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14 17:4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9-0000-02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人们获取资源的重要的途径。信息的网络化、社会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影响,这就对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一些中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相对落后,与实际脱离并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学的要求与主要培养学生能力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距离,并且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相配套的实习、实训设备与实际的计算机发展具有很大的差距,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不能按照要求进行,严重阻碍了教学质量提高的进程。
2 中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优化分析策略
为了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及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应该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优化,具有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 课程体系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课程要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安排。一般中职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动手能力有限,所以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对课程的认识从感性逐步过渡到理性,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知识,提高其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与此同时,也要针对学生自身实际制定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某一个领域的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毕业之后迅速适应岗位的需要。为此,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安排上应该从网站建设、互联网网络管理、网络搭建几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接受和动手能力将学生分成专业的兴趣小组,对其制定教学技术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社会需求安排学时的比例以及教学的内容,这样学生才能尽快的掌握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将这些原理方法运用到实际的工作学习中,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对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判断、从而解决问题。总而言之,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逐步的培养学生掌握理解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具有职业技能,胜任职业岗位。
2.2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
网络环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网络教学的基础,也是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教学系统。网络是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也是书籍、媒介等教育媒体的延伸。中职院校的网络环境教学环境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建设实验、实训室局域网教学环境。首先要实现多媒体教室实现内部的网络连通,这样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实行广播教学,并且在网络环境下训练学生的网络操作能力。
(2)建设校园局域网教学环境。校园网的教育网络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但可以进行个别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进行协作性的教学方式,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方式。例如老师在讲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关Windows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时就可以使用校园网的教学环境,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将学生分为几组,每一组配设一部服务器,通过设置校园网的路由器,就可以使教学中所有的计算机访问到这些服务器,这样就可以将教学课件等资源与互联网上的资源结合起来,增加学生的练习、测试,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
(3)建设互联网教学环境。互联网上的资源丰富,并且信息速度更新很快,就可以弥补常规教学中知识更新不足的缺陷,也可填补学校专业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不足,同时丰富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其学习的兴趣。总之,互联网资源可以作为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是教室中很难拥有的教材,这样可以丰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当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实训的过程中,也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
2.3 教学方法的优化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占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设备、网络应用、网络体系等方面。中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在知识的运用上要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学习网络设备中的网卡时,老师在介绍的是网络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时,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即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及其分类介绍网卡的选型、安装等知识,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掌握知识。老师在介绍网络技术应用中有关电子邮件等的工作原理、协议等比较枯燥的内容时可以结合实际的电子邮件,这样在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实验、实训教学中,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在面对工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时的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只有通过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方法优化的目的。首先老师要是一名积极的学习者及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赶上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
2.4 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时效性非常重要,为了提高其实效性,应该采用项目教学的方法。即建立工作学习兴趣群,在实训室建设时打破常规的实训室设置,根据兴趣群的需要建立四到七人的兴趣小组,并且按照独立的单元配置控制模块、交换器、路由器等,并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工作任务,每一个小组的成员间相互配合、密切合作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每个成员在独立完成本职工作的情况下要和其他队员交换角色,在团结合作的基础上理解掌握有关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网络搭建等知识,这样,不但培养了同学们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团队合作的精神,为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教学内容上也要注重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法融入其中,在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案例分析等各种方式,丰富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共享、网络通信的特征,在有效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距离的基础上,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教学的效果。
2.5 强化知识考核
知识的考核在充分发挥教学的实际效果、督促和引导功能的同时,也能够鉴定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是人才培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效果的鉴定方法,可以有效的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考核时要跟具体的实际结合,独立完成有关网络等方面的实际操作。在考核的内容上,要注重将实际技能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检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总之要充分发挥知识考核的多种功能,平时多考核并与期末的总结性的考核密切结合,夯实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结论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可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深化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响."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8).
[2]褚建立.许运华,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5).
[3]胡飞跃.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09,30(17).
[4]鲁志萍.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5).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实训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国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网络管理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当前,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此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相结合的计算机专业必修课程。通过多年的教学积累,我认为需要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这样对提高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规划与组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建设等理论。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快、知识技术更新快,而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仍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的积累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没有直观的教学演示,学生听课不知老师所云,造成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而在学习理论的同时不能结合实践,缺失教学硬件设施,加之中职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学生在被动接受理论知识时极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原有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使毕业的学生达到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尝试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授课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增强教学效果。
