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资产管理范文

时间:2023-09-14 17:49: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益性资产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益性资产管理

篇1

然而,就像人们不看好商业银行的未来一样,业内人士同样认为资产管理公司的赢利不可持续。资产管理公司赢利的来源主要是中国4万亿元的刺激政策所引发的企业融资饥渴症。随着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止步,中国宏观经济的进一步下滑,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很可能遭遇瓶颈。

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后,在混业经营的政策庇护之下,激进的经营风格已经埋下了隐患,一旦遇上宏观经济的持续下滑,流动性持续收紧,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将经受较大的风险考验。

一位金融业资深人士这样评价近几年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他说,资产管理公司利润翻番的根源不过就是利用了央企的特殊地位、垄断性的金融资源牌照而已,其实际的市场经营能力与其赢利水平无法匹配。

信达地产困局

7月29日晚,央企信达地产(600657)公告称,7月27日,公司以8.93亿元夺得上海松江区一宗住宅地块,溢价率为40%,折合楼面价7022元/平方米。公告显示,当天信达地产全资子公司上海信达银泰置业有限公司、上海信达立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通过现场竞买方式取得上海市松江区“国际生态商务区”15-2地块,最终成交总价为89300万元。

国际生态商务区15-2号地块是今年上海松江区推出的首块宅地。共有27家企业领取竞买申请书,其中9家提交了竞买申请,并最终参与了现场竞拍,其中便包括万科、金地、朗诗、农工商在内的众多知名房企。

在高价拿地的同时,信达地产的业绩却正在大幅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信达地产的净利润872万元,而2011年这个数字是5.6亿元,净利润增长率是-90%;净资产收益率是0.14%,而去年年末这个数字是9.14%;净利润的现金含量是-5280万元,而2009 年年末这个数字是299万元。

以上业绩在房地产行业整体遭遇寒冬的形势下,没有出乎人们的预料,不过信达地产最让人担心的还是其公司内部的管理。

不久前,信达地产投资者关系处的王先生离职。

他在离职前,向记者分析道,目前信达地产主要面临着三大困境:一是信达地产后于项目公司出现;二是项目公司在当地根深蒂固,各自为战;三是这是一家“强地方、弱总部”的企业。“由于信达地产的大部分资产属于承接自建设银行的不良地产资产,使得其项目布局凌乱,而不像一般专业开发商那样有条不紊地进行布局和积累,并且在项目规模上大小不一,感觉是在糊涂的发展。”

由于国家调控房地产,财政部注资无望,而总公司过于保守稳健的风格,造成信达地产拿地也不够积极。“2010年6月到2011年6月,仅新增了一块土地。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规划建筑面积约340.55万平方米,这在二线房企阵营中优势并不算大。”王先生说。

另一个问题是,信达地产重组后遗症频频再现。2009年消化和清理资产后,信达地产在2010年进入了内部调整年。公司积极向万科、金地等公司学习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加强集团管控,同时大力加强成本控制和城市与产品研究等。“但我们本身的背景比较复杂,转型要面对机构转型、业务转型、人员转型和思想转型等繁重又不可逾越的工作,还要面对剩余的资产处置难题,加上自身缺乏商业化经验,可以说困难重重。”王先生表示这些遗留问题让信达地产步伐过慢。

“市场化意识不强,战略过于保守,土地储备并不充沛,所以我们很少关注信达地产。”7月16日,招商证券一位分析师在接受《新财经》杂志采访时表示。

“信达地产不仅是一个样本,也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困境的缩影,包括人才与机制等方面的困境,可以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正处于寻找自己未来命运的过程之中。”信达银泰一位董事向《新财经》透露的这些问题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而是潜在的危机。

华融信托“烽火”

从今年4月开始的江西赛维LDK公司债务危机把华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信托”)推上了火山口。

7月12日,江西省新余市人大常委会网站上披露,该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市人民政府一份议案,将江西赛维LDK公司向华融信托偿还信托贷款的缺口资金纳入同期年度市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民营企业的亏损由政府埋单,这种做法在全国舆论界掀起了一场大讨论。反对者认为,一个民营企业的亏损由全体纳税人买单是不公平的,政府没有权力随便动用纳税人的钱,况且地方政府由于卖地收入锐减,宏观经济下行导致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其资金链已经拉得非常紧。

但最终政府还是掏钱替赛维归还了华融信托的这笔信托资金,来自华融信托的5亿元借款于今年6月28日到期,这次还款依然是赛维借新还旧。华融信托的条件是新余市人民政府出具经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的、将该贷款还款计划列入财政预算的相关文件,在赛维公司偿还本次信托贷款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下,将资金缺口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由市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安排资金代为归还。

自此,华融信托算是躲过了一劫,但是信托公司经营的风险在这个事件中暴露无遗。

信托行业在此轮4万亿元刺激政策中得到了大发展,尤其是对房地产的严厉调控政策导致房地产很难从银行得到资金,于是给房地产公司融资就成了信托公司的最大业务来源。另外,商业银行为了扩大中间业务,取得资金,大规模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理财产品,这也是近几年信托公司的一个赚钱来源。从2006年的3500亿元到2012年一季度的5.3万亿元,仅仅5年多的时间,信托业管理的资产规模增幅超过10倍。仿佛一夜之间,信托业成了众人羡慕的行业。

篇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化工行业;固定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研究

一、固定资产中入账价值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准则中规定,固定资产主要指的是企业为商品的生产、劳务的提供、出租或是经营管理所持有的超过一个会计年度使用寿命的有形资产。同旧会计准则相较而言,减少了单位价值较高有关标准。而所制定的新准则则同化工行业其生产实际更加符合。有些配件例如减速机或搅拌桨等,虽然其单位价值较高,但由于其容易受到高强度及高腐蚀性环境的损坏,因而其使用寿命通常无法超出一个会计期间,也就不适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不过以税收筹划方面来说,那些单位价值相对较高的配件例如减速机或反应釜盖等,由于无法确定其使用寿命,有时可使用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而有时则几个月发生损坏,如果做固定资产管理的话,可以降低税收成本。如企业购入一只价值为6000元地反应釜盖,且不确定其使用寿命,若对企业进行配件管理的话,6000元中将会有5128.20元会进入生产成本中,进而进入存货价值,而抵扣由871.79元。假设企业所生产的存货在当年能够完全销售掉,全年的利润总额达到100万元,因而6000元反应釜能够抵扣进项税,即871.79元。若企业将6000元反应釜进行固定资产管理,根据5年的使用寿命进行计提折旧,假定净残值率是5%,则每年有1140元进入生产成本,利润总额较其作为存货管理时将增加3988.21元。假定此企业其所得税率为33%,那么其当年的所得税将增加1316.11元。由于配件管理成本较企业作为固产管理成本会多出3988.21元,而国家具有如下政策――若企业购买国产的设备,则可抵免40%的企业所得税,而当年则能够抵减2400元的所得税。第一年中,固定资产管理较资产作为配件管理相比,企业的税收将会节约212.10元左右。而第二年至第五年,税收还能节约1603.80元左右,由于以后年度折旧能够起到节税的作用,因而此作用还称为为税收挡板。因此,对于资产是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做为存货管理,应当以会计规定为依据进行执行。对于能够明显满足会计准则规定的应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执行;而对于那些游离于会计准则的,财务人员应根据本企业特点及税收筹划方面的具体需要进行灵活处理。

