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13 17:19: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核算标准化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 财务标准化 理论
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是指在符合国家《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前提下,立足电力企业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和风险防范需要,通过对企业财务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管理,实现财务工作流程、工作岗位、职责权限、会计政策、科目设置和工作表单的标准化、统一化,从而形成具有电力企业特征的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满足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信息的各种诉求的过程。
一、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电力企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一是巨额的电费收入和工程建设投资活动等形成了密集的资金流,二是其所拥有的发电资产、输配电线路、变电站等形成的庞大固定资产需要精细化管理,三是电力企业管理层级较多,从总部到县公司跨度有四级,会计核算主体众多。如果没有统一、规范的财务标准化体系,电力企业将无法有效地实现从上到下的核算职能和价值管理职能,因此,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建设需求十分强烈,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降低沟通成本。电力企业管理层级众多,内部各业务部门实行直线式管理,部门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孤岛效应。以电网企业资产的形成为例,从概念到实现,将依次经过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和报废等多个业务环节,如果没有打破条块分隔,做到各业务板块的高度集成,那么财务部门的相关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将大打折扣。因此,财务标准化建设,更多体现出的是企业的管理思想,通过各种财务管理标准化要求,实现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统一接口,降低部门间的沟通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2.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使不同会计核算主体使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以统一口径开展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能够使财务人员在月报、季报和年报的编制和合并工作中大大降低工作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财务人员的工作内容逐步由“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更好地服务企业管理层的决策需要。
3.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降低财务风险。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将“什么才是能干的?”和“怎么干才是合规的?”这两个方面进行融合,实现“正确地做事”和“做正确的事”的有机统一。财务人员通过运用标准化的工作表单记录业务事项和会计信息,通过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实现财务事项的授权审批,每执行一项业务都有相应的规范和操作手册予以约束,从而降低财务人员的无意识犯错或者蓄意舞弊的可能性,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
4.财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有利于明确岗位职责。规范化的财务工作标准,能够直观、清晰地描绘出每一个岗位的职责权限,能够实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担”的良好工作局面。在岗位职责明确的前提下,能够有效地对各个财务岗位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进行绩效评价,实现财务部门的“内部公平”,从而实现企业的“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薪酬分配思想。
二、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
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标准体系为组织形式,以流程管理为实施载体,以闭环管理为优化机制,形成具有“上下统一、协同高效、操作规范、持续优化”的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体系。
以标准体系为组织形式,形成标准手册。从专业管理标准和岗位工作标准两个角度入手,对财务政策、岗位职责、工作内容等进行统一。电力企业财务的专业管理标准,是对电力企业中重复出现的财务业务活动从程序、职责、方法和制度等方面进行规范;电力企业财务的岗位工作标准,则是要明确财务部门、财务人员岗位的责任和相应的权力。专业管理标准中每一过程节点责任都能在岗位工作标准中找到该职责任务列项,而岗位工作标准中每一项职责任务都能在专业管理标准中找到如何做的规定。
以流程管理为实施载体,搭建流程架构。一方面能够实现上下级单位财务部门的业务贯通,做到“纵向到底”;另一方面又能够借助流程接口的管理,理清电力企业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工作关系,做到“横向到边”。与此同时,采取流程管理的好处还包括借助流程的形式能够将财务标准岗位、工作事项、工作表单、对口部门、系统接口、风险点、控制点等诸多要素予以整合,并借助ERP系统的ARIS流程管理工具,既实现财务工作的跨部门无缝链接,又实现管理责任的到岗到人。
以闭环管理为优化机制,实现持续改进。借助PDCA闭环管理,能够从计划、实施、检查、改进四个阶段对财务标准化工作进行持续优化和完善。在计划阶段,通过建立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从总体层面对建设工作予以统筹考虑、顶层设计;在实施阶段,通过推进标准化建设成果应用,从操作层面对建设成果予以宣贯培训、强化使用;在检查阶段,通过采用标准化建设检查手段,从考核层面对建设情况予以全面考察、查漏补缺;在改进阶段,通过运用标准化建设优化机制,从监督层面对建设情况予以定期回顾、持续改进。
三、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内容
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核算工作,主要是对项目前期、购售电、工程建设、技改大修、资产管理等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会计计量,真实反映相关会计信息;二是价值管理工作,主要是对电网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进行管理,涉及以现金流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EVA绩效评价、资本结构管理等多个方面。因此,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将立足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方面,从流程、岗位、职权、政策、科目和表单等六个方面入手予以实施。
财务流程标准化是整个财务标准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财务业务活动,构建财务流程框架,形成流程管理机制,从而使每一位财务人员和业务部门有关人员能够按照财务标准流程做事,任何超越流程的动作都无法完成相应的流程目标,实现财务工作真正做到“流程管事”。
财务岗位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中对岗位的要求,通过分解最小岗位单元,明确岗位工作内容,关联标准流程环节,从而使财务人员能够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工作环节中,必须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承担什么责任,拥有什么权力。
职责权限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的岗位权限指引,通过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审批权限,借助信息化手段,能够有效地约束流程审批环节中的跨级审批、越权审批等行为,从而减少由于渎职、擅权导致的决策失误和财产损失。
工作表单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具体执行的凭据,通过统一每项业务所填制的财务表单,规范财务信息系统中的有关字段,强化非集成业务单据的集中管理,一方面为报表集成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减少手工凭证,降低舞弊风险。
会计政策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坚实基础,通过统一会计政策,建立会计政策变更管理机制,使电力企业各级单位能够执行口径一致的核算标准,避免各行其是。
科目设置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核算前提,通过统一会计科目设置和具体会计分录,规范具体账务处理活动,能够真实、准确、客观地反映发生的业务活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
风险管控标准化是财务标准化工作的坚强保障,通过顶层设计,采用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理论与方法,对电力企业各层级财务工作风险点进行全方位梳理和细致分析,一体化设计管控措施,合理保障财务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四、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的途径
借助组织变革理论,电力企业财务标准化建设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予以实施,分别是破冰期、引入期、发展期和固化期,不同阶段的重点工作各不相同,企业价值也不同。随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不断变化,财务标准化工作必将跟随着业务活动而发生变动,因此当一个完整的财务标准化建设阶段结束后,在新的形势下,可重复上一个财务标准化建设的四个阶段,从而形成适应新形势的财务标准化体系。
破冰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梳理现有财务工作问题、形成标准化工作成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调研企业财务工作现状,查找影响财务工作目标的各种因素,例如会计科目设置的不一致、工作表单的不一致等等;二是根据调研结果,形成财务标准化建设方案,从顶层设计入手构建财务标准化体系;三是内外协同,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形成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如标准岗位设置、财务标准操作手册等。
引入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导入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变更原有财务工作习惯为主,具体包括:一是从上至下,组织宣贯财务标准化建设成果,形成直观认识;二是变更现有工作流程、明确标准岗位职责、运用新的工作表单,开展会计核算和价值管理工作;三是通过现场监督检查,评价各单位标准化建设成果应用情况。
