各项事业的正常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文的研究中,重点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创新进行了探讨,并结合一些实际案例,提出了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管理意识;解决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意识不强,管理理念落后。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其固定资产属于国家政府的公共财产,而不是属于个人的。这就导致在管理意识上不够重视,管理人员往往是热衷于申请资金购买新的固定资产,而在原有固定自查的管理方面,不够重视,没有形成良好的管理意识。管理理念也比较落后,基本停留在被动管理阶段。2.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标准。在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这就导致在管理固定资产方面,缺乏明确和依据和参考。而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检查工作,也不能很好的落实。3.固定资产购置不科学。行政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缺乏科学的需求调研分析。容易出现购置不当的行为,有的固定资产购买出现重复情况。有些固定资产,平时用的并不是很多,如果使用租赁的形式会更加节省开支,但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这类固定资产上,一般是选择购买,而后在不用的时候,长期闲置,导致了资源的浪费。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规范。国家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指导意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落实不到位,缺乏针对性、可操作性差等问题。例如,涉及到固定资产购买费用方面的管理,对固定资产购买的账单和票据管理缺失,这就容易给固定资产的采购环节造成一定的漏洞,使得一些人员做出损公肥私的行为。在固定资产的实物统计和账本记载方面,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这就使得固定资产的核实工作难以落实到位。5.信息化程度较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已经有了很深入的应用。其管理更加精细,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这种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导致更加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的方法路径

1.建立并完善行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进行创新,首先要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通过设计责任人问责制度,明确相关人员对资产使用与保管的具体职责,做到协调配合、层层负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完善报废报损,出售申报制度,国有资产需要报损、报废、出售时,由使用单位负责填制相应的报告单,报财政部门签署意见,对国有资产的出售,以评估价格作为资产出售的底价,取得的收入上缴国库。通过建立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购置、使用、报废报损、内部转移转让出售等行为,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杜绝自行处置私自买卖,防止固定资产的无故贬值、流失。2.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需要意识思维层面的创新。在先进的管理思维、管理意识下,才能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创新。主管部门把单位领导的政绩考核与固定资产管理相联系,以提高单位领导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宣传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高全体成员固定资产思想意识。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单位领导与管理人员深入研究行政事业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路。3.引进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标准。引进固定资产条形码管理系统,通过条码标签和扫描枪,切实地做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自查的账、卡、物的精确对应。强化固定资产的流转监督,使用条码编号固化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无论资产实物被调拨到哪个部门,如果未作资产账务处理都可以通过扫描枪轻易追溯,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同时,动态化管理更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调拨资产、待处置资产都能得以有效反映。统一固定资产管理的标准。4.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管理水平。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让公共资产安全、高效地利用起来,行政事业单位要坚持实行固定资产统一管理,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修与保养,建立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按照集中领导、统一管理的原则进行资产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开展扎实、操作规范、安全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员学习活动。邀请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专家,讲解固定资产账务凭证的管理经验,介绍相关账务凭证的管理及账目记录办法。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账目凭证进行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不断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5.主次有序,做好重点环节的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创新,要注重基础环节。从固定资产购置和使用情况入手,要求各单位全面开展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清理工作,做到“一物一卡,账实相符”。对单位需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单位提出申请,主管部门签注意见后上报县国资办。把握重点环节。要对单位提出的固定资产报废申请进行初审,对其报废金额巨大或资产属性特殊的进行抽查核实,并提出意见报县政府审核批准。督促单位落实账务调整。根据县政府审核批准意见,下发固定资产报废处理批复文件,督促单位及时进行账务调整,如有资产报废残值交县财政预算外专户。加大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力,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行为;规范报账流程,做好处属各单位银行账户销户后的平稳过渡工作。6.完善固定资产的监管体系。行政事业单位要规范采购手续,把好购置关。完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办公设施设备配置和使用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工作需要,遵循政府采购方式,购置电脑、打印机、业务软件等办公设施设备,实现固定资产配置科学优化。加强日常管理,把好使用关。完善移交制度,做好固定资产移交、入账各个环节的衔接。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使用、保管责任,确保资产管理各项日常工作规范运作、有序推进。每年开展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保障固定资产使用安全完整。规范报废流程,把好处置关。完善退旧、报废固定资产鉴定方法、手续,对确需报废处置的,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按照规定方式予以处置,处置收入及时缴入财政专户,保障处置合法规范有序,确保资产不流失。对固定资产登记清查,掌握固定资产存量、分布及使用情况,对新增固定资产及时输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实现对支队的固定资产进行了动态管理。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形势下,要不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运用现代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法措施,不断提升其管理创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0-05.

[2]马小红.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及完善路径[J].财会学习2016-04-2709:33.

[3]曾燕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1-06.

篇4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战略、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正确可靠的重要手段,近十年来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自改革开放步入市场经济后,中国企事业单位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才开始正式重视内部控制,2006年开始步入风险管控视角的内部控制阶段。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组织上下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从风险管控入手进行内部控制,才能有效地提高内部控制意识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内已初步完成内部控制理论引进工作,但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演进机理的研究很少,更缺乏针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笔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广东OC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为例研究其内部控制演进过程,从理论上剖析国内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演进机理,总结其特征与问题,为今后更有效地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二、内部控制演进文献综述

(一)内部控制演进过程 现有文献对内部控制演进过程有两种不同的划分。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认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就是控制风险的两种不同的语义表达形式(谢志华, 2007)” 的观点,从风险控制视角讨论了财产实物风险控制、财务报告风险控制、经营风险控制、三种风险控制思想的理性加强、风险评估思想的产生与风险控制目标的最终确立等五个发展阶段。张砚与李凤鸣等则侧重内部控制范围和手段的变化,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会计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等四个发展阶段。就演进过程看,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认为,早期财产所有者面临的主要是财物保管中的失窃风险,后来是投资中的财务报告风险,再后是企业经营风险,再其后是风险控制的理性加强及风险管控体系的确立。李凤鸣等则指出,早期内部控制是以查错防弊为目的,以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为手法,以钱、账、物等会计事项为主要控制事项;20世纪四十年代后,企业经营活动日趋复杂,要求加强对生产经营的控制与监督,内部控制就相应地超越了会计与财务范畴,逐步从对单项经济活动进行独立控制为主向对全部经济活动进行系统控制为主发展,但注册会计师仍主要检查会计控制,宗旨是预防和发现错弊;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内部控制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而是向纵深发展,将内部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的范畴,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的内部控制体系。对比上述有关内部控制演进过程的两种阐释,其侧重点虽然有所不同,但从诺斯(2008)的制度变迁路径看,都属于诱致性制度变迁,即“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是财物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在内外部动态环境下的互动博弈行为推动了内部控制的演进。我国在2003年国资委成立和运作之前,企事业单位的财务所有者基本是缺位的或不到位的,内部控制发展缓慢。然而,其后几年内部控制则发展迅猛,这与国资委的大力推动分不开。

