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14 17:49: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特殊教育学校教师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课堂实践、教学研究、基本功训练和论文写作与答辩等内容。
1.1 理论学习。根据听障、视障、智障等不同专业,学习并掌握相关特殊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法律法规。每一名教师都要制定一份三年的专业成长规划;针对新入职教师,还应制定“青年教师三年校本研修计划”:第一年,系统学习手势语、手指语、盲文,熟悉盲、聋、智障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特殊教育课堂教学常规;第二年,熟悉各科教材、教法,能基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第三年,传承和发扬骨干教师的优良传统,能独立承担并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1.2 课堂实践。特殊教育的课堂实践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包括听课、上课、评课等环节。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赛教和学科教研活动,并组织学科组长和学科组成员对每一节课进行现场点评。全体教师要积极参与,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1.3 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包括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改革研究和教育专题研究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催化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应制定相关的教科研管理和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课题,通过课题的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教科研水平的提高。
1.4 基本功训练。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手势语、盲文、三笔字、简笔画、普通话、计算机操作和多媒体运用等。基本功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校本研修中,青年教师基本功的学习与考评一般都穿插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因此,教研组在特教教师基本功培训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5 课题研究。课题研究的过程包括选题、收集资料、制定和实施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撰写论文、总结成果等,这是特殊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必需具备的能力。
2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方法
2.1 理论学习。方法一:学校分期布置学习任务,让教师学习各自专业的理论,以自学为主。要求做学习笔记,写学习心得,定期进行考核和检查。方法二:根据学校校本研修实际和教改课改的情况,采取自荐与聘任相结合,发挥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带头示范作用,通过讲座或示范课的形式向同行传授课堂教学经验、展示教学基本功与教学技能,促进全体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方法三:开展“一人学习,众人受益”式研修。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同时制作成幻灯片,利用校本研修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二次培训,产生“一人学习,众人受益”的效应。
2.2 课堂实践。方法一: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是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教研制度。尤其是近年来,电子教案的使用,为教师集体备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次备课更是教师个性教学的体现。方法二:发挥优秀教师引领作用。特殊教育学校要坚持做好“青蓝工程”,让每位教龄在三年以下的教师寻找一名师傅“结对子”,并签订师徒协议,定期组织汇报课,以这些特定形式将老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落到实处。从而有效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3 教学研究。方法一:开展大教研活动。大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个人授课、现场说课、全校反馈、积极修改等环节。它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能力突飞猛进、迅速的成长起来。是打造骨干教师的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方法二:开展校园网络学术论坛活动。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让教师们积极在网上发表教学反思、教学经验论文等,达到资源共享;学校可以筛选出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文章推荐到特殊教育期刊上发表,促使教师的科研水平、专业技术能力等的显著提高。
2.4 基本功训练。基本功的训练是提高新教师素质的重要方法。学校每学期应制定一定的学习任务,研修教师自己进行练习,学校在一定的时间进行考核。实行基本功过关制度,教师的每一项基本功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
2.5 课题研究。方法一:专家引领。针对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普遍出现的疑难和困惑,定期不定期地邀请国内知名特教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实践指导等活动,进行“现场诊断,临床会诊”,帮助教师解答疑难。方法二:实践提升。随着特殊教育课程改革步伐的迈进,国内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开始试用普校教材,与聋校教材相比,知识和信息量增大了、广泛了,教育资源丰富了,但针对特殊学生,教育的难度也加大了。教师该如何根据特殊学生特点把握好教材的程度呢?学校可以分教研组设立运用教材课题,让教师们边探索运用边总结经验,撰写科研论文,以培养和提升教师课题研究能力。
3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层次
3.1 抓紧新教师培训,做好入职第一步。对于处在步入特教岗位初期的新教师,应主要进行进入职业角色、熟悉特教岗位工作方面的岗位培训。培训内容为特殊学生心理学、教育学等业务理论知识以及中国手语、中国盲文等基本功训练,同时要为每个新教师安排一名指导教师手把手的进行指导。学期末对每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业务理论以及基本功考核,同时要求他们为全校老师上一节课堂教学汇报课。这些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为新教师的顺利上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 搞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打造教师队伍中坚力量。对于处于职业成熟期的教师,主要进行胜任职业角色方面的培训,赋予他们一定的课题研究任务或培养新教师任务,促使其摸索和积累一定工作经验,提高职业能力,并取得一定成绩。
3.3 塑造专家型教师队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处于职业高原期的教师,学校应多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向前迈进,渡过教师成长过程中比较困惑、痛苦的阶段。以寻求新的生长点后取得新的发展和新的成绩,实现生命历程质的飞跃。