发展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获得各单位应用反馈意见、优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借助成果应用讨论会等形式,搜集各单位使用意见;二是经过意见分析,修订、优化标准化建设成果;三是进一步向基层单位进行推广实施。
固化期的财务标准化建设,主要以固化财务工作各项要素、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为主,具体包括:一是形成财务标准化管理体系,明确优化工作的程序、职责;二是建立评价机制,定期对财务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三是持续搜集反馈意见,为下一次标准化建设奠定基础。
必须注意的是电网企业后续的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不是推倒重来,而是在原有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上,通过重复以上四个建设时期的工作阶段和工作内容,进一步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从而实现电力企业财务工作价值的持续提升。
五、结语
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电力企业能够规范财务管理操作程序,明确操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和责任,使参与财务活动的各个层面的人员能明确应承担的职责及其标准要求,通过标准流程将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差错降到最低。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严格实行财权与事权分离制度以及岗位分离制度,坚持问责制,持续评价财务管理工作成效,提高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通过财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实现制度规范、流程到位、监督有力,从而极大地提高电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为咨询业务一部主任、注册管理咨询师、经济师、CIA)
参考文献
[1] 胡逢才.企业集团财务控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篇2
一、事后监督在大监督机制中的主要优势
(一)具有特定的专业性。《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部门工作规程》规定,事后监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会计(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明确了事后监督属于会计核算监督的范畴。事后监督的专业性,决定了事后监督部门在大监督机制中会计监督管理方面的重要性。
(二)具有相对时效性。事后监督部门按照连续性、及时性原则,依据前台提供的会计资料,对辖内会计核算业务按日、连续进行监督,能够及时掌握前台会计核算的相关资料,较为及时地发现前台办理会计核算业务工作中的漏洞。相对于其他监督部门、业务主管部门的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来讲,事后监督的时效性优势较为明显。
(三)具有信息的可比性。事后监督部门通过对监督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既可以从时点上纵向比较、分析出辖内整体以及各会计核算网点会计核算工作开展、业务变化情况和会计核算质量情况,及时进行风险预警、提示,提出改进、完善的工作建议和意见;也可以通过横向对比,比较出各网点会计核算质量情况,督促会计核算网点加强内部管理,相互促进、提高。
二、制约事后监督效能提高的几个因素
(一)事后性特征明显。事后监督部门以被监督部门送达的会计资料作为监督的第一手资料,采用非现场核查的方式实施监督。在该监督模式下,事后监督的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监督时效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得事后监督部门无法及时了解被监督部门事前、事中会计监督的状况,也难以对被监督部门的会计核算全过程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
(二)被动性影响突出。从监督的形式来说,事后监督属于被动性的监督,缺乏积极的管理、制约手段。因此,在部分基层央行中,前台对事后监督发现问题进行整改时,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治标不治本;而不是主动寻找自身管理工作中的漏洞,举一反三,防微杜渐,治标又治本;有的甚至形成了反正后面还有事后监督部门把关的观念,从主观上放松自身的管理,客观上形成了过度依赖事后监督部门的局面,导致有的差错屡查屡犯。
(三)权威性打折。一是缺乏统一的监督规范,监督标准不一,在差错认定上,事后监督部门与前台有时会产生分歧。二是随着人民银行会计、国库核算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会计核算业务的操作、流程控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事后监督部门对新业务在操作上缺乏直接的认识,对新业务的制度、操作规程、监督要求不能及时培训到位,形成“外行监督内行”的状况。三是由于监督人员监督交流少,业务知识更新慢,容易导致监督工作经验化,监督方法陈旧,监督技能难以提高。
(四)外部交流学习渠道狭隘。由于实行属地管理体制,各地事后监督中心之间的学习交流很少,相互间监督的经验、做法不能及时交流借鉴,一些新的监督成果难以得到充分利用。在人员培训方面,存在培训方式落后、培训内容单一等问题。
三、加强大监督机制建设促进事后监督效能提高的建议
笔者认为,当前基层人行事后监督部门的定位必须立足于国库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发挥事后监督部门的优势,强化事后监督职能,促进大监督机制建设。
(一)把牢风险防范底线。首先要强化监督人员风险责任教育,明确责任,引导监督人员牢固树立会计基础工作无小事的监督理念,增强监督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使命感和风险意识,端正监督人员的工作态度。二是加强事后监督部门内部管理,强化对事后监督业务的再监督,督促事后监督人员认真履行监督工作职责,确保事后监督工作质量。三是在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进行全面排查,掌握辖内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点的基础上,突出对会计核算业务中重点风险部位、风险环节和重点业务的监督,切实把牢会计核算风险防范底线。四是建立会计业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高对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范的能力,实行会计核算业务风险防范关口前移,定期对辖内会计核算业务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增强风险预警和提示的及时性,并跟踪风险隐患的排除情况。
(二)加强监督信息交流,发挥参谋服务作用。在大监督机制的成员单位中,事后监督实施连续的监督,形成的监督信息更为全面、及时,将事后监督信息与其他成员单位共享,有利于其他成员单位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同时,事后监督在日常监督中,充分利用其他成员单位的监督成果,对于减少重复监督,提高监督效能也十分重要。一是强化对事后监督中掌握会计业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利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有关资料,定期分析辖内会计基础工作的基本状况,及时通报监督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促进事后监督由查错补漏为主的事务型监督向参谋顾问为主的服务型监督转变。二是通过大监督信息网、大监督工作联席会,以及监督情况通报、风险预警等形式,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管理部门、核算网点的沟通与交流,整合监督资源,实现会计核算业务监督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机结合,形成群防群治,整体联动的监督和风险防控机制。三是拓宽事后监督部门间的交流渠道或平台。通过相互间的学习交流,促进事后监督工作经验、方法的最大运用和借鉴,以达到拓展视角、提高工作质量水平之目标。
篇3
会计准则是对经济组织会计核算标准化的具体要求与实现路径,伴随我国经济发展与文化提升,我国会计准则标准化进程逐步加速与推进,会计准则的逐步规范,使得我国企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会计核算质量逐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亦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我国在国际会计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日益增强,对我国会计发展与完善起到了更大的促进作用,带动了我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步伐的逐步加快,使得我国文化发展动力更足,实力更强。会计准则、文化和会计信息质量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1我国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11企业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伴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间贸易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在此背景下,我国于2006年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并要求上市公司和央企于2007年开始正式应用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2008年逐步推广至国内全部企业。近年来,国家结合经济发展实际情况,逐步修订企业会计准则。“十二五”期间,国家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要求,进一步健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11年印发小企业会计准则,并全面施行,逐步细化企业会计准则标准化内容,在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规模扩张和国际化发展方面建立了坚实的会计准则标准基础。
12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我国事业单位种类及范畴均较为广泛,既包括政府机关的下设事业单位,又包括各级地方的街道办事处,还包括医疗卫生学校等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等。在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管理中,我国先后制定了多项会计制度,分别规定不同类别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事项,在会计标准化管理方面相对松散。2012年,我国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标准化统一到会计准则上来。同时,要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由财政部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制定,明确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依据、制定部门等,事业单位会计标准化进程大幅推进。