1.多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点,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而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有大量的知识比较抽象,大多数学生在刚接触时,易产生畏难情绪。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趣的课件,充分利用视频、实物等教学辅助用具,通过动漫演示、实物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帮助学生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的理解网络的相关原理,弄清楚网络协议的工作流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创设教学情境,进行启发式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比起计算机方面的其它课程,所涉及的面更广、更深,大多数学生对网络的理解很狭隘,他们上网一般除了聊天就是游戏,对网络原理、网络功能没有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选用一些适当的比喻来描述,学生就能准确透彻的理解基本概念,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就能产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教学效果良好。例如在讲IP地址中子网划分这个问题时,比较抽象不好理解,教师也不好讲授,如果采用家用电话号码的分配来对比教学,学生就容易理解了,又比如讲述TCP协议,可以用人们互相打电话来对比教学讲解,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3.精心布置教学案例
教师可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布置一些教学案例,把生硬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为学生讲解网络安全的过程中,可以穿插讲一下QQ密码是如何被盗取的,家用网络是如何防范“蹭网”的,通过这些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加了解网络安全的严峻性,从而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的其实就是社会应用中实实在在的技术,这种教学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实训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将各种网络设备的实物照片、大量的网络路由连接图带进课堂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各种网络结构留下深刻印象。但做到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 计算机网络技术重在实践能力,要使学生对网络技术有清晰的认识,,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1.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及实训设施建设
中职学校的学生将来都是在第一线从事具体工作,实际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为保证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在教学上要大量增加实践课时,《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操作要充分利用机房、实训室、仿真设备等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或在理论教学中穿插演示,或集中一个阶段强化训练。
在实训硬件设施上,必须加大投入,应建立健全校园网、投资建设专业的网络实验室,让学生能亲自动手操作,在专业的实训场所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完成真实的网络工程项目,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加强网络硬件方面建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育手段代替传统的粉笔和黑板,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学校教育技术现代化。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实战的平台,中职学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到企业参观、实践,学以致用,巩固教学成果。学校还可以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传授新技术,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参观校园网络
让学生参观校园网络建设是教学与实践的一个有机结合。在授课同时,根据相应的内容,安排适当的课时,参观本校整个网络系统,从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HUB,到网卡、网线、水晶头等各种组网设备。学生亲眼目睹,并参与其中,比单纯传授理论知识更能激发起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对理论性与实践性要求都较高的学科,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机动,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计划,进行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翁永平,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实践与心得,2004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课程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的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在给人类带来一场新的产业革命,信息已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社会化、网络化、全球经济的一体化,都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巨大影响,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信息技术通信领域的重要支柱,然而,调查发现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与师资老化的矛盾日益严重,这将从根本上制约教育质量的发展。另外,一些学校的现行教材中教学内容滞后,以学科为体系的痕迹明显,教学内容偏多偏深,实践与能力培养不够突出,教学要求与培养“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实验教学往往不能按要求进行,从而对教学改革的进程起到消极影响。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优化
1.优化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应当坚持应用能力“宽窄”结合的方针,使学生逐步深人全面地掌握网络知识,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网络应用能力,同时适当兼顾计算机其它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毕业后能适应多种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网络集成、网络管理和网络软件开发三个方向成组设课,强化这三个方面的应用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方向和接受能力自主选择相应课程。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求安排四大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比例。技术基础课以教会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须的科学原理、方法和使用这些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判断、解决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技术技能课是以行业的职业技能为目标,将职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岗位操作能力的训练,这两类科目的学时数可以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应满足学生学习和应用职业岗位技能所必备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需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课程的学时数比例可以适当加大;而选修课是以跨专业或高新技术等课程为主,以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门数尽可能多、范围要广泛。
2.丰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要是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比如有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体系、网络设备以及网络应用等,重点是相关内容的理论阐述,网络设备中的网卡主要介绍网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分类情况以及性能指标等纯理论的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可以结合网卡的性能指标以及分类情况介绍网卡的选型以及网卡的安装等实用知识,将网卡相关的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网络应用技术主要介绍电子邮件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的协议等枯燥难懂的内容,教师则可以结合电子邮件的收发工具进行教学,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提高对实际应用的认识,又能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验、实训教学中,教学目的是验证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就更需要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面对具体问题独立分析、解决的能力,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比例,加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培养,加强技能实验和设计型实验,扩充专业实训科目,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要求学生独立理解实验、实训任务,自选仪器材料,自行设计方案,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优化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则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为学生听、老师讲的单方面交流,学生的认知主要表现为记忆的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交流。这种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教学方式,阻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激情和创造,而使授课平淡、乏味、呆板,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因此,现在应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交互式的教学,采用项目设计制作、现场模拟、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组建网络教室的组建、建设小型校园网的建设、改造小型办公室网络改造等等实践活动,从而丰富整个教学过程,发挥网络通信及网络资源共享的特征,进行网上教育,包括电子教案、电子阅览、电子作业,这将有效缩短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加强教学交流,提高教学效果。
