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0: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会计核算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会计核算制度

篇1

一、集团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制度的含义及其执行意义

会计核算集中,是指集团企业根据下属企业所在地区或经营范围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同时取消下属企业原有的会计机构和会计岗位,在不改变原核算单位资金所有权、支出审批权的前提下,以会计核算中心为统一单位,对会计核算、财务收支等实行集中管理,从而将会计核算、监督和服务职能融合为一体。目前会计集中核算大多实行分设账户管理,并辅以“报账制”、“收支两条线”等形式。

实施会计核算集中制度后,集团下属企业的所有支出费用在本级领导的审批基础上,核算中心再次审核才能入账,实现专款专用。通过核算集中制度,可以有效规范财务核算及管理工作,提高营运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可以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保障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从而提高集团管理的整体效益。

二、集团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制度利弊分析

会计核算集中改变了企业原有管理模式,有其管理上的先进性,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财政资金方面

会计集中核算可以将所属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避免了集团下属企业有的资金存量很高,有的单位还在到处找银行贷款,提高了集团企业的整体资金使用效益。但是由于有的集团企业规模较大,审批流程较复杂,致使资金调配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及时性难以保证。如果中间环节协调不畅,有可能会造成以往一两天就能完成的简单经济业务,在实行核算集中后,需要几天才能处理完,致使各企业单位业务人员怨声载道。

(二)会计核算方面

规范了会计核算,加强财务监督。对于一个集团企业来说,通常总部会根据管理需要制定一套制度、流程或核算方面的要求,但是由于子公司分布在不同地区或城市,现场管理者对制度的理解程度与执行力度不同,造成相同业务的财务处理就可能不一致,增加了报表合并的困难。如果实行了核算集中,就可以有效地实施与执行总部的财务及核算制度,例如会计科目的使用、收入及成本费用的确认与分配方法,预算制订及考核实施,这样集团下的各企业有了统一的核算口径,才能保证集团的合并报表的准确性与及时性,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使集团企业能够更快得到更真实的财务信息,进行管理决策。

但是在会计集中核算后,有的核算单位将会计和出纳集中到核算中心,企业里仅设“报账员”一名,负责零星收付款、票据归集传递等业务,原有的岗位互相制约力降低。凭证传递到核算中心后,由于会计人员未能参与单位的具体业务,所以就只能根据票据是否有效、手续是否齐全来判断单据是否可以报销,至于其反映的经济内容是否真实,就无从判断了。并且由于核算中心对下属单位的营运资金使用情况不能及时了解,从而减弱了对相关业务的管理与监督力度。

(三)软硬件设施及配置方面

会计核算集中,通常会通过网络共享形式使用财务软件,配以总帐、报表、存货及应收款等相关核算软件模块来处理相关数据,并按岗位分配对应的操作权限,减少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但是这种方式对计算机的要求比较高,如果计算机配置不好,服务器不是很稳定的情况下,在企业里做一笔凭证,可能会出现数据不能及时保存或查询的现象。

(四)人员配置方面

实行会计核算集中后,由于各下属企业核算标准相同,一个会计人员可以同时负责几个下属单位的业务,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了核算效率。但是由于核算人员和具体经济业务可能在不同的地方,就容易造成核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在地理上脱节,会计核算人员没有办法进行审核这项经济活动的真实状况及合理性,进而做出快速反应,就对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此外,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人数相对有限,也给核算中心会计人员带来较大的工作压力,尤其是在月末或年末时,需要集中上报财务报表及其他管理报表,对核算中心人员的体力和脑力来说更是一种考验。

(五)企业财务管理及监督职能方面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有可能造成会计核算中心与各下属企业之间会计责任不清,一方面是下属公司的领导认为财务管理工作都属于核算中心,另一方面是核算中心认为下属企业的会计核算自主权在企业,这种理念上的认识差异,将导致集团整体在财务管理以及监督工作效果被减弱。

对于下属企业管理者来说,会计集中核算,打破了原来的权利分配的格局,使得单位财务与财政权之间的关系造成重大的变化。原来由单位负责人统一调配的资金支付权力相对地受到了核算中心的制约,这样有的单位负责人就产生很大的落差,也就不积极支持集中核算,甚至有的企业架空核算中心或财务负责人,更是无法保证企业经营过程的合法性与合规性,并且也会直接影响到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与水平。

三、影响集团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制度实施效果的因素

(一)企业决策层的支持和重视,是做好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首要条件

会计核算集中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给最高决策层提供高质量的管理信息,是针对管理决策实行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而不能简单地认为财务人员集中办公就是核算集中了。这种核算制度不仅需要一系列强制性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实施过程中也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或者重组,当涉及到部门协调与人员调整时,还需要决策层的大力支持与重视。

(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是会计集中核算成功实施的必要保障

会计集中核算要求整个集团公司依据统一规范的核算标准进行核算,但是由于下属企业存在地区差异或行业差异、各项管理规定在执行过程中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提出标准化管理。目前有些集团公司推行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系统,就是要求经济业务的各个流程节点都是按照既定步骤来实施的,只有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了,财务才能得到正确数据,信息管理、风险管控不再只是财务部门关心的问题,管理工作也由事后控制转为事前控制,保障了会计集中核算成功实施。

(三)信息化实施是会计集中核算实施成败的关键

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只有通过电脑、服务器、互联网、及财务核算及相关管理软件,这不仅对硬件提出较高的要求,对软件也需要配套的开发实施,既要保证技术的可行性还要考虑业务的可行性,但是信息化工作不是越细就越好,要防止好大喜功,一旦信息化工作脱离了业务发展的需要,就会成为制约会计集中核算工作的关键因素。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是会计集中核算管理长期稳定运转的支撑

