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4 17:50: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

篇1

关键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现状;对策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现状分析

发展和管理是协同并进的过程,对于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来说也是这样,一方面,我们要大力加强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实现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在管理上加强维护,不能只是重视发展而忽视了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当前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来说,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对此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第一,没有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监管机制。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农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但是在当前的农村发展进程中,一些基层的政府和党委把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引进投资和大力发展经济上,而对于集体“三资”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缺失。这样一来,一些农村的“三资”管理也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管理队伍的落后,集体“三资”的产权以及监管的责任变得模糊,也就造成了一部分的资产和资源被闲置下来或者是受到长期的侵占。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委和政府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的处理也相对随意,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从而有效地开展资源配置,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的缺失,甚至出现了无人管也无人问的现象。

第二,集体资产开始逐渐地流失。农村的集体“三资”问题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监管,以及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也不够健全,这就造成了对集体“三资”的约束不够,进而出现了相关集体资产流失的现象。在这个过程中,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及时地进行资产清查和资产评估,对于监护和管理来说更是十分松懈。一些资产或者是资源不入账、人情发包、低价发包时有发生。

第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在近年来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多集体经济发展前景都不太好,发展的速度也相对缓慢,甚至有一些地区的集体经济收益几乎为零,这样一来,就有一些村会把相应的集体资产进行变卖,从而投资于其他的一些收益相对较好的产业。与此同时,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投资的一些企业发展监管也不到位,进而出现企业倒闭之后,相关的资产难以收回。

第四,资产管理腐败的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对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到位,相关管理制度的缺失,进而造成了资产管理的腐败现象。在资产、资源、资金的管理上没有统一协调的管理机制来进行约束,通常会有一些村出让了相关的集体资产,但是对于集体资产出让的收益却没有及时入账,从而造成集体经济的流失。

第五,维稳压力相对加大。由于集体“三资”管理的松懈和其他的一些腐败问题,进而也就导致了群众的不满,因为其管理的不够公开和透明,甚至是对集体资产进行随意的处理和变卖,这样一来也就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而出现大量的上访和举报,这些情况的出现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以上我们对于当前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的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其中也发现了存在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相关领导管理部门也要重视起来,全面规范和整顿当前农村集体“三资”,力求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安全和完整。具体来说,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措施。

第一,加强全面监管和治理。一方面,农村的集体“三资”管理要尽快的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和具体的规章条例,另一方面,就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来开展对集体“三资”的各项管理。对此,相关的党委和政府要重视起来,成立相关的管理小组进行管理。如对于一些长期拖欠村组承包款的企业,我们要开展严格的清查和管理,收回相关的款项,对于一些违规和违纪的现象要严厉的进行查处,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加强对集体“三资”的委托,寻求专业的的人或者是机构进行专项管理,明确相关的责任产权和职责。

第二,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针对长期以来“三资”管理不规范和不科学的问题,相关管理部门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清查和管理,不仅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监管清查制度,同时也要在各个环节上进行核查和管理,在资产的处理上、转让承包、租赁等方方面面加强监管,同时做好相关账目的核对和对账单资金的审查,出现违规的要严格惩处。与此同时要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发生,特别是在对集体“三资”的产权上、责任上以及监管上出台详细而明确的权责规定,严重杜绝违法和的现象,实现科学的监督和有效的制约。

第三,对于农村集体“三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做好相关资源的配置和优化,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来说,管理是重要的基础和前提保障,是为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为中心的。所以,我们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要把这些资产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进而用到农村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进程当中,以此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我们就要开展各项管理和规划,既要做好“三资”的运营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地进行各项投资和建设,盘活闲置资产,把相关的集体资产充分利用起来。如一些村镇就会把一些闲置下来的固定资产在确定相关产权和责任之后,进行变卖或出租。

参考文献:

1.张亚平,凌志群.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9(8).

篇2

[关键词]鸡街镇;“三资”管理;存在问题;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镇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上比较薄弱,存在着底子不清、处置不当、机构不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运行、加强源头治腐、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鸡街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11年,我镇成立了村级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即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由农经站工作人员来担任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由镇政府主管。全镇纳入代管的有16个村委会、105个村民小组和2个社区。并在2011年和2012年对全镇的各村委会、社区及小组全面进行“三资”清查。通过清查,我们发现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1.1组织机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

由于乡镇农经管部门人员缺少,服务中心机构编制、人员未落实,不能定岗定编,不能很好地开展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个别村因换届,新老班子交接不及时、不仔细,造成村集体资产出现有账无物,有物无帐、账实不符,部分村还存在无偿占用、低价承包、私自变卖、产权不清等现象。村级的民主理财组织、村民议事组织不健全、不完善,存在管理不民主、不公开等问题。

