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范文
时间:2023-09-14 17:4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计算机专业的兴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6-0246-02
一、参与型教学法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参与型教学就是以主体教育思想为指导,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倾向性表现行为。它是把主体教育理念转变成学生主体人格的一种有效机制。就是在教师的指导和组织下,把教和学的过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增加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主体地位,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操作的教学过程。
参与型课型以建构主义和认知理论研究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的获取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逐渐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并且这一过程是永恒的。导致形成认知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同化作用,这种作用使主体(学生)在新的概念性表象层次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还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认知思维活动的主动建构过程,是通过自身原有的知识能力与外界环境进行交互活动的认知过程。在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是知识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信息只有经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同样,认知学习理论也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通过主体与外部刺激的同化来顺应和平衡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认知结构强调学习者个体的中枢活动包含两个互为前提、互相促进的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认识因素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同时发生,交互作用,共同组成学习心理的两个不同方面。从而由不同角度对学习活动施于重大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无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为参与型教学法的可行性提供了科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传统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实的主流教学仍然以知识授受为其目标定位,口耳相传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沉浸在教师严肃的讲述和学生呆板地听讲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格调没有给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学生的学习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发展,而是为了应付成人的各种要求,他们个性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传统教学方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这样培养出的学生将很难地适应中国未来改革发展的需要,这与 21 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普通高校教学的任务是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具有综合素质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的教育观念,全面贯彻主体参与型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参与型教学法的应用与实施
1.主体参与是教学中实施的关键。参与型教学最重要的实现是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转换。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指导者、组织者、协助者的角色。学生必须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为一个自主、探究学习者的角色。这两种转换实质是学生自主完成的体验式学习的过程。
2.创设有启发性、创造性的教学情境。首先,要围绕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内涵,整合教学内容,把知识点转化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课内学习活动。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具有新颖性,面向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的原有知识、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参与型课型就是要以探索尝试为核心设计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深入思考,提出新观点,使学生成为探索、创新的主体。例如,在《计算机应用技能》课程中,学生完成了“个人简历.ppt”的制作后,教师要根据练习的要求,对学生完成的作业中是否有“滚动字幕”、“图片动画效果”等内容进行评述,对于共性的问题应向全班学生进行讲解、演示。在过程性评价中,不仅仅由教师提出意见,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对于学生的创新之处和参与热情要适时对提出鼓励,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实践是参与型教学的必由之路。参与型教学模式将克服以往说教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弊端,增强课程的时代感、贴近感,而且也增强理论对现实的诠释能力。同时,通过实践活动也为理论研究提出了新问题,提高了师生理论研究的动力和能力。例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从前几届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情况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属于讲解型课程,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上机调试程序。运用参与型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分组讨论后派代表来讲解,其他人可作补充,小组将研究过程和方法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整理、归纳和总结,将零星的知识点用主线串联起来使学生有条理、有层次、准确系统地掌握了学习内容,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在教学中采用参与型教学法以后,学生们普遍认为确实通过学习能够学以致用、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4.激发学生兴趣,注意分层参与。兴趣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处于活跃兴奋状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参与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是教育对每一个学生的要求和目的。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创设恰当的方法使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不漏掉任何一个学生。例如,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已有的学习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学习速度有快有慢,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顾到全体学生,分层对待,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在目标、方法、评价等方面体现出层次性,使全体学生参与学习。
四、运用参与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发挥主导作用,落实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是与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参与教学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的施教要求越高,越需要教师以更高的施教能力和更优化的施教艺术参与教学活动。
2.注重实效,避免形式主义。参与型教学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让学生上讲台讲讲课,而是要教师在教学的各环节进行精心设计,把主体教育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参与型教学并不是教师的担子轻松了,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提高了,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用观念指导行为。