随着财务管理技术不断更新,财务人员也不能在局限于审凭证、做帐、出报表这些单一的工作,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数据分析中。因此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关注,比如从业务操作能力到现场管理水平的培养、从专业技术到职业素质的培养、从现有人员到储备人员的培养,都应该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四、优化集团企业会计核算集中制度的对策

(一)完善集团内部会计监督体系

首先,集团公司应该明确界定会计核算中心与各下属企业在会计处理、会计监督等方面的责任,以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各下属企业应继续加强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按照会计集中核算相关规定做好本单位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于原核算单位的部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已转移到核算中心,核算单位应该认真建立内部牵制制度,通过配备人员或调整岗位分工,改变“报账员”集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于一身的现状,确保业务真实、流程合规、数据准确。

(二)加强和完善集团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部门,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各核算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绩效、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的监督与评价,加强年度绩效审计、高管人员离任审计、资产项目审计等专项审计,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

(三)加大对核算单位的思想引导,切实转变观念

从集团公司到核算中心,要加大对下属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思想引导及宣传,使他们对会计核算集中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改变他们对会计核算集中的误解,争取得到基层管理者和员工的信任和支持。

(四)进一步健全核算中心考核机制

核算中心要建立健全岗位奖惩制度和考核机制,及时优化队伍结构,加强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培养,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调离岗位,实行竞争上岗。同时还要相应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待遇和工作待遇,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的责、权、利相统一,才能保证集中核算的顺利进行。

篇2

    2003年,国家四部委联合下发《中小型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提出以年末从业人员数量和资产总额为核心指标的评定标准,2011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四部委又对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进行调整,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特征为:一是所有制结构灵活多样,投资主体多元化,船小好调头,发展迅速;二是我国中小企业近几十年的发展都是依赖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获得成功,但是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工人工资的大幅度增长,中小企业的劳动密集型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所以提高科技装备水平,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企业摆脱低附加值、重复性投资生产的重要出路;三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发达,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达,内部地区相对落后;四是中小企业涵盖范围广,分布地区分散,主要是各地方的乡镇企业;五是中小企业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窘境,一些小企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很难与大企业相抗衡,且短时期内,很难转变这种态势。以上五种特征决定了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会计核算等方面的问题。

    1.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了很多,经历了改革开放几十年的洗礼,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然而,各中小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会计人员配备不齐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

    我国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差,对管理不够重视,造成会计机构设置层次不清晰、分工不具体等问题,有的微小企业为了解决成本,甚至不安排会计人员或者安排自己的亲戚担任会计,有的甚至是一点儿会计知识都不具备,更不用提持证上岗了;还有一部分采用的会计外包的方式,兼职会计问题严重,流动性强,管理性差。同时,还存在着会计人员学历层次低、会计人员老龄化、会计培训不到位等问题。中小企业会计人才缺乏一方面与经营者的个人素质和重视程度有关,另一方面也由于企业规模小,激励方式有限,对优秀会计人员的吸引力不够,造成会计人员招不来,留不住,发展不好,人员不稳定,跳槽现象严重,这些都对企业会计核算水平造成了直接影响。

    1.2核算主体不清晰,违规问题严重

    中小企业具有“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同时也有产权不明晰,管理不规范的劣势。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高度集中,投资方和管理方混为一谈,产权不明晰,都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困难,由于有些企业对会计工作不够重视,不按照规定记账,造成会计核算中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比如不设立账面,以票代帐,或者账面管理混乱。在会计核算方面,有些企业用记账的方式操纵利润,或者用收入不计入账面、虚增成本等手段逃税,给国家带来损失。有些中小企业不按照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需要尽快处理等等,这些操作都没有认真执行相关规定,而是按照经营者的意图随意更改账面,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另外,还存在着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交易时愿意和合作方执行较低的价格,会计记账时采用不合规的收据入账或者根本不入账,不仅仅违反会计制度,也有悖于法律的要求。

    1.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监督

    通过走访,我们发现很多中小企业没有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或不完善或根本没有,有的企业虽然各项规章制度齐全、财务制度健全,但在执行中形同虚设,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一些企业经营者虽然看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是因为企业小,觉得时机还不是很好,有的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有的管理人员素质无法到达建立完善制度的程度,制度不健全对企业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给企业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作用,不仅造成内部管理混乱,造成企业资产流失,人员流失,会计失真,无法为经营者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损害了企业的根本利益;而且也对外部管理和监督带来了很多困难。由于一些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经常干预会计工作,会计很难独立的处理会计问题,而是受制于老板,按照经营者的意图调整会计,无法真正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

    1.4对会计档案重视不够,会计资料保存不善

    一些中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按照要求将会计档案保存好,既没有专人负责资料的管理,也没有固定的地方存放,造成大量的会计报表和会计凭证随意堆放,到账会计资料损毁、丢失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上市对会计信息的披露要求等等,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应加强管理,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2.解决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对策

    当前,由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会计核算执行不严格,会计信息不完善的问题比较突出,因为应加强以下几点工作。

    2.1建立相关会计机构,提高从业人员工作水平

    中小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相关会计机构,同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安排和企业规模相匹配的会计人员,招聘会计人员第一需要人数要充足,不能仅仅配备一名人员应付会计工作,第二综合素质要高,一般应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规模较大的企业甚至需要中级职称以上的会计。会计人员绝不仅仅是记账这么简单,还有对日常经营状况进行监督,为经营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为了招得来、留得住这些会计人员,要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对留下来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尤其是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他们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进行账簿设置,照章纳税,加强对日常账面的处理的练习,掌握基本技能,提高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