(二)内部控制演进原因 李凤鸣和韩晓梅(2001)认为,推动内部控制演进的原因是经营环境的复杂化,顾客需求和市场变化对企业活动的影响;丁友刚和胡兴国(2007)则认为,内部控制演进是组织与经济环境变迁的结果。虽然两者都认为外部环境是内部控制演进的作用主体,但后者强调了组织变迁因素。程新生(2004)认为是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但也没有言明具体的作用主体构成。结合体制内企事业单位国有属性,需要明确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演进的作用主体与西方市场经济的私人企业的不同之处。

三、内部控制演进案例分析:以广东OC医院为例

(一)广东OC医院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概况建院于1978年的广东OC医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现在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功能于一体的面向海内外开放的综合性现代化医院。广东OC医院当前的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是:抓住时机,更新思维,选准方向,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财务预算与规模投资相配合,合理调节运作资金,并有计划、分步骤地组织实施。经过几年的战略发展,医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医院技术力量雄厚,总资产5.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3亿元 ,开放床位900张,拥有高场强磁共振、多排螺旋CT、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仪、化学发光检测仪、全自动生化检测仪、直线加速器及伽玛刀肿瘤治疗仪等先进大型医疗设备。固定资产一直占医院总资产一半以上的比例。广东OC建院之初,固定资产所占比例较高,曾一度达到75%。当各科室的医疗设备逐步添置齐全后,医院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就是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这样,固定资产比例逐渐下降,到九十年代初时已下降到60%左右,20世纪初时进一步降低到50%以下。但随着广东OC医院新战略实施,筹建新综合大楼、添置床位和各类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固定资产所占比例又上升到了55%,且近几年继续维持这个高位。从内部控制视角看,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过程滞后于流动资产管理,其内部控制可分为防控阶段、制度规范阶段和效益阶段。

第一阶段:防控阶段(1981-1999)。广东OC医院早期几乎没有正式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完全靠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和以院为家的归属感。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固定资产管理日益变成一个影响医院正常经营的因素。1995~1996年间相继发生员工私占照相机、科室领导不当占用电脑、科室拆分带来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及固定资产报废管理缺失等事件,使得医院不得不提出“反私占挪用、防账物不符”的号召,并出台《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条例》,明确了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的相关职责和可移动办公器材及设备的使用区间、使用规则和设备管理与护养等。

第二阶段:制度规范阶段(2000-2006)。经过前一阶段固定资产管理改进,账物不符、私占挪用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但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在2000年中开始,随着广东OC医院的迅速发展及与周边医院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各科室纷纷申请购置新的医疗器材,淘汰旧设备。这一过程中,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到位,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新设备添置问题,有些科室未经审批,就私下试用甚至使用某供货商提供的新设备,到审批下达时,有些设备实际已经使用了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带来的问题,除了使一部分人不当得益外,还有可能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带来一些潜在的纠纷,如试用中的设备损害,试用后不购买该设备等。旧设备淘汰问题方面,典型的例子是,如果相关科室不说明该设备性能状况,设备科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可能将其作废品处理了。实际上,旧设备淘汰中如果管理不善,潜存的风险更大,对医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声誉影响更大。

通过调研和分析现存问题及此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医院管理层认为,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同行竞争加剧,医疗器械设备管理将比其他一般性固定资产管理越发重要,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应该进行“防范、规范和示范”,也就是采购和报废时的问题防范,使用中的使用和护养规范,成功或失败的防范与规范措施对相关固定资产管理的示范作用。这需要采用一个制度性的解决方案,为此,经过多次研讨和试点,广东OC医院在随后几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制度性固定资产管理的解决方案,包括《固定资产(医疗设备)管理实施细则》(2004)、《固定资产管理制度》(2005)、《广东OC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规定》(2006)。

第三阶段:效益阶段(2006年至今)。进入2006年后,珠三角地区医院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竞争手段不断升级:兼并区级医院、与企业医院建立战略合作、新建或装修医疗大楼、购置高端新型医疗仪器与设备、提高医疗管理水平等。广东OC医院为了有效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和医疗服务水平,按“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思路和经营策略,让各科室不断配备高端新型医疗器械和设备。此时,全国医疗系统也开始正式实施国资委提出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措施。在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12月广东OC医院提出了“确保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以更好地实施新的战略目标”。但快速发展带来管理水平难以跟上的问题。因此,在新医疗器械与设备的引进中,出现了几起严重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如2007年2月,医院肾移植科花费50多万元采购一台高性能的德国费森尤斯血透机,但使用时才发现,这套设备与其他一般设备不同,不能使用普通蒸馏水或纯净水,必须用特殊净化水。这台新设备使用几次后,终因成本过高而被迫放弃闲置。但2008年8月就蒸汽房更新设备的一次“节能减排”专题研讨上,“先管理节能、再技术节能”的观点让医院受益匪浅。结果,医院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也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几起例子让管理层意识到风险因素对医院经营成败的影响,遂于2010年年底固定资产管理年会上,正式提出了固定资产管理“双效益、又增值”的目标,强调效益意识是保值增值的前提,要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举的基础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并为新目标下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制度体系保障。

(二)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过程 从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过程不难发现,随着医院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医院整体经营规模和医疗水平得到进一步升级。经营战略的调整和实施对医院固定资产构成及其占总资产的比例产生决定性作用,相应地,面对新的经营环境,医院在经营思路和管理模式上的改变又带来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模式的改进。

医院发展早期,固定资产主要以不动产和一些基本医疗器械设备为主,还包括一些日常办公设备与用品。总体来讲,这一阶段还处于改革开放早期,以院为家和爱护公物的单位观念及社会风气较浓,即使有些不当行为,也主要是些办公设备与器材的私占挪用问题。这一阶段医院也还没有太多市场经营的概念,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也较低。1996年明确提出的“防账物不符、反私占挪用”措施正反映出这一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的重点。早期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手段比较简单,基本停留在账与物的简单管理层面。因此,这一阶段内部控制最初的目的是防止财产丢失,防止内部人行为不当导致企事业单位损失。