4 特殊教育学校校本研修的管理模式
4.1 规范校本研修的层级管理。校本研修工作必须有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场”,使所需管理的项目(包括人员、课题、时间、信息等)一进入这个“场”,就能运转自如,“低耗高效”。为此,学校应构建校本研修组织系统,形成校本研修网络,有利于校本研修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校级领导是校本研修的决策层,把握校本研修的方向,并提供人、财、物、时等方面的支持;各职能部门是执行层,具体组织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并通过管理扩大参与面,提高研修水平;教研组是基础层,在教研组长的带动下,参加到校本研修和教科研活动中。
4.2 做好校本研修组织制度管理。学校应建立健全的一整套的校本研修组织管理制度,包括校本研修方案审查制度、校本研修过程指导制度、校本研修档案管理制度、校本研修评价激励机制等,使校本研修工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以保障校本研修真正落到实处。
4.3 注重校本研修的资料管理。学校应要求教师严格按管理制度完成好自己的各项工作,注意做好教学档案和个人档案资料的积累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反馈、有整改、有实效。学校可将校本研修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教案、教学反思、典型案例、教育故事、心得体会等整理成册,让大家共享、共勉,给教师成就感。
篇2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在国家加大特殊教育工作之后,我校积极参与其中,成立了一所以培智教育为主要工作的特殊教育学校。在学校成立之后,主要以残疾儿童为主。从日常生活入手,逐渐培养残疾儿童的各方面素质。为了使得这些儿童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当前的社会中,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许多的引导以及教育。通过不断的摸索研究以及实践教学,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可以应用到各个学校的措施。
一、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特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优雅整洁的校园环境能为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健康成长,同样是对心灵的洗涤。有人说,一个整洁的校园能影响学生的生活习性。就像每天都是崭新的,每天都是不一样的精彩。所以,美化校园同样是育人特色,启迪智慧,激发灵感。也正是我们学校多数是特殊学生人群,更应该关注到细枝末节,爱护花草,可以教会他们懂得关爱他人。将每一个死角打扫干净,也会让他们的自卑心理随之挥去。让他们体会到无论是谁,哪怕是校园环境无人问津的死角,同样是值得关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们培养出非常高尚的道德。
二、有效开展喜闻乐见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给学生充分的娱乐活动,这就是在现代各大中小学校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实质是为了使学生能够多动手,能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外活动中,采取不同的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事业观,并且提高他们在社会中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组织课外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走向社会,更好的接触社会,培养出对社会的感情。在活动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可以更加的团结友爱。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科学意识以及遵纪守法的意识。除此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征文比赛,例如说《给父母的一封信》等等,促进学生的感恩意识,体会到父母的不易。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可以帮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美满,家庭更加和睦。
三、有计划地开展主题班会课,使学生受到系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每个学生接受的教育,是成长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项性格完善的课程。不得不说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最传统也是最广泛应用的方法。这就要求每次班会都要定好方向。可以借助同学们较为感兴趣的话题引出,也可以通过近期舆论热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在班会上增长见识,完善品质。让他们在校园的小圈子里也能体会社会正能量,让他们不仅懂得摄入书中宝库,又能为他们提供一双睿智明亮的眼睛观察世界。主题班会课的点睛之笔在于课件的准备是否充足,老师的讲解是否到位,插播的视频是否精彩等等,这都是开展德育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关键。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俗话说得好“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校园管理制度中分外应景。学校这个大集体想要规范化管理,就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这样才能让广大师生合理有效的完成自己的分内之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司其职,积极向上,让学校的至高理念深入每一个师生心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发展平台,设立文化小标兵,艺术小标兵,等。让学生们的天分充分被挖掘,营造力争上游的学习氛围。同时要关注到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为其多提供表现机会,同时设立奖学金项目,对优秀学习榜样要不吝奖赏,进而增强学生荣誉感与自信心。设立计分制评奖评优,安排值日生并责任到人,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翁,这样班级会更加便于管理,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也会蔚然成风。
五、结论
结合我国的现状来分析,特殊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给我国广大的残疾人群体带来了希望,并且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社会群体的稳定以及和谐。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我们应当将德育教育的管理放在首位,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以及能力,引导学生拥有一个积极向上以及健康乐观的心理状态。在教育的过程中,想要德育管理的顺利实行就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大力支持,只有在众人的帮助下,特殊教育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藏区“9+3”学生德育管理策略研究[J].李小强,周洪,黄明林.当代职业教育.2012.
[2]打造家长学校品牌探索德育管理模式[J].高友光.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7.
[3]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管理,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新发展[J].李天顺.中国特殊教育.2006.