13政府会计准则发展进程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会计核算没有建立会计准则,加之政府部门主要依据财政预算进行管理,实行收付实现制,在会计核算管理方面相对简单,会计核算的基础规定较为薄弱。伴随我国政府逐步提出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部署和要求,加之预算法的修订与实施,国家着力实施政府会计改革,于2015年制定颁布了政府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进一步规范政府会计核算,为编制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了核算基础。同时,国家将政府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制订工作计划纳入“十三五”会计改革工作的重要内容,将进一步推进政府会计核算管理标准化工作进程。
2我国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21物质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国际贸易快速发展,国际化程度的提升,要求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具备可比性,经济发展促使物质文化发展,要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二是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经济运行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经济活动日新月异,会计作为反映与监督经济活动的基础工具,需要不断完善会计准则,以确认、记录、计量经济活动,反映真实数据。三是事业单位所涉行业的市场化发展,使得事业单位面临着市场化竞争,如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会计作为经济组织的基础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基础,为管理提升与竞争优势形成创造条件。
22精神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伴随我国企业规模扩张与国际化发展,企业集?F大幅增加,企业对于自身文化的形成要求逐步提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诚信往往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这也要求会计准则逐步完善,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二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国家治理不断完善,人民群众对政府部门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特别是在财政资金的透明性方面要求较高,政治文化的发展亦要求政府会计准则逐步完善。三是伴随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公信力,权责发生制、政府债务管理等事项均为会计准则发展提出了相应要求,要求会计准则能够准确反映政府实际情况,提高信息质量。
23国家文化发展对会计准则的影响
一是国家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则理事会、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国际组织理事会、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等机构各个层面事务,在组织中占有席位,并承担相应职务。二是国家参与到各类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过程之中,在国际会计准则修订完善中提出我国的意见。三是会计学术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中国会计行业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全面提升,这些都是国家文化层面提升为会计准则发展的重要影响。
3我国会计准则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31会计准则发展滞后于经济活动变化
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政府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往往是现象出现了,却在会计准则中找不到依据,如互联网发展催生的新兴业态,又如政府会计对具体准则的迫切需要等。会计准则的标准化建设对新商业模式、新交易类型的预见性不强,快速响应机制不足,同时,在对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的引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国情影响,需要不断加强国家会计准则对经济活动的支撑服务作用。
32会计准则实施指导仍有薄弱环节
伴随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会计准则覆盖的行业和业务范畴均越来越广,会计准则解释纷纷下发,使得企业在会计准则的学习方面难度逐步加大。同时,会计准则往往以较为精简的语言表达较为复杂的会计处理内容,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有较强的领悟力,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对会计准则的理解方面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出现偏离,使得会计核算不符合企业经济活动本质,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下降。
33会计准则实施缺乏评价完善机制
我国会计准则由国家财政部负责制定与完善,但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完善过程中,往往依托于基层财政部门及行业专家的意见,没有建立完善的意见反馈渠道,缺乏对会计准则实施的评价监督机制。在现实操作中,我国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处理主要由会计老带新处理,会计处理中的问题没有较为完善的渠道上报国家,会计标准的制定完善与执行检查脱节,没有形成不断评价、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循环上升机制。
4持续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措施
41不断加强会计准则标准体系科学化建设
根据实际情况,完善会计法等基础法律,落实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会计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建立政府会计准则制度体系,加强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全面推行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加强其他会计审计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各项会计审计标准体系的贯彻实施。
42不断加强会计管理转型升级化发展
会计准则要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夯实会计基础工作,积极融合新技术、新手段,推动会计核算技术的优化升级;以建设管理会计体系为抓手,引导、推动管理会计广泛应用;探索会计信息资源有效利用机制,进一步推动各单位会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强政策引导、经验交流,不断强化会计工作在信息利用、资本运营、价值管理、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的职能作用;鼓励和引导会计师事务所拓展业务领域,着力发展高端、增值服务,推动会计服务业转型升级。
43不断提升会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与综合素养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发挥基层财政部门作用,组织财?栈峒迫嗽苯?行专业化培训,促进广大会计工作者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职业道德素养进一步提高、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大会计领军人才、会计高端人才培养工程建设,培育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会计人才队伍,不断促进国家会计准则发展与国家文化发展。
篇4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一、前言
企业会计标准化关系着整个企业的稳定发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建立科学的会计管理模式,对会计工作中所出现的责任问题能够具体到人。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准确实时的会计信息,为企业的资金核算和科学管理提供渠道,也能够将各部分职能有机结合,发挥个体能动性,推进企业的发展。
二、企业会计标准化概述
(一)会计标准化的定义。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环境的影响,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要求更加标准化、通用化和规范化。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信息化技术也不断运用于会计核算,大大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会计科学的根本变革。在不同的时期,会计标准化的定义也不断变换。会计标准化作为企业科学管理的一部分,是管理经济的工具,能够反映和监督物质资生产过程。会计也是一个信息系统,能够收集、处理和输送经济消息,它能够及时对企业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讲求经济效益,是了解价值活动的工具。
(二)会计标准化的作用。会计标准化能够为企业活动提供有作用的会计信息,促使决策透明化,为企业增加效益。会计标准化也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科学化管理,及时解决会计活动中所出现的错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更新处理,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会计标准化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企业运行的稳定性,减少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出现违规操作,提高企业的社会信誉。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促使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监督工作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助于企业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企业会计标准化也能够加强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对企业的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具有约束作用,合理的奖惩制度能够推动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明确职责,加强经验管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三)会计标准化的基本内容。会计标准化并不仅仅是会计职能和会计工作的标准化,具体的会计标准化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会计概念的标准化。会计概念标准化需要对会计所进行的工作进行全面的了解,能够为企业提供正确实时的会计信息,确保人们能够及时了解会计信息,以做好应对准备。