    2.2规范会计日常工作,提高工作能力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会计核算主体的管理,使之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成为我们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会计核算范围的新变化和新特点,会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要提供给管理者、经营者和有关国家经济管理部门。会计工作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处理的好坏不仅仅影响到企业和国家间的利益分配,也涉及到工人工资的发放乃至社会的稳定。所以,企业经营者要高度重视会计核算工作,做好风险防范,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度,使会计信息公允的反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为经营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预测企业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内容 特点 方法

一、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内容

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包含了工程施工、机械作业、应收账款、以及工程结算五方面内容,以下为其具体的内涵。

(一)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科目,核算的主要是建筑企业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与合同毛利。下设两个明细科目:一为“工程施工―合同成本”账户,用于核算各项施工合同发生的实际成本;二为“工程施工―合同毛利账户”用以核算各项工程施工合同确认的合同毛利。将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确认的合同毛利计入“工程施工”科目的借方,确认的合同亏损记入贷方,借方余额来反映完工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及合同毛利。

(二)机械作业

“机械作业”科目,核算的主要是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施工机械时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本科目按照施工机械的种类及施工机械使用费项目来设置明细。但是对于从外单位租用施工机械所支付的费用,应按照“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某工程机械施工费”来进行核算。

(三)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科目下设应收工程款、应收质保金、应收销货款的明细科目。首先, “应收工程款”科目核算的是建筑企业依据工程进度报表或者结算的应收账款;其次,“应收质保金” 科目核算的是建设单位暂时扣押的工程质保金,进行这一核算时,应该设置关于质保金的到期日;最后“应收销货款”科目核算的是建筑企业应收材料及产品的销售货款。

(四)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科目下设应付购货款、应付分包款、应付质保金和暂估应付款等明细科目。

1.“应付购货款”科目核算的是建筑企业应付的设备款及购货款;

2.“应付分包款”科目核算的是建筑企业应该支付给分包单位的分包工程款;

3.“应付质保金”科目核算的是应付给分包单位的质保金,设置到期日;

4.“暂估应付款”核算的是包括了材料暂估入账、分包工程暂估入账的款项。

(五)工程结算

“工程结算”科目是依据合同完工进度已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核算,办理工程结算的价款。“工程结算”科目是“工程施工”科目的备抵账户。对于已经向客户开出工程价款结算账单并办理了工程结算的款项即为“工程结算”科目的贷方,在合同完成以后,将本科目与“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后结平。

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分为本部集中会计核算和项目单独会计核算两种。本部集中会计核算是指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进行集权式管理。其优点是建筑企业能够随时掌握整个企业的财务核算动态,有利于企业加强项目管理;缺点是对于外地项目的材料掌握不够及时,对于企业的财务状况反映的不准确。单独项目会计核算是指分权式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优点是减轻企业总部的核算工作,利于各项目部准确反映其财务情况。不足之处在于项目经理权力过大,易滋生腐败现象。

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存在大量的预估成本(特别是建筑材料,大部分企业都是全进全出,而不是按实际用料来计算成本),这与税务部门规定的标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利于企业真实反映经营成果。由于建筑行业本身的特性,因而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存在一些独有的特点:一由于建筑企业的单件性,应采用订单法来对每项工程的成本进行核算;二是由于建筑企业施工生产的流动性较大,进行统一的核算耗时、耗力,且在短时间内的核算效果不佳,因而需要进行分级核算,以利于管理的加强;三是由于建筑企业的生产周期较长,要加强关于工程价款结算合同的收入以及费用的核算;四由于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大多是露天进行的,需要合理的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等的核算方法。

三、现行税收制度下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一)收入、成本的确认

开票的金额来确认收入,对确实属于预收工程款的要及时的在“预收账款”科目中进行反映,工程结算的成本按照结转收入占计量收入的百分比作为结账比例,总成本以计量总收入所对应的成本为总成本。具体的计算方法如下:

1.收入的确认

业主已确认收入=已确认合同收入+已确认变更收入+已确认奖励收入

当期确认收入=累计开票收入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收入

2.成本的确认

已确认成本=(业主开票收入/业主确认收入)×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累计已确认成本;

工程总成本=账面发生成本+预计成本;

账面发生成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间接费用+支付分包单位进度款及代垫成本

预计成本=预计人工+预计材料+预计机械+预计间接+预计分包

对于实际已发生,但是票据尚未到,暂时未予以结算的工程总成本的计算方法为:工程总成本=账面工程成本+预计发生成本当期结算成本=工程总成本以前会计期累计

原则上而言,工程累计结转成本≤账面发生成本,尽管预估成本不在账面上反映,仅作为成本结算的依据,但是在进行年度成本结算时,预估发生成本应在所得税缴前取得合法的凭证,并且还要在分析之中配有相似的预估依据。

(二)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对项目的考核可进行预测、估计,会计处理按照账面上的反映数据按期进行结转工作,当期予以确认。

(三)核算

进行建设工程的结算时,要注意以下账务的处理:

1.账务处理

⑴登记已发生的成本:借:工程施工/某项目工程/成本项目

贷:应付工资、银行存款、库存材料

对分包工程的相关分录:借:工程施工/某项目工程/分包工程/分包单位

贷:库存材料、银行存款

原则上(预付款+甲供材料+代垫费用)累计计量分割工程量

⑵对发生成本的预估成本,账面上不作账务处理,但应作为总成本进行结算的基础。

⑶办理工程款结算时,将实际收款减去以前已确认的收入作为当期所实现的收入。

借:银行存款等科目

贷:工程结算收入/某建设项目

⑷收入结算税金的确认: 借: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

贷:银行存款、应交税金等

⑸当期结算成本的确认: 借:工程结算成本/某项目

贷:工程施工/某项目工程,已结算工程成本

⑹工程竣工结算:借:工程结算成本/某项目

工程施工/某项目/已结算工程成本

贷:工程施工/某项目

⑺当期收入、成本、税金转当期损益 借:本年利润

贷:工程结算成本、结算税金及附加

借:工程结算收入

贷:本年利润

2.备料款以及预收工程款的处理。按收款的进度确认收入是指按照工程的完工程度的一定比例确认收入。关于备料款以及预收工程款的处理方法有:一是预收时通过开票确认工程的收入,由于没有成本发生,因而成本是以一定的毛利率预估确定;二是按照预收时所列的“预收账款”按照计量程度逐步的扣回。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方法二更符合实际,更能为企业及税务部门接受。

3.对人、料、机以及间接费用的处理。对于人、料、机、间接费用的处理应该与当前的核算模式一致,财务账面的发生数与原核算的方法一致。对于各预计成本应该依据翔实的材料按照计量分割工程量的要求按月开具发票,以实现按期结算、分段结算在实际中的操作性。

四、结语

建设企业财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准确的计算一定时期内进行建设施工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以及应摊销的费用,进而按照国家的相关税法规定编制财务报表,准确计算企业的收益以及应缴纳的税金。建设一个完善、规范的会计核算运行方式,既能够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优化,还可以实现会计工作对建设项目管理的高效、有序的进行。本人结合多年从事财务核算的经验认为,解决现行税收制度下的会计核算矛盾,使二者真正的达到统一,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建设企业经营的成果 ,还可以减轻企业现行的税务负担。真正实现税务的征管与建设企业的纳税协调一致,积极推动建设企业的健康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 刘兆华,张传忠. 浅谈纳税筹划的对象[J]. 科学大众, 2006,(08)

[2] 王平. 企业经营中的纳税筹划与风险控制[J]. 财经界(学术版), 2009,(05)

篇4

一、采用所得税会计核算方法的差别:

《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应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所得税。

即《企业会计制度》允许企业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纳税影响会计法(包括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而《小企业会计制度》只允许采用应付税款法,《所得税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

二、不同会计核算方法的主要差别

应付税款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之间产生的差异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方法。该方法不确认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为当期所得税费用。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的所得税。

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的会计处理方法。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所得税被视为企业在获得收益时发生的一项费用,并随同有关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同一期间内,以达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在具体运用纳税影响会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即递延法和债务法。采用递延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不需要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但是,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原所得税率计算转回;采用债务法核算时,税率变动或开征新税时,应当对原已确认的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进行调整,在转回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时,按照现行所得税率计算转回。  利润表债务法是将时间性差异对未来所得税的影响看作是对本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当预期税率或税基发生变动时,必须对已发生的递延税款按现行税率进行调整。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是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本质出发,分析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期末资产负债的影响,当税率或税基变动时,必须按预期税率对“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账户余额进行调整。

三、实例比较分析:

例:某企业核定的全年计税工资总额为200000元,2007年至2010年实际发放的工资总额均为240000元。该企业2006年底购入一台价值120000元不需要安装的设备,该设备预计使用4年,会计上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无残值;假设税法规定应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也无残值。2007年至2010年该企业利润表上反映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300000元,适用的所得税税率2007年和2008年为33%,2009年起改为30%。

(一)计算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的基础数据

1、2007年会计上计提折旧48000元,发备的账而价值为7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9000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18000(48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

暂时性差异18000元(9000072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940元(18000×33%)  2、2008年会计上计提折旧36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6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6000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6000(3600030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1980(6000×33%)  暂时性差异 24000元(6000036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7920元(24000×33%)

3、2009年会计提折旧24000元,设备的账而价值为1200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30000元。相开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异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6000(3000024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说影响金额1980(6000×33%)或1800(6000×30%)

暂时性差异18000元(30000120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5400元(18000×30%)

4、2010年会计上计提折旧12000元,设备的账面价值为0元;税务上计提折旧30000元,设备的计税基础为0元。相关数据为:

税前会计利润 300000

永久性差 40000(240000-200000)  时间性差异 18000(3000012000)  时间性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5940(18000×33%)或5400(18000×30%)  暂时性差异为0元(0-0)  应保留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0元

(二)《所得税准则》规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9480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2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6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 5400

(三)《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81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41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02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00200

4、2010年:  借:所得税 966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96600

(四)《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不同方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A、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与上述《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采用应付税款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相同。

B、递延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会

——应交所得税100020

递延税款 198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6060

递延税款 5940

C、利润表下债务法的所得税账务处理:

1、2007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594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8140

2、2008年:

借:所得税 112200

递延税款 198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 114180

3、2009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应交所得税99480

递延税款 2520

4、2010年:  借:所得税 102000

贷:应交税金

篇5

对于施工企业而言,会计核算不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决定施工企业效益核算的关键。基于会计核算的重要性,只有加强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才能有效满足施工企业的现实需要。但是从目前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来看,在整体实效性上还不够理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要想解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就要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并制定具体的应对策略,保证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取得实效。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进行分析可知,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会计核算中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不够

通过了解发现,施工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受到会计核算制度管理不严等

因素的制约,在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原始凭证不全或者原始凭证存在相互顶替的现象。原始凭证的准确性不够问题,是影响会计核算实效性的关键,必须得到有效解决。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没有既是传递

对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而言,会计核算中的会计信息必须及时准确的相互传递,并且在相互传递过程中要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基于这一认识,会计信息传递十分必要。但是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来看,会计信息并没有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施工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财务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但是在目前施工企业中,财务管理制度无论是在设立上还是在执行中,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对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较大的制约。