篇4
关键词:SPOC;翻转课堂;网络技术;教学模式
当前以移动互联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教育信息化、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和变革的强有力工具[1]。社会新形势下,无处不在的互联网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结构性的影响。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由原来的单一教育变为了教育+互联网模式。2012年Udacity,Coursera,edX三大网络学习平台发起的大型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MOOC)席卷全球,开启了高等教育教育全球化的新征程。同时,2013年国内也有自己的MOOC平台,例如“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MOOC的课程全部针对高等教育,旨在构建全新的、更公平的教育新模式。其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突破了学校围墙,国家疆域,促进教育全球化的知识网络共同体形成,实现知识共享。但由于其自身存在的一些顽疾,比如,没有规模限制,注册率虽高而课程完成率低以及师生间交流少等问题,使得它的教育效果饱受争议,且很难得到改观。MOOC继续不断改进,并进入了后MOOC时代。2013年,相对于MOOC,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Fox教授提出了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SPOC)。不同于MOOC一个课程注册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特点,SPOC采用精细化教学,授课对象主要是针对高校内的在校学生,对学习人数也进行了限制,一般限定在几十人到几百人之间,增加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以期提升学习参与度和课程完成率[2]。SPOC吸收并传承了MOOC的先进思想,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上课形式多采用线下传授和线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现行课堂的有效翻转,满足了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近几年翻转课堂的理念逐步被国内教育者们所接受,翻转课堂是在信息化环境中,课程教师提供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形式的学习资源,学生在上课前完成对教学视频等学习资源的观看和学习,师生在课堂上一起完成作业答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3]。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方法,通过SPOC利用MOOC诸多平台教学视频音像资源,来实现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与主动学习能力。
1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考取专业方向研究生的必考科目之一。在以往的该课程学习中,师生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取得的成效甚微。具体表现有:期末考试一个班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集中在60~75分之间,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情绪不高、甚至及格就好的侥幸心态。学生的网络规划能力依旧薄弱。另外对学院毕业生求职情况进行统计,在网络技术方面就业的学生人数相比较软件工程方面就业人数差别较为明显。究其原因,除了学科自身的市场因素外,反省自身,不难发现,在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学生对所开课程性质认识不足。由于学生每学期所学的专业课程较多,大多学生疲于应付获得课程学分,而无暇去思考所学课程的目的,不知道为何要开设这门课,不多去考虑学了该课程能获得什么样的必需技能和以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大多教师在讲课时,多注重于课本知识点的讲解,很少和学生进行该方面的交流。因此,学生从课程开课时起,就缺乏对课程学习整体规划和职业技能规划,难以树立正确思想,学习兴趣低。(2)学生轻视课程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做实验时,仅能照搬实验手册中的命令,而不理解其作用和意义,课程综合性实践较少。(3)学生课前预习较少,大多寄希望于教师上课讲解。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时间相对固定,不能满足随时随学习的要求。上课课程内容较多而老师每次授课时间有限,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进度,主要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方式,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较少。由于师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程度不一样,往往出现师生思维不同步,这种授课方式对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效果甚微。学生不能很好消化教师上课所讲内容,课后的复结也不到位,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4)传统课堂学习没有可重复性,无法实现重新学习;学习进度固定,不太容易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对高层次学生和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均带来不便。SP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给解决以上传统教学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将线上SPOC与线下课堂学习进行细致融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授课内容多、学习时间空间有限、实践性较强所存在的问题。
2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2010年以来,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对网络技术,物联网人才的需求,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原来开设计算机网络原理课程的基础上,针对计算机类所有专业学生增开了一门网络方面的延伸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该课程着重以思科、华为设备为背景的网络技术详细知识讲解与设备配置技能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力。期待借助自身优质的师资力量和特色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受人才市场欢迎的网络技术中高级人才。学生毕业即可就业,不必再经过社会上IT培训机构培训,节省学生的时间成本和财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对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分享对该课程的一些教学经验。
2.1SPOC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建设
SPOC平台是师生学习交流的桥梁与纽带,平台本身的建设至关重要,平台本身要具备诸多功能可扩展性。经过多方认证,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最终采用的是超星公司的泛雅技术平台,如图1所示。此平台链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学系统,班级安排同步于教务处的学生选课系统。当选课人数大于20人时,平台上相应班级及学生名单自动生成,无需教师手工编排录入。另外,从功能应用上,有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网页链接等,另包括学习资料、资料共享、在线讨论、在线章节作业测试、学生管理、成绩管理、在线考试等等诸多功能,能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求。在每学期课程初始,教师都会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泛雅平台的操作流程。另外,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分为教材资料、试题资料与教学视频。教学资源建设和课堂组织方式也与别的学校或网站上的MOOC和SPOC教学有3点不同,第一,每个教学视频不是以十几分钟短小精悍讲解某几个知识点为主,而是采用屏幕录像软件录制教师以往上课的整堂课视频。视频长度与上课章节同步。第二,依据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授课视频里大多是先讲解理论知识然后使用网络仿真软件对所讲理论的动手验证。讲解内容详实,易于学生理解。作为补充,也会在平台上给学生一些来自著名MOOC平台相关课程的视频资料网址链接开阔学生视野。通过实践,笔者认为,有了这样完备详实的课程资料,只要学生肯花时间,完全有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大部分知识。为教师课上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前提条件。第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都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专属配套的华为网络实验室上课。由于设备数量所限,采取小班授课,每周3个课时连上(1个理论课时+2个实验课时),每次上课的班级人数不超过42人。恰当地采用SPOC+翻转课堂,使得授课效果明显提升。课程开课第一周,根据教学班级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项目小组分配,每小组7人,以方便学生交流互助学习,演示网络实验时进行小组合作。
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过程
翻转课堂要取得成功,首先离不开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设计。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特点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实际情况加之查阅文献,笔者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大体分为3个阶段:课前、课中、课后,如表1所示。(1)课前。教师将下节课要讲授的章节知识点和视频资料,PPT资料及上课要演示的实验项目,通过SPOC平台或者QQ群给学生。学生上课前提前观看视频,阅读上课要讲的课本资料,并动手尝试用网络仿真平台(EnterpriseNetworkSimulationPlatform,eNSP)做相关的网络小项目实验。所布置的上课要讲的演示实验,采用上课时教师演示或者让学生演示的方式进行,演示实验不事先指定分配,而是上课随机点名学生演示,演示成绩为该学生课堂表现加其所在小组表现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算)。学生也可通过在线讨论与同学或者教师进行交流,获得帮助。(2)课中。师生双方围绕课前教师所提供的视频,预习测试题、实验案例等学习资料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对章节重难点和学生所存在的知识疑点进行解惑答疑,并在此基础上,有序地进行章节知识拓展提问,与学生交互式研讨。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同时,也引导学生进行专业思维的训练。接着,教师对本堂课所讲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用相应同步实验进行网络技术理论知识验证与剖析,或让某小组学生代表进行实验演示,并对回答问题或者实验演示的学生或者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平时成绩记录。快下课的时候,布置下节课上课所讲章节和视频资料。(3)课后。SPOC的优点之一就是能进行课堂重现。课后学生如果对课堂上所讲知识点仍有疑问,可以重新观看章节教学视频,以加深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也可以和同学或者教师进行课下交流,分享学习感悟,以完成课后网上作业。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反思并总结本次课中学生所提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必要时也需写授课心得体会,并根据学生课上的表现以及学生学习中反映的课程意见对教学内容或方法进行及时调整。另外,在现阶段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在课程的每一次课中都采用翻转课堂方法,而是根据章节知识的难易度,在重点章节和知识难点上依旧使用传统的教师讲课方式。但上课前仍要求学生预习观看SPOC教学视频资料,这一点对顺利开展教师课堂教学和提升教学效果很重要。