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医院业务的迅速发展,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人不当得利的方式逐渐增多,除了少量私占挪用医院财物外,大多采用其他手段如转移医院财产或限制医院投资机会的不当得利行为。内部控制从先前的基于个人和组织的内部控制逐渐发展到基于过程的内部控制,表明医院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基于经营事项的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方式不足以有效解决内部控制问题,更需要一个包括内外部环境控制、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的完整制度体系,从制度层面防范和解决内部人道德风险与不当得利行为。因此,这一阶段广东OC医院采取了一套制度性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解决方案,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防范、规范和示范”措施。

随着医院医疗服务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剧,各医院纷纷走上竞争手段升级之路,固定资产投资成为首选手段之一,包括添置更新的高端医疗设备、扩大医院建筑面积以增添病床数量和办公用地。与前两个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不同,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管理与控制,一旦投资与经营失败,则很可能会给医院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如该阶段2007年弃置先进设备、2008年护养设备失败就是没有做好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典型事例。至此阶段,医院经营管理者已经意识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心必须从防止内部人不轨行为和制度规范转移到医院经营风险控制上来。2010年的节能减排方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证。

根据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现状,广东OC医院发展至今,虽然开始有了风险意识,甚至采取了一些初步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但仍然处于转型期,尚未真正进入风险管理视角的内部控制阶段。因此,从目前已有的内部控制措施看,仍然是以过程控制为主,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措施。具体而言,首先,广东OC医院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目标。医院虽然明确了整体发展战略和经营思路,但却没有设定风险偏好,包括固定资产风险控制范围。正是因为医院采取“跨跃式发展,尽快缩短与同级医院的差距;采用超常规投入的办法扩大再生产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经营思路,而在扩大再生产投资中却未能及时改进与升级相关的管理措施,从而导致几次较大的投资失误。再者,从医院内部环境看,医院组织文化中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强调不多,一般员工和管理层的风险意识比较缺乏。通常情况下,医院组织文化更多强调的是如何提高服务质量和防止医疗事故,而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问题理解不到位。医院普通员工,甚至一些中基层管理者认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医院高管层考虑的问题,与他们没有关系。在这样的内部环境中,固定资产使用是各业务科室的事,但风险控制则成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事。其三,没有真正的风险意识,就谈不上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风险确认、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策略选择。即使有一两次成功的风险控制行为,也只能算是意外得来的收获。其四,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发展,广东OC医院已经形成一些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如各类制度和程序,包括核准、授权、验证、调整、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职能分工、资产保全、绩效考核等,但这些只是在旧的管理模式上形成的控制活动,并没有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作为立足点。在引入风险管理视角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后,这些控制活动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此外,在目前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信息沟通和检查监督相对不足,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风险。

四、内部控制演进机理: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

(一)广东OC医院内部控制历程 广东OC医院虽然只有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但先后经历了以“账物相符、防私占挪用”为主要内部控制目的的“防控”阶段,以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的“制度规范”阶段,及以“双效益、又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保值增值阶段。对比之下,这三个阶段发展特点与基于行为人层面控制的“内部牵制阶段”、基于组织层面控制的“企业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和基于过程控制的“制度基础控制阶段”特征基本吻合,但尚未真正进入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阶段。

纵观广东OC医院三个阶段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的驱动因素,可以发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演进是四个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固定资产所有者(即股东/国资委)和固定资产管理者(即广东OC医院)对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的认识,市场环境,固定资产管理者与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之间的互动博弈。早期,固定资产所有者并没有明显的保值要求,固定资产管理者的主要责任只是防止私占挪用,尽量做到账物相符,以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即早期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功能只起到防范内部人明显不当行为,如私占挪用和偷盗。但到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手段逐渐变得隐蔽,固定资产管理者开始面临一定的经营压力,不得不主动积极地做好内部控制。这样,医院开始主动地进行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制度规范”入手,防范、规范和示范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直到2004年,医院响应当时政策,提出资产管理要保值增值,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说法当时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随着2006年前后开始的地区性同业竞争升级,各医院纷纷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失败问题开始出现,这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正常经营与发展。与内部人的不当得利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失败导致的损失才是真正致命的。于是医院在2010年正式提出了“双效益、又增值”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

(二)广东OC医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趋势从制度变迁角度看,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分两个阶段:2004年前(医疗系统则是2006年前)基本属诱致性制度变迁,是内部不当得利者和医院在一定经济社会环境下的互动博弈的结果;但其后则更多属国资委保值增值考核要求推动的结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前者为自发所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有内在要求;但后者是以政府命令和法律形式引入和实行,要在企事业单位层面有效落实,尚需一定的时间,更需要其他作用主体积极参与。广东OC医院要顺利演进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阶段,有赖于以下方面的改进:目前医院管理层和员工对固定资产保值和增值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但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意识还比较弱;国资委尽管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指示,但并没有一个明确考核指标及相应的激励机制;近年来,地区性大医院同业竞争恢复相对均衡状态,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让各医院业务迅速增多,良好的财务状况会在一点程度上降低大家对固定资产风险管控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当然,随着医院经营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企图不当得利的内部人手法也更加隐蔽。

五、结论

为探讨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历程、演进机理和未来发展动态,笔者以广东OC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实践为例,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演进过程与各阶段特点、作用主体、制度变迁特征和未来演进趋势。分析表明,广东OC医院先后经历了以“账物相符、防私占挪用”为主要内部控制目的“防控”阶段,以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并重的“制度规范”阶段,及以“双效益、又增值”为主要目的的保值增值阶段,但尚未真正进入到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阶段。从制度变迁特征看,受国资委角色影响,2004年前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属诱致性制度变迁,但其后属强制性制度变迁。从目前的情况看,广东OC医院只有高度重视和把握相关的变数,才有可能顺利地步入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阶段。

参考文献:

[1]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2]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3]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篇5

Key words: fine management;depreciation of fixed asse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8-0021-03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高等学校所占和使用的固定资产越来越多,且固定资产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这无疑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再加上随着校际间的合并与调整,学校内部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是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来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内高校一直没有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相关规范标准和规章制度并不完善,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产流失等,使得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困难重重,无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

本文将深入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来理顺固定资产管理思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继而通过对固定资产折旧模式的实践验证该信息化管理策略的实效性。

1 高校固定资产的构成

1.1 概念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高校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通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大宗同类物资。

1.2 特征

高校固定资产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使用年限必须超过1个会计年度;二是存在的目的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或管理服务;三是除名义金额入账外,其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如果单位价值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必须是大宗同类;四是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