(四)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企业会计核算向核算多元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更方便、快捷,也更高质量、高标准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信息。这些新的财务时代特征,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更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因此,全面提高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施工企业的现实需求,对解决企业会计核算人员素质问题和提升会计核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和策略

基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性以及存在的问题,要想提高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实效性,并有效满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需要,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应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务求原始凭证的准确性

对于会计核算而言,原始凭证的准确性是关系到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并保证原始凭证的准确性,才能为会计核算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进而满足施工企业会计核算需要。所以,加强原始凭证的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

(二)会计核算在会计信息传递中应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

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是关系会计核算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基于这一认识,建立完善会计信息传递机制,并对会计信息传递进行明确要求,是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保证会计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施工企业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鉴于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除了要积极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还要积极推动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保证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到位,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持。因此,认真做好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根据施工企业实际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对满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具有重要作用。

(四)施工企业应全面提升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施工企业中,会计核算人员的整体素质是关系到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基于当前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加大培训力度,是解决会计核算人员素质问题的重要举措。

篇6

关键词:规范化管理;会计核算;管理应用;管理措施;企业核算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而言,它是一项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总结的重要工作,直接反应企业资金及盈利状况,因此,其工作质量与工作结果会对未来较长时间内企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企业只有充分的利用了会计核算工作,才可能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有更好的掌握,才能更好的根据企业过去的发展历程制定更为科学、合适的管理政策方针,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对于企业而言,会计核算工作是极为重要的。

一、目前我国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多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分别是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不规范、会计人员个人职业道德有待提高以及会计核算人员职业水平参差不齐等等[1],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我国多数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始终无法很好的运行下去,也使得一些规范化管理措施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因此,想要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那么首先需要解决以上三个问题。

二、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1.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通过对大量文献分析发现,目前在我国多数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核算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影响企业会计核算规范化管理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企业而言,想要尽快实现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那么首先就应该构建并应用较为完善的规范化管理制度。当然,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为了使得所构建的规范化会计核算管理制度能够适合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制度构建的相关人员首先应该对现有会计核算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并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在现有的管理基础上对制度影响相应的调整,从而减少制度方针的改变给会计核算人员及其工作所带来的影响[2]。除此之外,企业在构建规范化会计核算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给予会计核算人员一定的参与修改与制定的权力。这是因为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会计核算人员是对相关工作最为了解的,而其会计学习过程中所接受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恰好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在规范化管理制度构建中,会计核算人员往往可以根据实际工作经验提出较为实用的修改意见。当然,在规范化会计管理制度的过程中,相关人员还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核算相关法律法规,从而使得相关会计核算制度能够在外部制度的支持下进行。

2.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之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对于规范化的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会计职业道德是影响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质量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极容易忽视的一部分。而如果企业会计核算相关人员在核算工作中并没有重视会计工作职业道德,也没有将会计职业工作道德作为自己日常工作的行为指标,那么其在工作的过程中极容易因为某些原因而犯下不必要的错误,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因此,在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对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进行构建与运用。比如说,相关人员可以根据国家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对会计人员的相关进行约束,并且将会计人员的个人工作行为与其绩效考核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些严格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工作的人员可以适当的予以奖励,而对于一些不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并利用职权便利谋取私利的人员应该予以严厉的惩罚。除此之外,目前我国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规范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或漏洞,而这些问题与漏洞往往会成为一些会计人员谋取私利的空子。因此,针对这一问题,企业内部应该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进行教育与加强,并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进行更为严格的监督,从而使得会计核算人员能够诚信办公[3]。

3.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之职业水平的提升

在规范化会计核算工作中,会计人员的职业水平是影响会计工作质量与会计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并且一支职业水平较低的会计核算队伍必定会给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工作带来一定的阻碍。因此,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而言,提高会计核算队伍的整体职业水平是非常重要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可以利用工作之外的空闲时间给会计核算人员提供一些质量较高的培训机会与学习机会,还可以在适当的时间组织企业间的会计核算人员交流活动,通过从会计核算工作较为规范的企业中学习经验的方式来提高本企业会计核算队伍的职业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注意让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技能跟上时代与市场发展的步伐,从而使得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的长远发展[4]。

三、结语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而言,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影响其核算结果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内部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找出当下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对会计核算工作进行规范化的管理。

作者:侯金蕾 单位: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物资供销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显福.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分析[J].知识经济,2016,(1):132.

[2]王海芳.规范化管理措施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6,(9):52-53.

篇7

 

会计核算即是会计反映,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在企业中,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反映,如及时的编制会计报表呈报组企业相关管理者。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企业重要工作中的一部分。

 

因此,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和制度进行,也要按照行业特点、适应企业自身要求,为企业管理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才能让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有其存在的意义。

 

一、企业会计核算现状

 

(一)当前企业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

 

近些年,企业会计核算日益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国务院财政部联合了行业专家学者在完善会计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具体的工作,颁发了一系列会计法律法规(详见表1)。这些会计法规和制度对我国企业会计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和保障企业了的规范经营与良性发展。

 

财政部2015年11月2日《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基本准则》在完善现行政府预算会计功能的同时,强化政府财务会计功能,在政府会计核算中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对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概念、信息质量特征都进行了重新界定,并且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保证政府资产、负债等信息得以如实记录、完整反映,有利于全面反映政府财务状况,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资产管理和控制债务风险。

 

企业会计核算也逐步得到企业经营者的关注与重视,企业的高层领导者为此而做了诸多努力,企业会计核算也得到了普遍应用。然而,某些企业高层对会计核算制度的认识仍有偏差,导致企业会计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得到有力的支持,企业会计核算的重要作用仍得不到相应的展示与应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往坏的方面发展,看看怎么描述比较好。