3对SPOC+翻转课堂的思考
依据上述计算机网络SPOC教学模式,近几年培养出来的受到互联网企业青睐的网络技术方面高质量的学生数量明显增多。不过,以下是笔者在实施后的一些经验与反思,主要包括一些非技术性思考和技术性思考,以期通过不断总结课程经验,使得教学方法至臻至美。
3.1非技术性思考
当今中国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国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迅速增长。互联网时代在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人们的思维和观念。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随之发生着结构性变化。互联网学习也有了一定的社会认同性和可行性。另外,构建互联网学习所需财力、技术和硬件设备上的投入也已不是主要问题。因此,SPOC+翻转课堂成功实施的前提是师生要有教育理念上的真正转变。大学接收的是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的学生,要让他们一下子转变成主动学习方式,可能不太现实,这需要时间。这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教育学生要从思想意识上和教师保持真正的意识认同性。强调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课外学习和课内学习的同等重要性。思想上的统一,是保证自主性学习成功的前提,是新的教育方法成功的前提和动力。
3.2技术性思考
在互联网时代,相比传统教育方式,SPOC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也相应提高。教师除了本身专业课程知识以外,也要熟悉网络教学平台、掌握网络教学技术。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实际上扮演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角色。因此,SPOC+翻转课堂的教学对教师的组织能力带来了新挑战。针对课前和课中,对学生而言,课前知识的预习工作量较大,要求提高。而对老师来说,课中实施翻转课堂进行讨论式教学时,讨论何种问题?如何找到有足够内涵、深度、广度的可讨论课程内容?讨论问题时,是使用启发式讨论还是使用通过提问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的验证性讨论?针对某个问题,用的讨论问题的方法和技巧都要有所选择。从而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专业思维训练,从课堂问题探讨中,提升思维习惯与创新型思考能力。以上这些,都依赖于授课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课堂应变能力,带有较高的技术性。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目的都是培养出优秀的具有一定创新、批判式思维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强调自主化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要用合适的机制去督促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因此,除了传统的通过成绩测试手段外,还需要采用何种评价衡量指标或者量化指标,需要笔者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4结语
实践表明,将SPOC+翻转课堂混合应用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后,优化了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回归学习的本质,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通过交互式学习、探索、协同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笔者下一步的工作,针对本文提出的几点思考,要扎实落实,总结经验,最终形成具有高质量特色的课程教学经验。总之,在网络技术课程中引入SPOC+翻转课堂教学新方法,是对传统教育融合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时代先进科技的教育方式的创新,对现行高校本科教学工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最后,期待这种教育方式,对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校高等人才培养方式有所贡献,使得我国的教育尽快步入现代化,能尽快从传统的“教育+互联网”走向“互联网+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岚,叶育鑫.计算机专业课程群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7(2):7-9.
[2]胡静,陈立潮.基于MOOC+SPOC混合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7(4):129-133.
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78-0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网络课程逐渐成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涉及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等多个学科,而相应的理论、技术和标准等内容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些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理工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网络技术的不同层次需求,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使用技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网络人才,给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传统的教学内容体系、授课模式和实践教学环节需跟上时代的变化,目前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探索性研究工作,采取了一些成效的方法。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
为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能够利用所掌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查阅相关资料,解决专业课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要求学生既要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基础理论知识,也要能够熟练地应用和维护网络的能力。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要强化学生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网络技术的兴趣,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二、结合学生专业,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我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6学时,实验教学10学时。在有限学时约束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安排。对于基础的、重点的内容,比如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族、以太网、子网规划与子网掩码等,教师在课堂上中要突出重点,讲清楚基本原理。但是,对于文科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新闻专业和外语专业等,讲课时着重“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对于理工科学生如应用物理、电气和土建等专业可以增加“虚拟局域网”、“IP地址的划分与计算”和“路由算法”等内容。
三、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和通信两个领域的交叉学科,涉及许多彼此交织的概念、协议和技术,是一门公认的比较难讲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性意见。
1.采用类比教学法,突出TCP/IP体系结构的地位。因为TCP/IP体系结构是现行的工业标准,是Internet网络所遵循的标准,在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占据核心地位,应凸显其重要地位,使学生清晰的认识到Internet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运行机理。在介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的功能、使用的协议以及每层实现的关键技术时,应与TCP/IP的体系结构进行比对分析。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任务驱动;教学研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这门课程不但理论性非常强,实践性也比较强。在进行此课程教学时,如果教师还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举趣不高,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怎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呢?笔者尝试使用任务驱动法来授课,取得良好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的定义
“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学习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根据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学习知识,完成学习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就是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门计算机应用课程。为了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学习这门课程,除了要很好地把握本门课程的特点以外,还必须结合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因此“任务驱动法”很适用于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
二、任务驱动法的优势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任务驱动法”则是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目标,学生强烈的质疑动机,自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相关内容自学,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任务驱动法,教学目标更加具体,生动,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技能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阶段任务的完成,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方式完成任务,而且还通过在某些问题上的协作,学习交流、讨论、沟通,从而拓宽学生的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我们做网络实验,所有的实验都是以组为单元来完成。这个任务将涉及如路由器配置静态路由协议配置,RIP动态路由协议配置,OSPF动态路由的配置,它会遇到如何给IP分层、设置子网掩码,路由器命名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时,必须各组沟通、讨论和交流,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这个过程无形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
(三)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
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各种线索和资料,培养发展自己的识别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提高自学能力
我们可以把课程内容分为一个个任务,如双绞线的制作、 不同拓扑结构的优缺点、TCP/IP的安装与设置、IP地址分配与 子网掩码划分等等。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会应用到很多网络概念,学生有兴趣去了解计算机网络通信的过程,就会主动 去自学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自学能力。
三、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步骤
(一)设计任务阶段