1.3 分类

高校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大类,即:房屋及构筑物;文物和陈列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图书、档案;家具、用具及动植物。

2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2.1 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1 信息化涵盖面不广

资产管理环节众多,但目前高职院校绝大部分仅在登记、使用、处置这三个环节上会运用系统进行管理而忽略了其他环节,并且大多数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导致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比如,资产配置环节,将财务系统的相关信息融入资产管理系统时,费时、费力,难度大、问题多,还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部分院校在应用信息系统管理资产时,干脆避难就易,摒弃了这一环节。至于收益管理、绩效管理、监督管理等环节能在信息系统中得以体现的高职院校更是廖廖无几。

2.1.2 信息化网络不通畅

某些院校主管领导,习惯于在纸质单上签字审批,认为只有这样才更直观,才更利于自己把控资产管理的全局。导致学校即使添置了信息化管理系统,这系统最终成了“聋子的耳朵”。

2.1.3 账实不符

对于固定资产,因没有提折旧导致出现资产账面价值同实际价值相差较大的情况,而固定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过程中,由于在管理机制上漏洞情况的存在导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家底不清现象,并因此对折旧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较大的制约。可以说,对固定资产信息的全面核实,是高校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重要要求,在这部分要求作用下,高校目前存在的粗放式管理方式则给资产折旧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

2.1.4 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在部分高校中,由于统一管理机制的缺乏,使得不同部门以及学院都独自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进行确定,缺少有效的规划以及调控工作。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使得部分部门仅仅对本部门的资产需求情况进行考虑,对固定资产进行盲目购置,过于追求小而全的情况,且在资产应用方面也不愿意对本部门具有的资产进行共享,因此不仅出现了固定资产闲置的情况,而且出现了重复购置的问题。

2.1.5 成本核算不合理

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中还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成本核算方面,依然停留在简单的账面核算。虽然在现今高校财务制度中,已经明确规定了高校需要进行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但很多高校依然按照以往的制度内容仅仅对资产的使用成本、处置损益以及购置成本等进行了会计处理,并没有实现对折旧成本的处理,并因此使成本核算体系存在着不够完整的情况。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会使高校由于不能够计提折旧而不能够对固定资产的净值进行科学的反映,在使账面价值虚增的情况下导致错误资产决策问题的出现。

2.2 成因

2.2.1 思想认识不足

思想认识是指引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很多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来说,其在资产管理认识方面还存在着较为不足的情况,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成本核算。同时,在很长时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往往为政府财政拨款、以供高校无偿使用,更使得管理人员不能够具有资产管理的科学认识。很多管理人员认为,高校在固定资产方面不存在应用压力、资源来源也不存在风险,并因此没有对折旧成本引起充分的重视。

2.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就目前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来说,其所应用的一般为归口管理方式。在该种管理方式中,其很难实现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与领导。同时,由于会计监督力度方面存在的不足、资产核算过于简单,且由于在高校固定资产体系中并没有进行固定资产的提折旧,因此导致资产实际价值同账面价值存在了偏离情况,不仅不能够对对资产的分布动态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解,也不能够对资产在未来的维护以及购置状况进行合理的规划。

2.2.3 粗放式管理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来说,其虽然具有着较多的类别,但在实际管理中并没有对其中的各个类别进行细致的分类,且没有做好大方向的把握以及分工,因此不能够科学地对管理工作进行落实。同时,资产的使用以及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也没有根据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跟踪,在对固定资产进行处置时存在着较大的随意性。

3 固定资产管理改进策略

3.1 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见图1),结合管理需要更新管理手段,利用网络技术开发或选择适于高职院校使用的资产管理软件,运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方法。

3.2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盘点,并利用清产核资后形成的基础数据,建立起资产信息数据库,使其能涵盖学校资产的全部内容,具有完整的账务体系。

3.3 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的审核功能,实行一项业务可全程在系统中进行,并由多个部门进行监管。

3.4 要充分利用各高职院校普遍运用成熟的校园网平台,使各级管理部门能够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及时掌握资产的购置日期、规格型号、价格、数量、现状、领用人、存放地等信息。

3.5 及时准确地反映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提供丰富、准确、全面、最新的资产信息,为学校管理决策层及时反馈资产的最新动态,提供决策依据。

3.6 规范高校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工作流程

高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能准确反映出学校资产的真实价值。新高校会计制度引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前,固定资产一直是以原值列示在报表、账面上,致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虚高,不能准确反映出学校资产的真实情况,无法通过账面看出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以及更新换代情况。而固定资产折旧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管理层能很容易通过账表了解学校的资产情况。作为确保高校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高校固定资产耗费以折旧金额的方式逐月计提进行系统分摊。所以,高等教育成本计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固定资产折旧,只有对此有一个客观地认识,才能真正客观的评价高校办学绩效。具体来讲,固定资产折旧核算处理流程如下:

3.6.1 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流程(图2)

3.6.2 建立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

要想进一步提升这批电脑固定资产折旧工作开展效果,保证其能够具有精确、细致以及完整的特征,制度以及组织结构可以说是重要的保障:

①从折旧模式看来,整个机房的电脑设备是折旧对象,对此,就需要高校能够对这批固定资产信息进行完整、统一,保证对于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都能够做到信息完整。对此,则需要建立起责任到人、统一领导的体系,以此作为这批固定资产折旧的重要基础。即建立起由校长领导、固定资产归口管理的三级管理模式,保证责任到人。同时,也需要建立起精细、完整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建设,以此实现相关信息的协调以及统一处理;

②对于该高校来说,其都具有着属于自身独特的组织架构,除了需要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改变之外,也需要单独增设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机构。对此,该高校建立了专门的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小组,对固定资产前期宣传以及后期管理等工作进行负责,由校长直接领导;

③积极完善管理制度,通过对高校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对资产的登记审核以及采购验收等制度进行完善。对于来源途径不同的固定资产,需要在登记以及采购方面进行区别对待以及细致的分类,并做好资产清查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于这批电脑的固定资产,在实际资产清查工作开展中,高校主要按照耗损特点以及特例特性等属性将其归集到相应的折旧方法以及方式当中。