 

(二)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的调研

 

1.企业会计建账有两套或多套

 

据有关调查数据指出:目前78.36%企业均存在两套或多套账,以应付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无视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这使得我国企业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2.企业会计账目混乱或不规范

 

据调查,当今社会仍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它们根本不设账,或以票代账,或虽然设账但账目混乱。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如账上的收支、盈余金额不合逻辑且差距明显;如人为操纵利润;如倒轧账记账。

 

3.企业会计核算主体界限认知不明

 

据有关数据表明,40%民营企业对会计核算主体的界限不甚分明。这导致企业产权与个人财产的界限也是模糊不清。当前经济发展之中,70%中小企业的投资者就是企业的经营者,企业的财产和企业老板个人的财产往往是混在一起的,即往往企业老板私人的钱不够用的时候就会直接从企业中拿,而企业资金周转中也会因为便利等各种原因而直接使用私人的存款。可以说两者之间受到的限制非常少或根本没有限制,这必然会给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带来隐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4.不按规定保管会计资料

 

部分民营企业不依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妥善保管会计资料,由于条件限制,民营企业的会计资料既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更没有专人负责。由于随意存放,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丢失、毁损等情况屡屡发生,导致会计资料毁损,进而影响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企业财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企业管理者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认为与成本相比,会计信息不值得引起重视。在这样的理念下,企业管理者就不会设置完备的财会部门,甚至根本不会设置相应的会计岗位,相关的会计核算工作干脆由其他岗位的员工兼任,据不完全统一,30%的中小企业的会计岗位是由企业管理者的亲友兼任会计核算工作。企业这样简陋的部门,自然不可能有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同时也完全破坏了会计工作的独立性,削弱了会计监督的作用,对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二)会计核算认识上存在偏差

 

因对企业会计核算认识上有偏差,企业领导在设置机构时弱化了会计核算职能、模糊了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权及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核算部门设置、财会工作员人配置、财会工作设施配备等方面都比较差。这直接影响了企业财会工作无法依完善地以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会计人员技能水平有待提高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弱。虽然,据财政部于2015年在其官方网站的数据显示(《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有关问题解答》):截至2014年底,累计有515.6万人通过考试(考评结合)取得了资格证书,其中,初级348.3万人,中级153.5万人,高级13.8万人。但在30%的中小企业中仍是“任人唯亲”或外聘“会计兼职”。总而言之,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企业会计队伍总体素质仍有待提高,团队职员的人员流动率仍然过高,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质量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营。

 

(四)财务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在民营企业中,会计工作人员往往受制于企业高管或利益的驱使,而使得会计核算职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如虽然企业有相关的企业内部牵制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从未认真执行过。

 

三、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管理优化

 

(一)以人为本,从主观意识上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以人为本”是21世纪的主流,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及其管理的优化来讲也是一样。因此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教育,从而加强会计核算方面的知识,在提升专业知识的同时强化对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培训好企业领导,可使得会计核算工作得到企业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而有效的发挥会计核算工作的功用;避免产生企业经营隐患,从而给企业带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会计核算人员是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执行者。因此应当培训好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者,这样就尽可能地保证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得到高效地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工作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避免违规违法。企业只有不断培训和提高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会计核算问题。此外,还应注重职业道德培训,通过培训树立起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职业尊严和荣誉感,让会计工作人员将社会利益和社会责任作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能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做到爱岗敬业、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最后,企业可以通过相关的教育培训,引导财会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业务学习,练好财会基本功加强自身业务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涵养。

 

(二)健全和完善相关的企业会计核算机构

 

现代企业中,应设计出适用于本企业的会计制度。这种会计制度应考虑以下几个要点:一是简便易行,能让财会专业人员以及普通的企业职员都能看得懂、会使用,如尽量简略为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就可以了;二是企业内的会计科目设置上要一致,要有通用性;三是必须要符合国家政府制定的相关会计法律法规。

 

会计制度细分下来有:①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即包括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务会计分析制度等。②是会计档案管理制度,它即是会计工作交接手续的明证,也是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的重要历史资料和凭据。③是合理完善的激励制度,会计工作是一项繁杂、耐心细致的技术工作。企业应按一定的机制对于工作突出的会计人员予以嘉奖,对不能胜任会计工作的人员,要从会计岗位上调换下来。 这样既表现出了企业领导给予会计核算人员及其工作高度重视,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员工,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留住了会计人员。④是适用于会计核算工作人员的福利制度。即制度可以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爱护会计人员,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开展工作,稳定会计队伍,杜绝无序跳槽现象的发生。

 

(三)会计核算电算化使用

 

随着社会进步、高科技和先进设备的使用,我国企业的会计工作也应当跟上时代的步伐,与国际接轨。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对中小企业来说实现会计电算化将势在必行。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企业管理者应当认识到企业会计核算电算化的重要作用,增加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投入,不断强化财会网络体系,实现基础财务信息化,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分析数据作用。如在公司内部建立会计信息网络,使公司内部其他管理部门共享会计信息,充分地把会计信息应用到各职能部门,为公司服务、加强企业经营管理。

 

(四)加强企业内部与外部会计监督力度

 

当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应当加强会计监督才能更好地规范会计工作,避免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的风险。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是现代企业用于保护企业资产的核心之一,是用于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手段之一。然而靠企业自身约束来规范会计工作是不现实的,应该更多地借助于外部监管,帮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实现会计规范化。

 

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企业一定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提供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以便领导进行决策,使企业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地进行,使企业达到可持续稳定发展。