[4]我国特殊教育管理模式: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J].王玉琼,王玉娥.中国特殊教育.2003.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体育;体育课程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上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与普通教育一样,特殊教育也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自不待言,体育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体育改革也异常活跃。特别是小学、中学体 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使学校体育改革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可是,相对普通教育,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有些滞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理论研究不够,特教学校体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持是一个重要原因。如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特点缺乏认识,实践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方法等等,照搬普通学校,甚至以普通教育来代替特殊教育。其结果,违背了特殊教育的规律,阻碍了特教学校体育的发展。 为此,本文以普通学校体育为参照系,从教育对象、学校体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体育师资、场地设备等分析了特教学校体育特点。目的在于科学地认识特殊教育的学校体育,为特教学校体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一、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目标在我国,特殊教育按其学段属义务教育阶段。特 殊教育学校体育目标与九年义务教育的体育目标是一致的。但由于学校体育对象的特殊性,特教学校体育目标又有别于普通教育,突出表现在特殊教育学校把功能缺陷补偿与康复作为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教育部颁布的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在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 特殊教育学校要培养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补偿自身 缺陷的基本方法,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康复。”
二、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学校体育课程更强调,“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普通学校相比,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内容更要体现残疾儿童(少年)的身心特点。 第一,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在满足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等需求的同时,更追求其缺陷补偿与康复的功能,使教学过程与缺陷补偿相统一。第二,特教学校体育课程内容针对性更强。同是特教学校,盲生、聋生、智力落后学生的体育课程内容差别也非常大。在保证残疾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科 学文化知识、发展基本运动能力的同时,对盲生,应突出培养正确的定向和运动能力、坐立行走正确姿势的课程内容;对聋生,锻炼其视觉、触觉、运动觉和 残余听觉能力,集音乐、舞蹈、体操、游戏等为一体的律动内容的比重要大;对智力落后的学生,则要发展其大肌肉群的活动能力、反应能力的协调平衡能力,自然,与这方面相关的课程内容相对要多。
三、特殊教学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
对竞技项目进行“教材化”加工时也应该充分体现上述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教学组织与教法目前,基础教育正面临着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的转变。就差异性教育而言,特教学校较之普通学校更为突出。如智力落后儿童既有智力落后程度和性质的差异、神经活动类型的差异,同时又有需要的差异、兴趣爱好的差异和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学习习惯的差异。即便是智力缺陷程度完全一样,也可能由于不同原因而表现出对体育的不同需求。而对视觉和听觉缺陷的学生,除了有低视力和全盲的差异, 重听与聋生的差异外,还都交织着其它身体与心理的差异。因此,实施个别指导是特教学校体育教学组织教法运用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四、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配备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师资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一般体育教育工 作,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从事的是特殊体育教育工作。面对特殊的学生、实施特殊的体育课程、采用特殊的体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为实现特殊的学校体育目标,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不仅具备普通学校体育教师所具备的体育专业素质,还要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际技能。如学习和掌握特殊儿童心理学、特殊儿童教育学、有关盲、聋、哑残疾儿童的病理学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特殊体育教育教学组织与方法,以及盲文、手语等。只有这样,才能了解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满足残疾儿童的特殊体育教育需求。
五、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
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需求;干预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教学,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提升特殊群体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的特殊群体学生都是具有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的需求,体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学生的体育需求,建立起符合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教学体系,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要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干扰因素,比如经济条件,师资力量,体育场地等方面的因素,需要进行全方位考虑,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对体育教学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外教学过程两种。其中,课堂教学现状是国家给特殊教育学校投入大量教学资金,扶持特殊教育学校,在原有的特殊教育学校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加完备的硬件设备和体育运动场地,加大对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视。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九年义务教育普遍进行推广和实施,扩大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规模,在校学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样根据国家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培养教育,重视特殊群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推动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是完成体育教学的关键,也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教师团队的力量也是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教师队伍,提升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推动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
2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体育需求现状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或生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对于学习到的体育知识和体育实践能力有一定的限制,特殊群体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差,影响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将体育教学内容具体化,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顺利开展。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特殊群体学生在身体特点、生理等方面存在缺陷,但他们同要具备体育学习需求。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群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体育教学内容,考虑到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发展特点等方面的因素,学生所呈现出来的体育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教师要能知道这一特点,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和条件。由于特殊群体学生自身身体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体育教学所呈现出来的教学成效也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团体的专业能力,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体育干预对策
在实际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干预:第一,要先从家庭开始干预,作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积极、客观的教育态度,对特殊群体儿童要具备一定的耐心和毅力,同时,还要拥有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对特殊群体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健康引导,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第二,从学校的角度进行干预,在特殊群体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学校开始进行的,因此,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引导和培养,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三,从社会角度进行干预,社会可以在发展的过程中,为特殊群体学生提供一些专门性的康复医院,设置相应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做好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工作,推动特殊教育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殊教育学校应运而生,为特殊群体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平台,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特殊群体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学习需求,教师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为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提供机会和条件,满足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需求,促进特殊群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些干扰因素,会影响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效,因此,需要深入分析各种干扰因素,并进行相应的干预,提高特殊群体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推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景军,王悦.丹东地区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措施[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
[2]韩景军.特教学校视力残疾学生体育需求及干预策略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2(01).