3.6.3 根据折旧项目分类进行精细化核算

在精细化管理中,横向细化是对任务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分解成不同的组成部分,而对于高校固定资产这就来说,即是根据固定资产形式的不同将其分解成不同的部分,对不同的部分根据其物理特性的不同分解成更多、更小的部分。而在此过程中分解获得的不同部件,就是基本的工作单元。在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范围进行确定的基础上,高校则需要将固定资产分为通用设备、家具、房屋、专用设备这几个类别,并在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中再将其进行细分,之后根据不同部件进行计提折旧以及综合核算。

通过对固定资产横向精细化核算的实施,则能够使高校不同级别管理者在实现通盘考虑的同时能够对其细节以及局部部件进行掌握,保证在折旧过程中不漏项。同时,其也利于责任人能够对自身的责任范围进行明确,即对资产折旧的工作分工进行理清。在以该方式进行细致的分类之后,则能够在便于折旧工作落到实处的同时更好地对固定资产本身实际进行尊重,能够同实证化方法论实现更好的契合。

4 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案例研究

2013年9月某高校购入机房电脑一批,共20万元,其中包括18万元的电脑购置费和2万元的家具购置费。次月,根据规定对电脑计提折旧:电子设备,为3年,残值为0,按月计提折旧。

借:教育事业支出(项目核算) 5 000

贷:累计折旧(项目核算) 5 000

由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年限较长,项目结余无法得到真实反映,可能造成误用结余,项目失去控制。为此,该高校按照上述策略调整了固定资产管理措施,尤其是针对这批电脑,将其作为固定资产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了折旧计算。

该高校机房建设经费专项总经费20万元,购置电脑支出18万元,由此可得:

权责发生制下的项目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20(万元)

收付实现制下的可用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支付的暂借款(0)-支付的非流动性资产额度(18万元)-累计折旧(0)=2(万元)

次月,按月计提折旧,计算出:

权责发生制下的项目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5万元)=19.5(万元)

收付实现制下的可用余额=项目收入(20万元)-支出类科目累计发生额(0.5万元)-支付的暂借款(0)-[支付的非流动性资产额度(18万元)-累计折旧(0.5万元)]=2(万元)

按上述计算方式,2013年10月该高校机房建设经费专项余额为19.5万元,实际项目结余为2万元。

5 结论

篇6

【关键词】 设备资产管理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

1 引言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配置计划、投入、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行为,确保企业设备资产的安全、完整、可靠、高效意义重大[1]。一个企业需要平稳的可持续发展,设备资产管理在众多管理元素中显得尤为重要。

2 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现状

现代的设备资产管理已将设备在生命周期内经济性最优作为管理目标,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科学,称为设备综合管理学。现今国内企业的设备资产的投资决策常常取决于领导层的个人经验积累和判断,但相对欠缺详实可靠的综合数据作为评判的依据,使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决策方案相对缺乏客观性和精准性,无法以实际数据作为考量标准。

3 引入模糊算法对企业设备资产管理的意义

引入一套能够客观评价设备资产决策问题的模糊数学模型,可以通过对不确定性的概率统计理论描述设备资产在不同环境与决策下对企业的实际价值,从而使公司高层,对设备资产的管理决策方案的确定有据可依。决策过程中存在的众多模糊性因素,使得整个决策系统相对较复杂,决策后果具有相档的不确定性。这种模糊性与不确定性正是本文研究的关键所在。

3.1 设备资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

3.1.1 因素集设置

综合考虑影响设备资产评价的各种因素,按不同阶段的成本费用、使用情况以及市场价值等不同属性将各因素分为4类:

设置成本:运输费用、安装费用、检测费用、购置费用

运营成本:年度维修费用、年折旧费用、年度保险费、年燃料费

使用现场:成新率、使用率、完好率、机况机貌

市场情况:领先程度、市场需求度、市场通用性、市场稀缺性

3.1.2 评价集设置

根据企业对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评价的可能结果,将设备资产价值评价结果分为如下五类,即:

其中按照评价等级对应的模糊评判向量如下:

建议投入(90-100),谨慎投入(80-89),维持现状(70-79),逐步处置(60-69),加强处置(60以下),综合反应了该设备资产的市场前景、技术水平、资产回报率等情况,并对企业下一步资产管理决策提供合理化建议。

3.1.3 判断矩阵的确定

从因素集U到评价集V的模糊矩阵为:

其中,表示因素层指标对于评语的隶属度。

3.2 因素集权重的确定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每一层的因素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将其相对重要性进行量化表式:,,表明i相对于j的相对贡献值大小。

3.2.1 主因素层分析

主因素层分析结果如表1:

以主因素层U为例进行计算:

将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

特征向量计算:

同理可得各子因素层相应权重为:

3.2.2 案例应用

现以此25台履带式起重设备为例,对其各项经济数据指标进行等级评定,各子因素层评价结果如表2:

以设置成本为例进行计算:

归一化处理得:

同理可得:

综合评价结果计算:

由上述计算结果,依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该企业履带式起重设备的综合评价为应加强投入。但由结果可见,由于部分设备的落后与使用率低下,其逐步报废以及加强报废的评价隶属度同样较高,说明在加强投入的同时,也应对部分陈旧、效率较低的设备进行报废更新,以提高该类设备的总体评价。

4 结语

本文使用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为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提供了较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及模型,从而使目前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从较为主观的评判标准逐步转化为以客观数据为依据的客观评价。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对企业各类设备资产的剖析,结合企业管理层对设备资产管理相关要求,可以建立系统的设备资产综合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能真实、客观的反映企业现有设备资产价值情况,为预测企业设备资产管理决策走向提供客观依据。

(2)采用量性结合的方法解决设备综合评价中的定性问题,把设备资产按不同模块进行比较,从多层面、多角度对设备进行评价,可以企业设备资产结构更趋于合理化,市场化。

(3)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对某类设备资产进行评价,还可以结合具体需求,稍加变动后,用于单一设备或其他固定资产的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宋丽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1年13期.

[2]任秀玲.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及管理措施[J].现代营销,2012年第8期;25-26.

[3]冀爱珍.浅析煤炭企业井巷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7).

[4]中国资产评估协会 机电设备评估基础[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91-392.

[5]欧阳绵,彭祖赠,李必祥.模糊数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15-17.

