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新课标内容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9: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特殊教育新课标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强力推进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2年必须落实省定450所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具体项目、地点、改扩建或新建面积和资金来源。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内每个乡镇至少建设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的要求,结合本地三年行动计划,抓紧研究部署今明两年的任务。
要积极争取国家“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奖补资金”和“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奖补资金”的支持,制订具体政策措施,扶持好城市集体、企事业单位办园和普惠性、低收费、有质量的民办幼儿园;坚持以流入地政府和普惠性幼儿园为主,积极推动各地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
推进“农村学前教育投入及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这是我省承担的国家试点任务,各地必须给予高度重视。2011年底,省里业已制发《幼儿园机构编制管理实施办法》,明确了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解决办法,各地要抓紧推进落实。要重点面向社会招聘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专任教师,对转岗的中小学教师要严格考核,切实提高“保教”质量。
随着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管理任务更加繁重,管理难度剧增。要纠正“小学化”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严格执行义务教育招生政策,逐步取消小学附设学前班,健全学前教育教研制度,建立起科学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监测机制。依据法律规定,要通过审批、年检、评估和督导等方式,强化动态监管,着力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和保教工作。
(二)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要继续坚持“区域统筹、县域推进、改造薄弱、促进均衡”的原则,全力落实教育部与省政府签署的备忘录和省政府与各地市政府签订的责任书,确保完成建设400所标准化学校,实现年度阶段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任务。
进一步明确基本均衡的评价标准和工作要求。各地要依据这一评价标准,按照责任状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好各方面工作。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教育部从2012年开始,要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的认定验收。为此,各地要切实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严格按照确定的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各方面资源,整合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加快建设步伐,确保按规划的时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教育部验收。及时解决好工作推进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要在县域内科学、合理布局中小学校网点。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部署,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学龄人口变化等因素,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建好必要的教学点,坚决防止和纠正因学校布局调整出现学生就学困难、学校班额过大等问题。要贯彻“县域统筹、倾斜薄弱”的原则要求,加快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缩小县域内城乡、校际间办学差距。在教师、校长交流上加大改革力度,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省里要制发推进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指导意见,各地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措施,加强保障,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做法。2012年要召开1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试点县工作推进会,召开“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牡丹江现场会。
(三)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全省普通高中教育工作要在2011年良好布局开局基础上,继续以推进高中教育普及为目标,进一步深入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一是以市地为单位,对全省普通高中进行普查,对未达标的薄弱高中由地方政府制订整改计划,全面加强普通高中达标建设。二是深化区域和学校改革试点工作,建立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促进机制,引导普通高中找准内涵发展定位,凝练学校文化,培育办学特色,形成一批“高质量、多样化、有特色”的普通高中。年底拟召开试点地区和学校现场会。三是落实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学生学籍管理,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依托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和规范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强化审批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国际班办学行为。从规范招生行为着手,切实规范普通高中办学行为。
(四)依法推进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民族教育工作方面。全面贯彻新修订的《民族教育条例》,以民族教育发展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少数民族各级各类学校建设;继续推进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改革;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继续抓好教育援疆、工作;全面启动民族文化教育基地学校建设;加强扫盲教材建设,积极推进少数民族扫盲教育工作。特殊教育工作方面。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特殊儿童随班就读工作;继续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大力推广“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学模式,力争年内取得相应科研成果,形成一支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指导各学校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和利用力度,组织优秀特殊教育校本课程评选。
—— 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贯彻执行好义务教育新课标。
为认真贯彻执行好新课程标准,一是要统筹设计义务教育新课标的学习培训,要求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中小学校长和广大教师,透彻理解、深刻把握新课标,内化行为,创造性地贯彻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二是省里要按照国家新课标的精神,研制我省《地方课程标准指导意见》;三是各地要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大力推广普及地方课程;四是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学校和当地资源,开发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
(二)创造性落实好高中课程方案。
继续创造性地深入贯彻实施我省的《普通高中课改方案》,以课程实施为重点,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完善“课程模块修习考核”、“学业水平考试”、“高校招生考试”以及“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三考一评”制度建设。要按照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要求,加大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开设力度,实行分类规划与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加强学生选课指导和人生规划指导,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三)深化教与学改革。
要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改的核心环节,深入探索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鼓励广大教师从教育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育规律,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探索与创造,形成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与学的局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
(四)全面加强教研工作。
各级教研部门要切实转变教研服务方式,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和基层学校以校为本、基于网络、上下联动、由点到面、覆盖全省城乡的各级教研功能互补的教研模式,强化“研培一体”教研制度,充分发挥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深化课程改革的作用。省里要制发《中小学教研工作指导意见》,各地各校要抓住贯彻落实新课标这一重要任务,全面提升研培能力,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长机制。
(五)大力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
各地要把信息化作为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继续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国家实施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配置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项目,加快推进“班班通”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继续以农村为重点,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网络,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共享。
—— 强化教育管理,努力缓解热点难点问题
(一)关于抓好“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工作。
一方面,各地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保障、身心健康、行为习惯培养等突出问题,建立健全关爱服务体系,尽力满足农村留守儿童上寄宿制学校的需求,保障不能寄宿的农村留守儿童就近上学。另一方面,各地要按照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教育“两为主”的政策要求,深化“两为主”为“两个全部纳入”,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并融入城市生活。