篇5
特殊教育学校是对特殊学生实施教育的形式之一,作为一个正式的社会性组织,它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对有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康复等活动的重要场所。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就是它作为一种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专门的教育教学场所或组织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性能、功效或作用。它是特殊教育学校客观实有的,但又受制于人类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学校的功能也要做相应的适应和调整。
二、特殊教育学校功能转变的必要性
特殊教育学校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残疾儿童身心发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当今外部社会环境和内部教育环境都发生改变的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转变显得尤其必要。
(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特殊教育是衡量一个国家与社会的政治、教育、文化、经济、科技、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窗口。[2]残疾人拥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这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共识,而良好的教育则是残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权社会的必由之路。在这种情况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势必发生变化,要立足于每个残疾孩子的终身发展,充分挖掘每个残疾孩子的潜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残疾孩子能更好的适应时展,融入社会生活,更好地享受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果。
(二)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的要求
传统上的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教育机构形成了两个互相分离的教育体系,特殊学生很难在不同的教育机构中流动,受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同时由于特殊教育学校和其他附设在普通学校里的特殊教育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特殊教育学校与特殊班、随班就读机构的分工不明确,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思路僵化,学校的功能单一。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随班就读将成为以后我国特殊教育的主要形式,“以随班就读和特教班为主体,以特教学校为骨干”的特殊教育新格局正在形成。因此要求特殊教育学校必须重新对功能进行定位,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康复、资源开发、家长教育、社会宣传等多种功能,将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示范性质、高水平、多功能的基地,并以这些少量的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和学校,成为指导当地特殊教育机构和随班就读的基地。
(三)促进和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的需要
我国宪法及多部法律法规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人的受教育权。但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以及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实现程度还很低。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不仅应该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残疾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制定科学、合理的办学目标、教育计划、课程体系,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设备、师资,来满足残疾学生不同的教育要求和适应其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时,特殊教育学校还应该作为一个组织、宣传机构,对残疾儿童的家长进行教育指导,协助家长安排好残疾儿童的受教育问题,促进特殊教育机构及普通学校对残疾学生的接纳,最大程度地促进和保障他们受教育的权利。
三、特殊教育学校功能体系的建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的发挥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自身必然也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从系统论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各种功能构成了一个多元化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最根本、本质的“以人为本”的本体功能,而且涵盖促进残疾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的具体功能。
(一)本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指决定特殊教育学校本质的根本功能,是直接体现、反映特殊教育学校培养人这个本质的首要功能。特殊教育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是由“人”所构成的,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主体。但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又有其特殊性:特殊教育学校中的“人”主要是指那些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或心理的某个方面存在缺陷,阻碍着他们的发展,因此,他们需要通过教育和康复来弥补缺陷,或者使损伤的器官的功能得到部分的恢复。简言之,特殊教育学校的本体功能就是促进残疾儿童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这是所有特殊教育学校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能变更的功能,它决定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其他具体功能。我们倡导的“以人为本”就是对本体功能的最好说明,特殊教育学校只有明确了“以人为本”,学校的各方面活动以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较好地发挥学校的功能,否则会使自身功能的发挥出现偏差。
(二)具体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促进社会的各种活动和促进人的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本体功能的派生功能、具体化功能。依据特殊教育学校活动的不同类型,我们将特殊教育学校的具体功能划分为教育功能、康复功能、社会功能和研究功能四大类。
1.教育功能
教育功能主要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所发挥出来的功效和作用。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对残疾学生的培育上,即育人。从教育目标来看,对于残疾学生来说,尤其是智力残疾学生,促进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是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教育目标之一。从教学组织形式来看,应最大限度地开展个别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需要、兴趣、身体状况等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或方案,采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手段进行教学,使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合适的教育,并取得最大限度的进步。从教学管理方式来看,应将控制型管理转变为教育性管理。彻底改变传统的以“控制性”为主导的教学管理方式,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残疾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引导他们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让残疾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康复功能
残疾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受到生理、社会、家庭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身心发展的一方面或多方面往往落后于正常儿童,根据残疾儿童的需要对他们进行康复是非常必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康复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别和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训练,提高训练质量。[3]可见,特殊教育学校还必须承担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康复功能。依据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对康复的定义,我们认为康复功能是特殊教育学校采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使残疾学生因自身某方面功能的缺陷所造成的身心障碍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使各种缺陷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偿,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回归社会的作用和功效。特殊教育学校康复功能的发挥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康复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在发挥康复功能时,必须既看到残疾儿童与普通儿童的共性,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特殊性,以采取特殊的康复训练目标、内容、方法促进他们的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2)拓宽康复的对象和内容。每一个残疾学生都有不同种类和程度的康复需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对象应该面向全体残疾学生。同时,康复的内容不仅是对残疾学生有功能障碍的器官和肢体进行生理机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从生理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尽可能对学生进行全面、整体的康复,为他们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3)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残疾儿童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性康复。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是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的两个重要手段,将两者有效结合,建立“医教结合”的康复模式是促进残疾儿童康复的最好途径。通过医学康复训练,能够提高和恢复残疾儿童身体缺陷部位的功能,为残疾儿童的教育康复提供生理基础。通过教育康复可以使医学康复的作用得以体现和发挥,通过特殊的教育目标、方法来促进残疾儿童缺陷功能的恢复和提高,促进他们更好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
