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

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校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的固定资产总值每年都会快速增长。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有利于为高校事业发展提供保障,提供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内部控制相对薄弱,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高校固定资产的完整性。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然后分析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最后提出应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的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应对措施

高校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教研工作的基础,固定资产的数量、价值能够有效的反映出高校办校规模以及教学条件。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固定资产不但增加,做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之一。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高校固定资产还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下,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缺陷分析

1.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监督评价机制,内控意识相对薄弱

现阶段,绝大部分高校中都成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并且内部审计制度缺乏完善性,还没有形成完整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监督评价体系。审计机构往往对资产采购、验收等环节的审计工作较为重视,对资产的管理、使用、资产转移等方面的作用较为忽视。另外,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增长量以及经费投入量较为重视,却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够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现阶段实行按类别分类管理,然后由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的价值进行统一核算管理;资产管理单位的主要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实物的管理,同时管理各个院系中占有使用,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固定资产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发生重合,造成管理职权不分等问题,严重影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质量。

3.高校固定资产缺乏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

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为归口管理,相关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为了自身资产使用提供方便,各个部门过分的追求小而全的管理,导致固定资产采购前期无法形成有效的方案论证,从而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缺乏统一的调配,甚至出现重复购置现象。在高校内部,各个院系、办公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也没有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导致固定资产在采购后的运转效率降低,甚至出现部分资产长时间的闲置,造成高校资产浪费损失。

4.高校固定资产信息记录存在账务不符等问题现阶段,高校财务部在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仅仅核算固定资产的价值,而没有形成有效的台账,导致账物分离。同时由于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形成,使得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存在很大的差异,会计核算滞后现象严重;另外,在固定资产管理日常工作中,管理部门为了节省时间往往不严格执行清查盘点制度,账务不符问题日益突出。

二、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制度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1.不断的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提升责任管理意识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基础上,高校应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保证制度的安全性、可操作性等,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以及安全完整性。同时实行有效的资产清查、审批、验收、使用、收益处置等管理制度,提倡全员参加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定合理的责任制度,将内控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相互配合与制约的全员内部控制体系。

2.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岗位不相容问题,包括资产采购与验收、预算编制与预算审批、固定资产处置申请与审批执行、会计核算与业务办理等,因此需要建立不相容岗位管理制度,完善岗位分工责任制,形成相互制约的工作管理控制体系。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购置阶段,必须保证购置的透明性、公正性以及规范性,推行政府采购与公开招标等方式。对于大额固定资产购置,需要采取有效的集体决策,并由集体对购置计划方案进行审批,保证决策的科学合理性。资产采购承担单位需要对资产供应商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做好市场调研工作,选择信誉度高、报价低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有效的合同文件。同时加强对中标的厂商,不定期的对其生产产品进行抽查。在资产验收过程中,管理部门应该组织财务部门、使用部门、监察审计部门等一起进行对资产的验收。对购置资产的种类、数量、规格、质量、技术参数等进行检查,并逐一与购置合同中进行对比,还需要对相关的技术参数事项相应的测试。在验收完成后,管理部门需要出具验收报告,并将验收信息出去,并做好后续的建卡、登记、入账、手续办理等工作。

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的过程中,使用部门应该同时承担对资产的维护保养工作。使用部门应该保证本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完整、真实、安全,并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归入本部门工作职责范围内,同时作为评价工作绩效的指标,缓解使用部门轻管理的现状。管理部门应该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盘查,降低固定资产风险。

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处理过程,应该严格的遵循分级责任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审批程序办事,将资产处置审批工作当做是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对固定资产处置种类、数量等进行明确,并明确资产处置的权限与责任,同时对资产处置管理资料进行不断的完善。在资产处置前,相关部门还应该对其进行严格的论证与评估,提出处置的意见。在处置阶段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账物一致性。将学校对外出租收入、对外投资等归入预算管理中。

3.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对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进行评价,保证内部控制方式满足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标准,保证各个控制点全部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2)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政治,及时的消除内控缺陷;(3)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保证制度发挥有效的作用。

4.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加强外部监督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除了加强内部控制外,还需要加强外部监督力度,两则相结合,更能提高资产管理的质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利用价值。其中,内部控制工作贯穿于资产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同时,高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还需要政府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有关部门需要不定期的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会计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工作。

三、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的应对措施

1.加强对高校固定资产组织人员控制

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岗位分工过程中,严格的按照不相容滋味分离的原则,并对各个岗位职权范围进行明确,想成人员控制制度。将组织机构、岗位责任等作为组织控制的核心内容。在人员控制中,主要包括不相容岗位分离、专业相关管理等。将归口管理、财务部门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管理三方面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监察部门等,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控制。

2.高校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

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审批人员以及经办人员赋予一定的权限,形成经办人与审批人员相互制约控制的局面,并对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工作的责任、权限等进行明确。固定资产经办人以及审批人员需要在其工作权限中工作,审批人员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审批的资产,经办人可以拒绝办理,同时需要向上级部门提出报告,起到良好的监督制约作用。

3.高校固定资产会计系统控制

根据我国会计行业的相关规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会计控制系统,并设置专门的会计核算岗位,通过会计控制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实行有效的价值评价,为内部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在会计控制系统中,需要对固定资产会计审核范围、标准等进行明确,并建立资产明细卡以及台账,对新增的规定资产进行及时的核算与归类;对一定年限的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价处理。另外,会计控制系统的建立,形成了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三方面相互制约的关系体系,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部门除了设置会计核算总账外,建立了固定资产卡与资产保管明细卡等,上面详细的记录了高效固定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资产购置时间、验收时间、使用部门名称、资产数量、类型、价值金额等。

4.高校固定资产预算控制

高效固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与资产预算编制与质量属于一个统一的过程。高效固定资产主要包括建筑楼、教学设备、实验设备等,对学校资金占用量比例较大,所以应该加强对其的管理。学校新增的固定资产需要经过严格的预算编制、申请、审批、招标购置、验收等,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账可查。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应该与财务部门一起,对已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审核,并根据高校整体的经费预算、发展规划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对各个预算控制点要求进行明确,并坚持节约型高校校园的理念,理顺高校库存量与增长量之间的关系。

5.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控制

高校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主要是为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供保障。学校应该成立资产清查小组,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人员、使用部门人员、财务部门人员共同组成,不定期或定期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清查,如果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进行解决,避免高校固定资产流失。另外,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应该承担起资产维护保养的责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与维护。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记录工作,妥善保管好相关的资料,做好资料安全备份工作。

6.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

高校固定资产不管是一般设备、专用设备,还是图书、标本及陈列物,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专业要求都是很高的。高校领导要认识到资产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对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按照工作需要和内控制度要求足额设置岗位,配备高层次、高素质专业人员。学校各资产使用、保管基层单位应设专职或兼职的资产管理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让更多的资产管理者参加培训学习。培养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应明确每人的工作职责,不得越权行事。对于一些诸如采购、保管、登记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应定期或不定期轮换工作岗位,不断挖掘员工的潜力潜能。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控制就是要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促进资产管理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

四、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现阶段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因此,应该不断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避免高校资产浪费,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高校固定资产增值的目的,促进其更好的为高校教科研活动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海英.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内控缺陷及对策研究[J].金融观察,2012,23(4):124-125.