二、固定资产中实物流动控制及其会计核算

目前由于市场产品的竞争相当激烈,因此常出现以下问题,企业刚安装某种产品的生产设备没多久又需要进行另一

种产品的生产,然而,由于化工产品的生产同其他产品生产不同,各种产品由于生产工艺的不同或为了防止产品的交叉污染,因而造成生产部门必须进行设备的更换。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那些由于修理等的满足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固定资产需要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对其的计提折旧;而对于不满足的条件的,不应将其转入在建工程,因而照旧进行计提折旧。新准则规定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加强同设备及其生产等部门的联系,对于那些由于修理而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并停止对其进行计提折旧,这一点同旧准则不同。为了加强此方面的管理,应通过固定资产的台账对设备的流动进行跟踪,这样可以对设备的更新及改造进行较好的控制。设备台账可以分为车间设备台账以及仓库设备台账,公司进行设备的采购时,应在购入栏内填入相应的购入数量,且设备及仓库部门应在仓库的设备台账上进行签字,其格式见下表:

若修理或改造而暂停使用的固定资产由车间转向仓库时,应在转入栏内填入相应的数量,若其再次转入车间时,应在转出栏内填入相应的转出数量且注明转入以及转出的部门。另外,车间也可通过以上台账来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月末时,财务部门应按照仓库设备台账将停止使用固定资产进行在建工程的及时转入;而对于那些修理结束且重新投入生产的设备,应将其进行固定资产的及时转入,进而实现以新会计准则为依据准确核算固定资产的目的。

三、固定资产改建或扩建等的会计核算

由于化工行业的设备通常处于高强度及腐蚀性环境之中,因此需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来确保其生产的安全性。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中由于更新改造以及房屋装修等费用符合该准则规定条件的,应将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中,且需将被替换部分账面的价值进行终止确认。且新会计准则重点对被替换部分账面价值的扣除进行了强调,而没有对此部分变价收入的处理进行规定。同旧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关于改建或扩建资产方面的入账价值同实际更为贴切,不过虽然新准则更加切合实际,但是由于其实际操作较为困难,因而如何对替换部分的资产账面的价值进行确定将会直接影响到核算的准确性。

四、结语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进行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时,应当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对其所预计净残值以及已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等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但是旧会计准则并没有对已计提固定资产减值的扣除进行累计金额的准备等相关内容进行规定。根据目前税法的规定,企业所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的减值不能够在税前进行扣除,因此导致了企业税前所扣除的折旧成本相对较低,也为化工行业相关的上市企业等带来额外的税务成本,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则需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会计准则的制定委员会对其进行相互的沟通,并制定出相关的新税务政策,为相关企业实现会计核算的减轻提供一定的便利。

总而言之,虽然固定资产的管理看似较为简单,但实际相当复杂,因而相关财务人员不应掉以轻心,应多深入生产实践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徐俊菊. 论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J]. 商场现代化,2007,(03).

[2] 程世娟. 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会计核算[J]. 财会研究,2009,(04).

篇3

摘 要:水资源问题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在水资源开发中,水利综合工程占据重要地位。对水利综合工程公益性资产的界定及合理财务处理,对于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界定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公益性资产的界定方法及一般财务处理方法。

 

关键词: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界定;财务处理

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血液”,水资源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广泛讨论与关注的问题,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水资源问题在人类生存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断凸显。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水资源丰富而又面临着困境,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开发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众所周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利工程成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而水利工程作为水利资产的实物形态,是水利资产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水利资产的财务会计处理,特别是对水利综合类资产中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的合理划分和界定,对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采用合理的财务处理方法,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反映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经济信息,对于水利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一、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概述

水利资产是指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防洪、抗旱、排涝、灌溉、发电等)对水资源进行治理、调节、控制、开发、管理、利用和保护过程中通过人类活动建设而成的水利工程所形成的资产。按照投资建设主体的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性差异,水利工程一般可以分为水利公益类工程、水利经营类工程和水利综合类工程。而对于水利综合类工程,按照经济学的观点,其所形成的资产既包括公益性资产,又包括经营性资产。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是指具有经济学中公共产品的特点,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主要发挥社会效益,例如防洪、灌溉等使社会公众受益的功能。而水利综合类经营资产,主要是指发挥经营效益的水利工程功能,例如发电、供水等功能。

 

水利综合类工程的建设及其所提供的服务不是仅仅依靠政府或者市场单一力量,而是依靠两者的共同作用。水利综合类工程公益性资产界定就是按照政府与市场所承担的权责,按照一定的界定方法,对水利综合类工程中属于公共产品,具有社会公众效益的资产划分出来,并从资产性质和数量上进行分析。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界定的关键,就是要区分水利综合类工程中由政府提供的属于公共产品服务的部分,理清政府在水利综合类工程中所承担的责任和享有的权利。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是由政府无偿提供资金建设投资,在建成后享有受益的主体是社会公众,所提供的服务是公益,其收益不是经济性收益,其运行管理的支出由财政所承担。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界定范围涵盖水利综合类工程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即是对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界定,也需要对水利综合类公益性投资界定,在在建工程中区分公益性与经营性部分。但是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界定,仅仅是对水利综合类工程中的公益性资产界定,不包括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的其他资产。  

 

二、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界定的重要意义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水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地理环境条件的不同,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目的具有差异,所承担的社会公益性任务同样也具有差异,因而各地区水利综合类工程所享有的政府财政投入不同。政府财政投入的差距也造成了水利综合类工程中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比重差异,从而影响到水利综合类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的经营效益的差距。因而合理的界定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无论是对于水利综合类工程本身还是工程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水资源合理利用开发