3.加强课堂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就要给学生以自由,自由是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最高境界。但自由不等于随便,教师更应该加强课堂管理,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调控,让学生在轻松、 活泼、 有序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培养主体人格。
4.教师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一起自由地选择问题、设计方案、讨论问题,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给学生以启发、诱导,给学生以平等和认同感,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高等学校;毕业就业率;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161-02
一、绪论
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排名在最后10名以内。根据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09)》就业蓝皮书显示:八个失业率最高的专业中,与IT相关的就占到了两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但是,人才需求市场的一种现状是:全国计算机行业需求巨大,计算机软件工程师的市场需求巨大。2013年就业难之际,什么工作需求大、薪资高?从各大招聘网站所的职位需求上可以得知,IT工程师是需求岗位最多的。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经达到20万,并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未来5年,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而且计算机工程人员的薪酬很高,一个基础的软件工程师的年薪是11万,华为给本科毕业生开出的薪酬是月薪9千元。一边是计算机专业就业率低,国内民众对计算机专业的前景非常悲观,直接导致了高校计算机专业招生困难,很多二本学校招生的计算机专业学生转专业人数剧增。即使就读了计算机专业的很多学生对本身专业前景并不乐观,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多大兴趣,很多学生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准备考公务员以及考会计师等等活动,没有心思花在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上,因此很多学生在大四找工作时没有具备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找工作困难,有的还期待高工资,不愿意从基层做起,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率进一步降低,计算机专业进入恶性循环。另一边是软件工程师的需求市场巨大,薪酬很高。面对矛盾的双方,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现状与现实的需求有多大距离?面对飞速发展的IT行业和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计算机这一特殊专业的改革方向该指向哪里?我们该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就业率呢?本文将就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二、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我们主要从学生本人、教师和学校三个因素阐述如何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问题。
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关键问题,只要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了一门编程语言,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应用系统,具有较好的编程动手能力,在毕业时是不愁找工作的,因此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首先要从学生能力差专业素质差上找原因。要提高计算机专业实际编程动手能力,提高专业素质,让工作来找学生。所以首先我们从学生这个主体来看,应该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在新生入学时,学校和老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专业前景阐述,根据本身情况例举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看到计算机专业毕业后作为IT工程师美好的就业前景和高薪酬的现状,增强学生的专业信心和专业兴趣,这对以后的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只有学生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和积极性,在以后的专业学习中才能更认真倾注更多热情。然后,从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来看,计算机专业对学生理论和动手能力都要求较高,是一个比较难得的工科专业,因此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学好这个专业。除了要了解计算机专业的美好前景和高薪酬现状之外,计算机专业学生还应该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特点。计算机专业是典型的工科专业,需要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紧密结合。一个计算机工程师要编写一个软件系统的程序,首先需要对系统的整体构架有良好设计,要能理解系统的算法和理论,同时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将系统编制好。在这个过程中,既要有良好的理论能力,对数学要求高,能理解并改进算法,同时要有良好的动手能力,能用一门编程语言实现该算法和整个系统的编制和测试。因此对计算机工程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都要求较高。因此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既要提高理论基础,对计算机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有很好的掌握和理解,同时要掌握好一门编程语言能编制实际的程序。其次,我们从计算机专业教师这一方来看,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本专业的现状和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有良好的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结合实际的例子讲述理论知识,让学生看到理论的应用,对理论没有枯燥感。比如讲到计算机网络时,应该和学生身边的例子联系起来,计算机网络的模型产生最开始就是来源于电话模型,要将学生手机打电话模型和计算机网络模型联系起来讲解,让学生和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再比如,老师在讲解数据结构的查找算法时,可以和腾讯QQ的号码查找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算法理论的巨大作用,增强对理论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一定要用实际的例子串起来,让理论不再枯燥,让学生看到理论的魅力。即使这些理论本身是枯燥的,但是当它们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时,变得不再神秘,不再枯燥。这样也会让课堂生动有趣起来。再次,学校应该在把握当前IT届发展大势的情况下,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既有一定的理论课程,也要设置足够的实践环节,而且当今高校一定要实行严格的考试毕业制度,在每门理论课程考试上严格把关,在每个实践环节上严格把关,不让学生浑水摸鱼轻松过关。降低学生毕业通过率,实行宽进严出制度,让每个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阶段刻苦锻炼,真正到了毕业时具有一个计算机工程师该有的编程动手能力,在实践环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过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系统编制,具备一个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基本的编程能力和理论基础,这样学生在找工作时一定能倍感自信,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最后,学校应该转变认识,充分认识到学校就是服务部门,是一个劳动力生产部门,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学生都能合格,找到自己的相对理想的工作,学校要做好服务工作。就业安置部门要做好“送出去”的工作,和相关企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将企业单位引进到毕业生招聘会上来,让学生在校内就能有很多就业选择机会,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就业率。
三、结论
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但是计算机工程师的需求巨大,薪酬很高,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本身出发,增强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让学生扎扎实实学习,在毕业时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专业素质才能找到相对理想的工作,另一方面,从教师和学校这个因素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理论结合实际,让课堂生动起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校要严格把关,降低学生毕业率,淘汰一部分不合格的学生,同时学校要提高服务意识,为就业做好相关工作。总之,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行动起来,计算机专业的毕业就业率就一定能上去。上述论述同样适用于其他就业率低的专业。希望能为有关高校同行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专业英语;软件服务外包;教学方法