篇8

关键词:会计核算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2

一、企业会计核算体系概述

会计核算体系,也可称之为会计核算方法,指的是由各种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会计方法组成起来的统一的整体。会计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检查方法、会计分析方法、会计控制方法、会计预测方法和会计决策方法等。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所有会计对象范围内的经济业务进行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记录及计算,从而为企业经营者的信息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会计科目的设置、成本计算、财务报表、财产清查、登记账簿、复式记账等环节,从而形成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

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的预算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从企业性质和经营情况出发,编制预算报告,可以分为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两个方面。零基预算是从企业长远发展进行逐级分析,对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进行规划,从而编制的预算报告。增量预算是对以往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适当考虑未来的增长可能性。企业以往的会计信息数据是企业制定预算报告的依据。企业通过对过去五年以上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经营的经验教训,判断企业未来盈利空间,以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会计核算现状和问题

会计制度是企业会计核算的依据。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我国颁布了很多的会计制度,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从企业方面来看,有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2002年开始执行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至2006年,我国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制度》,并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执行。从政府和非盈利性组织来看,有1998开始执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1997年《医院会计制度》等。当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

当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存。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同为我国财政部颁布,两者属于同一等级,因而造成了企业适用中的困难。加之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规定上存在着很多冲突,增加了企业会计核算的难度。如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包括了会计原则、会计核算基础、会计假设、所有者权益、成本费用、负债、资产等方面的规定,而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也包括了这些内容,且两者存在着很大的冲突。财政部对于两者不一致的解答为:在会计制度中没有规定或者与会计制度规定不一致的时候,应以会计准则为准,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非常困难。

再者,新会计准则在上市公司的执行过程中,也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这样就导致了企业同时执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因而形成了执行混乱、层次不清的现象。

(二)会计制度的选择适用

会计制度本身也存在着层级关系,导致企业在会计制度的选择适用上的困难。在《企业会计制度》之下,还有《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企业根据自身性质,在适用会计制度时的随意性很大,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

(三)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由于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力量缺失,企业会计工作缺乏制度化和规范性。在会计岗位的设置上,没有科学合理的依据,也没有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在会计从业的限制上,会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的现象大量存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低下,影响了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企业预算管理中,损益管理制度并不健全,企业对成本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着问题,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

(四)会计政策存在问题

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中,没有从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计政策缺乏具体实施环境的分析。同时,对于集团公司的会计政策制定并不合理。从我国目前的会计政策来看,一般只有大的方向上的规定,对企业经营业务和经营流程的考虑并不充分,因而导致企业会计政策的适应性较差,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新时期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遵从会计准则模式

在会计核算体系建立过程中,应以《会计法》为依据,建立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三者统一的会计核算体系。同时,由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冲突,应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逐步取消会计制度,遵从会计准则模式,完善企业、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体系,以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发展和完善。

(二)建立健全企业会计规范的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企业会计管理存在着问题,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不科学,对企业发展非常不利。因此,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规范管理制度,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来切实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置会计岗位,明确会计人员的职责,审核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及工作技能,加强和组织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目前,由于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不当,会计人员的流动性很大,会计工作的交接情况并不理想,因而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完整、绩效考核及预算管理不统一。同时,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也造成不利影响。档案材料、数据等的采集和分类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设置会计岗位时,应对岗位职责进行明确说明,对会计人员及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联系情况予以阐述,让会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同时,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应对会计人员实行持证上岗,保证会计人员拥有基本的会计工作基础。在会计工作中,由于市场经济的变化及企业发展变化,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保证会计人员的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企业会计工作。再者,应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自觉抵御不良风气的侵蚀,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

目前,我国对会计工作的重点放在会计账目上,而没有从企业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会计核算的原则及处理方式没有准确分析,企业会计政策受到轻视,导致企业会计核算上的信息不完整现象经常发生,企业会计核算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没能对企业经营产生促进作用。因此,应不断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将企业会计政策落实到企业管理中,对会计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四)加强损益预算管理

损益管理是企业预算管理的重点和核心,损益管理工作是企业会计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损益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成本费用消耗的划分政策和确认政策,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及无形资产管理政策,企业理论确认政策,企业资产贬值政策,企业投资及存储货物政策等。企业应加强损益管理,以正确估算企业价值,对企业的盈利空间进行准确分析,尽最大可能减少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五)统一会计政策

对经营业务比较单一的集团公司,如中国移动、电力行业等,应从整个集团的利益出发,制定一套科学化、规范化的会计制度。而对于多元化经营的集团公司,在会计政策的制定上,应根据不同业务不同产业的情况出发,制定区别化的会计政策,以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实用性和真实性。在会计管理中,为了保证预算考核的准确性,应统一会计科目。首先应由企业管理层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制定会计科目,明确会计科目的标准。在此基础上,下级部门应对已制定的会计科目进行执行,不能擅自更换或增减会计科目。集团公司在制定会计科目时,应制定相应的明细规定,以满足下属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在会计管理中,应定期设置会计报告,以及时对企业经营情况进行了解。集团公司应定期对下属公司的会计预算进行分析,了解下属公司的经营情况,对经营中的问题进行指导,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现代企业的发展,应不断加强企业管理,完善企业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由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会计制度选择适用中也存在着和很大问题。加之企业会计制度不健全以及会计政策的缺陷,统一的企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构建企业会计核算体系中,首先应统一会计体系,遵从会计准则。其次应建立健全企业会计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会计政策,加强损益预算管理,统一会计政策,以促进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企业会计核算 核算管理 问题 措施

一、企业会计核算概述

(一)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是政府对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制度,是对商业交易和财务往来在账簿中进行分类、登录、归总,并进行分析、核实和上报结果的制度.会计制度是根据相关会计理论制定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工作时应遵循的规则、方法、程序的总称。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包括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为企业决策者和政府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会计其基本方法主要包括: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会计核算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两大类。