水利综合类工程由于具有社会与经济双重收益,因而其投资建设也由国家财政资金和社会资本的共同投入。合理的界定和划分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与经营性资产,有利于合理确定国家财政与社会资本在工程建设中投入的资金数额,明确双方所享有的权益,更好地规划设计水利工程,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水利综合类工程充分发挥社会效益

合理的界定水利综合类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一方面,保证国有资产的财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水利资产和其他国有资产一样同样面临产权主体地位不明晰,资产管理与监督存在问题,对于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的界定,可以明确通过国家财政投入归属与国家所有的财产范围,为水利综合类工程中国有资产管理提供依据。明确国有资产产权,保障国有资产的利益不受侵占,为其社会效益的发挥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合理的划分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有利于公益性资产的后续维护,使其能够在使用期内正常运营。在划分水利综合类工程公益性资产后,明确其后续维护的责任主体,国家财政对公益性资产后续维护费用提供资金支持。使水利综合工程整体运行具有良好保障,从而使社会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3.有利于水利综合类工程经济效益的实现

合理界定水利综合类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有利于保障水利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的利益,减轻水利综合工程经营管理单位经济负担。在保障公益性资产有效正常运行中,不会大量占用经营资产利益,对于社会效益比重大的水利综合工程应该根据其占有的公益性资产给予更多地财政投入与支持,使经营管理的支出与经营性资产比重相匹配,为水利综合工程经营管理单位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其经济效益的实现。

 

三、水利综合类公益性资产界定方法

篇4

一、在监管范围上,实行全方位管理。基于本市国有资产分布状况,国有资产监管范围确定为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性、公益性和资源性资产四个方面。市直国有资产总量为193.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为25.3亿元,占13.1%;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为14.5亿元,占7.5%,资源性资产为136.8亿元,占70%;公益性资产为16.7亿元,占8.6%。如果只将市直国有经营性资产作为市国资委的监管范围,组建新的国资委实际上只相当于一个资产经营公司,无法解决其他领域的国有资产运行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对国有资产实行全方位的监督管理,不是对部门权限的剥夺,而是贯彻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依法监管,是为了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对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是为了更有效地配置行政资源;对公益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与公共管理的职能;对资源性国有资产的监管,是为了使矿藏与土地等自然资源通过市场公开交易,更好地转换和优化配置,提高附加值与回报率。

二、在监管体系上,实行分类管理。针对市直国有资产上述分布状况,通过建立“三级架构”来实施“四类监管”。所谓“三级构架”,是指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由三个层次构成,即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一一资产经营公司一一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市国资委作为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政府特设机构,主要承担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依法监管国有资产的运营;资产经营公司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在市场上科学配置资源,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资本收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国有独资(控股、参股)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从事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国有资产经营业绩最大化为目的。所谓“四类监管”,就是按照“整体规划、分类规范,统一要求、分步到位”的原则,由市国资委对市直经营性、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性、公益性、资源性等四类国有资产进行清查统计、产权登记和变动审批以及纠纷调处,并负责资产收益的监缴。具体来说,一是对经营性资产进行业绩管理。市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对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管资产、管人、管事;对国有参股企业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权收益监缴。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性资产,坚持所有权属政府,有关单位拥有使用权,并负责日常管理和维护资产的完整性;一旦其转化为经营性资产,则由市国资委负责对其收益进行预算管理。三是对公益性资产实行委托管理,由行业主管部门对公益性资产进行合理规划、开发、使用和管理;市国资委负责监管和收益的监缴。四是对资源性国有资产实行主管部门营运,国资委监管,由市有关部门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作为实物形态的资源性资产进行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而作为价值形态,其所有权属市国资委,形成的收益由市国资委负责监缴。在国有资产监管过程中,国有资产收益归财政,日常监管为国资委。

在运作方式上,实行制度管理。有效的运作方式,需要严格的监管制度来保证。为创新监管工作方式,我们在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上狠下功夫。制定了《市直国有资产快报制度》,规定资产经营公司、,国有独资、控股和参股企业必须按时将国有资产变动、经营、收益等情况上报市国资委;制定了《市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对国资委所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和奖惩兑现;制定了《关于加强企业投资管理的办法》,对国资委所出资企业的投资行为、投资规划,项目审批、项目建设等进行规定;出台了《国有资产评估委托制度》、《国有资产损失核销公示制度趴《国有资产处置招投标拍卖制度》等,明确规定国有资产评估由市国资委指派具有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负责评估,企业不得随意选择评估机构;国有资产损失,必须先审计、后报批,再核销;国有资产的处置必须向社会公开招标,实行阳光操作、公开公正拍卖,占有国有资产的单位不得随意处置、私下交易、暗箱操作。

四、在产权交易上,实行规范管理。针对本市过去产权交易机构过多、各自为政的弊端,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对产权交易机构进行整合,成立了荆门市产权中心(湖北省产权交易分中心),负责全市国有产权的交易。重点对产权交易管理原则、交易范围、操作办法、保障措施等进行规范。规定凡属国有资产交易,必须向市国资委先报告,经审批后,再进行资产评估,确定交易价格,向社会进行公告,在市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挂牌,然后由市产权交易中心按产权交易原则进行公开拍卖。产权交易市场的规范,对保证产权的公开、公正、合法交易,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在“非转经”收益上,实行预算管理。长期以来,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在转为经营性资产过程中,存在的随意招租、自收自支、财务混乱等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今年初,由市国资委牵头,市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组建专班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资产的收益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核查。调查表明,2004年,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转经营性的资产总额为12578万元,资产收益为1312.4万元。按省政府有关规定,独立经营实体按资产总额4%、出租门店按收益的20%征收资产收益,市财政应征收309万元,实际仅收缴入库192万元。根据市国资委建议,市政府决定对市直“非转经”资产收益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即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将其“非转经”资产收益纳入财政预算,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随部门预算一并下达。今年,根据市实际,上调了征收比例(分别为5%、30%),财政全年可以征收资产占用费400万元,较去年增加208万元。不仅增加了财政收入,同时也避免了资金的体外循环。

篇5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含义

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是指公立医院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的总和。其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成本管理、财务预算管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以及财务分析评价等。

(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要实现的目标

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私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是尽可能地实现利益最大化,而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目标是在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民众提供最优质的公益服务。