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是关键。教师首先要根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把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一个个的实际任务,让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方法与技能。
(二)合理分组阶段
由于网络设备价格昂贵,不可能实现一人一套的条件,而在不同的任务中,一般来讲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顺利完成的,一定要相互探讨、沟通、交流才能解决。同时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老师如果把全部任务留给自己去解决,其难度可想而知。 因此,适当的、合理的分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反馈与调控阶段
采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由度非常大。 为使老师能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反馈与调控方面的 设计极为重要。平时老师应该多通过QQ、MSN、E―mail等通信 方式与学生保持联系,及时了解他们的情况,以利于所布置任 务的完成。
(四)效果评价阶段
恰当的评价一方面对学生探究学习有很好的约束作用,同时也能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制定考评方案时老师要解放思想,不能只盯着分数,应更多考虑如何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来 指导学生完成《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学习。
四、任务驱动法应用实例
下面笔者以实验“对等网的组建”为例,谈谈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对等网组建”是学习完局域网技术章节后需要完成的一个实验,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需要给出这个实验任务的设计。
(一)设计任务阶段
学生在做这个实验之前。已经具备了局域网技术的理论基础,对网络设备及网络组件的配置安装有了理性认识,并且对 组网有一定的兴趣,这个实验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任务:把实验室20台计算机组成一个工作组.能相互 共享硬盘、打印机和应用程序。 实验设备:交换机、网卡、网线。 操作系统:Win2003 Server。
(二)合理分组阶段
首先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由于一个班有40名学生,而实验室中计算机只有20台,因此我将他们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 组有10人左右,每两个人共用一台设备。每个小组都能有一名班干部和一名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起到核心带头的作用。
(三)评价阶段
在每个小组讲述完自己的方案后,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评 论,对其各自的优缺点及存在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对准备好的小组要给予表扬,对准备不好的或不认真的小组同学进行必 要的批评指正。
(四)完成实验及总结
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准备好的完整的实验方案。当学生完成布置的实验任务,教师应对各实验小组进行点评,主要对他们的存在的问题,实施计划的可行性、实用性。引导他们去思考,加深其对“对等网络组建”实验的认识,形成技能。
篇7
摘要: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存在若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利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创建混合式教学的网络学习环境进行教学的新型教学模式,对此模式进行深入探讨,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以混合式教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构建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相关技术及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Moodle;混合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既是一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很广的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对学生的基础有较高的要求,也对任课教师的知识面、授课经验等有更高的要求。同时,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相关知识更新较快,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模式提出了挑战。然而,该课程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填鸭”式的讲授教学为主,但由于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效果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利用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组织有序的网络学习活动,为学生创建一个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传统“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存在的若干问题
(1) 重理论,轻实践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更注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理论教学而轻视了实践教学。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很强,却缺乏通过实践进行检验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机会,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状况,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 重讲授,轻示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乏针对与理论知识相关的应用技术的举例和示范,造成学生不清楚所学知识能用在何处,导致学生慢慢地对该课程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兴趣。
(3) 重课内教学,轻课外自学
在传统教学中,很多学生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接受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而很少针对所学的理论或技术在课外进行自主的拓展性学习。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教科书的内容跟不上最新的学科发展前沿,如果没有课外的自学,就很难把握整个学科的发展动向,影响了学生对整个学科体系知识的完整构建。
3利用Moodle,创新教学模式
3.1关于Moodle
Moodle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而开发的课程管理系统,是一个免费的开放源代码的软件,目前在各国已广泛应用。Moodle 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即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一个用来建设基于Internet的课程和网站的软件包。
Moodle平台的目的是推广社会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即教育者(老师)和学习者(学生)都是平等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他们相互协作,并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共同建构知识。
3.2混合式学习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强调将传统教室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既发挥老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3.3构建基于Moodle的网络学习环境,体现优势互补
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传统教学与e-Learning的优势,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优化。
如图1所示,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基础是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学习环境。Moodle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课程的开发平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网络学习的平台以及师生交流的网络空间。网络学习环境是以校园网乃至互联网为基础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等,从而构成一个有机的知识建构的主体环境。
图1 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模式
在此新模式中,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是两个重要的教学活动,并且构成了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课堂教学应该更注重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计划、课程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面对面的课堂讨论以及课题成果汇报等方面;网络学习则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常用的学习方式有在线作业、讨论区交流、在线测验、聊天室答疑等。作为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两个不同教学环境对课程教学的影响,灵活运用两者之间的优点,取长补短,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方案;作为学生,不论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网络学习时都应该积极配合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此新模式中,教学评价也同样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特点来进行。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教师可以利用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较为完善的评价系统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全程跟踪,还可以通过在线的作业、测试和讨论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将基于Moodle的评价与传统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才能客观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基于Moodle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
4.1基于LAMP的Moodle网络教学环境的搭建
LAMP是Linux+Apache+MySQL+PHP四个开源软件的英文首字母缩写,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就是基于开源的LAMP体系构建的。
由于在Linux下安装和配置Apache+MySQL+PHP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因此笔者推荐最小化安装Linux操作系统,然后使用集成的LAMP软件如XAMPP来搭建Moodle的运行环境。下面以XAMPP为例介绍LAMP的架设过程:
(1) 最小化安装Linux操作系统,如RedHat、OpenSuse等;
(2) 从中下载最新版本的XAMPP for Linux;
(3) 使用下面的命令将其解开到 /opt 目录中:tar xvfz xampp-linux-1.4.7.tar.gz -C /opt;
(4) 启动守护进程:/opt/lampp/lampp start,此时会看到如下结果:
Starting XAMPP for Linux 1.4.7...
XAMPP: Starting Apache with SSL (and PHP5)...
XAMPP: Starting MySQL...
XAMPP: Starting ProFTPD...
XAMPP for Linux started.