会计方法标准化。企业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确保每一项会计活动都能够有自身的计算方法,在确保不会影响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采用最直接简单的方法进行计算,由公司统一制定并执行,这样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的合理性和实时性。
会计账户标准化。账户是大部分经济信息的重要来源,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账户的科学管理,对账户进行分类整理,统一分类要求,并且对每一个会计项目都选用易懂的名称进行替换,并且做好注意事项说明,以免混淆。
会计档案标准化。会计档案是一切与会计信息有关资料的合集,企业需要对会计档案进行妥善保管,确保会计档案能够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以免由于会计档案信息失误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三、如何构建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
(一)明确会计标准化概念。会计标准化并不是单一层面的标准化,它是对企业会计活动的标准,能够规范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活动,同时也是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会计标准化的构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制定会计化标准的时候必须考虑各项因素,确保在一定时期内,会计标准化能够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明确会计标准化的概念还需要及时对企业会计系统中所存在的管理问题进行解决,确保能够企业能够贯彻实行企业标准化要求,对一切会计事务都进行统一规定,为会计活动制定良好的秩序,以增加各项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二)构建企业会计标准化系统。企业会计标准化建设是整个系统的建设,其中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工作的标准。不仅如此,会计监督工作也需要做好标准化管理。对企业会计活动进行分层管理,任意子系统都由具体的单项标准构成。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构建首先需要确立统一的会计概念,同时对于各项子系统的执行标准也作出相应规定。企业会计标准化管理需要按照各项子系统的不同性质提出不同管理标准,不能将它们从上一级系统中分离出来,也必须确保其基本任务能够符合标准。对于会计职位和管理人员的分配也必须做到统一而行,减少例外情况的出现。
(三)做好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不仅包括程序管理的标准化,也包括管理模式的标准化。在流程管理程序中需要对过程输入阶段、过程中间阶段和过程输出阶段的管理内容作出相应规定,减少资源消费,确保基础性的管理工作能够到位。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的进行需要有执行方案来指导,因此,需要做好资料收集工作,进而对会计管理标准进行改进实施,确保会计信息能够在最短的期限内达到企业共享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会计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企业会计标准化流程的管理模式通常是“P-D-C-A”管理模式,即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改进(action)。这个模式处于不断循环状态,这样才能确保企业会计标准化工作不断改进,同时也能够及时解决会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能够符合会计标准,提高会计标准化水平,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小结
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的构建能够提高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能够帮助企业人员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管理,以获得最实时有效的会计信息,推进企业的适应能力,帮助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高方露.现代企业会计标准化探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4).
篇5
【摘要】大数据是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重点,以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大数据发展特点,分析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案。
【关键词】大数据 高校 财务管理 能力 提升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现阶段大数据等新兴信息化技术的推广,高校校园数字化建设已经成为评估一所高校是否满足现代化大学标准的重要信息资源,但是财务管理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也是现阶段大学发展标准的重要信息资源之一。本文主要是以大数据为背景,结合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方案。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等信息化系统整合度较低,系统构建缺少前景
大部分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在实际发展中并没有全面融入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其他职能部门构建和应用的系统也较为封闭化,独立发展的情况较为平常。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各个职能部门在设计信息系统平台的过程中缺少未来发展前景的思考,并没有为其未来系统拓展、平台整合以及信息沟通等工作提供发展的空间。
(二)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力存在约束
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用于十四设计记账证明、各种形式的账本记录信息查阅、经费额度控制以及工资信息的引入、奖学金劳务费的发放等工作,其辅助方案的影响力较为单一,还无法实施财务工作中的研究和管理、评估等工作,也没有能力向高校决策层和其他部门提供研究性、评估型的财务信息资源,从而决策层提供标准的决策。
(三)预算编制与执行“两层”,与决算缺少对比性
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高校一般存在上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和院校实际的校内预算存在一定的差异,上报财务管理部门的预算设计口径依据相应政策规定的标准和口径设计,不能出现编制赤字预算,但是高校实施校内预算工作需要结合所在时期学校的工作方案和重要工作编制,两者之间的本质存在区别,然而在实际发展中国,大部分高校的校内预算都是赤字预算。
(四)注重人力资源与信息技术的支持能力的提升
高校在管理经费的保障系统工作一般情况下存在着基础不强和发展老套等问题,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人力资源支持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信息化水平不高。
二、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能力提升的方案分析
(一)有效提升会计计算标准化建设强度
一切的财务信息化工作建设一定要确保自身工作的有效性和完善性,并且以标准性的会计核算为基础,设计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的工作要从优化会计计算和有关工作步骤标准最先实施。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确保服务目标的标准性。高校财务信息化服务系统是依据工作者、组织系统以及信息技术结合的应用系统,确定服务目标,了解信息需求的重点。需要对服务目标的标准实施整合,确保身份证、工资号、银行卡等“三号和一”,保障部门编码的整合性和标准性,以此构成标准的编码信息系统。第二,确保会计计算基础标准化。会计科学和项目的标准化建设是高校财务核算工作的重点,也是优化高校财务管理能力。第三,确保人才培育的标准化。一方面要有效提升高校财务工作者的信息管理水平和实践工作水平。另一方面要对参与工作的人员实施操作培训,促使其可以进行技能的操作和训练,从而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二)依据学校实际发展分析信息系统,全面展现会计服务功能
高校需要从会计根本工作要求和规定进行研究,结合信息系统研究或者是深入应用,拓展多样化的会计服务功能和财务管理方案。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分析网络上预约的报账系统,并且结合短信、微信等形式及时告知管理者工作结果和特点,处理教师和学生员工报销排队问题,为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的工作人员提供方便的办理业务,促使报销工作更为便捷。第二,构建全新薪酬系统,创造公共缴费系统,设计财经决定展现平台,促使应用者可以自主选择政策方案、预计算信息资源、收费要求、薪酬发放以及项目到款德国多样化财务信息。
(三)构建信息化决定平台,优化财务管理能力
高校在全面发展预算、计算等关系的创新和整改时期,需要将有关经济活动的财务和管理等工作组合为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形式,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技术和理论,构成同意的决定支持平台。其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构建全面化的预算管理系统。高校需要逐渐构建预算管理的大数据支持系统,研究或者是购买整体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从而进行全面化的管理工作,如汇总、下达、编制、执行以及查询、评估等工作。第二,会计核算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在整体优化财务核算系统的过程中,高校需要连接网上预约报账系统和研究预算管理形式,从而整合科学研究经费、核算和决算等工作,有效、全面、优质的管理科学费用支出,促使固定资源、无形资产、素材管理系统和网上预约等报账系统有效结合,从而确保入库、报销以及财务解决工作一起进行。第三,分析建设财务管理的“驾驶舱”。这项工作不但可以有效连接预算、核算以及决算三大系统,还可以有效统一财务内部收费、酬薪个税等多个角色,同时兼顾各个角色的用户体验,并且结合多个维度信息配置和可视化展现出不同需求的管理者的及时性、直接性,全面展现财务情况,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辅。
结束语:总而言之,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对高校财务构建与管理形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财务构建是现代化大学发展需求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大数据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财务工作向着现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构建现代化的高校财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年立,李华军.我国民办高校财务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会计之友,2015,07:117-121.