(三)新医改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现实意义

在新医改的大环境下解决民众看病难的问题乃是重中之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保障其他各项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够使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得到充分体现,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惠及全体人民,而且能够为医疗保障服务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对公立医院的稳健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所存在的不足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一些公立医院的负责人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还没有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不注重财务管理能力的提高,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医院本身的公益性及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前,很多公立医院都存在着财务管理模式过于陈旧的情况,医院负责人不仅没有投入精力去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而且也没有积极向医院各个科室部门贯彻财务管理精神,致使一些部门认为财务管理工作与自身并无太多联系,所上报的信息在准确性和全面性上有待加强,形式大于实质的现象较为普遍,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首先,一些医院的岗位设置规章制度上存在着一些漏洞,在人才聘用方面对诸如学历、资格、职称等方面要求较低。在财务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上,也没有做出明确要求,不利于财务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次,一些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上存在不足,没有对预算管理流程提出要求,在编制时间、审核流程、执行管理上过于混乱,未收先支现象过于猖獗,失去了预算管理的严肃性,致使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形式大于实质。最后,在价格执行上,一些医院由于规章制度不完善经常会出现乱划价、乱收费、自立名目等现象,失去了其公益性本质。

(三)医院的内部控制有待加强

首先,在医院设备、药品采购方面,没有设置公开招标和竞标机制,这样会衍生出一些现象,若是购的设备或者药品出现质量问题,还会造成重大医疗事故。再者,固定资产长期监督机制缺失。医院没有安排足够的财务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经常会出现账实不一、账账不符的情况。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一些新购入的设备可能未及时入账却已投入使用,有的设备已经报废处置,相应的账目却没有及时变更,最终造成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此外,很多医院都没有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公立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加剧,而一些医院由于缺乏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罔顾经营管理风险,一味地进行投资和筹资,不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四)财务管理方法合理性有待加强

我国很多公立医院仍然采用静态财务管理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在购置医院医疗设备时没按实际需要进行设备采购,而是单纯地根据各个部门所上报的信息数据进行采购,不仅容易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不利于医疗设备利用率的提高。同时,单位没有定期进行财务核对和资产评估,不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自身家底,对自身的盈余不能合理分配使用,对医院发展非常不利。

三、关于加强我国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一些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

公立医院的负责人作为国有资产的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意识到医院的公益性。首先,医院领导应当提高对财务管理相关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了解和掌握最新财务管理精神和处理方法。其次,应当优化医院财务管理模式,通过会议、活动等形式积极向医院各个科室部门贯彻财务管理精神,使各个部门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积极配合财务管理工作,主动提高所上报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杜绝形式大于实质现象的发生,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相关规章制度

首先,公立医院应对岗位设置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在人才聘用方面应对诸如学历、上岗资格、职称等提出要求,制定明确的上岗条件。同时,要加强财务管理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力度,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定期接受单位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医院还要明确预算管理流程,严格规定编制时间、审核流程、预算执行,杜绝未收先支现象,保证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全面实现资金收支两条线。最后,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定价要谨遵政府指导价,定期在网站及其他途径上公开收费标准,从根本上杜绝乱划价、乱收费、自立名目情况的发生,充分体现其公益性本质。

(三)进一步规范医院的内部控制

首先,医院应当加大对自身设备、药品采购的监管力度,不仅要设置公开招标和竞标机制使采购环节公平、公开、公正,而且还要建立相关监督机制,杜绝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中权力收回扣等现象的发生。其次,单位还应当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安排专职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管理,明确岗位责任,一旦出现账实不一、账账不符情况能够落实到个人,杜绝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最后,医院还应建立健全自身风险评估机制,财务部门要至少每年开展一次业务状况审查工作,统计核算相关数据信息并全面分析一定区间内的经营状况,总结和指出目前所存在的经营管理风险,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使决策层能够正确进行投资和筹资。

(四)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篇6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创新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机制,做好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意见(试行)》(鄂发〔2003〕17号)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印发〈**土家族自治县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五发〔**〕10号)为依据,以强化公益性事业服务职能、提高公益性事业服务水平为目的,通过项目招标,变“养人”为“养事”,确保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投入,创新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机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总体思路: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是指应由县、乡镇政府承担,为乡村群众和社会团体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无偿服务。建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新机制的总体思路是:政府承担,市场运作;以钱养事,购买服务;公开招标,合同管理;群众认可,考核兑现。

3、基本原则:建立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新机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⑴坚持减人减事不减政府责任,不减政府对公益性事业服务投入的原则;⑵坚持科学设立服务项目,合理确定经费标准,养“事”不养人的原则;⑶坚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原则;⑷坚持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体,县政府职能部门指导监督的原则;⑸坚持实行合同管理,严格考核评估,农民签单、政府买单的原则。

二、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的范围

4、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范围分为常规性、固定性公益项目和非常规性、非固定性公益项目。

5、农村常规性、固定性的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一是农业技术服务,包括涉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及业务培训;与业务相关的调查统计;新技术、新品种、新机具、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动物防疫检疫及疫情监测、疫情扑灭;植物检疫、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及疫情扑灭。水利水电、水保规划、防汛抗旱;水库河道的管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农村饮水、农田基本建设及水土保持的技术服务与管理。二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科技服务,包括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阵地建设,广播电视转播,制作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组织举办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辅导群众业余文化活动,协助主管部门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民间艺人和文化个体户进行管理,民间文化资源、文物保护与抢救,农村电影放映等。

6、非常规性、非固定性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为全县统一的公益性工程项目和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项目。

三、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经费的筹措、管理和使用

7、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是固定性事业项目经费,由财政部门负责筹集,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实行“以钱养事”。

8、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资金的投入。一是政府对开展公益性事业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场地建设和购置设备、器材、材料、资料、疫苗等方面投入;二是政府向法人实体或有资质的技术人员购买公益性事业服务的劳务性投入。

9、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所需资金,以**年财政年初预算以及**年以后新增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的单位缴纳部分为基数,分别按照耕地面积、服务对象、项目数量等因素测算出乡镇年度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财政部门要确保“由财政拨付的兴办公益性事业的资金额度不减、用途不变,还要随财力的好转逐年有所增加”。增加服务项目,增加财政支出。

10、财政拨付给转制单位的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乡镇必须按月预付70%,余下的30%年终考核兑现,不得拒绝或推迟拨付。

11、转制单位清产核资后,按照“锁定旧债,不增新债,明确责任,逐步解决”的要求,继续享有原债权,承担原债务。在政策和财力许可的情况下,政府给予补贴。

12、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转制单位转制前的办公性资产由财政部门交转制后的单位无偿使用,所有权不变;转制单位转制前的经营性资产由财政部门按照有偿使用的原则,提供给转制后的单位使用。

四、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的管理方式

13、农村公益性事业实行委托服务管理方式。原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或中介服务组织后,既承担乡镇人民政府委托的公益性职能,又从事经营,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14、乡镇人民政府是提供农村社会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责任主体,负责确定项目、提供经费、组织实施;县直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技术指导。