引言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出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1]。
十多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快速发展。IT行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对相关人才的极大需求。同时,与IT 强国想比,我国软件产业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这使我国软件行业现状是必须大量承接欧美软件公司的服务外包项目。而在承接软件服务外包的能力、数量上,我国又远远落后于印度、新西兰等国家,这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化程度不够。要在国际社会中争取更多的服务外包项目,甚至实现中国IT产业全面走向国际的宏大目标,就必须把打造一批熟悉乃至精通英语的高素质、国际化的IT人才队伍的任务放在首位[2]。
一、“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通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口语技能以及技术类文档的阅读能力,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为先导课程,同时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本课程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在以后工作中能听懂同事或客户所讲的与技术相关的英语,同时培养学生商务英语口语、技术英语口语技能以及高效率阅读技术类文档和写技术报告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今后从事对欧美软件外包开发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但是,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在高考中失利的学生,他们如果选择计算机专业,就说明他们的理科不错,那么语文、英语等文科课程就是他们所“瘸腿”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也确实如此,在上“计算机专业英语”过程中,很多甚至可以说大多数学生反应:他们在中学的时候就不喜欢英语课程,甚至听到英语课程就头疼。
2.教师的英语或专业水平参差不齐。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一类是英语专业的教师。那么,这两类教师之间的差异就特别明显。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优点就是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很强,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穿插很多计算机专业知识进行讲授;缺点就是英语水平肯定有一定欠缺,尤其是口语水平,本人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讲授专业英语课程,对这一点深有感触。而英语专业的教师在英语理论知识、口语上没有任何问题,可是他们欠缺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教师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过程中,往往会将侧重点偏向语法、时态等分析。
二、在授课过程中实施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计算机专业英语涉及的文章属于科技文体。科技文体与英语的日常用语有很大区别,科技文体要求逻辑条理清晰、叙述准确严密。
计算机专业英语具有以下特点:专业术语多,同一个词在日常用语和专业英语中含义完成不同,例如:memory在日常用语中是“记忆”的意思,而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是“内存”的意思,而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派生和新出现的专业用语还在不断增加;缩略词汇多,例如:CPU,全称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长句多;被动语态使用频繁;广泛使用祈使语句;介词短语多等。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其自身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方式如下:
1.情景演练法。
为了克服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枯燥乏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需要将原来的文献阅读授课模式进行调整,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进行听、说、读、写各种英语能力的锻炼。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调整授课内容。
将本课程的授课内容分四个部分,对应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即:通用英语听说、技术英语听说、技术文档阅读和电子邮件写作。通用英语听说提供IT职业工作场景,培养学生与同事或客户进行口头交流的能力。技术英语听说以技术支持电话热线为场景,培养学生使用纯正的专业词汇进行技术交流的能力。技术文档包含最新的IT 知识篇章,涵盖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编程环境等内容。电子邮件写作部分通过示范讲解和模板练习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况下进行书面沟通的能力。
2)分小组演练。
分小组演练适合通用英语听说和技术英语听说两部分。通用英语听说部分可以看成是专业英语学习的热身,实施此部分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布置任务,例如:将早晨起床后宿舍情况演练一次,然后分组准备,最后,由一组用英语口语进行描述,另外一组模拟演示,达到同时锻炼学生听、说能力的效果。技术英语听说部分,与前一部分的操作过程类似,只需要将任务换成与计算机技术相关的任务即可,例如:某人的电脑坏了,请求帮助。
情景演练教学,可以最大程度的让学生动起来,避免课程气氛死气沉沉,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2.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教学。
对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仍然是重中之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高阅读及理解专业英文资料的能力,掌握计算机专业文章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阅读和写作资料的选取上,可以结合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进行。在讲授硬件相关文献之前查找各种资料和图片,或者找一些真实的电脑配件给学生们看,尽可能地让课堂让课堂气氛活跃,树立起他们学习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好每节课都增加课本外的计算机基本知识。
实践证明,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具备独立阅读文献、查阅资料和翻译文献的能力。同时应用该教学法能够避免专业英语知识与计算机知识脱节,教师与学生交流不足等问题。
三、结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采用“情景演练法+计算机知识结合法”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起到了较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情景演练法”需要占用的课时较多,导致课时不够、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不吻合,“计算机知识结合法”需要教学做大量准备工作,导致教师工作量过大等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以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传统的计算机授课方式多为“板书+讲解”,而现在的计算机软件教学均以图形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其界面友好,操作直观、便捷,这些软件的应用与操作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既使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台下的学生也会满脸茫然,一头雾水。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现代计算机教学必需打破传统,教师首先以贴切实际的举例和形象直观的课件进行功能说明,让学生从感观上对新内容进行认知,再使用投影、多媒体软件等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演示操作,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实习验证,初步形成技能,最后由教师进行操作订正并对其进行拓展,学生便可修正、巩固自己的操作方法,同时在知识的连续性上,学生也有了发展创新的空间。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应该以基本讲解启发思考示范操作辅导实习巩固讲解设计练习拓展延伸为主,即采用边讲边练,精讲多练等讲练结合的授课方式进行授课。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也就收到了笔记心记大胆质疑理解认知操作验证巩固提高展开讨论自主创新的效果。再加上现在的计算机教材大都简明、通俗且图文并茂,是名符其实的“零起点”书、“傻瓜”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贯通、点拨的作用,少讲精讲,多读、多做、多思,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其今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二次学习”打下了基础,增强了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