篇7

一、加强内部审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审计廉政建设。加强区教育局内审人员的内部审计业务提升,积极参加省、市、区组织的审计业务培训,同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继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人员严格执行《省教育审计工作廉政规定》的内容,保持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做到依法审计、规范审计、精细化审计,确保审计工作的客观公正和审计人员的廉洁从审。

二、重点实施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的科学管理,维护学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固定资产,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通过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管理的专项审计调查,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幼儿园)固定资产的增加、使用、维护和变动、处置等财务活动,严肃财经纪律,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流失等行为发生,促进勤俭节约和廉政建设,充分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三、常态化实施教育系统三年轮审工作。《区教育系统第二轮内部审计三年轮审工作计划》中明确规定轮审对象、范围、方式、内容、重点以及组织实施方法,按照学校单位内部管理情况、预决算管理、收支管理及结余情况、“三公经费”使用情况、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往来款情况、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单位收费情况、学校食堂管理情况、工会账务管理情况等十个方面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三年轮查计划中的开始第二年的审计任务,是教育局审计室落实审计监督的具体工作要求,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服务功能。通过审计,深入了解单位内控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和财务管理情况,规范经费收支行为,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增强单位领导和后勤管理人员的财经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预防和遏制违规行为发生,确保教育经费和财产安全。

四、实施下属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根据教育局下属单位负责人的人动情况,及时组织完成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通过审计,核实单位财务收支及账内、外负债情况,以澄清家底。全面掌握财务收支及相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及重大经济项目的决策、实施和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计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学校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和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并对校长(园长)和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其任期内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的鉴证和评价,为干部管理部门考核使用干部提供依据。

篇8

因此,加大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突出相关计算机软件应用,为学生将来做好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就成为当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Excel是财务人员日常处理会计财务的常用软件,也是笔者学院会计专业课程进行立体化教学的突破口,通过摸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Excel软件在会计与财务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很多教材的软件版本、硬件型号、教学结构等内容都已不再适合目前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为此,我们通过多方选择与考量,确定了适合本校学生实际学情的财会软件开展教学,Excel 2010就是一款师生普遍反映较好的财务应用软件。这是一款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使用它不仅可以制作各类电子表格,还可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预测。在实际操作中,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使用Excel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会计财务核算流程,还需要对企业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员工薪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预算与分析等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首先,Excel具有界面美观、操作简单、能灵活地设置表格样式等特点,可以制作出专业、美观且灵活多样的日常会计账务处理表格。其次,使用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处理功能,可以快速并准确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最后,目前很多企业的会计电算化都是从工资管理开始的,工资核算与管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而使用Excel核算和管理员工工资,不仅可以简化每个月重复的统计工作,确保工资核算的准确性,还可以提高工资管理的效率。此外,在进销存管理、往来账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分析与预算等环节,Excel都可以有效地发挥作用,显著提升工作效率。

二、Excel 2010会计财务应用立体化教学探索

1.目标、内容的设定

目标、内容的科学设定是开展好立体化教学的关键。因此,我们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Excel会计财务应用,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日常会计账务处理、填制会计凭证、员工薪酬管理、进销存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月末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分析会计报表、财务预算等。这些内容在教学顺序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逐步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2.教学方法“立体化”

笔者在教学中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精心设计了“情景导入课堂案例上机实训疑难解析习题”五段教学法,将职业场景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职场案例的驱动下,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此外,有针对性地解答常见问题,并通过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在“情景导入”环节,教师以实习情景模式为例,引入教学主题,并贯穿于课堂案例的讲解中,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课堂案例”环节,教师以职场和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为主线,强调应用,每个案例先指出实际应用环境,再分析制作的思路和需要用到的知识点,然后通过操作并结合相关基础知识的讲解完成该案例的制作。在上机实训环节中,先结合课堂案例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提出实训目标,介绍专业背景,再提供适当的操作思路及步骤提示,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操作,从而充分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后,教师结合教学内容给出难度适中的上机操作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规避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职能日益凸显。电力企业作为作为能够左右经济命脉的核心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地位。因此,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提高企业收益,降低财务风险就成为电力企业当下的重要课题。

2.电力企业常见财务风险分析

2.1资产管理不当

资产管理主要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不良资产管理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电力企业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作为资产密集型企业,电力企业在全国分布极为广泛,网点遍布各县乡,部门分支和产品也极为繁多,所以固定资产就成为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电力企业往往把可控成本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对于不可控成本如折旧费等方面则有所忽视,这样会对成本费用真实性造成较大影响,给企业后期账务核算带来困难,还会引发企业所得税等方面问题。同时部分基层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的责任分界不够清晰,制度不够健全,使得资产管理台帐存在一定漏洞,而制度比较健全的单位在执行制度时也往往存在不到位之处。

电力企业往往还存在一定量的不良资产,如呆账、坏账,积压存货等。对此管理不当将造成企业经营困难,人力物力等大量浪费,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因此电力企业对不良资产管理的强化也刻不容缓。

2.2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存在缺失

就目前来看,电力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方面往往还未形成健全有效的执行保障机制。问题主要有:不少企业虽然建立了涵盖合同管理、采购管理、内控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但是往往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从执行来看相关人员的责任权利界定不清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难以得到有效强化、管理效率较低,制定措施得不到有效保障。

同时企业财务也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仅在内部监督势必导致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市场运行缺乏约束,以至于企业效率收益不好。

3.防范和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的建议

3.1提高风险意识

要想降低和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首先要提高全员风险意识。在企业的管理中,风险意识要深入到管理层和员工心中,深入到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深入到每一个关键业务的细节中,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全面而有效的控制风险的产生,有效降低风险,减少损失,增加收益。

3.2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实加强资金管理。企业在管理资金时,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采用收支两条线方式集中管理资金。做到收支分开,统一开立银行归集账户,从源头上加强资金的收入管理,从而有效利用资金;第二,加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想编制切实可行的预算,必须对内部各单位完成年度计划所需资金认真核定,并依据年度生产计划,合理编制支出预算。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切实减少损耗和开支,合理利用资金,如出现预算超支迹象,及时找到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第三,建立健全企业资金集中管理体系。此措施适用于规模较大企业,可以最大限度整合企业资源,提供内部资金调度拆借,同时压缩外部融资,通过强化业务流到资金流的直通式管理,开展集中结算,大大提高资金周转效率。

其次健全资金支付的分级授权制度,确保资金收支管理责任的层层落实。由于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企业必须适应激烈的竞争和正在进行的电力改革,此时旧制度已不能适应企业要求,因此要形成适应当下实际情况的新资金财务管理制度,做好分级支付授权,用新制度管理企业收支。首先要通过逐级授权加强资金支付的全过程监管,禁止任何人违反规定利用企业谋私利,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和完整。其次,从根本上控制资金,通过统一开立资金收入、支出归集账户等手段,控制企业资金流向和收支渠道,并对多头开户等违规行为全方位调查,确保资金收支统一规范的管理。