[2]宋蓓.论高校财务管理能力及其提升[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5,01:115-118.
篇6
根据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开展地方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切实堵塞财政资金安全管理漏洞,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现将我市前一阶段财政资金安全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检查工作质量
3月19日全省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动员会后,我局党组迅速行动,于3月23日专门召开党组会议研究部署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并于25日召开了全市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暨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会议,对全市各级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做进一步安排部署。
(一)成立市财政局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副局长
副组长:调研员
财政监督检查局局长
成员:国库科、监察室、监督检查局、办公室、综合科、预算科、事财科、法规科、会计科、经建科、农财科、企业科、社保科、债权债务科、采购管理科、资产科、会计局、非税收入管理局、资金局、采购中心、培训中心、信息中心、投资评审中心、工资中心、会议中心等所有涉及此次检查内容的科室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
检查组:从国库科抽调2人(含1名科级干部),监督检查局抽调4人(含1名科级干部),组成2个检查小组,具体负责局内和各区县财政部门资金安全检查和抽查工作。
(二)多措并举、务求实效
1、纵向到底
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4月16日至20日,市财政局领导亲自带队,抽调机关党员干部组成5个检查组深入4区1县,重点对惠农政策的落实及财政资金安全情况进行检查。为保障这次大检查不走过场、取得实效,各组采取不打招呼、明查暗访的方式,走村访户了解第一手资料,深入到乡镇和农户对财政资金的专户管理和发放过程进行了检查。
2、横向到边
根据《方案》要求,4月20日后,市局两个财政资金安全检查小组,分别按照各自分工,参照10个方面51条内容对区县进行了突击检查,并根据情况每个区县随机抽查两个乡镇。按照区县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的方案分别对本级和每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进行了检查。
(三)检查工作做到“五突出”
1、突出制度检查
2、突出印鉴管理检查
3、突出票据管理检查
4、突出操作流程检查
5、突出档案管理检查
二、以内控制度为抓手,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
财政资金安全作为财政工作的生命线,多年来局党组把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财政干部队伍安全贯穿与财政管理始终,提出了要切实做到思想上认识到位、行动上落实到位、制度控制到位,把抓收支任务与抓内部管理结合起来,把抓业务与抓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在日常工作中制定和采取了一些有效办法。
(一)修订完善内控制度
按照国家有关财政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市本级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拨付管理暂行办法》、《市本级内部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市市级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市财政局国库印鉴(银行卡)内部管理办法》、《财政部门内部监督检查暂行办法》、《市本级非税收入管理流程》等多项内控制度。按照我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流程设计了“市国库集中支付业务操作的流程图”,对各业务岗位之间的权限进行了严格的分配,达到了相互制约的目的。另外还对财政业务的办理及内部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并印发了《市财政局机关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市财政举办“学制度、促规范”知识竞赛。
(二)正确定位会计集中核算
1998年我市设立会计核算中心伊始,为避免财政资金形成二次分配,就采取了按单位设置基本帐户的做法,坚决制止在会计核算中心设立集中帐户,从根本上杜绝了腐败现象和排除了财政资金安全隐患点。
(三)分设国库管理机构
200年按照预算与执行相分离的原则,市财政局根据三定方案成立了国库机构,各区县财政局也分别在县级机构改革时相应成立了国库机构。
(四)集中管理财政专户
我局按照《市财政专户管理办法》规定,将部分财政资金专户(除社保基金、工资专户、住房资金专户、企业各项补贴专户外)收归预算科集中统一管理,国库科分设后由国库科管理,200年底,按照中省关于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要求,将剩余分散在各业务科室管理的专户全部收归国库集中进行管理。县区在200年底前将分散在业务科室的财政资金专户全部集中到财政局国库科进行统一管理。
(五)积极推进国库改革
200年初,我市本级就在全省较早采用方正版国库集中支付软件,选择25家预算单位进行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特别是在推进县级国库集中支付试点中,我市新区作为全省首家使用省厅开发的县级版开展试点工作,采取“全进全退”模式(既退出会计集中核算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在全区所有预算单位中一次性全面推开,为全省及我市县级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探索了路子,截止底全省使用县级版软件开展国库集中支付试点的4个县区中我市有2个(新区、宜君县)。
(六)实行报表备案制度
将各业务科室编制的指标报表和国库科编制的资金报表连同各项资金帐户银行月末对账单一并报送同级财政监督检查机构备案。
从200年起,我局从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需要出发,建立起了预算指标和财政收支情况报表相辅相成的报表体系,实现了预算与执行数据逐月核对的内部控制 制度,又将此项工作作为科室年终考核内容予以明确,与科室考核直接挂钩。
三、存在问题
通过近一段时间,市财政局党组成员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的要求分五组对区县惠农政策和资金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明察暗访,4月20日后检查小组又对本级和区县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对基层财政所进行了随机抽查均未发现财政资金被盗和挪用现象,但在管理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不能及时对财政资金收付业务进行账务核算,未实现日清的要求。月末银行存款存在帐实不符情况,经核对属于未达账项,月末没有按规定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不到位,虽然市本级及部分区县已经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但是还存改革覆盖面窄、步伐较慢的问题,财政资金双轨运行。
3、岗位设置不够科学合理,受基层财政国库和乡镇财政人员编制的限制,会计人员一人多岗的现象普遍存在,既是拨款员又是记帐员,并且肩负报表的编制工作,工作量大,内部制约困难,存在安全隐患。
4、财政专户开设政策不清,政出多门。有领导讲话、部门发文、业务处室要求开设专户。
5、乡镇财政所亟待加强。目前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条件简陋,人员配备不到位;乡镇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基础薄弱,总预算会计职能弱化。
6、档案管理参差不齐,亟待规范管理。特别需要加强电子档案的管理。
四、整改措施
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检查组专题向局党组及财政资金安全检查领导小组做了专题汇报,就以上问题提出如下整改措施:
1、加强财政总预算会计基础工作,账务核算做到日清月结。联系方正公司配置总预算会计收入接口(接口未完成前手工进行操作),利用市财税库信息平台做到财税库信息及时交流,提高信息化水平,实现国库资金按日核对,收入按日记录,账务达到日清月结的规范管理。县区财政局要全面推广使用省财政厅开发的县级版核算软件,进一步提高电算化水平。(本措施已与人民银行协商,网络正在进行加密设置)
2、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按照全局工作安排计划,市本级所有预算单位全面推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现在支付机构已经批准,机构正在组建中,预计四季度可以完成改革。县区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要在上年新区、宜君县两家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试点工作,新区、宜君县要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
3、进一步加强指标管理,完成与国库集中支付无缝对接的指标管理系统应用,建立预算明晰、要素齐全、项目准确的多维预算管理体系,达到预算与执行相互监督制约,实现财政资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参考多家指标管理系统,选定使用方正公司的预算管理软件实现一个平台取数,无缝接轨)县区财政局要加快省厅开发的县级版软件的使用,启用指标管理功能,完善指标管理。
4、进一步清理、归并财政专户,严禁多头开户的行为,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开户,做好账户开设、登记、注销、年检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在6月底前完成财政专户清理归并事宜,做到不开没有文件依据的账户,杜绝多头开户的现象,对于长期闲置不发生业务的账户要打捆并账、保留一个备用账户,其余全部注销的办法处理。
5、推进基层财政所标准化建设步伐。基层财政所人手少,基础设施条件差等情况,已经严重阻碍了财政管理再上新台阶的步伐。4月21日,我局领导班子全体同志带领相关科室深入耀州区就开展基层财政所标准化建设进行调研,将科学发展观融入财政工作实际,融入财政资金安全检查中,提出基层财政所建设“十统一”,着手两到三年时间完成全市基层财政所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