15、对于常规性、固定性的公益性项目,按照财力许可和农民要求的基本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确定本地每年需要完成的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提出服务要求。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实行合同化管理方式,由乡镇人民政府优先与辖区内的转制单位签订公益性事业服务承包合同,合同采用统一文本样式。

16、对于涉及全县的公益性工程项目和突发性、不可预见性的公益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由县业务主管部门拿出具体方案,财政部门纳入预算,实行有偿服务,项目所在乡镇可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落实。具备资质的相关单位参与竞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本乡镇的转制单位。

17、规范合同管理结算办法。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项目合同书,必须按照《合同法》的规定,明确约定服务内容、劳务费标准、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考核结算办法、相关责任等事项。合同原则上一年一签订,对常规性、固定性的服务项目,合同期限可以适当延长。

考核兑现按照乡镇为主、部门参与、群众认可的原则,成立由乡镇政府、财政、县业务主管部门、村干部及群众代表等有关人员组成的考核工作专班,由乡镇拟定具体考核办法并征求县业务主管部门的意见后实施。考核一年进行一次。财政部门凭考核结果支付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

五、转制单位的内部管理

18、乡镇事业单位转制后,所有人员取消事业编制,退出财政供养序列,原所有在编人员全部转换身份,解除原聘用(劳动)合同,执行企业用人制度,实行人事。

19、转制单位要统一制定章程,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分配办法、财务管理、劳动合同等规章制度。单位内部可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实行新的分配办法,但要确保转换身份人员的基本劳动报酬,每月不低于本人**年月档案工资的70%。转制单位必须按时、足额为所有的转换身份人员交纳养老、医疗等保险费用。

20、转制后的单位应按照《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与转换身份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转制单位不得随意解除转换身份人员的劳动合同。**年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时,原在编人员转换身份后,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以上的;因病确属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女性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转制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应给予基本生活保障,每月不低于本人**年月档案工资的70%。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1、转制单位负责人由民主选举产生,当选的负责人履行法定代表人相应的职责,行使相应的权力。

六、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的组织领导

22、进一步做好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转变政府职能,落实服务“三农”的责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承担起做好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工作的责任。要不断研究解决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机制和办法,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质量和效益。

23、搞好部门协调配合。农业、文化体育、水利水电、广播电视等部门要加强指导、强化监督,积极配合乡镇精心组织好公益性事业服务的各项工作,科学确定以钱养事项目,指导乡镇搞好合同兑现。财政部门要按“以钱养事”的要求,落实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人事劳动部门要搞好农村科技人才的开发、管理,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审计、财政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资金的审计、监督,对截留、挪用、贪污公益性事业服务经费的要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纪律责任,对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篇7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50多年来,我国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水利固定资产,初步建成了防洪、排涝、灌溉、供水、发电等工程体系,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日趋突出,主要是: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以下简称水管单位)机制不活,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不足,供水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国有水利经营性资产管理运营体制不完善等。这些问题不仅导致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效益严重衰减,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如不尽快从根本上解决,国家近年来相继投入巨资新建的大量水利设施也将老化失修、积病成险。因此,推进水管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一)水管体制改革的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力争在3到5年内,初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水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建立管理科学、经营规范的水管单位运行机制;

——建立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体系;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和有效的水费计收方式;

──建立规范的资金投入、使用、管理与监督机制;

──建立较为完善的政策、法律支撑体系。

(二)水管体制改革的原则。

1.正确处理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正确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关系。既要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又要重视水利工程管理,在加大工程建设投资的同时加大工程管理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重建轻管”问题。

3.正确处理责、权、利的关系。既要明确政府各有关部门和水管单位的权利和责任,又要在水管单位内部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使管理责任、工作效绩和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挂钩。

4.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水利行业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把握好改革的时机与步骤,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正确处理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既要努力实现水管体制改革的近期目标,又要确保新的管理体制有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水管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明确权责,规范管理。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各类水利工程负有行业管理责任,负责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管理养护和安全运行,对其直接管理的水利工程负有监督资金使用和资产管理责任。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水资源综合利用及跨流域(指全国七大流域)引水等水利工程,原则上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一个流域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骨干水利工程原则上由流域机构负责管理;一省(自治区、直辖市)内,跨行政区划的水利工程原则上由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同一行政区划内的水利工程,由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转变职能,改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水管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的管理、运行和维护,保证工程安全和发挥效益。

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水行政主管部门、水管单位和当地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其他单位管理的水利工程出现安全事故的,要依法追究业主责任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责任。

(二)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严格定编定岗。

1.划分水管单位类别和性质。根据水管单位承担的任务和收益状况,将现有水管单位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指承担防洪、排涝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事业单位。

第二类是指承担既有防洪、排涝等公益性任务,又有供水、水力发电等经营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依其经营收益情况确定性质,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事业单位;具备自收自支条件的,定性为企业。目前已转制为企业的,维持企业性质不变。

第三类是指承担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任务的水管单位,称为经营性水管单位,定性为企业。

水管单位的具体性质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确定。

2.严格定编定岗。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编制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实行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分离(以下简称管养分离)

后的维修养护人员、准公益性水管单位中从事经营性资产运营和其它经营活动的人员,不再核定编制。各水管单位要根据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在批准的编制总额内合理定岗。

(三)全面推进水管单位改革,严格资产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分类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制度改革。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撤并不合理的管理机构,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全面实行聘用制,按岗聘人,职工竞争上岗,并建立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度;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主管部门通过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实行优胜劣汰。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同时鼓励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灵活多样的分配机制,把职工收入与工作责任和绩效紧密结合起来。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做到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水管单位负责人由企业董事会或上级机构依照相关规定聘任,其它职工由水管单位择优聘用,并依法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要积极推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明确职责,以岗定薪,合理拉开各类人员收入差距。

要努力探索多样化的水利工程管理模式,逐步实行社会化和市场化。对于新建工程,应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方式,委托符合条件的单位管理水利工程。

2.规范水管单位的经营活动,严格资产管理。由财政全额拨款的纯公益性水管单位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准公益性水管单位要在科学划分公益性和经营性资产的基础上,对内部承担防洪、排涝等公益职能部门和承担供水、发电及多种经营职能部门进行严格划分,将经营部门转制为水管单位下属企业,做到事企分开、财务独立核算。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在核定的财政资金到位情况下,不得兴办与水利工程无关的多种经营项目,已经兴办的要限期脱钩。企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和经营性水管单位的投资经营活动,原则上应围绕与水利工程相关的项目进行,并保证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的足额到位。