1.2农村财务管理的模式不合理

我镇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一些农村财务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一般都是就地选用,没有经过专门、正规的训练,缺少必要的法律、财经基础知识,有的甚至缺乏起码的文化、业务知识。他们的聘用一般由村领导说了算,工作依附性强,由此出现对村社的财务不会管、不敢管、不敢监督的状况。二是财务管理与监督制度不到位。一方面,一些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或形同虚设,财务管理混乱,民主监督名存实亡。另一方面,作为财务审计部门的县、乡(镇)农经管理部门却因事务繁多、经费紧缺等原因,不能正常开展审计工作,监督管理不能到位,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导致财务管理混乱不堪。

1.3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

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债务较大,村级经济运转困难,绝大部分村没有集体收入,财政转移资金仅用于村干部工资,村级经费不足,举步维艰,难以维持日常工作开展。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对村级债务又缺乏管理,造成部分村遗留的债务较大。加之债务形成原因较为复杂,时间较长,群众意见较大,其真实性也难以界定。

2、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2.1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

对各村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管理办法。在保证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三权不变的原则下,实行会计委托制,并实施农村财务会计电算化管理。各村只能开立一个基本帐户,不准多头开户,严格执行帐、款、印鉴分开保管原则。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降低劳动强度。村报账员每月只需将当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据移交会计服务中心,就可以准确、快速、安全的自行记账、自动汇总、自动生成各种财务报表。

2.2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办事程序

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结合推行财务管理规范化工作,统一制定《现金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等配套制度。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要求各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发包、租赁、投资、资产处置等集体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资金、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等,及时入帐核算,做到应收尽收。财务开支审批制度,要求财务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民主理财小组对符合财务规定的原始单据加盖民主理财小组章,并由民主理财小组长在盖章处签字;报经由书记、主任一肩挑的,由一肩挑的书记主任签字,书记主任分任的,实行联签制;最后由报帐员持原始单据到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报帐。

2.3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要积极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切实抓好农村集体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全面实行“报栏式”、“会议式”、“广播式”等多样化形式的财务公开。在具体工作中,一是要以村民关心、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重点,规范公开内容和方式,形成“五统一”工作制度,统一公开内容,统一公开程序,统一公开载体,统一公开时间,统一档案管理;二是要以保证公开质量为重点,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农村集体财务公开的监督力度,不断提高村级财务公开规范化水平。

2.4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机制

一是制定监管规程。本着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尽快出台一些相应的监管规程、流程,规范指导市、乡两级建立监察制度。二是强化民主理财。组织农村报账员和村民理财小组成员经常培训,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加强财务公开检查。三是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进行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审计结果及时公开,形成“在监督下公开,在公开中监督;在指导下规范公开,在公开中加强指导”的良性态势,通过监督、指导确保农村集体“三资”的各项事务规范公开、及时公开、正常公开、重点公开。

结语

农村集体“三资”构成复杂、分布广泛、管理基础较为薄弱,长期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上的忽视导致了职能范围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以及浪费和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必需及时对这些进行改进和完善。镇直属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消除农村因“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不安全不稳定隐患,这对于维护集体和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健全民主监督管理机制,提高农民收入以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都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在前期有效工作的基础上,抓住问题,延续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采取措施加强农村集体经济的“三资”监督管理,从实际出发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以此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云开.浅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1(3):97-98.

篇3

【关键词】“三资”监督管理;财务公开;“三资”公开

1.做到全公开,使农村“三资”处于事事监督之下

村务公开是防止村干部腐败的有效手段,因此,要将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各项内容、程序及过程都纳入村务公开之中,并作为重点进行公开,这样才能保证农村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处于事事监督之下,不留监督“死角”。

1.1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要做到内容全

首先,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要全面公开。从财务收入管理制度,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到财务预决算制度等资金管理制度;从资产清查制度,资产台账制度,资产评估制度,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制度,到资产经营制度等资产管理制度;从资源登记制度,资源招投标拍卖制度,资源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到集体建设用地收益专项管理制度等资源管理制度;都必须全面系统地进行公开,使群众对“三资”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合理性、合法性和可操作性进行有效监督。

1.2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要做到过程全

农村“三资”活动的每个过程都要公开。如重大项目开支从开支事项发生时,经手人取得合法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同意后理财小组组长签字,报经主管财务负责人审批签字,再由会计人员审核记账,整个财务流程都要逐目逐项公开。

2.做到真公开,使农村“三资”处于实时监督之下

当前,村务公开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真公开,特别是群众非常关注的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问题,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公开,该公开的不公开,该透明的不透明,或者公开的内容空泛,避重就轻,致使广大群众难以了解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真实情况。因此,只有做到真公开,才能保证农村“三资”处于实时监督之下,使监督有力有效,不留监督“软肋”。