1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专业,同时它又需要一定的基础学科作为基础。模电数电是计算机专业所必修的两门基础课程,它能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基础知识,为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就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模电数电的基础教学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还有许多待改进的地方,当前的教学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授课的内容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当前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授课的内容兼顾了知识全面性的要求,但是其专业性相对不足,没有将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深入的展开教学,只是停留于皮毛,使得一些学生无法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但就模电和数电两门课程而言,对于计算机相关的通信、信息工程等专业都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不同专业对其课程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这便要求教师在给不同专业学生上课上在内容和深度上进行有效的把握和调整。教学实践中,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很多学校都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做到从专业的现状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
其次,教师更多的注重理论教学,应用教学相对不足。模电数电教学中,教师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探讨周荣健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南通226010在课堂授课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述占据较大的比例,对于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的底层结构原理的教学中很少有实际应用的知识,比如对信号的处理以及采样、量化等。这种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只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理论内容,无法通过实验予以佐证,从而使得其在计算机专业中无法灵活应用。
再次,模电与数电的教学是相互独立的。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模电与数电在教学安排上有着一定的先后顺序,通常是先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然后才有《数字电路与数字逻辑》,从两者的安排顺序上我们可以看出模电技术作为数电的基础。在授课的内容上,模电与数电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模电的课程不会涉及到数电相关的概念等知识,但是作为其发展课程的数电,在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有模电的知识,而教师在教学中可能知识简单的回顾知识,没有将两者有机的联系起来。
最后,模电数电教学中实验环节的重视相对不足。在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中,更多的注重计算机相关实验的开展,而对于模电数电的教学来讲,很多学校都没有完善的实验设备。而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相关理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所得出的。比如,模电中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实验是以教材基本的以及标准的电路比例为对象设计的,通过这种实验,使得学生能够以简单的实验操作过程来验证相关的原理同时也锻炼学生的电路设计能力。
2当前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中存
在的一些问题
2.1学生对于模电数电的学习兴趣相对不足
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由于没有专门针对计算机专业设计的模电数电教材,很多学生对于这两门课也缺乏正确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时,学生变会对这两门看似不具有实用性的课程失去兴趣。只是简单的概念和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多的需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而这正是模电数电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种教学现状使得学生学习兴趣缺失,无法保证教学的质量。
2.2模电数电的授课内容与计算机专业没有实现有机的衔接
数电模电作为基础课程,其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计算机专对该两门课程的实际需求。针对通信、信息工程及计算机专业等的不同特点,对模电和数电教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保证教学的深度能够满足计算机本专业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电路模块的功能和实际应用,为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当前的模电和数电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便是与专业的脱节,无法保证衔接的有效性。
2.3对于模电数电的联合应用关注不足
模电与数电是两门有机联系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看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两者的有效贯通。但是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两门课程分开来讲,其实验的设计上也是相互独立的。但是在实际的电路中,模电技术与数电技术常常是联合应用的。这种独立教学的情况会使得学生只会独立使用相关知识,无法有效的将模电与数电联合应用,从而使其应用能力的提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4当前的模电数电教学对于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不足
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其面向的未来就业方向是计算机相关领域,不可避免的会有计算机底层电路的设计等内容,从而使得模电数电的作用得以突出。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电路实用能力的培养成为一种必然的要求,但是只注重理论教学并且忽略模电数电关联关系的教学模式下,无法实现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三、计算机专业模电数电教学联合改革的措施
首先,要注重教学理念的转变。在计算机专业的模电数电教学中,要有联合的思想,对模电数电的教学内容和实验等进行必要的改革和完善,使其能够更符合计算机专业的要求。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对数电和模电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注重电路功能等的教学内容,并且有效的量这两门课程予以结合,从而实现授课方式和内容的科学化和合理性,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电路知识,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基础教学基础上实现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综合性。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模电数电教学,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及相关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对相关原理等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从而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等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其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次,对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进行必要的改革。从模电数电联合的角度出发,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优化调整,使这两门课的知识不断丰富的同时也针对不同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更好的满足专业学习的要求。以计算机专业为指导,对电路的功能和应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讲授,使得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及实验室的操作掌握基础知识。对模电和数电的可能分别予以优化,针对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展开,使得学生在分别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联合,从而保证其能够有效的予以用用。从实验室的角度讲,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并且要引导学生对于电路的设计和应用等进行综合的思考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实验室的改革,引导学生动手参与,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最后,以校园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模电数电的兴趣。鉴于许多专业都开设模电数电课程但又有所不同,可以通过在校园中开展模电数电联合大赛的形式,使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电路的设计,针对各自专业特点对电路的结构以及功能等进行区别性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能够在竞争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知识。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中等学校 算机专业建设 市场