3.社会功能
特殊教育学校的社会功能是指特殊教育学校从单纯为本校学生服务转化成向普通学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服务,同时面向社区、医院、康复机构、普校等社会组织开展多方面工作所发挥的功效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进行社会宣传。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教育的中心组织,应进行社会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残疾儿童的关注程度,尽量缩减残疾儿童与正常人之间的差距,让残疾儿童过上正常或接近于正常人的生活,这是特殊教育工作的目标和理想。可以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文艺演出、竞赛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学校、与周边社区、与整个社会的互动联系,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残疾儿童,并逐步真正理解和接纳这一特殊群体,为残疾儿童的发展努力创设更为宽松和有利的社会环境。(2)开展职业教育。《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大力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它可以使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并以此适应社会生活、参与社会活动,取得平等的社会地位。职业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也是特殊教育学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和任务。(3)提供资源支持。相对其他形式的特殊教育机构,特殊教育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相对丰富,这些教育资源应该发挥更大的效益,特殊教育学校要使之尽可能地共享,成为所在地区特殊教育的指导中心与资源中心,发挥较大的辐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对随班就读工作进行指导,提供专门教师协助普通学校教师处理特殊教育学生问题,开放特殊教育学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训练和辅导教室,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使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进行指导,在社区展开宣传,为社区残疾人工作者提供各种专业资源与服务;对特殊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如发放书刊资料、设立家长学校、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和专家讲座、提供上门帮助服务等,让家长了解更多的特教知识和有关残疾人政策方面的最新信息,帮助家长解决好孩子的在家教育、康复等问题,为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
4.研究功能
篇6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学生;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手段,它担当着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培养学生心理健康品质的重任。在特殊教育学校当中,体育教育不仅有上诉重任,还对特殊学生的身体康复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特殊体育教育专家PaulJansma把特殊体育教育定义为:“特殊体育教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特殊领域,是为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所提供的发展计划,主要包括适应性体育、矫正性体育和发展性体育三个部分。”[1]通过广泛的学校体育教育,不仅可以增强特殊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改善特殊学生的健康状况,更可以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丰富他们的生活。但是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如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教材参差不齐;教育指导性不强;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和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等一些值得我们研究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一、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存在问题
1.体育教育受重视程度较低。在中国当前的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发展程度往往被有关部门、学校领导和教师对于体育课程的认识程度影响。虽然特殊教育学校一般都会受到有关部门的关注,但是出于安全、卫生和普通小学体育课程发展认知等方面的考虑,特殊学校体育教育往往是被忽略的部分。
2.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很多体育教师只能掌握自身在体育领域所学到的知识,并未有过关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教学甚至是特殊学生障碍的基本学习。这也使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不能真正了解教学需求,落实教育教学目标。由于许多教育策略相对于特殊学生不相适应,从而导致对于特殊学生的教育在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上显得更加复杂。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由于在目前我国的特殊教育体系当中并没有形成完善的课程与教材体系,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多数采取直接借鉴部分发展较完善的学校教育模式的方法和自己研发符合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进行学校内的体育教学。这便导致在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材的选用上,存在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就算有较高水平的教材,由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技能,教学往往缺乏指导性。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日常体育教育教学中,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从而使得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育。并且,由于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已经制定好的课程设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育中往往只是僵化地要求学生学会课堂内容,从而导致其在课堂教育模式的选择上僵化、单一。加之体育成绩的评定和体育学习的评价随意性大[2],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目标很难使学生真正实现。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教育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
1.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受重视程度不高的原因。一些地方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认识并不充分,无法将特殊体育和普通体育区别开来。美国学者张加贝曾从服务的对象、课堂教学多层化、教学方法的个别化、教学要求的适应性和学科的融合性五个方面对特殊教育的本质加以诠释,从而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区分开来[3]。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育往往并不能真正将特殊体育与普通体育相区分,通常是照搬普通学校体育教育进行的,加之体育教学工作从学生安全和学校卫生等方面相对于其他科目使特殊教育学校存在更大的教育风险,以及我国并未建立有参考性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准,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往往并不受到重视,甚至会人为地缩减其教育教学时间。
2.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的原因。在当前的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规划中,很少会有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的学习安排,导致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或是其他相关专业学生无法学到专业的体育知识。所以很多特殊教育学校只能选取体育专业的教师进行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甚至不设置专职的体育教师,以兼职教师代替专职教师。
3.课程标准教材不完善,学校采用教材水平差距大的原因。我国以往的体育教育存在一些诸如教学观念滞后、教学大纲对于教学内容安排过细等问题。这些问题,随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课程标教材的不完善,导致各级特殊教育学校间的体育教学课程目标设置存在较大不同,所选用的教材不尽相同。并且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相对于普通学校学生来说,在接受学校教育时,由于个体间障碍不同的因素,因此需要更多的个别化教育训练安排。
4.课堂形式僵化,课堂内容单一。虽然在特殊教育学校中都普遍设置了体育课程,由于相对于班级中的特殊学生人数较多和个体间障碍差别较大,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在实践中对于特殊学生的体育课程目标的设置不能符合部分学生甚至绝大部分特殊学生的自身发育水平,因此常常导致教师在进行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时只追求完成任务而忽视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虽然一些特殊教育学校就本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训练有编写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IEP),但是由于学校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缺乏和家校联系不足,导致其编写的方案大多流于形式。
三、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1.提高主管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课程的重视度。在提高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之前,首先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场地及设施设备。如王龙在河南省周口市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其所抽取的9所特殊教育学校的规模都比较小,场地紧张,所以教育主管部门要使特殊教育学校达到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4],才能保障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正常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其次是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待遇,实行一些可以提高其工作热情和工作质量的有偿奖励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建立健全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监管体系,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