(5) 在Web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Server IP/ 就能打开XAMPP的页面,表明LAMP环境安装成功。
安装好LAMP之后进行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安装,具体步骤如下:
(1) 从下载最新版本的Moodle安装文件,并解压缩至/opt/lampp/htdocs;
(2) 使用XAMPP提供的PHPMyAdmin新建一个数据库moodle;
(3) 在Web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Server IP/install. php,进入Moodle的安装向导界面,根据安装向导即可完成安装和基本配置。
(4) 使用管理员帐号Admin登录系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基本的设置之后就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了。
4.2建设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以“课程创建者”的身份登录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创建一门新的网络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然后编辑课程的属性,如图2所示。
设置好课程的基本信息后,教师可以打开编辑功能开始网络课程内容的建设。在本课程中,笔者将课程页面显示格式设置为“主题格式”,每个主题对应教材中每一章的内容,在主题摘要中提供该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的介绍,如图3所示。每个主题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学习资源,这是学习内容的主体部份,主要包括上课课件、参考课件、知识点相关的学习网站链接、动画、参考文章等,如图4所示;二是创建活动,Moodle
图3 主题摘要
图4 学习资源
本身内置了很多教学活动类型,如考试、作业、投票、博客、论坛等,笔者设计了一些互动活动,包括论坛讨论、Wiki互动、在线提交作业等,如图5所示。
图5 互动活动
4.3通过Moodle进行教学交互
笔者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中,通过Moodle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布置和批改作业等教学活动,很好地处理课堂教学和网络学习的关系,大大发送和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了混合性教学的优越性:
(1) 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有利于培养学院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为“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4)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使用意识。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比如采用多种手段评价学生的网络学习活动,如何创设情境进行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交互教学等。
5总结
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易用、可扩充、灵活等特性为网络学习提供了支持,很好的将教学活动从课堂扩展到课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将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为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对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建华.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 教学系统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赵东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6(3):89-90.
[4] 周跃良,唐小娟. 利用混合式教学改革高校教学的策略[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1):56-60.
[5] 张自慧,江敬尧,仲兆满. 用Moodle构建虚拟学习环境的探索[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2):70-72.
[6] 黎加厚. Moodle课程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 Moodle官方网站..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Based on Moodle
ZHONG Ping
(Network and Education Technology Center,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Guangdong 521041, China)
篇8
在我国高职的教育领域里,大多数学校都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挖掘与发展,各个行业都开启了联动模式,把科技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今天的产品也代代更新,所以传统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是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的。为了使基本理论和技术得到保持,高职院校方面必须把当前的网络技术的方向掌握好,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设置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受用人单位喜爱的人才。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思路
现代信息技术是抽象的概念,不仅要通过实践进行练习,还要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操作流程和步骤,这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思维培养方面是非常有益的,在Windows系统中,学生会逐渐加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逐步形成技能反应,强化学生的知识含量。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对市场做了一些调查,通过对一些知名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到了企业对人才的一些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人才的基本素养、人才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数量。除此之外还了解到企业将网络学生的职业岗位群的确定为以下几种类型:网络管理、系统集成、网络平台开发、网络产品营销、网络信息安全、网络数据库维护、办公文员等岗位。所以,相应的,高职院校方面需要根据这些岗位类别进行建设,为此应当将课程的创新思路归纳为“一基四化”。
1.1 课程设置模块化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注重高效教学,而高效教学的一种基本方式就是要善于划分课堂时间的分布,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而言,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是非常重要的,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网络专业应当建立网络专业与专业培养相适应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进而可以将科学按照要求将网络专业的各个职业进行划分。根据这个模块,可以将专业课程体系模块化,院校方面在构建模块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专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予以重视,试图找到能适应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1.2 标准化的课程评价
众所周知,高职学生一般都是初中毕业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技术的学生,基于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性与参差不齐的现状,对于计算机专业的管理模式也会有所制约,所以为了在从前的统计教学模式里寻求突破,学校方面就应该加强管理,完善课程评价,让学生在标准化的课程评价里培养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成为课程建设的动力,也是改革的动力。它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动力,但也可能是课程改革的障碍。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预期目的得以实现,院校方面需要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进而探索出和新课程理念相同的方法,也就是尽早的建立网络专业课程评估体系,尽快将课程评价标准化。
1.3 课程建设精致化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目前非常火热的科目,在高职学校里,学生总量的增加会让教师和学校不能达到教学的精致,所以为了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学会让课程建设更加细致生动,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加强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在建设网络课程的过程中,有必要利用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机会,在已经存在的精品课程上,将专业主干的课程建设好。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成为省级,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进而最终将专业课程逐渐精品化。
1.4 专业教材系列化
众所周知,在我国的高职制教学体系中,基本都是以技术教学为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贸易不断与国外互动频繁,对于英语的要求也就逐渐增加,为了让学生在未来工作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更好的交流,学校本应该就不同的专业开展不同课程的,至少在不同专业模块内,例如管理学,工学,医学等等,都应该划分出计算机相关教学的相应重点,但是目前我国高职教学计算机网络专业里,教材却不能系列化,很多课本不能衔接,含糊不清,不同的同学冗杂到一起上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开展教学,不能达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认识到,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专业教材的建设,通过专业教材的建设,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的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明确。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有章法可遵循。另一方面,相关人员可以更好的根据岗位需求培养人才目标,进而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很快的是适应岗位。网络专业应当进一步的规划和充实专业教材所要编写的内容,使专业教材更加系列化,并且在和校企进行联合出版的过程中,应当联合编写出版工学结合的网络实训教材,以便在这方面能取得更好的突破。
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上具体实施方案
在目前教育兴国的口号号召下,我国教育不断改革,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完全健全了管理体制,在经济的带动下,学校师资力量的提升和设施的安装运用也不断落实,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去开发全新的教学策略,以上述的课程体系建设思想作为前提,当前,大部分院校的网络专业对课程建设的力度加大。很多单位部门均承担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课程建设子课题的建设任务,以便争取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好课程建设上能取的更好的成果。为加快专业建设教材的建设,将专业企业对全国的辐射力与知名度提高,采用以下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2.1 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进行课程模块划分
院校方面应当将“组网”和“建网”作为网络专业学生需要达到的核心能力。将系统集成与工程监理、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编程等三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分别为“建网”、“管网”与“用网”三种核心能力,并将这种能力确定为课程主线。