2.1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要求数据真实

农村“三资”各项公开的数据,要真实可靠,特别是财务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策结果,要真实地向群众公开;资产清查,资产增减变动,资产评估等数据要真实地公开;资源普查,资产和资源承包或租赁收入,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以及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项目建设资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收益分配等公开的数据,必须真实可靠。要确保公开的数据真实可信,还必须发挥监督部门或监督组织的作用,如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所有公开的数据必须经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

2.2农村“三资”管理的公开要求干部用真心、群众真参与

村干部对待农村“三资”情况公开,一定要做到真心实意,不隐藏,更不能做假去欺骗群众,越是群众关心的内容,越要重点公开,越是群众疑惑的,越要详细公开。为促使干部在农村“三资”公开上做到真心,除要加强农村干部思想教育,提高其认识之外,关键还要建立相关制约机制,如强化村干部的廉政考核,加大责任追究力度,一旦发现村干部在村务公开工作中有弄虚作假、蒙骗群众的行为,要从严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其次,群众要真参与。监督的主体是广大群众,只有群众真参与,才能促使真公开。因此要组织动员广大群众真心参与到村务公开工作中来,不仅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而且要最大限度地使广大群众真心参与民主监督。

3.公开“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村务公开工作要求细致、严格,不能使村务公开工作形同虚设,不能真正发挥村务公开对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使农村“三资”处于时时监督之下。

3.1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农村“三资”管理公开经常化

要建立民主监督制度,成立村务公开民主监督小组,监督村务定期公开、特别监督农村“三资”管理各项事务及时公开。使乡镇党委能时刻掌握村务公开工作动态,保证村务及时经常地公开。

篇4

近日,江宁街道对22家集体资产经营的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查,并结合实际,完善集体资产管理办法,实行统一管理,确保了集体资产安全。街道在管理中规范合同管理。资产出让、出租等合同,必须规范的合同文本,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对闲置设备及时调剂余缺,避免盲目重复购置造成资产闲置浪费。对经营性资产,各类合同都以明细汇总表形式登记入册,及时登记租金、收益收缴情况。定期对合同、协议进行梳理,合同到期前一个月,将新的资产租赁事宜报街道审核通过。严格处置管理,出售、出让、置换资产,必须由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鉴证,出具资产评估报告,并采取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受让方。农经站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

一、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确保村级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1.资金管理

2011年我街道22个社区全年总收入9450.33万元,其中补助收入5833.63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9422.55万元,集体经营性收入3616.7万元,总支出6857.49万元,其中经营支出27.78万元,与2010年相比,总收入增加1235.63万元、补助收入增加1030.91万元,可支配收入增加1234.99万元,增幅达15.09%,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204.72万元,总支出增加1386.53万元。为维护好村级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断增加集体积累,我街道在村级资金管理上,首先是完善各项制度。为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服务中心于今年年初与各村(社区)会计签订了二〇一二年财务管理目标责任状,对各村(社区)财务工作提出四项要求,即规范票据管理、规范银行存款日记账、现金日记账、规范村级民主理财、财务公开制度,确保管理工作正常有序。

其次,我中心用“一个中心、两级审核、三权不变、四位监督”来保障村级资金的有效运转。“一个中心”:即会计服务中心,“两级审核”:是指村(社区)、街道两级对入账票据的审核。我中心严把审核关,对由村民主理财小组已审查过的入账票据的审批权限、是否盖章、票据规范度、有无坐收坐支等进行复审,并实行谁审核、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三权不变”:指的是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四位监督”:是指民主理财小组监督、街道审核监督、区级财务审计监督、阳光村居网络监督。一年来,各社区定期开展民主理财活动,每月26日至31日为村民主理财日。每次村务公开前,由村会计按要求整理出公布方案,报请民主理财小组审查验收,由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签字,组长审批,确定合情合理、准确无误后,选择合适的形式,按照全面、公开分项的原则向群众公开。财务审计监督。为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审计监督,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监督机制,我中心一直以来积极配合街道审计部门对村级财务进行审计,并坚持“一年一审”制度。2012年4月中旬,我站会同街道审计办、财政所等部门对街道内22个社区进行财务审计,通过审计,对村社区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监督。

2.资产、资源管理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中心按照区委农工办及相关文件要求,于2010年4月至2011年年初,对全街道22个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与核销。截止2011年年底,我街道22个社区资产总额31360.01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5029.08万元。负债总额6377.7万元,比2010年下降了3576.44万元,所有者权益24982.31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8605.52万元。摸清家底后,我中心根据“三资”清理工作组审核确认后的资产、资源,要求各社区以此次清理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集体资产台账、资源性资产台账,同时要求各社区在今后的集体资产处置、投资项目招投标入账时,要留存相关会议记录和合同等资料备案,对村级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实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另外,我中心在社区债权债务清理的基础上,建立债权债务台账,要求各社区及时登记债权债务变动情况,实施动态监管,并指导各社区有计划、分步骤稳妥化解村级已形成债务。