[2]刘富强.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校园地,2013,26(7):99-100.

篇2

高等院校的发展目标和管理目标是培养人才,教育的发展和管理,是不同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高校固定资产指的是持有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为教学,科学研究及其他活动服务的有形资产。[1]近些年以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设备采购在总体规模上有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学校的行政管理支出占的比例呈线性上升趋势。同时,有关大学设备采购以及后期的管理中也在不断地暴露出管理不规范以及“私下操作”和其他复杂的问题。

二、高校固定资产实物招标以及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高校固定资产实物招标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早在2010年9月1日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第七条第九项中就以明确规定:高校固定资产包括图书,试剂,设备等物资采购的招标要主动及时公开。然而根据中国政法大学教育法中心的《2010—2011年度高校信息公开观察报告》我们可以知道,有相当数量上的高校没有明确的提供公民申请信息公开的途径,而且有部分高校对申请人设置了申请障碍。[2]

这样就使得学校内的教职工和学生因为“没有获取信息的渠道”从而久而久之就不愿再关心了。而各个学院或部门的领导教授也只是关心自己的项目经费如何报销,自己手中如何才能获取更多的科研经费。甚至有小部分教师更是对学校的财务状况采取完全漠不关心的态度。

2.高校固定资产后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我国有相当多的高校都经行了合校改革,从而催生了一大批的合并类大学,也造成了我国高校一校多区现象的普遍存在。这就使我国的高校普遍存在一些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设备的实物管理相互脱节、学校的固定资产价值量与其相对应的实物量严重偏离的问题。[3]

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是:(1)由于目前国内高校普遍存在过合并或搬迁现象,使得资产管理常年不清或前后混乱。部分高校已经多年没有对设备进行过清查,或者由于后续制度没有跟上导致“前清后乱”。(2)资产设备的使用上存在浪费现象,普遍有“重建设,轻适用”的情况出现。在招标的时候有重复购置,或购置设备后闲置不用的情况发生。(3)部分高校缺乏一个资产管理考核的制度,使用与管理缺乏监督。各部门即院系资产设备分配不均。(4)高校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1.高校现行的会计制度对资产管理采用不提旧折价的方法无法真实反应学校设备资产的价值。2.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是在资产验收后将资产登录进系统的,而高校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而当财务出现资金不足,延后付款的情况时就会出现会计账不资产实物不符。[4]

三、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优化与实现

1.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目前我国高校的资产管理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设置专门的国资处或资产处从而对学校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然后交给分管部门和使用部门再进行二三级管理。另一种方式即为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各个部门、学院分别对自己的设备进行管理,比如公共实验中心负责管理学校的机房、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资产,后勤管理家具和房屋设备等。从资产统一管理的角度以及我国高校多校区,设备分布的现状来看,第一种管理方式更适合采用信息管理系统来进行管理。[5]

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当包含如下几个功能模块:

(1)固定资产增加模块。其主要实现当设备通过验收后,二三级资产管理部门将资产信息添加到数据库内并由国资处进行审核打印资产标签功能。

(2)基本功能模块:主要是实现原始数据的整理与导入功能实现与其他数据库数据的对接。

(3)固定资产变动模块。当固定资产的一些主要属性如使用人、使用单位、存放地点发生变化时,二三级管理单位可以生成报表然后由主管部门来审核,然后交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与变动进而完成变动。

(4)固定资产查询模块。本模块主要实现查询固定资产信息库中所有录入的信息以及系统生成的信息的功能,由于考虑到新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的颁布,查询功能除了对资产使用和管理部门开放之外也要对社会开放因此系统设计时除了能在校园网内本地查询外,还要支持在因特网上通过用浏览器方式查询,并可以通过年限来查询当年新招标进来的设备。

(5)财务报表核对模块。主要用于提供固定资产明细固定的报表,而且在设计时考虑到通用性可以根据用户具体需求对报表进行格式的修改。

(6)精密贵重仪器模块。这个模块主要是考虑要充分发挥重要仪器设备的作用,使得这些设备的使用率能够得到提高,将一些重要设备的信息进行网上公开,并提供让其他部门人员借用的途径。

(7)审计部门举报模块。当通过查询模块对校内固定资产进行查询后,若认为某些资产存在问题均可通过该模块向审计部门反映。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整体设计框架如下图1所示

图1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整体设计框架

2. 信息管理系统的实现

信息管理系统的具体实现可以采用C/S结构,信息管理系统的前台开发可以使用Visual Basic 6.0,而采用SQL Server 2000来作为作为后台的管理数据库。

在其中要设置三个主要数据库实体对象,分别为“普通用户”,“管理员”,“固定资产”。其操作关系的ER图如下图2所示:

3. 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化改进

针对前文中所提到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以及招标中的若干问题,我们需要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如下改进。首先,开设游客浏览账户,即设有一账户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这个账户对信息管理系统内的固定资产进行浏览。其次,系统要设有对资产的自动清查功能,自动核对资产的异常情况,另外国资处也要定时的对各个资产管理部门情况进行抽查。第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都可以通过系统来进行查询,国资处如发现有同类设备属于闲置状态,就必须拒绝此类设备的申购,而只能进行资产调配,防止资源浪费。第四,高校高层要协调好国资处与计财处和各个院系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实现财务与资产管理一本帐,而不要各自为政。这就需要系统不仅有资产管理数据库功能,还必须要实现高校的财务管理功能。第五,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修、报废等每个环节均要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如发现某资产采购之后一直闲置不用,或故障频发,要追究其原因。

四、总结

近年来,教育资金占我国投入资金的比例越来越大,一个发展教育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但可惜目前很多人对发展教育的意识仅仅停留在硬件设施上。所以,建设好的校园环境,新的教学设备成了领导们主抓的重点。实际上,我们所谓的发展教育是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外表光鲜亮丽的校园环境和先进的硬件设备,这种投资只是会南辕北辙。虽然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来越大,但是相对于庞大的基数,导致教育经费紧张的形势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缓解。所以高校领导目前最应该思考的问题是怎样使教育经费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腐败,也是需要我们在教育采购方面要注意的重点。腐败问题,在高校中层出不穷,形势严峻。教育经费成为腐败的温床,源于制度的漏洞。从而使某些人趁机得利。所以说,如何完善教育采购制度,经费分配制度和加大监管力度成了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国家投入巨额资金为的是让教育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人才是国家重要的贮备资源,发展动力的源泉。所以说,一切应为学生利益为重,为人才培养让路。