(二)关于抓好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一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严格落实省政府《关于全省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意见》和教育部要求;全面推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制发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构建小学、初中与高中有机衔接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积极推进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为主要标准来评价学校和校长的工作成绩。二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坚决治理人民群众反映还比较强烈的乱办班、乱补课,择校乱收费,教辅材料滥散以及基建、招生、采购等领域还时而发生的违纪违法问题。三是切实推进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各地要切实落实好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中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工作要求,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要求在秋季开学前完成清理工作。同时,继续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改制校工作成果,对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学校清理规范后的运行情况逐校进行排查,发现问题迅速纠正解决。
篇2
[论文摘要]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山东省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几乎很困难,怎样缩小区域间的教育不平衡,挖掘发展基础教育的有利条件,是山东省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分析了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措施,希望能给教育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为发展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对现有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现有的教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具体而言,教育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是基础教育不平衡的一个表现。为此,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一、山东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条件分析
(一)蓬勃的经济发展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省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走到目前的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已改制的省重点企业有88.6%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全省已有上市公司60多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流通股总数超过100亿股。国民经济主要指标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在这样经济发展背景和条件下,山东省教育的发展,无论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还是师资配置等方面都有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
自古以来山东就被成为人美物丰、山灵水秀之城,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富饶的人化自然。山东地区大量史前考古挖掘出的文物和数千遗址却证明这是一个文化发达早、文明程度高的民族。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其中,最为璀璨夺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在中国历代杰出人才名录中,都占全国之首。加之山东父母对教育的特殊重视,特别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在这种环境下,促进了当地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政府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责任主体
从现代政府职能管理上来说,政府提供社会公平和资源的均衡配置,而市场提供经济效率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山东省政府等领导对于教育的关注以及社会各界对于教育的重视,为山东省的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和舆论氛围。省政府把科教兴省作为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战略,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积极实施政策倾斜。
二、山东省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建议分析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内规划和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先要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优先发展义务教育。要将义务教育发展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不断加强政府的责任,发挥政府统筹与协调的作用。其次要依法加大投入,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资基础。政府部门要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保障范围,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向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倾斜,促进教育公平。最后要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实现办学主体多元化。政府要拉动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投入,形成办学主体多元化,扩大教育融资渠道。
(二)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发展实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
目前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应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呼应、相协调,发展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创造出一条均衡发展与优质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尽可能多的人享受到好的教育。山东省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性,这必然会影响到各地的基础教育,为了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就应因地制宜,实施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方针,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对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要大幅度增加教育基础设施,完善经费补偿制度,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切实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政府在制定和执行教育预算过程中要加强农村和城区薄弱学校建设,坚持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对初中进行相对公平的生源分配,立足办好每一所学校,着力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缓解初中的升学竞争压力,深化高中招生改革,减少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的障碍。各地要严格依据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原则,编制本地区村小布局调整的总体方案,并按“一次规划、分类达标、典型引导、示范导向,对达到基本标准的学校授予“合格村小”,达到较高标准的授予“示范村小”,要改革村小的管理制度,在考核评估镇中心小学时,将重心放到其下属小学、对通过考核评估的学校给予褒奖。
(四)完善机制,促进义务教育阶段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
从整体上看,基础教育均衡是全方位的均衡,因此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第一,加大弱势群体的资助力度,认真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对低保家庭、特困家庭提供必要的补助,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工作,搞好特殊教育办学条件,让全社会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去;第二,加强外来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要让外来务工子女享受到同等的教育,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政策,规范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办学条件,另外各级教育部门要做好外来务工子女学校的检查与指导工作,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
(五)加大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力度,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
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也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要围绕新课程标准,提高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保证就是要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首先要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制定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便于学生获得新旧知识和感性知识,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认知规律。其次要优化教学过程,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具体而言要强化教学目标意识,强化反馈矫正意识,树立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总之学校要以校本课程的建设为核心,以校本管理为纽带,全面推动学校的自主发展,创新发展和特色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斯辉.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j].湖北教育,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