今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阳光村居”网络平台,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与监督,逐步做到了对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常态化。截止2012年11月,“阳光村居”内网财务管理信息平台共录入“三资”信息30554条(其中资源信息340条、资产信息112条、债权债务信息28618条),财务报表1094张,以上“三资”信息大部分已通过审核,公布至外网。

篇5

关键词:宁州 委托 三资

宁州街道辖27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187个村(居)民小组。总人79740口人,其中农业人员64453人。总面积437.8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276300亩,耕地41926亩, 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61元。为做好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提高认识,健全组织

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是农民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街道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经研究,成立宁州街道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领导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农村集体委托服务工作服务中心。

2.制定方案,强化宣传

研究制定了《宁州街道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宁州街道农村“三资”中心职责》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等相关制度,确保“三资”服务工作有序开展。

为使“三资”工作家喻户晓,街道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街道村干部动员会和培训议各1次,使干群充分了解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的意义、目的、步骤、方法、程序。

3.扎实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服务工作

严格执行操作方案,坚持四项原则,抓好“五个统一”。

3.1坚持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四权”不变的原则。做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收益分配权不变;村民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监督权不变;二是坚持依法的原则。不统包统揽,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三是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严格执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实行民主决策,在阳光下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坚持实际的原则。要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

3.2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核算、统一公开、统一归档。

一是统一制度。按照县、街道相关制度进行操作;二是统一审核。村集体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到街道“三资”服务中心统管资金账户管理。三是统一核算。对村集体“三资”实行统一核算;四是统一公开。各村财务由街道中心统一提供,坚持每半年逐笔逐项公开资金、资产、资源使用流转情况。五是统一归档。各村“三资”档案由镇服务中心统一管理,分村建档。

3.3坚持“清理、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六个程序。

清理:截止2011年5月30日,全街道27个村(社区)村民委员会及187个村民小组第一阶段清理登记货币资金、库存物资、对外投资、资产、在建工程、资源性资产、债权、债务、经济合同已全部完成。

登记:在“三资”清理过程中,按照省里统一制定的清理登记表,清理一项登记一项。做到登记的内容全面,事实清楚,数字准确,不重不漏。

核实:召开镇村干部会议,布置“三资”清理核实工作。一是成立核查小组、明确责任;三是加强督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公示:规范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公示程序,做到四规范。一是规范公示时间;二是规范公示内容;三是规范公示形式;四是规范公示保留资料。

确认:街道“三资”清理指导组到村现场指导,严格程序,规范操作。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集体“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使集体资产明晰,资源透明,资金明了。

上报:经过村民代表会议确认 的“三资”清理结果,各级签字认可同意后,逐级上报。

4.巩固完善,建立长效机制

为建立“三资”服务长效机制,县农经局、街道农经站年底对各村财务进行审计、检查。审计的重点要看资金是否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村级集体资产运营情况,有无账外账等违反财经纪律现象,为“三资”服务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5.“三资”清理及委托工作成效显著

5.1盘活了村集体资产,村集体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如老里箐的沙石厂是村集体资产,过去由于操作不规范,年承包费只有万元,群众意见很大,推行农村“三资”服务后,实行了公开招标,年承包费一下子提高到万元。

5.2进一步规范了对村级资源的处置。

对承包期满或新增加村集体资源进行公开拍卖或租赁,杜绝“暗箱处置”行为,促进村级“三资”保值增值。

5.3解决了疑难问题,使“三资”量明显减少。

以前,因村级财务不明,越级上访的屡见不鲜,实行“三资”服务以后,财务收支往来,资产、资源发包由暗变明。透明度的提高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干群之间的对立关系,村集体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5.4体现了民主决策。在“三资”清理中,将清理结果通过公开栏对外进行公示,充分体现了民主管理,民主决策。

5.5摸清了家底。通过这次清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对家底进行了彻底清查,并将资金的使用、保管情况进行了公开,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和谐了干群关系。

5.6村级开源节流渠道进一步拓宽。实行“三资”服务后,村级所有建设项目全部按规范程序实行公开招标管理,为村级集体节约了大量资金,破解了干群之间因项目发包产生的猜疑矛盾,融洽了干群关系。

6.存在的问题

篇6

[关键词] 南安市 三资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0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48-01

1 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基本情况

经几年来,全市各村集体通过开展资产资源产权造册登记,“三资”清查、界定产权、核实价值、合同清理、公开公示等工作,摸清了家底,建立了资产资源台账,并实行计算机网络监。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高村级 “三资”的综合使用效能。至2014年12月份,全市“三资”管理系统中有420个村(社区),登记资产总额290015万元,其中村集体货币资金余额63538.82万元、应收账款45950.69万元、固定资产113621.98万元;登记资产信息14814条,资产总额69232万元,其中房屋41314万元、农田水利设备2465万元、乡村道路19161万元、办公设备2547万元;登记资源信息12577条;登记合同信息1903条;登记资源总量159.76万亩。