在我国,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出现大部分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也就是计算机应用技术在我国刚刚开始普及的时期。当时由于计算机应用能技术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稍微懂得一些计算机应用知识的人就能在当时成为专业人才,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很快成为炙手可热的专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随着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在我国的不断普及,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是许多中职学校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却变得越来越困难。于是,在计算机人才市场上出现了“就业难,招聘难”的怪现象。
从我国的计算机市场的发展来看,随着人们购买能力的增加电子产品不断进入普通家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以或缺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一些电子产品的维护及修理、电子数据的处理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很多企业都在通过计算机来进行企业的管理,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加大。另外,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物流的信息化、电子政务等也使计算机网络人才变得供不应求。
但是,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来看并不是十分乐观。像一些比较大的电子产品公司,他们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但是为了降低成本不希望对人员进行再培养。一些小型的电脑公司,为了使人员能够尽快发挥价值,会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操作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对工作快速上手适应公司业务的需要。由于没有收到过比较系统的综合培训,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多学生会感觉到难以适应,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导致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计算机人才的增加或者质量降低,而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没有面向市场,没能培养出适应市场要求的计算机人才。因此,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确定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安排,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一般来说,中职计算机专业建设面向市场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建立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一)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
计算机专业的人才,比不是简单的车间操作工人,不同的行业的需求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进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时,学校要做到学生不仅具备深厚的基础知识,还要做到专业化、多层的培养。让学生在能够应对计算机日常的维护、应用、网络建设等工作之外,还要对与其专业相关的技能进行定向培养,使学生真正地成为计算机初、中级人才。
(二)建立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
由于目前我们中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课程设置不能适应市场要求,因此,我们要大胆地对原有的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富有特色的计算机教学体系。我们要用不同于以往的思路来建立教学体系,例如,先进行社会调查来确定适应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岗位群,然后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特色来进行专业模块的设置以及课程设置,从而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人才。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建立一流的教师队伍
在教育行业一直流传着“名师出高徒”这样一句话,也就说老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的质量。中职学校不仅要不断提高老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要不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丰富的工作经验。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的相关专业技能不断细分化,要适应市场的要求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也要不断地专业化和细分化。只有老师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了解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才能够在教学中举重若轻,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
三、不断增加实践教学课程,提高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解决能力
计算机是我们生活处理信息的工具,使用者掌握的应用技术越雄厚,那么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大。学生对真正地掌握知识是以大量的实践为基础的,只有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在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中职计算机专业要加强实践教学课程,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增加学生的上机机会,加强实践教学课程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对其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计算教学中要突出实践,认真选取实践教学的内容,适当增加一些具有设计性的实验,使实践与教学相互融合,在实践中应用课堂中涉及到一些基本技术和典型方法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组织学生建立技能兴趣小组
中职计算机教育要面向市场,既要适应深灰对计算机人才的不同需求,不断根据市场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突出针对不同岗位对学生进行的特色培养。学校可以根据岗位培养的需求,开设不同的课外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趣向、职业规划等个人因素进行自主选择。
这样,学生就能够在系统学习的同时在课外活动中,根据学校安排有计划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岗位的专业知识。同时,这种“小班教学”的技能兴趣小组的学习形式,既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学校教学设施不足带来的教学不便,又对学生进行了有目的的针对性培养。这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够在自己喜欢的平台上得到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学到适应市场需求的计算机技能,为以后的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提升能力
计算机等电子产品,从其出现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飞速发展的状态之中,计算机知识的不断更新,也使计算机工作人员受到不断地挑战。因此,计算机工作人员要在计算机行业不断站在技术的前沿,就要在工作中不断地进行学习,吸取最先进的计算机织来充实自己,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一般学习能力都不强,当走上社会之后学习就变的更加困难。因此,学校要强对学生自我提升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老师在课堂上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知道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
参考文献:
[1]郑颖.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8):178-179.