6、加强会计基础知识培训及财政资金安全教育。在年初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调整增加乡镇会计人员会计基础知识培训和财政资金安全教育课时,提高基层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资金安全意识。
篇7
一、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开展效率的必要条件。信息时代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财会工作的开展效率有着更高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财会工作要处理复杂繁多的财务信息数据,单纯依靠人力处理财务相关工作往往会给工作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并且所花费的时间成本也是不容小觑的,随着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建立自己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利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通讯渠道来实现对财务会计信息数据的收集、整理、核算、分析、备份、调取、使用,借助网络通讯的高速即时特点以及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会计数据处理的效率,帮助财会工作人员减轻工作压力,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误出现,进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工作效率,也能够更好地为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决策支持。
2.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在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普及应用之前,多数企业在财务信息数据的管理上都较为随意,财务管理的规范性难以保障,信息数据标准化水平不高,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够紧密,财务数据材料的递交不够及时,有时还会出现错报或漏报的情况,导致财务数据完整性受到影响,这些都将给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造成制约。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能够以信息化系统的应用,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有效连接起来,在财会信息收集与管理方面,系统能够自动形成标准的信息数据形式分类,统一进行数据整合、筛选和分类管理,各部门也必须要按照系统要求按时上传规范的数据信息文件,通过信息化系统的筛查功能还能够更容易的发现财务数据信息中的异常和缺漏,财会工作人员则可快速及时的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财务信息进行重新核对上报,这也就减少了财务信息失实所导致的财务风险,在提高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的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策略
1.做好宏观分析,把握财务会计工作流程优化的基础条件
首先,在对企业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之前,要对企业目前正在使用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系统性、全面性以及科学性的分析,发现现有财务会计流程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同时,要对财务会计流程整体运营过程中出现的漏洞进行科学诊断,对症下药。其次,要在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完整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优化。对现有的财务会计流程进行改造,促进财务会计流程的科学化、有序化、信息化。
2.发挥信息化技术优势,加强财会系统内部协调规范运行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对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而言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优势作用,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信息化系统技术的功能优势,将其与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优化目标结合起来,针对财务会计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技术分析,了解可能制约财会工作开展的主要技术因素,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升级,对财会信息化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开发一些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高效开展的实用性功能,对财会信息数据处理中的一些复杂工作内容进行简化处理,保证整个财会工作流程的顺畅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系统内部各关联部分之间的信息标准化建设,通过统一信息数据的口径,提高财会工作流程中各子系统之间的信息资源互通与共享水平,实现财务会计数据资源使用价值的最大化发挥,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在系统内部的公开化水平,并通过有效的信息沟通与资源共享来促进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规范运行,为企业决策提供可靠支持。
3.强化效率意识,实现财务会计流程的精简化、动态化管理
信息化发展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应该以提高效率和效益为根本导向,企业财务会计流程也不例外。因此,企业要将业务的发生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同步进行,避免业务发生一段时间后财务会计人员才能对数据进行处理的问题。同时,财务部门在对有关数据进行采集后,会计系统将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流程进行之前,应当预先将与会计核算工作有关的各类数据输入到数据库中,一旦企业业务开展,数据库系统将能够及时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实时核算和规划,以此来实现动态化、高效化的财务管理,避免经营者决策的失误。
篇8
摘 要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会计信息化是会计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然趋势。它是指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整合所有会计信息资源,目的是使之成为会计改革发展的动力,使会计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为投资者、债权人、管理者及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针对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措施提出了一些观点与看法。
关键词 现代化 会计 信息化建设
财政部在2011年9月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简称《纲要》),该《纲要》是指导未来五年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文件第八条明确指出,要全面推进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助力。应该看到,随着信息社会的来临,会计软件和管理软件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标准相对落后。
一、信息化是实现会计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会计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主要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会计的基本原理与专门方法,对企业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全面、连续的反映和监督。通过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为企业内部和企业外部的有关部门和人士提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等方面的会计信息。从会计活动的特点看,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记录与管理;从会计服务对象看,在内部主要是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在外部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财税部门、金融部门、证券交易所等。这些部门无一不需快速获取全面而有用的会计信息,以辅助科学决策。所以这也说明了会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性。
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为核心的会计信息化能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改革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使经济体制的发展和改革有通畅的会计信息网络和优质的会计信息服务支持,按民主科学决策的要求和信息需求者的要求,协调各种管理职能,增强会计的基础性调节和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与有效性,完善会计的市场经济特性。
二、标准化信息建设对会计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
从近年来出现的各类会计事故中可以看到,由于缺乏统一数据标准,导致会计数据多头报送、口径不一,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财政部在十一五期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不断发现,部分企业的信贷报表和纳税报表不符,个别企业存在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三、现今我国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尚存的一些问题