加强国有水利资产管理,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积极培育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企业集团,负责水利经营性项目的投资和运营,承担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

(四)积极推行管养分离。

积极推行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精简管理机构,提高养护水平,降低运行成本。

在对水管单位科学定岗和核定管理人员编制基础上,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业务和养护人员从水管单位剥离出来,独立或联合组建专业化的养护企业,以后逐步通过招标方式择优确定维修养护企业。

为确保水利工程管养分离的顺利实施,各级财政部门应保证经核定的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足额到位;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快制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企业的资质标准;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当努力创造条件,培育维修养护市场主体,规范维修养护市场环境。

(五)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强化计收管理。

1.逐步理顺水价。水利工程供水水费为经营性收费,供水价格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核定,对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要区别对待,分类定价。农业用水水价按补偿供水成本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非农业用水(不含水力发电用水)价格在补偿供水成本、费用、计提合理利润的基础上确定。水价要根据水资源状况、供水成本及市场供求变化适时调整,分步到位。

除中央直属及跨省级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管理外,地方水价制定和调整工作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直接负责,或由市县价格主管部门提出调整方案报省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2.强化计收管理。要改进农业用水计量设施和方法,逐步推广按立方米计量。积极培育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改进收费办法,减少收费环节,提高缴费率。严格禁止乡村两级在代收水费中任意加码和截留。

供水经营者与用水户要通过签订供水合同,规范双方的责任和权利。要充分发挥用水户的监督作用,促进供水经营者降低供水成本。

(六)规范财政支付范围和方式,严格资金管理。

1.根据水管单位的类别和性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财政支付政策。纯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工程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

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其编制内承担公益性任务的在职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及公益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等项支出,由同级财政负担,更新改造费用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经营性部分的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由企业负担,更新改造费用在折旧资金中列支,不足部分由计划部门在非经营性资金中安排。事业性质的准公益性水管单位的经营性资产收益和其它投资收益要纳入单位的经费预算。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告该类水管单位各种收益的变化情况,以便财政部门实行动态核算,并适时调整财政补贴额度。

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其所管理的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和日常维修养护资金由水管单位自行筹集,财政不予补贴。企业性质的水管单位要加强资金积累,提高抗风险能力,确保水利工程维修养护资金的足额到位,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

水利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数额,由财政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确定。《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共同制定。

2.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为保障水管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要合理调整水利支出结构,积极筹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央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中央水利建设基金的30%(调整后的中央水利建设基金使用结构为:55%用于水利工程建设,30%用于水利工程维护,15%用于应急度汛),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给予安排。地方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来源为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和河道工程修建维护管理费,不足部分由地方财政给予安排。

中央维修养护岁修资金用于中央所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省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主要用于省属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以及对贫困地区、县所属的非经营性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经费的补贴。

3.严格资金管理。所有水利行政事业性收费均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经营性水管单位和准公益性水管单位所属企业必须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工程折旧资金、维修养护经费、更新改造经费要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水管单位各项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和监督。

(七)妥善安置分流人员,落实社会保障政策。

1.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水管单位要在定编定岗的基础上,广开渠道,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支持和鼓励分流人员大力开展多种经营,特别是旅游、水产养殖、农林畜产和建筑施工等具有行业和自身优势的项目。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进行生产或经营的企业,要优先安排水管单位分流人员。在清理水管单位现有经营性项目的基础上,要把部分经营性项目的剥离与分流人员的安置结合起来。

剥离水管单位兴办的社会职能机构,水管单位所属的学校、医院原则上移交当地政府管理,人员成建制划转。在分流人员的安置过程中,各级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做好统筹安排和协调工作。

2.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各类水管单位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参加所在地的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在全国统一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出台前,保留事业性质的水管单位仍维持现行养老制度。

转制为中央企业的水管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可参照国家对转制科研机构、工程勘察设计单位的有关政策规定执行。各地应做好转制前后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的衔接工作。

(八)税收扶持政策。

在实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为安置水管单位分流人员而兴办的多种经营企业,符合国家有关税法规定的,经税务部门核准,执行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九)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进一步完善新建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体制。全面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

要实现新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在制定建设方案的同时制定管理方案,核算管理成本,明确工程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和运行管理经费来源,对没有管理方案的工程不予立项。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将管理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管理设施不健全的工程不予验收。

(十)改革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小型农村水利工程要明晰所有权,探索建立以各种形式农村用水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因地制宜,采用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一)加强水利工程的环境与安全管理

1.加强环境保护。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要遵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符合环保要求,着眼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水管单位要做好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防护林(草)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下游生态用水需要。水管单位开展多种经营活动应当避免污染水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环保部门要组织开展有关环境监测工作,加强对水利工程及周边区域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2.强化安全管理。水管单位要强化安全意识,加强对水利工程的安全保卫工作。利用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区域内的水土资源开展的旅游等经营项目,要在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原则上不得将水利工程作为主要交通通道;大坝坝顶、河道堤顶或戗台确需兼作公路的,需经科学论证和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维护措施;未经批准,已作为主要交通通道的,对大坝要限期实行坝路分离,对堤防要限制交通流量。

地方各级政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持水管单位尽快完成水利工程的确权划界工作,明确水利工程的管理和保护范围。

(十二)加快法制建设,严格依法行政。

要尽快修订《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完善水利工程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制定相关的地方法规和实施细则。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严格依法行政,加大水行政执法的力度。

四、加强组织领导

水管体制改革的有关工作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密切配合。要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指导,选择典型进行跟踪调研。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篇8

一、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及医院会计新理念的必要性

(一)医院会计制度性质不明确

目前,我国会计制度以单位性质可划分为企业会计制度及预算会计制度两种基本类型。就以医院事业单位角度而言,其在会计制度选择时多采用预算会计形式[1],但现阶段,我国医院在会计工作具体操作中,会计核算基础形式所采用的记账处理方式是建立在企业会计制度权责发生制基础上,故在具体应用时与预算会计规定收付实现制相互冲突,影响医院会计的有效管理。

(二)医院会计内部核算缺乏科学性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对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相关内容及操作方法进行了系统规定,但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该规定中对于医院相关会计制度等的部分要求已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同时各医院在内部成本具体核算时多缺乏科学性,与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会计管理体系及操作规定缺乏统一性[2],在医院会计内部具体核算时资产不计提折旧导致医院虚增资产及专用基金账户现负数净资产情况时常产生,影响医院内部会计有效管理,难以实现医院成本合理控制。