电力企业监督力度不足,会导致日常开支中各项其他运营费用比例上升,提高了预算超支的风险。因此加强监督就成为了企业的当下任务之一。

第一,建立覆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成本责任中心,推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成本管理。通过赋予各部门不同责任和义务,相互制约,同时又要求各部门协调配合、分工合作,使各部门工作认真有效,从而减少错误和弊病,提高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第二,强化审计监督。企业要同时做好内外部审计,形成合力监督,前移审计关口,追踪源头和过程控制,注重基建、生产和工程等领域,扩大审计监察范围,不断发现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三,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和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建设。制度的执行最终还是要依靠人来实施,因此企业要不断强化员工的职业道德观念、法制观念和违法案例警示教育,提高员工守法意识。同时还要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直接与员工薪酬相关联挂钩,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结束语

通过分析可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是不可消除的,因此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通过必要的工作,降低财务风险。首先要发现问题的所在,其次提出切实可行并且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从而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甚至规避风险。现阶段我国的电力企业管理还相对落后,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力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努力,提高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让电力企业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作者单位:上海闸电燃气轮机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贺倩.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市场论坛,2008,3(12):34-35.

[2]胡志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研究[J].现代商业,2008,5(25):11-12.

篇10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新会计制度;监督机构管理(理事会审计)

[中图分类号] RR19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1(b)-147-03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under new accounting system in hospital

XIE Xiaomei WANG Xuewen ZHANG Yongzheng XIA Rong LI Danxia

Department of Fixed Assets,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Shenzhen 518052, 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accounting system will be replaced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conom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how to set up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mode using actual cases in hospitals. The hospital council of accounting firms audits and improves internal accounting systems in hospitals. With the discussion on new accounting system reform, and new modes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supervision of hospitals, we can promote hospital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s to improve the work and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various ways.

[Key words]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New accounting system; Supervisory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Council audit)

由于医院新会计制度的改革和医院及上级部门及理事会审计等会计内外部门用户的不同需求,目前的医院财务报表及会计信息明显滞后于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

1 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后会计信息现存的问题

1.1 医院的财务系统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完善

医院财务系统的内控制是医院财务系统的目标计划的实施,包括对财务会计及其管理的态度、方法、程序以及其他确保达到目标的评估和监督等措施;配合目标,使工作能有条不紊、经济高效率运作的管理过程,完善医院财务系统的内控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保证[1]。目前,因为很多原因,内控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医院财务系统会计的相互牵制和监督的本质也会失去应有的作用。

案例①某医院由于药品收发存管理使用的软件数据不准确,药品台账与月报表数据异常出现负数余额,医院实际上放弃了对药品的数量金额式台账管理。除药库发往药房的药品数量基本可以核对外,药库药品入库量、药房药品发出量都无法与财务核对,药品实物账与财务账没有有机联系,药品收发存实际上失去财务监督。②某医院药品财务账与实物账入账标准、入账时间不一致,药品账实存在差异,截至19**年12月30日,药品财务账比实物账少。该项差异原因不明。

分析造成药品财务账与实物账余额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①药库与财务账记录药品入库的标准不一致。药库根据每月药品的实际入库量记账,而财务账是根据当月经审批后的药品采购发票金额入账,对已入库但发票未到的药品采购没有估价入账。②部分小额药品采购财务直至付款时才作为药品采购入账。

1.2 医院收支记录不实

主要表现在医院的各项支出记载混乱,有的医院通常会虚报收入,资本性和收益性支出划分不清楚,违反了会计准则。

医院收入指医院在开展医疗活动中取得的业务收入和从事其他活动取得的资金以及从财政和主管部门取得的补助经费;成本支出是补偿医疗活动耗费的量尺,是制定医疗服务价格的依据;负债是指医院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

1.2.1 医院收入不准,严重影响医院收入的完整性 医院收入是完整反映医院收入全貌,其准确与否直接体现医护人员创造的劳动价值和财政补助政策的落实。然而,一些医院是以虚报收入的方式来增加当期盈余,从而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支持和贷款优惠。

案例:某医院在19**年举办搬迁新住院大楼庆典时收取的赞助费15万元列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核算。

1.2.2 成本开支核算范围不清,造成成本失真 正确地进行成本核算,是成本核算的重要任务。某医院经济效益较差,为了创造业绩、把应列入成本的费用撇在外,造成成本虚减,相反,则尽量扩大成本开支范围,导致成本虚增、利润虚减。

案例:某医院分别将购置单价10万元以下固定资产,直接列入“医疗支出”科目。这样会形成重复列支,因为购置固定资产时,同一经济事项,两次列入成本,会造成成本的虚增。

1.2.3 医院财务会计信息数据、信息传递不科学,披露缺乏预测性和多用途性 案例:某医院业务流程中数据传递不科学,造成重复劳动,错误无从发现。选择药品会计、材料会计等岗位进行访谈。介绍自己工作时,都要打开很多电子表格。这些载满数据及信息的表格,都是为了满足自身财务核算数据、信息需要设计的,因为已有的业务信息无法直接利用。而且还达不到内部牵制、交叉复核的效果。现在重复劳动,目的只是实现账实一致。这种情况下,出现错误无从发现。

1.2.4 医院现行的会计信息无法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已是多部门的了,他们中许多人都不是财会专业人士,现行医院的财务会计报告内容和格式过于专业化并且感觉比较难懂。比如:①医院的财务及会计信息专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样就影响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②医院现有的会计报告方式不方便使用者理解,各行各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知识的掌握及理解的程度不同,因此,尚不能满足多方面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2 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医院的变革和发展需要更加及时、准确的财务信息提供决策支持,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2-3]。针对当前医院会计制度和会计信息众多不足之处,政府提出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我院在此次改革中被选为试点医院。笔者对于使会计信息更准确真实,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医院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解决会计信息质量的问题应从根本上解决会计的内控制问题。通过医院内部会计实时控制的构建,可以准确及时提供医院各项会计信息资料[4]。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需要医院从总体上建立一个内部控制框架和相应的内部控制标准;内控制系统的评估和监督则主要由医院的内审机构和医院理事会的会计审计机构(目前我院的试点管理模式)执行;而内控制活动则主要是医院财务的常规管理活动,只有在财务系统内解决内控制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医院的新会计制度改革后的会计信息质量。