参考文献:

[1]吕伟华: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和实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 会计之友, 2008(2): 40

[2]白静鹤:浅析我国高校信息公开.法制博览[J]. 2013(5):296

[3]廖鹏:”一校多区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新思考.黑龙江高教研究[J].2005(2):34

[4]马越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煤炭经济研究2007(7)

篇3

关键词:高等学校 固定资产 核算和管理

1 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特点

1.1 高校固定资产是指开展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而拥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价值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

1.2 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即将固定资产的购置成本一次性计入支出。处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基金”,同时,贷记固定资产“。除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之外,高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固定基金的账面余额是一致的。

1.3 高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会计报表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这样,使得固定资产的支出不能在固定资产的有效年份合理均衡分摊,这样的会计处理使固定资产的支出在购置固定资产的年份支出很大,在没有购置固定资产的年份支出为零,影响学校支出的真实性、可比性。

2 高校与企业关于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比较

2.1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不同。除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历史性及重要性原则等相同的会计核算原则外,高校还强调可比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原则和专款专用原则,而企业会计核算还注重统一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性原则、划分权益性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2.2 固定资产分类不同。高校固定资产按高校会计制度的规定分为七类: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交通运输工具、文物和陈列品、图书资料、其他固定资产。企业固定资产按实物形态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五大类。

2.3 初始计量的会计核算不同。高校在取得固定资产时,事业部分仍按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在购置时一次性记为当期支出,在增加固定资产的同时,相应增加固定基金。经营部分比照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企业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从会计账务处理上可以看出,资产只是形式上发生了变化。

2.4 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不同。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企业会计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为: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

2.5 固定资产折旧方面,高校在开展教学科研事业的过程中,由于不核算教育成本,所以不对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的处理,而企业会计要求根据不同类别的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2.6 高校固定资产按大类进行管理,一般不计提减值准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第56条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固定资产发生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并且规定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

固定资产作为高校拥有和控制的一种资源,其会计核算应以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为参照,结合高校发展目标,改革会计核算方法上的问题,使会计核算与高校管理与发展目标相适应。

3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3.1 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在管理体制上属于事业单位,高校固定资产长期以来无偿地使用,对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进行成本核算,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同时,高校职能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各院系、部门使用,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使用相互分离。

在财务方面财务部门负责管理总账,各院系、部门设置明细账,但账账之间,账实之间,缺少核对、协调衔接,账物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管理效率低下,造成资源浪费,主要是由于资产管理与资产使用部门间的责任不明确造成的,另外,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固定资产需要大量购置,在购入时,直接列入学校当年支出,无需考虑经济回报,这样就出现了急需使用的固定资产资产和设备要购置,这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高校为扩大规模,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也给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高校固定资产在处置时,缺乏有效的价值参考,固定资产账面始终反映原值,不反映折旧和使用年限,资产报废和处置时,会计核算没有资料作为参考,这样就出现了处置时价值被低估和提前报废等现象的发生。

3.2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按历史成本原则反映其购置时的价值,由于不计提折旧,从购置、建造完工入账到报废,会计账面反映的始终是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原始价值,除了清理、报废外,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从购置起一直保持不变。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只反映历史成本,固定资产发生损失、减少都不能在账中反映,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物不一致。另外,固定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这就造成了固定资产在使用期内每个会计期间的成本被低估,虚增结余,从而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不能反映实际。另外,在高校购置固定资产时,按照实际发生额报销,计入当期支出,不在使用期间核算成本,这样,有些人就认为高校固定资产是可以无偿使用的,它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物资基础,这就导致高校各部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只考虑自己部门的需要,造成购置后会发生不能使用或者固定资产的某种功能不能充分使用的情况,可能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下、资金浪费和资产闲置的现象出现。

4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改革的建议

4.1 强化管理意识,完善健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高校要加强各院系、部门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方法和手段,强化管理意识,制定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应用现代管理方式,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另外,高校要完善、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对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及时与学校各管理部门沟通,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按照管理要求建立固定资产资产数据库,准确、及时地反映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还要建立严格的报废制度,减少固定资产的损失。

4.2 引进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高校应引入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财务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完整、准确地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状况,可以在会计账上直观的反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高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能够完整的计算高等教育成本,为固定资产更新提供可靠的资金支持,可以保障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同时,固定资产损坏、闲置、资产丢失、无人负责等现象能够得到改变,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要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节约有限的教育经费。

4.3 高校应定期进行清理盘点,及时掌握固定资产实存情况。高校应在财务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各院系、部门设置明细账,对固定资产进行及时的清理、盘点,防止造成账实不符、有账无物的情况,或出现挂账而实物已经不存在的情况。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对报废固定资产及时核销,解决在购置固定资产上重复购置的情况以及出现闲置浪费的现象,可以查清高校对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会计制度》.

[2]姚利华.《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探讨》[J].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3]程玉红.《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8月第30卷第4期.

篇4

关键词:新形势 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措施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其使用或者占有的一年以上并在这过程中其原有物质形态基本保持不变的资产的管理工作。固定资产的使用非常的广泛,它在企业全部资产结构中的比重非常大,因此,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业务活动及日常工作的开展情况,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等。本文就当前新形势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建议,以期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高固定资产在企业中的经济效益。

一、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和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缺乏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专业人员。再加上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乏独立性,使得管理人员在进行单位固定资产的控制和管理时,没有充分的制度依据和监督处罚手段,造成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二)思想重视不够

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大多属于非经营性的资产,因此不会直接参与到生产经营等营利性的活动过程中去,因此,很多企业都没有很好的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忽视了对它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等方面上存在很多的问题和漏洞。

(三)重购轻管现象严重

在我国的部分企业中,由于其领导过分偏重于“门面工程”的建设,使得其相关人员在物资采购时,为了企业或部门的“面子”,不顾工作的实际需求,盲目的采购一些华丽、先进、昂贵、充门面的办公物资,但是有缺乏对其的管理和控制,使得企业在固定资产的购置中存在较大的重购轻管现象。再加上我国目前企业缺乏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使得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控制不足,常常出现单位对大量的账外资产随意的调用,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四)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

目前,许多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当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了解认识不足,其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实际的业务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在财务预算中缺乏及时、合理的分析、预测、控制能力,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