2 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资产资源登记尚不全面、完整

资产资源大部分没权证手续。村集体所有土地、山林的地界虽然这几年有进行过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和林权登记,但是没真正做到界线清楚,划权清晰。从资产资源登记资料上看,资产及资源登记没完整,没有真正全面清产核资,比如以前村水泵房、仓库、果场建筑物等没有清查清楚。村集体资产的不动产如村址、老人活动中心、安息堂等建筑物基本上没权证手续。集体资产基本没折旧,部分资产估值不准确。

2.2 资产资源流失时有发生

个别村集体资源发包存在暗箱操作,低价发包资源时有出现,而且时限很长。出现不少资源发包超50年以上发包合同。不少资产资源出租、发包时限已到了,村集体还没及时收回,放任资产资源流失。村集体出租资产、发包资产没有按合同约定及时交缴租金、承包金,村委会也没有及时追收。变成旧欠款,村委会也不积极追收了。

2.3 集体经济薄弱,缺乏改制内容

大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逐步萎缩,集体收入逐渐减少,而各种公益性和福利性支出还要维持,造成有的村入不敷出,大部分收入靠上级财政补助,上级财政补助收入占村财收入55%。从近年来的村集体收入情况统计看,收不抵支村(社区)占全市行政村数近三分之二。村集体入不敷出,村委会要正常运转,公益性事业还必须支出,为此开始动用集体积累,造成集体家底越来越薄,甚至出现资不抵债现象。有的村虽有少部分净资产,但由于资格界定未完成而征地费已分配完毕,需用净资产弥补人员分配,分配后的结果净资产所剩无几。集体经济组织改制的核心内容是集体资产产权,没有可量化的产权,改制也就无从谈起。

2.4 集体经济发展路径不明,缺乏空间载体

现在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资金如何投向、怎样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成为困扰各村的共性问题。如投资办实体经济,不知投资什么项目,过去办企业亏损的教训,不仅村民不答应,就是村干部也不愿意;如投资购买土地兴建标准厂房、店面搞租赁经营,受因地制约难以寻找空间,也因资金较少没有投资实力;如存入银行吃利息,因利息较低也不能使资产保值增值。由于没有较好的投资渠道,一些村将资金投放借给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没自身经营,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太难了。

2.5 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不明晰

目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中,都规定农村所有权主体是集体。而集体可以有乡镇、村、自然村落、村民小组几个层次“集体”到底是指哪一层次,法律规定则较为含糊不清。乡镇、村、村民小组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农村集体土地产权的所有者代表。

3 村集体“三资”进一步规范管理的建议及意见

3.1 进一步完善清产核资工作

再次组织进行全面的自查自纠、补缺补漏,对村(社区)资金资产资源的存量、种类、价值、分布和使用情况进行再次补盘点,登记,对村集体外借资金和各类经济合同进一步核对清理,使农村集体“三资”的产权得到进一步的明晰。根据国土资源局做过的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及林业局做过的林权登记的工作为基础做好资源的清查,准确登记资源存量、种类、分布。

3.2 加强对资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管

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资产、资源的跟踪管理,进一步加大力度摸清各村(社区)的资产、资源,加大合同的清理工作,要联合有关部门对资产资源的监管及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按照《南安市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定》及《南安市村级(类)集体合同示范文本》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进行规范管理。建议上级对现有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3.3 因村制宜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推进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操作的原则,要根据各村情况,不能“一刀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一村一策。

3.4 重点扶持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

农村集体经济是农民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农村集体资产改制的目的就是激发集体经济活力,为农民提供稳定持续的收入的来源。各级党委、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重点扶持改制后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提高各村开展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改革创新;问题;措施

经过几年的努力,大河镇村级财务管理工作正日趋规范,已经基本克服管理混乱的现象,未发生财务管理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大河镇所属各村从2011年3月1日起已实行了电算化管理

1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1 加强领导、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近年来,大河镇按照巴里坤自治县出台的《自治县村级资金管理办法》、《自治县村务公开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和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制度,县镇两级农经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责任到人,奖罚分明,使农村各项经济工作落到实处。

1.2 对全镇各村组集体“三资”情况进行摸底、盘点

村集体资产的管理、使用和维护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实行规范化管理。各村组统一建立资产台账、资源台账,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将各村组资产、资源台账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

1.3 加强农村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管理,规范村集体承包合同

集体经济合同村有原件、镇有复印件,澄清了村集体家底;逐村实地抽查落实预算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保证应收尽收,杜绝账外账和小金库。