1.信息技术人才短缺。在我国,目前既懂会计理论又明白信息技术的人才非常短缺,缺乏信息资源规划能力,无法把握信息化工程质量、进度、成本三大关系,高难度信息化解决方案难以实施,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短期内很难实现。
2.信息共享性差。我国目前会计没有形成完整的数据库,缺乏会计网络披露的相关法律规定,会计信息资源属于自闭状态,分散在各企业、各部门,难以及时更新,也难以实现对会计数据的共享。
3.会计软件厂商力量薄弱。国内IT厂商一是对会计重视程度不够,二是缺乏既懂会计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所以,专门从事会计软件研究的公司寥寥无几,并且软件会计业务具有普遍性,缺乏个性,不具备共享性。其实,不同的企业因为经营活动的特点不同,会计的具体研究对象也不一样,不可能一个软件涵盖所有类型的业务。
如上所说的一些发展短板,都需要认真的去改进和研究发展措施,以尽快的积极实施好会计信息化建设。
四、标准化信息建设的意义
现在我国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初具规模,商品化会计软件买方市场越来越有庞大,随着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日益增多、日趋成熟,整个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将占据主导地位,功能也将越来越完善。如果不同的会计软件之间有统一的交换标准,那么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就能得以交换,系统可以互联,这样有利于用户数据的共享,也有利于会计行业信息服务产业链的形成。这其中包括:包括软硬件提供、技术支持和后期服务团队。
财政部门需要的是简单经济、易于理解、方便使用的企业报告数据,方便为宏观经济管理和财政科学化、精细化提供数据支持。当前经济活动中,各企事业单位使用的信息化产品纷杂不一,加上内部形态各有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数出一门”,资源共享也相当困难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事业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政府和监管部门节约行政成本;标准化建设能够解决不同会计软硬件之间的对接,易于各个不同平台的数据交流。2004年,财政部制定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的国家标准,为不同软件之间的数据交换提供了操作平台和技术保障;2010年财政部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技术规范框架内的国家标准,同年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财务报告信息深度利用和实现会计信息的输出和共享提供了理论依据,打响了标准化建设的第一枪。
同时,标准化信息建设在国家层面上产生重要影响。在“十一五”期间,财政部已经着手XBRL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加入XBRL的国际组织外,在国际XBRL 领域具备了一定影响力、掌控了一些话语权。以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可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提高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不同格式间资料的重复输入,降低信息供给成本,和国内建设标准化会计信息的目的不谋而合。
参考文献:
篇9
摘 要 在供电企业中建立和完善财务稽核制度,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强化财务稽核责任,消除其局限性,充分发挥作用,解决供电企业在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供电企业加强运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论文揭示了其财务稽核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完善我国供电企业的财务稽核,从加强财务稽核机构的独立性、提高财务稽核人员的素质、促进财务稽核业务规范运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供电企业 财务稽核 问题与对策
财务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通过财务稽核,可以及时纠正日常会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疏忽、错误,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进而有效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企业会计资料的质量。
一、财务稽核的概述
(一)财务稽核的概念
财务稽核是稽查和复核的简称。内部稽核制度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稽核是会计机构本身对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的一种自我检查或审核工作。建立会计机构内部稽核制度,其目的在于防止会计核算工作上的差错和有关人员的舞弊。通过稽核,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资料质量。
(二)财务稽核的范围
从目前我国的会计实务来看,企业的稽核项目主要包括账务稽核、业务稽核和财务稽核,其中,账务稽核的主要内容包括各项支出凭证、应收应付、预付帐款、存货估价等项目的审核;业务稽核项目的主要内容是对各处(厂)业务工作进度、各项会议决定办理事项的追踪事项以及其他与业务稽核有关的事项的审核。
(三)财务稽核的意义
完善与规范的财务稽核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把企业经营风险控制在最初阶段,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各处室和下属公司的经营行为、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进而确保企业经济安全。具体到供电企业,建立起财务稽核管理制度既是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体现,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有助于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进程加快推进。在新会计准则的指导下,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财务稽核管理就是供电企业与时俱进的产物,它有助于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并整改,以促进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强化企业依法理财意识,切实提升公司管理水平,保障公司经营战略。
二、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现状及问题
(一)对财务稽核工作认识仍然有很大不足
从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的实践来看,企业对财务稽核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已经普遍认识到位了。问题出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也就是说,在如何实施财务稽核,存在着认识的不足。一是有些财务人员将财务稽核与内部审计和财经纪律检查混为一谈,没有认识到财务稽核在企业运营中的独特的作用;二是部分部分财务人员对财务稽核的目的、内容、方法和程序等缺乏较为全面的认识,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单位仍然保持着原有的操作的惯性,仍然简单地把防止差错作为唯一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财务稽核的对象就局限于对会计报表、企业帐目、各种凭证等资料,也就是说,其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的层次,也就是查看财务的规范与否,对经济责任、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的责任还没有充分地重视起来。从财务稽核的方法来看,也局限于逐笔地查账本、查记录,效率不高。特别是某些个别电网企业,没有及时引进高科技的财务稽核系统,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层次,虽然是极少数,但也是整体指导思想落后的反映。
(二)独立性不足影响了财务稽核的实际效果
这也是所有企业财务稽核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财务稽核机构处于企业的领导之下,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关系可能和财务稽核部门的自身利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是西方管理学中所讲的制度安排的缺陷带来结果的缺陷。更严重的后果是,这种独立性的不完整,限制了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的可信度,即使财务稽核是真实合理的,也会使人产生内部操纵的联想,这是一个很难克服的问题。
(三)稽核结果的评价考核较为薄弱
对于稽核工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对稽核发现问题的处理和改进。目前供电企业公司系统范围内对财务稽核结果的评价考核环节显得尤为薄弱。稽核结果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尚没有和被稽核单位的业绩直接挂钩。稽核报告本身也仅仅是对稽核发现的问题做出罗列性的描述,没有形成对被稽核单位整体性的评价。
(四)复合型财务稽核人员缺乏
财务稽核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对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要求很高,特别是某些环节,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才能胜任。但在实际的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电网企业的财务稽核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企业财务稽核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更新换代不足,年轻力量无法及时充实到财务稽核队伍,新的财务稽核观念与财务稽核方法也不能及时调整与更新。人员老化严重,而且内部人控制的情况比较普遍。从人才供给的角度看,由于财务稽核没有被广泛认可,大学毕业生较少有专业财务稽核科班出身的,大多数是半路出家,这也导致电网企业财务稽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三、新时期完善供电企业财务稽核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供电企业财务稽核重要性的认识