企业要建立和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体系,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相关的政策管理法规和制度,努力探索和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模式,从单位的各个部门和岗位支撑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同时,要加强单位内固定资产管理的独立性,确保固定资产能够实现透明化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有效的实施。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企业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和重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管理企业内部的固定资产,并积极的规范和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的操作行为,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节约单位资金。同时,还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相关人员的法制意识,牢固确立依法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的意识。

(三)企业要完善采购制度,规范采购工作

企业要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采购制度,规范其采购工作的行为,以便减少重购轻管现象,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要本着采购信息透明、公开、公正的原则,对采购行为进行规范和控制。要明确企业采购的对象和范围,规定采购的方式和程序,并严格按照有关的企业物资采购原则制订一个科学、合理、具体的采购方案。此外,企业还要大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工作,尤其是对账实管理的审计。通过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特性和权威性。要严格审计的标准和行为规范,及时的发现和分析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和潜在的隐患,并实施相应的解决防范措施,以减少和降低资产报表中的错误或误差,避免造成单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四)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针对目前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的现状,企业要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对相关内控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对当今企业中固定资产管理领域内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的了解、认识和掌握,加强他们的业务素质水平和会计管理的能力,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打造一支业务水平高、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三、结束语

加强企业在固定资产方面的管理,有利于提高其固定资产的利用率,节省企业的成本资金。有利于加强和保障企业长期建设工作的稳定开展。因此,企业要积极的在实践中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宇晖.新时期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益探索[J].时代经贸,2012

[2]匡平.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和思考[J].中国商贸,2011

[3]陈娅.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用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篇5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40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084-0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拥有的固定资产数量和价值不断增长。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截止2009年末,高校固定资产值104,305,426.81万元,相比上年末93,108,855.27万元,增长11,196,571.53万元,增长率12%①。同时,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调整合并的完成以及后勤、人事、财务的相对分离,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确保资产安全完整,还可以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大高校名下的固定资产不仅价值大数量多,而且固定资产管理环节大,此外尚未形成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作为教学、科研的事业单位,自认为其工作重心是加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工作,导致高校缺乏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在动力,对于资产管理等后勤保障类工作不重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不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不关心。同时,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使用固定资产过程不计提折旧,不反映使用效益,购置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来源国家教育性财政拨款,目前国家主体监管长期缺位,使得高校没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外在动力。这些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停留在重视购置、轻视管理;重视使用,轻视保管的现状。

2.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固定资产按照行政关系隶属于不同的部门,比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归属于后勤经济实体,教学楼、教学设备等归属于教务处,学院办公楼、办公设备、教学设备等归属于学院,校办产业固定资产归属于校办产业主体,缺乏一个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但是这些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又在高校财务部门。这种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职能交叉、管理分工不明的机制,使得财务部门很难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工作,无法通过账表对固定资产进行反映,更无法对固定资产进行控制和协调。

3.固定资产管理管理不到位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流于形式,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在固定资产配置上,没有对使用要求进行论证,片面追求价格高、技术新、功能全, 造成了极大地浪费,比如,我国高校下属很多教学单位都有经费支配权利,其购买固定资产无需经过专门资产管理部门审批,使得这些教学单位一味地强调高而精、小而全,但是从整个高校来看,这种固定资产配置重复分散,缺乏通用性,是极大地浪费;二是高校在固定资产使用上,一味地强调社会效益,忽视了本应该关注的经济效益,这主要表现在高校缺乏必要的费用控制机制以及使用监督机制,更缺乏与固定资产使用有关的节约激励和奖励制度;三是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缺乏全局观,没有在配置和使用方面形成共享机制,不断地重复盲目购进固定资产,还不断地埋怨资产不够用。

4.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取得固定资产的时候,固定资产以购置价格入账;持有固定资产期间,以历史成本计价,只核算原值,不计提折旧;处置固定资产的时候,按照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既不反映固定资产处置时的净值,更不反映因盈亏、出售、报废和毁损等处置过程中发生的处置收益以及清理亏损。可见,这套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得固定资产从入账到处置的期间,账面价值很少有变化,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更不能及时全面掌握固定资产的分布状况和使用动态。

5.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欠缺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增加以及教育经费不断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的数量、种类和价值也在不断增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亟需补充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但是,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不断收紧,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短缺,固定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停滞不全。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很多下属实验教学单位教学人员短缺,导致很多设备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一方面,高校固定管理人员很多都是转行从事固定资产管理,本来素质上跟不上,加上鲜有培训,制约了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6.内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内部的监督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虽然高校设置了内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独立性不高,监督层次不高,导致这些部门的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我国政府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制度,纪检部门和审计部门选择性的抽查,很难对高校起到监督作用。不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长期处于无监管的状态,存在较大隐患。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建议各高校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1.强化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需要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高校之间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可以规范高校管理,提高高校竞争力。因此,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形成自觉维护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的良好管理氛围。

2.完善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多元化,管理局面混乱的现状,建议高校设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行使资产管理权限,结合目前的财务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形成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资产使用部门三位一体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接受资产使用部门的固定资产购置申请,根据全校固定资产的存量情况,在部门权限内批准购置申请;财务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固定资产清查和盘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制定固定资产有偿使用制度,行使固定资产处置权限等等。

3.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为了高校固定资产利用率,一方面可以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牵头下,建立高校间的固定资产共享平台,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统一调配和规划,不断方便了兄弟院校的科研和教学,还可以节约成本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另外一方面,可以由固定资产管理牵头组建校级固定资产共享平台,对全校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处置等进行统一规划,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购买,还可以提高本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4.改进固定资产核算方法

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核算方法,建议财政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改进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即参考企业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在固定资产持有期间,按照固定资产原址、使用年限、残值率等做法计提折旧,并在会计期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坚持测试,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不仅可以从账面上及时反映资产的价值,还可以结合固定资产盘点制度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固定资产流失。

5.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队伍

为了改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建议高校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养,加强培训等方式,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同时,赋予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相应的权限,使其各尽其责,各司其职。

6.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

高校应该重视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从制度上保证内审部门的独立性,让内部审计部门真正发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作用。同时,积极配合外部监督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

三、结束语

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高校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还会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校从领导班子到基层员工应该重视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各种对策不断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为提升高校综合实力水平创造条件。

注释:

①数据来自教育部网站moe.省略/

参考文献:

[1]李萍,郝金岩,郝俊梅.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探[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2).