1.4 村级财务实行报账制,制定财务流程

总会计、总出纳对村会计报送的报账单和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在报账单上签字。首先,由总出纳与村会计进行现金结算,总出纳、村会计依据第一联、第三联报账单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村级明细分类账。其次,总出纳将记账完毕的报账单连同原始凭证及时传递给总会计,由总会计据以编制记账凭证并登记总分类账。第三,村会计每月报账,总会计月清季结。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后,总会计在“三资”软件进行电脑记账,会计人员只需将每月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一次登录入机,记账、结账、报表等各项工作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处理完成,简化了手工核算流程,大量的信息可以及时记录、汇总、分析、传递,避免了手工操作的误差,同时,利用财务软件的查询功能,只需鼠标一点,所需资料便一目了然,所有数据、科目余额表,资产负债表、收益分配表都可以立即打印出来,大大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严格审批制度,票据由组、村两级审批。一切开支经村党支部、村委会讨论同意,填写“资金开支申报单”,附原始发票,报经镇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方可执行,资金开支申报单随发票入账。每笔开支需经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盖章后,村会计方可报账。

1.5 全面推进村务公开

随着农村村民自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村级财务公开已成为农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实施电算化以后,计算机按照即定程序、固定统一的格式、定期编辑打印财务公开表,自动生成财务公开榜,及时交付村会计进行张榜公布,由于公开表格式规范,公开的内容准确及时,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公开内容的可信度,真正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理顺干群关系,提高农村工作的透明度。

1.6 实行会计电算化对集体资产进行有效监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

以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为切入点,“农经三资管理系统”软件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管理手段应用到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等工作中,扩大计算机在农经管理工作领域的应用范围,推动经营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转向科学的现代化管理。微机管理系统设置了预警功能,对各项集体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一目了然,使集体资产管理体系得到更有效地管理和监督,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

1.7 开展网上季审,确保农村集体资金安全运行

农村“三资”电算化记账于2011年4月1日全面启动。利用电算化软件进行记账,打破了以往手工记账的惯例,对各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情况进行监控。并明确规定 “网上季审日”,由农经系统的业务骨干负责,农村集体资金由镇农经站监督、县农经局审计,同时接受县财政、审计部门指导和监督。

2 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近年来,由于一部分农民常年外出务工,将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但是,有相当农户都是通过口头协议,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也没有通过土地所有者进行备案。另外预留机动地很少,很难解决部分家庭新生儿的承包土地问题,造成一部分农户人多地少。由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利用率较低,无法发挥应有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在集体财务管理方面,由于近年来调动比较频繁,人员不稳定,造成村会计短缺,严重制约了农村财务的正常运行。实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是一件新鲜事,需要一个适应与熟悉的过程,因此需要加强引导与指导,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会计电算化需要既懂得会计知识,又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是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条件。因此要加大培训力度,全面提高人员素质是当务之急。

3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3.1 落实土地权属,从源头上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土地权属混乱,归根结底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确认登记工作不到位,农民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资格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确认。因此,实行电算化后引入信息化技术,“三资”系统软件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中心,同时包括对山林、草地、荒地、滩涂及其他管理,根据列表、卡片、图片等不同形式,在系统中建立资源基本档案,如:资源类别、资源编码、资源名称、登记日期、计量单位、资源数量、评估单价、品故价值、承包人、资源规格、存在场所、资源状态、减少日期、减少原因、录入人、录入日期等,每一项都着实登记,及时确认资源权属,使资源“认祖归宗”。

3.2 发挥村民监督作用,促进资源规范流转

培养村民监督意识,落实村务公开,把农村资源的使用情况通过信息公开系统公布,农民群众轻轻触点村委会的触摸屏系统,即可查询农村资源的经营状况、收益分配情况、财务收支、合同、固定资产、土地资源等信息,让农民群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群众敢监督、会监督、能监督,切实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3.3 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系统提供详细的资源数据,可逐级汇总、分析、上报,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使领导决策有据可循,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篇8

按照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的工作安排,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结合行业特点,排查整治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及违规违纪问题以及民主决策和财务公开不落实问题,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排查整治垄断农村资源,侵占集体资产等问题,完善农村集体资产、集体资源管理方面的制度措施,现将专项整治工作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开展宣传,做好动员。在全区农村经济管理系统及村集体经济组织内利用会议标语、刷写大字块、电子显示屏、微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宣传扫黑除恶行业清源的重要意义。在不同层次、不同范围以多种形式召开培训会、座谈会,动员全体农经管理人员和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到这次专项行动中。设立举报箱,主动接受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和举报。二是定期汇报和定期监测工作进度和具体情况。实行按月例会,听取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工作进度、存在的问题,下步工作打算。按月填报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推进统计表,监测开展检查次数、部门联合执法次数、出动执法人数。上报发现了哪些问题,整治了哪些问题。三是组织集中检查和相互检查、相互开展自查,区里指导各镇街农经管理人员深入村、屯、户排查是否存在垄断农村资源不交费,民主决策不落实,财务公开不到位的问题;镇街组织各村互检,检查财务制度不落实和是否存在违规违纪的问题。在镇街的督导下,各村按着工作要求,进行自检、自查、自纠。据统计,开展检查76次,出动执法人员228人,检查单位或场所180个。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专项检查、互查和自查,发现各村不同程度的存在以下问题。