(三)会计制度缺乏公益性

现阶段,我国各医院会计制度缺乏一定的公益特征。医院在会计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对公益类会计科目基本内容的体现,在具体操作中现有会计制度难以向任何医院提供公益性质会计信息,故此类性质的缺陷导致医院难以有效发挥自身公益功能。对于我国非营利医院而言,此类医院在运营中承担对于需要医疗援助的患者的救助,同时也承担社会公共事故抢救及国家自然灾害抢救的职责,但此类社会责任目前尚未形成合理的公益补偿机制,在会计制度中缺少对社会公益资金的资本化处理,对于社会公益资金应用及处理仅以一般费用形式进行记录开展。

二、医院会计制度改革及医院会计新理念

(一)加强绿色会计实施

绿色会计是企业社会资源成本核算的重要形式及手段之一,指相关单位在会计管理中采用合理方法对自身所持有的货币进行计量并结合货币数量及性质进行综合性管理判断及应用。此类形式在具体应用中,各会计管理人员需结合不同资源消耗情况以资产形式追加补偿财务信息,应用于医院会计管理中可有效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规定,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多采用计提修购基金方式,故此类管理方式在具体应用中无法对医院固定资产净值进行合理反映及管理。对于医院而言,所有医院固定资产在购入及报废阶段所需的时间较为漫长,在应用期间会产生一定资产耗损故其可带来的相关效益会逐渐降低[3],但医院固定资产多以原值形式反映于具体社会现实中,在固定资产评估中无法得知其新旧程度,导致资产虚增,故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可在会计制度改革中加入折旧及累计折旧项目,采用此项目对固定资产耗损情况进行衡量并将其耗损体现在会计报表累计折旧中,取消现有固定设置基金,增加固定资产清理等科目,避免因制度问题所造成的资产虚增现象。

三、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与医院会计新理念改革措施

(一)加强无形资产具体改革

以医院性质而言,医院作为服务行业具有高风险及高技术特征。因此对于医院自身而言,其无形资产主要包含医院声誉、形象及专利、非专利技术等。故在现代医疗体制及经济体系发展下,各医院必须加强与自身经济收益相关的科研项目研究管理,此类无形资产在医院运行中资产数额较大,若无法实现资本化并将其在当期支出中反映[4],则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收支与结余信息失真现象出现,难以实现医院资产的有效考核及管理。目前,随着现代医疗业的不断发展,更多合资医院出现,在此类医院形式中,除可对相关医疗设备、技术等合作外,各自良好的信誉也是合作的基础,因此加强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及改革,对医院会计核算及医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管理费用改革

医院管理费用主要体现于行政部门及后勤部门中,在各医院业务支出中所占比例较高。目前,各医院现行的医院费用管理形式大多采用分摊方式,即将各管理费用按人员分配至药品及医疗支出中,此类费用管理方式在具体操作及应用中无法对医院现有的医疗服务及药品成本进行准确计算,故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各医院可在会计管理中增设财务费用科目形式[5],将医院筹资及结算费用与管理费用进行划分,取消分摊管理费用,从而在具体医院财务管理中实现对医院相关医疗及药品等结余情况的真实反映。

(三)加强现金流量管理

目前,我国各医院经济活动范围及种类逐渐增多,财务活动日益频繁,在此期间由于医院管理问题导致资金安排出现较大缺陷,影响医院经营。现金流量管理主要是指以现金角度为基础反映医院实际收支情况,对目前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在权责发生制下无法有效反映的内容进行反映及管理,故各医院可通过加强现金流量管理,及时了解医院现金收支情况,实现资金合理安排,提升现金应用效果及应用质量。

(四)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养

在现代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中,除需加强医院财务相关项目管理外,还需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相关管理。在具体财务管理中,各管理人员不仅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掌握完善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还需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具体工作中根据自身岗位需求,及时准确的进行财务信息管理,从而为医院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促进医院的高效发展。

(五)医药分开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入性改革,我国国家相关制度明确规定逐渐取消药品加成现象,实行医药分开,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各医院在会计核算中仍存在严重药补医情况及药品收支核算不合理现象,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故基于此,各医院应逐渐取消现有药品进销差价项目,增强与药品费用相关的会计项目并对其进行合理核算,改变药补医现象,实现医院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真实性,为财务管理提供准确的信息。

篇9

一、前言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医院会计制度是否合理影响着医院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是否健康。各项经济活动是医院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要认识到医院的会计水平对医院经济管理活动的影响。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此时我国的医院制度要进行改革以及深化。特别是在医疗机构形式多种多样的今天,医院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理念影响着医疗机构的竞争。

二、医疗会计制度改革以及医疗会计新理念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一)医院会计制度性质存在这一定的不明确性

目前,要根据单位的性质将会计制度分为企业会计制度以及预算会计制度这两种类型。从医院事业单位的基本性质来讲,医院的会计制度要采取预算会计。然而,在开展实际会计工作中,医院往往会选择记账处理这一种核算处理方式,然而这一种核算处理方式是以企业会计制度的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并且与预算会计里面所规定的收付实现制存在冲突,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一种情况。

(二)医院会计内部核算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

由于医院的会计内部核算具有一定的不科学性,并且与会计管理基本原则存在着一定的冲突。《医院会计制度》规定了医院内部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然而,在医院内部成本核算过程中,如果资产不计提折旧,此时就会出现资产虚增以及专用基金账户出现了负数等相关情况,最终会影响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的质量以及准确性。

以前的所实行的《医院会计制度》所规定的具体内容与当前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相符,具有冲突性。特别是在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会计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

(三)当前医院的会计制度缺乏一定的公益性

目前,医院的会计制度有一个显著的缺点那就是在公益性方面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公益性会计科目的基本内容没有为医院提供相关的公益性会计信息,这就使得医院的公益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医院特别是那些非营利性的医院具有救死扶伤的职业责任等,然而医院没有形成完善的补偿机制。除此之外,目前医院的会计制度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公益性补偿机制。然而,医院需要执行的功能就是公益补偿的功能,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公立医院具备了社会公益性的公共资源,所以医院要面向社会,为社会公众提供一定的服务。现阶段,在医院的会计制度中,由于没有资本化处理社会公益基金,仅仅作为一般费用来处理,从而不能够将公益行资金体现出来。

三、医院会计制度具体改革以及会计新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此时会计信息质量在不断下降以及会计制度为单位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在不断弱化,所以要对医院的会计制度进行合理的改革。