篇6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问题 对策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薄弱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作为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果,规范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当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存在着管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购买、验收、分发、使用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工作方法。如:固定资产实物登记帐卡的缺失,这些使得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手续不够完善,影响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闲置、浪费等现象存在。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分类不细致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分类,是更好地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之一,当前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因为在事业单位中所需要的固定资产种类多、型号不一,所以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成为一项繁琐又细致的工作。这就更加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管理,在进行种类划分的时候,既要以财务规定为依据,也需要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划分。此外,对固定资产划分不清晰,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务登记不详实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时候我们发现,一些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明细表等,做的不够规范和明确,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虽然较为完整,但是因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的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明细账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固定资产明细账务登记的不规范问题,使得固定资产的总帐金额与固定资产明细账金额不相符。一段时间之后,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带来不良的影响,不利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和监控工作的实施。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

在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工作的时候,各个单位一般都能够按照严谨的程序做好采购的管理,但是采购工作完成以后,在固定资产的保管与使用当中,却由于疏于管理等原因,使得固定资产损失问题产生。一些会计人员认为,当单位的资产购进以后,会计人员把费用支付之后,就不需要再进行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这种管理意识严重的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

二、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有效策略

(一)树立正确意识

事业单位必须充分认识到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重要性,要把国有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列入本单位的工作目标,全面做好监督检查与考核工作。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作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重要责任人、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相关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健全的三级管理责任机制。要注重信息的联结,建立联动的监管系统,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使用部门三个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建立日常沟通与临时沟通双效机制。

(二)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工作

事业单位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时候,需要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资产购置计划的编订,在多方实施科学论证以后,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签字批准后,再进行资产的采购工作。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购入后,要有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室等一起对固定资产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要填好固定资产管理验收入库单,及时的简历固定资产管理卡片。会计部门凭借发票和相关的单据,做好准确有效的原始凭证,为以后的会计核算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做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管理工作

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工作,在年终要加强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做全面的清查盘点,对于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要进行原因的分析,找出责任所在,并做好及时的处理。对固定资产的结构域管理的情况做出分析,避免由于积压闲置造成的浪费,最大程度上发挥资产的作用。做好固定资产的重点抽查,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要按照会计核算资料,将本单位固定资产使用重点部门做好抽查核对,保证账目、卡片和资产的统一。做好离任核查工作,事业单位领导、或者固定资产管理者在离任的时候,要进行准确的核查工作,做好固定资产的移交等手续,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

(四)强化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监督

首先,要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以此来提升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其次,要提高管理者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从思想认识到工作态度,都要认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意义。再次,要提高会计核算与监督制度,构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盘点制度,保证固定资产账务的准确性。

(五)优化事业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现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优化,在固定资产类别的划分上,要把固定资产的累计折旧等项目列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负债表里面,以更好的反映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净额。实现折旧与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类项目的有效结合,能够更为直接地显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实有数量。

三、结束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有利于完善资产管理体制,提高政府为民理财能力;有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服务型、节约型政府建设。因此,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中,要进一步的提升对资产管理的认识,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创新固定资产管理方法,为有效提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和原则

1、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必须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第一,固定资产因为价值比较大,购置选择慎重,且往往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专用性,所以其管理的技术能力要求也较强,需要由内行的、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来管理,并落实责任制,以保证出现问题后将责任追究到底,彻底解决。第二,固定资产管理需要各部门的全力支持,通力协作。固定资产应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流程的各个环节,对其管理也贯穿于企业生产运营的始终,对其维护和管理不仅是专职人员的义务,所有相关部门必须共同参与,这样才能全面保证管理质量和使用效率。第三,因每项固定资产都有不同的用途和生产效率,导致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比较具体而又负责,方法较多,针对性强,如固定资产增加可以计入融资租入,也可记为更新改造。工作量大,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也较高。

2、固定资产管理的原则

除了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特点,在具体的操作中还应该把握和坚持固定资产管理的几条基本原则:第一,全员参与原则。该原则也是由固定资产本身及其管理特点所决定的。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资料,其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作用,必须通过工作人员的使用来转化,所以必须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其次,因为固定资产应用在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是全体职工的共同任务,每个员工都应负有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需要全体职工协调一致的努力。第二,全过程管理原则。固定资产管理应该放宽视野,不仅仅是日常的正常运作的简单维护,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开始进行全程管理,涉及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管理计划。第三,全方位管理原则。现代经济管理要求的固定资产管理不是单纯的检查、监督与处罚,它要求采用财务管理的专门方法进行科学管理,同时要降低固定资产的购买成本、使用成本、资产流失损失等,即追求向固定资产管理要效益。

二、目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企业开始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高度重视。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一般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片面理解,更多的是关注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前期的供应商选择、项目考核都能采取较为严谨的计划,但购置后的设备管理却容易被忽略,造成企业固定资产不能优化配置,关键资源未发挥应有的作用,产出效率比较低。还有一些企业在购置之前对企业资产需求的具体情况不进行相关分析,也不严格遵守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计划中相关报批及审批程序,随意性大,财务部门在编制年度财务收支预算计划时,对固定资产的整体把握性差,重复购置现象和资源短缺现象同时存在,部门分配不均,造成资源浪费,固定资产的采购配置活动效率低下。

2、管理手段和方式落后

首先,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要求把握全面性、全员性原则,但很多企业现行固定资产管理模式中,参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其他利益相关人员并没有参与管理的责任与意识。其次,企业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主要依赖财务软件中的固定资产模块:资产管理部门通过人工清查方式,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具体的使用情况,在每月月末向财务部上报资产使用数据及状态表;财务部门根据资产管理不提供的数据进行财务处理,在期末组织企业固定资产盘点;使用部门只负责设备的正常运作。这种过度分散、互不相干的管理模式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工作量较大,财务部门无法了解企业固定资产的动态变化情况,向管理决策层提供的固定资产信息有失偏差,不利于保证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首先,很多企业财务部门只登记固定资产总分类账,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账账无法核对;或者疏于日常常规的盘点工作,对已购置或已报废变卖的固定资产不及时予以入账,造成固定资产的账物不符的现象。在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做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责任追究难度大,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其次,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损耗才采取一刀切的方法进行计提,未充分考虑不同资产的损耗特点,或者将折旧不合理地加速,或忽略无形损耗造成折旧计提不足,资产的现实状态无法体现。

4、固定资产改造、扩建问题突出

虽然新准则对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事项做出规定,分为符合确认条件和不符合的两种情况处理,但在会计实务中,固定资产的情况远比准则列举情况更复杂,有时会计人员很难按标准划分清楚,处理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利润。而且,由于存在账实不符的现象,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对房屋、设备的改造、扩建,企业一般安排工程处、机动处等部门负责,财务部门只需按照结算结果进行会计核算。因为财务部门只关注自己的核算职责,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没有客观的、切实的把握,所以更新改造后的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的确定,以及被拆除部分资产账面价值的确定都缺少第一手资料,会计核算信息缺乏客观性;也因为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改扩建固定资产的时点,将改扩建的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会计处理往往不及时,加剧了企业资产账实不符的矛盾。