篇6
关键词:教育;计算机;能力教学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各个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如何能更好地踏上社会、融入社会?笔者认为对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着重进行能力教育目前十分迫切。现在的就业市场实行的是双向选择就业的市场经济模式,为什么许多毕业生在面临着“毕业即失业”困境的时候,我们却能发现有很多高科技IT公司却高薪聘不到适合自己公司的合适人才?同一梯度的高校,为什么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毕业生那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而为什么有的学校的毕业生毕业却面临着失业的尴尬?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这些院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是否出现了问题,是否需要对这些院校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这也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需要面对的问题。
以下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社会需求,就什么是计算机专业教育中的能力型教育和如何进行能力型教育进行分析探讨。
一、什么是能力型教育
本科工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需要的工程型、应用型人才,这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呢?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认为这种能力应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能力、扩展知识面的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能力型教育的目标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的人才;而能力型教育模式就是为达到这个目标所采取的所有与教学相关行为方式的总和。
如何进行能力型教育?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理论问题,它需要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逐步的探索和研究,进而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习以为常地被动接受,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强;而且学生在认真听完教师的理论讲授后,似乎没有质疑的步骤,就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这就导致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针对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劣势,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和管理经验,笔者认为,从整体来说,能力型教育首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然后综合考虑教师的教学兴趣和教学能力,采取与能力型教育目标联系紧密的相关教学途径,执行注重学生能力的教育,最终达到能力型教育的目的。
二、能力型教育的模式
能力型教育模式目前并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和定义,我们在结合多年的教学研究和管理经验基础上,主要从教师的教学兴趣与兴趣教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能力教学两个方面来讨论能力型教育模式应该包含的内容:
1.教学兴趣与兴趣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强大动力,现在许多学生对学习怨声载道,被动上课、被动学习,都是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的结果,这种被动性和消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的潜在智能,抑制了创造力的生成。所以,能力型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兴趣教学,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计算机专业与其它专业不同,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教师不能因循守旧,吃老本,需要更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需要不断地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这要求计算机专业的老师不但爱岗敬业,而且要有持续学习的拼搏精神,这需要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具有浓厚的教学兴趣。
教师的教学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个辩证的论题,不仅仅只对学生,教师也需要有教学的兴趣,教师的教学兴趣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教学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很多情况下来自于教师的“兴趣”,老师的教学兴趣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使学生深刻感受到自己“乐教”的热情,而自己更充分地体验到学生的“乐学”兴趣。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能成一个“教与学”的切合点,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而这一切的前提和先决条件在于教师的教学兴趣。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首先,教师应把教学作为一门艺术,教学艺术的追求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的体验。其次,教师应具有教学意志,教学意志可以使教学兴趣、热情变得恒久,它使教师在教学艺术的掌握上锲而不舍。最后,社会应大力提倡并发扬尊师重教的美德,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如何进行兴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兴趣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计算机教学具有天然的优势,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成果和多媒体技术教学等多种手段,以更加时尚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不但要求教师要具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必备的知识架构、现代的教学观念、灵活的教学方式、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整洁得体仪表外,还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能更容易培养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另外,教师要精心准备教学任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小团体所具有的优势等。
2.教学能力与能力型教学
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的过程,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完成教学过程的重要保证。对我们提出的能力型教育来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是至关重要,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对能力型教学产生最直接也是重要的影响。
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力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能力教育的成效。这不但要求教师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知识层次和知识架构,还需要活泼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更要求教师具有灵活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说,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项目经验是保证其教学能力的最重要的方面。所以,计算机专业的老师应积极学习新知识,不能因循守旧,要作创新型老师,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并能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要积极参与项目开发与管理,为更好地进行能力教学打下基础。
如何进行能力型教学:能力型教学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的人才。如何培养学生这些能力?我们可以从课内和课外两个方面进行。课内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实施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分组作业、项目教学等灵活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的效率。课外实践能力方面,我们可以在本科生中推行科研学分制,制定学生的科研训练计划,鼓励学生多参与项目的实习,多听相关科研报告等;可适当定期举行科研竞赛,奖励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等。
另外,从教师角度讲,不但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设置课堂实践,还需要教师在课外积极进行科研。专业教师应积极申请校内外的纵向、横向项目,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让自己带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到实际的项目团队中来,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的协调能力都大有裨益。从学生角度讲,因为现在大部分IT公司需要的是拉来就能用的职员,如果动手能力不强,学习过程中很少参与项目开发的话,毕业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所以要重视并认真对待每一次项目实践和课堂实践的机会,刻苦学习补充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并勇于承担老师分配的项目任务,勇于解决项目难题,在实践中锤炼自己,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目前,中原工学院计算机学院对本科生教育采取了导师制和科研学分制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在计算机专业中进行能力教学的有效尝试。
参考文献:
[1] 刘宇山.关于计算机课堂上开展兴趣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0):175.