(三)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照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可以将其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如果按照层次划分,可以划分为基本会计准则,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编报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这三个层次。

二、企业会计核算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职业道德观念在会计核算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当前,从会计从业人员的职称和学历来看,拥有助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从业人员比例过低,并且拥有助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会计学历的从业人员主要集中在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拥有助师以上职称和大专以上人员数量很少。总体来说,目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不容乐观,其知识结构、业务水平等都偏低,并且自我管制能力也较差,这无疑给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会计机构与人员配置不到位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成本考虑,在会计机构设置上,大多企业不设置会计机构。在会计人员任用上,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外聘兼职做会计。外聘会计往往身兼数个单位,少则一两个,多则五六个兼职单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会计核算的质量可想而知。可以说,企业要想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必须合理设置会计机构、科学配置人员

(三)不按会计制度的规定建账

大多企业的账本主要是应对税务部门使用发票,尤其是为了应对增值税发票必须建账的规定才设立的,并不是出于自身管理的需要。有的企业甚至根本就没设账;即使设账,账目也混乱不清。

三、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措施

(一)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的加强

加强对财会人员从业资格的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大小,按规定设置会计机构,从而使企业配备足够的、业务素质较高的会计人员。其次,坚持以人为本,从工作、生活等方面关心和爱护会计人员,保证会计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并积极支持会计人员开展工作。此外,财政部门也要联合统计部门、税务部门等对会计兼职制定一些必要的管理方法,限制会计的兼职数量,并提出会计兼职核算中最基本的会计核算要求,保证并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

加强会计人员的教育培训。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加强会计人员教育培训中的考核。这也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并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不断加强业务学习,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相关政策法规处理各种会计事项,并熟练地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应用、新的会计处理及纳税申报的方式,使会计人员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

(二)加强企业会计核算外部监管理

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和执法力度。要加强企业会计核算的外部监管,就必须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作用。这就需要政府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等,对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全面监管,与企业内部监督起互补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进行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检查,这样不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等,还能促进企业会计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推动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水平的提高。其次,政府应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管,并向企业提供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服务。

加强企业执法情况的检查。由于很多企业存在诸多违反会计法规与制度的行为和事项,而税务部门又难以对其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因而可以将财政、税务有关职能结合起来进行检查,对会计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这对于促进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十分有利。不仅可以帮助会计工作人员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也是对其他工作人员起到了警示作用。

综上所述,在企业内外共同努力下才能得以实现会计核算科学化管理工作,在要重视企业会计核算内部管理的重要性的同时,使外部监管促进企业会计核算专业化、科学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远大的发展目标,才能成为中国振兴的强大助力。我国的经济建设才能取得更为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关荣.加快建设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提升会计核算管理和服务水平[J].金融会计,2010.

篇10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对财务核算主要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摘要填写要简明以及会计分类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

(一)凭证填制不够及时

会计核算中需要借助凭证来完成各项内容的填制,但是当前我国铁路企业会计核算中,存在凭证填制不够及时的问题。这种问题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凭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摘要填写要简明

摘要的填写要简明扼要,摘要是对经济业务内容简要说明,要求文字说明要真实而准确,使人能够一目了然。但是当前很多摘要当中,没有能够准确说出经济业务的性质特征,摘要的填写较为混乱。会计核算人员所填写的凭证内容以及金额等方面存在与摘要不符的问题。

(三)会计分类不明确

会计分类的正确性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分类一定要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结合会计核算方法的要求,对不同类型的原始凭证要进行归类与整理,对应正确的会计科目,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当前很多铁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存在会计分类不够明确、会计分类正确性较差等方面的问题。

二、如何改善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

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通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等方式开展。

(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效率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各类先进的科技手段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的改变。科技时代背景下,铁路企业会计工作也应该将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融入于其中,创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会计核算的效率。我国铁路系统的财务分析,基础数据通常来源于会计核算系统,而我国铁路系统分布于全国各个地区,会计核算如果只是“单枪匹马”的进行战斗,那么就会使会计核算活动变得更加片面,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闭塞,逐渐上报中易于产生信息丢失等问题,所以加强会计核算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尤为重要。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可以通过引入现代科技手段,优化铁路企业会计核算流程,充分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更好、更快、更为准确的财务信息交流与传递。

(二)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

我国幅员辽阔,广阔的地域环境在为我们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铁路运输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铁路关系到我国运输行业的发展,肩负到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重要责任。而铁路企业会计核算又能够直接影响铁路企业的内部资金周转和运营问题,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会计凭证填制的过程当中,需要对凭证中收款的时间、首付现金的日期等等相关数据进行认真的填写,并保证数据填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但是铁路企业财务核算中仍然存在财务填写时间不够及时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控制信息制度,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等方式来解决。会计作为经济控制系统,要经过控制信息的真实性和规范性两道程度,以货币形式以及公认的标准来认定受托责任完成情况的经济控制。内容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核算,进而保证会计核算流程的规范性以及会计核算数据的准确性。

(三)构建会计核算系统,加强企业风险评估

会计的核算系统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中需要涉及的经济内容,进行全面、连续而系统化的分析和设计,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含于其中,实现全面化的会计核算信息管理。这种方式能够以价值指标客观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从而更好的为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数据及信息,展现铁路企业发展中的实际情况。会计核算系统可以对经济业务的价值量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分析。同时还可以通过计算分析,对铁路企业未来的发展进行总体评估,预测成本目标以及利润方案,为铁路企业决策者的科学决策制定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铁路企业会计核算质量的提升,展现铁路企业会计核算的价值以及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