(一)民主决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

1、村民代表会议人数未达到法定人数问题。个别村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参会人数少于法定人数,会议决议没有法律效力。

2、村民代表会议记录过于简单,没有记录村民代表发言内容,没有表决的具体情况;不能真实反映村民代表会议的过程。

(二)村集体财务公开不落实的问题

1、财务公开内容专业化,公开的内容专业化,公开的内容是按会计科目整理而来,村民看不懂。

2、土地补偿费使用情况不公开

3、机动地收入未公开

(三)财务管理制度不落实

1、大额支出票据无明细

2、年末未编制决算

(四)违规违纪问题

1、挪用村集体资金给外村使用问题。

2、收入经营和承包收入不入账问题

(五)集体经济管理制度措施不健全、不完善的问题

1、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2、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3、村集体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

4、民主决策机制残缺不全的问题

5、经济公开制度不完善问题

6、民主理财监督机制不健全

7、内部牵制机制不到位问题

三、整改措施

针对发现的问题,对症下药,采取对应的整改措施。

1、责令立行整改,对于挪用集体资金给外村使用,收取集体经营收入私自截留,五荒收入不入账的问题;责成当事人马上入账,并依规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移交纪委监委严肃处理。对于未公开的土地补偿费使用和机动地收入,责令问题所在村依规公开;未编制决算的,责令补编决算。

2、开展业务培训。针对部分村、村民代表会议记录不规范;财务公开内容专业化,村民看不懂等问题开展专业培训,要求镇、街履职履责指导各村如何做好村民代表会议记录,村集体财务公开内容应当具体、通俗、易懂。

3、完善规章制度。

利用全区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之机,创新了农村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完善健全了票据管理、资产管理等十五项制度。

四、建立长效常治机制。

针对扫黑除恶行业清源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结合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上组建了经济合作社,在开展村集体经济活动中创新了新型管理体制,制定完善了各项运行机制,具体为:

篇9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途径;河南新密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一直是农村干部和群众关注的焦点,也是农村工作的难点。做好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对于维护农村和谐稳定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农经管理者的责任。为切实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推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开展,河南省新密市十分重视群众关注的农村财务问题,积极探索出“三资”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了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督管理工作。

1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目前,新密市农村“三资”清查工作已全部结束。市、乡2级政府多次就“三资”管理工作召开专题会议,领导下发文件,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负责该项工作,乡镇政府负责成立市、乡2级“三资”监督管理委员会,乡镇还成立了农村集体“三资”服务中心,具体负责 “三资”的日常管理工作和村组财务账目的处理工作,村级设立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管理。

2坚持原则,规范管理

农村集体“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仍归村组所有,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只是代为管理,决不能改变“三资”属性。乡镇管理村组的 “三资”要坚持“四权”不变、民主理财的原则,严格财经纪律,推行村务公开,实行定期经济责任审计,使“三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1]。

3多措并举,管理到位

为切实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主要在“核、严、全、监”方面采取措施,加强管理。

(1)所谓“核”即新密市各乡镇成立清查专项工作小组,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新密市农村村组集体“三资”清查工作实施细则》《新密市规范清理乡村财务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操作方案》,全面部署清查核资工作。在清查工作中做到一“查”:查村财务资料、会议记录和各类经济合同文本;二“听”:广泛座谈搜集一手材料;三“看”:到实地核查登记、评估、核实资源、资产状况;四“公”:把清理政策、程序、方法、步骤及结果向群众公开、公示。对各种资产、资源分门别类进行核查分析,详细梳理每一项集体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建立债权、债务台帐和集体资源资产、发(承)包合同登记簿,全面摸清“三资”的真实“家底”。

(2)所谓“严”即在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前提下,各村召开家庭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做出决定后,由村两委与乡镇“三资”委托服务中心签署委托协议,由服务中心对各行政村的“三资”和财务账目进行统一管理。“三资”服务中心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设置会计科目,建立会计账簿,会计核算实行电算化,建立健全各项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在建立健全“三资”中心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各行政村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重要工作人员聘用、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坚持“四加二加一”的工作方法,“四”指“四议”,即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家庭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二”指“两公开”,即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一”指“一监督”,即村民监督委员会对决策事项和实施结果进行监督,同时要有会议记录。报账员报账时,必须携带有关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相关材料,随同票据一同入账[2]。