5、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控制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正在逐步摸索建设中,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管理控制目前也未到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第一,未落实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人的权责不明晰,很多管理具体问题出现时相关责任人缺位,责任无法追究,资产的无人管理现象较普遍。第二,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整体优化配置效率低,导致固定资产经常会出现闲置甚至丢失。第三,相互牵制,互相监督的体制未完善,各个部门之间进行攀比,将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和重新购置,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的对策

1、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想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态

度。而且这其中起关键作用的是领导意识的提高。企业应该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强调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的地位,在宏观上提高认识。然后通过政策、文件的下达与宣讲,在基层推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管理混乱,保证资产使用效益,稳定生产经营,实现企业预期经营目标。

2、借鉴和采用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

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规模大、种类多,各单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仅靠手工管理、统计、核算已远不能满足现代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相互学习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组建功能齐备的数据信息系统,将固定资产的购建、分配、处置、报废、核算等各项业务全部纳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处理,同时为防止电子信息的意外丢失,辅助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安排固定的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测,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提高管理工作的时效性、科学性、安全性。我公司在实务中将效能监察、业务公开工作与固定资产管理相结合,如改制企业剩余固定资产管理效能监察工作、资产处置业务公开工作等,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保证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

3、完善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首先,正确界定固定资产的核算范围。新《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定义取消了量化的价值判断标准,是否将资产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正确区分低值易耗品和固定资产,因为两种性质的资产成本费用的摊销和计提是不同的,避免核算科目不科学影响企业利润。其次,注重固定资产的财产清查。派专门人员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了解和掌握企业经营所依赖的固定资产的现实状况,及时发现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不利因素及时剔除。第三,财务部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要加强与资产管理部门、各设备使用部门的协作,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定期盘点清查库存,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4、建立完善科学的固定资产后续管理制度

第一,正确实施固定资产折旧管理。固定资产通过折旧方式可以达到更新改造的目的,尤其是加速折旧法的应用。这种计提方法既符合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原则,即投入初期生产效率较高,多提折旧,而随着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延长,当使用效率逐渐降低时,减少提取的折旧费。又体现了稳健l生原则,充分估计了可能承担的损失和风险,更好地保证了企业的稳健运营。第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论是自然正常报废,还是损坏、丢失等非正常报废,或是对外转让、捐赠等,都应该报主管部门审批,商讨处置方式、处置效果等具体事宜,同时会计人员对固定资产报废、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追踪检查,监督是否有意假借报废、毁损、转移固定资产之名参与固定资产报废,加强回收价值和处置方式的审核,既保证会计账簿的合理性和延续性,又能避免固定资产流失。

5、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权责运行机制是首要任务。在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框架下,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明确自己的权责利,各项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节约处理常规问题的人财物投入,提高办事效率。财务部根据企业实际资产使用强度和管理要求、企业发展目标,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考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运行现状的指标体系,如固定资产完好率、维修率、收益率等。通过考评机制,形成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机制,奖励先进管理者,对随意侵占、挪用、毁坏、窃取固定资产的违法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激励和约束员工行为,调动其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各项指标顺利完成,使固定资产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本花: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2]吴跃龙: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

[3]李云: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7)

[4]马骥:对企业固定资产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优越性及存在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9)

篇8

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企业的管理观念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企业从以往单纯的重生产、轻管理,逐步转向生产与经营管理并重发展。作为企业的有形资源,企业最重要的经营资产--固定资产要想保值增值,为企业产生效益,就需要企业在“管”方面下功夫。也就是说,企业必须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有效的开展固定资产管理活动。这样才能全面促进企业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下面就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概述

1.固定资产管理的概念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角度看,主要是对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进行分配、管理,(1)为企业产品生产、出租经营管理所有;(2)使用年限超过一年;(3)单位价值比较高。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使用超过1年的建筑物、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以及其他生产所需的设备工具,此外不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设备,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同时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可以列作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首先要准确的确认固定资产,并然后才能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方案,从而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确认企业固定资产时,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安全监控设备、环保设备虽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但是能保证企业更好的获取经济效益,因此,也应该将其列作是企业固定资产。

2.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极其重要的管理环节,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从企业的管理目的看,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有:(1)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2)结合企业财务、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管理;(3)注重对固定资产进行保养、维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周期;(4)从增量投向、资产存量流动中改善固定资产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5)加强固定资产产权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6)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1.利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进行数据管理

就目前而言,企业在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时,大多是采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在手工记录资产数据向计算机软件记录数据转变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改变了以往固定资产管理会计人员手工记账存在的工作量大、计提折旧计算复杂、准确性差等问题,极大的提高了固定资产账务核算质量和固定资产管理准确性。但是在新环境下,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企业转型也越来越深入,而企业当前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已经无法满足新环境下,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企业开始使用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后,几乎没有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进行升级,使得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在功能上无法满足更高的管理要求,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老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缺陷,使得固定资产管理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影响。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集中管理

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计划主要是在每年的年底以企业各部门的二级单位为上报主体,对本单位来年所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进行上报,然后由企业的管理决策层对各单位的上报情况进行分析论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并分解下达给各二级单位。各二级单位按照上级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组织实施,以此推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逐步进行,并实现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集中管理。

3.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现状

作为企业总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很多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运营资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或者固定资产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资产流失,甚至会错失市场机会、丧失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从而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条件的不断优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关键生产设备运行情况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安全生产风险,开始重视和加强生产设备的管理。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一些先进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也被应用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活动中,这些技术和方法极大的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质量,解决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各种问题,使得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企业的各个部门都拥有一定的固定资产,这也就意味着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每一个员工参与进来。但是从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情况看,还存在企业员工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加上企业的经营模式、技术水平、管理思路等方面的局限,使得企业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管理思想落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法缺陷等,对企业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的问题

目前,企业使用的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多数都是全国通用的系统。在新环境下,随着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也越来越大,系统数据越来越复杂,这也导致管理人员在月末、年末进行业务操作时,经常会出现系统宕机的现象。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难度,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与质量。在固定资产管理软件系统中,查询功能是最基本的功能之一,但是由于通用软件系统的功能设计缺陷,导致系统无法为管理人员提供过去的固定资产清单情况,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人员无法准确利用历史数据进行比较。此外,由于当前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查询模式过于简单,数据维度也比较简单,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很难满足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实际分析需求,进而影响到固定资产日常管理质量的提高。