除了上述内容外,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专业核心模块划分,相关人员在课程设置上,应当依照应用能力的“宽窄”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设置课程,这些过程有“学网”、“用网”、“组网”、“管网”与“建网”等。这些网络过程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也使得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各个方面对课程的模块进行强化,以便让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得到提升。为了使某个方面的课程得到强化,以及其他能力得到培养。相关人员应当将模块划分为职业岗位能力导向,并依照理论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结构在一起,将专业分成六个模块,这六个模块为:网络技术通用模块、网络工程施工模块、“建网”模块、网路安全与管理、“管网”模块等等。
2.2 利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授课并且与企业合作获得培训资源
在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学习的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进行创新教学,利用案例分析法、提问法、合作教学法或情景教学法等方式去实施教学,例如在学习简单的ADOBE技术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课本基础上进行独立,在完成操作时分小组总结,从而增强了实际运用的经验,也能在思考过程中更好的熟悉软件技能。
当前,大部分院校在制定课程考核标准的过程中,均按照华为、CIW、Sun等业内龙头企业IT的认证,在适当之时,应当将本专业的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提高,进而使其的课程评价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应当尝试建立试题库,并在网上实施考核平台。为了更能观察到学生的能力,相关人员需要将理论和实操测试这两者结合起来。
在此过程中,高职院校方面还需要借助企业的理论,将业务内的主流企业中的培训教材、电子课件,以及在线考试系统等的培训资源免费拿来作为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与吸收,并将其与专业课程体系融合,使这个体系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均能得到加强,进而使得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层次得到更大的提升。这种方式可以将大学生的企业岗位适应能力进一步扩大,进而实现学习和职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轨。
2.3 课程精品化策略
院校方面需要对某些课程确定为专业主干,并将课程作为先导,将课程的建设力度加大。这十门课程分别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局域网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网络互联技术、网络工程实训、网络编程应用开发、信息工程监理和网络监测技术等等。并以这些课程作为导向,加大课程的建设力度。关于课程的修订,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将课程大纲、实训指导书、教师教案等修订完善;以华为、Cisco等作为突破点与企业合作制造高水平的多媒体课件;对专业课程的网络建设予以加强,以便保证至少有4门课程是教学的资源库,以便能为校内的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全国的教师提供教学资源。
与此同时,推广当前国家精品课程需要网路互联技术的建设经验,以便将其建设成为课程小组,并攻破各门课程的特点。以核心课程作为导向,建设专业课程的精品化建设,争取将2年以上的课程设置成为省级以上的精品课程。
篇9
关键词:网络环境 高校 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加之国家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方向愈加重视,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分析研究,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比较,总结归纳出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对于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限的区分理解,研究发现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达到高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实现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高校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学习方法。
一、较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普及效果,也符合当前对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具有的特点有: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多彩以及教学的方式更加的多样化。
1.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环境更加独立自由
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会更加的独立和自由,高校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独立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时间以及学习的地点,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兴趣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另外一个方面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通过多种的交流方式来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以及询问,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上的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交流避免了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环境,另一个方面是在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由于自身的性格特点而不敢提问的发生,在网络上的交流可以更加的轻松以及开放,使得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和学生与老师间拥有更多的沟通学习,拉近彼此之间的学习,学生之间学习能力的相互提高,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感情的促进。网络环境下的独立与自由更能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得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提高。
2.网络环境下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室课堂的学习资源主要依赖于手中的教学材料以及教师课程内容的讲解,具有目的性较强的特点,但是也存在着局限性。网络环境下教学上能够学习到的内容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信息的不断更新与补充,其资源特点在于方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以及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因此高校教师可以整理出更多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更高效率与质量的教学。另一个方面是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能够及时的为不同W习能力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而学生也可通过丰富的计算机网咯教学资源,选择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辅助学习,提高学习的选择能力与独立能力。
3.教学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程的内容、收集相关的学习资料、展示学习的成果以及提出学习的建议等,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的内容,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不仅在教学的方法上有了很大突破,而且教学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表现有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构建教学交流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自主学习,而且能够为合作学习以及探索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另一个方面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工具以及学习方法,例如教学资源的及时传输、通过教学工具实现多方式教学以及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呈现方式等,大大改进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得教学的内容更加的生动丰富,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也可不断的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方向的选择也更加的开阔,更能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二、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以及其界定区分理解
1. 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意义在于课程教与学的影响大小,一方面是教师在课程上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在教学的内容上是否具有理论与现实的意义、教学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性以及教学的方法是否能够在其他课程教学上得到效益的应用,另一个方面是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判断学习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后的记忆情况和分数高低,而是要求学生在课程教学后,掌握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拥有终身受益的能力,比如知识的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2.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界定区分理解
高校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界定区分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学的活动客观规律,通过最优的教学速度、效益以及效率督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以及运营的过程,另外教学的责任态度以及教学内容价值的体现等三个方面的目标,实现教学目的以及满足社会以及个人的教育价值。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影响有效性的问题
1.教师教学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不管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还是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不可或缺并且在这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因此对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影响有效的因素中就包括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首先是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是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根据有关调查,在我国的教育程度较高的地区,还存在大部分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不了解甚至是更本不知道,而据北京学院以及教育部门的教育管理的信息中心联合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所显示,还存在多数的高校教师在信息技术上的应用能力低于学生的应用能力,其原因在于对于高校信息技术的系统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并且没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更新下而持续学习,对自身知识系统进行更新。另外在实际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未得到现实中的操作经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知识教学上的漏洞或者是教学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另外一个方面是高校的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态度不够重视,对于教学的内容敷衍了事,更谈不上在信息技术上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上的结合讲解。