篇7
1.1多媒体教学。所谓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指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通过多个角度之间的设计来将传统的教学工作与现代多媒体设备进行结合,以此来将大量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内容向学生进行传递,进而促进现代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质量的提高。1.2翻转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所谓的翻转课堂主要是指相关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由学生自主分配时间来进行学习,相关教师仅仅需要在旁边进行辅助与指导,并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进行处理与解答。同时,通过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教师与学生在日常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时间进行一定的调整,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强化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令学生更加充分的体会到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内涵,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进而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1.3微课教学。当前时期,随着“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深入,微课教学模式也由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另一方面促进了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模式的丰富化。通过微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教学过程所消耗的时间,并将具体的知识内容进行精简,让学生随时通过手机或电脑等现代设备来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同时在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与质量。1.4MOOC教学。有关研究表明,所谓的MOOC是由Massive、Open、On-line以及Course几个词汇简写所得,主要是指一种较大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在线课程。通常情况下,MOOC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现代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等为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来加强不同教学模式与措施的结合,进而促进现代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高。此外,在MOOC教学过程中,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与学生需要登录相关的系统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进行实时的教育与学习,同时相关教师还可以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设置一定的问题,促使学生在解答完成之后再进行后续的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进而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工作效率的提高。
2加强“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措施
2.1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加强先进教学设备的引用。众所周知,在现代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处于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不过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水平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工作的质量,因此,为了强化提高“互联网+”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质量,我国高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加强对相关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培养,以此来加强专业师资团队的建设,同时强化现代教学设备的应用力度,进而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工作水平与质量的提升。2.2强化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当前时期,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与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强化现代先进技术理念与设备的引入,同时加强微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强化计算机多元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进而促进计算机专业基础教育学习工作水平的提高。2.3强化教学模式的丰富化与多样化。为了提高“互联网+”高效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的质量,除了以上方式之外,相关的教师与高校管理人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模式与方法措施的丰富化与多元化,通过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以此来促进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基础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篇8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教学;问题;具体建议
目前,课程改革正在各大学校进行,我校根据专业也成立了课改团队。作为计算机课改团队的一员,对于计算机专业如何进行课改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本学期我带了两个非计算机专业班的计算机基础课,下面就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个人的一些想法作一下阐述。
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现状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课程设置
就目前我校情况看,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一般分为两个学期进行,而每个专业每周是一次课。根据教学计划,第一学期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等,第二学期讲授Word,Excel,Powerpoint等。这样按照教材的安排导致了一种现象:学生喜欢计算机课程,但由于教学不能满足他们的个人需求,无法吸引他们热情持久地学习。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认真学习的同学越来越少,大部分学生或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相似的问题:“学习这门课对我的专业有何帮助?我以后的工作能否用到这些知识?”可见,学生渴望计算机知识,但同时又希望对自己的专业及今后的就业有所帮助。
2.计算机水平
现在的初中甚至有些小学都已经开设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里面涉及的内容和中职教材基本一致,只是在程度和具体问题上不同,很多学生会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这门课程。但中职学生生源广泛,各地学校的教学方式不同,有些农村的孩子在初中也就上过几次机而已,连键盘都不熟悉,打字都是用一个手指在敲。而有些学生则在初中就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门课。另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很多学生家里已经有计算机,在家里就可以练习。以上几点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十分影响教学质量。
3.网络问题
这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存在的一个最严重的问题。本学期我带了三个非计算机班的计算机基础课,这三个班的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上计算机课,但学习兴趣又不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几次课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喜欢上机房课的原因是能上网。很多学生都是早早来到机房,开机的第一件事就是上QQ或是打游戏。如果把网络断掉,他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对着屏幕发呆。如果老师正式开始上课,他们会发出一种不耐烦的声音,接下来对老师的讲课内容根本听不进去,布置了任务也没有兴趣去完成。
总之,没有了网络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正是上述问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如何解决呢?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安排
打破传统的教学程序,在教学中不一定要按照教材上的顺序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对他们专业及以后就业有帮助的内容来学习。每个专业对计算机知识要求的程度和内容不完全相同。所以,教师要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备课时要根据各专业同学的水平来备课,而不能统一要求,一概而论。
2.分组教学
上面提到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按不同的层次、难易程度布置操作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较容易的基本的操作,让每组中程度好的学生充当小组长,在小组长完成本次课的任务的同时去帮助其他同学。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完成当堂课的任务,使每个学生每堂课下来都能有一种成就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3.采取奖惩措施,激励学生掌握技能
学生喜欢上网,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喜好采取奖励与惩罚的措施,帮助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这就要求老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同学,在通过检查的情况下奖励一定的时间上网,如果没有完成本节课任务的同学将采取惩罚的措施。这样那些程度不好而又想上网的同学就会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来完成任务。通过几次课的实验及观察,我发现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计算机操作知识。
篇9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案例教学;非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1)09-0000-01
Talking on the Reform of Vocational School Computer Basis Teaching
-Computer Basis Advanced Case Teaching Research
Liu Wei