2.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的问题

在企业管理中,财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调度是比较常见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安排,管理权限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决策层,企业的各部门没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决策权,也就是说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企业各部门参与决策的力度很小。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设备、场地、车辆等固定资产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是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集中管理模式下,最了解市场和生产的基层部门管理权限十分有限,难以根据实际的市场情况、设备运行情况等快速做出决策,调整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再加上企业“重计划、轻落实”行为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受到极大影响,同时这也极大的降低了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益。在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的管理模式下,企业二级部门经常会在上报计划中随意增加上报金额,抱着“不要白不要”的思想,使得上报计划存在很强的随意性,从而对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投资决策造成一定影响。在当前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中,还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问题,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落实后,固定资产的维修、折旧都是由企业统一核定的,不管是大型系统设备,还是简单的设备,都通过粗放的手段进行管理。在固定资产投资前没有对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等进行深入思考和系统分析,在投资后,也没有对其效益进行追踪,从而导致固定资产投资难以获得期望的效果。

3.固定资产日常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固定资产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发生大量的费用支出,需要定期检修维护,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等,来维持和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固定资产的日常运维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固定资产设备检修频率的确定,检修成本开支的衡量、停机检修的后期利益与当期利益的矛盾,设备技术升级的时机把握等等,会对固定资产设备的寿命周期、企业当期与后期经济利益等产生深远影响。但有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企业管理层为了自己任期内的利益,往往只注重眼前利益,以提高当期收益为任期目标,通过降低设备检修频次等,减少设备的运维费用开支,严重地透支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生产性能,为企业今后的生产运营风险埋下了隐患。

五、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

1.建立有偿投资机制,提高投资效益的责任意识

面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企业一方面应该在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中增加有偿投资机制,从而对投资人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引导经营者树立“有投入就要有产出”的经营理念,在主观上促使经营者可以在投资前做好规划、算好账,从而保证投资的成功率。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要坚持谁使用、谁受益、谁担责的原则,要求经营者能根据相应的投资需求,在一定时间内有所回报。具体而言,企业可以根据经营者的投资要求,延长相应的设备使用年限、设备投资回收期。例如,一条生产线设备的有效使用时间为5年,而经营者需要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时,需要根据相应的业务发展,制定5年内的经营思路,创造收益,从而回报自己提出的增加一条生产线设备投资要求。这种有偿投资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各个部门的投资自主权,企业各个部门有投资需求时,必须对自身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按需上报,这样不仅能降低盲目投资带来的风险,还能全面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设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率等绩效指标,在主观上提高经营者的生产经营意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必须综合考虑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以及市场环境因素,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全面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提高固定资产的投资收益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2.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

为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企业需结合部门职责、固定资产类型、管理层的授权等情况,制定科学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界面。针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采用不同的管理手段,从而全面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对于企业的生产设备,其使用权、中小维修权等权限应划归相应的生产部门,对于设备的大修、技术升级改造等权限,应划归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部门。当设备、机器等固定资产在生产中发生大型故障,或需更换贵重的关键配件,或需要进行技术升级改造提高产品质量等情况时,生产部门应及时向生产技术管理部门报告,由生产技术管理部门组织技术力量对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研究分析,并及时作出决策,避免造成生产设备损坏进一步扩大、产品质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安全生产等现象的发生。

在企业的固定资产中,公共类固定资产往往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地位,就是没有一个部门愿意主动承担公共类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这也造成了公共类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损坏多、浪费严重。鉴于此,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公共类固定资产管理主体,并制定相对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对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证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策略能真正的落实在实际工作中,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3.制定设备维修费用预算定额

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情况看,许多企业采用以固定资产原值为权重,核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维修费预算。这种粗放式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正常维修、使用,另一方面也影响到各部门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的执行,导致各部门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维修费用预算都持有很大的意见,特别是在固定资产成新率比较低的部门,很可能会因为费用预算不足而减少设备的正常维修,从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等。鉴于此,企业应对各部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固定资产的已使用年限、设备运行状况、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情况等,并对各部门管理的固定资产进行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的使用年限、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制定不同的维修费用预算定额,从而使得固定资产维修费预算更加科学、合理,进而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

4.建立关键的固定资产设备寿命周期管理系统

企业应根据固定资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成品率、成品质量、使用年限、运行小时、关键部件的可替换性、运行环境等因素,对关键的生产运营固定资产设备建立科学的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动态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并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根据设备运行情况的监测数据、检修维护时对设备状况的初步诊断等情况,组织技术专家进行会诊,对设备的后期维护、技改等提出专家评审意见,报企业管理层决策,从而制定相应的固定资产设备后期维护、技改计划。通过提高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质量,来提高固定资产性能、稳定产品质量、延长使用寿命、降低设备大修频次、降低安全风险等,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为企业贡献最大的经济利益。

篇9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的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还不完善,尤其是制度上的欠缺。首先是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许多事业单位还只是存在与“重钱轻物”的管理方式,在这种传统观念的指导下,事业单位还只是将资金作为财务部门管理的重要位置,却忽视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这也就严重忽视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真正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机制还不完善,在管理上还有许多漏洞,在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体系中,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购置、验收、清查和报废的体系,在采购过程中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计划还没有明确的制定,同时也没有完善的制度体系来做保障;而在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中,也没有形成有效的机制进行清查和保管,这就导致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或是有物无账的情况,在财务管理中,账目中固定资产的记录管理十分混乱。

2.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对于固定资产来说,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重要的会计分录,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也是十分重要,但是目前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还存在着不规范的情况,导致流失十分严重。一是目前许多的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没有进行计提折旧,而是按照原始价值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的时间的损耗中不能真实的反映,固定资产在购置后只是把全部的支出列为当期的指出,反映的只是原始的价值,这样在财务核算时就不能真实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情况。二是在固定资产的维修中,处置随意和不规范导致固定资产的价值流失严重,在一些事业单位中,为了改善单位的工作环境就投入较多资金,花费较大的成本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维修,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固定资产,原有的资产主体得到增加,但是这些事业单位却并没有把维修费用作为费用,却并没有将其作为固定资产的增加。

3.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在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中不比制造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没有严格的与财务管理相挂钩,造成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使得单位损失严重。这些脱节存在在许多方面,为事业单位带来了许多的潜在亏损。一是事业单位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十分重视,但是却忽视了固定资产的保费处理,一些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映是存在的,但在实际中改固定资产已经报废了,这就使得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存在亏损的风险;二是有的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已经到了报废的年限,却没有真正的办理报废的手续,使得报废的固定资产时间拖的很久,不断增加的金额导致了财务的亏损;三是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管理的脱节,一些事业单位上级调入、捐赠或是报废固定资产时,没有通过财务部门,这样就造成了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在转移中的流失和损失严重。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要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利用和科学管理,就必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要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与实物管理,防止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脱节。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要做好处理,上级购置固定资产时要严格按照程序经过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做好固定资产的账目处理;完善固定资产的维修保费制度,做到有人负责,有人上报,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要严格通过制度指定到人做好固定资产的财务账目处理;对于报废的固定资产要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将报废的固定资产从账目中修改,做到账实相符,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及时性。其次,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些相关的具体制度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实行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制,实现谁使用谁负责、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做到固定资产的有效和科学的管理,做到固定资产从购置、使用、报废各个流程都有人负责,并且按照制度严格执行实施。