(3)所谓“全”即建立“三资”管理长效机制。主要从3个方面入手建立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出台《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三资”中心职责》《会计人员职责》等16项规章制度,并装订成册,工作人员人手1册,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印制票据审核粘贴单和收、拨款票据,并对票据的审核、传递程序统一要求,使中心工作人员相互制约,操作规范。三是各乡镇“三资”服务中心对各村所报单据严格按照“两签两审八不批”办理。“两签”即支书、主任联签;“两审”即村务监督委员会和“三资”中心审核;“八不批”即不符合开支范围标准的不批,原始凭证不规范的不批,没有证明人、经办人签字的不批,所购物料用途不明、应入库登记而未入库登记的不批,数量、单价、金额不符的不批,大额票据未经同意先支后报的不批,超过报账规定时间的不批,应按照而未按照“4+2+1”工作法决策的不批[3]。

(4)所谓“监”即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阳光运行。在农村集体“三资”委托监管工作中,对行政村大额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按照“公、参、督、评”的工作方法进行操作[4-5]。第1步是让村民知道。服务中心每月汇总1次各行政村财务收支情况和“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服务中心印章后,在乡镇政府公开栏进行张榜公布。同时,各行政村在该村的村务公开栏对该村的财务收支情况和“三资”使用状况进行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2步是请村民参与。凡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大型资产处置大额度资金支出、资源租赁承包转让等必须经“四议两公开”,召开家庭联户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做出决定后,形成文字规定,报服务中心备案,经服务中心审核后入账。第3步是请村民监督。每个村都成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村里各项支出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由经手人签字,经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签字)并签署意见,再经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并报乡镇服务中心审定后方可入账。第4步是让村民评定。设立举报箱,接受群众举报监督和评定。让老百姓亲自参与“三资”管理,有利于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使农村干部轻装上阵,有效控制了违规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的现象,从源头上治理农村党员干部腐败,编织出农村财务管理的安全网。

4参考文献

[1] 谢培河.浅析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管理之对策[J].福建农业,2010(1):4-5.

[2] 崔靖武,张刚,王秀梅.强化农村三资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11):49-51.

[3] 张新中.加强村集体“三资管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J].农业知识:科技与三农,2009(3):25-27.

篇10

“三资”管理是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和前提,随着农业发展逐渐实现现代化,农村的资金、资源和资产的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三资”管理是当前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盘活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在“三资”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管理的责任体制不够明确等,因此使得很多农村“三资”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加上有的农村地区比较偏远,信息传递不畅,因此会导致很多地区的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最终导致各种资源和资产的浪费。对此,必须要加强对农村“三资”的管理,要对管理体制进行创新,对管理责任进行落实,从而使得“三资”能够得到有效地利用。

二、当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收坐支现金的现象。

2.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

3.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

4.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5.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较低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主要是乡镇农经站人员和村干部。乡镇农经人员不是单一只是承担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还要兼顾农经的日常管理工作,难免顾此失彼,加之人员不稳定,有的人员才来一两个月,情况还不熟悉就被调走,有的没有相关的会计知识也被安排来做“三资”管理工作,基本不能胜任。

6.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是当前时代背景下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信息化不仅要在城市普及,也应该要在农村地区逐渐普及开来。信息化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提高“三资”管理的效率,同时可以防止一些不正当的操作行为,使得“三资”管理过程变得更加公开、透明。比如对于各种资源、资产和资金进行管理的时候,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其进行归档和处理,从而使得各项信息的管理效率更高、更规范。纵观当前很多农村的发展可以发现,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不高,很多农村的“三资”管理理念还没有完全变。

三、农村集体“三资”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方法探讨

1.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集体“三资”的思想认识。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相关的“三资”管理部门,在村集体指定专人对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2.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3.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4.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三资”管理的管理效果,其职业道德影响到“三资”管理的规范性。为了使得农村“三资”管理实现规范化发展,则应该要在各个部门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要在部门内部形成一种自觉地约束力,从而对部门内的工作进有效地规范。加大农村会计培训力度,提升业务能力。建立健全乡(镇)会计服务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凡是从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农村集体经济财务会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等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切实改进作风,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经干部队伍。

5.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信息化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农村的“三资”管理也要逐渐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发展,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内容控制以及方法的创新,有助于农村的“三资”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使得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资金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防止出现贪污浪费的现象。在很多农村地区,有的民众反映一些用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资金没有用到实处,在农村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农村“三资”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尤其要加强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得“三资”管理水平可以不断提升,对各项“三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而且对各个部门的“三资”信息进行汇总,在部门内进行有效传递,并且对于一些部门也可以进行跨部门分享,从而使得农村的“三资”信息可以在各个部门之间实现共享,促进各个部门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对相关领域的工作进行规划和完善。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实施农村会计记账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手段现代化。各乡(镇)接入网络端口,通过网络开展农村“三资”会计核算,建立村级财务电子账簿。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