2.学生的学习能力特点
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思考能力、学习的应用能力以及学习的主动能力会影响网络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虽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会产生一定的热情与兴趣,但是长时间的教学过程后,学生大多在网络环境下各自的查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对于高校信息技术课程的选择少之又少,甚至有些学生利用网络观看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内容或者是玩游戏,这都是导致课程教学有效性降低的影响因素。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式还是脱离不了传统教学的模式,主要是在教学方式上没有创新意识以及保留着传统教学观念,这无异于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内容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不了网络环境下对高校信息技术的学习动力以及学习到学习方法,使得学生在传统课堂教材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
4.n程教学资源较少且效果较差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资源通常限制与学校对于网络教学的设备投入以及教师的应用频率,居于当前的网络教学资源投入,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是相对较少的,而且由于学校投入的资金有限,做出来的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不仅画质不够清晰而且在播放功能上也有局限性。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建议对策
1.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
提高高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职业素养,首先要对教师进行重新对信息技术课程内容的学习,并且通过考核模式了解教师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至过关才能投入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上。另一个方面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主要是教学责任心以及教学态度上的更正,对学生教学应富有责任心和责任意识,全心全意将所学的知识内容、方法以及理念教授给学生,并抱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教导学生,将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2.培养学生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
在网络环境下,对于学生在高校信息技术课程上的学习,要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去学习,首先是对在网络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进行网络监控,对于不专心于信息技术知识内容学习的学生进行纠正,其次是在网络教学下应提倡多方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最后是培养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主要有知识实际灵活应用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问题的处理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自我修养的能力。
3.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创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的是能够改掉一些不良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且能够在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提高的同时对自身教学知识系统的学习与更新能力,并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呈现于学生。
总结
综上所述,学校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投入,包括对网络设备的购买、网络数据的收集与应用以及教学环境的布置,改善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视屏的画质以及采用多种播放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如,诸峰,张再跃.网络环境下高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有效性探讨[J].科技视界.2015.
[2]张菲菲.基于智慧教室的高校教师教学技能提高及有效性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5.
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技术 有效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有效教学的理解
随着新课改工作深层次的推进,有效教学已越来越凸显其重要地位。陈旭远在《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中表述教学有效性的概念时指出,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具体来说,教学的有效性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有效果;二是有效率;三是有效益。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关注课堂,采用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用有限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大的教学效果,努力构建有效的教学课堂。
2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实例
2.1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遵循“行动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合理地设计教学计划,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IP地址时,课前先对学生现状作调研分析,得知:(1)经常用网络,但不明白IP地址的作用是什么?(2)网络理论知识比较抽象,理解较困难,但对网络实践特感兴趣。对网络中常见现象或故障都想知道其产生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有利的一面,将不利的一面降至最低。鉴于此,该授课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室里进行,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出IP地址的基本概念、书写格式、子网掩码,接着让学生查找出所用计算机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上报给老师,教师把每个学生提供的IP和子网掩码均投在大屏幕上,然后引导学生思考:(a)众多IP地址有什么特点?(b)每个IP地址和对应的子网掩码存在什么关系?(c)众多子网掩码间有什么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法和启发-探究等教学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掌握IP地址的含义和特点。接着要求学生利用数制间转换方法推算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得出IP地址点分十进制的写法,最后让学生总结出IP地址的唯一性以及子网掩码与IP地址间的关系。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乐于动手操作的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教师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自由和谐、主动探究和大胆质疑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真正实现师生平等对话。教师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的前提下,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参与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等到任务完成就会产生成就感,寓教于乐,教学效果自然很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创新精神。
2.2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合作探究式、参与讨论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制作双绞线RJ-45时,采用项目教学法和情景模拟教学法。
学习情境:制作一根2米长的RJ-45双绞线。
情景模拟:每个学生是一位电脑维修店老板,现在为顾客制作一条2米长的RJ-45双绞线。双绞线每米4元,水晶头0.5元一个。看谁赚的利润高?
如此设置教学情景,运用“教、学、做一体化”的组织手段和方法,学生在动手制作之前,会仔细学习RJ-45双绞线的详细制作过程,操作过程中会严格细致。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本节课的操作技能,又提前接触创业环境,为学生将来创业磨炼意志、树立信心做好准备。
2.3 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的网络基础课程教材,应结合学校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加强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能力。除了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实践操作外,要求学生参与所有计算机专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活动。例如:校园网的创建与维护;微机室的规划布局、设计;网络实验室的组建、应用、维护;学校实训基地承接的网吧布线、组网等。期间,以企业标准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实践环节。这样,通过加强学生亲自操作和实践应用的机会,不仅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理念,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3 提高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教学的措施
3.1 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内化知识,要把教材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内化过程中最核心的工作是激活知识。课堂里教师展示给学生的是带有教师个性化特点的知识,教师展示给学生知识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产生过程中的价值观、发现者的价值观,有效地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3.2 注重知行统一
要把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图、文、声、像同步的多媒体课件和三维动画演示、模拟实物形成过程,使抽象知识形象化。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知识的终身学习能力。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
3.4 创新评价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中有很多实践操作环节,要根据中职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全面衡量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操作技能情况,评价其所呈现出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心理品质发展和提高的情况;在考评制度方面,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知识考核可采用试卷的方式,创造力的考核可采用实验的方式、设计的方式、调研的方式或通过网络定期测试等;评价教学效果时,既要纵向比较,也要横向比较,力图使考核变得更为客观、合理和科学公正。
4 结束语
实现计算机课堂有效教学是摆在我们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着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其学习方式,还要注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教学观念的转变,充分运用各种课堂教学手段,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空间,以培养学生的参与、合作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真正把计算机课堂的有效教学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