2.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对于资产的核算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改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也是势在必行,要不断改革传统核算方法的弊端,完善固定资产的核算制度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在核算制度上的完善,要改变以往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的方式,相反要每年或是每季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对账实不符的固定资产进行处理,以减少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损失。二是事业单位要有成本和效率的意识,对于固定资产的出售,要实行竞价或是招标出售,这样以实现固定资产的剩余价值最大化,同时也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价值损失。三是要想做好固定资产的有效核算,做到固定资产真实的反映,实现账实相符,就要不断的提高会计部门和财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技能,要定期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降低人员在固定资产中的风险。

3.加大固定资产核查的监督力度。事业单位提供的低公共服务的产品,这就更加严格的要求做好固定资产的核查监督力度。因此,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情况,制定固定资产管理长期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制度,实现固定资产的规范化、一体化和科学化的管理。同时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审查工作,在购置、增减、租赁上都要实行有效的监督,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这许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要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以保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参考文献:

[1]柳林,柳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03).

[2]胡雅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8(02).

篇10

关键词:学校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建议

固定资产是指的一个企业或单位固定资本的实物状态,每年都会有一定的折旧和损耗。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高速阶段,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和成果。中国的教育事业也迅猛发展,由建国时期的落后状态发展到现阶段各类学校齐全,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的阶段。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每年都拿出相当大的资金发展教育事业。学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本单位,每年受到国家的财政拨款数量很大。一些学校固定资产规模巨大,管理水平较低,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固定资产的规模不能协调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适应不了固定资产迅速扩大的现实状况。随着国家对事业单位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对学校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提高学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约束和管理。

长期以来,固定资产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薄弱部分。固定资产在学校教学和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学校教育条件的改善,许多学校都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条件不断改善,学校固定资产投入不断增大,加大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这些新发展都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广泛认识

学校的固定资产设备在学校教学和行政工作中发挥着基础作用,许多学校的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是国家的财政拨款,国家为学校购置教学设施,学校管理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降低了学校资产的利用效率。学校部门之间缺乏统一协调性,对固定资产购置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以致于重复购买设备,降低了资产的配置效率,提高了资产的浪费率。在购置固定资产时,一些学校的资产购置人员没有进行科学的市场调研和采购招标,通过购进指定供货商的商品来获得自身收益,影响了学校固定资产设备的购置,使学校不能对固定资产形成有效管理。还有部分学校在购置固定资产设备时,只买贵的设备,忽视了设备的实用效能和资金的节约,使得这些设备的利用率非常低,积压了大量资金,挤占了财政资金支出,减少了学校在其他方面的投入。

(二)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企业更加面向世界市场,企业为了有效配置内部资源,节省生产成本,最大限度的提高经营效益,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学习,建立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国家也在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随着中国国营和民营企业相继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也在推进过程中。国家专门出台相关法规政策,要求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学校的固定资产数量庞大,包括教学设备、教室设施和办公用品等,如果学校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无法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管理。一些学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不能对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监管,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严格按照学校固定资产采购程序进行,弱化了学校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能力,形成了固定资产管理漏洞。

(三)固定资产监管机制不健全,存在漏洞

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往往工作量很大,管理种类繁多,导致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管理工作单纯依靠学校固定资产部门进行,其他部门没有积极参与,相互配合,难以对学校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监督和约束。部分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没有相应的知识水平和道德素养,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不能运用现代管理工具,导致自身能力与固定资产管理要求严重不符,降低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影响了学校的实际利益。

(四)学校缺乏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是每个学校都应该重视的工作。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与学校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联系,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设施水平的高低,对学校教学事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一些学校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时,管理方法不能与时俱进,仍然采取传统方法对现代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学校在购置固定资产之后,每年固定资产都会有相应的折旧率,而一些学校在进行资产核算时没有将资产的折旧考虑在内,影响了资产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也不能如实反映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各个学校甚至各个部门之间核算原则不一样,造成了固定资产核算口径的不一致,加大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不利于学校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管理。

二、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正视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水平

固定资产的管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未来发展,随着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国家对学校的投入也不断提高,学校固定资产呈现迅速扩大的趋势。部分学校部门在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申请前,没有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彻底调查,不了解一些设备的使用状况,造成了设备的再购置,浪费财政资金,影响了学校资金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学校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作用,走出认识误区,形成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各个部门之间加强沟通,统一协调,积极参与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降低学校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率,共同促进学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提高。学校要定期进行固定资产重要性宣传活动,加强学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对于忽视固定资产管理且造成学校固定资产损失严重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包庇纵容,对于认真遵守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表现突出的人员实行奖励。通过奖惩并用的方式,加深学校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

(二)建立健全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学校里,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相对较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相对较高。尤其是在一些落后地区的学校,学校更没有固定资产的管理认识,基本是由一人完成固定资产购置的全过程,学校缺乏去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约束,降低了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影响了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学校要按照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学校拥有的固定资产实施有效监管,杜绝挪用固定资产现象的发生。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到固定资产的使用,最后固定资产的报废,这些流程都要进行严格监督。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原则建设,进行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工作,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配置效率,降低资产的浪费率,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建立完善的学校内部监督体系,防范固定资产管理漏洞

许多学校都没有形成健全的固定资产监督体制,一般都是各个部门的资产各个部门分别管理,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性,加大了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难度。许多一些学校部门在购置固定资产时随意性很大,没有事先进行科学的调查和分析,增加了资产的重复购置率,浪费了学校的财政资金。各个部门分别管理固定资产,当固定资产的使用出现问题时,各个部门相互推诿,推卸责任,最后导致问题不了了之,损害了学校的利益。在国家大力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同时,学校要按照国家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加强内部监督体系的建设。学校要成立专门和独立的固定资产监督部门,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核算学校固定资产账目与固定资产实际情况,防止出现账目不实现象,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减少固定资产的不良利用率,将闲置资产进行合理配置,提高学校资金的配置效率,真正发挥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作用。

(四)学习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

学校要向学习优秀的固定资产管理经验,结合本学校实际,定期对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管理技能,再加强技能培训的同时,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道德素养,树立管理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学校可以引进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优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结构,为固定资产工作增添新的活力,促进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绩效。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中,计算机在现在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巨大,为现代管理工作提供了高效设备。学校要利用现代信息设备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利于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监管,科学核算学校固定资产价值和数量,量化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保证学校固定资产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学校必须重视和慎重对待的,只有转变传统挂念,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和管理体制,做到固定资产动态监督,闲置资产大大减少,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保证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