(一)提供绿色会计的模式以及做好资源成本管理

绿色会计这一手段可以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得以提高。绿色会计主要是指单位在计量所拥有货币的时候,要采用合适的方法来进行,并且要明确判断其重要性。在日常的会计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追加补偿财务信息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消耗情况以及资产形式来进行,从而可以保证日常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

医院的固定资产主要是指医院所拥有的、单位价值超过2000元,使用年限预计超过一年等物资。在管理这些固定资产的时候要做出明确的界定。

在医院资产中,固定资产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作人员要重视管理固定资产的质量。医院在核算固定资产的时候要按照医院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以及真实性来作为其基本原则。在管理固定资产的时候,应该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同时相关的工作人员在选择折旧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了无形损耗以及有形损耗。医院在使用固定资产的时候,要考虑到固定资产的损失以及折旧费用。医院的会计工作人员要按照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并且要将折旧计入到各期的成本中。

四、革新医院会计新理念的重要措施

(一)建立科学的、完善的会计改革机制

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科学的、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改革制度,从而可以保证医院各项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在完善会计改革机制的时候,要以医院的发展为基础。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通过建立科学的会计改革制度,从而有利于医院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进行提高

在建立科学的、完整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还应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财务管理人员不仅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且应该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可以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保证了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才可以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信息,最终为医院的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医院在选择会计工作人员的时候要按照吃苦耐劳、道德高尚作为其选择的基本原则。通过选择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从而可以为会计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将医药分开

当前,医药分开是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规定要将药品加成的现象逐渐取消,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医药分开。在传统的医院经营模式中,一直存在这以药补药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会使得医疗药品支出变得不合理,并且也给医院的会计核算带来一系列问题。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存在这多开药以及开贵药的现象,从而影响了整个医院的运行机制。

五、结束语

随着我国医疗市场以及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做好会计制度的改革变得非常重要。通过改革医疗会计制度不仅可以适应医疗市场改革的需要,而且可以适应投资多元化的要求。目前,现行的医疗会计制度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因此要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来对会计制度进行改革,最终有利于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陆玲.探讨医院会计制度改革与医院会计新理念[J].财经界,2011,(11):90-92.

[2]孙梅芳.分析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科技纵横,2011,(3):78-80.

篇10

摘 要 医院会计制度是我国在特定的经济环境背景下颁布实施的,1988年制定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时候,我国医院的运行情况还很复杂。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向广大患者群众提供服务,并且同时义务的向社会提供各种福利,但是医院从制药厂家购买药品并向患者出售,赚取之间的差价。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规范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不断推进医院改革与发展,减少经营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建设起步较晚,医院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公立医院普遍缺少行之有效、高效率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本文分析了我国医院内部会计制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医改背景下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医改背景 医院 会计制度 改革

自从《医院会计制度》实施以来对于规范我国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的会计核算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为使医院尽快适应市场经济并且参与市场竞争奠定了基石,它对加强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正确反映医院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经济信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医院的发展使得其帐务处理越来越复杂多变。特别是随着新的医疗改革的颁布,原来的医院会计制度也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其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也随之表现出来,为了医院的进一步发展,与现代化社会经济相适应,医院的会计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医院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公益性会计科目

我国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在体现医院公益性方面存在着明显不足,大部分医院缺没有能够体现公益性类会计科目,很少会提供与医院公益性质的会计信息,并且缺乏建立合理的公益性补偿机制,大部分公立医院实际上还在使用社会公益性的公共资源,使用这些公共资源进行医院建设,购置急需的医疗仪器等现象普遍存在。

2.会计报表不适用

我国大部分医院的收支总表中紧紧反映了医疗支出和药品支出,没有管理费用项目,而是将管理费用按照医疗与药品部门的人员比例分摊,并按支出明细项目逐项进行分配摊入医疗支出、 药品支出与在加工材料相关科目内,这样就会对医院管理部门的费用进行财务预算的编制造成很大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对医院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进行监督,尤其是在药品收入在医疗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不利于药品费用的核算。

3.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表现在对医院的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医院在购置固定资产的过程也就是医院的流动资产转化为非流动性资产的过程,但是不会引起实物资产的增减,但是在现有的医院会计制度中的对相关科目的核算只涉及医院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内部转移,导致医院固定资产净值情况不清晰,资产负债表中所体现出的净资产不能充分反映所有者权益。

二、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

1.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在医院会计中应该对专业设备等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对于那些一般的设备与房屋建筑等固定资产应该按分类折旧法,健全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体系,可以为医院成本核算与专用基金的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新的医疗改革要求医院必须对其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成本预算,其预算的成本也包括设备、房屋等固定资产。因而设置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清楚地反应医院的固定资产的净值以及新旧程度。

2.完善医院的成本核算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颁布进一步的加强了医院预算管理和约束,把医院的全部收入与支出都纳入到预算管理中。同时医院会计制度的改革应该将现行的收付实现制逐步转变为权责发生制。它能够十分准确及时的对医院的收支情况进行核算。由于成本的刚性,所以对医院所有成本进行消减的可能性很大,而对于可变成本的控制相对来说难度不大,将医院成本核算的事后算帐改变为事中控制,用更短期的、侧重于消减成本的核算方法来进行成本控制,着力于对变动成本进行有效分析,找出成本发生的原因,提高成本的使用效率。

3.完善医院财务报表体系

新的医院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必须全面的披露其资产负债的具体信息,加强对财务风险的防范于资产管理,引进企业注册会计师制度,可以进一步加强外界有关部门对医院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另外,现金流量对医院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医院编制现金流量表有很重要的意义,可以使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清晰地了解医院的现金周转能力与偿债能力。

4.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医院财会队伍

医院应该通过将信息化系统与会计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关联,通过职能权限认证、职能权限密码等方式,将经济活动信息全面展露在医院所有人员面前,让不同权限的人员进行不同的操作。加强民主监督,避免发生职务侵占等情况,同时医院应该坚持以人为本,把强化会计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加强财务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严格完善持证上岗制度,单位会计人员必须持会计证上岗,对无证上岗人员,要及时清退,同时实行财会人员责任首问制和责任追究制,争取打造出一支强大的会计队伍,为医院的建设奠定基石。

三、结束语

总之,在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要不断的完善各种控制策略,在工作中不断总结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找出更加有针对性的创新策略,才能够促进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快速发展,才能有利于医院会计机构的进一步提高,采取符合本院实际的有效措施,完善成本控制,加强财务管理,努力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才能增强医院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观要求,不断向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琳,赵祖坤.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会计制度改革浅探.财会通讯.2009(S1).

[2]段东平.新医改对医院会计制度及其改革影响研究.财会研究.2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