2.加大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首先要从高等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学生开始,完善其课程安排,合理增加与特殊学生体育教育有关的课程。其次应该努力完善体育教师针对特殊学生教育方法的培训体系,可以运用相关会议、进修班和访问学者的形式,逐步建立起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方法培训上的长效机制,使教师的培训不间断,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
3.建立健全教材编写体系。国家应该针对所有特殊教育学校中就读的特殊学生的障碍类型来编写完善的体育教育的相关教材,区别对待特殊学生,促进教材可以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各级特殊教育学校应该依据国家编写的相关教材,针对本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可执行的个别化教育训练方案。并且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将优秀地区、优秀学校的教育模式向各级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推荐,促进各地的教育模式进行融合。
4.促进体育教学形式多元化。在以往的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度,但是班级授课制度对于特殊学生存在较大的弊端。所以,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尝试改变原本的班级授课制度,尝试设立开放式教学模式等新的多元化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中。
作者:张桂鑫 张慧滢 单位:普宁市特殊教育学校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Rudjuinbull,(方俊明,译).今日学校中的特殊教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洪邦辉.贵州特殊教育学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策略:[硕士学位论文].贵州:贵州师范大学,2009.
篇7
关键词: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校本教材;皮鞋美容
【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28.226
1前言
1.1特殊教育
首先从特殊教育对象定义:特殊教育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其对象是:(1)残疾儿童,包括弱视与盲童,重听与聋童这类感官残疾、肢体残疾、病残、智力残疾等;(2)问题儿童与青少年,包括学习问题、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1]。广义的特殊教育是指对各类身心发展异常者的教育,其中既包括对生理和心理发展有缺陷者进行的教育,也包括对心理发展超常者进行的教育。《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中对于特殊教育的定义是:“特殊教育系对于精神或身体之一方或双方感有异常者所施之教育。因其必須用特殊教学方法,与常人教育不同故称特殊教育。”以上的定义,不难看出,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采用特殊的教育教学方法。而目前我国特殊教育界对特殊教育的概念做出了如下定义: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2]。
本文中所指的特殊教育学生均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学生。呼伦贝尔市特殊教育中心成立于1997年6月,占地面积322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142平方米。中心响应全纳教育理念,努力打造“教、培、研”一体化的生命教育体验基地。
1.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目的是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和工作岗位的客观需要,进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转型。
1.3皮鞋美容
鞋是人的基本生存需要,一双舒适、美观、整洁的鞋子,会给人的生活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现在皮鞋美容的行业发展前景乐观,而且皮鞋美容这一行业其工作特点和工作性质也比较符合残疾孩子们的特点,所以皮鞋美容专业也就成了残疾人能够参与就业的重要学习专业。
皮鞋美容是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中针对中轻度智力障碍、听力障碍学生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操作性课程。是一门基础理论、实践操作、走入企业实践的课程。皮鞋美容课程应在两年的理论与实操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皮鞋养护、洗鞋、擦鞋的相关专业知识。
1.4皮鞋美容教材开发的目的及意义
由于我国的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国家没有正式出版统一的职业教育课程方案,也尚未进行职业教育课程的教材编写[3]。因此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大都参考普通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但普通中职院校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不符合特殊教育学生的认知水平、生理规律等。而皮鞋美容也尚未在中职院校设置相关专业。因此从特殊学生的持续性发展的角度,编写出一套符合特殊学生认知水平、生理发展特点的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自己,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皮鞋美容教材的编写,一方面可以上学生用上符合自身特点的专业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保障;另一方面,教材的编写,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专业的依据,同时也为广大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2皮鞋美容校本教材教材的开发
2.1皮鞋美容专业校本教材开发的指导思想
皮鞋美容校本教材以“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编写指导思想,针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独立生存的能力、技能与方法。
在教学目标上,教材的编写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教学目标的确立。从而培养学生皮鞋美容的技能及方法,成为对社会有贡献价值的人。
在教学内容上的选择与编排上,体现特殊教育学生的特殊性,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教学内容,促使学生更扎实的掌握实训技能,从而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学生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策略上,根据学生认识水平确立教学目标,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设置教学重、难点。
在教学评价上,处理好教学目标与评价的关系,形成多元化教学评价。
3皮鞋美容校本教材开发与研究的反思
每一个生命都是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我们要尊重个体差异,尤其在特殊教育领域当中,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因此开发校本教材便是特殊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首先,对于特殊学生而言,使用校本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无论是对学生能力的发展还是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都具有良好的效果。
篇8
一、大力普及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努力满足残疾人的教育需求
1、切实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坚持将发展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巩固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按照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推进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满足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
“十五”期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是:
(1)市区及县城镇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95%以上,使入学率、保留率分别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在此基础上努力发展高水平、高质量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提高特殊教育质量。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满足其他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建立为社区和家庭残疾儿童少年教育提供指导、咨询等服务的社会体系。
(2)三县一郊的农村地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85%以上,努力使之达到或接近当地义务教育水平。
鼓励三县创建具有示范作用的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2、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
积极发展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事业,使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积极支持幼儿教育、特殊教育机构以及社区、家庭开展3岁以下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教育活动。
3、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以职业教育为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有条件的职业学校可试办特殊教育班。
4、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扩大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积极鼓励和支持残疾人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自学考试。
二、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
5、根据残疾学生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积极改革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整课程结构,注重课程的综合性、功能性、实践性等特点。认真实施新的课程方案,坚持以全面提高残疾学生素质为根据宗旨,以培养残疾学生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标;要根据学生差异提出不同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使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残疾学生都能够通过教育得到发展;要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坚持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相结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个别化教学等有效的教学实验,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6、从残疾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德育、体育和美育工作。要按照残疾学生的年龄和残疾类别,确定德育教育内容和要求,并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要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理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和安全教育,自觉抵制一切不利于残疾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和物品,依法保护残疾学生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加强对残疾学生正确对待自身残疾的教育,增强其战胜自身缺陷的能力。