西方的企业财务稽核机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制度的自我完善的产物,而我国国有企业的内审机构是行政推动的结果,也就是说,企业自身并不存在建立财务稽核制度的动力,而是在政府的推动下被动建立的。这是因为我国国企的所有者是国家,供电企业也不例外。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供电企业更多地面向市场,开展竞争,有了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约束的主动性。同时,财务稽核也可以有效帮助供电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因此,供电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财务稽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这是供电企业自觉建立和完善财务稽核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二)丰富财务稽核方式和手段
供电企业业务部门繁多,工作内容庞杂,必须丰富财务稽核的方式和手段,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财务管控,财务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预案等职能。一是由事后稽核和事中稽核延伸,拓展稽核的监控范围,向营销、交易、调度等各项经营业务延伸。二是稽核软件的开发与完善。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财务稽核模块化、程度化、标准化和实时化。实现财务稽核的实时监控,实现对业务的全天候扫描和风险的智能报警。三是常态化的稽核与重点项目的稽核相互补充。在规定动作之外,选择部分重点业务和关键流程滚动开展实时在线监控,采取在线稽核和在线查阅的方式远程检查各单位财务及相关业务的规范性,逐渐提高事前、事中防范能力。
(三)加强对财务稽核人员培训和配备
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电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也不断地产生,比如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财务稽核的工作方法产生了革命性的更新,这些都对财务稽核人员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必须不断加强对财务稽核人员专业知识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并经常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使之思想道德水平也不断地进步,以适应新形势下财务稽核工作开展的需要,打开思路,推进财务稽核方法创新、手段创新。通过“稽核人才库”建设,逐步培养专家型财务稽核人员,如电费收入管理、成本控制、工程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对所属单位财务稽核人员统一调配,平时分散于各自岗位,战时集中优势兵力,稽核专家现场稽核,实战培训,加速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提升财务稽核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以解决复合型财务稽核人才不足的痼疾。
(四)进一步加强财务稽核制度建设
供电企业财务稽核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从被财务稽核单位的各职能管理部门,直至每一个操作岗位,都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比起来,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客观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和改进,因此,供电企业应该是注重总结企业财务稽核中的好的经验作法,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完善财务稽核制度。
总之,现代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向企业财务稽核制度提出了挑战,也给企业完善管理创造的环境,加强财务稽核工作,有利于整个电网企业的廉政建设和合理预算,推动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供电企业把握决策与经营的正确方向,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以适应“两个转变”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稽核管理办法.国家电网公司.2012.
篇10
合理设置乡镇财政所的机构和人员编制
各乡镇要规范乡镇财政所名称和人员编制,统一使用“××乡(镇)财政所”名称;重新合理核定乡镇财政所的人员编制,确保5名工作人员到岗,从而确保乡镇财政所工作的正常开展。
重新界定乡镇财政所主要职责
1、负责乡镇财政预算管理与执行,保证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2、负责提供和落实农村范围内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并做好相应的综合协调工作。3、负责各项涉农惠农补贴项目数据的统计和审核,监督管理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4、负责管理乡镇机关财务收支活动,参与建设项目招投标,办理政府集中采购事项,组织实施乡镇和村级财务核算及监督工作。5、负责管理乡镇国有资产,实施债权债务监督管理工作。6、负责落实农村综合改革政策,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护农民的利益。7、负责新农合参合人员基金的代收工作。8、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和上级财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规章制度
1、完善财政所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乡镇财政所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工作目标及考核奖惩制度,完善乡镇财政预决算编制、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资产清查、会计档案、民主理财、内部控制、政务公开等管理制度。
2、规范财政所工作制度。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申报、立项、决算、跟踪问效等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监管制度及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信息通报制度。建立财政各项惠农补贴资金的申报、认定、审核、公示管理制度,促进基层财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乡镇财政干部的执行力。
3、建立工作考评奖惩机制。建立乡镇财政所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基础工作考核机制、财政资金落实与业绩挂钩和违法违纪“一票否决”惩罚机制,为确保乡镇财政工作完成,提升乡镇财政工作质量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
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干部队伍建设
采取多种途径全面提高乡镇财政所人员的综合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夯实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1、加大乡镇财政所硬件建设的投入。将乡镇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办公用房采取单门独院或综合办公区中相对独立办公,设有办公室、档案室、财务室、财政服务大厅,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其中财政服务大厅不少于40平方米,一律柜台时开放办公,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大厅设有便民临时休息排椅、饮水机、资金发放明白卡、服务电话。统一配备桌椅、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用品。统一制作室外政策宣传栏或宣传牌、电子屏、自行车存放处,做到室内外整洁优美,干净卫生。财务室安装防盗门窗,配备保险柜、报警器等。档案室配有5-8组铁皮档案柜,有档案管理“七方”措施。财政所人员统一制作岗位牌,佩戴胸牌上岗,衣着整洁,语言文明,精神饱满,服务热情,坚持原则,廉洁奉公,无违法违纪行为。
2、加快乡镇财政所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加快“金财工程”向乡镇财政所的延伸,为乡镇财政所配备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实现办公信息化和管理信息化。全面实现乡镇财政与省市县财政信息共享,实现电子记账、重要制度上墙,设立举报台和监督电话。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各乡镇要把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实行乡(镇)长负责制,明确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尽快全面开展工作。要认真研究和着力解决乡镇财政所建设中的实际问题,积极为乡镇财政所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各乡镇的领导小组名单务于2010年9月15日前上报县财政局。
制定方案,加强督导,务求实效
各乡镇要结合实际,制定加强乡镇财政所建设的工作方案。认真研究分析乡镇财政所的基本现状,县财政局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乡镇财政所规范化建设分类指导,2010年确定新马头镇和香城固镇两个乡镇财政所为标准化建设试点,试点乡镇要严格按照示范点规范化标准要求必须在11月底前达标。其它乡镇也要认真谋划,制定精细、科学实施方案予以推进,但必须在2011年底前完成财政所标准化建设任务。各乡镇的实施方案于2010年8月30日前上报县财政局。