(Liaoning Provinci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Shenyang110122,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status of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and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studied,an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Keywords:Computer basis;Teaching reform;Case teaching;Non-computer major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根据“智联招聘网”的招聘信息粗略统计,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应聘者,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企业要求毕业生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熟练使用计算机。目前高职院校均将“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可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
一、目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在中小学阶段接受计算机教育程度不同,所以实际教学过程中给老师带来很大的挑战,对此我们已对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尝试性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过针对全校非计算机各个不同的专业,今后计算机应用的侧重点不同,目前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不能完全满足各个不同专业的后续使用要求。
二、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对于计算机这种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的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以及知识更新必须跟得上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如果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只能使学生完成大专层次的学历教育,缺乏适应就业岗位更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我们提出《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教学》,在新生完成第一学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掌握了计算机常用操作基础上,在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基础案例高级应用课程》,精心设计挑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针对各个专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教学。深入挖掘本门课程与各个专业课程之间相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发现性学习的学习氛围,教师尽量只起到引导、启发的功能。
三、计算机基础高级案例教学研究具体措施
(一)贴近专业需求,制定新课程标准。针对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的8个系38个不同的非计算机专业,按不同的系分别进行调研。我们计算机基础教研室8位老师各有分工,每人负责一个系。通过网络搜索、阅读相关资料、并与各个系部的专业主任反复沟通,深入了解各个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技能需达到的水平、行业标准以及就业方向等,力求制定出适合各个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标准》。为今后我们教学提供参照依据,一方面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掌握使用技能,具有在将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进一步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使他们具有运用计算机进一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二)搜集编写适合各个专业案例,自编教材。在走访学校各个专业进行调研的过程中,每位老师整理、收集、查阅大量适合相关专业的实用、原始数据,编撰、设计适合各个专业的案例。每周利用教研室例会的时间,定期讨论数据的收集、整理;调整案例的设计、组织。同时,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看法和意见,我们多次组织召开了“计算机基础课教改师生座谈会”,邀请了各系部相关教师及学生代表参加。学生代表涵盖我校各个开设计算机基础的非计算机专业,约30人左右。在座谈会上,师生们就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以及课程计划进行热烈的讨论。此外,对学校部分专业的大一学生以及毕业生就计算机基础课做了问卷调查,通过反馈跟踪了解企业对相关专业计算机的要求。通过不断积累,最终生成适合全校各个专业《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这门课的案例库并编纂成教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对应选择与不同专业适合的案例做到“有的放矢、因专业施教”。我们目前根据学校8系38个专业的不同培养方案,设计的案例库按应用来分,暂分为商务类、管理类、策划设计类、工程类、综合类五大类。(三)实时更新案例库,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和赖以生存的基础。高等教育的任务就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和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计算机基础课总学时一般在52-84学时之间,想利用课堂时间熟练掌握计算机知识是不可能的,平时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我们把教师积累的案例库、素材、习题、以及设计项目要求按侧重专业方向和难度层次分类实时动态到网络学习平台上,便于学生课余时间自由选择练习。(四)多组织提供学生参加校内外竞赛的机会,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有限的学时来说,课堂教学远远不能满足那些对计算机有特殊爱好的学生,特别是一些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应该让其兴趣向更积极的方向发展。比如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计算机基础大赛,设定主题,允许学生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参加网页制作、Word排版或PPT设计比赛,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完成比较满意复杂的综合作品,必须通过多名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完成任务。同时多方面提供学生参加校外比赛锻炼自己的机会。
四、小结
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公共基础计算机课,如何把我们课程内容更贴近专业建设,更适合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掌握计算机,以及今后对他们进一步学习更有利,更符合计算机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是我们要一直不断深入探讨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影,王波.非计算机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法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Vol.4,No.9,2008.12
篇10
[关键词]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6-077-01
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有着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培养学生素质的作用,近年来,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并不能达到我们预想中的效果。在当今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是怎样的呢?又应该怎样改进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现在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采用一节理论一次上机练习或者两节理论一次上机练习,原则都是理论和上机结合但是每堂课都这样做往往都不合理,因为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不同,有的课理论多一点有的课就要操作练习多一点,而不能一概而论地说一节理论课跟一节上机课。但是上机练习时间也不能太多,如果剩余时间太多,学生可能不会多练习而是上网玩游戏。课程的设计不能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该课程没有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二)考核评判标准比较单一,学生学习一学期只考一次,不能反映出学生在这个学期学习的整体情况,不能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最后考得好与不好对于学生的学习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了,教师也不能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做调整,提高教学质量。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或者教学考察方式存在的问题,没有培养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如此多的问题,又怎样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专业素养呢?
二、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反思
(一)结合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习惯都不太好的实际情况,职业中学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要多一些上机练习,熟能生巧在实战中掌握知识,但上机练习时间也不能太长,以免一些同学在课程操作结束后去上网玩游戏而不是去练习。所以要结合实际课程内容合理安排上机练习时间,不能一概而论,这就需要教师认真观察总结交流制定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计划。
(二)要通过多途径、多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让学生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都保持较高的积极性。比如PPT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本理论教同学们做一个精彩的PPT课件,通过制作一个丰富多彩的PPT课件来练习所学知识,有作品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会激发同学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根据学生这个年龄爱玩的天性,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以后,可以教同学们制作一些简单原理的游戏,不仅仅激发了同学们学习好理论知识的斗志、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三)对于计算机专业的考核应该分多次进行,可以一月组织一次也可以一章组织一次,采用笔试和机考结合的形式,最终学习成绩进行综合加权评定。并适当组织一些计算机技能大赛,对于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增加学生的竞争感和荣誉感。在每次考核后,教师要根据考核结果对教学做一些调整,采用最适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接受知识。对于一些较差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和学习上的帮助,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动力并且一次比一次进步,最终培养他们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总而言之,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认真分析职业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用心思考解决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变芝,张燕.关于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1).
- 上一篇:高一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 下一篇: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