案例:某单位,在20**年之前,其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个框架性的制度,很多细节问题根本没有在制度中明确。同时,该医院也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其内部审计人员是由该医院财务部某会计人员担任。在实际的会计业务操作中,内部审计制度和内部审计人员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也就无从谈起。在当年的外部审计中,外审部门发现该医院很多问题,例如:应付账款发票不全,以收据代替;会计凭证附件不齐全等。外部审计之后,该医院开始着力改进内部控制体系。首先建立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该制度需明确到具体的业务。同时,成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该部门领导直接向纪委汇报工作,在组织机构上保证了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当建立了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机构后,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2.2 医院要完善医院新会计制度后的会计报表体系

①新会计制度后应增加医院财务情况说明书。②新会计制度后应增加报表附注,使得报表使用者据以能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会计信息质量。③新会计制度后应完善预算表,及时反映和评价医院业务收支的预算执行情况。④新会计制度后应逐步完善对医院会计信息的预测性,应在表外披露和预测与医院未来价值如:医院的品牌及无形资产等信息。

2.3 医院要改进新会计制度改革后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

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有新的改革的内容:创新设计固定资产的公益性资本化方式:一是设立“累计折旧”科目。二是用财政性资金和科研等不同资金购买资产时,同时对这部分资产计提折旧,届时冲销待冲基金。这样,医院就可以把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区分开来,通过“待冲基金”对财政资金形成的资产进行过程性管理。

2.4 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后应加大内、外部监管力

医院的内、外部监管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医院内审既要在自己领域有自己的见解,还要争取学习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以便日常处理医院内部复杂的经济业务遇到的审计。二是建立医院的理事会监督制度,2009年我院作为深圳的试点,开始尝试医院理事会模式。理事会在政府授权下开展工作,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理事会模式着力于医院内部治理结构,研究如何在医院层面协调政府资源。医院理事会的组成人员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管理机构代表、医院院长、书记、医院职工代表和社会人士代表,主要是深圳的一些大的企业的领导及管理者,如:海王、华为等公司的代表等,其中医院理事会的财务审计对我院的财务各方面的管理以及财务的系统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有相当大的帮助。比如医院理事会所属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近两年来对我院的财务大系统进行了深度的审计:从预算控制收入控制支出控制货币资金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财务电子信息化控制监督检查。经过这一系列内部会计制度的整个工作的过程和会计工作流程的多次强化及深入的审计,这期间正好配合我院在广东省停止14年后又于去年重新启动的三甲医院的评审,财务系统由于理事会所属注册会计师事务所近两年大量的地毯式、铺垫性的强化审计工作,完善了医院的财务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我们的财务系统顺利地通过了去年三甲医院的验收;今年理事会的审计再次配合了我院2011年7月1日的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的试点工作,通过重点对预算控制、监督检查预算控制、药品及库存物资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债权和债务控制、以及医院重大事项的经济合同的规范的审计,使得我院的会计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比较顺利地完成。通过审计,理事会审计从企业化管理的高度对我院提出了新的规划,即规范医院业务流程和制度,并对医院会计管理建章建制提出一些建议。

2.4.1 医院制度建设应达到的目标――建立涵盖医院各项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是由单位全体人员参与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发挥以下重要作用:①能够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如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对于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5];②能够提高财务信息的正确性与可靠性;③能够促进自我约束,遵循国家制定的各项财经纪律与法规;④能够保证高效经营。

如果医院可以将此次制度建设的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就要建立起涵盖医院各项管理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对中国公立医院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更是无经验可循。探索与实践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医院正在做的,其实就是内部控制的制定。制度建设、业务流程梳理涉及医院很多部门和人员,需要这些部门和人员积极参与进来,而且必须有反复讨论修改的过程,聚沙成塔,等到一定的时候,把各个制度串起来,就是一本内部控制制度汇编了。

2.4.2 医院制度建设的框架包括:总则,医院的组织架构及医院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与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及法律事务管理,预算管理,采购及支出管理,收入、成本及费用管理,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办公管理,科研与信息系统,医务工作管理,内部审计与监察等。

通过这些审计与监督大大地改善医院的会计信息在新经济形势下所要求的质量,使得笔者配合此次新会计制度改革初步达到了以下预期:第一,强化预算约束与管理;第二,全面、真实反映医院资产负债情况;第三,规范收支核算管理;第四,硬化成本核算,强化成本控制;第五,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增强了会计业内的通用性;为日后市卫生局在我院信息管理系统的ERP项目的试点工作获取宝贵经验。

2.5 医院应该从新经济发展的高度加强会计信息广度的研究

可以允许一些重要的会计信息进入报表;如:医院的重大事项、医院重点专科的无形资产的价值、等影响管理层决策的关键的相关信息。

2.6 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后可以尝试简化会计处理操作程序

其实,会计信息使用者有足够的能力处理数据,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求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从而提高管理的高效性。

案例:某医院,其核算财务系统在核算过程中需要录入大量的基础数据。之前,这些基础数据的录入完全依靠录入员手工输入,一旦输入错误,核算人员很难发现具体错误在哪一条数据,从而导致成本分析的不准确。由于互联网及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该医院的基础数据改为电子导入的形式,将基础数据直接导入财务系统,由核算人员全程监控导入过程,一有报错及时更正数据。同时将该供应的基础数据报给各供应商,由供应商自行对需要的数据进行筛选和归集。

2.7 新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后,提高财务报表的直观性

在会计信息的表达上,可以更多地运用图形与多媒体等方式灵活地表达会计信息内涵;提高会计信息多元使用者的信息;(案例)某医院为了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大量采用图形的方式来表达财务报表的内涵,其优先级原则是图>表>文字。

3 结论

会计信息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全面、综合地反映和监督医院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并为医院的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以前,会计理论把它理解为会计信息系统;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会计信息系统就是计算机管理的会计信息系统,并进一步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向使用者提供所需会计信息,向医院的管理者提供管理、预决策,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在医院新的会计制度改革后,医院的新会计信息系统注入了新的管理灵魂即:财务及会计改革后的新的医院管理的新模式――医院的内外部监管模式,2012年深圳市卫人委将总结我院的管理模式并给予推广,用以进一步促进医院新会计制度改革后即将面临的新的会计信息系统改革。

[参考文献]

[1] 苏荣益.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研究[J].经济师,2011,3:155-156.

[2] 黄英,黄豪,余秀君.信息技术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9):17-19.

[3] 郑晏平.逐步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J].中国当代医药,2009, 16(4):119-120.

[4] 全诗敏,杨魁.医院内部会计实时控制的构建和作用[J].中国卫生经济,2009,28(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