针对残疾学生特点开好体育课,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和竞赛,使残疾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和卫生保健设施的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要积极组织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并加强学校卫生工作,为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要进一步加强美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组织学生课余文艺表演团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要将残疾学生的身心康复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针对残疾学生的生理缺陷,科学地开展康复训练。
7、大力加强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提高残疾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把加强劳动技能教育和多种形式、各种层次的职业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为将来平等、充分参与社会生活,适应社会需要创造条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社会需求确定劳动技能和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民政和残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在经费、场地、设备等方面积极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劳动技能、职业教育,同时要帮助解决好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以及就业后的残疾职工培训、继续教育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兴办校办企业并积极吸纳本校毕业生就业。
8、进一步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的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办好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搞好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各县、区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加强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的指导、监控,尽快建立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的教学管理制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降低辍学率。支持随班就读学生较多的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指导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教学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特殊教育学校要定期派出教师对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教学工作进行巡回指导。
9、积极开展特殊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各县区教育局的教学研究部门要配备专职或兼职的特殊教育研究人员,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教师结合实践进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10、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十五”期间,要对特殊教育学校非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进行一次比较系统的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加大承担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教学工作教师培训的力度,使任课教师都能够接受一次比较正规的短期培训,掌握基本的特殊教育教学方法。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招收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校长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校长对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十五”期间,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应当接受一次以上的培训,招收残疾儿童少年的普通学校校长也应接受相关培训。重视特殊教育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
高度重视特殊教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要积极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各县、区要将特殊教育师资(包括社会福利机构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纳入本地区继续教育工作和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中。特别要重视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争在“十五”期间形成一支政治业务素质优良、专业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骨干教师队伍。
11、各地人民政府要保证特殊教育教职工的工资和特殊教育津贴按时足额发放,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本地实际,积极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的生活水平。接受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普通学校,在搞活单位内部分配时,应对主要承担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任务的教师给予倾斜。
四、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12、“十五”期间,各县区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目标责任制,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落实到实处。
13、加强对残疾儿童少年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督导评估工作。制定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评估细则,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复查的重要内容,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
14、进一步开展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各地要继续推进资助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建立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助学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对全国部分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生试行免费提供教科书的意见》(教基[2001]15号),认真落实好向有关残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工作。
15、坚持特殊教育经费以地方人民政府投入为主的原则,努力增加特殊教育经费。各地要保证特殊教育必需的办学经费,并使特殊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十五”期间,各县区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要增加特殊教育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应有一部分用于支持当地特殊教育学校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社会福利彩票所募集的福利金也要支持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实施危房改造工程、“校校通”工程项目的地方应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各县区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也要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16、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残疾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各地要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可根据生源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效益;三县都要把特殊教育学校办成综合性的、质量较好的、规模较大的学校,同时向周边县(市)辐射;在乡(镇)中心学校附设特殊教育部(班)。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和附设特殊教育部(班)的普通学校校园校舍建设,确保校舍无危房和校园校舍的安全,努力达到省政府规定的校园校舍建设要求。要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图书馆(室)的建设,尤其要根据特殊教育需要配备有关图书、刊物;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和管理,争取在较短的时间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鼓励并加快特殊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特殊教育的现代化。有条件的学校要配备多媒体教学仪器等现代化的教学、康复设备,开展计算机及网络教育;配备视力、听力、智力等特殊教育的专用仪器设备。积极为普通学校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工作提供必要的特殊教育专业书刊、教具学具和专用设备。积极鼓励有关部门研制、开发残疾学生的康复设备、器材。
篇9
一、个性化教学的整体概况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个性化教学一直被各界教育专家所强调着。所谓的个性化教学,指的就是尊重学生独特个性的教学方式。完全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来设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进行的教育。从这一个角度来说,个性化教学有一个最为鲜明特征,那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同时,我们也能看出个性化教学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首先,是一种适合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推广个性化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普及;其次,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另外,对老师的教学也有一种帮助,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需要学习的知识。
二、目前存在于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中的问题
开展特殊教育的学校同一般性的学校和技能型学校有着很大的区别,主要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在身体上存在着残缺,从而使得他们无法接受普通教育。所以特殊教育学校进行教育所需要面对的困难更大。
(一)教学模式缺乏灵活性
因为学生存在着特殊性,就要求教师尽可能的选择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接受书本上的知识内容。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选择一味地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课,而不采用一些其他更为合适的教学方法,给这些特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二)教学被困于书本
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需要老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补充,来丰富学生的文学常识。可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老师,因为学生的原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过于抽象的知识点无法做到非常详尽的讲解。也不能对书上的知识点进行扩展,使得目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得到很好地提升。
三、个性化教学在特殊教育语文课堂上的应用
(一)根据学生的独特个性,选择教学目标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多种多样,其中对于老师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大脑发育存在问题的学生,也就是所谓的智障学生。这些学生同其他的特殊学生不一样的是在学习能力上,对问题的理解上等方面差异很大。因此这就要求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具体情况进行教课,给盲人学生上课使用的方法是无法再智障学生的课堂中使用的。因此,这就要求老师设定一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例如,针对智障学生,目标是让他学会这篇文章中的关键词语等;而盲人学生则可以依靠自己的阅读来把握整篇文章的感彩等。
(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保持课堂的趣味性
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存在着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老师不能一直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层次水平来选择更加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同时,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更多地与老师进行互动,积极地学习课本中的知识。
(三)强调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应该认识到师生交流的重要性,因为个性化教学价值的实现需要老师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困难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实时观察班级学生的动态表现,根据他们的表现来猜想原由,然后据此提供具有价值意义的帮助,在个别指导中深化个性化教学的目标要求与价值意义。
(四)对学生做出贴切的评价
语文老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诊断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和指导,升华个性化教学价值。对于特殊教育学校中的智障学生来说,老师还需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放大这些智障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老师的赞许和认同中更好地学习、进步和发展。
四、结束语
篇10
近几年,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在国家进行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进程中,特殊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特殊教育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发展也成为特殊教育发展的关键,思想品德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正确树立人生观与世界观的根本保障,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教会这些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让他们用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使这些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健康发展,更好地融入社会中去,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与乐观的心态去回报社会。由于这部分学生的特殊性,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实践之中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教师耐心与细心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只有教师在工作实践之中长期地坚持,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切实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生活中的事例与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这些特殊的学生真正接受与理解教师所传授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知识。
二、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前提
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因此,教师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更应该把学生的年龄与性格特点、成长与生活环境作为备课的重点,这样才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才能够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理解与扎实的掌握,并能够在生活实际之中对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门学科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心理需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与认识,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从思想的源头上净化学生的心灵,不断促进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研讨辩论等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讲解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中的知识与其阐述的人生哲理,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特殊教育学校教师课堂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
特殊教育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在教学实践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生施教。在教学实践的不断反思与总结中,我认为特殊教育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认知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种认知上不同程度与层次的缺失使这些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上与正常的孩子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从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该把教学问题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问题的设计应该联系学生的实际由具体到抽象地进行设计,围绕一个知识点进行由浅入深的问题设计,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特殊教育的教学主体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会有一定的难度,这些孩子普遍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因此,教师要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教学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发言,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及时发现学生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四、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在教学中分层施教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
首先,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身体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些缺陷也不同程度地限制了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取各种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导致这些学生在生活之中对是与非辨别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使家长在他们的成长之中对其过于溺爱,这些学生身体上的缺陷与家长的过份溺爱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之中性格比较孤僻与自私,不会与人沟通与交往。这些性格特点也给教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针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教会学生与人沟通与交往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让他们能够树立自信心,以阳光、乐观的心态融入社会中去。其次,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缺陷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很大的负面情绪,他们在生活中表现出很强的自卑感,他们在生活中害怕与人交流,内心长期充满着各种压抑与不满,这也是这些特殊学生形成心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点,在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使每一名特殊的学生都能在学习与生活中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不断克服自卑的心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坚强地面对自己的生活,教给学生对逆境的应对方法,使每一名有残疾或残缺的学生都能做思想上的巨人与生活的强者。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